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美文篇1
来到放松的森林公园,心情有点儿兴奋!可是天公不作美啊!还下起了绵绵细雨。虽然在下着小雨,可是这并没有“浇灭”我的“雅兴”,我还是依旧兴致勃勃地往前走…不一会儿,雨停了!我们边走边唠着嗑,突然看见前面有人在租三人自行车,我们的心里都来了兴致!可是,我们来晚了!三人自行车都被别人租走了,唉!看来只能等下一次啰!
我们走在这“乡间”的小路上,闻着这清鲜的空气,手里也拿着五彩缤纷的野花…嗯!真香啊!绿油油的草地,从远处看去,真像一个“无边无际”的绿毯,让人真想躺在上面睡一觉!远处的“森林”里不时的传来几声鸟叫,那声音似乎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又似乎是在为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吧!
在这里,没有一丝的污染和嘈杂,只有着属于它们的宁静,和谐和美丽…看着看着,我仿佛置身于了这个在大岭山难得的“世外桃源”和人间“纯洁”而美丽的仙境,仿佛我也是它们其中的一员…
我被美味吸引住了!一股烧烤味扑鼻而来,“挡住”了那一丝甘甜的有草木清香的空气;烟雾,油味…烧烤用过的垃圾尽收眼底,虽然只有少数人在这山下绿地上做这种不文明的事,但是,这样的情景是谁都不想看到的!此时此刻,我的脑中又浮现出开始的画面,多么的美丽,多么的和谐;可是这儿呢?…唉!这情景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啊!
心情美文篇2
每一天都给自己一个目标,哪怕很小,也要做到。
正如同今天刷文章看到的那样,如此简单美好,说的又那样在理。
这几年可能会有点累,但要相信你的人生不可能就止于此,不想长大变成街上一抓一把的庸人,不想以后为钱发愁,不想以后每天做的都是不喜欢却必须做的事,不想成为那种人 你要有你的梦想要努力,只有坚持这阵子 才不会辛苦一辈子,努力会让自己过得很好。
也许,那样的孩子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可以做到的,只不过这些道理,总显得有些刻骨铭心,又有疼痛难忍的内心纠结。
他们能够看到的,绝对不只是眼前的这一切,如果我们真心能发现,这未必不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方式。
心情美文篇3
蔚蓝的天空飘着白云,一望无际的大海波涛汹涌,在银色的沙滩上,斜过椰子树长长的影子……其间有身段姣好的美丽女子嬉戏,也有一个已经弄不清现实与梦境、天上或人间的晕眩的你。
头上带着那滴幸福的毛毛雨踏上了海航飞机,开始了我的海南之旅。到了,跟随着旅游团一起住进旅店,然后开始了我们的行程中的第一站??海边!虽然时值盛夏,海南又地处热带,但我在岛上看到的实在不止是单纯的炎热,而是处处奔放着强烈引人的色彩处处散发着醉人的浓香处处是挺拔入云的绿林,是扇伞垂荫的椰树、槟榔。整个海岛上全部是一片绿葱葱,浓的化不开,直让人沉进去,醉进去。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天空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云是常有的,然而是轻松的,如翩翩的舞者,轻舞着、陶醉着。这时,海风拂过,海水澎湃的有节奏的扑向海边古老的岩石上来,仿佛是摔碎在岩下又徐缓的退下来,留下彩贝海螺在那细沙海滩上,这就是海的礼物。我看着,醉了!
海南美景风情让人如在画中一般,难怪诗人苏轼在离别海南时要吟诵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诗句。
海南的海,看一看就会醉海南的海,玩后更难忘怀海南的沙滩,处处都有故事。海口西海岸是诗,三亚湾的海滩是梦,亚龙湾、香水湾、月亮湾……海南的每一道海湾、每一处沙滩,都是动人的歌!
接下来的几天,导游又带我们参观了其余的各种有名的建筑,让我们不禁感慨:这美丽的海南岛真是处处有神奇啊!。而游玩了海南的几处名胜之后,我们才知道:如果神秘的热带原始森林,万泉河漂流和五指山峡谷漂流还不能给你最High的感觉的话,那么就背上睡袋进热带雨林,到无人孤岛去吧,极大的快乐蕴育在汗水中。海南岛美食佳饮新鲜、奇特、丰富且价格实惠。文昌鸡、加积鸭、东山羊、和乐蟹为传统四大名菜。味道不用说,色香味具全,各种风味小吃香,各种热带瓜果甜,各种热带饮料和保健酒又香又甜。黎族织锦、苗族刺绣、山兰米酒、竹筒香饭,含浓浓的山野韵黎族歌舞、儋州“调声”、民间琼剧、乡下八音,传深深的海岛情。海南岛欢乐节、换花节、天涯国际婚庆节、“三月三”、南山长寿文化节……,都展示出海南岛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方风情。海南的古迹规模一般不大,却有悠远的韵味,凛然的正气,诸如五公祠、海瑞陵园、秀英炮台、东坡书院、琼台书院、文昌孔庙、崖州古城,还有东山岭和天涯海角的石刻……哎,游海南的这些天,感觉真爽呀!!!!五天时间如白驹过隙,余兴尚盘桓,能不忆海南?
心情美文篇4
2.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她,有招一日寒霜降,只见青松不见花。愿友学习青松志,祝你前途比梅红。
3.把昨天的烦恼交给风,让今天的感动化作笑容,给忙碌的心情放个假,让平凡的生活变得快乐。
4.秋叶遍地雁归行,霜降将至天渐凉;寒风友情花自芳,君之冷暖挂心间;一声问候送温馨,多加衣裳抵霜寒;深深祝福暖心房,愿君福体永安康。霜降快乐!
5.霜降来临寒到心里,短信祝福暖到心底。看一遍,幸福一天;看两遍,幸福一月;看三遍,幸福一年。还看还看,还不转啊?快将幸福传递下去,霜降快乐!
6.情谊不能忘,要历年愈深,思念不能忘,要时刻记着彼此,祝福不能忘,要常常记得联系,霜降不能忘,寒冷到来,愿你保重身体,祝你万事如意,霜降过出不一般的滋味。
7.祝福的霜降临了,盖住你的忧愁,遮掩你的烦恼,冷却你的犹豫,染红你的智慧枫叶,泡黄你的智慧果实。亲爱的朋友,祝愿你霜降,快乐天天有,不悦时时无。
8.霜是天空的精灵,降下无数的好运;霜是相思的细雨,降下友情的甘露;霜是吉祥的结晶,降下无边的喜气;霜是美丽的心语,降下温暖的祝福。霜降快乐!
9.风雨,阻隔不断朋友的思念;距离,抵挡不住心灵的祝愿;寒霜,带来丝丝的冰凉;短信,捎去我内心的温暖;霜降了,我想和你抱团取暖,可以不?
10.霜降节气今登场,枯叶飘落枝挂霜,友情呵护朋友忙,暖心话儿我送上,收到短信心舒畅,快快转发和收藏,保你天凉身倍棒。霜降快乐!
11.节气在变化着,从寒露到霜降,不变的是依然的牵挂。天气变凉了,真情的问候依然是暖的:霜降来临,愿你快乐幸福每一天!
12.霜降之日祝好运,事业旺旺日东升;霜降之日祝健康,身体强壮如牛样;霜降之日祝如意,爱情到来人成双;霜降之日祝美满,家庭和睦喜洋洋。霜降之日祝福降,声声祝福身边傍。美梦成真开笑颜,生活幸福不可挡!
13.霜重鼓寒,天寒霜降,青松冷淡不如花,等到霜降来袭时,只见青松不见花,大街小巷花儿无处觅,特地通知霜降你要注意多保暖。
14.霜降时节,天气转冷,多添衣被,保重健康。用我浓浓的问候,为你送去暖暖的祝福,愿你整个冬天都暖暖的……
15.床前明月光,晨露冻成霜;举头思朋友,低头发短信;霜降天变冷,保暖要做好;切记多穿衣,温暖每一天;愿朋皆如意,生活倍温馨。
16.快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心里长出来的。把心灵当成沃土,把快乐种子播下,用微笑施肥,用宽容浇灌,用辛勤磨砺,用努力耕耘,愿你把快乐收获!
17.生活平平淡淡,日子简简单单,惦记時時刻刻,祝福长长久久,添衣厚厚薄薄,霜降將至,溫馨問候一声。愿身体健康,愿望成真!
18.秋收冬藏又一年,季节流转雁南翔。秋高气爽秋草黄,一天更比一天凉。朋友祝福绕身旁,注意保暖添衣裳。天冷更要勤运动,锻炼身体保健康。朋友问候值霜降,情真意切暖心房。
心情美文篇5
放弃某种投入却无收获的感情;
放弃某种心灵的期望;放弃某种思想。
这时就会生出一种伤感,然而这种伤感并不妨碍自己去重新开始,
在新的时空内将音乐重听一遍,将故事再说一遍!
因为这是一种自然的告别与放弃,它富有超脱精神,因而伤感得美丽!
曾经有种感觉,想让它成为永远。
过了许多年,才发现它已渐渐消逝了,然后才懂.
原来握在手里的,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拥有的;
我们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铭刻在心的.
其实人生很多时候需要自觉的放弃!
世间有太多的美好的事物。
对没有拥有的美好,我们一直在苦苦的向往与追求!
为了获得,而忙忙碌碌。
其实自己真正的所需要的,
往往要在经历许多年后才会明白,甚至穷尽一生也不知所终!
而对已经拥有的美好,我们又因为常常得而复失的经历,
而存在一份忐忑与担心。
夕阳易逝的叹息、花开花落的烦恼、人生本是不快乐的!
因为拥有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失去,
而放弃的时候,我们也许又在重新获得。
对万事万物,我们其实都不可能有绝对的把握。
如果刻意去追逐与拥有,就很难走出患得患失的误区。
所以生命需要升华出安静超头的精神。
白的人懂的放弃,真情的人懂的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
我不是因你而来到这个世界,却是因为你而更加眷恋这个世界!
如果能和你在一起,我会对这个世界满怀感激,
如果不能和你在一起,我会默默的走开,
却仍然不会失掉对这个世界的爱和感激。
感激上天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上帝所创造的一首诗!”
生命给了我们无尽的悲哀,也给来我们永远的答案。
于是,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
不管红尘世俗的生活如何变迁,
不管个人的选择方式如何,
更不管握在手中的东西轻重如何,
我们虽逃避也勇敢,虽伤感也欣慰!
我们像往常一样向生活的深处走去,
我们像往常一样在逐步放弃,又逐步坚定!
有一种感觉总在失眠时,才承认是“相思”;
有一种缘分总在梦醒后,才相信是“永恒”;
心情美文篇6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使人的身心变得更加健康,而不仅仅是掌握生活的技能。教育应当引导人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并能给予人生活的热情与智慧。语文教育承载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研究发现,语文工作者大多只关心个别的、具体的、孤立的审美活动的研究,而不愿意把诸多的审美活动综合起来,从审美整体性上去把握美育;或受陈旧观念的影响,美育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无法凸显人的主体地位,违背时代潮流;或把美育仅仅当做手段,忽视了美育对人的发展的终极关怀。
纵观以上语文教学研究的实际状况,教学形式的研究和教学内容的研究并未能很好地结合。在教学形式方面,要把建构审美心理结构当做其核心任务使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联系有一种必要的审美心理结构作支持。如果语文美育不是以建构审美心理为基本目的,而仅仅追求对片段美的事物的认知和某些审美观点、技法的获得,那就把美育引入死胡同。审美人生教育乃是以感悟生命、热爱生命为核心内容,融人生教育于审美活动之中的教育,其目标在于滋养性灵,省悟人生,提升生命品味,而这也正是文学艺术的终极关怀所在。文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为起点,最终落实到审美人生教育上去。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的养成也离不开审美人生教育。
一、审美心理的建构
审美是主体对客体审美特性的感受、体验、判断、评价和能动创造,体现了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发展是使人由自然的人变为审美的人的基本前提。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美育实践来积淀审美心理结构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实现建构审美心理的目标。审美心理结构是多维度、立体式的网络系统,所以,审美心理的建构是整体建构,而不是局部的心理形式和内容的建构。语文审美教育特别要注意从整体入手,切忌片面、单一,使学生审美心理残缺不全。
在语文美育过程中,学生主体被客体美所打动,客体所蕴藏的审美情感内化为学生主体的内在情感,将客体的审美理想、审美人格内化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人格。审美心理内容包括:
(一)审美观念的获得
审美实践使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不断得到完善,其结果是审美心理形式的建构、发展,审美心理内容的不断丰富。在审美活动中,主体通过审美感知,调动想象、激发情感、形成判断,达到审美理解的高境界,使判断上升为观念,丰富了理性的内容,积淀了审美观念;其形成、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人的审美。语文教育要通过美育实践丰富审美心理内容。要注意审美观念的获得,在从历史文化及现实生活的获得中,避免思维定势影响审美观念的形成,及时更新审美观念。
(二)审美品味的提升
审美品味是一种超现实超功利的人类的心理,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化的趣味。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扬弃的态度对待历史及当代的审美文化形态,提高审美品位。审美品味的提升要依托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加强人文修养,夯实文学底蕴,积淀审美品味。
(三)审美理想的确立
理想指的是人对未来的某种追求,是一种指向未来的精神和心理的状态。审美理想是人最重要的理想形态之一。从人的终极关怀角度来说,审美理想反映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状况,是人的本质所在。审美主体在复杂的审美活动中不断得到教育,不断地进行自我观照、反省,唤起自我意识,促使其端正行为,规范道德情感,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语文教育要做的是,在美育活动中引导学生领略对象的人格魅力,理解对象的审美理想,促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理想;在美育活动中,注重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确立审美理想。
(四)审美人格的***
审美人格的***意味着人的人格结构进入了完美和全面发展的境界,人成为了全面发展的新人。其表现为创造力的旺盛、人格的健全以及个体的自我实现。语文教育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塑造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应该是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语文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语文教学具有审美特性。第一,情感性。情感是为人所专有的,是人对认识对象的一种体验和态度,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反映形式。审美情感不同于一般的情感。它是由美的形象所引起的,审美情感使理性渗透于感性的个体之中,是情感与意志高度有机的统一。第二,形象性。美育以情动人,是通过审美形象来实现的。审美形象是美感的基础。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用美的形象对学生进行美育,借助优秀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教会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第三,愉悦性。古希腊的美学家贺拉斯,很早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美育原则。这也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特点。美育的愉悦性,就是要使人在情感上感到自由、舒畅,既给人以快乐,又给人启迪。美育的潜移默化过程正是通过美育的愉悦性逐步实现的,所以,语文教学要达到育人的目的,绝不是靠一两次的欣赏活动就能够完成的,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审美材料,进行经常的审美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人格。综上所述,美育教学首先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美育通过事物来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它借助外在的美好形象来影响人的情感,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是文学的教育,人的教育,其育人的功能使它注重于开发心灵、陶冶性情、培养人格。其次,美育是用美的知识武装学生。学生掌握美的基础知识,是他们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前提,是他们形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感知,让学生走出狭隘的小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增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和可感性。再次,美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和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三、审美素质的养成
所谓“养成”,就是培养而形成。世界上一切优良的东西,都是经过培养之后形成的,一旦某种优良规范形成,它就流传于世,成为一种习惯,并将影响着人的一生。
养成教育主张通过严格管理、规范行为、长期践行、外在培养与自我内化等多种教育手段,而进行审美教育则侧重于行为习惯养成,与认知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知、情、意等素质,使之形成良好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及发展方向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审美品位。
审美陶冶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具有独特的素质养成作用。审美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种文化的表现,因而美育一种文明教育。也就是说,美育实际上是一种人性的教育,做人的教育,审美成为人的教化的关键环节。审美陶冶可以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语文教育中,把人生教育融于审美活动中,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与审美的愉悦中,进行人生的思考,潜移默化地树立起审美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建立起***的人格意志,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审美人生教育
(一)审美人生教育的内涵
美育是以审美方式来实现人类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从而促使社会向完善、和谐的理想境界发展。从根本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人生价值、人生取向的教育,即审美人生教育。其主要内容是培养人类的诗意情怀,以超越现实功利、本能欲望、理性工具的审美眼光,以“诗意的栖居”的态度去看待人生,判断事物,审视自我。这既是一种至高境界的美学态度,也是一种至高境界的人生态度。
(二)审美人生教育的策略
文学是人学,与教育有天然的因缘,因为文学本身所要体现的主要功能就是教育和感化人,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又处处离不开文学本身及其美学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凝聚着作家浓郁的生命意识和情感体验,它以时代精神和历史意识来审视生活,使文学成为一种精神价值测定。当人们通过阅读文学领悟到社会的本真、生命的意义时,即形成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传导活动时,人们的心灵便会突然敞开,产生思想上的领悟、心灵上的感动、情感上的共鸣,以文学内容来观照自己,从而达到全身心、全灵魂、全人格的苏醒。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结合文学课教学,强调审美人生教育,使学生在阅读感受中获取一份生命的情怀、精神。
1.挖掘作品的生命意识
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穿越时空,始终唤起人们心灵的震动,原因也正在于它包含着极其浓厚的生命意识。如读《春》,让学生领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还要帮助学生去感受新生命的勃勃生机,唤起学生对新生命的挚爱与珍惜;读《归园田居》,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粗浅认识中超脱出来,引导学生去体悟陶渊明超越个体生命存在的审美人生理想。文学作品所呈现的景象的世界,实际上也是作者心灵的投射,是情感的对应物。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又何尝不是心语呢?
2.感受体验作品的情感
文学教育是审美教育,说到底是情感教育,它需要学生情感的参与。教学过程最本质的目的应是充分关注人的体验能力,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的人。体验教育情境中蕴涵着的生命的意义,应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从教学内容所传达的本来含义中,达到对人生、世界意义的理解,进而培养领悟能力。
3.由品文而悟道
心情美文篇7
[关键词]语文之美;文字;意境;韵律;情感
[作者简介]叶年英(1976—),女,江西省安远县第二中学。(江西安远 342100)
语文是一种美丽,一种外乎于形,内乎于神的美丽。
语文是美的,当情感与理性融合为一体,当老师的讲解唤起每一个同学高尚的情思,当我们完全沉浸在这种忘我的美妙境界之中时,我们就会被语文之美所净化,我们的生命就会因语文之美而升腾,而超越,而回归,我们在语文的美丽世界中将获得一颗赤子之心,一颗智慧而灵动的心。
语文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博大精深、精彩纷呈。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止于学科知识、满足于解题技能的培养,只见“语”不见“文”,还要能发掘出语文的美丽内核,讲出语文的文学美质,这样,学生才能被语文所吸引,进而读书丰知,明理启智,修身养性。
一、语文之美,美在文字
细细品味我们的汉语言文字,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每当打开用汉字写的一本本书,就好像进入了一个个多姿多彩的画廊。甚至可以说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汉字不同于其它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符号性和全息性,每个字的本身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汉字一般分为三类:象形字(如日字)、意形字(如明字)和声形字(如爸字,意为父,音为巴),许多人陶醉在汉字精美的内部结构中,认为每个汉字就像一首动人的诗,一幅美丽的画。
汉字也是最能增进人联想能力的文字。有学者在其“汉字全息教学法”中详细讲解了汉字造字的精妙,比如说“儒”字,从字的偏旁部首来看,从人从需,讲的是人的需要,人需要什么呢?一需要食物,二需要教育。营养食物从母***开始,教育从孺子开始,所以,儒字由人和需组成,并且与“***”同音。再说“羞耻”二字,羞字,此事做得差(从羊),看起来丑(从丑);耻字表示责备人时的话:你耳朵还没听到吗(从耳),还不止住你的行为吗(从止)?
汉字同时也具有视觉之美。汉字是美的,是音画的完美结合。诗人余光中就在他的散文《听听那冷雨》中写尽了“雨”字的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和建筑之美。在诗人笔下,“雨”是有灵性的,它有美丽的色彩,动听的声音。正如有人所说“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
通过培养学生的对语言文字的解读,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之中,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语文之美美在文字。
二、语文之美,美在意境
意境,是中国特有的美学范畴,是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水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陶醉的审美世界。文学作品一旦有了意境之美,就颇具文味、文情、文韵、文意和灵魂,使人“骤读之如在耳目之前,久诵之而得隽永之趣”,具有无穷的美感力量。
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歌。任何一部有欣赏价值的文学作品,包括语文教材中大部分名家之作,都因其所蕴涵的意境美而倍受学生喜爱。
文学大师鲁迅说过:“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人,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语文的“意美”“音美”“形美”共同营造了立体的、浓郁的意境。可以这么说,诗歌的意境之美是语文意境之美最为极致的体现。国学大师王国维将“境界”奉为作诗吟词的圭臬,提出了“诗以境界为上”的精辟论断,将西方美学、哲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结合起来,奠定了诗词美学的基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俨然是意境恢宏、苍茫邈远的边境雄***,平面和线条的组合,直线与曲线的搭配,黄色同红色的陪衬,均产生了强烈的美学效果,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边塞雄阔神奇的自然风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十个意象的艺术组合构成了一个深秋孤寂、悲凉的意境,诉尽了羁旅天涯游子的万般情怀和千种衷肠!形式的统一与意思的完美统一,表达了游子浪迹天涯的无尽惆怅,此词被称为“秋思之鼻祖”实在不为过!
中国古典的诗词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向我们展示了语文意境之美的极致,不得不让人为之痴迷与陶醉。因此,语文对人心灵的“美化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美化心灵就是将文学艺术的珍贵雨露浸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他们对语言文字和世间万物的真、善、美日趋敏感,情思和语言日趋丰妙。这个过程是为学生个人人格注入人文气韵的过程,是心灵升华的过程。
三、语文之美,美在韵律
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因此朗读是让学生体会语文韵律美的最主要的方式,是获取语文美感的最主要途径。朗读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韵律之美的感受。
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应引导学生在抑扬顿挫、铿锵激昂的韵律朗读中,读出情,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脑中过“电影画面”,使“无边风景”这些词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读出味,读出那抑扬顿挫的浓浓语文味;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意。
“含英咀华品真味,吟咏体味髓。”让朗读成为语文课的主旋律,既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言语素养,领略语文韵律的魅力。好的文章总是美的,只要他们胸中有文,脑中有画,对课文所蕴涵的形象美、意境美、情趣美以及语言美有了深切的感受和体验,那么他们就能在朗朗的书声中拥抱语言,领略语文韵律的美。
四、语文之美,美在情感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美的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真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对童年的真情回忆;《音乐巨人贝多芬》是贝多芬对命运的顽强抗争,是生命最本真的涌动;《黄河颂》是光未然对民族精神的真情赞颂;《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对黄土地最淳朴的颂歌......这蕴藏于语文本身的种种真情,无不让语文焕发出独特而耀眼的光芒。
心情美文篇8
【关键词】翻译审美 移情 广告翻译
广告译文要充分发挥其预期的促销功能,仅靠达意是远远不够的,要唤起目标受众的情感共鸣,离不开审美化语言的烘托。当我们难以使译文在修辞上与原文完全等效时,适当将其重心移至情感传递,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打动目标受众,以美动情,以情感人,往往能收到理想的广告效果。
一、翻译审美移情论对广告翻译的启示
“移情”(empathy)是美国心理学家Edward Titchnner于1909年提出来的心理学命题,后经德国心理学家和美学家Theodore Lipps(1851-1914)等人首发倡导,成了20世纪上半期很有影响的美学心理机制剖析。审美移情作用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一,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就翻译而言,审美对象是原文中的美,审美主体则是翻译者)之间,存在一种可以相互渗透的关系;其二,在这种相互渗透的关系中,主要的活动方面是审美主体,客体受到主体生命力的投射而具有美的感染力;其三,审美主体是审美观照(contemplation)的“自我”,美感是在感性对象中感觉到的“自我价值”由于移情作用主要是一种内在的意识活动。
刘宓庆先生在《翻译美学导论》中指出:移情是客体对象的主体化、拟人化、情境化,又是主体情感的客体化、外在化、物质化。审美移情中主体情感投射和转化是一个相互渗透又向前推进的过程,在翻译审美移情***式中还包括“再现”。 “再现”即译文之出,绝不是从SL(源语)到TL(译语)的简单的、形式上的转换,它必须是、而且必然是翻译者“凝神观照”的成果,它必须而且必应如严复所云“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为获取原文“义旨”,“澄心渺虑”。
翻译审美移情论对商业广告的翻译有着重要的启示。刘勰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现代商品大战中,你的商品如果能在满足消费者生理需求的同时,也能满足其心理、情感上的需求,往往是一举成功的契机。因此广告人常将情感注入到广告内容里,以此来缩短商品与消费者的距离,对消费者关心体贴,以情感人,从而导致消费行为的发生。在广告翻译方面,我们不妨借鉴广告创意中的表现手法体现移情。
二、移情作用与商标效果
当人们陶醉于一种美的事物时,全心专一的只是对事物本身的欣赏,而忘记了其它一切外在的内容——事特以外的实用世界、事物的效用、价值、实质等等。审美过程中的这种凝神,使人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移情作用”。而这种移情作用也往往被商品命名和广告宣传所借鉴。
请看Nipoon(立邦漆)广告的创意:Nipoon广告选中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快乐幼儿并把油漆涂到了每个幼儿的屁股上Nipoon品牌与广告画面上“处处放光彩”引发的积极、美好的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于是出现了“移情”效应。这则广告把天真的孩子和立邦漆“处处放光彩”的营销理念完美地结合起来,发自内心的幽默唤起了人们对商品的亲切感。这种移情作用被运用到商品宣传中,它能唤起人们的联想和凝神,起着不同凡响的商标效果。
转贴于
三、广告翻译的情感传递策略与移情效果
广告翻译中的情感传递,有利于广告移情效果的产生及商品的促销。营销心理学家指出:消费者的情感因素是影响其品牌态度和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拢心是魔力营销的根本法则(刘博、杨旭庆,2004)。富有人情味的情感广告可以有效地克服消费者的心理抗拒,诱发其购买动机。贾文波(1996)指出:在广告译文构思过程中,针对广告原文,突出译文的情感传递功能应是广告翻译处理手法上的一条重要原则。笔者认为:在商业广告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策略:
1、营造译文的内容美和情感美
现代营销理念强调攻心为上,通过创造一系列有意义的差别,争夺顾客的有限心智空间,而富有审美价值的广告是现代营销的利器之一。在商业广告的翻译中,译者的审美意识非常重要。商业广告翻译如违反消费者审美心理就会影响产品的销路。例如:我国出口销往美国的“轻身减肥片”原译名为0besity-reducing Tablets,在以减肥为时尚的美国一度却无人问津。市场调查发现问题出在商品的英译名违反购买者的消费心理。美国人看了该名产生的联想是此药专为obese people(肥胖症者)服用的。后来改译为Slimming Pills (苗条霜)就打开了销路。因此,在商业广告的翻译中,要特别重视消费者的审美情感心理。在翻译产品广告时,时刻揣摩消费者的爱美心理、时髦心理及炫耀心理可使译者更好地通过自己的审美中介来营造译文的内容美和情感美。
2、 注意文化移情,迎合消费者的文化情感心理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仅仅是物质需求,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情感的消费。随着消费需求的日趋差异化、多样化、复杂化,现代社会进入了重视“情绪价值”胜过“机能价值”的时代,即人们更加注重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及文化的品位。商标词的翻译注意文化移情有利于沟通消费者的民族心理认同感,有利于激发消费者的新奇、尝试心理和购买欲望,有积极的促销作用。例如:摩托罗拉(MOTOROLA)的品牌广告策略Intelligence everywhere译为“智慧演绎,无处不在”,它传递着摩托罗拉的产品是智慧的结晶,在消费者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的发挥作用,让人们的生活更轻松的理念,品牌翻译起到了移情的作用。
3、突出精神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商业广告的翻译要弱化广告形式中的商业色彩,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营销新理念,加强对广告受众的人文关怀。请看泰国航空公司的广告及译文:原文:Gentle Touch: Relax and enjoy, service comes from the heart when you fly Cathy Pacific. The Heart of Asia.。译文:温柔的触摸:当您乘坐泰国的航班时,您就能轻松地享用来自心灵的服务。亚洲之心。
心情美文篇9
语文与美有着不解之缘,特别是散文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为我们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诗人艾青说过:“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雕塑。”同样一堂成功的散文课也会像春天蒙蒙细雨,点点滴滴,浇洒学生心田,润物无声。
一、诱发情感,拨动学生审美心弦
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凡是感人的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流传不衰,不仅因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是作者用笔醮着心血、醮着欢乐或心酸的泪水写成的。它们似高山飞瀑撞击着我们的心灵,似清甜甘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不仅是由这类文章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我们现代教育的迫切要求。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审美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我们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造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气氛,架起一座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桥梁。如《老王》中的文眼“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学生可能不易理解。我们可引领学生扣开历史的大门,走进作者的心扉,认真体验一下作者写本文时的情感:同是不幸者,作者完全可以像大多数人一样,抖落自家血泪斑斑的记忆,展示伤痕累累的不幸。可是面对门口“直僵僵”的老王,不幸往事背后是底层更深的不幸。自身的苦难与老王的苦难促成了“我”精神的升华——面对一个不幸的人我们都应该愧怍。作家杨绛的道德良知,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她深深的愧怍。在一个人最需要“亲人关怀”的时候,在一个人把自己当成亲人的时候,自己却仍然身不由己地站在主顾的位置上,有怜悯而无心灵的关怀,却总是把关系定格在诚实的交易、礼节的关心上。通过这种情感的迁移,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杨绛对老王的敬重,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历史的反思,对自己的解剖,对美好人性的希冀。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有时激情式导入语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如《背影》一课,叙写朴实平凡,很难让很多缺乏感恩之心的当代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挚厚的父子深情。但请听这样的激情导入:有这样一位父亲,自己的母亲刚刚离世,祸不单行,又失业在家,家中光景惨淡至极。穷愁潦倒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辛苦坚持送别远行上学的儿子。他想的不是自己,对儿子却是千叮咛,万嘱咐,表现出那深深的舐犊之情。这就是这篇课文所要表现的伟大的父亲,他那蹒跚的背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这种特定情境中,就可能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和急于领略美景的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式的导入,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生审美需求,主动去领悟文章所营造的美学意境。
二、引入意境,激起情感共鸣
泰戈尔说:“诗像一条小河,被两岸夹住,流得曲折,流得美;而散文就像涨大水时的沼泽地,不见边沿,一片散漫。”唯其如此,古今中外众多散文家总结出一条永不凋敝的规律:用意境将散文之“散”与“不散”统一起来,使之形散神聚。意境即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与作者的境界相似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单纯的景物描写谈不上意境,意境是外在景物与作者心境的喜怒哀乐的高度统一,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领会意境,让意境感染其情思,启迪其思想,激起其共鸣,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的重要手段。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感情含蓄委婉,乍一看很难触摸作者敏感独特的心灵。初读文章,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幅幅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画面:那开花的紫藤萝,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它泛着银光,响着欢笑,吐着芬芳,溅着小花。那挨挨挤挤的繁盛,让人感觉到它们的热闹非凡。但细细品味,在淡淡的花香梦幻笼罩的同时,作者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抑郁之情。散文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原来宗璞一家在***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再加上弟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原来这一切是作者的心境决定的,但是花的由盛到衰又使她转悲为喜。作者觉得紫藤萝瀑布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时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这是环境和心境的统一,景和情的统一,只有走进作者创造的意境中,才能真正欣赏到散文的美。
三、揣摩构思,引导欣赏结构美
散文也是一种最讲究构思,最注重结构的艺术。忽视结构是难以想象的,正如一首交响乐如果不讲节奏,只不过是一组杂乱的音符。因此形散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教师要让学生透过“散”的外表,理出内在的经纬,领悟文章的主旨。
我们指导学生体验散文的结构美,一定要抓住文眼,文眼是全文主旨的点睛之笔。《济南的冬天》中的“温晴”二字就是文章的文眼:文章开头通过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接着从阳光下的济南,薄雪覆盖下的小山,以及济南的水三个方面具体展开,最后收束全文,处处都在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我们只有抓住这条贯穿全文的主线才能体味作者对济南的喜爱、欣赏和赞美之情。文眼是我们审美的线索,再如《背影》中父亲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在文中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眼中也渐渐清晰,我们就更容易体会一个父亲对儿子那份至真至诚的爱。
“文似看山不喜平”,大多数作品都以其巧妙的构思给人以美。如《枣核》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感人至深,精巧的结构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这不仅是几颗深情的枣核,也是构思别致的枣核。从友人索要枣核的蹊跷,到郑重托着枣核的疑惑,读者关心事件结局的兴趣愈来愈浓厚。但作者不急于解开,而是反复暗示,最后用平实、真切的语言记述了在后花园的所见、所闻,了解到身在异国他乡的友人思恋故土的情感。作者以枣核这个细小事物承载了深邃感人的主题:国人在美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心态以及无法割舍的民族情。一枚枣核,举重若轻,用它设置悬念,推进悬念,揭开悬念。正因如此,结构才如此曲折有致、引人入胜,意境才这样悠远动人。
四、品味语言,开拓审美联想力
散文语言优美,用“余音袅袅的洞箫”“明净无尘的水晶”“色彩鲜明的玛瑙”来比拟真的不为过。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开拓其审美联想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品析文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悟深层意蕴所包含的艺术美、哲理美和情感美。
第一,紧扣有关词语着力讲述这些词语的“美涵”以启发学生正确认识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桃花源记》一文中,可将“美”作为一条线索连接全文。在讲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时就紧扣“鲜美”“缤纷”等词,启发学生联想到阳光明媚,百花竞放的美丽景色。如紧扣“豁然开朗,土地平旷,鸡犬相闻”和“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启发学生想象桃花源的自然条件多么美,人们的心灵多么美,生活过得多美好,再现桃花源的美好世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第二,品味语言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应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揣摩散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比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描写菜畦、石井栏、皂夹树、桑椹,分别用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四个词修饰,质朴自然,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子的视野和知识水平。油蛉似“低唱”蟋蟀如“弹琴”,同为动作,黄蜂因肥胖而用“伏”,叫天子因轻捷而用“窜”,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孩子的情趣和独特的感受。
第三,品尝语言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还要从情韵上去推敲。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散文的语言朴素而优美,自然而新奇,任何一个词即使被人用俗了,一经放到恰当的地方,立即便会放出光彩、音响和芳香来,一下便能触动人们的心弦,让人久久难忘。《济南的冬天》有这么一句话,“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是个司空见惯的字,在平时大家可能不会去留意它。但用在这里就具有任何词难以产生的效果。正好与文章的寓意,抒情的核心和谐一致,故陡然间便产生了神奇的力量。
可见在散文语言中,本身并不存在黄金与砂石之分,只要能传神地写人写物,能拨动人们的心弦,能创造出动人的意境,就能点石成金。
五、配乐朗读,提升审美情操
有人说:“一次成功的朗读胜过一百次蹩脚的分析。”汉语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虽然文字本身没有包含音符,但一经文学大师的巧妙组合就会跳出美的节奏。因此教读一些经典散文作品,可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神韵美,声感美。如《阿长与山海经》结尾写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你在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只有让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言”的情态下,才能拨动学生的心灵琴弦,产生与作者同爱、同忧的共鸣,真正理解那种在永恒的感激和怀念的基础上的衷心的祝福。
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以广阔的情感空间和想象空间,为人们的审美想象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的大天地。配乐朗读,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沟通起来,让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拨动青年学生的心弦,调动他们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使文中所描所写,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在愉快的学习中提升审美情操。如朱自清的《春》,可先剪辑那些春水潺潺,莺歌鸟鸣,萦绕着悠扬笛声的音乐作为披文入情的触发点。要求学生用心去听,把握音乐旋律的感情基调,先从听觉上进入春天。接着我们可选一段优美的钢琴曲作为课文朗读背景,要求学生主动起来进行配乐朗诵表演,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体验春的生机勃勃,那百花竞放的热烈,那春风拂面的温馨,那细雨菲菲的清凉……让音乐与文学语言相结合,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
心情美文篇10
【关键词】美读 渲染 体验 品赏 表演 畅想 对比 实践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使爱美天性从自在状态向自觉状态提升的教育,就是美育。美育像春风,无处不在,令万物充满生机。美育又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深刻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美育是育德的摇篮,育智的风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课文中蕴含的美移植于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轻装上阵,张扬自己的个性,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细微处。
一、美读——引发感知
小语教材中许多课文描写的景物亲切宜人,表达的感情细腻温馨,可谓情文并茂,文质兼美。这些课文光凭教师讲解是不足以让学生领略文章的佳妙之处的。叶圣陶先生说:“好的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则可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使学生体会出课文所蕴含的美。
二、创境——陶冶性情
语文审美教育一定得伴随形象与情感进行。为了给学生以完整鲜明的形象,为了促成学生的情感逐步向描写的景物渗透,审美教学通常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创设一个可亲、可近、可感的情景,让学生在美的世界中感受美、理解美、升华美。
三、渲染——营造气氛
就语文审美教学而言,独特而恰如其分的课堂气氛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条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情感因素特别浓烈也特别复杂的课文,如果能通过渲染气氛的方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学生从中体会的情感将更直接有力,所受到的教育感染也会更强烈持久。
四、体验——撞击内心
语文课堂教学是动静搭配的过程。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烈地讨论与奔放地讲解是需要的,但从语文学习的心理规律和审美教学的效果看,静心体验同样必不可少。托尔斯泰说:“艺术就是作家把自己曾体验过的情感传递给别人。”语文审美教学也应发挥“体验”在理解课文、把握任人物内心活动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
五、品赏——回味无穷
语言是思想与感情的载体。语文美育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欣赏、品味,领略作者的遣词造句之美和情感思想的美。
六、表演——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儿童有着爱表现美的个性特征并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情趣,锻炼才智。让学生走进文本,扮演文中的角色,在“动”与“乐”中把握课文内蕴,理解人物的性格、语言、动作、神态及内心世界。将课文内容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主动地走出文本,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兴趣。
七、板书——揭示内涵
一幅新颖、富有情趣的板书,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凸现课文内容,还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通过一个小女孩的悲剧,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为了把小女孩向往光明、追求幸福生活的心意揭示出来,让学生穿越时空的跨度,最终体味出小女孩凄凉的人格美及课文深刻凝重的内涵,教师设计一幅美育色彩浓烈的板书,这组板书抓住小女孩五次美妙的幻想,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每次幻想的因果。板书不仅明确地揭示了小女孩的悲剧性,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小女孩执着而顽强地追求理想的心灵美。
八、畅想——填补空白
想象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爱因斯坦说:“想象有时比知识更重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天职。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含蓄深刻、意境深远,留给学生再创造的空间十分广阔。这些“艺术空白”正是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的天然素材。通过想象去填补艺术空白正是审美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九、对比——导向实践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反映小英雄、小科学家、小艺术家、小***等人物形象独特的精神风貌,由于课文描写的人物与现今学生年纪相仿佛,学生极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语文审美教学的根本归宿就是将学生逐步形成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观念化为改造社会、造福人类的实践。上述人物的思想、行为、情感、意志等都是当今小学生需要学习和继承的。因此,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小学生知道文中人物美在何处,更要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活动,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的差距。由认识自我开始逐步建立健康、进步向上的审美观念,自觉产生献身美好事物的积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