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而读书小练笔10篇

为什么而读书小练笔篇1

一、为教学环节更完美而设计,没有体现出练笔的有效性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阅读课上,教师为了体现出“写”这一环节,在学文后特意安排学生练笔。但有些教师却为了练笔而练笔,导致教学内容重复,学生情感不能提升,教学高耗低效的后果。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窃读记》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到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求知的渴望,不断挖掘“我”在书店窃读时的“动作”及“心理”的细节,通过不断引导,反复朗读,学生已经被“我” 嗜书如命的执著所感动。但教师还是不依不饶,在后来不同层次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依然少不了这样的提问:“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她的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说什么?”在回答中,学生很自然会谈到:从文中很多处细节描写,如“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可以看出,文中的“我”嗜书如命,是一个热爱读书,渴望求知的人。学生的回答紧扣文章中心,已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师在学文后依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小练笔: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在短短几分钟的练笔之后,我们发现,虽然表达方式大相径庭,但学生所写的内容与前面的回答雷同较多,整个过程成了一个简单的复制过程。这样看似降低了学生的习作门槛,而事实上,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因为在前面的环节中,学生已经紧扣文章中心各抒己见,再让他们谈感受,就很难再有认识的提升、情感的升华,因此练笔时出现雷同现象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在设计这一环节时,不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仿照课文的写法,讲述自己和书的故事,在交流中情感就会得到有效升华。

二、内容脱离生活,学生无从下笔

一位教师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要求学生在了解写信的格式后,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由于学生对课文的时代背景和战争的资料了解得太少,感悟不够,缺乏情感体验,因此在练笔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出来的东西索然无味。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流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流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如果在学生动笔之前,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和朋友或家人交流战争方面的知识,了解战争对生活的影响。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下笔,学生至少有话可说,效果自然会好许多。

三、对小练笔的认知存在局限性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文章结尾时让学生交流: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最后在练笔时要求学生把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虽然课文形式不一,内容各异,但长此以往,学生已摸清规律、掌握要领——只要紧紧围绕课文中心来写就行。因此,他们在练笔时就会给文章的中心“添枝加叶”,从而缺乏自己的真情实感。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可以在品析精彩句段处练笔。如《巨人的花园》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小男孩没有撒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凝视”一词引发了我们无限遐想,但文章中并没有对此展开具体的描写,这正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的空白点。可以抓住“凝视”一词,让学生思考:小男孩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呢?巨人会是怎样的表现?学生在理解上文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出小男孩的心理和巨人的表现。

2.可以在角色体验中感悟文章内涵。如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后,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色,以《假如我是……》为题进行练笔。在这样的练笔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动态之中,练笔充满了鲜活性和灵动性。

3.可以把写的权利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自主读文时,就像作旁批一样,随时写下自己的读文感受,把自己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地方记录下来。

为什么而读书小练笔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重点:a、o、e的音、形教学。

难点:掌握o的发音,学会a、o、e的四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因为学会了汉语拼音,你们自己就可以读带有拼音的故事书,而且还能学会很多的汉字。

我们先来学习三个单韵母,齐说“单韵母”。

二、学习a、o、e三个单韵母的发音

1.教学单韵母a

(l)演示课件,问:它们在干什么?(一位医生阿姨正在给一个小朋友检查嗓子,小姐姐张大了嘴巴发出a的音)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单韵母a,它就念a,发音时嘴巴要张大,读音要拉长些。

教师示范发音,学生练习发音。

指名读,齐读a。

(2)认识四声,掌握a的四个声调

“a”是单韵母,出示四声卡片,ˉ、ˊ、ˇ、ˋ,这些就是四声符号。

我们先给a戴上一声的帽子,读1(板书:1)范读,指名读,一声要读得很平,记

住:一声平。

(出示二声符号)这是二声,把它戴在a上,读2(板书:2)范读,指名选,二声要

往上扬,记住:二声扬。

(出示三声符号)这是三声符号,戴在a上后,a要读成3(板书:3)范读,指名

读,三声发音时要拐旁,叫“三声拐弯”,再指名读,齐读。

(出示四声符号)这是四声符号,a戴上它后就读4(板书:4)范读,指名读,发四

声的音要向下降,叫做“四声降”,指名读,齐读。

复习声调规律,齐背儿歌:一声平、二声杨、三声拐弯、四声降。

2.教学单韵母o

(l)看***,指明说***意。

(公鸡在打鸣,喔喔地叫),我们要学的第二个单韵母和公鸡打鸣时发出的“喔喔”声很像。

(出示单韵母o的卡片)指导发音:嘴唇要拢圆,范读,齐读,指名读。

(2)掌握o的四声

依次出示o的四声,分别问:这是几声?怎样读,练习发音。

3.教学单韵母e

(1)看***,你发现了什么?

“鹅”的音读平了就是e的音,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单韵母,指名读,齐读。

(2)在学习a、o四声的基础上自学e的四声

分小组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出示a、o、e的卡片,复习发音。

2.出示a、o、e的四声卡片,依次读,打乱顺序读。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的第一课,认识了三个单韵母a、o、e并且掌握了它们的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直接熟练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2.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3.能正确书写a、o、e。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单韵母,谁想念给大家听?

2.齐背四声儿歌

3.复习发音:1 4 % 5 $ 1 7 6

二、认识四线格

在黑板上打好四线格,问: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学生哪格是上格、中格、下格。

三、教生书写a、o、e

l.学习a的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a占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

学生书空,并在练习本写三个a。

2、学习o的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o也占中格,一笔写成,学生书空,并在本上写三个o。

3.学习e的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e也占中格,先在中格的中间写横,然后连着写左半圆。注意:e是

一笔写成的。学生书空,在本上练习。

4.小结:a、o、e都占中格,并要占满格。

5.学生练习书写。

四、练习读书

教给儿歌:张大嘴巴:aaa

拢圆嘴巴:ooo

扁扁嘴巴:eee

五、总结

我们认识了单韵母a、o、e,掌握了它们的音、形及书写,又认识了四线格,学会了如何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字母。

六、布置作业

1.在家庭作业本上将每个单韵母的四声书写一遍。

2.练习朗读短文。

七、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2

教学重点:

1、学会三个单韵母的读音,掌握字母的形,能正确书写字母。

2、掌握单韵母的四个声调。

教学难点:

1、能正确书写3个单韵母。

2、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学习汉语拼音了,在拼音王国里你们将认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你们高兴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读注音读物,是我们学习的好助手。你们想不想学好它呀?要想学好汉语拼音,你们上课就要积极动脑筋,专心听讲才行呢!请你们跟读读这首小儿歌:“学习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这节课我们先认识3个朋友“aoe”。

二、学习3个单韵母的音形

(一)学习单韵母“a”

1、出示a的***片:

(1)问:***上画的是谁?她们在干什么?你们让医生看过嗓子吗?会发出什么声音?

(2)讲:你们看医生在给小女孩看嗓子,小女孩同样也发出“啊”的声音。这个“啊”就是字母“a”的读音。发音时把嘴张大,舌头不动,舌面中间微微隆起,唇不动。自己试试?

(3)教师范读“a”。

(4)学生练读“a”。

2、学习“a”的形

(1)问:小女孩的头是什么形状的?她头后梳的是什么小辫子?比较一下与“a”的什么地方相似?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形?

(3)学记忆小儿歌:圆圆脸蛋翘小辫,张大嘴巴“aaa”。

(二)学习单韵母“o”

1、出示“o”***片

(1)观察后提问;***上画的是什么?

(2)讲:发出“窝窝”的声音,发音时嘴角隆圆,大小适中,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

(3)教师范读。

(4)学生体会读。

2、学习“o”的形

学儿歌: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三)学习单韵母“e”

1、出示“e”的插***,问:***上画的是什么?

(1)师讲:大白鹅的“鹅”平读就是“e”,发音是把嘴角向两边裂开。

(2)教师范读。

(3)学生体会读。

2、学习“e”的形

(1)怎么记“e”的形呀?

(2)大家看***:(教师出示卡片“e”)与***中的哪一部分很相似?

(3)读儿歌:清清池水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三、书写3个单韵母

1、认识汉语拼音的四线三格:

2、同学们看一看汉语拼音“a、o、e”占什么格

3、我们先看着字母“a”是怎么写的?

(1)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先写哪一笔,再写哪一笔,几笔写完的?

(2)请学说一说。

(3)看清楚了吗?拿出小铅笔跟老师一起写一个“a”,找到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

(4)学生练习书写“a”。

4、指导书写“o”

(1)老师书写,请大家注意“o”是从哪起笔的?几笔写成的?

(2)请学生说一说。

(3)教师边写边讲:“o”是一笔写成的,从左上起笔,注意要写圆。

(4)学生练习书写“o”。

5、指导书写“e”

(1)老师演示书写过程:大家注意“e”是怎样写的?

(2)说一说。

(3)教师过写边讲:“e”是一笔写成,占中格,从中格的中间起笔,先写一短横,接着连写半圆。

(4)学生先书空再动笔写

注意:学生书写时,老师行间巡视,具体指导,纠正握笔姿式、笔顺和坐姿。

四、巩固练习

1、黑板指读字母。

2、看卡片读字母。

3、看书上字母的位置,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拼音朋友——单韵母“a、o、e”,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a、o、e”的四声,先请同学读卡片。

二、复习三个单韵母“a、o、e”。

三、学习字母四声

1、师讲:“a、o、e”发音时,声音颤动,很有气派,音在口腔中畅通无阻声音响亮。因此“a、o、e ”承担着一个特殊的任务,担当了声调高低变化的任务。

2、指导学生看声调示意***,认识四个声调。第一声:汽车平走。第二声:汽车上坡。第三声:汽车上坡又下坡。第四声:汽车下坡。

3、学习“a”的四声

(1)师讲:拼音字母 有四个声调,这四个声调用符号来表示,写在字母的头上。

(2)板书:“ā á ǎ à”教师边用手势表示四个调号边按顺序读四个声调,以显示调号与声调的关系,速度要慢,读二声、三声有困难,教师要做好范读,帮助学生掌握调号,读准声调。

(3)学生按顺序学读四声,读音要准。

(4)按四声顺序请同学读,检查学生读音的情况。指名读,互相读,开火车读。

(5)顺口溜:一声一横道,二声往上挑,三声一拐弯,四声往下掉。

(6)打乱四声顺序练习读,逐步达到能正确地直呼出带调声母。

4、学习“o”的四声

(1)师讲:“o”和“a”一样也有四个声调。

(2)出示:“ō ó ǒ ò” 问:谁能像读“a”的四声那样,试着读一读“o”的四声。教师纠正后,再练习读四声。

(3)打乱顺序读。

5、学习“e”的四声,学生练习的方法同上。

6、打乱顺序读“a、o、e”的四声。

附:板书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1、巩固复习

2、看卡片读“a、o、e”的四声。互相读、开火车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读。

3、书写3个单韵母各一行。老师行间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4、指导学生练习抄写带调韵母。“一声”要从左往右写,“二声”从左斜下再往斜上挑,“三声”像个小对勾,“四声”从左上往右下降。

5、学生在拼音本上练习抄写带调韵母。注意声调位置。

6、学说儿歌:

(1)出示儿歌内容:读一读红色的单韵母。

(2)结合***,请认字多的学生读儿歌。

为什么而读书小练笔篇3

针对这些特点,低年级小学生写字教学应立足于“位置引导,从实践看,利用田字格进行“位置引导”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这里,笔者根据数年的教学得失,就此谈一点体会:

一、要强化学生对“位置写字”的认识

现行低年级小学写字使用的大都是田字格。在写字前,要让学生了解田字格,熟练掌握田字格各个部分的名称:田字格中的横中线把原来的方格平均分成上下两部分,即上边是上半格,下边是下半格。竖中线把原来的方格平均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即左边是左半格,右边是右半格。每个汉字的笔画多少、字型大小不一样,但都要求写在格子中央,四周留一定的空白,切忌写成“顶天立地、四方到边”的美术字。例如写“人”字, 撇要在上半格中间起笔,行笔弯度不要过大,捺为斜捺,捺的起笔藏在撇内,撇捺相称,下脚要平。

二、指导学生如何实现“位置写字”

大家都知道硬笔字笔画比较简单,尤其是小学生书写的笔画,大都是平拖直抹,基本上没有什么节奏感。判断小学生写字的好坏,主要还是看其结构即笔画安排是否合理。换句话说,结构好就好看;结构不好,笔画写得再精彩也不会好看。笔者在这一过程中是这样做的:

(1)指导学生认真读帖。学生练字前,要熟记帖中每个字的字形,要在字的造型上下功夫,注意笔画之间的有机联系,注意笔画的长短搭配位置的安排,偏旁部首的比例,只有让学生观察仔细弄清是什么、为什么、什么笔画,怎么写的等等。因为学生感知到的东西不一定能理解,只有先理解了,才能得心应手,手下才能写的“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意在笔先”。临帖不仅为临而临,而应利用一定的时间多读帖,而且要用心的读、用心的想,尽量做到胸有成竹,字形在纸,笔法在手,笔意在心。这样通过一定时间练习,在“驭笔行画”能力和结体水平(字的面貌)有了提高的基础上,再体会用方面的技巧。例:在写“走”时,先弄清整个字形是什么形状:上边“土”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上下两竖之间有什么联系?三横之间的距离如何?撇书写方向、位置该怎样?我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了认真读帖的习惯。不长时间学生练字进步很大。

(2)指导学生认真临帖。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说:“察之尚精,拟之贵似”,意思是看要看仔细临要临得像。大凡艺术都是从模仿开始,书法也不例外。临,就是把字帖放在书桌前,照着贴上的仿写,所以叫“临帖”。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如果不把握好笔画的位置,就不容易掌握好字的形态结构,如同“抄书”,字虽同而形态不相同。要做到认真临帖,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用14mm×14mm的田字格原大临写,这样可以使范字和临写的字的比例保持一致,便于寻找笔画的位置,减少临写的难度。

②关键找准第一笔的位置比如写“国”字,重要的是写好外框,而要写好外框的关键是确定第一笔的长短位置,再注意整个方框的四角平稳,框内笔画均匀,重心平稳。如果第一笔位置偏高或偏低或偏斜,那么其它笔画写得再精彩整个字也不好看。

(3)认真核对。低年级小学生初练帖时,大部分是看帖后一个接一个的去写,写完后不去认真的找差距,结果练了数日之后,仍无明显进步。正确做法是,在写完一个字后,就要与帖上的字对照,什么地方像,什么地方不像,为什么。笔者所教班级,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写字,严格进行核对,结果这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一直是优秀的。事实证明,经过核对是事半功倍,容易见效的好方法。

为什么而读书小练笔篇4

1.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升、国”等11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2个偏旁。会写“中、五”等4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立正敬礼,要懂得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3.背诵课文。

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难点

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1.识字写字。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活动中学、情境中学,不断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变枯燥乏味的识字为快乐识字,以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接受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词串、儿歌、对联、故事等,再加上生动、鲜活的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引导他们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纯的兴趣变为学生的一种心理满足,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2.朗读指导。

儿歌基本采用四字短语,指导朗读时,要注意四字短语间的稍稍停顿,可采用自由读、同桌互读、拍手伴奏、加上动作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读出四字短语的语言特点,做到不唱读,不拖音。

3.理解运用。

对一些书面词汇的理解,可通过换词、情境运用等方法来理解。如“徐徐”一词,就可回想国旗在国歌声中徐徐上升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说说和“徐徐”意思相近的词语,实现从形象感知到语意替换的转化。还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用一用“徐徐”一词,实现由理解到运用的转化。

3个词语组成的词串具有意义联系,在认读词语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摆一摆词卡,将词语连成句子说一说。如:“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

教学准备

1.借助拼音读课文。

2.初读课文,和同桌一起认读课后的生字。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升、国”等11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2个偏旁。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1.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升、国”等11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2个偏旁。会写“中、五”2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

一、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学校里升国旗的视频。

2.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话: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向国旗敬礼。)

每周一早晨的时候,我们学校操场上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还记得升国旗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国旗》。

3.板书课文题目。

教师要在黑板上写课文题目了,请大家注意看:“升”是独体字;“国”里面是个玉米的“玉”;“旗”是左右结构的字,它的笔画较多。让我们一起来读“升国旗”!

师:“升”这个字比较难读,声母是“sh”,韵母是“eng”,一口呼“shenɡ”。读的时候,前音不拖,前后一起连读,谁来试试?

4.理解课题。

教师讲解“升国旗”就是把国旗高高地升上天空。在我国的首都北京,每天清晨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叔叔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国旗,我们的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5.我们一起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学生回忆熟知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获得新知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调动他们表达的欲望,激活课堂的气氛。通过诠释课题,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看***一边听教师朗读,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的读音。

2.我们的课文是带着拼音的,读的时候请大家借助拼音仔细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3.同桌互相读一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指名分句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6.请同学当小教师带领大家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适当停顿。

通过范读、自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的。教师相机纠正,强调生字读音,从学生的已有学情出发,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中、五”两个字。

2.指导书写“中”。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一说横、竖中线上的笔画,教师用红笔标出。

(3)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中”字的“口”要写得扁一些,宽一些,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穿过扁口,上短下长。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3.指导书写“五”。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三个横向笔画等距,第二笔“竖”略微向***斜。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评议。

引导学生认真揣摩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观察怎么写字才好看,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说关键笔画、教师示范、学生描红、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等活动,达到“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的教学目标,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四、随文识字,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句。

1.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句,思考: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

2.认识“国旗”。

(1)(课件出示五星红旗)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国旗。(出示词卡:国旗)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个词。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我们的国旗,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国”“旗”这两个字的。

预设:地***上的边界线就像是“国”的外框。

(3)学习新部首:国字框。

3.学习“五星红旗”。

(1)“国旗”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五星红旗)

出示词卡:五星红旗。

(2)相机学习“五”“红”。

认识新偏旁“纟”,说说带有这个偏旁的生字。

预设:早期的染色工艺多用于丝织品中,所以这个偏旁就是“绞丝旁”。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红”字。

4.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获得金牌后升起国旗的情景吧!(播放视频)

师: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小结:是呀!多么让人自豪啊!国旗代表着国家,它每一次升起,都让我们激动不已。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表达出自豪、激动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句。

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会听到什么?

1.课件出示第二句:国歌声中,徐徐升起。(学习生字:“升”“中”“歌”“起”。)

(1)“升”:翘舌音。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升”。

师:我们一起来做做“升”这个动作,把手当作太阳,做一做太阳升起来的样子。做动作可以帮助我们识记生字。

(2)“中”:采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中”。

(3)“歌”:采用生活识字法。我们在电视中经常见到这个字,可以组词:唱歌、歌曲。

(4)“起”: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起”。“走”+“己”=起。

2.播放国歌,全体起立跟唱国歌,引导学生感受国歌的雄壮与激昂。

3.指导朗读。

(1)理解“徐徐”一词。同学们回忆一下,国旗升起来时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小结:是呀,国旗是慢慢地升起来的,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徐徐)

(2)创设情境。

师:雄壮的国歌声中,国旗慢慢地升起,通过朗读,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三)学习第三句。

过渡:快看,国旗升起来了。

1.课件出示第三句:迎风飘扬,多么美丽。(学生齐读)

2.学习生字“么”“美”“丽”。

(1)“么”: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么”。

(2)“美”:下面的“大”是个人形。在古代,人们为了狩猎,往往在头上戴上兽角或羽毛做成的装饰,以便接近鸟兽。后来这种兽角或羽毛逐渐成为装饰品,戴在头上成为美的标志。后来引申为人的容貌等很美。

(3)“丽”:古文字的“丽”是两鹿结伴而行的意思。后来引申为“美丽”。

3.练习用“美丽”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

5.说话训练。

(1)在一些词语的前面加上“多么”,表示程度更深。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美丽

多么美丽

好听

多么好听

高大

多么高大

(2)你能依照这样的形式说几个词语吗?

(四)学习第四句。

1.引读: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课件出示:向着国旗,我们立正。)

2.学习生字“立”“正”。

(1)“立”:强调“立”的笔顺。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立”。讲述字理:出示“立”的字理***,古文字的“立”像人站立在地上,第一笔“丶”像人头,第二笔“一”像人的肩,第三、四笔像两条腿,最后一笔像大地。本义为“站着不动”。

(2)“正”:了解字义,组词。

3.教师下达“立正”的口令,全班做动作。

4.指导朗读。

师:“立正”是一个很严肃的动作,升国旗,我们“立正”,表示对“国旗”的尊重。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第五句。

我们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为了表达心中的自豪与尊敬,我们还要——“望着国旗,我们敬礼”。

1.课件出示第五句:望着国旗,我们敬礼。

2.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理解“敬礼”。

小结方法:学会看课文插***,可以借助课文插***理解课文的内容。

3.升国旗时,我们少先队员应该怎么做呢?谁愿意把这个句子加上动作表演给大家看呢?

4.指导朗读第五句。

师:向国旗敬礼,表示小朋友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五句。(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六)整体学习,诵读品悟,升华热爱国旗之情。

1.让我们怀着对国旗发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之情,观看北京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播放北京天安门前升旗仪式视频。)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是为了阅读,阅读又可以巩固更多的生字、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随文识字,对于阅读中出现的生字,要单独拿出来,让学生看准字形,读准字音的同时,也要将它放入到文中体会字义。学生在阅读课文、学习课文时,为了弄清文章的意思,会不由自主地把生字、词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它的语义,加深对它的理解、认识,提高识字的效率。

五、说话训练,拓展延伸。

1.说一说。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面对庄严的五星红旗,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国旗说,那就说说吧!

五星红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一画。

画一幅“升国旗”的***画,或者简单一点儿,把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画下来。

通过“说一说”的语言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语文综合实践的机会。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1.复习巩固字词,会写生字“立、正”。

2.背诵课文。

3.知道升国旗时该做什么,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1.复习词语。

中国

五星红旗

国旗

国歌

升起

多么

美丽

立正

2.过渡:同学们对词语掌握得很扎实,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

3.齐读课题。

4.指名朗读课文。

复习巩固词语,快速过渡到新课,搭建好新知与旧知的桥梁。

二、指导书写,练习写字。

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写本课的另外两个生字。

2.回顾写字的方法。

(1)一看:看每一笔所在的位置,看教师的示范。

(2)二写:认真描红,临写,先描再写。

(3)三对照:仔细与例字进行对照,与同桌互相评议。

3.指导书写“立”。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立”的“丶”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较短,第三笔和第四笔要写得匀称,第三笔为轻入笔、顿笔收的小点,而第四笔是顿笔撇出尖状的小撇,第五笔横比第二笔的横要长。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4)同桌互相评议。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评价最后一笔的横要拖得“稳稳”的。

4.指导书写“正”。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一说横、竖中线上的笔画,教师用红笔标出。

(3)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第一笔横要写得略微向上倾斜。第一笔稍短,第二笔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最短,在横中线上起笔,第五笔稍长,写得要平稳。不偏不歪斜才是“正”。

继续完成书写任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引导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重视学生的参与评价,激发学生写好字的热情。

三、指导背诵,深入理解。

1.采用各种形式熟读课文。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读给全班同学听。要求读正确。

(2)自由地轻声朗诵,同桌合作读一读,男女生合作读一读,指名分句读。

2.方法引领,熟读成诵。

(1)以问题提示法引领背诵。

我们在背诵时,可以想每一句都讲了什么内容,然后以回答问题的形式来背诵,我们一起合作来背一背。

预设:什么旗帜是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怎样升起?五星红旗升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师生合作背诵。

(2)结合课文插***,想象画面,引领背诵。

仔细观察课文的插***,这些插***都展现了课文的哪些内容?我们可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进行背诵,提高背诵的效果。(课件出示本课插***。)

请同学看***轻声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一背。根据课件展示的画面,全班齐声背诵。

(3)深入情境,表演背诵。

想象你现在正在参加学校的升国旗仪式,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又是怎样做的?请你一边背诵一边表演。

***背诵,指名上讲台,一边表演一边背诵。

(4)小结: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同学们不仅能背诵课文了,还掌握了背诵课文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想问题,连词句;看插***,想画面;做动作,来表演。

齐声读一读这些好方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还要注重“背”的技能训练。背诵不仅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在低年级的背诵指导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他们背诵的兴趣。同时,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课文内容和班级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背诵指导方法,让学生在***画引路、情境表演、情境想象等方法中轻松愉快地学好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为什么而读书小练笔篇5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字词基础不扎实,影响读写能力的提高。虽然识字教学的研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但是从现状看,对字的理解不够准,音形义的掌握不到位,自学能力差,反映在读写当中,读有错误,写不规 范,词汇贫乏,错别字严重等情况。究其原因:一是识字教学的具体目标不明,二是忽视能力训练,三是阅读 教学重内容情节轻语言文字训练。现在从教的角度就识字训练谈几点浅见。

一、增强目标意识

识字教学是教学生学会还是会学,是孤立识字还是寓识字于语境之中,是教一识一还是掌握规律举一反三 ,是学练脱节还是紧密结合,是单纯识记还是还需积累与运用,是每个字词平均使用力量还是有所侧重等等, 都需要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虽然课时教学目标中有“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的要求,但由于太笼统而在 具体教学每个字词时,心中不完全有底,也就难于落实到位,难于效果检测。

比如:《爱因斯坦小时侯》一课中有8个生字,有位老师按照学会本课生字的目标,字字音形义,花了不 少时间讲,结果仍有一字读错一字写错。另一位老师则根据字的特点难点和学生实际,逐个作了分析,确定每 个字的训练重点。“凳”后鼻音易读错,在读音上多下功夫。“兜”字难认难写,让学生查字典知道部首,理 解字义,掌握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吸”字右边有先写“丿”再写“@①”“”的,有先写“@①” 再写“丿”“”的,把两种写法出示,让学生辨析。“蜡”易与同音字混淆,让学生换偏旁组词,进行比较 、区别。“掏”字以动作帮助理解,其余生字放在文中理解。教后也侧重对教学重点进行练习检查。效果比前 者为好。

同样,词义的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心中有底,训练到位也就有了保证。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 》中“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抽”什么意思。甲生说:“拔出”,乙生说:“生长”。丙生说:“长出”。 老师说:“对,长出的意思”。而没有对“拔出”“生长”为什么不对,未作说明,对解释“长出”正确和生 机勃勃,生长快的关系也未说明。更没有举例说明稻麦长出穗来也用“抽”,叫抽穗。仅对“抽”作字面上的 解释。又如:“泄气”什么意义。“泄”字典上解释为“漏、露”,“泄气”理解为“漏气”显然不通。怎样 解释比较确切,教师心中必须有底。既要解释“泄气”的含义,又要联系课文加深理解。可见,识字训练目标 必须落实到每个字词,这个目标意识必须加强。

二、锤打重点字词

汉字有多音、多义、音近、形近等特点,存在难认、难写、难解的问题。每个字词在课文中的地位作用不 同,也就存在关健、中心、关联等区别。要真正读准、读懂、会用,对重点难点字词,非下功夫推敲不可。王 安石《泊船瓜洲》一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字用得特别好,是下了推敲的功夫,这个“绿”字 ,作者最初用“到”,意思也对,可后来改为“达”、“入”、“满”,一共改了十多次,最后才选用“绿” 字,这样一改,既写出了静态,又表现了动态,把静态写活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江南景色,呈现在读者面前。 写文是这样,读文也应这样。《一定要争气》一文中出现三个“才”字:“十七岁才进中学”、“平均成绩才 四十五分”、“才勉强同意”。三个“才”字在文中各有不同的含义,这就要在读文中,引导学生细细推敲, 理解第一个“才”,是刚刚的意思,第二个“才”只有的意思,第三个“才”只好的意思。同样,《称象》中 有“在船舷上画一条线”、“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同一个“画”字含义不同,学生一时难于分清,通过反 复诵读,才能弄清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的含义。《》一文中的“纹丝不动”,这是表达严格遵 守纪律的关键词语,不能仅满足于一动不动的一般意义理解上,有必要挖掘其深刻含义,通过这个词语,理解 潜伏部队为什么要趴在茅草丛中“纹丝不动”?在烈火烧身时是怎样“纹丝不动”的?他为什么能做到 “纹丝不动”?从而领会为了潜伏部队的安全和战斗的胜利,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严格遵守潜伏纪律 ,表现了极大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珍贵的教科书》中的“珍贵”,是中心词,更需要重钟敲打, 才能理解其真正含义,绝不能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

三、运用规律识字

字有字法,词有词法,这个法就是法则,就是规律。字的构成,词的搭配,虽有千变万化,但有一定规律 可循,如能按规律教,在教中给规律,在学中学规律,按规律学,学生掌握了规律,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提高自学能力。

我曾听了二个班《翠鸟》一课的教学,有一个班学生在读“苇秆”、“橄榄”、“尽管”等词语时,对两 个第三声相连时,前一字第三声应读第二声的变调规则没有掌握,读错了音,影响了识字读文。我想如果在汉 语拼音教学中,重视对拼音、发音、变音、变调、省略、标调等规则有意识地反复训练,很好掌握,必然有助 于识字读书。

学生练习本中错别字现象不仅普遍而且严重。有笔划笔顺之错,也有音近形近等混淆之误。如果十分重视 汉字结构规律,重视笔划笔顺规则,重视独体字作偏旁的变形规则等教学与反复训练,则多笔划,少笔划,倒 笔顺等错误可大为减少。虽然有些笔顺较为特殊,但也有规律可循。例如:“成”的最后一笔,不少学生写撇 而不是点,错了订正,订正了又错,反反复复。如果学生懂得点在“左上先写(斗、头、为等),点在右上后 写”的书写规律,那么凡有右上点的“戈”、发、我、找、栽、裁、笺等字必然最后写点。又如:有“彐”这 部分构成的字,学生书写时,有的右边写出头(@②),有的右边不出头(彐)把握不住,如果懂得并掌握了 “中间有竖横出头(事、争、唐、肃等)中间没竖不出头(当、雪、急、妇等)的规律练写,必然会大大减少 错误。同样“小”和“几”在合体字中有带钩和不带钩的,难以把握。如果按照“小”字做头去掉钩(尘、少 、尖、当等)小字做底不去钩(尔、隙等)“几”字在上去掉钩(朵、铅等)“几”字在下不去钩(咒凳等) 的规律练写,正确率也会大大提高。

由于音近形近混淆而认错写错的屡见不鲜,若能找出其规律,则大有益于学生的学习。有的教师对衤和礻 、氵和冫易混的偏旁,教给学生时,凡同衣服有关的是衣旁,同精神有关的礻旁;与水有关的三点水旁,与冷 有关的二点水旁,效果较好。那么今和令、良和艮、仓和仑、木和禾等能否也揭示规律,减少错误呢?声母“ l”的从“令”,韵母;iang的从“良”,不从“艮”,韵母ang从“仓”,韵母un从“仑”,和树 木有关的是木旁,和庄稼有关的是“禾”旁等等。可见,按规律训练,不仅易记防错,而且可以举一反三。

部首查字,关键是正确掌握部首,查字也可迎刃而解,比如:形声字,一般查形旁不查声旁。独体字无明 显部首的查起笔(凹查丨),字中藏有部首的查部首(成查戈部)。一字中有单笔部首和复笔部首,则查复笔 部首(归查彐)。至于上下、左右、内外都有部首的,一般分别查上、查左、查外的部首。左上右上都有部首 的取右不取左上(肆查聿),中座右上都有部首的查中座(坐,查土不查人)凡此种种,规律掌握了,查字能 力也就提高一步。

四、融识字于语境之中

字词如果融合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则容易理解。倘若孤立进行,虽也获得一些知识,但似懂非懂,理 解

不深。比如:《翠鸟》一文中的“疾飞”,“疾”是急速,“疾飞”是很快地飞或者说飞得很快,大体说得 通。但如果联系下面句子“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来理解,则不仅理解了词意,而且增强了感受。

于语境中识字,要根据字词的难易与不同的语境进行。

例一、“酬谢”这个词语,“谢”原意已懂,关键是“酬”,学生不理解的是什么样的谢叫“酬谢”。需 要借助工具书对“酬”先行理解,继而理解“酬谢”。通过工具书学生就容易明白,用钱或礼物表示谢意,叫 “酬谢”,再读文领悟为什么要酬谢。例二、“冰甲”这个词语,字典上没有“冰甲”的解释。从“甲”字中 得知是古代武士打仗拿的盔甲。那么,“冰甲”是什意思呢?引导学生读课文句子——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 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联系起来想想,才能得出飞机上结了一层冰裹住 了机身,象古代战士打仗的盔甲一样,“冰甲”的意思也就易领悟了。例三、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 的影子中的“欣赏”是什么意思呢?字典中“欣”是“喜悦”。“赏”是①旧时指上人给下人的财物②用财物 来奖励③因为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④认识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奖励。究竟选哪一条解释才准 确呢?不联系上下文是无法选得准的,与文联系起来才能明白选第③条最恰当;再放到句中去体会,感受就深 。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广大教师都知道,可是,这上下文指什么呢?是否可从词语在文中的地位作用来确 定。一般词语联系前后句理解。节段中的关键词语,有必要联系节段的内容理解,全文的中心词,还需要通过 全文内容来理解。

目前,较多的做法是将全文生字词都集中在第一课时教,从扫除阅读障碍,有利于读通课文来说是可取的 。但不分生字词的多少,理解的难易和在文中的作用,都集中在第一课时教,往往只解决了读音、字形和字词 本意的理解,难于理解深刻,体会语感。因此,还是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为宜。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传统 教学字词的有效经验。

五、注意知识的联系和扩展。

要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有内在整体合力的,不是孤立零碎的知识,必须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扩展。例一 :《翠鸟》一文中描述翠鸟行动敏捷的有“一眨眼”“刹那间”两个词语。有位教师在教学“一眨眼”时,让 学生做一个一眨眼的动作,体会时间很短,接着让学生说说形容时间很短,除“一眨眼”外还可以用那些词语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了“刹那间”还说了“一瞬间”、“一转眼”“一刹那”等词语。另一教师教《蛇与庄稼 》时,读到“还是老农把秘密说破了”一句时,要求学生将“说破”换上另外一个词。学生用了“公开”、“ 说穿”、“揭示”等词语,这样自然的联系有助于原词语的理解,又丰富了词汇。例二、“眺望”是从高处向 远处看。那么“了望”是什么意思呢?从低处向高处看用什么词语?从高处向低处看又应该用什么词语,这样 从不同的视角看,以原词为基点,适当联系,必将有助于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例三、《伟大的友谊》一文中, 叙述马克思生活穷苦时,用了“当”、“赊”、“借”三个词,如果每个词单独讲,“当”是拿东西作抵押的 方式借钱。“赊”是购买货物时先取货后付钱。“借”是直接向人借钱。虽然也能理解马克思生活的穷苦,但 是把“当”、“赊”、“借”联系起来,可以进一步体会马克思的生活越来越穷苦。开始还可用可以抵押的东 西去当,到后来连抵押的东西都没有只得去赊欠,最后由于付不出赊欠的贷款而不给赊欠。不得不连买邮票的 钱也得到处求借。这样的联系,对马克思生活的穷困感受会更深。例四、《保护小树苗》中“自己却被大雨淋 得浑身湿透(程度)《兄弟便是》中“早稻已经熟透了(充分)、《草地夜行》中“透过无边的黑暗,我 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穿过)《种子的力》中“它的芽向地面透”(挺)《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每个 窗子都透出灯光来”(穿出)。同一个“透”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如果有意识地将新旧知 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将有助于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例五、“大”与“小”,有教师是通过用排球、皮球、 乒乓球相互比较理解其内含,获得大小是比较而来的,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又是相反的认识。在学习“前后 ”、“左右”、“上下”、“来去”、“高低”、“轻重”等字词时,联系“大小”的学法去获得概念的认识 ,是非常有益的。

识字训练不能局限于对书面练习的多少来理解,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当堂练习过少,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但是训练是广义的。从提高自学能力出发,从由学会到会学去思考,去训练,定能取得实质性的提高。

识字训练还必须重视积累,记忆、摘录都有助于丰富词汇。

字库未存字释:

为什么而读书小练笔篇6

深入语文课堂,还存在一些有悖新课改精神的封闭、僵化的现象:教师提问多,学生质疑少;教辅用书多,工具用书少;表演作秀多,务实创新少……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习惯的陈旧与落伍。课程改革的前提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学行为的改革。

1"用"教材多一些,"教"教材少一些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作为素材和范例,是引导学生进行认知,促进思维发展,实现意义建构的载体。作为话题,它是师生进行对话和交往,实现情感沟通和人格建构的中介。教学是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创造性的使用。 "教教材"是把教材(课文)当成教学内容,把理解和掌握教材当成教学目标;"用教材教"旨在把教材(课文)当成生成教学内容的例子和凭借。拓展、延伸、超越、创新教材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徘徊、滞留在教教材的层面,不能也不会也没有想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一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错误。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不足。不懂得教材只是个 "例子"。

不能为拓展而拓展,为迁移而迁移,为搜集而搜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辩证地处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教材这个例子,把它教好、教到点子上。对例子的拓展、延伸和超越、批判要基于例子,不能盲目为了追赶所谓的潮流,那样只会本末倒置。

2灵活发挥多一些,预设布控少一些

教学现场生成的发挥拓展,对学生既有学习兴趣的激发,又有探究意识的肯定,还包括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育的技巧在于把握教学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师要真诚地倾听学生课堂上的声音,尤其是谈见解、说感悟、答问题的声音;要善于察言观色;要通过倾听与观察,及时敏锐地捕捉学生奇思妙想,恰到好处地引发、催生、助长,引其爆发,促其撞击,使其迸射火花,做到"让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

3读的次数少一些,读的指导多一些

"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即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们也时常在语文课堂上看到师生"读"的分量很重,很足,"读"的形式也非常之多:朗读、默读、范读、自由读、比赛读、表演读、轻声读、小组读、个体读、齐读……但认真审视课堂上繁华热闹的多种多样的"读",学生读的次数虽然很多,但对读的指导却非常之少。如果说"读"这一课堂教学设计环节是教法的体现,那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则很难觅得踪迹。

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其实,语文课的读也有技巧,这种技巧的指导是一种渗透。比如:音调的问题,速度的问题等。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担当好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深入学习各种读的技巧,适时教给学生读的要领,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会各种类型的读,给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如:圈点阅读、质疑阅读、精读、浏览等,不同的学习目标可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4师(生)生对话少一些,生本对话多一些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用少量的师生间的对话引出大量的文本间的对话。

案例分析:

一位教师执教《大禹治水》的片段:

师:大禹在外治水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生:大禹可能不想回家。

生:他不想念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生:可能是因为大禹他家里有地下通道。

(教师笑而置之)

面对学生词不达意的回答,我们不禁要作这样的反思:学生为什么回答不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真正原因?回顾教师的教学流程,我们发现,教师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环节上"走了过场",读书只是"蜻蜓点水",学生只是跟着教师设计好的步骤一步一步走,不能"入乎其内",又怎能"出乎其外"?虽然此时课文已快学完,但由于缺少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学生仍不能深入体会大禹为了帮助老百姓治水而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精神。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失败的,也是无效的。

我们把读作为学生和文本进行真正有效对话的最根本的手段,通过个别读、默读、自由读、听老师范读、看画面想象读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与文本进行自由对话、平等交流、真诚沟通。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加深理解和体验。学生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感悟自然就越丰富。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与教师、与文本对话的内在需求,师生对话才能成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过程。

5教师讲析少一些,学生练笔多一些

语文阅读课更应让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语文学习重要的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我们要重视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课堂小练笔的写作训练。语言训练方式不只停留在纯客观的知识层面上,同时拥有心灵的感受和理性的解读,形成认知、情感和训练内容的对接状态。因此,能否把握时机,顺势而练,便是课堂练笔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5.1在理解的深入处多练。

案例分析

在执教《二泉映月》时对"坎坷"一词的练笔:

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地去看,这些话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的样画面?你看哪,也许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早晨,阿炳在干什么?也许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阿炳在干什么?因双目失明而撞到了什么?在破旧不堪的房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来把你看到的画面形象写成几句话。"

还原词语意象的练笔,使本来相对静态的 "坎坷"一词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了,赋予了强烈的、深刻的、高妙的生命活力。"坎坷"一词的练笔,丰富了学生对阿炳这一人物视像的立体感和对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认识,进入了"坎坷"的意象世界。深深地嵌入了学生的心灵,成为了富有活力的生命元素。

5.2在情感的共鸣处多练。

案例分析

在执教《燕子专列》以"假如你就是小燕子,

你想感谢谁?为什么?"来统领教学全程,带着孩子去品读那一个个感人的救护场面,去感受那浓浓的热爱生灵的高尚情怀,在最后讲读"告别"一段时,安排了一个写的训练。学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美好的情操,实现高质量的言语表达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谐同构。

5.3主题的升华处多练。

案例分析

《特殊的葬礼》这篇课文,课后有个习题:"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的讲演饱含深情,动人心弦。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辞。"学完课文后,不妨给学生一个做"总统"的时间,让学生写一写这份演讲辞。

为什么而读书小练笔篇7

1. 同学们,这节课是写字课,写字先练姿。正确的写字姿势要做到三个一:(幻灯片出示“一尺 一拳 一寸”)(引说)记住8个字“头正 身直 臂开 足安”。我们在写字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2. 写字要求:写好钢笔字,我们的秘诀是:仔细观察,认真读帖。

描红临帖,评改提高。(出示板书:读帖 临帖 评改)

3. 揭示本节课内容:斜钩 卧钩 竖弯钩(学生跟着幻灯片的笔顺,书空写一遍)

【设计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也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教学前,利用平时一直强调的“三个一、 八个字”明确写字时对写字姿势要求,让每个学生做到“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

二、 新授

1. 学生读帖(读书中的书写要领)这三个笔画的书写要领,在书中讲解得很准确。同学们读读,并根据书写要领,自己练习写一写。

2. 指名读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书写要领示范板书3个笔画。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笔画要有轻重变化。

3. 提示三个笔画的书写要点:(1)起笔有轻重,三个笔画的起笔要求,卧钩的要求有不同,所以卧钩的起笔要稍轻。 (板书:轻重)(2)这3个笔画中都带有弧度。(板书:弧度)(幻灯片动画演示)(3)注意钩出锋有力,方向呢?(板书:方向)读帖仔细,你的字一定能写好!

【设计意***】 写字时读帖很重要。在本课的“笔画”指导中,从细致的读帖入手,抓住三个笔画的对比,共同点:“带有弧度”;不同点:“钩的方向不同”“斜钩”与“卧钩”的弧度不同。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认真读帖。教学中利用幻灯片直观演示,让学生领会三个书写要点中“有弧度”的特点。因为学生已有铅笔字写字的基础,所以此环节帮助学生理清3个要点,让学生在书写实践中体会。

4. 学生描红,三个笔画描红2个,再各写2个。师行间巡视。

5. 反馈:(相机抽取有问题的学生练习,根据板书要求讲评,师示范讲评,再指名学生评价,并修改)(1)出示卧钩,卧钩像什么?(像一弯月牙挂在天空;卧:睡)(2)比较“竖折”与“竖弯钩”的区别。竖折: “先写竖,折处停笔稍顿,向右写横收笔稍顿。”竖弯钩 :“起笔轻按后向下写竖,再向右圆转写横,平中带弧,到末梢稍顿钩出。”

【设计意***】 写字有指导,更需要加强反馈,提高学生读帖能力,达到反复比较,逐步提高的目的。反馈抓要领,更要突出难点,在笔画书写的反馈阶段,突出了“卧钩”的难点――卧钩起笔轻、行笔短而平,收笔向上略高,钩左上的特点。同样用课件演示,直观体现特点。通过评改,反复练习,使学生的书写能力逐步提高。

6. 小结:练习写字中要对照例字比较,评改后,不断提高。

7. 每个再练3遍。师行间巡视,并及时面批。

三、 练习写字

1. 刚才,我们一起通过细致的观察,认真读帖。临写、比较,把三个笔画越写越好。你有信心把带有这些笔画的字写好吗?

2. 这四个字1个左右结构,3个上下结构,写这些合体字,我们要注意什么?(抓住结构特点 、横、竖中线上的关键笔画,还要注意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3个笔画在字中的位置。)

3. 指导写:(1)“试。”(2)说说“龟、笼“你怎么把它写好看?(3)“悠”最难写。观察“悠”中斜钩的位置。“偏右”,心字底稍右移,是写好心字底的一个要领。虽然有跑到字外的感觉,但卧钩的钩出锋指向字的中心,整个字就融为一体了。(4)练习写字,每个字描红2个,写2个。

4. 评改重点:(1)“试”注意斜钩的位置,笔画较长。(2)“悠”心字底的位置。卧钩的长短、心字底稍偏右(不居中)、钩的方向。(3)比较“竖弯钩”在“龟、笼、龙”三个字中,笔画长短的变化。(4)自评。

5. 小结:在刚才的写字练习中,我们通过读帖、临帖,掌握了三种基本笔画的写法;通过比较、评改,知道了同一个笔画在不同的字里,都会有细小的差别,需要我们在练习写钢笔字的过程中细心体会。

【设计意***】 在书写反馈的环节中,关注了“卧钩”,而在字的书写中,则特别突出了 “心字底”这个难点。再次发挥幻灯片的长处,用幻灯片的直观演示,让学生感知心字底“居中”“偏右”时,字的不同效果。通过细致读帖,帮助学生写好带有心字底的生字。通过幻灯片的演示笔画的重叠,感知同一笔画在不同字中的变化,指导学生练写生字、养成细致读帖的好习惯。

四、 练习写字

1. 出示:民 战 试

志 意 悠

龟 笼 龙

2. 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练习写。

3. 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为什么而读书小练笔篇8

一、留心观察,撷取素材之花

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生活的习惯,是积累素材的前提。观察对于儿童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必不可少一样。教会学生观察,就是送给学生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一颗乐于体会的心灵。留心观察,就是充实学生习作的源头,开发习作的素材,这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还能对学生起到不同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

1.巧选看点。用眼看,看什么呢?可以看人,可以看物;可以看大小,可以看高矮;可以看形状,也可以看颜色,还可以看颜色的变化……在习作时,教师提示学生不需要把看到的都写下来,但至少要明白看的路径,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观察。

2.充分调动感觉器官。观察时,除了眼睛看,还可以用鼻子闻、耳朵听、舌头舔、双手摸,可以张嘴问一问,书上翻一翻,还可以上网查一查。

3.展开联想和想象。观察是联想、想象的基础,没有对事物过细的观察、深刻的体验,就难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反过来,联想、想象又是观察的延伸和发展,能使观察得以深化、升华。观察一旦与联想、想象结合,就可以把事物描述得更逼真、形象、栩栩如生。

4.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写观察日记就是把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记下来,但不能把观察日记当成习作,要如实写,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听到什么,就写什么;要及时写下自己最真切的感受。而且可以从片断入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二、广泛阅读,遍植语言之花

留心观察是积累素材的前提,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当然,阅读毕竟不像看电视、玩电脑,不像做其他游戏那么轻松、随意,阅读是一个眼到、脑到、心到的智力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读书,爱上课外阅读,形成阅读的好习惯。

1.教师推荐。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一些符合学生年龄和班级学情的书籍。除了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书屋”和课标里介绍的书籍外,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感恩系列丛书、科普类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书籍,如《格林童话全集》、《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伊索寓言》、《少儿百科全书》等。

2.激发学生读书的激情。如组织学生赛读,看谁每天读书多;读书课上,请学生朗读自己欣赏的美文,讲自己喜欢的故事,演绎书中的情节,向同学推荐好书;制作名言书签,举行“书香伴我成长,阅读丰富人生”读书主题活动等。

3.培养学生自主性积累的习惯。利用班队会或读书课经常开展一些成语大比拼、诗词游乐园、名人知多少、文学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广泛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用上摘录、批注、概括、写读后感等方法,才能积累语言,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随文练笔,巧摘方法之花

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以阅读课作为主渠道,转变阅读与习作脱节的做法,做到读写紧密结合,找准切入点,有效设计随文练笔,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模仿文本,练在读写迁移处。文本中典型的句式、段式、结构等承载了丰富的语言训练信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典范语言进行揣摩、赏析、借鉴,巧设小练笔,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如《山中访友》一文的第4自然段,作者把山中的一切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和山中的“朋友”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一致,构成了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作者还会和山中的哪些朋友打招呼,怎么打招呼呢?并以此写一个片段。学生在这样的仿写中,将储备的写作经验和语言转化成积极的动态的语言文字,有效地提高了习作能力。

2.发展思维,练在文章插***处。小学语文课文中一般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色彩明快的插***不但能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还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如《和田的***》一文中有一幅关于***姑娘的插***,课文没有做过多的描述,教学中可让学生观察插***,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姑娘。于是,通过观察插***和阅读课文,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进行了小练笔。有的学生从姑娘的衣着介绍;有的学生从姑娘的笑容介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姑娘,说明他们不仅学会了观察,还在观察中学会了思考。

3.升华主题,练在情感共鸣处。文本中能拨动学生心弦、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地方,往往是学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点”。教师应加以巧妙引导,让学生与文本之间生发“有效对话”。如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在学生学完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教师激情小结:“同学们,这座用爱心、用生命、用感动共筑的生命之桥永在。其实,生活中这样的桥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接着,通过播放相关画面,让同学们有感情地读出画面上的文字:桥是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小钱的见证;桥是雪灾之中伸出的援助之手;桥是雅安地震后的倾囊捐助……然后对学生说:“我想同学们心中也有自己对桥的理解,请你们继续把这首诗写下去吧!”学生在震撼与感动中写着自己对桥的理解、认识和感悟。在师生交流对桥的理解时,师问:“桥是什么?”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地说:“桥是冰天雪地里的一缕阳光。”“桥是炎炎夏日里的一丝凉风。”“桥是失败后鼓励的目光。”“桥是老师语重心长的叮咛。”“桥是搀扶你走路的那双温暖的手。”“桥是父母目光中深情的牵挂。”……真是情到深处人自吟。此时,学生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是一句诗,因为他们已领悟了桥的灵魂。此处的练笔,让学生对桥有了更深的理解,爱的火花在文字与交流中绽放。

4.合理创造,练在多元表述处。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可充分挖掘课文的语言因素,活化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课文内容变为学生的语言。如教学古诗《牧童》时,可将“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的教学目标具体化、难度化、书面化,要求学生将诗中描述的景致、故事的情节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一写,力争具体、形象、生动。学生根据古诗改写成的习作不仅有意象,而且有故事。

四、修改讲评,广播信心之花

为什么而读书小练笔篇9

在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本色课堂”教学理念引领下,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邬家墩小学(简称我校,下文同)持续开展“阳光课堂”赛课活动,不断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学—探—导—练”四步六环节“学—导”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表述为“自学在前,顺学而导、书声琅琅,笔头灵动”,体现了“还学生以自主 展学生以精彩”的自主语文特色。

一、“学—导”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指导作用,而学生的自发学习才是最持久,最有效的个体行为。“学—导”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学在前,教师顺学而导,注重学生的汇报交流和自我检测,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挖掘学生潜能,引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2.“生本”教育观。“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提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依靠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其核心理念是人具有学习的天性,进取是人的本性,学生的学习发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教育建立在人的发展潜能之上。“学—导”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生本”理念,倡导自主学习,自学在前,小组合作,自探共研,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在琅琅读书声中,理解、感悟、品味和积累语言文字,在各种扎实动笔过程中,使课堂散发出灵动的活力。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学—导”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与人合作分享的态度,注重培养倾听与积累的良好习惯,着眼于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学—导”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在“学—导” 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水融,和谐共生。其基本程序可以表述为“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具体情境中主动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进行研讨学生在教师的“三导”中用心品味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练习中形成语文技能”。

2.自学在前,顺学而导的原则。学生的有效自学,是教师教学的前提。课前,教师通过“预习单”中的“五读法”引导学生自学。课中,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师生共同归纳“疑问汇总单”在“导读、导说、导法”的过程中,在不同形式的动笔过程中,使学生达到理解课文、品味文字、学习写法、积累语言的目的。

3.当堂动笔的原则。“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导”模式强调当堂动笔,边学边思边动笔。动笔讲究“当动笔时就动笔”,如对字词检测卡的完成,自学时的圈点勾画,读重点段落时写批注,对成果检测单的落实与评价,都体现出当堂动笔的原则。

4.及时反馈性原则。心理学研究领域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元认知”。传统学习理论主要研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到了什么和如何去认知,而元认知则是对学习认知活动的认知。它要求学习者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所要达到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取的学习策略与方法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及时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从学习结果中获得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因此,“学—导”教学模式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如“字词检测卡”“疑问汇总单”“成果检测单”的当堂运用等。

三、“学—导” 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学—探—导—练” 课堂教学模式由四个步骤,六个环节构成。

第一步:学。“学”,即“自学”,在教师主导下的有目的、针对性的“自学”,教师根据年级、单元、本课目标和内容,精细化设计预习单,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利用预习单进行课前的预习。前置自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能力;二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三是为教师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

第一环节:前置预习 激趣导入。

1.教师设计“预习单”,也就是将教学目标用“五读”法呈现,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要求。

2.激趣导入。可采用创设情境、猜谜语、成语接龙、古诗背诵比赛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

第二步:探。“探”,即“探究”,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情的探,学生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了解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点或疑难点在哪里?教师通过学生交流预习内容,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梳理问题,为下面的导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是学生对文本的探。对于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互相学习,有一个自己学习,自己解决的尝试。

第二环节:教师探学情,生成疑问汇总单。

1.学生汇报字词学习情况。

2.运用“字词检测卡”,教师当堂评价反馈。(如选择读音、组词、选择词意、听写等形式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学生汇报:“我读懂了什么?”“我有什么不明白的?”

4.师生共同归纳,生成“疑问汇总单”,并梳理出能贯穿全文的主要问题。

第三环节:学生探索文本,汇报自学成果。

1.学生围绕“疑问汇总单”开展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交流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结成学习伙伴,由“伙伴之间交流——小组内交流——小组之间交流”的顺序解决疑难问题或生成新问题。)

2.学生圈点勾划、自悟自得。

3.小组汇报自学成果。

第三步:导。“导”,即“导学”,教师通过前面的教学过程全面掌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梳理、归纳、提炼学生提出的问题后,进行导读、导说、导法,落实教学目标。

第四环节:以读为本,体现“三导”。

这一环节最能体现教师“导”的功夫,要导在重点处、难点处、学生的疑点处。“导读、导说、导法”不能截然分开,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进行。

1.导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重点段落、重点句子的导读,教师必须分步进行,首先,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及写批注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其次,要恰当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如学生交流感悟后的指名读、深入理解之后的小组读、品味语言之后的男女生赛读、创设情境的师生合作读、表达强烈感情的齐读等,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中,在书声琅琅中,感受语言文字的形,品出语言文字的味,悟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

2.导说。教师要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所悟所想,要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要用准确而富有指导性的语言评价学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语言文字中徜徉,让学生的说更大胆、更深刻,更有个性特点。

3.导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总结学习方法,如本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在文章的写作方面的特点,如总分构段法,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第四步:练。“练”,即“精练”,有口头的,有书面的。可以练在课前、练在课中、练在课后,练的形式多样,练的时间恰当,练的难易适中。贯穿教学始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最终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环节:当堂检测,当堂反馈。

1.动笔当堂完成课后习题,填写成果检测单。(可采用抢答、背诵、默写、仿写、创写等形式)

2.运用“学—导”效果检测单当堂反馈,评价。

第六环节:课后拓展,注重积累。

1.出示下节课预习单,明确下节课目标。

2.布置拓展积累性作业,如摘抄好词佳句,读相关的书籍等。

四、“学—导”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及评价

“学—探—导—练” 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学在前 顺学而导 书声琅琅 笔头灵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导”与“学”、“导”与“练”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心放在学上,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相机指导,教为学服务。该教学模式非常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进程中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其实施策略有以下三个:

策略一:功在课前——备课是关键。“自学在前 顺学而导 书声琅琅 笔头灵动”的“学—导”式课堂模式的实施,关键是备课。备课中,首先,我们要求教师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我们提倡“三导三不导”,导难点、导关键点,导易混点,学生已经会的不导,学生能学会的不导,老师自己没弄懂的不导。如对高段学生能够解决的生字词读音及意义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以及通过小组合作能解决的疑问,教师都不必导。重点部分的学习,要“导读、导说、导法”,导得恰当、满足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具体的学法、教法和手段,提供示范、支持,在学生迫切需要点拨的节骨眼上加以指点,在学生力不胜任时作出示范、提示方法。其次,我们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年段、单元、本课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将多种形式练习适当结合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全过程中,在“练”的形式,把握好练的时机、精心设计练的数量和质量,落实教学目标,重在语文技能的形成。让课堂不仅书声琅琅,更要笔头灵动,讲求实效。

策略二:精心设计“三单一卡”。高效的模式需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载体,“学—导”模式的载体就是“三单一卡”。这里的“三单”指的是“预习单”、 “疑问汇总单”、“成果检测单”,“一卡”指的是“字词检测卡”。“预习单”的设计,体现“自学在前”的思想。我们的预习单又名“五读法”,即:读、查、思、问、做。一读课文,勾划出生字词,写一写;二读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三读课文,读懂了什么?四读课文,有什么不明白的?五读课文,试着完成课后习题。预习单有一定的指向性,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了学习目标,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疑问汇总单”由学生中的疑问汇集而成,然而教师课前就应该根据教学重难点有所预设,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出问题层次,并提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使下一步的学生再次自学和自己的重点指导打下基础。“成果检测单”则体现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的。

策略之三:进行教学反思。古人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在“探模、建模、成模、用模”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的效能。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我们着重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究、质疑,谨慎地考察他们的教学实践,引导教师开发符合“学—导”模式的教学案例,在“实践——反思——改进——再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追求教师使用“学—导”模式效益的最大化。

为实现高效课堂,学校从四个方面评价“学—导”模式课堂。

第一,“三单一卡”的设计质量,是否体现教师对文本的挖掘,对学情的把握,能否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开展自学,能否起到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作用。

第二,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学习,是否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是否激情饱满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为什么而读书小练笔篇10

明确“读”的意义

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教师必须明确读书的重要意义。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直觉。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读”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

具体地讲,多读有以下六大好处。第一,多读可以识记生字。“阅读是识字的基本途径”,多读可以促使学生记住字音,区别字形,了解字义。第二,多读可以释词析句。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便能够结合上下文准确地领悟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从而达到“自能通解”“自求得之”。第三,多读可以深化理解。只有多读并读出情感来,才能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才能明白字里行间的深刻蕴含,才能达到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第四,多读可以训练思维。教师要训练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第五,多读可以背记佳词妙语。利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使之多读熟记佳词妙语,精美诗文,为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勤输“养料”,成为日后“说”和“写”的源头活水。第六,多读可以感悟写作技法。学生读得多了,就能够更深入地体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而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所感知领悟的写作技法。

训练“读”的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第一位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达到这一要求呢?

重视范读的作用 心理学表明,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儿童自然也不会例外。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顺应这一规律,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引导学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法、描述法、回忆法、音像法、看***法、创设情境法等。其中最常用、最实用的是示范法。所谓“示范法”,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用朗读磁带代替教师范读,还可以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语言文字变为鲜明的形象或场景,使学生虽在教室之中,却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教师、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

同时,现行语文教材中,有S多名家名篇,文章的词句优美,色彩鲜明,感情充沛。教这类文章前,如能首先激起学生的情感,对学好课文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感情基调,采用适当的音量、语调和语速进行表情范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开篇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的感染,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

要指导学生读到位 第一,准确发音,感受音韵。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是朗读教学中的基本要求。首先,进行有效的正音。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能够自觉地运用普通话教学,但学生的朗读仍存在不少问题,音准方面突出的问题是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拿笔者所处的吴方言区来说,朗读课文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现象普遍存在,这必然影响表达,影响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感受能力。在朗读训练中,笔者针对这些现象重点纠正学生发好翘舌音“zh、ch、sh”和后鼻音“ing、eng”等。其次,注意音变现象。如《桂林山水》一文用几个感叹句写出了桂林的山的特点,“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几个句子中“啊”的读音要分别变为y唬ㄑ剑、w唬ㄍ郏、n唬哪),读起来才流畅自然。对于音变现象,笔者注重过程指导,着重引导学生听老师范读,进行朗读比较,在语境中揣摩、体会,感受普通话规范的语音。

第二,把握语调,感受节奏。流利地读,是要把句子读完整,不读断句;要读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要读得连贯流畅,速度适中。低年级的学生朗读时经常出现顿读、中断朗读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朗读时不是以词或短语为单位停顿,而是把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都割裂开来,一字一顿地读;而且,由于心理紧张,往往用手指指着课文中的字读,这也是造成学生顿读的一个原因。学生为了把课文读得连贯流畅,还没有把每个字辨识清楚就急于朗读出来。这样,就会出现读错字、丢字、加字等现象。当他们意识到读错了想要加以改正时,又造成了朗读的中断。

另外,各种标点都有它们停顿的时间和语调的差异变化。不同的标点的读法在情感的表达中截然不同。掌握标点符号的朗读技巧,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听者会受到美的熏陶。因此,教师还要向学生讲明常用标点符号的作用、停顿时间和可迸发的语感关系,引导学生对标点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第三,理解意蕴,感受情理。作者所记叙的事情或描绘的景物之中闪烁着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训练理解课文的内容,体察作者的情意,感受传达的理念。需要说明的是,“有感情地朗读”并不等于“有感情+朗读”。朗读指导也不是简单的“模仿”或“感情提示”。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基调,从句子表达的语气和情感需要出发,读出其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的变化,使全篇富于节律美。如语句的停顿,除了依据标点符号作相应的语法停顿外,还要进行感情停顿的处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十里长街送***》)笔者指导学生将“焦急”“耐心”两个词读得低缓凝重,体会人民对***的崇敬和爱戴,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要训练学生边读边想 边读边想是指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语)。这样的阅读基本功必须经过训练才能逐步形成。宋代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这里的“心到”就是强调阅读过程中“想”的重要性。训练边读边想要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训练形象地想。阅读理解很重要的一点是诱导学生把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客观事物在头脑里进行“还原”,通过“再现”进行“再想象”和“再创造”,从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第二,训练逻辑地想。阅读理解往往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什么”是指课文写了什么,景、物、人有什么特点等等;“为什么”是指作者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就能使他们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规律。第三,训练联系地想。读书不能孤立地死板地读,应该注重方方面面的联系,如前后课文的联系,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等。训练联系地想,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综合理解,深化认识。

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除了训练“学生读到位”“边读边想”之外,还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读书习惯,如唱读、语速过缓、平淡乏味等等;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指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适当进行圈点勾画,以把握阅读内容的重点、要点和找出理解方面的疑难之处;要让学生熟悉了解并学会运用速读、跳读、精读、略读、赏读等多种读法,并逐步学会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来选择不同的读法。总之,学生“读”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必然受益终身。

及时进行朗读总结

为了让朗读训练卓有成效,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反馈评析。评述要结合朗读材料进行,不要泛泛而谈,语气要温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生评论相结合,放手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对错误的见解绝不讽刺、挖苦。师生通过讨论,共同总结出在朗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语调、语气、重音、停顿等,并侧重地再范读,再练读,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止。

教师评价 如果学生朗读时出现错误,教师可以及时纠正。读得流利与否,也很容易辨别出来。但读得是否有感情,却难有明确的标准。一则感情本身有一定直觉性、模糊性;二则不同的人对文章的情感基调的把握也有不同的方式。因而许多教师在学生朗读后,只能凭直觉判断“不错”或“真好”。这样泛泛u价,学生茫然,难以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直觉敏感度。教师评价语言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教师主要用口头语言对学生的朗读水平予以评价。从其手法看,有以下几种评价语:

第一,情景语。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做出反馈。如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教读《第一场雪》,学生第一次读完后,他这样询问:“雪大不大?”学生都说:“不大。”学生再读,果然读出大雪纷飞的感觉。这样的评价语生动形象,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

第二,修辞语。在《闪动的红星》中有句比喻句:“那甜甜的声音仿佛是沁人心脾的春风。”教师在学生读完后评价:“你读得也是甜甜的,真好。”这一评价看似随手拈来,用通感这样的修辞手法来评价,巧妙地暗示学生读得柔和,读出了欢快的情绪。

第三,幽默语。如《全神贯注》中有这样一句话:……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一位学生读得过于响亮,教师听后说:“你这么读,好像在跟谁争吵,哪在说悄悄话呀!”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到朗读此段的处理方法。

从评价的内容看,分两方面:第一,语音技巧评价语。即对语调、停顿、重音、节奏等的指导评价。如支老师在学生读出雪大之后,追问:“为什么第二次你能读好呢?”学生沉思,终于体会出是将表现雪大的词语突出读的缘故。这样的评价语,对朗读技巧作精确分析,学生练起来有章可依,朗读能力会逐渐提高。第二,情态评价语。学生朗读时的表情、体态也应作为评价的内容之一。除口头评价外,教师也可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协同评价。像体态语,就是通过教师的身体态势对朗读中的语音语调变化作形象化的演示。采用符号、***形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例如:古诗教学中节奏线的运用,使学生体会诗歌的音韵规律,感受其间的音乐美。

自己评价 古人说得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读教学中,学生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可以让学生略有所思。而后,一遍比一遍读得有味,一遍比一遍能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乐读、好读、会读。

相互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培养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开相互评价很有必要。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每个学生都在朗读和评价中提高了语文能力,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局面就会逐渐形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为什么而读书小练笔10篇

学习

走过青春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走过青春10篇,内容包括走过青春1000字,走过青春的感言。梦给人带去的是品鉴香茗的优雅醇香;是聆听流水冷冷的欢饮、喜悦;也是踏在遍地上的满足。在梦中我们看遍了所有美好的贫瘠,我们的心就像更加完整,有些不易察觉的东西在悄悄

学习

船出长江口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船出长江口10篇,内容包括船出长江口答案,船出长江口原因。今年年初,***同意交通运输部等四个国家部委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的整治方案,全面启动了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今年3月,省***府同意交通运输厅等五

学习

居家养老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居家养老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居家养老月计划模板,居家养老计划书范本。(五)突出生活照料网络的覆盖和完善,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托老、购物、配餐、家***服务、精神慰藉等各种生活上的服务。(六)关注老人健康问题,开展社区

学习

团支书竞选稿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团支书竞选稿模板,内容包括单位竞选团支书自荐稿,初中竞选团支书自荐稿。在本次竞选中我认为自己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一、具备***治素质和优秀的个人品质。作为优秀的大学生,我积极要求进步,在大学期间我积累了***治理论基础

学习

少先队对歌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少先队对歌10篇,内容包括少先队正确的队歌,中国少先队队歌。那是一天中午,余老师说:同学们,学校要选出几名少先队员,我们先报几个名单上去。只听见余老师念到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我,我的心情如同火山将爆发一样,心情又如同洪水一样的

学习

本科小学教育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小学教育论文,内容包括本科小学教育论文模板,发表小学教育类论文30篇。关键词:康德私人教育公共教育公共性中***分类号:C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在教育学这一领域当中,康德的教育思想历来引人关

学习

公司放假通知怎么写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放假通知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公司春节放假通知文案,公司春节放假通知怎么写。根据***办公厅国庆放假通知精神,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20xx年春节放假安排如下:20xx年2月11日至2月17日放假,共7天。1

学习

这里的冬天不下雪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这里的冬天不下雪,内容包括不下雪的冬天日记全篇,这里的冬天不下雪歌词。我的家乡位于河南省沁阳市,那里一年四季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有著名的四大怀药,闹汤驴肉等等,欢迎大家到沁阳市游玩。冬天家乡的景色最美,我喜欢家乡的冬季。

学习

北京奥运会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北京奥运会作文10篇,内容包括奥运会的作文怎么写,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文100字。2008年北京奥运会,您是喜悦、辉煌的。2001年7月13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当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一锤定音: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

学习

防溺水演讲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防溺水演讲稿,内容包括小学生防溺水演讲稿,防溺水国旗下演讲稿。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学生溺水事故的高发期,虽说老老师家展每年都会对我们进行安全教育,但有的同学却不以为然,说:什么溺水事故,这怎么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平时注意一

学习

幼儿园老师工作总结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老师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幼儿园机动老师工作总结,幼儿园生活老师自我工作总结。二、研读孩子,支持孩子的活动二期课改强调以儿童为本,通过学习《纲要》和《纲要解读》,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去关注理解他们的

学习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集锦八篇。五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二、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

学习

地籍测绘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地籍测绘论文,内容包括关于地籍测绘的论文题目,地籍测绘论文范文怎么写。众所周知,要保证信息化地籍测绘的成果,就必须要对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是保证测绘成果的重要方面。对信息化的地籍测绘的质量进行控制,主要包括对数据搜

学习

互联网计划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互联网计划10篇,内容包括中国互联网卫星发射计划,互联网计划书的发展计划怎么写。对成立时间、注册资本、经营产品、员工规模等进行简要介绍。(二)产品/服务介绍对公司主要的产品和系列服务进行简要描述。(三)行业/市场分析

学习

昆虫记读书心得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昆虫记读书心得10篇,内容包括昆虫记一至十章读书心得,昆虫记读书心得1000字初中。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和生物学家,他一生写过二百多篇《昆虫记》。我早听说《昆虫记》名扬天下了。那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昆虫记》,我喜出望

学习

关于名人读书的名言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名人读书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名人读书方法名言,古代名人读书名言。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4、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虚心学习短变长,骄傲自满长变短。7

学习

读书莫放拦路虎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读书莫放拦路虎10篇,内容包括读书莫放拦路虎,读书莫放拦路虎心灵感悟。在学习了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之后,林冲的光辉形象让很多学生难以忘怀,此时可以鼓励他们去阅读《水浒传》中的其他故事,了解更多水浒英雄的传奇事迹。然

学习

初中个人读书计划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个人读书计划,内容包括初中生怎样写读书计划,初中读书计划范文。《教育大辞典》指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

学习

有关读书的格言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读书的格言10篇,内容包括与读书有关格言警句,关于读书学习的格言。3、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4、脚气病,因为读书时最习惯抠脚丫子。可怜都是蜘蛛般的体形,都是金鱼似的肿眼,没个倾国倾城貌,只有多愁多病身。贾平凹5

学习

读书美术活动总结模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读书美术活动总结模板,内容包括暑假读书活动绘画,美术活动学期末总结。四、活动地点:XX小学五、活动内容:本次读书节活动长达两个月,包含了“全民阅读”、“墨韵芳华”书法展、“乐享悦读”创意读书卡设计展和经典诵读展演四个

学习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10篇,内容包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全篇,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习

医院读书活动总结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读书活动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医院全民读书日总结,医院世界读书日活动总结。(二)主页特色栏目。在网站导航栏目内容选择上,结合本馆实际情况,本着构建实时交流平台、实现***书馆与读者互动交流的原则,网站侧重于打造书海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