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朗诵10篇

赤壁赋朗诵篇1

[关键词]《赤壁赋》;哲学思想;探析

[中***分类号]1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01-01

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为黄州团练副使,他纵情山水,两赋赤壁。元丰五年(1082年)五月,他的好友,道士杨士昌来黄州看望他,二人携手同游两个多月。夏历七月十六日晚,夜色晴朗,月明星稀,他们相约泛舟长江赤壁,就在这次游览中,苏轼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赤壁赋》。下面我们就针对《赤壁赋》一文解读苏轼的哲学思想。

一、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铺垫了“静”的写作氛围。继而又在这幽静的环境中写“月”在徘徊,“露”在弥漫,人在冯虚御风、羽化登仙。在静中写出动感,静中的动和动中的静都是永恒的,于是下文有“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又在符合情理的动静中,折射出环境的雅致。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主客才有兴致扣舷歌而吹洞箫;苏轼才能逸趣横飞,千古名篇,挥笔而就。

二、清中有浊,清浊相融

在秋高气爽的月夜里,普洒大地的月辉、拂面不寒的清风、一碧万顷的江水共同溶筑成一个清澈无滓的世界。然而在这个晶莹剔透的大环境下,却充盈着浩淼的白露,使一切又朦胧茫然。这一切把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变的很模糊,在这一境界中,作者的思想极度自由,不受世俗的束缚。他可以抱明月长终,可以挟飞仙邀游。这一境界下完成的文章才会恣意,浑然天成。

三、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在文章的第一段,苏轼把叙事、写景、抒情有机结合起来。山、水、风、月、主、客,都融入秋景。明月照人而为景,人诵明月而生情;人在诗中游,诗出人之口。在如诗如画的景中,诗人忘记自己是一个凡夫俗子,精神仿佛脱壳而出:“飘飘乎如遗世***,羽化而登仙。”情与景完全融为一体,没有了外物与自我的区别:清风明月、秋江白露、舞壑潜蛟、鱼虾麋鹿都有了生命和情意。人与物和谐共存,两者都是精神在飞扬。这一思想就是人与自然审美关系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四、短暂相比长远,有限寓于无穷

赤壁赋朗诵篇2

不同的文字,情感不同,意境不同,朗读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范读、美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诵读等等。

一、范读

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如上面提到坡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婉约词《雨霖铃》,学生难以准确把握其中情感和韵味,这时老师可以范读一下,以对比中让学生对苏词的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和柳词的缠绵悱恻、俏丽多情有个初步的感悟,从而产生朗读的欲望,情不自禁地读起来,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境界中去。

二、美读

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音韵、节奏,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读出其中的节奏美、情感美。在学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我先是播放了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朗诵的诗文,然后找了班上一个很有演讲天赋的女生,配乐诵读这首诗,那读得真是声情并茂,震撼人心,全班学生无不为之倾倒。

三、分角色朗读

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如老舍先生的著名话剧《茶馆》,其中人物众多,王利发,驼背五少爷,松二爷,常四爷等等,各具性情,各有特点,他们在茶馆聚会的时候,场面是很热闹的,各人都找到了展现自己的舞台。这里可让学生充分体会人物的身份、特点,分角色表演,朗读台词,这样,即便老师不引导着分析课文,学生也能很好地把握人物和剧情,感悟到老舍先生的大家风范。再如《荷花淀》中水生和水生嫂嫂以及那群妇女去探望丈夫时的言语,都很典型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读来津津有味,感悟颇深。

四、配乐朗读

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如老舍的《想北京》,郁达夫《故都的秋》等意境优美的散文。在舒缓优美的乐曲声中,徐徐读来,那优美的文字,清闲细腻的景致,如一缕缕甘泉,沁人心脾;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体会到语言的韵味,得到心灵的静化和美的享受。我一直很欣赏中央电视台的读书栏目,就是在配乐朗诵中深深体味到散文的优美旋律。

五、诵读,即背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做诗也会吟。学生的语言功底,就是在不断的诵读中积聚起来的。凡是文学大家,没有不是学富五车、通晓古今的。这些都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背诵得来的。对于正在学习知识的学生来说,这种朗读方式不仅适合于散文教学,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羲之的《赤壁赋》,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等。熟读背诵这些情文并茂的优美篇章,不但可以学习语言,积累知识,丰富思维,还可以陶冶情操,增强心智,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为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赤壁赋朗诵篇3

讲一些重点词的意义时,一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篇目中的同一词的意义。例如,笔者曾教贾谊《论积贮疏》中“卒然边境有急”的“卒”字时,就引导学生回忆《赤壁之战》中“五万兵难卒合”的“卒”字的意义;讲“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一句中的“靡”字时,就引导学生回忆《曹刿论战》中“望其旗靡”的“靡”字的意义;讲“蹶”字时,就引导学生回忆《赤壁之战》中“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的“蹶”字的意义。这样新旧联系,让学生既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又掌握了一个词新出现的意义。

二、归纳辨析,系统记忆

一词多义,是古今汉语都存在的现象,但在文言文中尤其突出,可以说一词多义是文言词汇的一个重要特点,笔者在讲授文言词意时,不是孤零零地一个个单独摆下,而是在出现了几个意义后就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去辨析。如学习了《信陵君窃符救赵》,就对“伐”字的意义进行归纳。(1)坎坎伐檀兮(砍伐);(2)命子封帅***二百乘以伐京(进攻);(3)口诛笔伐(声讨);(4)此五霸之伐也(功劳)。学习《阿房宫赋》后,就对“可怜”的词义进行归纳。(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2)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可爱);(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把学过的这些文言词义,归纳总结,让学生一一去辨析,使他们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并牢牢地印在脑子里。文言词语积累多了,日后读文言文时,就可以根据上下文对一个词的词义作出准确的判断,达到执一驭万的目的。

三、追根溯源,学习成语

我们阅读报刊、文章,常常遇到一些成语,它是人们经常引用的一种古语。有些从字面看不可理解,必须知道它的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这就是追根溯源。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对“怒发冲冠”、“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成语的原义和出处就了解了。学习《鸿门宴》,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竖子不足与谋”、“劳苦功高”等成语的内涵也就清楚了。这些,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吸取古代语言的精华。还有一些成语的字义仍保持着古义,在讲解文言词义时就要加以联系。如学习《鸿门宴》中“亡去不义”的“去”字时,说明“去”就是“离开”的意思,今天有成语“何去何从”(离开哪里?走向哪里?),学习“持剑盾步走”的“走”字时是“跑”的意思,今天有成语“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这种联系,既加深了学生对一些文言词语的理解,又丰富了词汇积累,为他们阅读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赤壁赋朗诵篇4

1.知识与技能

(1)体会本文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融的特点。

(2)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特点。

2.过程和方法

(1)熟读成诵,品味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

(2)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体会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

2.把握课文情感发展的脉络。

3.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比较鉴赏。

教学难点

诵读主客问答部分,深思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对字词有了一个简单的梳理。这篇课文最大的写作特点就是情景理交融,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赤壁赋》,体会这个写作特点。

二.文本研讨

(一)请同学们找出写景的句子,并大声朗读,体会情感。

第一段: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一般。作者仿佛觉得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这里的景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呢?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说就是——乐。

(二)思考课文里还有哪些情?

悲情:

1.在第二段中由于高兴而高歌,面对如此良辰美景,见茫茫月色江水,触景生情,产生美人天各一方之叹。情感也进而由“乐”转“悲”。(思考:“美人”指代什么?)

苏轼是一个诗、词、文、书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成就的旷世奇才。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排挤,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当团练副使,不得干预公务。

对苏轼来说,“美人”意味着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治理想,而此时,在“天一方”的“美人”,成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追念,成了遥远的梦想。才华横溢的他,正值壮年,遭此厄运,困守黄州的现实把苏轼所有的梦想击得粉碎,只留下怅然的叹息。

经过吟诗与吹洞箫的描写,使泛舟的快乐气氛向悲哀转化,完成了两段之间的过渡。

2.第三段眼前之景激发了联想,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曹操当年志得意满,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

眼前之景引发了客之三悲——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由人生短暂(寄蜉蝣、哀吾生)感触生悲,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

(三)这篇课文最大的写作特点就是情景理交融,那么,哪里是阐释理的?

第四段水风月这些景物阐释哲理。

用水与月作比喻,引发出变与不变的思考。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恒的。他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是借眼前的景来说理,寓理于景。

由此,苏轼找到了一帖精神解脱的良药:拥抱大自然。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从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可见他旷达的胸怀,乐观的处世态度。

也正是这精神解脱的良药让客人“喜而笑”,第五段最后的喜不是回到了情感的原点,而是在原来情感基础上的一种提升,是大彻大悟的喜悦。

(四)再次朗读第四段,读出慷慨激昂的感情。

(五)总结

有名家如此点评《赤壁赋》:此赋通篇只说风月——金圣叹;以江山风月作骨——林云铭。

的确,《赤壁赋》通篇以景贯穿,全文紧扣山水风月展开,苏子的“乐”和客的“悲”都是由眼前之景生发出的(情由景生),苏子对“人生与宇宙”哲理的阐述也是以眼前之景为喻的(理由景生)。

眼前之景引思,眼前之景触动心灵,眼前之景激发联想,眼前之景阐释哲理,眼前之景预示人生。

二.比较阅读

苏轼在黄州留下了三部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高中课本有两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作品之间有太多的相似,同是以赤壁为题,都写赤壁景色,都缅怀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然而细细品味这两篇(首)作品,会发现它们同中存异。

1.都写赤壁景,但景色迥然不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写景。开头一句“大江东去”写出了长江水浩浩荡荡,场面宏大,气势奔放。接着集中写赤壁古战场之景。先写乱石,突兀参差,陡峭奇拔;次写惊涛,水势激荡,撞击江岸;再写浪花,由远而近,层层叠叠,如玉似雪,奔涌而来。气势宏大,境界壮阔。

《赤壁赋》写景则迥然不同。诗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时节,柔柔的秋风徐徐吹来大江江面,水波不兴,风平浪静。诗人心情闲适潇洒。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雾浮起在宽阔的江面上,在皎洁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莹透明。《赤壁赋》所写的赤壁景写得空明柔美,表现出了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心境。

2.都写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但人物成败不同。

词和赋,不但写了赤壁景,并且写了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我们知道,赤壁以赤壁之战而闻名,赤壁之战战场上敌对双方的主帅是周瑜和曹操。周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遂成三国鼎立之势。赤壁之战,周瑜功成名就,英名远播;盖世英雄曹操遭到其一生中最大的失败。

词所缅怀的古人,是赤壁之战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周瑜。诗人通过从不同角度的描写,写出了周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和过人的胆识和才智。(少年英俊、从容潇洒、儒雅、指挥若定)

胜利的英雄周瑜,实是以古人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衬托自己身处逆境有志难伸功业无成的失意,为下文抒情蓄势。

赋缅怀的是被周瑜打败的曹操。诗人先写其势如破竹的攻势,“破荆州、下江陵”,一“破”一“下”,势不可挡;次写***队之多,气势之大,水***船队首尾相接千里,***旗遮蔽了天空;再写曹操不可一世的骄态,面对长江喝酒,横执长矛吟诗,这实在是一个盖世的英雄。诗人在极力渲染曹操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后,最后却来一句“而今安在哉?”来否定虚化。是啊!拥有百万雄兵,视天下为无物的曹操,一样“困于周郎”,一样被“浪淘尽”,何况是被贬谪放逐的诗人呢?故诗人生发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哀叹。诗人写失败英雄曹操,是为了抒发其“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感慨,由败者引发己悲,用得恰到好处。

3.都抒怀,感情基调又各不相同。

词中,“人生如梦”这种虚无的佛老思想仅仅是一闪念,“一尊还酹江月”。诗人以酒祭月,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更表现了自己壮心未泯,夙志犹存,诗人内心虽有苦闷彷徨,但是思想还是乐观旷达、昂扬向上的。

若从不变的角度看,看似短暂的也是永恒。山间的明月,耳畔的清风,都是造物主的馈赠。诗人发现了生命的价值,凸现了生命的伟大,因而去享受生活,享受造物者之无尽藏。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仕途的逆境坎坷的诗人深知生命的短暂,参透了是非荣辱,但是并没有从万事皆空的角度去放弃和忽略生命,而是对生命充满了眷顾和感激。诗人对永恒执着地追求,这不是消极的颓唐。如果说《念奴娇》更多地借助黄老思想来排遣忧愁的话,那么,《前赤壁赋》则更多一些积极入世的色彩。

三.拓展延伸

1.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是否消极?你是怎样看的?对你有何影响?你是怎样对待挫折的?

2.真有这样一场主客对话吗?真有吹洞箫的客人吗?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对《赤壁赋》的内容进行赏析,体会了文章景、情、理完美结合的写作特点。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可以借鉴苏轼的这种手法,而他作品中的精彩语句也可以为我们所用。

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挫折和不顺,希望大家能学习苏轼,努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板书:

赤壁赋

心情变化:乐—悲—乐

写作特点:情景理交融

赤壁赋朗诵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深度教学;策略

古代诗歌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近几年在高考(全国卷)中的分值也一直保持在11分以上(诗歌鉴赏11分,默写不确定)。尽管其地位如此重要,老师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却常常只是依据参考书结合高考要求进行串讲,最后以学生能背诵会默写作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标准。在经历这样的浅层教学后,学生在考试中面对诗歌鉴赏题目时仍然是无从下手。

有鉴于此,笔者尝试对古代诗歌进行“深度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盲目学习的局面有所改观。现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对这一模式作简要介绍。

一、知人论世,让学生知道诗歌背景

一般来说,教师对背景的介绍常常是言简意赅、点到为止,然而那些选入教材的诗歌,其作者大都是文学史上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家。学生们一次又一次地遇到这些作家,对其生平却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这样一来,既不能更深层次地解读诗歌,遇到诗人的其他作品也不能快速切入。

以对苏轼的介绍为例,至少应该明确他生命每个时期的大致经历,并列举一定的代表作品。这样的介绍也许要持续一节课的时间,但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再来解读苏轼的其他作品就要容易得多。针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尤其要重点介绍“乌台诗案”对他的影响,并结合余秋雨的《东坡突围》,使学生对苏轼有更深的了解。

背景的介绍还包括对诗人所处时代的大致了解。苏轼的一生与“王安石变法”紧密相关,教师对于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应该有一定的介绍,客观上也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

知人论世对于诗歌教学来说是基础性的工作,它考验的是语文老师综合各种信息的能力,对于重要作家及其所处的时代,语文老师应该有全面的了解并能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

二、注重训诂,全方位解读诗歌

教材的注释能帮助学生基本读懂诗歌,但教师要串讲诗歌,必须结合多种注解进行研读,同时,还要阅读历代重要评论家对于诗歌的评论,综合鉴赏诗歌的精神内涵。

《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训诂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正史中的周郎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如果像学生一样只是粗浅的了解《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是无法把握诗歌的真实精神的。此外,对于真实的赤壁之战,以及“酹”这种风俗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有了对诗歌基本内容的理解,还应该从写作手法,抒情艺术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这种分析能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去理解诗歌,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分析诗歌的模式。

较敏锐的训诂鉴赏嗅觉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使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批判性地解读诗歌。这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透彻了,对诗歌的解读才不至于仅仅停留在粗浅欣赏的层面。

三、群文阅读,拓展学生视野

以教材作品为出发点,让学生拓展阅读一些重要作品,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阅读的经验丰富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自然会更深刻。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在黄州时期的重要作品,他在黄州还写了另外一些重要作品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临江仙・夜归临皋》等,将这些作品放在一起解读,对于苏轼这一时期的心境应该会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同时,学生还学过苏轼另外一些著名作品如《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将这些作品结合起来,从而对大量的作品集中阅读,学生心中自会生成一个较立体的苏轼形象。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推荐阅读苏轼的诗文选集、林语堂《坡传》、梁启超《王安石传》等。

群文阅读涉及语文教学中很要的目的――让学生读书。我们一直都在呼吁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群文阅读其实就是桥梁,连接教材与课外书。总会有学生通过教师架设的桥梁去往更辽阔的天地,这也是语文教学最可贵的作用之一。

四、诵写结合,吸取诗歌精华

一首诗讲授完成,意味着学生有了将诗歌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的坚实基础。

首先,反复诵读是领会诗歌精神的必要条件。只有熟读成诵,学生才能搞明白诗歌节奏的起承转合、作者情感的抑扬顿挫。

其次,写作与诗歌相关的文章(哪怕只是一段文字),能让学生与诗歌进行深度交流。因为写作需要相对深入的构思并形成有条理的观点,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会投入自己的文学才能与生命体验,不知不觉,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就进一步加深了。

赤壁赋朗诵篇6

备课全面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刚教学时,我认真研读教材,搜寻许多资料,写了非常详实的教案。但是,真正置身于课堂之中时,我却不知道怎样将自己的所知教给学生,怎样与学生交流。最终,只能照本宣科,一讲到底,不能讲清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沉闷。结束授课后,我问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只能报以我茫然的眼神。当时的我,在备课中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忽视了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教学有没有实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 从熟悉、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准确设定教学内容,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取得教学的主导权;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提出于学生思想接轨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但是,更重要的是预设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因此,要预设学生的活动,设想学生会提出的问题,主导课堂的走向,避免教学过程被中断,要让学生有个整体而连贯的课堂。

二、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满怀兴致地去学习感兴趣的知识,学生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对课文不感兴趣,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那么教师讲得再天花乱坠,学生也只能感到枯燥无味。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要想教学有实效,就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持久的兴趣,激励学生一直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儿忘我,乐此不疲。

 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名人轶事、历史知识、文坛掌故、典章制度等。

 如《赤壁赋》课前,将苏轼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作个简单的讲述。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2.巧用课件,播放影音材料。

 如文科班名著《三国演义》第一堂课教学,播放了《赤壁》的影片片段,让学生对诸葛亮、周瑜等人物形象有了直观的感受,且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3.创设环境,设置问题。

 巧妙地设计每个知识点的问题,将课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搬到实际生活中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的积极性。如《想北平》一课,我先让学生设想远离家人、在外寄宿求学的自己最想念家里的什么,写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突出细节描写。然后再去读老舍的文章,与自己的文章比较,找出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重视诵读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概念。可以说是古已有之的。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从蒙学教育到经学教育都特别重视背诵,要求学生反复诵读 ,整体地感受、品味文章。我国古代许多文人、学者学习语文也都经历了熟读、熟记的历程。唐代白居易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读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文章的奥秘要通过读才能去发掘。可见,诵读本就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诵读教学是我国语文传统教学经久不衰的教学方法。

 “读”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诵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赏析能力和语文功底。巧妙地运用诵读,可以扫除学生阅读障碍,加深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但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所谓的诵读并不是指单纯的朗读,而是指带着情感的去朗读。也就是要学生做到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情感传递出来。这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美读”。 诵读的教学形态多种多样,有教师范读、诵读,学生齐读、自读,男女生对读,分角色朗读等等。

 一直以来,学生最不爱学的就是文言文。但是采用多诵读的方法,这种情形大为改观。即使教师对文章不做过繁过细的分析,学生也能在诵读中感知和领悟文意。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代入感情、带入气势,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作者的文,也读懂作者的意。

合作展示

 课堂教学容易走进这样一个误区,教师提问繁杂量大,学生看似踊跃回答问题,但其实每次踊跃发言的也都是那几个人,个别展示往往过多,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教学有效性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教师将问题分配到组,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研究性课题,能力强的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可以收集资料,从旁辅助,而将回答的机会留给同组那些不善言论、羞于开口的同学,让那些讷言的学生在一次次发言中,找到自信,体会学习的快乐,积极主动地学习,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五、当堂训练

赤壁赋朗诵篇7

由于文言文本身的晦涩难懂和教学方式的枯燥无味,与现代汉语距离远、差异大,失去了语言环境,学生们对文言文本身有太大的陌生感。学生往往缺少主动学习文言文的意识,他们学习文言文多是由于考试和教师的要求。但是由于高考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出题形势,他们也只能舍弃对文言文的深入学习。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是出于对文言文的感性的认识:或者文章的语言优美,或者教师的讲解生动;还有不少学生是迫于考试的压力。再加上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力气用在讲解文言语法上,文言文教学变成了单纯的背诵和做习题。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阅读文言文的体验,更不要说创造性阅读,以致逐渐对文言文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二、从教师方面看,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更多的是选用串讲方法,不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单纯的给学生讲解译文,学生只管机械的记忆,很少有师生互动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应有的激情与活力。这种教学方式既无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也无法养成学生们的审美趣味。由于教师的教法单一,学生唯师是从。在教师津津有味和口若悬河的讲解中,课堂越来越枯燥沉寂,学生愈来愈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要改变高中文言文教学令人担忧的现状,一味地归咎于学生,怨天尤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精心设计导语,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好的导语对于教好一堂课,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比如,我在教学《谏太宗十思疏》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人镜,唐太宗由此而能明得失。那么这面镜子又是怎样照出唐太宗的斑点与瑕疵的呢?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都急切的想知道魏征是如何进谏的。二、运用生动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介绍古代文化知识,比如古代的历史纪年、人物称谓、科举制度、传统礼俗、职官制度及衣食住行等文化常识,或介绍作者生平,或讲述与课本有关的故事,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教《报任安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司马迁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我给学生介绍了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隐忍苟活”,最后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史记》这部历史著作。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欣赏名家风采,感受语文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导致学生实践的机会很少,对课文中所涉及的特定历史背景和一些历史人物不了解,因而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就可能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片、音乐、影片等一些现代化教学技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了解历史,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和享受,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顺利地走进文本。如在学习《荆轲刺秦》这篇文章时,可让学生用几幅***画把文章的故事情节描绘出来:1.易水送别;2.***穷匕见;3.秦廷刺杀;4.壮士就义。再如讲《蜀道难》时,我通过网络找来了名家配乐配景的朗读视频,在学生排除字音障碍后,给学生们放视频,当感情饱满激昂的“危乎高哉”喷薄而出之时,学生们被完全吸引进去了,听完后,都主动举手要朗读课文。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这堂课的效果非常的好。

四、注重诵读,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通过诵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全貌。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对名句名段,一定要带领学生反复玩味,仔细揣摩,明了其美在何处。而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音韵美,像《滕王阁序》《阿房宫赋》等文章中排比、对偶句式的运用,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愿意读,喜欢读、背。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使其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

五、注重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

赤壁赋朗诵篇8

――题记

历史的演进一如浪潮,总有新生的力量站到风口浪尖,擎起前进的大旗,同时,老迈陈旧地慢慢没入时间的深渊。然而在涌动的浪花背后是广阔深沉的海洋,这一动一静的转换结合,构成了历史和人生完整的美感。

“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吴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范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而有才华横溢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望远远怀想。

然而,花总是会谢的。渔阳鼙鼓终于让大唐盛世成为了历史。锋芒地绽放常常是一种能量迅速耗散,当潮水涨起时潮落也就成为必然。余秋雨说,唯有不张扬不激越的事物才能长久。我想,这便是历史的法则。火烧岛上的柏杨遭到长期的囚禁和妻子的抛弃,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并最终从一个愤青成长为一个热情却不偏激的思考者。锋芒毕露没有错,然而我们要找到一种更持久的方式。路途是遥远的,若一路狂奔而去,我们很可能如古希腊马拉松英雄一样,在冲过终点后倒下;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虽然慢,但终会到达。这就是年少轻狂之后的思考和成长。

赤壁赋朗诵篇9

一、作业自主

传统的语文作业,大都是单一的书面表达方式,教师指定全班学生统一完成的“回答式”或“抄写式”的训练。单调枯燥的作业成了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查找答案、抄袭作业甚至请人代劳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不利于本学科的教学。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应该充分尊重“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学目标和文章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例如学习了《赤壁赋》,我引导学生,《赤壁赋》是旷世奇才坡的代表作,这篇文章是文言文,我们怎样才能欣赏到它的妙处?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后来通过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熟读文章,感悟文中哲理。我又顺势利导,那么下去愿意完成什么作业?谁愿意完成哪一项作业?根据学生意见把作业分成三类,自由选择,时间可长可短。学生参与了布置作业,自主选择了作业,完成起来就有了兴趣和动力,他们会把完成作业当成学习的需要和生活的乐趣。

二、形式多样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来精心设计作业,改变传统的单一作业形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依据课文特点,适时设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语文作业。

1.诗歌朗诵

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精华,诵读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定时举行诗歌朗诵会,能够激发学生学诗文、诵诗文、唱诗文、爱自然的美好情趣,促进了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2.演讲比赛

演讲是传播知识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心灵的有力桥梁,在人们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学习了必修一第四单元演讲词之后,我让学生举行了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不少学生饱含激情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不仅了解了演讲词的特点,更培养了孩子们高尚的情操。

3.新闻报道

新闻是常用的应用文之一,在学习了新闻单元之后,教师可以建议班级设立“新闻角”,由学生不定时的报道校园内外的消息,这样的活动不仅可让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还可增加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更能锻炼他们参加实践的能力。

4.小纠错员

规范使用汉字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当前,错用汉字的现象比比皆是,尽管教师经常强调,但是收效甚微。教师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去纠正错别字。我布置了纠正身边的错别字。一周之后,学生收集了许多不规范的用字:欢度节日(错写为渡)、装潢(错写为璜、癀 簧)、家具(错写为俱)、扫描(错写为瞄)、再接再厉(错写为励)、工程竣工(错写为峻)、入场券(错写为卷)、珠宝首饰(错写为手)、山清水秀(错写为青)、……学生很吃惊,一条街道的广告中竟然出现了十几个错字,我顺势利导,不规范使用汉字是对中华文化的不尊重,正确使用汉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学生从内心体会到了正确使用汉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成语接龙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是文言文的活化石,是必修二(人教版)知识梳理的内容,是高考的必考试题之一,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但是,呆板的背、写,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可以经常举行生动有趣的成语接龙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了解、记忆成语,即增强了他们竞争意识,又较轻松自如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6.才艺表演

把单一语文作业转化为作品创作、展示的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也有益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配乐配画,还可以分角色朗读,还可以将作品搬上讲台(舞台)进行表演(尤其是戏剧)。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情趣。

此外,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名著品读、走进名人、答记者问等多种作业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多员参评

赤壁赋朗诵篇10

一、因声求气

所谓“因声求气”,是指读者抓住文章节律,通过反复朗读作品的外在的言辞的音节声调,使我之心沉入古人之心,从而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风格神韵。其效果正如刘大在《论文偶记》中说的:“(读书)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的方式达到“因声求气”。本人教《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时,以“在反复诵读中,生成‘因声求气’的阅读方法”为目标,向学生提出了“学会背诵古文”的学习要求。在教学环节中,首先让学生读课文,“能读多快读多快”,这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如果能够做到高声、迅速,则表示学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接着,让学生按照骈文的节奏来朗读,为的是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文言文音韵美的认识。然后,用老师范读,引领学生进入文章的感情世界,从“情味”的角度解读文章的情感和抒情线索,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一连串的铺垫下,学生已经有了多次的朗读,进而再提出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李白,“抑扬顿挫地读课文”。最后,水到渠成地让他们背诵文章。这就是我把自己对“因声求气”的认识落实到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本篇的学习,学会一种不同于“死记硬背”的背诵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学生通过不断的角色变换(学生、鉴赏者、作者),始终在新的挑战中开展朗读,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背诵全文。

二、借体求意

这里的“体”是指文体,也就是王荣生教授所说的“文章体式”。我在《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的解读和教学过程中,始终按照这一思路备课和教学。

确定教学文体――记事抒情文。从题目上看,这是属于序文。我们既可以理解为“为春夜宴从弟桃花园诗集”作的诗集序,也可以理解为“为春夜宴诸从弟”作的宴集序。然而,单纯的这样理解显然是不全面的。姚鼐就曾提出,“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名为‘序’,实为‘记’”,“记”属“杂记类”,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记叙文”。然而,如果是记叙文,当以写实为主,但全文除了题目符合记叙文的体例外,作品的主体是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的。因此,我对这篇文章的文体作出这样的定义:从形式上看,是骈文;从内容上看,是记事抒情文(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姑且称之为“记事散文”)。这是我确定教学内容的起点之一。

阅读方法。记事抒情文的特点,一是记录作者在过去某段时间空间里的见闻的过程,即“我”的经历;二是往往描述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三是语言的着力点在锤炼句子。

对于这类文体,学生要培养的阅读能力,就是在文中发现“发生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情”和“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回答了上述三个问题,就读懂了文章。

三、 比较求异

“比较”是古文阅读的重要方法,“就是把几家讨论同一问题的话会合起来看,看看哪一家说得对,对在什么地方,加以辨别,这比随便读过要印象深刻些,也可以开拓我们的思路”①。可见,它一种立足于整本书的阅读和学习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引导学生“博览众文”。

在教学《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中,当探讨唐代骈文的特点时,可引导学生与学过的魏晋文《出师表》《陈情表》以及宋文《赤壁赋》相比较,找出其发展脉络,并进一步体验同一文体朗读背诵的一致特点,加深对文体语言甚至是写法上的认识,进而就可引导学生阅读《古文观止》中的辞赋体散文。

四、不求甚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赤壁赋朗诵10篇

学习

全科医师培训个人总结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全科医师培训个人总结,内容包括全科医师学员个人总结,全科医师个人培训小结。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指对具有专科背景的从业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的岗位训练,即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现有的专科医生,通过转岗培训,使其具备全科医学知识并

学习

篮球训练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篮球训练总结,内容包括小学生篮球训练总结,篮球训练方案和总结。二、身体素质训练1、一般身体训练一般身体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增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提高集体的机能,发展运动素质。在训练过程中主要以一般速度、力量、耐力等素

学习

国庆周记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周记10篇,内容包括十篇国庆周记,国庆周记400字10篇。紧接着就是我们特种兵方阵,特种兵的主要任务是袭扰破坏、敌后侦察、窃取情报、紧急解救、心战宣传、特种警卫,以及反颠覆、反特工、反偷袭、反恐怖和反劫持等。我们除

学习

施工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施工,内容包括施工案例合集,挖掘机施工的合集。一、暖通工程施工全过程施工管理重要性的探讨暖通工程施工全过程施工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实施来说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暖通工程施工全过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探

学习

文明行为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文明行为10篇,内容包括文明行为十不,文明行为条例心得。其实,我们想成为一个文明少年,还是挺容易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每个人都有一个良好的愿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文明的人。只是有些人太过自卑,缺乏自信,不相

学习

企业后勤协会工作计划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后勤协会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企业公司后勤工作计划及安排,企业综合后勤工作计划。1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各类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特别是更多的企业为了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按照集中管控的

学习

电话客服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电话客服10篇,内容包括电话客服简介怎么写,联通客服电话。音量要恰当:说话音量既不能太响,也不能太轻,以客户感知度为准音色要甜美:声音要富有磁性和吸引力,让人喜欢听语调要柔和:说话时语气语调要柔和,恰当把握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学习

勇往直前的我们观后感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勇往直前的我们观后感10篇,内容包括勇往直前的我们观后感300个字作文,勇往直前的我们观后感500字左右。3、信仰是勇往直前冲向黑暗。4、我真诚希望你们以此为起点,勇往直前,全身心投入到现代科学、投身到科学的应用,更好地造福

学习

赠刘景文古诗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赠刘景文古诗10篇,内容包括赠刘景文古诗朗诵,赠刘景文苏轼古诗。根据“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句可以看出,荷花已经凋谢了,连那擎雨的荷叶也已经枯萎,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据此推断,是在秋末冬初的季

学习

公司车辆管理制度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车辆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公司车辆管理制度心得体会,公司车辆管理规定表格。第2条本制度所说公司车辆是指公司生产用车、管理用车和公务指挥车辆,由综合部统一负责管理。第二章车辆管理第3条综合部负责车辆管理工作,包括车辆

学习

居家养老服务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居家养老服务10篇,内容包括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十大居家养老平台。居家养老服务是指***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

学习

婚礼邀请短信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婚礼邀请短信10篇,内容包括婚礼邀请短信温馨提示,婚礼答谢邀请短信经典。4、我们的幸福需要您的祝福与见证:诚意邀请您参加某某和某某的婚礼——2019年某月某日下午12:0某饭店某厅。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关爱,我们携手期待着

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反思怎么写,信息技术课2.0后教学反思20篇简短。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

学习

供电所降损工作方案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供电所降损工作方案,内容包括供电所降低线损的工作,供电所副所长降损措施及做法。煤矿综采工作面设备数量多、功率大,如何对机电设备进行可靠供电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各大矿区常用的工作面供电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近距离设备

学习

春朗诵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春朗诵10篇,内容包括有关春的朗诵稿,春全文朗诵。

学习

庆国庆诗歌朗诵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庆国庆诗歌朗诵10篇,内容包括一年级庆国庆诗歌朗诵稿最新的,小学生庆国庆70周年诗歌朗诵。大同市城区三十一校,三一班三年级:闫志莉

学习

小学生国庆诗歌朗诵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国庆诗歌朗诵10篇,内容包括国庆经典诗歌朗诵小学,适合一年级国庆诗歌朗诵。学者、教授、国学院常务院长:xxx学者、教授、国学院副院长:张xx学者、教授、国学院办公室主任:孙xx国学院副院长、秘书长:杨xx学者、教授、国学

学习

师说朗诵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师说朗诵10篇,内容包括师说全文朗诵,师说朗诵及讲解全文。事隔月余,刘老师仍旧在结伴爬山、郊游,制作易拉罐手工画的忙碌中,很多天没去北海公园散步。一次,他背着大包小包,站在拥挤的公交车里,感觉有个人总是盯着自己,此人身材高大

学习

我的祖国朗诵词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祖国朗诵词10篇,内容包括我和我的祖国歌曲朗诵词,我和我的祖国大合唱前的朗诵词。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我的祖国,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惊

学习

毕业诗朗诵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诗朗诵10篇,内容包括毕业诗完整朗诵10句,毕业诗朗诵推荐。别了母校您站在路口的拐处目送我远去离别的泣声羁绊着脚步别了母校请允许我消失在风雪模糊的身影飘零着依依不舍别了母校昨日的嘱意萦绕在耳畔这一刻整个世界都

学习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10篇,内容包括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注释必修一,前赤壁赋的原文和译文。苏轼在写此篇《赤壁赋》时,多处引用,本文主要据与英译联系紧密的引用内容将其分为两类:对《诗经》、《楚辞》的引用和对曹操诗句及其赤壁

学习

配乐诗朗诵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配乐诗朗诵10篇,内容包括配乐诗朗诵完整版,配乐诗朗诵推荐。一、古诗词配乐朗诵对于发扬古诗词文化所起的作用在中国古代,“赋”、“咏”、“吟”、“诵”既包含创作的意思,又代表“朗诵”,可以看出古代诗歌的创作都是伴随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