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10篇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篇1

【设计理念】

尽管“以学为本”“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如何体现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如何基于学情设计教学目标、提出教学策略、生成课堂教学,成了每位教师研究的焦点。笔者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的教学为例,尝试在低年级开展借助“预习单”导学,依托学情诊断把握真实的学习起点,顺学而导。

【教学目标】

1.通过预学单反馈识字学情,借助拼音、查字典、课文情境、体验学习等方式识字学词,通读课文。

2.通过学生有疑反馈,自主解读课文,借助质疑课题、朗读、品味语言、课堂讨论等形式,立足体验,言意兼得,初步感受大画家的高超画技和虚心求教。

3.积累“一……就……”“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夸赞、称赞、赞扬”等词句运用,感受课文遣词造句的准确、表达的言简意赅。

【课前预学】

(一)课前学生根据预学单自主学习课文

(二)教师根据学情整理反馈,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觉得困难的词语基本集中为“戴嵩”“浓墨涂抹”“阵斤愧”“和蔼”几个新词,尤其是“浓墨涂抹”,这个成语学生感到十分陌生,构词规律不清楚,有的圈成“浓墨”“涂抹”,有的甚至圈成“墨涂”或“墨涂抹”;课文朗读重点基本集中在第一段“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一句的断句和第五自然段中牧童的语言。因此教学重点确定为读准“惭愧”“和蔼”等词语,理解、积累“浓墨涂抹”。

教学难点:学生对课文中两个人物的自主解读停留在浅层次,如70%的学生认为戴嵩是位“著名的画家”“和蔼的画家”,只有20%的学生解读到戴嵩的“虚心”“敢于承认错误”“知错能改”,而有25%的学生则认为戴嵩“粗心”“不认真”。因此教学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语言品读、课堂讨论,感受大画家的高超画技、虚心求教,提升自主学力。

【学程预设】

一、课前预热,赏画识人

借助课后资料袋欣赏国画,初识“戴嵩”。(正音识形“戴”)

二、引入课题,了解大概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与戴嵩的《斗牛***》有关。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这与课题有什么关系?以后我们给故事取题目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意***说明:题目是故事的眉目,故事的题目具有多重教学意义,可以渗透命题方法,可以了解故事梗概,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等。)

三、通读课文,识字学词

师:课文中的哪些句段写画家,哪些句段写牧童呢?

第一板块:通读写画家的句段。

学情预设:

1.学生尝试读相关句段。

2.教师根据学情导学。

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意***说明:根据学生的学情反馈,跟进针对性的指导练习。这一长句学生朗读的重点在断句,教师设计“滚雪球”的趣味挑战练习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巧妙地解决了长句朗读的停顿,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师:这句话比较难读,是因为有不理解的词语,几乎每个小朋友都圈了这个词语。(出示预习时学生圈画“浓墨涂抹”的情况,有的圈成“墨涂抹”,有的圈成“墨涂”)这是个固定成语,浓墨/涂抹。“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是我国国画两种不同的绘画技巧。徐悲鸿的《八骏***》,哪儿用“浓墨涂抹”,哪儿用“轻笔细描”?(生上台指)

(意***说明:依托学生的先学诊断学情,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展开教学。借助课后插***《八骏***》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可谓情境学词,有情有趣。)

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小老师教学“和蔼”“拱手”“惭愧”。

第二板块:通读写牧童的句段。

学情预设:

1.学生尝试读相关句段。

2.教师根据学情导学。

“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章挤进来喊着。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牧童指着画上的牛,说:“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驱赶牛蝇的样子。您没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吧?”

相机结合识字教学“驱赶”“牛蝇”,多音字“夹”当堂查字典,师指导根据意项选择读音。

(意***说明: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倡导“语文课堂上要把字典利用起来”。字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运用字典自己解决问题所获得的体验,要极大地优于教师的告知,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良好习惯,也就是养成思考、求索、***解决问题的习惯,将会让学生终身受用。)

四、深读课文,言意兼得

师:课文读通理顺了,那么,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画家?老师从你们的预习单上发现30多个小朋友都认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还有个别小朋友认为他是个虚心的画家、粗心的画家,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非常棒,我们可以展开有趣的讨论,各自说说是根据哪些句子读懂的。

学情预设:

1.著名的画家。

唐朝有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他的画一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花大价钱购买。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如“教书先生”读错引导学生查字典验证)

师:“一……就……”写出了戴嵩的画非常受欢迎,你能不能也用“一……就……”来夸夸戴嵩的画技?(随堂作业:他的画一____,就____。)

师实物投影点评学生生字书写。(重点是“钱”)

师:课文中商人用“绝妙之作”、教书先生用“神笔”来称赞戴嵩,如果你也是围观的人,你会怎么称赞呢?(根据学生学情相机出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神来之笔”引导学生运用。)

2.虚心的画家。

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棋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诸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师:刚才我们用“一……就……”夸了戴嵩的画技高超,现在你能不能也用这个句式来夸夸他的虚心求教呢?(随堂作业:戴嵩一听牧童说他画错了,就____。)

师实物投影点评反馈书写。

(意***说明:“一……就……”是本文的一个语言训练点,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让学生在课文情境中循序渐进地积累并运用这一关联词语,并借助这一关联词引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表达出来,同时结合生字词的书写,先尝试写,再指导。)

3.粗心的画家。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师:你从哪里读出了“粗心”?(学生可能会说“很快”)很快画成一定是粗心吗?其他画家来画牛能很快画成吗?这说明了什么?

(意***说明:认为“戴嵩是个粗心的画家”虽然为数不多,但却是很典型的儿童思维方式,几乎每个班中都有25%左右的学生会这样认为。课堂是个容错的地方,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出现了有疑解读,是最真实的学情,教师鼓励学生阐述个体的感受,引发群体的对话讨论,这不仅是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差异的“内化”过程。)

五、小结课堂,后续存疑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篇2

一、围绕中心,设置梯度

语文课堂上所设置的问题,在围绕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的问题问起,层层递进,就像爬山坡一样,一步一步爬到山顶,最终获取胜利果实。

例如,在学习《***叔叔,你在哪里》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学习***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必须利用学生崇拜英雄、真诚善良、易受熏陶感染的心理特点,让文章中的***成为学生心中模仿的英雄。如何让学生动情呢?一是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要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人物,如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味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二是深化形象,即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怎样让学生由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让学生把诗歌内容改编成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在此练习中,学生对***的感动不再肤浅,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神情并茂的朗读。三是情感的延伸,即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快来夸一夸吧”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的思想境界。

二、问题的设置要精当,要难易适度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这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96-1934)的基本观点。他认为:儿童的发展随时存在着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是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能达到的水平”,表现为儿童能***自主地解决问题;第二种水平是指依靠他人的指导帮助所能达到的水平,也叫潜在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虽不能***解决问题,但在他人指导帮助下,经过努力刚好可以解决问题,这种发展水平也就是最近发展区,它是一种正在形成和发展的状态。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定位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在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下,使儿童们幸福地学习,自主和协作地解决问题,逐渐拓展新的知识领域,通过一定的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当我们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完全一致时,必然会使学生兴味索然,无动于衷,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课堂上设置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要有一定的深度,才能起到训练学生思维的作用,但是并不是说所设置的问题越难越好,完全超越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的问题会使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信心,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的时候要精当,难易适中,要找准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域,遵循由易到难、由简至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层次性原则。

例如,在学白的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时候,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师可创设与古诗内容相近的教学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在实际教学中,我结合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导学生先看***,说说***意,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感受美。然后,我让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看***,感悟***文相通之处,从***悟文,把课文与***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练。

三、激发兴趣,难点分散

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实际紧扣教材,抓住重难点来设置问题,但是要注意设置问题的时候一定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把整堂课的难点恰当地分布在课堂的学习中,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导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比较难懂的问题时,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理解的困难,可以设置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为学生搭好一座理解的桥梁,从易到难,最终解决课文内容的难点问题。

例如,在学习《画家和牧童》时,文章的难点是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大画家戴嵩虚心向小牧童请教和牧童细心观察、勇于向大画家提出错误的优秀品质。如果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就直接提出“在这篇课文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这个问题,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要想解决这个难点,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戴嵩出神入化的高超画技,在戴嵩画完《斗牛***》后,从围观的人所发出的纷纷赞叹声中去感受戴嵩的名气,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对大画家戴嵩的敬佩之情。第二,引导学生学习在众人的纷纷赞叹声中,小牧童却爆发出令大家都呆住了的喊声“画错啦,画错啦”,一个小小的牧童却能发现大家都没有看见的错误,同时又能在当场指出大画家戴嵩的错误,在惊讶的同时,不得不令人佩服小牧童的细心和勇敢。第三,戴嵩是如此出名的画家,却被小牧童在大庭广众之下指出错误,学生都猜测,按照常理的发展,大画家戴嵩肯定会勃然发怒的。在这里,课文的内容发展跟学生的常理认知产生了冲突,大画家戴嵩不仅没有发怒,反而非常谦虚地向小牧童请教,“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学到这里,学生的心中自然而然地对戴嵩的谦虚感到佩服。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篇3

一、创设对话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悉心创设情境,创造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相互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

教师悉心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引发学生想象力、激活思维力、诱发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是体验的前奏,是创新的需求。教师要创设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指模拟情境,可以通过实物演示,***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绘等方式来创设。在《触摸春天》一课中,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观看了一组春天的***片,学生看了后纷纷抒发感受:有的说:看到了春天到了,鲜花盛开,听到了鸟儿婉转动听的歌声,觉得春天真是太美了。有的说:仿佛闻到了花香四溢,置身于美丽的花园……这一情景的创设,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春天的怀抱,共同探讨“春天”的话题,共同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生命的美好。同时,也为后面理解盲女孩安静对生命的渴望与对美好的追求打下了很好的铺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二、搭建对话的平台,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1、自读自悟,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月光曲》中描写盲姑娘想象的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曲子的旋律、节奏到底怎样,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结合文本想象月光曲的旋律与节奏的变化。为了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把文本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我特意设计了一个练习题: “当我读着‘ ’时,仿佛听到了‘ ’的音乐。”这一练习把语言文字与音乐紧密结合,安排充实的时间让学习自读自悟。于是,学生说:当我读着“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时,仿佛听到了轻柔舒缓的音乐;当我读着“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时,我仿佛听到了“高昂激荡”的音乐。学生通过这一感悟,间接体验了贝多芬琴声的旋律变化。然后,我再让学生把这一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一过程实质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对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学生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

2、共读共悟,尊重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如《匆匆》一文,文字优美、流畅,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与珍惜时间的情感体验不是老师可以分析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去品读文字,感受文字带给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如果注重分析,必将破坏文章的美,淡化情感,因此,在学生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就引导学生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在读中体会,感悟,悟出作者的情感,获得自己的体会。如:文中开头一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是排比句,学生在朗读时,有的越读越慢,因为他们希望时间能慢一点。有的把每一个分句的后半句加强,是为了强调万物更迭,时间轮回。也有的读得热烈,是为了与后面时间的一去不复返的无奈与伤感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学生的体验在交流中不怕碰撞,不仅展现了阅读的个性化理解,更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拓宽对话的空间,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1、补白,引导学生想象

补白,就是引导学生在文章空白之处进行合理的推断、预测和联想。教师要善于发现作者有意无意地留给读者可以驰骋想象的空间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补白。如《月光曲》中用省略号省略了皮鞋匠的联想,我抓住这一省略号引导学生补白。我想:《月光曲》真是太美了,它使皮鞋匠陶醉,也使我们陶醉,课文中用省略号省略了皮鞋匠的联想,然而,贝多芬还在忘情地弹奏(媒体播放音乐),音乐还在继续,画面还在继续,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呢?学生情趣高涨,想象丰富。有的说,看到浪花在奔跑;有的说,看到了跳舞的小鱼;有的说,看到月光和浪花在追逐……这一补白,使学生的情、音乐的情融为一体,不断产生碰撞,产生灵感,在美的欣赏中感悟文本,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2、角色转换,激发学生的想象

《画家和牧童》是二年级下册的教材,课文通过描写牧童向戴嵩指出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表现了牧童天真质朴,敢于挑战权威,戴嵩谦虚谨慎,勇于面对现实的精神。编者编写这一课的意***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懂得其中的道理。我想: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活动,让学生扮演或者担当教材中的角色,教学会变得生动、形象、真切。学生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于是我设计了三个假设,引导学生想象:1、“假如你是牧童,看出了这幅画有错误,却又听到大家的赞叹声,你会怎么想?2、“假如你是戴嵩,当你听到牧童说画错了时,你会怎么想,怎么说?3、“假如你是画中的那头牛,当戴嵩把你的尾巴画错了,你有什么感受?这三个问题的提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七嘴八舌议论开了。如有的站在牧童的角度说,“戴嵩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而我只是小牧童,我说出的话大家会相信吗?算了,还是少管闲事吧!”还有的说:虽然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但他不一定真正了解牛,我天天与牛做伴,对牛的习性了如指掌,所以他的画不一定就是完美无缺的,我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学生的这些回答不是空想,而是对文本的理解与升华。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张开想象的翅膀,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篇4

在水墨画教学中,我也一直在考虑并尝试寻找着二者结合的途径和契机,我发现,游戏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游戏激发兴趣

如我在一次《水墨游戏》教学中,上课伊始,花三分钟便迅速在画架上勾画点染出学生看过的动画片《牧笛》里的小牧童,让学生对水墨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创设情境:水墨王国派小牧童来给我们送信,邀请我们同学去水墨王国作客。不过,我们要用水墨的语言,把一路上的经历画出来,并为水墨王国的成员画张像。通过教师的描述,并和学生讨论:表现国王铿锵稳健的脚步,用浓浓的墨重重地稍慢地画;表现公主轻快的步履,用淡淡的墨轻快地画;表现舞者的翻滚街舞,用卧着的笔翻滚着画……再把整堂课用一个个小情节、小故事串起来,让孩子成为故事的角色、游戏的主体,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了水墨知识和技能。

二、游戏破解笔墨语言

用笔(中、侧、逆、顺锋)和用墨(干、湿、浓、淡、清),以及蘸墨、调色、勾勒、皴擦、点染等等这些笔墨技法,教师在指导时,描述要形象生动。如,指导调色,调笔根淡、笔尖浓的画花的颜色笔,先创设情境:“老师今天请来了百花仙子,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百花仙子只要穿上漂亮的裙子,就能让大自然开出美丽的花。看,老师给她穿裙子。先穿上长长的白纱裙(演示调白粉色直到笔根),再穿半截粉色裙(演示调淡曙红到笔肚),再加一个红头巾(演示笔尖调胭脂),并迅速在纸上画几笔由浓到淡的花瓣,形成一朵花。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笔上色彩变化的关键是由浓到淡。启发孩子:可不可以让花仙子穿上不同颜色的裙子,让花园开出姹紫嫣红的花来?通过这样小小的环节设计,学生会很专注,同时也很容易把握直观形象的几个调色步骤,很容易把握调出渐变色的关键,也能变通地调出其他渐变的花色,如紫色、黄色、绿色、橘色等。

指导用笔时,也同样可设计游戏增加学习过程中的乐趣,用形象的语言去剖解专业化的技法。如《拉根线条去散步》的教学中,创设情境:小毛笔,像牵着小狗一样牵着线条出门了。一开始,小毛笔很精神,挺着胸昂着头向前走,走出的脚印——线条,流畅、挺劲(中锋用笔)。小毛笔走过了草地,走走回头看看家有多远,又走走再看看(顿挫)。起风了,小毛笔顶着风艰难地向前(逆锋用笔),爬上了山坡;下雨了,小毛笔摔倒了,滑出好远(侧锋用笔),一路滚下了山坡(滚笔)……

三、游戏丰富艺术语言

比如点,点是水墨画中最为普通的造型要素,落笔成点,看似很简单,但积点成线、积线成面,由它派生出的意象也最为繁多,如何将点点得有声有色、千变万化呢?对于孩子而言,还是游戏最管用。

实战例证:教师先出示一个墨点,并模拟点发出夸张的叹息声,说:“我是个点,名字叫斑斑,我很伤心,我没有兄弟姊妹,也没有朋友,很孤单。”师:“其实啊,点并不孤单,它有一个大家族,大家能不能帮它寻找兄弟姊妹?”先出示一些国画作品,让学生寻找各种各样的点。学生很容易找出了圆的点、尖的点、浓的点、淡的点、干的点、湿的点、一边浓一边淡的点……在经过寻找点的历程后,学生们心中已经有了丰富的点的形式,一句“让我们也来创造一些不同的点”便让跃跃欲试的孩子们开始尝试起来。有的笔头在纸上氤成点,有的甩笔洒成点,有的提起湿笔在纸上滴成点,有的敲色笔在纸上成点,有的用干笔撮成干枯的点,有卧笔成点……教师揉了个纸团蘸了点墨在纸上印了个点,学生也纷纷尝试利用手边的材料如铅笔头、水彩笔帽、手指头等,印出了实心的、空心的、花形的点以及特殊机理的点,并且相互交流。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轻松地学会了点的各种形式,并努力探索着更新奇的点,推而广之便可以丰富其他造型要素,也就丰富了艺术语言。

四、游戏激发创新思维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个性化作业 设计 实践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更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个性化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充分重视作业设计。传统的练习观已不适应新课程要求,如何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渗透新课程思想,体现新课程精神,是每个语文教师都要认真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新认识语文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价值。使小学语文作业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寻求创新的园地。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培养积极的情感,张扬个性,发展能力。本文就新课标下自己对语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及实施效果谈几点体会。

一、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立足课内,注目课外,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阅读作业,以此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视野,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开阔,知识就会逐渐丰富。因此,笔者认为读是语文课中的重中之重,并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尝试。

1.准备性的课前阅读。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探究性阅读,既能让学生找到相关的背景信息,帮助理解课文,又能让学生在资料的阅读、整理过程中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笔者在每节课前设计了“健康导航”,让学生有目的地搜集一些资料,在课前交流。如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时,让学生搜集了一些邮票,并将以前的邮票和现在的邮票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邮票打孔机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又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我感觉到学生对***了解很少,这对学生学习课文,把握人物形象有一定影响,于是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的故事和文章,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延伸性的课后阅读。这种设计,是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延伸性地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完《丑小鸭》后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扩大知识面,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3.欣赏性的诵读。新课标意提出了诵读的方法,这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因此,我对诵读的过程及内容进行了认真设计,重点包括两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那些文质兼美的佳作让学生诵读,如《雷雨》《北京亮起来了》《葡萄沟》;二是让学生背诵大量古诗文,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特别是对一些经典名句,要让学生会背会用。为达此目的,教师可以用诗歌朗诵会的形式进行鼓励和督促。

二、课外练笔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根据教材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在课外练笔中,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内心的体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1.续写。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内容,对故事的发展趋向进行合理推测。这样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使学生的想象向纵深发展。如在教学《蜜蜂引路》后,我启发学生围绕“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后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会说些什么?他是怎样让列宁进屋的?进去以后他们又会谈些什么?”展开大胆想象。许多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过程,续写出出人意料,又在合情合理之中的情节。在学习了《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课文后,都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练习。

2.扩写。要求学生紧扣课文的某一部分,在体会原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展开想象,让人物形象更为丰满,让感彩更加鲜明。如学习《画家和牧童》时设计了扩展式的小练笔,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当牧童说大画家戴嵩画错了的时候,那些赞美戴嵩的人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他们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那个牧童,那么你又会怎么做呢?由此发展学生的思维,并进一步激发学生情感。

3.改写。要求学生在全面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改写出源于课文而又不等同于课文的内容,从而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丰富内容,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如教学《动手做做看》后,我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文中的孩子,你动手做吗?对课文进行改写,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了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只有实践了,才有发言权。

三、实践活动设计注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突出独特性和趣味性,针对课文内容和教学需要,有目的地布置一些形式多样、设计精妙的作业,既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又能对课文中的感人情境、人物形象、感情倾向形成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1.画一画,浅显易懂形象真。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画***能使语言文字形象化。画画的过程是学生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外显的过程。在教学《画风》时,我让学生熟读课文,然后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画***,在学习园地中展示学生的作品。在教学《蜜蜂引路》后,我让学生根据文章中所描述的路径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乐意完成,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果很好。

2.唱一唱,声情并茂露心声。人民教育出版社,现行的新教材,选编了部分歌词作为课文进行教学,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学文与唱歌紧密结合,可谓相得益彰。如教学《望庐山瀑布》、《绝句》等古诗都可以教唱歌曲,用学生饱含深情的歌声代替枯燥的背诵记忆。

3.演一演,生动有趣作用大。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演,很大程度地融入了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想象和创新。如在教学《牧童与画家》时,组织学生排练课本剧,让学生分别扮演画家、牧童、教书先生和商人,进行表演比赛,学生兴趣盎然,情感非常投入。

4.看一看,身临其境感受深。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周边的教学资源,并把它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在学习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看相关音像资料,加深理解。如在教学《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后,让学生看《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的动画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写写观后感、开开讨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开放性的综合性学习为语言实践搭建舞台

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优秀的范文是人生体验的浓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脱离多姿多彩的生活,学生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开放性的综合学习活动,寻找、挖掘、创造可供学生“实践”、“浸泡”的语言环境。

1.选择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设计个性化作业。如在教学《失物招领》《美丽的小路》时,环境保护的话题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我为美化环境献金点子”的活动,课后带领学生观察小区诸多破坏环境的地方,想一想自己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并用实际行动保护小区的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新闻会的形式进行集中交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选择具有实践性的问题设计个性化作业。爱因斯坦主张:“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行动和***思考的人。”***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有合作精神。因此,在设计语文个性化的练习时,完全可以和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此培养学生协作交往的创新个性。如:放暑假了,一家人打算外出旅游。这可是件大事,到哪儿去?找哪个旅行社?这些原来由家长做的事,现在让孩子参与,让他在确定旅游地点之前查找有关旅游资料,说说他自己的意愿及其理由,然后让他与旅行社联系,商量有关旅游的事宜,如票价、景点、住宿等。这样的作业,想必学生不会不喜欢。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而且当他们跨进社会生活的大门后,能够感受到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生活,或是感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能力的不足,从而鞭策自己更加勤奋地学习。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水墨动画;面部表情;镜头语言;

中***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水墨动画片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因其独特的水墨画风,早期的四部作品《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和《山水情》在国际上获得了一系列的殊荣。自《山水情》之后,水墨动画便退出了人们的视线,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虽然关于水墨动画的研究探讨甚多,但据笔者了解,对于动画角色的面部表情探讨尚无人涉及,而面部表情在动画角色设计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本文尝试通过考察以人为角色的三部水墨动画的面部表情塑造,分析其得失,以期有助于水墨动画的发展。

一、面部表情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价值

众所周知,能否创造充满个性的、鲜明的的动画角色可以说是一部动画片能否成功的关键。而动画角色主要依靠面部表情、语调、肢体动作等方式来传情达意,借以塑造鲜明的性格,从而获得真实、饱满的生命力。

“面部表情是最敏感的情绪发生器和显示器”,因此动画角色的表情塑造基本就在于面部表情的塑造。所谓面部表情是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口部肌肉通过位置的变化组成的一个或多个动作或姿态,它能够精细的传达人类不同性质的情绪。眼、眉、嘴、鼻等的变化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情绪,如愁眉紧锁、目瞪口呆、嗤之以鼻等。根据美国情绪心理学家埃克曼研究,人的六种基本情绪都是通过颈部以上部位来表达。例如悲伤和恐惧主要通过眼部表达,高兴和惊讶则由眼部和脸的下半部表达,讨厌只由脸部的下半部表达,生气则通过脸的下半部与眼、眉、额头的配合来表示。动画大师沃特迪斯尼曾经说:“当我们竭尽所能地通过肢体来表现想法之后,我们需要开始面对面部表情的价值。也就是运用眼睛、眉毛以及嘴之间的相互结合,比如嘴和眼睛是如何一起或各自单独来体现出表情的。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才可以结合肢体的表现特征和动作。”由此可见,面部表情对于动画角色设计的重要性可说是不言而喻,恰到好处的表情设计能准确传达角色的情绪和性格,使得动画角色性格更加鲜明,其特点进一步凸显。

一个具体的面部表情就是一种具体情绪的外在表现,而人类有着独特而细微的辨认表情的能力,在日常的通信交流中,情绪通过表情的传递可以引起对方的共鸣,使对方受到感染,产生移情或同情。限于鉴赏水平一副水墨山水我们可以看不出美在何处,一曲古琴我们可能听不出所述为何,但动画角色一个基本的逼真的面部表情表演,作为观众的我们很容易心领神会,这是艺术共鸣产生的基本前提。中国人讲究画龙点睛,目的在于能够活龙活现,面部表情刻画恰可谓动画角色设计的点睛之笔。

二、早期水墨动画角色面部表情塑造表现

二维动画人物的面部表情刻画主要通过眉毛、嘴巴、眼睛的形状夸张变化来表现,例如我国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就是非常夸张的眨眼、转眼珠等。考察早期水墨动画角色的面部表情,其特点表现在不具夸张性。

中国传统人物绘画讲求“以形传神”,形为基础,其风格有写实的一面,过度的夸张必然会导致形不似,因此像漫画风格人物那样随心所欲、大幅度地夸张变形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水墨动画人物的脸上我们几乎看不到夸张表情。中国人物绘画虽有写实一面但又不完全同于以“形似”为目的的写实风格,它不重视透视、明暗对比、细部描述等。面部表情变化是一个综合系统,倘若脸上出现大笑大喊的表情动作,而没有相应的脸型肌肉(器官)综合变化来反映的话,人物看上去势必会显得僵硬而不真实,这恰恰是早期水墨动画人物表情变化需要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牧笛》的人设以李可染大师的作品为原型,但绘画水准与原作相去甚远。单线平涂的牧童造型线条僵硬,色彩暗浓,一张木板也似的脸,眼光无神,与其本应天真活泼的身份特征不相称;画面中偶尔闪现的“眨眼”和“张嘴”动作更像是机械的生理反映,为动而动,整个形象显得呆板生硬,既无形也无神,如木偶一般,难怪李可染本人看完《牧笛》之后不置一言。都说眉目传情,牧童的眉毛是没有的,且影片中三个孩子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脸型,表情木然。

传统人物绘画最擅长通过勾勒服饰的动态特点来到达以形传神。《牧笛》人物的服饰由古代的宽袍大袖变成现代的小马褂,且马褂敞开、肌肤外露,画师也只好平涂了事。没有了形态的神韵,脸也随之僵硬。《山水情》避开了现代人物服饰的困扰,勾描衣服褶纹的“十八描”技法有了发挥之地,遂有宽袍大袖的老琴师一副仙风道骨、超凡脱俗形象出来,但其内心活动主要依靠象征意味的古琴声、风雪、雄鹰等外部元素来烘托,表情基本以含蓄的颔首低眉、捻须远眺等画面表现;摆渡少年的面部表情则靠嘴型的变化,去应对情节环境所需的一惊一喜一忧。整部影片所有的表情都处在一种缓和平静的状态中,无波无澜,人物的内心世界只能揣摩意会。文士形象化身的老琴师,其内敛含蓄性格映射的面部表情对于成年观众或许可以理解,但山野之间一少年也常常是满脸的淡然平静,这就有点让人纳闷了。

《鹿铃》以擅长人物花鸟的海派画家程十发先生的画为蓝本,具有以叙事为宗趣的连环画的风格,影片动作流畅,甚至有着鹰与小鹿令人眼花缭乱的搏斗场景。主要角色小女孩和小鹿,配角如屠夫,甚至集市上戏耍的猴子都赋予了一定的面部表情,表情内容有愉快、生气、悲伤、惊讶、焦急等。面部表情主要通过眼睛、眉毛、嘴巴或单一或配合来体现,其变化有时还会与肢体动作恰当地结合在一起,如屠夫惊讶时:眼鼓如铃,浓眉下弯,嘴巴大张,回神之后抬手抓脑,继而憨然大笑。现代水墨人物是传统水墨与西方写实造型结合的混血,程十发先生的人物风格接近写实,所以《鹿铃》的人物表情才显得相对的真实丰富。

三、面部表情的镜头语言表现

镜头是动画电影的基本要素之一,通过分析影片的镜头运用可以窥见拍摄者的意***。镜头按照景距和视角的不同可分为:远景、中景、近镜和特写。

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曾说:“特写摄影是面部表情的艺术。”它能将人物的细微表情和特定瞬间的心理活动的表情传达给观众,具有强烈的主观感彩,有时也用它表现某一物体的细部特征,往往具有一种暗示和强调作用,揭示某种含义,比如《鹿铃》写小女孩飞快奔跑的双腿来暗示小女孩追鹿时的焦急心情。《牧笛》给了躺在树上的牧童一次逐渐推进的特写镜头,镜头中,牧童竟然是一张奇怪的、木讷的脸蛋,与牧童彼时彼刻的心理活动和身份特征极不相称。在《山水情》中,人物三次特写都指向老琴师和少年拨动琴弦的手,其用意大概是要通过对手势优雅的刻画来暗示人物个性的灵巧。两部动画其它的特写镜头则是留给了瀑布、岩石之类。

近景是表现人物腰部或胸部以上形象的镜头,视觉中心往往集中在人物肖像和面部表情上,因而能够比较清楚的看到角色面部呈现的喜怒哀乐、口型变化以及局部动作手势等,是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的有效手段。眼为心灵之窗,所以在近景镜头中角色的眼睛通常会成为重要的表现元素,近景镜头一般会给以眼神特别的处理。迪斯尼说过:“观众总会关注角色的眼睛,如果要让动画角色更有说服力,那么就需要在这个技术上投入金钱和时间。”《牧笛》大约有五六次近景镜头,镜头时间极短,以致笔者要通过截***才能分辨人物五官变化。在这些近景镜头中,牧童的脸部却看不到任何动态表情,至于眼神,用呆滞来形容大概并不过分。《山水情》近景镜头中,少年人物惊讶、高兴和忧伤的表情显现各有一次,大部分的时间里面部都保持淡然神情。

《牧笛》与《山水情》的镜头几乎是在毫不吝啬地展现人物角色生活的空间环境――云气缭绕的山,烟雾朦朦的水,着力营造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自然山水,《山水情》尤其为甚,用意昭然。人物角色,恰如水墨山水画人物,退而成为“点景”之笔。相比之下,《鹿铃》给予人物角色的特写和近景镜头较多,人物的面部表情获得了更多的刻画机会。

四、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讨论可以看出,早期水墨动画对于人物角色的处理是简单的、弱化的,即便是故事性较强的《鹿铃》依然不足。中国水墨画历来以山水为标志,最擅表现山水,画家们也更去表现山水。即便人物隐现于山水之间,也只是作为点缀:寥寥数笔勾出轮廓,弱化甚而五官。在水墨动画中,当人物与山水不得不结合时,囿于美术家身份的动画师们的思维再次将重心落在山水上,避免碰撞、弱化人物的选择实际上也就不足为奇。

当我们讨论中国水墨动画为何停滞不前,反复强调繁复的制作技术为其桎梏时,水墨画面作为背景却在美国人的动画《功夫熊猫》中焕发光彩,找到了生存空间。这或许可以说明,对于动画而言,任何一种绘画风格只能是增添色彩,而不应该喧宾夺主成为动画的主体。

参考文献:

[1]王垒.《孟昭兰心理学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9

[2]姜宾虹.动画角色表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D].中国美术学院,2011

[3]朱玮.从《萤火虫之墓》谈起--动画如何表达情感[D].南京师范大学,2013

[4]林志***.中国水墨人物画造型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5]杨晓刚.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无表情状态[D].山东师范大学,2011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国产动画 中小学生 广电总局

动画作为一种***的艺术形式出现已有一百年历史,它是一种活动的、被赋予生命的***画,又称美术片和“卡通”。按制作方式,可分为传统动画和计算机动画;按题材设定,可分为艺术动画和科教动画;按表现风格,可分为写实动画、写意动画和抽象动画;按播放渠道和传播媒体,可分为影院动画、电视动画和网络动画等。电视动画是更接近大众的文化传播形式,本文主要以广电总局推荐播出百部优秀国产动画片为讨论对象,研究中国电视动画的文献品质与未成年人群体接受之关系。

一、国家广电总局推荐播出的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目

20世纪80代后期,电视文化就已成普及之势,五十集乃至百余集的外国电视动画片涌入我国。平心而论,这些国外动画片对启蒙和引导少年儿童的心智和情操,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但其唯乐至上的搞笑倾向以及暴力等某些不健康情节,同时会给缺乏判断力的少年儿童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的创作和播出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动画片。根据广电总局全国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核发情况通告统计,15年来摄制了520部共超过30万分钟的电视动画片,见表1。

表1 1993至2007年国产电视动画片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网站的相关公告整理(1994年无)

通过表1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尤其是动漫业相关***策的相继出台,我国电视动画片产量猛增,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更多的精神食粮。2004年12月,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厅),中央电视台,******总***治部艺术局,中直有关单位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实行优秀国产动画片推荐播出办法的通知》。从2005年第一季度起,至2008年第一季度止,分13批推荐了117部电视动画片。

国产动画片的竞争力与日俱增,如三辰卡通集团制作的《蓝猫淘气三千问》五个系列节目的电视播出、音像制品和***书出版版权、衍生产品授权已分别输出到科威特、韩国、以色列、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36个国家与地区,成交额为1136万美元,仅2006年成交额就突破660万美元。

二、百部优秀国产电视系列动画片举要

电视动画往往以系列片的形式分集播出,系列动画片一般以分集的形式叙述一个长长的故事,或由情节连贯又分别***的小故事组成。限于篇幅,这里仅举18部电视系列动画剧本提要如下。

《小小律师》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征、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等,宣传法律、寓教于乐;《围棋少年》以明末围棋神童江流儿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弘扬了中华围棋的文化精神和中国棋手的爱国情结;《东东》通过26个小故事讲述了初二男孩东东的成长经历,内容健康向上、语言幽默时尚;《小虎还乡》展现了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种种变化和冲突,是一部兼具感情色彩和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梦里人》是国内少有的一部面对青少年观众、表现高中生现实生活题材的动画系列片;《环保剑》则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讲述了一系列人类与污染恶魔作斗争的故事;《精灵世纪》在带领小朋友走进神奇的魔幻世界的同时,又将诚信的重要、亲情的温暖、友谊的可贵、团结的力量等成长的道理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小观众。

《蓝猫淘气3000问—平安出行》以宣传安全行车为主题,讲述了大明星蓝猫、喜欢飚车的兔耳狼和向往城市生活的QQ熊、安安一家等人物在搬家前往太阳城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有趣故事;《消防大本营》讲述了活跃在城市中的消防官兵和一支以蓝猫为首的少年“119小分队”,积极宣传和普及消防知识、助人为乐的故事;《福娃奥运漫游记》是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精心策划推出的大型系列动画片,通过讲述奥运故事,传播奥运理念,弘扬奥运精神;《戏曲动画集粹》将动画艺术与戏曲艺术相结合,用动画的形式再现了《白蛇》、《贵妃醉酒》、《武松打虎》、《智取威虎山》、《对花》、《惊梦》等精彩戏曲唱段,画面精致唯美,能够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视听享受;《星际飚车王》成功塑造了拥有天才潜质、正直善良的赛车手阿雷的形象,并通过阿雷和他的朋友们参加赛车的故事,体现出正义、勇敢和团队的强大力量;《三毛从***记》既忠于原著,又不拘泥于原著,充分展现了三毛乐观、豁达、幽默、机智的品格;《乌兰其其格》以我国内蒙古草原牧民秋冬季游牧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乌兰、其其格姐妹俩在游牧迁徙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探险与猎奇、迷失与拯救的故事,作品画面优美,节奏流畅,富有浓厚的草原风情,展现了纯朴豪放的民族个性;《吉娃娃和他的伙伴们》以中国传统文化十二生肖为主题,讲述了小狗吉娃娃和其他十一个好朋友的有趣故事,适合低幼儿童欣赏。

《少年狄仁杰》通过少年狄仁杰成长路程的刻画和描写,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塑造了主人公热切追求公平和正义的优秀品格,有益于培养观众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大梦王小书包》以精心设计的故事内容、生动活泼的动画形象、风趣幽默的人物对话再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草船借箭》、《狼牙山五壮士》、《丑小鸭》等优秀小学课文内容;《中国古代科学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精致优美的场景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展示古代科学家们虚心学习、勇于实践、不畏困难、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不同年龄层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喜爱不同的节目内容并呈现不同的收视规律,科特勒将人群分为儿童(6岁以下)、少儿(6-11岁)、青少年(12-19岁)、青年(20-34岁)、中年(35-49岁)、中老年(50-64岁)、老人(65岁以上),对本文的研究颇有启发,前三类即属于“未成年人”范畴。

三、中国电视动画文献品质与中小学生群体接受论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对中国少年儿童电影的范围是这样限定的:第一,少年儿童应该是影片中的主角(当然也包括动物以及神话中的牛郎织女、童话中的王子公主或者灰姑娘这样的人物);第二,影片的内容应该是少年儿童参与的生活或者是以儿童视角观察的生活(如果没有这一条,成人的价值判断、审美标准就会强加给少年儿童);第三,影片的内容必须是少年儿童适合观看的。这虽然界定的是少儿电影的基本品质,但对电视动画尤其优秀国产动画推荐片目来说,也是比较适合的。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主体。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中小学在读学生达2.32亿人(包括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其中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348.83万人,在校残疾儿童41.93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10564万人,初中阶段在校生5736.19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4527.49万人。这个规模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也对中国电视动画创作的数量与品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不断扩大,尤其是电视和网络文化的普及,少儿越来越成人化,个体差异也愈发明显,这些都是中国电视动画创作者应考虑的因素。为繁荣国产动画片艺术创作,切实推进国产动画片精品工程,自2005年1月1日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实行优秀国产动画片推荐播出办法,各级少儿频道、动画频道与日俱增。另外,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挑战,促使有识之士站在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研究电视动画片的选题、创意和管理。2008年2月14日,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动画频道、少儿频道、青少频道、儿童频道和其它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频道要继续扩大国产动画片的播出规模,上星频道要着力创新思路,积极创造条件,切实开办国产动画栏目,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更多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国产动画片,为国产动画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自2008年5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不得播出的境外动画片、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节目以及展示境外动画片的栏目的时段(17:00-21:00)再延长1小时。中外合拍动画片在这一时段播出,需报广电总局批准。各少儿频道、青少频道、儿童频道和其它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频道在这一时段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或自制的少儿节目,不得播出境内外影视剧。各动画频道在每天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或国产动画栏目,严格执行每天国产动画片与引进动画片播出比例不低于7比3的规定。各级电视台引进境外动画木偶剧、动画人偶剧需报广电总局批准。所有国产动画片必须获得国产动画片发行许可证方可播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关心未成年人、发展民族品牌和倡导民族文化。

毋庸讳言,尽管国产电视动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一流电视动画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诚如著名儿童文学家张之路评价中国儿童电影时所言:“在表现生活上,国外儿童片的本质力度更大、艺术表现力更强;在还原少年儿童的生存环境上,国外儿童片更加深刻、似乎从来不回避什么,忌讳什么;在成人与孩子们的关系上,外国儿童片侧重于“成长”下的磨练,中国侧重于在“爱”的名义下的呵护;同时,国外儿童片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诗性与情趣也别开生面、非常清新,常常小中见大、见微知著,给人以较大的想象空间。”为使少年儿童更喜欢国产动画片,应在动画思维、动画稿本、动画造型、动画场景、动画色彩、动画声音以及电视播出、音像制品、***书出版和衍生产品等方面,精心塑造中国电视动画的优秀品质: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文化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1]刘小林,钱博宏.动画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任频捷.动画片对中国儿童暴力性倾向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2,(4).

[3]孙永超.人口细分在电视节目策划中的应用[C].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4]《艺术学》编委会.艺术:视像与后现代思潮.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 罪恶;忏悔;复仇;宽恕

起初她成了三个牧羊人的妻

然后她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他们用金锁锁住她的身子

把她安放在一棵白桦树旁。

他们割下了她那可爱的头――

一泓清泉从中冒出。

影片《处女泉》把瑞典13世纪的一则题为《凡格村的托莱的女儿》的传说搬上了银幕。上面就是这篇传说中的民歌,它把人们带回到了中世纪的世界,神奇之泉在年轻少女――凡格村的托莱的女儿――被三个牧羊人奸杀的地方神奇地喷涌。这部充斥着暴力与复仇的传说,也由此而被涂上了宗教的颜色,罪孽的和解与上帝的宽恕最终削弱了传说中的暴力与复仇,而成为该影片的主题。

在影片中,伯格曼加入了基督教徒与异教徒的矛盾,并强化了善与恶、贞节与失身之间的对立关系。为此,伯格曼设计了异教徒形象――英格丽,在影片开头,首先为我们展现了这位故事中的关键人物,她在昏暗的清晨躲在昏暗的厨房为她的神进行祷告,这种昏暗的光线让我们感觉到她内心的阴暗。她的女仆身份带给她的只有卑贱,她的婚前失贞带给她的只有屈辱,她的异教信仰带给她的只有孤寂,所有这些都使她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使她对具有正宗小姐身份、纯洁的、基督教信仰的“妹妹”卡琳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心和熊熊的复仇火焰,就连在清晨的祷告中也要对卡琳诅咒一番。伯格曼在影片一开始,就将这种种矛盾暴露出来,既形成了悬念,也为后面事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在仇恨的驱使下,英格丽为卡琳准备了“死亡午餐”――在面包中加入了硕大的癞蛤蟆。在传说中,癞蛤蟆是有关性(“癞蛤蟆在春天欢蹦乱跳”)与邪恶(“当食物变成青蛙与蟾蜍的时候,魔鬼就在四周嬉闹”)的古老象征。①英格丽认为,这便是自己呼唤的“奥丁神”,它会为自己讨回公平,并渴望它给予她所“仇恨”的人以惩罚。

当英格丽的对立面――卡琳出场时,伯格曼用了对比的方式。在明亮的房间,面容姣好的卡琳还慵懒地躺在床上,光线打在她的脸上,显出了她的尊贵身份和纯洁的内心。卡琳是这个家庭名副其实的小公主,她拥有父母的宠爱,这源于她那正统的尊贵的身份;虽然她会在舞会上与男人跳舞到深夜,但她拥有中世纪最看重的处女的童贞,并希望和坚持自己的童贞直到结婚才会被献出,这赢得了全家人的敬重;同时,她信仰基督教,虽然偶尔会偷懒不愿去做祷告,但仍然会坚持在饭前和睡前去向上帝忏悔和祈福,并始终感谢上帝对她的恩赐。在必须要去为圣母献礼成为事实后,她穿上了那件童贞象征的礼服――由15个处女亲手缝制的丝绸裙子,“只有你才有权利穿它”,正是这样的一种“权利”,导致了英格丽的仇恨,也导致了卡琳的失贞。伯格曼用两个人物的对立,叙述出了在中世纪两种宗教间的仇视,他把这种隐性的关系,通过两个感性的人物展现出来,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真实的中世纪氛围。

卡琳的父母,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人物的出场被安排在十字架前,夫妻俩在虔诚祷告。因为当年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伤的是手腕,母亲也用蜡油烫伤了自己的手腕,意欲同耶稣一起受难。每餐饭前,父亲都会对上帝赐给他们的一切进行虔诚的祷告。为了给圣母献礼,父亲执意要仍是处女之身的女儿前往,以示对圣母的尊敬。对于女儿卡琳,他们宠爱有加。母亲为她圆谎,父亲答应她提出的所有要求,于是,卡琳带着父母的祝福,带着仇恨的英格丽上路了。这是这一家对基督的虔诚,这种虔诚甚至掩盖了父母对女儿独自出行的担心。

这时,作为对立面的卡琳和英格丽终于同时呈现在了我们面前。为了表现她们的对立,伯格曼设计了几个对比:卡琳华丽的象征童贞身份的衣服同英格丽的女仆身份的粗布衣服;卡琳骑的高头大马与英格丽骑的***驴显示了她们身份的尊卑;卡琳的善良纯真与英格丽的“恶毒”世故;卡琳用她的圣洁去嘲笑英格丽的失身,这使得英格丽恶毒地向她提出了被的可能性。同样,森林也是两面的,它有着神奇的美,抒发着春天的气息,同时它也拥有神秘的邪恶,那黑暗的阴影,作鸦叫的神秘大鸟,都在向世人昭示着它的神圣不可侵犯。这同样象征着卡琳与英格丽的对立。在路上,卡琳天真地问到英格丽怀孕的感觉,这碰触了英格丽的伤口,她恶毒地回敬卡琳,并再次加深了对卡琳的仇恨。这种仇恨当碰到了一个男人后,得到了激化。这个男人应该是使英格丽怀孕的人,同时也是昨夜同卡琳跳舞的人,卡琳见到他后嬉笑着与他调情,这引起了英格丽的愤怒,她们为此争吵,在卡琳打了英格丽一个耳光后,这种矛盾激化了。

走到大森林看守人的小木屋时,英格丽的种种情绪彻底爆发,她不走了,企***让娇生惯养的小姐独自前往,并且在潜意识中,她也希望发生点什么,去教训一下这位骄傲的小姐。在这里,那只作鸦叫的大黑鸟、神秘的预言老人和那些神秘的药,震慑了英格丽,她感觉自己笼罩在一片神秘的氛围中,在此时,她听到了森林中将会死一人的预言,她害怕了,她逃了出来,作为悲剧的旁观者和罪恶的见证人,她跑向了森林。这时,就在这神奇的森林风景中,骇人听闻的、潘神般的牧羊人正躺着等待童女的到来。

作为善的对立面,伯格曼塑造了魔鬼的化身――两个成年的牧羊人和一个未成年的男孩子。伯格曼把他们塑造成终日无所事事、到处流浪的形象,当他们在森林中看到了美丽的卡琳,牧羊人惊呆了,他们策划了这场悲剧。共进午餐之初,卡琳凭着自己的自信与天真跟那两个魔鬼周旋,她应付得相当好,他们的恶意还仅限于***笑和秽语,当然这也是他们必经的步骤罢了。这时,英格丽已经跑到了这里,她看到了这一幕,凭着她的世故,她想到了将会发生什么,她从地上捡起了一块石头,看着事态的发展。最后导致两个牧羊人跨出邪恶一步的,是谁也没有料到的:为了缓和紧张和尴尬的气氛,卡琳拿出了一块大面包,让小男孩来吃。小男孩刚咬了一口,就惊叫着扔掉了面包,小男孩释放了面包里的邪恶之神――英格丽的奥丁神――一只硕大无朋的癞蛤蟆。也许是神的旨意,也许是人的邪恶,两个牧羊人最终奸杀了卡琳。也许是因为“仇恨”,也许是因为“死一人”预言的震慑,也许是因为懦弱,最终英格丽也没有出来阻止悲剧的发生,而是扔掉石头逃跑了。这也许是伯格曼对于两教之间的一种预言,他们不能和平相处,也不会互相帮忙,这又是两教关系的感性显现。

而他们那未成年的弟弟,也在这样的情形下,经历了惨痛的成长。当他们与卡琳友好相处时,弟弟对于哥哥的玩笑,还是处于好奇和兴趣,他还在享受他快乐的、无拘无束的童年。而当他的哥哥真的并杀害了卡琳,他吓坏了,恐惧就这样无情地来到了他的童年世界,并取代了快乐与纯真,从此主宰了他的命运。这构成了伯格曼的一贯的童年主题:充满恐惧的童年,受尽折磨的成长经历。从对死亡的一无所知,到死亡可以迅速地、悄无声息地、毫无意义地突然降临这个世界,这种瞬间的死亡,真的促使他恐惧的成长。②事后,他试***用泥土和树叶去掩盖卡琳的尸体,却因为恐惧和害怕而无法成功。那种死亡的经历,令他精神恍惚,他不能吃,不能睡,不能再像个孩子似的快乐地生活。这种恐怖的经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他惟一能做的就是永远的记住那一幕,成为他成长的阴影。

也许是上帝的旨意,三个牧羊人来到了卡琳的农庄。在这里,疼爱卡琳的父母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卡琳的归来。牧羊人被邀请与他们共进晚餐,整个场面被伯格曼布置成拥有基督最后的晚餐的祭坛画的仪式化的造型,许是预示着最终悲剧的发生。男孩儿最终“出卖”了他的两个哥哥,导致了基督徒的复仇。当父亲开始像平时一样为上帝的赐予祷告时,小男孩的恐惧记忆使他想起了卡琳同样的祷告,他又一次害怕地、痛苦地想起了那次谋杀,他又开始呕吐,但立即就被他的哥哥逼迫保持沉默。尽管哥哥对他进行了殴打,他仍然忘不了那恐怖的一幕。最终,那件丝绸裙子败露了他们的罪恶,母亲强忍着悲痛将此事告诉了父亲。可想而知,对于如此疼爱女儿的父亲,这意味着什么。暴怒的父亲从恐惧的英格丽那儿知道了一切。而这时的英格丽已经认识到了罪恶,开始了忏悔,她认为一切都是奥丁神的旨意,都是她的嫉妒和诅咒,神应该降惩罚于她。这里伯格曼设计了异教徒的罪恶与忏悔,从异教徒最初的不相容,到悲剧的发生,最终忏悔导致了两教的和解和基督教的宽恕――处女泉喷涌而出,这恐怕又是伯格曼的寓意吧。

父亲终于决定为女儿复仇。在复仇之前,伯格曼为父亲安排了赎罪的仪式:在仪式中,父亲拉倒了一棵小白桦树,这可以看做是对的有意重现和模仿,看着那飘摇无助的、毫无抵抗能力的小树,其画面的丰富含义是深远的。之后,父亲进行了沐浴,父亲不断地用小树枝做成的鞭子抽打着自己,给自己带来痛苦的同时,也是在向神的一种赎罪和忏悔。③仪式过后,父亲的复仇仪式开始了。在这一场面中,伯格曼用火来作为前景,展现在观众面前。它既是父亲胸中那团复仇和愤怒之火,又代表了宗教中的无穷力量。

复仇过后,全家人都进森林寻找卡琳。而这时,母亲也开始了她内心深处的忏悔,她同样认为女儿的死与她有关,是她嫉妒女儿抢走了丈夫全部的爱,是她的情绪最终导致了女儿的惨死,她同样希望得到惩罚和宽恕。当卡琳的尸体展现在家人眼前,父亲崩溃了,他双手向天,开始了自己的忏悔:

你看见了,上帝,你看见了!这个无辜孩子的死,还有我的复仇,你让它发生了,我不能理解你。我无法理解你。但是我仍要请求你的宽恕――我不知道还有别的出路来平息我的双手,我不知道还有别的出路活下去。我答应你上帝,这里,以我惟一的孩子的尸首发誓,我答应你,为了赎罪,我将为你建造一座教堂,我要将它造在这儿。用石灰还有石头,用我的双手。

最后,伯格曼给了人们宽恕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存在正是这部影片的意义所在,一股清泉涌出。英格丽和母亲都从这里获得了解脱。伯格曼本人认为,泉水涌出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宗教神迹的表现”,同样也是一种宣泄的需要:“我不明白影片怎么可能没有泉水而结束,因为如果那个父亲只是回到家里,然后是一片静寂,那就永远不会有故事中的那些人的情感的释放,也不会有观众的情绪的释放。”④在影片中,伯格曼布置了大量的仪式,祷告、奸杀、赎罪、忏悔、宽恕,这种种仪式性的画面,就像宗教中的一幅幅***画,向我们诉说了一个遥远年代的基督教徒的忏悔与上帝的宽恕的传说。

注释:

①④ 沈语冰:《北欧电影哲人:英格玛•伯格曼》,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99页,第103页。

② [瑞典]英格玛•伯格曼:《魔灯:伯格曼自传》,刘森尧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9页。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篇9

一、寓美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幼儿园的各科教学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音乐教育

音乐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它以一定的节奏和旋律通过听觉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同时又使幼儿的听觉在音乐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音乐教育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其想象力、记忆力,活跃思维及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唱歌、欣赏音乐、游戏和舞蹈等内容教给幼儿有表情地唱歌并迎合音乐做出优美协调的节律动作或舞蹈动作,培养初步的音乐欣赏和唱歌、跳舞的简单技能,发展其音乐才能和音乐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欣赏《牧童短笛》时,教师将一组幻灯片放映到荧幕上,孩子们看到荧幕上出现碧绿的田野,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伴随着画面的变换,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幼儿不仅能感受到牧童的愉悦心情,而且对音乐的丰富内涵有了一定的理解。在音乐的作用下,幼儿的表演欲也就产生了,当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作出一定的节律动作时,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得到了发展。又如《小娃娃跌倒了》这首歌曲,幼儿在学唱歌曲和领会歌曲情感的同时还能受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教育。

2.美术教育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包括和欣赏等内容。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由于它色彩协调,线条清晰,形象生动,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视觉,又能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艺术想象力。幼儿对形象美好、色彩鲜艳的玩具和***片能表现出极大的欣赏欲,喜欢用画笔涂画出一些他们想象的***案来,这一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幼儿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所以教给幼儿简单的绘画、泥工、手工、纸工、制作玩具的 技能,使他们能够从事一些简单的美术,可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如:幼儿最初画花朵时,所有孩子画的花朵几乎一个模样──“五瓣一芯”,画面单调。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并经过对各种花的观察之后,再动笔时,就会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花来,这时幼儿已经进入了创造美的境界之中。

3.文学艺术教育

文学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的艺术,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有重要影响。幼儿园中的文学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听故事、听童话、朗读诗歌、观看儿童题材的影视作品等进行的。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丰富、语言优美,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艺术,而且可以使儿童受到美德教育,提高幼儿辨别真假、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要通过自己的表演形象地再现故事、童话、诗歌等文艺作品的内容,使其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如:童话《白雪公主》能激发幼儿的爱心和善良的品质,培养疾恶如仇的情感。又如故事《诚实的列宁》,能教育幼儿做了错事要勇于承认的诚实品质,等等。通过讲、读、看、听等形式,让幼儿多学习一些喜闻乐见的儿童文学作品,既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又能培养做人的美德,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4.体育教育

体育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幼儿形体美、姿态美的主要教育途径。黑格尔说过:“通过体育锻炼,塑造一种和谐发展的人体,是同雕塑家的艺术创造相似的一种艺术创造”。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幼儿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技能,使他们能够在简单的体育活动中提高运动能力并促进体质的增强。幼儿园的体育教学还可以结合音乐或模仿小动物等手段进行。如:学免跳动作时,播放节奏强的乐曲,让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节奏,模仿小兔跳,幼儿不仅跳得认真,活泼,而且都希望自己的动作优美协调,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而经常开展幼儿体育锻炼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坚强意志,提高身体的健康素质。

5.常识教育

常识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综合知识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使幼儿多了解一些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并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基础知识。由于常识教学中经常与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打交道,所以应该利用常识教学对幼儿进行热爱科学和爱护环境等方面的科学常识美教育。如游览动物园时,可以让幼儿从观看各种动物的情趣中产生,热爱和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通过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美育

日常生活是美育的丰富源泉,凯洛夫说过“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创设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的整体设计及室内外装饰,都应该注意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思,同时还要注意童趣的特点。如:在围墙上画出形态各异的动物画及卡通画,能使幼儿有生活在童话世界的感觉。又如:在活动室或走廊的墙上画出有故事内容的童话,可以对幼儿进行无声的美育。在美的环境中,幼儿心理上能产生愉悦感,有利于幼儿健康和谐的心理发展。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包括从幼儿入园到离园的各个环节,生活环境包括园舍管理、教室环境管理、寝室管理等各种场所。而每一个生活环节和每处生活场所,都应该重视对幼儿的美育影响,用潜移默化的美育因素 ,使幼儿获得健康和谐的教育是日常生活中美育的主要内容。

三、通过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对幼儿进行美育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篇10

首先,从语言、教态和思维观念上展示了授课教师“教”的个性化。

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之外,更要有丰厚的人文素养。而包老师就是一位专业基本功和人文修养兼得的优秀教师。她上的《悍牛与牧童》是一首动画片的完整配乐(单元主题是“荧屏乐声”)。在课的开始,她直入单元主题,设计了听音效做动作和看动作配声音的教学环节,三言两语就把学生带入了教学情境,然后手指轻触琴键,寥寥数音却塑造了一个野蜂飞舞的鲜活场面。接着,包老师又拿起沙槌模仿响尾蛇神秘恐怖的形象,随后是模仿来访者敲门和踹门的情境。她的模仿不但让学生能准确说出形象和情节,而且还能让学生专注地为其配上准确而恰当的音效。可以说,无论是语言、动作还是表情,都准确到位、生动逼真,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看着她自信传神的教学,我忽然悟出了音乐教师是多面手的真正含义。

教师个性化的展示不仅包括语言、教态、打扮和表情等外在的方面,同时,更包括其思维、理念、感悟和见识等内在方面的个性化。当进入完整聆听乐曲的时候,音乐响起后忽然找不到老师了,音乐停下来时,我才看到她从学生旁边的座位上站了起来。细节体现理念,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却传递了老师的匠心独运。她始终以一个学生的心态去体验、感悟和参与到需要学生学的环节之中,同时,又以老师教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学的环节。当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同时用这两种心态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时,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又能从另一个角度适时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教学。

音乐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音乐教学绝对不能忽视音乐的文化内涵。《悍牛和牧童》这首乐曲给我们最大的启迪就是人与动物、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在此处,包老师不是仅仅让学生听音乐讲故事,而是通过边观看音乐动画,边谈音乐要素的变化导致音乐情绪的变化,再由音乐情绪的变化影响人心情和想象的变化,直至让学生真正明白与人为善、与动物为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曲主旨。从她对音乐主题的深刻挖掘上,充分展现出包老师丰厚的人文素养。也只有在音乐基本功、教学技巧和人文素养等方面都非常扎实,教师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独特性。

其次,从教学内容的组合、教学设计和教学情境创设上展示了课堂的个性化。

《悍牛与牧童》是瞿小松运用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创作的带有浓郁民族特点的优秀作品,在作品中他将不同的人声当做乐器使用,使乐曲有了独特的风格。这是首动画片的配乐,音乐具有渲染性和造型性特点,但旋律性不强,又很抽象。聆听一遍将近十分钟,对于初中一年级十一二岁的学生来说,如果不让他们听几遍再加上讲解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但是,一堂课总共只有45分钟,如果让学生听三遍再加上开头结尾,这一堂课也就快结束了,还怎样去讲解、拓展和创编活动呢?包老师在这一点上处理得非常巧妙。首先,她不采用通常的让学生先完整聆听音乐的策略,也不是通过把音乐剪接缩短了再给学生听的方式。她是将导入环节里的看动作配音效和听音效想故事情节的主题延伸过来,然后从乐曲中最具特点的中间段开始欣赏,把速度、力度、音色、情绪等音乐要素和乐器使用直接渗透进来,然后再把这一段与第三部分进行对比欣赏。通过这种对比欣赏,学生感受出音乐基本的情绪和主要要素的变化,并有了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分析音乐之后,老师才让学生完整地欣赏《悍牛与牧童》,才给学生揭示真正的答案。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看动画,学生对音乐的神秘感就减少了,故事情节就直接印刻到学生的脑海里,学生的能动性和想象力也就削弱了。不把欣赏的各种答案先抛给学生,而是通过老师逐步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听觉经验,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听觉经验和音效探索来逐步明白动画和音乐的主旨和故事,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使学生很容易走进音乐和教学的主题中来,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本课的最后一个拓展创编的教学环节曾引起部分听课老师的探讨,有人认为这个环节拓展得有点远和偏。本来教材上提供的创编内容是让学生根据唐僧师徒的个性特点来配音。而包老师没用这个现成的创编材料,而是引导学生根据现时社会上出现的、有争议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自编故事情节、自配音响效果。这种设计增加了难度,学生不但要编创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还要选择音响工具、探讨发声方法和表演方式。但是,这种创编并没有偏离教学目标。本单元的主题是“荧屏乐声”,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喜爱电影音乐,感受电影音乐的特点。而本课时的第三个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的创编活动中,不难看出,包老师本课时的子目标是紧紧围绕单元总目标去细化和设计的。正如曹理教授所说,我们既要尊重教材,又要科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的,只有尊重教材,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章可循、百变不离其宗;只有科学地使用教材,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效果显著;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才能常用常新,我们的课堂才能个性突出、风格多样。

再次,从学生的参与形式、语言表达、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上也体现了“学”的个性化。

在这节课里,学生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积极地参与。从一开始对经典电影音乐的听赏,到为音效配动作和根据动作配音效,以及后来的自创音效和故事情节,再到现场设计表演等等,这些环节都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至于学生的收获如何,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和语言表达中一目了然。比如说,在升华主题的时候,教师问:“结合音乐,你认为青草代表着什么?”学生答:“代表着对牛的尊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教师接着说:“中间段落中音乐发展的激昂的地方,那些壮汉为什么没有能制服那头牛?他们是怎么对待牛的?刀棍代表什么?武力能带来和平吗?就像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虽然依然存在一些武力霸权主义,但我们的世界是需要和平的。我想此刻大家一定能感受到作品成功的原因所在了吧。”学生答:“他是希望世界像这个音乐一样,不用武力让人屈服,而是要以和平的态度来对待所有人。”

再比如最后自创情节、自创音效的环节,老师跟学生一起讨论和设计、一起修改和策划,等到师生表演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投入,无论是表演老人的动作表情,还是学生模仿雨的声音变化,都生动逼真、细致入微,学生投入的表演和深刻的感受,让人看到了课堂的成效。抓住一点深入展开,使学生的认识和技能有明显的提高,是这节课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10篇

学习

营运年度工作计划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营运年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营运工作总结及计划ppt,运营年度工作计划万能模板。一、财务工作:(1)日常工作1、严格审核各部门的费用报销和借款,坚持财务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凭证拒付,审核后方可通过网银支付,2、地大报销单据的整理及

学习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内容包括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纪录片,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名单。在此次公益活动中,洋河将企业的品牌理想与乡村医生的梦想融合,就“梦”这一主题生发开去,达到了公益事业与企业营销的无缝对接。企业的品牌理想,是指坚

学习

迷失的亲情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迷失的亲情10篇,内容包括迷失的亲情100篇,迷失的亲情下集。1997年,蔡斌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某名牌大学。全村人都为出了这个“天之骄子”而自豪。蔡斌的高中同学王燕,头年高考落榜,她写信给蔡斌,说希望能在学习上得到他的帮助。

学习

颁奖词大全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颁奖词大全10篇,内容包括感动中国十篇颁奖词,2020十篇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合:大家晚上好!男:我叫**。女:我是**,有缘今晚为大家主持这个节目。男:寒暑交迭、万象更新,新年的脚步悄然而近,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女:20##年已迈着坚定

学习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鱼游到了纸上教案毕业设计,鱼游到了纸上试讲。一、体育游戏设置时应考虑的因素1.游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现代教育已经由“师本教育”理念转变到“生本教育”理念,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习

首付合同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首付合同,内容包括首付合同和购房合同,首付合同注意事项。乙方为购买甲方所开发项目___________的房屋号楼单元室,因资金不足,特向甲方申请借款。经双方平等协商,根据平等自愿原则达成如下协议:一、借款用途乙方向甲方所借款项

学习

音乐教研员工作计划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教研员工作计划,内容包括音乐工作计划7篇,小学音乐教研员工作计划。二、工作思路本学期音乐学科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是:进一步深入研究《九年义务教育(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反思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寻找解

学习

女性保健知识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女性保健知识10篇,内容包括女生保健知识大全,妇女保健知识大全。不戴胸罩好:中年女性认为,她们已经过了关注美观的年纪了,保住健康最重要。所以可行的做法是,在秋冬季穿厚重衣服时不戴胸罩,春夏季节也尽量选择那些宽松透气、束缚

学习

水仙花的诗歌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水仙花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水仙花诗歌100首,水仙花诗歌10字。它们比小羊的眼睛更害羞,并惧怕每一次的暴雨,当我想睡去的时候,常春藤可以闭上我的眼睛,并对着那上面的你再见,再见。2、《水仙花》水仙花使我变得美丽,水仙花,我深知你

学习

作文中秋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中秋10篇,内容包括以中秋为话题的作文10篇,有主题的中秋作文。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所以称中秋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

学习

人体科学专业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人体科学专业,内容包括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材,人体科学研究专业。一、加强教学管理,以科研促教学充分利用2006年我校国家***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契机,充分探索体育学理论授课存在的师资情况,通过学校有关部门,从基础部体育教研室选

学习

余世维赢在执行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余世维赢在执行10篇,内容包括余世维有效沟通赢在执行,赢在执行余世维完整。由此我想到,所谓的执行力,对于一个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就是在工作中,不仅要完成任务,而且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要有不断进取的意识,要在执行的过程中,创造性

学习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师恩难忘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师恩难忘优质教学设计博客,师恩难忘主题班会教案设计。不忘感恩初衷,春游才是“愉悦之旅”,才是“养成课堂”。一是不忘感恩初衷,“愉悦之旅”春意盎然。因为感念学生平日里的辛苦、懂事、可爱,学

学习

向父母道歉的话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向父母道歉的话10篇,内容包括父母给孩子道歉范文,惹父母生气怎么道歉。如果父母真的做错事了,或者误会孩子了,道歉是必须的。道歉不单有利于改善家庭关系,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益于提高父母的权威。不应该说父母是大人,做

学习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鱼游到了纸上教案毕业设计,鱼游到了纸上试讲。一、体育游戏设置时应考虑的因素1.游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现代教育已经由“师本教育”理念转变到“生本教育”理念,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习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山中访友教案时间安排,山中访友阅读短文答案。3.品味作品中表现的新型生命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欣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教学难点】合作探究,欣赏画

学习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林黛玉进贾府精品教案,林黛玉进贾府节选教案。【教学设计】《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教学中大胆取舍教学内容,改变“惯性”教法。教学活动

学习

在家里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在家里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以家为主题教案设计,在家里我们应该怎么学习教案。3.学习为长辈做事,学习做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教学重点】会写4个字。【教学难点】认识14个字。【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片、词语等课件。一、

学习

小鹰学飞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小鹰学飞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小鹰学飞教学设计,小鹰学飞教案及反思简短。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规范的书写“摇”和“鼓”。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体验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

学习

白公鹅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白公鹅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人教版四年级白公鹅教学设计,白公鹅教学设计。二、阅读指导:达成有效阅读(1)边阅读边动口。对于定义、公式、法则等基本知识的阅读,要在老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产生过程的基础上,逐字逐句反复咀嚼,

学习

画杨桃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画杨桃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画杨桃教学设计示意图,画杨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文库。一、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优化合作学习效益交互式电子白板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电教化教学设备,是汇聚高端电子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现代化教学

学习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小数乘小数完整详细教案,小数乘小数口算技巧口诀。第一,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知识铺垫。第二,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类推理能力,他们能在做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