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书愤10篇

陆游书愤篇1

诗的题目为“书愤”。“书”者,写也,记也。关于“愤”字,字典上面说得明白:因为对事情不满意而情绪激动。众所周知,情绪激动又可以细分为几种情形,高兴是情绪激动,生气也是情绪激动。纵观《书愤》全诗,陆游写的显然不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也就是说,陆游写的是生气的事。

世事纷纭,不如意事常八九。每天都有让人生气的事情发生,每天都有人生气。高中教材收入一首关于生气的诗作,而且是距今八百多年前的一个人生气的事情,绝不是偶然的,这里面肯定大有深意。那么,是什么事情惹陆游生气?陆游生气的深层原因何在?陆游的这次生气值不值?有没有价值?通过陆游生气看出陆游是什么样的人?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也就读懂了这首诗,也就读懂了陆游。

从诗的字面意思看,比较明显的让陆游不满意的事情,一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这两句诗的意思非常耐人寻味:诗人回忆自己北望中原,立下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宏***大志,豪气如山,然而那时阅历浅薄,少不更事,根本不知道世事艰难。言外之意:青年时期的理想根本没有实现。这表面上是在生自己的气,恨自己能力不济,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仔细体会就会发现,自己理想没能实现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世事艰”。二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读懂这两句,须先弄明白“塞上长城”何意。据《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此后,“塞上长城”常常被用来比喻有能力镇守边疆的将领。很显然,陆游觉得自己也可以是“塞上长城”,曾经具备镇守边疆的能力,但是可惜现在衰鬓斑白,功业未成,人已老去,内心无限悲凉。说白了,收复失地报效祖国的壮志没能实现,自己很不满意。以上两件事情诗作中有直接的描述,不难理解。

还有两件事情其实也是抒发不满之情的,但是由于写法比较隐晦,所以不太好懂。一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诗由于全用名词,并且直接衔接,不用任何过渡性词语,意象两两相合,简洁而富有气势,画面感很强。这两句诗其实是写了两次战斗或者战役:瓜洲渡击退金***,大散关收复失地。楼船夜雪是水路作战,铁马秋风是陆路厮杀。写了两次宋***获得胜利的战斗,按理说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由于局部的辉煌无法遮掩全局的颓势,虽然***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但是小朝廷无心与金***抗战,所以只落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叹。作者内心真实的想法其实是:我们其实是有能力战胜金***的,没能收复失地,主要是因为朝廷里的主***者根本就不想收复。由于涉及对最高统治者的批评,说得直白可能招致杀身之祸灭门之灾,所以不得不用了曲笔。也就是说,作者是故意用了不太好懂的方式进行表达的。这两句诗其实表达了对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最后两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面看是对诸葛亮的夸奖和羡慕,但是深层的意思却隐含在“千载谁堪伯仲间”中,谁能够和诸葛亮相比呢?诸葛亮建立了那么辉煌的不世功勋,那是因为诸葛亮遇到了刘备那样赏识自己重用自己的明主,刘备重用诸葛亮,诸葛亮才创造了丰功伟绩。而我呢?朝廷不赏识不重用我,我即使有诸葛亮那样的雄才大略也是枉然啊。所以这两句诗表达的依然是对朝廷的不满之情。之所以用隐晦手法,也是为避免祸患不得不如此吧。

所以纵观全诗,作者处处不满,不满于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不满于朝廷苟安英才良将不得重用,奸佞小人当道致使山河破碎。诗的正文通篇不见一个“愤”字,却在题目中直接点出,使得作者的不满情绪更加引人注目。诗文中虽然不著“愤”字,但是悲愤、气愤、愤恨之情溢于言表。愤年华空老、愤壮志难酬、愤报国无门,愤报国有“罪”!所有的不满,以一个“愤”字写出,怎一个“愤”字了得?

陆游书愤篇2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来源:文章屋网 )

陆游书愤篇3

【关键词】陆游纪梦诗爱国情感文化心态创作方法

纪梦诗在陆游的诗歌作品中占相当分量。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价说:“即如纪梦诗,核计全集,共99首,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①陆游的纪梦诗把追求宏伟理想的言志传统与炽热的情感抒发融为一体,将理想与梦幻完美融合,实现了情、志二者完美的艺术结合,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陆游之所以运用纪梦的表达方式,有其个人的原因,更是其所处的时代使然。本文对陆游的纪梦诗进行归类分析,认为诗人内在的爱国情感和他所处的南宋时代士人的文化心态及诗人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共同决定了其纪梦诗的产生。

纵观陆游的纪梦诗,大概有三种类型:

1.盼收复,梦北定的理想之梦。陆游出生于公元1125年。他降生的第二年,便发生了徽宗、钦宗被俘的“靖康之变”。公元1141年,即陆游十八岁时,南宋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南宋失去了淮河和大散关以北的大片国土。身负亡国之辱,面对大片国土的沦丧,陆游撕心裂肺,他日日企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收复故土。

陆游在《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写道:“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表现其屡遭挫折但始终没有被磨灭的光复故土的雄心壮志。《枕上》诗明白地表明了诗人急盼收复的心愿,诗曰:“枕上三更雨,天涯万里游。虫声憎好梦,灯影伴孤愁。报国计安出?灭胡心未休。明年起飞将,更试北平秋。”诗作借用汉武帝时李广之事,希望南宋朝廷能起用良将,打退金兵,收复失地。

陆游常常借梦中的胜利来寄托恢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理想愿望。例如《九月十六日夜梦驻***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

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将***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帐。阶前白刃明如霜,门外长戟森相向。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谁言铁衣冷彻骨,感义怀恩如挟纩。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

此诗为陆游四十九岁在四川嘉州时作。诗人做了一个痛快淋漓之梦:将士们顶风冒雪,英勇杀敌,一举恢复了太行、北岳直至天山的广阔地区,把金国侵略者的窟穴一扫而空,被解救的人民斗酒欢宴,高唱胜利的凯歌。这正是诗人日思梦想的场景。再如诗人作于八十四岁时的《异梦》:

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敷水西通渭,潼关北控河。凄凉鸣赵瑟,慷慨和燕歌。此事终当在,无如老死何!

此时,诗人驰骋沙场的愿望早已落空。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却做了一场“异梦”,在梦中他披甲上阵,挥戈杀敌,战斗于敷水渔关一带,在悲壮慷慨的战歌声中恢复了中原故土。

陆游纪梦诗中的这类题材比较多,再如《记梦》:“梦里都忘困晚途,纵横草疏论迁都。”《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秋夜闻雨》:“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楼上醉书》:“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等等,都是诗人收复失地,北定中原的理想之梦。

2.寄托豪情壮志,怀念往昔战斗生活的追忆之梦。陆游从小好学不倦,攻书习剑,时刻准备报效祖国。他四十八岁那年,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他为幕府襄赞***务,他得以亲身参加了抗金队伍。诗人换上了戎装,驰骋在当时的国防前线南郑一带。但这段让陆游深感自豪光荣的生活很快就结束了,由于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压制爱国将士的抗战活动,不到两年,王炎解职,陆游被调到后方成都,在范成大幕府任职。但陆游对这段“铁马秋风”、“气吞残虏”的戎马生涯终生难忘,他经常在诗歌中以写梦的方式来追忆这段***营的战斗生活,以此寄托诗人欲重返疆场、抗金救国的壮志豪情。试看其《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有怀》:

客枕梦游何处所,梁州西北上危台。雪云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

此诗为陆游六十二岁在严州任上作。诗人梦中行进在南郑、小益之间,登上梁州西北的高台,望见点点报告平安的烽火,从遥远的骆谷传来。如此一梦,表达了诗人对当年战斗生活的怀念,寄托了他驰骋沙场、为国立功的愿望。再如《秋晚登城北门》: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人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陆游借曹操当年***中赋诗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当年从***南郑的那段***旅生活的无限留恋,其***人的忧国报国之情真挚悲壮,震人肺腑。此类诗作还有《梦至小益》:“梦觉空山泪渍衿,西游岁月苦駸駸。”《感旧》:“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建安遣兴》:“梦里都忘闽峤远,万人鼓吹入平凉。”等等。

3.抒发报国无期、壮志难酬的悲愤与哀怨的失望之梦。抗金救国、统一中原是陆游一生的理想与追求。然而生不逢时,陆游生活的时代朝廷腐败、不思光复。诗人虽胸怀大志,但始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不得已,他以诗鸣志。他用纪梦的方式来宣泄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愤。如《残梦》诗:“少时铁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风雨满山窗未晓,只将残梦伴残灯。”抒发的是一种报国无期,空老林泉的惆怅情怀。再如《二月一日夜梦》:

梦里遇奇士,高楼酣且歌。霸***轻管乐,王道探丘轲。大指如符券,微瑕互琢磨。相知殊恨晚,所得不胜多。胜算观天定,精忠压虏和。真当起莘渭,何止复关河。阵法参奇正,戎旃相荡摩。觉来空雨泣,壮志已蹉跎。

诗人在梦中淋漓报国,可惜醒来终觉是空梦一场。这类诗往往在发出“百年身易老,万里志空存”(《闻虏乱》)的感慨的同时,糅合对统治者昏庸无能的控诉和谴责,宣泄了诗人的悲愤与哀怨。再如《贫甚戏作绝句之六》:“可怜老境萧萧梦,常在荒山破驿中。”《晚泊》:“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等等。

陆游之所以用纪梦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他的理想、豪情与悲愤,既与他的个性、家庭教育有关,又与他所处的时代的士人的文化心态密切联系。同时,他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方法也决定了他对“纪梦”这种表达方式的选择。下面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

首先,从根本上说,陆游纪梦诗的产生是其内在爱国情感的爆发与宣泄。陆游出生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爱国世家。他的祖父陆佃是个正直的中级官员,父亲陆宰也是一个以国家、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士大夫。陆游从小受到他们爱国思想的熏陶。后来陆游又投在极力主张抗金的爱国名士曾几的门下,再次接受了“抗金”、“雪国耻”思想的教育。曾几以人品高洁享誉当世。陆游在《曾文清公墓志铭》中说曾几“孝悌忠信,刚毅质直,笃于为义,勇于疾恶,是是非非,终身不假以色词。”②幼年时期的亡国之耻,少年时期的屈辱和约,家庭的爱国教育和恩师的人格魅力的熏陶极大地影响了少年的陆游,陆游必然会成长为一位伟大真诚的爱国主义者。在陆游的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到他身上始终洋溢着澎湃的爱国热情。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陆游浓厚的爱国情结自然就会转入到梦境中。他经常在梦中恢复中原,北伐抗金,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思的显露。诚如钱钟书对陆游的评价:“他看到一幅画马,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以至于“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③。

另一方面,陆游身怀强烈饱和的爱国热情,但是南宋王朝不思光复国土,士大夫苟且偷安,沉溺于声色犬马的现状使陆游报国理想的实现强烈受阻,满腔的忧愤必然造成他心理的严重失衡。这种境况下,诗人极需要寻找一种让心理得到宣泄和平衡的东西。陆游纪梦诗中“梦”意象的运用正好满足了诗人跃马疆场、杀敌报国的爱国志士的愿望,使诗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宽慰和满足。

“梦的一般功能是企***恢复心理的平衡,它通过制造梦中的内容来重建……整个精神的平衡和均势。”④在梦境里,陆游的爱国情感得到充分的爆发与酣畅淋漓的宣泄。因此,陆游以“梦”意象建构他的爱国诗歌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纪梦诗是他所处的南宋时代士人的文化心态的综合体现。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宋朝是最为贫弱的一个朝代。北宋只是统一了中原和江南地区,其时北方及西北方有辽、西夏等***权与之对峙,而且辽曾多次打败北宋,强迫北宋称臣,年年进贡。至于金灭北宋,南宋偏安江南一隅,更是莫大的民族耻辱。这与刚去不远的李唐时期四方来朝的强盛气象相形见绌,这样的国势自然在宋代士人的心中形成一种莫大的压抑。他们当中的有识之士,要求北伐,收复失地的壮举和呼声又遭到投降派的打击与迫害,因此更是心怀悲愤苦闷。报国无门的忧愤、无法雪洗的亡国之辱使宋代士人失去了唐代文人的那种马上取功名的张扬和豪情而变得理智、冷静与平和、淡泊。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两宋的士人形成一种特殊的矛盾的文化心态,他们在积极进取与消极隐退之间游离,在现实与梦幻之间徘徊。这种心绪必然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体现出来,这个时期的诗词中出现大量的“梦”意象便是这种文化心态的反映。如位极人臣的晏殊有“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喜迁莺》),皇室后裔赵令畤的“人世一场大梦,我生魔了十年”(《西江月》),革新派王安石的“追思往昔如梦,华毂也曾丹”(《诉衷情》)与反对派苏轼的“世事一场大梦,人间几度新凉”(《西江月》),矢志抗敌的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临江仙》)等等,都表达出了这个时代士人的心声。他们虽个人遭际千差万别,文化底蕴不尽相同,家庭环境也各有所异,但在作品中均运用“梦”意象来释怀却是个不争的事实,他们都用“梦”意象来宣泄现实与梦想的错位,抒发心灵困境下的希望、回望与失望。可以说,两宋士人的文化心态基本上是游离于内敛与外露,旷达与怨怒之间。“梦”意象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正是宋代文人进与退、仕与隐之间的选择和表述。在“内”、“外”之间的冲突中,“梦”成了释放和消解矛盾情怀的缓冲地带。“梦是一个大剧场,布景、演员、提词者,舞台监督,剧本作者,观众,评论家,全都是做梦者自己。”⑤在宋代士人参与的这个“梦”的大剧场里,陆游并不孤独,陆游的纪梦诗正是这种文化心态的反映。

第三,陆游的纪梦诗是其诗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体现和载体。陆游在诗歌创作上向前贤学习,能够博采众长,融汇吸收。他学习杜甫写实的笔法,善于用高度概括和夹叙夹议的手法反映现实。他又学白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使其诗歌具有强烈的抒彩。陆游的诗歌兼具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陆游诗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梦”意象的频繁运用。他的纪梦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带有“李白式”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常常运用奇特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抒写自己的胸怀,借助梦境和醉境描述理想,飘逸奔放、境界阔大,具有李白的潇洒姿态和豪放气势。如在《神君歌》中,诗人通过梦境,运用丰富的想象,怀着炽热的心情讴歌了李冰这位”神君”。作品以“泰山可为砺,东海可扬尘。惟有壮士志,死生要一伸”开篇,意境开阔,气势高昂。从“我梦神君自天下”开始,诗人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虚构了飞龙、鬼神、美人、金尊、翠杓、琵琶等一系列意象,一气呵成,给人以迷离恍惚、变幻纷呈之感,表现着思飘云外的浪漫风韵。作品最后以“生不封侯死庙食,丈人岂得抱志长默默”作结,既有慷慨激昂之情,但更多的是抑郁悲凉之感。全诗由豪壮雄肆自然过渡到摧颓衰飒,整体构思浑然贯通,寓变化于整饰,其刚雄俊迈之气,酷似李白。难怪陆游研究专家疾风说:“前人以为他的《对酒叹》等七古,置之李白集中不易辨认”⑥,也因为这样,陆游在当时便有“小太白”之称。

浪漫主义虽然与现实主义相对,但它们都是以“真”为审美核心的,而且浪漫主义所表达的内心世界要比现实主义真实得多。陆游正是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尽情淋漓地抒发他强烈的爱国理想和壮志不酬的悲愤。而他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地使用“梦”意象。梦是表现人的真实心态的一种重要方式,写梦就是敢于触及人的心理最深也是最真的部位。纪梦诗的形式是浪漫和虚幻的,但情感却是现实和真实的。陆游纪梦诗的形成是他浪漫地表达他现实与真实情感的一个结果。【作者】梁必彪

①[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②[宋]陆游.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渭南文集[C].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

③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④(美)霍尔.荣格心理学入门[M].北京:三联书店,1987.

陆游书愤篇4

活着,要不得的是愤愤不平。

记得以前读书,看汉王充《论衡・自纪》里说“养气自守”?。还记得陆游在《秋怀》诗里说:“平生养气颇自许,虽老尚可吞司并?。”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气啊,虽无形无味,但却多么重要。从这句话看,仿佛活的就在一口气呢!十好几年前的时候,有一年过年,二祖父喝着酒,也许身体不好,也许烧酒动了情肠,突然放下杯子,叹息着说,“等哪一天我这一口气回不来……”言罢,老泪纵横。这里的气,又似乎变作有形的,维系身体运转的一种物质。而无论王充还是陆游的气,却是无形的,一种内在的修为。

我喜欢“养气自守”这句话。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唯有一颗“养气自守”之心,才能淡泊名利,心意开阔,无忿自平。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论从养生,从道德修为,愤愤不平都是与美好的精神、身体和品行背道而驰的。愤愤不平之心来源于计较、妒忌、狭隘。不平之心一起,你便很难安贫乐道,安心做事。因为你在计较,你在衡量,做起事情来就不会发于心,止于意。你的智慧与身心也很难用到正经事儿上。

陆游书愤篇5

陆游曾说自己有拄杖癖。他的喜爱拄杖,有高标人格、助老扶衰的原因,更有把拄杖当作朋友的深层因素。从他三十岁左右第一次把拄杖写入诗中开始,在以后五十年的岁月中,他都与拄杖思想上共语,情感上共鸣,行为上共步。其《梅花》之五诗云:“江上梅花吐,山头霜月明。摩挲古藤杖,三友可同盟。”《仲秋书事》其九云:“杖得轻坚馀可略,酒能醇劲更何求。二君最是平生旧,白首相从万事休。”不论是“三友”还是“二旧”,拄杖皆在其中。《剑南诗稿》中直接点明拄杖为友的诗有15首之多。除上引二诗外,另如《言怀》:“论交尚喜H枝在,白鹿泉边溯晚风。”《寓叹》:“眼底谁为耐久朋,倚肩按膝一乌藤。”《九月十八日至山园是日颇有春意》:“乌藤真好友,伴我出荆扉。”可以说,诗人与拄杖同忧同愁,同喜同乐,同沐春风,同听秋雨,同踏征途,同历战火。其《拄杖歌》诗中说:“畏途九折历欲尽,世上谁如君耐久?老矣更踏千山云,何可一日无此君!”陆游的朋友大都是抗金爱国之士,“放翁论友尚千载,不取梁鸿即管宁”(《夜兴》)。在那个以屈辱求和为基本国策的时代,这些人自然不会有好的命运好的结局。即使有人保住了性命,也往往因担心受到陆游的牵累而不敢再与他往来。诗人不止一次地发出“绍兴人物嗟谁在,空记当年接俊游”的悲叹。加之诗人“畏途九折”,或调任,或罢职,行踪无定,故而身边常常无人共语。诗人对“胡尘”的一腔不平气和无人理解的千行爱国泪,只有拄杖最为了解。一句“世上谁如君耐久”,真让人生千古之悲。在《大雪歌》中诗人写道:“放翁凭阁喜欲颠,摩挲拄杖向渠说。”说什么呢?原来是说“报国寸心坚似铁”之事。诗人有时干脆把心事付与拄杖,让拄杖为自己分忧解愁:“年华入诗卷,心事付筇竹。”(《平水》)“提起短筇成一笑,每烦座上为分忧。”(《出游》其二)“伛偻溪头白发翁,暮年心事一枝筇。”(《溪上作》之二)。在《春雨偶赋》诗中,诗人深情地对拄杖说:“旧交只有乌藤在,且伴禅床莫化龙。”据《神仙传》载,费长房从壶公学道,将归,壶公赠以竹杖,费骑之回到家中。他把竹杖丢在葛陂,遂化作一条青龙升天而去。这里用此典,是诗人劝请拄杖不要变化为龙离他而去,而要继续留在身边与之为伴。在陆游一生中,真是“何可一日无此君”了。既然拄杖成为陆游生活的一部分,与他心相通,情相连,行相关,那么,拄杖大量地进入其诗歌创作中就是很自然的了。

陆游有关拄杖的诗,记录了他一生的生活轨迹,浸润着真实的思想感情,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首先,这类诗记下了诗人的爱国情操和对时***的关注。

南渡之后,士大夫文人中基本有两种人生态度,一是或以求和换取享乐、或以逃世***自己的利己主义,一是挺身而出主张抗战的爱国主义。陆游自然属于这后一种人。在宋金对峙、国难当头之际,他的身上凝聚着深厚的爱国情和强烈的使命感。这不但可以从其事功方面看出来,从其诗歌作品中亦可见到抗战志士的奋斗和呐喊。陆游年轻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书”(《观大散关***有感》)的志向。“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可知,陆游的恢复之志是贯彻一生的。况且,这种志向不是偏狭地忠于一姓一朝,而是有社稷和民族的概念在里头,也就是忠于国家。这种以国家民族为重的爱国思想,正是后人特别推重陆诗的原因。“情以物兴”,陆游的爱国之诗,可以借助任何物象来写,“渔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木,莫不著歌咏以寄此意”。陆游既然那么喜爱拄杖,所以拄杖便成为他经常用以抒发爱国感情的审美意象。如《南楼》:“登临壮士兴怀地,忠义孤臣许国心。倚杖黯然斜照晚,秦吴万里入长吟。”写对关中失地的怀念。《溪上作》其一:“落日溪边杖白头,破裘不补冷飕飕。戆愚酷信纸上语,老病犹先天下忧。”写忧恢复、忧天下的情怀。除了在南郑时期,陆游有短短八个月的“铁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的快意的从***生涯之外,即使在川蜀时期,其恢复之志也是难以实现的。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诗人幅巾藜杖登上成都城北门楼,远眺晚秋萧条景象,不禁激起满怀愁绪,于是写下了《秋晚登城北门》一诗: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骚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满眼愁”者正是“满怀愁”之谓也。诗人所愁者,有对关塞之地烽烟不息的忧虑,有对沦陷故都的思念,有对山河兴废难料的关切,有对身世安危未卜的不安。此时诗人离开南郑前线已五年之久,那金戈铁马、横槊赋诗的战斗生活虽然已成往事,但至今魂绕梦萦。这后两句,将其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悲毕呈纸上,令人感叹不已。

陆游晚年,对个人前程考虑比较少了,但对于国家的命运却没有一刻放松。大概在80岁上,闲居山阴的诗人写了一首题为《拄杖》的诗:

吾尝评拄杖,妙处在轻坚。

何日提携汝,同登入峡船。

此时离他入峡西戍已三十年之久了。“昔尝西戍八千里,今复东归三十年。”(《一编》)年老体衰的诗人面对心爱的拄杖,仍然发出与之一起同赴川陕前线的宏愿,希望再次投人到铁马秋风的战斗之中。

其次,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对抗金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古语云:“志士愁日短。”陆游一生投闲置散,无法实现抗金理想,所以面对匆匆岁月,常有岁华摇落芳意难成之慨。在其盛壮之年便时有白发之叹。如35岁时在福州决曹任上所写“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度浮桥至南台》),45岁西行入蜀时所写“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黄州》)等等,皆为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发。但是,诗人并未就此不思振作,恰恰相反,在无可奈何之际,诗人总是积极地寻求生命的长度和密度,其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异常强烈。这种心态在其有关拄杖的诗中表现得非常充分,正如陆游自己所说:“悠然扶杖处,岁月叹匆匆。”(《小垒》)诗人常扶杖去寻春、探春,其诗云:“春风常在短筇前”,“短筇到处即春风”,“杖藜到处即春风”,“春风争来拄杖前”,“倚杖来观浩荡春”,“要识春风处,先生拄杖前”等。“春风”“春色”是眼前所见之景,更是时间概念,同时,还是诗人对其***治生活前景的隐喻之词。诗人要寻找的,正是珍贵的光阴和理想的***治机遇。到了秋天,扶策散步,也往往兴发伤时之叹。如《东村散步有怀张汉州》:“扶杖村东路,秋来始此回。寒鸦盘阵起,野菊卧枝开。忧国丹心折,怀人雪鬓催。房湖八千里,那得尺书来。”忧国心折,双鬓成雪,无不与岁月流逝有关。诗人虽有骁腾之志,可一生伏枥,难以驰驱,既不能***名青史,也不能长留青丝,怎不让人怵然而惊,喟然而叹!每当日落时分,诗人常倚杖而立,目送夕阳,感慨万千。“老叹朋侪尽,闲知岁月长。柴门偶一出,倚杖立斜阳。”(《杂赋》)“我亦倚筇桑竹下,白髯萧飒满斜晖。”(《倚筇》)“春如人易老,愁与漏俱长。……谁见龟堂叟,w藤送夕阳。”(《春晴》)夕阳西下,时光奄忽,想到“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诗人自会魂悸魄动。其《山园晚兴》云:

病骨初轻野兴浓,闲扶拄杖夕阳中。

草枯陂泽涓涓水,木落园林淅淅风。

扬子凄凉老天禄,马周憔悴客新丰。

壮心未与朱颜改,一笑凭高送断鸿。

写此诗时,诗人60岁,正退居山阴。诗中的扬子,即汉代扬雄,他一生郁郁不得志,在天禄阁著书,“三世不徙官”而文名益振。马周,唐初名臣,未显时,困厄非常,曾宿于新丰逆旅,不为主人所礼,后代替中郎将常何写条陈,得太宗知遇,予以破格提拔。诗人对“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但仍希望能骋恢复之志,故而在诗中以扬雄、马周自比,说暂时的凄凉和憔悴没有什么,应该等待时机,以***将来。“壮心未与朱颜改,一笑凭高送断鸿”,该是多么高迈与洒脱,又是多么悲壮与雄豪!岁月如流,时不我待,***暮年,壮心不改,这种心境正是靠诗人扶拄杖踏夕阳所引发。

陆游还常以探梅寻梅的方式表达惜时奋发之情。诗人一生对梅花情有独钟。他的喜欢梅花与林逋不同。林逋是以隐者的眼光写梅花的清神逸韵,陆游则多咏梅的高格,视梅的清风亮节为同气,同时,“梅花真强项,不肯落春后”的生命意识亦为陆游所激赏。他的有关拄杖的诗,多有寻梅赏梅之作。诗中借梅花所传达的正是其强烈的惜时之情和顽强的生命意识。如《探梅至东村》:

乞得残骸已累年,柴车破弊不堪悬。

闲愁正要供诗思,小疾何妨省酒钱。

忍事渐多心混混,贮书虽少腹便便。

今朝偶有寻梅兴,春色争来拄杖前。

前四句写自己的老、穷、愁、病,五、六句作自我调侃,反说自己读书少又能忍事,实为心明如镜、喜论恢复之谓也。最后两句,说自己寻梅兴发,亦实为生命激情勃发而然也。诗人垂暮之年,要把“闲愁”写入诗篇,要迎春色于拄杖之前,足见其壮心未泯,愁怀难释,充溢着把抗金事业进行到底的希冀。一年之后,诗人以78岁高龄奉诏进京,参加修撰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并打算“预大议论”,参预北伐大计,他似乎又看到了抗金救国的希望,所以在《午晴试笔》中充满自信地宣布:“此去得非穷李广,向来元是老冯唐。”准备在***治上再展身手。这正是陆游一生中由拄杖陪伴苦苦追寻的“春色”。

再次,陆游把拄杖作为身心的寄托,以之抒发人生感悟。

在拄杖这位朋友面前,陆游可以表白自己的爱国情怀,可以宣泄难骋其志的愤郁不平,也可以寻求精神慰藉,获得心理的安适。光宗绍熙元年(1190),诗人65岁,因所谓“嘲咏风月”的罪名被罢归家乡山阴。对于朝中恶势力的深文周纳,无理取闹,诗人不但没有低头,反而把书室名之曰“风月”来表达抗争,把此次罢官称之为“放逐”以发泄不满。在题为《予十年间两坐斥,罪虽擢发莫数,而诗为首,谓之嘲咏风月。既还山,遂以风月名小轩,且作绝句》诗中,写道:“扁舟又向镜中行,小草清诗取次成。放逐尚非余事比,清风明月入台评。”“放逐”一词,在后来的有关拄杖的诗中多次使用。如《放逐》:“放逐虽惭处士高,笑谭未减少年豪。……正得筇枝为老伴,尽将书帙付儿曹。”《龟堂独坐遣闷》其二:“放逐还山八见春,枯颅槁项雪霜新。……北窗坐卧君无笑,拈起乌藤捷有神。”“正得H枝为老伴”“拈起乌藤捷有神”者,正为排遣“放逐”之愤郁,寻求心理之慰安也。不断遭受压制迫害的诗人,有时会认为“游宦恶”:“行饭独相羊,扶藜过野塘。……深知游宦恶,穷死勿离乡。”(《山家暮春》之二)这种想法,面对拄杖一吐为快。陆游在为官之时也曾有归隐之想。《自咏示客》诗中说“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诗人写此诗时56岁,在抚州担任管理茶盐公事的佐僚。诗末自注:“庐山僧近寄藤杖,甚奇。”可知,诗人是打算与藤杖一道踏上归隐之路了。话虽如此说,一旦面对抱负不能实现、功名一无所成的现实,诗人就难免悲观惆怅:“平生不到三公府,晚岁归来五老庵。……笑语床隅拄杖子,即今惟汝是同参。”(《十月二十四日夜梦中送庐山道人归山》)“勋业文章谢不能,生涯分付一枝藤。”(《晨起》)他要把这种痛苦和失落告诉给拄杖,甚至把整个不适意的生活托付给拄杖。

不论为官还是赋闲,生活给予陆游的只有挫折和打击。几十年的岁月就在无数次希望、无数次努力和无数次幻灭中流逝了。年老之后,贫病交加,僵卧孤村,“既不能挺长剑以抉九天之云,又不能持斗魁以回万物之春”(《寒夜歌》),抚今追昔,便常常想起伴随自己一生的拄杖。诗人八十多岁时所写的《拄杖示子y》说:“拄杖相从四十年,交情耐久独依然。西穷巫峡崛江路,北抵岐山渭水边。早已归休弄泉石,老犹缓步历风烟。会同钵袋并禅版,付与儿孙世世传。”诗人要把拄杖和钵袋禅版付与儿孙世代相传。拄杖是诗人战斗经历的见证者,也是寂寞无助时的共语人。拄杖最了解诗人的爱国忧民心,也最清楚诗人壮志未酬的满腔悲愤以及“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无可奈何,而拄杖的“交情耐久”,更令诗人感动。把拄杖作为传家之宝传与后人,其意义不言自明。至于钵袋禅版,那只是诗人不能对外实现参与而不得不回缩内心的一种平衡方式。《剑南诗稿》中写到佛道的诗不算少,其中有“拄杖”字样的就有26首之多。寻绎诗人本意,并不是真的在皈依佛道,而是如同说归隐一样,只是一种愤世嫉俗的牢骚而已。所以诗人的这两样传家宝,其真正的意义便是参与和愤世。参与在于实现抗金壮志,愤世在于获得心理安适。诗人临终前的某一天,还写了一首《赠拄杖》诗,把与拄杖共同生活的经历以及对拄杖的深厚感情,作了一个总结。

此外,拄杖还记录了陆游与农民和友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如“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写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放翁老惫扶藜杖,也逐乡人祷岁丰”(《初夏》之九),写关心民生疾苦,为求丰收而虔诚祈祷;“今旦微霜好风日,短筇且领镜湖秋”(《旷怀》),写欣赏镜湖秋景;“欲寻梅花作一笑,数枝忽到拄杖边”(《探梅》),写探梅迎春,其乐融融。这些诗歌,反映了诗人生活和性格的另一方面,让人读之,会“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钱钟书《宋诗选注》)。陆游在《倚杖》诗中说:“年来诗料别,满眼是桑麻。”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的变化,自然会让诗的题材和诗人情感发生一些变化。

不可否认,陆游有关拄杖的诗中也有较为消极的思想内容,如前引《拄杖示子y》中把钵袋禅版传与子孙的说法,已可看出佛道对诗人的影响。不过,总的来说,诗人并未走上逃世一路,他在《长歌行》中曾说:“不羡骑鹤上青天,不羡峨冠明主前,但愿少赊死,得见平胡年。”无论仙佛、富贵,他都不在意,他所耿耿于心的只是驱逐敌人、光复祖国的伟大事业。爱国主义始终是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陆游书愤篇6

1、“愤”:指报国无门,功业无成。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2、《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来源:文章屋网 )

陆游书愤篇7

[关键词]陆游 词 艺术特色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南宋时代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文学成就突出,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续集》又云:“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 原、贺方回之上。”文中将陆词与其他三大家作比较,并指出陆词风格之多样性且多有溢美之词,为后世陆词的接受者奠定了理论基础。金、元二代及明代前、中期 陆词似乎不受重视,论词文字鲜有提及。但从明末始至清一代,论词文字始又及陆,且多将陆词与辛词对比,如:明末毛晋《放翁词跋》论放翁词风格云:“杨用修 云:‘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余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指出辛陆二家风格上的共同点:超爽。至清代词学中兴,更多的将辛陆并比的论述陆续出现, 如:曹贞吉、汪森、王渔洋等多将辛、陆并提将陆词列入辛稼轩体。现今的几部文学史也承袭前人之论,多将陆辛视为同一词派的标志性人物。

对于陆游词的前人的评价各不相同,在每个人心中都会有独特的理解,但不管把陆游与谁比较又把其词归为哪一派他都有自身词的特色和多样的艺术风格:

一、清丽缠绵,情致深婉

陆游青年时代,经历了一场爱情悲剧,在他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愈合的创伤,使他抱恨终生。《钗头凤》的“本事”是凄婉动人的,也被编成戏剧写成歌词,广泛流传在明间。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泡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与表妹唐婉相爱陆游初娶表妹唐婉,伉俪相得,琴瑟和谐。然而,唐婉不如陆母意,以致陆母听信馋言,强迫夫妻离异,后陆游另娶,唐婉 亦改嫁他人。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心怀郁闷,踬踬独游至城南的沈园,恰遇唐婉与其后夫也来沈园春游,唐婉遣人送来酒肴致意,陆游满怀感伤,挥毫在沈园的 墙壁上题下了这首意,陆游满怀感伤,挥毫在沈园的墙壁上题下了这首仅用六十个字的篇幅,就写尽夫妻恩爱,家母相逼劳燕分飞和沈园邂逅,而且是全放在沈园相 会时唐婉遣人送酒的片刻去写,落笔便写高潮,然后忽而往事 ,忽而眼前,忽而景物,忽而人事,把一份无与诉说的内心悲苦表达得淋漓尽致。通篇委婉哀怨,缠绵悱侧,如泣如诉,如歌如怨,又迂回跌宕,顿挫舒卷;语言的 跳跃性更使词的意境如断山云雾,迷离恍惚,极富摇曳之美;上下片末句迭字的使用仿如悲竹哀丝,凄婉销魂。所以,后人就把这首词归为清丽缠绵,情致深婉词的 “典学”。

二、慷慨雄浑,激情悲愤

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少数民族***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片国土,被迫南迁,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路偶不得不跟随家人逃难饱受流离失所的痛苦。陆游从小就受到父亲。强烈的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

陆游是爱国诗人,多抒发爱国思想。这类作品最富时代精神,是陆游留给我们的最可贵的文学遗产,可惜它的数量不多。这类作品表达了作者对 驱逐异族收复失地的热切希望,而且抒发了他愿为前驱投身这番大事业的壮志雄心。可是理想与现实总有距离、有矛盾的,陆游的报复不得施展,志愿不能实现,于 是,便产生了深沉而幽广的感慨与悲愤。所以,这作品或激越豪迈,或悲壮苍凉,从不同的角度唱出了爱国主义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首《诉衷情》,追怀当年的匹马从戎,感叹时下的退隐沧州。自从岳飞高唱“***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以来,大约六十多年过去 了,到了陆游笔下,任然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主题没变,基调没变,只是比当年那冲冠之怒、切齿之恨来,更增添几许慨叹、几许无奈而已。陆游这三 个短句,极其凝练概括,涵盖非常丰富—正因为涵盖着人所共知的、反复表述的现实生活内容,它才是真切的,质实的,否则,就会流于空泛了。宋南渡以来的国家 大事,“胡未灭”三字可以道尽;作者多年的呼号奔走,“鬓先秋”三字足见其徒劳;而其英雄之泪,也只得徒唤咄咄空自挥洒。“此生谁料,新再天山,身老沧 州”的结束语更加深沉,报国无门溢于言表。陆游着眼于大处,落笔于实处,漫长的生活经历、深沉的幽愤积郁、不变的爱国情结、难解的人生矛盾,都被写进了匹 马梁州、关河残梦、敝裘衰鬓、天山积雪、沧州钓船等等。陆游习惯于在揭示现实的种种不合理现象的时候,总是把他的社会理想、强烈的爱憎和明确的褒贬体现在 作品之中。当他目睹国家被侵略、民族在遭殃、权臣在误国的现实时,不禁满怀激愤,渴望上马杀敌,报仇雪耻,然而这样的愿望不可能实现,他又只好假托夜晚的 梦境去实现 。

三、寓意深刻,苍凉旷远

陆游的词不是一味剪红刻绿,相反会经常抒发深沉的人生感受,或者寄寓高洁的情怀。不论时间空间的不同笔者都愿意以描写实物来表达思想情感,含蓄而委婉,陆游也是如此,那寓意深刻苍凉旷远就要数《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词呤咏梅花,也抒写胸怀;是赞颂梅花,也是赞人、自赞。驿站之外,断桥之旁,萧瑟荒凉。一株荒郊野生的梅,独自盛开在这里。白日里尚且寂寞孤独,无人 陪伴,而黄昏来临之际,风雨来临之时,则更显得怆然凄凉。这首词所以能够出尘拔俗,超越了众人而能自辟新境,在于它寄寓了深切的身世之感。陆游一生力主抗 金,志在收复,却屡遭群小的嫉妒诽谤和排斥打击,处地孤危,境遇凄凉,其情形正如那开在驿外断桥边的那株梅花。梅花往往是山村隐士或文人墨客抒发的闲适情 怀的对象。陆游的笔下,梅花却涵蕴了一个失意士的秉性坚贞、矢志不渝。所以,前人评价其“末句想见劲节”,“沉沦不遇着,读之一叹”。

陆游 是咏梅的高手,在他的《剑南诗稿》中,保存着为数极多的咏写梅花的诗作。陆游笔下的梅花和 一般的文人所写的不一样,尤显自己的特色。我们没有从这首咏梅的词中看到一个“梅”字,但我们始终能从这不带一个“梅”字 的咏梅词,看到了作者和梅 一样高洁的人格。陆游把“扫胡尘”、“***难”作为自己生平志事,然而他在***治斗争中却屡次受到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而他却生平志事所在,终始不 渝。乾道二年(1166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 兵”的罪名,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个年头,然后,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陆游在这首词里就是用梅花来象征自己的孤傲品格和经得起 挫折的斗争精神。词的上阕以梅花独放于冷雨的寒冬昏夜,寂寞于驿外断桥边,隐喻诗人的不幸的遭遇和不得志的心情。诗人虽饱经忧患,可敬的是始终保持爱国情 操,不屑与排挤他的官僚们争权夺利。词的下阕以“春”、“群芳”隐喻当时黑暗的社会和苟且偷生的朝廷官员。表现了诗人不同流合污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在黑暗 的环境里坚持斗争,即便是粉身碎骨也此志不移的战斗精神。陆游在这首词里用完美的艺术手法,将主客观进行了和谐的统一和完美的结合,将咏物诗词审美意象推 到了最高的境界看似写梅,实质是写人;不提一个“梅”字,分明在字里行间都突出着梅花的特性。

参考文献:

陆游书愤篇8

关键词: 陆游 爱国梦诗 主要内容 创作原因

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爱国梦诗,是纪梦诗中最具特色的,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梦中表现最多的是诗人深厚而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他的爱国梦诗中,他“梦”见过:铁马冰河,自己驰骋在沙场上;北伐胜利,中原光复,金兵投降;跟随皇上御驾亲征,收复凉州……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经作过统计:“即如纪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陆游为何有如此之多的纪梦诗呢?本文从爱国梦诗的内容,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渊源的影响,以及诗人内在的独特个性因素等角度对陆游倾心创作的纪梦诗进行探讨。

一、陆游爱国梦诗的主要内容

陆游的爱国梦诗,描述的是一个忠实爱国者的“梦”,是自己救国救民的***治梦想和先进的社会理想在现实中不能成真、无法得到推行与实施的一种心态;同时,这更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共鸣,反而遭到误解、打击、排挤甚至陷害,因而处于济世无助、壮志难酬的处境,也就不由自主地借夜晚、借梦境、借幻觉甚至白日梦,在无意识状态下求得心理虚有寄托的抒写。这是一种人生幻灭感,是现实生活中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导致的心灵深处的痛苦,无法自我排解,只能默默无期地承受。陆游的梦诗中叙述着他一心报国、驰骋沙场的梦境,但那也只能是当年的记忆,美梦一旦碰触现实,就凝结成无尽的失望。因此,从内容上看,可以把陆游的爱国梦诗划分为以下几类。

1.报国梦。

陆游生活在中国社会历史上矛盾最为尖锐的南宋时代,杀敌报国是他毕生的追求。诗人把“抗金救国、统一中原”视为自己一生的理想。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强压在心中的强烈而深厚的爱国情感在现实中不足以排遣,甚至还在他的梦境中汹涌澎湃。如《异梦》:“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敷水西通渭,潼关北控河。”诗人将其满腔热情与高昂志气,全部寄托“梦”的形式表现出来,又如“我亦思报国,梦绕古战场”(《鹅湖夜坐书怀》),以及“恍然唤起西征梦,身卧金牛古驿亭”(《独夜》),在这些诗中,到处充斥着诗人的拳拳赤子之心、报国之情。

2.回忆梦。

陆游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三年任满后被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为干办公事,在南郑前线***营工作,这是陆游有生以来第一次以“从戎”身份投身于抗金收复斗争的最前线。因此,他常常在梦中追忆、回味这段***营的战斗生活,如:“梦觉空山泪渍衿,西游岁月苦。”(《梦至小益》)又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了诗人欲重返战场、昂扬斗志的爱国情怀,唤起了他对前线和***营生活的回忆,从这些诗里可以看到:无论白天、黑夜,醒时、梦时,诗人始终惦记着“恢复中原,统一祖国”这一永恒的理想。

3.失望梦。

陆游一生奋斗,一生辛苦,目的就在于坚持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的***治主张,与腐朽软弱的南宋统治者***求荣、苟且偷生的主张相冲突,因此,诗人只有在自己的梦中吐露报国无期、壮志难酬的悲愤与哀怨,如《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云:“前来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当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这首诗写了诗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并且以当年泛舟东海、射虎南山的豪壮之举来强烈反衬目前寂寞凄凉、闲散投置的冷官生活。当他想到强虏未灭、中原未复时,不禁脱帽大叫,攘臂大呼,甚至连自己的宝剑也在床头发出不平之鸣,于是诗人的一腔悲愤之气就跃然纸上了。

二、陆游纪梦诗的创作原因

阿德勒曾说:“梦并不是和清醒时的生活互相对立的,它必然和生活的其他动作和表现符合一致。”可以说,梦是现实生活在人的潜意识中的一个映像,它与人的情感、欲望、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某种意想不到的默契。因此在研究陆游的纪梦诗歌时,我们发现表现诗人的“爱国情感”是此类诗中的一个亮点,然而诗人又为何选择“梦”来表达这份深厚的情意,寄梦抒怀呢?我认为这其中既有社会根源、文化渊源的影响,又源自诗人本身独特个性的内在因素。

1.国破家难的历史时代和个人遭遇的影响。

陆游出生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中级官僚家庭,童年基本上在战乱和逃难中度过,他有诗云:“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莽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人怀一饼草见伏,往往经旬不炊爨。”(《三山杜门歌》)”后来金兵南侵浙江,陆游随其父陆宰及全家老小流离转徙,四处避难,饱尝了离乱之苦,对故土沦陷极感痛心;父辈们的爱国思想在艰难困苦中又浸透到他的心灵深处,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培植了他终生不忘忧国忧民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陆游出仕后,本希望自己能够为国效力,救国杀敌,然而,他没想到朝廷如此黑暗腐朽,他不仅官职卑微,不受重用,而且屡次遭贬,英雄才略根本没有用武之地;更何况他一生的***治生活大都是在“奉祠”中度过的,正如他自己所言:“宦游强半是祠官。”因此,诗人壮志难酬,悲愤之余发出了“平生铁石心,志家思报国。即今冒九死,家国两无益”(《太息》)的悲叹。

现实的黑暗、社会的残酷,就像一场恶梦,把陆游的理想敲打得粉碎,诗人知道自己的理想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了,只能无奈地借助梦境来表达,抒怀言志,以幻想来构筑现实,以梦境来寄托人生的理想,回味从前走过的实境,也梦到想象中的幻境,以此抨击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寻觅难酬的壮志。

2.儒、释、道等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多苦读儒家经典,喜习佛道之说,到了唐宋时期,这些思想更为盛行。陆游也不例外,他博学多才,不只宗六经,崇雅放郑,而且对佛道之学也素有所爱。在他传世的作品中,有关佛道禅理的文字很多,如:“《发华》之为书,天不足以喻其大,海不足以喻起深,利根之士,一经目,一历耳,自不能舍,虽举天下但之,彼且不动,尚可劝相之有哉!”(《渭南文集》)可见陆游对佛教经典的膜拜与虔诚。又如:“万事极知终变灭,一官那得久低头。床头幸有《楞伽》在,更炷炉香手自开。”(《雨夜偶书》)可知陆游常常通过诵读佛经来安慰自己的心灵。此外,陆游的道学思想也是有着深厚的渊源的,“吾家学道今世,世佩施真‘三住铭’。一窗梦月照孤咏,万壑松风吹半醒”(《剑南诗稿》)。

3.诗人独特个性的影响。

诗人出身于一个笃好道教的仕宦之家,又生逢南渡之际,从小就看见父亲与朋友在一起议论国事,流涕扼腕,这使爱国思想在他心里扎下了根。道教思想则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能力,给他思想中注入幻化成分。而佛教思想也渗入到陆游的日常生活中去。他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认为佛家思想同样可以为统治阶级服务,认为佛教经典可以安慰自己的心灵。由于这三种思想在陆游思想中相辅相成,造就了诗人性格中一种特殊的浪漫性。因此,当诗人正确的抗战主张不被采纳,遭到排挤后,他不屑与奸佞为伍,不愿同流合污,又未能与民众合群,只好孤芳自赏,用诗歌来抒发壮志难酬的孤独、苦闷、不平。在现实的刺激下,陆游这种独特的个性被激发出来,用一个忠实的爱国者的“梦”来成就他“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现实理想,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陆游的纪梦诗,无疑是其创作中一个最耀眼的亮点,既因沿、发扬了前人的梦幻文学传统,又契合了自己“重构”社会现实与谋求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还将多种艺术手法与风格熔于一炉而自成体系,不愧为我国梦幻文学花苑里的一朵奇葩,更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增添了一抹耀眼的亮色。

参考文献:

陆游书愤篇9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坐着35路,早早来到奥数班。

一进班,只见大家围在一起,热闹得很。我好奇的来到座位,放下书包。凑过去一瞧,原来丁纪元和陆鸣昊在比赛扳手腕。我来晚了,他们第一局已经比完了。第一局,丁纪元获胜了,陆鸣昊失败了。只见他们喘着粗气,坐在各自的座位上。陆鸣昊虎视眈眈盯着丁纪元说:“我上次没赢你,这次我赢定了!”丁纪元面对陆鸣昊的愤怒若无其事的说:“放心,我在这一局里一定会赢你!”陆鸣昊彻底愤怒了,像头小狮子一样:“那就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

紧接着第二局开始了,只听一声令下,他们就使出了浑身力气。丁纪元脸涨得通红,满头大汗。陆鸣昊则一副不服输的样子,呲着牙,瞪着眼睛,缩着脖子,嘴里依依呀呀说着什么。丁纪元看着他那滑稽的样子,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陆鸣昊乘胜追击,一下就扳赢了丁纪元。丁纪元的笑僵持了,陆鸣昊笑吟吟的对丁纪元说:“你是骡子,我是马,我比你好。”我们听了都哈哈笑起来。丁纪元却摆出一副看不起陆鸣昊的样子:“你这是小人得志,我大君子不跟你这种小人计较。”陆鸣昊听后气急败坏,全班又是一阵笑声。

陆游书愤篇10

关键词:陆游;巴蜀;诗风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词人,在文学上成就甚大,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同列“中兴四大诗人”。陆游乾道六年(1170)入蜀,在蜀八年乃还,于蜀期间所做诗歌颇多。

清人赵翼曾将陆游诗歌划分为三个时期,并指出每个时期的特征:“少工藻绩,中务宏肆,晚造平淡”。[1]齐治平先生在其《陆游传论》中同意了这种观点,并进一步指出:“‘中年’指四十以后,即入蜀及东归的一个阶段。”[2]另外,就陆游自己诗中所说来看,亦是分为三个时期。①而欧小牧先生在《陆游年谱》中还曾说道:“先生自从戎南郑后,诗境渐变,始一洗摹乞,自成体格,多咏征伐恢复之事……复时借乐府古题,自抒感受,于祖国先抗敌英杰,深致歌颂,借彼亡灵,振我族魂。诗风好俊感激,典丽清新,遂离北宋苏黄影响,立追屈宋李杜,独树一帜,成为南宋诗坛宗匠。”[3]

由此可见,陆游在蜀的诗歌创作尤其自南郑归来之后,有其独特的一面。以下,笔者将就此作一具体分析。

一、以“宏肆”为主的诗风

陆游早年学于江西诗派,师从吕本中、曾巩等名家,在“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等形式技巧上颇下功夫,他尝自言曰:“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示子遹》)这一时期的诗歌学习,为他将来在诗歌上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过,江西诗派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以及“瘦硬”“生涩”的风格,使陆游常不能自由抒展情调,因而他逐渐寻求突破其藩篱。陆游在入蜀时曾说:“西游万里亦何为?欲就骚人乞弃遗。”(《巴东遇小雨》)而在其入蜀后,蜀地的奇山异水以及南郑的***旅生活也确实开阔了他的眼界与心胸,充实了他的诗歌内容,使他的诗风亦随之一变。

陆游在蜀的这段时间,诗风诚如赵翼所说,以“宏肆”为主。他常用一些夸张的量词刻画场景,如《观花》诗中“醉千场”“万花成围”,《白墖院时小雨初霁》诗中“千竿玉”“万幅屏”,《长生观观月》诗中“碧天万里”“四万八千丈”,《宿上清宫》诗中“九万天衙”等。这些字、词很好地将诗歌画面扩展开来,使其表现得宏大、壮观,体现了诗人的豪情。他还常用一些精妙生动的形容词,点缀串联诗歌,如《雨中睡起》诗中“磔磔寒禽”“纤纤小雨”,《十二月初一得梅》诗中“孤城小驿”“断角残钟”,《翠围院》诗中“嫋嫋风中筰,昏昏云外钟。”等,使诗歌具有雍容起伏之态。

二、“豪情”与“落寞”相交织、并存的情感

陆游一生中,无论哪一时期的诗歌,爱国情感始终是其主旋律。爱国思想,贯穿着陆游生命的始终。然而,不同的阶段,其具体表现,又有明显不同。陆游在蜀时期,所体现的就是积极恢复的“豪情”与壮志难酬的“落寞”相并存、交织的情感。

如,《九月十六日夜梦驻***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诗中,以描写梦里出兵北伐,扫灭金兵的场面,表现出爱国志士的恢复热情,然而,这始终仅为梦境,诗人梦醒后的失落之情可想而知。又如,《闻虏乱有感》一诗,是陆游听闻金国内乱时所作,表达了积极进攻的意愿,但诗中“儒冠忽忽垂五十,急装何由穿袴褶?羞为老骥伏枥悲,宁作枯鱼过河泣。”等句,又透露出不能亲上战场,杀敌报国的无奈和悲愤之情。再如,《观长安城***》一诗中“横戈上马嗟心在,穿堑环城笑虏孱。日暮风烟传陇上,秋高刁斗落云间。”表现出陆游的抗金斗志,但“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宋***久不北伐,不仅使得“三秦父老惆怅”,连南方广大爱国之士,亦觉失望。

陆游诗歌寄意恢复,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入蜀后……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4]而此时的恢复,并非像之前仅空谈报国理想,而是充满豪情地提出实质性的见解。他两任参议官之职,辅助王炎、范成大等统帅制定抗敌之策,还亲赴战场,体验***旅生活,这些都为他畅言恢复,提供了切实的依据。他常常在诗歌中,以具体的战争场面,进攻策略表现出恢复豪情。然而,官微人轻,陆游的抗敌之志久不能已,报国之心久不能扬,因此,才造成了他这种“豪情”与“落寞”相交织并存的复杂爱国情感。

三、内容丰富却又少“唱和”之作的诗歌内容

陆游的蜀中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描写蜀中风物的写景之作,又有刻画生活细节的记事小诗,还有抒发个人情感的言志吟咏,不过,却少有应酬唱和之诗。

陆游在蜀,结交了众多友人,且大多为诗文之友,他们常一起出游宴饮、畅谈国事。陆游亦曾言:“锦城得数公,意气如再少。”但,就现存《剑南诗稿》中所载诗歌,他除与范成大较多唱和外②,少有唱和他人,更少有应酬之诗。其中原因,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两点。

第一,环境影响。

南宋时期,巴蜀地区一度沦为战场,抗战气氛浓重。陆游虽始终居于“闲职”,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始终心系边关,希冀“恢复”。他虽一度放浪形骸,饮酒玩乐,但那却是壮志难酬的愤懑,他其实无时无刻不为祖国而忧心,所以,并无意与友人应酬唱和。

第二,删诗。

陆游在晚年曾多次删汰自己的诗歌,赵翼《瓯北诗话》中说:“然放翁六十三岁在严州刻诗,已将旧稿痛加删汰;六十六岁家居,又删定诗稿,自跋云:‘此予丙戍以前诗十之一也。’在严州再编,又去十之九,然则丙午以前诗,存者才百之一耳。子虞刻全集时亦跋云:‘先君在严州刻诗,多所去取,所遗诗存者尚有七卷。’……每一首必有一意……一万首即有一万大意。”[5]可见,现存《剑南诗稿》中所载蜀中诗,并非陆游在蜀时所作诗歌全貌,而是以“诗歌句意”为标准“裁减删汰”。因此,抑或曾有更多此类作品,但因“诗意重复”而被删汰。

八年宦蜀,是陆游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他在蜀中,不仅结交了众多友人,而且诗艺更加精进,一洗入蜀前所学“江西诗风”的弊端,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宏肆”诗风。总之,蜀地的生活对陆游诗风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也是他最终将其诗集定名为《剑南诗稿》的原因。

注释:

①见《剑南诗稿校注》卷五十四《入蜀游山赋诗,略无阙日,戏作五字七首识之》之一。

②分别为:《和范待制月夜有感》、《和范舍人永康青城道中作》、《和范舍人书懐》、《和范待制秋日书懐二首游自七月病起蔬食止酒故诗中及之》二首、《和范舍人病后二诗末章兼呈张正字》二首、《和范待制秋兴》三首。

参考文献:

[1]赵翼.瓯北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3,79

[2]齐治平.陆游传论.[M]长沙:岳麓书社,1984,2,89~90

[3]欧小牧.陆游年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7,127-12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陆游书愤10篇

学习

歌唱祖国诗歌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歌唱祖国诗歌10篇,内容包括《歌唱祖国》诗歌,歌唱祖国诗歌完整版。祖国花朵悄然开放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辛勤的汗水打造着祖国的大好河山鲜艳的花朵预示着祖国的美好的未来......风雨历程,酸甜苦辣我们的生活幸福

学习

听力损伤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听力损伤10篇,内容包括听力损伤的问答及答案,永久性听力损伤。噪声不仅会引起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等前庭功能障碍,还影响到人体的各个系统,如会引起头痛、头晕、疲劳、情绪不稳定、血压升高、心悸等症状,对人体损害非常大。郑

学习

国庆信息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信息10篇,内容包括国庆周记大全十篇300字初中,国庆日记一百字左右十篇。累了,别挺着休息休息烦了,别闷着联系联系馋了,别忍着米西米西乐了,别揣着同喜同喜好友,常记着信息信息国庆节快乐爱人是路,朋友是猪。人生只有一条路,一

学习

中秋的诗词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中秋相关的诗词合集,中秋的诗句精选十篇。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适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02《秋宵月下有怀》唐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

学习

国庆寄语祝福祖国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寄语祝福祖国,内容包括国庆寄语大全送给祖国,国庆之际祝福祖国的话语。3、任时光匆匆,岁月流逝。永不腿色的是祝福;永不改变的是友情。我深深的祝福你开心快乐每一天。愿这短短的话语给你带来国庆的快乐4、灯火一盏,共剪

学习

引人注目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引人注目10篇,内容包括引人注目标题40个,十个引人注目题目。3、花园里的花各个争夺斗艳,令大家啧啧称赞,唯独角落里的牵牛花毫不引人注目。4、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的北京奥运花车格外引人注目。5、动物园猴山上的猴

学习

爱情已死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爱情已死10篇,内容包括爱情已死文案,爱情已死婚姻已亡的文案。Therewasthepersonwhotaughtyouhowtolove.Thepersonwithwhomyoufeltmorealiveandrealandfullthanyoueverimaginedpo

学习

新学期手抄报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新学期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新的学期手抄报大全,领跑新学期手抄报。忠诚:是建筑人生大厦的基石。信任:是酿造友谊之蜜的花朵。理解:是沟通心灵闲的桥梁。勤奋:是事业成功的忠实伴侣。毅力:是开拓世界的利剑。理智:是抚御灾难的铜墙

学习

平凡中的发现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平凡中的发现10篇,内容包括平凡中的发现有哪些,在平凡中发现亮点。《淑媛》:木码设计在2011年家居设计中的主要创意思路是什么?或者说是一个新的主要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侯正光:木码的创作思路主要体现在平凡中的非凡,意在勿谈创

学习

国庆节的日记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节的日记10篇,内容包括国庆节优秀的日记精选10篇,国庆节日记怎么写。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做一些对中国有好处的事情,而国庆节就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让我想起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好好学习那就不用说了,我

学习

答辩词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答辩词10篇,内容包括答辩词怎么写最好,答辩稿精选20篇。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将~~~~~~~呈现出来,分析实施效果,根据调查分析所得,修正和优化相关的***策,对嘉兴地区将来的***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优化有所启

学习

我爱春天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我爱春天10篇,内容包括我爱春天的阅读感言,我爱春天美文100字。我爱春天的山峰。被一片新绿所包裹的山头,有了茂盛枝叶点点的脚步,大雾环绕的山峰显出了它的寂静,显示出它的神秘,显得它是那么遥不可及,但是近在咫尺。山峰发出了

学习

班主任班会发言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班主任班会发言稿,内容包括班主任班会发言稿做最好的自己,班主任在班会上的发言稿。3.、班主任必须要有能力拿下班会课,对于班主任来说,开班会课就是常规教学。4、下个学期开始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将学生的作品、校报以上文章

学习

蓝色青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蓝色青春10篇,内容包括蓝色青春在线观看免费,蓝色的青春。很多时候,我在沉思,思考这个世界,思考我们的生活,但这个忙碌的尘世,却要我少想多做。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有种幻想美好,现实残酷的感觉。这是一段别样的青春年华,犹如一颗闪亮

学习

示儿陆游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示儿陆游10篇,内容包括示儿陆游古诗,陆游示儿全文。镜头二:第二年,老课重逢,因惦记那句“老师,家祭如何告乃翁?”,我重新为《示儿》教学增加了几个训练点,节选如下:1.“遗”字组词;理解“遗愿、遗嘱、遗憾、遗恨”四个词语的意思,再用

学习

陆游示儿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陆游示儿10篇,内容包括陆游示儿诗,陆游诗词精选十首示儿。镜头二:第二年,老课重逢,因惦记那句“老师,家祭如何告乃翁?”,我重新为《示儿》教学增加了几个训练点,节选如下:1.“遗”字组词;理解“遗愿、遗嘱、遗憾、遗恨”四个词语的意

学习

钗头凤陆游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钗头凤陆游10篇,内容包括陆游钗头凤词十首,钗头凤陆游上下篇的内容。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2、赏析(1)《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此词描写了词人与

学习

咏梅陆游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咏梅陆游10篇,内容包括咏梅陆游原文,咏梅陆游经典语录。他眺望那一片黄昏,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他陷入了沉思。思绪飞扬,弹一朵梅花,雪落到地上,是弹去以往的冤屈,那飞下的雪,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梅花在寒风中凌

学习

陆游的诗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陆游的诗10篇,内容包括陆游爱国的诗,陆游的诗示儿。陆游闲居乡村时,经常从事诸如拾柴、割草的体力劳动,他常常说自己是“作废身犹健,生涯学灌园”。后来,他虽然年高体弱,不能再干重活了,还要“拥杖木鸡啄”,做些养鸡、养猪的事务,活

学习

陆游蜀中诗风简论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陆游蜀中诗风简论,内容包括陆游论诗全文及解释,陆游建安遣兴其五赏析。“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陆游于乾道六年(1170)入蜀,在蜀八年乃还。陆游的蜀中诗歌内容丰富多样,却又呈现出少“唱和”之作的特点;其诗歌风格则是自入蜀后为之

学习

陆游书学渊源浅析

阅读(39)

提要:南宋陆游以诗歌著称于世,但是作为书法家的陆游却鲜为人知。本文以陆游的家世、交友、学书师承、书学思想及传世书作等方面为依据,逐步论述陆游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让大家对陆游在诗歌以外其他方面的造诣与成就有所了解。关键

学习

简论陆游“梦诗”中的爱国情怀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简论陆游“梦诗”中的爱国情怀,内容包括论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思想,陆游的爱国诗赏析论文。[摘要]作为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南宋时期。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梦诗”,借梦境抒发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