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嗜酸性细胞性胃肠炎;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36-01
嗜酸性细胞性胃肠炎是累及消化道组织的胃肠道嗜酸性细胞增多性疾病。本病发病年龄从24岁到77岁都有报道,发病率为1-20例每10万例,具有自限性或对症***可缓解治愈。
1 病例报告
案例:患者男性,71岁,因腹胀腹痛10天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症状位于上腹部,呈持续性腹胀,阵发性腹痛加重,症状与饮食无关,伴有反酸,嗳气。无不洁饮食,无停止排便排气;无腹泻、便秘;无排便后症状缓解;无转移性右下腹痛;无胸闷、胸痛。当地医院诊治予抑酸、止痛对症处理症状不缓解。精神、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2kg。既往史无特殊,偶饮酒。T36.4℃,P90次/分,R20/分,BP128/70mmHg,神清,慢性面容,皮肤无黄染、出血点。眼睑无苍白,口腔无溃疡,颈软,甲状腺不大,双肺无啰音。心率9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而丰满,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不大,肝肾区无叩痛,双下肢不肿。入院后血常规示:白细胞13.6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30.9%,嗜酸细胞4.58×109,嗜酸性粒细胞比例33.6%,血红蛋白110G/l,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大便查虫卵四次未见。血生化示:白蛋白28.0G/l,球蛋白41.3G/l,白球比0.7。免***球蛋白G19.69G/L,HP阴性,骨髓涂片示成熟嗜酸细胞增生。胃镜示:慢性胃炎伴糜烂,反流性食管炎。肠镜示:回盲瓣充血糜烂,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均见多发溃疡,最大溃疡位于横结肠约2×3cm2,乙状结肠与直肠各见一息肉,0.2×0.3cm2,0.3×0.3cm2,病理活检示:送检粘膜组织轻度慢性炎症伴糜烂。粘膜溃疡,固有膜及粘膜肌层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炎肉。给予色甘酸二钠片每天200mg,4次/天,泼尼松片每天30mg,1次/天。1周后血常规示白细胞4.5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44.6%,嗜酸性粒细胞比例17.6%,血红蛋白112G/L,大便潜血试验阴性。腹痛、腹胀明显好转。2月后停服色甘酸二钠,泼尼松减量,维持泼尼松量5mg/天,2月后复查肠镜患者溃疡疤痕期,病理活检示: 送检粘膜组织及粘膜肌层慢性炎细胞浸润。随访3月未见复发与其他器官损害。
典型嗜酸细胞胃肠炎诊断标准:①消化系统症状;②证实胃肠道一处或多处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③无胃肠道以外多器官嗜酸细胞浸润;④除外其他引起嗜酸细胞增多疾病,如肠道寄生虫感染、肿瘤、嗜酸细胞肉芽肿、血管炎、高嗜酸细胞综合症等。本病***标准药物:色甘酸二钠片每天200mg,4次/天;泼尼松20-40mg,1次/天。2月后泼尼松减量,以后泼尼松维持量5-10mg/天,因停药复发率为50%以上。
2 讨论
本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主要部位在结肠,主要表现为多发溃疡。而上消化道未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粘膜,这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中是不多见的。此病最大诊断难点为①病理发现嗜酸细胞浸润。因本病嗜酸细胞可在粘膜层、肌层、外膜层均可发病。内镜下不一定获取。②本病为排除性诊断,应长期随访且除外其他器官损害。本例诊断有明确病理支持,粘膜层嗜酸细胞浸润,无寄生虫接触史,无全身其他器官损害,未发现肿瘤迹象,但是有报道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仅表现为结肠病变要十分警惕高嗜酸性细胞综合症。因后者预后是较差的。本例病人骨髓涂片示成熟嗜酸细胞增生。长期随访未见其他器官损害可排除此诊断。有报道2例确诊大肠病变表现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未能坚持维持***最终发现为高嗜酸细胞综合症。因两种疾病都有相同症状表现,都是胃肠道嗜酸细胞浸润,但后者更倾向于全身多器官损害。因此有理由得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可能与高嗜酸性细胞综合症为同一疾病不同时期,病程的发展可能与激素维持***相关切,也可能与随访时间不足相关。对于激素维持剂量一般推荐为泼尼松维持量5-10mg/天,长期服用。这两种疾病之间是什么关系仍需要更多病例与长期随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