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教学设计篇1
1.认识14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火、扌、氵、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为长辈做事,学习做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认识14个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片、词语等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个小朋友叫圆圆,她是汶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学校要评“文明之星”。老师说圆圆在学校里表现很好,可就是不知道她在家里表现的怎么样,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观察***画,自主识字
1.出示***片――课文插***。
你知道这是哪里吗?出示课题:在家里。
齐读课题:在家里
你从哪里看出这是家里?
2.根据学生回答把相应的词语贴在***上。
(沙发 茶几 书架 报纸 台灯 挂钟 电视机 电话 水果)
你能把这些词语读一读吗?指名读,齐读,小组读。
3.现在我们一起带词语走出圆圆的家门,你还能认识它们吗?对,我们可以借助拼音来认识它们(出示小黑板――词语,其中识记的字是红色)。
4.红色的字要记住,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1)同桌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偏旁,叫“三点水旁”。
(2)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偏旁。
教师引导:你们还认识哪些偏旁?(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偏旁及一些相应的汉字。)
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偏旁的?(从父母、书上、电视等生活中学习生字,处处留心。)
教师小结引导: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很多,生活中处处有知识。
5.用生字找找朋友说一句话。
“报纸”一词,教师可提问:你家里有什么报纸?你知道哪些报纸?
“电视机”一词,教师可提问:你喜欢看电视吗?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看电视时,不要忘记保护视力,眼睛要保持离电视机两三米远的距离,看半小时休息一会儿。
6.开火车读。
7.圆圆家的后院有一颗很大的苹果树,上面结了好多苹果,你想不想去摘一个?
(摘苹果游戏。)
三、学习短文,自主识字
1.生字认识了,爸爸、妈妈和圆圆在家里干什么呢?我们一块去看看。
2.出示短文,生字用红色标出。
红色的字要小朋友们学会,你能想出好办法吗?告诉大家,你怎么记住的?
(也――“他、她、地”的右边。晚――左边“日”,右边“兔”去掉尾巴。)
3.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4.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他俩会说什么?
5.“我”为什么笑了,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6.你认为圆圆在家里表现怎么样?你认为文中的圆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夸夸他!
四、拓展说话
1.课件出示――课后题“说一说”中的插***。
***中小朋友会做什么事?
2.你们一定比这些小朋友更能干,会做更多的事。请告诉同桌小伙伴你会做什么事?
五、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四个生字。
看一看,你能发现这四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四个字都有“竖”,而且写在竖中线上。)
2.教师逐个范写,引导学生先空书,再临写。
3.教师深入学生中间指导,挑出典型性作业,评析。
六、课外作业
在家里教学设计篇2
今年恰逢CUMULUS联盟成Z‘20周年,2010年9月7日至10日,由同济大学承办的CUMULUS联盟20周年大会在上海召开。9月3日,作为本次大会的预备会,CUMULUS国际艺术设计院校联盟 清华・北京大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召开。这次预备会的主题为“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历史与沟通”,邀请了国际著名的学者、专家与会并作主题发言,演讲围绕中国设计与包豪斯、设计事理学、新中国主义、北京设计产业发展与设计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共计有来自100多个国际艺术设计院校的来宾前往北京参加清华主办的活动。
上海会议是CUMULUS首次在中国举行的CUMULUS正式会议。本次大会聚焦“年轻创意让城市与生活更美好”(Young Creators for BetterCity&Better Life)的主题,旨在探讨青年设计师的才华和责任,以一种更富创意的形式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同时,会议期间,也对青年设计师的设计教育、设计研究和实践与经济、***治和社会影响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讨论。大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300余名CUMULUS院校代表参加。
大会邀请了米兰理工大学教授曼奇尼(EzioManzini)、JDEOi席蒂姆・布朗(Tim B rown)、知觉之门(The Door of perception)的创始人约翰沙克拉(John Thackara)、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杰里米 迈尔森(Jeremy Myerson)教授、阿尔托大学的佩卡(PekkaKo rvenmaa)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罗琳朱斯特斯(LorrameJusticet)、同济大学的吴志强教授和里奥・索达曼(Yri6 Sotamaa)教授等作为大会的主题演讲人。
曼奇尼教授的演讲主题为“新时代的设计、设计师和设计教育”。他指出设计师不再只是单纯的专业化的角色,而是多样化的角色,他们一起协作,共同设计更成熟的、持久的、易复制的解决方案。其中设计专家会扮演特殊的角色――一个受过正规设计教育的社会角色。这些设计专家能用他们特殊的知识和技能来激发其他伙伴的设计能力,比如用场景和提案来推进创新的流程,用特定的设计工具来支持其他伙伴。设计专家还能从潜在的社会创新中发现新的产品服务体系的雏形。在城市设计领域,一些设计引领的新事物已经存在(比如在地方食品网络、联合居住、社会服务、交通系统等领域),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推进城市发展和改善生活方面,设计院校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设计院校是培养下一代设计专家的地方,这点对我们的未来固然非常重要,然而今天的设计院校也可以成为可持续变化的活跃推动者。它们可以成为“实验室”,在那里产生新的远景,研究和测试新工具,启动和支持新的项目。作为一个整体,它们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分散型的设计机构”,同时那里设计团队的多样’性也促进了社会创新的相互联系以及对文化和社会多样化的敏感性。如果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运动要以最好的方式利用现有资源,那么设计院校以及学生的热情、教师的经验,应该是很有潜力的社会资源。
蒂姆布朗的演讲主题为“设计的改变力(Change bv desian)”,与其最近发表的新书《设计带来的改变:设计思考怎样改变组织与激发创新*的主题相对应。蒂姆首先概括地介绍了“设计思考(Design Thinkinq)”的定义,指出设计思考或创新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技术、市场的结合。蒂姆认为设计思维开始于综合思考,这是种利用反向思考和限制的方式来创造新的解决方法的思考方式。对设计实践而言,创新将取代时尚和美学成为新的命题;对现代公司而言, 通过运用创新可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解决世界所面临的问题。只有通过整合宏观和微观两个领域,设计才能重新找回它最大的潜力。
同济大学吴志强教授和里奥・索达曼教授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在这个大时代下,设计的新需求和新机会,并以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为例介绍了设计学科面向创新型教育的转型;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杰里米‘迈尔森教授结合他所主持的汉姆林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对包容性设计和未来设计教育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香港理工大学的罗琳朱斯特斯教授以香港理工大学在云南的一个田野工作项目为例,介绍了全球化视野和本土文化关怀如何通过设计实现完美结合;阿尔托大学的佩卡教授则从历史维度出发,讨论了设计创新如何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约翰,沙克拉从现在充满危机的发展模式出发,讨论了新一代的设计师如何通过他们才智和责任心,利用创意来改善我们的环境和生活,从而阻止“末日审判”机器的运行。
同时大会通过国际双盲评选,从20口多篇摘要论文中遴选了136篇论文,进而通过再次双盲评阅,选取了近80篇论文结集出版。
在家里教学设计篇3
记的在04年的春天,学校选派我参加优质课竞赛.当时听别人说网上***的课件很好。可是,学校和家里都没有上宽带,自己也没有进网吧的经历,更谈不上经验了.只好和吴少忠主任一起到他的亲戚家去,请人家帮着***课件.那次,才算是认识了网络对教学的运用.同时也算是看着学了学人家怎样上网.再以后,还是马成老师要讲课,我和马老师一起到乡卫生院去求了一个熟人,利用医院的电脑上了网.自从有了那两次的上网经历以后.在网络的诱惑下,我终于壮着胆子走进网吧!一次次的***教学设计等各种有关教学上的资料.当时的上网,也就是为了应付差使,找各种资料.逐渐的我发现网络可以对我的教学有帮助,于是,随着学校上了宽带,我也更频繁的上网去找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课件…….原来,我可以通过网络把教学设计的更好,把课堂变的更精彩.
两年前,学校派我去参加了远程教育管理员培训班的学习.从那时起,我成了一名远程教育管理员,在远程教育的接收和整理工作中,我更加认识到了网络对教学的应用.与此同时,我在“凤凰语文网”注册成为会员,偶尔也进去评论一下,发个帖子.那时,我才发现原来网络就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
在07年的7 月份,中心小学组织我们进行了“博客”培训,于是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学校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博客”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学习.自然我也就上网,精心的经营着自己的“小屋”.从此,我开始真正的走进了网络.
“人有旦夕祸福”.正当我信心百倍的准备在网上一搏的时候,我生病了.一病一个多月.家里没有上宽带,自然是一个多月没有上网.等到上班以后,上网一看,吓了一大跳.同事们的博客做的是让人既羡慕又害怕.我感觉到自己落后了.回到家里,我考虑再三,决定家里上宽带.上了宽带以后,就有了做博客的欲望.总想在博客上尽情的展示自我,尽快的完善自己的博客,写自己的教学随笔,心情日记,尽快的广交朋友.共同研讨学习.
在此期间,经吴立峰老师的引荐,我又加入了“新思考”里“教育视点群组”的“争鸣组”,在那里,我也试着在文章的后面写评论,跟帖子.同时,还认识了许多名师,名家.得到了很多的教育教学资料.试着参与了教学研究.这个阶段,我很有想法,总想把自己近几年来积累的一些论文,案例,反思都发上去.于是我的一些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小课题研究的“金点子”、“妙法子”以及阶段性总结和同行们一起研究探讨.
在家里教学设计篇4
【关 键 词】 读懂孩子;品德课堂;活动设计
新课程理念带领着广大品德教师不断探索与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们认识到了课堂活动的重要性,积极致力于“活动性”的体现。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常常会发现活动热闹自主背后透露出的放任、随意与浮躁。很多课堂活动呈现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花哨的架子,流于形式的走秀。
“教育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也不是远远高于个体现有的水平,而应稍稍高于儿童原有的水平。”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预测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因此,我们应读懂孩子的渴望,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设计活动。笔者以浙教版三下年级《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为例,谈谈课堂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目标服务孩子需求
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程度,与活动本身的组织结构水平相关。在品德教学活动中,目标要明确,步骤要清晰,使活动主体从结构上把握活动,从而使活动积极地影响孩子的身心。因此,我们一定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而目标的制定除了以教材特点、课程标准为依据外,更应体现孩子的需求。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品德下册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的第一个活动主题。整个单元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与可喜,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我的家乡在哪里》作为第二单元的开篇, 由如何在地***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孩子通过在地***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知识,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以此给孩子建立一个科学的、正确的家乡地理观。它渗透着想念家乡、热爱家乡等多层面的教育理念。
(一)活动目标要有针对性
有成效的活动应有意识、有目的,品德活动目标必须正确了解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真实内心以及行为表现,从而使教学目标更现实,更有针对性,提高达成度。
基于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可以定位于: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家乡在哪里,能正确辨认地***上的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培养识看地***的能力,知道家乡所属的行***区。
2. 行为与习惯目标:培养孩子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3.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地***的认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增强对家乡的感性认识,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等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可见,所有的目标都指向“自己的家乡”,引领着整个活动,贴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
(二)活动目标要有发展性
活动目标的提出应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为了使教学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至少应该确定儿童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完成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儿童还不能***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能够解决这些任务。”教师要使活动目标落在这两个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就如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实。这样的目标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活动内容符合孩子特质
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主体对活动的自主程度。人对活动的态度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依次是被动应答、自觉适应、主动创造。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有意识地去创设活动,从活动步骤及内容的选择、组织等方面来增强主体的自主程度,使活动主体能处于积极的追求中,提高其对活动的态度水平。
(一)有收有放――走进孩子的生活
课堂活动是为孩子服务的,这一课要让孩子们认识家乡,了解家乡,作为教师应先进行摸底了解,知道孩子们的家乡到底在哪里。经过课前调查,笔者发现所执教的班级中,有将近二分之一的孩子来自不同的乡镇、城区,还有不少是外省的。那么我们就得考虑如何在课堂上做到兼顾而又有侧重?
1. 点面结合。课始,笔者让孩子们欣赏歌曲《梦想天堂》,从家乡浙江杭州引出,畅谈各自的家乡,接着利用地***找找画画家乡,然后以小采访的形式将讨论的重点牵引到浙江。笔者意将浙江杭州作为研讨点,但有没有把孩子们的故乡摒弃,从点到面再落到点上,做到了点面结合。
2. 点上生花。如何让孩子们认识家乡,还需要我们在“点上生花”,切不可泛泛而谈,走过场。
笔者设计了“由大到小,找邻居”活动,让孩子们找找浙江省的邻居,杭州市的邻居,余杭区的邻居,最后走进了学校所属的乡镇――瓶窑。层层深入,引领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家乡,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二)巧用媒介――激活孩子的生活
农村孩子在眼界、知识面方面存在着一定不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辅助媒体、手段来补白,丰富他们的生活。
1. 玩拼***。在本课教学前,笔者通过课前对学生的询问调查,发现学生的地理常识相当匮乏,“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区”这一目标的达成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笔者利用了地***拼***。教材中的“活动角”让孩子们找出地***中家乡所在的省份,剪下来粘贴在下面的空格中。笔者认为剪地***一是太可惜,二是考虑到三年级孩子要在完整的纸上镂空选取裁剪,在操作上有一定难度,因此为学生准备了拼***,找到家乡所在的省份后把它取下放在书本上,沿着轮廓描画。在孩子们找“浙江省的邻居”这个活动时,还是在玩拼***。将这些相邻的省份取下,并按一定的方位顺序介绍。“拼***”对三年级孩子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在“取下描轮廓”“拼一拼”这些活动中,自然也普及了这课所涉及的地理知识。
2. 看地***。这节课另一个重要的媒介就是地***。
【课堂实录片段】
(1)看地***,找家乡
①是啊,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56个民族,有34个一级行***区,就连我们小小的一个班级都汇集了不同省市的同学。(出示课件,地***)瞧,这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就是我们祖国妈妈的版***。
②我们赶快拿出地***,一起来找找,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出示课件,课题)小组活动。
③指名介绍――实物投影。学生上台指认,我们来给它做个记号,插面小红旗吧,画上小红旗。
④对,这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家乡,(板书 家乡)把它的样子描画在课本29页的方框里,写上它的名字,记在我们的心里,无论你走到哪都不要把它忘记,好吗?――学生画一画,写一写。
③同学们,你的家乡在哪里?(生自由回答)
(2)聊家乡,爱家乡
①小采访:老师想问问这些外地的同学,你为什么会选择到浙江来?
生回答。(课前调查)
②是啊,我们浙江地灵人杰,资源丰饶,文化灿烂,景色优美,是全国工业、农业、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连续六年人均收入全国第一,也是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生活在这里你的感觉如何?
③你的父母在浙江工作,为浙江的建设作出了贡献,所以,现在浙江也是你的家乡,是你的第二故乡。板书:浙江省。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成为浙江的一分子。来,借助资料袋里的地***,我们一起找找我们家乡在祖国的哪里?有没有看见地***上有个箭头?对,这叫指北标志,告诉我们面对地***,你的上方就是北面,你知道其他方向吗?――出示箭头课件标志,老师教大家一个办法来记住(起立,做操)――考考你:浙江的位置。
④由大到小,介绍家乡周围的邻居
a. 真棒啊,看看我们浙江省有哪些邻居?(实物投影:中国地***)把他们写在活动角。
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随机介绍上北下南的方位)――汇报
b. 真能干!这地***可真是我们的好帮手,再来找找地***,我们在浙江省的哪里?对,就是我们的家乡杭州市(板书)也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他在浙江的什么方向?(北)想一想(上北下南)
c. 出示课件。浙江地***,杭州的邻居有哪些?同学们合作一下,找一找填在29页。(教师出示表格)
d. 放大课件。浙江地***,瞧,这就是我们大杭州,他包括了8个区,3个市,2个县。(点击表格)我们一起沿着地***去走一圈。(指地***)你找找我们在哪?板书(余杭区)
我们在杭州的什么方向?(东北角)
你知道我们某某区有几个镇?(余杭区地***)欣赏某某区风光――定格到某某镇的风景。咦,这是哪里啊?(瓶窑镇)让我们一起走近我们瓶窑镇,播放视频。
上述设计在课堂活动中有7次用到了地***,从中国地***到浙江地***,到杭州地***,到余杭区地***,培养了农村孩子识看地***的能力,通过对地***的认识,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下转10页)(上接7页)一部分,目标自然达成。
3. 赏音画。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音画不多,一曲《梦想天堂》引出话题,仍以此曲结尾小结,再次欣赏,更能激发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第三个活动:聊家乡,爱家乡中采用了视频欣赏余杭风光及所在镇的风光,从视觉上冲击,增强对家乡的感性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借助音乐、视频,但只有恰到好处的音画欣赏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否则只是作了简单的堆叠,看上去很热闹其实没有实效。这也就是笔者所主张的,读懂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教学活动。
4. 做游戏。三年级的孩子注意力、自控力正在不断增强,课堂上游戏活动的选择、设计一定要宁缺毋滥。否则对认知的增量,情感体验的提升毫无帮助。在这节课中,笔者设计了一个很简短的课间操游戏,既让学生能动起来增加趣味,更是为了落实“正确辨认地***上的方向”这一教学目标。具体步骤如下:
(1)师:同学们,我们打开资料袋中的地***,一起来找找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的哪里?
(2)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见地***上有个箭头?让学生找到“指北箭头”。
(3)师:这个箭头是有名字的,它叫:指北箭头。(课件出示)
(4)师:我们面对地***,上方就是北面,你知道其他方向吗?
(5)个别学生能说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现在老师教你一个好办法来记住它,教师示范:面对地***立正,双手举过头顶,念“上北”,双手叉腰下蹲,念“下南”,举左手念“左西”,举右手念“右东”。然后学生们一起学做。
笔者借用这样简单好记的小律动教给了学生辨认方向的办法,在后面几个找邻居的环节中就能马上正确的运用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课标中指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我们要铭记,活动设计的出发点是学生,落脚点还是学生。一切活动都应该为学生服务,这才是我们品德课堂所真正倡导的。
【参考文献】
[1] 尹后庆. 读懂学生:新时代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J]. 基础教育论坛,2013(11).
[2] 宣敏. 教育孩子,先读懂孩子的心[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5).
在家里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设计; 校园环境; 教育精神; 育人之境; 文化建设
游过苏州园林的人都会有种奇妙的感受,这方寸之间的小天地竟有如此魔力,让人感觉很丰富,自然的山水草木与人文的亭台楼阁交相呼应,变化万千,空间在曲折间延伸、放大,天地之美尽收眼前。人们在这里感受到的已超越了自然的花草树木、山石建筑构成的景色,而是一种境,这个境让人获得精神的愉悦、获得文化的气息,坐在园林里,你会感到中华文化的分子通过那些蜿蜒的小径、透过那百变的窗、趟过那映日荷塘向你飘来,那静立着的白墙青瓦长廊似乎在向你诉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这就是中国的意境,绝对的中国。你会有想要坐下来读书的愿望,有想要探索古老中国悠悠历史长河的愿望,会感叹这里真好,要是每天都能来这里坐坐,浸泡荷香梅韵该多好,会带给人无限的遐想……这就是苏州园林设计的魅力,它所呈现的精神境界是远远超于景物本身的。透过那精美的雕花木椅、花几,我们可以感受到主人对美的极致的追求,饱满的花纹、圆润的线条体现的是富足、大气,连地面的石子也是那么考究,拼出的***案表达主人祈求吉祥美好的愿望。
我在 2004 年接受四川大学附属小学西区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设计时,就在想,校园文化建设是什么? 我想一定不是写几句诗文、画几幅画、挂几块牌匾,当然更不会是豪华的装饰材料堆砌的造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对基础教育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强,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校园环境,我国很多中小学校纷纷着手校园文化建设,但怎样搞,都还弄不太清楚,还处于摸索中。多数学校的做法是做点雕塑、画点壁画,把校园景色做得像花园一样漂亮,建筑很现代、很洋盘。但是,我不认为这就是校园文化建设,充其量是做景色而已。于是我想起了苏州园林。
“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概念听起来并不新鲜,但做起来却很费思量。校方的理念是通过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学校的所有活动、所有环境中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接受到教育,通过环境育人。环境育人是现代教育家倡导的一种教育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尤其强调“在生活中学习”,“要***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让孩子们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给孩子一片自由的蓝天。
我曾有过几年当中学教师的经历,我认为教育是从人的内心开始,教育是对学生心灵的感化,不是像给电脑输入数据那样简单,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学生自己消化、吸收,学生心性的成长尤其重要,所以我就想,校园环境对于教育能起什么作用,又如何发挥作用?
首先要明白教育的实质是什么? 传授知识、育人思想、陶冶情操、健人体魄,可以用 9 个字概括: “传知识,炼能力,学做人”。那么校园环境作为教育的硬件环境又怎样体现教育的实质呢? 中国文化自古推崇“境界”,无论是建筑、书法、绘画、文学都讲究“境”的营造,“境”是一种神,一种精神,而非形式。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论文过校园环境体现教育的精神。这就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装饰,不只是景观的设计,而需要在整体规划设计时遵循教育的精神理念,把教育的精神贯穿始终,寓教育精神于环境之中,通过环境的设计体现这种精神。环境有引导人的行为的功能、熏陶人的功能、启迪人的功能、感化人的功能,那么在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功能怎样产生作用,用什么形式表达。
然后需要理清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的关系,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教育手段,具有功能性,文化不是点缀,更不是装饰; 文化教育是一个活动过程,是一种生命行为,不是静态的。而环境是静止的、固定的,但是有了生命的参与,环境就能活起来,草木鱼虫能赋予环境生命的活力,人的参与能使环境具有文化的内涵,拥有精神。所以“参与”就是核心,我把人、动植物、土地、水、空间、建筑作为参与的元素进行组织,让他们动起来。
川大附小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曾培育出无数的伟人和名人,学校一直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神,重视传统文化,但同时紧随时代步伐,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推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校方希望通过校园环境的设计推行他们的文化理念。我想,对这种教育精神的融化就是设计的突破点。
明确了设计思想后,我开始做设计
。我以主题空间环境为主营造育人之境,每个空间环境之间又互相贯通,彼此产生联系,组成一个整体的校园文化环境。
从进入校园开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陶行知先生的汉白玉塑像和一段爬满藤草的木刻铭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一直是川大附小奉行的办学指导精神,所以首先要让每一位进入校园的人了解他的教育思想。移步大厅,厅里原本有几根大柱,于是我因势利用,设计成几组浮雕柱,每根柱一个主题,分别体现该校的校训: 求真、从善、尚美、学活。爱因斯坦、达尔文、雨果、老子、孔子、李时珍……,他们都微笑着与你交流,诉说他们的故事。我一改他们高高在上的形式,让孩子们可以抚摸他们的脸庞,揪他们的胡子,通过这种形式告诉孩子们他们也是凡人,他们之所以不平凡是因为他们有思想,会思考,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大厅里靠近鱼池的位置设一架钢琴,无论是老师、学生、家长或者客人都可以在这里随心弹奏乐曲,让音乐的分子飘荡在校园的空气中,滋养每一个人。钢琴上空是一幅梵高的“星空”,让这位艺术天才的杰作去激励每一位热爱艺术创造的人。这个设计的切入点就是营造一种氛围,具有无意识的引导作用,空旷的大厅中间出现一小片闪烁光彩的蓝色星空,星空的下面是一架古典钢琴静静地立着,让人产生想去弹奏的强烈愿望,就像一个充满诱惑的舞台,等着你去表演,只要指尖一动,顿时就会让这个安静的大厅活起来。
大厅的天棚原本是普通矿棉板,与主题柱不协调,但我又不想拆了做什么复杂的造型,于是我把一部分矿棉板取下,用浮雕板替换。这些浮雕板不是装饰性的***案,我把一些人类有代表性的发明创造和一些代表文化***形做成浮雕板,按类别进行组合,形成几个不同的主题区域,与柱子相呼应。孩子们可以躺在大厅的地板上,听着美妙的乐曲,仰望过去的历史文化,猜想着那些古老的故事,幻想着自己的未来世界。大厅边上是鱼池,我把鱼池延伸进大厅里面,铺上玻璃,人就可以站在鱼池上面,可以一览无遗,孩子们可以趴在地上观察小鱼的生活,近距离追踪小鱼、进入它们的世界。室外部分的鱼池上搭了一些木栈道,孩子们可以趴到宽阔的木栈道上逗乌龟,捞蝌蚪、喂小鱼……满足孩子喜欢与自然生物亲密接触的天性,满足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操场边的花园设计为户外情景教室。这里原本是一片开阔的绿地,学校的校长希望孩子们能在这里尽情嬉戏,还可以读书,所以不希望只是一个花园而已。我想起儿时常与小朋友躺在山坡上草丛里捉蛐蛐、斗草根,绕着池塘抓蜻蜓,爬树,掏鸟窝,坐在竹子上看小人书、聊天,快乐得很。我就想是否也可以给小学生提供这样一个环境,让他们与自然亲密接触,让生命向自然靠近,在自由的活动中获得快乐,使他们的心性自然而健康。有起伏草坪缓坡伸入蜿蜒的浅水池塘,池塘边稀稀落落摆放一些圆石,一块菜地等待他们去种植,一片竹林隔离校外街道的喧嚣,几棵大树挺立在后坡上,一条小路进入一蓬曲折的花架廊下,那是一个安静的读书去处。这条花廊的地面用卵石拼了一些数字和公式,让孩子们去猜、去想; 几十根廊柱上面是孩子们的艺术创造,那是他们用纯真的心绘出的五彩世界,这足够让他们去憧憬和畅想了。
整个情景教室没有故作姿态的痕迹,没有严肃的说教,就是一个能让孩子们开心、放松、尽情释放天性的地方。他们可以在这里打滚儿,可以把心爱的小兔放在这里玩耍,可以在池塘里养自己的小鱼、小乌龟,他们还可以在这里种上一棵自己的树,每天给它浇水。孩童是在玩耍游戏中成长的,在玩耍过程中自然会获得一些课堂教学所不能给予的知识和能力,是对课堂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不仅通过与自然的接触了解一些知识,还在玩耍中学会协作、学会互相帮助,学会解决困难,学会***思考,学会坚强。
通过川大附小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我把学校的教育理念一点一滴地融入到设计的每个细节之中,使每一处的设计都巧妙地体现育人的功能,赋予校园环境实质性的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说教和养眼。人与景是一体的、互动的,没有人的参与和融入,景也就是个自然之物,有了人的参与和融入,景便活了起来,也就有了思想,便成了境。
后来,我在做“金苹果公学”农耕文化博物馆时将这种设计思想更好地得以体现。在一所现代化的双语小学里做一个农耕文化博物馆,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其实这恰好体现了该校的教育理念,应该说是把教育思想放在比较高的层面。中国是农业大国,而农业是立国之本,人类文化的起源也源自农业的兴起,并随着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艺术的发展,医药、建筑、纺织、工业、等都是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之上的。整个设计以农业为根基,以实物、***片、典故、声像等多种形式呈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博物馆设计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学生看,更多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一些过程,参与一些活动,达到能从本质上认知中国的文化和文明,把这些东西扎根在心里,真正热爱生活、热爱中国的文化。博物
馆里设有陶艺室、茶艺室、厨艺室、生活艺术馆,音乐艺术走廊,学生可以在这里上课、做活动、体验生活、参与劳动,因为这里的整体环境充满艺术性、情趣性、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强,学生会觉得在这里做所有的事都很开心、有趣,因此这种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整个设计充分体现这种教育的思想,而不单纯是一种室内环境的设计或者说陈列展示设计,而是通过艺术的设计手法来表现学校的教育思想,通过环境这个载体传达出来,并产生作用。
在家里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远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职培训;***教学
一、前言
社会需求是推动远程教育事业和远程教育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国际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教育和***学习的爆炸性增长,强有力地推动着远程教育队伍建设和远程教育学科专业的发展。环顾全球,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不少大学已开始开设作为***学科的远程教育专业学位课程(丁兴富,2002)[1]。到2004年,根据互联网进行的不完全统计,已有7个国家30余所大学或机构开设了远程教育的系列课程,进行着学历的或非学历的专业教育。
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启动以来,远程教育事业规模急剧扩大,但也面临着教育质量等诸多问题。丁兴富认为,“我国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未来归根结底取决于远程教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和专业队伍的形成、提高和发展。我国组织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过程面临的质量危机或学历证书与学位的含金量挑战,归根结底是对远程教育队伍人才的专业素质的挑战”[2]。为使我国远程教育事业能长久、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远程教育专业人才队伍。当前在我国加快远程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系统化地培养远程教育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目前国际上的远程教育专业教育主要是大学后继续教育,即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从其教学方式上讲,远程与***教学的方式十分普遍,而近年来以“体验式”的***方式培养远程教育专业人才更是其发展新走向。
二、国际上以远程方式进行远程教育专业教学的情况介绍
国外院校的远程教育专业课程在其名称中多带有“远程”、“开放”、“***”、“分布式”与“灵活”等语词。大多数项目都提供证书或学位,所授予的资格包括研究生证书(PostgraduateCertificate)、研究生文凭(PostgraduateDiploma)与硕士学位(MasterDegree)等。
本文作者通过互联网查阅到表1中所列的4个国家14所院校正在以远程***教学方式进行远程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并提供学位或证书(见表1)。
由此可见,当前国际远程教育专业教育中以远程方式,特别是以***方式培养远程教育专业人才十分普遍。为什么国际上有如此多的机构要以远程方式,特别是以***方式培养远程教育专业人才呢?使用远程***教学方式是如何进行远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呢?本文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案例加以分析。
三、案例研究
案例一:英国开放大学的***与远程教育硕士学位计划
英国开放大学所提供的***与远程教育(OnlineandDistanceEducation,简称ODE)硕士学位计划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声誉。该计划完全以远程与***方式进行教学,无任何面授环节。计划除可授予硕士学位外,还可授予研究生证书、研究生文凭。它面向全球招生,其灵活的远程与***教学方式为许多在职成人提供了学习远程教育专业知识的机会。该计划共开设五门课,分别是:“信息技术在开放与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开放与远程学习的实施”、“领悟分布式与灵活学习”、“互联经济中的学习”和“高等教育中的教与学”。
ODE项目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在教学设计理念中强调学习者对***远程学习新环境的亲身体验(做中学),以及对集体活动的参与。课程设计者在“信息技术在开放与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一门课的课程指南中指出,该门课第一个模块的实施方法是:一、做中学;二、对活动与交互作用的评论反思;三、社会建构的观点;四、协作学习。(TheOpenUniversity,2004)事实上,这套理念不单是存在于此模块中,而是贯串于整个ODE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之中的。
做中学,亲身“体验”***与远程学习是课程所强调的首要方法。学习者被要求亲身体验师生分离、学习者间相分离的情形,体验远程特别是***环境下的教与学,要求尽可能生活于其中,而不是仅仅通过阅读。课程指南要求学习者要用足够的时间和其他参与者及辅导老师在一起,融入一系列结构化的团体训练和活动中,选择、访问和应用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资源,并进行工作和协作。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课程设计者十分强调协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交流与师生间的交流。课程各模块中设计了若干活动,要求学习者参与,如小组讨论与辩论、组间辩论等。同时,课程也设计了将学习者参与***讨论的行为和通过协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行为计入成绩的评价环节。
例如在“***教与学”这一模块的教学中,课程设计者认为,计算机媒介会议在网络学习中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为使学习者能体验到计算机媒介会议是如何应用于教与学的,并学会组织这种教学,课程设计者安排了如下为期三周的结构化辩论活动:
由辅导老师把学习者分进一个6至8人的小组(每3至4名学习者被分配给一个辅导老师,即每个组两个辅导老师),相关阅读材料和信息资源的指示信息提供给所有成员,并要求每个组围绕一个设定的活动方式进行辩论。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将被分配一个明确的角色(辩论的正方与反方、主持者、总结者、评论者、解说者、辩论报告起草者等)。课程为参与者提供了供参考的论点陈述方式,如“计算机会议是一个理想的协作学习方式”、“***辅导要求的是与面对面的辅导完全不同的技能”等。在第三周的末尾,每个组将被要求上传一个对会议的总结报告。教师将根据每个组的表现及各成员***辩论中做出的贡献给学生作业成绩。
通过“做中学”,通过亲身经历远程***环境下的学习和教与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学习者能真正地学到从事***与远程教育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
ODE项目的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离线资源两部分。***资源主要通过项目所使用的FirsstClass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进行讨论和向辅导教师进行咨询等,平台集成了邮件功能,还提供***学习指南、信息资源链接、软件演示站点和相关文章、报道与论文等信息。项目提供的离线学习材料包括:一、课程光盘,其内容可以是视频,如记录着对远程教育专家的访谈或对参与ODE项目的学生的访谈,也可以是包含课程相关的多媒体开发案例或相关的应用软件。二、印刷材料,课程绝大多数模块中都提供了参考书籍列表,此外课程中还会发给学生一些活页材料。
案例二:马里兰大学学院的***远程教育硕士项目
马里兰大学学院的***远程教育硕士学位计划(OnlineMasterofDistanceEducation)也是一项享誉国际的远程教育专业发展项目,在国际远程教育协会(ICDE)第21届世界大会上获得了优秀奖。它由马里兰大学学院作为学位授予机构,并由德国奥登堡大学卡尔文奥西埃茨基远程教育中心(CenterforDistanceEducationatCarlvonOssietzkyUniversityofOldenburg)参与。该项目于2000年开课,完全以远程***方式进行教学,设有7门核心课程、10门选修课程和一门必修的结业课程,可提供远程教育硕士学位和远程教学等6类证书。
除完全以***方式进行教学外,该项目还具有如下特点:
1.国际合作
OMDE是马里兰大学学院与德国奥登堡大学长期合作的签约项目。在项目启动时,两机构所达成的协议是:一、UMUC是远程教育硕士学位的授予机构,承担所有的学生管理责任,提供学习管理系统及基于WEB的课程传送系统;二、奥登堡大学作为UMUC的合作伙伴,提供一项认证和若干课程;三、两个机构各自发展各自的课程,雇用并管理各自的教师;四、课程和教员发展是两机构共同的责任。课程主持人是德国的乌里奇·博纳赤(UlrichBernath)和美国的尤金·鲁宾(EugeneRubin)。
马里兰大学学院作为一个具有丰富远程教育实践经验的机构,有着完善的服务于学生与教师和支持项目发展与传送的基础条件,这包括一系列的管理、财***援助、注册、学生建议、***书店和***书馆等***服务。而合作的另一方,德国的奥登堡大学远程教育中心在远程教育研究方面颇具实力。马里兰大学学院的平台系统与从事远程教育的实际经验和奥登堡大学在国际远程教育方面的专长相结合,两个机构通过合作做成了各自单独都不能做成的事情。
2.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员
远程***的教学方式克服了地理距离,使得世界范围内远程教育领域的专家易于被作为教员吸纳进该项目,该项目的教员汇集了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格兰、以色列等国家远程教育学者和专家。学者们拥有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对远程教育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这对学生建立广阔的视野十分有益。项目启动四年来,还曾请到过迈克·白多恩(MichaelBeaudoin)、迈克·穆尔(MichaelMoore)、希拉里·佩拉顿(HilaryPerraton)、奥托·彼得斯(OttoPeters)、格伦维尔·鲁姆勃尔(GrevilleRumble)等国际远程教育界的著名人士作为客座专家短期地参与课程教学和***讨论。
3.面向国际招生
OMDE项目的学生除来自美国本土三十多个州及美国的海外驻***外,还来自十多个不同的国家。
案例三:远程教育专业发展虚拟研讨班
在此要剖析的第三个案例是,作为马里兰大学学院***远程教育硕士教育的源流与雏形的,1997年和1998年由马里兰大学学院和奥登堡大学卡尔文奥西埃茨基远程教育中心联手举办的三期“远程教育专业发展虚拟研讨班”。该研讨班受国际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授权与资助,同时有博瑞·霍姆博格、奥托·彼得斯、盖瑞·米勒和托尼·贝茨等国际远程教育研究界的学术泰斗参与教学。三期研讨班每期持续10周,累计招收了127名学员,学员遍及德、美、澳、墨西哥和菲律宾等24个国家,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自1993年第一个网络浏览器诞生以来,基于网络的教育出现爆炸性的增长(TheOpenUniversity,2004)[3]。在1995年,奥登堡大学远程教育中心的博纳赤和时任马里兰大学学院教学设计办公室主任的鲁宾看到未来远程教育事业必将在全球范围内急剧扩展,大量需要远程教育专业人才,而当时对远程教育事业的管理者和教师的培训却未得到广泛关注,因此存在极大可挖掘的教育市场,两人决定要开办一个研讨班。经ICDE授权,由ICDE和美国AT&T公司注入启动资金,1997年第一期研讨班启动。1998年两机构又继续举办了两期虚拟研讨班(第一期研讨班是免费的,而后两期则需付费)。
研讨班之所以要以虚拟***的方式举办,主要是因为研讨班所面向的学员都是在职的大学教员或管理者,他们很少有整块时间参与面授,再者参与虚拟研讨班对学员来说花费较少。而研讨班之所以采用了国际合作的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远程***的组织方式使得国际合作比较容易,另一方面是因为举办者认为,远程教育正在成为一个全球范围的活动,将虚拟研讨班置身于国际化的和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对其本身是有益的。
虚拟研讨班的特点包括:
1.基于异步计算机文本讨论的***学习
研讨班的课程内容是被分成模块的,每一周或两周进行一个模块的学习。在每个模块开始的时候,由模块的主持者在论坛中推荐的阅读材料,包括客座专家的论文,要求学员阅读。同时也本模块所要探讨的问题,请学员进行讨论。为使研讨的内容能为参与者所充分研讨,专家被要求在模块的后半段再开始参与讨论。在一个模块的末尾由模块主持者对本模块的成果进行总结,并介绍下一模块的内容与客座专家。异步计算机文本讨论方式的优势在于,相对于口语的讨论,每个人的发言都是经过深思的,每次发言的内容都将被保存下来,在研讨会结束很久后仍可被他人阅读。在研讨会前,大多数学员对以异步的计算机文本会议方式进行的***教学感到十分好奇,通过参加虚拟研讨班,他们了解了***环境的新型教学是如何组织的。“在每期研讨班中,参与者相遇、交谈、达成共识,有时意见极不一致,也有时能激起强烈共鸣,互相之间形成紧密联系的学习社区,有些时候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课程结束之后。”(UlrichBernath&EugeneRubin)[4]
2.采用客座专家领航,学员互学的策略
在职的远程教育者很少有时间与远程教育同行相交流,更少有机会与学科的理论专家相交流。虚拟研讨班请来了著名的远程教育专家参与***讨论,学员得以阅读专家们的文章并直接在论坛与著名专家进行交流,这使得他们十分兴奋,与专家的交流使他们学到了知识,更使他们意识到远程教育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学员们了解了本行业的动态并感受到他们从属于一个远程教育专业共同体。
3.跨时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跨文化的对话
***学习环境采用异步通讯模式,这使得两名研讨班的主讲教师可以跨越时空协同教学。主讲教师在各自所在的大学跨越大西洋计划并举办研讨班。此举实际上验证了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协作是切实可行的。学员来自世界各地,每个参与者带着文化和地区的视角参与讨论,这引发了更广阔和更深入的对远程教育的思考(UlrichBernath&EugeneRubin(2004)[5]。
举办三期虚拟研讨班的实践为两机构积累了丰富的以远程***方式进行培养远程教育专业人才的经验。虚拟研讨班的内容与设计是后来***远程教育硕士项目中远程教育基础一课的基础,该课的大纲和教学方法直接建立在虚拟研讨班教学的基础上。在2000年1月,马里兰大学学院的远程教育专业教育终于走过了从非学历培训到正式的学历教育的历程。可以说,虚拟研讨班是马里兰大学学院远程教育专业从无到有间的一座桥梁。
本文系全国“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项目“中国特色远程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构建”(部级:BYA010113)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丁兴富.论加快远程教育学科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4,(10)
[3]TheOpenUniversity.H802Applications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OpenandDistanceEducationCourseGuide2004[DB/OL].,2004-12-8.
[4]UlrichBernath&EugeneRubin.TheOnlineMasterofDistanceEducation(MDE):ItsHistoryandRealization[DB/OL].2004-12-8.
在家里教学设计篇7
黑龙江省小学地方课程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课《我是产品设计师》。
教学目标
1.理解设计的本质是创新。
2.了解设计的新颖性和价值性是创新的重要体现。
3.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技术的重要性。
4.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设计的本身是创新。
教学难点
理解设计的新颖性和价值性是创新的重要体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实物展示陶瓷水果刀)
学生猜想,师示范陶瓷刀的功能。
师:那么这把刀与传统常见的水果刀相比有什么区别?下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这是一种新设计。设计是根据人们的需求而进步的,是创造性的活动。
师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一)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1.产品设计的创新
案例1:可组合使用的工具箱(实物)
师: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工具箱
师:这是一个现代的工具箱,我们以前见到的工具箱像一个大抽屉,工具在里面乱七八糟的,而和传统的工具箱比现代的工具箱有什么好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合作交流并汇报。
案例2:可组合使用的螺丝刀(实物)
师:这个螺丝刀与我们原来使用的螺丝刀有什么区别和好处? (出示老式螺丝刀)
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这些都是通过人们的设计得来的,这些设计都在创新,所以创新是设计的核心。(板书: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你能否举出类似的例子?小组同学商量一下。
2.工艺流程和系统管理方面的设计创新
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你有什么发现?(播放汽车流水线的视频)。
师:汽车的生产最初是由几个人共同生产一辆汽车,需要很长时间。可聪明的亨利?福特发明了流水线,一个人生产一样汽车部件,最后组装,可以一天生产几辆汽车,这里有没有创新?创新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师:设计是技术活动的关键环节,创新是设计的核心。设计和创新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所以设计和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活动。小组讨论一下你所知道的某些事物创新在哪儿?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后回答。
(二)创新的体现
1.创新的设计具有新颖性和价值性
师:这是老师借来的一把电脑椅,它和普通椅子有什么区别?好处在哪里?
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这把电脑椅子并不是全新的设计,而是对原有产品的开发和再利用,这样产品就有了新颖性,同时也具备了价值性。所以,它比普通的椅子价格要贵一些。
三、目标检测
饮料瓶的改进(自备各式各样的饮料瓶)
师:既然大家了解了设计的核心是创新,下面就请大家当一次小小设计师,在当设计师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师讲述广州一市民喝可乐中毒事件。
师:如果你是设计师你将怎样改进这些饮料瓶?
学生讨论并确定设计方案。教师巡视,向学生强调设计要有新意。
在家里教学设计篇8
【关键字】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思考建议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以及评价,而怎样系统化的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就成了教育技术学中的重要问题。教学设计就是把教育技术学中的理论进行实践,而教育技术学的很多成果又融合了教学设计的思想,自从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把教育设计理念引入到教育过程以后,教学设计马上就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1.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什么?它研究的对象和概念又包涵了哪些?罗伯特·加涅在自己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1988)中提到:"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从加涅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通过资源和程序的整合来进行学习的优化。有的学者是这样定义的:"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验和学习环境"(梅里尔,1996)。从梅里尔教授提出的观点上我们可以知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习者学到知识和技能,而且施教者还要考虑学习者学习后进行的跟踪活动,观察学习者是否掌握了知识技能所应用的学习环境和经验。
2.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部分:教学设计的起源,形成,发展。(1)教学设计的起源教学设计的重要根源是教育心理学和系统工程学。上世纪50年代,很多科学家倾向利用科学的方法融入到社会学科中,其中有大批的教育心理学家尝试利用系统的方法来解决教学问题,其中包括加涅,梅里尔,布里格斯等,他们把教学过程看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并且试***开发一系列创新,其中包括对目标的分析,工具的开发和过程的评价。(2)教学设计的形成进过将近十年的孕育,教学设计在上世纪70年代初,终于成为了一门***的学科,其中加涅等科学家对教学设计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3)教学设计的发展教学设计的正式发展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很多教育机构为了改善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它们都大量的引用教学设计里面的理论,很多大学教学计划也开始把教学设计列为重要课程。
二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1从定义角度看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教育技术学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其中包括心理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教育学理论等等。目前学术界普遍对教育技术认同的定义是由美国学者西尔斯和里齐提出的,它也被称为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从AECT'94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研究主要是五个方面,而这其中对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的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础。从宏观上看,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特征及其规律性,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与教的研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应用,因此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技术学学科的一个核心理论,对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从理论角度看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教育技术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依托教育资源运用系统的方法进行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和开发的。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分为四种:系统理论和方法理论;基于媒体的课程和教学理论;基于媒体的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其中系统理论和方法理论又必须融合了其它三个理论。所以系统理论和方法理论属于教育技术的关键理论,而教学设计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系统方法的引入。所以系统方***是教育技术学和教学设计的共同理论基础。
3从实践角度看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教育技术分广义和狭义上的,广义的"教育技术"主要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总结自身探索,发现和创造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所使用的方法,手段和途径的实践经验的物化和智能形态;狭义的教育技术仅仅是指教育活动借助于***教育之外,可以促进教育科学化发展的科学方法,手段的技术。教育技术学的主要技术基础包括: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讯技术。教育技术学在实践方面侧重的不但有对这些技术的利用,还侧重的是这些技术的开发。而教学设计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侧重点是对教育技术学中的教学媒体进行的选择和利用。
三在教学设计方面的一些思考
做为一个教学设计者应该明白的是在教育领域中,技术是作为达到教育目标的手段而存在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而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技术却并不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技术的合适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但是它却不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学习质量的提高关键还是依赖于学生的自主,而学生的自主很大一部分都是周遭环境所决定的,考虑学习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以后的跟踪活动都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所以学习者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关键的还是教学设计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教学,激发学习者兴趣,正确的使用教学媒体,课后进行巩固训练,最后进行教学评价,这些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不管是教育技术还是教学设计都不能过分的依赖于技术,更应该把学习者,学习情境和教育资源的有效融合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家里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高中***治教学 问题设计
一、问题设计要结合学生实际,新颖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必须设计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只有学生感兴趣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去思考,问题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问题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问题应在学生知识范围和能力范围之内,不能一味追求新颖而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这样学生才有积极思考的兴趣。如我在教《生活与哲学》中的“生活处处有哲学”内容时,避开了课本中学生不易理解的“仁”、“辩”、“勇”、“道”等内容,而是引用了课外的这样一个故事材料:“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10年后他们个个满腹经纶。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对学生们说:“10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的一课吧!”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杂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掉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若干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这个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人类的一切认识包括哲学知识来源于哪里?”结果学生反应积极踊跃,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其中也包括出现我们预期的答案;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二、问题设计要尽量做到少而精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提出过多问题,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设计问题数量要适度,不应只追求数量,而更应注重质量。课堂设问的次数要适度,尽量做到少而精。这样,学生乐于也有时间思考和讨论,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学《生活与哲学》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内容时,这框的内容主要是普遍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以及具体联系的条件性。我选择生物学中的食物链作为情景,然后设计一系列问题:如请同学们列举食物链中有哪些联系?引出普遍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大家可以看出,只要精选寥寥数个问题,就能串联整个框题的内容,问题在于精选不在于多少,在于质量不在于数量。
三、设计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开放性,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是人的活动,因而它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创造性和开放性,所以我们设计的问题不要拘泥于标准答案,应为开放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提供更大的空间。如《经济生活》的 “影响价格的因素” 教学中可以以设计“菜市场中的各种蔬菜、海鲜和肉类的价格为什么不同?同一种蔬菜、海鲜和肉类的价格为什么在不同时候甚至同一天中都会不同?”在“价格变动的影响”框题中,大家可以设计“商品价格变动对我们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影响?”在“公司的经营”框题中,大家可以设计“如果你是公司的经理,你会采用哪些措施?”……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老师要有极大的包容性,要积极支持学生的各种各样的答案,千万不能局限于所谓的“标准答案”或教材。问题虽然有“标准答案”,但一味遵崇“标准答案”,削足适履,只能使学生创造力萎缩,最终会将学生引向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让学生主动参与,尝试自己设计问题
在家里教学设计篇10
本课选自浙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第十三册第四单元,在教学资源安排上通过日常生活切入,列举家居、服装、瓷器、工艺品等物品上的纹样,引导学生对周围物品的关注,思考纹样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领会纹样的结构形式。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前辈教师和教研员的辅导下,经过了反复的修改和磨课,终于使自己和学生都比较满意。回顾整个过程,我深深地体会到,把课上精彩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而在教学设计中,我放弃了教材中的传统***片,采用了时尚的、具有生活气息的***片,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本堂课获得了教研员和听课老师的肯定和好评,但是作为一名新教师,通过这两次的活动,自己深深地感受到,上好一堂美术课,没那么简单。
【案例描述】
本次教学设计,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并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课堂采用“愉快式教学”“生活化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和组织形式,如通过欣赏作品来感悟生活中的美,通过导入中做的纸条让每位学生动手来做一做不同的纹样。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自己的发现、与同伴的共同探索等过程,自主发现学习纹样的形式以及创作纹样的方法。
第一次课与第二次课的重点不变,都设定在纹样变形的方法(间化、变形、夸张、添加等)。起初我把难点只放在单个纹样(适合纹样)的设计,但是我忽略了我的学生是初中生这一实情,他们完全有能力来创作与设计他们想要的纹样。所以,我在第二堂课中加大了对难点的设定,要求他们学会用纹样变形的方法来设计纹样。
在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运用我校初二的一名学生在“乔山杯”比赛中获奖的一本绘本,这本书里面用不同的纹样画了二十口的缸。这个环节在导入过程中,我不应该直接把绘本里面的纹样给大家看,应该让学生先来找一找周围或者教室里面存在的纹样。这样的话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综合上述的不足,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我重新设计了这堂课的导入部分。在这堂课中,我把座位的形式变成小组的形式,6~7人一组,体现了体艺2+1的要求。我采用先学后教(教师引导学生把彩色纸条折成十六等份,让学生用水彩笔的底部在彩纸上印上***案)在这个环节,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接下来,让学生结合刚刚所做的这个作品去书本里面找本堂课的内容,从而导入新课。再让学生去找周围或自己身上的纹样,并出示生活中大家熟悉但又不会去注意的生活物品,在这里大家会发现生活中的纹样无处不在。这里体现了一句话,用一些事情去唤醒学生已知的知识。
在上一节课中,我只讲了单独纹样,教研员指出了缺点,要求把三个纹样放在一个课时。所以我又加入了其他两个纹样(适合、连续)。运用学生在导入部分做的彩条来解释纹样的种类。教师在课前也准备了一份大的纸条,每个纸条上面都有一个一模一样的纹样,让学生上来摆摆看可以摆出几种形式,然后教师讲解,并让学生一起来摆出三种不同的纹样。最后结合教室里面存在的纹样和课件来巩固新知。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在家里教学设计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