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教学反思10篇

音乐课教学反思篇1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1课程改革使音乐课堂焕发着活力。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领悟到: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应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在音乐课中把认识乐谱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识谱作为学生懂不懂音乐的标准,不但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 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唱,死板的讲述乐理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学。根据 新课标 的要求,我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小练习:在课始与课末,进行 骑着毛驴进教室 的小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个游戏中,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三个自己创想的动作。首先,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自主的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其次,让学生随着音乐把这三个动作串联起来,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发挥创编律动,让学生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那么到了下一课,我便要求学生尽量不要重复自己上节课的动作,学生们相互模仿,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2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五、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 !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3【编者按】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

前段时间,我们对部分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倾向”的抽样调查,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在他们的答卷反馈里,我们得不到一直期望的“音乐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音乐老师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那种感动,相反的却是冷漠与排斥;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恁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间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么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再有,我们对“教科书”那种根深蒂固的虔诚,执行起来从不打折扣的那种严肃认真态度,一些教师对教材的依恋及所有管理层面上的考核、评估、督查都是以此为据,更加剧了这种不例题。因此,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学之本”而以“教学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来接待教学内容(这里暂且不论我们音乐教师是否都具备这种水平与能力),才能出现我国自己的真正意义的教学法,才会有中国自己的“奥尔夫”、“柯达伊”。

教材内容并非经典,没劲!我们一些教学内容不受学生欢迎,也无法得到音乐老师的认同。在许多人的头脑里,一提到审美教育,便自觉不自觉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因此,教材编写中什么时候该唱什么歌,那段时间是什么节日该 安排什么内容,这两年在号召学生什么教材就该有所体现德育都成为必须考虑的第一因素。这就使得我们的教材始终离不开正当附庸的臼巢,在强调音乐教化功能的同时,削弱了音乐本身,音乐的本体失落了。另外,从音乐学习、情感体验的角度说,经典音乐亦并非靠别人去持牌指认就成了,大家去听了、去唱了,觉得好听,好美,好感动,就牢记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调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欢的乐曲”。在三成以上都写的是《梁祝》,那无疑这《梁祝》就成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名曲了。如果我们的教材歌(乐)曲,学生不喜欢去唱、去听,再有伟大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又通过什么去教他们呢?用什么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又怎么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有劲?

四、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谁的忙碌惊呼四起之势;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还有一个领不到奖金(甚至工资)的音乐老师。

音乐课教学反思篇2

1964年诞生的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是我们音乐老师再熟悉不过的音乐作品。对于中国人来说,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部芭蕾舞剧的意义,其中的歌曲《红色娘子***连歌》《***民团结一家亲》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末掀起的“普及样板戏”的热潮中广为流传。

选择这个内容是为了上一节公开课,几乎翻遍了网上所有的教案和参考资料,发现上面的教学内容无非就是关于《红色娘子***连歌》的学唱,《女战士与炊事班长舞》和《***民团结一家亲》的音乐欣赏。我不禁反思:单单这么几首曲子的欣赏,我们的学生就真正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了吗?真正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了吗?也就在那一刻,一个念头在脑海中闪现,我要上一堂与众不同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要让我们学生真正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

构课的过程是痛苦的,面对着一大堆的教案,翻阅着一页页的教参,欣赏着整一部的舞剧,聆听着一首首的乐曲,千头万绪,让我无从下手,找不到出口,我要怎么教?我要教什么?经过两天的痛苦思考和与办公室同事的讨论,我想到了《红色娘子***》是中国的芭蕾舞剧,那么我何不从中国入手,探寻它的中国魅力呢?接下来在对舞剧的概念解释中,我又犯愁了,教参中的解释是:舞剧又叫芭蕾。正确吗?经过一番求证和查找资料,为了避免原则性的错误,更贴近于《红色娘子***》的本身,最后我把课题正式确定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的中国魅力》。有了这样一个课题,此后的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题材、舞台布景、服装化妆、音乐、舞蹈这五个方面让学生体会芭蕾舞剧《红色娘子***》的中国魅力。通过对故事的讲述,让学生知道芭蕾舞剧《红色娘子***》的题材是以中国的***历史作为创作依托的。通过《娘子***操练舞》等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欣赏,让学生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在舞台布景、服装化妆、道具、舞蹈上的中国魅力。接着通过《***民团结一家亲》的欣赏让学生在体会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的同时,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在音乐方面的中国魅力。丰富的音响资料,视频中舞蹈演员高超的芭蕾技巧,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眼球,使他们在惊叹的同时,快乐地感受着芭蕾舞剧《红色娘子***》的中国魅力。

教学反思

初中学生的审美情感虽然略显稚嫩,但已经显露了追求美的倪端,这正是需要扶持和引导的地方。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获得音乐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让一种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是教师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每一位老师都会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选择适当的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找准教学“切入点”在教学设计时是尤为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总的设计思路或框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同时在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到教师的教法,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法;既要考虑教师的知识水平,也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要活跃课堂气氛,还要激发创造性思维等等。

一、找准教学切入点

教学中的“切入点”犹如化妆师化妆时关键的一笔,犹如美术家构***时的最佳角度。找不准它,我们的教学将无法深入到作品的内部,无法进入学生的心灵。找准教学切入点,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教学切入点尽可能地要小,具有针对性。刚刚开始确定《红色娘子***》作为教学内容的时候,是介绍舞剧概念还是介绍芭蕾舞剧,使我一下子犯难了。最后选择介绍芭蕾舞剧这个概念,最终的原因是缩小知识点,使概念的指向性更明确,更具有针对性。

2.教学切入点的选择要直指作品最具特色的方面。作为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从1964年演到今天,创下了近3000场久演不衰的艺术神话,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的形象,将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气派融为一体。因此,我以“感受芭蕾舞剧《红色娘子***》的中国魅力”为整堂课的切入点,结合芭蕾舞剧的概念,抓住舞蹈、音乐这两大要素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体验作品的“洋为中用”之美。

整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由序幕加六幕组成,为了突出中国特色,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选取了《娘子***操练舞》《黎族少女舞》《赤卫队员五寸刀舞》《女战士与炊事班长舞》《相亲慰问红***》《红色娘子***连歌》这几首具有中国特的舞蹈和音乐。在整个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的安排上,我时刻围绕着让学生感受芭蕾舞剧《红色娘子***》的中国魅力这个切入点,由听故事――看舞蹈中的道具、服装、舞台布景――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聆听舞蹈中的音乐――演唱主题曲,由浅到深,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同时每个环节之间又有着相互的联系,如: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这个环节中,在让学生欣赏舞蹈的同时,我还请学生关注舞蹈中的音乐,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在舞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压抑恐怖的黎族少女音乐,活泼欢快的女战士音乐,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下一个环节关于舞剧的音乐的聆听和体验。

我力求通过挖掘舞剧中最具有表现力的舞蹈、音乐要素,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的中国魅力。

二、充分把握教学内容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一桶水”这句话曾在教育界流行一时,在新课程标准下,这句话又有了新的理解: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随时“添水”“换水”,及时地对自己的一桶水更换更有营养价值的“优质矿泉水”和“活水”。

我习惯在备课、上课、课后问自己为什么?从而促使自己多找资料、多看书,尽量避免原则性的、专业上的错误,解决模棱两可的知识点。同时多提问、多思考,可以促使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添水”“换水”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学的细节上。如为了让学生知道《娘子***操练舞》的舞台背景是具有海南地域风情的,我特地去网上查找了木棉树以及它在海南人心中的地位;《黎族少女舞》欣赏时,我找了黎族的相关资料。细节决定成败,于细微处做文章,才能使我们充分地把握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更加严谨、完美,让学生信服。

三、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结合。在本节课中,我选择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视频欣赏,感受魅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本节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精心选择的一个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蹈,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眼球,震撼着学生的视听。

2.对比感知,体会魅力。对比是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运用对比欣赏的方法,可以随时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突出知识的特点。为了突出音乐在芭蕾舞剧中的作用,我两次运用了对比的教学手段:第一次,通过舞蹈《黎族少女舞》和《女战士与炊事班长舞》的对比欣赏,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音乐能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由探究舞蹈的中国魅力过渡到了探究音乐的中国魅力这个环节。第二次,通过有声和无声两个版本的《乡亲慰问红***》舞蹈欣赏,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一次次的对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3.动静结合,提高魅力。“动”和“静”的巧妙结合,会使课堂产生错落有致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和思考,又要让他们热烈地讨论和积极地参与表现,使他们在思考和讨论中掌握知识,在实践活动中深刻感悟和体会。如《红色娘子***连歌》的学唱环节的安排,在演唱中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音乐的中国魅力,同时学生用歌声表达的是他们对于艺术家们创造出这样一部芭蕾精品的骄傲和自豪。最后通过讨论,总结芭蕾舞剧《红色娘子***》的中国魅力,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完整、系统的了解、回顾和升华。

每一首作品,都有一个清晰的构思之路,是智慧的结晶。每一个音符,都历经长期的酝酿,耐人寻味。只要我们细心揣摩,总会巧妙地摸索出一条通向音乐深处的最佳途径。不同类型的作品,用不同的切入方式,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因音乐而宜,因教师而宜,因学生而宜,定会让我们的音乐课堂色彩纷呈。

学生感受:

807班,罗梦婷:“舞蹈是一种艺术,一种生活,一种情感的表达。欣赏着芭蕾舞剧《红色娘子***》,使我沉浸在舞蹈艺术的神奇圣境之中。人们络绎不绝的舞姿飞舞散开,曲折的身段手脚合并,轻步漫舞似飞燕掠水,真可称‘珠缨旋转星宿摇,花曼抖擞龙蛇动’。演员们用自己的舞姿诠释着生命的赞歌,她们用脚尖描绘着飒爽的英姿,让我们领略了足尖艺术的风采……”

804班,罗文卉:“坐在教室里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我的心底被深深触动了。看着那足尖轻轻一踮,顺着绷直的足背往上是优雅的身姿。《红色娘子***》没有全身洁白的芭蕾舞裙,有的只是一身身充满***气息的***装,它没有唯美的背景音乐,有的只是慷慨激昂的***红歌,它没有芭蕾浪漫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令人敬佩的中国精神――坚贞不渝的信念。课后,我迫不及待地欣赏了整部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

809班,郑栋栋:“这是我第一次观看芭蕾舞剧,第一次接触芭蕾舞剧。《红色娘子***》改变了我对芭蕾舞剧的看法,它使我觉得芭蕾不再远离我们的生活,反而就在我们身边。”

音乐课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音乐史论 教学改革 教学目标

音乐史课是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如今,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及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无论从音乐史课程的教材的编写、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都非昔日可比。然而发人深思的是,在各大高校的本专科音乐学专业的课程中,音乐史论课正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在目前高师音乐诸多课程的设置中,技能课是首先受到重视的,因其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是大部分学生用以谋业的工具;其次是和声、曲式等技术理论课程,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技能课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对于有深造要求的学生,这些课程乃是晋级的阶梯;相比之下,音乐史类课程则备受冷遇。学生普遍感到上课形式大于内容,考试以背记题目大纲或拼凑论文从容应对。此种现状与音乐史课开设的诉求已是南辕北辙,与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课改精神更是相去甚远。因此,在多数音乐史课已成为摆设的今天,反思音乐史课程开设的功能,以新课改精神为参照重新审视音乐是课程的意义,成为高师音乐史论教师刻不容缓的要务。

一、音乐史课程设置现状及开设目标

高师音乐史论课程一般分为西方音乐史、世界民族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及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课程的开设时间多为一学期或一学年。应当说,要在短短一两个学期、几十个学时内将这些门类的音乐史论做完整全面的理论阐述,又要包含相应的音乐欣赏,是较为艰巨的任务。以西方音乐史为例,即使最简明的教材也涉及七个历史阶段、百余位音乐家的数百首作品。在这种情况下,高度的概括、填鸭式的灌输是很难避免的。对学生来说,最有成效的学习方法是配合教师,将音乐发展史作走马观花式的观照。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双方都陷于史实的铺陈而无暇旁顾。人人都不满于此种现状,但要做根本性的改观却又很难实现。

如何使史论课成为人们理想中的史论课,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当清晰界定的是,怎样的音乐史论课是理想的史论课。国家颁布的艺术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描述:艺术课程应当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和经典性;艺术课程要具有创造价值、鉴赏价值、情感价值、智能价值和文化价值。

如果上述标准仍不能给人以具体而切实的印象,或许借助来自异国冷静的审视目光有助于更加澄清思路。《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的作者,来自美国的音乐教育课程理论学家贝内特・雷莫在对中国的音乐教育体系进行研究后指出,“中国传统的学校音乐教学几乎完全重在培养一套狭隘的表演、听力和记谱技能……但是,在美国,理想的教师是鼓励对音乐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开放自由的探索的人,以广泛、深刻、音乐性的理解为首要目标……换言之,在美国,理想的境界是提供一种音乐性的教育而不是音乐培训。”

比较上述两种标准不难看出,在中西文化交流如此频繁的今天,各国艺术教育的观念已经越来越倾向一致,我国的改革思路是符合国际艺术教育发展趋势的,人文性、综合性、愉悦性和探索性是收到如今世界教育界普遍任可的衡量标准。面对这样的标准,作为音乐史论课的教授者或许应当庆幸――音乐史论课比技能课或者其它基础理论课有着天然的优势,没有一门课程比音乐史论更容易实现上述准则的统一。

二、近年来音乐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

潮头所趋,近年来音乐史论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已经不是鲜见之举,阐述改革探索经验的学术成果也常见诸报端。如何改变现状,使音乐史论课堂摆脱沉闷乏味的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趣味性与创造性,将音乐史论课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经过一线从教者们的思索与总结,大致显现了如下几种改革思路:

第一,教学内容的优化选择。将内容进行优化和重现组合,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音乐史上最有影响的作曲家和作品得以深入的了解。对重点之外的知识点则做一般性的介绍,或放在课余由学生自学完成。这一做法的好处是,避免了走马观花式的课堂灌输,学生对于课堂知识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细致的学习、思考和消化,而不是蜻蜓点水式的简单了解。与传统的照搬教材内容的做法相比,这有助于启发学生对知识深层探索的兴趣。

第二,教学手段的更新。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的做法如今已经在高校课堂上普及,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史论课堂注入了更多的新鲜活力。与十年前的音乐史论课堂相比,如今我们有了更优越的教学条件,借助网络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片、文字、乐谱、影像是一项并不困难的工作,教材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鲜活的画面和音响,对于学生来说更乐于接受、容易理解。

第三,教学思路的拓展。在音乐史论课中打破按照历史时期排序的、单一线条的讲解模式,按照一定规律将同一层次的内容做联系和比较以增强学生对音乐发展史多维的、立体的了解。在此类论作中,较常见的观点是将传统的音乐时期模块改为以时间顺序为基础、按照音乐作品的体裁风格的转变为教学线索进行讲授,以引起学生对音乐本体发展变化的兴趣,并有利于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有选择的进行深入钻研。

蔡良玉先生的《对西方音乐史教学中中西音乐比较视野的思考》一文则在这方面提供了更为宏阔的思路。文中将古希腊《荷马史诗》与我国的《诗经》、古希腊的音乐哲学和我国早期儒家音乐思想等五项音乐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提出了打破学科内割裂的现象、尝试跨学科教学与研究的价值所在。

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逸兵的《作为文化现场的“西方音乐”――对西方音乐史教学的一点思考》。文章提出,音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外在表现样式之一,离开了对当时民族文化内涵(文中称为“文化现场”)的基本了解,是无法达到完整捕捉音乐载体信息的目的的。这一观点对音乐史论课深度的开掘提示了有效的途径。

三、高师音乐史论课堂将走向何方

拨开纷繁复杂的观点,音乐史论课开设功能与意义的实现依然离不开对一堂音乐史课的具体环节的思考与勾勒。一堂音乐史课应当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些什么?在有限的几十个学时中该侧重基础知识的传输还是听赏?从学生的学习收获的角度也许更容易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的累积是每门学科的学习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在音乐史论课程中,关于音乐时期、音乐体裁的基本涵义、每个时期代表作曲家的创作领域和代表作品甚至重要作品的主题等常识型内容皆属于基础知识的范畴。虽然将史论课等同于把这些知识点进行简单灌输是不可取的,但离开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知和记忆,达到更深层的教学目标就是一句空话,犹如离开了文字却要探讨文学。所以,对于基础知识的强制性记忆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基础知识的获取应当依靠什么方法完成呢?按照普通的高师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参照教科书和查阅资料完全可以达到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音乐史教师完全可以放手将这部分内容变为学生的自学内容,并通过制做词条等方式将学生被动的、机械的抄写记忆过程变成学生主动查资料、做笔记的创造性过程。这一方面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给学生造成厌倦心理,另一方面大大加速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赏析训练

音乐史课必然包含音乐材料的赏析,但课堂上匆匆的听赏通常犹如走马观花,教师的分析和讲述也多流于空泛――“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旋律性极强”、“擅长对气氛的渲染”等语句很难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大量的欣赏内容需要充足的时间作为保证;对于很多篇幅长大的作品,如西方音乐史中的交响乐作品,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反复的聆听才能使人有比较完整的印象。这样耗时的功课放在课上进行会占据太多时间、影响教学进程,在课下又很难监督学生的完成情况。因此,赏析训练适宜将课下的赏与课上的“析”结合进行。教师在课堂上以“析”为主,从作品的背景、主题、结构、和声、曲式等方面带领学生剖析音乐,并以之作为学生课后听赏的指导,引起学生探索与印证的兴趣;课后学生则可以从容的进行反复听赏,并将所想所得在下次课上反馈、讨论。这样既大大节省了课堂上时间、保证了进度,又使欣赏的效果得到保证,同时还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三得。

(三)音乐史论之“论”

在基础知识得以巩固、赏析材料充分熟悉后,音乐史课最重要的部分,“史论”之“论”就有了实践的基础。回顾上文,音乐史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人文性和创造性之所以有得以实现的可能,并非因为音乐史课是简单的基础知识和欣赏内容的叠加,而是因为在课堂上能给学生提供一方思辨的天空。

音乐史作为人文学科,其阐述必然与各种学术观点息息相关,教材的选用、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主观视角都会影响对一段历史、一首作品或一个音乐家的印象与评价。将观点与史实区别开来,这是史论课上极易被忽视的。尤其在音乐本体赏析的环节,每个人对于作品所产生的高度个人化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观点自然会有差异。不同观点的显现与交流则是学生思辨的最佳启蒙方式。

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是音乐史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也是有效的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研究的途径。但学生对于这样的功常常是一抄了之,论文变成史实的陈述,无论点可言。因此,论文写作之初,教师对学生立论的引导就显得十分关键。

乘着新课改的春风,音乐史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兴未艾。但不可否认,教学改革措施从理论成果到课堂实践再到成功地系统化与定型推广,仍然是前路漫漫。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当是音乐史论教师贯穿于教育实践的不懈追求,只有这样,音乐史论课才能够向着真正的素质教育的方向顺利发展前行。

参考文献:

[1]音乐史论问题研究,于润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2]作为“文化现场”的西方音乐――对西方音乐史教学的一点思考,逸兵,艺术百家2006年第四期.

音乐课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自主探究 自我评价 审美能力

【中***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211-02

新课程中的“新”渗透着教、学、评价,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师生互动、情感交流,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创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共同发展。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方案

《鼓乐铿锵》是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丰富的民间器乐”中的一节,《滚核桃》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体验我国代表性的民间器乐和音乐风格。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培养对民间器乐的爱好。下面以学习《滚核桃》为例,作简单的描述。

步骤一:激发兴趣:首先播放打击乐队影音视频,让学生说出打击乐队中有哪些乐器?(通过观察、聆听,说出演奏乐器的名称,根据乐器实物演示打击方法,引导学生辨别音色)。

步骤二:审美体验:欣赏《滚核桃》并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同时让学生着重聆听节奏型(教师提前写出一些节奏型,让学生听音乐进行组合)。

步骤三:拓展探究:感受鼓乐更深的魅力。播放《秦王点兵》,教师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舞蹈。

步骤四:创作实践:节奏创编,要求学生自己组合(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加入到创作队伍中),完成后依次表演(使学生真切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对民间音乐的体验),同时进行师生评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以往音乐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偏重于思想教育,注重一首歌的***治性、道德性,过多关注音乐课程辅德的价值,课而忽视了音乐的审美价值;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想象、情感等审美体验;淡化了音乐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审美能力等诸多方面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导致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的严重丧失。在新课程教学中,我对音乐鉴赏的几点认识:

1、新型教与学的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程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实现学生的***性。要变“让学生学会”为“让学生会学”,用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实施启发教学。其次,教师角色扮演的转变,师生同学同乐,形成一个真正的“学生共同体”。教学中多鼓励、讲尊重、求理解,教师用自己的爱心与学生一起营造了一个平等、信任、宽松的教学氛围,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始终以主持者、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探索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新课程指出: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不同个性的存在,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不同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2、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首先,多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教学的开放性上,除了音乐的声音,视觉的刺激、舞蹈的形态等也要有选择的引入课堂,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音乐艺术。例如在《滚核桃》教学设计中引入《秦王点兵》,学生不仅理解了鼓乐,还感受了鼓乐与舞蹈艺术的融合。如今的孩子很喜欢流行音乐,那么在教学中及时把学生喜爱的,思想健康的通俗音乐引入教室,(如韩红的《天亮了》、Jay的《蜗牛》等歌曲)这些歌曲既能使学生了解当代音乐的发展又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适当引入效果很好。

其次,尤其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优点(但不能依赖多媒体),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能使教学更加灵活,例如白板教学,能很好的做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最后,要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鉴赏的评价、音乐创造和表现。音乐是情感交流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比如学生通过参与合奏、音乐表演等活动,养成主动与人交流的习惯。音乐的想象力也是至关重要的,爱因斯坦说过:“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

3、注重评价,促使合作评价多元化

音乐课程评价具有三个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巨大动力,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的手段。

改变以往的评价方法,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每个探究活动结束时,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一名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这样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等情况了如指掌,然后教师再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在音乐体验中所用的方法和所获得的体验,更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自评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性、自主性和自我成长的能力。教师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而不能划分等次,对学生考虑不到的问题要采用引导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全面的学习。

音乐课教学反思篇5

一堂无效的音乐课严肃地告诉我,我应该认真地进行反思。通过自己认真检查教案、与有经验的教师探讨教学方法等过程,我反思出以下几点。

1.所采用的“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这种关于知识技能教学的方法有可能存在问题。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模仿,那么学生就缺少参与体验,孤立地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了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有悖于中学音乐教育的特点和青少年身心的发展规律。

2.在整个音乐教学中,教师过分地强调了“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的教学重要性,无论哪方面内容的教学都有意识地围绕着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来展开,实际上把掌握知识技能确立为音乐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剥夺了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享受音乐的机会,使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反感和畏惧心理。

3.音乐欣赏的内容只限于民族民间音乐和外国音乐。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民族民间音乐还是外国音乐都是人类音乐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对于中学生来说,根据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成人感”的出现,使得他们对社会音乐(流行音乐)更感兴趣。流行音乐确有良莠不齐的问题,有的作品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的确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因此而全盘否定流行音乐,并把它们一概挡在中学课堂之外,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应该说,正是由于流行音乐对青少年一代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的中学音乐教学才更需要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音乐审美品位的责任,并力争消除流行音乐可能对青少年一代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4.只注重课堂音乐教学而忽视了课外音乐活动和社会音乐环境的影响作用,从而使音乐教学得不到满意的效果。音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课堂音乐教学、课外音乐活动、家庭音乐教育以及社会音乐环境等各个方面只有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音乐教育才能真正获得成功。在音乐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倾听来自音乐教育主体――学生的声音。

2.解决方法

通过教学反思,我在之后的备课中着重注意了中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重新制定了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等,这样一来的确使我的音乐课受到了更多学生的喜爱。下面是我在教育实习中联系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方法,以求教于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

2.1以激发兴趣为引擎,培养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同样在音乐教学中,以兴趣为引擎,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是音乐课堂成功教学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它的产生与人的需要有很大的关系。根据中学生心理上在认知方面有“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强烈、喜好新鲜事物”等特点,我在歌唱气息训练这一环节再没有要求所有学生一起发“思”音。课前我让每一位学生自己准备一张小纸片(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我自己也为他们准备了很多。)在布置这个事情的时候,很多学生就忍不住的跑来问我,“老师,你要干什么?”听到他们的询问,我知道这个设计已经成功了一半,他们开始感兴趣了。我将准备好的纸片放到他们的手中,以保证每个同学都参与了进来。我将小纸片放到嘴边,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纸片的变化。我深吸了一口气,慢慢地、均匀地将气呼出,由于气息均匀,纸片一直保持向同一个方向倒,而不是来回摆动。还不等我做完示范,同学们就在自己研究和练习了!随后我向大家提问:“要怎样呼气纸片才稳定呢?”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总结出了他们认为正确,实际上也就是正确的答案。这样不但起到了基本气息训练的目的,还减少了这项练习的枯燥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和主动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接着我们还开展了一个“气息大比拼”的音乐课外活动,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兴趣,在音乐训练中找到了一种自我成就感,当然,也使得我的音乐课可以更好的开展。

2.2利用音乐空间性特征,培养创造性思维

“音乐绘画法”“音乐叙事法”“音乐色彩法”“音乐舞蹈法”等这些都是教师们在利用音乐的空间性特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音乐有空间性吗?现在大多数学者持有这样的观点:音乐通过声音的高低、和声的连接、音色的明暗变化,勾勒出了不断运动着的空g立体范围,这个巨大的空间立体范围通过想象和联想来实现,是心理空间,这个空间无边无际,流动变幻,任你的思绪在其中自由翱翔,任你赋予它任何色彩和形象。正是这种巨大的心理空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可行性。在培养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能力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联想”是音乐创造活动的第一步。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心理联想为出发点,有思考的听赏音乐。其中必须注意:选择新鲜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醒学生感受音乐。同样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社会音乐环境,在上欣赏课时,我先放比如恩雅、班德瑞、英格玛等属于“新音乐”的欣赏材料给学生们听,由于这类音乐大部分使用的是电子乐器和纯乐器相结合演奏,节奏多变复杂,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想象空间。对于这样的音乐形式,学生们很快就自然而然的将注意力集中起来,一段音乐过后,学生的想象空间就被打开了。

音乐课教学反思篇6

    一、根据学校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电子琴钢琴音色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音乐课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中学音乐;流行音乐;乐理知识;创新教育

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唱歌,每次走进教室学生们都会热情地鼓掌欢迎。可是当教师把音乐书翻开开始上课本里内容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学生又没兴趣了。几乎是每节课都有胆大的学生提出要求:“老师,可不可以教我们流行歌曲呢?”为什么课本中经过专家筛选有着深刻意义的歌曲比不过学生心目中的流行歌曲?许多学生说:“我们不是不喜欢音乐课,而是音乐课太枯燥了。读了三年初中,我们学的都是老歌,每一首歌曲老师都要有板有眼地先讲一大堆历史、***治背景,再唱谱、练习节奏。好像在上***治课,特别是欣赏课,按理说,欣赏课是让我们通过欣赏得到美的享受,但欣赏的重点却放在了创作背景中,什么时代呀、国际国内的***环境呀,这简直就是一堂历史课,而真正让我们喜欢的,适合我们现在生活环境的歌曲却一首也没有。”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乐理知识点多,整体内容与现在所处的时代特征相差很大。

一、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更新,各种视听产品层出不穷。现在的中学生几乎人手一个MP4,能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作品。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扬长避短,灵活教学。

在教唱欣赏教材歌曲时,可以投其所好地加入一些适合中学生学唱的通俗歌曲,如郑智化的《我的未来不是梦》、黄征的《奔跑》、杨培安的《我相信》、许美静的《阳光总在风雨后》等一系列积极向上的歌曲。还可以安排一次小小的文艺汇演,教过的、没教过的都可以唱。现在很多学生在课外都学过其他的器乐,还有不少学习舞蹈的学生,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来表演。这样学生既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能给别的同学带来更多的见识。

二、优化乐理知识教学

在初中音乐课中,学生们最不喜欢学的就是乐理了。有些乐理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的确比较困难,于是,我在教学五线谱时尝试着把英语带入其中,把四个间的音名连起来就是英语里的Face,然后我便让学生自己再来组合,看看还能组合成什么单词。这节课学生们都觉得很神奇,原来五线谱课这么有意思。我还在课堂上渗透游戏,如课中的识谱练习,如果只是把乐谱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练习的过程就会非常的枯燥。因此,笔者设计了音阶楼梯学唱谱的时候就搬出来,高音就站在高处,低音就站在低处,这样更形象的体现了高音和低音特点,更容易让学生掌握。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音乐课上的主角,及时了解学生的喜好,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兴趣导入上贴近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引导学生主观能动性成为音乐课的主导因素,从而使学生在参与音乐及表现和创造音乐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比如,在节奏练习时可以加入了指挥的元素,先教学生4/4、4/3、4/4的指挥是怎么打的,然后上来几个学生,请他们自己来指挥班上的同学来唱节奏,看看谁指挥的时候大家唱得最好、最整齐。然后再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分到不同的节奏,每个组的前面都有一个指挥,在同一时间一起打拍子,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好听的节奏,学生们都很兴奋,到最后选出最棒的小组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整个过程,由于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兴趣被调动,学生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轻轻松松地完成了节奏练习。

音乐课教学反思篇8

一、学会“听”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音乐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不断总结完善。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大胆进行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求得最佳效果。

三、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总结完善,发现一些需要在今后教学方面要加强的地方要着重记录下来已在今后的教学总结研讨、交流、反思时找到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四、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在上课过程中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的一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音乐课教学反思篇9

关键词:音乐课堂 教学 初中 课程设置

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强调考试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关***策也在近期也不断出台。随着素质教育思想走进初中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寻找强化考试科目与协调文化科目之间的平衡点,以期实现全面型学生的培养。新课改后,音乐课程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入初中课程,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手段。在此过程中,音乐课程设置日益完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及时反思初中音乐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出解决之策成为音乐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有人说,音乐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语言,能起到缓解压力、愉悦心情的作用。诚然,校方在初中阶段为音乐课提供学时,肯定也不乏这方面的考虑。但我们必须承认,在将音乐教学落实的时候,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校、教师及部分学生对课程意义理解不深刻

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承担着文化传播与人文教养的作用,所以音乐课程也可被称作是一门充满人文性的课程。从课标要求来看,设置音乐课的目的除了教授基本乐理知识,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就是要提高中学生的人文情怀,使他们学会欣赏美。然而,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不少学校跟学生将音乐课当作了听歌时间。对他们而言,乐史上的经典篇章毫无意义,其吸引力甚至不及网络音乐和流行歌曲。音乐课成为空有形式,缺乏内容的课程。同时,部分中学对音乐教师也并不重视,音乐教师少,专业性不高的现状也使得音乐课很难真正打动学生。

2.教学形式相对古板单调,缺乏创新点和吸引力

相较于小学时期在音乐教室听着钢琴伴奏上课,初中生的音乐课显然无趣的多。对大多数初中生而言,音乐课就是老师在前面用录音机放一曲音乐,而后简单讲评一下音乐家的创作内涵。由于初中音乐课堂缺乏实践性,使得只有通过演奏、歌唱等多各环节才能全面体会的音乐失去了被学生体会的机会。老师在前面唱独角戏,学生在座位上枯燥的听,这种模式让学生难以理解那些深奥难懂的知识,也让他们失去了对音乐本来的兴趣。

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水平的措施

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使得学校不得不在初中生音乐教学上花费更多功夫。对开始形成个人学习方式的初中生而言,通过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巩固和提升音乐表现能力,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及人文内涵的提升是相当必要的。因此,针对初中生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应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1.改革传统教观念

从某种程度上说,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性的提升可以从多方面予以实现。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高要求决定了音乐、美术等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养成和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传统模式下的教育难以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这种情况下,教育观念的改革就显得迫在眉睫。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模式,改善传统模式下对音乐教学的错误看法,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投入到课堂教学来。形成以学生兴趣为核心,着眼学生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陶冶学生性情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2.校方对教学目的有更为明确、清醒、直观的认识

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是以陶冶情操为目的,愉悦身心为效果的,是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单独培养音乐人才的课程。是以,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从音乐中感受快乐,将他们的音乐的认识从纸面带到生活,才能让音乐课程真正发挥作用。对学生而言,想提高音乐教学的成效,就必须树立以兴趣为第一动力的基本理念。愈发繁重的课业负担可能让初中生很难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与中考无关的课业上,也让他们很容易忽视音乐这门学科。但当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一切就会变得截然不同。事实上,只有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与音乐保持紧密联系,学会在音乐中享受人生,释放自己,才能实现用音乐美化生活。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与教学内容、个人经历乃至生活经验集合起来,站在欣赏的角度感悟音乐,才能在体会音乐的同时实现对人文素养的升华,推动音乐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3.设置更为合理的初中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兴趣

以往课堂中枯燥乏味的内容很难引起学生共鸣,也在无形中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音乐老师需要以更新的上课方式来调动学生兴趣,同时构建师生间的和谐关系。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固定性,学校应在课程预设时就尽量减少教师照本宣科情况的发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学生对基本乐理和乐器的学习。除理论内容外,尽量增加授课环节中的实践与讨论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谈论、学习甚至演奏自己喜欢音乐,进而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提问,课中讨论,课后反思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设问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把握本节课的内容要点,通过设计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上课过程中的讨论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人都参与进程中,避免产生老师讲课,学生不听的状况。事实上,讨论的过程也是师生互相交流融入的过程。因为讨论往往能使人更快更直接的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它能激发学生思考的角度和层次,使思考变得更为全面。课后反思则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事实上,反思的过程也是一种强化的过程。受限于课时,学生很容易遗忘上节课所讲的内容,而反思这一环节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反思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纵向延伸,它以兴趣为纽带,将课堂教学的成果转化为更好的教学质量,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小结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是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展的需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即将走向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这条道路注定是漫长而充满困难的。总而言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努力,相信只有构建起更好的教育环境,给个性更多的展示空间,充分调动其学生兴趣,才能最终实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即音乐与文化、社会、民族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张久美.中学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0

音乐课教学反思篇10

【关键词】 音乐课堂 教学反思 素质教育 兴趣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教学反思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面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我认为及时对自己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该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第一、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和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发现,在我所教的六年级二班,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他们没有那么好的先天素质,我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为此我改变了教法,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然后,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对于有素质的学生,也可以让她来做带头作用,教大家一起来识谱,这样就起到了带头作用。

第二、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所以我对自己的音乐课做了相关的调整,前5分钟是师生的相互问候。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半。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音乐课教学反思10篇

学习

银行信息技术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信息技术论文,内容包括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论文思路,银行管理信息系统论文。随着我国银行改制的深化和发展,银行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银行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不断进行升级和发展,银行内部信息技术部门对这些系统管理也越来

学习

精准帮扶工作总结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精准帮扶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困难帮扶工作小结,单位精准帮扶总结。二、上半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一)学习培训。注重精准扶贫相关文件***策学习,准确把握***策导向,为开展精准扶贫打下坚实基础。今年3月下旬,县委组织部参加

学习

陆游的诗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陆游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陆游诗词大全十首,陆游诗词大全100句。尽管陆游本人也认为词难登大雅之堂,他在《长短句序》中说的清楚明白:“予少时汨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尤不能止。今绝笔已数年,念旧作终不可掩,因书

学习

公司国庆节放假通知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国庆节放假通知10篇,内容包括公司国庆节放假通知及温馨提示,公司国庆放假1天通知。2016年10月1日至10月7日放假,共7天。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10月8日(星期六)、10月9日(星期日)上班。1、2016年国庆放假时间安排较

学习

出纳转正总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出纳转正总结,内容包括出纳个人工作转正总结简短范文,出纳转正自我总结。回顾三个月来的出纳工作,先是失误、还是失误,最后才有了小的成绩和经验。下面,我将出纳工作总结如下,敬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一、失误、缺点和经验简谈以

学习

教室培训总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教室培训总结,内容包括培训机构期末总结及心得,教学流程培训心得体会总结。3、xx年3月:高中教师新课改远程培训94人。4、xx年3月:普通话培训测试51人。5、xx年4月:第三期农村中小学校教学骨干培训9人。6、xx年4月:云南省中小学

学习

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10篇,内容包括三八红旗手的先进事迹怎么写,三八红旗手的先进事迹报道专题。同志,女,汉族,1969年8月出生,1993年7月参加工作,安徽省县人,高中文化,园林高级工。该同志自1993年7月在县园林

学习

公司开会发言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开会发言稿,内容包括第一次去公司开会发言稿,公司开会总结半年发言技巧句子。总经理、全体管理、员工:大家好!今天是公历3月31日,农历二月二十六日,农历新年已经过去46天了。在这里,我向大家拜一个晚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

学习

元宵节古诗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元宵节古诗10篇,内容包括元宵节古诗小学,元宵节古诗名句。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烛影摇红上元有怀》宋朝文学

学习

化学式大全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式大全10篇,内容包括化学结构简式大全,化学式知识汇总。1“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理念解读1.1大学生安全教育近年来,全国高校大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使我们不得不高度关注高校在自身高速发展壮大过程中所面临的大学

学习

校园安全问题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校园安全问题10篇,内容包括校园安全问题,校园安全问题的一封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伴随着高校校园数字化的不断深入,校园网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网络的发展中信

学习

教学副院长述职报告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教学副院长述职报告,内容包括卫生院副院长述职述廉报告,教育学院副院长述职报告。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个人述职述廉述责报告本人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担任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一职,主要工作为辅助学院院长完成教学及相关工作,现就

学习

幼儿园家长会园长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家长会园长,内容包括幼儿园教学园长家长会稿,幼儿园家长会园长总结简短。我园自XX年成立以来得到社区领导的大力支持,现有位于天鹅东路的西苑分园和坐落在七一西路的碧海云天分园,并拥有一支教育观念新、业务能力强、师

学习

含有动物的成语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含有动物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含有动物的成语四字成语,含有之字动物成语大全。3、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4、含沙射影: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

学习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圆的面积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圆的面积整理复习教学反思,圆的面积教学反思简短。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有认识圆柱,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体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有初步的感性

学习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大班大禹治水教学反思,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简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呢?我想,可抓住“决心”一词来展开教学。文章教学之初,我让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围绕着问题学习课文。并通过了解鲧(

学习

汉语拼音教学反思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汉语拼音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什么是汉语拼音教学反思,汉语拼音教学的反思光明日报。ui:发音时,要先发u的音,口型滑向i的口形,因此,学生看见ui,除了可以想象课本上***画小女孩的围巾形状外,按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来记更准确和直接。i

学习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蚂蚁和蝈蝈反思中班,小蚂蚁和蝈蝈反思。在正式上课前,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作为课与课之间的衔接,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同时也缓和了学生紧张的心情,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作铺垫。如在制作《雨点

学习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最后一次讲演教学反思,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范文。学生自读学习目标,弄清本课的意***。三、自学课文,尽量完成目标。学生自读,标画,尽量完成目标,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最后,两课时虽然把课文学完了,

学习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最后一头战象简短反思,最后一台战象教学设计。启发式教学原则式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方面,并贯砌教学过程的始终。1.正面启发。这是教师常用的一种启发方式,即依据教

学习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云雀的心愿是部编版的吗,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及反思。3.分角色读好小云雀与妈妈的对话,在此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充分认识乱砍滥伐的危害,进而从反面认识森林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教

学习

传统音乐文化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传统音乐文化论文,内容包括中国音乐文化论文两千字,如何传承发展传统音乐论文。项先生曾多次在各种学术场合倡导,要高度重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这种严密的制度化的传播方式。我们过去想当然地认为民间音乐是由劳动人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