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趋势10篇

职业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

中***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14501

我国的职业教育按照教育主体划分可分为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学校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包括基础教育之后的技能教育、专业培养、精英教育等。企业培训主要包括入职培训、岗位培训和定期培训等。目前,职业院校、中职学校和企业是职业教育的三大主力。未来的职业教育应当是以企业为主体、校企合作逐步加强、以产学研合作的职教模式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模式,学校的职业教育中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教学重点。

1校企合作逐步加强

职业教育单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校企合作进行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学校的职业教育在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企业的职业教育在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校企合作进行职业教育可以取长补短,学校理论基础好,企业实践经验多两者结合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很多校企合作教育多数是形式主义,主要的形式是企业在学校建设培训基地,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但是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很多情况还是停留在学校的培训基地只是为合作企业培训一个班或几个班而不是面对整个专业的学生。所谓的企业实训基地也只是挂个牌而已,有的只是为自己招聘的准员工提供实习。

未来的校企合作教育应当是企业参与学校教育,学校参与企业活动的真正互利互惠的合作。企业指导学校的职业教育提高学校教学能力,学校为企业培养他们需要的人才。企业不单纯为自己培养人才,还要帮助学校为整个社会培养人才。

2产学研合作模式将成为职业教育的主导

校企合作进行职业教育可以很好的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但是在通过职业教育推动科技进步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通过职业教育一边培养人才,一边推动科技进步则需要产学研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的职业教育即解决了产学脱节的问题又可以推动职业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

产学研合作的教育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应以综合性职教园区和综合性产业园为载体。在以上两类综合园区内既有企业和学校又有科研机构,在职教园区内以职业教育为主,企业和科研机构是职业教育的辅助部门,是职业教育学校做好教育的手段。在产业园区内以企业和生产为主,职业教育是附加功能企业是园区的主体。

在职教园区和带有教育功能的产业园内生产企业指导学校教学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条件,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和提供理论指导,企业和学校合作进行科学研究,然后再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和生产。

3企业逐步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

当前职业教育的主体还是学校,而未来职业教育的主体应当是企业。从古至今企业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早在学校没有出现之前职业教育完全由企业负担,出现职业教育学校之后,企业实习仍然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中专以上到研究生,学生毕业之前通常都要到企业去实习。企业做为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一直没有动摇过,目前的职业教育虽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但是学校的职业教育只是完成了理论教学和部分工作能力的培训,学生要想真正成为合格的或优秀的员工还要经历企业的培训和锻炼。

大型企业都有自己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即使小企业也会对新员工进行培训。企业的教育功能是学校所不能替代的。如果说社会是一所综合大学,那么企业就是没有挂牌的职业大学。

4学校的职业教育将以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教学重点

学校的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并没什么错处,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教育学院没有那所学校不希望能够交给学生实践经验,但是真正实践经验不是培养出来的,培养出来的经验不是真正的实践经验,实践经验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而经验可以传授但是实践是无法口授的。实践是一种体验,学校的实践教育多数是模拟现实情境的教育,真正的实际经验只有在工作中才能得到。

学校重视理论教育是没有错的,实际的教育就是学校教授理论,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到企业和社会去学习。但是,在强大的就业压力面前,社会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毕业生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面对来自社会和企业的压力,面对学生就业的压力,职业教育必然要逐步将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因此,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职教模式是未来职教的主导形式。

职业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发展趋势

我国足球的职业化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职业足球联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方面来自联赛本身的魅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市场化、商业化运作。而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就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新闻报道过程中对职业足球联赛的报道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认识与评价,进而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行为。[1]本文从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主体、新闻报道媒介、新闻报道方式三个方面分析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发展趋势,旨在通过分析我国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发展现状及趋势,总结成功的经验,认识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制定新的发展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期促进我国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良性发展与和谐发展。

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主体

作为竞技体育的职业足球联赛,以其紧张激烈、场面壮观等特点成为体育媒体关注的中心,因其比赛过程斗智斗勇、比赛结果充满悬念而成为现代体育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是由中国足球协会组织的,其***英文名称是Chinese Super League,简称为CSL。该联赛开始于2004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有了庞大的观众群体,并引起了众多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足球运动。由于该联赛被定位为“中国最优秀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参加的全国最高水平的足球职业联赛”(简称为中超联赛),因而观众寄予的期望值也特别高。然而,其发展至今并不如前期那么火热,究其原因,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过度渲染与其实际发展的相对滞后不无关系。综览当今的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在各类体育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新闻传媒上都可见到相关内容,凡是有职业足球赛事,无不竞相报道。竞技体育赛事成为体育媒体报道的重心,而职业足球联赛又成为重中之重。以电视为例,可以将职业足球联赛激烈的对抗场面和运动员斗智斗勇的心理完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甚至有人指出“像《足球》、《体坛周报》等纯粹的市场化体育报纸已经不再报道有关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方面的内容”[2]。这种说法虽然不完全符合事实,但基本上反映出体育新闻报道侧重于关注竞技体育的情况。这种发展趋势从原因上分析,与其说是受到商业利益和消费主义的利导,不如说体育新闻传播已经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并且是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向。

随着体育新闻报道主体的逐渐转变,传播者不再是“权威”,而是信息的采集、制作、者。体育新闻媒体对职业足球联赛的报道也逐渐打破“从传者到受众”的禁锢,从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走向一种和受众平行对等的状态。这种转变是对受众的尊重,也是对受众需求的关注,这种发展趋势是一种良好的市场化发展状态,受众不再处于信息接受的被控制状态,而是处于被关注和被关心的状态,甚至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3]从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内容来看,更加关注“人”了,这是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和对人的价值的关切,是对人类自我的关怀,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表现为对受众需求的关注和对运动员的尊重,不再局限于足球事件本身,而是更加深入关心、理解、分析人的因素,尤其是人的情感因素。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中,为了经济利益而采取暴力语言或制造八卦新闻来吸引大众的新闻报道已经很少有了,而关于“人”的故事和关于“爱”的故事大大增加了。以人性的视角观察竞技的舞台,关注成功与荣耀背后的人生,理解与谅解失败或失误,客观分析问题的原因,已经越来越为媒体人所践行。毕竟,人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主体。在参与形式上,电话互动、短信互动、网络留言等,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职业足球联赛新闻实时报道的过程中。主持人不时穿插受众的意见信息,从而使职业足球联赛观众对职业足球联赛的点评以及对职业足球联赛报道过程本身的评语都能融入其中,以至于观众也成为主持节目的参与人,这样既增强了观众新闻报道的参与性,又促进了节目的趣味性,还使报道更加客观,这是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主体向受众延伸的具体体现。广泛听取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必将促使足球新闻报道和职业足球联赛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推动中国职业足球联赛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媒介

新媒体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通信之间的边界正在被消解,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也在媒介融合中不断发展,呈现主动性、跨时空性、交互性、移动化、个性化等特征。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加之网络与3G手机等新媒体的不断融合与发展,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新媒体更是以***性、颠覆性的冲击力推动着媒介的发展,丰富了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媒介,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获取职业足球联赛信息的方式。新媒介在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实现了时间上的即时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特别是随着3G手机的普及,“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可查看即时新闻和所需资讯”已经成为现实,正在发展的电脑、手机、电视三屏联动信息模式,将为我们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这是传统媒体根本无法比拟的。如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通信之间已经基本实现跨媒体的联动,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所用的融合状态,社会发展对资源共享要求的提高,媒体间相互界限淡化趋势的加剧,必将使单一媒体在未来媒体发展中被淘汰。多种新闻传播媒体的综合应用以及传播的全球化是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发展的必然趋势。

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与现代化技术结合,新闻传播介质和途径的创新,为博客、播客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信息平台,可以更好地满足足球迷各方面的服务需求,甚至还可以进行互动交流。职业足球联赛相关信息的、采集与获取渠道的增加,使其受众大大增加,由此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职业足球联赛,这无疑会对我国职业足球联赛产生一种有力的推动作用。而且,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媒介的发展,为观众与体育传播媒体之间建立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信息渠道的畅通使观众由被动欣赏和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体育参与者,这种发展既体现了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多元化特点,又缩短了职业足球联赛与球迷、观众之间的距离。随着体育新闻传播的进一步发展,“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采集者和者”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4]。可以说,这既是新闻电子技术发展的结果,更有体育新闻工作者观念转变的功劳,还离不开足球爱好者的有力促动。其中,新闻电子技术发展方面,我国早在1987年就创办了《新闻电子技术》,随后又在1993年开始正式出版《中国新闻科技》,以此推动我国新闻报道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事实证明,新闻报道与现代化技术结合的成效是显著的,并因此促进了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与现代化技术的结合,推动了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进一步发展,对体育新闻报道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

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体育新闻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促进了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不仅采取***片、文字、动画、视频相结合的报道方式,而且对足球赛事、体育明星的报道越来越多地采取故事性、情节性和趣味性的方式。不同类型的感官刺激使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得以交互式传播,读者、听众、观众统称为受众,即信息的接受者。以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为例,传统的传播者与观众的信息流是单向流动的,而现在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已经采取交互的方式,对于即时播出的节目,人们可以通过***聊天等方式进行评论或者对节目提出反馈意见,甚至还可以与主持人进行直接交流,实现了足球联赛节目报道过程的交互。新的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让受众可以通过聊天室、网上论坛、网上民意调查和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迅速的信息反馈,既加强了受众与媒体之间的联系,又让受众在获得信息时可以有更多的自,让受众不再仅仅是听众或观众,而成为主动参与者。

另一方面,随着职业足球联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体育新闻传播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吸引受众,提高经济利益,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加大了商业化运作的力度,采取娱乐化的方式,使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有较为明显的娱乐化发展趋势。体育新闻娱乐化本身没什么问题,并能为大众所接受,但是,如果用偷窥、捕风捉影以至于无中生有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则无疑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八卦”化。虽然我们说“媒介的产品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但为了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应充分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新闻报道工作中做到新闻第一位、娱乐第二位的体育新闻传播,将职业足球联赛相关信息客观、真实地呈现给受众,以便受众能正确地认知体育,避免过于娱乐化导致报道偏向,失去体育新闻报道尤其是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应有的价值[5]。

从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方式来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体育综合报道到创办足球专业期刊,从体育综合栏目到足球专栏和大板块足球节目,足球新闻报道不断得到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职业足球联赛随着以网络为主题的新闻报道而得到迅速发展,报道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的发展主要呈现两种明显的趋势:一是直播方式增加,为了满足足球爱好者的需求,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从简短的新闻延展为直播方式;二是网络报道方式增加,依托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网络化趋势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职业足球联赛都在第一时间经过网络进行传播,与此同时还有相关的***片和视频。这是传统体育新闻报道所无法比拟的。[6]正因为如此,有人提出,网络将成为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主流媒体,与传统体育新闻报道媒体竞合发展,形成未来体育新闻报道的新格局。事实上,这是众望所归,也是大势所趋,是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走向,每一位足球爱好者都有意无意地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或大或小的推动作用,推动着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朝着大众需求的方向发展。

结论与展望

综上关于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主体、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媒介、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分析表明,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主体已经由媒体扩展到受众,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相当多的足球爱好者也成为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主体,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媒介之间加强了联动,趋于一体化,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方式也更加多样化。虽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我国足球进行职业化改革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由于我国职业足球联赛还处于发展改革探索阶段和经验积累阶段,所出现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解决的。在今后的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工作中,我们要克服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开拓创新,加强媒体监管并逐步法治化,为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创造良好的媒体环境,同时我们还要扩大社区体育新闻稿源,适时开展群众体育报道竞赛,以扩大职业足球联赛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增强群众性,推动足球联赛新闻报道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建,赵元珂.媒介融合:作为一种媒介社会发展理论的阐释[J].新闻传播,2007(2).

[2]郝勤.体育新闻报道[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8-53.

[3]殷勤.媒介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体育传媒的发展方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6).

[4]徐勤荣.转型期体育新闻报道主要误区及质化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2).

[5]谷鹏.1949年以来我国体育新闻报道视角的变化[J].体育学刊,2011(2).

[6]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中国媒体发展报告[J].有线电视技术,2009(3).

职业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公益创业;事业化;产业化;发展趋势

中***分类号:G5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221-02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入,大学生群体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大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需求也日益强烈。这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也更加重视。高校辅导员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探讨今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发展趋向,对于国家、社会和学校,都成为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毋庸讳言,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成分、生活方式和物质利益的多样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价值追求也出现了由长远转向眼前、由精神转向物质、由集体转向个人的倾向。然而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本质是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与幸福。这就决定了辅导员职业必须具备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辅导员向事业化迈进也就成为非常具体和现实的问题。

一、公益创业定义及内涵分析

公益创业一词起源自19世纪英国。“公益创业”(SocialEntrepreneurship)是指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个人或社会组织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利益的创业活动(Gregory,1998)。公益创业强调创业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类: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非营利组织;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企业;志愿公益活动;产学研混合型。

高校公益创业具有以下几大特性。

1.高校公益创业可以促进资源整合及组织协作

公益创业提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整合及高层次协调保障的现实需求,注重挖掘组织协作潜力,积累组织协作经验。高校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和社会和企业资源紧密结合,努力做到无缝对接。然而各高校面对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各职能部门组织内部潜力的挖掘滞后,思想观念滞后于形势和实践的发展。实践中的高校公益创业对原来老习惯老套路的“路径依赖”形成强烈地冲击,搭建了高校与当代社会发展的互动平台。并不断对社会发展渗透和扩散,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正是这种内在动力,无形中推动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向社会接轨的步伐。

2.高校公益创业以社会使命为前提,兼顾经济价值

高校公益创业的过程和推进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目的是为了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问题。以大学生职业规划为例,学校团委、学工部、就业处因其职能定位不可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而公益创业则可以整合社会和企业的资源给予学生更实效的服务。但是它不同于非营利组织,它把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加以运用,是一个营利性机构,营利的目的是企业可以继续运转,对社会使命的追求得以持续。可以说,公益创业是公益事业的企业化,把社会价值的创造和经济价值的创造结合起来。以公益事业为主要目标,而利润是副产品。

3.高校公益创业独特的优势有利于开拓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公益创业组织和社会公益创业组织相比,可以避免社会行***因素的限制。大学生依托公益社团,参与人数多,参与程度也高。各级***、***府对此十分重视支持,并且在经费、***策层面给予鼓励。高校在此优势基础上大力推广公益创业教育,更有利于高校的社会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职能发挥,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通过教育引导,将公益创业精神积淀为大学生的心理结构,内化为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调节着大学生的行为,甚至可以孕育一批社会企业家。他们从社会问题本身出发,将企业的管理技能运用于社会目标的实现,致力于去解决那些现存机构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挣脱旧的模式,努力去探寻更高效率与更大生产力的结合方式。

二、制约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几个因素

1.缺乏辅导员发展的专项基金

***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高校应该按照1:200的比例配置高校辅导员。然而高校特有人事制度和财***水平的制约,大多数学校短期内不可能增加专职辅导员的数量,甚至满足辅导员工作必要的资金增长都很困难。教育的发展,又迫使辅导员职责的内容和强度不断增加,辅导员将面临工作、经济、社会三大压力。相形之下,基层辅导员的工作越发显得庞杂紧张。如果没有相应的资金作支撑,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只能成为空中楼阁。而目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学校的拨款,对于辅导员发展需求显然杯水车薪,这也就势必造成职业化专业化进程的延缓。因此如何拓展辅导员发展基金的合理来源,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2.辅导员素质的提升跟不上时展的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多元化的国际背景和社会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素历教育也就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心之一。素历教育就是对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的综合训练。“素历”与学历不同,学历是指一个人在学校的学***历。 “素历”是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训练经历,尤其是在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积极工作态度、沟通技巧、稳定心理及乐于学习和进步等方面的素质训练经历。“素历”的好坏体现在情绪、心态、潜意识当中,是在竞争环境中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然而这些培训单靠辅导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引进社会的优势资源,给予学生最贴近的服务。这种资源的引进单靠学校的某个职能部门是不可能形成体系的。很大原因就是各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侧重点,缺乏内动力去给学生进行素历培训。而如果以辅导员为主导,以热衷创业的学生为主体,通过公益创业,和社会资源对接,则素历教育才能真正推动。

三、辅导员职业事业化产业化途径探析

当前,各大高校对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都在进行积极地探索,也出台了相应***策,也取得了相应成效。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到位,我们提出辅导员的工作更应该事业化,甚至产业化。所谓辅导员事业化是指培养辅导员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执著追求的情感,努力成就一番事业的奋斗精神和热爱工作、希望取得良好成绩的积极心理状态,达到人类一种高尚的情操境界。产业化是指整合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心理辅导、组织策划等技能形成体系,引进市场化机制,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更具个性化更有实效性的服务。

随着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一系列具有理论知识背景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机构和专家将在大学校园中涌现。依托这些机构和专家,辅导员工作不仅可以为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和顺利成才提供可靠的保障,而且可以逐渐形成具有产业规模的实体,甚至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果说职业化是基础,那专业化就是方向,事业化则是目标,产业化就是结果。这几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循环作用。

1.把握80后辅导员特征,打破观念束缚,搭建事业平台

“80 后”辅导员正大批走上工作岗位 ,他们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集体意识较淡薄;视野开阔,很少会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所思考的问题、持有的观点与上几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来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希望以个性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思想、摸索新的思路;追求自由与自我等等。因此,客观地分析“80 后”辅导员的特征,对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的思想***治工作队伍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思维,不能一味地强调奉献,更应该为辅导员搭建事业的平台。公益创业既能让辅导员身先士卒引导学生自强自立、自我完善、服务社会,又能为辅导员发展自我创造条件,还能满足80后辅导员对自我价值追求的内在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事业吸引人。

2.建立多途径长效交流机制,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对于身处各种繁杂事务的年轻辅导员,难免会出现职业倦怠。这种职业倦怠很多情况下是一种隐性的“能力恐慌”。只有不断地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为自己充电,才能够具有适应各种压力、各种变化的能力。因此,通过“请进去,走出来”的方式建立社会交流网络,并且形成相对稳定的长效的交流机制,既能拓展工作视野,也对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和支援氛围大有裨益。公益创业实际上为辅导员提供了大量和社会及企业接触的机会,对拓展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大有裨益。这种良好的成长氛围,有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3.构筑公益创业教育体系,促进产业良性循环

随着辅导员专家化建设的推进,一大批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等等各方面专家的涌现,也将催生一个新的产业。构筑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公益创业人才,甚至是公益企业家,无疑是这个产业良性循环的助推器。公益创业教育组织体系包括教学体系、研究体系、实践体系等,高校以公益创业拓展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充分认识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作用。二是加强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建设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促进规范化发展。三是构建完善的高校公益创业人才培养教学教育模式。四是构建系统的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研究体系。五是积极营造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校园文化。六是积极形成鼓励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

以公益创业的新思维新理念推动辅导员工作发展,既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又能够为辅导员的发展创造新的途径。只有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才能保证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运行。

参考文献:

[1]徐文雄,蒲伟,彭正霞.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与归属感的关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9,(5).

[2]蒋明***.职业化视野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08,(7).

[3]房国忠,刘宏妍.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

职业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职业发展;影响因素;未来趋势

中***分类号:F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109-02

原始社会初期,个体在社会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大致相同,每一个人承担的多种的角色功能,个体间职业差异表现的不太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在原始社会初期,社会个体间的生物性依附关系(自然生物物种的生存依赖)较强。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社会生产力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进而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商业和物质生产领域的分离,职业也逐步产生。每一个社会个体沉浸在社会分工的大染缸中,原先不太明显的差异线也逐渐明朗化、清晰化。社会分工后的社会个体开始出现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区别。这种区别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在资本主义社会,“把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的工业***将人类社会送入了社会大生产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社会分工继续深化并呈现细化特点,一些新的行业和职业也随之产生。在现代人的视阈中,职业是人们基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的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社会分工的逐渐深化和日渐细化是职业分化演变的催化因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催化了职业内容、体系的变更,提高了对从业者素质的综合要求。与此同时,在客观层面,职业内容更新的速度变快、周期变短,在主管层面,劳动者素质结构优化的时间缩短、要求增加。

一、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经济体制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社会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不断增强,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通过价格信号,直接调节生产和需求,合理分配各部门、各企业间的资源;通过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把资源分配到经济效益较好的部门和行业之中,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此同时,社会职业的内容和体系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趋完善,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社会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农村职业结构的变化为例,近年来,市场经济在农村经济结构中的作用力、影响力不断增强,纯农业的比重不断减少,林牧渔业比重稳步上升。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农村职业结构的变化。在农村职业结构体系中,一些职业成为农林牧渔行业的热门职业,一些职业成为农林牧渔行业中的新职业,而一些传统职业则逐渐消失。

2.经济结构的变化。近年来,随着经济“化”文化与文化“化”经济的互动态势的渐趋明显,文化经济作为一种超越资源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新型经济,在社会经济结构体系中异***突起。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文化领域市场化改革的促催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90―1998年,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由12.1亿元增加到83.7亿元,增长了6倍;文化产业机构由6.8万个增加到9.2万个,增长了35%;从业人员由49.5万人增加到72.1万人,增长了46%。这就充分说明,一些与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相关的新行业、新职业在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下不断涌现。值得一提的是,奥运文化经济在催生新型文化产业方面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据有关部门预测,北京奥运将催生新型的文化产业,包括尚未列入北京文化产业的十二个行业类别的会展业、健身业、媒体业、休闲业、演出业和文化服务中介业等等。毋庸置疑,这些新型文化产业必然会带来新型职业的涌现。而这些新型职业也会在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规则中,出现相互竞争、相互作用的发展态势。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职业内容、职业体系和职业结构的更新与变化。

3.生产要素的变化。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农业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和生产要素是土地和劳动力,工业经济时代,资本、劳动力和原材料成为工业经济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和消费为核心的经济体系,科技知识是经济的最基本资源和生产的最核心要素。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一种超符号化的以数据、信息和社会交流为依托的创新体制正在迅速形成。知识作为当前最重要的资源,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获得利润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和主要手段。面对急剧增长的知识和信息,处在知识化和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转化为以知识为基础和目标的更高形态的“无烟战争”。数据和信息的重要性已经成为现代领***企业家的共识,这是企业花费巨资而建立起各种信息系统的根本原因。通过知识管理搜索、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来确立企业目标,避免和消除重复劳动,增强决策的准确性,使企业知其所知,避免重复劳动和错误,促进知识在企业内部流动、传播和利用,提高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企业的成败兴衰、实力强弱,已经不再单单取决于它所拥有的物质和资本,而更多地取决于企业对知识的拥有程度和创新能力。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也使得从业者中“体力劳动者人数不断减少,脑力劳动者人数不断增加;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就业比重减少,管理劳动者的就业比重增加;物质产品生产的就业比重亦有所减少,信息生产的就业比重逐步增加。”

二、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1.与高科技相关的职业不断发展。二次大战以后,重视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一批新兴的尖端技术在自然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推动下不断涌现,汇集成高新技术的***潮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今天,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能源新技术、激光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成为引领现代高技术***潮流的“弄潮儿”。这些新技术、高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现代化,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也带来了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和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所以,随着高技术***的不断深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逐渐增加以及高技术公司企业的日渐增多,与这些领域、行业相关的职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2.第三产业的职业渐趋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我们必需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国家计委提供的资料显示,经过大力度的结构调整,中国三大产业的结构正趋向协调,三大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由1990年的27∶42∶31调整为2001年的15∶51∶34。有数据显示,从1978―1997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从70.5%下降到49.9%,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由17.3%上升到23.7%,第三产业也从12.2%上升到26.4%。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由于实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方针,尤其以钢铁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超前发展,中国目前产业配置不当,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仍比较严重,集中表现为:第一产业现代化程度较低,就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足,加工工业科学含量偏低;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发展滞后[1]。因此,在未来经济结构的调整中,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将成为调整的重要任务,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这样,与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教育和文化艺术等将为就业者提供较多的职业岗位和发展空间。

3.从业者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随着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周期的缩短化,体力劳动的脑力化,职业技术发展的快速化以及职业任务的细分化,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其内容主要包括:(1)提高运用和掌握信息技术类知识的能力。信息社会的到来,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了通信、自动化、传感、机器人、机构电子等领域人才的大量需要。只有掌握了信息技术,从业者才能在未来社会中通过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在最便利的环境中享有多种信息和知识资源。(2)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从业者要尽可能的拓宽知识面,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提供信息积累前提;要注意自信、激情、好奇心、毅力、开拓精神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学习一些思维科学知识,重视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特别注意对其思维的自由度和速度、思维的定向和思维能力、思维的广度和开放性等方面的训练。(3)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学习”是21世纪人才的首要能力。21世纪人才的自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更新自己原有专业知识的能力、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综合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4)注重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化素质是指人的人文知识、文化修养、文明礼仪修养等的综合,它是人才素质结构的物质基础,对个体的其他素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文化基础和文化修养较之专业知识更能在深层次上反映人才的质量。(5)注重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如果说智能才学是人才培养中的“硬件”的话,那么思想品德就是人才培养中的“软件”,两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21世纪人才素质的核心应该是学会做人,要学会做人,就必须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道德素质应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与人为善等。

职业发展趋势篇5

【论文摘要】我国的内审制度从1983年建立起与国家审计一样,经历过初期的“边组建、边工作”、“抓重点、打基础”,进而到“积极发展,稳步提高”和“加强、改进、发展、提高”的几个发展阶段。在新时期下,内部审计已经由一种零散的组织活动向一种社会职业发展趋势。文章提出四种对策以适应这种发晨趋势:更新观念、法制建设、理论研究、提高素质。

现阶段,我国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2003年7月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讨论稿。这意味着传统内部审计的角色将发生根本性的转换,而借鉴了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职业化将在企业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必然性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内部审计只是一些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和交流,在组织内部独自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1941年,有人把它称为内部审计的奠基年,该年在美国成立的内部审计师协会使内部审计成为一种社会职业。发展至今,西方内部审计已成为一种成熟的社会职业,内部审计基本上实现了规范化,从事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推行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cia资格考试)和授证制度,全球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项考试。考试内容包括4个部分:内部审计程序、内部审计技术、管理控制和信息技术、审计环境。同时,内部审计已从一种单纯的实践活动上升为一种理论体系,完成了由“术”到“学的转变。实践证明,参加cia资格考试,有利于促进我国内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使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的专业人才显现出来,向国际同行证明我们的实力;有利于加快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进程,进一步提高我国内部审计的国际地位。但随着cia考试工作的拓展,取得cia资格的人数将不断增加,解决我国cia的注册和执业问题已迫在眉睫。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学会和iia签订的cia协议,我们应该尽快制定cia的注册办法以解决好cia的法津地位、执业、管理以及后续教育等问题。注册办法尚未出台,表明我们还有职责没有完成。

二、强化内部审计职业化的措施

1、更新观念

职业化是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可搞可不搞,而是必须要搞,作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要不断创新,按企业管理层的意***,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积极行使审计职能,努力实现从监督导向型内审向服务导向型内审的转变,为领导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助手。同时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的主导和对社会审计执业质量的监督,逐步形成社会审计监督企业、审计机关监督社会审计的监督链,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审计的作用,审计机关才能集中企业审计的力量,确保“突出重点”。

2、法制建设

作为构成审计体系的三类审计组织机构,国家审计有《审计法》作为法律依据,民间审计以《注册会计师法》作为法律依据,而在我国,内部审计却缺乏高级的法律规范来指导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审计署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一项部门法规。当前,伴随轰轰烈烈的“审计风暴”,国家审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民众将其视为反腐倡廉的利器,而民间审计的建设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国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内部审计法》,从法律上确立内部审计的***地位,而由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并颁布《内部审计准则》,从实务上具体指导内部审计工作,推进内部审计职业化进程。

3、理论研究

为加强对内部审计学术活动的组织,审计学会要在***府的支持下,多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学会的分会。这些分会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学术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也为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后奠定了组织的基础。此外,为了提供一个学术探讨的阵地,中国内部审计学会要多创办一些刊物,宣传内部审计工作,探讨内部审计理论。比如在2000年,为了适应学会改建为协会的要求,正式出版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学术及实务刊物《中国内部审计》,从而在宣传与探讨内部审计理论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

4、提高素质

随着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发展,原来旧的审计方法显然不满足要求,应力求在审计方法上 断创新。与此相应,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多种专业和综合知识及经济管理、综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企业必须加强审计人员的审计技能培养,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商业、技术、人力风险控制等多方面知识的人才,使他们知道何处查找评估风险的技术依靠,同时能理解相关控制目标和能辨别测试控制、评估测试并做出适当建议。审计人员还能理解和使用审计系统,并被包括进评估实施管理有效性和系统使用者的角色中去,即他们既是系统审计者,又是使用者。

总之,内部审计的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发展。一定要深刻认识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责任,进一步***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着力于全面依法履行审计职能,着力于促进内审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益明:知识经济与审计创新[j].上海审计,2001(4).

[2] 齐兴利、剧杰、袁新:从内部审计的历史演变透视现代内部审计发展态势[j].广东审计,2003(1).

职业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 高职高专;创业教育;发展趋势

[中***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2?0019?02

一、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职高专将创业教育引入到对人才培养机制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对高职高专创业教育进行更好地探索和研究,需要对我国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一)教育理念

美国学者Cooper于1980年为美国***企业联盟所做的研究表明,超过50%的创业者进行自主创业所选择是他们具备工作经验的领域。这为对高职高专进行创业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环境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获得工作经验的条件,学生可以得到教师专业化的技能指导,可以尽早地步入企业环境进行实践活动并培养一定的商务能力,这为学生今后选择自我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准备。

就目前创业教育在高职高专发展的情况来看,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根本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使得高职高专创业教育深入改革,应先从教育理念上入手,切实将创业教育贯彻到高职高专教育中。

(二)教学体制

学生是创业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创业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各种创业活动并展开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学习,这是当前高职高专创业教育中是较为典型的双向互动教学体制。通过这样的创业教育,使学生逐渐意识到就业环境形势的严峻,激发创业意识,将试***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自身的创业综合能力。

但是现行的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的教学体制却无法满足学生进行创业培训的要求。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以技能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并且教学模式注重学科标准,关于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也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灌输,这样的教学体制仅仅能使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停留在表面。

(三)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求具备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具备创业实践能力和经验。创业教育中的教师应该定位为“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启发式、探究式和实践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不断进行创新型探索,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

目前,从师资队伍的组成上来看,目前在高职高专进行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为学生进行就业工作指导和服务的指导老师,第二类是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传授学生企业管理知识的教师,第三类是其他综合学科的教师,教学课程较广泛。这三类教师都是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胜任的教学能力,但是缺乏创业经验和实践能力,他们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够在创业意识上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心态,但是就实际操作上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难免会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

(四)课程体系

目前许多高职高专还没有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只有少数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启蒙、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评价、市场营销、企业计划书撰写、市场调查与预测、公司理财等。少数已经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学校也是将其作为选修课或者讲座,并没有纳入到必修课程的教学范围内,创业知识教育仅作为教学内容的辅助。除此之外,课程设置上也存在问题,课程内容多是基于大型企业的创业案例,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能力,适合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的案例和教材主要还是集中在小企业的创建和发展,只有切合学生自身条件的教学内容才帮助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学习创业技能。

二、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树立创业教育新理念,更新传统教学思维

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式是指从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具有开创性个人为理念,以提升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的品质,最终使得学生成功地自我就业。根据社会就业市场的需要,积极应对激烈竞争环境的发展变化,高职高专应通过各种创业教育手段,培养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自主创业做好基础准备,这既是促进就业和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二)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注重实践性

就目前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来看,完善且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建立,创业教育课程还仅是作为选修课或讲座、报告等形式纳入教学范围中,同时,创业教育课程与学生所主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缺少衔接,使创业课程学校的效果欠佳。未来的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将围绕创业的道德层面(创业意识、创业品质)、知识技术层面(商业机会分析、市场营销、财务、法律等)、实践层面(公益事业等)来开设,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融合创业知识和商务技能的教学,课程内容包括市场调查、资金流动、商业成本、风险投资等理论知识,同时在专业课程上设置企业管理、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学生创业素质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此外,国外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1],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通过探究优秀创业者的创业技能,有针对性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取基本的创业能力。

(三)建设多元化师资队伍

目前在高职高专进行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单一,力量薄弱,缺乏创业实践能力,因此,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高专创业教育今后发展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学校通过研讨交流、外派进修、校本培训、产学结合等方式培养内部教师,自行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解决师资短缺和力量薄弱的问题[2]。学校通过定期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为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知识讲座或报告,让教师获得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了解商业运作模式,不断积累创业知识。另一方面,学校聘请企业优秀创业人士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成功人士多是具备创业实战经验的,能够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构建多元化且兼具专业技能知识和创业实践知识的师资队伍是今后创业教育在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结语

高职高专创业教育是在时展的趋势下应运而生的,让大批学生拥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综合能力,拓宽了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范围和方式,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将创业教育引入到高职高专教育是素质教育向纵深化发展的途径,使得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结合,带来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起点。此外,结合国外创业教育在高职高专实践情况,提出我国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以期我国高职高专创业教育能够逐步完善,并切实为高职高专的学生带来宽阔的就业道路。

参考文献:

职业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台湾 职业技术教育 趋势

一、光复以来至今的台湾职业技术教育

1945年台湾光复,依据当时大陆学制,将原有日本统治时期各类实业学校与实业补习学校改为“三三制”的初级和高级职业学校。初级职业学校招收国民学校毕业生,高级职业学校招收初中生及初职毕业生。同时,专科学校则分3年制与5年制两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在1968年台湾实施9年国民教育之际,停办初级职业学校,并将所有初级职业学校改为高级职业学校,且鼓励高级中学开设职业课程,学制3年,并有“论换式产教合作班”、“阶梯式教学”及“延教班”等弹性学制。1976年公布《专科学校法》,规定专科学校分二年制、三年制、五年制3种学制。至1974年设立第一所技术学院,建立了由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三阶段构成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将职业技术教育提升至与大学平行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于普通教育体系之外,成为台湾三大教育体系(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之一。

台湾在经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复苏阶段后,60年代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出口扩张”为导向的劳力密集型加工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配合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教育***策的制定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上,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加快技术人才的培养。台湾“行***院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专门成立了人力发展小组,负责人力资源的规划。第一期《人力发展计划》于1966年10月在“行***院”会议上讨论准予备案,之后每两年修正一次;并连续制定了三期《人力发展计划》,以配合第四、五期“经济建设计划”对技术人力的需求。1972年“经合会”改组为“经济建设发展委员会”,人力规划和研究工作划入“经建会”综合处,之后又相继推出一系列人力规划方案。由于出口加工业必须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改善人力素质要求尤为紧迫。根据专家预测,台湾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初级、中级技术人才最为缺乏,因此人力规划工作把重点放在调整教育结构上,教育重心由普通教育向职技教育倾斜。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职技教育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首先重新调整普通高中和高级职校,由原6∶4逐年调整到1981学年度的3∶7。继而大量扩充专科学校,到1972年专科学校猛增到76所,学生人数达13.8万多人。同时专科学校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中分离出来,成立了“专科职业教育司”,突出其培养实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宗旨。70年代中期台湾职技教育进入了调整期,由于前一阶段数量的过度扩展,导致教育量与质的失衡。同时,70年代连续两次经济危机的重击也迫使台湾重新调整经济发展策略,经济的紧缩,相应地要求教育作出调整。为限制数量的过速增长,颁布《职业学校法》、《专科学校法》等一系列规章法令加以整顿,逐步完善职教体系。随着1974年第一所工业技术学院成立,“专科职业教育司”改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司”,专责职校、专科及技术学院事务。80年代,为配合“产业升级”,从1985年起重新开放私立专科以上学校,大专院校与研究所的数量也开始激增。1980年大专院校达104所34.3万人,其中专科学校77所18.3万人,大学院校27所15.3万人。到1994年大专院校增加为130所72万人,其中专科学校下降到72所,大学院校增加到58所36万余人。随后又不断扩充本科层次的职教招生规模,把办学较好的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乃至大学。1995年,技术学院只有7所,而截止到1998年8月,已有18所专科学校顺利改制为技术学院。到2000年,台湾技术学院的数字涨至52所,技术学院升级为大学。台湾“***”在1996年制定了《大学及分部设立标准》,规定***学院具有12个以上学系,3个学术领域即3个学院的规模,办学成绩优良者即可申请改名为大学。到1998年底,已有6所技术学院改为科技大学,至2000年涨至11所。在普通教育体系方面,台湾1996年出台一项***策,让普通大学附设二级技术学院,以衔接专科学校的课程。到1998年底,附设二级技术学院的普通大学已有23所。这样,从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到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普通大学附设二级技术学院,已构成一个相当完备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学生初中毕业面临分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及专长等来选择是进入普教体系还是进入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就读。

二、台湾职业技术教育今后走向分析

台湾过去把职业技术教育定位在“养成教育”上,目的是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毕业后直接就业。因此,他们继续升学的机会非常少,职业技术教育带有明显的终结性色彩。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一教育体系已无法满足一般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在新世纪,台湾职业技术教育面临一个新的转折期。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快速变迁与经济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何调整与适应未来发展呢?

围绕如何建立面向21世纪的职教体系,台湾有关方面作了多方面积极的探索。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将来走向主要是:

1.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移是必然趋势,今后的重点将放到发展大学以上层次的技术院校 由于经济的快速变迁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力需求结构将渐呈灯笼型或钻石型,居中间大部分是拥有高级技术知识的专业和技术人员。据台湾“经建会”人力规划处预测,台湾专业技术人才和行***管理人才的需要将呈递增趋势,年增加率分别为4.5%和3.7%,未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仍有很大发展潜力。而台湾教育当局1995年的教育报告书则决定:重新调整高、中职学生的比例,通过增加高中、适量增班、规划综合高中及完全中学的方式,调整中、高职学生比例为5∶5。进一步畅通职校升学管道,研拟弹性学制,大学增设技术课程,专科增设技术学院课程,专科与大学合办二年制在职进修班,大幅增设技术学院,并实施技术学院设专科部的新学制。

2.***的职业技术教育体制将转向普通高等教育体制下的大学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实施了多年的高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分流***策有可能被取消。1996年上任的台湾“***”部长吴京,上任伊始就提出高中不分流,同时要求改变以往高二后文、理科分组,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能接受全面教育,具备通才能力,相应的大学入学考试也将打破多年来实行的分组考试模式,所有科目都要考,同时支持原台湾“***”推行的大学多元化管道入学模式。

3.职业技术教育将走与终身教育相结合之路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的老化更加突出,人们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以应付职业的变动,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因此终身教育日益重要。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力***摆脱终结教育的局限,教育目标兼顾升学与就业,与终身教育结合,使公民有随时返校进修学习的机会,职业技术教育向终身教育领域拓展。为此,台湾职业技术教育作了如下一些调整:重新规划,采取开放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提高日夜间部、不同学制及校际选课、春秋两季均可入学,以及不限修业年限和休学限制,使学生能“随时进去”“零存整取”完成学业;职前教育采取“直达车”的设计,使学生毕业直接升学或就业;在职培训采取“区间车”的设计,为公民个人随时返校进修创造条件;在入学方案上做到多元化,除原有的四技二专联考外,学校推荐、申请入学、行业推荐甄试等入学方式都在积极试办,甚至教育当局可考虑免试入学,考试不及格再退学。

4.落实职业证照制度,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 就职业技术教育本身的价值来讲,它提供给学生的实务能力的养成是必须加以重视的。在台湾,加强实务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即是落实职业证照制度。职业证照分三级,即丙级、乙级、甲级,它是通过职业证照鉴定考试取得的。职业证照有利于学生的升学、就业或就业后的续薪、升迁,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不仅能取得毕业资格证书,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职业证照。从1992年至2000年,已有超过40万的职校学生取得丙级的技术士证照。在落实职业证照的基础上,为建立多元文凭价值体系,台湾当局修订了《各级各类学校同等学历的办法》,规定持有职业证照的人士,在有若干年的工作经验之后,也能取得相应的同等学历资格。如丙级证照加5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高级职业学校毕业或普通高中毕业,可以参加普通大学的入学考试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及专科学校的入学考试;乙级证照加4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专科学校毕业,可以参加大学附设二技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入学考试;甲级证照加3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技术学院、科技大学毕业,可以参加研究所(硕士、博士)的入学考试。从而建立起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系。

参考文献:

1.林腾蚁.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术报告集,2000.3

2.台湾“***”展望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远景教育资料文献,1997.3

职业发展趋势篇8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从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定位出发,研究得出校企合作办学将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技能 校企合作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

(一)第一阶段:职业教育的孕育萌芽阶段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在2008年《中国职业教育30年的回顾、思考与展望》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我国现代形式的职业教育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走过14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1951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中等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培养技术人员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之***”。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新中国的职业教育得以孕育,在1965年形成了第一次高峰。当年,全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专、技校、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加起来有6万多所,在校生499.5万人。使当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3%。后来的***十年,使职业教育受到了很大破坏,职业学校绝大部分已经停办,到1976年,我国整个高中阶段教育中绝大部分就是普通高中,当时留下的中专学校比例已经很低,教育结构严重失调。

(二)第二阶段:职业教育的调整扩张阶段

***结束后的1980年,***批准了国家教育总局《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报告》,***开始着手中等教育的调整工作,原有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又率先创办了一种新的大学教育――职业大学教育。为了正确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96年,我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自从,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在国家相关的***策和教育法律法规的支持下开始蓬勃发展壮大。在世纪之交,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一段调整之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2004年、2005年,由***或经***批准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两个职业教育专门决定,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出台***策来扶持,职业教育形成了又一个发展高峰。

(三)第三阶段: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阶段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中进一步明确了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明确确立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提出了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我国的职业教育必将翻开崭新的一页。在国家相关***策的指引下,接受职业教育将成为越来越多人员的第一选择;职业教育本身也会发生深刻的变革。不论是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会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使职业教育更贴近社会,更服务社会。

二、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变化

(一)职业教育发展第一阶段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有文化基础的技术人员

建国初期,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把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新中国需要的技术人员。由于当时的中国工业相对来说非常落后,懂技术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在1952年发表的文件《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明确指出“培养技术人才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本着这一指导思想,当时的职业教育机构以技校居多,著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能。但由于技校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尤其当时是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学生才考虑上技校,文化基础薄弱,再加上当时教学条件有限,在学校基本上也就是理论的传授,学生得等到毕业去企业实习才能接触学习到真正的技术。基本上是在学校学理论,到企业去实践掌握技术。这些学生一般在企业可评到初级工和中级工。

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精通专业技能的人才。当时的普通高等教育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后成立的中等职业学校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中等专业人才。在专业的设置上和大学类似,又比大学灵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增加了师资力量的投入和实验实训的经费投入,吸引了大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报考。在这个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校里受到了比较正规的职业教育,毕业后既有一定的理论又有一定的技能,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职业教育发展第二阶段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高技能的人才

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来,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定位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兼具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特点,2003年时任***部长的周济在第二次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上。高技能的人才是指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这一新的目标在这以后的若干年中引领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方面都倾向于对学生的高技能的培养。增加了技能实训课程的比重,聘请了企业的从业人员做兼职教师和指导,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师,争取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走出校门之前掌握专业技能,最大程度的缩短学生上岗的时间。

(三)职业教育发展第三阶段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高端技能型人才

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各级教育要科学定位、科学分工、科学布局,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中等职业学校应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探索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培养一支技艺精湛的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队伍,实现到2015年,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2020年达到3900万人。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企业培养懂技术、会技能、毕业就能上岗的应用型人才,尽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个培养目标的层次在不断的提高:从最初的培养普通的技术人员,提高到后来的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又提高到现在的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但是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却始终如一:这就是在所学专业上的技术和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出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而不是培养拥有满腹理论却对企业生产、经营、运作一窍不通的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职业教 育提出越来越高的希望和要求,我们如何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端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已经非常清楚地给我们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即要建立健全***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用制度创新和***策创新来丰富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内涵。这个***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就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

三、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

校企合作是一种教育模式,是一种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实质是使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融为一体,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要求学校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一切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甚至可以按照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制;另一方面,要求企业为学校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设备、真实的工作环境、技术上的支持和师资上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资金保证。

(二)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1.校企合作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国家教育发展纲要》中大力提倡的办学模式。2010年***副部长鲁听在《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研讨会上指出:鼓励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建设职业院校、共同建设和开发实训基地和实训项目、共同开发建设企业急需的专业,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同开发实用的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可以实行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的具体培养方式。校企合作,改变了以学校为单一教学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人单位的技术、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经验都加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特别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更有利于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和完善了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

2.校企合作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要想培养出具有高端技能型的人才,只靠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然后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训是不可能实现的。学校毕竟是一个教育机构,不同于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只靠理论和简单的实训,不足以让学生清楚地掌握每一个工作环节所需要的技.术;不经过实际工作环境的磨砺,学生也不可能掌握处理问题的技巧和能力。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就会陷入毕业即失业的窘境。职业教育的目标就不能够实现,职业教育就得不到发展,长期下去甚至会萎缩。只有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让企业参与到我们的职业教育过程中,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技能,让学生到企业真实的环境中学习锻炼,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受到企业的欢迎,会有发展的前途,才会有更多的人主动选择接受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才能发展壮大。

3.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资金和人才。企业需要掌握高技能的人才,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搞开发和创新。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企业把自己对人才的需求直接诉诸于学校,让学校按照自己的订单培养人才,既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降低了从市场上招聘人员、培训人员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企业可以利用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一起合作开发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其中,集思广益,进行创新。许多新技术的诞生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另外,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几乎不用投入专门的费用,就达到了口口相传的广告宣传作用,为企业的声名远播创造了有利的机会。

4.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校企合作最大的、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学生。校企合作在有利于职业教育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同时,使学生在学期间不但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获得了工作需要的技能训练,取得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熟悉了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这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为学生节省了毕业后再接受培训学习技能的费用。这对于很多家庭条件贫困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学生在校期间,还可以参加许多有企业赞助参与的技能大赛,进一步开拓自己的视野。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的学生,有基本理论做指导,掌握了熟练技术,而且锻炼了语言沟通和交际能力,可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为自己和企业创造财富。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既可以让学生受益,又可以让企业获得发展的动力,同时可以使职业教育得到长远的发展,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办学模式。这必将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办学趋势。

参考文献:

[1]王继平30年中国职业教育的回顾、思考和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08(30)

[2]郭俊朝.建国60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3]刘翠兰,张金福.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意义[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07)

职业发展趋势篇9

关键词:校内模拟实习 公司制模拟实习 校企结合 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对于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本专科学生的高等院校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大特点就是培养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本文从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分析了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和学生实习与就业时的困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改进措施,让职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有路、上岗有能。

        一、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及其原因

        时常会碰到自己已毕业的学生在商场里当导购员或其他无关本专业的工作,其中不乏在校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令作为会计老师的我非常困惑和不解。

        1、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

        一方面,学校教学结构和开设的科目不合理,“重理论,轻操作”。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的学习和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方面,认为学生在毕业前只要考出会计证就万事大吉了,导致学生只有书本上的理论,而缺乏实践训练。校内的模拟实习和顶岗实习只是走走过场,不能让学生了解到今后从事的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实战性。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会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还要对管理、审计和法律知识具备一定的了解。而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弱,***处理业务能力差,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解决。用人单位对职校出来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不放心,也不称心。

        2、造成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现状的原因

        (1)教师队伍不专业。

        很多教师自己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就是镜里看花,水中望月,没有真正到企业或公司去体验过实际的会计工作,在教学生时也只是纸上谈兵。有的即使毕业实习时参与了企业会计工作,但也只是做做出纳,简单地记记账,没有涉及到整个会计流程,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会计实习过程中,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指导实习,有可能会和会计制度、会计规范发生冲突。

        (2)学校会计模拟实验室的资源落后。 

        模拟实习这一实验教学手段模式单一、内容简单、方法落后,有的就是给学生几张凭证、账页,几套模拟业务,让学生机械地做分录、填凭证、登账簿。这些枯燥的工作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教科书中没有涉及的工作,比如如何与银行打交道、如何到税务局缴税和买发票、如何开具各种票据等,更是云里雾里。

        二、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应对措施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可引进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会计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来为校内的老师充电,更新他们的知识库,扩展他们的专业视野。可聘请有经验、理论知识过硬的会计人员担任辅导老师,教授学生一些会计技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增强学生迅速适应社会的能力。

        2、整合和改进学校的会计资源,建立全新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实习体系。

        应健全会计档案资料,购置各种凭证、账簿、报表等,同时创建软硬件齐全的会计实验室,使会计实验室和计算机机房一体化并配备多媒体教学。在实习的组织形式上,可创建公司制的模拟实验室:一般以四到五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出纳、会计、制单、审核及主管等角色,有序协同完成相应的业务处理,并定期进行轮换,通过财会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亲身经历财务工作全过程。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会计模拟流程外,可开设各种兴趣小组,比如会计电算化、点钞小组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职校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实习机会,可以尝试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学习我校和鲁泰纺织在服装和纺织方面的合作。比如和新星、银座等企业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使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走见习与就业一体化道路,这样既可以解决毕业生就业时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又能消除私企老板对实习生不放心的顾虑,从而达到双赢。

        总之,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市场,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当务之急。这离不开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希望学校和企业能携起手来,共建一个和谐的就业新体系,达到校企共商、校企共建、校企共享、校企共赢的全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谭利云 提高企业规模实习的教学技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6,(29):84-86。

职业发展趋势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招生;就业

绪 论

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我国***府的关心和重视。目前,我国***的高职学规模已经与高等本科院校各占半壁江山,办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学生及家长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面对日益凸显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要把就业管理和人才培养联系起来,使就业管理工作成为一项系统工作,让学校培养的人才真正符合社会的需要,从而为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的现状和未来就业的发展趋势

1.1我国高职院校招生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源数量少、生源质量下降、社会对高职学校的满意度不高、招生市场混乱等。高职院校在自主招生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得不简化程序和降低标准,甚至走个形势。这既不利于自主招生策略的推广和普及,也影响了高职院校参与自主招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首先,学校生存的根本是生源,如果没有生源就谈不上生存。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通过对口升学考试的方式进行高职考试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通过“3+2”方式进入“五年制的高职班”的初中毕业生;通过普通高考的方式进入高职录取高中毕业生。因为高职院校与技工学校培养目标的同质化趋势,初高中学生生源总量逐渐减少的客观影响,导致非常严峻的大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形势,甚至面临由于招不到学生而被迫倒闭的危险。目前,我国考试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一般是高职院校的招生录取,在剩下的生源中,有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名牌大学的函授或者复读等途径来放弃进入高职教育。所以,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较差,从而使高职教育陷入“招生难――质量差――招生难”的恶性循环中。然后,很多学生、就业单位和家长对于高职教育都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即便可以培养高技能型的社会急需紧需人才通过高职教育。尤其是用人的标准追求高学历当今社会,难免受到严重影响和挤压使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由于社会整体诚信度不高,学生提供的材料真实性较难判断[2]。大学扩招和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诸多不足随着考试生源的减少,为了应对高职教育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高职院校不得不重视招生的宣传工作。然而,在招生时会进行虚假宣传有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扩大招生,一些高职院校采用给招生回扣、乱发录取通知书等各种不正当手段来满足需求。因此,要建立一个高校自律、社会监督的自主招生环境,就要加强对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管理与监督,完善相关的制度法规建设[3]。

1.2我国高职院校未来就业发展的趋势

高职教育将实现新的“跨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顾过去,总结现状,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中,从规模的“跨越”到模式的“转型”;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必将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以推动模式的全面“转型”促进质量的全面“提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凸显功能,强化特色,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已经成为走高职教育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

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世纪之交,实现了高职教育在自身规模上的跨越,还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跨越的高等教育,也实现了一个重要的跨越就是高等教育的结构变革。这种跨越不仅表现为传统高等教育在学生构成、教学领域、大学功能等内部方面的重大变化,强化了高等教育系统的分工,而且传统大学外增加了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是最重要的。从更深层次分析,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不论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次重大跨越,还是增加高等学校入学机会,它都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高职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跨越。

我国高职教育模式转型的过程将成为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保障,成为高职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因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发展能力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终目标,使他们有能力为经济社会作出贡献。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如果没有独特的功能,没有特色,没有社会承认的质量与地位,就必然会丧失未来发展的空间。因此,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功能,进一步强化特色,将成为发展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对市场的影响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行业特点明显,都具有自己的行业背景。进行市场细分一选择目标市场一定位是市场营销的工作步骤。为了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的需求,应该设计出不同的服务和研究营销策略,来创造出竞争优势在自己所选目标市场的心目中。不可能依靠单一的服务(产品)满足所有消费者需求许多高职院校都意识到,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吸引各类消费者不能采用一种方式,高职院校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如何辨别消费者需求,审视高职院校的市场特征。企业和学院应积极加强合作,不断创新订单式招生和培养的新途径、新机制,在订单式人才培养逐渐落实推广的过程中。学院应该不断创新、完善订单培养机制,以企业需求为核心,这样不但保证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生命力和发展张力,还有效的提高了订单人才质量。

三、结语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势。就业指导工作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有利于学生职业化素质的养成。高职院校要努力开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新天地,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要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引导学生锻炼职业方面的核心能力,加强社会实践和实习,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职业道德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毕业时应重视升学指导和创业指导,侧重择业指导,引导毕业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转变角色,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1]邹英.我国高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刍议[J].教育与考试,2009(4):34-37.

职业发展趋势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职业发展趋势10篇

学习

学校食堂主管工作计划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食堂主管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学校食堂主管月计划表,学校食堂经理工作计划。1、加强***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提高思想认识,为自己的工作指明方向,有了明确的方向,才能更好的完成上级领导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2、学习食堂各

学习

旅游发展战略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发展战略10篇,内容包括旅游发展模式大全,旅游发展战略有哪些。户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全县旅游景点二十多处。南部秦岭山区峪道中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太平国家森林公园、高冠瀑布、渼陂湖等自然景观,清凉山、望仙坪、化

学习

深基坑工程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深基坑工程模板,内容包括深基坑底下暗挖高大模板,深基坑高大模板。(一)无支护开挖无支护开挖方式既简单又经济,在空旷地区或周围环境允许时能保证边坡稳定的条件下应优先选用。本人曾参与杭州市依锦苑安置房的建设,当时由于现场

学习

程序员年度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程序员年度总结,内容包括程序员总结遇到的困难,程序员如何写日报总结。刚来的时候"始业教育"显得慢吞吞,我们还经常盘算去哪哪玩之类的。我和__(20个新生里一个南区的兄弟,软件学院的)还经常出去吃各种小吃,每到一处都尝尝

学习

市场竞争分析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竞争分析10篇,内容包括市场竞争分析报告大全,市场竞争分析怎么写。用友公司成立于1988年,致力于把基于先进信息技术(包括通信技术)的最佳管理与业务实践普及到客户的管理与业务创新活动中,全面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管

学习

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必修一公式总结,内容包括高一数学必修一2倍角公式,必修一数学三角函数所有公式归纳。一、总体思路公共数学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既要为专业课奠定数学基础,又要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既要传授现有知识,又要为学生未来的

学习

家居装饰设计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家居装饰设计,内容包括100个实用装饰设计,家居装修设计合集。软装饰艺术品的陈设是以人的行为需要为核心,注重居住对象的自身的参与和体验,提高文化品位,追求个性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因而室内陈设直接体现了人对生活观念的诠

学习

专业课程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专业课程论文,内容包括专业论文题目大全,专业课程论文模板范文。文秘专业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秘书基础》只是单纯地为学生提供了秘书专业的入门知识,但是对于秘书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给学生安排实训的机会,从实训中

学习

职业院校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院校10篇,内容包括职业院校排名,职业院校代码大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模式已从过去国家“统分统包”转为面向社会“双向选择”。但是,由于毕业生作为“新生劳动力”规模迅速扩大

学习

幼儿园消毒制度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消毒制度,内容包括幼儿园班级消毒制度,幼儿园紫外线消毒制度。2.各功能活动室由保洁员负责开窗通风,各楼层高处由门卫负责按时开窗同分,分管领导及保健医经常检查通风情况。3.每天按时(或按实际需要)开窗通风,温暖天气宜实

学习

环境可持续发展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可持续发展10篇,内容包括环境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问题模板,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历程。环境危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不安与广泛关注,是因为环境危机不仅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质量,也威协后代人的生存。这必须与可持续发展联系

学习

幼儿园月工作计划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月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幼儿园下学期后勤工作计划,幼儿园教职工培训工作计划。为了切实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形成我园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使之与精神文明建设、幼儿素质教育和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特制定

学习

旅游业发展战略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业发展战略10篇,内容包括旅游业发展战略,旅游业劳动力发展战略。(二)劣势分析1.资金实力薄弱。河北省的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比较落后的地方,资金实力薄弱,使得旅游产业的发展受限,旅游的配套基础性设施较少。例如,河北的太行山

学习

手术室半年工作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手术室半年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关于手术室工作总结通用9篇,手术室每月工作小结与分析。在日常工作中,手术室人员爱岗敬业,用自己的爱心、诚心、满足每一位手术病人的需求,把救死扶伤的工作作风贯穿于护理和麻醉工作全过程。加强

学习

职业发展调查报告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发展调查报告10篇,内容包括职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职业发展规划调研报告怎么写。中国厨师行业基本数据一览餐饮行业未来XX年职位需求强劲根据XX年餐饮需求与市场规模数据显示,全国餐饮收入同比XX年增长9.7%,达27860亿元,餐

学习

职业素质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素质10篇,内容包括职业素质养成的心得,职业素质决定成败心得。二是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指导工作方法陈旧单一、枯燥。大多数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都仅仅是通过课堂或会议的形式以讲授知识,例如,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或是召

学习

汽车行业职业发展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行业职业发展10篇,内容包括汽车行业的职业规划,汽车行业职业大全。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9-0070-02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在近30年中取得的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职业教育也经历着曲折的发展历程,结合

学习

物流业发展趋势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物流业发展趋势10篇,内容包括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电商物流未来发展趋势。1.1绿色物流如今,随着各国推动科学发展的不断深化,与传统物流相比,逆向物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逆向物流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人们对环境

学习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模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模板,内容包括培训心得体会模板,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心得体会2000字。在培训之前,我已有半年多的教学经验,这么长时间以来难免有些抱怨,抱怨自己认真备课讲课却换来学生不太理想的考试答卷,抱怨学生不爱听课爱

学习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10篇,内容包括职业病诊断鉴定应当受理多少日,职业病诊断和鉴定费用由什么承担。为了规范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加强职业病诊断、鉴定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

学习

职业精神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精神,内容包括职业精神的心得体会,如何培养职业精神范文。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执着。“教书匠”“园丁”“孺子牛”“春蚕”“蜡烛”“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无论哪一种称号,都不能简单代替教师对教

学习

职业申请书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申请书,内容包括职业鉴定申请书,职业规划申请书。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此申请书。我叫_x,于_年_月份进入公司工作至今。现想申请调动目前_x岗位到_x岗位。在公司工作_年多的时间里,我都是在_岗位工作,不但学到了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