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一学习材料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理论课教学;科研项目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后续的各门专业课的学习中都将会涉及“土木工程材料”的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材料品种多样、内容繁多、各类材料自成体系。而工科学生往往习惯于逻辑运算和理论推导,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较强,但不太善于叙述、分析、论证、归纳和总结,因而学生在学习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时常常感到枯燥乏味。而理论课,是一种在实际操作前学习的课程,文字叙述多,容易使学生觉得这门科目说教味浓,学生往往觉得课程无趣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由于材料科学飞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大多数土木工程材料课本都以传统的旧材料为主,即使是有改版的教材也只是略微修改内容,并没有及时添加新兴材料以及先进工艺技术,使课程内容落后,不能给予学生最前沿的土木工程材料知识,阻碍学生进一步思考。
一直以来,运用科研来提升教学质量是当今教学的一个重要举措。把科研项目引入理论课教学,对现有土木工程材料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科研实践、课堂教学与工程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及创新能力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一、将科研项目引入理论课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材料理论课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书本上的内容,学生认真看书就能明白的东西,传统老师上课一般是照着书本念,而书本常是很多年前就已经编辑好的内容,就算改版也只是略微更改一些内容,很少加入新的科研成果,缺乏科研含量。因此,导致学生常常对土木工程材料理论课提不起兴趣,也很容易学完就忘记,印象不深刻。同时,缺乏最新科研信息也不能给学生在学术上以更多的启迪,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主要讲述工程材料的性质、用途、生产和使用方法等,教学内容只局限于教材,学生积极性也受到了限制,如果在教学中,将土木工程材料的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及时对教学内容扩充,丰富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知识广度,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种材料性质性能的印象。例如在讲建筑材料时,可以向同学们介绍当今国内与国外建筑节能材料的运用,可以运用于哪些方面,结合实例,给学生介绍先进的建筑节能材料研究成果,让同学们对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意义有更进一步的理解,给予学生最前沿的指导,丰富课堂内容,加深同学们对课堂内容的记忆。
二、将科研项目引入理论课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又很多,涉及的材料多达几十种,每种材料的性能又千差万别,为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满堂灌”的方式为主,未能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并相互讨论。灌输方法一直是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方法,但是传统的灌输教学方法很被动,学生往往是被灌输知识,而不是主动的去掌握知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随着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变化、学习方式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的变化,传统的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方式也应将以往的灌输方法进行变化,充分利用现在学生对新兴事物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将科研项目引入理论课教学。
实践证明,高水平的教学需要高水平的科研作支撑,高水平的科研也需要高水平的教学实现其价值,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学和科研的相互渗透。将科研项目引入理论课教学,学生不但要学习书本上的内容,还要按要求完成一定的科研小任务,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课堂,有利于调动同学的激情与热情,积极探索未知知识,锻炼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老师在上理论课时,可以将自己的项目带着学生一起完成,或者提出一个适合本科教学的项目,将班级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查阅文献或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参与科研项目的心得与成果,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并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相互进步。
三、将科研项目引入理论课教学,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掌握和具备一些基本的科研能力,使学生能逐渐熟悉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科学方法,结合教学开展科研。但是,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必须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相匹配,所布置的科研实验不能使学生感到难度较大无从入手,这样的教学效果也难以达到预定教学计划的目的,授课教师在课外花更多精力进行指导,并提供试验的场所和实验条件,使学生从中受益。
学生在上课时,不但要搞懂书本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习研究方法、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应教给学生科学研究方法,搜集资料、查阅文献、设计与进行实验的方法,同时,结合课堂教学,给学生介绍科学家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事业,从事科学研究的理想和决心。
将科研项目引入课堂,使学生接受的知识与先进科研齐步,学生不单只是接受书本的内容,更要注重的是思维方法的学习,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从接受知识逐渐转向探索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理论课程的学习热情,掌握一定的科研能力,为将来进行科研活动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通过理论课教学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及时更新补充新型材料教学内容,弥补新技术迅速发展而教材书本滞后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科研项目向学生介绍土木工程材料科学技术研究的新进展,使枯燥的理论课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将科研项目带入课堂,让学生更好的参与科研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振国.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78-80.
[2]曾志勇.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台州学院学报,2011,33(3):82-86.
[3]陈昌礼.“以研促教”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 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2):64-67.
[4]孙家瑛.将科研活动融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实践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4(46):163-165.
[5]杨俭.理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教学研究,2001,24(4):279-281.
作者简介:
科目一学习材料第2篇
【关键词】 实习工厂;单独核算;教学支出
高校实习工厂作为传统的校办工厂,一直是高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学校的教学实习任务,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实习工厂同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教学支出与生产成本费用的核算交织并存。
一、高校实习工厂现状
(一)主体特性
目前,由于历史原因,还有很多高校实习工厂没有改制,教学实习没有从生产经营中剥离出去。一方面,实习工厂是高校实习基地,承担学校的教学实习任务,上级主管部门是学校;另一方面,为了给教学实习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氛围,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习工厂还承担着一定的生产任务,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也是学校二级***核算单位。这种特殊的体制和机制,使得实习工厂同时从事教学和生产,具有事业和企业的双重属性。
(二)工资支付模式
实习工厂的工资(包括社会保险、公积金)由学校和实习工厂共同承担。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实习设备的效能,鼓励实习工厂创收,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学校通常只承担实习工厂部分员工的工资,即由学校核定实习工厂教学人员编制数量,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超出编制人数的工资由实习工厂自行承担,每月由实习工厂支付所有员工工资,定期与学校结算教学编制人数的工资。
(三)教学实习材料的管理
教学实习材料由实习工厂采购,定期与学校结算。根据每学期教学实习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由实习工厂采购教学所需的材料、工具、劳动保护用品等,在实习工厂账面入账,不在学校财务处报账。同时,实习工厂还要负责教学实习材料的发放和保管。与学校结算时,由实习工厂提供结算期间实际完成的教学实习工作量,提交学校相关部门审核,根据审核结果,学校按照核定的标准拨付教学实习材料费用。
(四)教学设备的构成
教学设备等固定资产既有学校投入,也有实习工厂自筹资金购置。学校投入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学校作为主管部门投入,在实习工厂财务账中核算;二是由学校购置交付实习工厂使用,在学校财务账中核算,实习工厂仅作备查登记,负责日常管理。部分教学设备既用于教学,也用于生产。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支出挤入生产成本费用
由于实习工厂生产和教学交织在一起,在实习工厂账上既要核算生产成本费用,又要核算教学支出。教学支出没有单独核算,平时发生的教学支出,如教学编制人员工资、对教学设备计提折旧、教学实习消耗材料等也被记入生产成本费用中。尽管与学校结算后,将学校应拨付的教学实***费在生产成本费用账目中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这种调整具有滞后性,既不严密,也不规范。因此,高校实习工厂存在生产成本费用虚增和产品成本不真实的问题,从而影响其生产经营成果的准确性。
(二)存在多扣进项税风险
实习工厂采购物资时,生产用材料和教学实习物资往往同时购进,而且两类物资的购货发票也开在一起。由于源头上没有将两类物资进行严格的区分,在账务处理环节也很难将进项税进行分拆,从而全部抵扣了进项税。造成实习工厂多扣进项税,少交增值税,存在税务风险。
(三)存在企业所得税风险
由于生产成本费用虚增,企业利润减少,实习工厂通常也没有进行纳税调整,最终导致少交企业所得税,亦存在税务风险。
(四)缺乏完整准确的教学支出数据
由于教学支出没有单独核算,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每年教学支出的实际金额。与学校实际拨付的教学实***费相比,是超支还是节约,很难提供详实准确的数据支撑。
三、单独核算教学支出的必要性
(一)提高产品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果的真实性
教学支出挤入生产成本费用,会导致生产费用的虚增、产品成本不真实,最终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真实性。所以,必须将教学支出单独核算。
(二)降低税务风险
如果将教学实习支出与生产成本费用合并在一起核算,不论从增值税还是从企业所得税的角度来说,都存在涉税风险。因此,这两方面的支出和成本费用必须进行严格区分,将教学支出单独核算。
四、具体核算与管理
(一)科目设置
为了将教学支出与生产成本费用区分开来,便于教学支出的单独核算,可增设三个二级科目。一是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下增设“待结算实***费”和“应收实***费”两个二级科目;二是 在“原材料”科目下增设 “教学实习用料” 二级科目。
(二)新设科目核算内容
1.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
“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科目核算由实习工厂垫付、定期将与学校结算的各项教学支出。实习工厂发生教学实习的各类消耗和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教学实习用料”等科目。月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已由实习工厂垫付、尚未与学校结算的各项教学支出金额。年终通过与学校结算,根据结算清单列示的学校应拨付的实***费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实***费”,贷记本科目。年末与学校结算后,如有借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支出”; 如有贷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结转后本科目年末无余额。本科目可根据支出项目进行三级明细核算,如教学编制工资、教学编制福利费、教学编制社保费、实习材料费等。
2.其他应收款——应收实***费
“其他应收款——应收实***费”科目核算实习工厂定期与学校结算,学校应该拨付而暂未支付的实***费。与学校结算时,由实习工厂提供结算清单,交学校审核。根据审核后的学校应拨付的实***费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实际收到学校拨付的实***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已经与学校结算,但学校尚未拨付的实***费。
3.原材料——教学实习用料
“原材料——教学实习用料”科目核算由实习工厂采购用于教学实习的各类材料物资。购入材料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学生实习领用时,借记“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实习工厂库存的教学实习材料的实际成本。
(三)主要会计事项举例
1.购入教学实习材料
借:原材料——教学实习用料(价税合计金额)
贷: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2.教学实习领用材料
借: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
贷:原材料——教学实习用料
3.教学实习领用生产经营用料
借: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
贷:原材料(生产经营用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教学用料盘亏及结转
盘亏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教学实习用料
结转:
借: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
其他应收款(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
营业外支出(非正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5.教学用料盘盈及结转
盘盈时:
借:原材料——教学实习用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结转: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
营业外收入
6.发放工资(全部人员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超过核定的教学编制人数的工资)
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核定教学编制人数工资)
贷:银行存款
7.工资分配
只需要对超过核定的教学编制人数的工资总额进行分配(分录略),而教学编制人数的工资由学校承担,发放时已计入“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科目,无需进行分配。
8.与学校结算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实***费
贷: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
9.“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年末余额结转
借:营业外支出
贷: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
或者:
借: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
贷:营业外收入
10.收到学校实际拨付实***费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实***费
(四)教学实习用材料的实物管理
1.编制采购计划
对于教学用材料,由专门负责教学实习的部门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实习计划和教学实习大纲的要求编制采购计划。生产用材料采购计划则由其他部门编制。
2.材料采购、检验和入库
根据采购计划,由采购部门进行市场询价和采购,大宗物资需按招投标程序进行采购。采购回厂后,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办理入库手续。
3.材料的保管
为避免教学用料与生产用料混淆,方便教学用料的管理,需要将教学用料单独存放和保管,要有醒目的标识。
4.材料的发放
根据教学计划,由实习指导教师持经过部门负责人签字的领料单到仓库领取实习材料,在领料单上注明领用部门和详细用途,注明班级和人数。通过领料单,将教学用料和和生产用料完全区别开来,为教学支出单独核算创造条件。
5.材料的盘点
每月末要进行实物盘点,编制盘点表,与教学用材料的账面数进行核对。发生盘盈和盘亏,按规定进行相应账务处理。
五、注意事项
(一)采购发票分别开
教学用料与生产用料的采购发票必须分别开具,不得开在一起。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将两类物资区别开来,便于分开核算。此外,不论教学用料取得何种发票均不得抵扣进项税。
(二)教学领用生产物资,其进项税额要转出
生产物资在购进时已经抵扣了进项税,但如果教学实习领用了生产用物资,已经改变了物资的用途,应当认定为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其已抵扣的进项税额应当转出。
(三)教学用设备等固定资产不得计提折旧
由学校购置后交付实习工厂使用的教学设备,因为不在实习工厂的账面核算,不可能计提折旧。对于由实习工厂自行购置,专门用于教学的设备,虽然在实习工厂账面核算,但也不得计提折旧。
(四)与教学实习相关的营业外支出需要纳税调整
年终通过与学校结算后,“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科目的借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支出的部分,以及教学物资盘亏后转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均要作纳税调增处理。因为这两类营业外支出与生产经营没有任何关系,不能在税前列支。
(五)与教学实习相关的营业外收入需并入应纳税所得额
年终通过与学校结算后,“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科目的贷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部分要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主要参考文献】
科目一学习材料第3篇
【关键词】 实习工厂;单独核算;教学支出
高校实习工厂作为传统的校办工厂,一直是高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学校的教学实习任务,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实习工厂同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教学支出与生产成本费用的核算交织并存。
一、高校实习工厂现状
(一)主体特性
目前,由于历史原因,还有很多高校实习工厂没有改制,教学实习没有从生产经营中剥离出去。一方面,实习工厂是高校实习基地,承担学校的教学实习任务,上级主管部门是学校;另一方面,为了给教学实习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氛围,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习工厂还承担着一定的生产任务,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也是学校二级***核算单位。这种特殊的体制和机制,使得实习工厂同时从事教学和生产,具有事业和企业的双重属性。
(二)工资支付模式
实习工厂的工资(包括社会保险、公积金)由学校和实习工厂共同承担。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实习设备的效能,鼓励实习工厂创收,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学校通常只承担实习工厂部分员工的工资,即由学校核定实习工厂教学人员编制数量,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超出编制人数的工资由实习工厂自行承担,每月由实习工厂支付所有员工工资,定期与学校结算教学编制人数的工资。
(三)教学实习材料的管理
教学实习材料由实习工厂采购,定期与学校结算。根据每学期教学实习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由实习工厂采购教学所需的材料、工具、劳动保护用品等,在实习工厂账面入账,不在学校财务处报账。同时,实习工厂还要负责教学实习材料的发放和保管。与学校结算时,由实习工厂提供结算期间实际完成的教学实习工作量,提交学校相关部门审核,根据审核结果,学校按照核定的标准拨付教学实习材料费用。
(四)教学设备的构成
教学设备等固定资产既有学校投入,也有实习工厂自筹资金购置。学校投入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学校作为主管部门投入,在实习工厂财务账中核算;二是由学校购置交付实习工厂使用,在学校财务账中核算,实习工厂仅作备查登记,负责日常管理。部分教学设备既用于教学,也用于生产。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支出挤入生产成本费用
由于实习工厂生产和教学交织在一起,在实习工厂账上既要核算生产成本费用,又要核算教学支出。教学支出没有单独核算,平时发生的教学支出,如教学编制人员工资、对教学设备计提折旧、教学实习消耗材料等也被记入生产成本费用中。尽管与学校结算后,将学校应拨付的教学实***费在生产成本费用账目中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这种调整具有滞后性,既不严密,也不规范。因此,高校实习工厂存在生产成本费用虚增和产品成本不真实的问题,从而影响其生产经营成果的准确性。
(二)存在多扣进项税风险
实习工厂采购物资时,生产用材料和教学实习物资往往同时购进,而且两类物资的购货发票也开在一起。由于源头上没有将两类物资进行严格的区分,在账务处理环节也很难将进项税进行分拆,从而全部抵扣了进项税。造成实习工厂多扣进项税,少交增值税,存在税务风险。
(三)存在企业所得税风险
由于生产成本费用虚增,企业利润减少,实习工厂通常也没有进行纳税调整,最终导致少交企业所得税,亦存在税务风险。
(四)缺乏完整准确的教学支出数据
由于教学支出没有单独核算,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每年教学支出的实际金额。与学校实际拨付的教学实***费相比,是超支还是节约,很难提供详实准确的数据支撑。
三、单独核算教学支出的必要性
(一)提高产品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果的真实性
教学支出挤入生产成本费用,会导致生产费用的虚增、产品成本不真实,最终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真实性。所以,必须将教学支出单独核算。
(二)降低税务风险
如果将教学实习支出与生产成本费用合并在一起核算,不论从增值税还是从企业所得税的角度来说,都存在涉税风险。因此,这两方面的支出和成本费用必须进行严格区分,将教学支出单独核算。
四、具体核算与管理
(一)科目设置
为了将教学支出与生产成本费用区分开来,便于教学支出的单独核算,可增设三个二级科目。一是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下增设“待结算实***费”和“应收实***费”两个二级科目;二是 在“原材料”科目下增设 “教学实习用料” 二级科目。
(二)新设科目核算内容
1.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
“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科目核算由实习工厂垫付、定期将与学校结算的各项教学支出。实习工厂发生教学实习的各类消耗和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教学实习用料”等科目。月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已由实习工厂垫付、尚未与学校结算的各项教学支出金额。年终通过与学校结算,根据结算清单列示的学校应拨付的实***费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实***费”,贷记本科目。年末与学校结算后,如有借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支出”; 如有贷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结转后本科目年末无余额。本科目可根据支出项目进行三级明细核算,如教学编制工资、教学编制福利费、教学编制社保费、实习材料费等。
2.其他应收款――应收实***费
“其他应收款――应收实***费”科目核算实习工厂定期与学校结算,学校应该拨付而暂未支付的实***费。与学校结算时,由实习工厂提供结算清单,交学校审核。根据审核后的学校应拨付的实***费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实际收到学校拨付的实***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已经与学校结算,但学校尚未拨付的实***费。
3.原材料――教学实习用料
“原材料――教学实习用料”科目核算由实习工厂采购用于教学实习的各类材料物资。购入材料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学生实习领用时,借记“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实习工厂库存的教学实习材料的实际成本。
(三)主要会计事项举例
1.购入教学实习材料
借:原材料――教学实习用料(价税合计金额)
贷: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2.教学实习领用材料
借: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
贷:原材料――教学实习用料
3.教学实习领用生产经营用料
借: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
贷:原材料(生产经营用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教学用料盘亏及结转
盘亏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教学实习用料
结转:
借: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
其他应收款(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
营业外支出(非正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5.教学用料盘盈及结转
盘盈时:
借:原材料――教学实习用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结转: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
营业外收入
6.发放工资(全部人员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超过核定的教学编制人数的工资)
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核定教学编制人数工资)
贷:银行存款
7.工资分配
只需要对超过核定的教学编制人数的工资总额进行分配(分录略),而教学编制人数的工资由学校承担,发放时已计入“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科目,无需进行分配。
8.与学校结算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实***费
贷: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
9.“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年末余额结转
借:营业外支出
贷: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
或者:
借: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
贷:营业外收入
10.收到学校实际拨付实***费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实***费
(四)教学实习用材料的实物管理
1.编制采购计划
对于教学用材料,由专门负责教学实习的部门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实习计划和教学实纲的要求编制采购计划。生产用材料采购计划则由其他部门编制。
2.材料采购、检验和入库
根据采购计划,由采购部门进行市场询价和采购,大宗物资需按招投标程序进行采购。采购回厂后,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办理入库手续。
3.材料的保管
为避免教学用料与生产用料混淆,方便教学用料的管理,需要将教学用料单独存放和保管,要有醒目的标识。
4.材料的发放
根据教学计划,由实习指导教师持经过部门负责人签字的领料单到仓库领取实习材料,在领料单上注明领用部门和详细用途,注明班级和人数。通过领料单,将教学用料和和生产用料完全区别开来,为教学支出单独核算创造条件。
5.材料的盘点
每月末要进行实物盘点,编制盘点表,与教学用材料的账面数进行核对。发生盘盈和盘亏,按规定进行相应账务处理。
五、注意事项
(一)采购发票分别开
教学用料与生产用料的采购发票必须分别开具,不得开在一起。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将两类物资区别开来,便于分开核算。此外,不论教学用料取得何种发票均不得抵扣进项税。
(二)教学领用生产物资,其进项税额要转出
生产物资在购进时已经抵扣了进项税,但如果教学实习领用了生产用物资,已经改变了物资的用途,应当认定为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其已抵扣的进项税额应当转出。
(三)教学用设备等固定资产不得计提折旧
由学校购置后交付实习工厂使用的教学设备,因为不在实习工厂的账面核算,不可能计提折旧。对于由实习工厂自行购置,专门用于教学的设备,虽然在实习工厂账面核算,但也不得计提折旧。
(四)与教学实习相关的营业外支出需要纳税调整
年终通过与学校结算后,“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科目的借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支出的部分,以及教学物资盘亏后转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均要作纳税调增处理。因为这两类营业外支出与生产经营没有任何关系,不能在税前列支。
(五)与教学实习相关的营业外收入需并入应纳税所得额
年终通过与学校结算后,“其他应收款――待结算实***费”科目的贷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部分要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主要参考文献】
科目一学习材料第4篇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导论;教学创新
中***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53-02
材料是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材料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材料导论课程是介绍材料基本知识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概念的入门课程,本课程的授课时间一般设置在大一第一学期,作为一门先导课程,对于培养大一新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许多知名高校均将《材料导论》课程作为一门核心和主干课程,还有许多高校将其列入拟将开设的重要课程,充分体现了本课程的重要地位。但是国内外现有的《材料导论》课程内容过于专业,难以满足专业基础课程尚未开展的本专业低年级学生初步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需求。课堂不应是学生听取讲授的场所,而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场所;教师的讲授不是信息本身,而仅仅是信息的载体。为了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达到了解学科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开拓视野的目的,需要对材料导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团队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
一、课程内容设计
在课程内容体系上打破传统大类材料知识的灌输式教学,应多从生活常识中寻找材料实例,阐述材料特点、发展及其应用存在的问题,高度概括地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学科地位、研究范畴、核心要素、分类方法、各种新型材料与工艺,通过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最基本知识和相关的前沿应用,同时突出生物材料、信息材料、智能材料、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的迅猛发展,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浓厚兴趣,实现系统性、普及性、趣味性和专业性四性统一。此外,材料种类繁多,每一种材料在各自领域都有其重要性,加之学时、专业性限制,课程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或者平行设计,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还应充分考虑本校材料学科研究的优势项目,在保证课程内容系统性的同时,应重点介绍本校的优势方向,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了解学科结构的同时,了解本校的特色和科研动态,为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在教学方法方面,知识不仅仅靠老师传授,要让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为学生营造一个自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境。在实践本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建立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一方面全面接触材料科学相关的知识体系、研究方法等,另一方面培养同学如何自我获取材料科学知识的手段,如何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等。本课程将采用学生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启发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入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尽可能采用双语授课,即使用英语讲授和中文解说相结合,或用英文辅助关键词语表达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让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实行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长,注重教学民主和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手段方面,应巧妙使用多媒体技术。关于多媒体教学,目前大部分高校均已经实现,并应用多年,教师和学生并不陌生。但是,随着该项技术的长期使用,以及生活中随处可见多媒体信息,学生逐渐对此产生了审美疲劳,甚至出现上课思想不集中,下课拷贝授课ppt作为复习材料的现象。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也有类似的认同,比如最近报道的,费米实验室大强子对撞机双周论坛的组织者就开始限制使用ppt做报告,他们认为,没有ppt,参与者可以脱离脚本,促进互动和激发好奇心。其实无论是使用或不使用ppt,其目的均是为了激发听者的兴趣,更好地传递讲授者的思路,因此,在教学手段方面应该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学生理解为目的,而不是以方便教授讲授为目的,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大量与生活紧密联系、切合教学内容的***片、***形、动画、音效、视频,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点的难度,为学生创设更为生动、真实、准确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在课程中还可以设计模拟国际会议教学,首先由教师指定会议主题,让学生课后自行查阅相关文献,撰写学术报告。在模拟会议中,由学生担任会议的主持人、学术报告宣讲人和翻译,作为观众的学生在宣讲结束后可自由提问,由宣讲人对所提问题进行解答,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运用多种媒体展示学生对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成果,为学生搭建一个表现自己思想的舞台。实践证明,通过模拟使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提炼知识、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也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对于“自主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让学生能够逐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三、教师团队建设
对于课程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本课程将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包括教师组成知识结构、教师能力培养、教师年龄结构设计几个方面。材料导论学科涉及知识面广,为了实现教学的系统性、普及性、趣味性和专业性,必须有一个知识结构合理、由老中青构成的教学团队。此外,积极开展对青年教师授课水平的培养工作,为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辅导老师,并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及培养目标,要求其跟班听课并担任助教,使青年教师更好地、全面地理解了课程的背景和知识要点、教学要求和内容,掌握各种教学方法。采取听课、研讨等活动,要求青年教师在担任主讲任务前必须在教研室对课程的主要章节进行试讲,通过开展观摩名师教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教案展评、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等活动,使青年教师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全部能够***走上讲台。与此同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做到意识超前、观念更新、措施和培养方案操作性强,本着“培养”、“引进”、“提高”并重的原则,采取学术交流、国内外访问进修与考察、学历提升、产学研结合项目开发等措施,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努力建成一支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责任心强、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以上是笔者对于材料导论课程教学的几点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努力坚持探索和创新,通过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师团队建设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姚***龙,高琳.“材料导论”课程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2010,(12):69-70.
[2]刘生满.《新材料导论》教学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163.
科目一学习材料第5篇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实习;教学质量
中***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283-02
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正是在中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技术工程师,这类人才介于工程研究型和技能应用型之间的工程应用型人才[1]。他们既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起着先导作用[2]。材料科学从过去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转向以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功能材料等为主导的发展格局。虽然这些新型材料的出现又大大丰富了材料的种类,但各类材料具有相似的学科基础、科学内涵、研究方法与研究设备,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客观上需要对各类材料全面了解和研究,因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逐步形成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材料的制备与加工、组成与结构、性质、使用性能等要素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并研究材料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3]。可见,材料科学与工程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解决生产过程的具体问题的能力,而专业的实验实习就是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专业的实验实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人才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实验实习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主要目的是在于使学生更好理解相关的原理,锻炼学生运用相关技术方法的能力,而实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中,存在实际知识不足,重理论轻实验现象,实验技能较低等问题,实验教学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在工作岗位上对实际工作适应性较差,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大多数的专业实验多数为验证性实验,根据课程设置实验内容,内容单调重复,学生按规定的步骤去完成实验内容来验证课堂的原理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但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积极性不高,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弊端严重阻碍了学生作为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4]。
二、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实习教学体系的建立
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不能适应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确立面向工程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实验教学目标和体系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要求[5],并考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参考其他高校和企业对这类人才的素质要求的调查研究,笔者对本专业实验实习教学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想法:
(一)建立***于理论教学的实验教学体系
传统的实验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缺少***的教学体系。这种体制在强调传授知识的观念下能起到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但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受到制约。由于原来实验教学的内容常从属于某一门课程,各门课程按照自身的需要开设实验,忽视了相关课程间的联系,且相近课程的实验各自为***、有些重复的内容,造成资源的浪费。针对这种状况,实验课最好***设课,并有自己的教学大纲、教材,改变传统实验课单一对应理论课的做法,我们设立了材料物理实习、材料化学实习、非金属材料检测等实验课,同时把实验内容重新组合,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的内容。在实验室建制上,设立由学院统一管理的教学实验中心。这样使专业实验教学做到既注重纵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又要注重横向知识的相互渗透,使专业实验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6]。
(二)建立注重能力的实习教学体系
工程应用型人才是直接在生产一线工作或指导工作的,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而具体的生产过程和实验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适应学生以后就业的需要,我们建立了实习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认识、了解、解决具体的生产中的问题。根据我院材料专业的方向特点,从第三学期就安排学生开展认知实习,即通过进入一些相关企业实习,对视光材料的生产加工进行初步了解。接着在第六学期在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后,开展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实习,然后在分不同的方向进行对应的视光材料应用实习、材料分析检测实习、生物相容性材料应用实习,同时为毕业论文的开展准备相关前期工作。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实习教学的实践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综合学院的实验条件,建立了由学院统一管理的教学实验中心,由基础化学实验室、基础材料制备实验室、材料加工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室、先进复合材料实验室、生物材料实验室、材料分析测试实验室等组成。在实验室管理上,每个实验室都由专人进行管理,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实行教学实验开放制度,让学生随意选择时间来完成实验。在内容的安排上,划分为基本技能实验、专业实验、研究性实验三个层次,并编写了相关的实验指导书,建立修订了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的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一)基本技能实验
材料学基本技能实验起着由公共基础实验课向专业课程过渡的桥梁作用,学生对基本技能实验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专业课程实验。笔者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制定了包括材料试样制备、红外分析、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等内容在内的基本技能实验指导书和试验教程,旨在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演示、学生亲自动手、教师跟踪指导等步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技能,如试样制备、分析检测、实验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实验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
(二)专业实验
专业实验以材料制备,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材料的性能与应用,材料的结构表征等材料科学组元为主线,将课程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了各课程之间、各实验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生物材料在内的各种材料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与把握。专业实验主要包括: 材料物理实习、材料化学实习、非金属材料检测、综合实习、视光材料应用实习、材料分析检测实习、生物相容性材料应用实习、高分子材料检测等实验课。另外,又将专业实验分为必修实验和选修实验(专业实验主要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让学有余力或有特殊兴趣的学生拓宽知识面,激发他们对实验科学的爱好和追求科学真理的动力。
(三)研究性实验
由于研究性实验具有综合、开放、弹性大的特点,针对学院现有的仪器设备状况、研究方向以及老师的科研项目,笔者制定了现阶段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性实验的研究方向如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天然材料的结构分析、视光材料应用、生物材料方向等。在实验方式上,以科研小组的形式来组织和实施研究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从查找文献资料开始进行积极思考、提出方案、实验计划与步骤、解决问题方法与对策,到最后***地完成实验。在时间安排上,研究性实验一般集中在第三学年暑假1~2个月的时间,对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将研究性实验延长至第四学年的第一个学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研究性实验完全脱离了常规的“预习一操作一报告”的传统教学模式 [7],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室的学习和实践,完成一个科学研究的小课题。这样的实验教学虽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知识要求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它的确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8]。
(四)建立实习基地
专业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专业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工程意识,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是顺利走向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将工厂企业作为课堂。材料学院相继建立了“镇江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无锡朴业橡塑有限公司”、“国家眼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等生产实习基地,将教学中“聚合物成型加工”、“材料合成与制备”、“质量管理”及“角膜接触镜技术”等课程的内容与生产实***密结合,大大拓展了本科实验教学领域。实习方式上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即有条件的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无条件的学生由学校安排实习单位。为了成功实施这种实习方式,必须让实习单位和学生双方都事先明确实习要求,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让企业真正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第二教室。此外,一些实践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直接被企业留用,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给企业提供了高层次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尹飞鸿.工程类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3).
[2]邹建新,伍维根,周建国.高校材料专业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的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06,(2).
[3]王章忠,皮锦红,巴志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丁浩,杜高翔,邓雁希,李金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增强工程化教学的研究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08,(4).
[5]范舟,王斌,郭小阳.材料科学与工程引导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6]韩雅静,原续波,李宝银,张爽男,胡绳荪,盛京.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平台实验室综合实验课程改革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
[7]杨明波,唐丽文,赵玮霖,陈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
科目一学习材料第6篇
关键词:高端应用型 本科培养模式 工程材料课程
一、前言
高端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教学方案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指导依据,也是高职院校课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重视高端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下的“工程材料课程”的学习,可以达到符合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工程材料课程的重要性
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工程建设离不开工程材料,材料的发展也会带动整个土木建设的的相关飞跃。交通运输行业依托检测行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工程材料课程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对于高职土木工程专业而言,这门课程和就业的一些岗位息息相关,工程材料的检测试验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影响很大,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学好这门课程。
三、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
《工程材料》的课程要求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应用,了解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的问题;能够对常规材料进行试验检测,掌握混凝土配合比的重要内容。掌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该课程的特点是各种材料内容***、涉及材料多、教学内容繁。课程安排90学时,其中实训课时占50%。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四、工程材料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方法和存在的弊端
1.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基础材料的比例偏重
我国高职院校的工程材料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工程材料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把重点放到应用这一点上,当然也不能忽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毕竟理论是应用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工程材料教学所用的教材应用性不强,过于系统化,工程材料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又加上教学和学习任务繁重,影响师生的教学及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该知识的学习。
2.专业部分的内容欠缺
《工程材料》课程中知识内容多,相互之间的知识内容多数***,系统性及连贯性不大,原理性强。按此课程的教学内容多而杂、概念繁多、学时数少的特点来看,学生要想学好本门课程,至少需要课后复习1小时以上,对新知识的内容至少要预习30分钟以上。但绝大多数学生不复习或复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课堂不听、课后不看”几乎成了学生的惯例。
3.教学方法
(一)、实用为本,学以致用
教学内容以实用为本,学以致用,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一个中心、联系重点、突出实用”的原则。在课程内容组织中,围绕材料的成分为中心,以材料的工艺、组织和性能之间的联系为重点。课程讲授内容围绕中心和重点展开,突出实用,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实用性。在学习传统工程材料时,也引入新材料、新科技,将现阶段的最新工程技术标准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去,这样使学生始终学习到最新的工程材料知识内容。改变以往“理论为主,轻视实用”的教学理念,同时加大实践学时,增加实验项目种类。
(二)、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工程材料》属于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偏重实践应用的课程,大量知识都来自于实践的积累。其理论内容原理性强,与实践联系息息相关,因此实践环节在整个知识内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同时通过之后的实践环节加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理论内容与实践环节有效结合起来。实践教学体系以材料的工艺为中心,包括测试实验的操作和加工方法的操作,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实现实验教学的形象化和可视化,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五、高端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
为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创新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于我省“对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专业与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专业联办“1+3”分段联合培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本科教育,强调以“高端应用型”作为教学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打破普通本科的“学科本位”,拓宽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
具体目标包括:构建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1+3”分段培养层次的整体职业教育人才系统培养体系,形成高端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基础教学在本科院校完成,使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教学在高职院校完成,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高端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构建实践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遵循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律,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学科课程、项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技能、技术应用和设计能力培养;构建高职、本科衔接质量监控模式,贯穿高职、本科教育全过程。
六、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思路
1.教学体系调整
现有工程材料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衔接不够,有部分教学内容重复。如工程材料的“土工材料”章节和“砂石材料”部分重叠,需从在授课内容上进行合理调整。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要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反应现代、融入前沿、综合交叉、注重实践”。保证适度的材料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工程材料的应用和加工工艺方法,加强实验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处理好课程之间的衔接、分工和配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知识点遗漏,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2.教学内容优化
工程材料课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教学内容上适当进行整合和优化。以各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精心组织相应专业对应的工程材料课件。适当简化课程中过于深奥的理论知识点,简化复杂的公式推导,重视学生材料设计能力的培养。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材料的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是基础性的知识点。从实用性的角度看,工艺部分对机械和近机类学生非常重要,重点讲解。
3.实验环节创新
实践教学是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桥梁。本课程的实验部分为材料基本性能实验、材料设计配合比实验,实验时学生被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过程。对于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中,教师进行适当的项目教学、任务教学设计,在实验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成为主导,教师对其引导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结束语
课程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教育者要努力研究教学方法,不断分析和调整教学中的问题,使得高端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在工程材料课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科目一学习材料第7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模式;科研项目;创新
土木工程学科历来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和支柱学科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时代的需求,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且与其他公共基础课及专业课紧密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接触专业知识的桥梁。后续的各门专业课几乎都要涉及“土木工程材料”的内容,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土木工程材料种类繁多,从无机到有机,从金属到非金属,各种材料的成分、性质差异很大,各种材料相对***、联系较少、综合性强、系统性差、跳跃性大,所以学生难以建立概念,易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学难度加大。因此,研究与探索对现有土木工程材料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探索科研实践、课堂教学与工程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与科研项目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因此,课堂讲授的内容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先进性和适度的超前性。授课教师若掌握各种材料的最新研发动态,并能结合在研科研项目,将其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从而克服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工程背景不了解,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不了解,更不[楚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对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此外,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具有教学内容繁多,且各章节内容相对***,逻辑性不强,叙述性知识多等特点。采用传统的课程教授方法使学生很难分清主次,且学生学习时易感枯燥。笔者除进行日常教学外,还承担了较多的科研工作,研究领域涉及新型绿色胶凝材料及其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普通混凝土高性能化研究、混凝上掺合料、新型墙体材料、高性能减水剂等,其中很多成果己经应用于工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若将科研成果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授课效果,使学生知识层次更丰富,还有益于推进现有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
2 嵌入科研项目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上述探索,构建出嵌入科研项目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模式,如***1所示。
2.1 根据土木工程材料技术的新发展,不断优化课程内容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且同时材料科学、新技术、新理论发展很快等特点,因此教师在对课程的授课内容中应重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体系结构的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技能性和前沿性。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将经典的土木工程材料理论与现代材料技术相互结合,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经典理论与现代应用技术体系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重要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新材料应用技术的理解。此外,还可根据课程章节适当引入典型的工程实例,开阔学生的视野。除了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外,特别注意及时引进新材料和新技术,以及教学团队近年取得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经典理论和工程实际案例的引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将理论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结合起来,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2 结合科研项目创新改进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不足,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不高,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丰富教学手段,应在教学方法中加以创新,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一些已有的科研成果或科研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掌握和具备一些基本的科研能力,使学生能逐渐熟悉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科学方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智能,着力培养思维方法;结合教学开展科研,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从接受知识逐渐转向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工作能力,使学生感觉到基础理论课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对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热情。
2.3 改革与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培养创新意识与工程能力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能、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便在设计和施工中合理地选择和正确地使用。因此,如何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对实践教学大纲进行了改革, 开设了开放实验,增设设计型、研究型和综合型实验,同时注重理论课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此外,针对部分学生对教师的科研项目比较感兴趣的情况,结合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指导老师根据其国家基金项目、校级课题等科研项目合理确定本科毕业设计课题,让学生直接参与部分科研工作。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参与课题研究,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学习能力,协助老师解决与研究项目相关的科学难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3 结语
针对当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并构建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模式,包括根据土木工程材料技术的新发展,不断优化课程内容;结合科研项目创新改进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改革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兴趣。这对人才培养和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芳.重庆大学“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
[2] 徐松芝,刘嘉诚,林晓兰,彭涛.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s1).
[3] 吴东云.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程模式探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
[4] 高英力.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理论与实验共融教学模式的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
[5] 李书进,厉见芬.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