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不是单纯的教书育人的职业,应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灌注爱的力量。爱是教育的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应将爱教育,、爱学生付诸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为教育事业注入活力。
关键词:爱 教育 学生
教育学家基本都肯定“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更是教育得以进步的源泉”。在教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教育植根于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所教的知识也是苍白空洞的。教师只有将自己强烈的、深厚的的感情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用自己真诚的热情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寓教于学,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岗位中,才能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心灵的桥梁,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树起一面不倒的旗帜,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评价过教师这一职业:“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教师对学生最大的教育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品德的培养,也就是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轨道。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因此,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学生前进路上的导航仪。师德的魅力是无穷的,它能照亮学生成长的历程,指明学生前进的方向,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
一、良好的师德师风首先体现在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就不会有对教育的奉献精神。如果你只为薪水而教书,你的生活将因此而陷入平庸之中,你找不到人生中真正的成就感。教书的目的虽然是为了获得报酬,但教书能给你带来的远比工资要多得多。因此爱岗敬业,服务学生,构建和谐教育就成为了对本职工作热爱的集中表现。教师从选择教书的那天起,就意味着自己的一生奉献多于索取。教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肩负着社会进步的使命,却只能站在英雄的背后。人们曾形象地将教师比喻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一点也不假。对待学生,教师应有真心、诚信与耐心。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快乐不快乐,启发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待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应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
二、身教重于言教同样是教师应具备的品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教师自身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要求学生怎么做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么去做人。只有以身作则,处处给学生做好表率作用,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是良好师德师风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科技已成为经济的核心要素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和相应文化的发展有赖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即教育的发展。“科教兴国”这一战略思想已在我国广泛推行。国家的兴旺在教育,教育的兴旺在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做到与时俱进,了解不同类型的教育发展动态,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最新知识、心理学、教育教学成果,以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成果。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知识的继续学习也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学生都学好必须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教育教学知识和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知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同时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主动积累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都是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最终在教育方面取得成功。
教育是爱的事业,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热爱工作,更要热切关爱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而言,教师的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教师的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教师的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教师的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圣神的天职。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教师没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关爱学生首先就是要学会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人都有自尊心,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行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有获得自身发展的潜能,同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尽管未必能得到别人的赞同,却会感受到别人承认他有权拥有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的观点。教师只有尊重了每一位学生,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是学生的人生充满掌声与欢笑、充满决心与信心。
学会欣赏学生的优点,用爱心对待学生的缺点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评价欣赏学生的优点,对他们身上的优点与长处要给以最多的表扬与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断的评价赏识中充分发扬自身的优点。对待学生的缺点,教师应用十分的爱心去宽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尤其是处在生长发育中的中学生。对待存在缺点的学生,教师应施以爱心,期以耐心,持以恒心,信任和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克服缺点,不断改进自己。教师只有学会了欣赏学生,真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
关爱学生还需教师正确对待和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现在的学生个性与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学生的想法也越来越多。师生间的关系日益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部分。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工作的展开就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而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无疑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利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加深师生间的互相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教育是社会得以向前发展的基石,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与未来。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注定了其身份的特殊性。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塑造良好教师形象对推进社会向前发展和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爱学生是师德的根本和实质。教师的职责就是挖掘学的潜力,呵护学生的自尊,全身心的教学生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向前发展。因此教育的内涵就在于用爱将教育、学生、学校、教师四者融合在一起。教师爱学生、爱教育,学生爱教师、爱学校,才能构建和谐教育,促进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