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战略篇1
战略产业的定义是什么,哪些产业算是战略产业,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战略产业问题,是在全球化冲击面前,“民族产业”处于全面守势的情况下提出的。对民族产业不分轻重缓急一概保护当然不可取。科技***策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经济***策要重视产业***策,国有企业改革要有进有退,抓大放小,关系到战略性全局性的产业部门,要由国家保持控制力,有的要禁止、限制外国企业进入。国家对战略产业有保护扶持的责任,不能任其在国际竞争中被“劣汰”。
较早系统提出战略产业问题的是王小强先生。
“如果我们说某一个产业是战略产业,也就是说,该产业不是从个人、企业、地方或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而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少数产业(空中客车是典型范例)。这类企业的存亡,不仅关系到利润,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关系到国家在世界经济***治乃至***事事务中的战略行动能力。国家不能放任本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自生自灭。”
“……我们这样一个超大型发展中国家,如何界定,什么产业应该在什么意义上和什么程度上保持民族工业的形态。有必要认真研究,我国中期发展的内外部约束条件(资源、技术和市场),根据发展的需要,找出若干关联产业,分析不同产业可能采取的发展方式……为综合国力的概念充实更具体的战略内容。”[1]
“十五”计划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重点。有文章概括国有经济需要保持控制地位的行业和领域:
“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造币工业、重要***事工业等。需要国有经济经营,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
“自然垄断的行业:电信、铁路、电力、煤气、自来水等。在管理体制上,***府与自然垄断企业的关系是规制与被规制的关系,即企业在获得垄断经营权的同时,必须承担价格、服务等方面的义务;
“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大型水利设施、环保设施、城市公共交通、金融、保险等。这类行业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府及其国有企业有足够的理由发挥作用;
“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大油气田、大矿山、大钢铁、大石化、汽车集团、重要的电子企业等。就总体情况而言,私人资本和乡镇企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技术要求高,投资需求量达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重点竞争性行业中,它们还难以成为主导力量,还难以取代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经济发展阶段和转轨时期的特征,决定了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应保持足够的控制力。”[2]
这些行业之所以需要国家保持控制力,是由于他们具有以下特点:一、有国防意义的产业或新兴科技行业,在这些领域,西方国家对我实行技术禁运或限制,不能依靠外国,必须用自己的力量开发;二、支柱产业,即产业关联度强、企业规模巨大、市场利益巨大,不宜让外资(或私人)控制的产业;三、具有外部性和自然垄断性,国家必须进行管制的行业(公共设施、金融)。
这也可以认为是广义上的“战略产业”。本书讨论的重点在第一和第二类。尚有存疑的是,一些高度竞争性的产业,如装备工业,同样对综合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但国家***策对此不明朗。我们对“关联度强”的汽车工业实行多年高关税保护,同时又将装备工业早早抛进国际市场,值得注意和反思。
总结:战略产业是对提高综合国力有至关重要的利益的、国家必须保持控制和支持的、不以短期利益决定取舍的产业群。也有作者提出大国“超级产业”概念。[3]
在这个领域,简单把企业推向国际竞争市场“优胜劣汰”,将无力抵御跨国公司的强力竞争,企业的会导致国家的全局性损失。在这里讲的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战略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不能单纯依靠金钱,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百折不挠、顽强实干的进取精神和拼搏精神,以及相应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实现。[4]
跨越“技术本国化”的门槛
由于涉及国家安全、涉及“支柱”的产业,很多涉及高科技的问题。这里有必要从科技进步角度,就国家促进产业升级、优化结构的一些问题,作一些说明。
技术本国化的障碍和国际压力:上面已经讨论过,发展本国现代工业,走依靠合资为主的道路,不可能获得先进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开发能力。不是发展战略产业的路子。
日韩式道路的核心,就是以“技术本国化”和本国产业的迅速升级为基本目标,“本国化”的基本手段和过程,就是高效率地进行技术引进—消化—扩散。
但是,一般来说,后进国家要实现“技术本国化”和产业升级,无一例外地面临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这几大障碍。不同行业情况各有不同。尤其是高科技产业,资金门坎越来越高,半导体芯片加工设备价格,平均4-5年翻一番,8寸晶片生产线价值10亿美元。一个飞机型号的研制费用20-50亿美元。技术飞速发展,对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尤其严重的是,后进国家开放市场,必然对本国上游产业形成强大竞争。“顾客是上帝”,而上帝崇拜洋货,不愿意支持民族产业。开放市场对发展中国家的设备工业、国家科研力量的冲击,往往是致命的。
这里的困难在于:如完全放开市场,冲击力过大,则本国的上游产业(如加工设备、民机、轿车)可能被彻底冲垮,永无翻身的可能(如我国的数控机床、感光材料工业,见附录),但完全保护则又在保护落后(如“普桑”1990年代初的情况)。所以,市场的开放度,要有利于战略产业在有限保护下逐渐成长。这对***策的制定和行业、部门间的协调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办合资企业依靠外商,这四个障碍当然都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对局部来说,这叫作合资使“技术得到提高,市场有了销路”),但前面说过,这种“轻松过关”的代价,就是堵死了“技术本国化”的道路。
必须遗憾地承认,20年来,在市场开放的冲击下,我国的“技术本国化”机制,大大退步了(有不少人说20年来科技没有进展,其实科技水平总是在进步,问题是科技进步的机制在“拉美化”)。地方部门分权,助长了崇尚短期的、局部的利益,不顾大局的行为,削弱了技术协作攻关的能力。在一些关键产业部门(航空、电子、汽车……),决策效率、内部协调效率降低、企业引进消化效率降低,技术扩散缓慢。
面对国际竞争对手强大技术优势和对后进国家技术进步努力的有意打压,这种技术本土化自身的低效是致命伤:
“当我们还没有开发出某一项技术的时候,他向我们封锁;一旦我们千辛万苦开发出来,他又会开放他的技术,并将其一部分下游产业转移给我们。这种梯次转移,抑制了发展中国家的自主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所以,在全球化条件下,开放的经济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有抑制作用的。结果是:投资无回报,研究无成果,开发无市场”。[5]我们的微电子设备技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被搞垮的。
如果市场保护不力、再加上技术本国化效率太低,对来自外部的技术竞争的压力将无法招架,“四大门槛”就跨不过去。自己的技术队伍、自己的企业和自己的品牌就培育不起来,于是就一轮接一轮引进技术、引进设备,这被称为“引进陷阱”。
“引进陷阱”的本质,是后进国家的主观追赶努力、国家的整体竞争力落后于国际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步伐。20多年来,在汽车、电子、飞机、装备……等行业,对这种“引进的陷阱”我们已经是司空见惯,对提出这样的问题反而会大惊小怪。“引进陷阱”被西方冠以漂亮的名称:“雁行模式”。如果我们安于这样的现状,我们就可能永远被“锁定”在“发展中”状态中而不得自拔。
跨越“门槛”的最低限度条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后进国家摆脱“雁行模式”的努力,取决于整体经济运行效率(企业、行业、国家效率的综合)的竞争。要做到这一切,决非一个简单的市场机制、或单项措施可以奏效。要求有效动员本国的各项经济技术资源(资金、科技力量、组织、***策…),缩短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周期。需要国家意志和组织作用,需要完整的发展战略和***策,需要合理的企业规模和产业组织,需要各层次组织的高度经济活力和高水平的管理。这是跨越“门槛”的最低限度条件。
国家的意志:国家目标、贯彻目标的意志和能力。
***府主导作用:各产业部门的市场前景,技术路线,单个企业往往无法看清,需要国家来决定大的战略方向和产业发展规划。
合理的规划:后进国家财力有限,科研实力弱,仅靠民间企业和科研机构层次的决策,门坎过高,无力承受风险。***府的支持不仅在财力方面,也有必要在技术路线的层面参与战略规划。“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由于技术密集程度高,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风险大,如没有***府的支持,就会长期落后,受制于人。”[6]
企业规模和产业重组:行***性的分权所造成的条块分割,企业规模过小、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在战略性的产业,如再不及时进行产业整合,在跨国公司大举进入的形势下,对各地方争相和国外合资、置全局利益于不顾的局面,中央就没有了调控手段。
“过去,我国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如行业分工与产品调拨)通过计划体制实现,工业部门既是***府部门,也是大托拉斯。割断这种技术联系,分散的单位往往不能成为***生存的企业,自负盈亏”。“这种条件下,散兵游勇式的分散合资,被动地纳入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体系,对中国产业的长期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值得研究”。
“日本特别是韩国的经验也证明,后进国家以民族工业的发展实现赶超,参与国际竞争,必须组建非常巨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以负担昂贵的研究开发费用),并辅之以动态的***府保护和扶持***策。我们显然不应该把已经细小得难以成为***企业的企业越分越小。当前的紧迫课题是,尽快重新组合,形成与已有生产能力相匹配的企业,组成面对国际强手有能力自负盈亏的企业,已成当务之急”。[7]
“我们原来各大部委,承担的主要是应用研究前期的工作。按现在的办法,这个研究就要基本解体。要求我们的集团公司来承担起基础、前期研究的工作,目前我们的企业集团没有这个能力。这就会形成一个空白。所以(把产业部门拆散的做法),受害最大的并不是企业,而是科研机构”。“我们是后发展国家,中国的科研体制,稍微没有一点***府的强制性措施或者是鼓励性措施,根本就发展不起来。你完全按平等竞争的话,那么所有清华毕业的,北大毕业的大学生都要去美国。你要把这部分人吸引下来,必须超越经济的利益。”[8]
组织行业级攻关,培育技术合作机制:有人强调自主开发困难重重,没有科技实力,没有钱。自主开发投资太大。外国开发一个轿车要20亿美元。我们怎么拿的出来?怎么办?合资。合资拿不来,再想法买。自主开发,提高国际竞争力?你唱什么高调。什么年代了,还讲自力更生?[9]
我们现在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了,似乎企业之间只有竞争的关系。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西方在许多领域,企业之间也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典型的就是半导体的国际协作组织(见半导体篇)。空中客车,超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法德英西四国财***支持20年,形成共享技术和品牌,都是现成的例子。
日本曾在半导体领域,在基础性、共性的技术方面,由***府出面组织各企业,集中技术力量,共同攻关,取得了骄人成就,为电子工业一度称雄世界打下了牢固基础。
“1970年代末,日本为打破美国在集成电路的一统天下,组织企业,联合攻关上集成电路制造工业(2-3微米级)。通产省出面组织四家公司(富士通,NEC等),每家出30名研究人员,都是20-30岁有才华的年轻人,共120人。然后通产省出一个所长,每公司出一名室主任,4个研究室。分解了30多个课题,包括设备、工艺的各个方面,计划3年拿下来,结果3年不到,这些课题全部解决。成功后,形成共享性基础技术,各企业回去用此开发自己的产品,形成竞争。谁的质量好,成本低,谁可占领市场”。[10]
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你死我活,也要讲合作机制。如今经济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规模经济和超越企业范围的组织效率,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我们很多人,把市场片面理解为“原子式竞争”,把我们原来的全行业、全国协同攻关机制(见航空工业篇)的巨大组织效率,片面斥之为“计划经济的残余”,是走到另一极端,也是属于无知。
今天,我们要让合资企业整合起来进行技术自主开发,创民族品牌,已根本没有可能。唯一可能的是,就是以现有的大型国有企业为依托,效法日本经验,组织行业级技术攻关。我国一些国有骨干企业经过20多年技术改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按照行业机构组织、风险共担、技术共享、利益格局不变的原则,是完全可以把力量集中起来,搞出成果的。
对外保护,对内竞争:在把握开放度和产业发展的配合的同时,要提供适宜的体制环境,鼓励创新能力的提高。技术的进步不是低水平的竞争所能获得,而是“硅谷机制”。科研开发和产业竞争的“无缝结合”。人才的国际化竞争,灵活的筹资机制和融资环境。企业经营管理的灵活高效。
首先要在精神上挺起腰杆,奋起自强
最近,有学者尖锐指出: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会容忍外资控制本国经济、摧垮民族产业,都会努力将其纳入本国发展战略并加以控制,这与开放与否无关。当前普遍盛行的不加分析地赞美跨国公司、把引进外资数量当成宏观经济分析的重头指标、把合资作为“国企改制”的“理想途径”的观念,实际上是牺牲中国明天的前途来换取眼前的短期增长,在***策上是近视眼,在思想观念上是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目标本身,这已经构成新的教条、成为思想***的真正障碍。
近20年来,我们对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开放程度,始终估计过高。从崇拜西方、看不起自己力量,发展到对民族产业的虚无主义态度。片面强调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机械“拿来”西方观念中甚至是最消极的部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社会很大一部分人的思想。民族精神的矮化是可怕的。崇洋自卑,苟安短视的风气在滋长,民族自尊自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局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优秀传统正在失落。
这种不健康的精神状态,正在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在经济***策上,始终对西方对我开放的程度、对洋人的力量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又助长了精英层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降低了***府运作效率、助长了不正之风,削弱了用高尚的精神感召力将国家发展目标贯彻到底的能力。长此下去,我国经济发展就难以避免“拉美化”前途,就会长久处于国际舞台的边缘地位,就无法贯彻捍卫国家的意志。
几十年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发展国家经济,靠洋人是靠不住的。我们当然要尽最大努力争取外援,但国家的建设必须坚持***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现在我们要发展自己的战略产业,最缺的是什么?是精神,是志气。就是敢于跟跨国公司竞争的志气和勇气。发展战略产业,首先要做的是大力弘扬正气、振奋民族精神。
今天,“两弹一星”的辉煌历史,已经成为激励人民的伟大精神力量。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我国***自主、自力更生的科技、工业发展道路,尤其应该提倡。要知道,原子弹的上马,是在1960年代初空前困难的时期、被赫鲁晓夫讥笑为“中国人三个人穿一条裤子,喝大锅清水汤”的时代。当年对是否上马还是下马有大争论,如果真的下马,那就前功尽弃。统一认识,咬着牙挺住不下马,才有今天的辉煌。
今天,我们的航天科技工业界,继承了两弹一星的光荣传统。载人宇宙飞船以常人想象不到的速度,取得了了不起的突破,20世纪末再创辉煌,为21世纪我国航天事业、国防事业带来了美好希望。这个成就的背后,有多少呕心沥血,多少不眠之夜,有多少默默无闻奉献国家的感人故事!王铁人说“国家要有民气,***队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骨气”,这就是民族的骨气,这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这充分说明,自力更生、集体主义、自我牺牲、无私协作的两弹一星传统,在普遍崇尚物质利益的今天,照样是克服困难、赢得成功的法宝和宝贵的精神力量。这才是全球化的条件下,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工业赶超机制和发展方向。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科技界取得的许多成就,都是振奋民族自强精神的成果。我国的船舶工业,80年代就打进国际市场,现在占世界上份额,差不多占了20%。我们的程控交换机,原来基本被外国占领。90年展很快。巨大中华,接近国际水平,占领新增市场的大部分。
我们的汽车工业,这困难那困难,难道造汽车比造载人宇宙飞船还难?
最近15年来,我们的民用飞机产业是一部伤心史。了解内情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是我们没有能力,缺乏高科技的“比较优势”,否则我们的大型民用喷气飞机是怎么上天的?是用洋铁皮敲出来的?15年徘徊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行业内的部分人员,放弃了以我为主的发展方针,缺乏自信心和自力更生的勇气,看不起自己的科研成果,一味依靠洋人的结果。国家不止一次作出决定支持上马,就是说自己干不了,非要拉一个外国人当拐棍。没有外国人就没有了主心骨。先拉新加坡合作,新加坡不干。后来又拉南韩,人家总统一换就黄了。最后看准了空客好。人家一转眼又把我们甩了。最后什么也没有干成,白白丧失了20年时间。20年,消磨了自己的锐气,损害了行业的信誉,成了扶不起来的天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国庆,我们的加油机编队(轰6)飞过天安门,多少人欢呼雀跃。懂行的人们,却为此而叹息、悲伤!
新的世纪,我们会继续开放,能拿到的东西要拿,毫无疑问。但是我们的立足点,无论如何要总结20年的教训,要转向自力更生为主,要以我为主,自己先站起来。然后别人才尊敬你。自己站不起来,别人就永远把你看成矮子。我们的民族没有希望。
在民族面临生存危机的转折关头,我们要弘扬正气,弘扬民族自尊自强,敢于斗争,勇攀高峰的气概,要用振兴民族产业、振兴战略产业的大义,加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是很有限的,奋起自强才是出路。
注释
[1]王小强:《产业重组,时不我待》,1998年。
[2]冯飞:《“十五”产业***策要点: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国研网,2000年8月25日。
[3]赵英:《大国世纪》。关于超级产业:超级产业以国防产业为核心;需要巨大投入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寡头垄断,产业组织高度集中,少数大企业居主导地位;上什么产业,非单一的市场经济利润导向,要考虑综合国力和综合利益,进行综合选择,需要***府决策;成为主要国家综合国力和战略能力的主要来源与体现;和进入大国俱乐部的门坎,是国家在世界大博弈中的战略工具。超级产业的国际合作也在迅速发展。“21世纪,全世界只有10个左右的国家有能力发展超级产业。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和印度。”(转引自杨帆《大国间的产业竞争:21世纪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环境与定位》,《产经新闻》2001.5
[4]王小强,1998。“”版权所有
[5]房宁,2001年。
[6]马宾,1996年。
[7]王小强,1998年。
[8]丁宁宁,1999年。
[9]科技部研究中心金履忠认为:关于我国技术开发的资金障碍的问题,普遍的情况是,自主开发所需费用比国外同等项目少得多。
蜂窝式移动电话设备,国外开发用8亿美元。我们共花了7000万,不到他的2%。
我国巨龙公司开发的04机(最早开发的程控交换机型),开发费用1000万元。国外同类设备开发费用1亿美元,我们是它的2%。
长3甲火箭。国防科工委宣布,开发费用只占国外的几十分之一。具体数字没有讲。
羊绒分梳机,我们自己开发的费用,是从意大利进口价格他的1/10(人民日报)。
产业发展战略篇2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可持续;科技创新能力;***府调控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和特点
1.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
迈克尔・波特将新兴产业定义为新建立的或是重塑型的产业,其出现的原因包括科技创新、相对成本结构的改变、新的顾客需求,或是因为经济与社会上的改变使得某项新产品或服务具备有开创新事业的机会。新兴产业是处于产业发展的最初阶段的产业(Low and Abrahamson,1997;Van de Ven和Garud,1989)。也就是说,新兴产业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在产业发展周期的暂时阶段(McGahan等,2004),这个阶段可长可短。2010年10月10日,***下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即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1.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
(1)战略性。与一般的产业定位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战略性意义的产业。(2)创新性。新兴产业有很大的技术提升空间,又能有较大的突破,一旦突破了瓶颈,就会拓展已有的发展空间,从而带来经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3)市场需求的不确定。一是体现在由供给带动需求,而不是需求拉动供给。二是价格高。与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价格更高,因此,在产品的导入期需要***府财***补贴及支持。三是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制度不健全。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一些行业虽然不是很小,但其缺乏核心技术支撑,在国际市场竞争仍处于劣势;同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严重依赖“中国制造”路径,突出表现在企业对于核心技术的缺少探索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眼光和创新性的精神,这对于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是极为不利的。另外,新兴技术的商业化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三方面:大规模产业化技术和市场发展不成熟;相应的产业配套程度不佳;新兴技术关键原材料和元器件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较高。
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
3.1可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关键与现有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区别在于,其不再是成熟技术与现有产业的融合,而是现代科技前沿成果与产业的融合。实质上来看,科技创新是推动新兴产业出现的决定性因素。每一次新的产业都是由新的技术推动和催生的。第二次工业***中电子技术的突破带动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崛起,使整个人类从电气时代进入了电子时代。随后,第三次工业***中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迅猛发展,催生了信息产业,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以技术创新为主线,尤其要将核心技术的突破置于优先发展地位。
技术是产业更替的驱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撑才能得以快速发展。Krugman(1979)构建的“南北贸易模型”认为世界贸易模式的决定因素有不间断的技术创新及技术转移两个方面,发达国家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保持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优势,从而构成了国际贸易走向动态均衡的基本条件,否则将会导致全球经济的失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科技***主导者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和演变。
战略性新兴产业最突出的特点是产业发展的前沿性、技术更新快且对整个行业时常具有颠覆性的影响。这种新旧技术更替过程,很有可能淘汰旧生产线甚至原有相应的整个产业链,原来投资的设施也将面临着重组,因此,风险一直伴随着技术替换的全过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动力和基本支撑点来源于科技创新及其核心技术的突破,因此,可持续创新的研发实力是其高成长性、高回报率的前提。任何缺少这样雄厚的研发基础和强大的创新能力都很难在新兴行业中长期生存,这意味着企业在新兴产业生存发展的根基在于可持续研发创新能力。只有在成长性强的产业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才能推动国内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深刻变革,从而找到新兴产业生长点的突破点,只有雄厚的研发基础和创新能力才能成为新兴产业的成长最后的“救命草”。
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新兴产业,可以对引进技术的项目先进行小规模的试点,在平稳中过渡,缩小与发达国家技术上的差距,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并有意识地在试点过程中积累经验和培育相应的市场,通过试点可以锻炼自身队伍的研发能力,增强科技含量,最终获得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和取得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对于国外技术的态度,从引进到提升,从模仿到自身创新,只有经过这两方面的转变,才可以增强本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本国起来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样地,这样的转变也必然要注重企业团队的自主研发能力及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可以推动产业链环节的上下延伸,从而将相关产业做大做强。
3.2发挥***府宏观调控职能
我国错过了全球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的大好机遇,目前还处在工业化进程中,还在追赶发达国家的第三次产业***。因此,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府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结合全球最新发展趋势,从本国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开发计划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出台的技术开发和发展计划主要有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节能环保等方面,并且在这些方面给予了较大幅度的优惠扶持。我国***府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开发计划中除了要顺应全球新技术开发的趋势之外,还需要需要认清世界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同时,要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发展需要的新兴产业技术开发计划***策。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详见表1。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各国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数量上来说,我国***府确定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比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还多,但是,我国***府在开发新兴产业中要有重点地选择开发,不仅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数量,不可盲目地、全面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开发战略。
(二)根据新兴产业发展所处阶段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产业***策
与传统产业的发展阶段一样,新兴产业也要经历导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由于新兴产业是以传统的成熟产业技术为基础的,因此,新兴产业的起点水平较高。同时,由于新兴产业技术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失败的风险相应地也比较大,这也就相应的会推迟社会资本和科技要素进入该行业的时间,从而使新兴产业的导入期要长于传统产业。在市场方面,传统产业面向的是当前市场,市场潜力较小;新兴产业面向的是未来大的市场时,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新兴产业相对传统产业会存在更长的成长期和成熟期。
我国***府有必要根据新兴产业发展所处不同的阶段制定出需要差异化的产业***策。在导入期,***府可以采取激励性应当***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兴产业,鼓励新兴产业技术的研发与开发,培育新市场的需求,尽量缩短导入期的时间,从而让新兴产业提前进入成长期。在成长期中,***府可采用约束性应对***策,限制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竞争关系的传统产业的发展,促使传统产业消费市场向新兴产业消费市场尽快的转变。在新兴产业的成熟期和衰退期,***府要扮演市场监督者的角色,要充分地让市场在新兴产业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参考文献:
[1]MICHAEL 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M].The Free Press,1988:158.
[2]Van de Ven A,Grand R A.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Emergence of New Industries[J].Research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1989,(4):195-225.
[3]王新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研究及路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4(8).
[4]Krugman,Paul.A Model of Innovation,Technology Transfer,and the World Distribution of Incom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987(2):253-66.
产业发展战略篇3
关键词:电视;娱乐产业,发展战略
电视娱乐产业是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形成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对精神文明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电视产业已经难以满足观众的需要,传统电视产业的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视产业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电视娱乐节目的优点,将娱乐的元素加入到电视节目中,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电视娱乐节目。这类节目自身具有传媒属性,它的本质就是休闲娱乐,因而娱乐节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在观看电视娱乐节目的时候,观众是最放松的时候,因此,一个好的电视娱乐节目会让观众感到很舒适,这样的电视节目有生命力,受到大众的喜爱,因而也就能有一定的市场。电视娱乐节目兴起的原因是满足了广大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当今社会节奏较快,各方面压力都较大,观众在选择电视节目的时候越来越关注节目对内心的减压作用,而娱乐节目恰恰起到了这个作用,因此很多娱乐节目在刚刚推出的时候都受到了大众的普遍喜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节目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分析其中的原因,就是节目的创新速度太慢,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娱乐性慢慢消失使得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这是电视娱乐节目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在电视娱乐产业如此繁荣的今天,仍然应该居安思危,坚持创新,不断更新节目内容,保持电视娱乐节目的强大生命力。
一、电视娱乐产业概述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电视娱乐产业是娱乐产业和电视产业的交叉融合,众所周知,娱乐产业存在着很多的子产业,如音乐业、广播业、电影业、体育业、电视业等等,电视娱乐产业正是依托电视这个媒介,在传统的电视产业中加入娱乐元素而形成的新兴产业。电视娱乐产业的核心就是电视节目的娱乐化,这既是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综艺节目热潮、游戏节目热潮、益智节目热潮以及真人秀节目热潮。电视娱乐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相应的经济效益,并在这一过程中满足观众的需求,这与传统电视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传统电视变革的方向正是电视节目的娱乐化。电视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改电视产业一直以来的颓势,为电视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它作为一股新鲜力量被注入到了传统的电视产业中,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节目内容的创新,使电视产业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电视娱乐产业对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电视娱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严重制约着该产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电视娱乐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追求一定的经济利益,这可能会使得产业从业人员为了更多的利益而降低对节目质量的要求,导致很多粗制滥造的电视节目的出现,降低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很多地方电视台近些年一直抄袭模仿其他的娱乐节目,短期内这样的节目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长期来看,这样的做法会给节目的创新性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优秀人才创作节目的积极性,使得节目制作越来越缺乏动力,观众也会慢慢产生审美疲劳,久而久之,电视台的市场就会越来越小,产业的发展也就难以为继。因此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不是长久之计。现在的电视娱乐节目中存在着大量的低俗文化,如女主持穿着暴露,言语露骨,男主持各种调侃段子不绝于口,挖掘他人隐私,戏弄他人等等,考虑到电视娱乐节目很强的传播性,这样的低俗文化会在社会上传播不正之风,给电视产业和国家的发展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视娱乐产业正在向对利益的绝对追求方向偏离,这是一种不正之风,会给电视产业的发展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必须坚决遏制这种不正之风,电视产业的发展必须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两个方面,不可偏颇,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取得适当的经济利益,才是电视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电视娱乐产业的发展战略
电视娱乐产业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电视娱乐产业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为解决这些负面问题,需要明确并贯彻电视娱乐产业的发展战略。1.提高电视娱乐节目质量近些年来,电视娱乐节目一味的模仿学习其他的娱乐节目,使得抄袭复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努力提高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加电视节目的文化内涵。对于各个电视节目制作单位来说,需要做的就是合理分配内部的资源,将资源向节目的创新方向倾斜,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将人才、资金、***策都集中起来,大力推动节目创新,努力创作有特色,有意义的电视节目,从而更好地吸引观众。以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为例,这样的电视娱乐节目有着很强的创新性,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观众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学习了很多的名诗名句,了解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不仅加强了自身的文化修养,也增加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这样的节目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中国观众的目光,这正是提高电视娱乐节目质量带来的结果。2.防止电视娱乐节目带来的文化堕落电视娱乐节目虽然是为了取悦大众,给大家带来欢乐,但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娱乐的同时也要保证自身的文化底线,对大众的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电视工作者不应该利益第一,收视率第一,而是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用心为大众奉献精彩的电视娱乐节目。为此,应该要求各个电视节目制作单位对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深入的学习,反思自己之前出现的问题,监管部门要向各单位明确,收视率要保证,但是节目的文化内涵更要保证,这是从根源上防止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文化堕落。同时,国家的相关部门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已经传播出来的低俗文化节目进行坚决抵制,对这样的节目限期整改,对制作节目的单位进行批评和惩罚,相关部门必须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为整个社会良好文化风气的形成贡献自己的力量。3.实现电视娱乐节目的效益平衡我国电视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片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对于整个电视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电视娱乐节目的目标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电视娱乐产业要向社会传播优秀的文化和精神,在传播的过程中,获取一定的收益,利用这些收益来进一步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群众服务。现在的电视娱乐节目很多都以对利益的绝对追求为导向,大力模仿抄袭发达国家的娱乐节目。以跑男这样的节目为例,它模仿的是韩国的电视娱乐节目,版权掌握在韩国相关公司的手中,每年都要向韩国公司缴纳一部分收益,这一现象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红利有相当一部分流向了国外,这对于我国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策,限制国外文化的输入,输入的部分国外文化也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国内的优秀娱乐节目要大力支持,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给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让我们国家的电视娱乐节目得到长足的发展,让电视产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现最终的发展目标,即不仅能够满足国内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能够走出国门,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扩大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国家还应该出台相应的***策,鼓励人才进行创新,人才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核心,创新是一个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策到位,才能激发广大从业者的创作热情和工作激情,提高电视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只有创新,才能创作出更多的特色节目,丰富大众的生活,壮大电视产业的发展,形成多赢的局面。
三、结论
电视娱乐产业的发展是未来一个时期电视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它的发展对于电视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进步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让电视娱乐产业成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前沿阵地,同时获取相应的收益用于自身的创新和进步,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是电视娱乐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针对电视娱乐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对电视娱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伟中.试析电视节目娱乐化对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作用[J].当代电视,2014,(2):99-100.
[2]苏珊珊.中国娱乐传媒产业运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3]田明.电视娱乐产业战略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
产业发展战略篇4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SWOT分析;发展战略
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并且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产业和科技发展的新方向,体现了当今世界知识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潮流。在国际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湖北应当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湖北经济跨域式的崛起。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支撑我省跨越式发展、体现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作用的必然选择,也是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构筑我省发展新优势的迫切需要。
1 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2 湖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SWOT分析
湖北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除了借鉴分析经济较发达省市的经验外还要对自身有明确的定位,只有对自身进行深入剖析才能了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及对策。下面将对湖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SWOT分析,具体表现为优势分析、劣势分析、机遇分析以及威胁分析。从以下四个角度出发,分析湖北如何克服不足,抓住机遇,对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带动经济快速增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发展对策
根据SWOT分析法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的定性分析如上***3所示,我们可以得出关于湖北新兴产业发展的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
1.SO战略
(1)紧紧抓住机遇,加大扶持力度;
(2)利用区位、科教优势等一系列优势发展产业新优势;
(3)产学研紧密结合,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能忘记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2.WO战略
(1)加快高新产业发展步伐,重点扶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项目,才能产生有优势
的规模效应;
地方***府应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导资金市场进入;
充分利用科教优势,探索出产业的商业模式;
(4)利用优势克服劣势,加大支持,打造“美丽湖北”。
3.ST战略
(1)利用现有优势积极开拓新市场;
(2)加强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
(3)竞争中求生存,突出特色产业;
(4)加强周边区域乃至全国战略产业基地的交流与沟通。
4.WT战略
(1)努力进行市场开拓与各方面的合作,例如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认清发展方向;
(2)财***主要支持市场前景好以及需要重点培育的企业;
(3)集中力量支持科技和产业基础较好的武汉;
(4)加强各地人才交流,优势产业的沟通学习。
目前,湖北新兴产业的发展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并且机会与风险同在。湖北新兴产业想要快速健康发展下去,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了解新兴产业的发展周期、发展现状以及现阶段发展水平。与此同时更要紧紧抓住机遇,利用其优势力量来克服产业发展环境中的威胁因素。湖北新兴产业的发展还要立足本省实际情况,量力而为,切勿盲目跟风,通过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
3.2 建议
针对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经济较发达省份的对比分析及自身的SWOT分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建议。
1.因地制宜,优化布局
目前湖北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家重点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名称完全一致,这样做有利有弊。好处是上下对口,有利于争取中央有关部委支持。弊端是缺乏湖北特色,容易因与其他省产业布局雷同而导致恶性竞争。应该从湖北省情出发,为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构布局,扬长避短,最好将文化创意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也列为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首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而湖北作为一个文化大省,目前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已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4%,逼近支柱产业的门槛值。重点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既可彰显湖北在文化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优化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又能加强经济与文化的结合,加速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其次,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旺盛,产业链长,发展潜力大,特别适合湖北这样一个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湖北在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方面又有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重点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不仅能够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而且还能有效促进
就业。
2.典型培养,重点扶持
首先,湖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宜遍地开花,应首先集中力量支持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好的武汉,使之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排头兵。武汉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兼有科技、产业、区位和***策优势。支持武汉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排头兵,不仅有利于带动湖北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速湖北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越,而且有利于加快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有利于强化武汉在“支点”建设中的支点地位。其次,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以园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园区特别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效应。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目前我国业绩最好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又赋予其若干先行先试的权力我们应抓住机遇,将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进一步促进各种创新要素向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集。
3.自主创新,产业升级
首先要加强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必须从一开始就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走创新驱动的路,切实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府在***策和资金上,要进一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的力度,并做好相关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其次要进行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一定条件下,传统产业可以转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北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大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不仅要做大做实做强高新技术产业也要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使部分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但要注意不论是产业升级还是延续传统产业都要注意保护环境,切勿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全力以赴共建“美丽湖北”。
产业发展战略篇5
关键词:战略性 新兴产业 能力 支撑2012年我国***府正式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以科技自主创新和重大发展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是以重大技术自主创新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引导经济社会。各地区利用自身优势,以自主创新基础,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一、加强能力建设
“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提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目前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创业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就成为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突出任务,同时强化人才支撑作用,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一)产业创新能力
产业创新能力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加大开发核心技术研究,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和创新体系。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重点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个支撑产业,形成行业间、企业间的产业技术体系,形成完善的具有动态能力的产业创新能力。
(二)地区创新能力
地区创新能力是通过在地区创建科技研发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和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及研发平台,形成地区创新能力体系。打造地区创新能力首先要通过拥有核心技术来创造自己品牌,增强竞争能力提升地区国际影响,形成地区优势能力,提高地区创新能力。
(三)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是构成经济社会的基本元素,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有力保障。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有***策的支持,打造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其次完善激励制度,让企业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壮大自己的科技研发队伍,形成企业创新能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四)人才支撑
拥有人才就是拥有技术,拥有稀缺技术人才,就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可见,人才对一个国家、地区和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靠人才来支撑。“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都需要人才来实现。拥有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府应建立完善合理的人才工作机制及管理办法,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创建培养人才平台,向社会推出高素质人才队伍。
(五)自主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1]科研成果要想取得经济效益,必须将科技成果转换为能够创造价值的产品或生产力,推向社会,创造价值。创新成果转换要服务社会,必须加强创新成果转化程度,从而提高国家、地区及企业的竞争力。“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尤其重大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更是保证重要要重视自主创新,那么提升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就成为促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七大产业的重要发展举措。
二、打造支撑体系
2009年9月我国召开了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我国计划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为实现这个目标,要求打造完善的、合理的、全面的支撑体系。
(一)资金支撑体系
高投入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特征之一,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缺乏经验和资金,不仅项目上需要资金支持,技术研发也要资金投入。一方面依靠***府拨款支持,另一方面吸引投资基金进入,从而建立并完善现有资金支撑体系,有效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
(二)人才支撑体系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依靠“人”来操作,这就要求高端人才来掌舵——战略性管理人才和技术专家等。一方面,打造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平台。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建立人才交流、培养方式,提高员工技能素质。同时建立完备的聘用人员的薪酬和激励制度。另一方面,通过高等院校的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人才。通过高校教育来加强“七大产业”相关的专业学科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
(三)行业标准支撑体系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十年肯定新兴产业肯定迅猛发展,要求加快完善“七大”行业标准体系。2011年我国工信部明确提出将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物联网、三网融合、半导体照明、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重要领域标准制定修订,并在经费、计划安排和审批等方面给予优先和倾斜支持。[2]标准建设需要过程是个全面、细致、复杂的打造过程,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建立的行业标准体系首先与国际行业标准接轨,减少国际市场中的知识产权纠纷。其次,通过企业实际发展新兴产业的过程,积累经验完善行业标准,同时,***府参与标准建设的推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建设,从而提升我国行业标准支撑体系建设。
(四)***策支撑体系
为了完成某一目标国家会以多种方式推出相关***策,进而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各种方针和措施顺利实施。我国全面支持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应在金融***策方面,放松融资门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财税方面,减计收入、加计扣除、减免所得额、低税率、减免税、投资抵扣、投资抵免等,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投资、偿还性资助等多种投入方式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方案设想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我国未来经济快速发展重要途径。我国将在未来几年打造并鼓励发展重点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化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等七个产业,为了形成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我国在建设新兴产业的同时应权利培养加强能力力建设,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地区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人才支撑、自主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并形成自主创新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四大体系——资金支撑体系、人才支撑体系、行业标准支撑体系、***策支撑体系。最终,形成以自主创新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全新格局。
根据我国实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提出自主创新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方案,见***1,我国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提出自主创新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方案。***1自主创新带动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方案
总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的总体目标,要始终围绕自主创新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展开。新兴工业体系规划与布局,围绕国家总体发展规划,合理选择区位,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府通过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培育为创新服务的骨干中介服务组织,以及依托行业协会及行业技术中心等机构,(作者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产业发展战略篇6
关键词:科技创新 中国产业 发展 名牌战略
科技创新对我国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临近攻坚阶段,科技创新更将为“十二五”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只有依靠科技创新的不断升级,才能确保我国产品发展占领市场的制高点,进而依靠成功名牌战略,不断扩展我国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与名牌的相互依靠。
我国产业发展实施科技创新和名牌战略的意义
纵观东西方国家产业发展的实践可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和动力引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科技创新理念也不断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和升华,创新的能力和手段日新月异,创新的水平也日渐趋同,产品同质化竞争不断升级。此时在世界范围内,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就演化成质量和名牌之争。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实施产品名牌战略,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名牌是产品与商标的统一体,名牌依附产品而生存。名牌是众所周知、久负盛名的产品,其内涵广阔而深刻。名牌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名牌是企业社会效益的广泛外延。名牌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一个名牌往往使一个企业名声大振而成为名牌企业,名牌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力的重要表征。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的先进生产力,它不仅可以带动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可以带动整个国家产业经济的腾飞。
中国名牌战略发展的历程回顾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名牌战略从无到有,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与科技创新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一)工业设计与产品形象融合阶段
中国名牌形象战略发轫,不是从广告界和设计界开端的,而是产业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展工业设计运动发起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蓬勃兴起的工业设计运动,是中国产业界第一次用世界的眼光审视自己与国际的差距,解决了中国产品与国外产品在外观上存在的问题,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能力。当时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我国产品“地摊货”和“廉价货”充斥市场、产品质量不佳的问题,并从西方的工业发展中领悟到“科技”和“设计”这两只轮子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驱动力。例如,德国人在100年前就开始了工业设计,当时他们创建了“包豪斯”设计学院,把世界最现代的设计思想灌输到企业当中,开创了世界现代工业设计的先河,由此推动了现代工业的强劲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企业在引进国外生产线的同时,并没有引入设计理念,我国的工业仍然是一种被动“加工型”的工业体系,它在一开始就丢掉了作为“产品”定义中最先决的“设计”,使得我国产业竞争力十分薄弱,我国科技能力在世界范围,除美国、西欧、日本外,居二级水平,但产品的竞争能力却属三四级。其原因是工业设计没有参与经济全过程。当时的轻工业部开始在全国范围推进工业设计,掀起了蓬勃的工业设计运动,提升了中国产品设计水平和附加值,改善了中国产品的形象。工业设计在我国产业界开展最大的功效在于解决了中国产品与国外产品在外观上存在的问题,这为名牌战略在中国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舆论准备。
(二)CI设计与企业形象阶段
中国形象战略的第二阶段是CI设计与企业形象阶段,开启中国企业差异化竞争时代。这是以1993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企业形象战略研讨会”而开端的。中国产业界和设计界在20世纪90年代共同努力学习借鉴国际上的文化经营战略,掀起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浪潮,它开启了中国企业差异化竞争的时代,为中国名牌战略奠定了基础。它使企业的目标、理念、行动、表现等为一体所共有的统一要领,是企业在内外交流活动中,把企业整体向上推进的经营策略中重要的一环。
(三)创意中国与产业形象阶段
1998年英国工***布莱尔首相上台便提出了“新英国”计划,由此拉开了世界创意产业的序幕;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例如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靠创意产业成为财富的聚集地,我国也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理念,未来的中国应当从制造大国走向创意大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当年我们提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一口号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首先,中国以资源能源消耗的经济模式走到尽头。中国每年生产和消耗了全球30%的煤炭、40%的水泥、30%的钢铁、15%的木材、13%的电力、8%的石油,但经济总量只占世界3%。规模巨大的中国制造,实际上是以极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为代价,获取微不足道的加工费,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却没有较高的增值盈利能力。
(四)名牌中国与中国名牌形象阶段
本世纪以来,国家提出要建设产业发展名牌战略,并提供***策支持和产业创新平台,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创造国内外产业知名名牌。鼓励大型企业依靠科技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例如,国内电子信息行业涌现了很多知名手机产业制造商,生产的手机在功能上可以与国际名牌相媲美;纺织等轻工业也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改进产品质量,创造了良好的市场业绩。
依靠科技创新和名牌战略全面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策略
(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施产业发展名牌战略
企业经济竞争的实质就是科技力和高技术含量的竞争。我国许多企业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对技术创新和新品开发的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往往靠引进国外技术和专利来生产,或者靠贴牌加工来生产,这就丧失了市场的主动权,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我国企业必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研究和开发,生产出质量优良、内涵丰富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了解国内与国际商业发展的形势,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名牌战略。名牌战略是指行为主体谋求长远利益,从全局出发,根据自身特点及名牌形成的普遍客观规律,综合分析各种相关因素而制定具有竞争意识的发展名牌事业的一种长远的总体规划。这一战略具有企业主体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纲要性的特点。名牌战略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名牌观念的树立,名牌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名牌形象的创立,名牌的进一步发展、巩固和保护等几个重要环节,其中名牌产品的开发是名牌战略的核心和名牌战略步骤的龙头,更为重要的是整个名牌战略的工作重点是质量运筹。企业名牌战略是指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而对名牌的创立与发展所进行的周密策划、设计及其落实过程。在市场经济特别是当今买方市场业已形成的条件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实施名牌战略。名牌一旦创建成功,便能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企业可以凭借名牌优势扩大市场,促进消费者的名牌忠诚,打开消费市场。知名的名牌还代表较高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娃哈哈”(营养液)就是这样的名牌,“奔驰”汽车也是这样的名牌,实施名牌战略可以降低营销费用,增加企业利润。
(二)正确进行市场定位,融合科技元素促进产业发展
我国很多产业发展普遍存在产业布局不合理,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现象,很多企业往往采用价格手段进行竞争,不注重市场定位,实施名牌策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我国企业要通过企业定位,拓展企业的市场空间的竞争。从自身所拥有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出发,努力去发现市场、抢占市场。企业应注重市场调查,建立有效的企业信息系统,融合科技元素,占领市场先机。从工业自动化市场发展来看,欧美企业仍然占据70%份额,国内企业市场份额继续提升。增长幅度较大行业是电力、起重机械、石油化工和建筑楼宇HVAC等。起重机械:份额28亿,西门子、ABB和安川占据六成市场,其余份额由施耐德、三菱、英威腾和汇川瓜分;纺织机械:26亿,三菱、艾默生、台达、安川和丹佛斯份额较大,本土厂商逐步开始重视;电梯行业:24.5亿,竞争最为激烈,国内外厂商均有参与,以汇川、西门子、安川、艾默生和新时达等公司为代表。我国企业必须通过对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商业企业通常经营的商品种类,少则成百上千,多则成千上万。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使消费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开发的同质化商品,要体现出异质性。唯其异质性才是名牌开发的成功之处,关键所在。
(三)进行名牌辐延,发展和利用原有名牌
对于那些已经拥有良好名牌的企业来说,要通过技术创新,改变设计手段,提升名牌质量,而不是急于实施扩张策略,盲目扩大规模收购、兼并其他小企业,由于小企业技术力量的薄弱使产品质量跟不上,从而损害了原有名牌的形象。以制药业为例,随着国门的打开,一批拥有世界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外资企业开始与我国合资建厂。天津大冢、无锡华瑞、上海施贵宝、西安杨森、苏州胶囊成为第一批医药合资企业。我国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行药品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从而吸引了大批外企进入,带动了我国制药工业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加快GMP推广进程,药品质量稳步提高,新产品、新剂型不断增加,新技术、新设备广泛采用,新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迅速普及,全行业旧貌换新颜。IMS曾认为,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五大药品市场;2020年,中国医药产业将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四)完善***策法规,帮助企业实施名牌战略
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是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物质产出不断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在传统模式主导的宏观形势下,相关法规和经济***策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缺乏足够的激励。中国企业的名牌战略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国际化名牌开发缺少技术和资金支持。据2005中国企业500强的数据统计,填报2004年研发数据的373家企业,平均每家企业的研发投入2.47亿元,仅占373家企业平均销售收入的1.05%。***府应增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这是新时期新阶段加快产业发展和名牌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府建立产业创新基地,帮助企业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府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策,对企业技术研发给予一定的费用减免和资助。此外,***府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长效机制,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绩效考核,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强化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布局、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和提高知识产权战略组织实施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名牌代表着产品的功能、可靠性、服务性、价值比等核心内容,代表着企业形象和对消费者、环境生态和社会的责任。它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能给消费者带来物质的、精神的、技术的、文化的和时尚的价值享受。我国产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建立有效的名牌战略规划,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内涵, 坚持质量安全可靠的准则,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加强名牌推广与传播力度,企业要对名牌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以确保名牌运营在整个企业运营中起到良好的驱动作用,同时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价值和名牌资产。
参考文献:
1.2001年中国名牌产品诞生[J].中国标准导报,2001.6
2.崔世海.中国名牌何时挺直腰板?—访***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程秀生[J].中国经济快讯,2002.9
3.中国名牌产品竞争力调查十大阵容企业[J].中国经济快讯;2000.12
4.江金骐.放大“名牌”在市场中的概念[J].中国经济快讯,2002.7
产业发展战略篇7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发展现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16
[中***分类号]F124;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2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工业化经济为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人们对高度工业化发展的负面影响预计不够,造成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而日益突显的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等环境问题也愈发制约各国发展。针对这一形势,世界各国相继采取了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变革产业技术体系,开发新能源产业等措施。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由此引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构成了延续至今的巨大伤害。在后危机时代,科学技术的重大创新与突破,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及产业结构的整体转型。为消除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系列问题,使本国经济在危机过后快速繁荣发展,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新兴技术的培养力度,以期借助新兴技术加快传统经济产业结构的变革,获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然成为各国抢占新科技乃至新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手段。
2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
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概念目前在学术界还比较新,其概念界定仍然存在争议。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最早提出了主导产业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对其扩散效应最强的产业或产业群进行重点扶持,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罗斯托的观念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提供了基础。Andrea Bassanin和Stefano Scarpetta提出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OECD)战略产业选择的基准。Berger和Udell将战略新兴企业生命周期与融资相结合,提出了战略新兴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他们认为战略新兴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需采取不能的融资安排。
在国内方面,朱瑞博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到国家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命脉,具有引导科技进步的能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换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是国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先导产业。刘文***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引领带动作用,是以重大发展需求和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础,并且具有巨大的成长潜力、物质资源消耗少、知识技术密集等特点的产业。牛立超则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对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并且是利用先进科技成果建立起来的产业。贺俊和吕铁分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分析,提出了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的“要素、匹配、层次”分析框架。姜秉国和韩立民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界定,认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海洋高科技发展为基础的,目的在于将海洋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带动相关的海陆产业。孙国民从“战略性”和“新兴”两个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阐释,他认为“战略性”体现在其关系到国家的产业安全、关键技术突破、国家安全和产业的制高点,从而影响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新兴”体现在与传统产业、成熟产业、旧产业有所不同。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从学术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讨论中可以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导向性、高风险性等特征。
2.2.1 战略性
战略性体现在国家整体的战略发展目标上。战略性特征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全局发展,它在国家的安全稳定、发展方向、综合国力的提升上都有所表现。
2.2.2 创新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就是科学技术的创兴与突破,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
2.2.3 导向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反映了国家未来的发展重点和***策导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导向性这一特点在国家未来的科技研发、***策制订、人才培养以及资金投入等多方面都有所体现。
2.2.4 高风险性
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存在不确定性,无法预测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由于科技突破而产生的新企业、新产品在对新市场的开拓和适应上存在不确定性;***策的制订、标准的改变、经济形势的变化决定了其外部坏境的不确定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诸多不确定性决定了该产业的高风险性。
3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015年国家经济表现低迷,增速放缓,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表现令人瞩目,在并不好的经济形势下实现逆势上涨。国家***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27个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1%,累计实现39 643.7亿元。其中,工业部分营业收入增速比2014年同期增速高0.4个百分点,达到了工业总体增速的5倍,增长了10.1%。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工业总体利润增速出现负增长,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部分同比增长17.7%,达到利润1 631.7亿元。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很多行业呈增长趋势,其中,新型计算机产品、视听设备、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有9个行业呈现逆势加速增长。风能原动设备制造行业一季度达到47.3%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速提高了27个百分点;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行业达到34%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了19.6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发展快速,提升显著。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部分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新能源、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铁技术、生物燃料、电动汽车、基因技术、关键材料与电子商务等技术产业接近或处于世界创新前沿。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基础能力也在稳步增强。如以中芯国际为龙头的一批集成电路企业健康发展,使我国的IC产业增速高于全球的集成电路产业增速。此外,我国的克隆技术和品种改良等方面同样成果显著。而在新能源领域,我国的生物质能发电量约占全球生物质能发电量的4%。
虽然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巨大,但同样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差距。如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策不健全的问题。我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仍然不足;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能力仍需加强;行业不够细分,以致发展目标不明确;市场发展不完善,市场活力并未完全激发;人才***策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人才激励不够。整体而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3.1 自主创新力薄弱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核心、前沿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具有核心技术支撑及知识产权的成果。国外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而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25%左右,我国科技转化率很低,缺乏对科技成果的成功孵化,不能将很多科技研究转化为生产力,不利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3.2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资金供应不足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人才的支持。我国不仅在高科技人才方面相对较为缺乏,还存在大量人才流失问题,以致于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受到削弱,制约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我国每年的研究与发展试验投入经费较低,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规模偏小、融资机制不灵活。
3.3 相关***策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支持、税收优惠、创新创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的***策还不完善,且现有的一些体制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相匹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4 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将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我国的实际形势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有问题,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制订相关***策,全面支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方面的问题,国家可制订相关***策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加大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对该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要改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投入不能与产业技术有效结合的现象,提升其基础研究能力,提高技术能力、技术标准化及企业家创新的能力,同时,出台相关***策以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模式创新。当然,要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提高其技术创新和人才保障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先进管理水平和丰富经验的优秀管理人才和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人才。解决人才的开发问题,要从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人才的激励机制上着手。创新培养模式可以培养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完善激励机制以防止人才的流失。可见,要大力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以保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
4.2 加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研创新力
首先,要增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提高其生产技术、打破技术壁垒,从而提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环境中的竞争力。其次,要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建立相关的研究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鼓励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科技实验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市场上的实际生产力。当然,还应推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示范园区,以产生模范带头效应,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水平提升。
4.3 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效率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发展不均衡,整体效率偏低。要更好地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效率。因此,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企业主体而言,应努力提高自身经营效率及盈利能力,提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益,以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行业的效率提升。此外,针对我国***府而言,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有效地进行对外交流合作,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及经验,充分利用全球优势资源及先进装备,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美]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贺力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Andrea Bassanini,Stefano Searpetta.Growth,Technological Change,and ICT Diffusion:Recent Evidence from OECD Countries[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2002(18):324-344.
[3]Berger A. N.,Udell G.F.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22):613-673.
[4]朱瑞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策取向[J].改革,2010(3).
[5]邓龙安,刘文***.产业技术范式转移下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自适应创新管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2).
[6]牛立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演进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7]姜秉国,韩立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趋势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1(5):76-82.
[8]贺俊,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策概念到理论问题[J].财贸经济,2012(5):106-113.
产业发展战略篇8
关键词: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分类号:F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3-0022-02
随着金融危机的慢慢减轻,一个属于“后危机时代”的新兴概念,正在日益成为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高度关注的焦点。这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两会”期间,***在《***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那么,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概念上讲,“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了两个核心词:“新兴”和“战略性”。如果单从这两个限定词来理解,那么,就会有多种理解和选择。因为任何一单位,任何一个区域,大到国家,小到乡镇,都存在着对该地区来讲是新兴性、战略性的产业。这就使战略性新兴产业似乎是一个有着主观性、随意性的概念。这对于指导实践是不利的。其实,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强的客观标准。这就涉及了第三个重要限定词――“科技”,当然是现代科技,首先又是高科技。自世界进入科技时代以来,不管人们是开创新兴产业,还是打造战略性产业,抑或仅仅追求一种规模较大的产业,无不深深地烙上了“科技”的印记。甚至可以这样讲,无现代“科技”,则难有“新兴性”产业;无现代“科技”,则难有“战略性”产业。
因此,“战略性”、“新兴性”与“科技性”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个必备的基本特征。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具有“战略性”特征,指的是这些产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和极强的拉动效应,是关系全局和长远的产业。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具有“新兴性”特征,也就是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认知度比较低、产品和服务不成熟、相关的标准和***策等不完善,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第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具有“科技性”特征,这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认为,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新出现的或受到改造提升的部门和行业中,那些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战略发展具有支柱性和带动性、能够聚集和吸引世界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占据国内外市场制高点、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的产业。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网络、生物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产业等都属此范畴。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电子信息、新兴材料等领域已具备相当的竞争力,个别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由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可以看出,我国已有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基础,并且有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时环境复杂因素众多,发展面临挑战。我国面临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和财税***策及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对我国在发达国家已围绕着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展开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抢占先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首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契机;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选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内生增长的重要途径。再次是构建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如此重大,那我们又该如何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呢?
坚持创新发展,明确先导地位。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明确创新性产业的先导地位。注意坚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府引导推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我国市场需求巨大的优势。支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相结合,统筹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坚持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相结合,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
加大财***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投入。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健全财税金融***策支持体系。在整合现有***策资源和渠道的基础上,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投入增长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和建立多层次担保体系,积极发展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
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由***府出面,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促进各项***策措施之间的互相配合,引导整个社会投入新兴产业领域,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撑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
产业发展战略篇9
第一,要深入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现在大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普遍感觉比较困惑。2009年到2010年之间,国内有战略性产业、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等多种不同的提法。如何给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一个定义,让它既简明扼要,又严密准确,同时还便于各个部门和地方进行产业规制与支持,是大家一直在思考的。我认为,应该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背景、功能上来理解其内涵。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宏观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爆发于2008年10月的国际金融危机减缓了全球经济的发展速度,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采取了积极的财***和金融***策,通过4万亿元的新增投资和一系列的产业振兴行动,有效地维持了8%以上的高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作用,如使原来准备淘汰的过剩产能不减反增,产业结构升级更加困难等。为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继续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国际竞争新形势。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减少碳排放,而减少碳排放,就是要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这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来说,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降低发展规模和减低发展速度,要么提高能源效率或者使用非化石能源。在2009年11月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就减少碳排放的责任和行动产生了激烈冲突。美国提出在国际贸易中征收碳关税。这样就使得我国在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的同时,必须选择发展一些新兴的能耗低、附加值高的产业,或者是提供替代性能源的产业(如风能、太阳能)。三是新的科技突破正在催生一些新的产业,给我国带来了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机会。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使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可能。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可能会进一步改变现有的产业体系,以及现有的国际产业分工。例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的大规模应用,可能会改变现有经济体系的能源基础,改变很多产业的成本结构,以及国际贸易的竞争能力。为了把握这样的一些发展机会,我国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上述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的背景来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发展的主要功能,包括保证经济持续增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对国际经济和***治竞争的新格局,把握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全球竞争力。2010年2月4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范围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概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完全可能推动新一轮产业***。要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等作为重点,选择其中若干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例如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等,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重点增加研发投入,集中力量,加强攻关,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见到成效,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总之,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功能以及***的概括中,我们能够很好地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刻内涵。
第二,要充分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出以下一些主要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和规律,对于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十分重要。一是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一般是在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例如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80年代至90年代兴起的互联网产业等,这些产业都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而形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是同时发生的。二是国家必争。从上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产业是对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和全球竞争力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的一些产业,如新一代的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三是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创新驱动的特点,因此人们往往把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同起来。从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演变进程来看,技术的重大突破只是给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要变为现实,需要更大规模的产业投资,需要更多的企业,以及各种经济服务组织的产业。最为重要的是需要一个规模足够大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资金链能够实现闭合,财富能够不断地创造,参与主体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仅仅靠***府的投入和补贴不能够培育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国际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是全球化的。不仅从研究开发、生产到销售等不同产业环节是全球化的,而且同一环节,如研究开发,也是全球化的。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域和国际的合作。
第三,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目前国家初步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些重点方向,大致包括四个方向、七大产业、22个小行业。这四个方向,其一是以突破资源与能源的约束为目标的相关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方向。其二是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作为重点方向,包括了新一代的互联网、通信网、宽带网的三网合一,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还有云计算和信息服务业。其三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高效农业,主要是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两大行业。其四是高端制造,主要包括航天航空、海洋装备、高速轨道交通、智能机床和基础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等。这些重点行业代表了国家未来必争的一些产业发展方向,但并不代表各地方未来产业发展必争的方向。各地在选择自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的时候,需要根据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结合国家的发展重点,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够把握住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把握好发展的方向,培育出适宜本地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产业发展战略篇10
一、LED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态势
(一)LED应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012年,世界各国或地区均相继出台发展LED应用的***策,加上LED应用产品的快速成熟,直接带动了LED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特别是LED照明将出现爆发性增长。根据行业人士估算,淘汰白炽灯后形成的市场规模将高达数千亿元,作为理想的替代品,LED产业五年内有望翻两番,LED照明应用正逐渐从背光源向普通照明领域渗透,这将给整个产业链不同的参与者带来全新的商机。预计未来三年行业应用产值增速都在25%以上,2020年前LED在中国照明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80%,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照明市场。
(二)LED产业在中国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中国的LED产业主要聚集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区域,逐步形成了在环渤海区域LED下游应用企业较多,长三角LED芯片企业较多,珠三角LED封装企业较多的产业集群态势。从LED外延片的生产、LED芯片的制备、LED芯片的封装以及LED产品应用等,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推动下,中国已形成了上海、大连、南昌、厦门和深圳等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现阶段从事该产业的人数达数万人,研究机构数十个,企业数千家。
(三)中国LED企业大都处在LED产业链中的中下游
LED的产业链主要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为LED外延片生长、芯片制造、配套设备制造等;中游为器件封装;下游为应用产品制造。上游在LED产业链中技术含量高,利润率在整体产业链中也相对较高,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欧盟、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相对于上游,中国LED企业仍旧是以产业链的中下游的封装及应用为主,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产品利润较低,面临着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际公司的挤压。
(四)竞争日趋激烈,LED行业面临洗牌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8 000家LED企业,其中5 000多家处于产业链的下游,LED行业竞争相当激烈。在经过了2011年的倒闭潮之后,2012年,LED行业面对欧美市场的持续疲软,以及国内市场逐渐开启,LED行业正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那些出口导向的中小LED 企业,订单明显下滑,继续在市场的寒风中挣扎;另一方面,那些拥有技术优势的大型企业,在国内***策红利的刺激下,正掀起新一轮上市潮,并购动作频频发生,LED行业洗牌会逐步加速。
(五)伴随LED企业技术的提升,LED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不断降低
近年来,行业大规模投资上游芯片,推动芯片产能快速释放,促使2011年以来芯片价格平均下降幅度达到40%。上游芯片价格的下降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LED照明产品与普通节能照明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另一方面,伴随LED产业技术的提升,LED芯片发光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发光效率的提升在降低LED芯片成本的同时,也将降低如散热片等配套材料成本,最终降低LED照明产品的综合成本。
二、中国LED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受欧美日经济不振的影响,LED行业景气度低于预期
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陷入停滞甚至衰退,这些中国LED产业的目标市场地区的需求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LED产业的发展速度。据统计,目前国内LED企业80%的产品都以出口为主。在欧洲债务危机、美国经济疲乏无力等因素的影响下,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LED企业的订单不断减少,行业景气度处于低潮。
(二)LED产业仍然缺乏核心技术
虽然近年来中国LED产业呈现“井喷”之势,但是在整个LED产业链中,无论是材料、设备、芯片,还是封装技术、应用技术,中国企业都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目前全球LED市场主要由行业前五大厂商掌控,即日本的日亚化学、丰田合成、美国Cree、欧洲飞利浦照明和欧司朗。LED产业50%以上的核心专利都掌握在这五大厂商手中,这些专利几乎覆盖了原材料、设备、封装、应用在内的整个LED产业链,特别是白光、大功率LED灯的热平衡问题、持久高效的荧光粉等关键专利。这些LED厂商间通过交叉授权和专利授权来进行生产和研发,不仅对新进入者带来进入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国企业在研发、生产LED产品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技术相似性而触发专利雷区,一旦被诉,产品的生产、销售都将受到根本影响。
(三)LED企业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府为了鼓励LED产业的发展,推出了各种LED的产业发展支持***策。但正是因为***府的各种***策利好,也让一些原本不在LED行业中的企业开始转向LED产业,它们的目的不是通过生产获利,而是获得***府的产业补贴。***府补贴很容易让一些企业产生依赖心理,它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策的补偿,而不是把资源投放在产品和市场上,由此带来的价格战也会影响产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中国LED企业约有8 000家,处于数量多、规模小的状态中,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四)LED行业标准缺乏,导致产业无序竞争
目前,LED技术还在向成熟阶段迈进,全世界至今都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较大的LED企业一般都自行订立标准,中小型LED企业则是跟随。这使得行业标准有着区域性的局限,市场竞争也相对无序,企业在开拓异地市场时也会遇到很大的阻碍。行业标准缺失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和用户的接受程度降低,各厂家的LED产品缺乏统一的规格标准,致使不同厂家的产品很难互相通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产的混乱。
(五)LED行业缺乏品牌意识
LED行业进入的门槛低,以致企业数量众多,鱼龙混杂,其中小企业、小作坊居多。这些企业大多没有创建自主品牌的意识,产品参差不齐,甚至很多仅仅是山寨国外品牌。另一方面,大部分地方***府都有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府为了经济发展都会出台相应的扶持***策,比如在选取景观照明和交通照明时,都会优先考虑当地企业,使得一些中小型企业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投标***府项目中,从而失去对外扩张的机会,而对于品牌形象的建立更是顾之不及。
(六)受制于生产成本,LED产品价格仍然偏高
LED照明进入普通家庭是大势所趋,但LED照明产品生产成本仍然较高。主要因LED照明产品制造步骤烦琐,使用设备要求高,其中芯片成本一般会占制造成本的30%~40%。相对于传统的灯饰,LED照明价格偏高,比较普遍用于***府项目和大型建筑中,并没有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虽然LED照明灯有着环保等特点,但是居高不下的价格仍然使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处于观望状态,让LED照明灯进入家居照明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三、中国LED产业的发展战略
(一)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走产业集群之路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的发展,中国LED产业主要聚集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区域。作为一个科技推动型产业,LED产业具有相对较高的集聚效应,产业布局相对集聚,有利于产业链内的垂直整合和产业链间的横向整合,有利于发挥综合优势,降低风险。长远来看,中国LED产业的发展仍有很大的集聚空间。
(二)坚持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LED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占据产业发展高端、掌控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之一是掌握高水平的核心技术。随着中国LED企业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知识产权问题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未来国内企业若无法突破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中国LED产业很有可能重蹈过去VCD产业发展的覆辙。目前在LED应用的相关专利国家中,欧美和日本的专利总量占到全球的85%~90%,并对LED的核心专利技术形成垄断,而中国专利份额则不足10%。中国LED专利技术少严重束缚了中国LED产业的发展。中国LED企业应该苦练“内功”,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争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并以此为基础与国外公司展开许可、合作,逐渐缩小与国外的产业差距。
(三)坚持创建品牌,走品牌化之路
目前LED行业内厂家数量急速膨胀、产品标准不统一导致产品质量优劣不一,良好的品牌形象将是获得客户信任的关键。纵观全球LED产业发展情况,在欧美、韩国、日本及台湾地区,虽说目前尚没有绝对的龙头企业,但也不乏许多优秀的品牌和制造商。因此,中国的LED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坚持创建自己的品牌,走品牌化之路。
(四)制定行业标准,促进产业有序发展
为了促进LED产业有序发展,***府应该尽快实施技术标准引导***策。LED产品标杆评价体系、LED产业标准路线***。通过“打擂台”的方式获得代表行业产品创新水平的标杆指数,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和分级,有效突破LED产品标准滞后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行业瓶颈。此外,***府还需“LED照明标准光组件项目”,重点研究照明模组、封装组件、照明灯具和照明光源四个层级,规定各层级光组件的功能特性、形态结构、标准接口、检测方法、使用规范和相关专利、技术标准以及编码原则等,以实现产品的可兼容性和互换性。
(五)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速启动内需市场
受欧洲债务危机、美国经济复苏无力等因素的影响,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LED企业的订单在持续减少。面对这一严峻局面,新兴市场的开拓和国内市场尤其是民用市场的启动被视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中国LED产品在确保美欧主市场的同时,应积极开拓俄罗斯、泰国和越南等新兴市场,从而分散风险。同时,应该加快启动内需市场。只要国家制定鼓励***策,培育市场,同时在LED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规模上加以突破,中国理应成为LED产品的生产应用大国,LED产业一定会成为中国的新兴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 李敢,付光伟.我国LED产业的发展状况与路径取向[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0,(8).
[2] 刘耀彬,胡观敏.我国LED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战略选择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2).
基金项目:江西省软科学项目:江西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2009ZDR1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