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旅游业发展10篇

地区旅游业发展篇1

一、发展现状

酒泉地区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中起步,在经济调整中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经营开发,得到了较快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一是旅游业实现了从传统的外事接待型向经济创汇型的转变。全区旅游业自1979年起步到2000年,已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风格的旅游景点22处,国际狩猎场2处,年接待游客由7.6万人次增加到50.3万人次,市场规模扩大6.6倍,年均增长12%;旅游直接收入由22.l万元增加到12681万元,增加574倍,年均增长41%;实现利税由5.7万元增加到1172万元,增加206倍,年均增长41%。20年累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66356万元,实现利税6553万元。2000年全区旅游业创汇17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4.8%。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兴旺的亮点。二是旅游业已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全区兴建了一大批旅游基础设施,并以独特的景点和良好的服务,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495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66.5万人次。旅游业已成为扩大开放、增进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三是初步走出了一条***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投资发展旅游的路子。地县市***府把旅游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统筹规划,搞好指导协调,在努力增加财***预算内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和组织社会力量多渠道投入,加快开发建设。敦煌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鸣沙山、月牙泉被评定为4A级景点。全区拥有涉外星级饭店达到家,标准床位5000张;拥有国内国际旅行社2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5家;定点旅游汽车129辆;涉外定点医院2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5家;全区旅行社及涉外星级饭店总资产达62833万元。四是旅游队伍发展壮大,产业素质不断提高。按照旅游业经营和发展的内在规律,着力解决和优化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队伍。全区拥有英、法、德、韩等语种的注册导游138名;直接旅游从业人员2251人。一些骨干如今已成为开发旅游的带头人。虽然酒泉地区旅游业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而言,旅游经济总量不足,比重太轻,巨大的经济潜能远没有挖掘和释放出来。目前,酒泉地区旅游产业的现状特点是:

1.高温热卖的敦煌旅游景点,与周围众多沉睡的珍贵资源并处。每到旅游旺季,天南海北的游客成批地奔着敦煌而来,难以承载的莫高窟和人山人海的鸣沙山、月牙泉成了最拥挤的景点,敦煌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热卖点。但这种热点过于集中和浓缩。没有延伸开来,未能与周围县市的景点有机交织,形成一个旅游经济循环圈。甚至有许多珍贵资源,至今沉睡,未被开发利用,如锁阳城、悬泉置、肩水重关、***河峡谷、大小苏于湖等。

2.游客强烈的探求欲望与相对薄弱的交通基础条件相伴。酒泉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形式和内涵不同,特色各异,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些游客慕名而来,一些上层次的游客迫于探求的欲望,想多看自己关注的景点,但由于道路不通,行动受阻,加之景点没有建立配套的接待设施,使许多游客不能如愿以偿。如雅丹奇观、石头城、***河峡谷、"七一"冰川等。

3.希求延长游客滞留时间的追求与单调乏味的购物、娱乐、服务同在。酒泉地区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积极借鉴发达地区和国外先进经验,努力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和良好的娱乐购物服务,试***把客人留住,以延长滞留时间,增加游客消费。但在实际工作中,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表现在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各类用品,还没有有机地融入游客旅游活动的各个细小环节,没有形成一种浓型的、持久的、内涵丰富的敦煌文化艺术气氛;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品种稀少,形式单调,特色不浓;休闲娱乐服务不能较好地满足游客需求。

4.宏伟的产业规划与单一的资金投入依存。为了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好,地县市都分别制定了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加快发展的目标。但是,***府财力有限,投入不多;旅游基金才刚刚起步,收入还不到位;除敦煌外,其他县市民间投资基本没有调动起来;市场化的资本运营还未破题,这些都制约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重点

酒泉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应坚持"先干起来"的指导思想;以产业化发展为主线,以市场化机制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凸现大敦煌,营造大产业,联运大区域,培育大市场;创新产业优势、创新特色品牌、创新发展机制,全力以赴打好旅游翻身仗。力争到2005年,全区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170万人次,年均递增20%,其中海外游客10万人次,年均递增896;完成营业收入3亿元,年均递增20%;实现利税1500万元;年均增长8%。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

1.实施旅游的信息化、特色化、区域化发展三大战略。通过直接借鉴、吸收和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前沿科研产品和优秀成果,促进不平衡推进和超常规增长,使酒泉地区旅游业的增长速度、产业层次、技术水平、体制环境整体跃升,从而实现全区旅游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推动信息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大胆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上网、上星、上影"促销;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区内各旅行社和宾馆饭店连点成线,扩线成网,构成一个信息流畅、服务规范、效益对等的旅游服务体系。特色化开发,就是优势开发、优质开发、优先开发特色明显、独具魅力,效益突出的旅游景点、线路和产品,形成旅游经济规模优势和产业产品带动效应。区域化发展,就是一方面将整个河西地区的旅游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设计、运作和发展,提高整体效益;另一方面积极与周边邻近省区实行大区域联合协作,开辟新的旅游热线。如针对欧美客人对很感兴趣的实际,尝试开辟敦煌——格尔木——这条旅游线路;延伸酒泉——航天城这条主线,开通航天城——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旅游线路。形成区域性联动的旅游循环圈。

2.建好5个园、区、城、馆。一是建设敦煌旅游特区。按照"划出一块,***建区、统一规划,以区招商、地方化特色、国际化开发、封闭式管理、区内外有别"的原则,在敦煌市区东20公里处的伊塘湖地热资源一带,建立5平方公里的经济特区,开办面向不同层次游客的各种国际性娱乐活动,吸引外国游客、富商财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投资开发。尽快规划在敦煌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利用会展经济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二是建设酒泉地区博物馆。为了保护和开发包括丁家闸5号壁画墓在内的3万多座古基,计划投资3000万元,规划占地1002亩,面温分五年建设地区博物馆,地上突出敦煌艺术特色,地下展示古基画廊。该馆的建成,将成为丝绸之路文化长廊上的一个新景观。三是开发"世界地质园"。距敦煌玉门关70余公里处的雅丹自然奇观,已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世界地质园"。应邀请专家进行集中考察、论证和总体规划,实行重点保护与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满足科考、探险、猎奇、观光人员的工作和消费需求。四是拟建"中国酒泉航天城"。依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便利优势,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实物和仿真相结合的形式,综合使用声、光、电和自动化控制技术,聘请名院、名家设计、制作和施工,知识性、观赏性、参与性并重,酒泉市、金塔县联合建设"中国酒泉航天城",依托有效载体,对外打响这一品牌。五是拟建"中国酒博园"。利用酒泉特有的文化魅力,挖掘和发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汇集国内外名优酒类精品,以文化交流为轴线,以实物观赏、品尝、宣传促销为形式,以占领酒类市场为目的,着力营造一个以酒为主题、高档次的旅游景区。

3.建设20个旅游景区(点)。坚持建点连线、扩线构网的思路,重点依托"文化古迹、自然风景、民族风情、特种旅游"四个资源优势,开发建设敦煌莫高窟、三危山、月牙泉、阳关、玉门关、榆林窟、锁阳城、雅丹奇观、狞猎场、少数民族民俗村、***河峡谷等20个旅游景区(点),逐步形成区内循环旅游圈。

4.开发10大系列旅浒商品。即珠宝玉器系列、地毯挂毯系列、书画雕刻系列、敦煌彩塑系列、土特食品系列、动植物装饰系列、金银装饰系列、民族工艺系列、文物复制系列、刺绣布贴系列。同时,积极借梯登高、借脑开发,以我们的文化品牌和别人的创意包装,深度开发一批高品位的特色旅游工艺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新建10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计划建设柳敦地方铁路。为解决铁路交通线距离敦煌较远游客来往周转不便的问题,计划投资8.5亿元,建设总长142.5公里的安西柳园至敦煌的铁路,使铁路大通道直接与敦煌国际旅游城对接起来。(2)建设"一纵六横"公路网。为使旅游景区、景点、交通站点与城市相互联结起来,形成以主干公路为中枢,紧密联系的放射性环状交通网络,从根本上改善旅游交通道路现状,规划建设"一纵六横"公路网。即投资24亿元,建设97公里的国道312线酒泉段高等级公路;投资3.1亿元,建设金塔——航天城129公里高等级公路;投资4.5亿元,建设312国道——敦煌127公里高等级公路;投资7.29亿元,建设312国道玉门段108公里高速公路;建设312国道——四O四厂;柳园——敦煌;可克塞——青海格尔木等7条公路,使之形成相互贯通的旅游交通网络。(3)运作敦煌神舟旅游股份公司。通过股份上市,筹集发展资金,建设航空旅游设施工程,完善景点配套设施,在区内景点之间开辟直升机航空旅游服务。(4)积极争取设立敦煌航空口岸。为出入境游客提供便利。

三,思路措施

1.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构建敦煌、酒泉两大旅游经济圈。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龙头。酒泉是旅游资源富集区。如何使酒泉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必须先要制定一个高起点、大跨度、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旅游发展规划,从而合理有效地布局生产力,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编制酒泉旅游发展规划,一定要跳出本区,善于"借脑"和引智,邀请专家学者现场指导,结合本区资源特色,紧密跟踪世界旅游经济潮流,体现新世纪、新体制、新增长的特征,重视规划目标与***策引导的有机衔接,在规划思想、内容和方法上突出创新精神,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宏观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真正成为指导旅游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杜绝旅游产品开发中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通过规划的形式,高屋建瓴地把握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锁定全区旅游开发的战略思路、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布局,突出重点,精品开发,以点串线,连线成网。最终形成以敦煌为中心,以安西、肃北、阿克塞为半径的旅游经济圈;以酒泉为中心,以玉门、金塔、航天城为半径的旅游经济圈。

2.充分运用市场化融资手段,加快旅溥资源的开发和项目建设。从培育旅游业区域优势的关键要素来看,酒泉最为稀缺的不是劳动,不是旅游资源,而是开发资本以及运用资本、组织要素的企业家和形成有利于要素充分利用与有效配套的制度安排。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旅游业已成为极具增长活力的优势产业之一。酒泉地区旅游业要想实现超常规发展,必须推行市场化、特色化发展战略。一是要大胆采用合资、独资、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和出让经营权等方式,将景区的开发经营权从资产中剥离出来,通过协议形式出让给一定的法人主体,使其在相应的约定期内进行开发经营。二是积极合理地利用外资。制定旅游业利用外资的相关***策,分门别类地提出旅游业优先发展的特色项目,合理引导外商投资在投向和区域上的分布。鼓励外商在旅游度假村兴办外商投资旅游企业,兴办合资旅行社。三是争取国家长期建设国债,开发建设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是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开发和合资开发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旅游商品。五是创新概念,上市融资。邀请教授专家,精心策划,创意品牌,整合有效生产要素,上市募集发展资金,重点建设一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和景区景点深度开发项目,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

地区旅游业发展篇2

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及其丰富,而旅游业又具有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绿色创效的优点,因此把旅游业作为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产业加以发展,便成了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振兴和地区发展和突破口。

要推进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伴随旅游业的空前繁荣,我们渴望既能满足游客需要,又必须探求一种旅游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良性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这需要有永续利用的资源,源源不断的补续资金,建立相关机制,实施科教兴旅的战略。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其发展路径选择上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担当生态屏障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

我国是个旅游大国,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为我国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我国旅游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却不容乐观。在部分地区,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使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一)旅游资源、均化失衡

我国旅游资源特别丰富,数量很大,但同其他资源相比,人均占有量有限、短缺,旅游需求量过大,这使国内许多风景区面临挑战。同时,这些极具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又存在结构和分布的严重失衡,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极大压力。

(二)素质偏低、资源受损

在我国,推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的困扰因素来自整体的国民素质,来自游客、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习惯行为。游客环保意识偏低,造成旅游景点的人为破坏,在旅游景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游客触摸攀爬名胜古迹,在部分古迹上乱刻乱画等不良现象,所有这些,都使名胜古迹的本来风貌和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

(三)盲目开发、不够合理

在许多欠发达地区,***府和相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科学的规划布局。特别是一些新旅游景点的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认证和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盲目开发、粗放经营。在旅游资源利用方面只顾开发缺少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应对策略

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要想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必须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育特色优势

旅游特色是该地旅游的魅力和竞争力的源泉。从旅游资源角度而言,旅游特色主要表现在历史传统文化特色、自然风光特色、民俗风情特色、旅游产品特色等。好的旅游资源不一定会产生旅游特色效应,形成核心竞争力。旅游资源只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它需要挖掘,并要创造特色。在培育特色景点上,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把旅游资源开发为具有独特性甚至唯一性的旅游产品,从而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培育产业链群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朝阳产业,它发展快且带动力强。但是目前很多欠发达地区旅游业收益主要靠旅游景区门票收入,对产业链群培育不够重视。所以欠发达区域旅游业要从发展观光旅游景区向重点发展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景区转变,重点发展健康旅游、娱乐旅游、度假旅游、体验旅游、科普旅游等项目;要充分利用旅游产业的辐射能力,围绕旅游向相关产业渗透,发展其他产业。

同时要开拓和培育旅游市场。旅游推介对于是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为此,要改进传统的宣传促销手段,如地摊式、游击战式、没有认真策划随意性的宣传,充分借助主流媒体、网络力量、节庆活动、名人效应与旅行商合作等途径,宣传该区域景区景点、风土人情、文化产品。

(三)培育从业人才

旅游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人才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欠发达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旅游业发展比较好的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员工职业技能、个性化与标准化服务质量、职业道德建设,还是企业家队伍的建设,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培育和吸引各个方面特别是高层次的旅游人才是欠发达地区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欠发达地区尤其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旅游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旅游企业家队伍,建立旅游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另外,***府部门也要从资金、***策等方面加大其扶持力度。

(四)培育合作意识

从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以“市场开放、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的区域合作,已成为全球旅游界的共识。欠发达地区有的景点游客很难直接抵达,在这种情况下,欠发达地区想要发展旅游业就要创造条件,主动接受区域内其他成熟旅游景区在客源、推介、品牌、服务人员等方面带来的外部溢出效益。如把开发出来的旅游景点和景区纳人区域内的旅游线路,进行开放式的旅游资源整合。突破行***区划限制与地方保护约束,通过市场机制建立一种利益合理分配、权责清晰明确、自我约束的协作机制,从而推动该区域和相邻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合作和发展。

三、结语

地区旅游业发展篇3

关键词:少数民族;旅游产业;鄂西地区;机遇;策略

旅游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产业,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旅游产业的收入在2014年已经突破3万亿人民币,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同时其在拉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旅游产业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高速增长速度吸引到了越来越多地方***府的关注,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传统依靠投资、外需来拉动经济发展动力逐渐减弱的时代背景之下,很多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希望能够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为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

目前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抓住这些发展机遇将会让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从而实现地区经济的更好的发展。具体来说,鄂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任何一个地区的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不能离开整个产业环境来加以看待的,同样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要注意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分析。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未来我国旅游产业依然将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速,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人均GDP的超过5000美元的时候,旅游产业将会步入黄金发展阶段,因此从整个旅游行业发展来看,我国旅游产业依然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发展空间非常具有想象力,未来整个行业将会依然快读发展的势头。在这种行业背景之下,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只要做到顺势而为,就能够在日渐扩大的旅游产业规模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2.国家***策大力支持

从***策角度来看,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策机遇,从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角度来看,我国旅游产业属于国家当前大力发展的产业,在经济驱动要素转变,经济结构优化的现实背景之下,国家希望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从而实现对于传统产业的替代,进而实现经济的顺利转型。国家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在资金、***策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支持,这对于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来说是一个利好,鄂西少数民族地区需要用好这些的***策支持,从而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国家对于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多的***策优惠,鄂西少数民族地区需要积极争取这些优惠***策,用好这些***策,从而更好的推动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3.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这对于该地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发展优势,目前湖北省已经明确提出了鄂西旅游生态圈的建设,该地区覆盖了8个城市,人口总量占到了湖北省的一半,区域面积占到了该省的70%,该地区处于长江中游,是我国最大的水电基地。从生态资源方面来看,鄂西地区拥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1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9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部级风景名胜区及3个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旅游文化资源不仅仅在湖北省首屈一指,即使是放眼全国,也少有地区能够比得过鄂西少数民族地区。除了生态旅游资源之外,从文化角度来看,鄂西集中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5大文化体系中的4大文化,同时该地区众多的少数民族独特的风俗文化也是大力发展地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对于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只有利用好这些独一无二的资源,才能够塑造出来具有良好知名度以及美誉度的旅游形象。

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其在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创新就业以及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具体阐述如下:

1.拉动地区经济发展

旅游产业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需要,因此其在经济法发展带动作用非常强,一般来说,旅游产业收入一元钱,就会带动相关产业十元钱,旅游产业可以间接带动三是多个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旅游产的增加值已经占到了GDP比重的5%以上,其在经济发展方面拉动作用是不断彰显。鄂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传统产业基本上就是依靠的种植、养殖等,因此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将会给鄂西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助推作用。举例而言,旅游产业发展吸引到了客流,这些游客要在旅游地吃、住、行等,这些都是消费需求,可以极大地推动地区餐饮行业、住宿行业以及交通行业的蓬勃发展,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将会帮助地区做大经济总量。因此旅游产业对于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就是一个先导产业,领用这一产业的带动作用,来推动地区各个行业的兴旺,毕竟有人流,就有资金流,就有经济发展的要素聚集。

2.带动地区充分就业

少数民族旅游产业的产发展可以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旅游产业本身是一个服务行业,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为游客的衣食住行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目前鄂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就业渠道比较狭窄,基本上局限于种植养殖行业,广大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多,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根据鄂西生态旅游圈的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通过旅游产业新增百万以上就业岗位,将会较好地缓解本地区的就业难问题。从目前鄂西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现有直接从业人员100万左右,间接从业人员600万左右,而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将会翻番。因此鄂西少数民族地区需要以旅游产业的发展为重要契机,以帮助地区城乡居民实现充分就业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给本地区城乡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3.增加居民收入水平

少数民族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的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目前鄂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相对落后,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鄂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收入差距比较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还没有突破1万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直接带来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同时对于本地区的居民来说,可以大力开展农家游,乡村游等旅游项目,直接经营相关旅游产业,游客的消费给更多的从业人员以及相关商家带来了更多的收入,这会进一步的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目前鄂西生态旅游圈的旅游业总收入在2013年已经突破了1000亿人民币,这意味着给直接从业以及间接从业人员平均带来了的一万多元的收入。未来鄂西少数民族地区需要进一步的加大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努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从而为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三、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不足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一个不断探索起步的阶段,因此存在较多的不足,以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该地区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在

1.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如果要想旅游产业走向规模发展道路,具有更好的接待能力,那么必须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举例而言,交通基础设施是带来大量客流的基础条件,而宾馆、餐厅等等基础设施又是解决游客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设施。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着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制约,尽管这些年湖北省在鄂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持续加大,自2011年以来仅仅在水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就高达千亿,同时各类在建的旅游项目也多达几十个,投资额度同样高达千亿,投资的巨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来了鄂西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太多的历史欠账,举例而言,很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在交通方面还非常不便。从目前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来看,距离旅游产业的大发展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年鄂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是屡屡受困于资金不足而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未来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重点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瓶颈。

2.旅游产品创新不足

从目前鄂西旅游的整体情况来看,观景依然是最主要的形式,旅游产品的创新不足,地区之间旅游产品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与国内其它地区的景点相比也没有也没明显的卖点,这是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因为旅游产品创新不够则意味着产品的可替代性比较强,旅游者可以选择鄂西也可以不选择,这意味着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够,景区的竞争力偏弱。旅游产品创新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鄂西旅游对于本地区独特的文化挖掘不够,缺少精品旅游路线,旅游产业链条拓展深度不够。

3.地区旅游宣传不够

目前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各个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因此不同地区之间在游客的争夺方面是越来越激烈,尽管鄂西少数民资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知名度以及美誉度依然不是很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地区旅游目的地对于游客的吸引力,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对于广大游客来说,如果不了解一个旅游地的基本情况,自然也就没有太大的可能选择这一地区去旅游。当前鄂西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宣传方面投入不足,各个地区也没有联合地区共同去推广鄂西少数民族旅游这一品牌,结果就导致了鄂西地区在旅游知名度方面不是很理想。很多地方***府没有树立起来旅游地品牌建设的意识,没有投入必要的宣传资源,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来进行广而告之。另外就是在旅游地宣传方面,宣传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各个旅游景点拍摄一些宣传片投放到电视台,或者就是与旅行社合作摆放一些简单的景点资料介绍,实践证明,这种宣传模式比较低效,投入产值比不是很理想,未来需要鄂西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产业的发展方面,积极探索更多的宣传模式,从而实现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知名度的广泛提升。

4.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目前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因此整个旅游市场的粗放发展特点比较明显,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鄂西旅游在游客中口碑。旅游业本身是一个服务行业,可以说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实力以及发展前景,鄂西旅游目前在服务质量方面相比国内其它景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府在旅游市场监管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加上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偏低,这些都一定程度上整个地区的旅游服务质量,对于地区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比较不利。

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

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地区经济社会的重要在促进作用毋庸置疑,对于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来说,需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大地区旅游资源的快发利用,针对目前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完善基础设施

从目前鄂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未来需要湖北省进一步加大该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根据整个鄂西生态旅游圈的长远发展规划,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以及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坚持适度超前的基本原则,重点是在交通基础设施、文化旅游项目、宾馆酒店等领域,地方***府要积极筹措资金,一方面要积极向国家以及省***府申请财***支持,另外一方面要建立地方融资平台,积极筹集社会资金,从而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资金方面的不足。对于交通等公益性的基础建设项目,应该***府主导进行投资,对于一些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项目,则应该的由社会资金进行主导投资,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举例而言,星级宾馆建设方面关键就是要吸引社会资本。鄂西少数民资地区需要注重招商引资环境的优化,出台相关优惠***策,通过各种途径吸引社会资本,利用资金来撬动整个基础设施建设,为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撑。

2.注重产品创新

在旅游产品创新方面,需要鄂西少数民资地区紧紧围绕本地区的资源特色以及文化内涵,进行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注重旅游产品的独特性以及差异性,切实改变旅游就是看景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产品创新方面重点是就是要注意把握好旅游者在旅游中文化方面的需要,开发出来各种精品路线,让旅游者观景的同时也能够有一个文化之旅,切实提升旅游者的良好感受以及体验。

3.加大旅游宣传

鄂西旅游在宣传推广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力度,紧紧围绕地区旅游资源的特色,提炼出来良好的宣传点,精心设计、不断优化宣传语,借助于各种平台积极推介特色旅游资源,利用多种手段来进行特色旅游品牌的宣传,从而实现地区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从品牌宣传来说,鄂西地区***府要加强合作,共同做好鄂西旅游这一品牌的宣传。同时在鄂西旅游宣传方面,需要坚持走出去以及引进来相结合的模式,***府搭台、企业唱戏,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各种旅游相关的推介会,增加鄂西旅游曝光度,同时还要注意的积极开展以旅游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各种宣传会、研讨会,邀请欢迎知名人士、专家学者、相关媒体来为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献智献策。还有就是在宣传形式层面,注重网络宣传,构建旅游目的地***网站,提供景点介绍,门票销售、住宿、交通等需求服务,让游客更好的来旅游。

4.提升服务质量

鄂西少数民资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旅游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就是加强旅游市场的监管,维护好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在门票、住宿、餐饮等价格方面加以明确,制定完善的服务项目具体标准,完善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对于各种危害旅游者权益的行为要坚决加以处罚。另一方面就是要的加强本地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府以及相关企业加强合作,注重旅游产业从业者的继续教育以及培训,提升从业者的准入门槛,全面提升这些从业者的能力水平,从而确保其能够给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鄂西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居住地之一,这里有着非常丰富旅游资源,名山大川遍布全境,同时少数民族的独特风俗文化更是熠熠生辉,可以说在旅游餐业发展方面具有非常好的资源以及潜力。这些年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长远来看,旅游产业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具体表现就是旅游产业展地区经济的比重依然偏低,旅游知名度不够高,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未来需要鄂西地区客观全面地看到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制定切合实际的旅游产业发展策略,从而推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雅荣.少数民族“五区三省”旅游产业生态发展[J].前沿,2012年1期

地区旅游业发展篇4

资源与市场: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内在要素

人类对地球空间表面的开发,总是优先开发条件好的地域,然后再开发条件差或开发难度大的地域。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就属于后一种开发型,是人类生产、休憩活动空间不断扩展、深化的表现。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势必加强和深化。

(一)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

1、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系统庞大。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3.7%。民族地区不仅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五大地貌类型齐全,而且各种旅游地貌发育较为典型。在1982年和1988年***公布的两批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共84处中,民族地区就有38处;1982年和1986年***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共62座,民族地区就占23座。民族地区尚未发现的潜在资源还相当丰富,加上有待列入部级的风景名胜区,各地方***府公布的省级、地市级风景名胜区,形成了庞大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体系。

2、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品位极高。旅游资源的价值在于特色和魅力,即品位。我国民族地区许多旅游资源为全国、甚至世界所瞩目。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连绵的雪山冰峰,其山体的高度、长度为世界其他国家所无以伦比;广西的桂林山水,早以“桂林山水甲天下”而闻名世界;湘西张家界,融国内大小名山特色为一体,大片的森林和各种珍稀动物,是我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森林公园。此外,云南的路南石林、四川的九寨沟、***的天鹅湖、内蒙的阿尔山温泉等,均是著名的佳景胜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列的《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中,中国被列入五个保护区,其中长白山、卧龙、武夷山、梵净山四个分布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的不少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有较大吸引力。

3、民族地区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占优势。我国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也有不少山景,但大多或因靠近城市的区位而成名,或因文人墨客的渲染而享誉,而真正以自然美而成景的奇山、险峰、雪原、大瀑、溶洞、古遗生物等,均集萃于民族地区。如西藏的希夏邦马峰、***的罗布泊、云南的洱海、贵州的龙宫等,这些自然美景是当前旅游市场开发行情看好的类型之一。如果说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以奇而绝取胜,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古而稀闻名。民族地区不仅有距今久远的古人类遗址、古墓葬和众多的壁画石窟、寺院佛塔,而且还有各民族在发展过程形成的生动活跃、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传统节日、集会活动、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这些人文资源,对于发展旅游业来说是一种优势,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源流,这种个性上的独特性必然构成总体上的多样性,因而从总体上看,我国广袤的少数民族地区客观上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环境和旅游活动内容。

4、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组合较好。旅游资源在广大民族地区的分布是不平衡的。有些地区相对集中,有的则相当稀少。资源集中的地区不同的名胜区间距较近,景区内资源类型多样,结构紧凑,交相辉映。如桂林以“三山两洞一条江”为中心的重要游览景点就散布于方圆百里之内,这是旅游资源组合较好的表现。许多民族地区也就是垂直地貌密集组合的地域系统,从而层层分割空间,导致多变的景象,使生物和水体景观因地文要素变化而表现出丰富的景层。如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峡谷—民情结构等,就是绝妙的资源组合。少数民族地区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组合成了我国民族地区一种“人无我有”的独特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开发旅游业的前提性因素,民族地区所拥有的旅游资源是其旅游开发的决定性条件。

(二)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市场分析

1、全球游客总量持续增长。游客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基本上是正相关的函数关系。国际上遵循着这样一种经验判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00美元,居民就产生国内旅游动机;达到1000美元,就产生赴邻国旅游动机;达到3000美元,就产生赴远国旅游动机。从国际旅游需求来看,根据世界组织报告,以1989年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4亿、国际旅游收入2092亿美元为基数来预测:到1995年世界国际旅游人数可达5.15亿,收入3430亿美元;到2000年世界国际旅游人数6.37亿,收入5270亿美元。上述预测结果是以年均增长4%为条件作出的。而东亚太平洋地区,无论是出境旅游还是接待旅游者,都将是发展最快的地区,在80年代达到了9.3%的年均增长率;到90年代仍将保持这一速度,形成了一个极其广阔而又现实的需求前景。

从国内旅游需求来看,我国旅游业第一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完成,恰恰处于旅游需求第一层次(300美元)的起点,由此将产生大规模的普遍的国内旅游活动。而且中国人口基数大,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又不平衡,目前已有38个城市、8000多万人口达到小康水平,使国内旅游消费档次拉开,形成多层次的结构,每一个层次虽然所占比重可能不大,但其绝对量则会形成一个宠大的市场。

2、世界旅游市场重心向东转移。国际旅游市场格局是在世界经济格局基础上形成的。近一、二百年来,西欧、北美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重心,因而它们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一直居于优势地位。进入8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增长率持续高于其它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该区域旅游业的迅速发展。1961年,亚太地区接待国际旅游者110万人次,占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的1.5%,国际旅游收入为3.6亿美元,占世界旅游收入总额的4.9%;1990年,亚太地区接待国际旅游者达5000万人次,占世界国际旅游总人数的12%,国际旅游收入达37亿美元,占世界旅游收入总额的16.0%,30年内两者分别增长45.4倍和103倍。同期内,世界旅游人数增长5.5倍,收入增长31.5倍。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90年代亚太地区旅游业年均增长速度仍居世界首位。该地区接待国际旅游人次在世界总数中的比例,将从1989年的11%上升到22%左右,旅游收入的比例将从13%上升到30%。如此推算,到下个世纪初,国际旅游市场有可能形成欧洲、美洲和亚太三分天下的格局,即欧洲约占50%,美洲约占20%,亚太约占20~30%,亚太地区有可能超过美洲地区居世界第二位。据世界旅游界行家分析,21世纪,世界旅游中心将属于亚太地区。

3、国内旅游需求强劲。近十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率先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旅游需求强劲,按人均CNP达到300美元即开始产生近距离旅游的规律来看,外出旅游的人数将越来越多。1990年末,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7034亿元,国内旅游约2亿人次。一方面由于休憩观念和方式的变化,许多人已厌倦节假日互相吃请,而乐于纷纷结伴外出旅游,部分人趋向选择神奇的少数民族地区观光;另一方面我国东部热点城市的景观产品已基本定型,回头客趋于减少,故推出民族地区新的旅游景观 产品已构成现实的战略需要。

带动与效益: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作用和意义

我国民族地区普遍工农业产值不高,商品经济较为落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因此,民族地区通过对旅游业的开发,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和产生积极的意义。

(一)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经济的全面发展

首先,旅游业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创汇高、收益多、劳动密集型高度综合的特殊经济部门。民族地区通过旅游业的开发,所增加的非贸易外汇收入,不仅可以平衡区域收支,为建设积累资金、支持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区域资源的开发和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从而有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最终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其次,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度较高、带动性较强的龙头产业,开发旅游业,可以带动民族地区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对外贸易、城市建设、景观修建、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工艺特产、文化娱乐、生活服务、广播宣传等行业迅速发展,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再者,国际客源流向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即旅游者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从高收入地区流向低开发地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大多数地区经济还较为落后,开发旅游业,可以从国际国内经济发达的高收入地区的旅游者身上获取一部分收入,并将这些收入向生产投资和生活消费形态转化,从而通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连锁反应”作用,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二)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产业调整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业所依托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要相互协调配套才能发挥其作用。由于绝大多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旅游业所依托的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也较薄弱,而市场又支配着某些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开发不可。于是,这些地区的旅游开发就变成主导产业,促进了与旅游业相关的其他产业的配套发展,使原来聚集程度很小的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相对增长,产业结构由低层低效益向中层中效益甚至高层高效益升级。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增加1名旅游从业人员,需增加5名间接从业人员。因此,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不仅可以扩大就业,而且还可以促使民族地区人口直接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资源保护

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就从客观上要求保护自然环境、恢复和修葺原有人文旅游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不仅要大力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自然风光、野生动物资源,建立和开放相应的自然保护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发掘、整理和提炼那些最具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历史掌故、神话传说、民间艺术、舞蹈戏曲、音乐美术、民间技艺、服饰饮食、接待礼仪等民族旅游资源,使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得以永世留芳。特别是发展旅游业,要求旅游环境质量要优于一般环境质量,因此,必然要求旅游区维护和恢复文物古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整理和发掘人文风情,而这些对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可以起到积极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四)旅游开发有利于世界各族人民的友好团结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传统的旅游方式已由过去单纯追求热线景点而转为以历史文物、文化传统、科学考察、民族风情等为目的的小规模旅游。旅游业本身也发展成了一个没有国界的统一的世界性行业。从当前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据国家旅游部门近年来的调查表明,国外旅游者对我国民族风情的兴趣要高于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这充分说明了世界旅游活动的倾向是在对异族风情的追求和向往上。因此,发展民族旅游业不仅可以为世界旅游业提供广阔的市场,而且也为世界各国铺设了友好交往的桥梁。特别是现代旅游,实质是一种地区间的文化交流。随着民族地区国际旅游业的兴起,可以有效地改变民族地区长期所处的文化封闭状态,使之经常性地与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形成民族进步和人类文明建设的推动力。

基础与交通: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

当前,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将遇到一些无法回避的矛盾。目前,制约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迟,基础差,资金严重短缺

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不长,不少刚发现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时间更短,起点很低,固定资产投入很少,而完善旅游设施的耗资量却很大。原因是:(1)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多以“野、奇”特色见长,多地处偏僻地区,通路、通电、通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上要新建。而东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许多旅游资源,本身就是其城市地域的组成部分,或分布在距城市不远的地区,旅游开发时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市***设施,从而降低了资金投入的总量。(2)许多民族地区地形复杂,土石方等基本建设单价指标高,同样基建项目的耗资一般要大于东部发达地区数倍。(3)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大多虽品位高、但知名度低,而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手段是广泛开展宣传,宣传促销也需耗资,因为低知名度的旅游资源是没有真正的经济价值的。(4)民族地区大多数是老、少、边、穷地区,资金来源主要靠国家有限的财***拨款,同时民族地区引入外资开发旅游的渠道远不如沿海侨乡畅通。(5)我国旅游市场属二元结构,即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是在相互封闭的状态下运行的,相互间无法实现接待上的余缺互补,因而需要同时建设两套档次上差别很大的设施,实际就更增加了投入。

(二)民族旅游区距主要客源市场远,景区间距大,运输成本高

现代旅游客源市场分国际和国内两种。国内游客是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先导,并将一直是游客数量的主体。国际客源市场则是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经营的主要目标,因为国际旅游经济效益较大。我国民族地区距我国主要国际客源市场--欧、美、日及游客数量可观的港、澳、台地区距离较远,因为我国国际游客的主要入境口岸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几个大城市,游客要在口岸转乘运输工具,再由口岸辐射到民族地区。

国内主要客源市场也在东部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开发历史长,基础条件、整体经济水平均高于民族地区,加之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高,是国内客源的主要输出市场。据对云南西双版纳的客源调查,游客数量最多的是来自上海、北京、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相对发达的地区。而民族地区本身因还有相当部分群众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故而对近地旅游的要求也就不显得迫切。

民族地区虽地域辽阔,但许多景观属大跨度空间的旅游资源,旅游景区之间距离远,如昆明距大理约400公里,至西双版纳约700多公里;昆明到黄果树瀑布约467公里,昆明至桂林1500公里。由于旅游胜地相距甚远,受交通条件制约,严重存在着“旅长游短”的现象,易使旅游者产生单调乏味之感。而东部地区杭州至上海201公里,上海至苏州84公里,苏州至无锡42公里。可见,开支同样的旅游费,观光丰度的优势却大不一样。

(三)民族地区旅游交通、通讯等现代设施落后

发展旅游业,交通是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已有很大发展,但交通条件的制约始终是阻碍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旅游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与区外联系通道少,运输限制口多,客货运输不畅,进出区域困难。(2)区域内现有运输网络不完善,铁路布局偏于东部;公路干线少且覆盖面窄,水运航道通过量小。民族地区中如川西、滇西、黔北、桂西、西藏等地区,仍然交通闭塞,运输困难。(3)交通设施因受地域条件及经济条件等影响,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技术条件差,装 备总体水平落后,综合运输能力低。

在通讯方面,民族地区的许多地方尚未形成国际长途直拨电话和***像传真业务,通讯服务网点少,设施装备陈旧老化;信息传递不通畅,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十分薄弱,游客的通讯联络需求得不到应有的满足……这些不利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部份国际游客的兴趣,从而影响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特色与宣传: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对策和措施

当代方兴未艾的国际旅游热对民族地区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旅游业作为一种多行业的综合体,涉及到旅馆业、旅行社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娱乐业以及园林、海关、艺术、医疗等众多产业和经济部门。如果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一个方面来看,可说是“以一业带百业”,牵动了整个民族地区经济链条的加速转动。

(一)制定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总体战略规划

在世界旅游的黄金时代,民族地区不应只在传统产业的圈圈里做文章。旅游业是相当一部分民族地区突破传统产业,创造新的经济格局,注入新的经济动力的“龙头”。为此必须站在战略高度,采取战略性的措施扶植旅游业,走出一条在充分利用天然风光和文物古迹的基础上,以民族风情特色取胜的发展旅游业的路子来。

目前,在各省区都已制订了“九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基础上,还有必要制订一个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区域旅游开发是分省域进行的。旅游业经营跨越省域展开,其开发本身要在高层次总体方案的指导下进行,才能保证区域经营的合理性。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总体战略规划要根据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异,进行开发上的分区、分期指导。从资源普查到各地域的效益产生,都能通过区域规划落实到空间,强化我国民族地区旅游项目布局的科学性和计划性。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布局内容应遵循“两个重点投入,三个重点倾斜”的原则。两个重点投入,一是重点布局部级风景名胜区和部级历史文化名城,二是重点设计和布局旅游黄金热线;三个重点倾斜,一是重点向民族地区的大中城市及其附近的资源倾斜,二是重点向民族地区的交通干线及其两则倾斜,三是重点向能纳入环形旅游圈的沿线、沿点及其附近的资源倾斜。总体战略规划不仅仅是景观现状的开发,还要规划到民族风情、民族节庆、民族风味、民族商品等内容。

(二)突出民族特色,精心设计旅游项目

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和吸引力。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着眼点必须放在民族特色,能发挥自身优势的旅游内容和景点上,而不能照搬套用东部发达地区的做法。为此,(1)应积极发掘各种民族风情、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宗教信仰、人物掌故等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使它们更具浓郁的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而展现在游人面前;(2)在开发和建设旅游景点时,要尽可能把各民族的传统艺术与民族特色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特别是人工建筑不能因刻意追求现代化而失去民族特色;(3)在旅游业的经营上,积极组织旅游者参与并体验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活动项目,如安排游人参加三月街、泼水节、那达慕大会、花儿会等民族节日活动,观赏少数民族的歌舞、盛会,从中体味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4)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带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旅游用品,如金银首饰、提袋服装、地毯围裙和那些印有风景名胜、有纪念意义的手帕、提包等小饰物。此外,在富有民族特色的交通工具、民族风味食品、传统手工艺品等方面,仍有相当的潜力可挖。

在旅游项目方面可广开思路设计游乐项目。如民族风情旅游项目:对歌、踩鼓、赛马、斗牛、赛芦笙等;民族历史旅游项目:如元谋猿人考察旅游、剑川文化遗址考察旅游、南方陆上丝绸之路考察旅游等:民族宗教旅游项目:如对云南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和喇嘛教的考察旅游等;民族建筑旅游项目;对不同民族所建的塔、桥、亭、楼阁、墓碑、雕刻的考察旅游;民族贸易旅游项目:利用三月三、四月八等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各种形式的物资、商品交流会;民族仿古旅游项目:以民族村为代表设立各种村寨,将每个民族的主要特色在一个集中游览点反映出来,增强其复合性。

(三)采取特殊***策,加强民族旅游业发展

国家为加速民族地区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民族贸易、对外贸易等行业的发展,均采取了一系列照顾***策,而旅游业在民族地区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新兴行业,基础非常薄弱。因此,为了促进其迅速发展,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特殊的照顾***策。(1)对具有开放条件,又具有资源优势的地区,应从***策上逐步允许其对外开放;对一些由国家旅游部门管理的旅游企业,能下放到地方的应尽量下放,使之增加地方收入,增强民族旅游业的自身活力。(2)对于旅游外汇收入,应实行地方全部留用的***策,并对旅游企业实行减免税收,这是促进民族旅游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3)对于旅游温热点城市的建设,从发展旅游的角度出发,应从***策上放宽建设规模,并尽可能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民族地区的特色旅游项目、著名景点和风物特产,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民族地区。(4)国家继续在资金上支持民族地区旅游区的建设,扶持可以采取专项拨款、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等多种形式。(5)国家继续大力扶持民族地区的交通、邮电通讯和城市其它基础设施建设,鉴于民族地区“旅长游短”的局限比较明显,有必要先着手把一些旅游温热点的机场建设搞上去。

(四)宣传促销,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

民族地区的旅游宣传,要突出其特色和整体性。近几年各省区除各自宣传其旅游区外,还应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进行中国民族地区整体旅游形象的宣传,这样才能既有利于宏观效益,又有利于本地区的局部效益。在宣传上要突出几个原则:一是唯我独有原则。我国的许多民族风情,都是本地独有的,这些风情应大力加以宣传。应强化游客这样一个意识:即使你走遍全球,也只有在本地才能领略到此项游乐项目。二是有的放矢的原则。旅游宣传必须注重针对性,因为旅游者中包括男女老幼,包括不同地域、国籍、阶层、职业、文化教养和宗教信仰的人,因此,宣传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游客的传统观念、审美情趣、欣赏习惯、思维方式的差异。三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所宣传的事物应采取客观的态度,不能夸大,更不能无中生有。对于民族地区来说,旅游景观、民族风情可以大力渲染,而对于服务质量、交通设施,饭店接待条件的宣传则要掌握分寸,如果宣传失实,就会造成游客的失望和不满,影响今后业务的进一步扩大。

(五)重视边境旅游,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发展

地区旅游业发展篇5

一、川南旅游业的目前状况

本文所指的川南旅游区,包括四川盆地南部的宜宾、自贡、泸州三地市。川南旅游区资源丰富、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及交通条件均较好,但在四川省规划发展的五大旅游区中,是开发最差的旅游区之一。针对重庆成为中心直辖市之后,川南旅游区在四川省宏观布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本文对川南旅游开发的一些战略性、方向性新问题进行了探索。

四川盆地南部的宜宾、自贡、泸州地区,是我国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组成的“T”字型生产力布局的底部。旅游开发的自然、经济基础都比较好。川南部级风景名胜蜀南竹海、自贡恐龙博物馆在国内外早已闻名。此外,西秦会馆、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焱海井等也是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川南三大城市宜宾、自贡、泸州皆被列为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川南旅游区还有各类省级风景点7处,市县级地方性景点更是数不胜数。省级景点“石海洞乡”、“人悬棺”、“巡司温泉”等名闻遐迩。该区不但旅游资源丰富,级别高、吸引力强,而且类型复杂多样,旅游行为类型和功能结构完善,层次结构、地域组合优越。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映成趣,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该区处于成、渝两大客源地夹峙之下,区内、区外客源潜力都很大。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后,四川省调整了旅游业宏观布局,川南旅游区被列为下一步重点开发的旅游区之一"。

二、开发川南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旅游业既是一个新兴的经济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开发川南旅游资源,发展川南旅游业将对川南社会、经济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摘要:(一)发展川南旅游业,将加速资金积累和回笼,增加外汇收入,使区域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众所周知,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资金回报率高,因此国内外只要有条件的地区都争先发展旅游业。川南地区旅游业虽刚起步,但已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二)旅游业属劳动密集性行业,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从业人员需求量大,可缓解川南劳动力就业紧张的新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旅游部门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可增加间接就业人员2人~215人。因此,川南旅游业的发展将为该区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三)将促进川南地区城镇建设。随着景区的开发,游客的增加,各种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将日益完善,从而大大推进新、旧城镇的建设。(四)有利于在川南重工业经济区中建立区域性的环境保护体系,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美化区域环境。在规划中,川南属于重化工、能源基地,此类经济区域易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而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人们重视环境保护和治理,建立一个山清水秀、环境美丽的川南旅游区。无论是在经济效益上,还是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川南旅游的发展都将造福于人民和子孙后代,应引起川南各级***府的高度重视。

三、川南旅游业开发中的重要内容---旅游商品

在川南旅游业开发中我们应该重视对旅游商品的开发,旅游商品能满足旅游者的生理、心理的各种需要,但不同类型的旅游商品又有很大差异。

(一)川南旅游商品开发要突出特色摘要:第一川南“中国名酒系列”;第二“珍贵水果系列”,包括龙眼、荔枝、抽子等;第三“旅游工艺品系列”,以竹、龙、草编等为主题。要把握好市场,***策上予以扶持,组织管理好生产、销售的多个渠道。

1.川南“中国名酒系列”摘要:包括卢州老窖,古蔺郎酒、宜宾五粮液,早已闻名国内外。

2.龙眼、荔枝等名贵水果系列摘要:龙眼、荔枝属于南亚热带水果,果肉质佳、味美,营养丰富,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高档珍贵水果。川南有上千年种植历史,宜宾尚有几株当年曾上贡过杨贵妃的千年古荔枝树。今日荔枝分布区已移向东南,以卢州市为主,其气候属南亚热带类型,为四川盆地唯一的非凡气候区,适宜龙眼、荔枝的生长,适栽面积500万亩,以卢州市中区、沪县、纳溪、合江最宜种植。

3.竹工艺及美术品摘要:川南竹类资源丰富,以楠竹(毛竹)为主,栽植易、产量高,覆被好,可一次造林永续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比一般林木高。川南可开发的竹旅游商品很多摘要:如竹簧、麻将、竹筷、竹椅、竹雕、凉板、翻簧竹刻、竹帘画、龚扇等。江安县有竹簧工艺学校,宜宾市有竹类专业探究所。川南有各类竹艺加工老艺人、技术能手几百人。

4.草编制品摘要:以灯草为原料。灯草是两年生耐寒水生草本植物,可于水稻收割后栽植,次年5月收割,利用闲置冬水田栽植,不务农时。用灯草编制的各种生活、旅游用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如榻榻米草席,深受日本人喜爱。川南草编制品曾出口日、英、美等三十多个国家。

5.恐龙系列仿制品摘要:可仿制侏罗纪、白要纪各种不同类型恐龙。质地可选择塑料、陶瓷等多种类型。也可制造各种电动的小型恐龙仿生玩具、工艺品。

6.其它名特产品摘要:金河蘑芋,产于宜宾屏山的金沙江沿岩一带。宜宾“功夫”茶、叙府糟蛋等也是当地有名的土特产品。

(二)川南旅游商品的分类,按旅游商品的美学特征,可把川南旅游商品分为如下四个大类摘要:

1.实用品又分为摘要:①土特产品,如卢州龙眼、荔枝;②旅游食品,如竹笋,竹荪;③旅游用品,如竹席、竹帘、凉板、竹筷;④其它非旅游专用的日常生活用品。

2.工艺品又分为摘要:①织绣类,如自贡龚扇;②陶瓷类;③纺织类,如竹编制品;④雕刻类,如竹雕工艺作品;⑤镶嵌类;⑥传统工艺、民间工艺类,如剪纸。

3.艺术品又分为摘要:①绘画类,如川南国画、竹帘画;②雕刻类,如竹雕。

4.文物商品及其仿(复)制品如恐龙仿制品。

(三)在进行旅游商品开发时,要注重旅游商品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艺术性和纪念性的属性。就川南旅游区的实际情况而言,还应注重摘要:

1.突出主题。根据川南旅游区的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的特色,川南旅游商品的开发,应以“酒、龙、盐、竹、泉、洞”为主题,在这六个字上多作文章。

2.突出功能和特色。各旅游地域系统(或景区)旅游商品的开发要突出自己的功能和特色,如蜀南竹海的“竹”,宜宾的五粮液,自贡旅游小区的“恐龙和盐”,庐州的卢州老窑,这些都是各自的“金字招牌”。

3.要系列化、多样化和小(微)型化。旅游者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年龄、职业、性别、喜好、社会阶层也不尽相同,开发设计和经营旅游商品要从川南旅游区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潜在客源市场的各种因素,实行多种题材、多种规格、多种原料、多种色彩。还要尽量系列化、配套化,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不同趣向的需求。

4.要强调“就地选题、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不少以当地名胜古迹为题材设计的旅游商品,都是以当地特有材料、传统工艺生产,并在当地销售的摘要:如“三峡石”、“刘三姐绣球”等。川南仿造的恐龙、竹雕等类旅游商品,也应立足于川南本土。

此外,川南各地、市、县尚有许多地方名特产品、民间工艺品,可供挖掘整理和开发。一方面,要加强对旅游商品的宣传工作,既要导“游”,还要导“购”。另一方面,既要通过“挖掘整理和开发”来增加其品种数量,又要通过丰富其“内涵”,来提高其质量和效益。旅游商品的开发是旅游产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川南这个新旅游区的开发中,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四、开发川南旅游业的重要办法

(一)加强管理,统一规划,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开发川南自然、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要从四川省的宏观布局出发,制定川南及各旅游地域系统的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使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有章可循、协调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尽快纠正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条块分割、***出多门”现象;在有条件的地、市、县应在***策上给旅游业以优先发展的地位,在财***、用地、税收、引进资金上制定出优惠***策。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相关产业(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等)的协调发展,有条件的地区应尽快改善基础设施,非凡是旅游交通状况差而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应迅速改善本地旅游景区可进入性的条件。

(二)在开发导向上应由国内向国外拓展

川南旅游区资源丰富,但开发晚,缺乏象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那样在国内外影响大的旅游景点。自贡恐龙、蜀南竹海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但开发晚,缺乏“深加工”,活动项目较单调。因此,本区旅游景区知名度的提高,需要进行宣传促销和“时间”。在川南旅游资源开发中,目前应注重对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加工”,主要客源应立足于国内,待基础设施建设,非凡是宾馆等服务设施建设上档次以后,再逐步向国外拓展客源市场。

(三)重视旅游人才培养

随着川南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从业人员和各类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都将迅速增加,因此应在川南部份高校开设旅游专业,培养旅游本、专科学生;或在川南三大城市中选择一市,建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必要时可建立或改建旅游职业中学,培训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员。

(四)开拓资金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面广,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设施建设等都需要大量投资,全靠当地***府必然有困难,可采取以下办法摘要:争取国际项目或国家、省内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在***策上可统一规划,做到谁投资谁受益,一家管理,多家开发;把旅游设施建设和一些大型项目的建设结合起来,如川南的煤矿开发项目可和高县、筠连的旅游资源开发一并纳入规划和建设。

(五)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目前,川南旅游区有众多古迹缺乏保护,破坏严重,非法占用旅游景区土地和古建筑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景区项目差,环境质量差,因此应实行保护性开发。重点景区应划定界线,在景区内分别设置下几个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

(六)加强横向联系,开展和周边地区的协同开发

川南旅游区毗邻滇、黔、渝,开展和周边地区的联合开发,有利于优势互补。川南泸州旅游片区南部和贵州西北的习水县、赤水县相邻,习水丹霞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赤水县十丈硐瀑布可和黄果树瀑布媲美,开发价值大,但交通闭塞,若以贵阳为中心进行开发,相距甚远,交通条件差,开发难度大。泸州距十丈硐瀑布仅70多km,若以泸州为依托进行开发,可事半功倍。川南旅游区和贵州西北地区进行旅游资源的协同开发,必将推动双方旅游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地区旅游业发展篇6

甘肃省特有民族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0米以上。其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向河西走廊中段过渡地带,属于祁连山高寒半干旱气候区[2],东乡族自治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陇中高原西侧,属于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3]。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经济以牧业为主,资源比较丰富,经济比较发达;东乡族自治县经济以农业为主,200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重点县之一;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经济以农业为主,1998年成为***侨办的定点扶贫县。三县境内居住有裕固、东乡、保安等10多个民族,有多种。

目前,民族文化旅游已成为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而特有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丰富我国民族文化旅游,而且还为特有民族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开了突破口。

本文拟通过对甘肃省特有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丰富我国特有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视角,为我国其他特有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思路。

一、我国特有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特有民族地区以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为旅游文化内涵,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如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都是非常成功的范例。下面以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具体事实来分析发展旅游业对我国特有民族地区所具有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从“九五”期间到“十五”期间,大理白族自治州旅游支柱产业地位逐渐形成,食、住、行、游、购、娱得到综合配套发展,全州旅游行业提质增效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接待国内游客678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49.5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29.3%和121.3%,旅游社会总收入占GDP比例由2000年的15.75%上升到21.05%。

二是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扩大就业。大理白族自治州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005年全州旅游社会总收入占第三产业的55.23%,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期末的34∶29∶37调整为“十五”期末的29∶33∶38。到“十五”期末全州旅游涉外定点单位有140多家,星级饭店有54家,旅行社有30家,旅游汽车公司有9家,旅游从业人员有3万多人,社会间接从业人员有15万多人[4]。

二、甘肃省特有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企业战略决策教授安德鲁斯(k.Andren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个别观点认为该思想最初由安索夫提出)。SWOT是优势(strength)、弱点(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首字母的缩写,这种分析方法是一种常用于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工具,以达到组织进步和理性决策的目的(e.g.Kotler,1988;Wheelen and Hunger,1995)[5]。它应用于旅游业中,就是指对区域旅游发展的优势、弱点、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优势和弱点代表区域旅游发展的内部条件,机会和威胁代表区域旅游发展的外部条件,通过对内、外部条件的全面分析,制定或修改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使其在宗旨、目标、方案及营销手段等方面适应区域旅游发展的需要。

(一)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

甘肃省特有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种类上,根据郭来喜、吴必虎、刘锋提出的新的旅游资源修订分类系统所列的3大景系、10大景类、98景型[6],这些地区就拥有3大景系、10大景类中的30多个景型。其中以祁连山为代表的地文景观,以“七・一”冰川为代表的水文景观,以康隆寺狩猎场为代表的气候生物景观,以马蹄寺、马家窑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历史遗产,以 “东乡手抓羊肉”、保安腰刀为代表的现代人文吸引物,以特有的民风民俗为代表的抽象人文吸引物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2.旅游资源独特

甘肃省特有民族在与大自然争斗的过程中,以自己特有的信念和方式创造了本民族浓厚底蕴的文化艺术,加之其生存环境的封闭性、宗教性和狭隘性,各自的民族特征特别鲜明。如在传统民俗文化方面:裕固族的帐篷、服饰 “头面”;东乡族的手抓羊肉、民居 “庄窠”、只露面孔的妇女盖头。在婚丧民俗文化方面:裕固族的“帐房戴头”婚和“勒系腰”婚、新郎箭射新娘仪式;东乡族人婚礼上唱的“哈利”, 闹洞房的“砸枕头”;保安族人新婚之夜唱的“宴席曲”。在社交娱乐民俗文化方面:裕固族的歌舞、待客的“下马酒”和“进门酒”;东乡族的与生产有关的节日、民间体育和游戏;保安族的浪山节。特征鲜明的民风民俗与 “七・一”冰川之类的自然旅游资源的独特性相互叠加,使甘肃省特有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具有更强的不可替代性。

3.生态优势

甘肃省特有民族地区所拥有的草原、森林资源比较丰富。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草原面积为2564.03万亩,占总面积的71.56%;东乡族自治县有林地19.5万亩,森林覆盖率8.9%,草地128.3万亩[7]。其中皇城草原、黄草坪草原、香水坪天然牧场、祁连山、东柳沟原始森林、东大坡森林公园、盖新坪森林、黄河南岸生态果林等可为这些地区开辟草原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荒漠生态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系列产品。

4.区位优势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在西线-河西走廊丝绸古道大漠风情旅游线上,属丝路之旅的黄金段;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地处丝绸之路古道南路,在南线-回藏风情、草原风光旅游线上。近年来,这些地区交通网络在不断完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可东连兰新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西通青海省;东乡族自治县凭借地处213国道优势,拓建了3条县道和23条乡道;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已形成以省道--兰大公路为骨架、县乡道为支线、乡村道为经络,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公路网络。预计2007年11月竣工的临夏-合作高速公路,将进一步加强东乡族自治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可进入性。

(二)弱点

1.思想观念更新力度不够

甘肃省特有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已初具规模,但受封闭的地理区位的制约,思想观念还比较滞后。一是有些地区对旅游业发展的前景认识的力度不够;二是有些地区对本地区的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潜力认识不够;三是有些地区缺乏旅游市场化观念,对外宣传力度不够,造成产品知名度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

2.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甘肃省特有民族地区大多数属于不发达地区,经济实力不强,旅游投资需求明显不足(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位居前列但也存在旅游投资需求不足的问题)。由于资金缺乏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其旅游基础设施和住宿接待设施尚处于低水平状态,数量少、级别低、设备简陋,还不能完全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如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住宿接待设施最好的积石宾馆,共有客房95间,230张床位[8],其中甲级以上的才20多间,在大型会展或节庆活动时就难以满足游客高层次的住宿需求。

3.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西部旅游人才缺口较大,旅游人力资源总量和后备力量都明显不足,一些专业人才外流,留在西部的大多在旅游区位较好和收益较高的地方,对甘肃省特有民族地区而言,旅游专业人才就更加缺乏。

(三)机遇

新的历史时期给甘肃省特有民族地区旅游业带来新的机遇,旅游业被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假日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颁布,甘肃省“一个中心、三大旅游区、六条线路”旅游新格局的逐渐形成,为这些地区旅游业发展在***策、资金和客源等方面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挑战

甘肃省特有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对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冲击。旅游业的发展不当可能会造成这些地区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导致旅游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旅游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可能会产生民族文化同化、商品化、庸俗化等系列问题,这可能比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加深远。

三、甘肃省特有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府主导,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

结合甘肃省特有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旅游投资方面,可采用“***府主导型”模式:在财力允许的范围下,***府可适当增加财***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改善本地区交通设施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按“国民待遇”原则,允许外资进入旅游交通、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服务领域;鼓励规范的民营资本进入恰当的生态旅游项目。有效地吸引民间资本及海外资金,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逐步解决这些地区旅游投资需求不足的问题。在2005年甘肃省第3届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府采用合资、独资和入股经营的方式对马蹄寺风光旅游区裕固族歌舞厅、裕固族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村和红西路***石窝会址陈列馆等10个项目进行招商引资的总额高达722万元[9],足以见得这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将具有良好的前景。

(二)以“特”定位,塑造鲜明旅游形象

塑造鲜明的区域旅游形象是树立旅游地品牌形象和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甘肃省特有民族地区要塑造出鲜明的区域旅游形象,就需要准确定位和搞好形象设计。(1)区域形象定位。这些地区可将区域形象定位于“特有民族”并结合其他特色资源,塑造出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区域旅游形象,提高其区域旅游形象的不可替代性。(2)区域形象设计。①理念设计。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这些地区旅游部门可通过报纸、杂志和新闻媒体等进行宣传,可多参加大型旅游采购会,发放具有特色的旅游宣传品。二是更改名称,许多人已分别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简称为肃南县和积石山县,这就完全地失去了特有民族的标志性特色,可分别将其改名为裕固族自治县和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三是提出宣传口号,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口号为“祁连幽谷、裕固花乡”,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口号为“保安族聚居地、大禹治水源头”,二者的口号为塑造鲜明的区域旅游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东乡族自治县口号可为“中国第一手抓---东乡手抓”、“中国手抓之乡---东乡”,让人一提到“手抓羊肉”、“手抓饭”就会想到东乡族。②行为设计。在旅游区建民族旅馆和餐厅,组织体验性较强的民族节目,如骑马、射箭、狩猎、歌舞等。③视觉设计。旅游区内公共设施的色调应保持特有民族原始、古朴的气息,不要为吸引游客而以“洋气”改变原有的特色,其效果会适得其反。

(三)以“特”创新,打造民族旅游精品

在充分认识旅游产品周期理论,尽量减小宗教观念、民族禁忌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与制约作用的前提下,甘肃省特有民族地区可以从旅游业发展前景、本地区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与潜力来提高认识水平和增强旅游市场化观念,改进传统民族产品,增加民族旅游产品的特色,加大产品宣传和销售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打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旅游精品。以景泰蓝手杖剑为例,这是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最新名优特产品,是以中国传统景泰蓝工艺和甘肃省特有民族保安族工艺相融合的保安系列刀具,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实用性,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和赞誉,在世博会、兰洽会等大型会展上,博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10]。特有民族旅游产品的创新在提高特有民族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同时,还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重“本土”意识,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后备队伍建设

目前,解决甘肃省特有民族地区旅游专业人才需求的办法是人才引进,但培养本土专业人才具有长远的意义。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对外交流等多种手段培养本土的导游、服务员、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发挥他们既熟知本地区民族文化又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优势,提高甘肃省特有民族地区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重“保特”意识,促进特有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特有民族地区旅游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都具有独特性,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在旅游规划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长远利益,合理利用生态环境资源,注意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容量,加强旺季的相应保护措施,避免旅游生态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应注意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同时加强对本地区特有民族文化的保护。在这一过程中,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民族文化同化、商品化、庸俗化等系列问题还有可能会发生,作为***府相关部门可以对这些地区旅游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进行定期评估,尽力减小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郝苏民,丝路・走廊的报告: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1。

[2]甘肃省计划委员会,甘肃省国土资源地***集编委会,甘肃省国土资源地***集[M],中国地***出版社,1989:2-12。

[3]中国自然地理***集[M],中国地***出版社,1984:9-10。

[4]赵立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府工作报告[N],大理日报,2006.3.17。

[5]刘锋,中国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6]甘肃省积石山县旅游局,旅游指南,省略/lyzn.asp,2006-07-18。

地区旅游业发展篇7

表一:亚太地区旅游的接待人次增长情况 (单位:百万) 地区 1980年 1992年 1980—1992年年均增长率 1992年占亚太地区比重 亚太地区 东北亚 东南亚 大洋洲

21 10 8 3

58 32 21 5

8.9% 10% 8% 8%

— 55% 36% 9%

源市场而言,亚太地区航空“可进入性”得以改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指出,1990年,亚太地区国际航空客运量达8700万乘客人次,预计1995年将会达到1.32亿人次,2000年达到1.89亿人次,到2010年,亚太地区区内、外国际航空客运量预计会占到全球航空客运总量的51.1%。 其三,主要竞争对手徘徊不前。欧美是世界上国际旅游最集中、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1986年共接待全球国际旅游客总人次的72%,而传统上,欧美地区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主要是区内对流客源,即各国、地区互为主要客源,因此,欧美始终是亚太地区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扩大占有份额的主要竞争对手。但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加之全球第一大旅游客源国—德国居民的出国旅游市场规模已接近“封顶”程度,因而各国、特别是德国出境旅游人次规模和增长速度已是强弩之末,很难提高,作为旅游目的地,欧美各国在接待国际游客(多数是欧美本土居民)人次不会有太大起色,亚太地区各旅游目的地得此契机,在国际旅游的市场上大显身手。 其四,亚太地区旅游业具有“比较优势”。如前所述,欧洲旅游业接待游客人次总量规模难以提高,与此同时,欧洲区内国际旅游者对本区各主要旅游目的地旺季时的拥挤和人满为患感到不满和失望,加上他们对新旅游胜地向往,流失于欧洲之外的国际客源与日俱增,而亚太旅游区作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既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又是各个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的混和体,既有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又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因此,欧洲流失的本土客源将可能有部分作长距离旅游,前赴亚太地区,近几年欧洲赴亚太出国远程旅游呈增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就证实了这一点。就北美而言,由于美元对欧洲主要货币持续疲软,美国游客在欧洲的购买力下降,美国客源对欧洲旅游目的地需求受到抑制,必须寻找转移地区,相反,亚太地区许多国家的货币汇率都同美元直接挂钩,美元的价值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相对而言又较为坚挺和稳妥,因此,美游客选择亚太地区为旅游目的地的人逐年上升。以中国大陆为例,1990年赴华美国游客为233193人次,仅两年时间,1992年就达到346303人次。 (二)

传统上,现代化都市一直都是亚太地区旅游目的地,亚太地区接待的国际游客,66%是为了一睹亚太区现代化都市如香港、东京、新加坡等城市风貌,旅游消费结构中购物和美食占有相当比重。进入90年代,由于国际客源旅游消费偏好改变,亚太地区热点旅游目的地发生转移,度假旅游地取代现代化都市成为国际游客出访亚太地区的首先目的地,其中以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尤为明显。与此同时,旅游基础设施、雇员短缺以及环境破坏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基础设施方面:亚太地区过去20多年的产业***极大地推动了东亚、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引起了道路、电讯、公交系统等公共设施的老化和短缺现象,据预测,本世纪内更新亚洲基础设施需耗2.5万亿美元巨资。在旅游业中,民航客机是亚太地区区内、区外国际客源的主要输送渠道,尽管航空运力不断提高,但在香港、孟买、东京、汉城和新加坡等地,国际机场都几近或已达到饱和的警诫线。据资料统计,香港启德机场每年最多能处理13.4万航班和2400万人次乘客,而1994年机场接待乘客人次高达2609万,仅在1993年,因机场无法容纳飞机频繁的升降,6700个航班被机场当局拒降,造成140万客源流失。在机场趋于饱和的同时,亚太地区新机场建设项目数量有限,依据对供求双方的估测,只有新加坡、台北等地新机场落成启用后能满足游客的增长;而老机场扩建、改建工程进展又不顺利,在日本、纳里它机场已趋饱和,但其扩建工程因当地农户拒售农田而受阻,在南朝鲜,由于资金难以落实到位,汉城附近扩建机场计划亦被无期限地搁置起来。 亚太地区地面,尤其是城镇区交通有较大改观、由于区内各国(如中越两国)相互开放边境地区,区内长距离公路、铁路网络覆盖面得以扩展。尽管如此,亚太地区内仍有不少地方过度使用原有陈旧老化的基础设施,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等问题产生,泰国***府正是迫于交通压力,才在公路出口建设尚未全部竣工的情况下,在曼谷开放其新建的公交系统。 二、环境方面:环境是旅游业的“生财之源”,它和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共同构筑旅游产品的整体框架。综观整个亚太地区,环境质量却是每况愈下,对旅游业构成了极强的杀伤力,欧洲旅行团就曾因污染严重而取消赴曼谷的旅游计划。虽然工业化一般被公认是亚太地区环境质量恶化的罪魁祸首,但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是人所皆知的。亚太地区开发资金奇缺、开发技术落后,过度砍伐树木、大量侵占土地、破坏野生动物栖息之地,所有这些掠夺性开发无一不加剧环境质量恶化,引起生态系统失衡。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亚太地区度假旅游目的地成批量开发,度假地中必不可少的高尔夫球场也相应迅速增加,整个亚太地区高尔夫球场泛滥。新加坡是全球面积较小的国家,而其高尔夫球场密度却是全球最高。1992年,泰国高尔夫球场多达200个,朝鲜也已超过178个。预计到2000年,亚太地区将有3000个高尔夫球场。这些高尔夫球场对整个亚太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工程宏大的高尔夫球场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用水量大(仅一个高尔夫球场耗水量就可供2000户人家使用),而且污染严重,随着高尔夫球场的大量入侵,泰国主要农作物用水受到威肋,大米产量因缺水而不断下降。在马尼拉的海滨地区,高尔夫球场

产生的污水和工业废水结合形成“红潮”,严重危及海洋生物资源。 三、人力资源方面:亚太地区旅游业的永续发展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之一便是人力资源开发。然而目前亚太地区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以旅游企业员工利用效率较低最为突出,在饭店方面,员工利用效率低表现于饭店具有较高的员工——客房比率(见表二)。

表二:主要国际城市饭店客房员工比率对比 东盟国家 发达国家 雅加达 1:1.6 曼谷 1:4.5 马尼拉 1:1.3 新加坡 1:1.0 吉隆坡 1:1.0

伦 敦 1:0.6 巴 黎 1:0.6 旧金山 1:0.7 东 京 1:0.6

资料来源:东盟饭店业人力资源调查报告1991年

其原因是亚太地区多数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富裕,价格低廉,饭店雇佣员工边际成本很低,人浮于事自不见怪。与此相反,少数大都市却出现员工短缺现象,香港饭店业平均空缺约为4000人,且香港雇员流动性很强,饭店业雇员年更换率达30—40%,饭店业唯有以高薪相聘才能留住老雇员,吸引新雇员,进而加重工资成本。 亚太地区多是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培训设施、培训人员质量和数量都不够理想,有的国家甚至一片空白,象越南就根本没有正式的接待服务管理培训机构或单位。旅游培训不完善、不规范直接接导致旅游从业人员较低的素质(见表三)、表三显示,东盟各国饭店业中熟练雇员仅占34.4%,低于40%的国际通行标准,而半熟练雇员和非熟练雇员比重高达48.31 %,表明就业人员专业服务水准不高,从而直接影响服务质量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旅游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表三:东盟国家饭店业技术水平构成 技术等级 比重(%) 管理雇员 高层雇员 熟练雇员 半熟练雇员 非熟练雇员

6.40 10.89 34.40 24.60 23.71

地区旅游业发展篇8

亚太地区旅游业迅速发展,区内各国或地区因此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香港,1993年旅游的外汇收入高达600亿港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8%。亚太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与下列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其一,亚太地区经济稳步增长。过去20多年时间里,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球其它任何地区,亚洲“四小龙”更是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世界旅游组织指出,1980年至1991年10年时间内,亚洲整体经济增长率为5.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2.2%的两倍半多,90年代以来增长率也一直维持在4%的水平上。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不断发展,一方面,人们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加,将有更多的区内国际客源产生,另一方面,亚太地区旅游业不断走向成熟,旅游产品日趋多样化和标准化,也会吸引更多的区外旅游者来访。

其二,旅游环境改善。旅游环境改善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指亚太地区各国或地区旅游管制逐步宽松,例如,日本不断地放宽居民出国旅游签证管制,台湾当局亦于1989年放松签主管制;二是指交通“可进入性”提高,这主要又是指区内、区外航空运力增大,对区内、区外国际客

源市场而言,亚太地区航空“可进入性”得以改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指出,1990年,亚太地区国际航空客运量达8700万乘客人次,预计1995年将会达到1.32亿人次,2000年达到1.89亿人次,到2010年,亚太地区区内、外国际航空客运量预计会占到全球航空客运总量的51.1%。

其三,主要竞争对手徘徊不前。欧美是世界上国际旅游最集中、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1986年共接待全球国际旅游客总人次的72%,而传统上,欧美地区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主要是区内对流客源,即各国、地区互为主要客源,因此,欧美始终是亚太地区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扩大占有份额的主要竞争对手。但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加之全球第一大旅游客源国—德国居民的出国旅游市场规模已接近“封顶”程度,因而各国、特别是德国出境旅游人次规模和增长速度已是强弩之末,很难提高,作为旅游目的地,欧美各国在接待国际游客(多数是欧美本土居民)人次不会有太大起色,亚太地区各旅游目的地得此契机,在国际旅游的市场上大显身手。

其四,亚太地区旅游业具有“比较优势”。如前所述,欧洲旅游业接待游客人次总量规模难以提高,与此同时,欧洲区内国际旅游者对本区各主要旅游目的地旺季时的拥挤和人满为患感到不满和失望,加上他们对新旅游胜地向往,流失于欧洲之外的国际客源与日俱增,而亚太旅游区作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既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又是各个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的混和体,既有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又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因此,欧洲流失的本土客源将可能有部分作长距离旅游,前赴亚太地区,近几年欧洲赴亚太出国远程旅游呈增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就证实了这一点。就北美而言,由于美元对欧洲主要货币持续疲软,美国游客在欧洲的购买力下降,美国客源对欧洲旅游目的地需求受到抑制,必须寻找转移地区,相反,亚太地区许多国家的货币汇率都同美元直接挂钩,美元的价值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相对而言又较为坚挺和稳妥,因此,美游客选择亚太地区为旅游目的地的人逐年上升。以中国大陆为例,1990年赴华美国游客为233193人次,仅两年时间,1992年就达到346303人次。

(二)

传统上,现代化都市一直都是亚太地区旅游目的地,亚太地区接待的国际游客,66%是为了一睹亚太区现代化都市如香港、东京、新加坡等城市风貌,旅游消费结构中购物和美食占有相当比重。进入90年代,由于国际客源旅游消费偏好改变,亚太地区热点旅游目的地发生转移,度假旅游地取代现代化都市成为国际游客出访亚太地区的首先目的地,其中以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尤为明显。与此同时,旅游基础设施、雇员短缺以及环境破坏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基础设施方面:亚太地区过去20多年的产业***极大地推动了东亚、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引起了道路、电讯、公交系统等公共设施的老化和短缺现象,据预测,本世纪内更新亚洲基础设施需耗2.5万亿美元巨资。在旅游业中,民航客机是亚太地区区内、区外国际客源的主要输送渠道,尽管航空运力不断提高,但在香港、孟买、东京、汉城和新加坡等地,国际机场都几近或已达到饱和的警诫线。据资料统计,香港启德机场每年最多能处理13.4万航班和2400万人次乘客,而1994年机场接待乘客人次高达2609万,仅在1993年,因机场无法容纳飞机频繁的升降,6700个航班被机场当局拒降,造成140万客源流失。在机场趋于饱和的同时,亚太地区新机场建设项目数量有限,依据对供求双方的估测,只有新加坡、台北等地新机场落成启用后能满足游客的增长;而老机场扩建、改建工程进展又不顺利,在日本、纳里它机场已趋饱和,但其扩建工程因当地农户拒售农田而受阻,在南朝鲜,由于资金难以落实到位,汉城附近扩建机场计划亦被无期限地搁置起来。

亚太地区地面,尤其是城镇区交通有较大改观、由于区内各国(如中越两国)相互开放边境地区,区内长距离公路、铁路网络覆盖面得以扩展。尽管如此,亚太地区内仍有不少地方过度使用原有陈旧老化的基础设施,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等问题产生,泰国***府正是迫于交通压力,才在公路出口建设尚未全部竣工的情况下,在曼谷开放其新建的公交系统。

二、环境方面:环境是旅游业的“生财之源”,它和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共同构筑旅游产品的整体框架。综观整个亚太地区,环境质量却是每况愈下,对旅游业构成了极强的杀伤力,欧洲旅行团就曾因污染严重而取消赴曼谷的旅游计划。虽然工业化一般被公认是亚太地区环境质量恶化的罪魁祸首,但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是人所皆知的。亚太地区开发资金奇缺、开发技术落后,过度砍伐树木、大量侵占土地、破坏野生动物栖息之地,所有这些掠夺性开发无一不加剧环境质量恶化,引起生态系统失衡。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亚太地区度假旅游目的地成批量开发,度假地中必不可少的高尔夫球场也相应迅速增加,整个亚太地区高尔夫球场泛滥。新加坡是全球面积较小的国家,而其高尔夫球场密度却是全球最高。1992年,泰国高尔夫球场多达200个,朝鲜也已超过178个。预计到2000年,亚太地区将有3000个高尔夫球场。这些高尔夫球场对整个亚太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工程宏大的高尔夫球场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用水量大(仅一个高尔夫球场耗水量就可供2000户人家使用),而且污染严重,随着高尔夫球场的大量入侵,泰国主要农作物用水受到威肋,大米产量因缺水而不断下降。在马尼拉的海滨地区,高尔夫球场

产生的污水和工业废水结合形成“红潮”,严重危及海洋生物资源。

三、人力资源方面:亚太地区旅游业的永续发展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之一便是人力资源开发。然而目前亚太地区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以旅游企业员工利用效率较低最为突出,在饭店方面,员工利用效率低表现于饭店具有较高的员工——客房比率(见表二)。

资料来源:东盟饭店业人力资源调查报告1991年

其原因是亚太地区多数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富裕,价格低廉,饭店雇佣员工边际成本很低,人浮于事自不见怪。与此相反,少数大都市却出现员工短缺现象,香港饭店业平均空缺约为4000人,且香港雇员流动性很强,饭店业雇员年更换率达30—40%,饭店业唯有以高薪相聘才能留住老雇员,吸引新雇员,进而加重工资成本。

亚太地区多是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培训设施、培训人员质量和数量都不够理想,有的国家甚至一片空白,象越南就根本没有正式的接待服务管理培训机构或单位。旅游培训不完善、不规范直接接导致旅游从业人员较低的素质(见表三)、表三显示,东盟各国饭店业中熟练雇员仅占34.4%,低于40%的国际通行标准,而半熟练雇员和非熟练雇员比重高达48.31%,表明就业人员专业服务水准不高,从而直接影响服务质量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旅游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三)

相对于西欧、北美的衰退而言,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前景较为乐观,欧美、亚太可望在21世纪三分国际旅游市场,但从目前来看,却出现了一些令人担扰的现象:其一、亚太地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同日本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直接联系,然而,步入90年代,作为地区经济发展主要起动机的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又面临各种结构性问题,亚太地区旅游业增长速度可能因此放缓,尽管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悄然兴起的中国居民出境旅游市场成熟尚需一些时日;其二,随着冷战结束,和平成为全球***治、经济生活的主旅律,大洋洲各岛国的战略地位相对下降,从西方国家获取的各种援助减少,直接影响其未来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其三,亚太地区局部(如菲济、泰国、柬埔寨)***局动荡,种族矛盾、宗教矛盾、阶级矛盾相互交错,不时酿成***事冲突,脆弱的旅游业经济受到冲击。亚太地区未来旅游业要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早日成为三强之一,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完善旅游供给体系。亚太地区各国***府应致力于改善旅游环境、扩建机场、道路和通讯设施,鼓励各界人士投资兴建酒店和新的旅游景点,逐步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完整旅游供给体系,并使之成龙配套。例如,香港***府为缓解启德机场压力,耗资1582亿港元在90年代后半期开展新机场核心项目建设。由于旅游基础设施耗资巨大,各国***府难以承担全部项目建设成本,因此可同私营部门展开合作,共同建设基础设施;同时,对建成基础设施严加管理,合理使用,为避免对基础设施造成过大压力,印尼***府就曾暂时冻结过巴厘的饭店开发项目。

地区旅游业发展篇9

关键词:影视业;民族地区旅游业;影响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民众更加追求“新奇、神秘”的异质文化,以获取精神上的满足和体验,文化需求的增长促进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而民族地区由于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而倍受青徕,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较快,取得了极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这其中与以民族地区为题材的影视业促销和推广分不开的。

一、影视业对旅游的影响研究综述

国外专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Riley认为电影作为一种旅游促销手段的特性和优势,以美国影片和澳大利亚影片为例说明了电影对旅游者到访拍摄地的推动作用[1]。Morgan和Prit-chard提出,电视中的描述甚至会被认为是一个地方真实发生的事情,并且对于那些休闲地区来讲,电视节目成为它们转变为度假区和旅游地的催化剂[2]。Kim和Richard通过案例研究,认为电影作为自发的形象构成因素可以在很短的时期内极为显著地改变目的地的形象[3]。Mordue进行了一个案例研究,总结出影视给拍摄地居民所带来的影响,其实是一种更宽泛的、局部的、在文化和经济上的冲击[4]。

国内学者二十一世纪初才开始关注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因此现有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而且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明显弱于国外学者。学者潘丽丽认为影视拍摄不仅能够增强外景地的旅游感知形象,增游客数量,促进旅游景区和旅游接待业发展,能够为当地居民增加就业的机会[5]。吴丽云和侯晓丽通过对铁岭龙泉山庄旅游者的实证分析,研究了旅游者到影视剧拍摄地旅游动机,认为影视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形成大多受影视剧的影响,对影视剧的热爱使他们选择了到拍摄地旅游[6]。吴普等分析了影视旅游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指出影视旅游中值得乡村旅游、体验旅游和旅游宣传借鉴的元素[7]。王丽波、刘华认为影视文化是旅游目的地促销的重要媒介平台,并对促销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8]。周慧颖,黄远水分析了影视作品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9]。

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的研究还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影视旅游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对影视城的研究这一层面上,没有涉及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特别是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尚处空白。故分析影视业对民族旅游的影响,并对民族地区借助影视业的影响发展民族旅游业的对策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

影视作品的推出或是带动了一个景区的迅速繁荣,或是更加固化了已有知名旅游资源景观的美誉度,无论其主观上是否有意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一)促使产生旅游动机

影视业是创意产业,借助灯光、音响等现代传媒技术艺术化地展现拍摄地传统文化,将剧情、人物融入到拍摄地优美的环境中,共筑一个和谐理想的世界,让观众情感移入影视之中,从而触发到拍摄地去亲身体验影视作品中熟悉的场景和画面,这是影视旅游者最主要的动机。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场景取自文化神秘、或风光秀丽、或幽深险绝,从而激发了观赏者的兴趣,去这些地方旅游。

(二)树立旅游形象

影视具有声像合一、声画结合的特点,任何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即便是广告、纪录片、专题片等也少不了音乐、美术等传统艺术元素的搭配。通过特效的加工和处理,使得作为影片拍摄地的景点或景区透过影视来看时,更加漂亮,更具有美感和吸引力。特别是镜头画面的独特视角对景物美的发掘,能够启发人们对拍摄地真实景物的审美感受。同时,影视剧的故事内容也会给拍摄地增添一层梦幻般的文化色彩,无形中加强人们对拍摄地的一种心理美感。这种完美的艺术效果很好地树立了拍摄地的旅游形象。

(三)展销、推广旅游地文化

影视作品总是根据主题、人物、风格的要求,调动影视艺术特殊的表现手段,通过挖掘拍摄地的独特的传统文化创造出真实可信的典型环境。这种典型是经过特效加工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随着影视的播放在一定程度上展销、推广了旅游地传统文化,影响消费者的审美感觉,异质文化的神秘深深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传承了拍摄地传统文化。

(四)广告宣传效应

影视文化作为当代大众娱乐消费的主要文化产品,其自身包含着大量的“注意力资源”。影视所传递的信息往往呈立体状态,这种立体的信息在时间的流动中持续不断地涌来,形成容量大、信息直接的特征。大多数影视作品从拍摄前开始就开始进行造势宣传,在影视剧放映的时候,宣传的渠道和形式就更加多样化,媒体的宣传、影视剧拍摄的花絮、明星的参与等。在这个过程中影视外景地信息不断出现,可以不断地增强潜在旅游者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兴趣,强化旅游宣传效应。

(五)形成影视明星旅游吸引物

今天,对于明星偶像的崇拜越来越体现着“从众”的趋势,明星偶像吸引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潮流。崇拜明星从而“爱屋及乌”式地喜欢与明星有关的东西,如明星拍戏的地方或去过的地方等,这些东西在公众的眼中都成了明星本身的象征。影视与明星本身就是一个集合体,一方面影视作品造就大量明星,另一方面明星又使影视作品影响力大增。对明星的崇拜使得影视外景地旅游业成为一种时尚,并产生影视景点。近年来由“韩流”现象带来韩国影视外景地旅游火爆就是极好的证明[9]。

三、案例分析——影视业对湘西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湘西概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全州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2006年底人口27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0.86万人,占74.85%,土家族110.59万人,苗族88.61万人。湘西素以美丽神奇著称,她与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毗邻,境内景观密布,异彩纷呈。有一座蜿蜓近200公里的中国南方长城;有景色溶漓江之秀丽,集三峡之雄伟的猛洞河;有由212洞组成的洞的世界-龙山火岩溶洞群;有历史悠久,被称为我国南方最美的两座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等。它以独特的土家族、苗族文化和风景名胜吸引着中外游客,永顺溪州铜柱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永顺老司城、明代建筑祖司殿等堪称湘西旅游的风水宝地;云蒸霞蔚的武陵群峰、河水汤汤的沅江酉水、景色迷人的森林峡谷、浓郁醉人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美丽的湘西风光。“天下第一漂”猛洞河、青山似黛,碧水如诗的“栖凤湖”、吉首“德夯”、龙山“火岩溶洞群”、“凤凰古城”、里耶“秦简”、“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红石林”、“坐龙大峡谷”等都是镶嵌在湘西的风景明珠。特别让人叫绝的是土家族、苗族等民族传统文化和神秘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成为最具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因而成为许多影视剧、MTV的拍摄首选外景地。

(二)影视文化领域中耐人寻味的“湘西题材”

湘西由于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神秘的民族文化,在中国文化领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湘西题材”现象。文化领域的“湘西题材”包括这么几个部分:一是以湘西为题材的影视立体文化现象;二是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绘画等平面文化现象;三是湘西文化人或称“湘西文化名人”现象。以“湘西题材”为核心,无论是立体文化现象,还是平面文化现象或文化名人现象,都十分引人注目。

笔者现仅就“湘西题材”影视业发展对旅游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湘西为题材的影视目前已积累了《边城》、《芙蓉镇》、《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匪事》、《武陵山剿匪记》等,现在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血色湘西》给这个题材再添力作。上述影视按内容分四大类。

第一类,是根据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改编的同名电影。毫无疑问,这部小说,是用电影手法,表现沈从文小说中所营造的湘西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与其说《边城》电影很成功,不如说是沈从文小说很成功。

第二类,则是由名导谢晋执导的《芙蓉镇》。严格来说,这部电影并没有表现太多“湘西内容”的人情世故,是反映对人生的扭曲的沉重主题,但全是用湘西永顺王村镇的景象作环境背景——吊角楼、石板街、河码头、瀑布、背篓、米豆腐……《芙蓉镇》的巨大成功,不仅是谢晋导演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也使刘晓庆的演艺成就达到了巅峰,同时开创了以永顺王村镇为核心湘西早期旅游事业,那时,现在火得流油的凤凰古城,远没有永顺王村镇名气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影《芙蓉镇》吹响了湘西旅游的号角。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旅游业还没有现在这么火,而王村镇的旅游业已做得如火如荼,日接待旅游客量在3000人次左右,最高峰达5000多人次,对这个当时人口不足5万的小镇来说,《芙蓉镇》最直接的收益就是旅客带给小镇居民那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一时间,王村镇成为猛峒河沿岸最富裕的古镇。电影《芙蓉镇》让全国人民第一次领略到湘西古镇的古朴魅力。

第三类作品是最惹湘西人争议的“剿匪”题材系列。这个题材系列拍得最多,计有《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匪事》、《武陵山剿匪记》。最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湘西剿匪记》和《乌龙山剿匪记》,特别是土匪“田大榜”的形象极为深入人心。再加上20世纪***初期,湘西历史上确实匪患猖獗,外地人谈匪色变,“剿匪”题材系列作品出台之后,客观上给湘西带来了负的外部影响,湘西人被视为“湘西土匪”,湘西地区则被看作是贫困、愚昧、落后;湘西多姿的民族文化和强悍的血性精神被人误解;湘西人自强不息、浴血抵御外侮的丰功伟绩并不为人所知。几乎是从湘西地方***府到普通的公民,都深感有为湘西“正名”的要求。“剿匪”题材的影视无疑有夸大战功、过度渲染湘西土匪的倾向。湘西人越来越感到有必要重新评价土匪、重新树立湘西良好的正面形象的必要性,“剿匪”题材影视在湘西已走到了绝路。《湘西匪事》就是明证,这部电视剧刚开始取名叫《湘西往事》,后来仍然落不了俗套改为《湘西匪事》,整部戏延续以前“剿匪”老调,没看到什么新奇之处。

第四类湘西题材——由湖南卫视的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血色湘西》应运而生。《血色湘西》在以往的以湘西题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创新与文化拓展,从目前已播出的效果来看,《血色湘西》在尽力做以下几点:第一、以刻画湘西人性的积极因素为主旋律,着力突出“强悍、直率、擅武、真实”的湘西血性精神。强悍则由石三怒、龙耀武、田大有等人诠释得非常充分;直率表现为田龙二人对田穗穗追求是直来真去的,毫不掩饰的(直露的民歌),这一切让人感到真切而不造作。虽然抗日的战火没有烧到湘西,但湘西人一听说国家有难,则奋勇当先,并不退缩。第二、对湘西土匪进行了重新定义和评价。众所周知,湘西匪患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简单地把湘西地方武装一概斥之以“匪”是极为不妥的,也是难以令湘西人心服的。电视剧借田大有之口,对匪帮进行客观评价,让我们看到了电视剧在这方面的努力。第三、以现有的艺术成果为启发,展开另一番别具一格的情节。石三怒和龙耀武两人对田穗穗的爱情追求,让人依稀看到沈从文《边城》故事里的翠翠与天保、傩送的影子。虽然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完全不同,但人物却是一一对应,如穗穗的阿爹田大有则对应翠翠那个撑渡老人,而且石三怒和龙耀武两人也象天保、傩送一样,向所爱的女人唱山歌。第四、着力把湘西风俗文化、民俗文化和语言文化融入剧情中,并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是以往湘西题材电视剧所没有的。如湘西风俗端午节赛龙舟引出穗穗与两个追求她的汉子聚会出场;再如天坑赌命上的“椎牛”、“上刀梯”等都是湘西苗族特有的民俗表演,引进电视剧中,层层推进、惊险刺激。特别是龙耀武提出以女婿的身份替田大有出场时,显得自然真切,最后由穗穗代父出战把“天坑赌命”这场戏推向高潮。值得注意的是全剧中,一直有个关键字“逮”字,这是湘西标准的方言,含义极为丰富且湘西韵味十足。真是一个“逮”字了得,逮出了湘西人的血性;另外,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粗而不俗的服装,处处显出本剧是湘西题材的经典之作。

(三)影视业对湘西旅游业的影响

湘西题材的屡屡成功,根源于湘西本土深厚的民族文化,这是让湘西人自己沉醉,也让外乡人沉醉的神秘文化,所谓“吊角楼中歌伴酒、小背篓里梦醉人”。具有醉人的文化,才有醉人的艺术,也才会生产醉人的作品。

首先,影视作品塑造湘西人的纯真、善良。在沈从文笔下展现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电影《边城》借助音响、美术等科技手段营造的湘西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歌颂了湘西民族同胞的人性美,向观众展现人物美的同时,展演了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从而让人与自然之美和谐,宣扬了湘西美好形象,让观众产生共鸣,触发旅游动机。

其次,开启了旅游业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导演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等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湘西千年古镇王村拍摄。这部反映建国以来多次***治运动中小人物悲欢离合的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反映了“”前后十几年人物命运的升沉变迁,是“电影泰斗”谢晋的扛鼎之作。随着《芙蓉镇》扬名海内外,王村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民间小吃等得到了广泛宣扬,加上名人效应,王村便又叫芙蓉镇,游客不断增加,从而让湘西一个难以忘怀的小镇——成为游人向往的地方,开启了湘西旅游业的先河。借助名人效应,诞生了“刘晓庆米豆腐”这个旅游产品,二十年来,凡是到芙蓉镇的游客都必偿一碗“刘晓庆米豆腐”。

第三,展示了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推动了湘西旅游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湘西“剿匪”题材影视不断拍摄,先后拍摄了《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匪事》、《武陵山剿匪记》、《湘西匪事》等。该类题材的系列作品,主题是歌颂人民的剿匪业绩,表现湘西土匪的狡猾凶残。“剿匪”题材系列作品出台之后,湘西人被视为“湘西土匪”,湘西地区则被看作是贫困、愚昧、落后;湘西多姿的民族文化和强悍的血性精神被人误解;湘西人自强不息、浴血抵御外侮的丰功伟绩并不为人所知,虽然客观上给湘西带来了负面影响,令湘西人反感,但是由于了选择永顺“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猛洞河“天下第一漂”、吉首“德夯”、碧水如诗的“栖凤湖”、龙山“乌龙山”、“凤凰古城”等风光优美的地方作为外景拍摄地,宣扬了湘西风光,推动了湘西旅游业的发展。20世纪末、21世纪初湘西旅游业的发展与湘西“剿匪”题材影视业的推动是分不开的。

最后,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助飞湘西民族文化旅游。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者知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不能再满足现代旅游者“求奇、求异”的需要,更加追求精神享受的文化旅游、体验旅游等新的旅游形式不断推出,促使传统旅游地对当地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开发,利用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进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核心竞争力,开始了旅游业第二次创业。湘西土家族、苗族传统文化底蕴浓厚,传统艺术繁多,而且大多保存完好,但是文化产业发展刚刚起步,以往的影视作品对民族文化发掘力度不够。当前湖南各电视台热播的《血色湘西》改变了以往的方式,除发扬以前湘西题材影视的优点外,更加注重民族文化的挖掘。《血色湘西》拍摄地选择在湘西古丈的“红石林”、“栖凤湖”、“凤凰古城”等风景区,属土家族、苗族杂居地区,影片中根据剧情充分演绎了土家族“山歌”、“打镏子”、“土家族哭嫁歌”和苗族“情歌对唱”、“苗族鼓舞”、“椎牛”、“上刀梯”等民间文化,充分展示了湘西各民族(土家族、苗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为湘西正在兴起的“神秘湘西”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动力,应该有理由相信,随着《血色湘西》的热播,湘西必然迎来一轮文化旅游的高潮。

四、民族地区借助影视业发展民族旅游的对策

(一)借势

借势,就是借助影视剧来民族地区拍摄影片的时机,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每年都要吸引许多影视剧来民族地区拍摄外景,加之大多选择的地方多为民族地区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区,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主体要借助影视拍摄的最佳时机,做好旅游的宣传推介工作。国内有些方已经开始借助影视剧的影响来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如广西柳州充分利用《刘三姐》的深入人心和少数民族的能歌善舞举办民歌节,发展民族旅游,打造“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乔家大院》借助电视在全国的播放发展了旅游等,其旅游知名度得到很大提升,这都是借势的成功案例。总之要有主动借势意识,主动借势自我宣传,地方***府和旅游开发主体应以影视剧的拍摄场地为依托,借鉴国外成功的开发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丰富影视旅游产品,开辟旅游区或开展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借助影视剧的推动强势,组织旅游线路,推出以体验影视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当地媒体要主动地报道影视剧拍摄活动,并形成一定的报道数量,达到传播扩散的效果,并多参与或配合影视剧组自身的宣传活动,使影视剧和民族地区一起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二)引势

引势,就是民族地区当地***府或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主体积极主动利用当地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引导各种拍摄组或潜在的拍摄组来当地参观,拍摄外景,借助影视业的影响,宣传推介民族地区旅游形象,吸引游客来观光旅游,从而推动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民族地区***府和旅游部门应加强与影视部门的联系,进一步加大景区的宣传力度,推出一些优惠的***策,激发更多影视剧的投资商和制作单位到独具特色和有潜在旅游者的外景地拍摄影视剧;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旅游部门或宣传部门要适时邀请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和策划人等影视传媒人士来民族地区旅游访问,充分向他们展现当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习俗,激发他们的创作和拍摄热情,为成为下一部影视拍摄地埋下伏笔。

(三)造势

造势,就是民族地区当地***府或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主体主动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资源,改编适合当地的影视剧本,挖掘影视主题,自行或引资拍摄反映民族地区的影视剧,借助影视业的影响,宣传推介民族地区旅游形象,从而推动民族旅游业的发展。

拍摄影视剧需要具备一定经济、技术和人才实力,当前大部分民族地区还处在发展之中,虽拥有文化资源和一定人才,但还不具备自己拍摄影视剧的实力,这就要求当地***府认真做好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工作,为我所用,开创民族地区影视业的辉煌。首先,当地***府或旅游开发主体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掘民族影视主题,组织人员经编辑或改编当地的影视剧本。其次,有条件的地区可自行选择在当已开发的旅游区或潜在旅游区组织拍摄;没有条件的民族地区,就应采取引进人才的方式,聘请导演及其它摄制人才来当地拍摄影视剧;最后,加强拍摄好的影视剧的宣传推介和各地的播放工作。在做好民族地区影视业的“造势”时,应该注意本地影视业创意人才(编剧、策划人等)的培养和引进工作,这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确信,影视作品对旅游地的宣传促销作用是显著而卓有成效的。影视业是先进的科技技术和文化创意结合的创意产业,具有强大的发展前景,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无可估量,而民族在地区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旅游是低能耗、高效益、高就业、关联度极强的产业,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谐文化构建的必然选择。必须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特别是充分利用影视作品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积极做好对影视业的“借势”、“引势”、“造势”,挖掘民族文化,宣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旅游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Riley,R.,&VanDoren,C.S.Moviesastourismpro-motion:A“Pull”factorina“Push”location[J].Tou-rismManagement,1992,13(3):267-274.

[2]Morgan,N.&A.Pritchard.TourismPromotionandPower:CreatingImages,CreatingIdentities[M].Chi-chester:Wiley,1998.

[3]Kim,T&Richardson,S.L.Motionpictureimpactsondestinationimage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3,30(1):216-237.

[4]Mordue,T.Performinganddirectingresident/touristcul-turesinHeartbeatCountry[J].TouristStudies,2001,1

[5]潘丽丽.影视拍摄地对外景地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浙江新昌、横店为例[J].经济地理,2005,25(6):928-932.

[6]吴丽云,侯晓丽.影视旅游者旅游动机研究[J].人文地理,2006,(2):24-27.

[7]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7,(7):53-57.

地区旅游业发展篇10

关键词:特色旅游 地震灾区 北川县

一、北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一)北川县地理位置

北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县,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县,面积2867.83平方公里。距绵阳市中区42公里,距省会成都160公里。地震之后北川新县城人民***府选址为永昌镇,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由国家***为县城命名。"永昌"意味着永远昌盛、繁荣之意。

(二)"5.12"特大地震对北川县造成的影响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地震造成了北川县道路严重扭曲、山体滑坡移位、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一万多人在地震中丧生,经济损失巨大。根据北川县统计局关于200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全县20个镇,278个行***村不同程度受灾。北川县城在此处地震灾害中80%以上的房屋被损毁,100%的建筑成为危房。地震中农业遭受重大损失、工业生产大幅下滑、城乡销售市场低迷,交通、邮电产业遭受毁灭性打击。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01694万元,比上年下降29.1%。其中,第一产业下降32.3%;第二产业下降37%;第三产业下降11.7%。人均GDP比上年减少1681元,同比下降19.6%。以旅游产业为例,由于"5.12"特大地震的影响,与2007年相比,08年和09年北川县旅游业受到重创,其中旅游人数分别下降64.3%和56.1%;旅游收入分别减少24500万元和28400万元。随着后期地震影响的逐渐减弱和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北川县旅游才开始逐步恢复。(见表一)

(资料来源:北川县统计局)

(三)北川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北川县又名北川羌族自治县,是以羌族为主要民族的聚居区。县境内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也有独具羌族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优势

北川县以"小寨子沟"、"千佛山"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旅游开发区,是全球同纬度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保存最好的自然保护区。北川的自然之美享有"兼有九寨之秀,青城之幽"的美誉。以"猿王洞"景区和"香江湾"景区为代表的洞穴景区有全世界罕见的地质构造特点,景区内有溶洞、漏斗、块状石芽、峡谷、陡壁等典型岩溶地貌景观,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

2.人文旅游资源优势

北川羌族自治县具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括"5.12"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巴拿恰商业步行街、禹王桥、吉娜羌寨等高质量的旅游景点。而这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展示北川羌族民俗的景点和以"5.12"特大地震纪念馆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展示羌族历史文化的民俗博物馆,被誉为"中国羌族第一馆",是中国最大的羌族民俗博物馆。其次,北川自古以来都是羌族聚居地,羌族人民善良淳朴,热情奔放,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并且北川作为大禹故里,北川境内还有一系列遗迹以及"大禹治水"这个故事所承载的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以"5.12"特大地震纪念馆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则是北川发展旅游业的第二大特色优势。在地震灾难中我们所表现出的精神和力量都是值得我们去反思,并从中汲取教训的。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则显得十分重要。从发展旅游的角度来说,这些都是北川所独具的优势,无论是在地震中还是在抗震救灾时期或灾后重建时期所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以及所展示出的百折不挠、英勇奋战的民族精神、民族品质都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对于北川发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特色旅游业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社会资源优势

"5.12"特大地震发生之后,北川县作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县城之一,其灾后重建工作受到了***中央、***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按照***中央的"对口援建"的规划,北川县成为山东省灾后重建的对口援建单位,并且中央财***、其他省市县地方财务和社会各界人士都慷慨解囊为北川县的灾后重建出钱出力。因此,北川县发展旅游业不仅具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上的优势,更具有社会资源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仅表现在财力上的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还更表现在智力支持、关注度的支持等方面。

二、北川县发展特色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的原则,打造特色旅游产业

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社会资源优势就是当前北川县发展旅游最大的实际和优势,而所谓的"特色"旅游产业即以羌族民族特色为主要内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地震博物馆、地震遗址等旅游景点的开发。

(二)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加大宣传力度

"5.12"特大地震使得北川县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从地震发生到灾后重建至今整个过程都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形中形成北川县的品牌效应。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一种品牌无论是具体商品的品牌又或是如北川县一样的地方品牌,都必须要有一个具体的产品去承载,否则伴随着时间流失,其品牌效应就会不断减弱,从而造成品牌资源的浪费。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北川县的地方品牌优势,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向社会各界树立一个"美丽、和谐、安全"的北川新形象。

(三)进行组合开发,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

北川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将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路线,注重丰富旅游景点的内涵。自然生态景观可让游客欣赏自然之美,进而增加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北川县以羌族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景点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地震博物馆等景点则可作为自然景观的有利补充,增进游客的民族团结之感、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并且北川县作为红色旅游圣地,在今后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将红色旅游、自然景观、民俗特色和地震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大型景区,在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和民族灾难纪念价值的同时,不断增进北川县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大悟,司马志.北川旅游业灾后重建的产品开发体系研究[J].旅游论坛.2009(4).

[2]杨方琳.四川地震遗址"黑色旅游"资源探析[J].经济视角.2009(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地区旅游业发展10篇

学习

计算机系统结构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系统结构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内容简介,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二版知识结构。[5]欧中宏,袁由光,李海山等.一种高性价比的容错计算机结构,第十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6]曾庆华,陈天麟.可扩展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和发展

学习

计算机系统应用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系统应用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应用,计算机应用系统指的是。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出版周期:月刊出版地址: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003-3254国内刊号:11-2854/TP邮发代号:82-558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学习

手术室半年工作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手术室半年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关于手术室工作总结通用9篇,手术室每月工作小结与分析。在日常工作中,手术室人员爱岗敬业,用自己的爱心、诚心、满足每一位手术病人的需求,把救死扶伤的工作作风贯穿于护理和麻醉工作全过程。加强

学习

旅游业发展战略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业发展战略10篇,内容包括旅游业发展战略,旅游业劳动力发展战略。(二)劣势分析1.资金实力薄弱。河北省的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比较落后的地方,资金实力薄弱,使得旅游产业的发展受限,旅游的配套基础性设施较少。例如,河北的太行山

学习

幼儿园月工作计划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月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幼儿园下学期后勤工作计划,幼儿园教职工培训工作计划。为了切实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形成我园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使之与精神文明建设、幼儿素质教育和幼儿园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特制定

学习

环境可持续发展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可持续发展10篇,内容包括环境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问题模板,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历程。环境危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不安与广泛关注,是因为环境危机不仅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质量,也威协后代人的生存。这必须与可持续发展联系

学习

幼儿园消毒制度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消毒制度,内容包括幼儿园班级消毒制度,幼儿园紫外线消毒制度。2.各功能活动室由保洁员负责开窗通风,各楼层高处由门卫负责按时开窗同分,分管领导及保健医经常检查通风情况。3.每天按时(或按实际需要)开窗通风,温暖天气宜实

学习

煤矿安全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煤矿安全10篇,内容包括煤矿安全事例汇总,煤矿安全经验分享100例。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出版周期:月刊出版地址:辽宁省抚顺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003-496X国内刊号:21-123

学习

讲座开场白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讲座开场白,内容包括讲座前的开场白,讲座开场白大全及。保险讲座主持词开场白范文一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平安公司的~~~,很荣幸担当此次会议的主持工作,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忠心的感谢。欢迎大

学习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内容包括保护水资源六个建议和理由,国家保护水资源的措施。1、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并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学习

街道城市综合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街道城市综合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街道办事处城市综合工作计划,街道办城市管理工作计划。(一)城区环境卫生整治按照“城乡一体、统一管理,***府出资、社区参与,市场运作、多方联动”的模式,建立科学长效的城市环卫管理机制,全

学习

品牌战略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品牌战略10篇,内容包括品牌战略深度解析,品牌战略管理论文十篇。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辨认消费者认识而采用的显著的标记。品牌可以是一个名称,一个术语,一种记号,一种象征或设计,也可以是上述若干

学习

妇产科医德医风工作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妇产科医德医风工作,内容包括关于妇产科医德医风学习记录,妇产科医生医德医风心得体会。年来,我认真学习***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的十、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医院的各项制度规定与工作纪律,认真学习

学习

旅游局旅游业发展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局旅游业发展10篇,内容包括文化旅游局关于旅游产业发展汇报,旅游景区旅游发展部门总结。以***的*大、省委第九次***代会和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坚持***府主导、

学习

旅游业发展战略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业发展战略10篇,内容包括旅游业发展战略,旅游业劳动力发展战略。(二)劣势分析1.资金实力薄弱。河北省的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比较落后的地方,资金实力薄弱,使得旅游产业的发展受限,旅游的配套基础性设施较少。例如,河北的太行山

学习

旅游业发展规划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业发展规划10篇,内容包括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范本,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一)总体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将我县旅游业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休闲度假胜地和省旅游经济强县,形

学习

旅游业发展建议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业发展建议10篇,内容包括旅游业发展如何提建议,大理旅游业问题建议。长江三峡旅游船业,是指从事长江三峡水上旅游观光客运及接待服务,经营三峡旅游航线的旅游客运企业。游船业属于旅游服务型企业,既具有旅游交通的功能,又具

学习

旅游业发展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业发展10篇,内容包括旅游业发展的最新信息,旅游业发展的案例。以***的*大、省委第九次***代会和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坚持***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

学习

地区经济发展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地区经济发展10篇,内容包括经济发展论文十篇,如何写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1、从事民间融资的机构多、数量多据统计,经注册的投资公司414家、担保公司159家,典当行12个,委托寄卖商行46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实际上从事民间借贷活

学习

旅游业发展规划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业发展规划,内容包括旅游发展大思路,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一)取得的成就。**期间,是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期以及由国内旅游为主向国内国际旅游并重的转折期。2001年7月提出的以“规划共绘、交通共建、市场共拓、产业共

学习

风险地区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风险地区10篇,内容包括风险地区名单,风险地区文案。汶川8.0级地震;极震区;滑坡;风险评估地震滑坡风险评估与常规滑坡风险评估相比多了“地震”因素条件,在评估的结构和方法上两者的不同之处何在?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可供参考

学习

旅游业发展现状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业发展现状10篇,内容包括旅游业发展状况结语,西安旅游业发展现状。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扣除1989年因素),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