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落荆门江树空10篇

霜落荆门江树空篇1

1、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2、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4、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5、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6、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7、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8、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9、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10、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1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12、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13、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14、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15、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16、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17、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18、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19、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20、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21、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22、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3、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2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25、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2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7、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28、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29、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3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3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32、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33、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34、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35、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36、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37、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8、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39、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40、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41、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42、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43、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44、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45、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何人。

46、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47、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48、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49、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50、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嗾人狂。

51、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52、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53、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54、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55、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56、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57、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58、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59、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60、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61、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2、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霜落荆门江树空篇2

关键词:李白 天姥山 审美解读

一.“仗剑去国”的目的地

据《李白年谱》记载,李白曾在唐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离开蜀地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两年后便从扬州到吴越之地,还留下了《越女词》五首、《子夜吴歌》等作品。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写了《别储邕之剡中》,诗云:“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当时准备在剡中天姥山“拂石卧秋霜”,即隐居之意。他乘舟泛江南运河到杭州,渡钱江,游会稽,又溯曹娥江抵剡县(今嵊州、新昌),继续溯流东南行,经沃洲、天姥山,到石桥观石梁飞瀑,在天台山北麓上华顶峰,又下山到南麓国清寺。这就是李白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所说的:“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素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滨海。”他在《天台晓望》一诗中也说:“凭危一登览,直下见溟渤。”凡到过华顶峰的人都知道,在华顶峰的东、南、西三面都有高山阻挡视线,只有北面才可俯视剡中盆地和绍兴一带海湾。可知其诗中的“溟”指剡中,“渤”指绍兴一带海湾。李白此行,对浙东山水风光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后来,他在唐天宝5年(公元746)年写下了“梦游”诗。他漫游各地,也总以剡中风光作比,深爱天姥山。故在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和至德元年(公元759)又第二次和第三次入剡中而游。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浙东游历,这说明,他对于包含天姥山在内的那一片山水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甚至表达了隐居之意。

二.魏晋名士归隐地

开元十三年(725年),诗人沿长江顺流而下,对两岸风光似乎心不在焉,出了湖北的荆门,便留下一首《初夏荆门》,表明了此行的目的: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此时此刻,“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诗人,朝思暮想的不是张翰的“鲈鱼堪脍”,而是浙东剡中那片风景独好的名山秀水。

魏晋时期的“剡中”是当时名士积聚的地方,钱穆曾对王子猷“雪夜访戴”评价说:“至如子猷之访戴,其来也,不畏经宿之远,其返也,不惜经宿之劳,一任其意兴之所至,而无所于屈。其尊内心而轻外物,洒落之高致,不羁之远韵,皆晋人之所企求而向往也。”(《国学概论·魏晋清谈》)剡溪,的确是那个“美丽与混乱”的魏晋时代名士们共同去的地方。当才华出众,一心想由布衣而卿相的李白出蜀云游之时,外儒内道的他可能比任何人都想逍遥世外,浪迹山林。这个曾经云集魏晋名士的地方,也是他向往的地方,所以,天姥山、剡溪是他精神追求的高峰。

在攀登理想的“天姥山”的过程中,诗人先是在月夜下飞度镜湖,明月照耀着湖水,湖水荡漾着诗人的影子,送他到美丽的剡溪。这种充满期待和向往的心境和人们在追求精神高峰的那种兴致勃勃、轻松愉快、意气风发、充满激情的心境是一致的。

三.卿相梦灭的寄情地

梦想破灭的李白何处是出路?文章的最后说道:“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名山何在?处于浙东的天姥山、剡溪,无疑是诗仙默默不忘的一个符号,这符号背后,既承载了诗人对自然山水来自内心的向往,也寄寓着诗人对一种尘世间所能有的自由境界和人格理想的不懈求索。天姥山自然成为他的首选。这座山却象征着他的现实的理想和愿望。幻想或空想是指违背客观规律不可能实现的荒谬的想法或希望,而理想则是合理的会实现的想象,是人们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向往的奋斗前景。因此,梦游天姥山实际上就是诗人在现实中报国无门、备受打击的心理的一个相反的投射,在梦中攀登理想的高峰,在梦境中体验追求理想的惊惧和快乐。

霜落荆门江树空篇3

【关 键 词】魏晋南北朝/气候/动植物资源/河流/湖泊/海岸线/自然灾害

【正

文】

1944年,李长傅先生在《淮域形势与中国历史》一文中指出:“离地无人,离人无史,人类活动于地面之上,演出可歌可泣的历史。我们固然不是机械的唯物论者,说一切历史,都受地理环境的支配,但要是彻底明了人类历史的因果,不能不对于人类与其活动的空间在历史上的相互关系有深切的认识。”[1]

就魏晋南北朝史而言,当然也不例外。无论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状况与现今的状况都存在种种的不同,如此,便不能以现今的地理状况阐释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又魏晋南北朝之自然地理状况与人文地理状况,本身就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狭义”的历史研究的必要前提与基础。

有鉴于此,本篇略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以供治魏晋南北朝史者参考。

一、气候形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寒冷。寒冷的气候既反映在农业物候上,也反映在气候事件的极端情况上。[2]

以农业物候来说,约成书于公533—544年的北朝贾思勰所撰《齐民要术》颇能说明问题。作为一部农业专著,《齐民要术》大体反映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经验。据该书《种谷》记载:“三月上旬及清明节桃始花为中时,四月上旬及枣叶生、桑花落为下时。”与现在相比较,当时春季物候推迟了十天至半个月,即春季温度比现代低,这显然是寒冷期的现象。又《齐民要术·安石榴》:“十月中,以藁裹而缠之(不裹则冻死也),二月初***。”现在河南、山东等地石榴树可在露地过冬,无需包裹,这表明当时冬季气温冷于现代。

类似的物候记载在《齐民要术》中还有一些。如《黍穄》:“常记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冻树日种之,万不失一”,自注云:“冻树者,凝霜封著木条也。”此种冻树现象即现代的雾淞。当时雾淞现象应该相当普遍,否则贾氏不会以此作为第二年黍子播种宜日的指示现象,而出现雾淞的季节,一般气温较低。

据上,以代表平均状况的物候而论,《齐民要术》所反映的公元六世纪上半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无疑是寒冷的。然而,更能表明此期寒冷气候的,还是一些极端气候事件,如霜雪日期的异常现象[3]:

嘉禾四年七月(235.8.2-8.31),南京一带陨霜;

泰始九年四月(273.5.4-6.2),洛阳一带陨霜;

咸宁三年八月(277.9.15-10.15),河北中部至山东中部暴风寒冰及陨霜;

太康八年四月(287.4.30-5.30),山东中部陨霜;

光熙元年闰八月甲申(306.9.24),洛阳一带霰雪;

太宁元年三月丙戌(323.4.30),南京一带陨霜;

太宁三年三月癸已(325.4.26),南京一带陨霜;

建元元年八月(343.9.6-10.4),南京一带大雪;

永和二年八月(346.9.2-10.1),河北中北部大雪,人马冻死;

永和十一年四月壬申(355.4.28),南京一带陨霜;

天赐五年七月(408.7.9-8.7),河北中部陨霜;

义熙五年三月己亥(409.4.11),南京一带雪深数尺;

太和六年四月(482.5.4-6.1),河南中部陨霜;

太和九年四月(485.4.30-5.29),山东中部陨霜;

太和九年六月(485.6.28-7.27),河南中部、河北中部陨霜;

景明元年八月(500.9.9-10.8),河南中部暴风陨霜;

天监三年三月(504.4.1-4.29),南京一带陨霜;

正始二年四月(505.5.19-6.16),山东中部陨霜;

正始四年九月(507.9.22-10.21),洛阳一带大雪;

延昌四年三月(515.3.31-4.28),黄河中上游南部八州陨霜;

熙平元年七月(516.8.14-9.11),黄河中下游南北地区十一州陨霜。

以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极端霜雪现象,具有气候指示意义。一般来说,霜雪初日提早,则秋季气温下降提前,秋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又霜雪终日的推迟,表明春季气温的偏低。以此衡量,上面所列霜雪日期,大部分是接近或超过现代的极端,这说明当时气温较现代低。如吴嘉禾四年七月南京一带陨霜,初霜日至少提前70天,由此推算,该年秋季平均气温要比现代低2.8℃;其它年的资料也可作类似的推算。

当时一些年份霜雪期的延续时间,也反映了严寒冬季的存在。如太元二十一年(396)十二月,南京一带“雨雪二十三日”;元嘉二十九年(452)“自十一月霖雨连雪,太阳罕曜”,次年“正月,大风飞霰且雷”;又建元三年(481)十一月“雨雪,或阴或晦,八十余日,至四年二月乃止”。[4]现代南京一带年雪日数的平均值仅8.4天,以上雨雪日大大超过现代极值,其为严寒冬季无疑。有学者还据此推测,以上东晋南朝时的这三个严寒冬季,苏北沿海或钱塘江等江河可能出现冻结现象,其严寒极端情况,均超过现代气候所见极端现象,而仿佛于明清小冰期时的极端情况。[5](P25)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本特征呈现为寒冷的该时期,寒冷程度也有着一定的波动。据《晋书》、《宋书》、《南齐书》之《五行志》、《魏书·灵征志》及相关正史本纪所见资料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第一个寒冷低值过程,出现在三世纪八十年代至四世纪四十年代,时间长

约60年;在这60年中,寒冷事件的出现频率很高。[6](P26)又第二个寒冷低值过程至迟在北魏初年已有迹象,如神瑞元年(414)后,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一带“比岁霜旱,五谷不登”,云、代等郡人民死亡甚多。[7]此后一直到北魏迁都洛阳间,这一带霜雪极端事件屡见记载。据《魏书·灵征志》,太延元年(435)七月,平城一带“大陨霜,杀草木”;太平真君八年(447)五月,“北镇寒雪,人畜冻死”;又465、479、483、485等年,情况也都类似。直到太和十七年(493),“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8],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当时平城一带六月雨雪,而现代大同一带平均在阳历4月上旬已经断雪,7月正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月份,平均温度达20℃左右。又当时长江流域也不例外,如刘宋大明六年(462),设置凌室于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修藏冰之礼。[9]现代南京一带1月平均气温2℃,河湖结冰时间不长,冰块很薄,不能储藏;当时南京一带既有冰可供收藏,可见当时冬季气温比现在大约冷2℃左右。然则综合有关寒冷事件的各种记载,这第二个寒冷低值过程大约延续到了六世纪的二十年代。

以上两个寒冷低值过程,累计170年左右。这170年左右,是时间跨度长达360余年的寒冷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对更为寒冷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气候的另一大要素即湿度,呈现出相对于干旱的特征。统计正史五行志、正史本纪有关大水年与大旱年的记载,大旱年出现的次数稍多于大水年;[10](P408-409)换言之,魏晋南北朝总体上可以被认作是一个寒冷干燥的时期。

二、动植物资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植物资源,受自然条件(特别是其中的气候因素)与人为活动的影响,已不及先秦秦汉丰富,但是较之今日,还是远远胜出。又各地区动植物资源及其影响因素,也每有不同。

大兴安岭北段的寒温带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温带林,植被发育良好,以森林为主,三江平原则广布沼泽植被。该地区拥有多量的鹿、貂等野生动物资源。

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由于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森林迅速减少,许多平原森林采伐殆尽,不少地方因缺乏木材,不得不远途去外地伐木。另一方面,长期而大规模的战乱,引起大片土地抛荒,变成次生的草地和灌木丛。据《三国志·魏志·高柔传》,魏明帝时(227—239),荥阳附近千余里因人口耗散,土地荒芜,林木获得发展,野生动物如狼、虎、狐、麋、鹿又在此栖息。

华北地带的少数山区,出现了“上无草木”的荒凉现象,但大部分山区及一些相对僻远的平原,仍分布着茂密的森林。依赖森林环境的动物,如猕猴、鹦鹉、虎等等,在华北广为分布。据《魏书·灵征志》,直到东魏时,淮北仍可见到从南方来的并不过冬的野象。

相对于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动植物资源更为丰富。以华东言,北部沿长江淮河一带,次生林成为主要的林相,而东部宁绍地区,虽经人类的大肆采伐,原始林木仍多有留存,如直到刘宋时,当地还有先秦的古樟。华中之汉水上游陕鄂边境,“秀林茂木,隆冬不凋”;[11]西南方面,秦岭巴山一带山地仍是茂密的北亚热带森林和竹林,三峡地区“林高木茂”[12],云贵高原植被良好。

今日一些珍稀动物,如犀、象、虎、孔雀、鹦鹉、麋鹿、长臂猿、大熊猫、竹鼠、扬子鳄等,在当时的华东华中西南地区广泛分布。如野象,上至四川盆地,下达淮北江南,南及江西、广西,都曾经见于记载;三峡、湘西、浙西、闽中,处处可见长臂猿的活动;江淮长江中下游活动着扬子鳄;孔雀当时在四川盆地相当常见。动植物资源尤为丰富多彩的地区,是包括今闽南、岭南和滇南的热带林地带。以岭南为例,热带雨林、季雨林发育良好,热带海洋林也有留存。椰子、荔枝、龙眼、榕桂、紫荆、铁力木、八角茴香、沉香等植物品种,犀、象、虎、孔雀、猩猩、马来鳄等动物品种,生长、栖息于热带林中。比如孔雀,在岭南是常见的飞禽,由于容易猎获,大都作为食物,其羽毛则作为装饰品,大量使用。

区别于以上各地区的,是北部温带草原。据《魏书·序纪》,拓跋推寅从大兴安岭以北南迁,经过呼伦贝尔时,这里还是大片沼泽,湖面也比以后大得多,这表明了汉晋时代呼伦贝尔草原优越的植被状况与湿润条件。今内蒙高原的草原景观,北齐的《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形象精到的概括。在黄土高原西北部的森林草原地带,直到南北朝时期,森林资源仍十分丰富,《魏书·世祖本纪》载北魏时曾“就阴山伐木,大造攻具”,可知阴山一带森林的茂密。又河西的植被状况,较之两汉有了若干变化,又仅屯田大多废弃,而且由于从事游牧生活的部族大量进入河西地区,退耕还牧,使畜牧业生产比重大为提高。如北魏平北凉,获“牛马畜产二十余万”[13],这说明了当地畜牧业已占到了主导地位,由此又可见河西一带次生草原在东晋以后逐渐恢复的事实。在陇右、湟中和祁连山等山区,森林资源比中原丰富得多,《水经·河水注》即称黄河上游“河湟之间多禽兽,以射猎为事”。

三、河流湖泊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流湖泊,颇有不同于今日之面貌者;与先秦秦汉时期相比较,也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发生了频繁而复杂的变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黄河,仍沿袭着东汉王景公元69—70年治理后所固定的河道。这一河道是从长寿津(今河南濮阳县西旺宾一带)自西汉大河故道别出,循古漯水河道,经今范县南,在今阳谷县西与古漯水分流,经今黄河和马颊河之间,至今利津入海。这条河道比较顺直,距海里程比西汉大河短,所以在形成以后的大约800年时间里,河道比较稳定。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处于河道的最稳定阶段,一共只发生了6次河溢,即黄魏时两次,西晋时两次,北魏时两次,平均每60年一次,远远低于王景治河后至东汉灭亡的平均37.5年一次河溢及唐代平均18年一次的河患。

该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东汉以后大批游牧民族入居泥沙来源最多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原来的农耕民族内迁,中游许多土地退耕还牧,次生植被开始恢复,水土流失相对减轻,下游河道的淤积速度减缓,决溢次数就必然减少了。其次,黄河下游两岸存在着许多分流和湖泊,洪水来时起着调节水沙的作用,减轻了干流的负担。再次,十六国时期下游河道两岸土地荒弃颇多,灌木杂草丛生,对固堤有一定作用。还有下游河道入海比较顺直,水流迅急,可将泥沙大量输送入海,有一段时间可能冲刷超过堆积。还可能有海平面下降等因素,也在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淮河,干流相对稳定,独流入海。依据《水经·淮水注》的记述,淮水干流源出桐柏胎簪山,上中游流路与今淮河基本一致,下游自今盱胎以下,与今流路完全不同,它穿过今洪泽湖,东北至今淮阴市,沿废黄河流路至今涟水县东境入海。

淮河是一条多支流的河流,这与黄河不同。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下游的分流和汊道逐渐淤浅和减少,南岸分流除了漯水外,主要分流是鸿沟水系,内岸则基本上已无分流和汊道。淮河支流却相当密集。《水经·淮水注》记载的淮北平原,有大小19条支流,自西北向东南流注淮河,如汝、颍、沙、濄、涣、睢、泗、汳、沂、沭、游等水,都属重要的淮北支流;相对而言,淮河以南由于山地丘陵逼近淮河干流,平原狭窄,支流相对较少且多数为短小河流。又淮河支流的历史演变,南岸支流除中渎水外,大体稳定少变,北岸支流则变迁较为频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海河水系,演变情况复杂。当西汉时,今海河的五大干流即北运河(汉时的沽水)、永定河(汉时的治水)、大清河(汉时的泒水及滱水)、子牙河(汉时的虖池水)、南运河(汉时的清水),从北、西、南三面分别由天津附近的洼淀分流入勃海,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水系。成书于东汉至三国时期的《水经》沽河云:“又东南至泉州县,与清河合,东入于海。清河者,泒河尾也”。这是海河诸水同归于海的最早记录。东汉末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为了漕运的需要,于建安九年(204)“遏淇水东入白沟”[14],使东北进入清河,成为日后的卫河,后又凿利漕渠引漳水以增加白沟的水源,为以后南运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建安十一年(206),开凿了一条使虖池水改流向北入泒水的平虏渠,其故道大致相当于今青县北至静海独流镇间的一段南运河,把现在的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等三大海河干流沟通起来。同年,又凿泉州渠,从今宝坻县西的泃河口入潞河,与南来的清河会合,为以后北运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以上平虏、泉州等渠的兴建,使得河北平原上几条大的支流相互连通起来;而这时的渤海西岸陆地又向海有所伸展,合流以后的河道,得以转而向东并流入海,即形成了自今天津市的三岔口向东入海的海河尾闾部分(当时称“泒河尾”,是泒河与其它各河汇流后的下游),至此,海河水系得以初步形成。

海河水系初步形成时,南部的淇水虽经曹操导入白沟与清河合,但在淇水以西今卫河上游的清河,仍由朝歌独流入黄河,到东晋十六国时,始导清合淇入白沟,并入海河水系。又北部的鲍丘水(潮河前身)因未与沽河会合,也不属海河水系。及北魏时,漯水(汉时的治水)、沽水在武清相汇,转而东流,与潮流一起循今蓟运河入海。雍丘县以下的潞河,虽有水道存在,但只是一个枯渎,海河水系被分割为南、北两系。据此,北魏时期海河南北两大水系,尚未正式进入合流局面。海河南北水系连成一体、海河水系各大河在天津附近汇流入海局面的固定,要晚到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开凿永济渠以后。

黄、淮、海以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又一重要河流是长江。据《水经·江水注》,当时仍把岷江作为长江的上源;长江变迁较为复杂者是长江中游的上段即荆江河段。荆江上起枝江,下迄城陵矶,其江陵以西的荆江河段,最突出的问题是江、沱易位;江陵以东的荆江河段,统一河床的塑造。

所谓江、沱易位,缘于荆江分汊河道的南为江、北为沱。先秦两汉时,江、沱约在今松滋涴市合流,然后沿今江道东流至江陵,当时沮水下游在今江陵西南附近折向东流至江陵城南,又东纳入阳水,即江陵县南的北江尚未形成。及魏晋时,江、沱的分流量逐渐趋于平衡,故东晋南朝之际,江又称为外江,沱又称为内江。内江流量增大的结果,沮水下游东折流路被江水劫夺,江水以此紧逼江陵城南,威胁江陵城的安全。东晋时开始沿江北岸创筑金堤,以策安全,同时逼沮南下,形成《水经注》所记载的江陵西南的北江分汊河道。原来江、沮之间的滩地则被水流冲断,形成一系列沙洲,而沮水也改在今江陵西南附近入江。

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是江陵以下的荆江统一河床塑造的重要阶段。魏晋时,今石首境内的荆江河段,开始摆脱湖沼区的漫流状态,塑造自身的河床;这时监利境内的荆江河段,仍旧通过云梦湖沼区,尚无***河床可言,仅有东南方向的大体流路。至南北朝时,荆江河床仍然如此。据《水经·江水注》记载,石首境内的荆江河床形态极为清晰,两岸不但有众多的穴口分流,还有较高爽的自然提供人类定居,江中并有不少沙洲分布;但监利境内的荆江河段,几乎不见任何记载,不但没有城邑,连穴口分流和沙洲也不见记载,这反映了当时监利境内荆江河段横穿云梦泽、尚处于漫流为主要形态的情况。荆江统一河床最后塑造完成,是监利境内云梦泽消失的结果,而这要晚到唐宋时期。

由以上黄、淮、海、江的简单叙述,可以大致明了古今河流的变迁概况,然而与河流比较起来,古今湖泊的变迁尤为巨大,竟至每每有面目全非之处。

魏晋南北朝时,反映湖泊状况最为全面的资料,当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共记有湖泊500余个,其名称各有不同,据统计,有湖114,泽100,陂160,池117,淀12,薮11,海7,其它38。实际上,当时许多湖泊还未计入。还由当时比较大的湖泊的古今情况对照,则湖泊变迁之巨大可见一斑。现已堙没或基本堙没的湖泊如:屠申泽(内蒙古磴口县)、芍陂(安徽寿县)、孟诸泽(河南虞城县)、圃田泽(河南中牟县)、黄泽(河南汤阴、内黄一带)、白洋陂(河南杞县)、九泽(山西祁县、介休一带)、王泽(山西新绛县

)、董泽(山西闻喜县)、大陆泽(河北隆尧、巨鹿、任县间)、林台泽(河北魏县、临漳一带)、鸡泽(河北永年县)、天井泽(河北安国市)、夏泽(河北大厂县)、雍奴泽(河北霸州市、天津静海间)、大野泽(山东巨野县)、菏泽(山东定陶县)、雷泽(山东菏泽县)、夷安潭(山东高密布)、都野泽(甘肃民勒县)、泑泽(罗布泊)、居延海(内蒙古额济纳旗)等,现已大为缩小或缩小的湖泊如:洞庭(洞庭湖)、镜湖(浙江绍兴县)、巨淀(清水泊)、震泽(太湖)、参合陂(岱海)、青海(青海湖)、郭薨薮(博斯腾湖)等,彭蠡(鄱阳湖)则现已大为扩大。

四、海岸推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岩岸线变化不大,而一些沙质海岸,受河流、波浪、潮汐等动力作用的影响,岸线较此前此后有所不同。

有关辽东湾顶部海岸线的资料较少。根据今辽宁黑山以南、台安以西、北镇以东的近海地区汉魏时空无城邑的情况,以及晋末到唐初辽东辽西间往返的相关记载,可以推测这一带还是沼泽化滩地。长期的沼泽化,延缓了三角洲的形成和海岸的伸展。辽东湾滨海平原的主要入水道为辽河及大、小凌河,其上源在汉魏时期居住着乌桓族和鲜卑族,他们以游牧为生,原始植被未遭破坏,水土保持良好,河流来沙很少,海岸线因此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据研究,辽东湾顶部的古岸线,在今右屯卫、闾阳驿、杜家台、盘山、沙岭、牛庄、大石桥至盖平一线,这一岸线直到十一世纪,仍无多大变动。[15]

滦河三角洲平原海岸汉末三国时在今河北省昌黎北碣石山南附近,曹操曾登临碣石观海。由于滦河入海尾闾在三角洲上游荡不定,根据《水经注》的有关记载,可知当时的海岸线已在今乐亭县治以南。

渤海湾西部岸线魏晋南北朝时期较为稳定,这缘于黄河入海口的南撤。公元11年以后,黄河在渤海湾南部的山东入海,渤海湾西部岩线接受黄河来沙显著减少。在供沙不足的条件下所形成的贝壳堤,北起天津东郊白沙岭、***粮城,向南经泥沽、邓岭子、上沽村、马棚口、歧口、张百河、贾家铺、狼蛇子一线。该道贝壳堤的主体,代表着1500—2000年前的古岸线。[16](P208-21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黄河尾闾长期稳定在今黄河口附近,今冀鲁交接处海岸线因此向前伸展较快。《水经注》载五世纪时黄河在今山东博兴、利津间以下分汊,一股东南出,是支津,与济水汇合入海,一股是主流,出东北径直入海。当时黄河口是一个扇形三角洲,三角洲南沿的海岸线与现代相近,三角洲北沿则远在今海岸以内。

苏北海岸线魏晋南北朝时期较为稳定。较为稳定的原因,仍是由于黄河安流于山东半岛北部,及在苏北入海的河流含沙量较少。南北朝时,苏北海岸线的大致走向为今赣榆、连云港市、板浦镇、响水西、云梯关、阜宁、建湖东、盐城、东台、富安、李堡、如东;当时云台山及其周围以及南通市,都仍在海中,为海岛。

长江口南岸沙嘴,从四世纪起,开始向东推进。自孙吴征服山越和晋室东渡以后,由于大量山地得到开发,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大了固体径流,泥沙逐渐在河水沉积。东晋时期,上海地区的海岸线大致北起娄塘,经嘉定城、南翔、诸翟、莘庄、闵行、南桥、柘林,然后进入杭州湾中的王盘山,再往西则至海盐的澉浦。至于杭州湾的南沿今浙江宁绍地区的海岸,则在现代岸线以南。

五、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灾害相当频繁,对此,邓云特有较为全面的说明:“终魏晋之世,黄河长江两流域间,连岁凶灾,几无一年或断。总计二百年中,遇灾凡三百零四次。其频度之密,远逾前代。举凡地震、水、旱、风、雹、蝗螟、霜雪、疾***之灾,无不纷至沓来,一时俱见。以言旱灾,则二百年间,见于史书者,凡六十次;以言水灾,亦达五十六次。至于风灾,共达五十四次;次为地震,计五十三次,频度亦密;再次为雨雹之灾,计亦五十三次。此外***灾十七次;蝗灾十四次;歉饥十三次。他如霜雪、‘地沸’,各仅两次,不足述矣。”[17](P13)又南北朝时期,“所见之灾更多。计水、旱、蝗螟、地震、霜雹、***疠诸灾,总共达三百十五次。以与一百六十九年之数目相较,所超者及一倍以上。如再加以详细之分析,则此一百六十九年中,频数最高者为水旱之灾,计各七十七次;其次为地震,凡四十次;再次为风灾,共三十三次。此外霜雪为灾二十七;雨雹为灾十八次;蝗灾十七次;***灾亦如之,歉饥十六次。”[18](P15)

以上有关魏晋南北朝灾害次数的统计,是比较粗略的。以地震为例,据中国地***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历史地震***集(远古至元时期)》,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超过4又3/4级者,三国时期14次,西晋时期37次,东晋十六国时期50次,南北朝时期95次,合计196次,这远远超过了邓云特统计的93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不仅次数频繁,而且受灾程度往往非常严重。此频繁而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上频繁而严重的人为战争,又往往引起歉饱之灾与疾***之灾。[19]要之,这是一个天灾人祸并作的时期。而天灾与人祸之间,又往往存在着种种复杂的联系,兹举两例如下。

例一,西晋末年,匈奴刘渊立国于今山西,开五胡十六国局面。刘渊的顺利立国,与山西民户的流失、并进而使当地胡汉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有关。山西民户的大规模迁离本土,始自西晋末年,引发原因既有“人祸”,也有“天灾”。“天灾”如元康五年(295),新兴、雁门、太原、上***大风,伤禾稼;永宁元年(301)自夏及秋,并州等地大旱,并引起大蝗。此后至于永嘉,疾***兼以饥馑,灾害不断。永兴元年(304),刘渊遂反于山西,自号大单于。[20]

例二,梁天监十三年(514),梁武帝萧衍接受北魏降将王足堰淮水以灌寿阳之计,征发役人及战士合二十万,筑浮山堰(今安徽嘉山县北淮河上)。天监十五年夏四月堰成,长9里,下广140丈,上广45丈,高20丈。九月,淮水暴涨,浮山堰倒塌,其声如雷,闻三百里,缘淮城戍村落十余万口皆漂入海。若无浮山堰之筑,此次水患不致于如此猛烈。

其实不仅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之间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前述之气候形势、动植物资源,河流湖泊、海岸变迁等等,也都息息相关。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对寒冷干燥的气候与五胡的长期入主中原,就不能认为只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因为类似的历史大格局的变化,如女真的南下与宋室的仓皇南渡、满洲的入关与明帝国的土崩瓦解,都分别对应着寒冷的气候;或者说,当时气候的日趋寒冷,是促使本来就地处高纬度地区的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一个重要动因。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求是月刊.创刊号.1944.3.

[2]本节有关冷暖的标准,采用我国1951—1980年平均气候及物候指标.

[3]以下资料来源于《晋书·五行志》、《明帝纪》,《魏书·灵征志》,《太平御览》卷三、四,《南史》卷六.

[4]分见《恶书·五行志》、《宋书·二凶传》、《南齐书·五行志》.

[5][6]邹逸麟主编·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7]魏书·天象志·资治通鉴[M].卷一一七.

[8]资治通鉴[M].卷一三八.

[9]宋书.孝武帝本纪[A].

[10]张步天.中国历史地理·上册[Z],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

[11][12][14]水经·沔水注、江水注、淇水注[A].

[13]魏书.世祖本纪[A].

[15]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16]在渤海湾西岩宽30—40公里的范围内,由陆向海方向分布着数条贝壳堤,它们是古海岸线停顿的可靠标志。以上所述是第二道贝壳堤。详《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

[17][18]邓云特.中国救荒史[M].商务印书馆.1937.

霜落荆门江树空篇4

阅读下面的古诗答题。

春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_到

_______。

②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

2.(广东省课改区)

品读下面的诗歌,你会得到很多启发,请你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创作一首小诗。

供选题目:微风惊雷浪花落英

题目:_______

细雨 朱自清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3.(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

欣赏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甲] 乡愁 (节选)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①“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_______、_______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______________。

②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______________

欣赏的理由:______________

③放飞思绪,想象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

“断肠人”的倾诉:______________

4.(湖北省荆州市)

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O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5.(湖北省襄樊市)

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似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6.(湖北省孝感市)

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 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D.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囤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入。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7.(江苏省南通市)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______________

8.(江苏省苏州市)

阅读《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完成①―③题。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①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 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 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

③同样是写梅花,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______________

9.(江苏省无锡市)

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赠从弟①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①从弟:堂弟。②罹:遭受。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 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10.(江苏省泰州市)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完成下列各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

②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③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

11.(江苏省扬州市)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济南市课改区)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 现出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

②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 _______的情感。

13.(四川省资阳市)

品读下边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阳阴里白沙堤。

①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小,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们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②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浙江省温州市)

欣赏比较下面两首古诗,选出现解错误的―项是( )

[甲]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乙]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甲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象。

B.甲诗“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沾”:产点出了春雨的细小迷蒙。

C.乙诗中的“客舍”足旅店的意思,古人又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所以诗中“客舍”、“柳色”点出送别的题旨。

D,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游春时的喜悦之十情。

15.(成都市课改区)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诗人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

16.(福建省莆田市课改区)

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关关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相关链接: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

17.(广西河池市课改区)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①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

18.(广西玉林市课改区)

下列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19.(河南课改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______________

20.(沈阳市课改区)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21.(四川省课改区)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个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 “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______________

22.(广西河源市)

品读下面丘逢甲的一首诗,回答有关问题。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注:丘逢甲的《春愁》作于1896年春,时值包含有清朝***府向日本割让台湾等内容的《马关条约》签订一周年。)

①“强看山”中,“强”的意思是_______。它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感情。

②诗中押的是一韵。

③读了这首诗,令人联想到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唐朝诗人_______写的《春望》一诗,诗的颔联“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与丘逢甲《春愁》诗同样的感情。

23.(广西桂林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①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的诗则_______,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②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以为例的一句是:

③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24.(湖北省黄石市)

阅读古诗答题。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这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画。

②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而有层次地表明了夜泊的时间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C.诗的后两句只写了“卧闻山寺夜钟”这一件事,却使全诗的神韵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D.全诗在描写江南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中表现了羁旅者萦绕心中的缕缕轻愁,创造了情境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25.(湖北省黄石市)

阅读新诗答题。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它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它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①这是冰心八十多年前出版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那时的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又是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她以深刻的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那就是:_______。

②诗人用“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比喻两种生活现象,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

③快乐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惬意的感受和状态;快乐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请你结合诗歌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______________

26.(湖北省咸宁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

27.(湖南省常德市)

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

28.(江苏省宿迁市)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①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厂山涧的_______。

②“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_______。

29.(四川省内江市)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本诗作者是_______(人名),诗中表现诗人处境的同语是_______,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_______。

②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感受。

答:______________。

30.(西宁市)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

31.(云南省曲靖市)

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1豉:豆制品。2萁:豆茎。

3然:通燃。

①诗中“泣”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

②如何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

32.(云南玉溪市)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①―②题。

次韵梨花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

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

轻轻笼月倚墙东。

注释:玉作容:形容梨花洁白如玉。

笼月:被月光笼照。

①这首诗表面赞美了梨花的_______,实则赞美梨花_______的品质。

②诗的第一句是崔护诗“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活用。把“人面桃花”改为“桃花人面”,作者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

33.(浙江省湖州市)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醉汉 非马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注:非马,台湾诗人,祖籍广东,1948年离开大陆到台湾。

A.诗的开头写道“把短短的巷子”“走成”“万里愁肠”,表达的是一种思念母亲、思念故乡的无奈而又惆怅的情感。

B.诗的结尾说“我正努力向您走来”,写出了作者忆母情深、思乡情切的执著及期待着早日团圆的虔诚。

C.这首诗言约意丰,辞藻华丽,并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使作者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D.这首诗结构别致,句式参差不齐,把一个词甚至单个字排列成行,使“醉汉”的醉态与诗歌内在的情感节奏十分契合。

34.(四川省乐山市课改区)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从内容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哈尔滨市)

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36.(昆明市)

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37.(甘肃省)

阅读下面一首诗答题。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

①对这首诗的题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汉江上向远方望 B.在汉江上临时眺望

C.在高处临时眺望汉江D.登上高处眺望汉江

②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笔勾勒出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出汉江水势之大,江水漫出天地外,把青山都淹没了。

C.“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两句,诗人故意用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D.“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表现了诗人要与山翁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请找出表现动感的词语并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8;(贵州省毕节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①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请选出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 )

A.“二十三年”,指白居易因参加***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沧桑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②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答: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①望 山河 草木花鸟

②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而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意同即可)

2.(略)

3.①坟墓 海峡 家国之思(意近即可)

②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若欣赏其他句子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思准确即可)

③“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意近即可)

4.①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②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5.D

6.D

7.①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

8.①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②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③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9.C

10.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意思正确即可)

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

③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11.①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意思对即可)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12.①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②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13.①C

②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言之有理即可。)

14.D

15.①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16.《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全诗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17.①D

②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18.BC

19.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②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20.C

21.①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②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2.①不忍心(强忍悲痛) 为祖国的山河破碎而痛苦万分

②an

③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3.①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②杨花落尽子规啼 ③B

24.①唐 张继

②D

③B

25.①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或生活中有坦途,也有坎坷,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快乐面对(意思相近即可)

②生活中的坦途;生活中的坎坷。(意思相近即可)

③扣住“愉悦”、“惬意”、“坦然”、“热爱”中的一点作答即可

26.是“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只要意思相符即可)

27.①“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②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28.①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写出3个即可);幽静(能体现“静“即可)

②a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b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意思对即可)

29.①陆游 僵卧、孤村 不自哀

②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感情至死不渝;处境凄凉、艰难也“不自哀”,即使梦中也在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意合即可)

30.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的句子;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时刻”来表述原因即可。

31.①“泣”字使用了拟人手法,极为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诗人面对兄弟残酷紧逼的现实表现出的极度痛苦和悲愤

②豆茎与豆原本是同根相生,诗人用豆茎与豆比喻同胞兄弟、手足之情。面对兄弟紧迫地残酷相逼,诗人极度伤心而又深感无奈

32.①洁白 不被风尘所染的高尚纯洁

②崔护的诗,把“人面”放在前,是用桃花衬托姑娘的美丽。这里把“桃花”放在前面,是突出桃花的红艳,从而反衬出了梨花的雪白

33.C。

3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自己乘船经过天门山时的所见所感的描写,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一个“出”字,使静止的山峰有了动态美。全诗用“碧水”“青山”“白帆”“红日”,勾画出一幅色彩明快、美丽壮观的山水画

35.C

36.D

37.①D ②B ③“浮”、“动”两词写出了动态,明明是水波在起伏,却给人以前方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天空也在动荡的错觉,形象地渲染出了磅礴的水势

38.①描绘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②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39.①A

霜落荆门江树空篇5

梅花先春而开,凌寒冒雪,生长环境独特。杜子梅见梅起客愁,他咏的梅在江边;王安石的梅象征高士,他赞的梅在墙角;陆游孤芳自赏,他赏的梅落寞地立在驿路断桥边;赵希路的梅开在篱外小溪的清幽之所;林逋的梅在小园池边……艰苦的处境造就了梅的精神,赋予梅深刻的内涵。

梅花的意蕴丰富。《荆州记》曾记载,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可见古人已有折梅寄远之意,“一枝春”也含有梅花带来春意之寓。“一枝寒影斜”,梅之月中寒影与客子天涯憔悴之形合而为一,赵长卿词中的梅花隐然为客子之象征。也有以梅喻女子的,词中的“暗消春素”写梅花在春日里悄悄凋残,喻女子为离愁而暗暗消减容姿;姜夔的词“一春幽梦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中的“茜裙”指梅的飘落,也指女子的归去,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在他的另一首词中“问梅开未”隐喻当***者,寄予奋发***强的希望。还有借吊梅以凭悼故国的,借虬干枯枝遍生苔藓的古梅之恨寄寓家国悲凉之感的。但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爱梅惜梅之心,以梅抒怀,梅与人已融为一体,梅格即人格。如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尽梅的气质神韵,也是其不慕荣利、博远高逸的人格写照;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体现了他倔强高洁的风骨;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梅的清风亮节,其人高标绝俗跃然纸上;刘翰的“自锄明月种梅花”以清高自比;方岳的“梦寻梅”则是诗人理想情操的象征;刘克庄的“落梅”既是自指,也喻天下孤高而颠沛流离的迁客骚人;萧泰来笔下的梅“赖是生来瘦硬”“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以梅的瘦硬清高象征人的傲骨与傲气;李商隐的“忆梅”与齐己的“早梅”则是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境的写照。

诗人是如何表现梅花的呢?抓住形。咏物诗,离不开外形特征的描写。对梅的描绘,大多从颜色与气味上来,离不开“香、雪”二字。最早见南朝苏子卿的《梅花落》“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其后的诗词中颇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因为雪与香除了表现梅花形的特色之外,更重要的是象征了梅花内在之神――高洁与节操,这正是与诗人的人格相通的。还有就是扣住“疏枝”。如苏轼的《和秦太虚梅花》中写梅花“竹外一枝斜更好”,没有雕镂其幽艳丰姿,而侧重勾画它斜倚修竹的幽独娴雅之神,暗合诗人的落寞情怀;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意境清雅,写尽了梅的气质神韵;赵长卿的“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一笔便写出梅花的清峻神理。写梅的疏枝,给人以清淡之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能达到清空入妙的效果。但绘形总觉质实,于是同时写梅影,用极细的工笔,对梅影展开具体形象的描绘,用有生命的形象,状无生命影子,用比拟、衬托、渲染、用典等手法,加上作者的心理感受,创造出一种洗尽铅华的空灵美。如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写梅的神清骨秀;周密的《疏影》中“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灭”弃形取神之笔,得梅之神;蔡冲的《点唇》中“绿冰花,数枝清影横疏牖”写梅上窗,摄梅之魂。

为了表现梅花独特的神韵,古典诗词中常常用到一些表现手法。

比喻。以人比梅花,屡见不鲜。何应龙的《见梅》中“忽惊空谷有佳人”的“佳人”,是借喻梅花,梅花生长在空旷寂寥的环境中,犹如空谷佳人,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于无神处传出梅花的精神。陈焕的诗“方信留侯是妇人”则把梅花比作“留侯妇人”,想落天外,异采惊人。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赞留侯张良说:“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观其***,状貌如妇人好女。”这是说张良既具丈夫胸襟。英雄韬略;又有如少女的外貌,更可贵的是他智勇双全,封侯拜相却能摒弃人间富贵,愿从赤松子作方外游,有一种高蹈自守的襟怀,与独处云里溪桥,自甘幽独的红梅相通,而张良恂恂如处子的姣好外貌,又与梅花晓妆初匀的风韵相似,此由梅花及美人,由美人及张良的比喻,奇巧,令人耳目一新。刘克庄的《落梅》中“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是把梅花比作迁客骚人,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同情,也是对迁客骚人的高洁品格的赞美,可谓独辟蹊径。高荷的“只恐春风有机事,夜来开破几丸书”,是把腊梅比作蜡丸,在春风中绽放,不仅春风具有人的情感,腊梅本身也生机勃勃,想象奇特,饶有新意。

衬托。为了表现梅的神韵,诗词中并不直接写梅,而是运用衬托的手法,从侧面来表现。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借清澈水边的黄昏月色烘托出梅的清神秀骨,意境清灵幽远。“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则是描绘了一幅玉人月下采梅***,意境高雅优美。刘克庄笔下的“骨冷肌清偏要月,天寒日暮无宜竹”用月、竹烘托出梅的幽独。陈亮的《最高楼•咏梅》中“更朝朝,琼树好,笑当年”“花不向沉香亭上看,树不着唐昌宫里玩”用琼树、牡丹、玉蕊为帝王、万千游人爱赏来反衬梅花的高洁。萧泰来笔下的梅“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则以千霜万雪衬托出梅的铮铮铁骨。

对比。主要是把梅与其它的花作对比突出梅的风貌。郑域的《昭君怨•梅》: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用野外之梅与山中之梅作对比,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个性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的高尚情操。赵希路的“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将梅花与牡丹进行对比,加上反问,强化了梅花的标格。

霜落荆门江树空篇6

“春”字从丰从日,丰亦声。“丰”意为“草木遍地生长”,“日”指“日子”“每天”。“丰”与“日”联合起来表示“草木逐日生长”。本义为草木生长的季节。

【观察生活】

雪消融,河流水位上涨。

白昼变长了,天气变暖了。

春雷乍动,冬眠的动物苏醒,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孵化,候鸟从南方飞回北方。

柳条上冒出了芽苞;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

西北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湿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植树造林的季节,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俗语农谚】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春雨贵如油。

3.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4.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5.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

【赏花观景】

迎春花——因其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开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它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特征:四棱枝,株较小,蕾带红色,花六瓣,花先于叶,冬季落叶。

桃花、李花、梨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

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

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油菜花——三、四月间,茎梢着花,

总状花序,花萼四

片,黄绿色,花冠四瓣,黄色,呈十字形。人民网旅游频道主办的“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排在前六位的油菜花景区为:陕西汉中、江苏兴化、湖北荆门、云南罗平、重庆潼南、青海门源。

风筝——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传递信息,风筝飞跃险阻等***事需要。唐宋时

期,由于造纸业的

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时的玩具。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逝去的亲友,风筝所以在清明节放飞,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潍坊、开封、北京、天津、南通、阳江并称中国六大传统风筝产地。潍坊市被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

【吟诗填句】

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贺知章《咏柳》)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霜落荆门江树空篇7

乍见虹桥,我仿佛被摄去了魂魄,久久无语地伫立着,心中只默念着虹桥两侧“一代鬼才”黄永玉所题的楹联,“凤凰重镇仰前贤妙想架霓虹横江左右坐揽烟霞拍遍栏杆神随帝子云梦去,五男儿拥后生豪情投烈火涅飞腾等闲恩怨笑抚简册乐奏傩骚雾山来”――天啊,这是何等的磅礴与大气!

凝视着虹桥两端来来往往的匆匆行色,恍惚之间,竟想问一问这虹桥到底承载过几代人的悲和喜?这悲喜是否就像那一汪清幽的沱江水,只沉默地流淌着?虹桥静寂,沱江不语,它们只听任我思潮翻滚。

或许,许多离合聚散的故事不需要结局,亦不需要有人作答。

古今多少事,均付一江水罢了。

顺着虹桥步下石阶,便进入了小小的城镇,窄而狭的巷陌长长,无论你怎么走,都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这,也许就是小城的好处吧。

走在这样的巷道,常会碰到手持速写簿的画者,至于支着三角架的摄影者更是随处可见。一个人寂静地站在沱江边上,或者只坐在那里听江水潺潺,又或者悄然行走在城内逼仄的街道时,才会明白为什么沈从文、黄永玉会从这里走向天下,为什么这里永远都吸引着热爱艺术、崇尚人文的人们停驻自己的步履――正是这碧色如蓝的沱江水、这层峦叠嶂的群峰孕育了千年小城的地之灵、人之杰!

泛舟沱江,有断断续续的雨丝打在江面,荡起一圈圈的涟漪;片云可以致雨,大概这就是山居的特色了。小船在划桨的老者低哼着小曲声中舒缓地前行,两岸的捣衣声、吊脚楼的身影,以及苗家女子掠过江面的山歌声,都随着轻漾的小船深刻在我的印记当中,恒久地。

是谁在耳边轻轻吟哦:捣衣砧上抚还来,更叫明月照流黄……

下了小船,漫无目的地拾路而行,居然拣得更加静谧地去处――东阁门。

沿东阁门外侧的台阶而上,是座不算高的小山坡,略微可俯瞰小城一隅。而眼底,是经久未逢的瓦屋屋顶、布满了绿苔的瓦屋屋顶。

不逢瓦屋很多年。对瓦屋的情感源自儿时外婆家的小小四合院落。自五岁随父从***起,到后来父亲转业回城,我再未见过瓦屋。

读书时代,曾在福建女作家楚楚的《心清水现月》中听闻“千间瓦屋,千般曲调”――那是焚柱香听雨的清泠;尔后参加工作,在邵双平的《瓦屋的屋顶》里再次与这些灰黑色的瓦片相逢,都是些“细密的雨点轻轻叩击邻家屋顶的瓦片,激扬起一阵阵轻雾,并且敲击出节奏分明的清脆声音”,又是一场与屋瓦雨中相遇的音乐情景剧。

而此际,我无意之中与魂梦牵绕的瓦屋重逢,一别二十余载,怎不心生无常之感?所谓世事难料,我再也不会想到,与家乡的屋瓦无缘,却在千里之外的异乡与瓦片重叙旧缘!

这个时刻,我若能坐在这片屋瓦之下,置茶具、后听雨,该是如何的情景?

跑回客栈,坐在临江的阳台上,拎壶暖暖的开水,泡一杯自带的茶叶――只不过是极普通的毛尖,我却品出格外的清香。想必,这毛尖先我而沾染上了沱江的灵气?

三三两两的行舟,安然、恬适地卧于江面;风过处,将吊脚楼的影子吹得层层叠叠;风过处,亦将隔江人的闲话送至我的杯前――

人生的安闲与舒适,亦不过如此了吧?若得浮生日日闲,不辞长作沱江人。

我勉强算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并非不喜爱大都市的高楼林立,时尚而现代;但在那些“石屎森林”里,只有厮杀不尽的江湖,只有狭隘、晦暗的是是非非。

所以,给我机会出逃的话,我必定选择这些至淳至朴的古老城镇,这些怡人性情的山山水水;尤其是,在人烟稀少的时候,我才会不约自来。

面对着眼前的群山秀水,生命中的悲欢离合、繁冗芜杂终将被宽容替代。我要用力地呼吸,呼吸这尘嚣之上的空气,让它们永远鲜活在我的体内。

仍旧是细雨纷飞的日子,我踱步在沈从文先生的故居。也许是居室内摆放的一切都过于刻意之故,那些红色的保护绳将我与遥远而沉默的年代隔离开来,我始终无法静静地想像先生当年是如何坐于书案前将《边城》故事细腻地讲述给我们听。

于是,我离开了先生的故居,独步在通往先生墓地的小径。一路上,雨渐住,阴阴的云笼着;江水依旧那样静默着,无论我来、抑或我往。

越向前行,场景越衰败,房屋是破旧的,甚至有坍塌尚未修葺的屋宇。上了石阶,沈从文先生墓地的简介即入眼中,所刻乃先生之生平及先生碑石的介绍。继续攀登,黄永玉先生为其表叔所书之字便可得见:“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只有沈先生的这位侄子,才最了解他的精神和灵魂。

当我看到那座扇状的不规则的石碑时,知道这其实就是先生的墓地了;有几枝零星的山花和未燃尽的残香散乱在碑前,应该是先我而来的人祭奠大师所遗留之物。站在石碑前,我不敢发出任何声音,甚至不敢去思考什么,惟恐露出自己的浅薄无知;只能望着石上所刻之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大概是沈老的写作态度和对人性及生命的哲学思考的最朴素、也是最至高的反映了。

我们每一个人,面对浮生诸事、面对现实种种,以及各种不同层面的精神世界时,永不能停息的,便是自己智慧的大脑。

这块墓碑,是先生留给我们的最后的警醒和激励。

黄永玉说过,“无论走到哪里,都把你想望”;这是他给自己的母校文昌阁小学所写的一句歌词。他和自己的表叔一样,对湘西这片土地一往情深,充满永恒的眷恋;这里,是黄永玉先生艺术创作的精神源泉和人生奋进的精神支柱,他说:“本事没有了的时候,时常回来捡一点。”

为什么呢?答案非常简单,“一个人怎么会把故乡忘记呢?凭什么把她忘了呢?不怀念那些河流?那些山岗上的森林?那些被羊齿植物遮盖着的水井?那些透过嫩绿树叶的雾中阳光?你小时的游伴?唱过的歌?嫁在乡下的妹妹?……未免太狠心了。”

怎么样?读完黄老先生的这段话,鼻子是不是酸酸的?眼底是不是潮潮的?一个人的故乡,是他永恒的灵魂归处;一个艺术家的故乡,是他永不断流的创作源泉。在这个人类渐渐遗失掉精神家园,“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时代,故乡便显得异常重要。

生活中的故乡也好,灵魂上的家园也罢,我们都需要高尚的精神***腾,不是吗?

愿我在不断地汲取丰厚的文化底蕴中,永不停止前进的步伐,更不会放弃自己内心的“故乡”。

除夕的凤凰,满城雾气烘托得沱江上空的烟花格外绚烂夺目。这个夜晚之后,崭新的一年将伴随春天而至;我呢,也该挥挥衣袖与小城作别。

人生,既有来,便有去;时间和人物,都不能够停滞行者的脚步。

――“他不是过客,他是凤凰的归人。”

与岁月对望

站在荆紫关镇明清五里长街,时空有刹那的交错:这是凤凰古城,还是江南小镇?

似是而非。只能说它们古朴的风貌略微相似,然而荆紫关镇不同于凤凰古城淳厚的大气,不同于江南小镇精致的婉约。那荆紫关独特的韵味在哪里深藏不露呢?

法海寺阴暗、潮湿的院落,平浪宫开裂、剥落的墙体,以及远处沉默的苍山丹水,它们都在诉说着某个词汇。当我更加深入荆紫关,触摸它的内里时,这个词汇逐渐明晰而强烈,我终于抚及荆紫关深藏不露的气质:沧桑。

是的,无论它有多么繁荣的过往,无论它有多么朝气的现在,只有沧桑才能够恰如其分地形容这座三省交界的千年小镇。沿着陡峭的山径爬行,我们直奔法海寺,山边那些翠色仿佛要滴下来,为我们的衣衫重新着色。远处,一线瀑布旁若无人地倾流着妩媚风情,常有水珠飞溅在山道上,凭添了这线瀑布目中无人的霸气。我们只好用手抵挡住迸溅过来的水珠,快速逃离瀑布飞落的区域。这线瀑布在责备我们打扰了它的清幽,所以才如此顽劣地溅湿我们的衣服?还是想给我们留下潮湿的印痕,让我们沾染几分山中仙气?

独自徘徊在法海寺大门前,这里竹林静谧,山花烂漫。雨水打湿了崎岖的青石台阶,不知名的野草在台阶缝隙间闲适地生长,自得其乐。青色的石块上散落着枯黄的竹叶,一抹碧色悄悄爬过我的脚下,几分懒散,却无限镇定,瘦桃形的叶片上点洒着光的魅影。我被这抹碧色深深吸引,它在细雨纷飞中那么耀眼夺目,即使被人类踩在脚下,它也无所谓地成长着,如同一个人心头那永远不灭的梦想。哦,这些打扮了大山却毫不起眼的无名植物!

法海寺大门右侧,砖墙被风雨剥蚀得露出大截大截的木柱,宽宽的裂缝直伸瓦房顶部,那些岁月演绎出的荒芜早已不必说出,它们落地成尘、重归故里。

偌大的寺院香火已断,只有一位老僧看守着。我举着相机拍摄寺内那棵坠满果实的银杏树时,师友和僧人的对话断断续续地随山风飘来――

您今年高寿?

阿弥陀佛,七十多了。

看起来您身体满硬朗,一个人住在深山老林里害怕吗?

怕啥?人总是自己吓自己。

那您怎么吃饭?

自己做,有人往山上送食物。

……

在这座寺中,我只能看到空置的僧客房前流淌着浅红深绿,银杏树枝繁叶茂,大叶芭蕉舒展着肢体,后院的清清泉水旁,数亩修竹遮天蔽日,于是张可久的“山居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便如蛇般游走在我的内心。可这座寺院惟一的守护者,他该以怎样的方式和执著独自面对日月晨昏、春夏秋冬?或许,他敲打木鱼、吟经诵佛时,从未想过什么方式和执著,我妄***去臆测他人真是面目可憎。

转过身,我与寺院告别,老僧顾自地洗起衣裳。他的山他的寺他的人,回望处让我深深动容。山、寺、僧,时间已将他们合而为一,无法分开。

离开法海寺,我们驱车来到明清一条街。

像凤凰?像江南?然而都不是。这里是沧桑的,荆紫关镇独有的沧桑,无论多么现代都清洗不掉的沧桑,甚至带着衰败气息。汽车、摩托车沿街停放着,顶多告诉我们这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它们划不破荆紫关镇沉寂的沧桑,就像生活在尘世以外的老人,心底通透、目光安详。

这条街上极少有人家锁闭大门,他们的家门都是打开着或虚掩着。我随手推开一扇门,望向小小院落,厢房、檐角、青砖灰瓦,久远的岁月倏忽而至,惹人遐思无数……

荆紫关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史海钩沉,多少故事圆寂在岁月的海底?仅剩下这些曾经的宫房会馆记录着往昔的光鲜和繁华盛事。

如今走在这条明清古街,女人们带着孩子嬉戏地坐在门前,老头儿老太太倚着墙壁注视来来往往的看客,直至微雨渐收、月挂疏桐。繁华被转移到新建的仿古街,那里流动着时尚流动着人潮,于是这条街更加沉默无语。只有看到用织机一经一纬加工丝毯的专注女人时,我才在这里多多少少感受到它并没有脱离这个时代。

从街道这一端眺望另一端,那些黝黑的屋脊、高高挑出的檐角、油漆斑驳的门楣、色彩模糊的雕刻以及雾气氤氲的远山含黛定格成淡抹的水墨或浓厚的油画,都很相宜。我在想,这条街适合手握画笔安静写生的人们,这是一条很容易让人心生怜爱的街道。

穿过这样的街道,车子停熄在平浪宫旁边,这时雨丝变得稠密起来。我们站在平浪宫对面的屋檐下避雨,借此机会我得以细细打量这所极具特色的建筑物,揣想它的几度风霜几度寒暑。主楼两侧分别书写着“风平”、“浪静”,亭子顶端各自竖立着“人寿”、“年丰”,这些美好的向往曾盛载过多少代人的祈愿呀!如今它们褪尽色彩地伫在雨中,可人们向往和平宁静的心愿永不褪色。冒雨推开平浪宫颜色黯淡的大门,我们似乎变成某段故事里的人物,历史面前我们终于缄口。平浪宫两侧的亭子、主楼内部构造都与建筑学中“对称”的理论吻合,却没有丝毫的呆滞。隔雨相望、踏雨而入,它都显得那般庄重静美,即使墙体开裂、彩绘失色。

走出平浪宫,有人说:每一个从这扇门里走出来的人,看上去都很沧桑,带着一身的故事。

还有人说:历史的风云,见证着岁月的沧桑。这扇门,我们不敢轻易地触碰!

游人如织,喧哗鼎沸,始终惊不破平浪宫沉睡的梦境。据说影视剧《阮氏三雄》、《包公》等都曾在此拍摄过外景,那又如何?风流云散后,平浪宫依旧安静地站立着,沉稳苍劲。它只是对喧腾的世界、肤浅的人类变得更加宽厚、包容与慈爱。

归途,左手瓦屋茅舍,右手山溪夏花。打开车窗,山风挟裹着苍翠灌满胸肺,可我的心底依然漫延着荆紫关的满面风尘、沧桑岁月……

被岁月击倒

夜深,人不静。我打开年代久远的Walkman,听任遥远的琴与埙泠泠地流淌在耳边。这个时候,我的心应该自由地飞翔在广辽的天空,音乐曾经是我的至爱。

然而,失望沉痛地打击着我――音乐很静,我的心依然躁动不安。

什么改变了我?我被什么改变了?幽暗的夜晚,我看见岁月嘲讽的笑眼。原来击倒我的,是岁月。岁月浑浊了我的心灵,我再也听不到音乐所带来的静美。

那些不痛不痒的日子里,音乐陪伴着我年轻的梦想。强说愁也好,无病也罢,古老的器乐化解我内心淡淡的忧伤,宁静、悠远的天地悄然降临。其实,少年怎识愁滋味?历经沧海桑田后,终于懂得生命无需大悲大喜,一切必将平和、安详。

于是,我打开久违的音乐,却发现自己被抛弃了!

马头琴的述说

这些日子,突然爱上来自大草原的马头琴。深深的忧伤埋进它的骨子里,也许与游牧的生活有关?我总以为如此强悍、奔放的音乐里种植着隐忍的疼痛。一度,我认定只有那把来自民间的二胡才可以诉尽所有的苍凉,直到我遇见马头琴,我从马头琴里寻觅到比二胡更丰富一些的内容:厚重、激昂……我想,这与它们的出身不同有关。

一遍遍地听《草原四季》,一遍遍地被感动。乐曲如此委婉、细腻,让我有落泪的冲动;我想象不到旖旎的草原四季,我只能看见牧人孤独地坐在苍茫的天地间,拉响心爱的马头琴,远处夕阳如虹,渲染着整个世界:蒙古包、马群、牛羊以及青翠的草……

那支《万马奔腾》也是我的喜爱,却不敢多听,那种气势竟然是我无法承受的,听得多会心悸――我是胆怯的汉族女人,缺乏大草原广袤胸襟的滋养。忽然想起曾有好友说,去大草原上放风筝多好!当时我狂放地说:嘿,骑马如飞在大草原才是梦想!估计我也只是说说的胆量。

身居中原小城,马头琴的CD难以寻到,可它的韵味已然注入我的内心,成为另一种爱恋。

与管风琴有关

喜欢上管风琴,缘于马慧元那本《管风琴手记》,尽管对管风琴知之甚少。这架庞大、神秘、肃穆的乐器,让我乍然听到它的宽广音域时,不能呼吸,无法形容,用敬畏二字来表述毫不为过。

与管风琴相比,充满贵族气息的钢琴几乎不再让人想起。它是令人震摄的乐器,与我们心底深处宗教情结息息相关。

圣烛,赞美诗,欧洲大教堂,一切距离我很远,管风琴缩短了我与神圣、庄严的路途,我不敢想象抵达终点,偶尔经过便好。

读马慧元的这本手记,可谓余音绕梁,内行人对音乐的感悟果然让我品味无穷。略有爱乐之心,是我应庆幸的事情。

尾声

生命经历真正的起落后,究竟该握住什么?握把岁月的苍凉吗?握满怀人情淡漠吗?

霜落荆门江树空篇8

[燕城蓟。

[易水之滨。

[五月的天空已是阴雨连绵,易水河水暴涨,汹涌的河水咆哮着拍打着岩石,激起了一层层雪白的浪花。

[荆轲临江而立,迎面吹来的凉风吹乱了他的长发,衣衫猎猎作响。他庄严肃穆的望着汹涌而逝的江水。发出了压抑的叹息。他收回目光,凝视着江心,心中涌起一种悲哀。

荆轲(自语)逝者如斯夫,请安息吧,在这儿飘荡的灵魂。你们还都是那么的年轻,这般的热爱生命,可你们却为了理想,为了青春,无撼地成了这儿的一员。不久,我也会成为鬼,准会前来一聚,这才是人间的真实。(苦笑)生命就像是流星,转瞬即逝。

[一神秘夜渡者自易水上游飘摇而下,停在荆轲面前。

夜渡者(停船)可以问先生的姓名吗?

荆轲(笑)萍水相逢,转瞬就你东我西,不会在有第二次相见,就没必要知道我这草野之人的名姓了吧!

夜渡者草野之人怎能住在中蓟的易水之畔呢?

荆轲我这狼狈之样不像是草野之人吗?

夜渡者先生的声音是如此熟悉,但我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唐突问你的姓名,真是对不起!

荆轲(略一皱眉,睁大眼睛悄闶恰悄簦?br> 夜渡者大概先生也在等待盖聂?

荆轲是的,我寻遍了燕国所有的土地却寻不到他!

夜渡者所以你把我当作了盖聂!

荆轲唐突了,唐突了!凭我的知觉我知道你认识盖聂,若你见他,相烦你替我送件东西给他,(从胸中掏出一个布包,伸手抓了一把,蓝珠哗哗作响)徐夫人和婉都死了,是我让他们铸一把杀人的毒剑才逼死他们的,婉流的眼泪变成了蓝珠。你代我向他道歉!

夜渡者(身子略一沉,又马上平衡)我会替你转到的!

荆轲(鞠躬)劳烦阁下了!

夜渡者(一撑船,船便离开了岸边)后会有期,不管你去干什么我都会祝你成功!荆轲(欲伸手想拦,见船已走远才慢慢缩回手)唉……

[太子丹上,秦舞阳跟在后。

太子丹(走近荆轲)荆卿,生命如流星,并不就会是转瞬即逝,它的光芒虽短暂,却留下了永恒的光芒,岂是千万支蜡烛所能比拟的呢!

荆轲(没回头)在这个乱世上聪明之人都做了隐士,有谁会像我这样傻呢!

太子丹(叹息)唉!我知道,为了我自己的愿望,我竟害了这么多人,有的还是那么的年轻,还没来的及体验生命呀。

荆轲(转身,从胸中掏出一把剑)徐夫人以祖传的秘方,用了毕生的经验打造了一把杀人的毒剑,也因此丧失了两代人的命!(又掏出一把蓝珠,哗哗作响)婉为了验剑,竟拿生命做了赌注,割了自己的手腕,这就是她死时流下的眼泪。

太子丹丹永远记住他们的,我会立刻勒铭立碑纪念他们父女两人。唉,为了报见凌之仇,我竟害了这么多人,田先生、樊将***,还有徐夫人和婉!

荆轲樊将***本不是你的错,是我害死了他,若我能回来,我会亲自为他谢罪的。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回来,在樊将***把自己的头捧给我的刹那,我感到死亡的逼近!

太子丹(安慰)荆卿,你就不要自责了,天快亮了,你休息一下,我去给你准备行装。

荆轲太子,我虽为一个游侠,读书击剑本是我的本分,到了朝廷我不会退缩,可剑技的确是我的缺陷,虽努力却得不到弥补,而我又等不到我要等的人,望太子见谅,为我找一个剑技精良的高手。

太子丹(露出歉意)原谅我的焦虑,可我实在等不及了,甚至没给你准备的机会。让秦舞阳做你的助手吧,在所有的门客中,舞阳的武功剑技都在上乘,况且他十三已经格斗杀人,勇猛无比。

荆轲(朝秦舞阳)舞阳老弟,你说呢?

秦舞阳(低垂的眼藏着胆怯)我没有别的选择,我杀过人,有只有死路一条。

荆轲你可知我们入秦的使命?

秦舞阳行刺!

荆轲你可知道有一种选择逼着让我们接受吗?

秦舞阳是死!

荆轲你不怕死?

秦舞阳我已是太子的死士。

荆轲你是如此的年轻,惧死,是人的本能,我也惧死。若你还对生命系着割不断的依恋,你就要说。

秦舞阳死是我最后的依恋!

荆轲好!那你做我的助手吧!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

太子丹我去准备行装和酒宴为你送行。

荆轲(苦笑)我,不喜欢告别,孤独上路,是一个游侠的习惯,你的心意我已领略,再做什么已是多余!

太子丹(犹豫)这……不妥吧?壮士远行,岂有不送之礼,我的国度没有先例。

荆轲既然太子这般固执,那就为我举行一个丧礼吧?

[太子丹和秦舞阳大惊失色。

太子丹(犹豫)这……这……为活人举行丧礼?

荆轲(大笑,目光深邃的望着江心)是的,为活人举行丧礼,这是何等的气派,何等的壮观啊!

太子丹这不妥吧?

荆轲自我来太子府的那一刻,我已是一个死人了,舞阳老弟也是一个死士,这难道不是充分的理由吗?这是我们最后的一个要求太子不会不答应吧?

太子丹(下定决心)好,我去准备!(太子和秦舞阳下)

[荆轲失神地望着江心,目无表情。

荆轲(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热泪盈眶)

[高渐离上。

高渐离荆兄!荆兄!听说你要走了!

荆轲(一愣)啊,渐离,你真的来了,真的来了!(擦泪,苦笑)自我来到这儿,我变的也不争气了,眼泪怎么说来就来!

高渐离这才是你原来的本色!

荆轲这些天,我一直没见过你。

高渐离我们一直躲着你!

荆轲(惊讶)为什么?

高渐离你喜爱什么,什么就被宰杀,你把自己端给了权势,寄生于它,奉献于它,你为权贵牺牲的同时又牺牲了别人,你去结束罪恶的同时又在创造罪恶,荆兄,你到底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你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帮凶呢?

荆轲(叹气)我是一个罪人,我出卖了自己的灵魂,站在你面前的只是一具腐肉,残暴并不是秦***一人的脾气,它同样腐蚀着这堆腐肉!(深情地)柔夷她还好吗?

高渐离一个琴女,没了手指,又好的哪里去呢?

荆轲(叹息)我竟然害了一个无辜的女子,在柔夷面前。我永远是一个罪人,告诉她,我永远跪在她面前,死了,灵魂也跪在她面前!

[高渐离沉默不语,似有所悟。此时传来钟鼎齐鸣的声音,已是管弦一片。

高渐离什么声音?

荆轲丧音!

高渐离丧音?为谁?

荆轲将死之人!

高渐离(惊呆)为你?为你!你彻底把自己当做了死士!

荆轲我已生不如死!

高渐离(失魂落魄)死士……死士……(痛苦地)荆兄,我还能为你做些什么?

荆轲为我击最后一次筑,记得有我这么一个朋友!我就知足,就瞑目了

[音乐渐进。太子丹领一群人上。

高渐离太子来了,我去准备!(高渐离下)

[秦舞阳伴着樊於期的首级,督亢地***以及千两黄金来会合。

[顿时,萧索的河岸横列着凛冽的丧仪,兵士们在厚重的甲胄上都罩着白色的丧服,手中的白幡正猎猎作响,仿佛是一片向天空哭泣的森林。

[太子丹的孝服格外厚重,是用粗糙的麻织品粗放制做而成的,边沿还留着参差的断痕,腰间系着不曾捻搓的麻线。

太子丹(赤足,一步一停的靠近荆轲,兵士们自动为他让出一条道,走到荆轲面前,突然跪下了,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荆卿,丹为你送行!(匍匐于地,磕了三个头,仰起面,泪水纷纷交流,孝衣耸动,浑身颤抖,声音嘶哑)荆卿,一……路……保……重……

[大臣和兵卒轰然正确的落下膝盖,放逐泪水与哭声,伴随着易水的咆哮。衰老的大臣本来发须早就染了秋霜,而此时弯曲的身体都罩在宽大的麻布下。

荆轲(沸腾的热血瞬间冷冻,浑身颤抖而青紫,嗖的一声拔出随身带的虎头长剑,指向无垠苍天,喷射出野狼般的嘶喊)天!天……天啊!天啊!为——什——么—

[人们被这嘶喊所震慑。

兵士甲(惊叫)咦?看啊,太阳它熄去了光芒!

兵士乙(也惊叫)有雪!下雪了!

[一朵雪花落在荆轲的脸上,瞬间化作了一滴晶莹的水珠。雪越下越大,转瞬,已成了吓人的威势。山河、树木、花草都染成了白色,与送行的人的孝浑为一体。

[高渐离和宋意上。高渐离扑在荆轲的膝前,深深一拜,平铺起筑,击打铜弦,筑声凌天裂地,揪心彻骨。宋意拔剑,随乐起舞。三***仪仗也把手中的白幡忽而偃忽而扬,一时雪、筑、剑、幡、旗共同谱出了人间最神圣的吊祭。

荆轲(被唤醒,热血沸腾,遂也和节舞起剑,应节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泪流满面)

[士兵们随声呐喊,惊天地泣鬼神。高渐离击弦越来越快,越来越重,突然铜弦全断,筑声戛然而止。宋意荆轲停止舞剑。

荆轲(走近太子,跪地)太子,荆轲该起程了!

太子丹(哽咽)荆卿……(对随从)拿酒来!(随从端过两杯酒,一杯给太子,一杯给荆轲)来,丹为你送行!(一饮而尽)

荆轲(亦一饮而尽)谢谢!(放下酒杯,毅然跨上了马车,秦舞阳紧随其后上了马车。一挥手,坚定地)出发!(侍者一声长鞭“驾”,车轮咕隆隆出发)

[刚走出几步,忽然车轮受阻,马声长嘶,马车停下。

侍者(拱手)荆大侠,车前有一女子,正横在路上弹琴。

荆轲(颤抖,从胸前摸出十个断指来,随即又摇了摇头,放回去)去问一下,这女子是谁,为何阻挡一国使者的车队?

使者(一会儿)那女子要为先生弹琴送别!

荆轲(揭开软帘走下马车)可否为一下您的姓名?

女子(那女子长纱蒙面,长袖曳地,双手扶在琴上)不必通报姓名,只望先生领略我的音乐!

荆轲(鞠躬)荆轲向您致谢了!

[女子两袖微微掀起,一只手露出尖尖的指甲,另一只手按在琴弦上轻轻拨弹,立即一节水一般的乐句荡漾开来。

荆轲(呆呆地听着,眼中似要射出光)你是柔夷!>柔夷(手停)柔夷已经死了!

荆轲(摇头)不!她没死!她没死!(径自掀起了乐女的长袖,突然僵直不动,哽咽)柔夷,你把切断的手指安了指甲!(抬头望天,泪流满面)天啊,都是我造的孽,你惩罚我吧!(低头,跪地)柔夷,荆轲向你谢罪!

柔夷你死了,谁向你谢罪?这本就是罪恶的世道,谁对谁错呢!我们还都年轻,年轻就没有什么罪过。

荆轲你去了哪里?

柔夷在这个世上,有一个人的思念值得我活,可是这个人也要走了,生死难测,我的命也到头了。今日既是送别也是告别,从此这世上再也找不到一个用断手弹琴的女子了!(站起来,看荆轲的虎头剑,唰的一声从荆轲的腰间抽出剑)先生,我先走一步!(剑在空中划了一条银色的弧线,便绕在脖子上,在修长的颈上划了一道鲜红的血痕,倒地)

荆轲(咆哮般地)不……柔夷!

柔夷(惨然一笑)以死为你送行,是我思量再三的决定,先生,柔夷祝你成功!(慢慢地闭上了眼睛)>荆轲(失魂落魄)柔夷!柔夷……你……(轻轻地放下柔夷,拾起虎头剑)太子丹跪在地上看着这一切,泪水倾泻而出。

太子丹(站起,吟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对着荆轲去的方向高喊)荆卿,我等你回来!我等你回来啊……

[荆轲仰天大吼,威震原野。之后人影渐小,最终不见。

[天晴了,太阳像一个久病的人,失了血色。

霜落荆门江树空篇9

月的成语 :

日月丽天、日月重光、月满则亏、成年累月、岁月不居、

月夜花朝、秋月寒江、华星秋月、吟风弄月、十冬腊月、

步月登云、花辰月夕、日月无光、日就月将、日异月殊、

年深月久、月晕而风、朗月清风、月夕花朝、面如满月、

花朝月夕、风光月霁、清风朗月、霁月光风、调风弄月、

日堙月塞、月下花前、五黄六月、雪月风花、岁月峥嵘

月的诗句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明月楼高休独倚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范仲淹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唐·王维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 宋·翁卷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沁园春·长沙》 现代·***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唐·王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 唐·杜牧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唐·杜牧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难》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古朗月行》 唐·李白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望洞庭》 唐·刘禹锡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村居》 清·高鼎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 唐·李商隐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 先秦·屈原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忆江南词三首》 唐·白居易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唐·张继

关于月亮的优美句子

1、淡雅如雾的月光里,一棵苍天大树在沙沙作响。矮树丛盛开的雪白小花在折射着那柔和的光辉。

2、最后,终于跳出了群山,升上了天空。由杏黄变得皎洁柔和了。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地上,整个山村像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银纱。

3、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4、月亮依然残缺着悬挂在浦东的夜空,颜色已渐渐苍白了。月光照在水面上亮晶晶的,黄浦江的昏水在夜中也好像变成了青色一般。

5、十五的月亮很美,好像蒙上一层白纱朦朦胧胧,远远的看月亮像个白玉盘,冰清玉洁,胶洁的月光照在大地上,为大地换上了一件银装,只是不知嫦娥自己独身一人会不会伤心,月亮上。你如果仔细看,还可以看见一棵桂树,旁边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吴刚。

6、在那深蓝色的夜空中,出现了一丝皎洁的光芒,淡淡的,亮亮的,洁白无瑕,那就是月亮,我最喜欢的月亮。是它,照亮了深蓝色的夜空,是它,让我的心中燃起了希望。

7、我沐浴着月光,漫步在白色的世界里。一片浮云,又给美丽的月亮蒙上了薄薄的轻纱,月光又给地上的万物罩上了朦胧的光影,一切都是那么宁静、神秘。月儿渐渐逃出了轻纱儿的束 缚,重新把微光洒向大地,那月光多么轻柔,好似芭蕾舞演员,轻飘飘的。夹杂着小草的清香,飞向每个人的心里……

8、柔和似絮,轻均如绢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的皓月冉冉上升,清辉把周围映成一轮彩色的光圈,有深而浅,若有若无。不像晚霞那样浓艳,因而更显得素雅,没有夕照那样灿烂,只给你点淡淡的喜悦,一点淡淡的哀愁。

9、月亮出海了,在腾空的一瞬间,它仿佛猛地一跳,浑身披满水花,让多情的大海把它冲洗得分外明丽和洁净。

10、月亮妹妹还挺害羞的:来之前,她先躲在晚霞朝晖后面,瞅见太阳哥哥快回家了,才带上云儿织的纱布,踩着云梯徐徐走来。就是给人看见了,她还是会放“烟幕弹”,让自己的身影变得隐约不清。

11、皓月像银盘一般高悬在万里无云的碧空里,带着一丝寒意的月光把秋江照得闪闪发光,坐在一叶扁舟之上,看天,天上光华灿烂,看水,碧空皓月俱收一江之中,正是那种“月光如水水明天”的意境。

12、月亮是悲伤的。她的苦楚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寂静的夜里,她是孤单的,没有任何知己陪伴,也没有任何一点点人声的热闹,有的只是如水的空冥,无边的寂寥。她还有什么法子呢?也只好把自己微弱的光洒在了环宇,自己为自己解闷,制造一些阳阳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她最殷实的欣慰了。

13、曾经照过汨罗江边徘徊彷徨的三闾大夫的月亮,曾经照过大漠雄关的月亮,曾经照过六朝繁华的秦淮河的月亮,曾经温暖过历代无数游子心头的月亮,曾经让张若虚因一首《春江花月夜》。

1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5、天上的云渐渐的消失了,天空的颜色变得更深了。忽然,我在一朵蓝云后面发现了一个发光的东西,啊!那就是月亮,她真像一个淘气的小宝宝,竟然躲起来了,我看见它从云的后面一蹦一跳跑出来,那套气的样子,真好笑。它走出来,站在星星的旁边,跟星星跳舞呢!今夜的月亮真圆,像个淘气的娃娃,胖胖的,穿着一身透明的光衣。

16、月亮姑娘悄悄地露出了它那圆圆的笑脸,俯视着辽阔的大地、村庄、山川、田野,好像一座逼真的玉雕,庄严而美丽。

17、抬头望去,高高悬挂在中天的,是海边特有的明亮硕大的中秋月。她圆润,安详,静静地放射着柔和的光芒,如同一位美丽恩慈的父亲。海波摇荡不息,载着清澈绮丽的月光,欣欣然向岸边涌来,发出低低的、耳语般的潮音。无限静穆中,似乎听得见故乡人民每一个胸腔里心声,每一个脑海中的潮音……

18、夜晚,月亮出来了,洒下一片片皎洁的月光,让孩子们在月光下尽情的玩耍。小草、小花和小鸟都睡着了,它们是在月光的轻轻的抚摸下睡着了。只有风把月光洒在每一处、每一个角落,为我们照亮了脚下的路。

霜落荆门江树空篇10

宋《墨客挥犀》中记载了一首人名诗谜云:“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玉肤。走入帐中寻不见,任他风水满江湖。”第一句谜底是贾岛(假装醉倒的谐音),第二句谜底是李白(里白的谐音),第三句谜底是罗隐(取隐藏于罗帷帐中之意),第四句谜底是潘阆(取波浪之意,谐音近似潘阆)。此诗据说是王安石所作,后世笔记小说常见引录。

《醒世恒言》中,《苏小妹三难新郎》写在新婚之夜,苏小妹考试新郎秦少游,出的是一首人名诗谜:“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缝线路中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其谜底分别是孙权、孔明、子思、太公望四个人名。

清初有位举人作人名诗谜绝句二首,每首谜底各为一古代美女名,构思颇为精巧。其一云:“六宫艳面艳桃般(红儿),吐萼含葩妃子颜(花蕊夫子)。一曲春风谁属和(杜韦娘)?黄鹂柳外语间关(啭春莺)。”其二云:“赤城女降馆娃宫(吴降仙),媚态朱颜总不同(娇红)。桃杏满园如布锦(红绡),还输人面自然红(花不如)。”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霜落荆门江树空10篇

学习

山水诗词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山水诗词10篇,内容包括关于山水的古诗词30首,山水诗句大全。曾有一度不喜诗,不喜诗的呆板与沧桑。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当有一天我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时,却发现:我再也放不下它。诗,犹如一座高山,带着满身蓊蓊郁郁的

学习

英语时态总结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时态总结,内容包括初中英语8种时态总结,英语从句时态总结。1.一般现在时的用法1)表示经常性、习惯性的动作;表示现在的状态、特征和真理.句中常用often,usually,everyday等时间状语。例如:Hegoestoschooleveryday.(经常性动作)

学习

王小波语录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王小波语录10篇,内容包括王小波语录行货,王小波语录情书。3.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4.一切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庸

学习

关于梦想的名言名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梦想的名言名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梦想的名言名句100字,青春与梦想名言名句。——李开复2.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小塞涅卡3.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

学习

关于老师的诗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老师的诗10篇,内容包括关于老师的诗20字以内,关于老师短诗十首。然而,我要说这一切赞美教师都难以涵盖你奉献的心灵。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知疼懂爱的人,渴望幸福的现代文明。只是为教育的振兴,你才舍弃私利,坚守三尺讲台,默默无

学习

劳务费合同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劳务费合同10篇,内容包括劳务费用合同范本最新标准,劳务单价合同。电传:_________传真:_________乙方:_________地址:_________电话:_________电传:_________传真:_________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就甲方向乙方提供劳务人员的有关事

学习

中秋节的历史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的历史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有多少年历史,中秋节的历史二十字左右。除了团员、娱乐、拜月之外,还有赏灯的风俗。周密(1232-1320xx年)的《武林旧事》卷三记载杭州中秋夜:灯烛华灿,竟夕乃止。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

学习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含有动物名称的有哪些成语大全。4、鸱鸦嗜鼠:比喻嗜好各不相同。5、鸱张鼠伏:比喻为人时而嚣张,时而隐蔽。(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关于青春的文章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青春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关于青春的简短文章,关于青春时期的文章。一时间心如潮起潮落般跌宕起伏,一时间心如彩蝶翩跹般畅然欣喜,一时间的聆听充满凝重,一时间的聆听充满欢悦,青春是奏鸣曲?青春是小夜曲?——仍思绪翩然。那样

学习

无题诗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无题诗10篇,内容包括无题诗的深度解析,无题诗的特点是。中***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无常思想,贯穿佛教教义的真理,即世界万物,一切事物和思维概念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世间现象与事物,一方面

学习

新闻传播学教育论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新闻传播学教育论文,内容包括传播学教改论文100字,大学新闻传播学优质论文。一、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趋势。随着新闻装备、人们思想观念、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新闻传播学得以飞速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与特点。(一)、

学习

高级英语教学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高级英语教学论文,内容包括英语教学论文标题大全,英语教学论文英语题目。1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分层教学以尊重学生为基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及学习潜力等来实施教学,从而最终达成每个学生都获得提高的教学

学习

中秋月圆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月圆10篇,内容包括中秋月圆散文集锦,中秋月圆的文章主要内容。夜空里大多的星星在明亮的月光下已经羞涩的闭上了眼睛,只有几个调皮的小星星在遥远的天际还眨着眼;一轮满月微笑着注视着人间,她的笑容是那么温和,那么祥瑞;大地

学习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10篇,内容包括书法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小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然而,我们处于有以下几个问题的考虑最终以合理的价格征集了这部经书:一、保存现状良好。二、属于写本且字迹精美。三、有比较详细的题记,有较高的历

学习

《渡荆门送别》鉴赏

阅读(24)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歌大意: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原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