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青的上山下乡运动已渐行渐远,然而知青的文学作品却逐年增长,特别是知青的回忆录和知青的网络文学更是与日俱增。而这与知青潜在的文学情结是分不开的。随着知青文学的大量问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又因知青文学所折射出人性的真实、善良和美好为,不仅能起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知青;文学情结;价值
情结是心理学术语。最早由瑞士哲学家荣格使用,“他认为情结是有关观念、情感和意象的结合体。”后被弗洛依德所采纳,而“他认为情结是一种受意识压抑而持续在无意识中活动的,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欲望”。文学情结是指对文学写作的一种本能冲动。
一、知青文学情结的特点
1.普遍性
在知青群体多达1700多万人中,无论是精英知青还是草根知青,很多人都在采用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在记录自己的青春岁月,他们在概叹自己的人生际遇的同时也在反思过去。其中也有部分知青苦于没有合适的叙述形式。但值得肯定的是,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有关知青题材的出版物中,对知青经历的描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在我们接触到的知青中,他们对知青经历的讲述和回忆可以说是滔滔不绝、欲罢不能。总之,知青的文学情结具有着群体性的特点。
2.多样性
知青的上山下乡运动虽已渐行渐远,但知青的文学作品却逐年增长,而且形式还多种很多样。这不仅与知青潜在的文学情结分不开,更与时代变迁、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分不开。在一批知青作家的知青文学创作走向低迷的情况下,出现了大量的知青网络文学和知青的回忆录,以及网上的知青论坛和知青博客。他们用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方法抒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就拿知青回忆录来说:有区域性的知青回忆录,例如《北大荒风云录》、《草原启示录》等,是由来源地相同的知青或是下乡地相同的知青共同参与编写的回忆录;有专题性的知青回忆录,例如《苦难与风流》、《知青方程式》等,是按照知青的成长经历来进行叙述,是某一个有着共同点的群体或是现象。
3.规律性
写作习惯一旦形成,便会情不自禁,以机械的方式持续下去,有如物理学上的惯性力量,会对人的行为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写作习惯也是在作者自身所具有的一种文学情结的感召之下逐步形成的。在与北京知青边晓春老师的谈话中得知,边老师在整理了五部知青回忆录后现已养成了三天一篇文章的习惯。看到网络上浩如烟海的知青论坛和知青个人博客,并且更新速度惊人,可见知青的写作习惯大都已成规律。
二、知青文学情结的社会价值
知青的文学情结促使知青文学作品的大量产生和问世。知青文学意义重大,从史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无疑是宝贵的历史见证。从知青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是知青研究的第一手基础资料,也是研究“”和知青群体的重要依据。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他们用自己的生活记录着下乡地的风土人情。从文学的角度看,他们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文学创作的理想依据。但最为积极的社会价值还当属对当代青年的教化作用。作家叶兆言说:“文学之于人生如同爱情之于婚姻,没有爱情人类照样发育繁衍,但没有爱情的繁衍肯定不美好,文学也是生活中的一种美好。向往文学,其实就是向往美好。文学作为一种适宜于广泛传播的精神载体,安静地向人类传递善良、正义、真相、才智和情感,以温和而又愉悦的方式,训导社会走向文明。”
1.教化了人们的思想认识
在当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个人性已经冷漠到了冰点,道德底线也遭到肆意践踏的年代。知青在文学情结的促使下产生的知青文学可以说为当代年轻人迷茫的人生点亮了航灯。知青的上山下乡经历是苦难的历程,在知青文学中大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但在这种境遇下,知青依然能够快乐的生活。贾平凹曾说:“真正的苦难在乡下,真正的快乐在苦难中。”这种“笑傲人生”的态度,正是潜意识里的快乐原则。
2.影响了人们的情感方向
现在,随着社会上出现的“低头族”、“世间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对面,你却在看手机。”人们的感情世界越来越狭小、越来越虚拟。但在知青文学中“老插友”和“老乡”却是许多知青值得信赖的朋友。这种患难中的友情,体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许多知青旧情难忘,活动活跃,如成立知青联谊会、回乡再走知青路、知青文学、知青餐馆等行为,是一种友情的延续,也是一种宣泄,一种自我解脱,一种精神的自我完善。
3.丰富了人类的精神宝库
知青精神是知青文学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而作为知青文学主体的知青群体自然是当代青年人学习的楷模。可以说每一部知青文学中的主人公都是作者给人类的最好礼物,是人类精神宝库的坐标。
知青的文学情结所赋有的特点和社会价值,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把知青文学中知青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和当代社会相结合,推动人类思想的进步,同时,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改革开放事业。
参考文献:
[1]史卫民主编:《知青书信选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知青日记选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方正等:《青春的浩劫-来自东方神坛的档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闫晶(1978-),女,齐齐哈尔人,黑河学院知青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知青文学研究、应用文写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知青的文学情结及其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