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认知目标;认真朗读;学习新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感受大自然创造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观潮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 社会思潮;新网络媒体;思想***治教育
作者简介余慧翔1987—,女,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研究生,思想***治教育专业。江西南昌 33006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意在反映社会历史发展诉求的各种社会思潮竞相登上历史舞台,且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近年来,中国社会思潮历经了怎样的发展?研究当代社会思潮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在研究社会思潮的过程中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目前中国主要有哪些社会思潮?如何根据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和变革来做好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值得我们思考。当代中国正处于体制大转型、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也是社会思潮最活跃的时期。我国作为拥有4.5亿网民,10亿手机用户,1亿笔记本,数码相机2亿部,其他产品无法统计,但是可以根据新浪网科技页面新闻进行估计,本人估计MP3、4、5应该超过1亿台(部),台式机超过1亿台的全球新媒体第一大国。网络民主、新网络媒体、网络意识形态战越来越多地使网络新媒体渗透至***治、经济、文化、***事等诸多社会领域。新媒体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渗透,使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急需面对的问题。
一、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势
不同的思潮反映了不同的阶层,同样具有不同教育背景和不同文化理念的群体的不同***治诉求。不同的社会思潮一方面反映了在社会经济条件改善的情况下,人们的追求从满足基本物质需求逐步向更高的精神追求转移的趋势;另一方面,也表明现阶段精神文明与***治文明的发展同物质文明的发展相比体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各种各样的***治思潮并不能简单归类或评判,这类似于文明发展中文艺复兴的阶段,只有经历时间的洗礼和不断深化改革,才会出现较为一致的主流观点,在这种观点下,社会矛盾能够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相应地也能够满足各个群体不同的***治需求。
社会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存在和一定的学术观点影响下形成的,通过一定的社会心态、社会行为、观念文化和学术理论表现出来,并在一定的社会阶级、阶层或一定规模群体中得以流行的思想趋势和潮流。我国当前主要的社会思潮有哪些?学界有不同的概括,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房宁的“三分说”,即新自由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和新左派思潮;萧功秦的“六分说”:1980年代的自由主义启蒙思潮、1980年代后期的新权威主义思潮、1990 年代中期的新左派思潮、1990年代后期的新民族主义思潮、本世纪初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最近几年出现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等。这些思潮,正确的与错误的相互交织,积极的和消极的相互激荡;不同的观点相互争鸣,各异的派别彼此切磋;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它们的浮沉分化与进退起伏从一个角度折射出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对当今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产生着正、负两个方面的重要影响。多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是民族精神进步的重要催化剂。
社会思潮具有社会历史性,它总是以一定的思想理论为主导,又与人们的社会心理结合起来反映一定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和愿望,因此从企业精英、***府官员、技术官僚、中产白领、离休干部到草根民众,出于各自阶层利益需求,根据自身价值观念,他们会对特定的思想观念产生亲近感,同时会对另外的一些思想加以排斥。这样,不同的社会思潮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都会遇到自己的追随者和反对者。”即使是消极的乃至***的思潮也会因它的某种迷惑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人。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还会形成社会共鸣性。正是这种共鸣性特征决定了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社会思潮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取决于社会思潮的性质:进步的社会思潮具有启蒙、批判的作用,可以增强思想凝聚力,引导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消极的社会思潮能扰乱人们思想,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的社会思潮则能腐蚀人们的灵魂,对社会发展起破坏作用。所以,观察社会思潮时一定要分清社会思潮的性质。
现代电子信息的高速发展使当代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收和各类信息,特别是新网络媒体的传播和使用,使学生随时随处都能了解接收并传播教育信息,极大地超越了地域的限制。新网络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健康、***治态度、道德观念等方面都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认真研究新网络媒体与思***教育工作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规律,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对网络媒体“积极建设、充分利用、加强管理”,用积极、正确、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媒体这个阵地,抵御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媒体传播消极、错误、颓废的思想和信息,避免和减少网络上自由化思潮、西化和分化***谋对人们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已成为现实思想***治工作必须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新网络媒体对当前高校思想***治教育的双重影响
网络媒体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传递着各种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一套再好的理论如果得不到传播,不能被一定的群体所接受,社会思潮就无法产生。从这个层面上看,新网络媒体的取向深刻影响着社会思潮的变迁。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思潮的发展轨迹,大众媒介一直是社会思潮的重要呈现和引领载体,每一种思潮的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媒体助推。无论是平面媒体、电视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和其它新兴媒介形态,都在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星云变幻中留下了各自的印迹。故此也成为人们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争斗的新领域、成为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网络媒体文化已成为影响学生们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一)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媒体扩大了高校思想***治教育的空间,不再受地域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高校思想***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是一个超越地域和国界的人类信息传播交往空间,它使得“地球村”的理想逐步变为现实。与传统的传播媒体不同的是:新网络媒体宣传思想工作宣传地域全球化。传播效果的变化使宣传思想工作的宣传效果经济化。网上新闻的“即时播发”和滚动播出极为便捷,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和传播速度,因其新网络媒体的特性,为我们宣传思想工作以经济合理的投入,来充分利用全球网络资源提供新的机遇。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宣传网站网页,各宣传单位组织可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不搞重复建设,故没有资源浪费,并且宣传面更广、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报纸、期刊、书籍、专利文献等实现世界存在的信息统统移至到互联网上,实现几乎不受地域限制的多媒体网络通讯,被人们认为是继电视、广播、报纸和出版之外的“第四媒体”,一直俗称为新网络媒体。
其次,网络媒体构造了一道新的文化风景,为人们休闲娱乐、欣赏消遣、宣泄心曲、交流情感提供了更多选择。随着信息量的巨增、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使学生拓宽视野,了解世界的发展变化,积极改善自身不足,向世界先进的思想及技术靠拢。传播功能的变化使宣传思想工作宣传功能多样化;依托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快速传播、同步交流、现实虚拟、网上购物、信息检索、游戏娱乐、电子商务等功能的广泛应用,新网络媒体功能越来越多,给新闻事业和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由于其版面不受任何限制,数据库可保存已经刊发的所有新闻信息,以供网民浏览查阅,通过新网络媒体,人们不必出门就可以查阅浏览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难以计数的电子报刊。传播方式的变化使宣传思想工作的宣传形式多样化。与电视、报纸、广播和刊物不同的是,通过新网络媒体,个人或组织可以完全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出版”自己的言论,被称为网上的作品。现在国内外的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类似个人办媒体的情况,例如“个人主页”、“电子邮件杂志”、“电子公告版”等。
最后,网络媒体更多地提供了人们的参***渠道,同时又使***和***府的工作面临新的考验。***、***率先垂范,同网友***交流,问计于民;不少地方、部门领导与网友“会面拍砖”,收集民智;近年“两会”期间,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设留言通道,请网友“晒难题、出点子”,建言献策,有效地改进了工作。网络媒体对现象的揭发、披露,也有利于促进廉***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网络媒体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呈现更加复杂的形势。
(二)消极影响
目前,我国新网络媒体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多数人对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还处于麻木无知的状态。近年来大量事实表明,互联网既是实现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的必备途径,同时也可能成为威胁国家完全利益,危害国计民生,腐蚀国民灵魂的魔鬼通道。国外敌对势力将新网络媒体作为对我国进行***治渗透和“柔性颠覆”的工具,使得蛊惑煽动、招募非法组织成员、传播犯罪技术、宣传发动心理战策的言论长驱直入,直接呈现在网民的面前。“”和民运组织纷纷建立起网站,非常猖狂,并采用普发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恶毒攻击,混淆视听。在国际互联网中出现大量暴力、***信息以游戏方式直接出现在终端屏幕上,其娱乐性、直观性、诱惑性、渗透性可想而知,社会危害极大,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新网络媒体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教育带来了挑战和许多负面影响,其表现如下:
1.新网络媒体环境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问题。
其一,商业化的不良信息泛滥。和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倡导的道德教育标准不同,新媒体以追逐商业利益为核心,这就决定了其传播内容必然以追求新闻效应、制造新闻噱头、炒作热点信息为主。传媒行业的低俗风气通过新媒体被扩大影响到整个社会乃至大学校园。可以说,媒体选题的内容和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的教学宗旨背道而驰,大学不再是封闭式的象牙塔,各类泛滥的、未经筛选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们“狂轰滥炸”。
其二,监督管理难度大。互联网、手机等通讯工具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使用,为低俗内容和不良信息的隐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带有情绪化、非理性和引导性的信息常常被冠以“正义、良知、理性、爱心”之名进行传播,爱国主义甚至被媒体曲解为“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通过模糊概念、曲解涵义,新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对高校思想***治教育中倡导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同时外来文化的与日俱增对高校思***教育造成冲击,信息的双向传递和多渠道使得高校思***教育的信息反馈弱化,信息污染使教育对象也面临严峻挑战,监管管理难度增大。
其三,文化多元化的冲击。新网络媒体传播的日益多样性使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态”呈现多元化特征,为各种错误思潮的泛滥提供了市场和温床,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价值观念的老师对意识形态的把握和理解不同,在大学教学中注重专业理论教学,忽视、淡化了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使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其四,虚拟性引发的道德弱化。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带有很强的虚拟特征,情绪化、煽动性的信息容易动摇学生的价值观,淡化学生的道德自我约束能力,对民族意识、***治意识和***情国情等一些基本问题认识不深、缺乏理想和责任的学生很容易成为传播不良信息的主体,对高校思***理论课倡导的大学生追求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和社会公德教育都造成了阻力。
2. 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师角色的挑战。新媒体的传播和应用,改变了大学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自我认知、自我分析过程中的能力,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双向交流更趋向于复杂。迫于这种变化,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模式更要考虑从课堂走向课外,尝试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技术,增加实践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比重,全方位的设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思想***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安全的培养计划。新媒体向大学校园的渗透,使单向度的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教育工作者的部分传播职能和角色被来自社会的新媒体所替代,削弱了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性,同时来自新媒体的大量的信息也削弱了教师在
课堂教学的影响力。信息时代的这种变化也使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开始反思教育模式、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利用新媒体加强从教育者角色向传播者、影响者角色的改变,更新观念、拓宽路径,寻找适合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教育的新途径,重新确认思***教师的教学角色是当前的主要问题。
三、通过研究当代社会思潮,做好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对策
社会思潮的核心层由少数思想家组成,各种社会思潮的观点由他们“制造”和“加工”,并进行传播。而社会思潮传播的主要载体是知识分子,引领社会思潮首先是引领知识分子,他们从核心层中接受社会思潮,然后再传播给大众,因此知识分子群体就成为了社会思潮的集散地和寒暑表。高校是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既有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又有知识层次较高、思想活跃的年青大学生,高校历来是社会思潮最活跃的地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前沿阵地。我们认为,高校在引领社会思潮的思想***治教育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高校***应当把意识形态作为领导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曾经说过,“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治教育”,这既是对之前两任***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上软弱无力的批评,也是对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的鞭策和要求。高校***在抓好科研、教学的同时,必须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在建设学习型******时,应当始终把研究当代社会思潮及其引领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应当在宣传部设立专门研究引导社会思潮的机构,能够经常给学校***和学校思想***治教育系统提供有关社会思潮的信息和引领社会思潮的建议,从而提高思想***治工作干部在识别、引领社会思潮方面的素质。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整体性、意识形态性和教育性的特点,而社会思潮也有这三方面的特点,所以应当将社会思潮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以培养思想家兼学者型的人才。在思想***治理论课的改革中,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教学、研究和社会思潮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建设和社会思潮相结合,科学地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第四,思想***治理论课的队伍建设和***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相结合。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晴雨表”,辅导员作为和大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群体,对社会思潮及其对青年的影响感受最深,但是由于自身所学专业和学习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辅导员中能够敏锐识别、科学分析社会思潮的并不多,所以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思想***治课教师建设相结合。这样,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帮助思想***治课老师了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使思想***治课教学更好地针对学生实际;另一方面思想***治理论课教师也应当帮助辅导员提高对社会思潮的科学认识,并将此作为辅导员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五,对于文理结合的学校,要从引领社会思潮的高度注意对文科的教学、研究内容和人才引进的导向。
此外,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络这一宝贵资源,建立高校思想***治的专题网站,建立主页开展宣传工作的同时,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合力,巩固网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善于利用互联网宣传思想***治,借助国家较大网站,积极拓展连接,组织网上宣传战役,促进高校思想***治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大力加强网络行为道德的宣传教育,制定网络守则,约束网络行为,建立具有普遍适应性、层次较高的网络伦理和道德规范标准,加强网上信息监管和舆论引导,注意消除网上消极内容造成的不良影响,营造自觉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社会氛围,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网络文化。
新网络媒体作为信息流动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已经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经济、***治和文化各个领域,其对思想***治教育的正面、负面影响日益凸显。面对新网络媒体给高校思想***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思想***治教育优良传统,更新观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思想***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深层次解读J.学术论坛, 2012,2.
2董海涛.多元社会思潮与新闻媒体的目标追求M.武汉:湖北社会科学,2012,4.
3萧功秦.当代中国的六大社会思潮: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J.领导者,2009,29.
4林泰.科学引领社会思潮做好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J. 思想教育研究,2012,3
观潮教学设计篇3
一、潮文化氛围的积极营造
1.阅读校本教材,学习潮文化知识
文化需要渗透,需要传播,而学科教学是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充分利用校本教材《赭山——我们可爱的家乡》,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的研讨、检查评估等措施,提高了校本教材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潮文化的过程中,从家乡的精神财富中摄取了成长的养料。
2.浏览潮文化室,全面了解潮文化
学校充分利用潮文化室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潮文化室,了解潮文化及与潮相关的知识。学生在自己的校园里,即可了解“潮”、欣赏“潮”、感悟“潮”,让学生充分感受钱江潮那种积极向上的品质。
3.学习名人事迹,汲取精神食粮
校园里塑有名人铜像,如,化学家高小霞院士、原摄影家协会高帆***;教室走廊里悬挂了家乡名人事迹介绍的宣传框,如,******曹阿堂、著名书法家高云滕等;张贴与收藏了家乡名人的作品,包括摄影、书画、专著等方面。学生通过平时的观察和老师的宣传教育,这些家乡名人不畏艰难、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
4.进行班牌、中队角评比,营造特色中队氛围
学校每学年均围绕“潮文化”进行班牌、中队角的设计评比,全体师生积极响应,认真参与,效果明显。这些班牌、中队角悬挂于教室的醒目处,时刻激励队员们要围绕中队目标,切实开展各项班级特色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不断成长。
5.评比“十佳小弄潮儿”,树立学习标杆
学校每两年举行一次“十佳小弄潮儿”的评选活动,学生无不以评上“十佳小弄潮儿”为自豪。通过评选活动,进一步点燃了全体赭小学子自信、勇敢、坚强、不断超越自己与争做“潮都”小弄潮儿的激情。
6.征集特色标语,激发工作热情
学校为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北教学楼的宣传标语,要求围绕学校历史、地域特色、办学目标来构思。我校老师积极参与,勇于献计献策。如“潮润百年赭小,情系七彩童年”“传承潮都文化,启航百年赭小”“浪花里飞出赭小学子欢乐之歌”“让每一个孩子在浪花中追逐精彩”等等。校园文化建设有了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使得“百舸争流,猛进如潮”的赭小精神进一步体现。
7.邀请专家指导,为校园文化建设把脉献策
学校邀请了德育专家徐校长来校,为全体老师做了德育专题工作报告,老师们受益匪浅。报告会后,徐校长听取了高校长关于学校开展潮文化教育的情况,参观了潮文化教育展厅,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为赭山小学进一步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潮文化精神处处展现
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必须提升到精神的高度,才能对师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学校把潮文化精神提炼为:百舸争流,猛进如潮。并把它作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和努力目标的最佳表达。在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全校师生均有较好的体现。请看下面的师生:
1.胡同学:坚持艺术追求,学习舞蹈基本功
学校、老师想方设法为她搭建舞台,让她展示才艺,增强自信。如,在班队活动中、在庆祝“六一”文艺会演中,均安排节目让她表演,学校给予隆重表彰。后来,她在省少儿拉丁舞比赛中,获得第四名。
2.孙老师:担任五年级数学及科学老师,平时工作比较忙
学校编印数学“度量衡”校本教材,他默默无闻地撰写其中的某一章节,认真完成了学校交给他的任务。因一位老师休假,学校缺少辅导带队老师,他主动挑起担子。平时刻苦钻研科技比赛业务,终于在十一月份的区科技辅导员教师技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3.陈老师:平时酷爱读书,古今中外,文学、历史等均涉猎,为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平时,他既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又要做好行***工作:教科研、继续教育、通讯报道等。他执笔撰写的《文本研究、星级评定、个性评价——基于“潮文化研究”平台提升有效教师素质的研究》获得省义教会一等奖。
4.在举办萧山区少先队大队活动中,我校教师发扬“猛进如潮”精神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
(1)青年教师敢挑担
他们有的工作时间还不到三年,勇于承担节目任务。如,胡老师,既是节目主持负责人,又是舞台剧《赭山抗倭》的编导。她培养的小主持人大气、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的串联过程;她编排的舞台剧气势磅礴,较好地展现了赭山辉煌的抗倭史。
(2)中年教师能挑担
柯老师,大胆设想,勇于创新,负责《校园风潮》节目,把几块内容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将教师与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3)老年教师勇挑担
高老师,即将退休,但永不服老,在教学上是能手;参与学校重大活动,其积极性、勇气不输年轻人。她排演的“滑轮组”表演,虽然仅是“校园风潮”节目中的一个部分,但她精益求精,终于使“滑轮组”同学的表演成为节目中的一个亮点。
通过这次活动的举办,进一步体现出赭小师生“猛进如潮”的精神,深化了潮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了学校凝聚力,激发了全体师生爱校、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三、潮文化的影响持续扩大
1.来宾参观络绎不绝
学校代表南阳街道学校,迎接了义蓬片中小学领导的检查;高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会上做了我校特色专题介绍,使赭山小学的知名度得到了提高;国税局地税局的多位干部、兄弟学校的领导班子,慕名前来参观潮文化室,都赞叹不已!
2.新闻报道接连不断
近一年中,多家杂志、报纸、电台、信息网刊登或播放学校潮文化特色专题。萧山日报、《杭州教育》《语言文字报》及萧山电视台《天天看萧山》栏目等媒体机构都介绍或播放过我校的潮文化建设。
3.“弄潮儿小记者团”喜事连连
“弄潮儿小记者团”先后被全国少工会授予“红领巾优秀小社团”称号,被杭州市少工会授予“杭州市优秀雏鹰假日小队”称号,被萧山区教育局授予“德育十佳社团”称号。
观潮教学设计篇4
潮州文化对启蒙幼儿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艺等民俗风情到潮州菜、潮州工夫茶等 ,无不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蕴涵浓郁的中古遗风,被汉学家誉为“中原文化的典橱”,是一座能够为丰富幼儿教育带来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的宝库。如何结合潮州特色,扎根乡土文化,开展课程改革,设计适合本园教学的园本教材,一直以来都是我园的研究方向和探索。
1 化厚重为轻灵,整合文化资源是根本
潮州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然而幼儿发现和探索世界的眼光跟大人截然不同。幼儿更注重生活性、稚拙性和娱乐性。所以,在选择将潮州文化融入到幼儿园园本教材时,就必须将其厚重的一面转化为让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生活化、游戏化的内容。使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一是要掌握潮州文化资源的适合性,做到有的放矢。潮州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因此在设计园本教材时,不能贪多求全。应紧紧围绕教育目标,从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出发,多找对幼儿生活经验有帮助的,能够引发兴趣的内容进行板块设计。为此,根据小、中、大班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别设计了三大对应板块:潮州小食与潮州八景、潮州茶、潮州陶瓷。三大板块由浅入深,从动手到品鉴,让幼儿初步感受潮州文化。二是要注重解读文化资源内涵,提炼教育价值。比如在小班的教学板块中,让幼儿动手制作美食、享受美食的同时,更要帮助幼儿理解,潮州小食作为潮州菜的一部分,是潮州人民在长期生活劳动中共同创建的,是集体智慧的产物。三是转化文化资源时要注重教学板块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比如,潮绣是民间代表性工艺,但假设作为教学板块的话,其繁复的工艺制作程序就脱离了幼儿生长、生活的真实世界,显然没有潮州陶瓷那么具有可操作性和持续发展性。因此,潮绣和潮州陶瓷同样是工艺,但是通过比对、筛选,我们认为,陶瓷更贴近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可以通过捏橡皮泥了解到陶瓷的主要制作过程,并将这样的活动延伸到熟悉的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重体验与感悟,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是关键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亲知”是一切认知的根本,边行边知,先行后知,终身不忘。幼儿正是如此,在手、眼、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中来完善对环境和世界的认知,并慢慢学会举一反三。因此,围绕精心挑选出来的各个文化板块,将之分解为若干个教学环节,通过精心组织,激发幼儿作为潮州人的自豪感。一是结合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利用潮州优美的自然景观,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怀。潮州古城三山如屏,一水似带,犹如一幅水光山色护城的风景画。这里有驰名海内外的“潮州八景”,更有开元寺、牌坊街、广济桥、韩文公祠、许驸马府、已略黄公祠、龙湖古寨等一大批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自豪地说,古城内外以及周边每一处景观,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除了传统建筑特色和精致的工艺外,更有大量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民谚熟语、历史典故等。全方位的立体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环境,本身就足以让幼儿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接受区域性自然美景和独特文化底蕴的熏陶。牌坊街的大气,广济桥浮桥的精巧,韩文公祠的古朴,已略黄公祠的儒雅,这些景观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熏陶幼儿对先贤的敬仰,对家乡的热爱。如在开展“潮州名胜知多少”的主题活动中,老师选择山水风光和文物古迹等内容,带孩子到景点旅游、参观文物古庙等,并请讲解员向幼儿介绍了名胜的方位、典故、由来、人物等,让幼儿了解潮州历史。老师根据幼儿游览积累的经验和收集到的***片资料,在班上设计一个小小的浏览名胜景区,让孩子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家乡山水的优美和历史的悠久,同时邀请家长一起参与活动,让孩子们充当“小向导”、“小导游”,把家乡的风景名胜介绍给家长们,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是从最贴近幼儿生活入手,激发幼儿地方文化的归属感。潮州小吃随处可见,最贴近幼儿的生活,有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潮州小吃”这一文化板块中,所有教学活动贯穿潮州小食这根主线,通过语言、计算、科学、美术、音乐等各科的活动认识潮州小吃。每种具体的小吃,幼儿既有了解小食的由来、制作过程的简单信息,又有认识制作原料、制作手艺的感性认识;既有用各种仿替材料自己动手做的动态学习,又有真正品尝的感官认识,并能通过儿歌,潮州童谣、潮语歌曲让幼儿感受潮州话的魅力。而欢乐品尝会等家园共乐的亲子活动,更是将幼儿对“潮州小吃”的兴致提升到最高点。在色、香、味,听、说、唱的丰富学习中,幼儿全方位认识到潮州小吃的魅力,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潮州文化的情感。三是培养爱乡情怀,充分利用好本土固有资源。潮州有“中国瓷都”的美誉,陶瓷工业是潮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从出土的宋代“笔架山窑”到极具规模的现代化陶瓷城,从古代的普通民窑到如今人民大会堂指定专用瓷,从家庭日用到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要,这些无不说明潮州人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幼儿的精神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在“陶瓷”这一文化板块中,结合主题,通过参观了解陶瓷产业在不同时代的工艺特色,动手制作陶瓷模型,为陶瓷上色等教学活动,同样让幼儿感受潮州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更加热爱潮州。
3 连家园于一体,家庭教育配合是补充
观潮教学设计篇5
一、贴近生活,深入调查,引导探究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教师不能只把眼光放在课本上,应开拓视野,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开展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地理事物,获取环境信息并记录下来,帮助他们逐渐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
以“城市化”一课为例,学生的分组调查研究可实施于课前:首先,查阅资料,搜索不同时期潮州的城区面积、人口数量、城市化的数据;其次,查阅潮州行***区划演变;最后,调查潮州主要住宅区、商业中心、中小学校、体育馆和博物馆、汽车站和火车站的名称、位置和数量,并标出在地***中的相应位置。
在上述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自主搜集到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发现更多的与本节课程相关的地理问题,带着疑问和探究的好奇,学生将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贴近生活,巧设情境,设疑激趣
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注意创造情境。适当的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因此,适当的情境对于课堂而言,尤其是对于新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地理课堂中便巧设情境,将乡土资源融入其中,使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就是笔者以展示课前学生调查的成果来导入课堂:
根据这两个情境引入“城市化”概念,即人口向城镇集聚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开始了乡村变城镇的过程。接着,可让学生根据上述两个材料,结合课文,归纳城市化的标志:
标志一,“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从1985年的22.3%升至2010年的62.9%;
标志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区面积由1985年的4.94km?扩至2010年的42km?;
标志三,“城市数目增加”,从1980年潮州市建制,设5个街道和2个,至1991年12月7日潮州市经***批准升格为地级市,辖二县一区,至2013年6月28日潮安撤县设区,潮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1个县及1个县级管理区,即湘桥区、潮安区、饶平县、枫溪区。
上述情境从乡土地理资料入手,使原本枯燥的书本理论更贴近生活,而身边的地理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这样一来,学习过程不再是硬生生的理论学习,而是一个探究生活的过程。
三、贴近生活,整体感知,发现规律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新旧知识的交融与相互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新知与旧知碰撞,擦出火花。贴近生活的乡土资源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若能引入乡土例子,那么就更能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究,以身边的经验来发现规律,从而把知识内化为能力。
当本节课内容进行至“发展中国家目前处在加速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时,笔者展示了学生课前的调查成果***,并让学生说明***中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是如何体现潮州的城市化过程的。
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引导,分析和结论如下:
分析一:改革开放初期,潮州城区在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范围内,即现在的环城路和滨江长廊所包围的老城区,住宅区主要沿太平路、环城路和西河路分布,商业中心以太平路为中轴线,西马路、开元路、东门街、水平路为两翼呈条带状分布。
分析二:新世纪初,主要住宅区沿新桥西路、城新西路、南较西路、潮州大道、潮枫路分布,近郊的前街、后街、吉街、马围、新乡仔、春光,潮州大道两边的陈桥、池湖、厦寺、莲云、大新乡等村庄被纳入城区,商业中心有新桥东西路的卜蜂莲花、大润发、枫春市场等,金山中学、高级中学分别迁至东山路、潮州大道,汽车总站迁至池湖郊区。另外,厦深高铁车站位于潮安区。
结论:潮州的住宅区、商业、学校、车站从老城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体现了郊区城市化的规律,即“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后的绝对分散阶段,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
上述教学环节,以学生探究的乡土地理事实为基础,层层铺垫,步步深入,将新旧知识相互交融,想解决的地理问题自然也比较容易解决。学生很快地发现了规律,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从生活中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贴近生活,运用知识,迁移拓展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运用知识,能够达到知识的内化和提升。实践证明,利用贴近生活的乡土地理事象,引导学生接触更多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学习知识,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在本课的学习中,“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是另一重点,该内容难度不大,笔者认为,可引导学生分析城市的环境问题,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问题。其中,自然环境问题包括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尤以环境污染问题为主;社会环境问题包括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同时,为了能帮助学生迁移和扩展知识,笔者适时给出拓展作业:就潮州城市化带来的某个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经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开动脑筋,集思广益,产生了许多想法和实践活动,这正是地理教学的目标所在。
以下是笔者列举出的部分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课题:
锡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如何做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潮州第一污水处理厂调查
保护母亲河――韩江水质行动
潮州城古牌坊街的修复与保护
潮州市区教育布局调整情况的调查研究
潮州交通拥塞现状及其解决对策
在这些课题中,有的学生理论充实,调查广泛,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意见;有的学生则稍有欠缺,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完善。然而,不论学生的作业情况如何,这都是利用知识、开拓创新的好机会,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维的过程和能力的培养。
观潮教学设计篇6
服装设计是现代设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科学艺术和服装联系起来,进行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综合设计,从而设计出具有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服装.服装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包括结构、材料、工艺、美观、独特性等设计要素.服装设计具有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工艺设计时需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去设计,但在美观和独特性方面,需要依靠设计者的设计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来进行设计,这里可以包含设计者自己的感情因素在里面.服装设计是为了制造出更符合社会潮流,符合社会需求的服装,因此在服装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市场经济因素和消费者的品味追求.服装设计也能体现出不同的文化,比如在奥运会上,每个国家代表团的服装设计也是一大亮点,它要体现出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服装设计也需要遵循统一、平衡、韵律、比例、加重五大原则.
2服装设计教学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服装生产和销售大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温饱问题已经基本上不再是人们的唯一生活追求,人们开始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在服装上面,人们越来越注重服装的款式、风格、颜色,服装已经不单单是作为一种御寒保暖的生活用品,它已经成为人们展现个性的一个舞台.于是,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服装设计专业,进行专业的服装设计教学,培养更多的优秀服装设计师,使得服装的款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现象.但是由于我国的服装设计教学的起步比较晚,在很多方面都不规范,服装设计教学的创新意识和专业意识都相对缺乏.在我国的香港地区,他们的服装设计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理念相比内地的教学,可以看出香港地区的服装设计理念紧随世界潮流,在教学方式上,通常会从学生的心态、认知、理想等细微的角度着手,而内地的一些高校在服装设计教学上往往会忽视这些细节上面的东西.在专业性上,我国内地的专业服装设计师比较匮乏,专业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服装设计教学的发展.由于服装设计教学的水平比较低,很难培养出非常优秀的专业服装设计师,很多服装设计毕业的毕业生,往往因为专业技能不符合企业需求而找不到工作,最后进入其他的行业寻找工作.因此我国服装设计教学的就业率比较低,这对于我国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服装设计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服装设计教学中,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因素,无法进行符合社会需求的服装设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很多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中,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比较不完善的.学校对于服装设计教学的课程内容没有进行适当的规范和检验,没有规范的教学授课标准.在教师的专业性上没有一定的考核措施,缺乏教师绩效考核机制,使得一些专业性不高的教师混在教师队伍中,这对于学生的服装设计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在教师的编制上,没有合理的编制方法.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规范的教学方式,没有专业的教学设施设备,这对于服装设计教学的质量没有任何保障.
3.2设计教学理念落后
在设计行业里,设计理念就是设计的灵魂,设计理念指导着设计的整个过程.在我国的很多服装设计学校的设计教学中,设计理念都是比较落后.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们没有正确的设计观,单纯地追求服装设计的经济效益,忽视了服装设计过程中的人生观、价值观作用.比如在很多学校里,教师教授学生们设计一件服装,往往会在服装的材料上下很多功夫,因为服装的材料具有看得见的价值,会带来更显著的经济效益.然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价值观、设计文化观等,这些因素越来越能够影响到服装的整个价值.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衣服的材质上,更关注它所透露出来的文化含义.
3.3设计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
教学的形式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教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时,选择何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会对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的讲课效率有着更大的影响.国外很多国家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时,都采用创意型和实践型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我国的大部分高校,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常常会对着课本念,说有些比较空洞而抽象的东西.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它是由许许多多的工序组成,需要对这些不同的工序和环节进行分析讲解,因为服装设计的一个细节就会对整件服装产生影响.教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教学,基本上都是口头说教的方式,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习.
3.4服装设计教学的内容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在服装设计专业的学习中,学校还会安排学生进行其他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的学习.服装的设计具有社会经济价值,因此需要在经济方面进行相应的学习,但是一些高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过分看重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学习,而在现代服装设计行业中,对于时尚潮流的联系性更强.比如世界闻名的巴黎时装周,都会展示一些当今世界最时尚最流行的服装.服装是展示一个人个性的舞台,很多流行符号往往会在服装中展现出来.因此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世界潮流,不然,设计出来的服装就会很快被淘汰.
3.5就业方向不明确
很多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比较低,一个是因为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另一方面还因为学校在开展服装设计专业的时候,对于该专业的就业方面不明确.社会需要的是专业性人才,能够立即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才,因此很多毕业生往往会比较吃亏.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定位不明确,而且学校也不注重对于学生未来就业方面的培养,因此很多毕业生只会机械地进行服装设计,而且无法和社会联系起来,融入社会大环境,进行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服装设计.
4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的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4.1社会发展要求服装设计教学能够与时俱进
服装产业已经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服装行业已经渐渐融合在一起,服装的设计不只是满足我国的市场需求,更要走向世界市场,因此要求我国的服装设计教学能够与时俱进,跟随世界潮流.在全球化时代下,很多欧美发达国家将中国作为服装的生产和加工基地.我们需要培养出创意型的服装设计人才,来面对西方各国的服装设计要求.所以在我国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一些传统的设计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创新.在服装设计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服装设计知识,提高对于服装设计的认知度和理解力.还要不断培养实践能力,进行创新设计,为我国的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时刻走在世界服装设计潮流的最前线.
4.2服装设计教学需要体现社会性和实践性
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课程的对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很多高校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课程安排上和内容选择上,往往太过于强调理论上的知识,教师讲解的内容也过于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一些知识,这就造成了知识漏洞,影响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全面、科学地理解,因此,需要对服装设计教学进行改革.教学改革主要是针对教学课程的改革,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它会影响着学生对于服装设计的认识,也是服装设计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服装设计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服装设计出来就是给人穿的,需要体现它的社会价值,也需要具备实用性,如果一件衣服只是用来观赏的,而不能穿,那它的实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除非设计的是一件艺术品.
5就业导向下的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5.1改变传统的设计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服装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符号.在伦敦奥运会上,每个国家体育代表团的服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服装体现出了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服装以红色为主色调,***案则以龙为主,体现了我国作为“龙的传人”的民族文化特征.现代服装设计要求的是艺术品味,这需要服装设计者拥有独特的文化涵养和艺术修养.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为了将来能够更加顺利地就业,就需要进行现代化专业设计理念的洗礼,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高个人素质修养,将艺术性和经济性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的服装.
5.2丰富服装设计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服装设计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规范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进行服装设计创作.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对于艺术和设计的认知水平,进行对创意型学生的培养.教师要将口头说教和现场演练相结合,激发学生们的设计灵感,还要给学生观看一些时装设计展览影片资料,开拓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3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服装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紧随世界潮流,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教师要将自己的独特理解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为了学生们将来能够更好地就业,应该在教学内容中添加一些对于学生就业有利的元素进去.教学内容不需要固定不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一些灵活变通.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
5.4加强学生的服装设计实践
课堂教学是为了能够指导实践,实践是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服装设计的工作者来对学生进行一些实践经验的交流,还可以和一些服装设计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们去进行实践锻炼.实习是一个能够培养学生是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加强和企业间的合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
5.5明确学生就业方向
学生在毕业后就会面临就业问题,学校应该要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帮助.学校要对服装设计专业的未来就业方向有了明确的规划,进行多方面的就业培训,开拓就业市场,使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就业,提高就业率,这对于学校的品牌形象提升也具有更大作用.
6结语
观潮教学设计篇7
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在语文课里体现语文工具性特征的同时,语文学科还富含人文因素。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想象、情感体验、评价判断等环节。学生应从各种活动中获得具体而又丰富的美的精神陶冶。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语文综合性、模糊性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美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不但能促进学生思想、阅历、知识、体验的积累,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树立创新意识,力求常教常新
教师要尝试着进行创造性发挥,使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例如,教材中有大量的诗词作品,教师就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选用读、议、晶、评、画、唱等各有侧重的教法,师生结合,讲练结合,尽量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新课标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以为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培养学习兴趣是一个简单的切人口。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设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敢于问;采用激励手段让学生乐于问;循序渐进,指导方法,使学生善于问。再进一步,还要引导学生解决疑问,所谓“无疑教有疑,有疑教无疑”。这样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真正成为学习的场所。
三、精心设计教学高潮
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潮常见的是课堂气氛炽烈昂奋、创造性思维火花撞击、进发、跳跃。高质量的高潮设计,就是思维品质的提高。高潮的设计首先讲究内容的选择。教学高潮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难点、重点、思维点、兴奋点,是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其次,讲究时机的把握,要避免过早,也要排除太晚,一般要安排在课的中间。高潮的设计还要注意方法的处理。教无定法,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要求,灵活运用角色塑造、情景再现、议论阐述、引人例证、发散想象、角色朗读、表演等方法。
观潮教学设计篇8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教学,一半是艺术。这话确实道出了语文教学的奥妙。所谓“教学艺术”,对教师而言,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的“导演”艺术。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触。
一、精心设计、努力优化教学思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力求拿出个人在处理教材和安排教学步骤上的最佳思路。
1、重视课堂导语、结束语的设计
如果把教学比作一首乐章,我们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和"终曲"余味无穷。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实验……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课堂引入就掀起一个小高潮,起如爆竹,结如鸣钟。教师可以尝试以点评课文、课文续写、排演课本剧等方法结课。比如点评课文,就是指导学生在充分品读作品的基础上,以片言只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只谈文中的某个细节、某件道具,但要从较新的角度切入、用语简洁悠美。这一训练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带动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获得兴味盎然的学习效果。
用激趣的导语,先抛“砖”,以引“玉”,便于学生进入新学情境。特级教师于漪要求授课开头要“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抓住。由此可见,引人的导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重要作用。如上《荔枝蜜》一文时,采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们喝的蜜是蜜蜂酿造出来的。但你又可否认识这种神奇的小蜜蜂呢?它为什么成为画家文豪笔下的宠物呢?今天,我们一起从现代作家杨朔笔下的名篇《荔枝蜜》中寻找答案吧!”此段导语,言简意赅,充满激情,寥寥数语,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轻松欢快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这有利于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激发思维,引起联想,为下一步的课堂学习留下想象的空间。
2、选好突破口,教出新意
设计有新意的教学思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发现,感悟为契机,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奇峰突起,优化课堂组织过程。例如教学《捕蛇者说》一文,可在学生熟读后,抓住结尾这一文章的凝结点来追本溯源:指导学生找出主旨句,如果学生答成"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教师借机区分主旨句与写作目的句。再提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作者写到了几种毒?哪种厉害,何以见得?这样一下抓住了要害,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学生体会对比、反衬手法的妙用。
二、启思导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运用教学方法、应使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实践,教师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帮着学生学习"。
1、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例如教学《背影》一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呢?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背影"的呢?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过铁道买桔子"时的细节呢?课文几处写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行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写父亲的"背影",你如何构思呢?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学习情绪就会高涨,思绪也就随之而"活"了起来。
音像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色兼备、动静结合等多方面优点,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以加强感知或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由于学生心态还不成熟,并喜欢追星。因此,我找来香港歌星--王菲合乐而唱《明月几时有》的VCD碟,在教室播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学生立刻被王菲的悠扬歌声吸引住了,不停地摇头晃脑,在欣赏中,加深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译析全词内容,并一起唱起这首《明月》歌,使学生加深对这首词的印象,在激趣中促进理解,悟思中尝到喜悦。
2、拨学习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教师要指导学生突破课文情景,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想像力。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为我们再现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使我们同鲁迅先生一样,体味到了其中无限的乐趣。那么,倘若我们走出"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还会有哪些充满情趣的事或物在等着我们呢?我们可以以"百草园趣事续闻"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纵情想像和大胆想像,创造出更为奇妙而有趣的情景来。
三、精心设计教学高潮
观潮教学设计篇9
摘要:多元化社会思潮作为反映社会的重要社会精神现象,涉及经济、***治、文化、国际关系等领域。各种社会思潮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为此,高校在应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方面,不能总是被动防守,更要主动出击,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现实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引领新的社会思潮,这有利于高校思想***治教育的良性发展,更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关键词 :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元化;高职学生;引领
基金项目:2014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与思想***治教育研究课题;金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建丽,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朱登胜,男,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总支书记,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高职教育管理。
中***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2-0074-04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发展,当代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也随之汹涌而入。各种社会思潮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对于社会热点现象和焦点问题的科学认识、理性判断和深入分析,大学生是对社会思潮最为敏感的、受其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多元化社会思潮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当前,多元化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现实中又不断发生碰撞,冲击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治认同,在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高校在应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方面,不能总是被动防守,更要主动出击,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各种社会思潮的性质及发展趋势,提高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各种社会思潮,吸收各种思潮的优秀思想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一、社会思潮的特点及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之原因所在
社会思潮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和社会影响力的思想趋势和行为意识倾向,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当下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属意识形态范畴,反映特定社会背景下一定的民族、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某种利益要求和思想主张。[1]
(一)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的特点
社会思潮产生于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中,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性,这种相对***性的实质是意识的相对***性。当前的社会思潮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立体化。多元化社会思潮在借助书籍、报刊、大学讲座等传统渠道进行传播的同时,还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等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意识、思维模式、语言特点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新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即时性、虚拟性及多元性等特征挑战着以往的思想***治教育模式。从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上来看,当今的各种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的距离非常贴近,紧扣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就业与创业、贫困与发展等问题,表达方式更加通俗易懂,甚至在语言表达上有的更趋向“煽情化”。
2.影响力扩散的渗透性和广泛性。社会思潮影响的又一重要特征是渗透性,它的传播常借助于社会思潮内容的现实性,又凭借着表现形式的生动性,而不是靠某种强制力量来推动进行;社会思潮的这种渗透力,表面上看起来貌似中立的理论立场和价值取向的中性,以及漫不经心似的传播形式,这种“悄悄地进村”的看似零敲碎打的行事风格,实际上最能影响大学生的思想。[2]正如当今的消费主义思潮那样,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却没有引起人们的反感,而以为是一种观念更新和进步的标志。
3.观点表述方式的生动性和新颖性。各种社会思潮的观点表现富于变化并具有生动性,符合高职学生喜欢动态活跃的心理需求。许多学生认为:“网络是当今获取外部知识的主要平台,而随着网络上新闻和消息的铺天盖地,许多社会思潮不需我们自己去发掘,只要浏览与观察,即会被吸收与采纳。有时看中国新闻会产生有些质疑,而接触新媒体特别是外媒体后却会引发许多共鸣。”社会思潮的传播内容及其表现形态的新颖性,契合了高职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新东西的敏感性,从而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谈及社会思潮影响的时候,常常会被各种社会思潮的新颖性所吸引,尤其是西方社会思潮更易激发高职学生的好奇心理。
(二)社会思潮对学生产生特殊吸引力之原因所在
社会思潮对高职学生具有的特殊吸引力,主要是由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社会思潮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高职学生具有追求新、奇、特的特点,具有反传统精神、敢于挑战“权威”与“正统”的意识。同时,高职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成型,接受外界事物和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更易接受某种社会思潮;另一方面,社会思潮所具有某些特性,使社会思潮同样需要实践载体,需要实现自己的物质力量。
高职校园和高职文化的特征有利于各种社会思潮“登陆”校园,并融入到学生的校园生活中,为广大学生所接受。这些特征包括:大学生活的***性,校园和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学生具有某些乌托邦式的幻想,大学所特有的某种批判精神,等等。这些都适宜社会思潮在学生中的传播,成为某些学生的思想精神家园,甚至对有些学生来说,接受并传播某种社会思潮已成为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二、多元化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碰撞的影响分析
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导致了社会思潮内在内容的多元化、外在形式的多样化和传播途径的网络化。当今各种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不断产生碰撞。而多元化社会思潮是一把双刃剑,每一种社会思潮都是一种价值观,是社会价值取向的多样化。有害的思潮会造成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紊乱,使之产生信仰危机,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加重了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难。当前,大学生面对现实有太多的困惑和无奈,如果再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容易造成价值扭曲,感到前途渺茫,导致灵魂迷失。多元化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产生碰撞在社会现实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淡化了国家民族意识
全球化客观上增强了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培养高职学生的全球意识,增强高职学生的维权意识的。但也影响着高职学生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动摇了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淡薄了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淡化了高职学生的国家民族意识,侵蚀着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二)有害的思潮会造成思想观念紊乱
高职学生对问题的了解不能全面深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看待问题不够理性客观,容易被某种激进思想所引导,产生愤青的心理、甚至吹毛求疵。高职学生在表达爱国之情时,容易展露出狭隘的民族意识。对待国际争端喜欢用对峙的思维方式,甚至有些学生期望***府采用极端方式解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在我国迅速散播,这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选择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日益凸出的社会矛盾也给高职学生带来了思想上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给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带来一定的迷惑和误导。
(三)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高职学生通过互联网发表对社会***治、经济、文化、价值伦理、环境问题和社会民生问题等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发表自己的言论并提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历史知识的缺乏是当今高职学生的一大普遍现象,尤其是当代史、改革史,在相当一些高职学生眼里仍属于盲点。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发展迅速,社会思潮传播渠道更宽广、渗透方式更隐蔽,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现实和利益诱惑,高职学生在思想领域上存在的问题,势必造成了对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四)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忠诚感
由于网络普及和教育民主程度的提高,“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快捷,知识更加丰富。他们喜欢自主展示思想,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观点,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张扬自我个性,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忠诚感,人际关系应对力和心理承受力相对薄弱。
(五)价值取向受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影响
对物质的享受和功利的追求,使得高职学生潜意识中主张一切从利益出发来衡量人的价值。受此影响,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也实用化和唯功利化。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利益问题尤其是经济利益和***治利益问题逐渐成为了广大高职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社会转型时期固有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使其产生极大的思想困惑和心理落差,成为多元化社会思潮渗透影响大学生群体思想认识和行为选择的重要缺口。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对策
***的十七大报告早就明确提出要本着尊重多样、包容差异的态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属于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差异性和多样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尊重差异绝不是放任自流,包容多样也绝不是放弃主导。高校在应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方面,不能被动防守,要主动出击,要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现实需要,努力去引领新的社会思潮。
(一)客观认识各种社会思潮的来源和实质,提高对各种社会思潮批判、引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对于涉及范围和领域十分广泛的思想文化现象,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各种社会思潮。客观理性地分析各种社会思潮的本质及危害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各种社会思潮的实质所在并加以引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虽然各种社会思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出现的领域也不完全相同,但最后指向仍侧重于思想***治领域,对我国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着某种程度的干扰、消解和抵消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客观认识社会思潮对高职学生思想观念的消极影响,提高对各种社会思潮批判、引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二)强化思想***治理论课课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能,有针对性地澄清及批驳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错误观点
思想***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战场、主渠道。课堂教学既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要对社会上活跃的非主流社会思潮的状况进行分析。在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的今天,通过互联网、杂志、报纸、电视乃至口耳相传等各种渠道,学生们或多或少地接触了某些非主流社会思潮的观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不一定能够准确说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之类的名词,但这些思潮的某些观点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存在的。一些非主流社会思潮借助于似很“精辟”且富含“人生哲理”的只言片语加以表现,非常容易容易激发起学生思想的兴奋点。[3]只有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对此加以分析和评判,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思想***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对多元化社会思潮的跟踪研究,分析社会思潮对高职学生的影响机理,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评价西方社会思潮及当今我国社会思潮的新情况、新现象,消除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说服力。
(三)要形成以思想***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主阵地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并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认识
高职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仅凭个人道听途说和自我感受,就认为一些社会思潮的只言片语很深刻、很有哲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内容上看,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调研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当下中国社会、了解社会民生现状为主要内容的;以深入民众、服务民众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以加强职业能力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等等。要发挥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及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加强对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学生深入实践的社会调查研究,使我们的学生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想与现实相结合,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从而来揭示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实质。
(四)加强社会舆论环境建设,为高职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思潮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社会既是各种社会思潮滋生和传播的大舞台,也是高职学生接触和了解各种社会思潮的主要渠道。调查研究表明,课外时间是高职学生了解社会思潮的主要渠道,报刊书籍、影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学生接受各种社会思潮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社会舆论环境建设,积极弘扬和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高职学生的思想文化阵地,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社会思潮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实质和危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例如,在报刊杂志中尽量避免不加分析地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宣传介绍;在网络建设中注重倡导文明健康高尚的网络文化,杜绝低俗恶搞和***现象的发生。在影视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注重对影响作品的思想倾向和格调的把握与审查;在引进翻译西方社会思潮的同时,加强对西方思潮的分析批判;努力做到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统一,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4]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大使命,造就一批能在各种社会思潮面前坚持立场、坚定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来引领行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当今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和国家的希望所在。
参考文献:
[1]魏红霞.当代社会思潮的新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J].思想***治教育研究,2009(8):53-58.
[2]李本松.社会思潮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影响[J].思想***治教育研究,2010(4):117-119.
[3]刘倩: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思潮的冲突与整合[J].思想***治工作研究,2013(10):37-38.
观潮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工艺 现状 模式
创新是现代设计的本质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在当今的设计教育中,我们一方面在反思中国设计缘何缺乏创新?另一方面又在探索怎样才能有所创新?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重视设计的发展,设计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然而由于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存在着先天不足的情况,加上自身缺乏探索和积淀,所以在追随世界设计发展潮流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严重的理论滞后,而且缺少本土、本民族的原创性。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设计并不只是一种潮流和趋势,它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在本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上的设计教育,势在必行。因为先进的设计艺术教育理念和方式决定着设计艺术的发展方向。
一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绵延不竭的动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有创新和创造力的民族,有着十分发达的传统设计。然而,在从传统设计向现代设计转变的过程中,不仅落后于世界潮流,而且步履艰辛,进程缓慢。这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与传统的设计教育方式不无关系。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传统观念推崇“学而优则仕”,讲究所谓的“书香门第”,使拥有知识、具有创新、创造力的人远离了物质资料的生产领域,在整个社会形成了两个根本对立的阶层——劳心者和劳力者。另一方面,工艺的传承一直恪守着家族式的承袭方式,经验和简单的重复性成为传统设计传承的主要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缺乏创新也就成为最大的弊端。而当19世纪西方的现代设计艺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如火如荼地展开的时候,我们仍然处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可想而知,在落后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仓促发展起来的现代设计艺术,是怎样的先天不足!
二
师徒制作为中国传统设计存在和延续的主要方式,在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其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随之发生变化。面对世界工业化潮流,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1840年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而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中国的传统设计开始了演变,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开始发生、发展。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对西方设计教育发展经验的学习和借鉴,不仅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的不明确性,而且呈现出杂乱无序的格局。从鸦片战争开始,此后一个世纪,中国设计教育先后经历了所谓的工艺教育、手工教育、***案教育、工艺美术教育、工业设计教育等阶段。这其中虽然有从国外引进过来的教育模式,但因缺乏设计存在的经济基础,在短时间难以见效而无法延续。1904年1月13日(光绪二十九年),清***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第一次肯定了***画和手工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画和手工课作为培养实用专门技术人才的重点,试***通过这些课程教会学生一些“实用之技能”,这是“西学为用”的原则在设计教育中的具体实施。五四运动以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国民***府借鉴了当时西方发达国家设计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把西方美术中的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以及设色、明暗等画法和设计、工艺制作中一些新的理念引进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试***用普及美术教育来提高国民的设计意识和能力。这虽然与清末通过单纯的几门课程的开设改变人才培养目标的做法有了较大的区别,但仍未走出美术学的范畴。1940年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开设了服装、家具、漆工等系科,可以说开创了中国工艺美术教育分科教学的先河,但所传授的内容及实行的方法缺乏理性,基本上仍属于传统手工艺。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工艺美术教育进行探索,强调工艺美术教育与生产实践联系并注意体现民族特色。1957年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提出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保护、发展和提高”的方针以及在生产上应符合“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但与现代化设计教育近似的工艺美术教育刚刚起步,因“***”而全面停顿。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现代设计艺术教育才真正扬帆起航,但要在短短的20余年中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这中间除了教育体系自身的规律、特征之外,还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思想文化基础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