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教师支教工作总结

信息教师支教工作总结第1篇

关键词 随班就读任职教师 社会支持 职业适应

分类号 G760

1.问题提出

基于“融合教育”理念的倡导以及我国切实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迫切需要,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班就读逐渐成为了我国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据***2011年的公报,目前全国随班就读特殊学生人数已经占在校特殊学生总数的56.49%。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随班就读学校的实际教学质量并没有像数字统计那么让人乐观,这些儿童在普通教育环境中接受的教育质量、个人的发展状况和自身潜力的实现程度,并不理想。同时,教育对象的改变使随班就读任职教师面临教育环境、工作交际对象、工作任务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并且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他们对这种变化的适应水平不高,大多教师缺乏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高效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有的甚至没有形成基本的对随班就读的高度认可和对特殊儿童充分接纳的态度。并且,已有研究表明,在所有影响教师职业适应水平的因素中,社会支持水平的高低是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即从随班就读任职教师的职业适应人手,探讨社会支持与其职业适应的关系,以期从支持的角度为提高随班就读任职教师综合素质和职业适应水平提供一定建议。

有学者指出,职业适应是指个体在职业认知和职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善自己的观念、态度、习惯、行为和智能结构,以适应职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的能力,并且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司教育联合会认为,职业适应不仅是个体对工作任务、环境等的适应过程,还是一种适应结果,是人与职业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过程。因此,本研究将随班就读任职教师的职业适应定义为:随班就读任职教师在应对因教育对象改变而带来的新要求和挑战时不断调整自身,与新的教育对象、环境和条件进行互动和作用的状态和结果。在本研究中,重点考察目前随班就读任职教师对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任务所必备能力和素质的具备程度。

2.研究方法

2.1对象

结合我国随班就读教学的现实情况和以往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将“随班就读任职教师”界定为:普通中小学中正在承担随班就读学生各个学科教学任务的所有教师,但不包括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专项训练和额外辅导的资源教师。

本研究依据整群抽样以及方便抽样的原则,选取北京市的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456份,回收率95%。同时剔除由于填答内容大面积缺失、雷同或难以辨认造成的无效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437份,总有效率91%。被试基本信息详见表1。

2.2研究工具

2.2.1自编《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问卷》

综合以往教师职业适应问卷的结构以及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研究,编制《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问卷》,为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正式问卷形成之前进行预测,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确定问卷由四个因子构成,即教育对象适应、知识适应、技能适应及心理适应,四个因子共解释总变异量的67.335%。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937和0.851。效度采用内容效度、专家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考察,均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正式问卷进行施测。问卷采用李克特式5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越高。

2.2.2《随班就读任职教师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台湾学者陈钰萍编制的《国小教师社会支持量表》,并依据文化适用性、随班就读任职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进行修订,形成《随班就读任职教师社会适应量表》。该量表的因子有两种分类角度。按照支持的性质,分为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和讯息支持,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969、0.939、0.947;按照支持的来源,分为家人支持、同事支持、领导支持和学生家长支持,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922、0.939、0.965、0.953。修订后整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82,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量表采用李克特式4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2.3数据统计

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

运用相关分析考察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其结果见表2。

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各个维度与不同来源和性质的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中,除教育对象适应与家长支持、工具性支持和讯息支持之外,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

3.2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情况比较

将支持总分最高和最低的27%被试分别编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以职业适应的总体水平为因变量,以适应水平的高低为自变量进行***样本t检验,其结果如表3所示。

结果表明,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随班就读任职教师在职业适应上有极其显著差异(p

3.3不同支持源、不同支持水平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的比较

将不同支持源的得分按照最高分和最低分的27%进行高低分组,以职业适应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为因变量,分别以不同支持源的支持水平为自变量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4至表7。

3.3.1以家人支持为自变量

结果表明,家人支持水平不同的教师在职业适应及其各个因子的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

3.3.2以同事支持为自变量

结果表明,同事支持不同水平在职业适应及其各个因子上的主效应都达到显著或极其显著水平(p

3.3.3以领导支持为自变量

结果表明,领导支持水平的高低对于教师职业适应及其各因子的得分高低有着显著或极其显著的影响(p

3.3.4以家长支持为自变量

结果表明,家长支持水平不同的教师在除“教育对象适应”之外的各个因子以及职业适应总体水平上均表现出极其显著差异(p

3.4不同支持性质、不同支持水平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的比较

将不同支持性质的得分按照最高分和最低分的27%进行高低分组,以职业适应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为因变量,分别以不同支持性质的支持水平为自变量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8至表10。

3.4.1以情感支持为自变量

结果表明,情感支持水平在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总体水平及其各个因子上的效应都达到了极其显著水平,说明得到较高水平情感支持的教师在整体适应水平及其各个方面的表现都远远优于情感支持水平较低的教师。

3.4.2以工具性支持为自变量

结果表明,工具性支持水平不同的教师在职业适应总体水平以及知识、技能和心理适应方面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p

3.4.3以讯息支持为自变量

结果表明,除“教育对象适应”外,讯息支持在教师职业适应及其他因子上的效应都达到了极其显著水平(p

3.5不同支持来源对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的预测

分别以不同社会支持源为预测变量,职业适应总分及各因子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1。

在以适应总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同事支持和领导支持进入了回归方程,两者能够联合解释职业适应总分15%的变异量,其中以同事支持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14.3%,领导支持可以解释0.7%。

在以对象适应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仅有同事支持进入了回归方程,但解释力较弱,仅有2.5%,说明同事支持对教师适应教育对象的水平影响不大。

在以知识适应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领导支持进入了回归方程,能够解释职业适应变异量的16.3%。

在以技能适应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同事支持进入了回归方程,能够解释职业适应变异量的12.9%。

在以心理适应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同事支持进入了回归方程,能够解释职业适应变异量的10.7%。

3.6不同性质的社会支持对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的预测

分别以不同性质的社会支持为预测变量,职业适应总分及各因子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2。

在以适应总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情感支持和讯息支持进入了回归方程,共同解释职业适应15.6%的变异量,其中以情感支持的解释力最佳,达到14.3%,讯息支持的解释力为1.3%。

在以对象适应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情感支持和工具性支持进入了回归方程,但仅能解释总变异量的5.6%,其中情感支持解释3.6%,工具性支持解释2%。

在以知识适应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讯息支持对其有显著预测作用,可以解释16.7%的变异量。

在以技能适应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情感支持和讯息支持进入了回归方程,共能解释总变异的14.3%,其中讯息支持的解释力较佳,为12.9%,情感支持可以解释1.4%。

在以心理适应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讯息支持同样进入了回归方程,可以解释总变异量的10.7%。

4.讨论

4.1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总体水平及各因子得分与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及各因子得分间均存在显著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除讯息支持和工具性支持与教育对象适应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之外,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的其他各个因子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支持源、支持性质间均存在显著相关,且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支持源、支持性质间也存在显著相关,这充分表明随班就读任职教师的职业适应与社会支持之间有显著的共变关系。这一结论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教师一般社会支持的增加有助于教师压力的缓解和适应性应对方式的采用,吴玉锋的研究也表明,诸如家庭支持、学校领导及同事支持、生活关怀等社会性因素对教师的综合职业适应水平有很大程度的影响。随班就读任职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适应问题多源自于知识、技能的缺乏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挫败感和低成就感,这时,校长、同事往往能够为教师提供情感上的安慰和教学上的帮助,家庭以及特殊学生家长的支持也能让教师有效缓解教学工作带来的负面情绪,以更好的状态和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4.2社会支持水平不同的随班就读任职教师在职业适应总体水平及其各个方面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

本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水平不同的随班就读任职教师在职业适应情况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随班就读任职教师的职业适应无论是整体水平还是各个适应方面都越好,高支持水平的教师更容易接纳班中的特殊儿童,能够更快适应随班就读工作对自身知识、技能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能更好地应对随班就读工作可能带来的焦虑和挫败感。这一结果从整体上说明了为随班就读任职教师提供社会支持在提高其职业适应水平上的重要作用。

就不同的支持来源来看,家长不同支持水平在职业适应的总体水平上主效应显著,并且高家长支持水平的随班就读任职教师在知识、技能和心理适应方面显著高于家长支持水平较低的教师,但在教育对象适应上,家长支持水平不同的教师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可能由于教师能否很好地接纳班中的特殊儿童、适应纳入了特殊儿童后个别差异较大的教育对象,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教育、生活阅历、本身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某些个性特征或领导、同事支持、学校氛围营造等外部因素,而与特殊儿童家长能否给予支持没有直接关系。本研究中,随班就读任职教师对“教育对象的适应”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实际上考察的是教师对特殊学生的接纳态度,而在以往国内外考察随班就读任职教师态度的研究中,也鲜有将家长因素作为主要因素进行探讨并报告显著影响,因此,家长支持水平不同的教师在对教育对象的适应上未能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除家长支持之外,家人支持、校长支持和同事支持在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的总体水平和各个方面的主效应都达到显著或极其显著水平,说明家长、校长以及同事提供的支持能够有效帮助随班就读任职教师提高职业适应水平。相对于特殊儿童家长来说,自己的家人、校长以及同事提供的支持较为直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校长的支持能够为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参加随班就读专业培训的机会,从而提高自身的随班就读素养;就教学案例中的困惑和问题与同事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有效帮助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解决问题,获得信心;此外,家人提供的支持能够有效缓解教师在教育特殊儿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消极情绪,鼓励其在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取得进步,提高应对变化的能力。

就支持的不同性质来看,工具性支持和讯息支持对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总体水平以及除“教育对象适应”之外的各个因子上的得分均具有显著影响。如前所述,随班就读任职教师对特殊儿童个体和本身的接纳和认可可能与其获得的与工作相关的实物、经费支持或知识、资讯支持并没有直接关系,而这些工具性支持和讯息支持往往能够激励或帮助教师在从事随班就读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内容和任务。

4.3特定来源和性质的社会支持对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具体表现不同

此外,本研究还对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社会支持对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总体水平和各个因子得分的预测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支持的来源上看,在适应总分、教育对象适应、技能适应以及心理适应上,同事支持进入了回归方程;在适应总分和知识适应上,领导支持进入了回归方程。从支持的性质上看,情感支持对适应总分、教育对象适应和技能适应有显著预测作用;讯息支持对适应总分、知识适应、技能适应及心理适应均有显著预测作用;而工具性支持仅对教育对象适应有显著预测作用。综合分析发现,领导、同事支持以及讯息、情感支持对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及各因子得分的预测作用相对较大,这源于这些支持为教师提供的帮助往往较为直接,例如领导的重视和同事之间的交流能够直接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有所提高,同时,经验分享和问题探讨等讯息支持能够为教师教学提供直接指导,而情感支持为教师调整心态、正视挫折提供帮助。因此,这些不同角度、不同性质的支持能够有效提高随班就读任职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家人支持和家长支持均未对职业适应及各因子产生回归效应,究其原因,可能由于与校长、同事支持相比,家人支持是随班就读任职教师支持来源中相对稳定的一个,在教师从事随班就读工作前后并没有大的变化,而本研究考察的是随班就读任职教师对新工作对象、内容、任务方面的适应情况,因此影响较小。郭黎岩等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此外,特殊儿童家长提供的支持往往是间接的,并不能直接提高教师对随班就读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这可能是其未能预测职业适应的原因。

但是,应该看到的是,虽然校长支持、同事支持、情感支持、讯息支持和工具性支持都对职业适应的总体水平或某些方面产生了显著的预测作用,但整体来看解释力并不强,这充分说明随班就读任职教师的职业适应受到除社会支持之外的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教师本身的个性特征、教学效能感、胜任力、归因风格以及学历、职称、教龄等教师职业特征因素,同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5.结论及建议

5.1结论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问卷》和修订的《随班就读任职教师社会支持量表》探讨了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随班就读任职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与其社会支持有着较强的共变关系,社会支持高低不同的教师在职业适应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整体来看,校长支持、同事支持以及情感支持和讯息支持对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的预测力相对较强,而家人支持、家长支持以及工具性支持相对较弱。

5.2建议

5.2.1加大学校领导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支持,营造良好的融合教育氛围

事实证明,学校领导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视和关注有助于为整个学校营造良好的融合教育氛围,形成接纳、认可特殊学生的校园文化,提高教师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同时,校长往往能够为学校教师争取和创造更多的专业资源和培训机会,鼓励教师更多地参加特殊教育相关的职后培训,自学特殊教育知识,从而有效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最终更快、更好地适应随班就读工作。另外,如果校长能够积极听取随班就读任职教师的建设性建议和反馈,并且肯定他们在工作中的努力和成绩,无疑将提高其对新教育对象、工作内容的适应水平。同时,李永鑫、王健等人的研究均表明,来自于领导的关心和沟通满意感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工作满意度等都有显著影响,因此,学校领导的支持能够有效促进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和教师整体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水平、适应水平的提高。

5.2.2为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几乎所有的随班就读任职教师在职前培养阶段均未接受过特殊教育相关内容的培训,因此在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初期会遇到各种各样超出他们知识和经验范围的问题,并且难以预见工作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导致出现一定的沮丧、低成就感等消极情绪。此时,同事之间的问题探讨和经验分享往往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彼此提供知识、技能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重要支持,同时,本研究也表明,讯息支持对于随班就读任职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有较强的预测作用,而在随班就读工作的背景下,同事提供的支持多为讯息性的,能直接服务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关研究也表明,同事在教学上的意见、建议是教师最重要的支持资源之一,教师间的同事行为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这些都是促进教师适应水平的重要因素。

信息教师支教工作总结第2篇

一、近年来主要工作

2012年9月,***召开全国教师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文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口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颁布了第一个全面部署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信息技术具有推动教育教学变革的巨大动能,对教师教育起着***性的影响。近年来,我司在教师工作信息化方面主要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截至2012年底,培训中小学教师600余万人。

二是开展教师网络远程培训。推动网络远程培训试点,培训幼儿园、中小学教师300多万人,创新形成了“专家—资源—服务—教学—组织”一体化的远程培训模式。“国培计划”也将远程培训列为重要内容,为广大的农村教师创造了接受高质量培训的机会。

三是启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试点项目。委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在全国21省56个县市启动实施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项目,推进教师研修常态化,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四是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启动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2012年,“教师网联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六所部属师大通过此平台实现了跨校资源共享,开通了免费师范生“同步课堂”,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实现远程攻读教育硕士,教师职后教育在成员高校间开始进行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试点。

五是提高教师管理信息化水平。建成并投入使用了部分教师管理专项信息系统,提高了教师工作管理效率和水平。包括全国教师资格认定管理信息系统、“特岗计划”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特级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全国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申报评审管理信息系统等。

二、2013年总体考虑

在国家和各地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全国的教师工作信息化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必须认识到,面对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推广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我国的教师管理信息化水平还不高,教师教育院校还在用工业时代的标准和方法培养数字时代的教师,不同教育类型、不同区域的发展还很不均衡,城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存在很大差距,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还不够,广大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观念、知识结构、信息技术能力还不能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要求。

推动教育信息化必须提高广大师范生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必须全面推动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2013年,教师工作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教师管理,提高教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推动教师教育创新,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建立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深化教师教育信息化

1.加强国际交流,高端引领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支持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和国内高水平教师教育院校举办国际教师教育研讨会,了解国际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发展,聘请国际专家为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出谋划策、指引方向,高端引领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

2.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为整合资源,发挥相关项目的整体效能,2013年,我司计划将目前正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微软携手助学项目、乐高创新人才计划、中国移动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等项目进行整合,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从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采用新型教师培训模式、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大纲、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部级培训、整合国际国内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合作项目、推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六个方面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专项培训,重点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基础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能力、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对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不少于100学时的专项培训。

3.共建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一是启动教师教育资源技术、课程、质量标准研制工作,调动各地资源建设的积极性,筛选优质资源,促进资源共建。二是拟于2012-2015年间通过转型升级、立项建设和遴选准入三种方式,支持建设350门左右教师***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提供优质教师教育教学资源。三是筹备建设教师教育资源交易的“银联”或“淘宝”,***府制定资源建设标准,资源提供方根据标准建设资源并定价,需求方购买并评价,实现资源优胜劣汰,促进优质资源进行学分互认。

4.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到2014年,建设一批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研修常态化,切实发挥校本研修在教师全员培训中的基础作用。

5.支持移动学习平台建设。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如此便捷的今天,以手机为终端的泛在学习、移动学习将带来教师培训模式尤其是远程培训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我司将继续支持基于手机终端的移动学习平台建设,支持移动学习软件开发,为每位教师提供移动的学习交流平台。

(二)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

1.建设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2013年,在信推办统一规划下,我司将与信息中心共同开发建设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是“全国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建设内容,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基本思路,建成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师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师基础信息数据库。二是以该数据库为基础,建设教师专项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2.建立教师教育发展数据库。我司拟建立教师教育发展数据库,形成国内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平台,掌握国内教师教育发展动态,预测发展趋势;促进教师教育院校和培训机构进行教学改革,提升培养培训质量;开展教师教育***策研究,形成***策报告,提供决策参考。

三、进一步推动教师工作信息化的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将教师工作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来抓

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和任务的确定,掀起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高潮。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能否深度融合,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水平是开展各种教学信息化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希望各地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将教师工作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将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将建设与应用相结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策、经费、项目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快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为教育信息化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协同创新,推动教师工作信息化科学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新生事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将是一个重大的教育课题,信息技术怎样更好地与教师教育和教师管理全面深度融合,在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必须充分发挥各方智慧,共同努力,协同推进,促进教师工作信息化科学发展。希望各地加强对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并不断实践,积极探索数字时代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思路,探索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和交易机制,探索移动学习平台建设和软件开发,调动资源建设和共享的积极性,为全面推广总结经验。

(三)抓好落实,确保教师工作信息化重点工作取得实效

刚才我介绍的几项重点工作,我们将从***策、经费和项目方面尽可能争取支持。

——对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希望各地按照国家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制订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培训经费、加强督导评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切实提升1000多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

——对于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希望各省以国家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契机,认真组织实施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加强建设指导和资金支持。

——对于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这项工作是我们下一步推进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希望相关省和县(区、市) 积极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开展区域间教师网上协同研修,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我们将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经验,确保试点成效。

信息教师支教工作总结第3篇

一、总要求

在学校远程教育领导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在远程教育和电教化教学的支持下,推进课改,努力抓好以“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改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树立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的观念,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积极完善远教工作,接受上级领导的检查、监督。

二、工作目标

1、完成基础教育网实名制注册,认真准备远教的相关工作,接受上级对该项目学校的验收。

2、组织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到教学,促进教学质量。

3、构建校园网和资源库,让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电教教研活动,积极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提高教育质量。

5、完善我校远教、电教的规范制度,制定考核办法,使工作有章可依,使远教、电教工作走上有续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具体工作任务

(一)抓好电化教学管理工作

①电化教学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做到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

②加强对各种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和保管情况的抽查,对检查情况及时反馈。

③加强学校电化、网络等专用教室的过程管理,责任到人。

④及时做到电教设备的检修、维护。

⑤维护保持计算机专用教室、计算机网络等电教设施设备经常处于正常运用状态。

(二)建立健全管理网络和远程电教的各项制度

①制订完善各项电教制度,如电化教室使用制度等。

②健全各项电教记录,随时抽查形成制度。

③建立评价教师利用远教资源、电教化教学制度的考核办法。

④加快校园资源网建设。

(三)注重教育信息技术的研究和运用

1、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形成,关键在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本学期学校将组织教师大力开展教育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决不是一个或几个教师能担当起来的,建立一支有一定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软件”基础。本学期,学校将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校园网络培训,鼓励、支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搞好教学,促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

3、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管理,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①认真完成信息技术教学,全面做好学生网络化信息技术考核工作。

②备课组召开专题研究活动及展示,学科带头人开展多媒体公开课,并做好记录。

③师生写出实施远教、电教化教学后自己的心得体会。

④编写电教教学工作总结。

(四)、扎实开展远教工作,远教培训,推进远教工作,努力在远教管理和应用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模式。

1、积极组织、完善制度,形成规范,接受上级领导的调研评估。

2、完成远教工程的资料收集,做好周前节目预告服务,(专人负责)应用于教学,服务于教学。

3、每学期各学科有针对性地通过***有关资料进行学习,组织收看网上优质课堂教学。

4、积极开展远程教育课题研究,课题确定为:利用远教资源构建本校资源库。

5、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观摩、研讨活动。

6、学期末,师生完成开展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或论文。

信息教师支教工作总结第4篇

按照教工委XX年下半年***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依据年初***总支工作计划,下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结合中心工作,认真扎实搞好“创先争优”活动。

中心校***总支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从工作实际出发,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细化活动载体,把广大***员、教师吸引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以创促建,以争促提。

(一)加强思想建设,认真学习***治理论,提高师德师能水平。(***总支、各支部书记负责)

强化学习意识,落实理论中心组、***员和教职工学习制度,认真抓好***治理论学习。

1、继续抓好学校副主任以上干部和理论中心组的学习。一是干部每学期要读两本书,一本业务书籍,一本管理书籍,书目自选。每学期集中干部做一至两次读书交流活动。二是理论中心组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全年不少于15天,每次学习要有中心发言人和重点发言人,并有书面材料,有个人学习笔记和学习记录。期末上交一份不少于XX字的学习体会(学习内容和重点发言人附后)。

2、继续抓好全体***员和教职工的学习。每月各支部要组织***员集中学习一次,结合***员的思想工作实际,做到学习有目的、有针对性。教职工的***治业务学习为每月各两次,做到学习有目的、有计划、有笔记、有体会。通过学习,提高教职工的***治理论和业务水平,增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以理论学习促进本职工作,以工作实绩检验理论学习成效。

3、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员学习网络化。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建网站、***建论坛和***建博客,及时***建信息,畅通***员学习教育的渠道,倾听***员呼声,学习资料,***建工作动态,***员可以积极发表研讨文章,形成网上论坛,实现***建信息共享化,理论学习网络化。促进***员之间的学习和研讨。

4、创建“支部信息专刊”,展示***建成果。专刊由***总支主办,每季度一期,主要登载学习资料、工作信息、学习体会、优秀***员事迹材料等内容,发放到每名***员手中,作为学习交流的资料,使支部信息专刊成为***员教育的有效阵地。

(二)继续抓好“爱与责任”师德建设工作,深化***员作风建设年活动。(***总支、工会、各支部书记负责)

信息教师支教工作总结第5篇

关键词:职前教师;教师教育;高等师范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素养

中***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进入了创新融合阶段,学校教与学改革和师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迎来升级发展新机遇。在教育教学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提升师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1]。高校师范生是基础教育教师的主要来源,师范教育是我们国家整个教育体系发展的原动力,为教育事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教师是当前师范教育紧迫又重要的任务,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于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未来智慧教育价值落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教育信息化2.0时代学习方式的嬗变

1.1学习方式变革:从知识获取到智慧提升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首先,从学习环境来讲,智能信息技术将为教育提供全面感知的学习场所,为教与学过程创建智能学习环境。其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与学可以促进学习者融合多种学习方式,如:个性化学习、正式或非正式学习、协作化学习、定制化学习、沉浸式体验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可实现学习社群联接,达到无缝融合的效果。第三,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过程不仅要关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理念和学习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精神,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1.2学习空间:构建“云网端一体化”的全空间

未来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构建“云网端一体化”全空间基础设施、构建智慧型虚实融合的学习环境、构建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精准学习分析、构建多元协同的个性化学习服务体系[2]。网络学习空间将有效扩充未来各级各类教育的主要环境,未来教师要学习并利用好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的应用,学会并善于在网络空间中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1.3学习支架: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支持服务

学习支架的作用在于提升学生“学”的能力和教师“教”的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过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原来的知识权威和传授者变为學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新的角色下,教师除了要熟悉和精通学科教学内容和全新的知识外,还要掌握更多新技能,比如知识检索、学习活动组织、学习资源制作等,从而提升自己在信息化时代课程实施能力和服务学生的能力。

2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研

2.1调查问卷设计

(1)问卷内容设计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测量量表,查阅相关领域研究文献、评价标准和现在已有部分类似问卷,选用并改编了部分已有问题后形成该问卷整体内容。问卷包括中小学教师基本情况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两个部分,共计43个题目,调查维度为:①信息技术意识及使用信息化工具和教学环境情况;②学科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模式整合应用能力;③使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的能力;④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

(2)信度检验

2019年12月运用该问卷在A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试测分析,试测中被调查的样本总数共有80人,回收有效问卷80份,之后对80个样本进行分析和信度检验。通过题目遗漏值分析、均值判断、***样本T检验等环节后删除了问卷两部分各一道题后确定了41个题目作为正式测量量表。最后对试测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问卷总体Cronbach系数为0.982,各维度Cronbach系数均大于0.9,因而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2.2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从陕西、甘肃、重庆等地各选2-3所中小学开展调研,使用问卷星随机发放网络问卷共180份,回收并剔除无效问卷后,对其中的145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得分均值为2.52,均值范围在2.23-2.72之间。根据量表设计内容和被调查教师得分情况,对所有均值水平划分5个等级,并统计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均值频度分布(见下表1),以便更清楚地分析被调查教师群体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分布状况,如表1所示。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目前信息化教学能力整體水平不容乐观:其中,46.89%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还比较低或不具备基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通常表现为在教学中不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也不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组织教学活动;一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这部分教师有一定的信息化设备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熟练程度不高,教学应用较浅,占调研总体的45.52%;只有少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处于中等偏高或较高能力水平,这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创新融合发展有独到见解,能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与自身水平提升,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仅占总体教师的7.59%。

3高等师范教育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内容3.1信息化教学能力框架

师范生作为未入职的教师,具有双重角色,即学生角色和未来教师角色,根据其双重角色特点,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应该服务于两大目的——支持自身学习以及支持未来教学[3]。在建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框架时,根据前文调研的结果,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作为逻辑起点,以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和需求为依据,制定可顺接在职教师素养能力要求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维度,基于此,我们构建了师范生分类分层渐进式信息化教学能力框架,如***1所示。

3.2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内容体系

基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框架,进一步细化师范生各维度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和规范,我们构建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五维度、三层次”内容体系结构,可以作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训练和培养的参考。

(1)维度一:信息意识与责任

①通用要求: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的意识;②进阶要求:理解教学改革***策和原理、信息技术教学的原则;③发展要求:深刻理解信息化教学变革的目标,具备互联网+教育的基本理念,参与设计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计划。

(2)维度二: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①通用要求:掌握信息化教学基本工具和技能,熟悉常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和设备性能与使用方法;②进阶要求:熟悉各种教学软件和工具软件的使用,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资源,解决问题,并对学习资源监控和管理;③发展要求:设计基于信息化的学习共同体,运用信息化手段支持培养学生探究式、体验式学习的技能。

(3)维度三: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

①通用要求:将信息技术和设备融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②进阶要求: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或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广泛接触实际问题;③发展要求: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模拟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构建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体验学习并掌握认知技能。

(4)维度四:学科教学分析与评价

①通用要求:依据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教学,并合理评价学生学习效果;②进阶要求: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在各种情境下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设计适当问题检验教学效果并合理收集、分析学习数据;③发展要求: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指导下能够预测并合理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运用教育大数据精准分析教学、决策教学。

(5)维度五:信息化与自我发展

①通用要求:具备必须的网络知识和运用能力,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资源,促进自身专业发展;②进阶要求:通过网络与同事和外部专家或学术团体交流,支持自身专业发展;③发展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变革的教科研探索,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升终身学习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

4高等师范教育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4.1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基础条件和保障

信息化环境建设是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基本保障,同时学校要提供***策支持、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环境建设要紧紧围绕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这个中心,贯彻以学生学为中心和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整合现有信息化环境,结合学校地域特色、学科特色和师生现状等,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为核心思路,建设简单实用、功能完善、能服务学生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提升的教学环境。

4.2线上、线下虚实融合的学习空间融合:立体化多维空间学习支持服务

高校要积极尝试建设多用途灵活性教室、多功能***书馆以及室内外公共开放空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融入智慧教学环境和信息化教学平台,最终形成高校新型一体化智慧学习空间[4],发挥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学的优势,探索创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新模式,真正实现环境和资源有效利用,变革和提升教与学质量。在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和课程体系重构基础上,鼓励师范生利用“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学习空间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支撑条件和实践价值,如***2所示。

4.3多模态教学与学习支架:数字资源支持的多元学习路径

在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中,教学过程遵循“教师教学支架学习资源学生”的流程的多维互动学习过程。充分发挥概念***、信息化学习指导、问题解决路径和建议等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实现“教”与“学”关系的变革,让老师的“教”变为引导、支持、帮助、协作,让学生的“学”变为主动地学、积极地学、合作地学、创造性地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支架,并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进程,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逻辑顺序,使教学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有利于学生思维与心理的发展。

4.4以成果导向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科学教学决策的依据

师范生的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提供的相关技术与工具,及时收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常态数据,以学习分析结果精确诊断学习过程,实现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支持,并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服务能力进行及时干预调整,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指导服务能力提升。數据驱动的学习分析评价还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行为中的数据提取分析,为预测并处理教学行为提供重要依据,为教学评价提供较为完整的信息,弥补当前评价主观型强的缺憾[5]。

4.5终身学习理念和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

首先,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要为职前教育和职后能力提升教育搭建“立交桥”:在教学形式上要融合信息技术开展多种形态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自我发展,有效促进知识传授型教育向能力培养型教育转变[5],使其获得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其次,在学习资源储备上要促进学校教育和职后自我发展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建立适合师范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设施和网络教育资源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学生的职后发展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第三,高等院校师范专业除了加强对学生基本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之外,还要重视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未来职业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为学生从事教师职业后信息化教学能力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打通渠道。

5总结

信息教师支教工作总结第6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一个艰辛的探索历程,也是一个为共同愿景而相互协同、快乐成长的过程。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滨小学到北京市大兴区旧宫实验小学,孙唯校长就是这样一位在探索中快乐前行的教育工作者。一路走来,孙校长在实现教育梦想的道路上取得的成就,令人敬佩。

孙唯校长,1984年参加工作,2000年3月任哈尔滨市香滨小学校长兼***支部书记,1998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2011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特级教师,哈尔滨市中青年专家。孙校长曾获得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模范教育工作者,黑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是黑龙江省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哈尔滨市教育科研学科带头人,全国教育家培养对象(***小学校长第四期高级研究班学员),哈尔滨市首届教育家式培养对象。此外,孙校长还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哈尔滨市香坊区人大***会***。2013年,孙校长通过人才引进,调入北京市大兴区,任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第二中心小学校长,现任大兴区旧宫实验小学校长,2014年任北京市大兴区学科带头人, 被***授予全国教育信息化专家荣誉称号,2015年被北京市重新认定为语文学科特级教师。

梦想的实现需要的是静下心来学习,放下浮躁开展研究,这种甘于寂寞、坚守梦想与责任的意志是孙唯校长带领一所学校走向成功的关键。这也源于孙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和不断的学习:2006年,参加了全国骨干校长培训班;2011年,被黑龙江省选送到***,参加全国第四届校长高级研修班,2013年结业;2007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专攻教育管理专业,完成了全国统招的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业。年已半百还能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孜孜以求地学习,完成近十年的专业化学习和培训,其动力之源就是她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怀,对学生、国家、民族的责任和实现理想化教育的梦想。带着这样的梦想,孙校长不断地将自己的学习所得应用于实践,抓住信息技术改变教与学方式这条主线,达成当一任校长,培养一批名师,成全一代英才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让一所学校能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013年9月23日,***组织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展示香滨小学现场会。这次会议既是一个落实《教育信息化工作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动员会,又是总结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典型经验的交流会。此次会议组织层面高,影响范围广。会议以香滨小学为典型案例,通过香滨小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探寻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模式,推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哈尔滨市香滨小学为什么能成为全国的典型,一所默默无闻的学校为什么能一夜走红?任何人或事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香滨小学的成功是多年积淀,是我带领这支团队不懈努力,长期坚持研究的结果。

仰望星空,奠基终生

2000年3月,我接任香滨小学校长兼***支部书记职务,提出“教学生五年,为学生想五十年,为国家民族想五百年 ”的办学理念,我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为人才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所办的教育既要考虑到人的发展,又要考虑到社会的发展,所以我提出了这样的办学理念。为了实现这个理念,带着对教育的梦想和对学生、国家民族的责任,我找到了用教育信息化带动学校现代化发展的办学之路。

香滨小学是小学五年制学校,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身体、热爱学习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式以及思维品质方面都有着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优势。时任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的石永明在《哈尔滨市教育“十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建网就是建学校,谁先占领信息技术这个阵地,谁就将领先一个时代。”教育信息化让我们把教育推向制高点,能为社会的未来发展助力,这是一个有长远发展眼光的理念。所以,我选择了用信息技术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爱学、乐学、会学、能学的智慧,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入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及合作学习,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多种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学习中会主动发现问题,构想问题解决方案,选择、优化方案,最终解决问题。这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结论的思维品质训练正是我们当今倡导的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

脚踏实地,艰苦潜行

为使“教学生五年,为学生想五十年,为国家民族想五百年”的办学理念能落地,我带领全校老师从2001年就开始研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整合,先后在黑龙江省规划办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了“十五”重点课题、“十一五”重点课题和“十二五”重点课题。经过了三个五年的规划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走过了教育信息化在课堂教学中学技术、用技术、反思技术的价值到用技术支撑学生的学习三个发展历程。

1. 初步尝试期

从2001年我们就研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支撑,买电脑、建机房、培训教师。刚开始时,师生都很感兴趣,觉得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教师逐渐感到搜集、制作课件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有时应用不当还会造成教学效率不高,教学任务不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等问题。很快,老师们失去了最初的热情,又重新回到了原始的教学状态,造成了设备的闲置和浪费。

2. 反思调整期

在深入剖析了初步尝试期的问题之后,我们找到这样几个关键影响因素:一是学校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指导;二是学校缺少实用、好用的软件资源;三是教师不知道技术在什么情况下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我校成立了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申报了省规划办的课题,与东北师大签订了合作项目,引进了同步课堂教学资源,解决了老师们自己学技术、做课件的困扰。在整合点理论指导下,教师理解了信息技术的运用一定要与教学中的整合点对接。从滥用到用得恰当、用得巧妙,从简单代替到用得合理、有效,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 深入研究期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老师们又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感觉引进的资源带有设计者的教学思路,不能完全切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很难实现个性化,这就出现了被动应用的情况;二是缺乏对应用方法系统化的梳理,这就出现了就课论课,资源共享率低,应用方法零散的情况。那段时间,我们充满了困惑。经过近一年的研究,问题终于有了突破,得到这样的结论:要分析学科内部具有相近教与学规律的内容,总结其共性的技术应用方法。然后,制作出一系列专项内容的参数化的小工具,让老师像搭积木似的可以制作出体现个性化的软件来,这样的设计方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应用方法规律的形成,不能就方法研究方法,应该从方法的源头开始做起,“因材施教”是因教材、因人才,也就是因学生,所以我带领老师们从学科本体和学生学习规律分析做起,从2009年开始组织教师梳理教材知识体系,语文、数学(***1)、英语分别按照课例、学科知识类型和话题来梳理。以知识体系分析作为切入点研究知识点在学科体系中的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种类,针对不同类型知识设定相对应的学习目标,分析学生学习规律,从而找出适合的方式、方法,最后对实现条件进行分析,做到多种支撑条件相融合(***2)。例如,概念性知识,这样的知识就需要形象化。词语教学“涉”字,它是象形字演变过来的,我们就可以将这个字用信息技术再现,了解字的演变过程,从而加深对字的理解。再如,方法性知识和控制性知识都有其自身的学习规律,不同的学习规律需要不同的技术手段去支撑。

***2

这样的研究方法得到了老师们的充分认可,大大激发了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热情,形成了以学科知识体系和学习规律为本的教学设计。

柳暗花明,高歌挺进

如果说之前我们对技术的应用大多是支撑教师的教,那么进入2009年,尤其是开展试点工作后,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性的变化,如何用信息技术来支撑学生有效地学呢?***副******的讲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老师们意识到技术有很多优势,但如果这时教学模式不创新,那再好的技术也只能支撑原有的教学方式,无法实现学习的***性变化。这就需要在教学主体、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三个维度上进行变革。

为此,我组织老师们进一步完善上一阶段的知识体系分析,在梳理原有教材体系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学习目标。在只要能想到就能够做到的假设条件下,按照以生为本和尽可能个性化的原则,针对第一个学习目标构思能实现学习目标的最佳学习思路和活动过程,最后挖掘能够实现这些设计的支撑条件,形成了“体系化本体分析、理想化教学设计、数字化环境构建、智慧性应用实施、绩效性研究评价”的研究模式。下面,我以案例的形式具体说明这一研究模式。

首先按照知识板块详细梳理出知识点分布情况,然后把具有相近学习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如小学数学***形与几何领域――***形与位置内容普遍都具有这样的学习规律。最后,对每一个知识模块进行教学分析,主要包括:学习内容分析、智慧学习目标设定、学习方式及困难分析、“理想化”教与学方法预设、实现条件分析。

以四年级的“位置与方向”为例,这是理想的教学设计。一是学习内容分析;二是学习基础、特点、规律及困难分析(***3);三是学习目标设在原有目标的基础上扩充了智慧学习目标(***4):即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四是针对学习目标按照只要能想到就能做到的思路设计最佳学习方式,并分析实现条件。

***3

***4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构建出了整节课的数字化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逼真的生活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了主动探究的空间,学生通过任务驱动,先自主建构解决问题的思路,选择工具自主探索、验证,然后将自己的操作过程录制下来,在小组内回放研讨,接着展示探究过程,交流学习体会,共享集体智慧,最后学生利用丰富便捷的工具进行自主练习,教师利用反馈交流的平台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及时检测和分析,为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及面向全体学生的点评与总结提供依据和条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支撑,为教师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这种数字化环境下的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观察、主动思考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构思解决问题方案、自主归纳总结知识并综合加以运用的思维方式。这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正是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教与学***的显著特征。

追逐梦想,贵在坚持

1. 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效

(1)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初见成效

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遵循技术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各学科教师系统分析知识体系,定位每一个知识的教学目标,进而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支撑条件进行重新思考,初步形成了“信息技术支撑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学习模式,形成了“体系化本体分析、理想化教学设计、数字化环境构建、智慧性应用实施、绩效性研究评价”的研究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观察、主动思考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构思解决问题方案、归纳总结知识并综合加以运用。这种模式的形成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而这种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所形成的思维品质恰恰是支撑学生一生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真正使“教学生五年、为学生想五十年、为国家民族想五百年”的办学理念通过教育信息化在学校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2)学习方式转变初见端倪

学校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学科教学在教学内容呈现上,大多数为多维电子教材和电子平台;教学组织方式上,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主学习、移动学习;教与学的方式上,基本转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合作式学习。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学习质量得到保障、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智慧得到提升。

(3)教师队伍素养日益提升

当前,学校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培训、自学、互学等活动,使得现代教育观念日益增强,大多数教师已能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80%都可以比较熟练地利用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手段开展多媒体、网络、移动环境下的教学活动。

(4)管理信息化日趋完善

在完善学校网站内容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师生建立了班级网站、教师和四五年级学生的个人空间、专题学习系统,结合市、区教育局的研修平台、网络空间使学校的管理正向数字化校园的目标迈进。

2. 工作心得

信息教师支教工作总结第7篇

【关键词】社会支持;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

【中***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1/02-0052-04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教学既包括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传授,又包括对学生人格、道德、理想的影响,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活动。成功的教学除了受学校、目标、课程、教法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教师本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教学效能感就是其中之一。教学效能感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教育作用的认识和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能否有效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主观判断与信念。〔1,2〕

通过观察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发现优秀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效能感,他们更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对自己的教育在幼儿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有较高评价,对自己的班级管理和教学监控能力有较强的自信心,并更愿意参与教学改革、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低教学效能感的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能力、对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表示怀疑,并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教学态度,这既有碍于幼儿园教师教学能力的正常发挥,也不利于幼儿园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考察不同教师具有不同水平教学效能感的原因时,我们发现优秀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得到了较多的社会支持,且具有良好的个人支持网络,而低教学效能感的教师得到的社会支持相对较少,且其个人支持网络的水平也相对较低。同时,国内外的研究者发现,学校的支持系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3,4〕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不仅会让教师感受到过大的职业压力,还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所谓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从社会中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这些帮助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支持,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支持。西方学者从广义的角度把社会支持分为六种形式:物质帮助,如提供金钱、实物等有形帮助;行为支持,如分担劳动等;亲密的互动,如倾听、表示尊重、关怀理解等;指导,如提供建议、信息;反馈,对他人的行为、思想和感受给予反馈;正面的社会互动,即为了娱乐和放松而参与社会互动。〔5〕

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等方面与中小学教师有着很多不同,已有的针对幼儿园教师群体的社会支持与教学效能感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探究社会支持与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系,可以为进一步优化幼儿园教师的成长环境,提高其教学效能感,促进其专业发展,增强其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自编《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与教学效能感问卷》,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

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问卷包括物质性支持、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五个维度,共45个题项。

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6〕包括幼儿园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维度,共28个题项。

(二)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对重庆、武汉、长沙、太原和北京五大城市约40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9份,有效被试的构成见表1。

(三)统计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社会支持与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相关检验

以所测的所有幼儿园教师为被试,考察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与其教学效能感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从表2可知,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与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中度相关。社会支持与教学效能感各因子之间,除了物质性支持与一般教学效能感不存在显著相关外,其他各因子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二)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效能感上的差异性检验

本研究假设不同程度社会支持的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效能感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为了比较不同程度社会支持的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效能感水平上的差异,我们将被试(n=359)据其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水平的不同各分为高、低两组。

以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及各维度的组别为自变量,以教学效能感及各因素为因变量,进行***样本单因子多变量方差分析,其主效应分析结果见表3、表4。

从总体上看,不同强度社会支持组的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效能感水平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高社会支持组的幼儿园教师,其总体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均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组。

由表4可知,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维度在总体教学效能感水平及各因子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物质性支持在一般教学效能感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会对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各因子产生影响,而物质性支持仅对个人教学效能感和总体教学效能感产生影响。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水平越高,幼儿园教师的总体教学效能感及各因子水平越高;高物质性支持组幼儿园教师的总体教学效能感水平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低物质性支持组,而在一般教学效能感维度上,高、低物质性支持组的差异不显著。

(三)社会支持对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与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以社会支持总分为自变量、教学效能感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38,二者的线性相关程度较高,社会支持对教学效能感的解释变异量为19.1%,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意义。

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总体教学效能感=4.155+0.438×总体社会支持。

对回归方程式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表明回归方程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F=84.524,P=0.000),说明用社会支持总分来预测教学效能感较为可靠。

再以社会支持的五个因子为自变量、教学效能感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五个预测变量中只有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三个变量具有显著的预测力。这三个预测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497,联合解释变异量为24.7%;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以“情绪性支持”层面的预测力最佳,其单独解释量为19.1%。这说明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对总体教学效能感有直接作用。

(四)社会支持对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的路径分析

采取强迫进入法(enter)的多元回归分析,可以描绘出社会支持各因子与教学效能感各因素间的路径***(见***1)。

***中箭头表示社会支持各因子与一般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间的因果关系,所标注的数据为两因素间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由***1的路径分析可以看出,以一般教学效能感为因变量,有5条显著路径,其中情绪性支持对一般教学效能感有直接影响;物质性支持、尊重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则分别通过情绪性支持间接影响一般教学效能感。以个人教学效能感为因变量,有10条显著路径,其中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对个人教学效能感有直接影响;物质性支持通过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陪伴性支持间接影响个人教学效能感;情绪性支持还分别通过尊重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间接影响个人教学效能感;信息性支持则通过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间接影响个人教学效能感。

四、思考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影响工作动机的因素包括两类,一类为能够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即激励因素,它多是与工作本身的性质有关的因素,如成就感、得到认可和赞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等;另一类为会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即保健因素,它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包括公司***策、薪金、人际关系等。〔7〕其中,保健因素能减少不满却不能增加满意,唯有激励因素才能真正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

物质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作为保健因素,是保持幼儿园教师工作积极性和维持其工作状态的因素,本身并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作用。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是幼儿园教师的高级需要,是影响工作动机的内在因素,即激励因素,而激励因素要真正激发起工作积极性,必须以保健因素的满足为前提条件。因此,情绪性支持、尊重性支持和陪伴性支持等激励因素能够直接预测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水平,而物质性支持和信息性支持等保健因素只能间接作用于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水平,不仅需要幼儿园领导在满足教师的经济收入、教学资源等保健因素的基础之上,满足教师的人际交往、成长成功等激励因素,还需要幼儿园教师个体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性格修炼,主动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有的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园教师,由于不太善于与人交往或者不想欠谁的人情而拒绝他人的帮助。有的幼儿园教师虽然可以获得他人的支持,但是没有有效利用这些支持。比如,有的幼儿园教师本有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却碍于面子敷衍了事。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性格修炼,主动体验生活、工作的乐趣,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对于已有的支持应加以珍惜并充分利用。

第二,主动参加各种专业发展团体。参加专业发展团体是幼儿园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包括课改研修小组、教学实验小组等,它能给幼儿园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空间、思想交流的空间和展示才华的空间。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同时注意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并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提高教科研意识和能力,增强教学效能感。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72-79.

〔2〕张大均,江琦.教师心理素质与专业性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8.

〔3〕WOOL FOLK AE, HOY W K.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organizational health of schools〔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993,93:355-372.

〔4〕辛涛,申继亮.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10):16-20.

〔5〕MANUEL BARRERA J R,SHELLA L.The structure of social support:A concepu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3,(8):133-143.

〔6〕俞国良,辛涛,等.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27(2):159-166.

〔7〕林祖华.现代管理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202.

On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upon Pre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Efficacy

Zhao Liju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1)

Liu Yunyan

(College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信息教师支教工作总结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信息教师支教工作总结

学习

关于运动会的口号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运动会的口号,内容包括关于运动会的口号可以怎么写,运动会团队队名和口号押韵。3、强身健体、立志成材4、顽强拼搏、超越极限5、挥动激情、放飞梦想6、飞跃梦想、超越刘翔7、爱我季延,立志成材,奋勇冲击,永争第一。8、扬帆

学习

关于写景的作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写景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写景作文1000字,写景的作文300字。Themessengerofautumnlightfootstepsstrodetothefield.Well,thecornisfullJingyinghiswhiteteethsmileenvoywelcomedt

学习

江雪古诗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江雪古诗10篇,内容包括江雪古诗大全集,江雪古诗教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喜好精心设计导入课题,能使学生觉得教师讲课“有味道”,古诗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授《江雪》前

学习

小小的家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小小的家10篇,内容包括小小的家句子,关于小小的家文案。小小酒家,北京人开的家常菜馆,有什么了不起?很了不起。它起初栖身在国贸写字楼,十几平方米的店面,日日爆满,就没有不等位的饭点儿,前不久,它移居百子湾,还是十几平方米,依旧爆

学习

静谧的近义词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静谧的近义词10篇,内容包括静谧安然的近义词,静谧的近义词是啥。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民们”的劳动生活了。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

学习

博士学位毕业论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博士学位论文范文大全,最近很火的一篇博士毕业论文。2、基础工作70%以上的***表已经画好,50%以上的结果已经进行分析讨论对于理工科的研究来讲,***表是论文的核心,大部分的成果都可以用***表表示,包括

学习

感恩的名言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王符的感恩名言,老子感恩的名言。3、这麽多年,与华谊很有感情了,而且我不是个喜欢改变的人,更重要的是,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李冰冰4、你要对我摇你的手,说道:"怎样的一个不知感恩的贱鸟呀!整夜地尽在咬

学习

机械教案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教案,内容包括教资机械教案,机械类教案设计模板。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能力目标: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

学习

幼儿教师总结及计划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教师总结及计划,内容包括幼儿教师年总结与计划,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总结。保教组由幼儿园保教主任和各年级教师、保健医生组成。保教组由幼儿园保教主任向幼儿园园长负责。(二)幼儿园保教组应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学习

凡卡续写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凡卡续写10篇,内容包括凡卡续写文,凡卡续写300悲惨结局。这一切被老板看在眼里,他揪着凡卡的头发,拿着皮带大他,说他乱拿东西。当今的社会是多么的悲惨呀!但凡卡仍不死心,等老板和老板娘晚上长出去的时候,又在拼命地写信。

学习

小学生年度总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年度总结,内容包括小学生年度总结怎么写,小学生年度总结范文期末。运动会之后一些事情开始渐渐地进入正常轨道。有些人会问我,也会好奇。我怎么就会在体育部当部长了。我从来都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会不攻自

学习

该组词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该组词10篇,内容包括该组词有哪些,该组词一年级。英语口语;语法;语用;词汇组块引言我国英语口语教学大多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法或语用某个方面的能力,而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阶段英语教学的需要。在这种现状下,思考如何实现英语

学习

理财调查报告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理财调查报告,内容包括理财调查报告单,理财调查报告总结及建议。Keywords:financialmanagement;financialsystem;financialmanagementinnovation;businessmanagementtype中***分类号:F275

学习

家长教子经验交流材料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家长教子经验交流材料,内容包括家长教子心得怎么写,家长空间教子经验大全。我是王亚蕾的妈妈。首先要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我们家长提供了一个在培养孩子方面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探讨的平台,也给了我这次跟在座的各位家长朋

学习

出纳年度工作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出纳年度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出纳年度工作总结ppt,出纳年度工作总结存在的不足。回顾从事财务出纳工作这一年以来,在总经理的正确领导下,在总部财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在公司同事的共同学习与帮忙下,我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本职工作

学习

山村教师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山村教师10篇,内容包括山村教师,乡村教师日记30篇。民办老师王实明王实明是两位民办老师中的一个。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是甘肃省宕昌县邓家山村小学的民办教师。但其实他并不是邓家山村人,只是由于邓家山村没有识字的人,公办老

学习

督查工作总结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督查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督查工作中的每日总结,督查工作总结及下一步打算。(一)主动作为,积极对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进行重点督促检查。一是重大事项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各项重大决策部

学习

九月份工作总结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九月份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九月份工作总结汇报,九月份工作总结会。二、人员管理作为我们现在整个组而言,人不算多,只有四个人,但是工作量每天都比较大,只有每个人都全心全意投入,才能做到日清日洁,按质按量的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当

学习

整形医院工作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整形医院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医疗整形工作总结,整形医院月底工作总结怎么写。医院通过各种形式,把依法、诚信、规范的理念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各种诊疗模拟活动,更进一步让全体医护人员所认识、理解,并执行到工作中。特别是医疗

学习

数学教师学期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教师学期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二年级数学上学期工作总结,数学教研组长学期工作总结。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经常(本

学习

工会工作总结报告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工会工作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工会工作报告优秀7篇,工会工作总结范文模板大全。一、扎实做好厂务公开工作,切实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公司工会高度重视厂务公开工作,把厂务公开工作作为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开展,为深化

学习

物业交房工作总结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物业交房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物业交房感恩总结,物业工作总结汇报业主。乙方:(以下简称乙方)根据市人民***府年第次和第次市长办公会议精神,为了加强我市小区楼房的物业管理工作,经市***府研究决定成立市房产物业管理公司,对我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