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溯源方案篇1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追溯;网络架构;信息查询;质量安全
中***分类号:S126;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8-4814-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8.047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欧盟、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相继了有关食品安全可追溯性的法规和标准,英国、美国、荷兰等率先建成了牲畜养殖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等一系列法规、标准的逐渐,国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也在经历了试点、示范阶段之后逐渐进入应用、发展阶段。
从设备、技术、建设过程和应用管理诸方面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尽量压缩系统规模、降低实现难度和节约建设成本的角度出发,实际的系统设计都不追求“大而全”,而以“精简、够用”为原则:它们或针对某类农产品[1,2],或采用单一编码标识方法[3,4],或设计为单一网络架构[5,6],或支持单一查询方式[7,8]。近年来,由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用户需求的更新,建设适用范围更广、使用更加灵活方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已成新的目标。在此环境条件下,本研究借鉴已有成果,以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为基础,综合应用当前主流技术和方法,研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包括混合编码与标识、混合网络架构和混合查询模式。
1 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
不同地区、不同种类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差异,决定了追溯系统结构、溯源指标体系及其编码标识方法的不尽相同。以川东北地区为代表,调查、分析了多类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其主要供应链模式如下:
Ⅰ.生产主导模式。生产者完成生产、粗加工和包装,通过物流直送到销售终端(或出口),主要适用于果蔬和水产品。该模式没有中间环节,溯源信息仅包括“生产+销售+物流”三部分内容;
Ⅱ.批发主导模式。粗加工并包装后的农产品经由批发中心(包括产地批发中心、销地批发中心等)配送到销售终端,适用于各类种植和养殖农产品。该模式流通环节增多,其间通常更换包装,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风险增大,相应的溯源信息包括“生产+批发+销售+物流”等更多内容;
Ⅲ.加工主导模式。加工者从生产者获取农产品原料进行深加工,产品通过批发中心或直接配送到销售终端(或出口),主要适用于粮油、茶叶、水产和畜禽类动物产品。该模式下农产品经过严格的检测并有完整的包装,质量安全较有保障,溯源信息则包括“生产+加工+批发+销售+物流”等内容[9]。
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如***1所示。其中,①、④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基本环节,前者为生产基地或农业合作社,后者包括超市、农贸市场和食堂、饭店等。环节①、④构成模式Ⅰ,加入环节③即成模式Ⅱ,再纳入环节②则为模式Ⅲ。
2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的混合标识与编码
2.1 溯源指标的确定
农产品供应链由多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信息,不可能将其全部录入追溯系统。因此,必须依据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China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良好农业规范)、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加工操作规范)体系和其他相关标准、法规,对农产品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关键信息进行筛选,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指标体系。
溯源指标体系应包括两部分内容:①用于追溯农产品的来源、目前位置和去向的过程溯源指标;②反映农产品安全相关信息的安全溯源指标。
以供应链模式Ⅰ的果蔬产品为例,筛选出各环节的溯源指标如下:
1)生产环节。对于主流的“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其过程溯源指标包括公司、基地、农户、农田编号及责任人、种子来源、播种日期、采收日期、产品去向等,安全溯源指标则包括化肥和农药的名称、残留量等。
2)批发环节。对于各级农产品批发中心,过程溯源指标应为批发中心、供货单位、进货日期及数量、批销单位、批销日期及数量、批销去向等,安全溯源指标则有检验检***结果、暂存温度、湿度等。
3)销售环节。对于各类销售终端,其过程溯源指标应有供货单位、进货日期及数量、销售单位、上架日期、销售日期及数量等,安全溯源指标则包括库存地点、温度和湿度等。
4)物流环节。对于贯穿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物流环节,其过程溯源指标包括物流企业、运输工具、货品数量及装箱规格、发货方与收货方、运输时间、路线、责任人等,安全溯源指标则有运输温度、湿度等。
2.2 溯源信息的混合标识方案
目前主流的信息标识技术为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和二维条码。射频识别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自动读写,其优点为存储容量大、封装样式多、读取距离远、能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可用于灰尘、油污、雨水等恶劣环境;二维条码利用特定几何***形按照一定规则在平面上分布条、空相间的***形来记录信息,具有信息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纠错效果好、对网络数据库的依赖性低等优点。其中,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快速响应矩阵码)能够超高速、全方位识读并有效表示汉字,因而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对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环境条件和系统建设成本的综合考虑,溯源信息可采用RFID与QR Code混合标识方案,具体包括3种:
Ⅰ.畜禽、水产等农产品,因价值相对较高,且其供应链各环节所处环境“恶劣”,故宜采用RFID标识技术。相比之下,粮食、果蔬类农产品则价值较低、各环节所处环境较好,可选择成本更低的QR Code标识方法。
Ⅱ.在同类农产品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其所处环境和操作条件也有差异,因此应选用不同的标识方法。如畜禽产品在屠宰、批发和物流环节通常需要更换包装,且环境相对“恶劣”,宜于采用RFID标签;而养殖和销售环节则环境相对稳定,操作也较方便,可以换用QR Code标签。
Ⅲ.在批发和物流环节,大包装(如集装箱)使用RFID 标签,小包装(袋、包、盒等)粘贴QR Code标签。系统读取QR Code标签后自动链接到对应RFID所关联的产品信息,因此无需在数据库中存储大量的小包装产品信息,这样既能节约标签使用成本,又可减少服务器存储空间的开销[10]。
2.3 溯源信息的混合编码技术
将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关键溯源指标信息按规则编码,即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编码规则既应遵从国际、国内标准,也要适应选定的标识方法,因此根据EPC编码规范、采用混合编码技术来实现RFID和QR Code标签中溯源信息的编码。
2.3.1 EPC 256 Ⅲ编码结构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编码)编码体系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EAN.UCC的延续和扩展,能实现单个物理对象的全球惟一标识,应用广泛的主要为64位、96位和256位3类。其中,EPC 256 Ⅲ编码结构宜于用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码结构,其由标头(版本号)和3个信息码段组成,如表1所示。
2.3.2 溯源信息的编码设计
1)EPC管理者码段用32位数字标识农产品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代码,这是实现追溯的关键,如表2所示。
2)对象分类码段用14位数字标识农产品的种类、名称和产地代码,如表3所示。
其中,农产品的类别、分组和名称根据GB 2763-2014编码;产地编码由县级以上行***区划代码(6位)和乡镇代码(3位)组成,分别采用GB/T 2260-2013、GB/T 10114-2003的代码体系。
3)序列号码段用16位数字标识农产品的生产档案号、采收批次及其在供应链各环节的批次流水号,如表4所示。
其中,生产档案由产品备案号(3位)和生产批次号(3位)组成,前者的第1位为大类标识、后2位为流水号,后者的前2位为年份、后1位为年度批次;采收批次为生产环节的批次号;批次流水则依次由加工、批发和销售环节的批次号组成。
2.4 混合标识与编码技术的应用
以混合标识方案Ⅱ为例,首先在生产环节直接使用QR Code标签记录编码,其中包括EPC管理者码段的生产者代码、对象分类码段的全部编码和序列号码段的生产档案、采收批次代码;进入加工环节后,利用RFID中间件系统将QR Code标签内容与本环节的关键信息转换写入RFID标签的信息区域,添加的内容包括EPC管理者码段的加工者代码和序列号码段的批次流水代码;在批发环节仅需向RFID标签的EPC管理者码段和序列号码段分别加入批发中心、供货商代码和批次流水代码;在最后的销售环节,再将RFID标签内容、该环节的关键信息和溯源信息数据库中的部分内容转换输出为QR Code标签,以便消费者的追溯查询操作。
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网络架构
3.1 系统的功能结构及主要运行流程
1)溯源信息管理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共享数据库中存储着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溯源指标信息和***府监管部门(农业、质监等)、检验检***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实现整个系统的信息录入、分析与输出,并负责系统用户及其权限的管理。
2)生产经营单位管理子系统。既可作为本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又能在登录系统后获得相应的溯源信息数据库访问权限,从而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溯源指标信息录入与修改。
3)追溯信息查询子系统。允许消费者通过溯源网站、自助终端、手机短信和客服电话等多种途径进行农产品信息的追溯查询,并开展对外宣传、***召回问题产品、受理消费者对问题产品的举报和投诉等服务[11]。
系统的功能结构及其运行流程如***2所示。
3.2 系统的混合网络架构
3.2.1 常用的两种网络模式 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以B/S(浏览器/服务器)网络模式为主流,它是由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组成的三层结构,其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及其与之相连的数据库服务器。B/S模式系统的客户端只需安装浏览器,应用软件和后台程序都在服务器端运行,采用HTTP协议实现双方的信息传输,扩展及升级非常方便,但较多用户同时访问系统会导致响应速度变慢。
另一种常用的C/S(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式则为两层结构,其用户界面和业务处理在客户端进行,数据管理维护在服务器端完成。C/S模式系统的运算响应速度快,但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分装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故而系统的升级、维护较为困难。
3.2.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架构 由于两种网络模式各有优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宜于采用C/S模式与B/S模式的混合架构。具体方案为:①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管理子系统采用C/S结构,以便高效地进行企业内部业务管理和溯源信息的输入;②溯源信息查询、公众信息等子系统的业务处理较简单,不会明显增加服务器的运行压力,采用B/S结构可以简化客户端的操作,并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③系统以B/S结构为整体框架,通过***(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或XML数据交换技术将C/S结构的局域网接入,实现Internet环境下的信息交互。这种混合架构将两种网络模式的优点集于一体,在响应速度、数据安全、系统维护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平衡,如***3所示。
4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的混合查询模式
4.1 追溯信息查询的流程
根据条码标签查询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的流程如***4所示。
4.2 追溯信息的混合查询模式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移动网络的提速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提供的溯源信息查询方式也应与之相适应,主要包括:①PC网站查询。在连接到Internet的任何计算机上访问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网站,消费者即可酥所购农产品的溯源信息;②自助终端查询。在批发中心、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消费者可通过操作专用终端方便地查询农产品的溯源信息;③扫描QR Code标签查询。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扫描QR Code标签,可自动打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网站,或直接解码获得所购农产品的溯源信息;④客服电话或手机短信查询。消费者可使用任何手机,在任意时间、地点进行溯源信息查询。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将这些查询方式结合起来构成混合查询模式,既充分运用了现代科技发展的主流成果,也为消费者方便、灵活地进行溯源信息查询提供了更多的手段支持,如***5所示。
5 结语
农产品作为食品的主要原料,其质量安全问题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具体体现为相关法规、标准的大量出台和各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立项建设。在这种有利环境下,本研究基于国内主流的农产品供应链及相应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全面分析,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二维条码技术的最新进展,从溯源信息的编码及其标识、系统网络架构和追溯信息查询等方面研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混合模式,为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提供一种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1] 冯恩东,钱卫红,张红生.南京蔬菜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设计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283-285.
[2] 申艳光,马高庭,蒋万春.肉鸡产品质量控制与追溯系统的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4):974-978.
[3] 林宇洪,胡连珍,蒋新华,等.基于二维码的农超对接供应链追溯系统的设计[J].黑龙***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27(6):83-87.
[4] 袁晓萍.基于RFID的水产品追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5] 迟琳芯,苏 微,赖庆辉.基于Web的大米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5):302-304.
[6] 吴 倩,林佳丽,李 臻,等.基于物联网的海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15(12):39-43.
[7] 董玉德,丁保勇,张国伟,等.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280-285.
[8] 李健林.粮食质量安全溯源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9] 张 伟.果蔬农产品供应链追溯系统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农产品溯源方案篇2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产品流通市场,重塑百姓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2010年以来,国家商务部着力推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工程建设,建立市场倒逼机制,推动农产品流通发展,提高食品安全保障和市场管理水平。2010年10月,经商务部批准,无锡市正式成为首批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2012年2月,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座谈会在无锡召开,无锡作为全国首批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第一个接受评估检查,并得到商务部组织的专家组的充分肯定。2012年7月,商务部对首批10个试点城市进行了中期评估,无锡在组织领导、标准执行指导下制度建设、平台和节点建设、运行和数据传输上保持全国领先,综合评价42项指标落实情况,量化评分结果,无锡和成都、杭州并列第一。
短短几年间,无锡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工程建设”领域迅速崛起。探究无锡保持全国先进的经验,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有着“感知中国”中心美誉的城市,将物联网技术充分运用到了“智慧水利”、“肉菜追溯”、“智能楼宇”等多个生活领域,让技术转化为成果,让成果走入了千家万户。
特别是在“肉菜追溯”领域,为了能对食品生产流通全程质量监控,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追查、及时控制,极大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危害,无锡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了具有经营主体管理、流通信息汇总、数据统计分析、应急事件处置、流通信息追溯等功能的肉菜流通及特产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该系统在无锡数十家肉菜市场应用,实现从生产养殖到零售终端的全过程、全方位追溯,为业界提供了保障食品安全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物联网技术为食品安全加了把“安全锁”
针对目前,肉类蔬菜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水平落后,管理难度较大,经营主体责任难以落实,安全隐患较多等特点,无锡从流通领域入手,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流通追溯体系,提升生产经营者安全责任意识,增强流通环节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在不久前无锡的“首届物联网十大应用案例”中,以物联技术为基础构建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的物联网应用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该项目以城市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运用现代电子监管技术、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术,以物联网基础软件平台为信息化基础设施保障,主要针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种植养殖基地、食品加工企业和流通过程的全链条闭环监管,实现食品流通的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食品从生产加工环节到零售终端信息的正向跟踪,及从零售终端到运输环节、生产加工、产地相关信息的逆向溯源,从而实现追溯信息可查询、产品可追溯、市场可监控,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的监管效率、反应速度和风险控制能力。
据该项目研发公司负责人介绍,“无锡肉类蔬菜流通及特产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参照《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编码规则》和《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感知技术要求》等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实现采集指标、编码规则、传输格式、接口规范、追溯规程“五统一”,可与上级追溯管理平台、批零市场等流通节点无缝对接。
肉菜流通追溯系统具有“无锡特色”
作为首批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无锡起步较早。但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并拥有自己的特色。无锡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后,做出了诸多创新尝试,逐渐形成了“肉菜备案中心源头管控”、“追溯系统助力市场管理”、“追溯手段为业务流转提速”的无锡特色。
无锡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概括为“167”工程,即建立1个城市管理平台、6个流通节点子系统、7个工作支撑系统,实现经营主体管理、流通信息汇总、数据统计分析、应急事件处置、信息查询服务、监控考核等功能。对上连接国家、省级追溯平台,对下连接批零市场等各流通节点。各流通节点以集成电路卡(IC卡)、无线射频识别(RIFD)技术为支撑,实现各流通节点信息实时互联互通。
建设备案中心,切实管控源头。无锡市根据市区肉菜流通实际情况,在猪肉批发市场设立“猪肉准入备案中心”,在蔬菜批发市场设立“蔬菜准入备案中心”,实施流通主体实名管理准入,全面建立经营单位和经营户的实名档案。同时制定了《无锡市市区猪肉准入备案登记管理办法》和《无锡市市区蔬菜准入备案中心管理办法》。截至到2012年10月底,已完成主体备案15463户。
制定管理办法,确保长效监管。为确保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建成后的使用,无锡对项目中涉及到的流通节点企业的管理和设施设备的维护,制定了无锡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相关管理办法,并与市财***局联合制定印发了《无锡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追溯系统为流转业务提速。以无锡市朝阳蔬菜交易批发市场为例,每天这里的蔬菜吞吐量达到近1500吨。以往采取人工登记方式,环节众多、相互隔离、信息对接存在偏差。一旦遇到问题,需要查阅众多资料,耗时耗力。追溯系统建成后,遇到问题可以快速逐级排查,立即追溯到相关责任人,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溯源秤”和“溯源小票”重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早上8点,无锡市民华女士在朝阳农贸市场罗运芝的摊位上购买了2斤青菜。付款后,溯源秤自动吐出了一张小票,上面印有条形追溯码、商品名称、交易时间、交易金额、交易总量、交易摊号、商品产地等信息。“有了溯源小票,食品安全更有保障。”华女士说。
“每次打印的小票就好比是农产品的‘身份证’,记录了其从菜地和屠宰厂走到餐桌的全过程。”朝阳农贸市场经理汤建兴说,“此外,顾客还可以通过农贸市场里的终端查询机、***手机应用程序、登录查询网站进行追溯查询。”
据介绍,“无锡肉类蔬菜流通及特产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施严格的准入机制。以蔬菜为例,所有在追溯系统内进行蔬菜交易的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均需在无锡市蔬菜准入备案中心进行备案,合格者将得到一张属于自己的“交易卡”,卡中包含了持卡人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个人信息,实现交易“实名制”。
供应商日常从产地将蔬菜运到无锡蔬菜批发市场后,首先进行进场登记,通过追溯软件填写电子表格,表格中将包含本批次的蔬菜种类、重量、产地等信息。填写完成后,供应商才可以正式进入市场进行交易。
供应商与零售商达成购买意向后,通过溯源秤及射频卡进行交易。该秤集成了射频识别、无线传输及数据处理等三大功能。买卖双方在溯源秤先后刷卡后,系统记录下本次交易的时间、地点、蔬菜重量和交易双方的姓名,并在零售商卡内记录交易信息。随后,溯源秤终端系统自动打包并上传到处理系统。
同时,零售商携带射频卡进入农贸市场进行销售。当消费者在摊位上购买蔬菜时,溯源秤就会根据之前传入的信息打印出溯源小票,同时将本次交易信息发往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汇总信息后将自动对整个交易环节进行复核,真正实现交易闭环。“有了溯源秤,若发生问题,可以快速知晓源头。”朝阳农贸市场摊主罗运芝说。
在数据中心,后台程序自动将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在实现蔬菜大市场交易可追溯的同时,数据中心还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模型库,为***府监管提供直观高效的辅助决策支持。
“追溯系统可以对农产品交易情况提前分析预判,为供货商控制进货数量提供参考。”无锡市朝阳蔬菜交易批发市场信息中心副主任施澜说。追溯系统让流通各个环节环环紧扣,消费者和零售商降低了风险,获得了实惠。对于市场监管方而言,原本庞杂的信息得到梳理,市场监管更加精细化、智能化。
分析显示,“无锡肉类蔬菜流通及特产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对流通节点和经营主体的责任控制,在建立肉菜追溯体系的农贸市场,每一斤肉、每一叶菜都有了自己的“保险单”,通过扫描购物小票上的追溯条码,就能查到农产品的产地、上级批发商和下端零售商,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快速逐级排查,为消费者的菜篮子加上一道“安全锁”。
农产品溯源方案篇3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说是“民生底线”。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危机,如食物中毒、疯牛病、口蹄***、禽流感等畜禽疾病以及严重农产品残药、进口食品材料激增等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对食品有效跟踪和追溯,已成为一个极为迫切的全球性课题。
美国《易腐农产品法案》与食品可追溯性技术发展
颁布于1930 年的美国《易腐农产品法案》(Perishable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Act,PACA)的颁布和实施影响到了食品追踪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使食品可追溯性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
该法案要求执行更加严格的食品可追溯性相关规定,这些规定包括条码标签及电子系统的应用。条码技术是食品可追溯性的首要保障环节,它不仅易于实施,同时有助于农产品种植商改变和更新对农产品信息的记录内容和方法。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最新报告表明,59% 被调查的北美食品企业没有达到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FDA)制定的关于食品供应链可追溯性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记录食品来源、储存和运输等多个方面,这使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不得不花时间来追踪食品引发的疾病的源头。
条码标签在整个农产品种植商运营和运输流程中的使用,使管理者能够更轻松地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其进行追溯。一旦发生食品引发的疾病,这种可追溯性能够让种植商快速查看记录并确定有问题的农产品是否来自自己的农场,及时通知合作伙伴并发出警告,从而有助于在爆发因食品导致的大规模严重疾病之前,挽救生命、为企业争取时间、挽回金钱和声誉。实施可追溯性技术的另一大优势体现在供应链整体效率方面:通过部署适当的可追溯性解决方案,能够对保鲜期要求严格的食品实现更好的库存控制、更快的处理和周转。
产品标签化在美国食品可追溯性计划中的应用
美国农副产品可追溯性计划(Produce Traceability Initiative,PTI)是农副产品业实施产品标签化应用的通用协议的核心,这一计划的目的是:从农场到零售商的整个供应链中实现对农产品的可追溯性,要求农副产品的种植商、包装商、货运商为他们的每包食品添加标签。
宾夕法尼亚州 Landenberg市 的 Buona Foods从事新鲜蘑菇食品包装和货运,使用 “Buona” 和专有标识进行零售、批发和大宗销售。Buona Foods 是 斑马技术的客户之一。Buona 将 PTI 包装箱标签应用于包装线,借助由Zebra 手持式移动打印机,以及配合TraceGains 屡获殊荣的 CaseTrace PTI 软件应用程序,Buona 实现了将标签化应用与传统包装线的完美结合。Zebra Model QL420能够通过蓝牙无线通信功能与 TraceGains 系统进行信息交换。QL420 的便携性满足了包装线团队对移动应用的需求,这种便利性提高了在蘑菇包装中提高包装的速度,提高效率。
在供应链中采用可追溯性技术的优势是难以估量的。美国食品供应链中的许多企业都实施了可追溯性计划并已见到成效:产品召回成本降低、产品周转、劳动成本降低以及品牌声誉提升,同时获得出色的投资回报。斑马技术与其合作伙伴 TraceGains, Inc. 密切协作,将条码技术与最新的软件程序相结合,有助于实施***府法规要求、汇总现场采集的数据、验证包装流程;通过部署适当的扫描和标签系统,企业能够节省成本、缩短劳动时间、提升效率,实现出色的投资回收率(ROI)。在TraceGains 成功案例中,客户在系统实施六周后即完全实现了投资回报,年同比 (YOY) 收入增长达 83%。客户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认为购买该客户的产品更加安全。另外,供应链中断问题每天时有发生,货运可追溯性、细化可追溯性、先进的业务智能以及与其他软件系统简便的互操作性是确保产品安全和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要素,进而保护企业的品牌和声誉。
RFID是食品可追溯过程的核心技术,它在食品安全生产领域面临一些挑战:如:食品安全追溯涉及到整个产业链,受到环境、成本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整个追踪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不同的自动识别技术,既包括UHF(超高频)RFID技术,也包括HF(高频)RFID技术,还包括条码技术,如何科学合理地在不同的环节部署不同的技术,同时又能让这些不同的技术各自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并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则需要一个很好的完整自动识别技术应用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食品安全追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同时,所有的自动识别技术都只有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和依托才能发挥作用,要实现整个产业链过程的跟踪,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相互衔接能够覆盖整个产业链的、符合食品行业特点的信息系统,其中包括:生产管理系统(MES)、仓库管理系统(WMS)和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等。这将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在食品可追溯性领域,这些挑战同样存在,对于希望实施可追溯性技术的农产品种植商,以下“窍门”可以帮助其评估技术需求,迈出食品可追溯性的第一步。
- 实施可追溯性计划的目的:是要向法规机构和客户提供档案信息,还是希望提高企业声誉、加快为客户交货的速度或者是提高供应链的效率?这将决定着技术投资的规模。
- 确立网络需求:是否需要在作物种植区访问公司的软件和网络系统,或者仅在办公室接入网络?采用适当的技术能够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 确定使用标签的项目:是单一产品(如农副产品)、货箱还是货盘?建议从标签化系统中投入最低的项目(例如,货箱)开始。
- 确定移动需求:是在办公室预先打印然后将标签带至现场?还是携带移动打印机在现场按需打印?当确定了这一问题,就能决定需要固定打印机还是移动打印机。
- 评估标签需求:识别标签需求以确定最佳标签类型。例如,标签要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是否需要耐候性或耐温性?标签将放置在什么表面上:直接放于食物之上、放于纸板箱上还是置于玻璃纸包装之外?
- 注册GTIN:GTIN(Global Trade Item Number)是全球贸易识别号码,为 14 位号码,有助于生产商进行货箱级别的识别,从而确保供应链可追溯性。这些是农副产品可追溯性计划所要求的,到 2012 年,所有进出口货物必须配备 GTIN。
农产品溯源方案篇4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农产品;追溯系统
中***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足以体现人们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关注。而近年来,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抗生素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人们的担忧与日俱增。同时,在事故处理中,被追究的责任主体过于庞大且事故产生的具体环节不能精确定位,也就导致了安全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安全追溯制度,我国基于条码技术的溯源体系也在不断建设中。这些农产品追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的透明度,但同时也存在着读取时间长等一系列问题。
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农产品追溯系统的构建创造了新的机遇。 特别是以RFID技术为核心的射频识别系统将为每一个商品建立唯一的第二代“身份证”,这样的技术突破大大改善了现有追溯系统的精度与效率。
本文即要基于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和现有的国内外应用实例,总结完善现有的农产品追溯系统,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1 物联网环境下农产品追溯系统的构建
1.1 国内外可追溯系统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可追溯系统主要应用在畜牧业:如澳大利亚的”国家牲畜标识计划”,欧盟的”家畜和肉制品追溯制度”(强制性),加拿大的”牛标识”制度以及日本的”肉牛可追溯系统”。
国内也有RFID在食品追溯中成功应用的案例,如08奥运期间,北京市相关部门为每颗蔬菜都配上涵盖产品各类信息的电子标签,对每次配送都进行实时监控,并建立共享的食品安全追溯数据中心对食品链实现全程跟踪和精细化管理。2009年成都市为各家农贸市场的猪肉全安上电子芯片,跟踪记录猪肉产品屠宰、加工、批发和零售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并配备专门的电子溯源秤,消费者据小票上的食品安全追溯码查询获取各环节信息。
综上所述,为完善现有的追溯系统,还应着重加大RFID技术的研究力度.
1.2 农产品追溯系统一般模式——基于RFID技术的基本应用架构
与动物溯源系统(典型的是“养殖—屠宰—加工—交易—流通—消费”完整的产业链全程信息追踪与溯源体系)不同,因单体农产品的价值不高,故一般设置以周转箱为单位,所以在更换周转箱时应考虑其交接连续性.
农产品追溯系统一般按照农产品的生产流程设计,基于RFID标签技术的追溯系统分为生产、加工和流通3个模块。在各个环节中,在农产品个体上附上RFID标签,通过标签和传感网实时采集并传输信息形成档案,同时添加存储在数据库中。生产环节的信息主要包括生产者、生产基地、施药、肥等信息;加工信息包括加工者、加工所用药品、加工流程信息等;流通环节包括仓储和运输等信息。系统流程如下***1.
到了销售环节,零售商将RFID标签编号复制到销售条码上,生成溯源码,消费者可凭借小票通过手机、网络、超市终端等方式在溯源信息平台查询。
2 物联网环境下农产品追溯系统的特点
无论是美国的“智慧的地球”, 日本的“i~Japan”, 韩国的“U—Korea”, 欧的“欧洲数字计划”,还是新加坡的“下一代1~hub计划和中国的“感知中国”都表明一个事实:全球正全面触网。而这里的网就是指能创造一个可以“更全面感知、更全面互联互通和更深入智能化”的世界的“物联网”。
而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它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递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其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类恶劣环境,并可远距离同时识别多个物品。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可追溯性“的定义为:通过标识信息追踪个体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位置的能力。基于RFID的农产品安全跟踪与追溯系统,是指通过为农产品加贴RFID,结合传感器、GPS、GIS等农产品在原材料 、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仓储、零售及消费等各环节状态进行跟踪和记录,形成完整的可追溯的供应链记录,从而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跟踪与追溯的系统。
应用农产品追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大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以确保农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目前,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有2方面:提供农产品供求、价格和市场分析等强时效性的信息服务进行“农业信息的推送”;在温室大棚中利用物联网监测种植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度、气体浓度等对作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实现“智能化种植培育”。
3 物联网环境下农产品追溯系统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主要存在技术标准的统一,成本与安全隐私3类问题。
3.1 技术标准缺失
射频识别目前还没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世界现有的5大RFID标准组织可划分为美国的EPCglobal,以日本、欧美发达国家为主的ISO\UID和AIM,和以非洲、大洋洲、亚洲第3世界为主的IP-X 3个层次。为把握主动权,我国应尽快地建立自己的标准。
3.2 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缺失
我国一直缺乏对一些关键技术的掌握,产品价高档次低。目前国内提供RFID服务的大都是国外厂商的集成商,它们坚持着自己的标准,各系统间不能互联互通。在物联网最核心部分——传感网芯片的研发上,国内无线传感网仍以低端为主,高端产品多为外国公司所垄断,80%以上的高灵敏度、高可靠性传感器仍需要进口,高端技术缺乏无疑将对国际标准制定竞争产生影响并造成了高成本问题。
3.3 隐私安全问题
在物联网的应用中,各类前端感知设备被嵌入到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中,因此随着人们的各类信息很可能伴随着采集的信息被传至大网上,对人们工作生活隐私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同时,人们在观念上也不是很能接受自己周围的生活物品甚至包括自己时刻都处于被监控的状态,这也会阻碍物联网的大规模推广。此外,若***府和国外大型企业合作,如何确保企业商业信息,国家机密等不会泄露也至关重要。隐私安全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语
利用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品链过程中实时采集信息,以供消费者凭借溯源码查询农产品的全方面信息,不仅提高了消费者的安全感,同时也有利于相关部门对食品问题进行有效监测。且相对于基于条码技术的农产品溯源系统而言,本文中提及的应用架构可减少人工操作的误差,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想要在国内真正建立起高效、普及的农产品追溯系统,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考虑。譬如标签转换技术、数据同步处理、RFID读取率,EPC电子产品编码规则标准统一和相关的安全问题等都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海莹,刘昭.物联网应用启示录[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9.
[2] 朗为民.大话物联网[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01.
[3]黄玉兰.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详解[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1
农产品溯源方案篇5
我市是农副产品消费大市,共有生猪定点屠宰企业9家,大卖场(超市)8家。从供应情况来看,我市大部分肉类蔬菜依靠外地供货,外地猪肉占我市实际消费量的80%,对外依赖度高给我市肉菜等农副产品的流通监管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是在流通过程中,由于经营模式复杂多样,尤其是外来肉菜的经销渠道分散,缺乏统一的交易监管平台,无法准确掌握其流向;二是在团购与零售过程中,缺乏现代化的监管手段,溯源较为困难,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我市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意义重大,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我市肉菜流通质量,而且有利于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水平和副食品市场的保供能力。
二、建设内容与工作目标
根据商务部《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范(试行)》确定的目标任务与基本原则,结合省商务厅、市***府的建设要求和我市的实际情况,加快建设市级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包括生猪屠宰环节追溯子系统、肉菜批发环节追溯子系统、肉菜零售环节追溯子系统、肉菜消费环节追溯子系统和“产销对接”核心企业追溯子系统五个流通节点,一个***府肉菜追溯联合监管辅助子系统,以及覆盖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场和主要肉菜批发市场的远程监控系统。按照“肉菜结合、以肉为主、逐步实施”的建设原则,决定在本市范围内建设覆盖生猪定点屠宰企业8家、标准化农贸市场4家、大卖场(超市)8家、“产销对接”核心企业10家、团体消费单位100家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目标任务详见附件1)。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从产地来源到消费环节全过程溯源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
三、建设要求
根据《市***府关于印发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高质量、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我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一)肉菜信息追溯管理平台(数据中心)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市信息中心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二)整合利用各相关监管部门现有的信息监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尽可能缩短建设周期。
(三)充分融合现有社会信息资源,发挥电子商务技术优势,根据农副产品的不同特征与流通条件,围绕实现索证电子化目标,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逐步实现从批次追溯到个体追溯。
四、实施步骤
我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大约需要10个月左右,具体建设进度和责任单位安排如下(详见附件2):
(一)组织准备阶段
确定建设方案,完成项目启动的准备工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二)项目招投标阶段
完成技术方案征集、编制、审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经信委);项目招投标(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经信委、财***局、监察局、审计局);完成项目预算计划安排等(责任单位:市商务局、财***局、***)。
(三)试点建设阶段
1.市级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2.生猪屠宰环节追溯子系统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完成全市9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远程监控系统的安装调试,完成生猪定点屠宰场和屠宰经营户身份资料采集和IC卡制作发放;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追溯子系统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和试运行等。
3.肉菜批发环节追溯子系统建设(责任单位:工商局)。
4.肉菜零售环节追溯子系统建设(责任单位:工商局)。完成全市标准化农贸市场肉菜经营户身份资料采集和IC卡制作发放;完成全市标准化农贸市场肉菜零售环节追溯子系统的软硬安装调试;完成全市8家大卖场(超市)的联网改造,追溯系统试运行等。
5.肉菜消费环节追溯子系统建设(责任单位:市食药监局)。完成全市100家团体消费单位建设(包括大型餐饮企业、机关院校和大型食堂、肉菜加工企业等)。
6.“产销对接”核心企业追溯子系统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农委)。完成10家“产销对接”核心企业建设。
(四)运行测试阶段
完成市级信息追溯管理平台与各节点子系统的链接以及性能和安全测试,调整完善系统功能。
(五)评估验收阶段
完成大市范围内的项目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设立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由温祥华市长任组长,相关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市***、经信委、商务局、卫生局、财***局、公安局、监察局、农委、食药监局、审计局、物价局、工商局、质监局主要领导,各镇***府主要领导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汾湖经济开发区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领导小组下设9个工作组:
1.办公室。由市***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商务局、卫生局、财***局、农委、食药监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组成,负责协调推进各环节建设。由市***府办公室分管领导任主任,市商务局分管领导任副主任。
2.生猪屠宰环节建设推进组。由市商务局、农委、工商局等部门组成,负责生猪屠宰环节追溯系统建设,市商务局分管领导任组长。
3.肉菜流通环节建设推进组。由工商局、市商务局、农委、物价局等部门组成,负责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大卖场)追溯系统建设,工商局分管领导任组长。
4.餐饮消费环节建设推进组。由市食药监局组成,负责餐饮企业、机关院校和大型企业食堂追溯系统建设,市食药监局分管领导任组长。
5.肉菜生产加工环节建设推进组。由质监局、市食药监局等部门组成,负责以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追溯系统建设,质监局分管领导任组长。
6.“产销对接”核心企业追溯系统建设推进组。由市商务局、农委等部门组成,负责“产销对接”核心企业追溯系统建设,市商务局分管领导任组长。
7.技术保障组。由市***、经信委、商务局等部门组成,负责制定技术标准、技术方案,督查平台和系统软硬件建设,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技术手段等,市***分管领导任组长。
8.财务审计组。由市财***局、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组成,负责监督管理项目建设资金,市财***局分管领导任组长。
9.宣传组。由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等部门组成,负责制定宣传方案并组织实施,市委宣传部分管领导任组长。
(二)分解任务,狠抓落实。在明确分工基础上,把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详见附件3)。
(三)落实项目启动资金。按照市实事项目建设的进度要求,由市财***局尽快落实先期资金,及早启动项目建设。
(四)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根据省、市商务部门要求,在成立市商务***大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生猪屠宰管理的***监督。同时,要尽快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市场准入,明确部门职责,依法加强监管。
(五)强化舆论宣传,营造社会氛围。组织新闻媒体主动跟进建设进程,大力宣传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环节和成效,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参与度。
六、技术方案
根据商务部和市***府的相关文件精神,近期将向社会公开征集我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技术方案。
七、建设费用
在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的同时,地方财***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配套资金由市、镇(区)两级财***共同承担。系统建成后,每年运行与维护费用纳入各级财***预算。
农产品溯源方案篇6
内容摘要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体系越来越受***府、企业、消费者的重视。与此同时,高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构建成本由谁来负担问题也亟待解决。本文就可追溯体系的构建成本归宿进行初步的探寻。
关键词:食品安全 可追溯体系 成本归宿 受益原则 成本摊派 成本内化
食品可追溯体系概述
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已经从原来的对产品的质量、外观、价格的重视逐步向产品质量安全倾斜,更多关注的是产品本身是否对人类健康有害。这就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带来新的考验。尤其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成为***府、食品行业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所以,建立一种全面可靠的食品安全体系是关系到社会是否和谐、企业能否发展、消费者能否健康地使用产品的重要内容。
就全世界范围来看,通用的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实施的方法是HACCP、GMP、ISO9000。但是三者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都只是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而在流通领域是无能为力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克服了这三者的这一缺陷,增加了食品供应、生产、流通的透明度,提高了消费者的放心程度,真正做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风险管理”。根据国际标准组织ISO(8042:1994)和欧共体管理法规将食品可追溯体系定义为“在生产、加工及销售各个环节中对食品、饲料、食用动物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追溯或追踪能力”。它是一种连接生产、流通、消费,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让消费者放心使用产品的信息管理系统。
国内的可追溯体系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起步相对于国外来说是较晚的,也可以说是被动实行的。从国际形势看,欧盟、美国早已率先提出并实施了食品可追溯体系,这实际上是对食品制造业、流通企业形成的新的技术壁垒。而欧盟、美国是我国大的贸易伙伴,如果要使农产品行业稳步健康地发展,就必须适应这一大趋势。
从2002年开始,我国逐步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制度和标准。如为了应对欧盟在2005年开始实施水产品贸易可追溯制度,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出境水产品溯源规程》。我国物品编码中心会同有关专家在借鉴了欧盟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牛肉制品溯源指南》。陕西标准化研究院编制了《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实用方案》。2001年7月,上海市***府颁布了《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提出了在流通环节建立“市场档案可溯源制”。2005年9月,北京市顺义区在北京市率先启动了蔬菜分级包装和质量可溯源制;同时,建立了大量的可追溯食品和可追溯企业;形成了一系列的追溯子系统进行食品可追溯系统初步试点。可以看出,我国正在逐步的实行食品可追溯体系,确保食品安全。不管是水产品、禽类产品还是果蔬产品,从供应到销售,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能迅速地查到,追根溯源。
可追溯体系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不断的努力实践,我国在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相对于国外,在基础上仍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我国连锁经营协会于2007年4月在京《食品安全可追溯研究报告》时指出,我国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面临六大困难,分别是:我国食品尤其是农产品的生产比较分散,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科技化、标准化水平较低;食品流通方式还比较落后,传统的流通渠道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还占有相当比例,现代流通渠道如连锁超市还不够普及;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有关规定和标准缺失、滞后于现实发展,与国际标准无法对接的情况还很多;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系统性、统一性还不够;全社会对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认识不够;建立可追溯系统的成本较高,企业缺乏前期投入的动力。
从现阶段我国可追溯体系的建设来看,其重点是理论意义研究方面,即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重要性,可追溯体系如何建立等。但在可追溯体系的成本如何分摊等领域探究尚少。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体系越来越受***府、企业、消费者的重视。与此同时,高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构建成本由谁来负担问题也亟待解决。本文就可追溯体系的构建成本的归宿进行初步的探寻。
解决我国可追溯体系建设障碍的建议
在我国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实施过程中,其最大的阻力是企业初期的投入成本太高,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复杂,这是阻力的根源。在完善可追溯体系时,必须紧紧地围绕这个问题出发。
对于***府,它的目标是追求社会的福利最大化,谋求***治选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是其目的;对于企业来讲,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其目的;对于消费者而言,需求是否被满足是决定其支付意愿的重要条件。本文推论,当企业实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后,三者都是受益的主体 :***府能谋求到社会和谐,企业能够更好地生存发展,个人消费也能够确保安全,各得其所。那么,这个可追溯体系构建成本的归宿在哪里?即企业的这个有价值活动的支付成本由谁来承担?对此,本文可以建立一个成本归宿模型,从短期和长期两个阶段来分析。
(一)短期阶段成本归宿
在短期阶段,企业初期的构建成本是很大的,企业无法独自承担。对此,我们可以根据受益原则来摊派成本,即短期的可追溯体系成本由受益的***府、企业和消费者三者共同承担,如***1所示。
成本摊派前:
,j=m
其中,C为全社会构建可追溯体系的总成本,Cij是各环节不同企业的构建成本。
成本摊派后:
,j=1,2,…,m企业
,j=1,2,…,m***府
,j=m 消费者
其中,yi为各环节***府成本的补助率,Wj为企业成本内化率,Xj企业成本转移率,并且, yj+wj+Xj=1 。
在短期阶段,可以用多种情况来确定 yj、wj、Xj的大小,即***府、企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分摊比例是多少。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按三者的经济强弱势来确定,谁的经济承受力大谁就多摊派。在短期的成本摊派模型中,源供应企业将一部分成本内化,另一部分成本转移到下游的生产加工企业,一部分由当地***府来补贴;生产加工企业同样也把一部分成本内化,一部分成本转移到流通企业,剩余的部分由当地***府补贴;在流通阶段流通企业的构建成本也由流通企业、消费者、***府共同分派。这样,就能在受益原则下共同承担可追溯体系短期的构建成本。
当短期的可追溯体系构建成本由***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分担,有没有其现实性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成本摊派原则是受益原则,是公平的。
从***府方面看,有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我国的农产品要想在国际上增强竞争力,增加出口,就必须遵守国际规则。对于可追溯体系,早在2005年1月,欧共体就制定新法规,要求在欧盟销售的牛肉制品和生鲜水果、蔬菜都必须具备可追溯功能,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此外,还禁止不具备可追溯性食品的进口。其余的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也建立起可追溯体系,限制不具备可追溯功能的农产品上市销售,形成一种新的贸易壁垒 ,这对于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挑战严峻。在可能性上,我国是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 ,有强大的财***来支持这个体系的建设及运行。
在企业方面,实施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也有其必要性。企业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当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也必须适时地调整以适应环境。在国际环境当中,确保食品安全、人类安全俨然是一种趋势,企业要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适应它;国内环境中,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也为企业施加压力,适者生存。在可能性上,企业的生产基本标准是收益大于成本,当成本得不到弥补时,企业是不会去实施可追溯体系的。但是,企业克服这种困难不是没有办法。第一,企业的生产是一个创造消费者接受价值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差异化来消除一部分可追溯体系建设成本带来的劣势,尤其在今天的消费观念中,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也为其差异化提供基础;第二,以波特教授提出的价值链来分析,企业可以在价值链的任何一个环节节约成本,从而降低总成本;第三,企业在建立可追溯体系时,可将其与HACCP、GAP、GMP体系相结合使用。可追溯体系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与其它的质量管理体系结合使用,协同发挥作用。这样,可以谋求一种类似“范围经济”的好处,以节约成本。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现代消费观念的形成,消费者对健康、绿色的关注的重视,只要需求被合理地满足,其承担一定的成本不是问题。
(二)长期阶段成本归宿
随着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不断完善、修正,在经验效应和规模效应的作用下,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是下降的。这时候,企业能够单独地承受这个成本,即模型中企业各自全部内化成本。这时,***府和消费者就退出成本负担范围,***府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市场的运行,企业就执行这个规则并承担成本,消费者就放心使用产品。即Xj=0,yj=0,wj=1。当然,由于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是小于1的,企业会转嫁成本给消费者,但是,由于成本的下降,消费者也会接受。自此,真正地解决实现从田野到餐桌风险管理的成本问题。
***府、企业、消费者在进行可追溯体系成本摊派时,必须在其他的方面进行有效地配合,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的方面进行:第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增加监督的力度,规范企业执行行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多方主体的切身利益,各级***府、***要把它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可追溯体系,可以采取***府、行业协会、企业三级管理模式,相互监督。第二,对农村加大科学技术支持,确保农产品供应源的安全。农产品安全的源头在农田,农民由于受到科学技术、信息闭塞和收入偏低的限制,过多地追求产量,投入过多的添加剂、化肥等,而忽视了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所以要从源头抓起。特别是在我国,农产品生产分散,规模小的前提下,可以建立农业合作社,农产品收购站,统一收购制度,统一管理。第三,加大可追溯体系及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消费者的重视程度、认识度,对可追溯体系进行及时的反馈、监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实现全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体系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对于企业来讲,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为了在市场经济潮流中立稳脚步,就得实施这种体系,实现差异化。本文为此提出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成本分摊模型,为***府、企业建立可追溯体系探明一条道路。因此,在解决可追溯体系构建成本分摊的问题时可以借鉴本文的这种模式,即在短期阶段,可追溯体系的构建成本由***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分担;在长期阶段,由企业独自承担。
参考文献:
1.刘艳,刘阳.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研究[J].品牌与标准化,2009(16)
2.贵新.今天,我们还敢吃什么―农产品安全浅议[J].决策探索,2001(04)
3.卢俊.农产品安全是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J].农村财***与财务,2002(12)
农产品溯源方案篇7
(1.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江苏 苏州 215104;2.苏州市电子产品检验所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215104)
摘要:为了提高碧螺春茶的产量和质量,采用B/S架构建立了一套从生产到销售的碧螺春茶二维码追溯与防伪系统,实现了碧螺春茶在种植、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中的信息化管理,并能够通过手机短信、触摸屏、手机二维码扫描、追溯网站等多种追溯方式对碧螺春茶生产流通信息追溯,为提高碧螺春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水平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碧螺春茶叶从茶园至茶杯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溯源管理。
关键词 :溯源系统;二维码;茶叶;质量安全;X荧光
中***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6-4057-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6.058
收稿日期:2015-05-14
基金项目:苏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SYN201332)
作者简介:殷庆纵(1956-),男,江苏苏州人,教授,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智能仪器、电子测量的研究,(电话)13862041733(电子信箱)yinqingzong@126.com。
碧螺春茶叶是一种驰名中外的绿茶,产于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叶全部用嫩芽制成,1 kg干茶需要12万~13万个茶芽。碧螺春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人,被人们视作茶中精品,但碧螺春茶在种植、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中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该茶的产量和质量。有关分析指出中国茶叶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是导致中国茶叶质量产生问题的根源,因此建立一个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食品生产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举措,也实现了“从茶园至茶杯”的质量安全监控及溯源[1,2]。本研究构建了碧螺春茶追溯与防伪一体化系统,建立了一套从生产到销售的碧螺春茶生产流通追溯系统,实现了苏州碧螺春茶叶“从茶园至茶杯”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溯源管理。
1 系统设计
1.1 设计思路
本研究是基于碧螺春茶的种植、生产、加工以及流通来进行质量安全管理和溯源编码的。采用国家碧螺春茶无公害种植的标准,收集详细产地环境、生产加工档案以及流通档案等各种信息,同时对加工好的批次碧螺春茶样本进行X荧光分析,从其荧光光谱中提取适合的统计特征参数作为防伪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同步传输至追溯平台。采用ASP.NET技术和Javascript可视化编程技术,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设计基于B/S架构,建立一套从生产到销售的碧螺春茶生产流通二维码追溯系统[3,4],其基本框架如***1所示。
1.2 数据库
系统数据库以Microsoft SQL Server2008为平台,以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生产记录为溯源数据,收集了基地环境基础数据和基地无公害生产记录,并以此为基础分别设计与建立了用户管理、基地土壤环境数据、基地田块分区编码、化肥农药使用记录、茶种基础信息、采收运输、溯源汇总等统计表,每个统计表都与系统后台管理相联接,在系统管理界面即可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修改操作[5]。
1.3 溯源编码
建立针对溯源系统的溯源编码是实现跟踪或追溯的关键环节。该系统是在产地环境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地貌、基地区划码和碧螺春茶种植等情况,对碧螺春茶生产基地进行产地划分,给每块基地分配一个惟一的编码,同时对茶叶生产企业也分配一个惟一的编码,最终形成的溯源码,包含行***区域代码、茶叶企业备案顺序号、茶叶基地备案号、流水号。追溯码由20位构成,如32050600300120086109,6位行***区域代码(320506苏州市吴中区)、3位茶叶企业备案顺序号(003苏州市东山吴侬茶叶专业合作社)、4位茶叶基地备案号(0012吴侬绿色碧螺春茶园基地)、7位流水号(0086109产品流水号)组成。在销售前,为每件碧螺春茶叶包装上贴上一个含有20位追溯码的二维码(***1)。
1.4 系统功能
碧螺春茶质量安全管理及溯源信息系统主要分为4个主功能模块和若干个子功能模块。4个主功能模块包括系统管理、数据管理、信息查询和信息交流与服务[6,7],如***2所示。
1.4.1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针对用户级别及权限的管理。为了保证碧螺春茶信息数据的安全和准确,系统为用户设计了3个级别的权限:普通用户、管理员用户和超级管理员用户,权限越高,相应访问和管理的系统资源也越多。
1.4.2 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模块主要是管理员用户有一定的数据写入和改写权限,只有超级管理员才能对关键数据进行修改。
1.4.3 信息查询 信息查询模块是该系统的核心模块,其功能主要是面向消费者进行设计开发,消费者通过信息查询功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碧螺春茶在种植、采摘、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信息,使得用户能够了解到碧螺春茶“从茶园产地至茶杯”的整个过程,并追溯到产品的最终负责人。实现查询的途径有多种,①通过手机二维条码扫描获得追溯信息;②通过专有识别终端通过扫描或输入编码获得追溯信息;③通过编辑发送短信获得追溯信息;④通过网站查询获得追溯信息。
1.4.4 信息交流与服务 信息交流与服务模块的功能是更新碧螺春茶的供求信息,提供种植、加工方面的视频,为茶农服务;及时反馈和了解消费者在“留言板”的意见,提高服务水平,让消费者满意。
2 防伪措施
茶叶中含有较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中的锰、铁、锌和铜元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8]。使用X荧光法测定6种茶叶中的锰、铁、锌和铜元素,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碧螺春茶中的铁、锰、锌元素的含量均较高,尤其是铁元素的含量,在1 g碧螺春茶中铁元素的含量达到300 μg。同时对不同地块碧螺春茶进行检测,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块的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差不大,因此通过对加工好的碧螺春茶样本进行X荧光分析,建立了微量元素的谱线,从其荧光光谱中提取微量元素中的锰、铁、锌和铜元素的含量作为防伪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同步传输至追溯平台,如消费者对所购买的茶叶的产地有疑问,可通过X荧光检测来鉴定真伪。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架构
采用B/S三层分布结构构成本系统。客户端表现层作为第一层,采用C#、HTML、Javascript、Ajax进行客户端操作界面开发,用户可通过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服务请求;应用服务层作为第二层,是该系统的核心结构,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进行数据的组织,用户请求的响应,对数据服务器中的数据调出或写入,以网页形式进行***片、文字等,通过异步调用Coogle Map API来实现碧螺春茶原产地追溯;数据服务层作为第三层,数据库服务器完成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协调Web服务器发出的请求。
3.2 关键技术
系统采用主流的B/S三层分布结构,以WindowsXP和Microsoft SQL Server2008为运行平台,选用C#、ASP.NET与多种网页开发语言HTML、Javascript、XML以及Ajax相结合的方式[9,10]。碧螺春茶的全过程安全溯源体系原理***如***3所示。
通过信息化表单,生产加工企业能够高效地对碧螺春茶种植、加工、流通过程中的信息进行记录,生成产品档案。同时消费者根据碧螺春茶产品惟一溯源码,通过互联网溯源平台和手机平台实现动态实时查询,快捷地跟踪碧螺春茶产品档案中各环节信息,最终定位到具体生产地块和产品的最终负责人。
4 系统运行界面
在苏州碧螺春茶溯源主界面输入20位溯源编码,可查询苏州碧螺春茶的栽培信息、产品信息和生产加工信息,如***4~***7所示。手机快速查询系统是通过扫描二维码,登陆到手机查询终端,显示相关信息,手机溯源界面如***8所示。
5 结论
该系统实现了苏州碧螺春茶在种植、采摘、加工包装、仓储销售及防伪各个环节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茶叶的种植、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透明度,提升了茶叶的品牌价值。通过该系统平台,茶叶种植户既可以得到技术帮助,提高碧螺春茶的产量和质量,又可以共享碧螺春茶产品的供求信息,使收入增加。***府相关部门可以得到准确、详实的基础数据,加大***府的监管力度。同时消费者和其他相关人员可以进行信息查询,实现溯源功能。
参考文献:
[1] 冉彦中,曹婧华,张智刚,等.二维码在商品猪溯源系统中的应用设计[J].物流技术,2013,32(12):402-404.
[2] 王 栋,朱祥贤,钱 昕,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肉类和蔬菜流通可追溯系统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4):6166-6171.
[3] 李 彪,蒋平安,宁松瑞.基于RFID和二维码技术的***哈密瓜溯源系统[J].农机化研究,2018,20(8):196-200.
[4] 许陈光,龙楚琪,李 薇.湖南紫鹊界紫米产品溯源体系的构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39(11):115-117.
[5] 邢 斌,钱建平,吴晓明,等.果蔬类农产品多源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4(6):1705-1713.
[6] 王风云,赵一民,张晓艳,等.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况[J].农业网络信息,2008(10):134-136.
[7] 刘 翔,马自强,张 建.龙井茶全过程信息管理及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13(2):28-31.
[8] 庄晓娟,杨宏伟,庄 明.六种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调查及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6,37(2):237-240.
农产品溯源方案篇8
【关键词】肉品质量 追溯系统 建设 泉州 实践 建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近几年来,肉品质量安全事件接连发生,造成消费者的普遍担忧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因此,建设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变“点监管”为“链监管”,实现肉品质量安全全过程无缝隙监管,促进屠宰、批发、零售、加工、餐饮等环节规范经营,不仅为消费者查询和维权提供帮助,也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一、认识系统
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肉品流通环节,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各环节加工及流通的信息相关联,形成完整的信息追溯链。通过建立生猪屠宰、肉品批发(配送)交易、零售、团体采购等环节四个子系统,及市级肉品质量可追溯数据中心,实现从生猪养殖到肉品零售终端相关信息的正向跟踪;肉品零售终端到生猪养殖相关信息的逆向溯源;对生猪产品经营者的有效约束;生猪及肉品流通的监管与综合分析。
泉州市肉品追溯系统采用全省统一软硬件集成设计方案,按照“统一体系、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安装、统一培训、统一运作”的“六统一”工作模式,统筹推进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体系、生猪屠宰技术支撑系统和肉品追溯系统“三合一”建设。通过建立从生猪进厂、屠宰、加工、检***、检验、肉品出厂、批发、零售的全程信息管理,实现肉品销售的可追溯管理。同时建立肉品查询系统,消费者凭购买肉品上的追溯码,借助市场自助查询终端、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可以对肉品屠宰、批发、销售等环节信息进行可追溯查询。
二、项目概况
泉州市于2011年10月启动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建设,2014年4月全部完成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建设按照“源头监控、进出监管、溯源可查”的建设原则,对屠宰实时监控管理,在流通环节利用IC卡采集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对这些信息汇总,分析进出量的平衡情况,实现对流通各个环节的稽查和监管。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中心平台:泉州市设立逻辑数据中心,物理设备放置于福州市“放心肉”项目的主管单位福州市商贸局处,在此平台上部署相关追溯软件,县级数据中心存储所属辖区的所有肉品追溯数据。市级数据中心采用屠宰监控系统共有的***府专网。
屠宰环节:包含泉州市食品公司肉联厂和洛江区河市星级屠宰场,泉州市食品公司肉联厂已有地磅称重,洛江区河市星级屠宰场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增加轨道称重系统,皆设置相应的肉品称重和出场写卡工位;构建局域网通过屠宰监管系统与市级中心系统互联;安装了屠宰场服务器和PC机等硬件设备,部署追溯系统软件。
超市环节:21家超市门店,全部部署立式查询机及查洵追溯软件。
农贸市场及专卖店环节:对城区两个较规范的农贸市场的肉品销售摊位全部部署溯源电子秤。
截止2014年8月底,已在中心城区、洛江区、泉港区、德化县完成肉品追溯系统项目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已完成可追溯系统建设区域的市场覆盖率为中心城区36%,洛江区90%,泉港区83%,肉品追溯率:中心城区18%、洛江区17%、泉港区13%;肉品追溯系统各环节的相关数据已与市级数据中心连接,形成了中心城区、洛江区、泉港区、德化县全方位的肉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实现了肉品质量安全信息的采集、查询、统计、分析和预警。达到了运用科技手段对生猪从屠宰到零售各个环节的肉品质量安全信息“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的目标,进一步保障了肉品质量安全。
三、思考建议
经过几年的精心耕耘,泉州市的肉品追溯系统建设网络已基本形成,但是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我们也在认真总结、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围绕目标、优化布局
目前,泉州市定点屠宰企业数量多,且条件参差不齐。由于为中心城区提供肉源的企业数量多,无法实现中心城区主要农贸市场肉品追溯系统全覆盖的总体目标。因此,要进一步优化行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按照规划压缩定点屠宰企业数量,把产能进一步向规模化、机械化、规范化的屠宰企业集中。要加快泉州肉品加工厂的建设进度,泉州肉品加工厂建成投产,中心城区肉品追溯系统建设才有可能实现全覆盖。
(二)突出重点、科学建设
改变原有以农贸市场、超市为主导,突出以品牌企业、大型生鲜超市、肉品专卖店为重点,开展肉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其次,由于农贸市场肉品来源较为分散,项目推广难度较大,建议暂缓农贸市场项目建设,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加强了企业对肉品质量的管理,又减少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另一方面通过肉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更好地对市场进行监管,更好地对肉品质量安全信息进行采集、查询、统计、分析和预警。
(三)技术支持、资金保障
没有信息技术支撑,追溯体系的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当然IT技术不是堵漏灵,它只是工具,为了更好利用IT技术提升监管能力,就必需持续做好技术支撑,实时对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对硬件进行更新,软件进行改进,人员进行充实,知识进行更新培训等等。当然,这些离不开资金保障,如今试点运行期三年期限已到,项目已验收结算完毕,接下来的维护资金如何预算拨补,关系到系统的持续运行。
总之,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建立肉类商品消费安全与追溯体系,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已经成为考量行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民生工程。泉州市在肉品追溯系统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及努力的实践,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实践中思考着,在思考中实践着,相信这个系统会更加完善,覆盖面也将更加广泛,也希望这一系统建设能给消费者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商务部.《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商务部《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技术要求(试行)》.
[2]福建省经贸委.《福建省县级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审定稿)》.
农产品溯源方案篇9
为进一步做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落实和加快质量追溯推广应用工作,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一、工作目标
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全面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同时鼓励小农户参与试行。
以区级以上农业农头企业、区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区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以及“两品一标”生产企业为主,全部纳入追溯体系管理。同时提高追溯标识加贴率,对追溯系统内,有包装农产品的质量追溯“二维码”标识加贴率达100%。
二、职责分工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由全区统一样式,统一印制。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日常宣传、培训,负责辖区内生产企业的开具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各涉农镇办负责做好发放备案和检查等工作;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负主体责任,按照企业生产实际,如实填写出具。
质量追溯应用,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平台的完善和维护,企业纳入平台的审核,辖区内企业的宣传培训,信息现场核查,清理“问题”企业等;各涉农镇办负责使用指导和现场检查,加强平台内企业管理;企业对其录入追溯平台企业简介、检测信息、生产过程记录的真实性负责。
三、重点任务
(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工作
1.加强宣传和培训指导。各涉农镇办要充分调动一切力量,将一***看懂合格证、合格证制度告知书等宣传资料发放给辖区内所有生产经营主体;做好对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具主体的指导服务,推动合格证制度全面试行;积极组织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合格证制度宣讲和业务培训,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服务、农产品认证等相关业务与合格证工作相结合,全面提升生产主体质量意识。
2.开展辖区内生产者调查。各涉农镇办要对辖区内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将生产主体名单报区农产品质检中心,由区农产品质检中心建立健全辖区生产者名录数据库,包括生产者名称、地址、类型、生产品种等信息,确保试行范围规定的主体全面覆盖。
3.强化监督检查。将开具并出具合格证纳入日常巡查检查内容,对生产者是否按要求开具并出具合格证、合格证的真实性进行检查,严防虚假开具合格证、承诺与抽检结果不符等行为。严格产地准出,推动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追溯码、“两品一标”标识等作为农产品外销的必要条件。对未能开展合格证管理的生产经营主体,加大质量抽检力度,防范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对于承诺合格而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要依法严肃查处,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对于虚假开具合格证的,将移交农业***部门,并纳入诚信管理。(“两品一标”农产品,有效的食用农产品质量追溯、耳标,以及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章同合格证证明,不必重复开具)。
(二)质量追溯推广应用工作
1.扩大追溯范围。各涉农镇办在开展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争取把规模化以上的生产者(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区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区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以及“两品一标”企业)纳入进来,实现追溯全覆盖。同时积极督促和支持有包装农产品的生产者,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二维码”标识加贴率达100%。
2.落实挂钩机制。加大《关于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工作挂钩的通知》的宣传力度,严格执行“四挂钩”工作机制以行***推动和挂钩倒逼等手段推动追溯应用。
3.做好追溯应用服务指导。各涉农镇办要组织辖区内生产者参加追溯应用培训。深入生产者实地,指导督促生产者如实填报主体名称、产品名称、生产记录、认证情况等基本信息。积极通过系统培训、到点指导、远程协作等方式整体推进追溯系统应用能力。
4.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借助各类博览会、推介会等展销活动,宣传展示追溯产品,促进优质优价,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要大力宣传追溯理念,提高追溯影响,推动形成关心追溯、支持追溯的社会氛围。
四、工作安排
(一)培训宣传阶段(2021年1-3月)。
各涉农镇办要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参加追溯系统推广应用培训,利用科技之春、3.15等活动,借助网络、短消息等平台,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和追溯应用宣传。
(二)全面落实阶段(2021年4一10月)。
各涉农镇办要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合格证制度开具和追溯应用指导服务。
(三)总结归纳阶段(2021年11月一12月)。
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各涉农镇办11月底前将总结报区农业农村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落实力度。
落实合格证制度,加快追溯推广应用目标已明确,工作方法和路径清晰,各涉农镇办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人员,确定时间进度,落实职责分工及进度安排,确保任务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的。
(二)健全奖罚机制。
各涉农镇办要建立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落实“挂钩”机制,对于虚假开具合格证的、填报追溯信息不真实的生产经营主体,根据有关规定予以通报。对于承诺合格而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要追根溯源,找出原因,进行整改。区级今年将对各涉农镇办进行督查指导,对于工作滞后的涉农镇办将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农产品溯源方案篇10
关键词:食品 安全 安全溯源
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如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胺、速生鸡、塑化剂和问题胶囊等等,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为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确保食品安全,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改革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溯源体系。"
一、食品安全溯源概念
食品安全溯源,是指在食品产供销的各个环节中,食品质量安全及其相关信息能够被顺向追踪(生产源头消费终端),或者逆向回溯(消费终端生产源头),从而使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管理主体的有效监控范围之中。实施这一体系中能够理清职责、明晰管理主体和被管理主体各自的责任,并能有效处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从而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溯源最早是1997年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这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由***府进行推动,覆盖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企业、食品终端销售等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一旦食品质量在消费端出现问题,可以通过食品标签上的溯源码进行联网查询,查出该食品的生产企业、食品的产地、具体农户等全部流通信息,明确事故方相应的法律责任。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建立有赖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技术。具体而言,是通过开发出食品溯源专用的各类硬件设备应用于参与市场的各方并且进行联网互联,对众多的异构信息进行转换、融合和挖掘,实现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完成食品供应、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信息采集、记录与交换。
二、食品安全溯源理论研究
(一)体系结构
食品安全溯源是基于供应链思想的,***府主导、多部门联合的一种食品安全监管系统。食品安全溯源建设,应该从食品供应流程出发,综合法规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等,形成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如***1所示)。法规体系是国家实施食品安全溯源的***策保证。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法规比较完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但是由于食品安全溯源发展起步较晚,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且大多是以部门管理办法的形式试行,如《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67号令)。标准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溯源顺畅运行的基础,主要是疏通食品安全溯源管道--网络及规范管道中的流体--数据的相关标准,包括数据标准、网络接入标准、通讯协议等。技术标准是构建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技术保证,主要是开发食品安全溯源应用系统的相关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开发技术等。除以上所述的三大构成体系外,还包括构建是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其他支持体系。
***1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
(二)系统构成
食品安全溯源应用系统是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其运行的核心部件。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主要从食品供应链角度,通过各种传感器,实现食品原材料生产、原材料加工、食品检验检***、食品储运配送及食品销售等各环节的数据采集、储存与获取。构建食品安全溯源应用系统,首先应针对食品复杂、恶劣的生产加工环节,设计出高可靠的数据识别和采集相关设备,形成数据采集链;其次要研究大规模数据存储分析算法和食品信息安全模型,实现并部署食品安全溯源核心软件系统;第三,研究高性能计算环境下数据中心相关技术,设计数据压缩算法、高性能计算分析模型、数据备份恢复模型,建立高性能数据处理和分析解决方案并实际部署。
***2 食品安全溯源系统
(三)关键技术
食品安全溯源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数据自动采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数据自动采集技术,是溯源实现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关键技术。正确、实时、标准的溯源信息能保证溯源过程精准、快捷、高效。在原料采集、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的全过程,信息采集都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信息缺失或不完整,就会导致整个溯源体系失效。在信息自动采集技术中应用最多的就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包括项圈电子标签、纽扣式电子耳标、耳部植入式电子芯片以及通过食道放置的瘤胃(网胃)电子胶囊等,应用较广的还有条码技术,包括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是进行食品溯源的主要保证。传统的纸张记录很难满足食品体系和快速追溯的海量信息需求,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各环节的信息必须记录到数据库或者与数据库框架无缝联接;网络传输技术,是将所有分散的个体及各环节的信息连在一起的纽带。LAN、WAN等有线网络技术,GPRS、蓝牙等无线通讯技术以及Internet技术为可追溯系统提供了支撑。通过Internet及XML技术的应用,实现数据集中存贮、管理,数据输入后可立即查询,有低维护成本和客户端零安装优势。
三、食品安全溯源发展概况
(一)国外的应用现状
欧盟的动物食品可追溯系统主要应用在牛的生产和流通领域。牛肉可追溯系统是指牛肉从农场的动物养殖到运输、屠宰、分割、贮藏、加工和包装直至进行市场销售的生产链中,坚持生产和监管的透明度,并保持产品完整详尽的个体信息,防止与其它来源的产品混合,并保留相关的数据资料和检测报告及相关证书,供下游生产者及消费者查询和检查,即下游生产商及消费者,可根据该系统所提供的条形码,进行肉食品相关信息的检查和考证,确保该肉食品的安全和优质,确保产品在意外情况下能立即回收。
日本从2002年开始制定法律对牛肉生产业强制实行可追溯系统,牛饲养场必须为每头牛戴上耳标,耳标上有个体识别号,饲养者必须记录每头牛的基本信息,包括标识号、品种、性别和饲养历史信息,如出生日期,转到饲养场的日期等。虽然有些专家主张牛饲养者保留动物用药和用量记录,但如此详细的系统很难具体实施。目前,日本已将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推广到全国的猪肉和肉鸡等肉食产业,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通过包装可获取品种、产地和生产加工流通过程的相关信息。
(二)国内的实践现状
食品溯源系统在国内的起步比较晚,目前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仅在部分地区或企业进行了部署。具体实现案例包括:(1)四川省的"金卡猪"工程。从2005年起,四川省开始运用计算机对生猪饲养进行全过程监控,实施生猪可追溯养殖,他们采用先进的好技术,为一万头生猪安装动物电子标签,并将其称为"金卡猪",实现生猪供应链透视化管理,建立起了生猪产业链"信息库";(2)台北的"活鱼履历"工程。台北市应用RFID技术,实现对健康的活鱼从养殖场到经销商"续养"过程的产销履历管理。"续养"过程的养殖情况将直接影响食品质量,关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这种"活鱼履历"管理的方式为打造活体水产生态圈、提高水产品质量提供了有效保证;(3)大连的黑牛电子档案。大连市基于RFID技术,建立了"肉牛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该系统是利用电子耳标采集信息,从而建立黑牛电子档案,将黑牛从出生到屠宰的全过程信息记录到数据库中。管理者通过网络可方便地了解每头牛生长发育情况、疾病情况以及饲料、兽药使用情况,实现全程可追溯。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农产品溯源方案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