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历史10篇

中秋节的历史篇1

中秋节的历史演变中秋节的起源于古代秋祀、拜月习俗有关。先秦时代,即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祀制。《礼记》记载“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之后历代帝王都沿袭此俗。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帝祭月修造的。我国各地至今也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北宋时中秋节以爬山登楼先睹明月为快,然后举行拜月仪式,供品有圆饼。解释上“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卷八)。吴自牧(约1270前后在世)的《梦梁录》卷四也记载,南宋人家多于此日安排家购买酒菜来欢度中秋。金盈之(约1120xx年前后在世)的《新编醉翁谈录》卷四则记载了当时人由赏月进而拜月的习俗:“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

除了团员、娱乐、拜月之外,还有赏灯的风俗。周密(1232-1320xx年)的《武林旧事》卷三记载杭州中秋夜:“灯烛华灿,竟夕乃止”。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引人注目。据说水灯是为讨江神喜欢,并非纯粹为了观赏。并且宋朝起,在杭州钱塘观潮,也成为一中秋节习俗内容。

元朝虽已异族入住为主,但所受汉化甚深。节日习俗也打扮沿袭汉人旧制。

到了明朝,中秋节已于元旦齐名(古时候称春节为元旦)。赏月、祭月、吃月饼的风俗大盛。田汝成(约1540年前后在世)的《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记载明人多于中秋节以月饼相馈赠,取其圆形的“团圆”之意。夜晚则设赏月之宴,或携带酒食至湖海之畔游赏。

至于明人赏月的盛会,张岱(1597——1671年?)以其生花妙笔,为我们作了极其风雅的记述(《陶庵梦忆》卷五的“虎邱中秋夜”):

虎邱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伎、戏婆、民间***、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家童、走空之辈,无不麟集。自生公台、千人石、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光江上。天暝,月上,鼓吹十百处,大吹大擂,渔阳参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

晚明文人的生活情趣,从这则“虎邸中秋夜”能略窥一二。

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1635年)卷之二则详细描述了中秋祭月的贡品:“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需;瓜分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纸肆市月光纸。

明人拜月时用的“月光纸”,到了清朝,改了个名字叫“月光马儿”,就是纸神马。

清宫有祭(供)月习俗。祭月的地点在御花园。院内东向立一架屏风,屏风良策摆有鸡冠花、毛豆枝和鲜藕;屏风前设有一张八仙桌,供桌上摆月宫符像,还要一个直径五十五公分、十斤重的大月饼。月饼上印有“郁仪宫”字样及玉兔捣药团。大月饼左右各摆一三斤重的月饼,摆各样小月饼数盘,摆酒、茶数盅。供桌上还要摆应时鲜花和应时鲜果。月供摆毕,燃香。皇帝、皇后等人依次对月光神码行礼。香尽,焚月光神码,撤贡品。将十斤重大月饼精心包装,储至当年除夕夜,全家分吃,谓之“吃团圆饼”。三斤重大月饼切成数块,连同小月饼、“莲花团圆瓜”、鲜果等分赐妃嫔、文武廷臣、太监及宫女等人。

然后是丰盛的合家宴会。清代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方天灯、树中秋、点灯塔、曳石等地方习俗。

总之,中秋团圆、赏月及吃月饼之俗,由来已久。随着不断增添新的内容,这个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流传至今,盛行不衰。

中秋节由来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成为“仲秋”,因为与上古祭月的礼仪有关,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节气在八月内,日期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杀风景的,逐渐俗随时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节”。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 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

“八月半”或”八月十五”;“天下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礼记》)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

中秋节各地习俗山西中秋节习俗

山西潞安地区过中秋节时要宴请女婿带爱人及子女上门一起共度良辰;山西永宁地区中秋节家家户户都要恭祀太阴星主;山西大同地区称月饼叫团圆饼,大小在二、三尺左右,且有中秋节守夜之俗。

陕西中秋节习俗

陕西西乡地区过中秋节时男子要去泛舟登崖,女子则在家筹备佳宴,中秋节家家户户必食西瓜;陕西靖边地区过中秋有吹鼓手走街串户打鼓吹号,走时户主得给赏钱;陕西洛川地区中秋节时家长要率子女携带礼物去老师家拜节。

四川中秋节习俗

四川嘉定地区的人们过中秋节时要祭土地神,上演杂剧、声乐等,俗称“看会”,四川人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在中秋节还要举行打粑、杀鸭子等娱乐活动;有的人会在中秋节夜晚将桔子挖空,里面点上蜡烛,悬挂在自家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俗称“舞流星香球”。

福建中秋节习俗

福建浦城地区过中秋节时女子穿行南浦桥,以祈求长寿;福建建宁人中秋夜要在门前挂旛灯向月宫求子;福建上杭地区的人们过中秋节时,人们会以竹筐作为月姑的替身,如有大神降临,竹筐就会摇摆,依摇摆的次数来卜吉凶;福建金门人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天公用仙桃型的红果代顶,俗称“天公果”,拜月用的红果要雕成猪羊的形状,数目一定要九猪十六羊。

中秋节的历史篇2

正当***的十七大召开之际,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由孙***担任总撰稿,总***电视新闻中心制作完成的多集文献纪录片《秋收起义》,这既是对秋收起义80周年的纪念,同时也是给***的十七大的一部重要献礼片。作品披露的无数鲜为人知的重要史实,不仅彰显了历史的真实及等***领袖们的斗争艺术,而且以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分析和叙述,给今天的中国***人以重要的思想启示,那就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指挥***的伟大原则,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和维护***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中国***人在早期的***斗争中以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所换来的宝贵经验。

由于历史的原因,关于秋收起义,广大观众对这个重大事件的了解往往只是一个表层的一般概念,包括一些研究人员,对其历史事实的掌握也称不上是系统准确。文献纪录片《秋收起义》以其翔实的材料和经典画面,用客观准确的史实考据和鲜为人知的细节,填补了秋收起义在电视文献片宣传上的一个空白。同南昌起义一样,以为代表的中国***人发动和领导的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中国******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领导的人民***队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这次起义中,以为代表的***的领袖们逐步认识到根据中国国情、在中国土地上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的伟大意义。正是有了这次起义,才有了后来井冈山的***根据地的建立,才有了燎原之火般的全国各地***根据地的建立,中国***人才真正认识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伟大真理。作品高屋建瓴,用历史事实说话,为避免空洞的概念和说教,特别是在叙述秋收起义的背景和意义时,作品采用的全是真实画面和史实介绍,使观众在对历史背景的充分把握中,进一步认识到秋收起义在中国***史上的伟大地位。

作品讲述秋收起义,首先介绍了1927年国内形势的剧变。1927年,、先后叛变***,第一次国内***战争遂告失败。为了挽救***,中国***临时中央于1927年8月3日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大纲》,8月5日,临时中央训令湘鄂粤赣四省举行秋收***,以响应南昌起义。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举行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派和开展土地***的总方针,正式决定举行秋收***。当时身在武汉的被派往湖南具体组织和领导起义。正是在这期间,同志在***的会议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治主张,那就是中国***不仅在***治上而且在***事上要公开打出自己的旗帜,坚决地同***武装进行斗争,因为已经站在了***的对立面。应该说,这是在“四・一二”和“七・一五”中我成千上万***员惨遭屠杀的背景下,中国***在思想路线上完成的一次伟大转变。这部作品对为什么发动秋收起义,起义过程的组织领导,起义爆发后各团的进攻方向及其进展,以及同志发现中央攻打长沙的原定计划有重大失误时,立即决定放弃这一计划,改为向农村进发的整个过程,条分缕析地进行叙述,以秋收起义的发展为经,同时也介绍国际国内大的背景。对这一历史过程的叙述,文献纪录片《秋收起义》有详有略,详简得当,既介绍***的重要会议、文件和决定,同时也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和重要细节。其中包括曾被拟定派赴贵州开展斗争,但对湖南情况更为熟悉的主动要求赴湖南领导武装斗争,其博怀和战略思考,受到***内包括瞿秋白在内的高层领导同志的赞许。他抛妻别子的场景给观众以深刻感人的印象。作为伟大的战略家,在夺取长沙并举行长沙***的原定计划遭受严重挫折后,他果断命令各路起义***向浏阳文家市集中,迅疾提出放弃进攻长沙、沿罗霄山脉南移、寻求立足之地的正确主张。这一主张,无疑是审时度势,挽救***力量于危途、把***引向光明前景的伟大决定。

讲故事,说细节,是文献纪录片《秋收起义》至为鲜明的特点。秋收起义发生过程中人们了解的,一般都是简要的介绍,而这部片子以讲故事的形式记述事件,观后给人印象深刻。在主持一次重要会议的途中,曾遭当地***民团拘捕,作品较详细地叙述了这个事件的全过程,突显了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大家风度和机智脱险的敏捷睿智。同时,通过这个事件的叙述,也由衷地赞颂了***领袖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高风亮节。、何长工、***、张宗逊、***、赖毅、杨立三、陈士榘等这些今天听来耳熟能详的一代将帅,都是秋收起义的亲历者并留下了精彩动人的故事。诸如何长工、杨立三奉命设计中国工农*********旗,飞马送情报解起义***于危途,以及袁文才、王佐请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向袁文才、王佐部队赠送武器等等,许多故事都记述得生动具体。就连在文家市一所学校为起义部队作报告时,扒在墙外听得入神的两个少年学生也在作品中被如实记下,这两个孩子后来分别成为共和国的领导人和高级将领,他们便是和杨勇。这些不经意间的记述,使得似显概念和枯燥的文献片变得极具观赏性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用讲故事记述重大事件,也正是这部作品作为文献纪录片的有益探索。正是在对史料用故事手法的记述中,观众熟悉了***早期的重要领导人物卢德铭、***、彭公达、易礼容等,熟悉了对***贡献很大但很早就牺牲战场的潘心源、曾士峨、安、张子清等。今天,我们回首历史,秋收起义成为***和***队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可当我们走进历史,却有那么多构成这段历史的伟大英雄和感天动地的悲壮故事。

作为这部文献纪录片的总撰稿孙***,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创作这部作品时,赋予了作品高度的思想性,这是贯穿作品的一条红线,这条红线就是“***指挥***”的伟大原则。从为代表的***领袖提出***领导武装斗争,到三湾改编确立“支部建在连上”,作品用画面语言叙述了这个理论的形成和运用。此外,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积极开展农村***斗争,这些***的早期***理论的形成发展像一条纲成为全部作品的主线。有了这样一个思想主线,作者无论是介绍人和记述故事,都做到了形散而神聚。在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的时候,回首这段历史,聆听历史遥远的回声,我想我们看到听到的不仅仅是故事,更多的是教益、是启示。在历史的回声里,我们以史鉴今,将更进一步明白***领袖们用毕生实践探索的科学真理,对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依然不乏现实意义。

中秋节的历史篇3

[关键词]《云水谣》;情爱叙事;类型

[中***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2)01-0051-04

[收稿日期]2011-11-26

[作者简介]李红云,女,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评论与声乐教学研究。(淄博255079)

2006年《云水谣》的上映,打破了由古装武打大片《英雄》、《十面埋伏》、《夜宴》等营造的内地电影市场的“主流”,进入了所谓“以大片终结大片”的时代。但时至今日,《云水谣》情爱叙事类型的创新重新被淹没于层出不穷的类型影片之中,对于它的得与失,似乎再也无人关注。本文拟就《云水谣》在情爱叙事类型创新的特点与问题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中国电影的情爱叙事类型研究增添一个经典案例。

一、“世纪爱情”类型的创造

对爱情震撼力的***像呈现,是情爱片一直追求的目标。激烈的情爱冲突、复杂的情爱心理与矛盾、有情人终究未成眷属的落寞和痛悔等,都曾是以往中外电影所演绎过的经典题材。当代电影,除了在这些叙事要素上大量汲取文学经典作品中的情爱刻画之外,在自己擅长的范围内,还开拓了***像与情爱呈现关系的视野,让“伟大的爱情”变成可以跨越千载、一览无余的***像历史。最有代表性的是“泰坦尼克号”式的情爱类型,把一段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安置在一次震惊世界的沉船事件中,从而借助这一“包孕性的时刻”,在极其狭小的时空中展开对情爱自由最大限度的荡气回肠的“再现”。另一种可以称为“世纪爱情”类型,即在相当大的历史跨度中,展现一种坚贞不渝的情爱关系,时代的巨变考验并锤炼着一对男女对爱的坚守、期待的情爱品格,使整个纷繁复杂的历史场景,经由一条或者几条不断延宕的情爱线索的贯穿,体现出一种对爱情品质的检验和证明,然而它往往会在奔到一个情爱伦理的终端时戛然而止。这两种形式,成为当代电影情爱片类型化生产的主要形式。很明显,《云水谣》的电影叙事策略属于后者。从影片叙事的历史长度来看,它横跨了60多年的历史阶段,以一种现在进行式的叙事,通过无数次闪回,呈现出了陈秋水和王碧云两人跨世纪的漫长爱情悲剧。正是这巨大的历史跨度,使这部影片一方面不断延宕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另一方面也加浓了电影情爱叙事的力度。

当代中国电影不乏爱情情景剧,在绵延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中展现刻骨铭心的爱情主题也屡见不鲜。从《庐山恋》到《天云山传奇》,从《芙蓉镇》到《山楂树之恋》,爱情均因为特定的社会历史氛围而受到强化,让我们为“过去”的爱情唏嘘不已。但是,与之不同的是,《云水谣》把这一爱情的“背景”大大拉长了,以至于历史的长度成为了《云水谣》爱情制造的重要手段之一。对60年历史时空的拟造,为王碧云坚贞不渝的爱情守候提供了天衣无缝的心理背景。当与前来辅导弟弟英语的台湾医科大学学生陈秋水在楼梯上擦肩而过时,王碧云已经忐忑地开启了少女的爱情之门,同时也开始了宿命般的无望的爱情期待。在这个生活优越的牙医家庭里,陈秋生的闯入及其两人迅速发展起来的爱情成了王碧云生命的全部,从此,她再也没有和外部世界发生关系,她的一生全部汇聚成一个等待的意象。实际上,影片设置的叙事者就是晚年的王碧云,甚至晚年王碧云还以一种现在时态把这一爱情故事继续到了最后,从而再度完成了王碧云作为一个等待意象的全部历程。“初恋”在20世纪40年代末,“等待”在陈秋水避免***治迫害之后杳无音信的岁月,“寻找”在海峡两岸互不相通的艰难时日。半个多世纪,王碧云始终怀着对陈秋水的渴念,照王父的话来说,她“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在漫长的等待与寻找中,王碧云柔弱的病体、几乎神经质的抽签占卜、四处打探消息、拒绝别人对她的无限等待,与她对陈秋水的一往情深、期待到死的决心和努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正是这种等待的长度、不断变换的空间,伴随沧桑的历史,一步步强化了女性主人公坚贞不渝的情爱品质。从台北到浊水湖畔,从家乡到异乡,从内地到台湾,从美国到大陆,前后几十年,王碧云的爱情追念一次次让观众流下感动的泪水。漫长的历史跨度,大陆一个个风云激荡的历史阶段,都在衬托着一片永不改变的情感。其中,每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场景的展现,也都反衬着王碧云对没有“生活”的爱情的矢志不渝。这是影片着力为王碧云烘托出来的漫长的历史镜头,这些***像片断之间的断裂或延续,无一不形成王碧云的爱情底片,而王碧云奔跑在心灵的恒定历史***景中。跳动的历史,在王碧云这里,成了论证她坚贞爱情的证据。在这里,历史的长度就是爱情长度,爱情的长度就是历史的长度,甚至比历史更长。

二、复数化的电影类型

除了采用大跨度的历史来呈现一场“伟大的爱情”,《云水谣》还创造了一种将多种电影类型进行叠加和杂糅的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视觉效果。本片的总制片人韩三平说:“拍摄《云水谣》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对类型片进行多样化的探讨。”这种意***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按照电影类型的划分,《云水谣》的所有镜头融合了纯情片、苦情篇、战争片、异域片、***历史片、怀旧片等电影类型的要素,企***创造出一种观众“要啥有啥”的类型片的新样式。如此繁复的影片类型要素的交迭、转换,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吁求。

在20世纪40年代末台北与浊溪的城乡对照中,影片演绎出一段穷小子与富小姐的恋爱故事。这组镜头可以说是对情爱片中纯情类型的有意模拟,其中两人相爱的障碍性因素来自王碧云的父亲。为了呵护这一类型,连他们爱情的阻碍者——王父——也没有被处理成粗暴的形象。相爱之后即分离。陈秋水和王碧云最后的分离是因为陈是左翼分子,受到缉捕必须逃离台湾,这正好满足了王父的想法。影片侧重刻画两人分离时王碧云的无限牵挂和坚贞的爱情誓言,这些将在情节的进展中受到考验。这一分离情节也是情爱片中司空见惯的,并没有多少想象力可言。但这一情节的设计又包含了一个“***+恋爱”的经典套路,同时为王碧云漫长的等待提供了恰当的“理由”。风雨之夜,在***治阴霾的气候中,***者的逃离与爱情的生死分离合二为一,这时候,观众的情感再次被激荡起来。分离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王碧云一往情深甚至变本加厉地思念、寻找爱人并因此终身不嫁,成为影片最重要的场景和叙事抒情的要素。真正对观众形成震撼的是由王碧云表现出来的这样一种品质:坚信自己终于能够等到心爱的人,同时拒绝追求者漫长的等待,满世界打听爱人的消息,以至于几乎到了神经质的程度。此后,在历史变迁的每一个关口,王碧云无尽的等待都成为电影里最揪心、最痛苦、最绝望的情感氛围。这些镜头和情节完整地构成了一部苦情戏。这场苦情戏跨越了时代,来到抗美援朝的战争现场。陈秋水化名为徐秋云,作为***医参战的情节,既交待出两人分离后陈的去向和活动,同时也开始了王金娣和陈的爱情,增添了陈秋水和王碧云两人爱情的考验性要素。当然,战争题材也以增加男主人公形象内涵的方式为影片增添了吸引观众的一个砝码。顺着陈秋水在大陆生活的历史线索,并增强陈秋水作为“老左翼”的立场,遵从上级命令“”是陈必然的选择,同时这一段生活又为影片提供出了异域题材的电影类型。更重要的是,陈秋水和王金娣的爱情在此结合,也在此殒灭。影片不无用心地设计了两人结婚的奇特桥段:王金娣更名为王碧云,在新婚之夜,王金娣洒酒祭奠,表示替王碧云一生守候陈秋水。两人的哭吻,在影片里具有浓重的意识形态内涵:一方面肯定了两人爱情的道德性;另一方面为陈秋水放弃王碧云做出了辩护。这种真实而令人动容的爱情与王碧云的等待意象形成了激烈的冲突,刺激了观众对陈的道德审判,也为观众同情、接纳两人的爱情做出了合适的场域铺垫。最后,就像《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瑞恩》等都是采取年迈的主人公追忆往昔岁月的方式一样,《云水谣》同样采取了这样的叙事策略,通过移居美国的晚年王碧云(部分通过其养女晓芮)的追忆来完成故事叙述,同时使得这部影片也带上了怀旧片的浓厚色彩。而怀旧片的类型,对于一场苦情戏而言是必须的,或者说是恰到好处的。

《云水谣》在营造色彩美学方面颇下功夫。对每一个主题类型,影片都确立了与故事相匹配的鲜明的主色调,从而使影片获得了恰如其分的色彩效果。比如,在浪漫初恋的场景中,在浊水湖畔的湖光山色与艰辛的农村劳作中,蓝天白云下,庞大的水车旁,身着白蓝海***学生服的王碧云由恋人依偎在身旁,注视着面前的画架。这是穷小子和富小姐烂漫爱情的典型场景。美轮美奂的初恋场景,暗含着因为出身、地位等因素而受到阻挠的爱情发展线索,同时为可能出现的悲剧起到了鲜明的反衬作用。再比如,战场场景的主色调是土黄色,的***服、战场上的黄土等构成了战争场面的苍黄、惨烈和混乱,紧张忙碌的动作、惨不忍睹的伤体以及徐秋云过度的劳累等,和王碧云寂寞而漫长等待的台湾的沉闷暗色形成了对照,强化了两人极其不同的生活状态。同时,王金娣作为两人爱情的考验因素,带着青春活力闯入了徐秋云的生活。至于以后的异域风光,当然也采取了典型的雪域高原的白色、蓝色主调,并与台湾的暗色形成了对照。不断转换的时代***景和地域***景,依靠一种可以称为“时代主色调”的色彩美学设计贯穿起来,各种主色调的相互碰撞,对观众形成了一种富于历史感的视觉冲击,而在这不断转换的色调中,作为情感基调的陈、王两人的心理状态也被展示出来。

《云水谣》叠加、杂糅了这么多的类型化的情节,融汇了多重可对比或反衬的艺术化了的时空,从而以琳琅满目的多类型的综合创造出一场具有史诗般的伟大爱情。

三、纯粹的爱情与历史的割裂

影片的特色往往会成为其最大的缺陷,这是当代中国电影突出的悖论特征,遗憾的是,《云水谣》也没有逃脱这种悖论。以历史的跨度来强化爱情的长度和强度,以多重变化的时空来构建多重类型化从而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是《云水谣》成功的类型创新。尤其是前者,能够将漫长的当代史背景化,作为一场伟大爱情的社会历史底片,而不是相反,这是以前的中国爱情片中所没有的。但是,恰在这两个方面,《云水谣》又体现出了纯粹的爱情与历史之间的断裂。

首先,历时半个多世纪的陈秋水和王碧云的爱情故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变迁,这一叙事模式的确强化了王碧云执著的爱情里程,强化了她对爱人的追寻以及追寻中的苦辛和坚贞,并一次次撼动了观众的心灵。直到作为叙述者之一的王碧云的晚年,她才由侄女晓芮那里知道,陈秋水的儿子就在,并从即时通讯上看到了他。从王碧云一直在为陈秋水做画像的情节可以看出,她对陈的爱还在继续。对王碧云而言,如果没有这么长的历史跨度,如果没有这一种“考验”,王碧云的形象内涵就会大打折扣。影片正是利用了相当大的历史跨度,才能够把这些类型有机地杂糅在一起,从而大大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同时增加了作为一个故事系统的诸多看点。但是,两人的爱情太纯粹了,纯粹的和那漫长的历史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瓜葛。这样。具体的社会历史内容就无法进入他们的爱情,或者说他们的爱情中没有熏染社会历史的丝毫内容。伟大的爱情、人性从来都离不开坚实的沧桑历史的支撑。可《云水谣》中油水分离的爱情和历史,导致这场伟大的爱情徒有虚表。

其次,电影类型的杂糅和组合,当然能够构成一种系统的力量或多点透视的视觉效果,但是这种力量和效果还得来自单元自身焕发的魅力。如果每一组镜头缺乏创新性的思索、想象和设计,那么,被整合起来的情节系统就会在一阵伤怀地感叹后重新暴露出其斧凿之痕,甚至矫揉造作。《云水谣》类型探索的缺陷正在于此。所有类型片都是针对一部分特定观众的,其风格、题材和价值观念具有统一协调的程式。正是因为《云水谣》企***通过类型整合来满足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特定观众的心理需求,才导致了影片在处理每一种类型以及各种类型的关系时出现了生硬而且没有更好创意的弊病。如果把其中每组镜头所勾勒的“类型”拆开来,我们会发现,每一个类型都是“老调重弹”,无论是初春般的初恋故事,还是生离死别的场景;无论是被动语态中的女性坚贞,还是男主人公的另寻新欢(影片对此做了最大限度的辩护);无论是大陆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各个历史阶段的***像模拟,还是朝鲜、南京、、台湾等地历史状貌的再现,除了以爱情为线索,遵循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贯穿起来之外,很少有真正的类型创造。影片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类型的营构上,却在每个类型单元上都显得有些苍白。这样,实际上,“各取所需”的“特定”的观众只是从各自的视线里看到了一张张模糊而面熟的“类型”复制,并不能产生“要啥有啥”的意***。

中秋节的历史篇4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形成过程,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包括中秋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代代中国人贡献给世界和未来的文化财富。

为了欢庆我国这个古老的传统佳节,更为了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及感恩教育,在校领导的组织安排下,我班成功开展了“我话中秋”主题班会和“怀念亲人、祝福亲人、感恩亲人、立志成才——致亲人的一封信”等讨论活动。在这个主题班会活动中,我班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向大家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还用古诗词诵读、歌、舞表演和吃月饼等多种形式,了解了中国节日,增强了我是中国人,说中国话,过中国节的爱国情感。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历史篇5

2012年4月24日,一批有着二千三百多年历史的楚国竹简《左传》在杭州首次公开亮相。这批印迹斑斑、长短不一的楚简与目前流传的《左传》内容基本一致,首次证实《左传》的成书时间至少在战国时期。从而破解了千百年来关于《左传》的真伪之争,明确了其作为中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的历史地位。《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春秋》撰写,其记事完全以鲁国国君为顺序编排,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开始,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结束,时间跨度两百五十五年。末尾还有一小段跳跃性的记载,写到了鲁悼公四年(前464)晋国贵族知伯的骄横,并预言了他十年后的灭亡。《左传》的篇幅有十八万字,是《春秋》的十倍有余;它的内容覆盖面也大大超过了《春秋》。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深入品评

如果把《左传》看作一部大片,那它就是一部战争片,背景是春秋时代,第一主角是晋国,其次是楚国,其他重要角色有齐国、鲁国、秦国、吴国、越国、郑国等等,还有很多配角和跑龙套的国家。片子的主要情节就是打仗。有人做过统计,《左传》一共记载了四百多次***事行动,其中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晋楚之战、齐晋之战、晋楚鄢陵之战被称为“五大战役”。

在这一次次青铜兵器的互相砍杀、一阵阵滚木擂石的互相投掷中,周天子从“天下共主”的地位跌落,取而代之的是“春秋五霸”的呼风唤雨;延续了四百多年的分封制度土崩瓦解,圣人周公呕心沥血制定的礼乐制度成了昨日黄花。西周以来星罗棋布的所谓八百诸侯国,到《左传》记事截止的时候,经过二百多年的兼并,只剩下了三五十个。围绕着这些刀光剑影,《左传》为我们呈现了战争的权谋和智术,列国之间的尔虞我诈,同盟和对手的频繁换位,诸侯力量的此消彼长。

《左传》不仅有壮阔的“外景镜头”,还有详尽的“棚景镜头”。很多诸侯国内部的争权夺利、勾心斗角,都被编织进了情节里头。像第一主角晋国,从晋文公开始一直是中原盟主,不是四处去“***事干涉”,就是去“主持和谈”。可是它的内***一直不稳定,最终在韩、赵、魏三家大夫的手上被瓜分了。这个强国的君主怎样逐渐被架空,权力怎样转移到大夫手里,怎样一步步走上灭亡之路,整个过程,《左传》都作了相当周详的记述。类似的,齐国被外来的田姓篡夺的始末,鲁国国***被“三桓”把持的过程,都使我们对当时的各国***治得以深入了解。

可以说,《左传》以***治史为主线,为我们奉献了一部近乎全景式的历史大片。它的史学贡献,分开两方面讲,首先最重要的,是它的内容。《左传》给后人了解那个遥远的时代提供了最为基本、也极为丰富和清晰可信的文字记录。没有它,我们对于这段历史的认识肯定会模糊很多,一部分历史甚至会永远失传。其次,是它的写法。《左传》提供了一个编年体史书的优秀范本。编年体是世界各国早期史书通常采用的一种体裁,它把各个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顺序,以年、月、日依次排列。这样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就一目了然了。在我国,《春秋》是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但是它的注意力放在对历史的评判,记事太过简略,往往几句话,甚至几个字就把一桩事件交代过去了,这不仅让读者看不明白,史学家也很难效仿。《左传》却恰恰相反,它的长处正是叙事。或者浓墨重彩,或者轻描淡写,把一桩桩事件巧妙串连,把一个个人物精雕细刻,将纷繁复杂的历史***景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精彩纷呈。比如“郑伯克段于鄢”的大事件,《春秋》只有这六个字,再聪明的读者也绝对猜不出它是怎么回事。《左传》把它充实到七百来字,从郑伯跟弟弟段的矛盾怎样形成,讲到段如何处心积虑篡夺君位,他们的母亲又怎样偏袒弟弟,郑伯如何老谋深算,最终一举击垮弟弟,和母亲重归于好。历史信息大大增加,加上周密巧妙的叙事布局,整个事件于是峰回路转地再现出来了。与枯燥得跟新闻标题似的《春秋》比起来,《左传》等于把历史从线条变成了***画,从干花变成了花园。

《左传》在文学上的影响,比起在史学上的影响,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左传》和那些强调“客观记录”的史书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时常不顾“历史真实”的约束,拿起文学的大笔挥洒一番。比如那些没有旁观者的自言自语、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的阴谋诡计,通通绘声绘色地写出来了。这些想象力丰富的章节,难免遭到后代读者对它真实性的质疑;然而这些虚构却未必虚假、真切却未必真实的生花妙笔,却给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营养。

有人统计过,《左传》使用的叙事方法多达三十种,顺叙、倒叙、插叙、追叙……无所不有。各大战役的恢宏场面调度得波澜起伏而又井井有条,令人叹为观止。一些神来之笔,例如“晋楚鄢陵之战”中楚共王登上巢车眺望晋***,通过与身边***官的对答,交代了敌方的一举一动,简直就是在运用电影手段中的主观镜头。《左传》描写人物和细节的手段,为中国古代小说家提供了最早的“写作参考”。有名的片断像晋楚“之战”,晋***逃兵争相抢船过河,《左传》对这个场景的描写只有一句,译成白话就是:“船上被砍下的手指头可以一把把捧起来。”好像一个大大的特写镜头,血腥气息跃然纸上,足以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在莽莽荡荡的中国文学史上,《左传》宛如屹立在源头的一座大口岸,它接济了古往今来一拨又一拨的文人墨客,今天它的古朴风采依旧令人神往。

探究空间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富有文采的历史散文杰作,生动地描绘了春秋时期三百多年诸侯征战、王朝兴衰的历史宏***。《左传》内容相当丰富,文辞却十分简练,形成了简洁与博大和谐统一的语言修辞特色,刘知几盛赞“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探其缘由,叙述语言的简洁精练和外交辞令上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形成这一特色的重要原因。阅读《左传》时,请注意体会其各类修辞手法的运用。

2.许多成语出自《左传》的一些名篇秀章,如“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郑伯克段于鄢》; “众叛亲离”“玩火自焚”“大义灭亲”出自《石谏宠州吁》;“假道灭虢”“暮虢朝虞”“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出自《宫之奇谏假道》等。课外阅读《左传》,看看都有哪些成语出自其中?

可读书目

张庆利《左传》,“中华经典精粹解读”丛书,中华书局2011年。

张新泰《左传精读》(中华文化经典通俗读本) ,***人民出版社2011年。

李南晖 《左传精萃》(国学文化经典读本),花城出版社2006年。

中秋节的历史篇6

【关键词】 有效教学 课堂活动 情感教学 乡土文化 爱国主义

1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好比是一名长跑运动员,而兴趣则是他的耐力。运动员长跑成绩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兴趣这个耐力来决定。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历史***片直观具体生动,很容易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情感。如我在讲到北宋经济时,向学生展示了《清明上河***》,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今开封)清明时节城内商店鳞次栉比,门前张灯结彩,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车马轿驼络绎不绝。行人中有绅士、官吏、仆役、贩夫、走卒……一片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学生们可以直观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教材里有很多文献资料,多出自名家名师。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文献资料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历史的真实感,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他们去史料中挖掘信息的兴趣和能力。

尽可能地用史料给学生讲述真实的历史,加深他们对所学历史史实的理解。例如讲到《三国鼎立》时,我就问:“谁是‘草船借箭’的真正主人?”学生都说是诸葛亮。实际上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记载,草船借箭的真正主人是孙权。再比如,阿斗当真一无是处?让学生们去数一数历史上投降君主有几个可以寿终正寝,他们必有另外一番感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每到中国传统节日,我便会和学生讲述这些节日的历史典故。比如每到中秋节:

我便问:“中秋节我们一般怎么庆祝?”

学生立刻来了兴趣: “赏月,吃月饼。”

我接着问: “月饼有何象征意义?”

学生说:“象征团圆。”

我接着又问:“中秋节是从何而来的?古人又是怎么庆祝的哪?”

学生在下面面面相觑,一脸迷茫。

我便开始讲解:中国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普通老百姓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化了。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每当中秋明月升起,在露天放上一个桌子,摆上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拜完月后,一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说不定还可以看见嫦娥和她的玉兔……说到这里,学生都笑了。

从生活入手,由浅入深,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提高课堂

效率。

2 丰富课堂内容,营造善于思考、主动探究的课堂氛围

适当对课堂内容加以丰富,增加历史内涵的广度和宽度,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形成探讨的课堂学习氛围。

历史趣味故事以其生动的情节,开阔的视野,深刻的内涵而受到学生喜爱。例如讲到秦国“商鞅变法”时,我就问:“大家观察了没有,为什么秦国士兵头上不戴头盔哪?”学生们就纷纷讨论:“是呀,我们以前怎么没发现,究竟怎么回事呢?”然后向他们解释一方面秦国民风确实凶悍粗野,更重要的是“商鞅变法”制定了“根据***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无***功旧贵族的特权”的***策。这在当时对秦国的农奴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还有商鞅在变法之初为什么要“城门立信”呀,对我们现在做人做事有何指导意义……

在讲南宋“岳飞抗金”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岳飞《满江红》,然后让同学们起立,进行集体朗诵。在这样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里,让学生去感受:生于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岳飞,在亲眼目睹了国家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之后,少年从***,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收拾旧山河”为己任,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体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再对比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舍生取义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令人感佩。学生在这种诵读中也受到很好的爱国主义熏陶。

一堂历史课***文并茂、声色俱现,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历史事实中,加快了对历史知识的接受,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

3 提高授课艺术,追求以情动人

历史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创造的。我们讲课时就需要富有情感地向学生们讲授这些有血有肉的人。

为什么单田芳深受大家喜欢,人们称之“单国嘴”。其评书艺术性极强,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澜起伏;语言生动形象,丰富有趣。他能用生动、精炼、准确、鲜明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气愤,给了听众巨大的想象空间、美的感受。将历史知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形象逼真的说书技法融会贯通,每每使听众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一种道德教育和情操陶冶。这些不正是我们历史教学孜孜以求的目标吗?

其说书时,角色极其投入,情感极为丰富。讲到开心处,其欢欣雀跃;讲到悲伤处,其悲痛不已。听众的心情就随着他的评书而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因而我们要感染学生,先要感染自己。我们上历史课,要富于情感、进入角色、察善恶、辨忠奸、喜怒哀乐、褒贬扬抑、态度鲜明、有形有色。讲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我们要有悲愤之情;讲北伐战争、朝鲜战争,我们要有激昂之情;讲改革开放、北京奥运,我们要有自豪之情……

4 巧妙开展活动,把学生带入“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从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每年我都要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老街,那里有明清时期修建的石拱桥、石板道以及青砖瓦屋等,虽然历经数百年,街道上的房屋建筑风格统一,处处遗留了明显的历史年代痕迹。当学生们来到这里,都会被古老的建筑和美丽的风景所感染并陶醉其中,从而对当地明清时期的历史状况有了切身的体会和直观的感受。

思想的碰撞经常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我在讲《昭君出塞》时,就汉朝的“和亲”***策的利弊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学生们都很积极,通过网络或者书本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在课堂上摆事实,述观点,各抒己见,气氛十分活跃,课堂俨然成为了百家争鸣的舞台。

学习“赤壁之战”时,为加深学生对当时的情景和形势的理解,我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编演了一个“草船借箭”的历史短剧。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融入历史,深入感受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演绎能力。“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历史学习何尝又不是如此。

5 通过对家乡历史的了解,铸造学生的“中华魂”

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都非常熟悉,运用乡土历史导入,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进入课堂的角色。比如在讲《良渚文化》这一节时,我同时增加了吴江梅堰遗址(属于良渚文化)。投影出袁家埭遗址(距今4500年)和龙南遗址 (距今5200年)以及出土文物,从而揭示了新石器时期我们太湖流域的面貌。讲《春秋争霸》时,用多媒体给大家欣赏虎丘(吴王阖闾埋葬于此)和干将路的美好风景。然后我就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就住在当时吴越两国的交界处。那么春秋时期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和我们观看的虎丘、干将路又有什么关系哪?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百家争鸣而又腥风血雨的春秋时代。

又如,我在讲《科举制的创立》这一课时,根据中学生爱吃零食的特点,我先提问:“吴江的同里有什么著名的特色小吃?”这个一点也难不倒他们,学生们大声回答:“状元蹄。”我紧接问:“那同学们知道这‘状元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这下犯难了,坐在那儿直瞪眼。

于是我就指出:“相传宋淳佑四年,同里人魏汝贤高中状元。此人特别喜欢吃红烧蹄。清光绪年间,退思园主人任兰生因仰慕魏状元,特聘名厨烧制红烧蹄,作为家宴主菜,雅称‘状元蹄’。”同学们明白了原来这“状元蹄”有这么一段渊源和典故。

我接着再问:“那么什么是‘状元’哪?”便有学生们举手回答“科举考试第一名。”我看火候差不多了,就说:“那么科举制是怎样创立和完善的?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有哪些?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

恰当地运用乡土历史,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需要科技的发展,更需要文化传承,尤其是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可持续发展,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因此,重视历史的爱国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让历史的灵魂在每一个青少年的胸膛中跳荡,我们中华民族才会在历史的长河里勇往直前,再续辉煌。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学习的优化为主要原则,侧重对学生人文素质,文化素养,道德情操的培养。我们应该把历史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从兴趣的培养,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活动的开展,人文精神的塑造等出发,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个环节都需要精雕细作。初中阶段的学生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培育它,让它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

参考文献

1 中国历史.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2

中秋节的历史篇7

1、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2、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书的合称。

二、论述题

1、谈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参考答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祥赡,记事曲折,写人生动,富于文采。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总的趋势是,由简到繁,由质而文,由片断的文辞到较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写人。现存先秦的几部重要史籍看,主要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都带有极强的文学特色,大都注意将神话、传说渗入史籍,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注重描写与人物特征刻画,使历史人物形象化,对事件进行褒贬评价,记事记言声情并茂。

2、简述《春秋》的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1)《春秋》的编订,有总结历史经验、为执***者提供借鉴的目的。它强调天下一统、社会稳定、定名分和周天子的正统地位,反对诸侯僭礼越位与兼并战争。(2)它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书,按事件顺序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系统。(3)它的语言简练含蓄,准确谨严,选词炼句,十分仔细,一字之中常“寓褒贬,别善恶”,被后世尊为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3、简述《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

参考答案:《左传》在选择史料、叙述史实和“君子曰”中表露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倾向,具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1)赞美和歌颂明君贤臣及其辉煌业绩;(2)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残暴荒***行为、列国间地频繁战争;(3)宣扬民本思想、怀疑天道、鬼神的传统观念等。但也有一些宣扬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维护宗法制度、等级制度的思想,这是其历史局限。

4、举例说明《左传》的文学成就。

参考答案:《左传》的文学成就很高,首先体现在善于叙事上。其叙述复杂历史事件,真实生动,委婉周详,头绪清楚,注意伏线,照应,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正叙、顺叙、倒叙、补叙等二十余种,奇正变化,神妙难测。如僖公二十三年,写重耳出亡。其叙事最突出的是写战争,作者不重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而总是围绕某一主题,侧重写战争的背景、战前准备、双方兵力部署、力量的对比、将帅士兵的活动、战略战术的运用、胜负的原因等与人谋有关的情节来描写,从而使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环环相扣,结构谨严,层次清楚,而又中心突出。如的“崤之战”、“城濮之战”、“邲之战”、“长勺之战”等大抵如此。其次,是《左传》的写人艺术。《左传》所写人物众多,既有王侯将相,也有商贾、倡优、役人、盗贼、侠勇等,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如子产和晏婴同是开明的***治家,子产果敢明断,晏婴幽默机警。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晋公子重耳由贪***享受、胸无大志到雄才大略一代霸主的变化。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或在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或通过补叙情节表现人物性格,或以对比设法刻画人物,或以细节描写深化人物性格。最常见的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如“曹刿论战”中对曹刿***治远见和足智沉着性格的刻画。再次,《左传》的语言,简练而丰润,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极富表现力。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能如此。尤其人物语言中的外交辞令,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屈完对齐侯、展喜犒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王孙满论鼎、吕相绝秦等,或委曲婉转、陈述利害,或辞令激切、语挟风霜,均用辞雅正,曲尽人情,各得其妙。

5、简述《战国策》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得斗争及其有关谋议或说辞。在对列国统治集团间那些权谋、谲诈、角逐、战争、残杀活动的记述中,揭露和批判统治者的残忍,也表现了作者对权谋的推崇。在对诸国频繁的战争、苛重徭役及草菅人命的描述中,反映了下层百姓的苦难。此外,还记载了许多***治开明、坚持正义、反抗君主、卿相、士人、下吏的事迹,表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贵士倾向及对勇敢、正义和进步意识的歌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的人生观。

中秋节的历史篇8

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思想内涵。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秋佳节的最新演讲稿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中秋佳节的最新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赏中秋明月,扬中华文化。

漫漫历史长河中,伟大的祖国母亲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诗词曲赋是她柔光轻泛的双眸,国画、书法和曲艺展现出她曼妙的身姿,而传统节日更是描绘出她灵动飞扬的神采。

《周易》有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成就了民族的崛起。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每个节日都是文化的载体。两天后,我们将迎来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同学们,可如今,中秋节对于我们的意义又到底是什么呢?是忙碌喧嚣中一个难得的法定假日以供消遣娱乐?是应接不暇的宴席与觥筹交错的应酬交际?抑或仅仅只是一年之中月亮最圆的农历八月十五?

现实一次次向我们证明:我们过着历史悠久的中秋节,却不一定了解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我们坐在庭院里赏月,却未必能再联想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或“玉兔捣药”的古老传说;我们尝尽了美味的月饼,却往往没听说过“朱元璋与月饼起义”。象征团圆与幸福的中秋节似乎在渐渐淡化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面对韩国“端午节”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印度尼西亚将“皮影戏”捧成自家文化成就,面对无数西方节日的渗透性兴起与部分中国传统节日无形的没落,生长在21世纪的自尊自强的我们发出了一声声呐喊与呼唤:“请让我们,来继承和弘扬这看似正在失落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正是博大精深,传承开拓。曾有人这么说:“传统的文化节日的沦丧就是文化的沦丧,文化的沦丧就是民族精髓的沦丧。”伟大的祖国母亲为我们留下了珍贵无价的文化遗产,而那铿锵有力的“传承开拓”现在正需要我们这年轻的一代去付诸实践,而即将亮相的广州亚运会也期待着我们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

“历史是逝去的无法改变的昨天,传统文化是生于人类之始并可进化永生的。”同学们,作为附中人我们更应该走在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队伍的前列,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抓住契机,认真学习中华文化知识,过好每一个传统节日,挖掘其背后的传统文化,深入理解并取其精华,主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大放异彩。

最后,祝愿大家在中秋赏月之际,不忘中华传统节日传统文化之本源,过一个幸福快乐的中秋节。

关于中秋佳节的最新演讲稿2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中秋节刚过,大家还沉浸在过节的气氛当中,那么中秋节告诉我们什么呢?是我今天要讲的内容:

中秋节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内涵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团圆、***收的象征,但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思想内涵。中秋节强调的是团圆,他符合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意义一个节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我们会发现,原来传统中秋节是这么有意思。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动。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八月十五月儿明啊,爷爷为我打月饼啊,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片月饼一片情啊……"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儿童电影《啊!摇篮》中小朋友们一起唱的歌谣,每当听到这首歌都会令人心潮澎湃,为了那与圆月相映生辉的片片月饼,更为了我们心中那份挥之不去的浓浓亲情。晴朗的夜空中,一轮圆月如金轮玉盘,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甜丝丝的月饼,吃茶、饮酒,倾诉着团圆的喜悦,遥祝着远方的亲人。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传统节日应该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符号,是来自历史深处不可磨灭的记忆。传统文化在节日的承载下薪火流传,生生不息。传统节日不仅仅是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载体,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载体。只有当我们明白"我们从哪里来",也才能回答"我们朝哪里去"。应该说,中秋节在几个传统节日中,颇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中秋节源初是古代劳动人民感谢大自然赐予的节日,其时既是赏月的季节,也是庆祝丰收的时节,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是人们对团圆、和谐的情感诉求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尊重,这种情怀是跨越国界的,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认同,所以它既是沟通心灵的纽带,又是文化的桥梁,正所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寄托了中国人多重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人大校长纪宝成说:“花好月圆是中国人一种非常美好的愿望,中秋明月被赋予很深的文化内涵,既象征着团圆合满,也给人一种恬静、温和、安定的美感”。几千年来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中秋佳节的形式得以大众化地传承下来,在当今时代有助于倡导重视家庭、尊重自然、崇尚和合的意识,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而言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传统节日,我们可以保持民族特色,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点,千百年来发挥了传承、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传统节日对于华人而言,除了传承文化,还起到了文化纽带和精神桥梁的作用,这种凝聚力、向心力是其他任何载体所难以实现的。

到了中秋,月上中天时,最难忘怀的还是那几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中秋时,每当看到一轮圆月挂上了天空,不由的就会想到远方的亲人,不由得想到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而变得感伤。此时家乡亲友的问候最是暖人心怀,遥在他乡的你也该连线父母,道声平安,一诉乡思。

当然中秋节也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等国的传统节日。

春华秋实:春因繁花而美丽,秋因收获而充实,花好月圆:则映射出人们对人和事吉祥的美好祈盼。

老师们、同学们:在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际,让我们为创建和谐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起努力吧!

关于中秋佳节的最新演讲稿3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仰望中秋月》。

从张久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亮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最为钟爱的景色。

茫茫苍穹,圆圆满月,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远离家乡的游子,都会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一起欣赏明月、品尝月饼、吟诵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最美的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不完的话,徐不尽的情;中秋最美是思念,那一轮圆月仿佛明亮的眸子,荡漾着深深地情意,传递着美好的祝福;中秋更美式感恩,感谢在中秋佳节里仍然驻守边疆的刚强战士,感谢无时无刻不在守护百姓安康的人民警察……

仰望中秋月,浓浓感恩情。让我们将中秋佳节的祝福送给每一个华夏儿女,将对祖国母亲的浓烈情怀深深地根植在心间……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关于中秋佳节的最新演讲稿4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其来源被赋予上了神秘的色彩,那么透过层层传说的幻化,我们为什么要庆祝中秋节呢?

苏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曹文轩说:“人类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还依然在无家的感觉中。”我们身处现在的时间节点,暮然回首,发现过去的人生,就像是电影里配乐的叙事片段,我们的心在向前推进的每一帧画面里寻找着皈依的地方,渐渐脱离最初的那个被亲情围绕的温暖的豆荚。我们需要一个契机,或许时间短暂,却可以让我们重温情感的羁绊,去填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团圆情结。每逢佳节倍思亲,若是分隔两地,纵有良辰美景也沦为虚设,有亲在旁,围桌畅谈,不复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凄凉,徒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和睦,中秋佳节之意义得到了体现,届时容身在温馨氛围中的我们大可叹曰:“绝景良辰难再并。”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在我们熟悉西方节日的具体日期比亲人生日更加铭记的今天,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我们的概念里只是调养生息的机会抑或是成为热爱文学之人附庸风雅的话题,佳节的来历,前人赋予的神奇色彩再不为人们津津乐道,文人墨客的诗意文字大多尽散在历史的遗风中,而不为我们推崇的腹中底蕴。如果我国的传统节日不再是日历表上生硬的数字,不再是平凡普通与往常一般无二的分秒,那么是否可称得上是无愧于五千年来的民族文化的代代相传?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当中国梦这三个字成为众多报刊,杂志的醒目标题,当中国梦这一精神成为先进工作者内心的正能量,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梦并非异想天开,而是从对中国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所以为了践行这一精神,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丰富传统节日的内容,以发展的眼光正确地认识它们。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我们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中秋之夜!

关于中秋佳节的最新演讲稿5老师们,同学们:

中秋月圆,学海情缘。在这特殊的夜晚,__中学的全体师生,汇聚在美丽宁静的校园操场,沐浴着融融月光,沉浸在浓浓情意中。

一个月前,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学海,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又从相知到相亲。感情的升华,使我们对我们的学校,对我们的老师,对我们的同学更是难舍难分。一声声“老师好”“同学好”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房。让我们这种抒不尽、道不完的情怀融进今晚的月光里、祝福中、歌声中!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我代表__中学,祝你们中秋快乐,万事如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景色迷人的中秋夜晚,自然牵动着我们的血肉亲情。家中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今晚很有可能和我们一样,围坐在这柔和温馨的月光下,为我们祝福。这里,我也代表我们的全体老师,全体同学,通过我的声音,向远方异地的亲人们,送去一片温情,遥祝他们身体健康,中秋愉快!我们也真诚地禀告父老乡亲:学海的师生,你们的亲人在这里生活安定,心情舒畅!我们向你们表示,一定牢记你们的嘱托,不负你们的厚望,努力工作,努力学习,请你们放心!

我相信,真挚的感情,精湛的演艺,一定能使今晚的晚会热烈成功!

中秋节的历史篇9

片段一:

师:同学们,这幅***片说的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谁来给我讲讲是怎么回事啊?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周幽王为了博得妃子一笑,而点燃了烽火,引得诸侯一片混乱……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烽火戏诸侯》是讲述的周幽王的故事……

(反思:《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是课本导入框中的故事,出示这个***片的时候,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是去教材中寻找,大多数同学很快就埋头看书,接着就举手回答,还是比较积极的。在这个地方我以教材中现有的故事引入课文,使学生能很快的进入教材中的知识学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片段二:

师:大家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教材:

1、记住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春秋时著名的霸主;三家分晋;战国七雄。

2、能找出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3、能通过比较,说出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点。

(反思:在这个环节的时候,我并没有按照老方法,出示学习目标,看完书,就让学生来回答,而是把这些问题直接带到了整个教学中,在教学中,让学生来回答,对于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很好的讲解,避免为了回答问题而一味的去寻找答案,易于学生接受。)

片段三:

师:同学们,晋文公能在混乱的中原地区,首先称霸,这与他自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谁来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出示看***说史)

生:……

师:大家知道卧薪尝胆说的是谁吗?

生:勾践。

师:晋文公和勾践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生:要有诚信。

生:要能吃苦耐劳。

(反思:这两个历史人物,我都是先让学生来讲述,然后我在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就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讲解他们时,我用历史典故来代替历史人物,如:退避三舍讲的是晋文公,卧薪尝胆讲的是越王勾践,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而且在讲到这一小节时,我很好的穿插了情感教育,让学生从晋文公和越王勾践身上寻找他们成功的原因,激励同学们向他们学习,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片段四:

师:讨论: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生:……

(反思: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对于春秋战国的战争其实非常陌生,而对于他们有什么不同,是很难说出个所以然的,在这里我注重引导,让学生明白春秋时期的战争,多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具有兼并性质的战争。这个问题由于难度较大,我有点越俎代庖,学生不太能完全明白,以后对这样的难点问题,还得再研究。)

中秋节的历史篇10

《太史公自序》可分为三部分:一为清晰地历叙了世系和家学之渊源,并概括了作者前半生之经历;二则以对话的形式,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撰写《史记》的目的,及其著书的艰难过程;三是《史记》一百三十篇的各篇小序。一个人若要写出像《史记》这样的巨作,想必一定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与不辞劳苦的耐心,当然在这般毅力与耐力的背后一定有着不得不写的缘由,才能支持着作者坚挺着耐住无边寂寞与漫长岁月。

然而,太史公写《史记》的目的是复杂的,在其著书过程中的一个变故使他更为坚定、更为心无旁骛地完成了这本巨作。以李陵之祸为节点,把他著书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写作缘由比较繁杂:其父任太史公时留滞周南而不得与从事,以至抑郁发愤且卒,《史记》乃为完成父亲临终之嘱托;“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父死,司马迁必为太史,《史记》乃宗族传统之延续;“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史记》乃太史职责之自律。第二阶段的目的相比之下较为单纯专注:往昔西伯拘h里,演周易;孔子龀虏蹋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他以古代圣贤身处逆境、发愤著书的事迹自勉,“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在自序的第二部分,由壶遂之问引出了太史公欲以《史记》上续孔子之《春秋》的想法,同时也为《春秋》之实质作阐述,它不仅只有讽刺之意,亦有夏商周之德,来纠正某些人对《春秋》的谬见。以《易》和《尚书》为例,表明并非遇到了类似于伏羲、尧舜的明君就无须著作,继而说明著《史记》的重要性。全序规模宏大,涉及范围广阔,除了***治时事外,还涉及医药(《扁鹊仓公列传》)、对外***事(《卫将***骠骑列传》、《南岳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文学(《司马相如列传》)、文教事业(《儒林外传》)、金融商业(《货殖列传》)、占卜(《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等。此外,太史公著《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八书,以专题的形式记载和论述古代社会的经济、***治、文化各个方面。

各序相互联系,引经据典。例如:《伍子胥列传》中“维建遇谗”可与《楚世家》相联;太史公论及墨家时就引用了《墨子》关于尚尧舜之道的言论。《世家》和《列传》,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评价,来抒发作者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价值观。例如:在《吴世家》中,运用正反论证以表明作者对太伯让位、季札不慕权力的高风亮节的赞许,和对吴国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喋血残杀的嘲讽和反拨。在《游侠列传》中,作者记述了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充分地肯定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赞扬了他们“不矜其能,不伐其德”救人于难,济人于贫,守信守诺的仁义精神。在《平津侯列传》中,王族大臣奢侈浪费争高强与公孙弘节衣缩食形成强烈对比,作者以此讽刺统治者的奢靡并提倡节俭的生活态度。

因自序是《史记》全书的纲领,故从自序来看,《史记》记载了大量与楚相关的史料,不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还是之后的“亡秦必楚”、楚汉相争都有很多相关的历史事件,这与以前我被灌输的观念不同。以前一直有个观念:历史上关于“楚”的史料很少,大多与其原不被中原认同并被视为南蛮有关。现在,也许我可以推翻这个错误的观念了,并免除它对我的干扰。

就个人而言,我对项羽这个人物很感兴趣,在读《太史公自序》的时候就惊喜地发现相关的篇目较多,这极大地提高了***后读《史记》的兴趣。惊喜之余,我也对太史公记述历史的方法而感叹,他用人物传记的形式来叙述楚汉之争这一大时代大背景下的历史,以小见大。其中,单是困扰、削弱项羽的部分就至少有六篇:《张耳陈馀列传》《魏豹彭越列传》《黥布列传》《淮阴侯列传》《韩信卢绾列传》《田儋列传》。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秋节的历史10篇

学习

廉颇负荆请罪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廉颇负荆请罪10篇,内容包括廉颇负荆请罪小故事,负荆请罪廉颇。

学习

运动会文章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运动会文章10篇,内容包括运动会文章经典,运动会文章100个字。百年精彩全民分享奥运精粹从1908年伦敦奥运会正式启用了识别身份的奥运纪念章,到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上第一个纪念章交换中心的出现,纪念章交换活动作为一种文化

学习

关于春的古诗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春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春的古诗100首,带春的古诗有哪些。(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金属腐蚀与防护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金属腐蚀与防护论文,内容包括金属腐蚀论文1000字,金属腐蚀与防护总结1000字。中***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074-02大学期间专业课一般在大三开设。此时,学生的学习成绩、态度、世界观等,一方面都较

学习

整脏治乱工作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整脏治乱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治脏治乱百日攻坚活动总结,治脏治乱治差八大行动。通过开展“整脏治乱”活动,我局工作人员的行为习惯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根本上杜绝了我局工作人员乱吐、乱丢、乱刻、乱画的现象。局机关每天

学习

物流员工总结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物流员工总结,内容包括物流新员工心得体会范文简短,物流部门的员工总结。(四)成本意识的培养:从小处看意识,如车子跑一趟可以办一件事也可以把几样事情妥善安排,车子出门,可以同时办很多事情。使用过的复印纸,非重要的文件可以反面

学习

调控副主任汇报材料

阅读(23)

一、**人民***府县长办公会议由县长、副县长、县长助理及县***府办公室主任组成,由县长召集和主持,依法决策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会议主要任务是:(一)研究审议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县级财***预算;(二)研究

学习

劳务费合同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劳务费合同10篇,内容包括劳务费用合同范本最新标准,劳务单价合同。电传:_________传真:_________乙方:_________地址:_________电话:_________电传:_________传真:_________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就甲方向乙方提供劳务人员的有关事

学习

关于老师的诗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老师的诗10篇,内容包括关于老师的诗20字以内,关于老师短诗十首。然而,我要说这一切赞美教师都难以涵盖你奉献的心灵。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知疼懂爱的人,渴望幸福的现代文明。只是为教育的振兴,你才舍弃私利,坚守三尺讲台,默默无

学习

关于梦想的名言名句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梦想的名言名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梦想的名言名句100字,青春与梦想名言名句。——李开复2.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小塞涅卡3.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

学习

王小波语录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王小波语录10篇,内容包括王小波语录行货,王小波语录情书。3.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4.一切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庸

学习

英语时态总结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时态总结,内容包括初中英语8种时态总结,英语从句时态总结。1.一般现在时的用法1)表示经常性、习惯性的动作;表示现在的状态、特征和真理.句中常用often,usually,everyday等时间状语。例如:Hegoestoschooleveryday.(经常性动作)

学习

山水诗词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山水诗词10篇,内容包括关于山水的古诗词30首,山水诗句大全。曾有一度不喜诗,不喜诗的呆板与沧桑。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当有一天我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时,却发现:我再也放不下它。诗,犹如一座高山,带着满身蓊蓊郁郁的

学习

霜落荆门江树空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霜落荆门江树空10篇,内容包括霜落荆门江树空里的空是什么意思,霜落荆门江树空下句是什么。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4、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5、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6、秋容

学习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高一历史教学计划10篇,内容包括高一历史教学计划及实施措施,高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1、学生状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教授高一5、6两个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认知能力强。总体来说,作为高一新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认识水

学习

写中秋节的诗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写中秋节的诗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的诗三年级,写中秋节的诗长一点。译: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历史复习资料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历史复习资料10篇,内容包括历史复习提纲大全,历史复习资料100例。

学习

中秋节名言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名言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的名言名句五个,关于中秋节的名言有哪些呢。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4、目穷淮海满如

学习

含历史故事的成语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含历史故事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写出源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含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及解释。4、明耻教战: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5、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的单位进行战斗。6、孤***奋战:奋战:

学习

中秋节祝福的短信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祝福的短信,内容包括中秋节祝福短信句子,中秋节祝福短信最新版。2、送你一份中秋月饼,成份:真心快乐;保质期:一生;营养:温馨幸福真情;制造:爱你的人。3、中秋一轮圆月升,嫦娥起舞弄清影,菊花香从秋夜来,对酒当歌赏美景。家人团聚

学习

最新中秋节祝福短信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最新中秋节祝福短信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祝福短信员工,搞笑中秋节祝福短信。月饼飘香,桂花芬芳,中秋明月轻敲窗;美酒酣畅,焰火奔放,朋友祝福到心上。家圆,人圆,事圆,好梦花好月圆;财缘,福缘,情缘,幸福与你结缘。月饼甜甜,直甜到人的心底

学习

中秋节英文作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英文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用英文怎么写,英文作文中秋节100字左右。Ontheeveningtherewillbeabigfamilydinner.Peoplewhoworkfarawayfromtheirhomeswilltrytocomebackfortheunion.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