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诗句10篇

重阳诗句篇1

重阳节古诗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题涂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闰九月九日独饮

【唐】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九日与友人登高

【唐】鲍溶

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几回为客逢佳节,

曾见何人再少年。霜报征衣冷针指,雁惊幽梦泪婵娟。

古来醉乐皆难得,留取穷通付上天。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月九日

【唐】崔国辅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唐】独孤及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重九日宴江阴

【唐】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应制

【唐】李乂

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鸣銮陪帝出,攀橑翊天飞。

庆洽重阳寿,文含列象辉。小臣叨载笔,欣此倾巍巍。

九月九日

【唐】李治

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

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唐】李颀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九日登高

【唐】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重九日广陵道中

【唐】罗隐

秋山抱病何处登,前时韦曲今广陵。广陵大醉不解闷,

韦曲旧游堪拊膺。佳节纵饶随分过,流年无奈得人憎。

却驱羸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节诗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 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 潘希白《大有·九日》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 赵时春《原州九日》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绿杯红袖趁重阳。 —— 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 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 李白《九日龙山饮》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 韩琦《九日水阁》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 李白《九日龙山饮》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 韩琦《九日水阁》

重阳节古诗赏析《沉醉东风·重九》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赏析

在红叶上让它带着情意承受御沟的流水飘走,观赏菊花的人醉卧在歌楼上。万里长空雁影稀疏,月亮落了远山变得狭长而显清瘦,暮秋时节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景象。衰败的杨柳,寒秋的鸣蝉,天地间一片哀愁,这时节,有谁肯送酒来和我一起解忧?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赏析

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归乡的思绪想山间的云烟缭绕惆怅转折。在异乡和家乡的你一共同喝着菊花酒,看见鸿雁天上南来,在异乡和家乡的你一共悲伤。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赏析

重阳诗句篇2

采桑子 重陽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陽, 转

今又重陽,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陽节诗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节诗句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陽日,还来就菊花。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 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陽,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陽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重阳诗句篇3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从上面的诗句中可以取名为江涵、秋影、翠微等。

2、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 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重阳诗句篇4

2、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

3、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

4、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5、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8、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

9、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重阳诗句篇5

青墩溪畔龙钟客,***东风看牡丹。

注释

①陈与义(1090~1138),南宋洛阳人。

②一自:自从。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③伊洛:洛阳别名。

简析

这首诗写于绍兴六年(1136年),当时作者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10年。

作为咏物诗,这首七绝的开头两句竟然无一字提及牡丹。入笔,诗人貌似平静地告诉我们,从“胡尘入汉关”到现在已经10年了。10年来,“我”还未能返乡,通往洛阳的路竟然是如此漫长!

此时诗人已经用去了一半笔墨,却还没有提到牡丹。且看第三句吧,诗人依然沉得住气,将一个“青墩溪畔”的“龙钟客”形象推到了镜头前。“龙钟”有多个意项――有身体衰老,行动不灵便之意;有潦倒之意;有流泪之意。写此诗时,诗人不到50岁,竟也身心俱疲了吗?他担任南宋朝廷重臣,有收复沦丧山河之志,却不能达成心愿,失意之感由此而来吗?

他在这溪畔所为何事?――***东风看牡丹!“牡丹”这一意象终于在诗歌最后一句压轴出场。

“牡丹”二字在汉语语境中绝对算得上一个语码,其所引起的联想首先就是洛阳。北宋欧阳修的名句“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天下人皆知。而洛阳,那正是诗人的故乡啊!美丽可爱的故乡啊!可是洛阳,早已沦为金国的领地,而且如今还在胡人的占领之下。什么时候才能驱除“胡尘”,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

多少思念!多少愤恨!多少无奈!多少期待!……这看似平淡的诗句中含蕴多少复杂的情感啊。

岂止如此,一个“看”字,又融入了多少辛酸?面对青墩溪畔的牡丹花开,本应好好赏花,却无心欣赏,却“感时”“溅泪”,种种思绪一时涌上心头。于是,你便明白,原来,诗人一直在“看”牡丹,并因此勾起了对“胡尘入汉关”的回忆,对“伊洛路漫漫”的喟叹……

原来,诗的前两句均是看牡丹时所忆所思!原来,诗歌句句皆与牡丹有关!多么沉郁的诗句!多么深厚的情感!你,被打动了吗?

名句欣赏

重阳诗句篇6

关键词:全真教;诗歌;诗学观

中***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04(2012)05—0048—04

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及马钰、孙不二、丘处机等全真教中人,不仅是狂热的道教徒,还是热心的诗歌作者。长期研究道教的学者詹石窗先生指出:“在全真道的组织中,文学素养相对于其他道派来说是比较高的。”初步统计,王重阳(1113—1169年)存诗550余首,马钰(1123—1183年)存诗530首,王处一(1142—1217年)存诗520余首,刘处玄(1147—1203年)存诗500余首,丘处机(1148—1227年)存诗420余首,姬志真(1192—1268年)存诗420余首。这么多的诗歌足以说明这些全真教徒重视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由于这些诗歌多以宣教悟道为主要内容,有些诗歌索然无味,所以长期以来没有引起文学研究者的足够重视。通行的文学史著作,基本上不论及全真教的诗歌,只有专题研究的著作,如詹石窗《南宋金元道教文学研究》设立专章研究“金元全真教之诗词”,左洪涛《金元时期道教文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研究全真教王重阳和全真七子的词作,学术界对全真教教徒的诗歌关注得比较少。这些诗歌的文学成就当然有限,研究价值不高,但它们能够体现出全真教教徒独特的诗学观,还是值得我们加以研究的。

一、以诗悟道传道

任何宗教都会利用文学样式来传播其教义。佛教有讲唱文学、僧诗,主张不立文字的禅宗也有禅诗,道教徒也有诗词创作。到唐宋时期,宗教文学已成规模成谱系。全真教虽然是新兴的宗教组织,但教派中人懂得利用诗歌发挥其优势。全真教作者诗词的一大宗内容是以诗悟道传道,其中少数诗歌借比喻、写景等文学技巧来言道,略具形象性和文采。如王重阳下列两首诗歌:

磨镜

磨镜争如磨我心,我心自照远还深。

鉴回名利真清净,显出虚无不委沉。

一片灵光开大道,万般莹彩出高岑。

教公认取玄玄宝,挂在明堂射古今。

春雨

一泽如膏贺太平,天垂荫祐洽民情。

行云作盖三光射,和气呈祥万汇生。

涤出慧心尤寂静,洗开道眼愈分明。

携筇便踏云霄路,请个清闲倒玉觥。

两首诗看似咏物,实际上都是借咏物来言道,只是侧重点略有差异。《磨镜》中的铜镜并不是一般咏物诗的咏吟对象,而是一喻体。第三联兼顾咏物与说教,开阔高远,气象不凡,最具诗意,其他几联都以说道为目标,不免干枯。《春雨》一诗以咏物为基础,以言道为导向,以抒怀结束,文学性相对较强,“携筇便踏云霄路”,清新健拔,“请个清闲倒玉觥”,类似士大夫的放达情怀。

诗言志的观念虽然是儒家的思想主张,但并没有将“志”局限在儒家思想之内。如果宽泛地理解,以诗歌传播全真教未尝不属于“诗言志”的范畴,全真教教徒的诗歌客观上拓展了诗歌的传“道”言“志”功能。但由于重在宣扬道义的目的与重在抒感的诗歌存在着天然的矛盾,所以大量以言道为目的的诗歌,抽象枯燥。下面再以王重阳的诗歌为例:

修行十二首(其一)

这个修行总不知,元来只是认真慈。

赤衣上士游山水,乌帽先生入火池。

白马嘶时金亦吼,青牛耕处玉无玼。

冲天柱地霞光照,笼罩翁婆最小儿。

示学道人七首(其一)

虚夸修炼炼何曾,只向人前街已能。

难晓儒门空怯士,不通释路却嫌僧。

色财丛里寻超越,酒肉林中觅举升。

在俗本来无一罪,盖缘学道万重增。

类似诗歌用浅显通俗的语言,夹杂一些宗教术语,宣扬全真教教旨,几乎就是全真教布道的韵语讲义,很难激起一般读者的兴趣。全真教中人大量创作这类诗歌,发挥诗歌喜闻乐见、易于传播接受的特点,其目的是宣扬其教义,将一些对全真教感兴趣的人发展为全真教教徒。

值得注意的是,宣扬道义、诱化他人并不是全真教教徒创作诗歌的唯一目的。另一重要目的是道友问交流教理、联络感情。王重阳与马钰之间反复唱和,结集为《重阳教化集》、《重阳分梨十化集》,宣扬“刳心遗形,忘情割爱,啬神挫锐、体虚观妙”的教旨。在这种往返唱和中,必然会有思想、语言交锋带来的乐趣。王重阳有首诗《见丹阳每和诗词,篇篇猛烈,有凌云之志,然未识心见性,难以为准,故引古诗云》:“一种灵禽舌软柔,高枝独坐叫无休。声声只道烧香火,未尽心头似口头”,作为教主,王重阳对马钰的道心提出质疑,用灵禽作比喻,可马钰不予承认,接过话头,自我辩解,发出誓言:“口善心慈性亦柔,万种尘缘一旦休。若是心口不相应,愿受铁钳拔舌头”。可以料想,王重阳读后应为之会心一笑。在现存全真教教徒的诗歌中,有不少诗是道友之间的交往、酬赠之作,其本质与士大夫之问的唱酬没有多大区别,依旧发挥着“诗可以群”的古老功用,只是将这种功能扩大到传统士大夫之外的宗教界。

二、抒发道情与诗情

全真教教徒在借诗歌悟道传教的同时,常常能与抒怀相结合,抒发一些人生感怀。王重阳甘河遇仙后,假托疯病,自掘一穴,修炼其中,号为“活死人墓”,写下多首题咏之作,宣扬自己的道教思想和人生态度。如《活死人墓赠宁伯功三十首》其一日:“活死人兮活死人,自埋四假便为因。墓中睡足偏惺洒,擘碎虚空踏碎尘。”他摈弃现实人生,摈弃肉体,从而走向全真养性的精神世界。诗中有宣道内容,也有抒情内涵,特别是末句“擘碎虚空踏碎尘”,态度决绝,果断有力。再比如王重阳著名的《自画骷髅》“此是前生王害风,因何偏爱走西东?任你骷髅郊野外,逍遥一性月明中”也是将肉体与真性灵对举,伫隋率性,如果不是“王害风”“骷髅”这类损害诗意的词语,该诗倒不失为一首洒脱优美的诗篇。

借诗抒怀一直是全真教教徒爱好写作诗歌的原因之一。全真教主张割绝世俗感情,“悟道全在绝尘情”(王重阳《唐公求修行二首》),与诗缘情的传统格格不入。道旨与诗情之间有时产生激烈矛盾。姬志真将自己喜欢作诗的冲动称为诗魔,一再克制诗魔。其《诗魔二首》称:“诗魔潜迹懒看书,拙讷忘情若太愚”;“诗魔今已竖降旗,又著南华故纸痴”,似乎道情一时战胜了诗魔,可是诗魔仍然没有消失,难以否定、废弃。全真教教徒一方面沿袭“诗言志”的传统,将“志”集中在道的范畴中,大量创作悟道诗、传道诗。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完全绝弃七情六欲,也需要抒发感情,同时,他们不可能完全置诗缘情的传统于不顾,不可能不受诗缘情的传统惯性影响。承安二年(1197年)冬,蒙古侵扰北方,在家乡山东隐居的丘处机心系边关,其《承安丁巳冬至后苦雪时有事北边》日:“冬前冬后雪漫漫,淑气消沉万物干。出塞马惊山路险,防边人苦铁衣寒。虽愁海北生灵苦,幸喜山东士庶安。日费国资三十万,如何性命不凋残”,表达对民生的忧虑。他像很多有良心的士大夫一样,由苦雪联想到边疆战事,联想到百姓凋残,尾联感情强烈。全诗几乎没有全真教的话语和背景。另一首《悯物》因天灾而发,寓有呼天抢地般的悲怆:“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万灵日夜相凌迟,饮气吞声死无语。仰天大叫天不应,一物细琐枉劳形。安得大千复混沌,免教造物生精灵”。他觉得,“最苦有情物,难当无善心”(《悯物二首》),苍天如此不顾民生,还不如回到没有生命的混沌状态。他晚年怀着“我之帝所临河上,欲罢干戈致太平”(《中秋抵河上,其势若黄河……》)的理想,远赴边关,朝见成吉思汗,途中亲眼目睹尸横遍野的惨况,有《出峡复有诗二篇》日:“水北铁门犹自可,水南石峡太堪惊。两崖绝壁搀天耸,一涧寒波滚地倾。夹道横尸人掩鼻,溺溪长耳我伤情。十年万里干戈动,早晚回***复太平”。峭壁急流,百姓遗体,都触目惊心,激发出作者对太平的由衷期盼。在这些诗中,丘处机不但没有借宗教来***自己,压抑感情,反而不加掩饰,直抒胸臆。

全真教教徒在诗中抒发得最多的自然是所谓的“道情”——既是道,也是情。丘处机中秋赏月,夫子自道:“云去云来不暂停,朝昏恍惚变阴晴。今宵幸对婵娟质,剩作新诗畅道情”(《八月十日,自昌乐县还潍州城北玉清观,作中秋诗十五首》)。由景及情,清幽雅洁。他有许多流连光景的诗歌,表明他经常借创作诗歌来打发时光。他的《答虢县猛安镇国》诗曰:“酷爱无人境,高飞出鸟笼。吟诗闲度日,观化静临风。杖策南山北,酣歌西坂东。红尘多少事,不到白云中。”诗中超越红尘的超脱悠闲,倒很有些陶诗的境界。他在赴牢山(鳌山)途中,“闲吟二十一首”,其中有诗曰:“咫尺洞天行不到,空余吟咏满囊诗”,“修真野客非才子,行到鳌山亦有诗”(《东莱即墨之牢山三围大海……》)。他是全真道师,不以诗人才子自居,却一路吟诗,以诗写景纪行抒怀,“满囊诗”、“亦有诗”体现了作者的自得之意。丘处机的弟子尹志平(1169—1251年)则干脆将诗情与道情并列。其《山中雨过赏月》日:“山静云收入夜清,月光澄彻九霄明。照人肝胆无他虑,惟有诗情与道情。”诗情由此前其他全真教作者中的潜在状态一下子变得明晰显豁起来。诗歌给尹志平带来了很多乐趣,“我今信步亦闲游,诗赋长吟兴未休”(《秋阳观作三首》),俨然是位专業诗人。正因为丘处机、尹志平等人承认和重视诗情,所以他们的诗歌感情更浓,文学性更强,优秀的诗篇也更多一些,即使是说道诗,也常常能将道情与诗情结合起来,“观物体道与审美感兴相融合”。如丘处机《幽居》:

台边水谷尤清旷,野外山家至寂寥。

绝塞云收天耿耿,空林夜静月萧萧。

扬眉瞬目开怀抱,散发披襟远市朝。

自解偷生岩嶂窟,谁能阐化桥。

该诗写其幽居的道人生活,前两联写野居清幽之景,第三联过渡到抒怀,暗含道情,但与士大夫的隐逸之情仍然并无二致,直到末句才以议论点明道情,露出全真教的面目。丘处机也有一些纯粹写景的诗歌,洒脱轻快,不见道情痕迹,如《春日登眺》:“残花冉冉飞红雨,落日依依散白毫。遥望西山官堠子,倚天孤耸一拳高”。类似诗歌很好地展现了这位全真教宗师的诗意情怀。

三、游戏文字

很多文人都有游戏文字的创作表现,游戏文字可谓是文学创作的动因之一。与传统文人士大夫相比,全真教教徒游戏文字的特点更加突出。他们大量创作次韵诗、组诗、杂体诗,将作诗当成消磨时光的游戏工具,用姬志真的话来说,就是“经卷诗囊闲戏具,药炉丹鼎老生涯”(《随流》),鲜明地体现出游戏文字的创作态度。

从体式来看,次韵诗和组诗都不新鲜。王重阳与马钰之间以及其他道友之间的往来唱和,大量运用次韵诗,正如其诗题所云:《余在终南太平宫,会京兆府运副陈公同众官一时以诗相困,予走笔应和二首》,“以诗相困”、次韵竞技、炫才逞博是这类诗的重要创作意***。有时他们还次韵古人之诗,如王重阳有七首次韵东坡《登州海市》的诗作,分别是:《腊日海上见海市用东坡韵》、《宁海***判官乌延乌出次韵》、《次韵》、《复用前韵》、《癸卯四月行化,道过福山,因借坡公(海市)诗韵以述怀,赠诸道友》、《予行化芝最,特承蓬莱道众见访,相别索诗,为借坡公韵藏头叠字赠焉》、《黄邑修设黄籙邀予作度师,既至,加持于全真庵,借东坡(海市)诗韵以示道众》。这七首诗并非同时所作,而且后两首诗还是藏头拆字诗,难度更大。王重阳、刘处玄、丘处机等人普遍爱作组诗,动辄数十首以上,如王重阳有《修行十二首》、《述怀三十六首》等组诗,谭处端有《述怀十一首》、《示门人七首》等组诗,刘处玄有《五言绝句颂一百六十首》、《五言绝句颂一百八十九首》等组诗,丘处机有《示众三十七首》、《修道二十首》等组诗。有的组诗还是次韵组诗,如马钰《和岐阳镇赵殿试十首》、《继綦大成韵七首》等,有的组诗是类似于次韵诗的同韵组诗,如王重阳《活死人墓赠宁伯功三十首》韵脚都是“人”“因”“尘”三字。有的虽然形式上不是组诗,一诗一题,但多首同韵。

王重阳、马钰等人还热衷于写作一些花样别出的藏头诗词、藏头拆字诗词、数字诗等杂体诗。王重阳所作的藏头诗是将诗歌首句的第一字暗藏于末旬最后一字中,《重阳全真集》卷二收录其藏头七律30首,藏头七绝30首。兹举一首《赠莱州平等会首徐守道》为例:

来乞觅意何如?口言公善事舒。

内珠珍常自守,心先祖姓其徐。

这是首七言绝句,如果不补齐每句所藏的首字,就无法释读。按照规则,首句第一个字隐藏在末句的最后一个字中,其他几句的首字隐藏在上一句的最后一字中,据此补齐后全诗当如下:

余来乞觅意何如?口口言公善事舒。

舍内珠珍常自守,寸心先祖姓其徐。这样的诗主要是文字游戏,既有写作难度,不能自如地表情达意,又有阅读难度,让读者费一番猜谜功夫。拆字藏头诗性质与此类似,区别在于指定一拆字对象,作为首句的第一个字,他们常常称为“拆起某字”。试举王重阳《七言诗》为例:

人姓马字宜甫,劝便将精紧固。

禀心依肯自匡,风欢喜庵中住。诗末自注:拆起主字。全诗读法如下:

主人姓马字宜甫,一劝便将精紧固。

口禀心依肯自匡,王风欢喜庵中住。他们创作、阅读这类诗歌,应该体会到智力游戏的乐趣。他们还创作一至七言体,字数随着句子逐渐由一字增加到七字,此前白居易等人有这类诗作,王重阳亦有多首这样的诗歌,如《酒》:

酒,酒,恶唇,脏口。性多昏,神不秀。损败真元,消磨眉寿。半酣愁腑肠,大醉摧心首。于己唯恣猖狂,对人曼没惭忸。不如不饮永醒醒,无害无灾修九九。

王重阳、马钰等全真教教徒似乎对诗歌体式有着特殊的偏好,对各种体式都有探索的兴趣。除前引七律、七绝藏头拆字之外,还有三言律诗、七言连珠等特殊样式。前者如王重阳《三言律诗四首》,其一日:“王风子,总不求。分子午,旭春秋。炎离坎,出虎牛。铅与汞,结成休”。后者如马钰《连珠颂》:“我心有病我心医,人是人非人岂知。搜妙搜玄搜获正,不争不竞不修持。常清常净常生善,要道要行要拯危。怀玉怀仁怀救度,起心起念起慈悲”。

重阳诗句篇7

沙龙

可以想象的幻境中的/太阳/柠檬/与轻柔的金合欢的爱情表现的方式清亮晶莹/闪烁的玻璃/耐心/与透明的花瓶太阳、柠檬与轻柔的金合欢/脆弱、易碎/在玻璃的内心含着/球状的金/滚动的金

信徒

生活在平静的村庄/那儿的道路坚硬而漫长/通往一个血与泪的地方/我们依然纯洁。

夜晚总是炎热而宁静/我们守护着爱人/这可贵的忠诚/贯穿一切:生活的希望。

这首诗歌分成三部分,不规则的格式使得文字具有了跳动感和韵律美。

诗的第一句,可以想象的幻境,表现了超现实主义诗歌一以贯之的主题,即梦幻,而这种幻境是可以想象的,似梦非梦,似真亦幻。诗的起始,给整首诗奠定了一个基调,即一种飘忽不定感,如天上的浮云,而这种感受也笼罩了全篇。接着,诗人写到了太阳、柠檬、金合欢的爱情。爱情是艾吕雅诗歌反复吟唱的对象,对于爱的追求也成为艾吕雅诗歌中的一抹阳光。在这里,太阳、柠檬、金色的合欢同属黄色,而黄色是一种明亮而温暖的色彩。在这三个明亮的意象中,太阳代表了炽热、永恒,柠檬是一种清丽与新鲜,而金合欢的花语是稍纵即逝的快乐,而这些都是爱情的元素。太阳的永恒与金合欢的易逝,又构成了一对悖论,这也正是爱情的悖谬之处。

在第二部分,诗人讲到了爱情的表现方式,清亮而晶莹。作者选用玻璃与花瓶的意象,形象地传达出了爱情纯洁而易碎的品质。第二句中,闪烁的玻璃,让人联想到耀眼的阳光透过明净的玻璃照进屋子。而玻璃上留下了阳光的温度。接下来,出现了一个奇特的比喻,用耐心来修饰花瓶,花瓶被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接下来花瓶要做的就是等待,耐心地等待,等待有人来发现,来再次挪动它。这正如人们等待爱情的降临,等待另一半的出现。这也反映出诗人在爱情上的被动,玻璃的意象是被框住的,花瓶的意象是在固定位置上的,它们能做的只是等待和接受。

在第三部分,前面出现的意象汇合在一起,水融。首先,这一部分承接了上文,点出了爱情的脆弱与易碎。太阳、柠檬、轻柔的金合欢,其实也象征了一切美好的事物,而这些美好与明亮却是易逝的,也正是因为易逝才显得弥足珍贵。读到了这儿不免让人感叹。最后作者给诗留下了光明的尾巴,而这也正是我喜欢艾吕雅的原因,永远给人以希望。最后几句“在玻璃的内心含着/球状的金/滚动的金”,玻璃作为意象出现,大都是冷色调的,但在超现实主义诗人的笔下,玻璃被神奇地赋予了另一类形象,玻璃不仅有了明净的外在,还有一颗滚烫的心。这也印证了超现实主义想象的奇崛与怪诞。而且此处玻璃外在的静与内在的动相映成趣。

此外,在整首诗中,名词大量出现,意象相互叠加,其效果就是作者有意与读者拉开距离,而读者需要透过意象去触摸作者的心灵,去感受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挚的情感。艾吕雅曾说,诗人的责任是给别人带来灵感,而不是触发自己的灵感。诗人做到了,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引起读者的联想与思考,比如从玻璃与花瓶想到爱情的美好与脆弱,从太阳与金合欢想到爱情的永恒与易逝,这些都是爱情的博论。

全诗分为两部分,共8句,上下各4句,形式比较整齐。

起句,生活在平静的村庄,反映了诗人对冲淡平和生活的向往,平静的村庄没有太多人世喧嚣,诗人可以自由地享受生活。对自由的向往是艾吕雅诗歌另一个着重表现的主题。自由。可以是个人自由,也可以是民族自由。二战期间,戴高乐曾亲自在伦敦的法国电台朗诵艾吕雅的作品,并下令向法国敌占区空投他的诗作。艾吕雅描写自由的诗歌,给饱受战争折磨的人,带去了温暖与希望,鼓舞了士气。

诗的第二句写道,通往自由的道路艰难而漫长,追求自由并非易事。而且这条道路通向战场,一个充满血与泪的地方,但即使如此,我们依然要保持心灵的纯净,这里用“我们”,是诗人与战士们并肩站在了一起,没有任何距离,这也就是这首诗能够打动人心的原因。

重阳诗句篇8

重 阳 赏 菊 诵 诗 词

江西省景德镇市景航学校初二班(333039) 叶胜男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 《采桑子.重阳》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时逢佳节,共赏秋菊,吟咏诗词,真是别有情味。

重九日正值仲秋,金风送爽,菊蕊飘香。就像人们把艾、菖蒲和端午联系一样,也和重九密不可分,所以重九也称作“菊节”、“节”,在人们心目中,简直是无菊非重阳了。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做过彭泽令的陶渊明写过咏菊诗:“芳菊开林间,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心,卓为霜下杰。”又如《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诗人对所作的较早的赞赏。

唐代赏菊风盛,咏菊之作更是比比皆是:如王绩“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崔善为“霜叶疑涵玉,风花似散金”;皇甫冉“不见白衣送酒来,但令黄自开”;王勃的《九日》:“九日重阳节,门门有。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范成大“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等。九九重阳,门门,可谓独占重阳。孟浩然咏菊更见其悠闲自在:“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中唐诗人元稹的赏菊诗却别有新意,与众不同:“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由于此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当作者的好友白居易读到之后,即写下了:“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晚唐才子李商隐大有怜香惜菊之意:“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郑谷则写出独具风韵的一道咏《菊》诗:“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首句即告诫王孙公子莫把菊与蓬蒿相提并论,直截了当,有高屋建瓴之势,并透露出对王孙的鄙夷。诗篇把人格化,突出它的高尚气节。通篇不着一菊字,却句句有菊,清香四溢,爽人心脾。

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更是对爱赞有加:“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到了宋代,重阳节完全堪称节、赏菊节。赏菊风盛,吟咏必多,可谓数不胜数,俯拾皆是。佳作有如宋•史铸《咏翻集句》:“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女才子李清照填的词《醉花阴》,更是刊称一绝:“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元代以后人们依然重视重阳赏菊。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有一首咏重九的《风入松.九日》:“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建似常年。” 在作者看来,重阳之日,只要有黄花,即可赏心悦目,实为一大快事,不要叹恨无钱。

明代***文臣高启诗作《晚香轩》:“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地荒老圃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才子文征明留有咏菊诗:“ 菊裳茬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

历久弥新,菊文化已深深扎根于文人才子的生活中。而花市赛菊、插枝、挂灯、饮酒等重阳习俗,也一直延续到明清。清朝乾隆皇帝游开封禹王台赏菊时就流下“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佳句。古城开封等地,早已形成“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菊山花海彩云飞,古城巨韵动九州”的热闹局面。

近现代的文学家和***家们,也爱菊如斯。臧克家《菊畔香》云:“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

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沈钧儒有赏菊诗:“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的《秋菊》诗更是老少能言:“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爱菊,也曾赏菊抒心怀:“奇花***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则赏菊养生诵太平:“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重阳诗句篇9

关键词:乐府诗 音乐 语文教学

中***分类号:G420;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1-0005-04

作者简介:张开(1978―),辽宁沈阳人,文学博士,***考试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测量。

乐府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类别,其名称的来由是汉武帝时期建立的乐府机关。汉代以后乐府成为管理音乐的重要部门,在乐府机关搜集整理入乐诗歌的过程中,留存了大量的诗作。这类由***机构搜集整理和后人拟作的诗歌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古代诗歌类别――乐府诗。无论是***的乐府机构整理留存的乐府诗还是文人创作的拟乐府诗歌,都与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乐府诗所具备的音乐文学的特点也是我们对这类诗歌进行解读和鉴赏的一个角度。

一、从音乐角度解读乐府诗的重要意义

在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孔雀东南飞》《短歌行》《木兰诗》《西洲曲》、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诗歌都属于乐府诗,宋代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就辑录了这些作品。乐府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深挖掘。但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对这些乐府诗歌的讲解等同于其他古典诗歌,教学重点集中在文本的文字内容上。把这些作品当作纯粹的文学文本去解读和分析,这种做法无可非议,但从乐府诗的角度看,只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笔者个人认为,不结合乐府诗本身所具有的音乐表演的属性,很难准确理解作品的精髓,也很难准确鉴赏作品,更难对作品进行准确的文学史定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借助对音乐的研究对乐府名篇进行解读呢?其实这是一个既困难又简单的问题。困难之处在于,在当下复原古代音乐非常困难。由于古代曲谱的读识障碍、乐器的消亡及演奏技法的失传等原因,使这些在古代能够和乐表演的诗歌无法再现,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研究和乐的乐府诗歌的障碍,毕竟在留存的各种典籍中对音乐体制、曲调术语、乐府诗流传变化的过程及曲调的音乐特点等有较为清晰的记载。从对这些文献的梳理中,我们仍可以看到可观的音乐表现形式,这些对我们从音乐的角度研究乐府诗有充分的借鉴意义。

二、从音乐角度解读乐府诗的示例

我们不妨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常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进行音乐方面的观照,看一看借鉴音乐研究的方法是否能对学习乐府诗产生一定的帮助。

(一)《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性解读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存世的两首作品之一,备受后人推崇。“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一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断语也在后世广为流传。一些版本的中学教材(如湖北教育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下册)及古诗鉴赏读本都把这首诗作为古代诗歌鉴赏的经典。对于这样重要的作品,我们就更应该从音乐的角度进行深入解读,才能深刻理解诗歌的风貌。

我们可以再回过头来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评论为切入点,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这一评语是清末王运在《论唐诗诸家源流》中提出的,原文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西洲》格调”一句。这一句看似一笔带过,往往被前人忽视,但却很能说明这首诗的独特风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从音乐的角度解读这首诗的原因。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南朝乐府《西洲曲》在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中有所提及,在人教社高中版选修教材的中国民俗文化中也选收了这首诗歌。其实也正是由于音乐的原因,我们可以把两首诗作为有着共通音乐因素的诗歌进行分析。从音乐的形制方面进行考察成为历来对这类诗歌进行观照的研究方法。清人沈德潜在评点《西洲曲》时曾经侧面论及:“似绝句数首 ,攒簇而成 ,乐府中又生一体。初唐张若虚、刘希夷七言古,发源于此。”[1] (P.290 )这正说明了两首乐府诗在音乐表演形制上的特点,即结构上具有可分性,体现为其各部分所表现场景、意境的相对***性。这与西曲舞曲曲辞极为相似。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曲辞可以视为九歌绝句组成的长篇歌行。断分为九首绝句的依据,除了韵脚的转换之外,九个绝句单元所表现的意境(场景)可以概括为:海上生明月、明月照花汀、孤月照江人、长江送流水、楼头远眺、闺中望月、雁飞鱼跃、江月西斜、落月满树。与此类似,《西洲曲》曲辞可以视作八首五言绝句的组合,其依据也主要在于每一绝句所表现场景的相对***性。这八个场景,我们可以借用曲辞中的成句加以概括:“折梅寄江北”“两桨桥头渡”“出门采红莲”“低头弄莲子”“忆郎郎不至”“望郎上青楼”“垂手明如玉”“君愁我亦愁”。而无论是《春江花月夜》的九个情境,还是《西洲曲》的八个场景,其最终的体现,都是整篇歌行的一部分,而在此基础上,构成了整篇歌行的场景。这非常符合诗歌配乐演唱时的场景变换要求。

这种诗歌联句成篇场景实现的方式,不仅仅是这两首诗歌的呈现方式。可以说,齐梁时代的诗歌都有这样的特点,如沈约的《六忆诗》四首、沈约和梁武帝共同创作的《襄阳蹋铜蹄》曲辞及隋炀帝创作的《杂忆》也都属于这类诗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西洲曲》的诗歌结构“实则来源于西曲舞曲曲辞中的场景联章叙事体”[2]。

虽然齐梁诗歌在诗歌史中地位并不突出,但是明显带有这一时期诗歌特征的《西洲曲》和《春江花月夜》在古典诗歌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如果不具体认识西曲舞曲的艺术形态及其曲辞结构的特点等音乐方面的问题,就不能解决《春江花月夜》和《西洲曲》诗歌结构的来源等文学问题。也正因为如此,由音乐的研究融汇这两首不同时代、体制迥异的诗歌,才能从诗歌历史发展的角度加以认识,并清晰梳理这类诗歌的风格特点和发展脉络。换言之,抛却两首诗与音乐的密切关系,陷入孤立的文本研究的话,势必会影响对这些诗歌的认识。

(二)《送元二使安西》的音乐性解读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历来受到诗歌学习研究者的关注,曾入选多个时期的中学课本。《渭城曲》在《乐府诗集》中被选入“近代曲辞”,又名《阳关曲》《阳关三叠》,从诗歌的文本角度进行解读和鉴赏已很常见。但从音乐角度予以关注的却很少,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空白领域。因为这首诗是从盛唐一直传唱到近代的不朽名篇,我们可以从历史文献中看到它被表演的信息。如在盛唐时 “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开元中,皆有才学盛名。鹤年诗尤妙唱《渭城》,彭年善舞,龟年善打羯鼓。”[3] (P.891 )在宋代及宋代以后,如北宋文彦博《咏筝》诗有“繁丝移宝柱,数曲奏《阳关》”[4] (P.3477 ),陆游也有诗云:“夜静孤村闻笛声,洗头月落欲三更。不须吹彻《阳关曲》,中有征人万里情。”[5] (P.25494)金元时期,也有《阳关三叠》流传的记载。如元好问的朋友辛愿有诗《送裕之往许州,酒间有请予歌“渭城烟雨”者,因及之》,可见辛愿善于唱《阳关三叠》。到了明清两代,《阳关三叠》仍偶尔被人传唱。如明代胡应麟曾经在云间舟中听过赵五郎歌《阳关曲》:“楼船明月夜如霜,一曲清歌赵五郎。贪听《阳关》第三叠,不知行色在吴阊。”[6]清代康熙年间查慎行曾在诗中写到“马嘶门巷客将还,残醉扶头改别颜。多感故人相送意,略烦秦女唱《阳关》。”[7]

“《送元二使安西》自盛唐入乐歌唱,至中晚唐成为流行歌曲。宋词兴起,新声并未取代旧曲,宋代《阳关曲》反而更加盛行,成为离筵的经典骊歌、文人的集体记忆、离别诗词中的常用一项。金元时期,流行的程度不及两宋,但依然有人传唱。明清两代,《阳关曲》虽偶有人唱,但其风头已让位于《阳关三叠》乐曲,《阳关三叠》琴曲更是常被演奏的经典曲目。总之,《送元二使安西》,由诗而歌,由歌而曲,从八世纪一直传唱演奏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穿越千年时空而历久弥新,堪称名副其实的千古绝唱,是中国诗歌史、音乐史上的瑰宝。”[8]

那么,为什么这首诗又被称为《阳关三叠》,又是怎样的“叠”法呢?苏轼曾在《记阳关第四声》中云:“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长,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有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宛转凄断,不类向之所闻。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读乐天《对酒》诗云‘相逢切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9] (P.2090 )这是对“叠句”的经典描述,但具体的表演又是怎样的呢?从表演的情况看,这种叠法是:

渭城朝雨轻尘(第一声),客舍青青柳色新(第二声)。客舍青青柳色新(第三声,一叠)。劝君更尽一杯酒(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第五声,二叠),西出阳关无故人(第六声)。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七声,三叠)。

随着时代的发展,《阳关三叠》表演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其三段式演奏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杨表正《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大全》卷十《阳关三叠》就记载了其中一种表演的方式:

第一段渭城朝雨一叠: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亭柳阴阴,送我送我送我送我故人。长亭柳阴阴,不忍分,情最深。不忍分,情最深。

第二段邮亭折柳二叠: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挑担行李的那沙头酒,长亭柳阴阴。送我送我送我送我故人。长亭柳阴阴,情最深,情意最深。不忍分,不忍分。

第三段石桥分手三叠: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亭柳阴阴。伤情伤情,送我送我故人。送故人,送故人,送别送到长亭。长亭柳阴阴,不忍分,情切转深。不忍分,不忍分。送别送别,终送别,送君千里终须一别。[10] (P.886 )

《阳关三叠》的叠法即演唱的方法是非常多的,这与历代的表演者对这一诗歌入乐后的不断演绎有关。王兆鹏教授曾专文对之进行详细梳理。[11]从这些可以看出《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也可以发现这首诗为什么会有《阳关三叠》《渭城曲》等音乐性极强的名称。同时,我们可以了解到,为什么这首诗歌能够传唱至今,这一方面与诗歌本身内容的真挚清新有非常大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可以从传唱表演的音乐传承中找到充分的依据和清晰的规律。

三、音乐性研究所关注的内容要素

通过从文学和音乐角度对《春江花月夜》和《送元二使安西》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音乐的研究对诗歌的理解更有辅助和拓展的意义。从音乐的角度出发观照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文学作品,可以为我们对诗歌的阅读赏析和理解打开另一扇门,对我们重新认识和解读诗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把音乐特征纳入乐府诗的教学中,势必会增强对乐府诗教学的积极效果,也使我们对古代诗歌能够传承至今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那么把音乐的因素纳入到乐府诗的学习要考虑哪些因素?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出发,对乐府诗的五个因素进行考量。

(一) 音乐研究所关注的四个方面

1.所涉音乐体制研究

如乐府机构的沿革、机构设置、乐人表演的规定和习俗等。还有表演者的歌舞形态、表演效果,表演的乐器等。

2.曲调、术语的了解

乐府诗中涉及大量曲调名称和相关音乐术语,这些曲调的含义是我们理解乐府诗的关键所在。

3.各类乐府诗流传变化过程的描述

乐府的入乐传播情况也是音乐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乐府诗的创作动机、流传播布、价值实现情况。例如过去我们一谈到唐人的古题乐府,就认定是文人的拟作,只是从文学的韵味上模仿前人,与时下的音乐毫无关系。其实,唐人作古题乐府至少有以下几种情况:古题曲调一直流传, 作古题以入乐; 古题曲调被改造, 作古题以入乐; 古题曲调已经消失, 作古题以入新兴曲调; 古题曲调已经消失, 只拟古题而不入乐。把唐人的古题乐府创作统统归为最后一种, 不仅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也把唐人作古题乐府的动机看得过于简单了, 很可能使我们对大量乐府诗的创作效果、作品风格做出错误的判断。

4.各曲调的音乐特点及其对曲辞的决定作用

这是音乐研究与文学研究相连接的关键一环。无论是选词入乐, 还是因声度词, 曲调都对曲辞有很强的决定作用, 因此清楚地掌握音乐特点进而分析其对曲辞主题、题材、体裁乃至整个风格的影响, 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二)有助于理解乐府诗的五个要素

1.曲名

曲名是乐府诗第一要素, 是总领其他要素的总纲, 是乐府诗的标志。因此, 考察曲名的含义、发生、演变等情况, 是首先应该做的工作。

2.曲调

曲调是乐府诗核心的要素。某一作品的曲调隶属于哪一个乐类, 其风格特点、表演情况、流传情况、演变情况如何,都值得用力考察。

3.本事

本事是包含本作品信息最多的要素。某一乐府诗在其产生的时候,往往有一个本事。这些本事或记曲名由来,或记本曲的曲调,或记该曲的传播,或记该曲的演变,从中可以看到该曲的题材、主题、曲调、体式、人物等许多情况。所以本事也是值得特别考察的要素。

4.体式

体式是某一乐府诗的重要特点。由于乐府诗在体式上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往往成为某一作品的重要标志,其句式、用韵、体裁等,都在考察之列。

5.风格

风格是内容和形式密切融会后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其他各项要素的集合体,也是某一乐府诗的总的标志。当某一作品在失去其本事、曲调等要素后,风格便成为该作品作为乐府诗存在的最后的理由。应该说,相当数量的拟乐府诗创作,只是对以前作品风格的模仿。

从音乐性的四个方面出发,对五个因素进行考量,再辅以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就形成了一条理解鉴赏乐府诗的有效途径。这也是学习乐府诗过程中可以借鉴的一种方法,应得到认可和关注。

综上所述,音乐学的背景渗透和视角介入可以解决我们在乐府诗学习中的一些问题,也可以找到一种对入乐诗歌鉴赏和理解的科学方法。这一方法使用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学习这类诗歌的成效,更大的意义在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学习观念的启示。那就是,在语文学习的环境中,要把学界对文学、语言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应该把如古代文学中对乐府诗的音乐性研究这类新的学科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我们的语文学习甚至教材的编写之中。“目前古代文学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取得了大量新的成果,但是很少有学人致力于把这些成果转化成教科书上的知识。”[12]为了让我们的语文教育与教学更为健康地发展,我们应该拓展语文教育的视野,利用好文学研究的成果与方法,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与革新,以此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让语文这个学科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能在现实社会的发展中体现出语文应有的文化品味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德潜.古诗源[Z]. 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曾智安.西曲舞曲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曲辞结构[J].文学评论,2008,(5).

[3]佚名.大唐传载.唐五记小说大观[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陆游.戍兵有新婚之明日遂行者予闻而悲之为作绝句二

首.全宋诗[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胡应麟.少室山房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查慎行.敬业堂诗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王兆鹏.千年一曲唱《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传唱史考述[J].文学评论,2011,(2).

[9]苏轼.苏轼文集卷六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万历十三年刊本子部第73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5.

重阳诗句篇10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多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写作背景]

这支令曲以重九游为题,抒发了作者暮年的愁怀。作者有意设置一个跌宕片段,回忆起做官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如今人已垂垂老矣,官场倾扎,无力挣扎,斜阳、寒鸦使人感到无限凄凉。

[注解]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翠袖殷勤:指歌女殷勤劝酒。化用宋晏几道《鹧鸪天》词句“彩袖殷勤捧玉钟”意。

玉手琵琶:谓歌女弹奏琵琶助兴。

[译文]

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游子思念故家。忆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西风萧萧人已衰老满头白发,玉蝶愁飞明日黄花,回头看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赏析:

这首小令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前三句:“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意思是说,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的游子思念故家。这是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出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这种感情,正如晋代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写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样。 张可久的一生是在时隐时仕、辗转下僚中度过的。他自己所说的“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上小楼·春思》),是很形象的概括。此时,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厌倦官场的倾轧,望着南归的大雁,内心感到无限惆怅。

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诗人忆往昔欢乐生活时浓缩而成的意象。这里化用了宋代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写尽了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昔日官场生活,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是多么热闹,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的反衬之法,与前面的“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凸见诗人此时的孤寂心境。

七 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化用了苏轼的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这也是这首曲中的名句,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西风吹着满头白发,突然省悟到,人终有衰老之时,花亦有凋败之日,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何况人呢。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重阳诗句10篇

学习

婚礼祝词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婚礼祝词10篇,内容包括婚礼祝词的写法,儿子婚礼祝词。2.吉日良时做大小,夫唱妇随入洞房;相敬如宾家兴旺,永结同心心相同。3.新娘生水兼伶俐,亲像牡丹花一枝;捧茶相请真好意,恭喜福禄庆齐眉。4.好田也著好种子,播种著爱应时机;尪

学习

初升的太阳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初升的太阳10篇,内容包括初升的太阳日记,初升太阳文案。……背上那沉重的书包,去迎接今天的新挑战。马路上,车来车往,五彩缤纷的小轿车给城市又增添了几幅靓丽的***画,而在学校的西边若隐若现的出现了几座小山。它们与雾为伴,不

学习

描写秋天的优美句子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秋天的优美句子10篇,内容包括描写秋天苹果的优美句子,秋天登高望远的优美句子。3、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麦子香味四飘,那亩亩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近看,麦子,笑弯了腰,高梁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地里的人忙及了,"唱一曲

学习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内容包括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板,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答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在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这一测试,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充分的发挥

学习

考试反思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考试反思10篇,内容包括考试反思与收获,考试总结反思。通过这次的反思,我想我下个单元的考试应该会有所进步的。

学习

白发三千丈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白发三千丈10篇,内容包括白发三千丈武功,白发三千丈诗词。4、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

学习

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内容包括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注意课前与学生的沟通,比如说可以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这样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从

学习

调查取证申请书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调查取证申请书,内容包括调查取证申请书写法,调查取证申请书注意事项。申请事项:请求许可调查取证申请理由: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__________的辩护人,因案情需要,本人拟向被害人(被害人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__________收集与

学习

秋天的落叶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秋天的落叶10篇,内容包括秋天的落叶歌词,秋天的落叶散文随笔朗诵。我最喜欢漫步在那秋叶飞舞的小路上,那是秋天最迷人的地方。小路的尽头是一片幽静的小树林,走进林中,只见各种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实的地毯,也许是秋伯伯为寒

学习

关于成长的作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成长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成长的作文十篇600字,关于成长的作文范文大全。现在的我,已经步入了初中生活,回忆起往日的点点滴滴,顿时,在一次小学六年级学校的一次讲故事比赛中,脑门一下次卡住了,时光倒退,我仿佛已经回到了当

学习

五角星的剪法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五角星的剪法10篇,内容包括五角星的简单剪法10种,五角星的剪法慢动作教程。你便可以剪出很标准的五角星。1、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2、对角折叠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3、对折两边的锐角,在底边中点处摁一个折痕。4、折痕摁过

学习

家具销售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家具销售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销售家具工作总结ppt,实体店家具销售工作总结。销售是一个过程,得到一个客户___,意味着客户愿意把你纳入到他的选择计划之中,这样就增加了成功销售的可能。卖场是收集客户信息最重要的单位,要加强

学习

兔年春联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兔年春联10篇,内容包括兔年春联推荐全集,兔年春联内容精选大全。红梅香小院玉兔下人间红梅迎春笑玉兔出月欢红梅迎岁笑玉兔伴娥欢红梅迎雪放玉兔踏春来虎去威犹在兔来运更昌虎去雄风在兔来喜气浓虎声传捷报兔影抖春晖虎威惊

学习

小学春季教研工作计划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春季教研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春季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下学期小学教研工作计划及安排表。二。主要工作: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1)认真学习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采用理论联

学习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与月亮有关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与月亮有关的诗句100首,与海上月亮有关的诗句。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①播放歌曲《水调歌头》,并同时出示***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由现代作家赵丽宏先生所写的散文《望月》,我们和他一起去望月,好

学习

中秋的诗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中秋的诗句经典摘选,中秋的诗句古诗。(3)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

学习

描写水的诗句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水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水和天的诗句,描写水的诗句六年级。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滞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2、《游山西村》宋代-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学习

关于母亲节的诗句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母亲节的诗句,内容包括母亲节对爱人说的诗句,祝福母亲节的诗句古诗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别***》清·黄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3、《思母》

学习

关于咏雪的诗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咏雪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咏雪的古诗词大全有哪些,自编一句咏雪诗句。一、咏梅诗歌在中日的发展自弥生时代,梅花从中国传播到日本后,梅花的身影便在和歌中频频出现,梅花最开始在和歌中被日本人歌咏是受汉诗中梅花诗的影

学习

清明的诗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清明寄思的诗句,清明思故人诗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1.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2.借问:请问。3.遥指:远远地指着。[简析]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

学习

教师节诗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节诗句10篇,内容包括教师节诗句古诗,教师节精美的诗句。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仰止弥高,钻之弥坚。5、桃礼不言,下自成蹊6、一日为师,终生为父7、山下禅庵老师在8、他年应记老

学习

雪的唯美诗句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雪的唯美诗句10篇,内容包括雪花的诗句唯美句子,雪与春的唯美诗句。4.雪来了,奶茶也喝了,栗子也吃了,烤地瓜也在怀里啦。5.冬天穿棉袄,下雪不摔倒。6.好想变成雪啊,这样就可以落在先生的肩上了…“若是先生撑了伞呢?”“那就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