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文章10篇

清明的文章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杜牧写的清明古诗。

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样。”妈妈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清明的文章篇2

先来看“b”字的几个文献用例:

(1)《太宗文皇帝御制孔庙碑》:“鼓b皇皇,G***鳎八音相宣,圣情怡怿。”(明陆N《(嘉靖)山东通志》卷三十七,明嘉靖刻本)

(2)《六朝・鲍昭》:“鲍参***作《数目诗》云:七盘起长,庭下列歌b。八珍盈雕,奇肴纷错重。”(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十三,明刻本)

(3)《服饰门・裳》:“(T)《说文》云:亦曰x,音b。字亦作惚。”(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外集》卷三十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册九四一,636页)

(4)《康熙字典・人部》:侧,又同仄。《史记・平准书》:“公卿铸b官赤侧。”注:“赤侧,钱名。”(清同文书局刻本,子集中,21页)

(5)《寄苏眉源郡伯》:“罗山人b精于素脉,委蛇多暇,或有意乎此也。幸进而御之。”(明汤显祖《玉茗堂全集》尺牍卷三,明天启刻本)

(6)伏见天皇:秋八月癸酉立女御藤原b子为中宫,冬十二月丁卯号所生准三宫藤原肿釉恍辉门院。(清王先谦《日本源流考》卷十二,清光绪二十八年刻本)

以上,前四例“b”字当皆为“(R)”字。例(1)为“b”在明清刻本中早见者,其中“鼓b”并用,典籍“鼓(R)”经见,“b”用作“(R)”不待言。例(2)引鲍照《数目诗》,其中“歌b”字,《四部丛刊初编》本《鲍氏集》卷五《数诗》作“歌R”;《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艺文类聚》卷五十六《杂文部二》引《数名诗》亦作“歌R”;清乾隆五十五年湛贻堂刻本《陔余丛考》卷二十四《数目字入诗・鲍明远诗》作“歌”。例(3)引《说文》“x,音b”,检《说文》无此语,《广韵》:“x,职容切,平章。”则“x”实音“”。例(4)引《史记・平准书》,其中“b官”字,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史记》卷三十《平准书》作“官”。《四部丛刊续编》本《平斋文集》卷三十《饶州堂试・九》:“公卿请铸R官赤侧,以一当五。其后二岁,赤侧以贱,而废三官。”“R官”是汉代主管铸钱之官,本与乐府铸D之“官”相区别,王国维《观堂集林・齐鲁封泥集存序》:“官,此乐府铸D之官,非水衡掌铸钱之R官也。”但“”与“R”往往通用不别,如《正字通・金部》:“R,《汉志》‘黄’,《周礼》作‘R’;《诗》‘R鼓’亦作‘’,古二字通用。”因此,前四例中的“b”字,均为“(R)”字。

后两例“b”字皆用于人名,当与“章”同。增加形、声偏旁,是汉字分化和俗字产生的重要方式。“章”的增旁俗字很多,如《龙龛手镜・心部》:“P,音章,惧也。”又水部:“漳,音章,水名。”又马部:“,音章,马名。”等皆是。“b”字类此,可训“音章”,例(6)“藤原b子”一本作“璋”“彰”是其证,然是否为金名,并没有文献用例可以证明。但在用法上,正字或与其增旁俗字相同,如《字汇补・立部》:“章,又与樟同……又与獐同。”《康熙字典》同部:“章,又之亮切,同障。”与此相类,用于人名的“b”字当亦同“章”。

由此可知,明清刻本中“b”字实兼有二职:一是用作“(R)”字,二是用于人名。以例(1)早见推之,“b”之为字,用作“(R)”乃其初衷。然则以音、形考之,“b”是否可为“(R)”之异体呢?先说字形,篆、隶“章”字末笔一竖皆上出作“”,与“童(重)”形体非常相近,如《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1985:174)引《相马经》作“”,又引《尚方镜》作“”。后世写本刻本亦然,如《敦煌俗字典》(2005:542)作“”。因此,加金旁的“b”与“(R)”往往形近易混,如上例(2)中“歌b”字,“b”刻作“”,若不是“章”字末笔一竖直长可见区别,就容易误认作“(R)”字。再说字音,“章”字《说文》:“从音十。”英藏S.388号《正名要录》“右各依脚注”:“章,从音。”本是个会意字,《广韵》有“诸良”“之亮”二切。然考“章”与“(R)”音亦可通,如《释名・释亲属》:“俗或谓舅曰章,又曰。”“章”“”一声之转,“”正与“”同音。《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二十三》“背尊章,***以忽”师古注曰:“尊章犹言舅姑也。今关中俗妇呼舅(姑)为R。R者章声之转也。”《丛书集成初编》本《韵补》卷二下平声“R”引作:“章者,R之转也。”《说文解字注》“材”字条下按云:“汉人曰章,唐人曰H,音。”《字汇补・立部》:“章,又之风切,音中。”皆“章”与“(R)”音同之例(按,《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汉语大词典》“章”字皆失收此音义项)。今“b”字“从金从章”而作,与“(R)”形相近、音可通,其异体关系似可沟通。

但是,以“b”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始见于明清刻本,使用时间未久;明清以来的汉语字书不收,在所收“(R)”等相关字条下也未提及;文献用例太少,不能与“(R)”同用,反映增旁俗字“b”与“(R)”的字际关系还没有得到社会和文字学家的认可。张涌泉先生(2010:48)《汉语俗字研究》指出:“合理的增旁俗字产生后,往往迅速为社会所承认,成为‘正字’而进入流通领域……成为正字系统的组成部分。相反……‘无理’的增旁俗字则很难为社会所承认,而往往只是昙花一现,便销声匿迹了。”“b”即后者也。考“姑章”字近代增旁作“嫜”,为前者“姑”从女类化也。《正字通・女部》:“嫜,杜甫诗‘何以拜姑嫜’,通作章。”《康熙字典》同部:“嫜,《广韵》、《集韵》、《韵会》‘诸良切’,《正韵》‘止良切’,并音章。”然“嫜”实与“(R)”音亦通,《大正藏》第五十四册《一切经音义》卷三十四“q姑”条:“又作,同之容反。《释名》云:俗谓舅嫜名。”“嫜”与“q”“”一声之转,皆与“(R)”同音。“b”与“嫜”盖相类也,但相比而言,“b”的地位却大不如后者。

最后再看“b”的贮存情况,《中华字海》、印刷本《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大词典》失收“b”字当补;《汉语大词典》(光盘2.0版)音“zhān馈辈晃螅可增补“人名”为义项;《汉语大字典》第二版谓“同‘\’”,“b”与“\”形音皆疏,不知何据?另,“b”与“(R)”音同形近,又有文献用例,为其或体可也,今之大型语文辞书不妨增之。

附 注

[1]为便于字形比较,本文“\”“(R)”等相关字形采用繁体。

参考文献

1.班固(东汉).汉书(颜师古注本).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段玉裁(清).说文解字注(影印经韵楼藏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崇文书局,2010.

4.汉语大字典字形组.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

5.黄征.敦煌俗字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刘熙(东汉).释名(《续修四库全书》第189册毕沅疏证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7.释行均(辽).龙龛手镜(影印高丽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

8.释慧琳(唐).一切经音义(影印《大正藏》本第5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9.王国维.观堂集林.北京:中华书局,1959.

10.吴任臣(清).字汇补(《续修四库全书》第233册影印清康熙五年汇贤斋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1.杨宝忠.疑难字考释与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5.

12.曾良.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

13.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4.张玉书(清)等.康熙字典(影印清同文书局刻本).北京:中华书局,1958.

15.张自烈(明).正字通(影印清康熙九年弘文书院刻本).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

清明的文章篇3

一、寻找、概括论点容易失分

关于论点的命题方式有以下几种: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2.请概括出本文作者的论点。

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它是议论文的灵魂,要正确、鲜明、不含糊。它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找现成语句,抄录下来即可。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阅读文章,领会分析其内容并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不管是找论点还是概括论点,实际上都是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把握。

学生解答此类题目失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概念不清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会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主从关系。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中心论点应该符合以下几个要求:(1)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2)是明确的判断;(3)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

如果不懂论点是什么,不清楚论点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就很容易出现错误。

例如《低下头来》(2011年浙江中考模拟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人在世上,有时候要懂得低头。

失分原因:有些学生不清楚论点,错误地将题目当成中心论点,导致失分。

得分策略:要掌握论点和论题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就要注意准确辨别:从定义上比较,论点是作者的见解主张,论题则是作者所议论的问题内容;从形式上比较,中心论点是陈述句、判断句,是完整的句子,而论题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或短句。“低下头来”是短语,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此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二)位置不明

很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都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有些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熬住就是一切》(2010年山西中考题)(注意论点和论题的区别)。有些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的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

例如:《眼界与读书》(2011年盐城中考语文试卷):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失分原因: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弱,对文章论述内容把握不住,不能根据论点出现的位置进行反复推敲,不能够理解论证结构。

得分策略:找中心论点的方法是先看标题,如果标题是判断句,那么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果不是,看开头,是否有统领全篇表明作者主要主张的概括句;若没有,再看结尾是否有总结点明中心的总结句,三处都没有的情况下,可从文章中寻找或归纳全文提取。

《眼界与读书》整篇文章采用的议论方式是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加以阐述,最后归纳总结。文章第1段和最后一段均点明了自己的观点,强调了眼界对读书的重要性,由于中心论点要求鲜明、正确、简洁,所以我们确定第1自然段“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小结:找论点的小窍门

1.看位置:顺序依次为:题目—开头—结尾—中间。

2.四要四不要:

要判断句、陈述句,不要其他句式。

要句子,不要词。

要前,不要后(指位置)。

要短,不要长(指文字概括、简洁)。

(三)概括不当

对于典范的议论文,我们一般都可以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论点通常出现的位置,直接找到论点。但是,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集中,不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这就需要我们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例如《厚道》: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案要点:做人要厚道

失分原因:1.对题目要求没看清,只是将文中某语句当成中心论点,直接誊抄上去,不符合题目要求。2.没有读懂文章,把握不住文章中心。3.概括不够全面,语句表达不够准确、鲜明、简洁。

得分策略: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是找论点,还是概括论点。其次在认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分析文章内容入手找论点。有些议论文,在文章中不能直接找到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只有通过认真阅读文章分析其内容,才能归纳出中心论点。一般可以从归纳段意层层入手,再归纳出中心论点。

第二,分析论据找论点。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通过分析论据,看这些论据证明的是什么问题,它们证明的共同点就是文章的观点,也就是论点。

第三,分析题目也有助于概括论点。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标题不是论点,是论题。例如《谈骨气》一文,从题目我们可以分析此文的论题是关于“骨气”方面的,题目并没有点明论点,这需要我们归纳论点。

第四,注意概括出来的中心论点要是完整的判断句或陈述句,观点要正确,态度要鲜明,语言要简洁。

二、分析论据的作用及补充论据易失分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要确凿、有代表性。议论文的依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1)历史和现实的人和事;(2)文学作品和传说中的人和事;(3)数据。道理论据包括:(1)马列主义典著作;(2)名家名言;(3)格言、警句、俗语、谚语;(4)作者阐述的道理;(5)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对于论据的考查,常见题型为:辨别论据类型,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作用,补充论据等,其中分析论据作用及补写论据最易出错。

(一)分析论据作用错在概念不清

要解决“分析论据作用”这一题型,必须懂得论据都是用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的。

例如《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2010年北京中考题):文章第一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什么?(不超过25个字)

答案要点: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失分原因:引用事例,其目的无非想用来证明什么,但证明的是什么,很多人漏答错答,甚至乱写失分。

得分策略:我们必须清楚,不管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目的只有一个:证明观点的正确或用来批驳观点的错误。要注意的是:有些通过列几个分论点来阐述中心论点的文章,分析论据的作用首先应看它是否直接为本段分论点服务,其次才看是怎样间接为中心论点服务。此题考查对论据所证明的论点的提取。此种题目都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中的谷超豪的事例,不是用来直接证明中心论点“快乐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而是用来证明紧挨事例的“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不断前行的动力”,答题时要仔细甄别。

(二)补充论据的错因在于储备不足,材料不精准

要回答“补充论据”这一类试题,首先要清楚补充的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其次要清楚所补写的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在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有哪些可选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有力地支撑这个论点。

例如《习惯的力量》(2010年十堰市中考题):阅读第5自然段,在文章横线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答案要点:富兰克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白天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

失分原因:解答本题时,应围绕“习惯决定活动空间大小,也决定着成败”这一论点来举例,但所举的例子缺乏典型性,表达上也有问题。

得分策略: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明确论据类型,看清楚所要证明的论点,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论据证明论点,论据要与所证明的论点吻合。其次,补充事实论据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例。

(三)语言不够简练

议论文把讲清道理作为目标,即使列举事例,也要以理服人,以理取胜,事例必须有概括性。这就要求语言高度简练,不做过细描绘,概括叙述时注意“人”和“事”要表述得完整,可采用“人+事+结果”或“人+事+自己评价”或模仿原文中的事例格式写。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平时要做有心人,加强日常累积,关注社会热点,用心体验古诗文、名言警句、名人轶事,广泛涉猎,选择性积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也就更容易应对考试。

三 、分析议论文论证过程易失分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议论文最基本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1)提出问题(引论),在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2)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3)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也可以把议论文结构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在论证过程中,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并列展开的并列式结构;逐层深入的层进式结构;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方面加以阐述,最后总结归纳的总分总式结构;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的总分式结构;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的分总式结构。这几种结构,必须多看一些议论文,再细心体悟才能领会。

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应注意从文章内容入手,看看它是如何提出论点并展开论证的,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同时注意行文中有没有标志性词语以及领启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的语段,从而找到中心论点所处的位置。

中考议论文考查论证结构的题型有:1.辨析结构类型;2.分析文章段落的论证过程特色;3.分析段或语句的条理性。

学生解答此类试题出现的错误,大致如下:

1.结构类型不清楚

议论文结构类型有哪几种?每一种类型的特点是什么?有没有标志性语言?结构上有没有总领下文、总结论文的语段?中心论点在哪?怎么找?这些知识弄不清楚就,很难答题。

例如:《让有些话穿耳而过》:从结构上看3、4、5、6段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案要点:并列关系。3、4两段从反面说要有平和宁静的心态,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5、6段从正面说我们要谦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失分原因:不清楚议论文有哪几种结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特点。没有掌握相关知识就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得分策略:首先,尽早补上议论文结构类型这一知识漏洞,识记类型,明确每一类型特点;其次,要学会梳理段落之间的关系,理解各段论述内容,根据论述角度的不同判断它们的关系。

2.思路不清,表述不准确

思路是文章脉络,是作者结构文章的匠心所在。阅读议论文,要分析文章结构,要弄明白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理清说明步骤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例如:《伯乐就是你自己》(2011年北京中考模拟):简要分析2—5段论证过程。

答案要点:2段引用罗宾的话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3段用贾平凹的话为例。4段用毛遂自荐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5段总结3、4两段,并举姜子牙的反例证明要做自己的伯乐的观点。

失分原因:无法辨识4个段落间的内在联系,表述欠条理周密,导致失分。

得分策略:理清文章论证的过程和特色,首先要了解文章各段内容,概括段意;将在内容上有联系的邻近段进行合并,使之成为大于段的层次;最后弄清各层次的内在联系,从而理清论证过程,明确论证方法和中心论点。

总之,理清段落间论证的思路和议论的过程,其实就是用各种论证方法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所以在研读文本的时候要思考作者在解决一个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一般可采用“先运用什么论证方法阐述了什么内容,再运用什么论证方法阐述了什么观点”的格式作答。

清明的文章篇4

第二章 明清市廛律的

1. 由市制到编审行役制

2. 官牙制的确立和推广

第三章 明清市廛例的演变

1. 两平交易与保障客商

2. 由干预物价到管制粮价

第四章 结论

第一章:前言

明清以前,传统***府对市场的规范早已存在 [1],对民间工商业者而言,这些法律规范都到他们在市场上的交易行为。明清五百年间,***府对市场所做的法律规范,出现了一些改变,在这些法律条文改变的背后,其实反映了当时***府和市场关系的制度性变迁。本文将由明清律例中〈户律〉编〈市廛〉章的法律条文,这些法条内容变化以及法条背后反映的「***府—市场关系演变。

本文分四部份,第一部份为前言,首先区分「市场的三层含义,随即说明本文处理市场和法律规范间关系的基本想法。第二部份分析明清「市苈伞沟哪谌荩氏悦髑迨锈苈傻奶厣5谌糠菰蛴擅髑濉甘锈芾沟脑鲂扪荼洌治稣娣妒谐〗灰椎幕驹蚣捌溲荼洹5谒牟糠菸崧邸?BR>

市场地(marketplace)、市场交易以及市场制度,是组成「市场的三个不同层次。市场地的范围各有不同,由跳蚤市场、定期市集、市镇、城市商业街区、国内长程贸易区域、国际商品贸易网,以至期货市场,都是市场地的可能形式。市场交易则是买卖双方基于价格机制所做的财货或劳动力的交换。市场制度则是在买卖双方顺利完成财货、劳动力交换过程中,必须相互遵守的规则或法令。

市场地是买卖双方从事市场交易的所在地,市场制度则是完成市场交易所必须的制度基础。表面上,一件市场交易的完成,只是买卖双方依从「贱买贵卖的价格机制,所从事的财货或劳动力交换。但实际上,任何市场交易都需要一套相应的市场制度做基础,才能使市场上的价格机制顺利运作。市场交易过程中,充满了包含「讯息、测量、谈判、监督、执行等不同内容的「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交易双方在使用价格机制时,需要在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再多支付许多成本。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一些市场制度乃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即正降低买卖双方使用价格机制时所必须额外付出的交易成本 [2]。形成市场制度的要素,至少包括着道德习俗、产销组织以及法律规范等,这些要素以不同方式存在一个区域,为区域内从事市场交易的双方带来不同水准的「交易服务(transaction services) [3],降低交易成本,便利市场机制的运作。

当市场交易愈益频繁,衍生的交易成本问题也愈益复杂,价格机制的顺利运作因而面临更多的困难,连带也降低了对资源、人力和技术的运用效率,此时,习俗道德与产销组织的帮助,固然都能发挥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但却不若一套运作有效的法律规范以及支撑法律规范实行的司法制度来得更有效率 [4]。以近代经济成长的经验来看,***府提升国家总体财富***策的支持,以及破产法、公司法、票据法、海商法、保险法等相关法律规范的运作,将使财产权的界定移转以及市场制度的运作,获得较大较快的改善,便利市场交易能适应更为复杂的经济活动,提升运用资源的经济效率。

由十六至十九世纪末年,中国的市场经济虽然有更大的成长 [5],然而,相较于商人在市场上扩充资本、介入生产活动以及组织团体等各类经济活动的活力,***府却一直未形成一套以扶持本国工商业发展、增进国家总体财富为目标的经济发展***策 [6]。这种***府功能的「缺失,降低了民间经济活动复杂化过程中提升市场运作效率的可能性,也阻碍了近代经济成长在中国出现的速度。限于能力,本文无法集中讨论明清***府功能和法律规范对中国出现近代经济成长的不利影响。本文重心在于:透过明清***府对市场所做法律规范的变迁,分析影响当时市场制度发展的法律规范,究竟曾经出现过何种形式的变化。

本文以明清律例中〈户律〉编〈市廛〉章做基础,用以分析明清***府对市场所做的法律规范。其实,在现存明清史籍和档案中,并非只有明清律〈户律〉编〈市廛〉章才影响到市场制度的运作 [7],即使在明清律〈户律〉编中,影响市场的法律规范也不限于〈市廛〉章,诸如〈债负〉、〈田宅〉、〈课程〉等章的内容,也影响当时市场交易的进行。但是,只以明清律中的〈户律〉编〈市廛〉章的内容,就充满了许多可供讨论的相关材料,为集中讨论明清法律规范和市场制度之间的变化,本文因而先选择明清律〈户律〉编〈市廛〉章做分析。

第二章:明清「市廛律的

明清中都有〈户律〉编〈市廛〉章的设计,章中包括五条「律文:〈私充牙行埠头〉、〈市司评物价〉、〈把持行市〉、〈私造斛斗秤尺〉〈器用布绢不如法〉,同时,并在前三条律文之内,逐步出至少二十六条「例文。由这五条律文和二十六条例文的内容来看,明清法律「市廛章中的例文变化,的确要比律文的变化为巨,可以说,表面上看来,明清「市廛章的变化主要是表现在例文的不断增加。然而,仔细起来却可发现,无论是「市廛章律文或是例文的变化,其实都直接反映着明清五百多年间***府对市场所做法律规范的制度性变化。

姑且不论市廛例的变化,若仅以市廛律而言,其实绝大部份明清「市廛章的律条都不算新创,至少在唐律中已有许多同样或类似的法条。虽然唐律未以「市廛专章来归类这些类似的律文,但和明清「市廛章律文全同或是相似的法律规范却都存在唐律中。许多明清注律专家都注意到明清「市廛律和唐律间的沿革关系,如明代注律名家王肯堂即曾做过比较:「唐〈杂律〉中,有〈校斛斗秤度〉、〈私作斛斗秤度〉二条,明时并为一。改〈卖买不和〉为〈把持行市〉,欲人易晓也。增〈私充牙行〉一条。余二条(按:指〈市司评物价〉和〈器用绢布行滥〉二项)仍旧 [8]。清代注律名家沈之奇也说:「市廛之事,《唐律》在〈杂律〉中。明,分出名篇,而增改焉。国朝亦仍其名。贸易之地曰市,市之邸舍曰廛 [9]。这种规范交易地点(「贸易之地)和交易铺舍(「市之邸舍)的法律,其实在唐律中即已存在,只是《唐律》将诸条文收在〈杂律〉一编内,未以〈市廛〉立为专章。

(表一)明清律〈市廛〉章、唐律〈杂律〉编相关律文名称比较:

明律、清律〈户律:市廛〉 |唐律〈杂律〉 [10]

1. 〈私充牙行埠头〉 |(无)

2. 〈市司评物价〉 |〈市司评物价〉

3. 〈把持行市〉 |〈卖买不和较固〉

4. 〈私造斛斗秤尺〉 |〈校斛斗秤度〉〈私作斛斗秤度〉

5. 〈器用布绢不如法〉 |〈器用绢布行滥短狭〉

由表一所列明清市廛律名称可见,除了第一条〈私充牙行埠头〉是唐律没有的法条外,其余〈市司评物价〉、〈私造斛斗秤尺〉、〈器用布绢不如法〉三条名称全同;〈把持行市〉条名称虽和〈卖买不和较固〉不同,但规范对象也与唐律相似(详见后列表一之3)。为进一步分析明清市廛章律文和唐律间的内容异同,再列为表一之1至之5,以资说明。

(表一之1)〈私充牙行埠头〉律文

明律:

I. 凡城市乡村,诸色牙行,及船埠头,并选有抵业人户充应。官给印信文簿,附写客商‧船户住贯、姓名、路引字号、物货数目,每月赴官查照。

II. 私充者,杖六十,所得牙钱入官。

III. 官牙埠头容隐者,笞五十,革去。

引文来源 [11]:黄彰健﹐1979:577

清律:

I. 凡城市乡村,诸色牙行,及船(之)埠头,并选有抵业人户充应。官给印信文簿,附写(逐月所至)客商船户住贯姓名、路引字号、物货数目,每月赴官查照(其来历引货)。

II. (若不由官选)私充者,杖六十,所得牙钱入官。

III. 官牙埠头容隐者,笞五十,(各)革去。

引文来源:吴坛,1992:529。注:此仍明律,其小注,顺治三年添入(薛允升,1970:405)

唐律:无

(表一之2)〈市司评物价〉律文

明律:

I. 凡诸物行人,评估物价,或贵或贱,令价不平者,计所增减之价,坐赃论。

II. 入己者,准窃盗论,免刺。

III. 其为罪人估赃不实,致罪有轻重者,以故出入人罪论。受财者,计赃以枉法从重论。

引文来源:黄彰健﹐1979:578

清律:

I. 凡诸物(牙)行人,评估物价,或(以)贵(为贱),或(以)贱(为贵),令价不平者,计所增减之价,坐赃论。(一两以下,笞二十,罪止杖一百、徒三年)。

II. 入己者,准窃盗论,(查律坐罪),免刺。

III. 其为(以赃入罪之)罪人估赃(增减)不实,致罪有轻重者,以故出入人罪论(若未决放,减一等)。受财(受赃犯之财,估价轻;受事主之财,估价重)者,计赃以枉法从重论(无禄人,查律坐罪)。

引文来源:吴坛,1992:531。注:此仍明律,其小注,顺治三年添入(薛允升,1970:408)

唐律:

I. 诸市司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

II. 其为人评赃不实,致罪有出入者,以出入人罪论。

引文来源:刘俊文,1986:498

(表一之3)〈把持行市〉/〈卖买不和较固〉律文

明律:

I. 凡买卖诸物,两不和同,而把持行市,专取其利;及贩鬻之徒,通同牙行,共为奸计,卖物以贱为贵,买物以贵为贱者,杖八十。

II. 若见人有所买卖,在傍高下比价,以相惑乱,而取利者,笞四十。

III. 引文来源:若已得利物,计赃重者,准窃盗论,免刺。

引文来源:黄彰健,1979:579。

清律:

I. 凡买卖诸物,两不和同,而把持行市,专取其利;及贩鬻之徒,通同牙行,共为奸计,卖(己之)物以贱为贵,买(人之)物以贵为贱者,杖八十。

II. 若见人有所买卖,在傍(混以己价)高下比价,以相惑乱,而取利者,(虽情非把持),笞四十。

III. 若已得利物,计赃重者,准窃盗论,免刺。

引文来源:吴坛,1992:532。注:此条唐律系「买卖不和较固,明始改为「把持行市。其小注系顺治初年律内集入(吴坛,1992:532)

唐律

I. 诸卖买不和,而较、固取者(较,谓专取其利。固,谓障固其市);及更出开闭,共限一价(谓卖物以贱为贵,买物以贵为贱);若参市(谓人有所卖买,在傍高下其价,以相惑乱),而规自入者:杖八十。

II. 已得赃重者,计利,准盗论。

引文来源:刘俊文,1986:500

(表一之4)〈私造斛斗秤尺〉/〈校斛斗秤度〉〈私作斛斗秤度〉律文

明律

I. 凡私造斛斗秤尺不平,在市行使,及将官降斛斗秤尺作弊增减者,杖六十。工匠同罪。

II. 若官降不如法者,杖七十。提调官失于较勘者,减一等。知情与同罪。

III. 其在市行使斛斗秤尺虽平,而不经官司较勘印烙者,笞四十。

IV. 若仓库官吏,私自增减官降斛斗秤尺收支官物而不平者,杖一百。以所增减物计赃,重者坐赃论。因而得物入己者,以监守自盗论。工匠杖八十。监临官知而不举者,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罪止杖一百。

引文来源:黄彰健﹐1979:582

I. 凡私造斛斗秤尺不平,在市行使,及将官降斛斗秤尺作弊增减者,杖六十。工匠同罪。

II. 若官降不如法者,(官吏、工匠)杖七十。提调官失于较勘者,减(原置官吏、工匠罪)一等。知情与同罪。

III. 其在市行使斛斗秤尺虽平,而不经官司较勘印烙者,(即系私造),笞四十。

IV. 若仓库官吏,私自增减官降斛斗秤尺收支官物而不平(纳以所增,出以所减)者,杖一百。以所增减物计赃,重(于杖一百)者坐赃论。因而得(所增减之)物入己者,以监守自盗论(并赃不分首从,查律科断)。工匠杖八十。监临官知而不举者,与犯人同罪。失觉察者,减三等。罪止杖一百。

引文来源:吴坛,1992:537。注:此条唐律内系「较斛斗秤度、「私作斛斗秤度二条,原附杂律内。明始并为「私造斛斗秤尺。其小注系顺治初年律内集入(吴坛,1992:537)

唐律〈校斛斗秤度〉

I. 诸校斛斗秤度不平,杖七十。监校者不觉,减一等;知情,与同罪。

引文来源:刘俊文,1986:497

唐律〈私作斛斗秤度〉

I. 诸私作斛斗秤度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因有增减者,计所增减,准盗论。

II. 即用斛斗秤度出入官物而不平,令有增减者,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

III. 其在市用斛斗秤度虽平,而不经官司印者,笞四十。

引文来源:刘俊文,1986:499

(表一之5)〈器用布绢不如法〉/〈器用绢布行滥短狭〉律文

明律

I. 凡造器用之物,不牢固真实,及绢布之属纰薄短狭而卖者,各笞五十。其物入官。

引文来源:黄彰健﹐1979:583

清律

I. 凡民间造器用之物,不牢固正实,及绢布之属纰薄短狭而卖者,各笞五十。

引文来源:吴坛,1992:537。注:此条系仍唐律,查原律内「笞五十下有「其物入官四字,乾隆五年馆修,以民间市卖之物,造不如法,笞以惩之足矣,其物入官,滋弊无穷。且向来并未照此条行,因删如前律(吴坛,1992:537)

唐律

I. 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不牢谓之行,不真谓之滥。即造横刀及箭镞用柔铁者,亦为滥)。

II. 得利赃重者,计利,准盗论。贩卖者,亦如之。市及州、县官司知情,各与同罪;不觉者,减二等。

引文来源:刘俊文,1986:497-498

由表一之1至5所列律文的整体来看,明清律市廛章的最大改变,基本上都和对牙行的规范有关,清代律家沈之奇甚至提出清代市廛律内容「皆言牙侩所犯也的论断 [12],这论断其实不够全面,应该说,明清市廛律变化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在「编审行役制消亡与「官牙制完善等两个层次上。由于明后期以下「编审行役制逐渐式微,入清之后,「官牙制又做过更多的改良,这种性的制度变迁,使乾隆年间沈之奇注律时,已无法观察到这个制度变迁的全豹,因此未留意到原先「编审行役制在明代前中期的重要作用。因此,沈之奇所提市廛律「皆言牙侩所犯也的论断,基本上对清律市廛章适用,但对明律市廛章的核心内容则已不能尽括。

除了第一条〈私充牙行埠头〉律文是明律新创之外,明清市廛律的其它内容,也多和牙行制度的相互关连。明清市廛章中的〈私造斛斗秤尺〉和〈器用布绢不如法〉两条律文和唐律基本无异,看不出和牙行的关系,但是,在〈市司评物价〉和〈把持行市〉二条律文中,却可看到条文中因为加入了对「牙行的相关规范,而使律文内容有了转变。

以〈私充牙行埠头〉列入全国性法典,是明律的新创。虽然由唐至元代间,***府也确曾对牙行颁布过一些相关规范,但正式将牙行规范列入全国性法典,并做为专章专条,明律则属首创,清律沿袭之。《大明律直引》对〈私充牙行埠头〉的字义解释是:「牙行,主城市乡村买卖者;埠头,主船舶客商货物者 [13]。由市场交易过程来看,「牙行中介一般商品的买卖,「端口头则中介商船运输货物,两者其实都是一种广义的「牙行。《王肯堂笺释》解释此条律文:「凡各处府州县城市、乡村镇集,诸色贸易物货去处,则有牙行;各河港聚泊客船去处,则有埠头。此二项人,凡客商货物,皆凭借以贸易往来者也 [14]。牙行数量的成长,和市场交易数量的增加同时进行。在此过程中,唐代以下***府屡次颁布法令,试***解决那些随市场交易数量和牙行数量增加而衍生的收税、债务纠纷甚至治安等,到了明代,正式将牙行的管理纳入全国性的法律规范,一体适用于在全国各地「府州县城市、乡村镇集参与市场交易的牙行与端口头。

另外,由「表一之2〈市司评物价〉律文,则可看到和「官牙制以及「编审行役制相关的重要转变,唐律中规定由「诸市司官员「评物价,转为明清律中的由「诸物行人,评估物价;诸物「行人原先不皆指牙行商人,而是「编审行役制下的铺行「行头,如约于弘治年间刊行的《大明律直引》与正德年间刊行的胡琼《大明律解附例》中,皆未专以「牙人解释「诸物行人;但自嘉靖年间以后通行的明律注释中,对「诸物行人的解释就多明白以「牙人解释「行人,如嘉靖年间应槚《大明律释义》即谓:「诸色行人,如米行、猪行之类牙人 [15];万历年间,无论是高举的《大明律集解附例》,还是姚思仁的《大明律附例注解》,在纂注或注解中,都已直接将「凡诸物行人律文解释成:「诸物行人,谓诸色货物本行之牙人、「凡诸色货物牙行人 [16]。清顺治三年颁布大清律时,也直接将嘉靖、万历以来通行律注的注释文字添入,做为律文的补充说明,〈市司评物价〉律文即改为「诸物(牙)行人,评估物价 [17]。可以说,〈市司评物价〉律文中的「市司,在明代中期以前仍总括一般「行人和「牙人,此后,即在许多商业发达地区逐渐缩小为专指「牙人而言。

清明的文章篇5

[摘要]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收藏有六份清代地契,其中三份签订时间为乾隆年间,两份为道光年间,一份为光绪年间,但均贴有1908年发行的美国版印花税票。文章以这六件地契为研究对象,探究清代地契格式、税票印章及税票贴用情况等相关问题。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珍藏了六份贴用美国版印花税票的清代地契,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这六份清代地契有三个共同点:其一,都由新加坡华人收藏家黄兴(1937-2014年,原名黄安兴,新加坡华人收藏家,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大埔)捐赠;其二,都贴有1908年发行的美国版印花税票,且面值都为1000文;其三,六张印花税票上均加盖了私人鉴藏章或姓名章。以这六件地契为例,本文探究清代地契格式、税票印章、税票贴用情况等相关问题。

一、馆藏清代地契简介

这六份清代地契的时间跨度比较大,从乾隆四十二年(1777)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其中三份是乾隆年间的,两份是道光年间的,一份是光绪年间的。

1.乾隆四十二年地契横40厘米,纵45厘米,保存基本完好,十字折痕处及边缘处有破损(***一)。契约内容抄录如下:

立死契人刘元春,因为使用不便,别无所措,今将自己祖业西佃儿合平北一段系南北畛,计地肆亩,东至刘增福,西至刘时登,南至道,北至刘玉贵,其地四至开明,上下土木相连,出道依旧通行,今来立死契出卖与本家刘生聪为业耕种,同中言定时值死价纹银贰拾两整。立契日当面交足,并无悬久,恐后难凭,故立死契,永远存照。

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日

立死契人:刘元春(押)

后批割食银贰两。此照。

同中人:刘淑兴(押)

刘得印(押)

刘朝栋(押)

乾隆四十二年为1777年。此份地契未贴用契尾。契约声明正文、立据时间落款、中人的人名落款处分别钤方形印,印的大小、形制相同,为同一官府印章的多次钤印。从印文上看属满汉文合璧印章,右侧为篆体字“襄陵县印”,左侧满文。契纸右上部贴有一枚红色印花税票,面值为1000文,税票上钤方形印章。

2.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初八日地契横77厘米,纵43厘米,保存基本完好,边缘略有破损(***二)。契约内容抄录如下:

立卖地人赵广宸,因为使用不便,别无展转,今将自己村西平沙地一段南北畛,东至段维杨,西至秦开基,南至道,北至段为猓四至明白,计地玖分,情愿出契卖与七甲段维杨永远耕种,同中言明时值卖价银叁两贰钱整,当日银业两交,并无欠少,钱粮随地过割,恐后无凭,故立卖约为证。

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初八日

立约人:赵广宸(押)

中人:杨正端(押)

段维纪(押)

乾隆四十三年为1778年。契尾粘贴于契纸左侧,为油印件。抬头印“契尾”二字,右侧油印有关***策条文,但漫漶不清,基本o法辨认;左侧填写编号、时间和地名等内容,其中“布字叁百贰拾肆”“乾隆四十四年五月”“绛州”等为手写。地契上共有五个方形钤印,分别位于契式正文、时间落款以及粘合契尾处、契尾抬头、卖地金额等重要信息处,印章的形制、大小、字体均相同,属同一个官府印章多次盖印;经识读,印文右侧篆体字为“绛州之印”,左侧为满文。契尾时间落款处钤“山西布***司”大红印章。1000文红色印花税票粘贴在契式左侧上边,上钤红色方形印。因为年代久远,部分印章内容已难辨认。

3.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地契横75厘米,纵53厘米,有契式与契尾(***三)。保存完好,有折痕。契约内容抄录如下:

立卖平地人段王氏子丕宅,因为使用不便,别无辗转,今将自己村西南平地东西畛,东至小道,西至道,南至段丕义,北至段丕德,四至开明,内计地贰亩。今立契卖与本族段丕德永远为业,同中言定照依时值卖价元系银叁拾贰两整,当日银业两交,外无欠少,钱粮随地过割,恐后无凭,立此为存照。

乾隆伍拾四年十一月廿二日

立卖地改约人:段王氏子丕宅(押)

堂伯段庄新(押)

中人:段石吴、维经

契尾右侧油印的法律条文较为清晰,详细记述了清代契尾的沿革历程以及贴用契尾的缘由,识读如下:

山西等处承宣布***使司布***使

为遵旨议奏事。领侍卫内大臣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太原等处地方、兼提督衔、节制全省***务、兼理云镇、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尝提督务记录一次。

案:验准户部咨河南司案呈本部,议覆河南布***使富明条奏:民间置买田产,将契尾粘连,用印存贮,申送上司查验一折,奉旨该部议奏。臣等查:裕课固在察吏,而剔弊要归宜民。如民间置买田产,例用司颁契尾粘连民契,令民收执,其来已久。前于乾隆十二年五月,内经安庆巡抚潘思榘奏称,民间置买田产,自用契尾以来,民则贪减税银,甘印白契,冒则巧***侵隐,不粘契尾,致启刁民捏造假契,征占讦讼,或以大改小等弊,奏请立法稽查一折。旧历外,请嗣后令布***司多颁契尾.印发各州县存贮,粘连民契,给发业主,仍照各州县。俟民间投税之时,填注业户姓名、契价、税银数目,一并存州县备案,一该州县严忝照例议处。至于小民无知,贪减税银,甘印白契,致启刁民伪契,争占讦讼之端,应令布***司通行出示晓谕,如有不请粘契尾者。经人首报,即照漏税例治罪等因,奉旨依议,钦此。通行饬遵在案。今该布***司富明奏称,自部议多颁契尾以后,一给业户收执,一存州县备案。一同季册送司查考,稽严之法,不为不周。而巧取病民犹未能尽除者,缘业户契尾例不与契根同中上司查验,不肖有司因得无弊欺蒙,如业户契价千两改为百两十两,任意侵隐,奏请设法清理,以杜积弊。臣等酌议,嗣后布***司颁发给民契格式,编列字号,前钤司印,以备投税时将契价税银数目大字填写钤印之处,令业户看明,当面骑字截开,前幅给业户收执,后幅同季册汇送布***司查核。此系一行笔迹平分为二,大小数目委难改换等因,于乾隆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奏。本日奉旨依议,钦此。相应抄录原奏,并颁格式,行文山西巡抚,钦遵施行,准此。拟合就行。为此仰司官吏查照咨案。奉旨,及粘单内事理,钦遵即转行所属,遵照办理,毋违等因。蒙此遵即办法给民契尾格式,编列字号,于空白处钤印饬发。为此仰县官吏,凡遇民间置买田产,于投税之时,即将契尾前半幅照常细书业户姓名、买卖田房契价、税银数目,后半幅空白钤印处,大字填写某人置买某人田房、价税数目,令业户看明,当面骑字截开,前幅给业户收执,后幅同季册送司查核,务须实力奉行。倘有不肖官吏仍蹈前辙,滥印白契,希***侵隐,本司查出,即行详揭参处。无于小民无知,该州县不时晓谕,如有买卖田房不遵粘契尾者,即照漏税例治罪,各宜凛遵毋违。须至尾者。

契约正文、“契尾”二字中间、土地价格处及契式与契尾粘合处各钤一方形印,印章右侧篆体字为“绛州之印”,左侧为满文;契尾时间落款处钤有“山西布***司”大红印章。与前两份契据的不同之处在于印花税票粘贴于契尾。契式上显示立契时间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十一月,契尾落款时间则为乾隆五十六年,表明是在立契两年后才粘贴契尾完税,契尾上有手工填写的“绛字八百三十一号”及“布字捌百叁拾壹号”字样。

4.道光八年五月十六日地契横47厘米,纵45厘米,有多处破损,但不影响正文内容。契式正文有油印的固定格式,如土地房屋四至、价银等,具体内容用毛笔填写。契尾亦油印,右侧仍是有关***策条文,左侧手写填人相应的契约内容(***四)。契式内容抄录如下:

立卖契中徐里十甲任致道,今将自己祖遗房院壹所,西厅房三间,南房三间,北房三间,东厅房连门楼五间,门前照壁、门楼上下土木相连,其房座占西与滴水詹齐,北至滴水詹齐,东至道,南至场地;又随牛院地基壹方,东房四间,北至道,东至杨作礼,南至任席氏,西至范日旭,西至场地;又随场地壹方,东至范日旭、买主,西至道,北至买主,东至买主,南至范玉岗、范忠、范日旭:各四至分明,前后出入走路一并尽绝。今立契绝卖与本里八甲本村赵寿天名下为业,永不回赎。同中言明每价银,共价银玖佰伍拾两整。当日银业两交,并无短欠,恐后无凭,合填契式存照。

同中人:范国栋范统远任龙光

道光八年五月十六日

立卖契人:任致道(押)

道光八年为1828年。地契上共钤有七枚印章,其中六枚相同,均为满汉文合璧的印章,右边篆体字为“襄陵县印”,左边为满文,分别钤印在交易价银、时间落款、契尾抬头及契式与契尾粘合处等处;第七枚章钤于契尾的日期处,为山西布***司印章,形制比襄陵县印大。契尾右侧有油印的关于粘贴契尾格式的条文,字迹模糊,无法辨认;左侧有买卖双方签字落款、交易价银,以及“布字叁佰陆拾陆号”“右给业户赵寿天准此”等字迹,另外,在日期下方有油印“襄陵县”字样。印花税票贴于契尾左侧上方。契式的日期为道光八年,契尾日期为道光七年。一般来说,贴用契尾时间应晚于立契时间,而此份地契的契尾日期却比契式日期早一年,初步推断是先领用官府统一的地契文书,然后双方再办理土地房产过割。

5.道光二十五年地契横45厘米,纵47厘米,保存基本完好,有折痕,略有卷边(***五)。契约内容抄录如下:

主分书人叔父刘高升、次侄师成,所分房屋地亩开列于后。传家地里雷鸣地捌亩,四方段里开平地陆亩,冯家地里开平叁亩,南沟里开平中壹段,耳家摆里水地壹亩陆分,南堡底水地壹亩九分,河垅儿合典地贰亩壹分,王家滩儿合典地贰亩,磨儿合典地北壹段贰亩五分,老院里东厢房三间,其余有天池南场院壹座,沟垅合场地壹块,牌楼东空地壹块,大门西砖窑壹孔,南客庭壹间。二人系伙,恐后难凭,立分书永远存照。

道光贰拾伍年三月 日立

合同存照

同H族人:李加会,刘高贤书

道光二十五为1845年。从内容上看,这是家族内分田地房产的地契。契约内容用毛笔书写于宣纸上,既无契尾,也无官府印章,属于白契。日期右侧贴有一张1000文印花税票,上钤方形印章。订立契约双方及中人均无画押。

6.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地契横48厘米,纵44厘米,有折痕,中下部有缺损(***六)。契约内容抄录如下:

立换约人刘占丰,因为居占不便,今将自己祖业坐落天池南房屋窑院、牌坊东空地,换堂弟刘占熊名下老院里东厢房叁间、南客厅壹间、大门西砖窑壹孔,同人说合,贴于堂弟钱拾仟文整。此系两家情愿,永无异言,恐后无凭,立换约存照。

光绪贰拾叁年拾壹月 日

立换约人:刘占丰

刘仰祖书

合同存照

同中人族长:刘机锋(押)、建烈(押)、福申(押)

光绪二十三年为1897年。契约中提到刘占丰以自己的空地交换堂弟刘占熊的房产及砖窑,从内容看属于房产交换契约,是同族人之间的以地易地,而***卖土地。契中内容均用毛笔书写于宣纸上,只有立换约人及中人签字画押痕迹,无官府印章,也未粘贴契尾,即未经官府验契,也属白契。地契订立时间落款右侧贴有一张1000文印花税票,上钤方形印章,此外并无其它印章。

二、相关讨论

1.红契与白契

由卖方拟定,经过官府验证并盖章的地契为官契,也称“红契”;未经官府验证而订立的契据为白契或草契。白契在官府办理过户过税手续时,要粘贴由***统一印刷的契尾,并加盖所在州县官印,由此成为官契或红契。红契由草契(白契)及契尾组成,具备完全法律效力;白契虽具有产权证明的性质,却是不完全的文本[11204。清代的契尾制度始于顺治四年(1647)。初由地方官府印发使用,康熙四十三年(1704)改由各省布***使司印发,雍正六年(1728)取消契尾,改颁***印制的契纸契根,契约和契据合为一纸;乾隆初年又恢复了契尾文书制度,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官文书,并规定民间置买田产时必须粘连契尾,如不粘契尾,遇诉讼则按照漏税治罪。地契贴用契尾,一是可以防止民间捏造假契,避免诉讼纠纷;二是防止漏税。上述乾隆四十三年、五十四年及道光七年这三份地契的契尾中均有油印的法律条文,如“布***司颁发给民契格式,编列字号,前钤司印,以备投税时将契价税银数目大字填写钤印之处,令业户看明,当面骑字截开,前幅给业户收执,后幅同季册汇送布***司查核”。

以上六份地契中,四份有官府印章、骑缝章及画押,属于红契,都是关于私人田地、房屋买卖的,明确写有田地或房产的卖价、范围、附带物及买卖双方等;其余两份无官府印章和骑缝章,只有立约人及中人的画押,属白契,一份是同族亲人分家契约,一份是交换田地契约。

2.绝卖契

从内容看,这六份地契都可以断定为绝卖文契,即死契,是不能找赎的。绝卖契只立契一张,交买主收执,不复取赎,可不立下契。“绝卖有专用的文契,有官府制定的样文和印刷的格式,按照各省的不同习惯,行文详略和契约名词运用有些不同外,基本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同的。从现存各地大量卖契文书来看,绝卖的契约一般有三种称呼,一曰‘卖契’,二曰‘绝卖契’(或称‘卖断契’),三曰‘永远卖契’。但不管哪种名称,契内都要声明‘听凭买主永远为业’,或者进一步声明‘永无找赔“永断葛藤’之类,以表示卖主和土地切断关系。”活卖契既可以回赎,也可以加价进一步卖出,无论是回赎还是加价卖出,都会在原来契约基础上新增加一些补充性契约,每一次找赎或加价卖出都应粘贴相应的文书说明,但是这六份地契均不存在粘贴找赎或其它补充性说明,故可确认为绝卖契。

乾隆四十二年地契中有“立死契人刘元春”“立死契出卖”“恐后难凭,故立死契永远存照”等以示卖主和土地切断关系的字句,此外契文中也没有找赎或加价卖出的补充说明及粘贴痕迹,可以推断此份地契属于绝卖文契。

乾隆四十三年地契中有“钱粮随地过割”句,“过割”既是绝卖的专用词,也是法定手续,即将原业粮户的钱粮改过至新业主名下:“‘过’是改入新业主所在地的册籍上,以便输粮;‘割’是在原业主所在地的册籍除去卖出亩分数目和应输之粮。”故可以推断此契属于绝卖契。

乾隆五十四年地契的契文中也提到“钱粮随地过割”“永远为业”等词。另外,文末落款为“立卖地改约人”,从“改约”一词可以推断此地契并非最初订立的地契,是在之前旧契基础上修改过的,但并未粘贴旧契,推断是旧契已作废。

道光八年、道光二十五年、光绪二十三年契约内容中注明了类似“绝卖”“永不回赎”等字句,也未出现回赎、加价卖出或官司诉讼纠纷等补充条文,故均属绝卖契。

此外,地契提到的买卖或交换的理由“居占不便”“使用不便”“别无辗转”或“别无所措”等,常见于清代的地契中,或并非当时立约双方的真实情况,而仅仅是订立契约时通用的委婉措辞。

3.契约归属地

由契约上所钤印章可知,上述四份红契的归属地均为今山西省。

乾隆四十二年地契钤有三枚印章,均为襄陵县印。道光八年地契除钤有襄陵县印外,契尾的时间落款处还钤有“山西布***司”印,其下方有油印“襄陵县”字样。襄陵县在明清时期属山西平阳府。

乾隆四十三年与五十四年地契的契尾中分别有“绛州”“绛字”等字样。绛州在明代属山西布***司,隶平阳府,领稷山、垣曲、绛等三县,清初属领照旧,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直隶绛州,领稷山、河津、闻喜、垣曲、绛等五县。可见,这两份地契都属于山西绛州,契中油印字“布***司”应为山西承宣布***使司的简称。承宣布***使司为明清两朝的地方行***机关,清朝沿袭明朝制度,保留了各承宣布***使司。

4.印花税票

印花税是近代中国从西方引人的第一个税种,于晚清时期开征。清***府开征印花税,共进行了两次尝试。第一次是在光绪二十八年(1903),“在袁世凯等人的推动下,清廷终于完成了印花税开征的前期准备,开始了印花税的第一次试办,然而仅仅过了数月便宣告取消”。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大的因素是遭到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对、抵制和逃避。“四年之后,晚清***府又做了第二次的尝试。”光绪三十三年(1907)公布《印花税则》,次年委托纽约美国钞票公司印制印花税票,于宣统元年(1909)开征印花税。但此次开征时间也不长,同样遭到各地民众的抵制,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即使推行也仅限于狭小的范围和区域,维持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至1911年武昌起义后废止。第二次印制的税票通称为美国版印花税票,票面印有“大清印花税”字样,票面尺寸为20×22毫米,共有三种面值,分别为20文(云龙***,赭色)、100文(双龙牡丹***,绿色)、1000文(庭院风景***,红色)。华博珍藏的这六份清代地契均贴用了1000文面值的红色庭院风景***税票。

据清《印花税则》第四条规定,凡应贴印花的契据,在立契据人授受前贴用。同时,税则的第十四条也规定,财物成交在此次定章开办日期以前可以从宽免贴印花。也就是说,华博收藏的这六份清代地契均属1908年之前的田地、房屋买卖契据,是可以免贴印花税票的。

一般而言,旧契补贴印花税票的情况可能有四种:1.旧契是活契,而且发生赎回或加价卖出的行为刚好在1909年至1911年间;2.订立旧契的双方关系人发生了官司诉讼等,经过当地官府协商或判定重新补充条约或制订新契;3.旧契遗失或者损坏,以及旧契换发新契、换用官府印制的契式、贴用契尾等,出于验契的需要依法补贴印花税票;4.民众响应清***府号召,自行购买并贴用印花税票。

上述六份地契订立的时间都比较早,均在美国版印花税开征之前,既是死契,更无后续补充条款或验契说明,不可能是前三种情况。而“清末因***局动荡,***令不畅,印花税开征时间短促,且***府只是提倡百姓贴花,不实施查验,是否贴用任百姓自便”,且据当时各省对印花税的抵制情况来看,民众不太可能自发补贴税票。因此,笔者推断这些契据上的印花税票应该是后来补贴的。

美国版印花税票共发行10万枚,但是由于开征时间比较短,以及推行受阻等原因,目前发现留存的贴单据数量有限,且税票面值多为20文或100文,贴用1000文的数量极少。华博这六份清代地契不仅都粘贴了印花税票,而且税票的面值都是1000文,可见其具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据统计,目前发现实贴美国版印花税票单据的省份有山东、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河南、云南、山西、直隶(河北)等,其中安徽、江西等省发现较多,山西发现极少。据记载,山西总共领取三种面值的税票3200枚,在各省中数量居中,排第13位,但在实际推行时,地方官员并不积极,以民力凋敝、经济贫弱等为理由多方推诿,请准缓办:“山西在昔,仅一中省,近更负累重重,安能方驾各省,增进财赋,请予暂行缓办,俟民力稍舒,各省办理渐有次第,再行试办。”“晋省商民困苦系属实情,且据各地方禀报,亦多为难之处。”由此可见,清***府第二次征收印花税之时,山西省虽然领了税票,但是并未积极响应,因此实际贴用情况不可能理想。

履行税契过割是订立土地契约不可缺少的手续,在印花税票上盖章是一种完税证明,表明完成了纳税义务。清《印花税则》第四条规定:“凡契据应贴之印花,责成立契据人于授受前贴用,加盖***章或画押于纸面骑缝之间。如系合同,两造各缮一纸,照章各贴印花盖章画押,然后交换收执。”贴用印花税票后,要在税票上盖***章或画墨“十”字,税票上盖一半,契纸上盖一半,不盖则罚。印花税票上盖***章为戳销,画墨则未戳销。段志清在他的《中国印花税史稿》中收录了三份清代地契,均贴有美国版印花税票,并加盖了官府印章,大的印章将整张印花覆盖,小的***章一半在印花上,一半在契纸上。印花税票钤印或画押后,买卖双方才能交换收执。

上述六份地契上的印花税票都加盖了印章。其中,乾隆五十四年地契税票(***七)下方加盖的是一枚椭圆章,为小篆“林崧”二字。另外五份地契税票上加盖的印章均为方形,形状、大小及字体一致,应为同一枚。印章20×22毫米,有六个篆体字,乾隆四十二年、乾隆四十三年地契可辨识出“陈治如氏”四字,道光八年地契可识读出“氏私藏”,道光二十五年地契可识读出“陈治如藏”(***八),光绪二十三年地契可识读出“陈治如”三字,可知该印章全文为“陈治如氏私藏”六字。从印章情况看,这两枚印章均为私人鉴藏章。

清明的文章篇6

关键词:阅读理解;策略;中考;方法技巧;古文;现代文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67-01

一、记叙文指导策略

阅读记叙文的指导首先要做到基本知识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再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从总体方法上看,首先要整体感知,了解大意,明确写了什么。其次要细读文章,认真分析,抓住重点词语和段落,明确文章是怎样写的。第三,通盘考虑,整体联系,明白为什么这样写。

1、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整体感知,就是要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抓住它们,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弄清中心事件,更好地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

2、细读文章,认真分析

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应进一步细读分析,关键要注意到线索、过渡与照应、段落层次的划分、首尾段的安排以及重点词语、标题的提示作用等等。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找出与主旨紧密相关的段落或者找出自己读后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仔细阅读,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分析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找出关键词和关键语句,理解它们的含义。

3、分析领会赏析文章

这是记叙文的鉴赏性试题。做这类题目,首先要有文学鉴赏的一般常识。譬如,要知道鉴赏须从内容风格、表现手法、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方面去考虑。记叙文的语言,大多具体、生动,散文则有散中见整,清新自然、流畅简洁等特点,它不刻意雕饰而又不乏文采,有时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作者经常使用多种修辞方法。

4、质疑与探究

整体感知文章,细读分析后,文章的主旨就显而易见了。这时,应该抓住文章的要点认真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内容(了)是什么?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为了什么目的而写的?文章主要说了几层意思,前前后后的几层意思是怎样的关系?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写作特色如何等等。通篇考虑,整体联系,问题解决了,文章也被分析透彻了。

二、说明文阅读指导策略

1、把握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弄清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首先应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把握住说明对象,再结合标题,起始段、结尾段进行局部解析,逐段逐层读懂文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把握事物的特征或本质。

2、通读文章,了解说明顺序。说明的内容往往直接影响着文章的结构安排和说明顺序,一般情况下说明事物的形状和构造的文章,多按照空间顺序来写;说明事物的建造过程,变化发展过程等,多以时间为序;介绍事物的性质、用途、原理、特点等事理的文章,多以逻辑为序,说明文的三种顺序往往各有不同的标志词,抓住它,判断文章的说明顺序就会容易些。

3、了解说明方法,理解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注意答题套路。正确辨别说明方法,首先要牢记各种说明方法的特征,然后要注意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分清主次,审清题意,确定主要的说明方法。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首先要掌握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4、细加比较、分析,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语言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阅读答题时,要注意一些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细加比较分析作者用词的作用,体会其准确性,同时要注意一些重要语句的作用,理解一些描写性的内容在文中的作用,注意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5、开放性试题,多以提建议、设计宣传标语等形式出现,这部分应该专门设计专题复习。

三、议论文阅读指导策略

1、把握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肯定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句子。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围绕中心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关系,就能分出主次,分出纲目。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的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的文章则是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的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2、把握论据:a、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等。多引用名人名言。b、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论据的主要内容。c、找出此论据是证明什么观点的。d补充论据必须符合要求,这就靠平时多积累、多练习了。

3、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a、举例论证:列举事例更加具体、充分地证明……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b、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谚语格言等,更加有力地证明了……论点;c、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鲜明的对比中证明了……论点;d、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论点。

4、把握文章结构: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为“三段论”,即:引论――本论――结论。也就是理清文章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如何提出的,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这是从内容方面分的,从形式角度来说,文章结构还可分为总分总、分总、总分的形式。

清明的文章篇7

要掌握安排文章的顺序的方法,先要弄清楚什么叫文章的顺序。文章的顺序就是在作者写作时,把选好的材料分成几个部分,按一定的关系将它们排列出先后次序,该先说的先说,该后的后说,一层一层地有步骤地表达出来,以达到前后连贯、充分表现主题的的目。

文章顺序的安排是受体裁制约的,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顺序。常见的一般记叙文的顺序有以下几种安排法。

一、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

任何事情,不论简单还是复杂,总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任何人物也都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过程,都有着明显的时间顺序,这个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事情,是延续、承接的关系。写人记事的文章就要把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如《东郭先生和狼》一课,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怜狼――事情的发生;藏狼――事情的发展;打狼――事情的高潮;教训――事情的结尾。

再如《我的战友》也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天还未亮――中午时分――半个小时后――黄昏时候――二十分钟后。

采用这种写法,能使文章的层次段落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使事情记叙得有头有尾,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鲜明。这种方法叫“顺叙”,小学生学习起来最容易。但以时间为序决不是记流水帐,不是平铺直叙,而应有选择有概括,行文有起伏有波澜,既条理清楚,又曲折生动。

为了使文章写得有起伏,结构更周密严谨,有时可以把事情的结果或发生的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篇首,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对事情的发生、发展进行叙述,这种方法叫“倒叙”。

如《***费》的开头写道:“每逢我领到津贴费,拿出钱来缴***费的时间,每逢我看着***的小组长接过钱,在我的名字下面填上钱数的时候,我就不由得心里一热,想起了一九三二年的秋天。”然后,文章回过头去写一九三二年秋天的事。

这种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富有吸引力,常常是一开始,读者的心就被事件发展或人物成长过程中十分突出的内容紧紧抓住,给读者以悬念,使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但使用倒叙,不仅要求文章中的有关内容能前后互相照顾,互相呼应,还要做到各层次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这些地方如果处理不好,文章便脉络不清,影响内容的表达。

还有一种方式,叫插叙,即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补充、说明主要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件与中心事件相关的事情,插叙完后再接上原来的地方写。从时间上看,插叙的事与原叙述的事没有明显的联系,但内容上与主题密切相关,或出于介绍人物、揭示人物的需要,或出于情节发展的需要。

例如《凡卡》一课,全篇以凡卡写信为主干,又自然地穿插了关于爷爷和乡村生活的回忆。这种顺叙与插叙交叉的运用,不仅展示了众多人物生活现象的广阔画面,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容量,而且避免了叙述上的平铺直叙,使文章显得变化多姿。同时通过回忆中的美好生活与冷酷无情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凡卡悲惨命运的强烈抨击和愤怒控诉,激发了我们对黑暗社会的愤恨和对可怜的凡卡的无限同情。由此可见,恰当地插叙能使文章的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并给文章增加了叙述的“波澜”,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色彩和感染力量,有力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按事物类别安排顺序

记叙文是以记事写人为主体的文体。小学生写作文,都是先从一人一事写起。但为了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表现人物和事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试着写用几个事例来共同说明一个问题,反映一个中心的文章。

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叙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回国时,同朝鲜人民话别的情景。全文通过三个典型场面、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四件令人难忘的往事的描述,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这样一个中心。

又如《将相和》一文,是通过三件事来写人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种记叙顺序,不受事情发生的先后限制,而把几种不同类型或用来说明不同观点的材料分为几段或几层去写,不但会使文章材料集中,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而且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

这种方法常见于游记和参观记。写这类的文章,作者必须交待清楚事物的外部方位、观察角度的变换,在此基础上进行叙事描写。

如《草原》一文就是按这种方法记叙的:进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诉草原。

清明的文章篇8

【关键词】明朝灭亡;章太炎;民族***论

中***分类号:K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75-01

章太炎(1868-1936),原名张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章氏认为,***的重要使命就在于保存中国文化所独有的“国粹”,这一思想是其***理论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并且对当代中华民族对自身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起着重要的借鉴和警醒作用,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一、章太炎民族***思想的渊源

章太炎民族***思想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第一,以民族大义为己任的家训熏陶,浙东学派的思想传承,以及明季史籍的影响;第二,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的影响,以王夫之所著《黄书》为代表;第三,西方近代论著的影响,尤其是斯宾塞的进化论学说;第四,为近代秘密会***的反满情绪所鼓舞,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为主。

(一)幼年家训和明季史籍的影响。首先,章氏幼年时期其外祖父“夷夏之防”的教诲,以及章氏家族坚持民族大义的“深衣”殓葬传统促使了章氏***思想的萌芽,促使其深刻认识到种族***的思想原本就存在于汉人的心灵深处,只是没有表露出来而已。其次,一大批极具民族气节的汉族人士丝毫无畏于清朝残酷的刑罚,毅然活跃于明朝历史以及南明抗清事迹的搜集、整理和修撰中。这一明史修撰事业开展得如火如荼,以至于清廷不得不大兴与修撰明史相关的文字狱,以此来巩固和维护自身的统治,导致大批记载明季史籍的著作被查禁焚毁。正是这些基于历史史实,以弘扬民族大义为己任,旨在激发广大汉人的民族热情的明代著作,使得从小接受民族大义熏陶的章太炎更加坚定了排满光复的决心。此外,章氏早年还受到了浙东学派的影响,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大多具有浓厚的传统民族思想。这一切都构成了章氏民族***思想的源泉。[1]

(二)王夫之及其《黄书》的影响。据考察,王夫之实为清初“残明遗老”之一,在基于孔子“夷夏之辨”的大义之上,他将传统的种族思想上升到理论层面,遂著成巨作《黄书》,并最终成为章氏***理论的依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章氏的***理论并非仅仅只是延续了王夫之的民族思想,而是在资产阶级***理念的推动以及复兴中华民族强烈愿望的指引下,对其中一些极具哲理意义的思想进行了吸收和改造,并将之与西方社会进化论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章氏的基本理论架构得以形成。由此可见,王夫之的民族思想以及其所著《黄书》对章氏民族***论的形成影响深远。[2]

(三)西方社会进化学说的启示。章氏民族***理论形成的基础还建立在汲取西方近代论著的营养之上,尤其是斯宾塞的社会进化学说对章氏的影响和启示极大。在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论以及社会进化论的影响下,章氏坚持认为,人类社会的演化具有明显的文化传承特征,这是不为动物演化所具有的,而这种文化传承又是通过社会教化所获得的。在此基础上,他还沿用了王夫之的观点,认为文化保留是维系族群生存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在西方近代论著的启示下,章氏的民族***论不仅符合人类社会的演化规律,同时也适用于当时中华民族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治环境。更为重要的是,章氏所倡导的民族***论把民族文化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一种具有民族情怀的观念,同时也揭示了文化传承对于民族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十分有远见,对世人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3]

(四)近代***运动的鼓舞。中国近代历史上所爆发的轰轰烈烈的人民***运动为章氏民族***论的最终形成提供了现实条件,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以及义和团运动的洗礼。这一系列的***运动都为该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并使得章氏最终于改良派决裂,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以清***府为目标的***道路。

二、章太炎民族***理论的内涵

章氏的民族***论实际上是一个倡导反满的民族***理论,同时也是关乎中华民族复兴的理论。其核心就在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其基本信念就在于保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揭发和谴责,探讨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以及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追求。虽然现在看来,该理论必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是就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大的***治环境来看,该理论却极具进步意义,尤其是对于文化传承的强调,更是可供我们今天学习借鉴的地方。

三、结语

章氏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值得我们钦佩,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坚守自身的民族身份,才不至于在众多文化身份的交融当中感到迷茫、彷徨。另外,章氏对于文化传统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和现代意义,在当今全球各种文化越来越趋于融合的今天,我们需要培养自身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在这种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保持清醒,不至迷失。

参考文献:

[1]沈定平.明朝覆亡v史与章太炎民族***论[J].明史研究,2014,(14):282-297.

清明的文章篇9

一、我们要明确高考现代文阅读所考的内容

现代文阅读一考阅读理解,二考分析综合,三考鉴赏评价。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阅读理解主要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分析综合主要指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概括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鉴赏评价是指评价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

二、我们要明了现代文阅读解题的基本思路

做现代文阅读时可遵循如下解题思路: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2.理清基本概念,排除设计干扰

3.联系语言背景,理解重要词句

4.筛选、辨别信息,合理作出推断

三、我们要掌握现代文阅读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要正确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首先,要分清不同文体不同的语言风格,掌握不同形式的文章所显露出的不同的语言特征。一般说来,科技类文章用词往往注重准确、精炼;议论性文章用词往往重深刻性、哲理性;文学作品遣词造句则要注重形象性、储蓄性。

其次,不要孤立地去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需要把他放到句中乃至全篇文章的具体语境中去揣摩、体味。人们常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的语句。通常重要句子主要指以下几种: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情感的语句;内容丰富、耐人寻味的精警的语句;结构复杂、意思难懂的语句;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的结构,是通过分析文章,以期达到把握文章的脉络、理清作者思路的目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文章的线索、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文章的层次结构,与文体大有关系。记叙文(含散文)可按事情的发展阶段、场面的变换、时间的迁延来划分结构。议论文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入手分析。说明文由于说明对象不同,分别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观察顺序、逻辑顺序来结构文章,可视具体情况来划分。

分析文章结构要注意两点:一是整体把握,了解文章的思路;二是应从概括段意入手,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4.归纳内容及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两个步骤。对于文章的内容,分析理解是基础,综合归纳是核心,概括表述是关键。要求对具体内容能够加以概括,对复杂内容加以梳理。这里所说的梳理,即理清顺序,抓住要点。内容要点的归纳分析,必须通观全文,把握全局,不能断章取义,不能拘泥于某些字词,要善于抓中心句,理清各段之间的关系,才能找准内容要点。

文章的中心思想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分析归纳中心思想必须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综合作者的写作意***,抓住本质进行概括。归纳要力求全面、准确、简明。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清明的文章篇10

公元1644年,清顺治皇帝入主中原,定鼎燕京。清承明制,继承和发展了历代王朝的典章制度,吸收了汉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多民族特点的东方文化传统。清代皇帝宝玺制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清代皇帝宝玺,按其内容可分为两种,即代表皇权的国宝和为皇帝收藏、鉴赏用的宝玺。这两种宝玺,都是中国古代印章文化艺术在清代宫廷中的反映。

代表清代皇帝权力的国宝,最典型的莫过于二十五宝玺。从清入关前的努尔哈赤、皇太极时代,到统一中国后的顺、康、雍时期,是清朝皇帝宝玺制度初创和形成时期。努尔哈赤的后金汗国,宝玺刻制尚无章法。他所管辖的势力范围,仅限于东北松辽地区。为了有效的行使***治权力,努尔哈赤用当时的老满文刻制了两方后金汗国的宝玺,即“天命金国汗之宝”和“后金国天命皇帝”。当时汉族和汉官在后金***权内还地位不高,在这两方汗国宝玺上,仅有满文而无汉文。皇太极即位后,改后金为大清国,其统治范围不断扩大。在大清国***权内部,汉族成份日益增多,部分汉族豪强和士大夫已在清***权中做官,而且起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这在代表皇帝权力的宝玺制度上也有所体现。其时宝玺名称多依明制;玺文除青玉“皇帝之宝”为满文外,其他宝玺开始满汉文并用,数量亦有增加,除“皇帝之宝”外,还有“奉天之宝”、“敕命之宝”、“饬命之宝”等。顺治、康熙、雍正等清初诸帝面对汉族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思想文化又有几千年历史传统的局面,如何统治和管理这偌大帝国便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最重要的课题。清初统治者除了大量吸收汉族官员参与***权,实行满汉官员并用外,他们又不得不勤奋学习和大量吸收汉民族丰富的思想文化,按照历代王朝的礼制典章,结合满族贵族占统治地位的实际,逐步塑造清王朝。皇帝宝玺的刻制和使用,基本沿袭明制。清初皇帝宝玺已达二十九方。至乾隆十一年(1746年),收藏在交泰殿的皇帝宝玺,已有三十九方之多。其许多宝玺名称与明代皇帝的前十七宝相同或相近,初步形成了清代皇帝的宝玺制度。清初的皇帝宝玺制度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其一,宝玺的数量和设放地点尚未制度化。乾隆皇帝弘历在《国朝传宝记》中,明白指出了这一不规范地方:“尝考《大清会典》,载御宝二十有九,今交泰殿所贮三十有九。《会典》又云:‘宫内所贮者六,内库收贮者二十有三’,今则皆贮交泰殿,数与地皆失实。”其次,用途不规范。清初皇帝宝玺,除少数宝玺如“皇帝之宝”、“敕命之宝”有明确的使用范围外,大多数宝玺的使用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文献记载也不详实,基本上沿用明代皇帝宝玺的册档记载使用。所以乾隆皇帝批评说:“盖缘修《会典》,诸臣无宿学卓识,复未尝请旨取裁,仅沿明时所书册档,承伪袭谬,遂至于此”。其三,玺文篆刻不一。清初宝玺,除青玉“皇帝之宝”为清文篆书外,其他宝玺皆满汉两文并用。按,此前历朝皇帝宝玺皆篆书,清初国玺汉文亦篆书,而满文皆是本字,与宝玺皆篆书之制相悖,所以乾隆皇帝也认为清初国玺刻制不合规章,“因思向之国宝、官印,汉文用篆书,而清文则用本字者,以国书篆体未备也”。清初皇帝宝玺制度的不完备,与其同时的各种典章制度的不完备有密切关系。到乾隆时期,清代的***治、经济和文化已发展到鼎盛时期,世所谓的“康乾盛世”即指这一时期。为适应统治的需要,各种典章制度,必然要有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得以制度化、规范化。皇帝的宝玺制度也是如此。

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对当时所有皇帝宝玺加以整理和完善。首先,考定宝玺的数量,“今交泰殿所贮,历年既久,纪载失真,且有重复者。爰加考正排次,定为二十有五,以符天数。”其次,确定了二十五宝玺的名称、尺寸、钮式和用途,其质有玉,有金,有檀木。玉之品种有白,有青,有碧。钮有交龙、盘龙、蹲龙等。二十五宝玺分别用于***治、法律、***事、文教、宗室、外交等诸方面,反映了国家一切******大权集于皇帝一身,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其三,统一篆刻。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命内务府造办处工匠改镌宝文,满汉统用篆体,左为清篆,右为汉篆。乾隆皇帝在《交泰殿宝谱序后》说:“既定为篆法,当施之宝印,以昭画一。按谱内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自是而上四宝,均先代相承,传为世守者,不敢轻易。其香‘皇帝之宝’以下二十有一,则朝仪纶所常用,宜从新制。因敕所司一律改镌,与汉篆文相配。”其四,固定二十五宝收藏地点于交泰殿。清初宝玺大部收藏交泰殿,至乾隆十一年前已全部收贮于此殿,但制度上没有明文规定。到乾隆十一年考定二十五宝后,才“详定位置,为文记之”,固定收贮交泰殿。其他诸宝,除重复十宝令贮清帝龙兴之地东北盛京凤凰楼上,其他国玺则藏之别殿。从此,有清一代的皇帝宝玺制度,在乾隆时始成定制。

乾隆皇帝二十五宝玺的考定,反映了清代典章制度的完善和规范化,也体现了他的历史观和治国安民的思想,表现出乾隆作为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所具备的风度和品格。乾隆皇帝将皇帝宝玺核定为二十有五,取意于《周易》大衍天数之义。其义有说乎?乾隆皇帝自己作了明确的回答:“有说。盖天子所重以治宇宙,申经纶,莫重于国宝,而涉笔记事之玺,即其次也。我国家礼服,饰以朝珠,祖宗所御,典礼攸存。定宝数之时,密用周姬故事,默祷上苍,祈我国家若得仰蒙慈佑,历二十五代以长,斯亦韪矣,此亦侈望。然郏定鼎,卜世卜年,已著其例。敬思自古以来,未有一家恒享昊命而不变者,此意恒存于心而不敢言。兹予以难期八十有六岁之侈望,而得符望传位授权,实赖鸿眷,或者侈望我大清得享号二十有五之数,亦可俯赐符愿乎。夫卜世卜年固在人,而赐世赐年则在天,叨天之佑,非敬天爱民别无道。”这段发自乾隆皇帝内心的独白,反映了乾隆皇帝承认事物无不万变的历史观。乾隆通晓中国的历史,他看到了历代王朝,没有一个是“恒享昊命而不变者”,多者二三百年,少者十几年或几十年,不是亡于峻法酷剥,就是在诸侯贵族割据混战中殒命,***权的生存长短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乾隆皇帝得出了结论,若大清王国能传二十五代之久,就算侈望,甚至可以说“实赖鸿眷”,天之“赐世赐年”了。这里,乾隆皇帝的历史观虽然不是唯物史观,但他已看到了历史的实际发展状况,而且能够承认这个现实,不再固守天命和万世不变的观点,敢于说出大清王朝能传二十五代即是侈望的话,这可说是难能可贵的了,是乾隆皇帝经世致用的思想在历史观上的表现。这段独白,更突出反映了乾隆皇帝的德重宝轻的思想。宝玺是皇帝权力的凭证,但这种凭证作用的大小和存在,不在宝玺本身,而在于皇帝的修养道德和品质。不论是汉武、唐宗的盛世,还是元世祖、明太祖的雄才大略,都在于他们勤***治国的美德。乾隆皇帝引用唐梁肃对德玺之间关系的论述,说明自己对德玺的看法,“鼎之轻重,玺之去来,视德之高下,位之安危”。也就是说,作为全国最高统治者皇帝,只有“日新厥德,居安虑危”,把国家长治久安放在首位,才能治理好国家,号令全国,行使宝玺的凭证作用,这就是“德足宝重,而宝以愈重”。否则,皇帝宝玺再多也没有用处。清初几代皇看到了这一点,注重勤***爱民,才出现了当时将近一个世纪的稳定发展的盛世。清代中叶以后,由盛变衰,至清未,由于统治者昏庸和内乱外患,传至末代皇帝宣统溥仪,清王朝终于被轰轰烈烈的辛亥***,乾隆皇帝侈望清代传至二十五代的幻想也随之破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清明的文章10篇

学习

部队干部事迹材料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部队干部事迹材料,内容包括部队战备训练先进事迹材料,部队个人事迹材料典型故事。2018年以来,蔚县强力推进“双五”创建(集体创“五星”、个人争“五好”)工作,积极引导蔚县离退休老干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正能量。2018年9月

学习

三国梦想貂蝉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三国梦想貂蝉10篇,内容包括三国各版本貂蝉,三国貂蝉优点与缺点。将把梦境自知度外!乃梦幻晓于天下而论!然而言语天下有几许能懂?自问自,沉默不语寡言欲欢!江山乃大,于遇某人足下,王者之为大也!万人之上,一呼,天下急于是乱乎!将相王侯莫

学习

美术培训分析报告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美术培训分析报告,内容包括美术学习培训总结,美术培训市场分析报告。1.2创建了一种良好学习氛围,实现资源共享读书报告会的开展使护士利用业余时间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和交流护理工作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要求

学习

快消品调研报告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快消品调研报告,内容包括快消品怎么写调研报告,快消品市场报告怎么写。此外,报告对消费者的网络使用习惯也进行了分析。依据对18-34岁的主力消费群体的调研,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比例超过80%,每天上网超过4个小时的比例

学习

医学生毕业自我总结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生毕业自我总结,内容包括医学毕业生个人小结,医学生毕业自我鉴定1000字。我热爱医学事业,并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我牢记着医学生的誓词:我自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

学习

荒芜的花园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荒芜的花园10篇,内容包括荒芜了的花园阅读分段,荒芜的花园的故事。女学生张×,看着我从5根铅笔里拿走一枝铅笔,问还剩几枝,她说4枝,可当我问她5-1等于几,她说5-1=2,反复如是。我曾经是多么心酸和无奈啊,怎么办呢?在无数天、无数次重

学习

扶贫的意义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扶贫的意义,内容包括扶贫意义1000字,顺丰扶贫帮困的意义。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上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

学习

高中地理研修总结模板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地理研修总结模板,内容包括高中地理学研修心得体会,高中地理个人研修计划范文。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32元,增长6.5%,快于前三季度0.1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17831元,增长5.2%;经营净收入2443元,下降8.1%;转

学习

工程中级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中级论文,内容包括工程毕业论文完整版,中级工程师论文发表期刊。关于工程师的职称论文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质综述摘要:本文回顾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的三个时期,分析论述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质环境问题,最后总结了水利水电工

学习

保险增员学心得体会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增员学心得体会,内容包括保险增员心得体会范文,保险增员的感悟。大家聚集在一起,从事一个共同的事业,会相互影响,相互鼓励,相互带动,从而产生一种合力,激发大家的斗志,即产生高昂的士气。2、可以增强凝聚力。受团队带头人和先

学习

买卖车协议书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买卖车协议书10篇,内容包括买卖车协议书范本,买卖车交易协议怎么写。买受方:(乙方)甲方将其所有的车库出卖于乙方,现双方自愿达成如下协议共同遵守:1、甲方将位于__________小区__________号的车库卖于乙方。2、车库的具体情况

学习

带有目字的成语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带有目字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带有目字旁的成语,目字开头的成语大全。英文:Theflowerneedswatering./Thedoorlockseasily.中文:过江隧道修好了。/他得到了支持。/这本字典是2000年出版的。二、英语、汉语被动句式之相异英语

学习

美术销售工作计划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美术销售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美术机构销售计划,美术班销售的工作计划怎么写。这段时间最重要的工作是给我们的合作伙伴进行年度销售计划把关。同时也接到近30位的美容院店长咨询201*年的销售计划怎么写?今天我就将与我们合作的

学习

春节搞笑祝福语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搞笑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春节喝酒搞笑祝福语,送男朋友春节祝福语搞笑。4、地球是圆的,甘蔗是甜的,我的短信是花了一毛钱的,祝你春节快乐不是说着玩的,心意是实实在在的,转发是非常灵验的,这绝对是经过科学论证和专家推荐的!5

学习

幽默的文章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幽默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幽默十足的文章,十则幽默的文章。例1中的“侵略”,原指对别国领土的侵占,文中指小孩子的调皮行为。原本指的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但在例文中,变成了指代后果轻微的行为,相当于“大材小用”。技法二:巧起绰号

学习

好的爱情文章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好的爱情文章10篇,内容包括爱情感悟长篇文章,爱情文章大全100篇。不久,通过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李章,他那时在《音乐爱好者》杂志社工作。李章儒雅谦和,毫无架子,为人热情厚道。他说身体不太好,就要离开杂志社了,去编书,工作压力小一

学习

描写大海的文章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大海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描写大海的唯美文章简单而短,描写大海的优美段落120字。景物描写是写作中的一种技巧,它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情感,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要求。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习

演讲文章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演讲文章10篇,内容包括演讲文章推荐,十篇演讲。用一颗完美之心,看世界风景;用一颗快乐之心,对生活琐碎;用一颗感恩之心,感谢经历给我们的成长;用一颗宽阔之心,包容人事对我们的伤害;用一颗平常之心,看人生得失成败。忙碌里,谁都有

学习

清明的诗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清明寄思的诗句,清明思故人诗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1.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2.借问:请问。3.遥指:远远地指着。[简析]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

学习

关于青春的文章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青春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关于青春的简短文章,关于青春时期的文章。一时间心如潮起潮落般跌宕起伏,一时间心如彩蝶翩跹般畅然欣喜,一时间的聆听充满凝重,一时间的聆听充满欢悦,青春是奏鸣曲?青春是小夜曲?——仍思绪翩然。那样

学习

运动会文章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运动会文章10篇,内容包括运动会文章经典,运动会文章100个字。百年精彩全民分享奥运精粹从1908年伦敦奥运会正式启用了识别身份的奥运纪念章,到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上第一个纪念章交换中心的出现,纪念章交换活动作为一种文化

学习

感人的文章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感人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最感人的美文10篇,感人的文章和大概内容。女孩倒在秋千上,男孩用力地推啊推啊。男孩篮球比赛,女孩叫破了嗓子,第二天依然出现在男孩面前说昨天你真逊。女孩说我要最漂亮的那朵,男孩奋不顾身地爬上树,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