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天地篇1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7-8665
国内刊号:23-1367/G4
邮发代号:14-24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语文天地篇2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语文天地
二、指导练习
1.回顾我们以前学习的内容,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写摘录笔记?
2.通过写摘录笔记,你都有哪些收获?遇到了哪些问题?
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
3.你知道字典里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思吗?
~ ①②③ (转) (引) (喻)
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4.结合书上的插***朗读一下这首古诗,边读边想:你从古诗中读懂了什么,同位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5.试着背诵一下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1、通过查阅资料,你了解到了那些国内或者国外比较著名的桥梁?
2、你认为人类最需要怎样的桥梁呢?为什么?与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4、读一读书中“开卷有益”中的内容,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5、回家以后继续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与同学们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第三课时
1 放音乐《北京的桥》
2 自读课文
《北京的桥》是首歌词,简练、押韵,充满感情。
引导学生诵读《北京的桥》
3 引导学生诵读其他六座桥。
第四课时
自读课文《看桥人》
1、初读课文。
2、再读课文讨论提出问题。
作者详细写了“刘老头儿”走马上任后都干了些什么?
第五课时(综合实践)
语文天地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模式;变革
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仅仅依靠课本、黑板、粉笔等相对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组织课堂探究活动。这给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带来重大的变化,为语文教学开辟一个新天地。
一、网络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网络给我们语文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信息获取渠道,过去为查一个跟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不是跑书店,就是咨询他人。有了网络,教学信息的获取就变得十分方便快捷,上网输入需要解决的问题,网络很快就给予你帮助。例如,教学《螳螂捕蝉》一课时,学生问我:“春秋五霸”是指哪五霸?因为版本太多,学生难以定夺。但运用网络,鼠标一点,一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网络设备也将改变课堂结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也会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方法,过去语文教师那种“夹着课本和粉笔进教室,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课”的形象也将有所改变。教学《船长》一课时,学生对船遇险时的情景感受不深,我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录像,学生的情绪变紧张了,对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惧才有了深刻体会,船长的人格魅力才得以光芒四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网络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便捷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封闭性在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方法上表现为被动接受、自主性不强,教师在教学中用嘴讲、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在学习中靠耳听、靠笔记,是一种“师傅带徒弟式的口耳相传”教学法,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被动、很痛苦。网络技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改变。学生在网络技术下的语文课堂里会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会更加频繁,他们在学习中将会更加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得更加主动,也会学得更加有兴趣。同时,网络技术也拓宽了语文学习渠道,它使学生不仅依靠语文课堂来学习语文,还可以在互联网这个无限广大的课堂自主学习。所以,网络技术不仅开阔了教师的教学视野,而且为学生学习语文开辟了新天地。
三、网络给教学评价方式带来变革
由于网络技术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改变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方法的同时,必然会导致全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重新审视和重新评价,带来语文教学评价标准的变革。比如,网络环境下,评价学生如何有效处理大量的信息素材,提高语文素材的利用价值。这势必会运用现代教育观念重新确立语文教学评价标准,重新确定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新的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将更加注重语文能力培养,注重自主学习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未来。
当然,网络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充分,不够全面,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网络技术大胆探究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让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因此,有人说,网络技术将会带来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的一场***。面对网络技术为我们开辟的语文教学新天地,我们要积极主动地生活,并在这片新天地中创造新的辉煌。
语文天地篇4
一、村官参与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优势
大学生村官参与语文教育有其文化和工作环境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有着严格的选拔制度,这保证了这些村官们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对新知识、新观念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这些是以往的村干部所不具备的,这些条件是大学生村官参与学校教育的一大优势。另一方面,村官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更为接近,更便于对学生作深入系统的了解。
二、结合农村优势,开展实践活动
那么,如何在资源相对贫乏的农村上好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呢?作为农村中学教师,应该牢牢抓住农村的优势。联合村官充分挖掘农村清新怡人的自然风光、淳朴美好的风俗民情、厚重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要从学生最熟悉的东西开始,用心去叩开学生探究生活、探究身边文化底蕴的心灵之门,让学生把五彩斑斓的现实内化为情感体验,把学语文与生活完美地融合。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如进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活动“到民间采风去”,为了让学生对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有更深刻的领悟,在学习此单元开始时我就让学生们参与到活动中,促使他们一开始就对身边的民间文化关注起来。从传统佳节到地方特有的节日,从祖辈口中听到的典故传说到幼时所唱的童谣等,都在学生的调查和回顾中鲜活起来。而通过搜集、调查,学生们知道了端午节、春节等的来历,了解了屈原,甚至了解了黄慎、伊秉受,掌握了不少的节日习俗,体悟了家乡别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从而加深了他们对家乡的眷恋。我们富阳有很丰富的民间文化,比方说半山的桃花节、白鹤村的柿子节、安顶山的炒茶工艺、礼源的造纸工艺等。在村民比拼技艺的过程中,就可以和村官联手,让学生观战及参与,活动后形成文字,进行作文比赛。这样,一方面可以弘扬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加深对家乡的了解、热爱;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心情想抒。可以的话,应经常组织学生学习、模仿,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没有特色经济或文化的地方,也可以开展生活技能的比拼活动,比如厨艺、针织、小制作、修理等。通过比赛扩大影响,通过观摩增加兴趣,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跟师学习,配上日记、作文等不同形式的语文作业,让村民的本领得到大家的认同,也让学生在生活能力和生活感悟上有所提高。
这样,不但丰富了农村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能力,而且充分利用了村民的人力资源,体现了村官的价值。
三、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充分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无疑是个很好的途径。对此,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
1、改变观念,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现在的语文学习不再拘泥于“语文学本”,而是同时涉及科技、人文和自然、社会以及历史、艺术等各个领域,而且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合作精神的培养。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我们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范本,提倡“忠实于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语文教学的改革,制约了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全面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2、挖掘课外和本地的语文资源,灵活自主地开展实践活动。
语文天地篇5
第12课《盘古开天地》知识点
掌握程度
备注
1
熟练认读“劈、缓”等8个我会认的字。
2
熟练听写“睁、翻”等15个我会写的字,带拼音、组两个词。
3
带拼音听写“睁眼、黑乎乎”等14个要求掌握的词语。
4
“血液”中“血”读xue第四声。
5
理解“清而轻、重而浊、精疲力竭、混沌”的意思。
6
本课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宇宙混沌,盘古沉睡;
第二部分: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过程;
第三部分:盘古倒下
7
盘古的形象:力大无穷、勇于开创、持之以恒、无私奉献
8
主旨:这篇神话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天辟地,以身躯化作万物的故事。文中用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伟大的开创精神和勇于献身的美好品质。
9
文章最后一段,是对文章的总结,也是本文的中心句。
10
学生运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天和地分开后、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倒下后”这些词语,加上自己的语言,来讲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11
概况并背诵本课课文中心思想。
12
查资料,课下读一读其他的上古神话故事。
序号
第13课《精卫填海》知识点
掌握程度
备注
1
熟练认读“帝、少”等5个我会认的字。
2
掌握多音字“少”的两个读音和组词
3
熟练听写“帝、曰”等5个我会写的字,带拼音、组两个词。
4
“故为精卫”中“为”读第二声。
“以堙于东海”中“堙”读yin第一声。
5
书上补充注释,【游】游玩;【于】在;【不返】没有回来;
【为】化为;【衔】用嘴含、叼。
6
标记《精卫填海》停顿。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7
精卫形象:坚韧执着、不屈服命运、目标远大、意志坚定
8
熟练背诵全文,理解文章意思,正确默写。
语文天地篇6
一、对话要讲究“三要”,引领学生能言善道
1. 对话要尊重、平等,引导学生打开话匣
许多学生在课间高谈阔论,和同学交谈语言不乏幽默、诙谐。可上课铃一响,不少学生顿时成了哑铃,老师提出的问题仿佛是定时的炸弹,让一些学生噤若寒蝉。是什么使他们在课间与课堂判若两人呢?除了胆怯和自卑,还有来自外界的压力:如同学的看法、老师的评价,以及农村孩子课外阅读相对较少,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比较贫乏,导致了他们内心的慌乱。如此一来,话就说得有“问题”了,空话、假话、大话、套话等言不由衷的话层出不穷。
要改变这种语言的虚空、苍白,真正达到情感上的交流,教师除了给学生创造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外,应组织好课堂发言的秩序,排除学生之间互相“打击”的言行,多给予肯定,鼓励他们说真话。有一个课例可以体现以上做法:在学习第十二册语文教材《三克镭》一文时,我让学生对“居里夫人毫无保留地公布镭的提炼方法”一事,谈谈自己的看法。话刚落音,直性子的学生甲脱口而出:居里夫人的脑袋是不是“进水”了?全班侧目看他,我心里暗打闷鼓:这是什么话?对无私奉献的居里夫人竟然如此不敬!有些学生把目光投向我了,这在以前我一定会对他好一顿“教育”。但这次,望着学生甲眼里的怯意,我沉思默想:这至少是他真实而直接的感受,如果真心话都遭否定,谁还敢发言呢?……于是,我坦然一笑:“看来这位同学反应迅速!正如你一样,许多人刚开始对居里夫人的做法并不理解。但真是如你所说:她傻吗?”“这样才体现出居里夫人得无私和高尚啊!”“就是嘛!”学生开始有异议了,学生甲开始不自然,我适时制止:“同学们,如果你回答问题总有人打岔,你会怎么想呢?在别人发言时,不应随意打断,我们听他把话说完,好吗?有不同意见再举手发言。我们不能因为不理解他人而对其进行嘲讽,至少他说的是心里话!并且有勇力站起来讨论。”学生甲听了,神情又自然了些。我循循善诱,让他对居里夫人有了正确的理解。他忍不住又扬起手发言:“老师,刚才我说错了。是我的脑袋‘进水了’”说罢,他难为情地笑了,我也一笑,引导他用文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说话要文明有礼的思想教育。
2. 对话要引人入胜,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在激发学生兴趣。”平时教学,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学生打开话匣的基础上,提出他们喜闻乐见的问题,让他们畅所欲言。如:教学《北京的春节》,我会先问“你的春节过得有什么特色?你知道北京的春节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或者设置悬念,把课题板书成半命题形式,如:只有一个――(地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组织讨论,自由填空,让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成为学生的“话柄”,让学生乐讲、爱讲。每一次课前的导入我都精心设疑,让学生感兴趣,力***抛砖引玉,激起语言的火花。因此,几乎每一节语文课,学生对我提的问题都津津乐道,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的思辨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写作注“三多”,带领学生舞出自己的作文天地
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是语文教学一个不争的事实。1. 激发兴趣,多让学生体验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源自内心的成就感,学生写作上的成就感来自他人的肯定。我遵循“称赞要真诚,赞美要慷慨。”但也有一个原则:“即使好心的称赞,也必须恰如其分。”我在鼓励学生方面有以下的尝试。
从每次的单元习作中挑出佳作朗诵,师生一同评议:写得好在哪里?有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学生各抒已见后,老师再小结,每个作文被诵读的小作者都会因此而欢欣鼓舞,写作兴趣更加浓厚。
评改作文采取多样式:自评、互评、师评。要求学生在评改后,写上建议性、鼓励性的评语,让作文水平不够理想的学生在评语中发现自己的进步:错别字少了,顺序较有条理了,内容比较具体……这些细微的进步,我丝毫不吝啬地当众表扬。如此一来,对写作文不感兴趣的学生渐渐也有了信心和兴趣。
编制班级作文选,鼓励学生投稿。每周挑出优秀的日记作文,让学生自己配插***、誊写,期末编制成册,或投稿至学生习作刊物,看着自己的文章被传阅甚至变成铅字,这无疑是每个学生最大的喜悦,由此而产生的动力是巨大的,成绩也是显而易见的,几乎每一期镇上的教育刊物《山花》,都能见到我班学生发表的作文,连续几年参加镇的作文比赛,均取得一定成绩。
2. 指导方法,多让学生自行摸索
“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众所周知,“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早已被打入冷宫,让学生在体会与探索过程中,掌握写作文的基本方法。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是类比法、讨论法、实践法。类比法,拿写作文和学生熟悉的绘画进行类比,如画秋和写秋:审题――画什么主题?秋天;选材――画什么内容体现?落叶、丰收……等,或和做饭、画树进行类比,学生对写作的步骤、要领理解的更好、更快。讨论法,如讨论:怎样才能把内容写生动,具体?先范读优劣文章让学生去感受,对比其中的差别,得出写作的要领。实践法,顾名思义,“只有写,你才会写。”让学生多写多练,从中体会写作的快乐和方法。
三、组织活动,让语文融进生活
语文天地篇7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 合作探究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为条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保障”。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知”“能”并举,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的同时,活跃思维,自由想象,开发创造潜能,发展个性。
一、走进学生,为合作探究提供条件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灌输的器皿,因此,真正的合作探究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方法、安排过程、创造氛围。
现在教材的编撰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不仅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而且无形中渗透感情教育。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并试着和学生商量:这节课想学什么、想怎么学、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练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树立积极探究未知世界态度的目标。在愉悦、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实践,学生才能形成独特的学习风格,张扬个性风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并且承认这种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积极发展,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了解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师不仅要敏锐地发现这种变化,而且要有效促进这种变化,永远对学生满含期待。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极力推行以读明意、以读促思、以读激情等教学手法,让学生通过初读领会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发现作者的写作意***,并在发现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其次,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给学生营造一种意境,使学生陶醉在课文所带来的美好境界之中。这样学生既对文学产生兴趣,又对传递出这一切美好的朗读产生兴趣,可谓一举两得。再次,通过再次朗读,学生在加深整体感知的同时,又进一步思考:“课文除了这美好的、能令人陶醉的语言文字外,更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学问教学离不开“读书”,只有反复阅读才能充分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意境。采用多种形式阅读,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课堂上既书声琅琅,又达到教学目标: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
如我在教《幼时记趣》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结合文下的注释对文章有大概的了解,通过阅读知道文章所述的故事。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大胆想象,并结合自身的童年趣事追忆、感悟自己的成长,展开讨论、诉说,旨在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在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中展开讨论,在这样愉悦、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实践,学生逐步形成独特的学习风格,张扬个性风采,学习兴趣被激活,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营造开放的氛围,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这些品质在教材中并没有明显要求,在考试中也不会涉及,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但是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了一些必需的社会素质。
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如,我教陆蠡先生的《囚绿记》这一课时,就大胆摒弃前人常用的“讲述法”,一改那种老套的分析文章结构再欣赏优美语句的方法,采用“创设情境法”。在讲课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轻柔Flash音乐《绿叶对根的情谊》,并让学生捕捉有意义的画面。学生很快便从画面中捕捉到翠绿的叶、潺潺的水流、欢快的鸟儿、柔和的阳光,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我在学生兴致高涨的时候,让学生结合文章谈谈文章中的春天和绿叶被囚的经历。这时,学生经过美妙音乐的熏陶、感染之后,一种反差出现,更好地表达那种爱国之情。由于营造了开放的教学氛围,学生敢于想、发现、表达与众不同的感受。事实上,在这节课里,我被学生活跃的思维所感染,在教与学之中师生双方互相影响、感染、触动,所以在进入正文讲授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很快就领悟到了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感情。
语文天地篇8
关键词:语文课堂;张扬个性;个性天地
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们共同予探讨。
一、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语文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语文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
语文这门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学科,不应太受教参的束缚。钱理群教授说:“中学语文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因此,应让学生保持自己***思考的空间去分析、去想象,进行再创造。对学生各种独特的理解要从积极的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寻找合理的因素。如对杨朔《荔枝蜜》的解读,教科书的学习目标中指出:学习《荔枝蜜》要培养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学习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有的学生就不同意《荔枝蜜》中的热爱劳动人民的说法,认为作者文末写到“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思维转接不自然,为什么偏偏在这时候看到了农民呢?显然有斧凿的痕迹,作者是为了升华而升华。蜜蜂的勤劳足以感人,再写农民显得画蛇添足。
教师应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其对事物的异向的深刻的思维能力。
四、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高尚的个性
仅靠现有的语文教材学习语文与真正的学习语文有着很大的距离。学生必须阅读面广,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这就需要老师广泛涉猎、精心挑选。如秦文君的《人活着的一万零一个理由》、芬兰的伊娃 #8226里斯#8226 乌利欧的《充满歌声的寂静》、美国的安#8226 希妮的《阳光女士》、H #8226 索洛姆科的《校长向我道歉》、俄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吴蒂的《一道叫洛克的风景线》、台湾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妆》、台湾余光中的《乡愁》、萧红的《手》……凡是对学生个性发展有帮助的文章都可以作为学生的课文阅读教材。
《校长向我道歉》写了一个被班主任安娜看不上的学生安得烈通过写作表达了他渴望老师、校长、家长理解的感情,校长果真向他道歉的事。这篇文章很接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安得烈”被“安娜们”歧视着。他们不敢大胆发言,不敢说出自己的委屈,个性逐渐消失,成了一台老实听话的“机器”。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想事情,去审美的能力。
五、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写《一件有意义的事儿》无非是捡钱包、送盲人过马路、汽车上让座,《老师,我对你说》一定就是老师带病上课、冒雨家访,《我最快乐的时候》无非就是考试名次提前了或做出了一道难题……造成这一原因除了学生生活单调、阅读面窄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根本的症结,就是老师要求太死,如写《老师,我对你说》,学生写了老师对他的误解,对同学的不公平,对知识的讲解不清,老师便对学生说“不能写阴暗面,不能写老师不好,中考会得不到高分。”老师这样要求“不仅是带来写作问题,而且会带来精神上的问题,也就是回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对人的培养和对写作的训练是统一的,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钱理群语)因此,老师应走出这一误区,多方面的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目光由学校家庭移到社会,使学生作文内容丰富多彩,真正展示他们的生活。
六、让语文课堂成为张扬个性的天地
语文天地篇9
一、重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
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背景之下,是自我意识强、个性强、有向往、有追求的新一代,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会遏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有重视建立一种和谐、融洽、平等、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期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创造”的效果。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到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谈、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敢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允许学生出现言语、解答等方面的错误,这样就会使一些不爱发言的或胆小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畅所欲言,也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倍感自信和自由。特别是一部分在学习上吃力的学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鼓励与信任,才能唤起他们的自信:积极思维、开动脑筋、大胆设想、敢于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难看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二、大胆鼓励猜测,开启创新之门
纵观历史,任何一位科学家发现知识或成果的过程,基本上都是一个凭借直觉提出各种猜测再进行实践验证、揭示知识规律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观察、想象事件的全过程,猜测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独到见解,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使之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获取新知识,同时也交给学生一把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让他们自己闯进知识的“王国”,领悟知识海洋的宽广。
例如:在《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教学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测想象,续编故事。同学们兴趣盎然,议论纷纷,各自谈着心中的故事。一个同学这样说道:“小木偶又一次遇到了小红狐,还是像上次一样,小红狐又想把小木偶的背包背去的那一瞬间,小木偶不再是上一次老木匠赐给他的笑脸,而是一下子嚎啕大哭,熊警察此时又出现了,他一把抓起小红狐扔了出去,小木偶谢过熊警察!得意洋洋地大踏步地走了。”这名学生续编了一个和前文完全不同的“小木偶”形象。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又如:在讲授《草船借箭》一文时,我启发学生分析诸葛亮能够借到箭是因为具备了哪些条件?并让学生猜测条件不具备时的后果,补叙自己心中的故事。
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开掘了学生的思路,而且还大大鼓励了学生猜测,培养了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不过,同学们的猜测难免会有错误,我都会努力引导他们错误猜想后面的正确方向进行表扬、鼓励,用以保护学生敢于大胆猜想和直言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有意设置悬疑,激活创新意识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以激发其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提高。教师恰到好处地巧设疑问,能够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意识和丰富想象的创新意识。
语文天地篇10
再过一个星期就是圣诞节了。为了让一家人快快乐乐的迎接圣子耶酥的降临,母亲想了一个好办法。这天晚上,妈妈召来了四个孩子说:“圣子就要降临了,你们希望他降到我们家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如果想,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开始做一个摇床,你们必须每天都给家里的其他人做好事,这样你们就会得到一根稻草,铺在摇床里,等到圣诞来临,摇床里的稻草如果够柔软的话,圣子耶酥一定会降临的。
第二天杰克做好了摇床,妈妈准备好了稻草。晚上,妈妈写了五张纸条,上面写的是家里五个人的名字,谁抓到纸上的名字,第二天就得为他做好事,妈妈先抓,看后切切地笑了,由于小弟罗伯太小,不认识字,妈妈看了他的字条偷偷地对他的耳朵说出了纸上的人名。杰克翻开纸条过后,没有任何表示,默默地走开了。
一切都变了!早上,妈妈准备起来做早饭,但早饭已经整整齐齐地放在桌子上了;杰克的书包坏了,准备去告诉妈妈,谁知已被人缝好;安妮晚上睡觉时准备找睡衣,已经有人替她放好了;三妹珍妮的一道数学题目不会做,回来后已经被人给写好了;小弟罗伯起床过后就去刷牙,转身床铺已经被人整理得干干净净了。所有的变化只是因为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