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测试说话10篇

普通话测试说话篇1

    论文摘要:该文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说话”题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影响应试人“说话”题测试的地域、城乡差别、应试人性格、学习时间长短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四点做法。 

 

2001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由此可见,相关职业对普通话水平的要求是越来越明确,更多的人出自于长远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对普通话测试也越来越重视。 

众所周知,在目前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是唯一没有文字凭借的题型,旨在考察应试人说普通话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该题所占的分值比例为40%,是四个题型中分值比例最大的一题;在测试中,也是大多数应试人最易失分的一题。那么,如何应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题呢? 

 

1.“说话”题的特点 

 

该题为应试人单向说话,要求应试人在预先给出的30个备选话题中就某一特定的话题发表谈话,限时3分钟。其目的在于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表达方式更能真实地反映语言运用的规范程度及表达的流利程度。“说话”题的确是语言测试中最为重要的手段。笔者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测试中已经明显地感受到,许多应试人在前三题测试中发挥尚可,“说话”题却大相径庭,而这往往才是应试人的真实水平。 

“说话”题的评分属于典型的主观性测试,但由于该题重点测查的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更借助于主观性测试(对语感的把握),所以评分的信度更为准确、可靠。 

“说话”题的内容多为叙事类,多是同应试人的学习生活有紧密关系的话题,应试人更能贴近实际,自然发挥。 

 

2.“说话”题测试中多种因素影响之分析 

 

2.1方言区域、城乡区域差别的影响 

在“说话”题测试中,我们容易发现应试人方言区域、城乡区域的差别因素的影响是明显的。总的说来,北方应试人比南方应试人,城市应试人比农村应试人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更为显见,而这一点在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越明显。 

以笔者所在的贵州省为例,从地域上讲是南方省份,从方言区域上讲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的共同语。” 

贵州方言从语法、词汇上与普通话相差不大,而语音方面差异较大,突出表现在平翘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韵方面。一些长期生活在贵州方言区但以普通话为生活语言的人(籍贯为北方人),尽管语音方面也有许多问题,但他们更容易区分平翘舌音、鼻边音、前后鼻韵等主要问题,学习时难度小、速度快,表达相对流畅自然;而本土(贵州人)的应试人由于缺乏普通话的生活语言环境,在学习上难度大、速度慢,更易造成测试时的紧张、焦虑,从而影响了表达的规范度和流畅度。 

此外,城市应试人在接受普通话学习、培训、使用等方面条件相对要比农村应试人好,这也是造成差别的一方面因素,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 

2.2应试人性格因素的影响 

“说话”题是单向、限时3分钟(时间不足,酌情扣分),选题限定内容的测试,应试人的性格往往对此影响很大。 

外向型应试人性格乐观、自信,喜欢说、愿意说,充分表现出对“说话”的浓厚兴趣,即使抽到不熟悉、准备不充分的题目也不会影响其发挥,能自由大胆地对所抽题目侃侃而谈,语速较快、表达自然流畅,3分钟的时间通常是不够他们发挥的,一般需要测试员提示时间已到,不会出现时间不足而扣分的情况。内向型应试人恰恰相反,他们性格内敛,不善于用语言表达,加之面临的是将“说话”作为考试的内容,面对陌生人更是紧张、腼腆;如果又正好抽到不熟悉、准备不充分的话题更会影响其正常发挥,不敢与测试员进行目光交流、表达内容“口是心非”(不敢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语速相对较慢,语感僵硬,甚至会出现沉默、无话可说、说话时间不足等情况,从而影响了成绩。 

2.3学习普通话时间长短的影响 

从小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比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自信心要强得多,在“说话”题中,从小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出现的是“失误”,而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出现的往往是“偏误”。“偏误”是语言的系统性错误,而“失误”是语言的非系统性错误。比如贵州方言中没有轻声词一说,从小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可能会出现“啊”的音变错误,这是“失误”,而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如果将“了(le)”读为“了(liao)”就是一种“偏误”。 

从小就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会注意到整个句子因语气词的正确与否所带来的语感表达如何,成年后学习普通话的应试人却只注意到一个字的发音是什么的问题,忽略了整个句子的语感。从“偏误”到“失误”是一个过渡,这个过渡的过程越短,应试人的自信心就会越强。 

 

3.如何提高普通话水平 

 

3.1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加强“听”的训练。应试人大部分生活在方言区,受到方言的影响很大,必然会导致普通话的发音不标准、不正确。所以要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加强“听”的训练,主要依靠媒体的输入来实现,媒体主要指广播、电视、电影等。应试人应通过媒体纯正、正确、规范的普通话来纠正、规范、构建自身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认知结构。 

3.2加强阅读,培养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进而达到说出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的句子和搭配正确的词语,阅读的介质主要是报纸、杂志、书籍等。阅读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通过阅读,能使应试人接触大量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不仅能培养普通话的语感,更能培养用普通话进行思维,从而达到语法规范、搭配正确。应试人在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往往由于思维上的错误导致。比如说贵州人指的“吃”,可以搭配的不仅是固体,还可以是气体、液体,想“吃饭、吃酒、吃烟”这样的词语搭配在方言中很正常,但如果在普通话中也如此表达就错了。别人递根烟给你,你摆摆手说:“谢谢,我戒烟了,好长时间没吃烟了。”这里就要改成“抽烟”。所以,加强阅读是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错误的。 

3.3加强运用,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如果应试人以考试为目的,是很难真正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的,如果抱有考完了,学习的过程也就结束了的想法,即使在测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也不能代表应试人真实的水平。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积累、运用、体会、实践的过程,不经历这样的过程,语言的功能就会退化,水平就会降低。所以要树立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的意识,扩大普通话使用的范围;要长期加强普通话语言的实践,希望通过短时间的突击来掌握普通话是不可能的,必须要通过反复的训练、实践才会达到目的。 

3.4树立信心,增强信心和勇气。在语言的学习上,年龄大的确不是个优势,许多应试人都是成年人,惟恐发音不准招来别人的嘲笑、怕栽面子,所以没有勇气坚持说普通话。学习普通话不怕犯错误,怕的是因为犯错误而不再说普通话,只要有信心、决心和勇气,坚持下去,定能熟练掌握普通话。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普通话测试说话篇2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命题说话 思维训练 技巧训练

中***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39-01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领导下,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规定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测试。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命题说话”项要求测试人必须按照选定的题目连续说话,3分钟内说的所有音节均为评分依据。“命题说话”项是分值最高、难度最大、也是方言区应试人最惧怕的一道题。这道题,不允许事先写成文稿照着朗读,语言要表现得流畅、事件要叙述得完整,而且不能出现方言色彩。命题说话占总分100分钟的40分,因此想要在测试中得到一个好成绩,必须在这一题型上拿高分;而要在此题拿高分,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须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87分以上)。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分别于2013年5月、2014年1月发文《关于做好2013年幼儿教师普通话达标培训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做好2014年幼儿教师普通话达标培训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全市各幼儿园(公办、集体办、民办)中普通话水平未达二级甲等的幼儿教师。其中年龄未满50周岁的,必须参加达标培训、测试;鼓励年龄超过50周岁的幼儿教师参加达标培训。”

相关法规和职业素养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普通话水平,而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与此却有着一定差距。因为历史原因,许多乡镇的幼儿园教师未受过专业系统的普通话训练,基础较差,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还存在少数教师用方言教学的情况,大大影响了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和许多考生一样,“命题说话”项一直是幼儿教师进行普通话测试的难关,结合多年来在培训和测试中总结的经验,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效果会更好:

1 思维训练,做到“有话可说”

命题说话,就是考生围绕一个话题连续说满三分钟。许多幼儿教师觉得困难的就是没有那么多的话语来填满这漫长的三分钟。辅导教师要指导考生进行思维训练,使他们具有快速思维能力来组织语言,说话时,思维开阔一点,顺畅一些,说话的方向就多一些。

1.1题目归类,化繁为简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提供的说话题目有30个,分析这些题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叙事类:愿望、旅行、童年记忆、假日生活、成长之路、我和体育、成长之路、学普通话的体会、谈谈服饰、风俗、美食;第二,记人类:尊敬的人、朋友、喜欢的明星、所在的集体;第三,议论类: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谈社会公德、个人修养。这样归纳一下,就可以分为两大类:叙述类和议论类。同类题目的表达方式差不多,就减轻了训练和测试压力。

1.2材料细化,化难为易

许多经过分类之后的话题可以使用一个材料,即一个材料可以用在不同的话题中。在材料的准备上,可以选取自己最感兴趣、有亲身经历的故事来说。作为幼儿教师,准备一些平时工作中和同事、与学生相处的趣事是非常容易的。这些材料就可以用在我的理想、我所在的集体、我的成长之路之类的写人记事类题目中。我们还可引导考生准备一次难忘的旅行故事,可以用在我的假日生活,也可以用在难忘的旅行、我向往的地方、我的成长之路等。像这样的材料,准备的时候尽量把细节强化、把故事讲述完整,这样既可以适当拓展、也可以自然过渡。

1.3材料组合、完整话题

归纳了材料的性质,细化了材料的细节,在测试时,还应指导考生注意说话的顺序和技巧。说话可以看作是口头作文,但我们并不建议考生用太花哨的结构去组织。三分钟说话,只需要考生说满三分钟,至于能否开头结尾对应,是否呼应中心,强调重点,这些都不是考察的重点。说话时,应注意说话的顺序,做到有条不紊,娓娓道来。

2 技巧训练,做到“有话会说”

2.1提高语音的标准程度

在考前培训中,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提高考生的语音标准程度。首先,纠正声韵调。声韵母训练要指导考生找到正确的方音位置和发音方法。尤其针对吴方言去的前后鼻音问题,指导考生找出发音部位的不同,进行纠正。另外,声调的调值要读到位,尤其是上声的调值,避免读成半上。

2.2规范用词造句

在说话中,除了语音规范,词语规范也是考核之一。在准备说话中,应该指导考生避免出现方言词汇和病句。对于一些网络流行词语、新词语也应该慎用。语句要通顺。句子成分完整,注意词语搭配得当。

我们还应提倡多用口语。虽然书面语很典雅,也很有表现力,但是在考试中使用过多书面语不仅会让整个说话有了背诵或朗诵的味道,更容易出现错误,反而不能取得好成绩。

2.3培养对象感

许多考生在测试时,往往因为紧张而影响正常发挥。在考前训练中,我们也应多指导学员放松心态,调整心情,从容应对。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对象感。在说话时,很多考生会觉得手足无措,如果把考试时面对的电脑想象成是自己的朋友或者是自己的学生,说话就像是自己平常的对话或者是上课,那么考生的心理压力会小很多。

在针对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测试培训中,经过以上几方面的训练,让考生摆脱固有思维的桎梏,掌握一些考试说话的技巧,养成良好的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在测试中获得较高的成绩,使“瓶颈”变成“通途”。

参考文献:

[1]李元,陈宣.高校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的训练策略[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普通话测试说话篇3

随着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推开,普通话水平测试进入新的阶段,普通话水平测试也更趋于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特别是在语音标准程度的评判中,坚持量化评判为主,评分误差率大大缩小了。但是在语音自然流畅程度的评判中,却由于失去了过去那种全程把握,对应试人的普通话质感缺少了全面了解,在命题说话项中对方言语调偏误的判定往往产生比较大的误差。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由收集整理,但有两个方面是主导性的,其一是评分细则表述过粗,测试员难以形成相对稳定、有操作性的个性评价模式,从而导致一些测试员产生了盲目评判的现象;其二是测试员失去了对应试人测试全程语音面貌的了解,导致对应试人语音质感缺乏把握。

一、方音和语调辨析

《广西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2009年7月修订稿)在普通话语音质感方面确立了两个评分点,一是语音标准程度方面,针对遗留的方言程度给出六个评分档,其中第二、三档概括为“语调偏误”,第四、第五、第六档概括为“方音”,不过这个评分点涉及的分值很低;二是在自然流畅程度方面,这是主要的评分点。

所谓方音,指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区因演变而形成的语音差别,在标准音确立后,不同于标准音的为方音,我们所说的方音就是人们在说普通话时存留的方言特色语音。方音包含音位上的误差和偏差,具体表现为因为方言语音体系跟普通话语音体系差异性带来的声韵调上的失误和偏差,就是常说的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同时方音还包含了超音段因素方面的语调偏误。所谓语调,学界有比较充分的分析,虽未必达成一致的共识,但对语调的基本含义还是比较明确的。语调的基本单位是句调,是音高、音长和音强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句子的节律模式,是语流中音节的长短、快慢、高低、强弱、虚实等各种声音组合形式,从而保证语流能成为一个合乎语言节律,使语流成为美的音效空间。“语气的色彩、语气的分量,在有声语言中都具有社会性,都是可感的。但是,作为语句的声音形式,应该有自己完整的运动过程。我们认为,语调就应该反映出这个运动过程。”

二、方言语调偏误的内涵和外延

方音和语调偏误两个概念,本来应该存在着包含或包含于的关系,方音是属概念,语调偏误是种概念。《广西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在使用方音和语调偏误两个概念时,则是把它们并列起来,分别看成对不同方音现象的等级划分,于是“方音”这个概念用来概括音位方面的偏差,而“语调偏误”着重点在于超音段方面的语音表现。在具体语言实践中,遗留方言口音导致了音位方面的失误,是方音明显的显著标志,也就是说,方言口音导致声韵调上的音位失误,会必然的同时存在有语调上的偏误,所以细则上的描述才将“语调偏误”当成比较细微的问题,置于等级较高的评分段上,而把“方音”置于等级较低的评分段上。

从测试实践上看,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涉及的方言语调偏误,是指应试人在使用普通话进行言语交际时所表现出的不同于标准音的语调形式,这种语调形式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是带有一定程度的方言语音遗留的语调形式,这种语调形式是说话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受方言音系的影响,使言语中的音节、停顿位置的音节以及语气词的音高、音强、音长结合起来以后的变化模式与普通话标准语调有明显的差异。第二种是被称为“读文本”的语调形式,它是由于方言地区人群普通话的习得过程偏重于音节发音,重视单音节、双音节的反复练习,忽略语段练习,因而没有掌握好普通话语流中音节应有的长短、轻重、徐疾的形式,且有意无意间模仿某些播音腔调,从而形成一种既非普通话的语调形式,亦非自身母语(方言)的语调形式的特殊语调,我们通常把这种语调形式称为读文本的语调(文本语调)。

为了更好地了解方言带来的语调偏误的类型,我们对其外延大略进行分类说明:

(一)声调(字调)保留方言声调特征

汉语是声调语言,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且明显是以高声调为主,各个方言的声调都比普通话的声调复杂得多,就是在北方方言区内,各个次方言的区别主要也是在声调方面,因此声调是汉语各方言中最敏感最微妙的元素。而从语言(方言或标准语)习得的层面上看,要准确掌握声调是比较困难的,调型不准确,调值不到位,就会形成带方言声调特征的“某普通话”。如东北口音中的阴平偏低现象,又如广西南宁口音,将普通话中去声的调性读成高平调,调值读成接近于55,这是调型错误。广西其他方言在声调方面的语调偏误则将去声读成接近于31的低降调,造成调值偏误。存在方言声调(字调)的遗留,一定会影响普通话语调的准确性,是构成方言语调偏误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词重音保留方言的组合模式

1,词重音遗留方言的轻重音格式。这里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虽然说是轻重音,实际上并不单纯是轻和重的问题,最显著的特征其实应该是时值的长短,一个词的几个音节,在实际呼读时,轻重长短不均衡,长则重,短则轻,轻重长短相配合,言语中就有了轻重长短的变化,形成优美的语流。而且,轻重音的恰当处理,可以明显地表示这几个音节在语义上的关系,准确地表达语句的含义。普通话的词重音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即重音、中音、次轻音、最轻音。普通话双音节词语的格式大多数是“中重”格式,而不同方言的轻重格式与普通话的轻重音格式明显有听感上的差异。广西除了桂北一带有湘语特点的方言具有明显的前重后轻格式,其他各地方言不像普通话那样音节有明显的轻重变化,而这种特征又被普通话习得过程重音节轻语流的学习方式加以强化,因此大多地方的方言语调偏误在轻重格式上都会或多或少有字化的倾向。

2,语句没有逻辑重音。逻辑重音与表达的内容密切相关,提供的是说话者需要强调的意义信息,由具体的言语需要决定。当说话者使用某种固定不变的声音形式,把词语纳入单一的语流形式之中,就会出现没有逻辑重音或逻辑处理上的错误,没有形成普通话语句本身所具有的重音模式,导致话语令人费解甚至引起歧义。逻辑重音的错误并不是方言语调本身所必然带来的,方言的逻辑重音跟普通话的逻辑重音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方言地区人群在普通话习得过程中,有意或无意间强化音节发音,从而形成一种生硬的带有字化特征的发音。在测试过程中为了“力保”自己的每个字读音准确,使得这种僵硬的语调得到了故意性的强化,因此常常没有形成正常的语流,使得话语中没有逻辑重心,从而形成方言语调偏误。

3,语流中没有轻声。没有轻声的第一个表现是读音节的原声调,第二个表现就是因为不懂得轻声的本质是短,而很机械地将轻声读成所谓的情,调型调值接近于阴平的“轻声”。通常人们讨论轻声的作用时,往往是着重于轻声的语义作用,但在语音实践上看,轻声在语调方面的作用应该重于语义方面的作用,缺少轻声或轻声格式与普通话的差异大,而影响的主要还是普通话的质感,而不是语义,因此轻声就成了普通话语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缺少轻声或轻声格式、时值相差太大,失去轻声音节固有的语音特征,势必造成语调僵硬的结果,这又是方言语调偏误的一个突出表现。

(三)句调形成固定模式

句调是指句子内部的升降曲折变化和调势走向。从声调系统本身来看,普通话四声分明,且以高声调为主要特征,但是普通话语流中,组合起来的四声由于语流的需要,音节的调值会发生细微的变化,所以虽然汉语句调有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基本调型,但相同调型的句子可以因为具体的音节声调组合情况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调型。一般的规律是以双音节词语为语调的基础,音节的原调都会产生变化,调型有所简化,以保证前后音节平滑过渡。在语流中除了重音音节以外,音节的调值都会比实际音节中的调值低一些,从整句话来看,句调在重音音节表现得最为明显。说普通话时如果没有掌握好普通话的固有句调形式,就会无论什么句子都是一种固定腔调,这就是句调方面的方言语调偏误。

(四)语流异常

包括语速、停连与普通话存在差异。语流节奏是指语流中音节的长短、高低、徐疾、轻重等变化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相间交替形成周期性组合的结果。说话中如果不注意语流节奏的形式和层次,或者是语速过快,音节发音不完整,话语中缺少必要的停连,不能准确反映出句子中句群之间的关系;或者是一字一顿,严重者语句不顺畅,磕磕绊绊,虽然语义上不影响表达,但听感上支离破碎。这些与普通话固有的节奏模式形成差异,是方言语调偏误的一种典型表现。

(五)方言特色语气词、感叹词的遗留

在话语中不能正确使用普通话中规范的语气词,大量地使用方言中的语气词。同时不能正确变读语气词“啊”也是方言语调偏误的一个特征。

三、“方言语调偏误”的标准参照性体系构建

明确了普通话语调和方言语调偏误的内涵和外延,就涉及对其进行判定的问题,《广西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命题说话项对“自然流畅程度”评判标准是这样表述的:

一档:语言自然流畅。扣0分。

二档:语言基本流畅,口语化较差,有背文本的语调。扣0.5分、1分。

三档:语言不连贯,语调生硬,或全程背文本式说话。扣2分、3分。

这个评分标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所谓的“较差”、“有背文本的语调”、“语调生硬”的具体表象是怎样的?还有“有背文本的语调”中的“有”是“兼有”还是“时有”?它又与“全程背文本式说话”存在怎样的程度上的差异?它们能不能具体量化?如果能具体量化,又如何量化?具体量化标准是什么?这些在细则以及相关的材料都没有说明。因为方言语调偏误是具有显著的模糊性的,测试员对方言语调偏误的评价也是具有模糊性的,关键是如何将这两个模糊性的东西统一起来。由于强调定量,要依靠定量来进行定性,而在语调方面却是没有办法进行定量,导致测试员在对语调自然流畅程度进行打分时没有了量的统计,不敢贸然对质进行评价。在对标准读音进行定性描写时,还有一定的允许度,这就是其模糊性的具体表现。比如,测试员在对zh、ch、sh、r这组舌尖后音正确的发音部位的听辨把握上,就有一个“度”的问题。但毕竟在这些具体的辅音、元音和声调的对象中有着比较明确的音位界定,其左右摆动的情况甚至能用国际音标加以描述,因此从整个参照体系来说还是比较明确的。

语调自然程度的参照系统本来就是模糊的,虽然评测对象的普通话语调依据的是标准的(一级甲等)普通话说话语流,但是这个标准是没有量化标准的,因为即使同一个人说同一段话语,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背景之下,都会有所变化,至于不同的人之间的差异那就更大了。面对模糊的体系,我们要做的不是努力将之拆解,使之清晰,而是始终要将之看成一个整体,构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模糊评价体系,用模糊的方式求得具体的准确性。

构建起模糊评价体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标准参照系,其一是标准的普通话口语参照体系,其二是测试员自身普通话口语的参照体系。其实很多测试员在实际测试打分时,仅仅是以自身普通话为标准,而长期以来我们高度关注于普通话声韵调这些音位音质上,对于语调等超音质方面的因素就相对宽松,关注不够,这就造成了不少测试员在方言语调偏误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容忍度,并渐渐形成听辨盲区。所以强调标准参照体系的建立和介入,就是要求测试员在头脑中建立起普通话语调的标准参照体系,这就要求方言区的测试员多观摩,多练习,多实践,有选择性地观看、收听一些高质量的访谈类节目,或者通过对一些经典电影、话剧、录音片段进行认真观摩,仔细揣摩,反复练习,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树立标准普通话的语音质感形象。有了这个标准普通话语音质感形象,就能形成评价模型,从而确立自身的普通话语调感觉。自身普通话语调感觉就是评价模型的中心坐标点,依据它在测评中就会快速形成对应试人方言语调偏误比较具体的、直接的、质感的判断,这样的判断通常会形成好、一般、较差、极差这样简单的四个等级。这样的“等级”是模糊的,它带有明显的感觉色彩,但因为语调作用于人的大脑皮层后得到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带有一定模糊度的感觉,而且是一种直觉性质的感觉,从心理形成机制来说是科学的反应,它不容易受到其他方面因素的干扰,因此是对对象最真实的反映。

在具体的测评中,如果应试人的话语表现能给测评者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也就是“好”,这样的普通话语调总体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需要扣分。而让测评者感觉“一般”的普通话语调就要做一些考量了,这是一般测试员没有“感觉”的频段,应该就是与一般的测试员大体相当的水准。虽然原则上进入一级的普通话是不应该出现“方言语调偏误”的,但在实际测试中,当应试人被评定为略过临界分数时,在“方言语调偏误”上失分的并不少见(即“略有语调偏误”)。而广大的测试员来源于方言区,生活在方言区,不少人平日里只有从事相关工作时才说普通话,因此难免带有一定程度的方言语调偏误。所以,通常在“一般”的段位上应该是隐藏着一定程度的方言语调偏误的。到了“较差”以下,还会包含有言语不顺畅的现象。这样,除去“好”一档不用考虑,实际上就只有“一般”、“较差”和“极差”三档要做扣分的权衡。这样就形成一个扣分模型:

“一般”档:语音标准程度处在一、二档,扣0.5分;语音标准程度处在三、四档,扣1分;语音标准程度处在五、六档,扣1.5分;

“较差”档:语音标准程度处在一、二档,扣1分;语音标准程度处在三、四档,扣1.5分;语音标准程度处在五、六档,扣2分。

“极差”档:语音标准程度处在一、二档,扣1.5分;语音标准程度处在三、四档,扣2分;语音标准程度处在五、六档,扣3分。

普通话测试说话篇4

【关键词】普通话 机测 教学 培训

普通话机测是指借助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应试考生在计算机前完成测试,计算机可以自动检测应试考生存在的语音错误和缺陷。对考生测试语音进行智能评测,对“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这三个有文字凭借的题自动评分,成绩当场评出。而“命题说话”项则由各省普通话测试站分配给本省测试员,由测试员通过网络对照录音评定成绩。为了保证“命题说话”项成绩的公正性,由两个测试员同时为一名考生评定成绩。

一、分析普通话机测的优势和劣势

(一)普通话机测方式的优势

机测背景下,测试考场既可以组织大规模的整场考试,也可以分散考试,考生随到随考。前三题的评测由计算机完成,只需要少数测试员对第四题“命题说话”进行评测,大幅度地降低了测试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在人工测试环境下,各测试站对测试过程难以实现全程监控。机测则可以使测试过程公开化、规范化,保证了测试程序的科学化和测评成绩的客观性、公正性。测试员通过网络听“命题说话”项的录音给出评定成绩,可以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测评分数失真;人工测试情况下因工作量大,测试员需要长时间听录音打分,听音打分是一个需要集中注意力的细致工作,工作时间过长会使测试员的注意力下降,影响测试评分的准确性。另外,在人工测试时,因为本地测试员对“本地普通话”不敏感,听不出一些语音、语调方面的问题。机测可以有效地减少以上现象,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二)普通话机测的劣势

在机测中,人机对话的录音方式及测评分离,使得测试缺少人性化,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考生的语音面貌。机测仍然保留了人工测试的部分,这种测评安排有其必要性和科学性,但同时也会保留了人工测试存在的问题。由于应试考生的功利性,会产生“考证心态”。只要能拿到普通话相应等级的证书即可。通过普通话训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际则被置之度外。机测的方式虽然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度,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没有了一对一测试员的监控,考生在一个相对***的空间里,有些人就会想方设法作弊,让一部分学生觉得可以投机取巧,导致不重视普通话训练课程、不认真准备考试的情况出现。

二、机测背景下如何做好普通话教学和培训

(一)保证普通话的课程地位

普通话采用机测后,普通话教学与培训不仅不能放松,而且应该加强和改进。一定要从提高现代人语言文明素养和就业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保证普通话的地位,在学时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出学生学、练的时间。为提高教学效果,尽量为普通话教学配置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媒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1.积极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普通话教学一般安排在大学的第一学年进行,来自各方言区的学生进入一个说普通话的新环境,突然要变家乡话为普通话势必面临各种心理障碍。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从来没说过普通话,让其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普通话,常常感到别扭、不自然,不敢坦然面对自己的发音缺陷。对此情况,教师应当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积极肯定,使学生放下包袱,建立学习普通话的信心。其次,因为已经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许多学生不愿再开口学说普通话;部分学生本身语音条件很好,但缺乏公开说普通话的勇气,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加强和学生的感情沟通,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化口语训练,注重语感培养

学生在第一、二题的字词测试中都能做到发音准确、字正腔圆,但到朗读短文以及命题说话时,发音吐字就显得生硬、不自然,方言方音不时流露出来。这反映了学生没有将课堂的正音练习融入具体的口语表达中,缺乏对普通话语感的综合把握。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强化口语训练,重视语感实践锻炼,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除了系统的语音知识学习外,还必须多听多读多说,加强训练。

3.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的普通话水平也不尽相同,教师在以系、班级为单位的授课过程中,一般只能够兼顾到语音语貌中等偏下的同学,这会导致一小部分普通话程度较高的同学觉得没有学习兴趣。结果是水平高的不屑于学,水平差的同学虽然认真学习,但不愿意在大家面前训练普通话,不利于普通话的教学和培训。因此,根据不同的方言区开设不同班级,或根据不同语音语貌的同学,实行分层次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普通话思维训练

语言既是人际交往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普通话思维的训练。首先要训练学生普通话信息而非方言信息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而这种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是要靠日积月累,不可能仅用课堂上读几篇短文、讲述话题就能得到解决。只有做到在不同的场合方言思维与普通话思维的自由转换,才能真正掌握普通话的精髓。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尽量运用普通话,让学生在日常训练中逐渐形成普通话思维。

5.加强测前培训,掌握测试的抓分策略

普通话测试说话篇5

普通话水平测试也不例外,面对各行各业的受试者们差别悬殊的测试目的和需要,现有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无法做到充分体现各类测试人员的要求和特点。作为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大户”,播音专业人员的业务需求自然也无法得到体现。

一、 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度忽略了对于语义的考查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针对语言能力水平所进行的测试,一定要将对于这两方面的考查同时作为测试内容,才是完整的语言测试。

显然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度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语音的标准程度上,当标准的语音不能承载准确的语义时,我们便无法凭借对于语音的评测来断定言语发出者的语言能力水平。

对于播音人员来说,语音标准是重要且必须的;但能够准确清晰地传递信息才是最重要的。作为大众传媒的信息发出者,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特点鲜明,即“面对广大的听众(观众)又无及时反馈 ① ”,因此应该是吐字清晰、释义精准、交际意愿明确,包含高信息量和高交际值的规范的语言,让受众一听就懂,决不能令人感到费解或产生歧义。

目前,在某些播音人员的工作中出现的“流水式”播音,就是因为忽略了意义的表达而造成的。这种播音形式听起来语音规范、语句流畅,在语音层面似乎无可挑剔;但语势僵化、语调单一,既无层次,亦无重点,使得受众在听的时候抓不住内容,听过了之后没有印象,无法承负起与受众沟通的责任。虽然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这种情况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度的反作用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注重语音而忽视语义的测试结构确实不太适合播音专业人员。

二、 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度忽略了对语言实际运用的考查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将普通话(主要是语音方面)分解为若干的测试点,按照这些测试点对受试者的普通话水平进行分项评测,将各项成绩综合之后得出最终的结果。这种测试方法,虽遵循了先量化分析再定性赋值的测试原理,但是将语言测试完全抽离实际语境,所得出的受试者的成绩便不能完全代表其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普通话水平。

理解这一点对于进行播音专业人员普通话水平的测试和认定工作非常重要。播音专业人员的基本工作任务就是与受众进行交流、向受众传递信息,因此在语言传播中,播音专业人员必须做到在考虑具体语境(包括交际对象和目的)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控制语言状态,把握语言分寸,以优化传播效果,提高传播效率。

因此,对于播音专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该将语言策略能力作为一个必要内容纳入测试范围之内,在真实的语言运动和组合中进行测试,切不可脱离实际语言环境。

三、 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度的内容不适用于播音专业人员

1) 第一项“读单音节字词”和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

这两项考查受试者对于字词的认读,包括声、韵、调,以及变调、儿化、轻声等。

很明显,以上两项考查的对象都是受试者的普通话认读能力,即受试者对于语言形式结构系统本身的操作能力,考查的是“一成不变”的语音,忽略了语音在语流和具体语境中的实际情况。

就我自身参与中国传媒大学部级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的测试及研究工作的实际经验而言,很多考生的方音痕迹都是按照测试流程的顺序依次递增的。这些考生在读字词时方音并不明显,在朗读短文时方音痕迹开始浮现,到了命题说话时,其语音面貌和最开始时已大相径庭,方音色彩十分明显。因此,这两项测试内容其实并不容易测出考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普通话语音面貌。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有声语言是最完备的(语言)”,因为对于既定的书面文字来说,有声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包括语音、语调、语气、重音、停连等等),可以赋予其完全不同的含义。对于播音专业人员来说,掌握这些表情达意的手段尤为重要。

因此对于播音专业人员来说,语音的准确认读是最基础的要求,这方面的考核应贯彻于整个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不必单独成项。这样既能保证在活的语言中进行语音认读测试,避免“字化”情况的出现,更能够测试出被测人能否在具体的语境中选用准确恰当的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更贴近播音专业人员的业务需求。

2) 第三项“朗读短文”(暂且忽略“选择判断”,下同)。

此项在考查受试者声母、韵母、声调读音标准程度的同时,重点测查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纲要》中规定的“作品”共60篇,其中散文42篇、科学小品9篇、小说(或节选)6篇、寓言故事3篇,全部都属于文艺性稿件。

根据内容的不同,广播电视节目可粗分为新闻类、社教类和文艺类三种,其中以新闻类节目为绝对主体,播音语言以新闻性语言为主,涉及面广,形式多样。即使在广电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性作为播音工作的第一属性始终不曾改变,新闻始终是最主要的传播内容。

从这个角度来看,播音专业人员的短文朗读部分应该以新闻类稿件为主,兼顾文艺类和社教类稿件。现行《纲要》中所规定的朗读作品内容过于简单,形式过于单一,涉及面过于狭窄,显然无法满足播音专业人员的业务需求。

3)第四项“命题说话”。

此项意在测试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的是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

这项测试为受试者提供的只是一个话题,并无具体的语境限制,亦未体现具体的交际行为,考查仅仅停留在语言形式方面,不具有任何信息传播和情感交流的意义。

这显然不适用于播音专业人员。众所周知,传播是媒体存在的基础,媒体语言是交流性的语言,针对播音专业人员所进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该引进具体的交际目的、对象和情境,模拟真实的交际环境,着重考核受试者在既定交际环境下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所达到的效果和得体情况等,这样才能够测试出受试人语言交流的能力。

四、 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度的备考时间不适合播音专业人员

播音员主持人日常工作中的备稿时间通常不长,大部分“稿件来得较急,稍事准备就要播出。碰到‘刚刚收到的消息’,很可能连浏览一遍的时间也没有。”“就具体的播音创作而言,不可能‘十年磨一戏 ②’”。

然而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度下,受试者的备考时间却是无限期的,如果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度进行播音专业人员考核,就很可能会造成受试者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很高,而从事播音主持工作时却表现不佳的情况。

某师范大学开办的播音专业就长期使用《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对学生进行训练,经过大学四年的练习,他们的毕业生们对于《纲要》中的60篇文章和30个话题都烂熟于心,在参加普通话测试时,都表现得无懈可击。然而一旦改换题目或接手实际工作,就马脚大露了。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很不利于播音专业人员培养和选拔的,我们要避免僵化地将包括较长备考时间在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度套用在播音专业人员的培养和考核上,这样才不会造成测试成绩高业务水平低的严重后果。

五、 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度的评测等级不适用于播音专业人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关于2003年播音员主持人持证上岗资格考试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省级以上电台、电视台普通话播音员主持人上岗的普通话等级达到一级甲等”“地市及以下台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等级标准则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我们来看看这个普通话水平等级的规定是否恰当。

我们先来算一笔账:根据规定,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的音节数分别为100个、100个和400个,第四项“命题说话”时长为3分钟,按照“普通话的正常语速……大约每分钟240个音节”③计算,其音节数约为720个(考虑到语音停顿等因素,以600个音节计)。各项相加,得出进行一次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总音节数约为1200(个),乘以3%得出36(个),即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度评测出的一级甲等这个等级所允许的音节错误数量的上限。

根据《纲要》要求,我们可以算出整个测试过的所需时间的上限,即3.5分钟+2.5分钟+4分钟+3分钟=13分钟,根据实际测试经验,往往比这个时间要短,大约在10分钟左右。

试想一下,如果某位播音员主持人在十多分钟的节目中一共犯了三十多处普通话语音方面的错误,对于观众来说,这绝对是不可容忍的。以这样的普通话语音面貌来衡量是否具有担任省台及以上级别传播机构的播音员主持人的资格,显然不太合适,要求过于简单了。

作为大众传媒的形象符号和与受众直接沟通的桥梁,广大的播音员主持人在传播知识、沟通信息、引导舆论等社会职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最重要的示范者和引导者,他们的普通话运用水平的高低对整个社会的语言生活和语言规范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推广共同语和维护祖国语言的统一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在长期不懈的研究中,以播音专业人员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客观地科学地分析评价测试体系,规范测试内容,优化测试方法,改善测试条件,增加高科技设备和电脑识别分析技术在测试中的应用,努力提高播音专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引领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推广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提高我国普通话使用的整体水平。

注释:

①《广播电视语言》,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

②《中国播音学》,张颂,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③《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商务印书馆,2004年

参考文献

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商务印书馆,2004年

②李筱菊:《语言测试的科学与艺术》,[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

③刘润清、胡壮麟:《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外研社,2000年

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语文出版社,2003年

⑤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商务印书馆,2006年

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与实践》,[M],商务印书馆,1998年

⑦ 许威汉:《传播语言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⑧于根元:《推广普通话文件资料汇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⑨于根元:《新时期推广普通话方略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普通话测试说话篇6

论文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语言,社会性,交际能力

 

正 文: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我国为加快共同语普及进程、提高全社会普通话水平而设置的一种语言口语测试。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自1994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以来,普通话水平测试在推动普通话普及方面取得了不可否认的成绩,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不能完全反映应试者的语言交际能力。本文试***从测试的内容和场景入手,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理论来分析一下普通水平测试中存在的语言交际能力缺失问题。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和级别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的编排及要求

普通话水平测试以测查应试人普通话的标准度(语音、词汇、语法)与掌握熟练程度两个方面能力为目的。现行普通话测试内容分四部分,四项测试的要求、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测试员对各分项测试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

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100个(排除轻声、儿化音节)。主要考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发音的标准程度。

第二题:读双音节词语50个。除考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外,还要考查上声变调、儿化韵和轻声的读音。

第三题:朗读短文。目的是考查应试人用普通话朗读书面材料的水平,重点考查语音、连读音变(上声、“一”、“不”),语调(语气)等项目。测试员偏重于对其声韵调及其在特定词语和语言环境中轻声、二化、上声变调、“一”、“不”变调以及“啊”的音变等的考查,还要考查其把握轻重格式以及朗读技巧的情况。

第四题:命题说话。以单向说话为关键词汇规范程度占5%,自然流畅度占5%。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级别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国语[1997]64号)把普通话水平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划分甲、乙两个等次。三级六等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评定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等级的依据。这里只列出三个等级。

一级甲等(测试得分:97分-100分之间)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论文服务。

二级甲等(测试得分:87分-91.99分之间)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交际能力,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有时出现失误。词语、语法极少有误。

三级甲等(测试得分:70分-79.99分之间)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词语、语法有失误。

(三)小结

从测试的内容要求及等级划分上,我们可以看出,普通话水平测试比较侧重于语音的标准程度。从评分标准来看,不论是单词朗读部分,还是说话部分,都以语音面貌为准。而且在普通话等级划分上,都是根据字音、字调和方言口音为区分标准,在此基础上才考虑词汇规范程度和话语流畅度。总的来看,笔者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从一定程度上说是语音标准程度的测试,它对语言交际能力重视不够。

二、从语言的社会性看普通话水平测试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性是语言最本质的属性。语言社会性的重要表现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使用语言来完成有效的交际。普通话作为一种语言,我们练习普通话的目标也是为进行有效沟通。所以,笔者认为,现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没有充分体现应试者的语言交际能力,普通话级别高并不意味着应试者的语言能力就一定高。

(一)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概念是海姆斯(D. Hymes)提出来的。他认为要发展一种关于语言使用者和语言使用的理论必须考虑四问题: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现实性。其后语言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对交际能力作了各种描述。他们也把交际能力分为四个方面。(1)语言能力,即语法、词汇、语音的内化知识;(2)社会语言能力,即使用语言的社会变体和言语功能的能力;(3)语篇能力,涉及语篇中语句之间衔接和连贯;(4)应对能力,即语言交际中的各种应对手段,如怎样开始谈话、话题转换、结束谈话等等。语言行为提的是将所掌握的语音、语法、词汇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应用。

总的来说,语言能力是人们所掌握的语音、词汇、语法在具体环境中运用的能力。因此,我们不仅要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内化,而且还要重视语言在具体环境中的实际运用,前者是后者的前提,而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运用。人的语言能力主要是靠后者表现。而普通话水平测试过多的注重了语言的语音面貌,对人的社会语言能力及语言交际中的应对能力重视不够。本文试***从测试内容和测试场景两方面来进行一下阐释。

(二)测试内容

从第一部分的分析中,我们看出,普通话水平测试比较注重语音标准程度,即语音的物理属性。由生理器官产生的物理音响只不过是语言用来表达意义的物质材料。各种语言使用哪些材料,如何使用,有自己的规则,这是音位学所要研究的方面。音位学是在了解语音的物理、生理特征的基础上,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角度对语音的研究。也就是说,要想弄清语音的社会性,完全可以从音位入手。

音位是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从区分意义的角度对语音进行的划分。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音位没有标准的读音,它总是以变体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就算是同一个语音交际能力,由于地域、民族等的差异也会发出不同的音;就算是同一个民族,发同一个音时也会由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不同变现出不同的音,但不管怎样,关键是它们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对意义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这就是音位学,即语音的社会性告诉我们的。

再回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上,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发音完全符合普通话的评分标准。这也给普通话的评分带来一些不确定性,比如“声母发音部分不准确,但还不是把普通话里的某一类声母读成另一类声母”,“合口呼撮口呼韵母圆唇度不够,语感差”,“声调调形、调势基本正确,但调值明显偏低或偏高”等等,测试员如果专业知识不强就很难分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于是不同测试者对同一应试者语音面貌的评定便会有较大的差异。

如果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来评定,这对某些发音不是那么标准,但是交际能力很强的人就有失公允论文服务。特别是最后一道题,如果应试者发音标准,说话流利,思路清晰,那么自然而然后得到较高的成绩。但更多的情况是这样的:(1)发音标准,但思路不清,让人不知所云;(2)发音不是很标准,但表达意思明确,思路清晰。如果按照评分标准,(1)的分数肯定比(2)高,因为根据评分标准,最后一道的语音面貌要占该道题的20%。但实际情况很可能(2)的交际能力高于(1)。总之,普通话测试侧重语音形式的东西

(二)测试的场景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在封闭的环境中,人跟机器的交流,确切地说是“自言自语”,还不能算严格意义的交流,这跟现实的交流是有很大差距的(主要以第四题为例)。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大都是以对话形式存在的,有具体的语境,还有一定的反馈。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人对机器讲话,不是对话形式,没有一定语境,也就是普通话测试中的场景是不真实的,具体分析如下:

现实生活中,人跟人的交流是在一定语境下进行的。语境是交际语言使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交际能力,语境分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民族文化语境等,本文侧重谈情景语境。情景语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场合和参与者。说话只有在特定时间地点语境中才会有意义。比如说,在圣诞节,我们经常说圣诞快乐,但是在其他的节日我们不能这样说。场合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一些人就某个话题,为某种目的(意***)进行言语交际的一种情况。场合在话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交际者的谈话必须适合各种特定的场合。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主观的因素也在交际中起重要作用。

以上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语境,但在普通话测试的机房中都不存在,存在的只是简单的陈述,如何开始谈话,如何转换应对策略等都没涉及。所以说人的交际能力都没完全发挥出来,说话流畅的可能是提前准备的,不流畅的可能是因为没有特定的场景没办法有效发挥。因此,笔者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并不能真正反映人的实际交际能力。

三、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从语言的物理属性来看,普通话水平测试在考查应试者发音标准程度上还是有重要作用的。但从语言的社会性来看,普通话水平测试并没有完全反映应试者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也是普通话水平测试需要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李英姿李斌.论普通话测试中影响测试的一些客观性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6).

[2]陆惠云.从语言测试的诸要素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

[3]艾***.简析语用学语境的作用与运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02)

[4]施卫民.语言交际能力与测试[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J].2001.9(03)

[5]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

普通话测试说话篇7

关键词: “推普” 普通话课程教材 普通话水平测试 语言教育

汉语普通话在普及教育、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促进信息化和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期进一步促进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扩大普通话的传播和影响,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推普”、“普通话水平测试”、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普通课程的背景下,反思普通话课程教材编写的经验教训,以期为今后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提供借鉴。

一、教材编写向PSC应试培训倾斜——课程定位偏差

“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PSC。1994年国家三部委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规定了测试的对象及相应人员获得普通话资格证书的等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1994年开始使用,2003年《大纲》修订版实施。2004年由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组织编写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出版。《大纲》和《纲要》规定了测试内容、测试题型及评分系统。

PSC“大纲”和“纲要”是新时期“推普”的纲领性文件,对普通话课程教学和教材编写产生重大影响,随后出版的各类普通话教材大多以两“纲”为依据,教材内容与PSC高度统一,将普通话基础知识、普通话测试指导、普通话测试训练等内容,“按照理论——训练——测试的程序进行整体编排”[1]P100。这类教材按照《大纲》和《纲要》规定的测试范围,涵盖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命题说话四部分内容,进行训练和指导,突出实用性、针对性。

据统计,从1994至2011年,全国各地由***机构组织编写的普通话测试教材14部,非***编写的教材48部。2010年是这类教材编写的高峰——该年度共出版普通话测试教材10部。从2005年—2010年,平均每年有8.5本普通话测试教材面世[2]P84-85。

语言学习注重讲练结合,结合测试评分标准进行训练,突出语言知识体系教学服务语言实践,是这类教材的主要特征。但这种“应试培训型”教材的用途被扩大化,多年来的情况是,“应试培训型”教材成为普通话课程普遍的首选教材,PSC应试培训逐渐取代了普通话课程体系教学,“课程内容与训练的各个环节都以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试卷题型及评分标准为依据”,导致普通话课程目标单一化、纯工具化现象严重[3]P50。

普通话课程的确是一门特别强调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课程,在当前推行PSC的背景下,有必要将PSC的训练机制引入普通话课程教学,将提高学生PSC应试能力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但在此过程中还是要坚守一个原则:“普通话课程不应等同于应试培训课”[3]P50。

多年的观察证明,应试训练的意义重在识记而不是生成,对于普通话基础较差的学习者而言,PSC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在较短时间里记住一些字词的发音,但难以形成对知识体系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的能力。许多担任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的教师发现,学习者在“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两项测试中往往得分较高,但在朗读和说话测试时则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而频频暴露方音特点,出现“系统性错误”、“系统性缺陷”。不少测试员发现,一些学习者在测试中朗读、说话的能力与读字词的表现判若两人。这是因为在读字词的强化训练阶段,学习者努力用普通话语音纠正和掩盖其方音特点,听起来虽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显得生硬、不自然,但声、韵、调发音基本正确。当进入朗读、说话测试时,他们在语流表现中总是捉襟见肘、顾此失彼,无法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因此这类PSC“应试培训型”教材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在停止强化训练后,学习者说普通话的水平很可能回到原有状态。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已达到较高测试等级的学习者在日常口语交流中的表现与其获得的PSC等级不相符合。

这类PSC测试用书几乎全面占据普通话课堂,成为主流教材,这种情况导致的一个严重的后果,是使普通话课程变为PSC应试培训课。在PSC《大纲》和《纲要》的引领作用下,普通话课程向PSC应试培训倾斜,普通话作为一门课程,其学科属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性受到冲击。

二、教材知识结构失衡——以语音教学代替语言教学

当前普通话教材偏重语音教学,教材知识体系的重点是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如声、韵、调、音变的理论与发声训练,在读词语、朗读作品及说话训练中,都偏重对语音规范程度的评价。有学者指出,普通话“课程内容失衡”[4]P135,将教学重点放在语音知识教学和静态语境下的发音训练上。亦有学者反对将普通话课程当做口语正音课,提出“词汇教学中心论”,主张“以词汇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说话、阅读、写作三种能力[5]P46。

语音教学固然重要,但不能以偏概全,以语音教学取代语言教学的丰富内涵,淡化母语教学的文化教育功能。语言的结构是多元的,语音、词汇、语法要素和与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语言技巧及语言文化素养,都需要学习者在长期的艰苦学习中付出努力。

普通话的定义正反映了语言概念及其内涵的丰富性特征:“普通话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6]P3这一定义恰好说明,语音不是普通话学习的唯一和全部,仅依赖语音学习无法把握普通话的精神内涵,获得较高的母语文化素养。学习者除了掌握普通话语音体系外,还应掌握词汇、语法的规范标准及语言表达的各种技巧,不断地提高语言文化素养。因此,将语音教学为主的教材作为普通话课程教材,偏离了课程教学的主旨,导致课程知识结构严重失衡。

三、教材对实践教学设计不足,对营造语言学习氛围缺乏认识

语言学习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和身体力行的口头实践,特别需要借助语言环境的熏陶,与其他课程相比,实践环节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

目前各学校普通话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许多教师抱怨普通话课时被不断压缩,多数学校是36学时,有的少至18学时。“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内容的确是个难题”[7]P334,在较少的课时内教师无法细致讲授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无法用较充裕的时间组织课内的实践练习,特别是课外的实践环节更难落到实处。因为课堂上实践不足,课后也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来督促学生加强训练,所以普通话课程的教学实效很难保障。

当前普通话教学忽略了通过“课内”和“课外”的实践环节,我们在普通话教学中应营造“说”普通话的环境氛围,使学习者脱离母语方言的“大海”,在人人都说普通话的语境中“耳濡目染”,从而有效增强课程学习效果。

关于语言学习与环境氛围的重要关系,可以借助“一傅众咻”的成语来说明。《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能得矣。……’”[8]P2712《孟子》文本以语言教学案例来论证环境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性。从语言教育视域看,该成语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语言学习必须借助一定的语境。楚大夫之子生活在楚语的“大海”中,尽管这位来自齐国的“外教”发音纯正、督责甚严,但这个学生在“一傅众咻”的氛围下学说齐国话实在难见成效。等到他身处齐国临淄城内的街巷里,被齐国话熏染“数年”后,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能得矣”。

结合“推普”与普通话教学实际可推断:普通话课程教学要避免出现“一傅众咻”局面,应重视“课内”、“课外”的实践训练,通过实践环节全面营造普通话学习的环境氛围。基于对实践教学和营造“推普”语言氛围的重要性,普通话教材编写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通过创新型实践教学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语言学是一门领先学科,现代社会的急剧发展“正是语言学发挥作用的时刻”[9]P1。语言学界在继续加强语言本体研究的同时,应该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加快研究步伐,进一步研究“推普”的理论与实践,加大力度推进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期待有更多学者关注普通话教材编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进,以适应新时期的“推普”形势,并不断推进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春玲.普通话教材现状调查研究[J].语文学刊,2012.6.

[2]王彩豫,曹艳丽,王群生,李德龙.普通话测试教材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2.5.

[3]韩佳蔚.普通话课程不应等同于应试培训课[J].文教资料,2012.20.

[4]周红苓.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论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模式[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

[5]李振中.基于“词汇教学中心论”的高师普通话教学新探析[J].教育探索,2012.9.

[6]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增订第四版).

[7]童玮.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的提高[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8.

[8][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M].中华书局,1980.

普通话测试说话篇8

【关键词】西北 高校 PCS

【中***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012-02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是国家的基本语言***策。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广普通话工作进一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措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健康开展,必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于1994年10月30日联合发出《国家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以来,至今已有20年,虽然我区普通话测试工作起步晚,但2001年以来在全区教育系统得以全面展开,且走上科学、规范的道路。近年来,随着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开展,普通话测试工作愈发引人重视。推广普通话工作形势一派大好,怎样抓住这样的有利时机,营造浓郁的推普氛围,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普通话水平,提升地方高等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上台阶、跨高度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 思想重视,认真培训是取得测试好成绩的关键

宁夏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属于北方语系。因此,许多学生认为自己的普通话没有多大问题,既不参加培训,也不认真准备,掉以轻心,结果测试时连起码的测试规则都不懂,白白丢分。如第一道题,读单音节字100个,主要考察学生的声韵调,不能读轻声,也不能儿化,如果是多音节字,只要读其中之一即可。在测试中每个字允许读两遍且以第二遍为准。但在测试中,有些学生读错了(有些纯属口误)也不知纠正,而有的学生一个字读三四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分前后鼻音,该读前鼻音的时候读成了后鼻音,而该读后鼻音的时候又读成前鼻音,如春风,把春读成“chong”而风又读成“fen”。第二道题读双音节词语50个,包括轻声、儿化、上声变调。不参加培训的学生就没有这些普通话基本概念,错误、缺陷特别多,从而严重影响了测试成绩。第三题朗读,要求准确、通畅,注意“一、不、啊”的变调,语速适中,不随便加减字,不回读。有些学生在朗读项中像放机关***似的,“僻僻、啪啪”念一通,虽说念完了,但错误连篇。朗读要领、技巧没有丝毫体现,就是在念书。第四题说话题,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要求语音自然、用词恰当、语句流畅、谋篇得法。这一项分值最高,计40分。有的学生由于没有认真准备,说一两句就没词了,尽管测试老师再三提示也无法继续;还有的学生心理素质差,测试时过于紧张,磕磕巴巴,语无伦次,前言不达后语,严重影响了考试成绩。因而要想取得好的测试成绩,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参加培训,认真准备。

从宁夏大学普通话测试成绩分析,我们发现南部山区的学生普通话水平较差,有10%的山区学生不能拿到合格证书,方言严重者测试成绩为三乙。追其原因:(1)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乡观念浓厚,认为说普通话是忘本,耍时髦,平时不讲普通话,一律说方言。一旦到考场,南腔北调,非常尴尬。(2)宁夏的方言和普通话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单音节字,声韵调都有差别。有些方言的调值和普通话往往相反,如“港”是上声,而宁夏固原等地的学生常读成去声。“课”普通话读去声,方言则读阴平。在测试中的第一题,山区的学生一般要丢掉3分以上,严重者丢6~7分。因此学生必须转变观念,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关系,苦学多练,不耻下问,攻克语言关,学好普通话,争做合格教师。按照国家***规定,师范生普通话测试成绩应达到二级乙等,其中中文专业的师范生,1974年以前出生的人应达到二级甲等,1974年以后出生的人应达到一级乙等,凡达不到二级乙等者不能申请教师资格。可见普通话是师范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和技能。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二 在科学规范的语音理论的指导下,勤学多练,坚持不懈,以保证测试成绩的优良

宁夏人说普通话的最大问题是前后鼻音不分。在汉语普通话中前后鼻音的音节很多,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搞清楚哪些字是前鼻音,哪些字是后鼻音。这就需要勤查多记,掌握规律。一般来说,凡声旁在别的形声字中韵母为an、ian的,普通话都读in、en,不读ing、eng。如扮(ban)――盆、湓、贫、纷、芬、酚、汾、粉、忿、吩;含(han)――今、妗、矜、衿、琴、衾、岑、涔。凡声旁在别的形声字中韵母为ang、iang的普通话都读“ing、eng”,不读in、en,如秧(yang)、英、瑛、映等。我们还可以根据普通话的声韵结合关系辨记一部分ing和eng韵字;普通话d、t、n、l拼eng不拼en(除了“嫩”)。如灯、邓、蹬、瞪(deng),疼、腾(teng),能(neng),冷、楞、棱(leng)。普通话d、t、n、l拼ing,不拼in(除“您”外)。如顶、定、盯、订(ding),听、挺、舶、厅(ting),拧、凝、宁、(ning),我们可以直接根据字形偏旁辨记。如壬(ren)――任、妊、荏、衽。知道了哪些字是前鼻音,哪些字是后鼻音,还要进一步掌握区分前后鼻音韵母-n、-ng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前鼻

普通话测试说话篇9

关键词:普通话 语言教学 现状 对策

语言能力是从事各种工作必需的核心技能,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完成教学计划,提高学生普通话运用能力、增强其素质也是普通话教学应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现结合笔者近年来普通话教学的体会,对技工院校普通话教学略作探讨。

一、技工院校学生普通话水平现状

1.大部分学生普通话基础较弱,对普通话学习兴趣不浓

技工院校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方言区,语言差异较大。现在的普通话教学实际上是补中小学的课。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他们把普通话看做是一门简单的口耳之学,认为用不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训练。这不仅妨碍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和自觉意识,也阻碍了普通话教学的顺利进行。

2.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认识不够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普通话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36%的学生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不重要,21%认为无所谓;还有36%的学生平时对普通话很少顾及,训练不够,他们幻想在考前三五天突击训练,蒙混过关,对测试抱有一种侥幸的心理,影响了测试功能的正常发挥。

3.普通话应用的比例不高

据了解,学校里师与师、师与生之间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和交际的比例较高,而生与生之间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和交际的却少之又少。许多同学感到在交际中使用普通话最主要的困难是“周围的人都不说,说的机会少”和“方言口音不好改”。受自身影响,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羞怯、自卑的心理。在课堂上学习普通话,自己说不好,又怕别人笑话,常常不肯开口说普通话;在课后更不好意思找同学辅导,最后干脆就不练,进而影响到了普通话的学习效果。

二、建议和对策

1.明确目标,确定普通话课程的重要地位

技工学校的普通话课不是专为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而设置的,而应该是一门技能训练课程,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在各自职业领域内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自身语言形象。

2.要进一步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设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积极作用就是推动普通话的普及,促进全社会普通话水平的提高。离开推广普通话的目的进行测试,就违背了设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初衷,失去了普通话测试的生命力。要将普通话测试与普通话教学结合起来,做到“以测促训,以测保训”。

3.要加强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

学习普通话,需要做到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的规范。教师在普通话教学中,一定要用扎实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而不能盲目地、单纯地让学生跟着自己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准确地教给学生声、韵、调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讲解常见的音变现象及规律,可以用***解、示范、听录音、带读等方法教会学生正确地发音。

4.教学中要突出“训练”这一主线

在实际教学中,要力戒把讲授与训练孤立开来,应讲练结合,学生边练习,教师边指导,在练习中体验,在指导下提高。首先,在课堂上可以借用朗诵、朗读、讲解、讲故事、绕口令等练习方式训练,特别是用普通话标准音熟读和背会一些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和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材料,可有效地帮助学习者长时间记住其中每个字的标准音,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修养,一举两得,这是一种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方法。其次,普通话训练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借助一些录音软件,将同学们的发音录下来,在回放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反复纠正,不断提高,还要将习惯性说错的字词记录在本上,定期进行复读。

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艺术语言的实践活动

普通话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督促学生养成课外自觉说的习惯,让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交际语言。通过举办文艺晚会、主持人选拔大赛、诗歌朗诵会、模拟招聘会、主题辩论赛等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们用说快板、说相声、歌唱、话剧、小品、双簧等艺术语言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把自己经过努力学会的普通话在文艺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不仅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普通话的兴趣,也让学生们有了学习普通话的动力。

普通话测试说话篇10

关键词:普通话 测试 教学 改革

普通话是我们的工作语言、宣传语言、交际语言和教学语言。能说一口标准流利或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就明确规定了“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师范院校是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师范生普通话水平的好坏,对他们今后的就业、教学,甚至国家对中小学生语言培养方针的贯彻落实都是有影响的。所以,提高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普通话水平测试已开展了多年,现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我院学生普通话测试过关率较低的实际,这给普通话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事普通话教学的老师应考虑怎样将普通话测试与普通话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做到“以测促训,以测保训”。

针对我院学生大都来自本省边远山区且普通话基础薄弱的实际。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如何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普通话教学以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问题。

过去,在普通话教学中,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用时较多,学生训练教少,学生普通话水平提高不明显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这和普通话课只开一学期,课时少的实际有关系;另一方面这和普通话教学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后训练、忽视学生学习普通话习惯的养成等有关。

一、明确目标。确定普通话的重要地位

学生在中学阶段并没有意识到普通话对一名师范生的重要性。当学生接触普通话课程时,我们有义务向学生宣传国家的语言文字***策,让师范生知道普通话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师资格证的办理和他们今后的就业,让学生知道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这为他们今后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奠定基础。

二、分级制定标准,讲清细节

普通话教学课时少,传统的教学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上占的时间较多,相比较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训练和教师为学生纠错的机会就比较少。针对此实际,就需要想办法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训练。使普通话基础不同的学生,针对实际得到训练。

普通话教学,需要先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针对我院大多数学生普通话基础薄弱、部分学生普通话基础较好、个别学生普通话基础好的实际,制定不同的标准。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目的是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第三题朗读,要提醒学生不要错读、漏读、加读、倒读、不要读破词和句造成歧义。做到自然流畅。第四题说话,要向学生讲清说话注意自然流畅、有口语感等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在普通话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再针对测试中要注意的具体问题进行讲解,做到循序渐进。

三、注重课内、课外训练相结合

大多数学生说方言已成一种习惯,若想让其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需要个过程。只有通过课外的不断训练,才能巩固课堂训练。课外训练,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四、养成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几种习惯

普通话教学仅注意课堂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普通话教师有必要督促学生养成几种习惯。

一是学习普通话的自觉习惯。只有学生自觉去学习普通话,才会有较大的进步,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督促和学生的相互督促。二是听普通话的习惯。我们的有些学生不习惯听普通话,这就需要督促学生常听普通话,养成听普通话的习惯。三是练普通话的习惯。很多说方言的同学羞于说普通话,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羞涩心理,有针对性地多练普通话,不断纠正语音上的问题。四是说普通话的习惯。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前三题把握得很好,一到说话,问题就较多。不但要求在课堂上说,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也要说,抓住一切机会练说普通话,在练习中不断纠正错误。五是纠错的习惯。纠错分两种情况:一是自纠。二是他纠。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存有几种情况,一是有的知道自己的语音错误和缺陷,并能自我纠正的;二是有的知道自己的大多数问题,有些可自我纠正的;三是个别普通话基础薄弱的同学,不知道问题且不能纠正的。针对第一种而言。他们的语音系统往往无大的问题,只是记不住音,这样的同学通过普通话课的学习,会很快纠正错误且进步很大的,他们往往能做到自纠。针对第二种而言,他们的语音系统多少有些问题,有些语音问题他们可以自纠,有的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可纠正的。针对第三种来说,他们的基础薄弱,语音系统上的问题较多,少自纠能力,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要鼓励基础薄弱的同学,克服学习普通话的心理障碍,多向老师和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六是记录的习惯。七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习惯。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普通话训练

单靠课堂讲解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过去,普通话教师对学生的课下的训练有要求,但检查得较少。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结合普通话教材进行课后训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普通话测试说话10篇

学习

乡镇卫生院管理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乡镇卫生院管理10篇,内容包括乡镇卫生院管理经验做法,乡镇卫生院管理工作细则。1存在的问题1.1重医轻护的现象在乡镇卫生院依然存在:不论是在人才培养或是工资待遇上,决策者一般都偏向于医生,这样一来护士的积极性不高,进修学习

学习

初中教师支教工作总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教师支教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小学教师支教工作总结8篇,支教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以上是初教系团总支xx年1月份活动计划初教系团总支学生分会初教系xx年2月份活动计划新学期的到来,我们又来到了紧张的筹备工作,在这过去的一个

学习

写事作文指导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写事作文指导10篇,内容包括写事作文过程详细范文,写事作文范文复习。可恨的蛀牙山东省高密市豪迈中学秦率卿俗话说得好: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几天,深居在我后槽牙里的牙虫又出来“狂欢”,整得我吃不下,睡不好,老妈实在看不

学习

产科实习小结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产科实习小结10篇,内容包括产科实习小结收获与存在问题,产科实习小结200字100篇。在实习期间,尊敬师长,服务态度良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因性别及时间等因素,未能进一步学习及观摩手术,实乃憾事.感谢老师们的关爱和教导,学生定当努

学习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内容包括阿西莫夫短文180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推荐稿。阿西莫夫和他的“紧箍咒”约翰・坎贝尔是阿西莫夫的伯乐,在科幻创作上他给阿西莫夫出过不少好点子。20世纪40年代初,阿西莫夫就是经他点拨写出科幻短

学习

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内容包括跨文化交际小论文1000字,论文选题100题跨文化交际。2)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参与主体,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

学习

父亲节日快乐祝福语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父亲节日快乐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父亲节日的祝福语大全,父亲和母亲节日祝福语。3、爸爸,所有的祝福都带着我们的爱,随风送到您的耳边,送到您的心底。父亲节快乐!4、爸爸,坦白讲你有时非常狡猾,有时又非常滑稽可笑,但是我更想说:最

学习

关于元宵节的诗词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元宵节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元宵节新诗词100首,在异乡过元宵节的诗词。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6.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学习

有关感恩的作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感恩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有关感恩的作文范文5篇,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这就是教师,是我们伟大的母亲!九月,我们告别小学,踏进了向往已久的初中,来到了我们新的大家庭——七五班。在这里,我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您啊!老师!刚来到

学习

那一年我们追过的女孩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那一年我们追过的女孩10篇,内容包括那年夏天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那些年追过的女孩日记大全。他爱她,她也爱他,可是他们不能在一起,平行世界里,他们是幸福的,错过的人,回不去了,错过的事,回不去了,就这样他们回不去了,我们亦是回不去了,再

学习

师范生教育实习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师范生教育实习,内容包括师范生教育实习报告范文集锦十篇,师范生教育实习个人计划。2、通过教育实习,提高师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3、通过教育实习,使师范生全面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根

学习

五彩池教案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五彩池教案10篇,内容包括六年级语文五彩池教案,三年级下册五彩池教案。学生的灵智和欲求,总是发生在教师的不经意之时,稍纵即逝。这种灵智与欲求,往往表现在他们的眼神中,表现在他们的颔首里,表现在他们的一颦一笑间。教师要沉下

学习

社区矫正工作经验总结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矫正工作经验总结,内容包括认真总结社区矫正工作的经验做法,社区矫正个人工作心得。***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XX年中共中央转发的!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初步意见(中发[X

学习

河东狮吼二10篇

阅读(10)

本文为您介绍河东狮吼二10篇,内容包括河东狮吼典故,河东狮吼典故完整版。河东狮吼第三重:起床后,今天,吃完早饭就叠一叠被子,接着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最后再做完我们布置的作业,等我们回来还要检查的没等妈妈说完我就已经打断了她的话:&

学习

普通话手抄报内容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普通话手抄报内容10篇,内容包括普通话手抄报内容文案,普通话手抄报内容第一名。说好普通话,能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陶冶爱国情操,可是在校园里大家对普通话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普通话是我们日常交流的工具,是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我们

学习

推广普通话手抄报内容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推广普通话手抄报内容10篇,内容包括推广普通话手抄报通知文案,怎么画推广普通话的手抄报。4、可爱中国娃,爱说普通话。5、普通话是您出行的第一名片。6、学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7、学说普通话,推广靠大家。8、请说普通话,书写

学习

智力测试题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智力测试题10篇,内容包括少儿智力测试题,智力测试题免费。1、抽签决定自己的号码(1,2,3,4,5);2、首先由1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大家5人进行表决,当且仅当至少半数的人同意时,则按照他的提案进行分配,否则将从此剥夺他的分配权和表决权;3、

学习

测试工作计划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测试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测试下月工作计划,测试工作思路和计划。一、2017年的工作(一)、落实省***府《实施意见》和市***府《推进实施方案》,计量服务能力有效提升1.抓住省局开展的2017县级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建设达标活动的大好契

学习

学说普通话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学说普通话10篇,内容包括学说普通话的心得,学说标准普通话。我听出来了几个错字,可我没说是哪儿错了,我只让爸爸去查字典,以便加深印象。这次,我终于可以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了!等爸爸查完字典,他居然把所有的错字都改过来了:原

学习

一年级拼音测试卷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一年级拼音测试卷10篇,内容包括一年级拼音测试卷,一年级拼音练习卷及答案。字母拼读教学,在国外称为PhonicsInstruction,即利用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所形成的读音规则,进行英语入门教学。Phonics教学在美国已有百年的历史,一

学习

普通话手抄报简单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普通话手抄报简单10篇,内容包括推广普通话手抄报模板,讲普通话手抄报的内容。

学习

普通话不普通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普通话不普通10篇,内容包括普通话不普通什么意思,普通话考证必背十篇。延参法师很高,站起来起码高过周围的人大半个头,他有点驼背。只要他发现有镜头对着他,他脸上的表情就变得不太自然,镜头移开,显得略微自在些。他黄色僧袍的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