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唐婉篇1
翻阅宋词,其实就是翻阅一部爱情史,温婉的、悲怆的、风流的爱情,一一展现在我的面前。那缠绵幽怨的爱情,一对对鲜活在宋词里,他们传奇的、浪漫的、忧伤的、悲怆的爱情,让我震颤与感动。我的目光,在宋词里寻觅,我突然看见陆游与唐婉,从八百年不堪的幽梦中翩然而至。
看见他们,我就会产生出莫名的伤感。我的记忆,突然回到了八百年前,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陆游与唐婉,他们时时牵动着我脆弱的情感,让我流泪,让我心酸,让我愁肠百结。
我不明白,两个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个意气相投的才子佳人,为什么最终不能走到一起。仅仅因为尼姑的一句:“八字不合”,就断送了一世的姻缘;仅仅因为两人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而耽误了学业而让恩爱夫妻转瞬之间变作劳飞燕,一个另娶,一个改嫁。
一滴清泪,从宋词里流出,流了八百年,缠绵悱恻了整个南宋文学史,流出了一个千古爱情传奇。
陆游与唐宛相识,始于少年时代,因为亲戚关系,两家交往甚多。唐婉自幼文静灵秀,善解人意,处处流露出大家闺秀的风范。陆游聪明好学,性情开朗,少年时便初显文采。两人年龄相仿,情意十分相投。两个天真无邪的少年,相依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瑕的美好时光。长期的相处,使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爱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萌芽了。
透过八百年岁月,我看到他们手挽着手,在竹林、花园里追逐,那也许是个夏天,我看见蝴蝶、蜻蜓在欢快地飞翔,还有几只鸟儿,在柳枝上欢快地吟唱;我看见他们倒映在池塘边的身影,相依相偎;我听见花丛中清脆的笑声和幸福的。我在俗世红尘里,静静地感受着八百年前的浪漫爱情。
青年时的陆游与唐婉都显示出非凡的才华,两人都擅长诗词,他们浪漫的爱情,是用诗词搭起的彩桥。两人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
俊男与美女,才子与才女,青梅竹马的一对男女,可谓是鸾凤和鸣。两人的爱情,不仅得到两家父母的认可,在亲戚朋友的眼里,他们又何尝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爱情,在人们羡慕中,开出了花朵。很快,陆家送去了传家之宝――一只精美无比的凤钗作为订亲信物,为陆游与唐婉订下了这桩看似美满的婚姻。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那个夜晚,皓月当空,花好月圆,天空中飘游着缕缕乐声,那是喜庆的乐声,那是爱情的乐声。突然,月光渐退,飘起了蒙蒙细雨,在沙沙的细雨声中,那美妙的乐曲,依稀透着若有若无的悲愁。
八百年前的雨,飘洒在我的意念里,飘洒在我的想象中,那丝丝缕缕的小雨,拍打着我的心,我感到雨的沉重,沉重得让我顷刻间生出无端的愁绪。我总觉得,悲苦的爱情,似乎与雨有着不解之缘。在这个夜晚,在丝丝小雨漫天飘洒的夜晚,是不是在预示着什么?然而,沉浸在爱情的喜悦中,陆游与唐婉并没有想到,他们的爱情面临着的结局。
也许,陆游与唐婉的一段令人伤感的爱情故事,一曲让人清泪满襟的悲歌,就是从洞房花烛夜的那场细雨开始的吧!
二
世上最美丽的是花朵,但美丽的花朵经不住风雨的摧残,一阵风,一场雨,风雨过后,便是凋零的花瓣。陆游与唐婉的爱情,犹如美丽的花朵,风雨来了,很快就飘落了,那片片花瓣,在风雨声中,如诉如泣。
婚后的陆游与唐婉,两人情深义真,伉俪甚笃,情爱弥深,在两个人的天地中,陆游犹如醉酒,始终没有醒来。沉溺于爱情之中的陆游,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一心盼望陆游金榜题名陆母,希望儿子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而眼下的状况,令她大为不满,多次责令唐婉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于是,责令儿子休妻。
唐琬无法相信,相爱是一种罪名。更让她无法相信的是,爱她爱得醉生梦死的表哥,竟然不敢违背父母之命,在一纸休书上狠心地签下了他的大名。当初订婚的一只凤钗,见证了他们相爱时的两心相依,两情相悦;又见证了他们分开后的各自寂寞,各自飘零。
周密《齐东野语》中记载:“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心心相印,生死相依的夫妻,只因“弗获与其姑”,却只能泪眼相望不相守,那曾经的生死相许,白头偕老,千山万水终不弃的誓言,被一纸无情的休书吹得烟消云散,从此寂寞梧桐,深深院里,空锁清秋。
其实,陆唐的婚姻悲剧,并不仅仅是担心儿子沉湎于儿女私情,忽视了学业。婚后的唐婉,一直没有为陆家生下一男半女,致使陆母大为不满。在封建社会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宗接念深入骨髓,没有儿女,是不孝中的大不孝,这大概就是陆母逼儿休妻的真正原因。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所载,两人的婚姻悲剧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对于陆游的这种说法,我不能认可,也许,这是陆游对自己软弱与不负责任的行为的一种开脱。
休妻后的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无法斩断情丝。为了能有机会与唐婉长相厮守,诉说相思之苦,陆游曾另择别院,悄悄安置唐婉。然而,纸里总是包不住火的,陆母察觉此事后,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齐东野语》还记载:“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然事不得隐,竟绝之”。
陆母不满陆游与唐婉婚事的真正原因,早已尘封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不得而知,但两人劳燕分飞已成不争的事实。
多情自古伤离别。我无法想象,当唐琬含泪走出陆家大门时,那哀怨、忧伤的眼神是多么的无助;那孤独的身影是多么的苍凉;那一刻,是她一生的疼,透过八百年的时空,我仿佛看见花园里那飘落的花瓣片片殷红;我仿佛听见摇曳的竹林斑驳的碎片丢落了一地;我仿佛看见一滴清泪洒落在池塘里,溅起一朵朵浪花,化作泪雨。在“执手相看泪眼”里,我看见一朵娇艳的花渐渐枯萎,羽化成蝶。
我始终认为,陆游是这场悲剧主要角色。作为男人,陆游婚后长期沉湎于爱情的蜜汁中,不能自拔,荒废学业,这是悲剧的根源;新婚燕尔的陆游,在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亲近男欢女爱,疏远了母子之爱,使陆母在感情上难以接受;陆游与唐婉离婚后,迫于母命,很快与自己不爱的女人结婚,看似是孝道,实则是对爱情的背叛。如果陆游与唐婉离婚后,不急于结婚,不无情地斩断情丝,也许,他们终有破镜重圆,再续前缘的可能。因为一念之差,致使柔肠寸断,错成了红颜命薄;更让那牵牵绊绊,错成了千古遗憾!
唐婉在这场悲剧中,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对丈夫疏于督促。在那个时代,人们对出将入仕、光宗耀祖是十分在乎的,作为妻子的唐婉,只在乎与陆游的恩爱,而对陆游的前途漠不关心,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没能处理好婆媳关系,是唐婉的最大失误。婚后的唐婉,因为太多的花前月下,耳鬓厮磨,渐渐疏远了婆母之间的感情。在出现感情上的裂缝时,她没能及时沟通修补,最终酿成悲剧。
是啊!哀伤的叹息,只能在独守空寂,心愁千载无处叙的时候发出;眼泪,不适合在春花绮丽开放的季节里轻飘,只有在花瓣凋零的那一刻滴落。美丽而忧伤的唐婉,你发出的叹息是不是在寂寞的暗夜;你滴落的泪水,是不是在片片落红飘飞的那一刻?
谁来告诉我?
三
时光匆匆,沧桑岁月,转眼十年。此时的陆游已过而立之年,早已为人夫人父。而唐婉也在陆游另娶之后,嫁赵士程为妻。
那是一个春天,春天是个好时节,而这一天,天空中下起了如雾的小雨。我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的意念里,总会有雨出现在特定的环境里。是的,这一天必须有雨,没有雨的沈园,就没有陆游与唐婉的出现,没有雨的季节,就不会有陆游与唐婉的相遇。那雨,是愁绪,是哀伤,因为有雨,唐婉撑着一把小伞与丈夫赵士程来了。此时的唐婉,已与同郡士人赵士程结为连理,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作为读书人的赵士程,识书达理,性情宽厚。对于饱受感情挫折的唐婉,表现出少有的豁达与关爱。爱的温暖,使唐婉心灵的创伤渐渐平复。爱,似乎已开始萌芽。
对于赵士程,我是无限的尊敬,在对待唐婉的感情上,陆游与赵士程比,缺少了太多的勇气,我甚至怀疑陆游是不是真的爱唐婉。论家庭,陆家没有赵家显赫。而且陆游与唐婉结婚,唐婉是初婚。而与赵士程结婚,唐婉是二婚。赵士程能包容唐婉,关爱唐婉。陆游却不能,给唐婉造成了心灵的伤疼。
因为有雨,陆游来了。那个春天,仕途坎坷的陆游,带着愁绪,回到故里,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也许是为了排遣愁绪,在一个飘洒着小雨的春日晌午,陆游漫步来到沈园。我常想,那天为什么有雨,陆游为什么要来到沈园,来到沈园的陆游又为什么与唐婉相遇。如果没有这次相遇,也许,唐婉与赵士程将是一对恩爱夫妻,白头偕老。然而,他们相遇了,因了这次相遇,唐婉的心碎了。生命,像一片树叶,落地化泥。也许,这就是宿命。
在沈园,陆游在小雨中漫步,池塘边柳丛下,他看见唐婉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用餐。隐隐看见唐婉与赵士程饮酒,玉手红袖,浅斟慢饮。多么熟悉的场景啊,十年前,唐婉不也是这样与他饮酒作词吗?可如今,他心爱的女人,却与另外一个男人饮酒。此时此刻,万般愁绪尽绕心头。于是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阙“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其实,陆游的这首词,写的不仅是伤感、内疚与不满,而更多的是懊悔。在感情方面,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却不能为她遮风挡雨。一个懦弱而可怜的男人,一首《钗头凤》又能说明什么?
当陆游凝视唐婉的那一瞬间,唐婉也看见了一个不该看到的人,那就是陆游。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我不知道,刹那间的对视,眼中饱含的是柔情、还是哀怨,是思念、还是懊悔?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陆游满怀伤感,凄然而去。
陆游伤感地离去了,可他是否会想到,他的这首词,勾起了唐婉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那个美丽而充满忧伤的女人,在沈园的粉墙下,一遍遍地读着他的那首《钗头凤》,失声痛哭,珠泪横流。情难却,心亦不甘。伤感的唐婉,把内心的痛苦、孤独、愤恨和哀伤,化作了一腔悲哀和幽怨: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凄清忧伤的《钗头凤》,说出了一代才女的满腔愤懑和哀怨。唐婉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
“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落叶之静美”。 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在痛苦煎熬中,唐婉日臻憔悴,悒郁成疾。终于,在秋风瑟瑟的季节,那个美丽的女人,带着无穷的心事和幽怨,带着对一个男人无尽的思念,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
唐婉走了,留下的是那阙多情的《钗头凤》,还有陆游后半生的疼。
四
一代才女,就这样,悄无声息,香销玉陨。而那个软弱负心的男人,却活在这个世上。我不知道,当他听到唐婉忧伤地离开人世的时候,他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不知道,也无法知道,因为,我没有看到他写的词,也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唐婉死后,带着内心的愧疚,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
岁月的年轮匆匆跨过了40个春秋。在唐婉仙逝40年后,陆游辞官回乡,回到家乡后的陆游,再游沈园。沈园,对陆游而言,有着太多的记忆,尽管伤心,但依然是他的眷恋。然而,沈园依旧,物是人非,昔日的场景,无法再现,触景生情,时年已经75岁的诗人,写下了《沈园》七绝二首: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其二)
四十年,挥手之间,却相聚无期,阴阳相隔。四十年,半世的孤单,半世伤痛。四十年,心有所牵,夜有所梦,梦醒却是一场空啊!
晚年的陆游,依然念念不忘逝去的唐婉。诗人常常做梦,梦里他与唐婉牵手倾谈,梦中两人饮酒作词,说不尽的缠绵,道不尽思念。梦醒后的失落,化为《夜梦沈氏园亭二绝》的诗句:“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陆游的晚年,一直沉浸在对唐婉的追忆中。唐婉,是他一生的疼;唐婉,是他一生的悔。只有在梦中,他才活得幸福;也只有活在梦中,他才没有伤痛。
陆游85岁那年,再次来到沈园,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牵肠挂肚的依然是沈园,梦缠魂绕的是沈园。沈园,因为那次意外的邂逅,成为陆游精神世界的寄托,铸成陆游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唐婉,沈园千古卓绝。不能不说,唐婉,是陆游失去爱情之后的美丽忧伤。在他85岁的一个春日,在沈园,陆游和唐婉作人世间的最后诀别: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
那一首首词,是爱,还是追忆?是思念,还是情感的弥补?如果爱能够如此深沉,生死以之,以致在美人作土、红粉成灰后的几十年,还让诗人用将枯的血泪吟出“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怅然”的断肠诗句?我不知道,晚年的陆游,对当年的休妻,又该做何感想?
几十年,写尽追思与懊悔,写尽缠绵和依恋,写尽忧伤与愁绪,再也见不到那个美目流盼的丽人。只剩下一个人,寂寞孤单回望当年,多少恩爱,多少默契;多少香艳,多少情怀;只因为,一张纸,生离死别,阴阳两隔。
陆游与唐婉篇2
沈园是南宋时江南著名园林,本系沈氏私家花园,故又名沈氏园。清乾隆《绍兴府志》引旧志说:“在府城禹迹寺南会稽地,宋时池台极盛”。与陆游同时代的诗人赵蕃,就写有《步沈园》诗:“黄残白,孟冬风日亦云佳。晚来忽有寻诗兴,送尽投林万点鸦。”可见当时到沈园游赏,大多与诗兴有关。沈园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绍兴市区延安路和鲁迅路之间。而沈园之所以在宋代以后名气更大,就是因为它是陆游凄苦爱情的见证。
陆游出生于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这时,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不谙世事的两个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瑕的美好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便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爱情的欢乐和悲哀,其梦断魂萦、牵肠挂肚的情结,便是借沈园得以寄托的。
陆游与唐婉皆擅诗词,常借此倾诉衷肠。两家父母和亲朋好友,都认为是天造之合,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宋朝礼制,结媒以钗为信,陆游《钗头凤》词就与此有关)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婚事。陆游19岁时与唐婉结婚,两人琴瑟和谐,情爱弥深。不幸的是,二人婚后三年没有生育,加之陆游对于科举入仕没有上进心,于是引起母亲唐氏的不满。
古代士人,以功名为最重,仕途通达,不仅是学业成就的佐证,亦是光耀门庭的礼教要求。此时的陆游已荫补登仕郎,还须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方能成就功名。陆游沉湎于情爱,无心于应试功课。其母唐氏盼儿子金榜题名,眼见陆游的境况不改,便对儿媳大为不满,数次对唐婉大加训斥,责其应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但此时陆、唐二人情意缠绵,难以解脱。陆母因此对唐婉更为反感,认为唐婉将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强令陆游速修一书,将唐婉休弃。这情形,与《孔雀东南飞》所述故事无异。
封建孝道,是作为读书人的陆游不能反抗也无法反抗的。陆游耍小聪明,表面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背后却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这更加激怒了陆母,严令二人断绝往来,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而唐婉,也由家人做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族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本人亦宽厚重情,开明通达,对唐婉表现出同情与谅解。陆、唐之间从此被切断联系,音讯隔绝。
在母亲的督教下,陆游重理科举课业,终于在29岁那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学识和才气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但不幸的是,同科应试获取第二名的恰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加之陆游又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秦桧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回到家乡,或在青山绿水和野寺幽处排遣愁绪;或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浪迹街市狂歌高哭,过着悠游无定的生活。
绍兴二十年(1151年),陆游来到沈园。也许是造化弄人,竟然巧遇了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 当时人对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和这次相遇有如此记载:
陈鹄《耆旧续闻》:“余弱冠客会稽,游许氏园,见壁间有陆放翁题词云……辛未三月题。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妇之情,实不忍离。……务观一日至园中,去妇闻之,遣遗黄封酒果馔通殷勤。公感其情,为赋此词。其妇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惜不得其全阕。未几,怏怏而卒,闻者为之怆然。此园(按即沈园)后更许氏。淳熙间,其壁犹存,好事者以竹木来护之,今不复有矣。”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放翁少时,二亲督教甚严。初婚某氏,伉俪相得,二亲恐其惰于学也,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某氏改适某官,与陆氏有中外。一日,通家于沈园,坐间,目成而已。翁得年最高,晚有二绝云:‘肠断城头画角哀……’,‘梦断香销四十年……’。旧读此诗,不解其意,后见曾温伯言其详。温伯名黯,茶山孙,受学于放翁。”
周密《齐东野语》:“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翁怅然久之,而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实绍兴乙亥岁也。”
这三则记载,不约而同地记述了陆游与前妻唐氏邂逅于沈园而旧情难泯这段史实,而且均指明陆游壁间所题《钗头凤》一词。至于邂逅时间,陈鹄说“辛未”(1151年,陆游27岁),周密说“乙亥”(1155年,陆游31岁),当以辛未为准。因为陆游诗《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刻小阕于石,读之怅然》,诗作于绍熙三年(1192),陆游68岁,上推40年,基本相合。
这天是三月初五,相传是禹的生日,山阴人倾城出游,游禹庙的最多。27岁的陆游独自来游禹迹寺南的沈氏花园。恰好唐婉与赵士程也在这里游春。一别数年,男娶女嫁,天各一方,偶然相逢,真是又惊又喜,又愁又怨。唐婉忍泪含悲,在征得丈夫同意后,叫人给陆游送来一些酒菜,以示难忘之情。陆游凝望唐琬的倩姿丽影,泣血摧心,酒入愁肠,如醉如痴,提笔在园壁上题写了一首《钗头凤》词: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真,从而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形成了感情的强烈对比。
数年相思苦与泪,再见时亦只能是朋友。这对于一生金戈铁马的陆游来说,是如何的一种苦痛!虽说自己爱如坚石,情深似海,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又如何表达呢?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无法割断这丝丝缕缕情丝。刹那间,爱恨交错,悔怨纠结。春依旧,人空瘦,陆游的内疚怜悯爱恋之情溢上眉间,却又被压于心间。对于他来说,这真是百感交集,万箭簇心,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只能发出“错,错,错”和“莫,莫,莫”的先后两次感叹,真是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唐婉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据说,就在沈园相会的第二年,无法摆脱相思之苦的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她期待着能够与陆游再一次相遇;但是,望断秋水,也不见陆游的身影。当她看到了陆游在壁上的题词后,其心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当年的她,曾在墙上含泪和了一首《钗头凤》,用来回应一年前陆游为她的题写: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这两首《钗头凤》,可谓字字血,句句泪,成了千古绝唱,也成就了陆游和唐婉感天动地的爱情悲剧。
题完这首词不久,唐婉就在忧郁中去世。赵士程一边唤着唐婉的名字,一边派人叫陆游赶来见唐婉最后一面。陆游匆匆赶到,然而,一切为时已晚……只有那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
陆游和唐婉在沈园壁上题的《钗头凤》,后来有人用竹木作围栏,加以保护。以后40年,虽然沈园三易主人,但这首词还依稀可见,并被刻成石碑立于园中。
陆游68岁时,偶过沈园,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又写诗感怀。这首诗没有标题,有人将它称为《无题》,其实它的题目就是“小序”: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此诗突出的就是一个“空”字。首联写空冷之景。玉露流空,秋山正寂,枫树初丹,槲叶已黄。当此之时,唯有一皤然老翁,愁对新霜。这两句连写“枫红”、“槲黄”、“霜白”,通过色彩描绘,来渲染深秋景象。颔联写空寞之情。秋景满眼,愁绪萦怀,而林间小亭,尤惹人旧情。昔日佳人于此殷勤致意,如今只有陆游在这见景伤心。园林萧瑟,人去台空,回首往事,空生怅惘。然幽冥路隔,重见无期,青鸟难寻,衷肠谁诉?颈联写空虚之情。生者肠已断,死者阒无闻。但见坏壁之上,题诗犹在,尘渍苔侵,依稀可辨。而昔日欢爱,已如巫山云散,高唐梦醒,事已杳杳,情尚绵绵。在此情景之下,既然世事已如花谢,空门也就成了唯一可以安慰心灵之处。尾联谓近年已消尽一切非分的欲念,虔心叩首在佛龛之前。但这又如何能平息陆游心中的悲愤和永远不能忘怀的长恨?
陆游75岁时,唐婉逝世已近40年,陆游依然一往情深,藕断丝连,重游故园。时已无蝉声,也无画角,只有一个默然凝望断墙柳絮的老人,踯躅在满地落叶中。不能忘怀的长恨让他挥笔和泪作《沈园》诗二首。其一是: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此诗首句以斜阳画角起兴,渲染出悲凉的气氛,可见作者虽然已是垂暮之年,但情之哀痛仍然刻骨铭心。次句感慨地是景非,旧迹难觅。三四句用错位的时空联想,慨叹唯一不变的是桥下碧绿的春波,当年曾照过唐婉美丽的身影。此联化用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矫似游龙”之句,遥想昔日唐婉的美丽,更反衬出今日的悲哀。《沈园》诗其二是: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此诗先是借物抒情,佳人已经长逝40年,连沈园的柳树都已老得不能再“飞绵”了。这联实际是暗用桓温诗“昔年种柳,依依汉南。如今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尾联着一“犹”字将诗意升华,表达尽管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婉的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婉之爱历久弥新,所以凭吊遗迹还是要泫然涕下。“泫然”二字,饱含多少复杂的感情!其中有爱,有恨,有悔……
陆游与与沈园的传奇情缘到此还没有结束,在他81岁时,又作了两首《梦游沈氏园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梦到沈园,想去又怕去,心情多么矛盾?旧地重游,徒惹伤情,梅花虽在,新绿依旧,可佳人已经长逝很久了。梅花依旧,佳人已逝,就是那墨迹也已销蚀漫漶,这感情上的悲哀与矢志收复中原而不得的遗憾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陆游有爱有恨更有情有意的感情世界。这两首诗以梅花作为主要意象关联到一起,既表示自己的情操“零落成泥碾作尘,犹有香如故”,老而弥坚,至死不变,也寓示唐婉高洁的品行,坚韧的节操;更表现出两人的爱情,尽管经历了尘世风霜,天荒地老,但不变依旧。
陆游84岁,离逝世只有一年时,他又重游沈园。虽然人是物非,而怀念唐婉,却是至死不忘。他写下的《春游》诗云:
沈家园里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是美人终作土, 不堪幽梦太匆匆。
陆游与唐婉篇3
让我推开岁月尘封的门,让我走过清,走到明,走过元,一路走到南宋。就让我和着凄婉的宋词,踩着千年的月光,悄然走进沈园,去寻那清香似旧时。
一、小楼一夜听春雨
那在江南的烟雨中徜徉了千年,忧伤了千年的《钗头凤》。
某一年,当时沈园中应是百芳争艳的时节吧,才华横溢的陆游娶了秀美柔雅的唐婉,过得幸福安宁。
又一年,应当是残灯听落花的时节吧,陆游心爱的唐婉因为“二亲恐其惰于学”遂将唐婉赶出家门“放翁不敢逆尊者意”泪眸中,他依稀的唐婉碧裙拽地。
两年的时光一晃而过,陆游不记得梦过唐婉多少次,两人终究难舍难分,多次私会,不想陆母发觉,,陆游是个孝子听取母亲之意娶了另外一位女子,最后的悠悠情思也被陆母这样斩断。
陆游的再次娶亲他的婉儿肝肠寸断,第二年唐父便安排女儿出嫁,嫁给当时一个名声显赫的文人—赵士程,唐婉当时入目的应当是满目刺眼红色吧,刺得两行清泪顺颊而下……
再次相见,已是十年之后,陆游故游沈园,走在沈园的幽深小径上,回想着当年与唐婉在一起的时光,低眉信步一抬头,眼前的分明是唐婉,唐婉和赵士程来沈园游玩,唐婉正在给赵士程斟酒,那露出的纤纤细手,拨动了放翁的思绪。是啊,唐婉早在十年之前的泪眸中就不属于他了……只是那一刹那,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二人眼中所包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万千心绪只留下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浮L一?洌?谐馗蟆I矫怂湓冢?跏槟淹小D?⒛?⒛??/p>
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一生仕途坎坷,遭受排挤,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而一首《卜算子·咏梅》也表达了他“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如梅般高洁品质。
陆游的一生力主抗金,早年便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二十岁的放翁意气风发。
“失夜卧枕戈,睡觉满身霜。”陆游在自己的诗中寄托一缕又一缕的对祖国的前途以及自己的前途的满腔愁绪。
他是英雄,提起笔来,挥毫诉出一首永流千年的佳句;
他是英雄,拿上剑来,击狂胡草***书杀敌报国。
三、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岁月斑驳了过往,人是抵不住时间消磨的,哪怕是陆游。
人终究是会老的,一一生力主抗金的陆游,如今壮志难酬,却已斑白了两鬓,旧日的战袍也被那尘土所盖,锋利的宝剑也被那多年的锈迹所封。他们的主人也早已半面尘埃,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化为一句“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窗外的冷雨,泼打着梦,耳边分明是千乘万骑的声音,落得这般境地,放翁不为自己悲哀,却依旧牵挂着国家安危。
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抗金之志,苍白了自己一生的陆游,在最后的遗愿中仍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多想,踩着那千年的月光,踏过千年的平仄,去读疼那半是当年是放翁,去读疼那“粉壁醉颗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既有雄浑豪迈的大将风范,又有凄婉温柔的儿女情长;
既有要遣天健儿唱的气概,又有一夜小楼听春雨的情调。
放翁,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
陆游与唐婉篇4
说实话,我并不是很喜欢放翁,尽管我不否认他的才华和功绩,但他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阕《钗头凤》,还是那一段凄婉的爱情。呵呵,我果然依旧只是个贪恋风花雪月的小女生。
反正陆游和唐婉的故事都被人说烂了,我便也不废话了。有时,真的很庆幸自己生在现代,不用被那封建礼教狠狠得捆住。在那吃人的礼教面前放翁的深情敌不过礼教的一个孝字。陆游算是一个男子汉了,看那“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句里的慷慨豪气让人热血沸腾,可这样的男子被礼教逼得只敢在沈园的墙上题一阕《钗头凤》,然后远走他乡四十余年,待到回来时,已是红颜零落青草稀了。
千年以后,沈园的游人络绎不绝,千年之后,陆游和唐婉的那两阕《钗头凤》仍旧被世人传唱。可他们要那流传千古的《钗头凤》做什么?他们要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里那千年的期盼终还是落了空。
而面对这个悲剧式的爱情,我只能诅咒那吃人的礼教,我没有资格和立场去指责故事中的任何人。
是啊,我能指责谁呢?
陆游的母亲吗?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个母亲出于对儿子的爱出于对儿子前程以及家门香火的考量,逼儿子休妻,我不能说她做得毫无道理,也不能说她是错的她有罪,那个时代,本就是那样的啊。我能怎么指责她呢?
陆游吗?呵呵,他对唐婉一片深情不容抹杀,尽管我恨极了他在题下一阕《钗头凤》后便狼狈得远走他乡,他是隔了四十年才看到唐婉的和词啊!可是,我能叫他怎么样呢?要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杵逆母亲?要他跟着唐婉而去?我不能,那么我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他呢?
唐婉吗?那个才貌双全的女子?那个咽泪装欢的女子?那个郁郁而终的女子?她是对得起陆游了,她对不起的只有赵士程。而我,更无法指责这个女子的凄凉与痴情。
赵士程或王氏?在这段故事里,他们是第三者,可他们也是最无辜和最可悲的。先看赵士程,皇家后裔、门庭显赫,与唐婉三年相识,十年相守,唐婉死后终身未娶。他不知道唐婉的咽泪装欢吗?他知道,甚至沈园相遇时,他还绅士地给两人机会叙旧。哈,他不过又是一旷世情痴!而那王氏,我并不了解,但以陆母挑剔的口味,想必是一贤淑女子。可陆游一生所作诗词有九千多首,关于唐婉和沈园的便已是不计其数,却没有一首关于他的续娶的妻子,夫妻感情想必不是太好。可王氏更是无辜,她原本不过一个懵懂少女,遵从父母的意愿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嫁到陆家,却因另一段凄婉爱情白白葬送了她一生的幸福……他们是被掩盖在故事之后的人,世人只道可怜了唐陆二人,又有谁知道他们心中的凄凉与怨忿?!
在这个故事里,谁都无错,谁都是打着爱的旗号,谁都是被所爱之人弄得个遍体鳞伤。呵呵,或许,爱,本就是伤人的东西。
而我,一个隔了千年旁观者面对那寸断的愁肠那流不尽的凄伤只能恨那封建礼教拆散了一双璧人不说还拉了两个无辜者为它毁去的爱情殉葬!
可是,我又不禁怀疑了。失去的毕竟更珍贵,如果陆唐二人没有被拆散,不曾失去彼此,他们就能一生美满吗?就能一生一世一双人吗?
过去,那礼教不知拆散了多少伉俪,可如今,没了那礼教,又有多少一生一世一双人呢?
陆游与唐婉篇5
沈园在宋朝面积有70多亩,园内景致怡人,是江南著名的私家园林。因为主人家姓沈,而据今也不知道名什么,所以称为“沈氏园”。 沈园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为什么沈园历经800年而不衰呢?下面请各位游客带着这个问题,跟我一起参观这个越中的仿宋园林,整个景区由三大部分组成:沈园古迹区、东苑、南苑。
下面首先请大家随我参观古迹区。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这个园子,叫“诗境园”,是为了纪念诗人陆游所建,其中在这个园子里有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取名为“诗境石”。上面的“诗境”两字便取自陆游的手迹。这块石头是一块太湖石,它具有五个特点:瘦、透、漏、皱、丑。“瘦”,是因为它看上去上大下小,给人一种高高瘦瘦的感觉;“透”,是因为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点一只烟,对准其中的一个孔,那么烟雾就会从各个孔中冒出来;“漏”也是这个原因,一到下雨天雨水就会从上面的孔渗以下面的孔,而且各小孔都是不相连的。"皱”,是因为这块石头摸上去就好像是人额上的皱纹,人信大家可以上前去摸一下。这第五个特点“丑”,也是这五个特点中最重要的,人是以美自称的,而石头却是以丑为美的,越丑就越加显示出它的欣赏价值。下面请随我往这边走。
现在我们所站的是一个仿宋建筑,形状古朴,取名“问梅槛”,这三个字是由绍兴书法协会会长沈定庵老先生所写的。“问”是询问探求的意思;“梅”是指陆游生平最喜爱的梅花,而我们沈园内种植最多的植物也是梅花,冬天的沈园梅香满园,尤其是到了下雪天更是沈园最美丽的时候。据说,陆游是中国历史上留下诗文最多的作家之一,至今保存下来的只有9300多首。其中描写梅花的就有200多首,可见陆游对梅花的情有独钟了。“槛”是像这种建筑在水上的一种建筑名称。所以“问梅槛”三个字便由此而来。下面我们往这边走。
我们绍兴有“石乡”的美称,那么我们现在所走的这痤古朴的小石桥叫做“伤心桥”。为什么取这名字呢?因为陆游曾在老年重游沈园时,触景生情,在沈园<<二绝>>中有这样一句话“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走过伤心桥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六朝井亭,那么亭中的这口井是在1985年考古发掘时所发现的,井身是用绳纹平砖错缝砌成的,从井内出土的汉至六朝的陶瓷器残片可以确定它属于六朝的遗物。这六朝分别为: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所以这个亭称为“六朝井亭”。但是由于取土困难,为防止井身坍塌,整个发掘深度仅只有1米。缌的游客可能会发现这个亭子的顶有一个六角形的缺口,这个缺口一共有三个作用,有哪三个作用,大家不防猜一下:这第一个作用就是方便取水,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产提水都用竹竿,大家都知道竹竿比较的长,所以开了一个孔后竹不可以从上面伸出去而方便取水;第二个作用是利用太阳光的紫外线可以杀菌而防止水的腐朽;第三是赏朋和集水,在每朋的农历十五晚上,到沈园散散步,看看月亮,会让你的心情更加舒畅。 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千古绝唱的<<钗头凤>>碑,在欣赏这两首词前,先听我讲一下陆游和唐婉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吧。据史书记载,陆游在20岁左右的时候 表妹唐婉为妻,陆游英俊豪爽,才华过人,唐婉才貌双全,通晓诗词,和陆游可谓是情趣相投。但两年后陆母竟逼迫陆游休妻。为什么她要这么做呢?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在当时的社会中,他们结婚两年了,却一直没有生育子女,而古代人们非常看重这一点, 为认女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于唐婉与陆游的情趣相投,两人整天在闺房内饮酒作诗,在陆母眼里就是不误正业,所以作为媳妇的唐婉一直没有得到婆婆的欢心。在封建社会中,母命难违,陆唐两人只得忍泪吞声,依依分别,各自娶嫁。在绍兴二十五年的春天,沈园按例对外开放,当时的小说笔记<<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惯例,每年的农历三用初一至四月初七,私家花园都要对外开放,包括皇帝的御花园。每到此时,也是游人最多的时候,因此作为越中名园的沈园,每年到此时当然会吸引很多游客来此游玩。陆游与唐婉在这里不期而遇了,唐婉对陆游非常殷勤,派家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菜。陆游回忆起往事,感慨成千,即兴在沈园的园壁上题写了<<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绵书难托,莫、莫、莫。”当时,陆游已经另娶了四川王氏为妻,而唐婉也改嫁了绍兴名士赵士程。所以,当年的山盟海誓好像还在耳边回响,但两人之间已经不能够再通书信了,此时的陆游不管有多少悔恨多少遗憾,却只能无奈地说一声“莫、莫、莫”了。相传,唐婉看了这首词之后十分伤感,回到家里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追认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嫱,咽泪妆欢,瞞、瞞、瞞。”从沈园回家后,唐婉一夜没睡,独自依阑垂泪。但是,这种刻古铭心的思念却是无法向人诉说的。所以,她只能“咽泪妆欢”,这种过分压抑使她不久便而死,大约是30岁左右。这是封建礼教所造成的爱情悲剧,唐婉的死给陆游造成了很大的创作,使他终身难以释情。在他晚年每当重游沈园,都会作诗来表达他对前妻唐婉的思念。正因为如此,800多年来,人们总是将沈园与陆游联系在一起,使它成为人们追思这份至死不渝的真挚爱情的千古名园。可是经过了那么多年,宋代沉默的地表建筑已经都不存在了,陆游当年题写<<钗头凤>的墙也已经无法找到。现在这堵<<钗头凤>>碑是我们用陆游的手迹,重新组合而成的。
陆游与唐婉篇6
[关键词]陆游;抒情主人公;形象
文学是以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诗词也不例外。概言之,诗词中的形象有两类:一类是诗词所描写的客观形象,如《陌上桑》中的罗敷、《石壕吏》中的小吏等;另一类是诗词中凸现出来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如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等。粗略比较一下这两类形象,我们不难发现,抒情主人公形象虽很多时候不如客观人物形象那样清晰具体,但却更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性格、抱负、节操以至内心情感世界。别林斯基说得好:“一个诗人的全部作品,尽管在内容和形式上每篇各不相同,却仍有一种共同的面貌,刻印下只有他才有的那种特殊性格,因为这些作品都是从一个人格,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我生发出来的。因此要着手研究一个诗人,首先就要在他的许多不同形式的作品中,抓住他的个人性格的秘密,这就是只有他才有的那种精神特点。”在别林斯基看来,诗人在作品中塑造客观形象的同时。也在塑造着主体形象即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个抒情主人公形象相对客观形象而言,更能够体现诗人的“精神特点”。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我们着手研究某一诗人时,对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进行分析,就变得非常必要。鉴于此,我们在研究陆游的词作时,也不应放弃对其作品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探讨。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词人。在其八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共为后人留下一百四十余首词。客观公正地说,这一百四十余首词在陆游的全部创作中,只占极少的一部分,其成就也不能与其诗相提并论,但这些词与他的诗歌创作有着共同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内涵。它们或表达作者抗敌救国的热情,或倾诉作者对爱人、朋友和故乡的无尽思念,或抒写作者刚正不阿的品格,或***描作者与尘无染、超然自得的村居生活……总而言之,陆游把自己思想、性格、抱负、节操以至内心情感世界等,都深深刻印在了自己的词作之中,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形神并茂的立体抒情主人公形象。对于陆游词作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本文拟择取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一心报国的志士
陆游出生在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其父陆宰是一个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北宋首都汴京,还在襁褓之中的陆游,便随着父母向南逃难,在九年“万死避胡兵”的颠沛流离中,陆游看到的是金人兵马的肆虐践踏,听到的是父亲及长辈们的慷慨陈辞。父辈们宁死救国的精神给他种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国破家亡的耻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少年时代的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书”的宏伟志向。登上仕途后,陆游“泪溅龙床请北征”,慷慨陈辞,力主对金用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朝廷不但没采纳他的正确主张,反而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把他罢职。1169年,陆游重新被起用任夔州通判,任满后受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人其幕府投身***旅生活,终于走上了心仪已久的***事前线。他积极向王炎提出战略意见,同时身着戎装,横戈跃马,甚至夜渡渭水侦察敌情。但南郑前线的生活是短暂的,不久王炎奉召调离成都,幕府解散,陆游的报国理想也终成泡影。作为呼唤时代最强音的诗人。也必然在其词作中表现出强烈的报国之情,如《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粱州。关何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此词是词人晚年闲居家乡山阴时所作,词中塑造了一个年人迟暮、壮心不已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其真挚沉郁的爱国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二、“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缠绵哀怨的情种
陆游的一生都在为抗击外敌、恢复统一不遗余力地呐喊。读他的《放翁词》,我们能看到的是许多忧国复忧民、雄豪爽朗的爱国志士形象,但这并不是陆游词作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全部。他对唐婉的爱恋同样执著,因此我们读他的词还可以领略他的思想感情的另一面。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可谓千古绝唱,多少人曾被他们的爱情打动。十九岁时陆游与表妹唐婉结婚,这本来是“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无奈陆母不喜欢唐婉,逼迫陆游休弃唐婉,陆游苦谏无效,只能和唐婉分手。但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迭,陆游心中对唐婉的思恋却始终挥之不去、抹之不掉,以至几十年后,陆游已人花甲之年时还吟唱“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四十三年前的那段情是忘不掉的,以至如今“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绍熙三年,陆游又来到沈园,故地重游,怅然赋诗“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对唐婉的相思在苦苦折磨着他,只是这种相思无人诉说,他只能将对唐婉的思恋用诗句来表达。也正是这份思恋之情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哀念唐婉的诗作,如《沈园》二首、《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城南》《禹祠》《春游》等。这些诗作都是他晚年所作,可见陆游对唐婉的感情还是丝毫没有减少,唐婉始终是陆游心中的至爱,这份对爱情的坚贞绝非常人能比。从这些创作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对感情始终如一、坚贞不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钗头凤》是陆游描写对唐婉之爱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词人是这样抒写对前妻的爱恋之情的:
红酥手,黄膝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与陆游分手后改嫁赵士程,绍兴二十五年,陆游在山阴城南的沈园邂逅偕夫同游的唐婉,唐婉以酒馔殷勤款待,陆游伤感万分,在园壁上写下了这首《钗头凤》。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被迫与爱人离异后的巨大哀痛。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此中情韵,回肠千转,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三、“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出污泥而不染的君子
清赵翼说:“南宋之际,‘逢朝庭之上,无不以画疆守盟,息事宁人为上策’,而陆游‘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悲愤’。”正是在主和派当权、邀媚逢迎者得势的污浊现实中,陆游对名利始终保持一个淡泊的心态。他在《居家自戒》中这样说:“淡泊以养寿,亦非慕名高。”古人云:“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也。”陆游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必然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因此在陆游的词中我们还能看到有着刚正不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如《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词,表面上是写梅花,实际上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的梅花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破败不堪的“断桥”边,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备受冷落了。作为一株既非官府中的梅,又非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已经是日暮黄昏了,它好像在暗暗地独自伤感,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无人肯顾。尽管环境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梅花无意去争占春光,可还是惹来了百花的嫉恨、骤雨狂风的摧残。尽管梅花最终纷纷凋落,被践踏成泥土,被碾成尘灰,但是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词中的梅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化身,梅的品格,正是抒情主人公的品格。通过梅花我们似乎看到一个身处在黑暗腐败***治环境中,而且还经常受到迫害和打击的抒隋主人公,但他不为所动,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呈现在我们面前。其不改操守、不变志节的品质也显现了出来。
四、“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疏放超然的闲人
陆游一生中多次遭贬黜,淳熙三年(1176年)夏初被免官至淳熙五年(1178年)在成都,淳熙七年(1180年)至淳熙十三年(1186年)、绍熙元年(1190年)至嘉定二年(1209年)在山阴,基本上赋闲,在如此长的赋闲时间里,陆游诚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他或“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或“懒向青门学种瓜”,或“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这种闲适疏放、超然自得的心态也很好地体现在了他的诗词创作之中。在《放翁词》众多描写闲居生活的作品中,《鹊桥仙》(一竿风月)可谓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词人是这样抒写随意适情、悠闲潇洒的闲居生活的: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陆游与唐婉篇7
??苏轼《水龙吟》
今夜,又是一个悠长的深秋雨夜。
秋雨绵绵的静夜里,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如此的静夜,思绪最容易在无边的脑海中向四处蔓延。冷暗无月的深秋夜色中,只听得窗外滴答的雨滴声,在慢慢地浸渍着我的干涸、似乎失去了记忆的心灵。滴答的雨滴,敲动着我那没有旋律的心弦,那心弦似“大珠小珠落玉盘”般乱如细麻。
此刻,窗外的秋雨绵绵,细雨滴滴,滴滴答答地敲打着秋寒的寂静。已经供热还算温暖的室内,温暖的气息掩映着淡紫色的窗帘,点缀着我思绪中的浪漫点点。电视中戏曲频道中,正在播放着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当代越剧第一女小生”美誉的茅威涛主演的诗化越剧《陆游与唐婉》。
窗外滴答的雨声,内心世界里曾经的浪漫,在“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千古风流的诗句中,渐渐失曾经的色彩。“浪迹天涯三长载,暮春又和沈园来。”久演不衰的丝竹之声,让我仿佛听到了天籁般的哭泣之声。在夜的静谧中,深深体会着“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的感叹。心绪便随着茅威涛的深情演唱而翻滚着,两行酸泪也随着“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凄婉而轻轻滑落。我不知道深《陆游与唐婉》的童话是什么味道,深藏的是相思的苦还是思念的累,是生离的愁还是死别的恨,是爱到不能爱还是聚到终须散、繁华过后成一梦那有缘无分的感触……
轻拭了腮边那颗包藏着相思与思念的泪水,将雨夜飘飞的思绪收回。顺手在床头拿起一本宋词,在秋雨夜的寂静中,于静寂暖室的桔黄灯光下,慢慢翻看着。电视里《陆游与唐婉》的凄婉苍凉的曲调,诗化哀怨的唱词,演员淋漓尽致地表演,如声声啼血。我的耳鼓中充盈在那丝竹般的弦乐声中,我冰凉的双手和我慵懒的目光,却停滞在千古风流的、两阕传唱八百余年不衰的词作“红酥手,黄T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墨香中。
一幕《陆游与唐婉》,让我在那残红飘落的花树下,看到了唐婉的无力斜倚,暗暗咽泪的身影;一曲琴瑟相合、举世无双的《钗头凤》,让我在慢读与细听中,读懂了陆游的哀愁,听懂了唐婉的凄婉;人生的千般情,万般愁,尽在恍惚痴怔中。曾经的燕语呢喃,曾经的花前窗下听雨声,都成了昨日旧梦。
婉者,凄婉也。“雨送黄昏花易落”,好凄凉的名字。遥想八百年前邈远的昔日,草木菁华的沈园,在举案齐眉的日子里,她吟诗作画,鼓琴弄瑟。然夜雨绵绵,病榻上泪痕斑斑。悲情,宛如索命尖刀,一点点剜去残存的一丝声息,也许这声声呼唤已是“长条似旧垂“了。西子捧心,是风流婀娜;贵妃醉酒,是娇媚慵懒;而唐婉,更像风中飘落的杨花,单薄、赢弱、淡姿容、轻盈性。身在风中飞,半点不由人。两词交相吟唱如风吟、似惊鸿的演唱,音乐倦了,舒缓了,落英缤纷……
此时,秋夜窗外的雨越来越急了。孤独在万籁俱寂的夜,正如寂寞的我。我感觉我的世界,已经浓浓地涂上了凝重的颜色,那是夜的寂静。我仿佛能听到静夜是如何从淡紫色的窗帘后的窗台上滑落的。在连弯月都没有的深秋雨夜,细思那个泪流如河的傍晚,没有风雨大作,只有泪眼婆娑中那隐约看到一段文字。多少年之后,它们被锤炼成一首风千古的《钗头凤》。八百年后的今天,我目观传唱的《陆游与唐婉》,细数着几百年来春残花坠的时节,满天的柳絮与枫红,一遍遍的回忆着曾经发生过什么,永无休止。
深秋绵绵细雨的静夜,我挣扎了无数轮回的灵魂,在“雨送黄昏花易落”的轻吟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满目凄风细雨伴秋寒的清冷。依窗望雨滴,虽然尘世繁杂。此刻,我却心静如水。在爱作古、歌如故的曾经,我又想起了陆游的“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的诗句。
陆游与唐婉篇8
鸟儿要飞翔却感伤于折断的翅膀,一脸彷徨;竹子要梦想却悔恨于无心的幻想,满腹空荡;小草要芬芳却悲怨于渺小的成长,一生迷茫……是啊给我一双翅膀。
风,冷丝丝的,如血的残阳下伫立着一条长长的背影,伴随着愁惆倍感憔悴。
多情自古伤离别。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渑鲛绡透。陆游呆呆地望着远去的唐婉的背影难以言语的凄楚之情涌上心头。
二十年前陆游与表妹结和,两人举案齐眉,情投意合,如此才人佳子本应是天生一对。
可造化弄人,偏偏陆游的母亲对这如花似玉,娇滴滴的儿媳一点都不满意。为了儿子不沉迷于美色,忽视学业,为了让儿子不因唐婉过于优秀而取了媳妇忘了娘,陆母不禁恶心倾生,逼着陆游取王氏,唐婉改嫁赵士程。恩爱夫妻转瞬消失。
时隔二十年,他俩又沈园相会,实属缘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陆游的心如破碎的蜘蛛网在空中瑟瑟颤抖,不住地往下坠。此时的他多么希望能拥有一双翅膀啊,带着唐婉离开着个世俗社会,两人同坐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归隐田园,与世隔绝。
可毕竟是心头的死结始终无法被风吹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他静静地坐着,脸上布满了细碎的粉尘,我看不见一丝表情。我想,此时此刻,他的心已随着风而远去,但看到的仍旧是残泪泗溅。怪就怪他的心没有手指,它抓不住什么,也放不开什么。唉,错!错!错!莫!莫!莫!
陆游仰天长啸,怨恨愁苦而难以言状的哀鸣分明在渴望,渴望一双翅膀。
陆游与唐婉篇9
梦中的我,不止一次的梦见沈园,醒时的我,不止一次的被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所折服,也许这些年地处边陲的缘故,没有机会亲自去游访那梦中的萦绕。这次即将起身蜀地,也许有机会去拜会南国的沈园。
梦中的沈园是深情的。“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已经年逾花甲的陆游写下了这首深情的诀别诗,带着他对唐婉的深深的爱恋,带着昔日种种的幸与不幸,踏过了奈何桥,结束了与爱人阴阳两隔的宿命,也许孟婆汤也不会泯灭这一段深沉的爱。
梦中的沈园是凄美的。一曲《钗头凤》,道出了唐婉的娴静淑美,道出了春风涟柳岸的往昔,道出了再聚沈园的无奈与不舍,道出了这人世间的爱与痛! 今佳人已去,倩影难追忆,独洒胭脂泪,梦中见谁?潇潇几夜,酌别离人恨,勾起残月,总不忍回首望。叹人世间几度风雪,几度泪别?
梦中的沈园是一首琴曲。笙歌香处,是谁拉扯袖口,清寒了前世,弹一曲,千年情愁。想那沈园中仍依稀回荡着唐婉的弦声,素手抚琴,独自黯销魂,雪轻落,油伞难撑。佳人逝去,唯有那琴曲如涓涓细水流淌千年,唯有那芳魂一缕游离在落落红尘。。。
梦中的沈园,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殇。
陆游与唐婉篇10
钗在古代曾被叫做“笄”和“簪”,是女子束发盘髻的工具,而其最大的作用是装饰,“钗光鬓影”、“玉钗横斜”一直是中国古代仕女的经典意象。随着时代的发展,钗饰的形制、质地也不断发生变化,无论是金钗、银钗、玉钗还是荆钗,都是女子们的心中最爱。而在古人心中,钗的分与合也与爱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诗人陆游的一阕《钗头凤》千古流传。而在唐诗宋词中,还有大量对钗饰的描写,可见古人对这种饰品的热衷。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曹丽芳将从钗饰的历史起源入手,讲述这种装饰品在古人审美品位中的重要地位。
钗饰之{演变}
起源 结发需用簪钗固定
簪的本名叫做“笄”,是中国古代束发盘髻的工具。在古代,汉族的结发方式,无论是辫发盘髻还是束发着冠,都要用簪钗约束固定。曹丽芳介绍说,依据礼制,女子年十五,如已许婚,则结发上笄,古称“及笄”,须行“笄礼”,以示成年,可以婚嫁。
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曾经发现过陶笄。笄是簪的一种,先秦文献中,因其有特殊的礼仪用意,所以常常与簪并称。秦汉以后,则混同于簪了。在这些文化遗址中,还发现有锥形、丁字形和圆柱形的骨笄和骨簪。商代,簪的首部开始有了漂亮的雕刻装饰,如殷墟出土的簪首刻有兽头、鸟头等。西周时期,在骨簪上镶有绿松石,显得更加精致美观,另外也逐渐出现了玉制的发簪。春秋时代,出现了骨钗,现存最早的骨钗实物出土于山西侯马春秋墓。秦汉以后,笄改称“簪,而钗是发簪的一种变体。汉代刘熙所着的《释名·释首饰》中说:“钗,叉也,像叉之形因名之也。 ”是说钗的形状像“叉”,所以名“钗”。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平直多滞板,横斜生姿态,所以钗的插戴多横斜侧,以营造摇摇欲坠、温婉可怜的柔媚之态,所谓“宝钗长欲坠香肩,此时模样不禁怜”,因此“钗光鬓影”、“玉钗横斜”一直是中国古代仕女的经典意象。
流行 唐代妇女多戴花钗
钗依其功能可分为素钗与花钗。东汉妇女流行花钗制,常于发间斜插六钗,或再另加步摇。曹丽芳介绍,当时贵族妇女的发式以高大为美,“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在真发中掺入假发,梳成浓密高耸的发髻,是当时贵妇的流行发式。此种发髻须插入数根发簪方能固定,也有直接以假发做成的发髻,戴时则须以较长的发簪固定。假髻的流行使得汉代妇女发簪使用数量增多,形制增大,出土的汉簪长度多在20厘米左右,如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玳瑁发簪就长达24厘米。两汉经魏晋一直到隋唐,盛行双股素钗的形制,这与高髻的持续风行密不可分。
唐代妇女的发饰极为丰富,常见的有簪、钗、梳、篦、步摇、翠翘、珠翠、金银宝钿、搔头等。曹丽芳说:“唐代妇女发饰不仅品种繁多,而且插戴数目也极多,而花钗礼衣制的实行更将发饰推向极致,从传世的绘画中可略见当时花钗礼衣的绚丽多姿:盛装的贵妇们扫黛眉、描面靥,抹胭脂、施鹅黄,戴璎珞、着华服,梳高髻,配以满头的金银花钗、梳篦宝钿,让人不由得感叹盛世衣妆的繁复与奢华。 ”
造型 宋钗出现雕花
曹丽芳介绍,宋展出一种造型新异的发钗,“是在金钗或银钗的钗脚上部浮雕出一串折枝花,钗梁则如帽钉一般扣搭在顶端,帽钉通常也做成一朵单独的花,或者是梅花,或者是菊花,而两只钗脚则几乎贴在一处。 ”元代又流行在钗脚上部做出盘旋扭结的花式,或者把两只钗脚做成盘曲的双龙形状,钗梁则常是并蒂花或并结的果儿。
明朝以后,高髻之风日渐式微,当时典型的高髻名为“牡丹头”,其高度已明显收敛。江南一带开始时兴垂式低髻,如“桃心扁髻”、“堕马髻”等。据杨用晦《冠约》记载,“妇人之髻,时样屡易,有金髻、银髻、珠髻、玉髻、发髻、翠髻、字髻”,“妇人之髻,越变越新,或曰松头,又为精头,又有重发,头有一岁而三易新样者”。可见当时妇女发式种类繁多,复杂多变,随之而来的是簪钗在使用上的细分。簪钗有长短,使用时,用于发髻正面的簪钗称为“挑心”,用于侧面的称为“掩鬓”,用于顶部的称为“顶簪”,用于发髻后部的称为“分心”。
钗饰之{质地}
美人最爱昂贵金钗
据曹丽芳介绍,钗饰的精品出自唐代和宋代较多。唐代的钗饰,依质地而分,主要有金属钗与玉钗两大类。金属钗中,金钗是最为昂贵的一种,其天然的华美之质特别适合佩戴在风情万种的美人之首,韩愈《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中写道:“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杜牧《倡楼戏赠》也说:“无端有寄闲消息,背插金钗笑向人。 ”
银钗质量上虽次于金钗,但因其价廉物美,所以在普通人家最为普及,这在唐诗中也有不少描写,如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诗中再现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盛况,出来观赏的大多是普通人家的女儿,所以在日光的照射之下,看上去一片银光闪闪,非常耀眼。
次于银钗的就是铜钗了,多为一般贫寒人家女儿的饰物,如王建《失钗怨》中写道:“贫女铜钗惜于玉,失却来寻一日哭。嫁时女伴与作妆,头戴此钗如凤凰。 ”家境的贫寒阻挡不住女子对美的爱恋,何况这支铜钗是她出嫁时女伴们作为嫁妆赠给她的,上面寄寓着她们之间纯真的友情,所以在她看来弥足珍贵。
贫寒女子荆枝插发
除了金属钗饰,在唐代同样流行玉钗,如沈 期《李员外秦掾斋观妓》:“玉钗翠羽饰,罗袖郁金香。”高适《听张立本女吟》:“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玉钗中的翡翠钗在诗中出现更多,如上官仪《和太尉戏赠高阳公》:“翠钗照耀衔云发,玉步逶迤动罗袜。 ”白居易《与牛家妓乐雨后合宴》:“玉管清弦声旖旎,翠钗红袖坐参差。 ”
唐代钗饰也常常会由两种材料合成,如温庭筠《菩萨蛮》:“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说的是金玉合成的钗饰。另外,还有以珊瑚、琥珀等材料制成的钗饰,如薛逢《醉春风》:“坐客争吟云碧句,美人醉赠珊瑚钗。”罗虬《比红儿诗》:“琥珀钗成恩正深,玉儿妖惑荡君心。 ”
至于家境贫寒到无钱购买钗饰的女子,她们只能以荆枝插发,称为“荆钗”,如李山甫《贫女》:“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 ”白居易《秦中吟十首·议婚》:“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荆钗不值钱,衣上无真珠。 ”
相关诗词
钗头凤
“钗头凤”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发钗的头部用凤鸟作为装饰***案。这种用凤鸟作钗首的发钗,曾见于唐代张鷟《朝野签载》卷三:“杨盈川侄女曰容华,幼善属文,尝为《新妆诗》,好事者多传之。诗曰:‘宿鸟惊眠罢,房栊乘晓开。凤钗金作缕,鸾镜玉为台。妆似临池出,人疑向月来。自怜终不见,欲去复徘徊。 ’”
文人诗咏最爱凤钗
杨盈川即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容华的这首《新妆诗》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多半是因为诗歌整体的意蕴清婉秀雅,而其中少不了“凤钗金作缕”这锦上添花的精彩之笔。中唐诗人王建《开池得古钗》诗中写道:“美人开池北堂下,拾得宝钗金未化。凤凰半在双股齐,钿花落处生黄泥。 ”这支古钗也是一支装饰有凤凰***案的金钗。凤钗的形象还出现在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鬓动悬蝉翼,钗垂小凤行”,李商隐《蝶》“为问翠钗钗上凤,不知香颈为谁回”等诗句中。
在五代以及宋代的词中对于凤钗有更细致的描绘,如李璟《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冯延巳《菩萨蛮》“娇鬟堆枕钗横凤”,柳永《木兰花》“美人纤手摘芳枝,插在钗头和凤颤”,洪迈《踏莎行》“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等。这些诗词中所提到的凤钗,我们今天可以从出土的文物中看到或者推断出它的大致风貌。五代吴越国康陵出土了一枚白玉饰片,出土时这枚饰片的位置安放在墓主人的头部,上面镂刻着一只神采十足的飞凤,飘扬起来的绶带衔在口中,研究者基本认定它是一支凤钗的钗首。还有一些传世的绘画中也有类似的饰物,这些都说明唐宋时期在钗头上雕刻凤鸟的造型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了。
记录陆游传世情愁
“钗头凤”之所以被人们所熟知,不是因为它是华贵精致的头饰,而是因其与南宋诗人陆游的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紧密相联的缘故。陆游与表妹唐婉本是恩爱夫妻,但因陆母不喜欢唐婉,被迫分离,后来二人各自婚娶。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独游沈园与唐婉邂逅,唐婉以酒肴款待,陆游感伤万分,随即在园壁上题下一阕《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词篇感情深挚,内中有说不尽的眷恋相思与追悔悲愤。唐婉读后百感交集,含泪和词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的词绝望凄楚,催人泪下。
沈园相见后不久,唐婉就郁郁而卒。在85岁临去世前,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这些哀感绝世的诗词不仅是这段凄美爱情的真实记录,而且也为它增添了深邃悠长的韵味,而作为一个词牌的“钗头凤”也伴随着这个故事长久地珍藏在人们的心中。如今的沈园,陆游当年题词的墙壁已不复存在,后人为了追思这段至死不渝的感情,用陆游传世的手迹重新组合而成两首《钗头凤》词,刻成词碑。如今,人们如果到绍兴旅游,一定会去瞻仰一下沈园里的这座《钗头凤》碑。
相关阅读
钗是感情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