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习计划第1篇
首先,我认为,学习中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像我——理解能力还可以,老师讲的东西不是不懂,但却总出错(用家长们的话说就是不认真),而且对于一些死记硬背才能学会的东西总觉得不耐烦,因此,在这点上,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一年的学习中对待学习更认真,更有耐心。
其次,我觉得,在学习中,确定学习目标也是很重要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更是能催人奋进。反之,没有目标的学习,就是对时光一种极大的浪费。所以,我暂时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而对于我较弱的文化课我会努力,让它也有所进步。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科学安排时间,没有合理的安排,再好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所以,在这一年里,我最要学会的就是要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休息的时间,要把每一点一滴宝贵的时间都抓紧。在这关键的时期里,我要认真,仔细地规划每一分钟。认真投入到学习中。曾经有一位老师对我说,态度决定一切,要以良好的态度去面对学习。挑战自己,相信自己,我个人认为,人一生的时间的有限的,时间不等人,因为这是我中专生涯的最后一段时间,我不会放过从我身边中的每一份时间,挣取把握好身边的每分每秒。
从学习习惯方面
一、做好预习。
预习是学好各科的第一个环节,所以预习应做到:1、粗读教材,找出这节与哪些旧知识有联系,并复习这些知识;2、列写出这节的内容提要;3、找出这节的重点与难点;4、找出课堂上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听课。
学习每门功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听好课,听课应做到:1、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2、听课要特别注重“理解”。
三、做课堂笔记。
做笔记对复习、作业有好处,做课堂笔记应:1、笔记要简明扼要;2、课堂上做好笔记后,还要学会课后及时整理笔记。
从学习目标方面
一、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因特网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了解OSI/RM参考模型和TCP/IP体系结构、传统的以太网技术和传统传输介质;掌握IP地址、MAC地址、子网掩码、CIDR的概念;掌握TCP/IP协议簇中的重点协议,掌握网络中关键器材(交换机、路由器、网桥)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了解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现状。
二、在Visual
FoxPro
中掌握数据库中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命令;建与维护;查询与统计;用户界面设计和用户菜单的设计;简单的应用程序的编写方法。
三、在C++中了解C++的发展与特点,掌握C++的程序结构、语句格式和标准库的使用;
掌握各种数据类型中的常量的书法方式和变量的定义、赋值、初始化方法,运算符的运算规划和优先级别,能正确书写各种类型的表达方法;掌握键盘输入和屏幕输出语句的书写格式、参数的功能和用法;掌握顺序、选择、循环三种程序结构。用C++提供的选择、循环语句和相应的函数,编写出符合要求的顺序、选择、循环程序或包含二种,三种结构于一体的综合性程序;掌握函数、递归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理解变量的存储类型及作用域;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方法区分一维数值数组和字符数组以及存储数据的不同点;掌握指针的概念、指针与地址的关系;深刻理解指针与一维数组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其规律,学会正确使用;掌握结构、联合、枚举类型的定义、赋初值、成员访问方法;掌握文件包含和宏定义的书写方法,理解其运行原理和在程序中的作用;掌握文件的概念、正确运用打开、关闭。读写文件数据的函数。
四、熟练掌握网页三剑客,Photoshop的使用,CSS语言,HTML语言的用法和编写,以及对制作网页的熟练度的提高。
计算机学习计划第2篇
2009年9月至10月,我将在陕西师大附中进行为期8周的计算机科学科目的教育实习,根据《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习工作条例》的要求,特制定如下实习计划。
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教育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锻炼学生***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 :通过教育实习,在实践中接受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训练,体验和感受教师职业的光荣感、责任感,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培养和巩固献身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深入教育教学实际,调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学习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缩短与合格中学教师之间的差距;加深理解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综合运用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对基础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初步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培养初步***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基本上能按照教育教学的理论,上好计算机科学相关课程,并能指导活动课,学会做班主任工作;了解中学素质教育现状以及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参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
二、实习内容
(一)教学工作
依据相关的课程标准,开展教材研究、备课、编写教案、说课、试讲、上课、评课、课外辅导、批改作业等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注意探索素质教育的规律,积累经验,提高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班主任工作见习(如果有的话)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组织和管理号班集体,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常规管理工作,开展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活动。
(三)调查研究
在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根据教务处拟定的参考题目或自己拟定题目(经指导教师审批同意),结合教育实习的实际,有目的的开展专题调查活动,了解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现状,研究与工作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写出有一定水平的调查研究报告。
三、要求
认真。
计算机学习计划第3篇
2009年9月至10月,我将在陕西师大附中进行为期8周的计算机科学科目的教育实习,根据《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习工作条例》的要求,特制定如下实习计划。
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教育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锻炼学生***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 :通过教育实习,在实践中接受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训练,体验和感受教师职业的光荣感、责任感,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培养和巩固献身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深入教育教学实际,调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学习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缩短与合格中学教师之间的差距;加深理解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综合运用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对基础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初步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培养初步***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基本上能按照教育教学的理论,上好计算机科学相关课程,并能指导活动课,学会做班主任工作;了解中学素质教育现状以及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参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
二、实习内容
(一)教学工作
依据相关的课程标准,开展教材研究、备课、编写教案、说课、试讲、上课、评课、课外辅导、批改作业等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注意探索素质教育的规律,积累经验,提高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班主任工作见习(如果有的话)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组织和管理号班集体,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常规管理工作,开展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活动。
(三)调查研究
在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根据教务处拟定的参考题目或自己拟定题目(经指导教师审批同意),结合教育实习的实际,有目的的开展专题调查活动,了解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现状,研究与工作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写出有一定水平的调查研究报告。
三、要求
计算机学习计划第4篇
关键词 学习评价计划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全方位的课改进程中,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在诸多教学改革中显得相对滞后。笔者认为,主要存在着下面这些问题:
(1)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关注远高于对教学评价的关注。在教师进行教学计划时,往往忽视对教学评价的思考和分析。造成课堂教学虎头蛇尾,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得不到充分的认识,教学评价的有效价值得不到体现。(2)学习评价没有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首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学习评价禁锢了。学生们害怕犯错、失败,习惯了得到一个答案就停止寻求其他答案。其次,评价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素养、学习效率、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再次,评价方式忽视了对教学的改进和对学生的激励功能。
1学习绩效评价模式内涵解析
完整的学习绩效评价应当是一个系统的循环流程,它包括学习绩效评价计划制定、学习绩效评价过程开展、学习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学习绩效沟通四个组成部分。其中学习绩效评价计划的制定,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习绩效评价环节的开展。
2学习绩效评价计划的制定
2.1学习绩效评价目标确立
首先,学习绩效目标不同于学习计划,目标的个数在2-3项最为适宜,太多就会成为具体的学习计划,也会冲淡学习绩效目标的导向作用。其次,绩效目标背后支撑的是课程的相关制度、规范,是制度规范的综合体现。在制定目标时不能试***把所有的课堂要求、规范都逐项体现在绩效目标中。它的实施必须与制度管理、计划管理等结合起来;再次,学习绩效目标需要师生双方沟通确认。在建立目标时,一定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使学生认同学习绩效目标。如果缺少双方沟通交流确认绩效目标的环节,达成一致的意见,绩效管理也就失去了最初推行的意义。对于统考通过率这类指标有一定特殊性,指标下达时也需要双方相互沟通,但是沟通的内容不应当是能否通过,而是通过统考所使用的方式方法。(1)学习绩效长期(学期或学年)目标制定:a.个人知识增长、能力提升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b.会考或统考要求。(2)学习绩效短期(每节课)目标制定,即学习绩效目标在各学期、各章节直到每节课再进行更实际的细分设计。
2.2学习绩效评价规则制定
2.2.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考核比重
学习绩效评价模式通过赋予权重系数方式来区分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重要程度,较重要的内容赋予权重系数就大,反之则小。因此,认真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整个课程结构,明确各学习单元对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其地位和作用分别确定各学习单元的考核比重。
2.2.2剖析学习单元,列出绩效清单
学习绩效评价模式中评价学习绩效的主要依据是每个学习单元的成绩。单元绩效评价是学习绩效评价的重点。学习绩效评价模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全过程,而且评价嵌入到具体的学习内容上。所以须认真剖析每个学习单元,列出每个学习单元的知识、能力、素质绩效清单。根据清单在知识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赋予分值。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等多元评价方式进行。
2.3学习绩效评价规则解释
2.3.1评价标准分值的设定
绩效分值在设定时必须考虑其准确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习绩效评价是伴随着学习过程展开的,一方面它的数据必须准确,另一方面它又不能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这就要求合理分配和设计绩效分值。
2.3.2评价奖励分值的分配
评价奖励分值的分配必须考虑两个问题:其一,评价奖励分值必须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绩效的差异;其二,评价奖励分值能激励学生尽最大努力提高学习绩效。一句话,评价奖励分值要让学生觉得加分有意义。因此,评价奖励分值的分配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奖励分值的给予在普通学生与有职务学生间有一定差别。
2.3.3评价周期的设定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绩效评价涉及到多张评价表,每张表的评价周期不尽相同,笔者经教学实践后确定如下:
学习绩效评价周期表
学习绩效评价涉及到计划、沟通、评价流程、成果运用等动态循环管理过程。要做好绩效评价的计划,必须加强对上一轮评价结果的分析总结,持续不断地根据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计划,才能让学习绩效评价取得最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计算机学习计划第5篇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信息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各高校在培养服务于信息化社会的专业技术人才时,将计算机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列为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培养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他们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同时也为后继的学习打下基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高校直接面临诸多问题:如何集成学校的活动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进行教与学,如何把资源融合交汇在学习课程内,如何建构教育学习资源开发的操作性框架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敦促各高校必须大力推进和加快学习资源的建设。而学习资源的建设,如学习策略、学习环境、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要素对于解决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和地区教育的差异、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实践的限制、教学内容更新周期较短以及考查方式的单一等暴露出的弊端显现了诸多优势,因此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的研究、组合和建构变得越来越紧迫。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建设的意义 首先,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构建良好的、适宜的学习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均衡发展。高校的大一新生虽然通过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由于各个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源开展自学,使教学过程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交互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实践学习的时间,从而弥补了学生计算机能力之间的差异。其次,“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的建设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教学系统,也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的构建除了使教师拥有广泛的课程资源支持外,还可以实现师生教与学的交互,进而使教师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式和研究式学习,如把传统的个别化学习转变为协作学习,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等。最后,学习资源平台也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媒介,解决了新课程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达成为学生提供各类教育资源、资源共享以及获取教育教学信息的目的,最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在AECT1994定义中,学习资源是指支持学习的资源。我们对于现代学习资源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学习内容或者教学材料这个层面,还应具体包括支持系统、与学习系统相关联的环境等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软硬件设施和媒体手段。因此,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应包括可供任课教师课堂使用的多媒体演示系统、非计算机专业的大一新生使用的远程课外辅助学习系统和可提供教育服务的信息管理系统[1]。学生利用学习资源开展的学习不是接受客观知识的被动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信息意义的主动行为;教学不是传递客观知识的单向活动,而是为学生创建建构主义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习工具、教学支持,通过合作交流形式,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建构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由此可看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资源的多少将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宜性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效果。因此,我们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建设时,必须遵循课程教学的要求,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重要指导,使各种形式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更能体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理念。其基本目标就是: (一)试***通过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学校学习新模式,充分挖掘信息资源教学的功能,开发、利用、再生教学资源,从而优化学校教学资源、优化学生学习方式,让开发的学习资源不仅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媒体工具,还应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认知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又快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二)希望通过利用学习资源应用的优势,更好地解决学习资源与师生彼此间的利用与被利用以及信息的共享问题,解决学习整合性资源开发、信息收集和硬软环境整合等问题。有意识地围绕学科主题设计制作主题学习资源包,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而各种优秀学习资源库的整合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交互、开放、易用且能共享教学资源的全新环境,进而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等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基于学习资源的学习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也促进了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达到了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一)学习资源建设的模式和标准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中心局限于校园网或者承担本门课程教学的单位网站中,因此校园网络建设是保证学习资源流畅使用的基础。在校园网中,将计算机实验室、***书馆、音像阅览室、多功能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等不同级别的站点利用光纤等传输介质联成一体,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一个城域网规模的教学与学习平台。资源中心不仅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学习使用的文字、***片、音视频等素材,还应有优秀教案、课件、虚拟实验软件等工具资源。这种学习资源模块的设计体现了“多元化”“综合化”“信息化”的特点,最大的优势是便于信息的组织和管理,促进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和“意义建构”的多种教学学习形式的综合运用,完善教师的评价管理方式。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要依据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对于其中的媒体素材、网络课程、资源目录索引、文献资料、案例、课件和试卷试题等均要采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相关部分)V1.0版》。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应采用通用标记语言格式,支持多种方式进行访问浏览,并能实现资源共享、同步异步学习与支持多种技术的嵌入[2]。#p#分页标题#e# (二)学习资源系统模块的设计开发 1.学习资源系统模块的设计 管理人员应参加学习资源建设的全过程,并负责资源的审核和,保证学习资源库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一般用户包括教学人员和学生,他们既可以检索和使用学习资源,也可以创造和资源。学习资源中要包含按照各学习阶段课程内容,结合教学与学习的需要,设计开发的不同模块,既用于教师课堂使用,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包括教学课件、教学案例设计、课堂教学文献、课程媒体素材和评价试卷等。资源管理系统也要完成所有类型资源的管理功能,包括索引编制、、审核和检索等。学习资源系统模块的设计如***1所示。 2.“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内容结构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内容结构设计如***2所示。(1)教师通过***教学工具能直接进行授课,作为补充,学生课后可以通过资源平台的VOD系统进行学习,可以以***课件的方式进行脱机学习,也可以利用移动学习工具进行泛在学习。(2)教师通过知识管理工具学习方法、技巧、重点考题等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检索和自主学习,避免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迷失方向。学习资源平台内部的数据要随着课程主体内容的变化而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资源平台追踪学生学习情况。(3)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可以利用交互工具进行非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将作业和作品传到资源平台上进行点评。传统的工具有e-Mail、BBS等工具,还可以引入成为***的网络传媒形态的博客以及符合Web2.0理论的其他工具。(4)课程目标决定了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机实验和实践活动,资源平台中的虚拟实验室可以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提供具体的实验环境,能够很大程度地辅助教学。(5)学习评价系统包括试题库、测试试卷的生成工具、过程控制系统和测试结果分析工具。评价后相关信息主要利用公告栏进行。另外,各高校应自行建立校本学习资源库,一方面用于对教师及科研人员的教学设计、教学叙事、教学课件、示范课、教学随笔、教学论文、骨干教师观摩课、配套课件作品、教学案例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实际,用于对学习心得、纠错集、学习札记、学生原创题等方法类的问题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建成电子化的资源库,供学生与教师随时查阅。 四、“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的应用 (一)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需求,将“大学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或资源库素材的教学信息展现给学生。学习资源模块应包括对课程介绍、教学大纲、知识讲解、实例演示等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文、声并茂,通过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提升学生的认知效率。而在教学的实践模块,通过素材***、问题解答、***交流、练习测试、考试模拟等具体操作,强化学生动作技能方面的学习。如教师在教授“电子表格及Excel”这一章节时,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然后用一个学生易懂的案例“学生成绩表”引出Excel的许多概念及功能,并对其进行操作来演示“绝对引用”“相对引用”及“混合引用”的概念的区别。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模仿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练习,课后也可以利用抓***工具及相应的***象处理软件,将具体的演示操作步骤截取下来,制作成模拟操作过程进行强化练习。教师在课堂对于单个教学模块的演示可在计算机网络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中进行,通过教学软件的虚拟和交互过程,可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在这种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的过程中,应对学习资源的建设采用积件思想,将可以单独演示的教学模块做成可以自由组合并直接应用于多媒体课件的标准化“积木”。教师利用“积木”可以根据讲解或演示的需要快速整合出多媒体课件,更好地优化教学与实践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理论和操作技能技巧[3]。 (二)学习资源在学生课外学习中的应用 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促者。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练习,通过在资源平台上的BBS或“问题讨论”模块向教师询问或对教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学习。教师利用控制设备适时干预,可以监视、个别辅导、组织讨论,比如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带着各自学习任务在学习资源库及互联网上搜索各种相关资料,并展开实践操作,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得出研究报告。学生在此类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搜索资料、参与讨论和攻克操作难点,不仅学会了如何检索、分析、组织各种信息进行问题研究的方式方法,提升了计算机水平,还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展示“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平台集中的大量学生学习成果,可以使学生相互借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和探索,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做相应的调整与改进,努力使自身的水平逐步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平台使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成为可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教育打下基础[4]。 (三)学习资源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一般采用“上机+理论”的考试模式取代统一考试的方式,上机考试所布置的大作业量给予学生充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学生要高质量地完成大量作业,不仅需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还需要依赖基于学习资源的题库系统的支持。题库系统能够完成一般的题目管理功能,支持***形、语音、公式等多种形式的媒体,还能对学生的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学生在平时可以通过资源平台的作业批阅系统提交作业,获取作业批改结果,并根据教师建议来修改和编辑作业,因此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进行教学评价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教师和学生来筛选所需的学习资源,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评价,资源的建设者能够不断自我发展,不断建设更高质量的学习资源。#p#分页标题#e# 五、结束语 在数字化学习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源在教学和学习中的有效应用,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供了适宜的情景和工具。只要善于设计、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学习服务,就必将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
计算机学习计划第6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速度、学习能力、进一步的学习动机等多方面都会变得十分相似。”而分层次教学方法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提供给学生适合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掌握知识并熟练地运用知识。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措施
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法主要分为两种划分方法:横向划分方法和纵向的划分方法。
1.横向划分的教学层次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运用横向划分的层次教学法,首先要清楚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具体要求,将学生划分为特长型、理论型和应用型,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式教学。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学生的独特性和针对性。对特长型学生不仅要让他们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计算机,还要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对应用型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覆盖面大,在注重计算机学习的同时要眷顾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以便日后在工作中熟练应用。对理论型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并熟练记忆。对计算机编程、计算机语言等深入地掌握和应用,使学生毕业后通过良好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寻得一份好工作。
2.纵向划分的教学层次
运用纵向的计算机层次教学法,首先要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特点,将学生划分为基础班和潜能班两种。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能力划分,针对不同的班级制订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注重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人性化教学理念。基础班的教学主要从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学起,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教导学生学会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等,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并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而潜能班计算机教学主要针对计算机的基础教程和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的培训内容进行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在学生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快教学速度,指导学生学会VisualBasic、Visual-Foxpro计算机编程内容,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达到报考国家计算机二级的水平。
三、结语
计算机学习计划第7篇
一、课前:做好学生与教学目标层次的划分
分层次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学习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力、模仿能力及表达能力等进行划分的动态分层教学方法。在不同时期,分层次教学法的具体贯彻落实方式不同。在计算机教学开始之前,计算机教师需对学生及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层次划分:
(一)综合划分学生层次,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递进空间。
划分学生层次,是指按照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再根据学习水平的等级给出相对应的层次目标,进而针对性地给学生灌输知识,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又提高学习自信。这也要求,计算机教师在正式上课前要积极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感兴趣程度、学生偏爱的学习方法、计算机知识基础现掌握状况,进而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结构分层。
(二)以教学大纲为根据划分目标层次。
在学生层次划分的基础上,职中计算机教师还需做好教学目标划分。一般而言,教学目标的划分需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层次综合划分。目前,教学目标总共可划分为知识性目标、计算机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大部分,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课中做好提问、练习与指导层次划分
分层次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完成计算机教学目标,还充分掌握课程内容,把握理论与实践技能。要实现这些目标,计算机课程老师还要做好适度的提问、练习与个别指导层次划分工作。
(一)分层次提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提问。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可以自行检查自身知识点掌握的不足。但以上两点的实现,都离不开提问的正确划分。通常,提问可划分为模仿性问答、示范性问答和检查性问答三种。其中,模仿性问答是针对中等生和后进生提出的问答,重在让中等生和后进生掌握教师所讲的课堂内容,使其能够牢记课堂知识点;示范性问答则是针对优等生提出的问答,重在让学生积极思考,回答与计算机知识相关的更具创新力的答案,也强化中等生和后进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检查性提问对各层次学生都适用,重在检查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达到其对应的教学目标层次,进而反馈计算机老师的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做不同层次练习,提高学生学习自信。
职中计算机教学与普通初中、高中计算机教学不同,它更偏向技能训练而非理论背诵,因此,让学生积极操练计算机功能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计算机老师也需做好练习层次的划分。以输入法练习为例。对头脑灵活,计算机知识掌握快的优等生,可让其做五笔输入法练习,提高其输入字型的能力;对于反应较迟钝,学习速度较慢的中等生和后进生,则可让其做全拼输入法或拼音输入法,以保证字型的准确性。
(三)做好适度个别指导层次划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计算机老师是否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个别指导,将直接影响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的能力提升力度,也关系中等生与后进生的向前递进的能力。这也要求,计算机老师必须要在教学目标层次与学生层次划分的基础上充分做好个别指导层次划分。在中等生和后进生方面,无需过分严格要求,适当其加大知识性和技能性知识的练习容量,并略微提高难度,让其有所进步即可。
三、课后做好评价层次划分
课后评价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情况的常用方式。过去,职中计算机教学在这方面主要采用统一表格对所有学生进行知识性目标评估,以至于学生的优等、中等与后进界限极度明确,进而影响了中等生与后进生进步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点,分层次教学法做了分层次评估改进。分层次评估,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评估指标包括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操作情况、同学交流情况。换言之,分层次评估使得每个学生的焦点不再只聚集在计算机知识方面,还同时分散于技能操作与同学情感交流方面。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