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创新教育篇1
1.注意集体教学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幼儿生活技能不如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而教育幼儿如何掌握学习方法的难点在于找出适合他们学习的方法,并且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日常的教育实践活动中。
比如音乐教学,要让幼儿学会一首歌曲不是一件易事,如果教师选择让幼儿纯粹地跟唱来学的话,幼儿是能学会,但是会经常遗忘歌词,唱歌时毫无感情,很平淡无味。这时候如果换一种学习方法也许效果会更好。比如:某次课余时间我突然想教幼儿学唱《头发、肩膀、膝盖、脚》,起初,我只是先带他们读歌词,感觉很机械,然后一句一句带唱,虽然幼儿能唱,但是听起来却很不悦耳,没有生趣,像应付我而唱。后来我想这是一首讲身体部位的歌,正好可以给幼儿介绍一些身体部位的小知识,于是,我带幼儿按照歌词的内容及顺序一一介绍身体的部位,并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边说边指,有了身体的动作,幼儿更加活跃了,都很积极地跟着我一起边说边指,很快幼儿对这些部位的顺序熟悉了,于是我再轻唱着带他们边做动作边唱,效果要比纯粹的教唱好得多。用这种接近小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有兴趣地学习,主动地来学习,效果完全不同,幼儿唱出的歌很生动、很活跃,也对自己的身体部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既达到了本来的教学目的,又使幼儿学习了一些小知识。
2.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2.1 采用讲解操作尝试评价的方法,把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活动中。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把握重点、抓住难点,做好示范,引导幼儿反复尝试、操作,形成习惯。如:谈话活动 "我会做",教师和孩子一起互动式问答、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会干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讲述等)中,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如: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幼儿通过倾听理解故事内容、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了吃饭时不掉饭渣的好习惯。
2.2 通过分辨不同行为,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片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老师适当的讲解***片,然后问幼儿哪个***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2.3 教师自编儿歌,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生活技能和方法。利用儿歌引导孩子学习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穿裤子"小朋友穿裤子,先把前后仔细看,再把两脚钻山洞,一只脚钻一个洞,比比哪只先出洞。"孩子们把儿歌记住了,穿裤子的技能也逐渐学会了。再如:叠衣服"左右关门要对齐,中间弯腰折一起,两边小手要抓紧,放进衣柜真整齐。"在儿歌的下,孩子逐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掌握了正确的生活技能和方法。
3.激励幼儿
3.1 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现代幼儿教育所提倡的动力型教育,就是以鼓励、赞赏等方式让幼儿多经历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享受一些快乐的感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远比教会他学会多少知识重要。再调皮的幼儿也有优点,再与人为难的幼儿也愿意别人肯定他。对幼儿来说就是,"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消沉"。激励教育应当及时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幼儿优点以及长处、能力的欣赏和肯定,要让幼儿体会和感受到大人对他所持有的肯定、欣赏、信任。
3.2 关注幼儿的尝试和努力过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孩子追求良好品行的意愿和行动的结果不一定能完全达到一致,他们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幼儿们出自良好的愿望却办了错事或傻事,有时幼儿们也会产生担心和害怕,他们不愿意探索和努力,因为他们不知道结果会如何,特别是他们的努力没有取得他们预想的效果时。对幼儿的努力,不管做事和行动的结果如何,大人都应当鼓励幼儿尽力去做,即使他们失败了也不要去太多的指责幼儿,而是应该尽且肯定他们积极的一面,进步的一面。教育者应该鼓励幼儿勇于探索新异事物,敢于了解未知,要允许幼儿走弯路、犯错误,要鼓励幼儿从学习的过程中经受挫折,得到经验,体会成功。要教育幼儿勇于承担后果,承受失败,经过挫折得到的成功会在幼儿的心里留下更深的印记。
4.有效使用玩教具,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
玩教具是实施科学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决定了游戏和玩教具是他们认识世界、实现身心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学习方式。幼儿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多媒体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紧紧抓住幼儿对动画的特殊喜好,能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音乐活动《小月亮》一课,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创设情境,拓展幼儿思维空间,使教学活动丰富生动,处处引人入胜。多媒体的声音、***像、动画结合技术,营造了一种星空多彩的氛围,为幼儿学习歌曲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和准备。课件中小月亮在天空中停停走走,还时不时地向孩子们眨眨眼睛,歌词"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和画面相得益彰,让幼儿非常容易理解,同时又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歌曲中和小月亮做游戏时活泼有趣的氛围,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5.创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
幼儿创新教育篇2
一、树立与现代教育理念一致的幼教观
教育的任何变革最终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而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引起教师行为的最直接因素,在诸多的教育观念中,教师自身的观念在实施幼儿创新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教育是传统教育所欠缺的,传统教育认为,循规蹈矩,老实听话,少说少动,驯服驯从,按老师的规定去行事就是好孩子.而一些好奇。好问、好动的孩子则被称为“调皮”、“捣乱。而加以限制训斥.不顾幼儿的需求忽视幼儿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幼儿整天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培养模式既机械又单一。在本园一次音乐节奏观摩课上,当教师出示五线谱音符问幼儿这像什么时,幼儿积极性很高,纷纷回答说:像“气球”、像“勺子”、像“小蝌蚪”…,正在大家为幼儿丰富的想象而感到高兴的时候,教师却反问了一句,这像“蝌蚪吗?。结果再没有幼儿敢回答,活跃的思维一下被扼杀,原因只有一个:教师想要幼儿说出像豆芽。因此,在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学方法用灌、统、管。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树立与现代教育观念一致的幼教观非常重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教师要对幼儿回答的问题给予肯定,鼓励并及时发现他们的小发现.小创造的火花,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萌芽。
二、树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角色观和职业观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不再限于文化的传播者。教学的组织者、课堂的管理者,而且还应该是表演者,激励者、服务者、支持者、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和交往者,更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创新者。研究者、学习者、决策者,协调者和心理学工作者等。教师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楷模,成为集众多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为幼儿创新教育提供可能。教师的职业不再是仅有文化或者胜任就可以,教师必须是榜样、是楷模,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车尔尼雪夫认为;“教师要把学生造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教师除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外,还要忠于职守,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热爱幼教事业。应该具体表现为对待幼儿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尊重幼儿,注重师幼互动的价值,善于用各种适应的方法去接触和引导幼儿,实行双向交流的沟通,使幼儿对教师亲近、信服,这样才容易接受教育。敢流露自己的感情、自尊、自信、活跃,敢于思考、敢说,敢问,使幼儿有一定的创造性。反之,教师的方法简单、主观、粗暴、甚至苛刻,只有命令,不讲道理,重视权威,不许违抗,缺乏爱心、耐心,这样会因为幼儿害怕老师而服从,往往对老师回避。干事缩手缩脚,有的甚至对老师产生厌恶和憎恨,时间长了幼儿的独特意识随之消失。
三、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
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的才能,幼儿和教师建立一种平等、信任、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活动的过程。外部的压力过多,束缚过多,幼儿很少***自主,心理自由,这样限制了幼儿创造性潜能的发挥。有的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想象中,创造性若隐若现,教师要善于发现、精心培养。当幼儿想法稀奇古怪超越客观现实时、当他们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当他们手舞足蹈自编自唱、乱涂乱画而兴致勃勃时,教师切不可以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者盲目否定。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美术活动中,幼儿画想象画,结果有的把眼睛画成黄色,把太阳画成蓝色,还有一个小姑娘画了一个三条腿的男人当老师问她为什么时,她说:“我的爸爸在美国我好想他,想他快点回来,所以我就多画了一条腿。”当时老师就夸她:“你真聪明。教师敏感地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的指导。在这种环境中,幼儿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得到充分表现自己的认识情感和思想的机会,使幼儿消除胆怯和依赖的心理,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积极地探索、积极地思考,逐步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以一种创新的精神来看问题、思考问题。
四、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竞争激烈,对幼儿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发展不相适应,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死板。分科教学,集体授课的比例很大。课堂一直被教师控制,幼儿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学方法死板,影响了幼儿的发展。只有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将分科教学改为整合课程,可多学科综合,即:多个学科,共用主题,顺序展开,学科教学,结合为本。跨学科综合,即:围绕主题,学科共通点,解决问题,较具整合性,过程为本。将集体教学改为个别,小组和集体相结合的灵活方法,充分体现师幼互动的价值,预成课程和生成课程相结合,及时解决幼儿提出的新问题,注重对幼儿多能力的培养。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激励幼儿用不同的想法去解决问题。要克服死啃书本、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教条主义的倾向。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构建对幼儿发展具有价值的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模式,选择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可让幼儿操作、探索的活动形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生动的活动内容,采取灵活的、幼儿喜闻乐见的方法去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设计以幼儿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中心的活动方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力争培育出有创新意识新个性的幼儿。
幼儿创新教育篇3
关键词:幼儿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幼儿期是人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最佳时期,幼儿的创新精神就其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而言,仅仅处于启蒙阶段。
在创新教育中,多年来,有的教师存在一些误区。如,片面强调求异思维,教师提出任何一个问题,让幼儿从事任何一项活动,都要求幼儿做到“和别人不一样”。只要幼儿进行了创造,“与别人不一样”就行,教师会表扬鼓励。如一样,教师一般反应平淡。因此,在幼儿出于引起他人注意和教师表扬的目的而作出某种“别出心裁”的举动时,教师虽然有时能意识到这些举动有点不妥,但往往会淡化处理,因为教师担心正面的教育处理可能会伤害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还有一种则是片面地追求创造结果。如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某个教育活动环节让幼儿“发挥创造性”,让幼儿“随便做”要“与别人不一样”,但当幼儿冷不防提出一个很有创意的观点和想法时,教师往往毫无思想准备不予理睬,甚至无情地加以批评、否定、制止。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但教师往往忽视甚至抹杀幼儿这种无处不在的创造性,片面地追求创造结果,不仅增加幼儿的负担,而且隔断了幼儿创造与鲜活的生活实践、生动的教育过程之间的联系,错失了它们为幼儿创造提供的契机。
幼儿创新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幼儿内隐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个性等。幼儿创新教育是一个挖掘潜能的过程,教师如何挖掘,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呢?我想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为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着力营造宽松、愉快的生活氛围
良好的生活环境能使孩子的性格活泼、乐观、心情舒畅。孩子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此,首先我们要克服自己的权威思想,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地位平等的好朋友。走近孩子,蹲下来,多听孩子的建议,多问孩子的意愿,虚心向孩子学习,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孩子的奇思异想,要给予重视和引导,千万别按成人的思维方式来要求孩子,要鼓励孩子大胆地去想去做大人们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
二、为增强幼儿创新意识,精心呵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具有好奇心是幼儿期的年龄特点之一,它表现为儿童对不了解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如,听到外面锣鼓响了,总想跑出去看看,看见教师手里的手偶,总想去摸摸,听到有声音的玩具,总想看看哪儿出声。而且还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我们应热情耐心地对待孩子的提问,绝不能不耐烦地说:“去去去,真麻烦。”或很神秘地说:“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之类的话,这样会使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新鲜感慢慢减少,创造的热情也随之降低。另外,我们也可以经常向孩子提出种种他们能够接受的问题,让幼儿借助动作和思维去操作材料和环境,通过不断的思考、探索、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将好奇心上升为求知欲,因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促使幼儿产生创造的兴趣。
三、为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积极提供各种操作的机会
对于有些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那种不依常规,寻求异变,有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就称为发散性思维。具有这种思维能力的人,他的思维活力经常处于十分活跃、十分开阔的状态。能沿着各种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和提出新颖的见解,这是影响一个人创造力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在一日生活和各领域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扩散性思维的机会。如,可以在美术活动训练“添画”、在科学领域中***形想象等。
四、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能力,有意创设富有挑战的游戏活动
对孩子来说,游戏不仅是娱乐,而且还是学习。孩子往往通过游戏来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游戏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幼儿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语言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玩具,孩子制作的玩具尽管很简陋,却是他们的发明创造。同时我们要对孩子们的游戏进行间接、侧面的指导,充分调动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当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要马上告诉他们现成的解决方法,而应该用提问、启发和建议等方法,或提供一些有助于克服困难的物质条件,引导和帮助幼儿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充满乐趣、充满挑战的游戏活动过程不仅是幼儿舒展动作,释放精力,获得并体验成功的自我满足过程,更是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孕育和引发的过程。
五、为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注重创新教育中的个体差异性
对于某个个体来说,撇开简单模仿,能把两根鞋带第一次系在一起就是创新,能把某块积木想象成楼房、汽车就是创新。然而对他人或对某一个群体来说,或许这些游戏不再新鲜,而这些“创造”已经没有价值。但如果因此而忽视或抹杀个体的创意,那将是对个体创新精神萌芽的无情摧残。同样,如果我们对个体的独特创意不及时发现、鼓励或不加珍惜甚至鄙视的话,这对个体的创新精神培养也是无益的。
总之,教师要了解处于特殊年龄阶段幼儿的特殊性及其创造力的特点,确立一种幼儿创造观。善于发现,积极引导,注重探索,真诚呵护,幼儿的“创造性”这颗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幼儿创新教育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新性思维;培养;探讨
一、幼儿的思维特征与学习特点
人的发展分为多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人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是存在差异的。其中,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脑力和兴趣的形成和开发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今后思维和学习习惯形成的极其重要的阶段。在思维方面,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浓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在这一阶段中他们的想法往往天马行空而又新奇独特。在学习方面,幼儿更倾向于容易接受生动形象的事物,因此他们更能接受丰富多彩的授课方式。因此,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针对幼儿的思维和学习方面的独特性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在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上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元授课形式,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并不是靠简单的短时间内加强教学强度就能培养出来,而是需要在长久的日常的教学中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的一步一步地培养出来的。在教学中过程中,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性思维,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针对幼儿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多样的幼儿感兴趣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和活跃幼儿的创新性思维。笔者认为,采用以下的教学形式对于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具有明显的效果。
(一)采用小故事的教学形式
幼儿最先接触的儿童读物一般都是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小故事是他们开始认识世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窗口。把小故事作为一种教学的手段引进幼儿的课堂,针对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倾向,十分符合幼儿这一阶段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对活跃幼儿的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具有积极意义。在课堂中运用小故事来进行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幼儿学习课堂知识的兴趣。在幼儿本来就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的情况下,那么他们学习起来往往就能事半功倍。通常来说,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幼儿就能从父母和儿童读物等途径中熟悉不少的故事。对于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来说,教师通过形象生动小故事的这一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日常教学,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丰富想象力,从而提高幼儿创新性思维培养的效果。
(二)采用教学内容情景化的教学形式
情景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形式,这一形式通过模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的环境来加强和丰富学生的感官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情景教学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想象力等诸多优点。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和各种教学道具把日常的枯燥单调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化,让幼儿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情景构建中去,并通过情景剧、小品、影视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直观的呈现。在情景化后,教学的内容能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和教学的效果能大幅度地得到提高。在幼儿教育中采用情景教学的形式,能够给予幼儿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同时也调动了幼儿的情感、活跃了幼儿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把幼儿带进具体的场景之中,就是既能让他们“用心”来学习,也能让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教学情景的模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幼儿能够极大限度地参与到了课堂中来,有了充分展现自我兴趣特长和丰富想象力的平台和机会,采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
(三)采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形式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时候,创新这一行为正正是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不能被满足的需要或是现实生活中的解决方法存在不足的情况下发生的。闭门造车式的创新是没有价值的,创新离不开生活。因此,在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上,不仅仅限于在课堂之中,还应该扩展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去。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在现实社会中教师可以利用的场景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幼儿主动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思考生活,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幼儿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植物标本收集和制作、参观科学展览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在平时也可以通过和家长的互动来一起共同引导幼儿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多动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形式,利用了真实的生活场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创新回归生活的本源,有利于幼儿在实际的生活问题上进行思考并作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能充分体现幼儿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效果。
三、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整个人才教育过程的起步阶段,其教育质量的优劣对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也要从幼儿教育阶段着手。在培养幼儿的创新性思维上,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摒弃传统教育理念中的糟粕,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同时,要针对幼儿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积极探索和大胆采用多元的能充分发挥幼儿创新思维培养效果教学形式,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性思维,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作者:阚艳红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安头屯镇第二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赵双英.如何在幼教中加强儿童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师.2010(20)
[2]刘亭,陈朴.创新教育——21世纪幼儿教师的必然选择[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3)
幼儿创新教育篇5
摘要:角色游戏与“儿童观”中强调学生主体性的理念十分吻合,因而备受教师的欢迎。角色游戏的展开,离不开幼师的指导,但实践中也有很多因为幼师指导不科学、不到位,造成游戏进度缓慢的情况。本文在分析角色游戏活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确定游戏主题、科学指导游戏、凸显幼儿主体地位以及挖掘游戏价值四方面,对创新角色游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教育;儿童观;主体性
正确的儿童观强调教师应尊重儿童作为个体的***性,并且保障儿童发展成长的各种可能性,提升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同时增强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众多幼儿教育方法中,角色游戏与儿童观的理念贴合度较高,那么角色游戏具体指的是哪些游戏?对幼儿教育产生何种意义?实践中角色游戏是否存在许多不足?如何发挥角色游戏价值?这些都是许多教师思考的问题,也是提升角色游戏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幼儿角色游戏概念及意义
(一)角色游戏定义
角色游戏指的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对游戏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教师为他们提供的游戏素材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游戏所创造出来的生活情境。幼儿教育阶段角色游戏比较多,不同阶段的游戏种类也不同,常见的游戏种类有娃娃家、医院看病、市场购物等场景。角色游戏并没有固定的游戏模式和思维框架,因而学生在游戏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不同的角色生活。
(二)角色游戏与“儿童观”的关系
幼儿教育是幼儿开始从自然人逐渐走向社会人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幼儿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掌握社会生活所必要的技能,这是“儿童观”的主要内容,强调以学生个体为中心。角色游戏将儿童置于游戏中心位置,教师只是辅助性作用。在以医院为主题的游戏中,能力比较强、责任意识比较重的孩子往往会选择“医生”的角色,而自我认为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更倾向于“病人”的角色,在游戏活动中他们需要履行不同的职责,承担不同的义务,如果自我认知不到位,很可能无法顺利完成这个游戏。同时在角色扮演中,孩子们也逐渐学会了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考虑自己利益的时候也会兼顾到他人的利益,这正是角色游戏的价值体现。
二、幼儿角色游戏开展中暴露的问题
许多幼儿园都会开展角色游戏,教师的参与是保障游戏顺利开展的关键。从角色游戏活动实践来看,许多教师都能参与到游戏之中,引导学生完成游戏的不同阶段。但也有的教师因为游戏参与比重过多,或者因为引导方式不科学、不全面,造成角色游戏质量偏低,针对这部分问题有必要着重讨论。
(一)教师大比例参与主导了游戏进程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当是被动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即只有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了障碍,或者幼儿主动提出了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此时教师才会适当对游戏进行引导。但是从实践来看,受到早期“儿童观”的影响,孩子经常被认为是附属品,因而在游戏中许多教师选择的是主动引导的方式,此时游戏很可能就在教师的控制之中,而幼儿的主体性色彩明显被弱化。在被动引导中,幼儿经常会选择提问或者告状的方式,此时教师对游戏的指导主要是解决该环节出现的问题,但是也有部分教师会主导了整个游戏的发展。
(二)指导不全面阻碍了游戏的进度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包括游戏规则、游戏材料、游戏内容等部分。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每个角色特征,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本次故事的背景情节,能够在游戏中运用到的素材。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维护秩序不被打破,学生都是按照规则进行游戏。教师对游戏内容指导是否科学全面,也关系到游戏开展是否顺利。实践中有些教师忽略了游戏内容指导环节,而是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慢慢探索这些内容,造成孩子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障碍,对游戏兴趣度不高。
(三)指导方式不科学影响个体的发展
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方式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种。内在介入指的是教师以游戏角色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在与学生共同游戏中指导学生的某些行为。外在介入指的是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整个游戏,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无论是哪种指导方式,都能对游戏产生很好的推动作用。实践中,部分教师确实认识到了介入对于游戏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介入方式上欠缺科学。比如在外在介入的时候,教师经常以“命令”的口吻指导幼儿,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一些行为,这无形中改变了孩子的思考方式,不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
三、借角色游戏让儿童放飞自我的途径探索
(一)针对幼儿不同年龄段,选择适合身心的游戏
不同的年龄段,孩子们对游戏兴趣程度不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年龄较小的学生,喜欢模仿大人们的生活,他们更喜欢一些趣味性较强,以家庭生活为背景的游戏。随着年龄的成长,许多孩子渴望像大人一样走入到社会之中,他们更加希望体验社会生活,此时的角色游戏则更加具有“社会化”的色彩。因而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年龄段心理变化,合理选择符合幼儿该阶段心理特征的游戏。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每个阶段的孩子对游戏的偏好呈现以下特征:小班阶段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只喜欢“娃娃家”的游戏;中班学生在此基础上还喜欢“超市购物”“医院看病”“饭店点餐”等互动性较强的游戏;大班的学生则喜欢社会交往性较强的游戏,包括“点餐做饭”“美容美发”这种偏向于模拟经营的游戏。在分析完不同阶段幼儿喜好特点的基础上,笔者按照学生意愿选择对应游戏主题。比如小班阶段的学生只喜欢“娃娃家”这一种游戏,那么我们就为他们设计“娃娃家”的游戏。小班孩子的对角色游戏的喜爱和偏好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小班阶段的孩子与父母接触时间比较多,与社会接触程度比较浅,因而他们更偏向于家庭类的游戏,他们的喜好应得到教师的尊重。
其次除了教学素材中常见的几十种角色游戏种类,笔者有时也会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设计角色游戏或者提出新的游戏主题。一方面这是尊重学生意愿的重要体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翁,有良好的自我认知。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提出来的游戏主题,来判断幼儿心理变化的过程,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另一方面,采用幼儿所提出来的游戏主题,可以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更加地投入。大班的孩子社会经验相对较多,也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因而在教学中经常会提出自己对游戏的设想,此时我们只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他们一起将游戏优化即可。而小班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他们还停留在模仿大人所有举动的阶段,对游戏也没有过多的想法。此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素材,为他们展现更多的游戏背景,激发他们的思维,辅助他们提出对游戏主题的想法。对待每个孩子,教师都应保持足够的耐心,以平和交流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游戏主题。
比如在大班“医院”主题游戏中,孩子们按照游戏前的讨论分配了医生、护士以及病人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病人”向“医生”表达了自己身体上的不适,“医生”经过诊断确认病因,并且给出诊治的办法。但是在“护士”找药物的时候,却发现现有的素材中没有这款药物。此时有孩子提出:“生活中很多医院对面就是药房,我们可以在对面再设置一个药房,来满足医院购买药物的需求。”在孩子提出这个意见之后,我认为可行,则在“医院”主题游戏的旁边又开设了“药房”主题游戏,将两个角色游戏一起进行,增强了游戏的互动性和体验感。
(二)引导学生多参与游戏,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
正确的儿童观强调学生作为个体的***成长,让他们能够主动、全面地了解社会。这种观点在角色游戏中表现为:学生应是游戏的主要领导者,他们应参与到游戏每个环节之中,借助游戏来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逐步走向社会。比如在制造游戏材料阶段,孩子们完全可以亲身参与其中。
在每次的角色游戏材料准备阶段,笔者都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在确定了游戏主题之后,笔者便和孩子们商量这次游戏需要哪些素材,这些素材在生活中是否可以找到,能否用废旧的材料制作出这些素材等等。比如在“火锅店”主题的角色游戏中,笔者将材料任务布置给幼儿,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寻找餐具、锅、电磁炉、菜品等不同的材料。有些孩子将自己家中的碗筷带到了学校,有些孩子将今天妈妈买的一些菜带到了学校,还有的孩子正在为没有找到电磁炉而发愁。此时笔者帮助这些孩子想了想生活中是如何涮火锅的,将火锅放在哪里的?有的孩子提出,火锅一般都圆圆的东西上面,我们如何找到这些圆圆的东西呢?这时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找身边废旧的泡沫或者纸箱,在上面挖出一个圆圆的凹槽,符合火锅的大小就可以替代电磁炉了。“对!我们还可以在上面画上几个按键,调节火锅的火力大小。”孩子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互动探讨中,我们一起解决了素材的问题,为这次游戏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体验生活也是帮助角色游戏开展的关键,有时候可以选择与家长合作,共同完成体验生活的任务。比如下次课堂游戏是以“饭店”为主,笔者将游戏主题直接告知家长,请家长在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去附近饭店,看看饭店每种工作人员是如何工作的,让孩子对饭店这个行业有更多了解。
(三)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由幼儿自由选择角色
儿童观强调要尊重儿童***成长,这是儿童自主性的体现,也应将该观念与角色游戏融合。现实中,当幼儿面对难题的时候,教师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当幼儿的行为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总是第一时间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这种直接指导的方式看似推动了整个游戏的进展,实则无形中将教师的思想强加在了幼儿之上,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明显被削弱了,很多孩子也会逐渐觉得游戏丧失了趣味性。因此当孩子面临难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在旁耐心等待观察,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思考问题时间。在幼儿实在解答不出问题的时候,教师也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可以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考。
比如在刚接触“医院”为主题的角色游戏时,笔者发现扮演“医生”的孩子在***每个“病人”的时候都采用打针的方式。一般两人之间的对话是:
医生:请问你哪里不舒服?
病人:我头疼。
医生:我给你开个药打针吧。
面对不同的病人,医生给出的答案都是相同的,这逐渐形成游戏中的“套路”,很快学生就对这个游戏丧失了兴趣。此时笔者并没有直接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而是为孩子们播放了一段医生看病的视频,让他们观察自己的行为举动与动画中的医生有什么差别,在观看完视频之后,终于有孩子提出了这样的想法:我发现医生都会问很多内容,包括哪里不舒服?这种情况有多久了?是否有药物过敏历史等等?病人也会回答很多的问题,我们的对话太简单了,而且不是每种病都需要打针的。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将发现问题的机会留给了孩子自己,由他们来寻找问题所在,这才是孩子主体性的体现,这也是角色游戏本质所在。
(四)充分发挥游戏的价值,提高幼儿动手合作能力
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有些父母对子女的宠爱让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同时因为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只需要和父母相处,很少接触其他同龄的儿童,久而久之他们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在不断地加重。角色游戏与其它游戏相比,更加考察孩子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如果想共同完成一个游戏,每位孩子都要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有足够的认知,了解这些角色的任务和责任,在游戏中还要与其他角色良好沟通,共同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比如在以“饭店”为主题的活动中,负责点菜的孩子需要及时将客人的菜单递交给厨师,这样厨师才能迅速做出相应的饭菜。有些客人不要辣椒,点菜的孩子还需要在菜单上写明确,这些都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与他人沟通能力,并且具有团队意识,这样才能又好又快完成任务。
作为教师,要注重合作能力在游戏中的培养和体现。在游戏开始之初,就为孩子们明确讲解每个角色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应当履行的职责,并且告知如果配合的不够默契,或者哪位孩子懈怠了,则可能造成何种后果。以这种方式让孩子提前明白合作的重要性,这样在游戏中才会更加投入,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角色游戏与其它游戏相比,没有固定的游戏模式和内容,学生需要凭借自己对游戏和角色的认知,来完成整个游戏,这对于幼儿创造力、思维能力和个人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应紧密结合“儿童观”的理念,以促进孩子们的***成长、全面发展为主来指导游戏的展开。
参考文献
[1].连格,孟迎芳.专家--新手型教师研究述评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4)
[2].戴雪芳.角色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例谈[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6)
[3].徐刁刁.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N]. 延安日报,2011-07-09(005).
幼儿创新教育篇6
朱xx,女,生于1973年1月,大专学历,中共***员。1991年武汉市幼师毕业后分配到**区直机关幼儿园工作。现任**区直机关幼儿园副园长,多年来,她带领的区直机关幼儿园保教组取得了可喜得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坚定信念,创新工作
朱xx同志于**年9月任**区直机关幼儿园业务园长。她任园长时全区幼儿园的生源竞争十分激烈。面对这样的困难和挑战,他没有退缩、没有恐惧,而是抱着对***的教育事业忠诚的坚定信念,她在认真仔细地分析了各种情况后,认为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保教质量,因此,她提出了“依法治园,以人为本促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树品牌,展特色”为工作目标。针对当时幼儿园的情况,她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园风、教风、学风的建设,重塑幼儿园教师的新形象,以加强内部管理为动力,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师及事业心和责任心教育,打造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稳定教师队伍,她团结带领全岗员统一思想、迎难而上、积极奉献、创新工作,现在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二、锐意进取,保教成绩突出
幼儿园保教组在朱xx的的团结带领下,教育教学工作已全面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教师队伍事业心和责任心加强,工作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近2年来,她团结带领全体岗员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创新地开展工作,克服了前进道路中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年被评为武汉市首届“优秀星级教研组”,**年被评为区“十佳巾帼示范岗”,武汉市“教书育人示范岗”,从而也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三、求真务实,以身作则
幼儿园能否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队伍。作为全区唯一的一名幼教学科带头人,她竭尽全力、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所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所取得的教研成果奉献给同事们,在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积极发挥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带领青年教师搞科研、搞教改,手把手地向青年教师传授教育教学经验,精心指导她们的教学活动,让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园里中坚力量。
四、教研兴园,成效显著
在教育教学方面,朱xx同志不满足于教师做传统的传授型教师,而是积极地同教师们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教学基本规律,用教学规律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再探索,不断地升华提高。她鼓励教师认真学习,以新的课程理念创新工作,大胆尝试。她坚持深入班级听课,和教师一起谈感受,交流体会,共商教法。带领教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提高,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
幼儿创新教育篇7
一、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服务于儿童的发展
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中首先提出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教育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1]教育的个性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幼儿教育应以儿童生命活力的不断增强,生命内涵的不断充实为最终目标,从而实现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同时《纲要》中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在每个领域的指导要点中突出体现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这一重要教育原则。幼儿科学教育是当前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科学教育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论是集体科学教育活动,或是区角里的科学教育,或是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科学教育,都要注重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而不能只注重幼儿异口同声地说出结果;要接受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更多地提供幼儿可选择性的活动机会、活动材料,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不追求所有幼儿一刀切的发展,真正实现使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贴近幼儿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
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是一种在成人指导下的主动学习,在周围环境中学习,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2]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完成的。《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倡导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强调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要对教育有更全面的理解:不能认为只有在集体的、教师讲授的教育活动中,幼儿才在学习和发展;教师的职责也决不仅仅于教育活动,而要为幼儿创设和组织丰富的生活环境,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实现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方法和能力、科学认知和经验的发展。[3]
三、与家庭、社区配合,优化教育资源,形成开放式教育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是支持与影响人活动的外部条件。科学教育环境是指幼儿科学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包括幼儿园、家庭和社区资源,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整体作用。提倡幼儿科学教育的开放性,具体表现为在科学教育活动时间、空间、材料、内容、形式、方法、师幼关系、活动评价等方面的开放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幼儿的特点等随机开展,可以贯穿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每个环节,可以是在幼儿园,也可以在家庭或社区环境中进行;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也注重开放性,可以是成品、半成品也可以是自然材料;科学活动内容更是广泛,来源于幼儿周围环境与生活的万事万物,根据幼儿特点选择最基础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并体现启蒙性教育的特点;科学教育活动在方法上也要灵活,或对物体或现象进行观察、或进行主动地探究、或根据观察现象和发现及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和记录;科学活动在形式上具有开放性,可以是集体、小组和个别相结合;在师幼关系方面可以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也可以是合作者、参与者或指导者;在评价方面更要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或社区中的多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的主体、形式、方法、标准等方面力求开放性。四、立足于对幼儿科学素养早期培养的终身价值终身教育思想渗透在《纲要》的全文中。是《纲要》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终身教育也就是终身学习。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深刻而富有远见的观点,从根本上影响了全世界的教育价值取向,也延伸拓展到幼儿园科学教育。
终生教育是现代社会人发展的条件,现代社会再也不是一个“一技在手受用一生”的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教育成为现代化社会人的发展需要和条件,面对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的社会,教育将伴随人的一生。幼儿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包括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将在孩子一生的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幼儿教育是整个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园教育不仅是为入小学做准备,而且是人的发展的需要,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教育对生命全程(Iifespan)关照,人的生命是一个历程,幼儿时期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幼儿时期的教育是对整个生命过程的关照。[4]只有这样,幼儿园的教育才能无愧地被称为“终生教育的奠定阶段”,才能真正成为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幼儿所获得的发展是积极愉快、健康、真实、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向前进一步延伸到婴儿教育和胎教。幼儿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树立为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会用有益于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大价值。[5]
为此,幼儿科学教育应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激情,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引导幼儿逐步形成关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步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善于分享的行为习惯等目标放在首位,追求以促进幼儿科学素质早期培养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这些将有益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五、倡导幼儿科学教育的整合化整合(Integrate),也称综合,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5]因此,整合是整体形成的环节和过程。整合的核心是联系的建立。整合教育观是建立在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观基础上的,也是以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本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幼儿教育的整体观是我们对于幼儿教育整体性、系统性的基本看法。《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
如何体现《纲要》的精神,如何使幼儿教育真正具有整体性?这就要求我们有系统、整体的思想,形成幼儿教育的整体观,并努力实践这些观念。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全面的,幼儿教育应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都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应有机地整合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可以相对地划分为一些领域,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领域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幼儿园、家庭及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方法、形式及手段丰富多样,应有机的、综合地利用这些方法、形式和手段。幼儿科学教育的整合,最终应该也必然会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具体表现为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形式及领域的整合。
(一)教育目标的整合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过程并非短期行为,在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为培养有探究性、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使幼儿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认识事物;其价值追求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二)教育内容的整合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和学习、亲身经历探索过程、感受和体验科学精神、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它是幼儿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协调统一。应将自然环境和生活的关系、身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等整合到幼儿科学教育中。
(三)教育方法和形式的整合
科学教育活动要体现幼儿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科学探究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社会性参与等方式相结合,在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引导幼儿将观察法、操作法、语言法等相结合,重视集体科学活动的同时,也关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关注区角中的生活教育。如:在幼儿吃苹果时,让幼儿观察苹果的结构,感知它的味道;在密封的水果袋中摸出苹果,感知它的质地;在快乐屋里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引导幼儿买卖苹果,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交技能;数苹果、摆苹果,培养幼儿按一定顺序排序的数学观念;画苹果,用橡皮泥搓苹果,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幼儿集队时,还要等待其他小朋友,通过有节奏、富于童趣的肢体动作引起幼儿学习表演的兴趣。
(四)与其他各领域活动有机整合
幼儿创新教育篇8
教师要学会全面分析每一位孩子的表现,结合他们的特点对其给出全面的、正确的、客观的评价。然后在教学中从这些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出来采取一些适宜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独特思维能力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思想结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并且得到相应的发展。记得有一次,我运用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音符***片来装饰了我们的教室,第二天学生来到班级中就特别兴奋的谈论了起来,有的孩子说像蝌蚪、有的说像像气球、还有的说像勺子等,我听后感到特别的惊讶,因为在我们的隐形和思维中这些音符就像是豆芽,再也想象不出其他的物品。就是这件事情启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再固定幼儿的思维,要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孩子的创新意识,并且要对孩子做出的回答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有效地保护好幼儿刚刚萌发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正确看待幼儿教育工作的职业和角色,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顺利完成教育工作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要把自己掌握的已有的知识全部都无私地传授给学生,因此我们总是会说教师是世界上最无私的职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快速变化,教师的责任和工作不再是简单的进行知识的传播,而是要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扮演着很多角色。如教师要做一名出色的组织者,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教师还要是一名出色的管理者,管理学生有序地进行探索和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还是协调者、决策者和激励者等。为此现代社会中的教师应该让自己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确保自己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身份和角色融于一身,为幼儿教育开展创新教育提供最有利的保证。也就是说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不一定有知识、学历高的教师就一定能够胜任或是说很出色的完成任务。在幼儿园中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拥有足够的耐力和高尚的道德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为学生做出榜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真实的行动来感染和打动学生,为此幼儿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热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言行有责任感,对待学生要有足够的爱心,并且尊重幼儿们看似很离奇的想法,运用各种教学方式逐渐引导和培养学生,让幼儿们能够建立敢于创新和探索的精神,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幼儿园中的孩子年龄都十分小,他们没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在幼儿园中能否可以开心快乐的学习和生活大部分都是凭借着自己对周边环境的感受和喜爱程度。如果孩子能够在比较自由和欢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玩耍就会十分喜欢,反之如果教师的限制太多,氛围十分沉闷,孩子就会特别想要摆脱,不愿意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由此可见,周围环境对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影响之大,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特别关注自己班集体中的环境和氛围,用尽自己的所有办法来为学生创造一种比较宽松、自由和友善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班集体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给幼儿们建立一种信任、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励幼儿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来。
四、敢于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模式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虽然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它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但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前进,那些“古老”的模式也就无法再吸引学生的眼球,无法顺利地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教师们,就要放开自己的胆子,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的指导下,敢于探索和创新出新型的教学模式,将新的科学技术和科技产物适宜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这种新颖、有趣的模式和形式来激励学生,增大幼儿学习的动力。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式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幼儿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兴趣;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来增强幼儿的体验和情感;通过讨论的方式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力争在教学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幼儿。
五、总结
幼儿创新教育篇9
关键词:农村 幼儿创新 教育研究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的运用集体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这就体现了幼儿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农村幼儿园在条件师资等方面都圆圆不及城市幼儿园,但也有自己的一些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在开展农村幼儿园时应利用自己幼儿园的有利条件及农村丰富的物质条件。那么如何看待农村幼儿创新教育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一、农村幼儿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而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思维不够活跃,见过的世面较少,想象能力远远不如城市幼儿,所以农村幼儿园开展创新教育就更加重要。
二、幼儿园创新教育的原则和内容
幼儿教育实施创新是教育的开端,其改革目标更须定位于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语),幼儿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强调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力量都得以增强,使其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创造的潜能能够充分开发。创新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小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幼儿园尤其要注重创新教育,其教育原则必须是开放式、启发式,并同时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传统教育影响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性格、气质类型等,而且主要受教育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不同的教育对创造力的影响不同,有的鼓励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的则抑制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反思我们的传统教育,都难以找到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那种自由的空间,相反传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阻碍了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传统的家庭教育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影响
毫无疑问,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最初教育环境,是影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家庭传统教育的观念中,幼儿不是被看作幼儿自己,而是被当着家长的一部分,孩子服从家长的意愿,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幼儿的***性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就这样被“理所当然”地蚕食了。而农村幼儿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等年纪较大的人带,他们喜欢溺爱幼儿,认为幼儿在学校学习就是来认字的,对幼儿的教育不够科学。没有给幼儿一个和善、温暖、融洽和民主的气氛,所以创新教育被忽视了。
(二)传统的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在影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和潜能开发的因素中,比家庭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那种乖乖的听成人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正是这种所谓的“好孩子”标准束缚了孩子创新的积极性,抹杀了蓬勃的天性。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所以,农村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将幼儿看做一个***、完整、主动的个体,有自己的需要和尊严。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的关系,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创新潜能。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带着一颗童心看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好奇、冒险、自信是典型的创新能力的体现,教育要理解和保护幼儿创新表现,使之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幼儿创新的支持者。
(三)传统的社会教育及文化教育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影响
传统的社会及文化教育使幼儿创新能力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有创新能力的孩子常常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喜欢从不同角度去探究事物,所以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幼稚和缺乏经验,孩子的种种创新表现常常使人们将其行为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这使得孩子的创新热情被浇灭许多。
四、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时时激励着我,作为一名农村幼儿教师,我将从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及社会、文化教育等几方面着手,为幼儿提供宽松、民主的生活、学习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形成民主型的家庭教育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在家要听大人的话,不管是否合理,其结果是以家长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志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了他们创新意识和自主行为。所以,我们应多于农村家长沟通、交流,改变把孩子作为家长的隶属物的家教观念,改变不平等、不尊重孩子的家教意识,树立“开放性”、“科学性”、“家庭、社会和学校立体教育性”观念,实现家教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再次,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农村幼儿园具备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美丽的大自然给人类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它也是诱发孩子智力开发的外部刺激。这种画境式的环境刺激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与探索兴趣。因此,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引导孩子观察花鸟虫鱼,了解动、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欣赏大自然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基础。
(二)营造民主轻松的幼儿园教育气氛
幼儿创新教育是一种渗透教育,在幼儿园里首先是要创设有利于发展幼儿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场所等。其次,应该为幼儿的创新性思维发展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大胆思考,勇于标新立异,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并获得家长和教师的支持与肯定。幼儿和教师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
为了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我们不一定要去创设“创造角”,设计所谓的创造性活动,因为一旦使得创造依附于某种特定的对象,教育者就会有意无意地将创造物化为创造结果。因此,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应交织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新冲动释放出来。
再次,家园共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多向家长宣传幼儿创新教育知识,家园互相配合,为孩子发展其创新能力提供一致的适宜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创造力开发读本》(11页、45页、47页、49页、52页)。
2、文章《当今幼儿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幼儿创新教育篇10
幼儿园开展诗歌教学,使幼儿从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健康的人格心理。为此,教师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通过诗歌教学的有效实施,促进幼儿优良的思想道德品德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中国是诗的国度,众多伟大诗人的诗词佳句绵延千百年,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吟。诗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提升着我们的人生境界,使我们的心灵由简单变得丰富,由单纯走向成熟。利用诗词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启迪心智,砥砺品质,丰富心灵。
一、诗歌对幼儿的教育影响
1、诗歌教学可以培育幼儿的爱国情怀。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升华,是诗人们祖国挚爱之情的真挚表达。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个俱欢颜”等,都表现的是诗人铮铮的浩然之气和拳拳的爱国之心。诗歌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通过情感和品位的培养及相互作用,最终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幼儿诗歌教学的目的,是使儿童的灵得到净化,身心得到愉悦和锻炼,从而健康地成长。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是要使他们在富有民族特色的诗词中感受到:我是中国人,我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增强这种教育意识,在满足幼儿对诗词教育需求的情况下,着力挖掘诗歌中可以促进幼儿情感教育的隐性因素,运用恰当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以强化诗歌对幼儿的社会化教育功能,促使幼儿的健康成长。
2、诗歌教学可以培育幼儿健全的人格。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人,无论是多么平凡的人,都需要以健康的人格来支撑。诗歌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又要有健康健全的心理,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中华诗词中蕴藏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追求、务实求真的理性态度、舍我其谁的献身精神以及种种宽容仁厚、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美德嘉行,有助于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许多父母知道教孩子读、背古诗有一定的好处。诗词教育的作用,可以塑造幼儿高尚的灵魂。幼儿通过诵读诗歌,直接和古代诗人对话,相通灵魂。而诗歌中精美的词句,会烙刻在头脑中,使他们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高尚的灵魂。
3、诗歌教学可以培育幼儿创新的思维能力。幼学如漆,幼儿能够把喜爱的诗文长时间的储存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许多诗词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幼儿模仿能力强,在诵读和学习中,不断感受品位,日积月累就会升华,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实施幼儿诗歌教学的方法
1、贴近实际,精选内容。幼儿所学的诗歌就要选择篇幅短小、语言押韵、节奏感强的。从五言诗开始,到七言诗、七言律诗直至词。具体来说有这几类:一是选择一些孩子们熟悉的、贴近日常生活的诗歌。很多诗的歌词反映的是幼儿自己的生活,富有浓厚幼儿情趣易被幼儿理解接受的。如《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描写在春池中戏水的鹅的形象,就是以现在幼儿的眼光看还是那么生动容易理解。二是选择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能激发幼儿创造力的诗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当幼儿明白了诗句含义,他们画出的庐山瀑布真的是从天上流下来的。三是选择具有角***节和场面的诗词。如《画》中“远看山有色,近看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以谜语的形式讲出了画上的山、水、花、鸟,幼儿容易理解,又如《敕勒川》生动描写了辽阔大草原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