关于春的古诗10篇

关于春的古诗篇1

1、《春分》(徐铉)五代,初四日,春*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续云。

2、《七绝》【五代】徐铉,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3、《春日田家》【清代】宋琬,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

(来源:文章屋网 )

关于春的古诗篇2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关于春的古诗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关键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艺术的象征,为促使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教师需格外关注古诗词教学,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采用更具个性化和新颖性的教学方法展开古诗词教学,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和更新教学思路,这对提升语文课程整体教学质量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重视品读朗诵教学,引领学生体会情感

初中生正处于拥有良好记忆力的年g阶段,在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充分运用他们的这一优势,引领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品读和背诵,以此不断积累古诗词方面的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根基。诵读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环节,古诗词语句优美,朗读起来抑扬顿挫且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格外强调学生在诵读时的节奏和韵律,要求他们用内心去体验、用情感去触碰,从而学习好古诗词。

比如,在《钱塘湖春行》教学过程中,本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表达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在朗读环节教师可画出古诗的节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要求学生按照节奏进行朗读,并品味诗中描绘的景物,包括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等,他们通过仔细品读可总结出作者描绘了一幅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游人如织的西湖早春***,真正体会古诗的思想情感。

二、运用角色扮演教学,促使学生理解内涵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中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还应训练他们发现、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需基于生本角度出发,积极运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借此实现古诗词课堂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古诗词语言,在亲身体验中真正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内涵,从而改善学习效率。

例如,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词,对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词的作者苏轼他们也并不陌生,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在诵读中熟悉、了解词中所叙写的内容,通过反复吟咏、联想和想象把握和感悟词中的意境。接着,教师可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词中的作者,利用角色扮演来理解词的意思和意境,体会作者禁受不住朝廷***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在民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也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以及自然过渡到怀念弟弟的手足深情。

三、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古诗词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中涉及丰富多彩的古典文学知识和自然风景的描绘手法,这些成为古诗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初中语文教师为改善教学质量,可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古诗词中描绘的美景以***片、视频或音乐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还能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有利于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当然也能帮助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真正掌握诗词主题大意。

例如,在进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时,教师可先与学生展开互动:同学们,你们谁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本诗的作者杜甫?随机挑选一名学生对杜甫的背景和经历进行简单讲述,并引领他们朗读古诗,找出诗中的重点词句。接着,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首悲苦的曲子――《二泉映月》,以音乐渲染课堂氛围,设计问题:你们能听出什么?诗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脑海中能够想象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让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揣摩情感,读出诗人的愁苦、潦倒、痛心、痛惜、痛苦,以及发自肺腑的祈盼和忧国忧民的博襟,使他们的感情得以升华,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境界。

总之,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全面坚持和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从重视品读朗诵教学、运用角色扮演教学和灵活应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切入,不断改进古诗词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汝飞.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5):62.

关于春的古诗篇4

【关键词】新课标 古诗教学 审美教育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备受人们的喜爱。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呢?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古诗教学中的一点心得。

一、强化诵读,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首先在于它的音律美,古诗的押韵、平仄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教师只有精心指导,引领学生反复朗读,才能真正让学生领会到古诗的音律美。由于古诗严格讲究字数、句数的均衡、整齐,严格讲究合辙押韵,诵读起来自然就朗朗上口,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这是古诗语言美的表现之一。此外,古诗选词、炼句方面更是追求精美,常常运用贴切的修辞手法,使诗句臻于完美境界。比如,骆宾王《鹅》中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杜甫《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诗句,两个形成工整对仗的对句中,无论是从词性看、从景物方位看,还是从描写对象的色彩看,都形成了一一对应关系。其中第二例甚至周密至上下联系的两句中内含的“二级”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都相同,真可谓美至极致。又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用得非常传神,据说王安石在用这个绿字以前,曾先后用了“吹”“到”“过”“满”等十余字,然而作者始终觉得不满意,后来才改用了“绿”字,这一改不但写出了江南春景的美色,更富有一种动态美,还写出了春天的一派生机,真是一字值千金。教学古诗时应该引导学生好好诵读,从有板有眼地读,到有声有色地读,通过诵读感知古诗语言的音韵之美;还应引导学生用心研读,字斟句酌,通过研读发现古诗语言的表达之妙。

二、欣赏古诗景象之美

小学教材选编的古诗中,相当数量的作品都是摹景状物的佳作,它们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美不胜收的动人景象。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种种景象,进而在联想和想象的世界中欣赏这些景象。如在教学贺知章《咏柳》诗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应该引导学生想象出九九艳阳映照下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好像是垂着的碧绿的丝带,迎风轻舞。在教学刘禹锡《望洞庭》一诗时,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欣赏”这样的景象:夜幕降临,静静的天空升起一轮明月,月光倾泻在湖面,轻纱似的,增添了洞庭湖的神秘。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水面平静得似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君山碧绿如翡翠,山点缀着水,水环抱着山,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是在白银似的盘子里放进的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三、启发想象,挖掘古诗意蕴之美

诗,所以美,就因为它的诗情画意,就因为它的内涵深广,而很多古诗,它的诗情画意,它的深广内涵,往往体现在它的形象“背后”隐含的深刻意蕴。我们教学这类古诗,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需要,引导学生透过表象领悟内含的意蕴。如教学《题西林壁》一诗,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首先当然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是从正面观察,庐山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侧看”,是从侧面观察,庐山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在此基础上,有必要适度启发学生领悟到诗人不只是在表现庐山的姿态特征,而且是在启示人们,要站在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真正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四、启迪心智,挖掘古诗的情感美

“情”是古诗的根源,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

关于春的古诗篇5

关键词:古典诗词;激趣;教学策略

新课标中要求初中生诵读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背诵优秀诗文80篇。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古诗的篇目,足以说明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学习古典诗歌,又如在花海中徜徉,可以感受艺术的芳香,得到艺术雨露的滋润。因此教好古典诗词,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形式多样,以“说”激趣

1.“说”在课前,体验乐趣

古诗名句其语言有节奏感,语短意长,直接抒情,有易于记诵的特点,有些名句还使人百读不厌。初一新生刚入学,我就在班上开展“课前赠古诗活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把自己喜爱的一句或一首古诗介绍给大家,并说明其喜爱的理由。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便积累了一百多首名诗名句,且上台赠古诗的同学,既要把自己学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又会体验到创造成功的乐趣,因此对这项活动的参与同学们乐此不疲。

2.“说”在课中,寓教于乐

结合现代文阅读教学,本人把古诗词教学融入其中。针对初中学生对直观教学形式更感兴趣、喜爱参与各种活动的特点,我把教学古诗词的目标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来落实完成,以“趣”当头,寓教于乐。如教学课文朱自清的《春》,时值春季,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围绕“春”,请同学们分别说出写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水、春日等景物的古诗名句。

活动以小组合作竞赛形式进行,不一会儿学生便想出了许多含“春”的古诗名句,写满了整个黑板。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古诗词,还能从中借鉴到古代诗人观察春景的角度和方法。

3.“说”在课外,丰富积累

学习古诗词,需要常记常忆,反复诵读。为此我利用教室的空白墙面,把古诗名句以填空题的形式用毛笔抄写后贴在墙上,营造一个学习氛围,给学生阅读古诗带来便捷。课间,时常会看到同学们在议论竞猜填空题的答案和古人古诗。有的同学课下不仅说古诗,还唱古诗。如李清照的《月满西楼》、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是同学们喜欢传唱的曲目,有个别同学还用现代曲目与古诗“联姻”,如把加拿大民歌《红河谷》的曲配杜牧的《泊秦淮》的词,唱起来还真是饶有趣味。

二、精彩纷呈,以“读”激趣

“读”古诗作品,感受文学形象,培养审美品味,对教学古诗词十分重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脍炙人口的诗篇佳句,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多“读”古诗词如同漫步于古诗苑中,欣赏着中华诗文的灿烂辉煌,含英咀华,如同接受着一次次美的洗礼,使心灵净化;多“读”古诗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能够在优美的诗歌语言和意境中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多“读”古诗词,还可更深地感受作品文学形象,从而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的能力。

三、妙笔生花,以“写”激趣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古诗词语言精炼优美,是学习运用语言的范本。我想,初中古诗词教学如果能够借鉴古诗文中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来发展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这样的做法——运用排比、创设比喻、增添文采。下面以“美”为例,简单谈谈自己的做法。

“美”

“……美是飘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朵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美是悬挂在长河上空的一轮落日;美是回荡在密林深处的声声鸟鸣。”或“美是春天的花色满园,美是夏天的风调雨顺,美是秋天的累累硕果,美是冬天的银装素裹。”

其实具有文化韵味的古典诗词中,可巧妙引用和化用的内容有很多,如一位同学的习作《故乡的秋天真美》中,这样描绘:“……故乡的秋天真美,‘芙蓉映水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鸳鸯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描写的不正是眼前的景致吗?那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舞,在告别树干的最后时刻,还依依不舍地倾诉着自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衷情,我不由得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果你是摄影师,一定会用镜头锁住这金黄的秋景……”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去挖掘,将名人、名言、名德、名事等内容灵活选择应用,那么,学生的语言表达将更丰富,学生的作文将更有文采,更有韵味。

关于春的古诗篇6

古诗英译 《春晓》 复合式解读 直感式解读

译诗难,译中国古诗更难。这可以说是译界人士的共识。

诗歌作为人类社会文学作品发展中的精华一直在文学的殿堂里闪耀光芒。英国著名诗人Robert Browning曾做过类似这样的解释:诗歌是创作那一刻的灵感。诗人有那么一刻创作的冲动,创作出来以后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知该如何为诗释义。诗的难解性可见一斑。释诗就已如此之难,那么译诗更是可想而知了。古今中外很多大文豪,大译家就提出“诗不可译”。美国诗人Robert Frost的一句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成为“诗歌不可译”者们的有力依据。即使是主张诗可译的人士也提出要“以诗译诗”,“诗人译诗”。我国的著名诗人郭沫若,闻一多等都是持这种观点的。

中国人的感性思维方式所创造出来的文化产品与西方人的理性思维所创造出来的文化产品是迥然不同的。而唐诗最能体现这一点。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鼎盛时期而产生的一个奇迹。在形式上,唐诗讲求韵律格致;在内容上,则讲求一个“意”字。古人所主张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最好的说明。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指的是诗人的诗意不只在言内,更在言外。也就是中国人所谓的“神韵”、“意境”。要想将言外的“神”、“境”准确地表达出来是很困难的,更何况要以诗的形式用重形的西文来表达呢?所以才有了大家的共同体会:译诗难,译中国古诗更难。

虽然中国古诗难译,但随着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精髓,中国古诗还是要译的。但如何译?这是摆在每位译者面前的问题。本文拟就《春晓》的英译来试探中国古诗的英译。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简洁晓畅,读来朗朗上口。从字面看也易懂,但其内涵却是要好好体悟一番的。清王尧衢在为其注解中指出:此诗字字做“晓”字。第一句自不必说;第二句中,因鸟啼而示“晓”;第三句中,“夜来”示“晓”;第四句,一个“?”示“晓”。这一切若非细细品味是很难领会得到的。但这还不够,更深的内涵还深藏其中,需要慢慢领会。这点下文会再提到。让我们先看《春晓》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译文。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This morn of spring in bed I'm lying,

Not woke up till I hear birds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

――许渊冲译

Late! This spring morning as I awake I know.

All around me the birds are crying, crying.

The storm last night, I sensed its fury. How many,

I wonder, are fallen, poor dear flowers!

――翁显良译

对照原文,我们可以看出,许译从形式上讲更接近原文,其对仗工整,简洁明快,与原诗十分相称,可以说是比较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音,形,义。而翁译在这方面却显得稍逊一筹。我们甚至可以说翁译极不“忠实”地对原诗作了处理。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在传递原诗意象方面,翁译无疑占有绝对优势。翁译从更深层次上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雨夜睡得香甜的美妙情景,及伤感“春雨打击花落下”的痛楚意境,从形、神两方面表达了诗人惜春、爱春、伤春的情怀。

同一首简单明了的古诗为何在两位大译家手里却成了截然不同的东西?这是与诗的解读有很大关系的。张保红在其《古诗英译三题》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指出这首诗虽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然而言浅意浓。要读懂这首诗,仅从字面上理解是难以奏效的,从而提出了两种解读方式:复合式与直感式。这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导致两种不同的解读效果,他指出:复合式,即诗人抓住清晨睡起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但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漏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的感情轨迹,然后让读者沿着诗人的思维方向去丰富和补充。这种解读得出的诗的主题是惜春,爱春;直感式,即诗人亲历“春眠不觉晓”,亲闻处处鸟啼,亲受夜来风雨,亲见花儿纷落,这种解读得出的诗的主题是惜春,伤春。

回过头去再看译文,我们可以看出:许译采用了复合式的解读方式,他将诗人的直感和意识复合在一起对其进行理解,从而才有了他的译文;而翁译则采用了直感式的解读方式,从而他挖到了诗人的内在感受,也即挖出了原诗的深层意蕴,从而对原诗重新组合,通过对其意蕴的再表达再现了原诗。两相对照。我们可以感到第二种解读方式似乎更能突出诗人直感感觉的敏锐,也更使该诗具有诗意特征。而通过这种解读得出的译文也就更像是诗。所以有人认为理解原文总比译成另一国文字要容易些的看法对于汉语却不尽然。对于重意的汉语,尤其是其被应用到极限的表现――中国古诗,也许最关键,最难做到的还是在于理解,其次才是翻译。

虽然现今译界对不忠于原文的译文进行大肆批判,译界怪才林纾就是一例。但在具体问题上我们也要灵活对待才行。虽然我们不提倡林纾过分的乱译、改译,但其对原作“神”的把握却是我们该学取的。在译诗方面更是要如此。前文提到中国人注重的是“神韵”,是“意境”,而中国人的感性思维方式却使其能在一些意象面前感悟到其所包含的“神韵”。但注重理性的西方人呢?他们能够领悟的到吗?如果他们不能领悟,那么我们的译诗还有什么意义,毕竟汉诗英译的目标读者是西方人,其目的是为了要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文化宝库。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古诗英译方面,我们要“深入意境,再创形象”。

深入意境,再创形象。唯有此,才能创造出适合目标读者口味、鉴赏力的诗作。不懂华文的庞德虽对中国古诗改容易貌,但他的诗作却体现了原诗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能让西方读者所喜爱,使他们得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这不正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吗?当然要真的做到深入意境,再创形象并不是一句话的事。笔者比较了《春晓》的9种译文,发现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怕是只有翁教授一人。这就需要有志于古诗英译的译者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尤其是对中国古诗的鉴赏能力。只有挖出其深层的东西,才能对其进行完美地再现。

朱纯深教授在其《心的放歌》一文中指出:“诗,不是通过对其所指意义的解释而获得,而是阅读过程中因为用心的体验而产生,因为放心的翻译而驻留。这就是‘诗意’”。也许这应是每位译诗者所应记取的吧。

参考文献:

[1]朱纯深.心的放歌(二之一)――假设诗歌翻译不难[J].中国翻译,2002,(2).

[2]张保红.古诗英译三题[A].杜承南,文***主编.中国当代翻译百论[C].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关于春的古诗篇7

一、了解作品相关的创作背景

文学作品是作者经历与思想感情的外现,所以赏诗需要知人论世。

例如,赏读李清照的《武陵春》时,多数学生赏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总认为词中所言之“愁”,就是一个妇人独处之闲愁,没有对国家民族命运进行思考。这是一个理解方面的误区,这是因不了解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感变化之故所致。北宋灭于金,举朝南渡前生活舒适安定,李清照与丈夫金石考据家赵明诚游于文艺。南渡后经历了国破家亡的苦难,从此生活变得颠沛流离。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她闺中的生活、自然风光和与丈夫的离别相思。后期的作品主要写亡夫之痛、故国沦丧之悲及伤时念旧的抑郁情怀。北宋灭亡以后,李清照只好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了金人之手,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后来丈夫赵明诚病故,金人大举南侵,李清照在兵慌马乱中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武陵春》这首词。53岁的李清照经历了国家败亡、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的不幸遭遇,其内心是何等的悲痛。此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学生只有了解这些情况后,才不会再把词中之“愁”仅理解为一般的愁,这愁绪千丝万缕,包含着国破家亡之愁,还有只身孤苦之愁,应是绵绵恨意。

二、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意象

从形象出发来鉴赏古典诗词,应该充分考虑创造形象的特点。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短小的抒情诗,一般没有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所以,不能用分析戏剧和小说的方法,从诗中寻找典型人物形象。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一般把它称之为“意象”。在鉴赏作品的时候,不但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要透过其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了作品的意象和意象所包含的旨趣以及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诗词作品。

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是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与“留”谐音,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因而很容易把这种意象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自然会涌起一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容易理解了。

三、品味古典诗词的音律之美

诗歌的音乐性特征十分明显。哲学家黑格尔说过:“诗词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章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它比所谓富于意象的富丽词藻还更为重要。”因此,诗词的节奏是适应舞蹈和吟唱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人的生理节奏和生活、自然节奏的和谐统一。人的情感起伏、波动与生活节奏的张驰决定了诗词的节奏,古典诗词美就在于音律之美,让人读起来感觉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因此,教学古典诗词首先应加强吟诵教学。诵读不能停留在教师的范读、学生的吟读与集体齐读等浅层面上,而应在理解诗意词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词的语言美、结构美与音律美。在这种美的熏陶下,再发自内心的吟诵,直至见诗意词意之美及诗人词人志趣。

例如,《诗经》中“砍砍伐檀兮”一句即是伐木的节奏;李白的《蜀道难》中的“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有节奏起伏。通过这些节奏的起伏,我们能发现诗中所包含的起伏的感情。《蜀道难》中这样的开头突兀沉雄,表现出的是见蜀道高危的惊惧情绪,全篇节奏舒缓,起伏跌宕,通过节奏的变化给人带来以美的享受。因此,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的语文教学,特别的诗词教学,开展诵读非常有必要。

四、鉴赏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1.正反对比

即古今对比、美与丑对比、理想世界与黑暗现实对比、田园生活与污浊官场对比等。如唐李约的《观祈雨》“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此诗写观祈雨的感慨。把久旱祈雨的情景与朱门的处处歌舞升平相对举,深刻揭露出统治阶级不顾劳动人民疾苦,终年贪***享乐、醉生梦死的社会现实,给人印象深刻。

2.衬托

包括正面衬托、反面衬托、人和物相互烘托映衬三种情形。如陆游的《楚城》“江山荒城猿乌悲”一句就用了以悲衬悲的表现手法。即属从正面衬托。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则以有声衬无声属反衬,这属于人和物相互烘托映衬的例子。

3.虚实结合

如宋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议论为虚,告诉人们要做到事理通达,心无疑惑,必须不断输入新知识。

4.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

如李煜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以自然界的花落、水流、春去不归三件事比喻离别后的江山如天人相隔,永不能见,沉痛哀婉,十分凄凉。另外,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反复,借代,互文等。

5.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如唐代诗人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治气候恶劣,“家何在”喻将远走,“马不前”喻前途艰辛。冰天雪地之中,诗人立马蓝关,不独心系家人,也伤怀国事,景物描写中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情。

五、总结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要把握古典诗词鉴赏的技巧,首先要认真审视标题,辨明诗歌的不同题材。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曹操的《龟虽寿》等诗词都抒发了对古人的缅怀之情,都属于咏史怀古诗,作者通过借古讽今,透漏出对现实的不满及批判。像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词中吟出昂扬的情绪和乐观的精神,表现出强烈建功立业的志向,则属于抒发人生志向的题材。山水田园题材的诗象陶渊明的《饮酒》,诗中描绘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大自然的眷恋和喜爱。人生感受题材的诗,流露词人内心愉悦情怀的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道尽人生悲伤情怀的则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

关于春的古诗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方法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究竟该如何去品析研读教授呢?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了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故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了以下四法:

一、从了解诗人到理解诗意

如:赏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所作的《声声慢》,多数同学读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仅是一个闺中独处的闲愁,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这应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是因为不详李清照的人生际遇、情感变化之故所致。李清照生于1084年,年轻时与赵明诚结为伉俪,情趣相投,感情甚笃,共立下“穷避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搜集整理了大量的金石书画。但1127年北宋灭亡,女词人与赵明诚避乱于江南。不久,祸从天降,赵明诚因病而故,词人孤独一人,生活悲苦,再加之自己与丈夫搜集整理的金石书画等又散失殆尽,她愁肠百结。后来她因战乱只身辗转流徙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十分凄苦,《声声慢》正作于此时。学生了解这些后,一定不会再将词中的“愁”仅仅理解为一般的“愁”,这愁绪千丝万缕,有国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应是兼有绵绵恨意在其中,词中最后不是说“怎一个愁字了得”吗?

所以在学习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该诗或词的大意,同时也丰富了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这位作者的作品及他人同时期的作品大开方便之门。

二、从解析“诗眼”到解读全诗

如宋祁的《玉楼春・春景》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其中“闹”字使得该诗境界全出。此字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春日里,万紫千红,青山朗润,幽泉清冽,春泥润泽,红杏满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枝头上春意盎然,展现一派春日勃勃生机的景象。这“闹”可能是杏花争春的喧闹,可能是散着芬芳的红杏同嫩枝绿叶、春风春雨的畅谈,也有可能是红杏枝头那勤劳的蜜蜂与翩翩起舞的彩蝶在采蜜争春,时有鸟鸣其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令人万千遐思。如在教学中抓住这一“闹”字激发学生的想象,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从理解意象到赏析意境

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体现主观感情的物象,大致可分为景观类、植物类、动物类等几类。景观类有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如月(明月,残月、新月),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植物类有杨柳、落花、松、菊、梅、竹、莲、梧桐等,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中言:“杨柳依依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行为类有登楼、凭栏、吹笛、吹箫、吹芦管、吹笙、捣砧、饮酒等。如宋人蔡伸的《归园乐》中言:“独自倚朱阑,波面双双彩鸳戏。”抒发其对人思恋之情。吹奏笛、笙、箫等,多暗含离别之苦、想思之情和内心孤独之境。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了解意象及其大体含义后,学生形成了一些认识,便能归纳出一些特征,把握意境,更加顺畅地赏析诗词。

四、从分析写作手法到鉴赏诗歌

1.修辞赏析法。如:李白的《秋浦歌》中曾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夸张手法来展现了诗人绵延无绝的愁思,甚为形象。

2.化虚为实体会法。如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本是抽象的情感,直接说它多少多大,我们很难有具体的印象。这时词人却将它化为具体形象的“风絮”和“梅子黄时雨”,而且连用比喻写“愁”多,同时“烟草”、“风絮”、“雨”还渲染了一种气氛,烘托了愁情。以实写虚是古人常用的一种方法,更能形象表现主观的情感。

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诗歌这笔财富,它的矿藏永无止境,让我们这些在语文教学中挥洒汗水的同仁们再去靠近些,掘得再深些,定会有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关于春的古诗篇9

关键词:幼儿园 古诗 教学 策略

中***分类号:G613.2

幼儿时期是孩子学习古诗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古诗教学,可以使幼儿在古诗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陶冶情操。然而,当前幼儿园古诗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要想使幼儿在古诗教学中有所获,就需要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其采取有效的古诗教学方法。

古人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有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顾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的诵读。从语言角度来看,古诗在遣词造句中力求体现作品的文学性,讲究平仄、对仗、韵律、节奏,富有音乐美。而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如果在此时期能大量记诵古诗,既可以锻炼幼儿口齿清楚伶俐,吐音准确流畅,又能让幼儿品味诗的优美意境,熏陶情怀,启迪智慧。

对此,《纲要》指出:教学既要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让所选的内容适应幼儿需求、适应时代需求,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适应幼儿最近发展区。

古诗在遣词造句中讲究平仄、对仗、韵律。古诗内容丰富,春、夏、秋、冬,写景、咏物、抒情,应有尽有。而幼儿学习古诗一方面可以锻炼口齿清楚伶俐、吐音准确流畅,另一方面能大量积累词汇,能丰富自身的文学语言。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诗,多背诗,能为其今后高雅风趣的谈吐、妙笔生辉的写作打下结实的基础。

为此,幼儿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古诗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点的古诗教学内容

1.分主题选择、整理适合幼儿特点的古诗。如春天:《春晓》、《咏柳》、《春夜喜雨》、《清明》;夏天:《河***中》、《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秋天:《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西兴马上》、《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秋思》;冬天:《冬景》、《江雪》、《问刘十九》。

2.选择语义浅显、用字自然、意境美妙、感染力强的古诗。如《咏鹅》、《一望二三里》、《悯农》、《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登鹳雀楼》、《忆江南》等。

二、实现形象教学,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

每次教新的古诗,我都准备了形象的背景***、***了有动感的FLASH,用讲故事、情景讲述、观看画面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古诗文的意思。有时,我会一边指着***景一边诵读相应的古诗文;有时针对一些较易理解的古诗,我会和幼儿一起讨论诗句的意思;稍有难度的古诗,我会通过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肢体动作结合***片或是画面,讲解诗的内容、体现的情感或是意境。如在教《问刘十九》时,我给幼儿描绘了这样的场景:这是寒冬里的一天,天气很冷很冷。到了晚上,眼看着就要下雪了,白居易赶紧将炉火生得旺旺的,并斟满了新酿的米酒。可一个人喝酒多没意思,于是他问他的好朋友刘十九:喂,你要过来喝杯酒吗?因为形象性强,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

教幼儿学习古诗词,应该由简单的到复杂,为了让古诗的含义容易理解,让古诗变得通俗易懂,可以结合***片、文字、音乐等多种措施进行教学。

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要提高幼儿古诗教学效果,就应当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使他们通过想象理解诗句丰富的内涵。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 “芙蓉向脸两边开。”描写荷花像小朋友粉嫩红润的笑脸。“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仿佛感觉到白雪飘飘的寒气中阵阵袭来的梅花独特的香味。当然,有些古诗比较深奥,对于五六岁的幼儿来说,古诗中的许多意境确有不能完全理解的,我们要求不宜过高,幼儿现在也许不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但谁能断言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不会幡然领悟此诗中开阔的意境和那份浓浓的友情?

四、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

《纲要》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环境创设得好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墙面上,我布置了“唐诗宋词”专栏、***文并茂的“中国名画与名诗”专栏,集美、雅、趣为一体,视觉环境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利用上午来园、中午餐后、下午离园前的时段,播放不同作者的古典诗词磁带、碟片,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还把古诗教学渗透于其它活动中,如让幼儿学习旋律流畅、曲调优美的古诗吟唱(如《静夜思》、《春晓》、《锄禾》等),幼儿唱起来特别的投入和有感情。

五、在实践中巩固古诗词学习效果

开展古诗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幼儿了解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精髓,更重要的是要让幼儿通过古诗学习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和文学素养。因此,在幼儿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幼儿在交流实践中恰当运用古诗句,增强自己的文采。比如在春天砹僦际,教师可以举行“春天的诗会”诵读比赛,让幼儿搜集与春天有关的古诗,并在课堂上诵读出来,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古诗的魅力。

六、联合家长的力量,实现亲子共读古诗

为了使幼儿古典文学课堂更广泛,我们努力取得家长配合,通过召开家长会进行“古诗词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等专题讨论,利用家园栏、联系册等与家长沟通,达成教育的共识,构建了家庭学习共同体。在我们的指导下,家长到书店购买了相关书籍,和孩子共同学习,还教孩子认字。孩子与古典文学的接触天地更广泛了,文学熏陶的时间多了,喜爱之情和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家长在孩子进步的表现中感受到了读古诗词的好处,情感也由此得到了有效的沟通。

总之,幼儿教师要抓住记忆力最强的幼儿时期,针对幼儿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古诗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古诗教学,使幼儿在古诗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范娟 幼儿古诗教学之我见[J].科学大众,2008,(03)。

关于春的古诗篇10

一、 辨析诗词的题材、情感

诗歌题材的种类不同,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不同。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如陶渊明的《饮酒》等;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或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或抒写自己的内心情感,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送别诗: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留恋,深挚的思念,劝勉安慰,坦陈心志,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边塞诗:表达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苦闷,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如王昌龄的《出塞》、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等;羁旅诗:游子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除此之外,还有咏物诗、怀古诗、闺怨诗等。掌握了诗歌题材及诗人分类,将给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带来极大的方便。

二、 关注标题、序、注

1. 细品标题。有些古代诗词的题目为整体感知诗词的思想内容提供了线索。如,题目中带有“送”“别”字样的,一般都属于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等;咏(题、赞、赠)+物象一般都属于写景咏物抒情诗,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塞”“***”“征”“凉州”“关山月”等都暗示这首诗属于边塞诗,如《边塞》《从***行》等。2. 关注题序。许多古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首诗词奠定了感情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的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其中的“中秋”“怀”交代了写作缘由和思想内容是“中秋望月怀人 ”。3. 莫忘注释。部分诗词在呈现给读者的时候,会在诗词的结尾处给出注释,或解释特定词语的含义,或交代特定的创作背景,或给予某种阅读提示,因此不能忘读注释。

三、抓住关键字词

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诗词中的关键字词或关键句往往透露出作者独特的感悟以及作者的情感走向。例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乡关”即是“故乡”,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就可推断出此诗表达了诗人因思乡而引发了愁绪。

四、知晓特殊意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春的古诗10篇

学习

金属腐蚀与防护论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金属腐蚀与防护论文,内容包括金属腐蚀论文1000字,金属腐蚀与防护总结1000字。中***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074-02大学期间专业课一般在大三开设。此时,学生的学习成绩、态度、世界观等,一方面都较

学习

整脏治乱工作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整脏治乱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治脏治乱百日攻坚活动总结,治脏治乱治差八大行动。通过开展“整脏治乱”活动,我局工作人员的行为习惯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根本上杜绝了我局工作人员乱吐、乱丢、乱刻、乱画的现象。局机关每天

学习

物流员工总结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物流员工总结,内容包括物流新员工心得体会范文简短,物流部门的员工总结。(四)成本意识的培养:从小处看意识,如车子跑一趟可以办一件事也可以把几样事情妥善安排,车子出门,可以同时办很多事情。使用过的复印纸,非重要的文件可以反面

学习

调控副主任汇报材料

阅读(31)

一、**人民***府县长办公会议由县长、副县长、县长助理及县***府办公室主任组成,由县长召集和主持,依法决策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会议主要任务是:(一)研究审议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县级财***预算;(二)研究

学习

团结的词语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团结的词语10篇,内容包括团结的词语有,团结的词语还有句子。(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人员管理办法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人员管理办法10篇,内容包括人员管理方案及措施,人员日常管理办法怎么写。(一)郴州邮***负责理财团队规划建设,总体经营工作安排等工作。(二)金融部负责理财团队管理,理财专业经营指标制定、落实和督导,人员调配,绩效核发,制定各项管

学习

网络改变生活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改变生活10篇,内容包括网络改变生活方式的事例,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瞧,是网络改变了我的生活,它使我生活在一个方便快捷的世界里。网络对我的用途——我现在已是一个初中生,自然在学习方面也得靠网络这个好帮手了。每次

学习

运动会文章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运动会文章10篇,内容包括运动会文章经典,运动会文章100个字。百年精彩全民分享奥运精粹从1908年伦敦奥运会正式启用了识别身份的奥运纪念章,到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上第一个纪念章交换中心的出现,纪念章交换活动作为一种文化

学习

廉颇负荆请罪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廉颇负荆请罪10篇,内容包括廉颇负荆请罪小故事,负荆请罪廉颇。

学习

中秋节的历史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的历史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有多少年历史,中秋节的历史二十字左右。除了团员、娱乐、拜月之外,还有赏灯的风俗。周密(1232-1320xx年)的《武林旧事》卷三记载杭州中秋夜:灯烛华灿,竟夕乃止。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

学习

劳务费合同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劳务费合同10篇,内容包括劳务费用合同范本最新标准,劳务单价合同。电传:_________传真:_________乙方:_________地址:_________电话:_________电传:_________传真:_________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就甲方向乙方提供劳务人员的有关事

学习

关于老师的诗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老师的诗10篇,内容包括关于老师的诗20字以内,关于老师短诗十首。然而,我要说这一切赞美教师都难以涵盖你奉献的心灵。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知疼懂爱的人,渴望幸福的现代文明。只是为教育的振兴,你才舍弃私利,坚守三尺讲台,默默无

学习

关于梦想的名言名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梦想的名言名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梦想的名言名句100字,青春与梦想名言名句。——李开复2.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小塞涅卡3.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

学习

王小波语录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王小波语录10篇,内容包括王小波语录行货,王小波语录情书。3.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4.一切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庸

学习

登鹳雀楼古诗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登鹳雀楼古诗10篇,内容包括登鹳雀楼古诗11首,登鹳雀楼古诗动画。4、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

学习

月的诗句古诗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月的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月是故乡明的诗句古诗,含有月的诗句古诗二年级。2、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译文: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

学习

关于山水的古诗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山水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关于山水田园的古诗,关于山水风光的古诗。我们先看看什么是文学的“实”,什么是“虚”。一般来说,“实”指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虚”指这些形象未显现的部分或渗透在这些形象里的复杂、

学习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大自然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大自然的古诗二年级,赞美大自然的古诗小学。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释义: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

学习

关于春游的作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春游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春游去动物园的作文,去春游作文100字。4、到了山顶,我们分好工,爸爸坑也刨好了,坑的宽度与竹筒的长度差不多,现在点火,爸爸拿打火机把柴点燃,放进坑里,我们都忙着往里面放柴。火开始还好好的可不知怎么

学习

立秋的古诗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立秋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立秋的古诗词推荐合集,三年级立秋古诗。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描写立春的古诗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立春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立春古诗大全儿童版,清江引立春古诗原文。自古以来,诗人对春天的描写都是以“杨柳”、“春风”为题材进行描写。《咏柳》中抒写的是柳树,运用比喻、拟人等的修饰手法,无形之中赞美了春天。例如诗中

学习

清明诗句古诗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清明古诗10篇,最简单的清明的古诗诗句和画。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2、《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3、《清明》杜牧清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