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篇1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
目前,随着中国社会的教育范围不断扩大、教育程度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已从精英阶段发展到了大众化阶段。进入新阶段后,为了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新方向,高等教育开始以结构调整、质量提升为首要任务,应用型本科教育[1]这一崭新的教育类型便应运而生。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是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同时为了配合该教育类型的良好实施,相关院校的相关专业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造、重组和调整,尤其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模式方面,都需要着手改革。《数字电子技术基础》[2]是电子类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之一,以《电路分析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为基础,其主要内容涉及数字技术的基础部分、相关电子器件的原理介绍以及简单的硬件描述语言等。另外,该课程还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中、小规模集成芯片设计具有简单逻辑功能的电路,这为后续的《EDA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和《数字通信原理》等课程做好了铺垫工作。由此可知,尤其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未来职业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如何围绕应用型本科教育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并做好高层次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偏应用、主启发、重实践”的教学思路。
1教学内容改革—偏应用
应用型本科教育下的课程内容偏向应用是毋庸置疑的,学生在完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后,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理论,还要能够进行简单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同时对于当下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形式以及当地相关企业的技术情况须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对一些应用广泛的数字模块进行简单的分析。(1)教学内容应偏重于应用型知识。教学内容由原先的偏重逻辑函数和电路的原理分析等理论知识,转向于集成芯片的组成架构与应用设计等方面[3]。基础理论部分遵循“够用即行”原则,应着重于具有实践意义的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知识,尤其在集成芯片的应用设计上更应牢牢把握,同时硬件描述语言的初步使用也应引起注意。(2)教学内容应多讲“新”少讲“旧”。目前教学中使用较频繁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类教材,其内容大同小异,都着重介绍理论基础以及部分的经典电路如TTL逻辑门、基本RS触发器等,如教学中使用的集成芯片如译码器74LS138、编码器74LS151等。这些“旧”内容作为数字电子的基础,其概念清晰、简单,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但是在数字技术爆炸式发展的今天,应尽快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所以教学内容应少讲一点“旧”多讲一些“新”,这个新就是当下数字技术的最新动态,比如其发展方向和当下应用最广泛的集成芯片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3)教学内容应结合区域相关技术发展状况。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服务社会和适应区域经济、科技的发展导向,因此在教学内容中需增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当地企业、科研机构的发展状况。比如与我校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中电38所,其自主研发的“魂芯DSP”芯片在业界属于领先地位,在教学中可以适当介绍该芯片,分析其架构以及设计思路,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当地的科技情况,并且接触到“新”的知识,可以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教学方法改革—主启发
当前的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作为主导的一方,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这种教学方法难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难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更难以培养出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提出后,教育者探究了各类的方法改革,虽然形式各异,但都包含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4]。(1)教学中应启发学生的思维。所谓启发应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一个知识点后,不仅做到能懂会用,而且能联想到与知识点相关的发散性内容以及延续性内容。比如在触发器一章中,当讲到钟控触发器时,应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克服其存在的多次翻转现象,并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主从触发器的结构设计;还可根据其具有存储数据的功能,启发学生思考触发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延时、计数等。这种方法不仅使课堂生动有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框架的建立,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2)教学中应发展多样化的授课形式。教师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可根据知识点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形式。比如在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分析时,可在实验室进行教学,学生在实验箱内连接电路,并逐级分析其输出信号特征以完成电路功能的确定;在讲解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时,可在电脑机房使用仿真软件如EWB、Protel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方便的试验不同结构、不同元件设计出的电路。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使“乏味”的讲解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锻炼的学生的应用能力。(3)教学中应结合项目的研究情况。教师在承担与课程相关的项目时,可以将项目的背景、进展的过程介绍给学生,这种“摸得着”的知识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与学生分享项目推进中所遇的困难,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向,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3考核模式改革—重实践
长期以来,《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考核模式都以卷面考试为主要手段,辅以作业、课堂表现和出勤率等。这种常规模式不仅缺乏过程性考核,且体现不出学生的应用能力,不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实践的思想。(1)注重实践型考核。卷面考试主要以单一的知识点考查为主,且不能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而实践形式考查的则是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够检验学生“知行合一”的情况。教师在实践考查中给出明确的逻辑功能如多路表决器等,要求学生设计出相应的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软件来仿真验证。设计也可为开放性,不限制学生使用超出课本范围的知识点或芯片[5]。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要求学生在设计后动手制作该电路,更能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增加过程性考核。若只在期末进行考核,难以覆盖大部分知识点,且容易让学生形成不良的“突击式”学习习惯,造成学生基础不扎实、知识断层的现象。过程性考核设置在每章的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教师针对该部分知识点进行考核,形式以上述实践手段为佳。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以及授课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而且使得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牢牢掌握知识,为灵活应用打好基础。(3)建立小组式考核。建立小组式考核以培养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是应用型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在考核中将学生分组并设定某一需要协作完成的目标,如多路彩灯控制器等。小组内学生自行分配资料查找、电路设计、程序编辑和电路制作等任务,确定进度计划并按此执行。这一考核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工作中迅速融入团队。科技研发多以团队为基础,良好的协作组织能力是项目完成的必备条件,也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必要素质。
4总结
本文就应用型本科《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改革方案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偏应用、主启发、重实践”的改革思路,并一一分析、阐述。然而一门课程的改革是任重道远的,笔者所提的思路必然存在缺陷与不足,需要教育者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去发掘和总结,最终达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光明,张兴旺.应用型本科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7,(10):66-67.
[2]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磊.《数字逻辑电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探究[J].内江科技,2010,31(9):68-68.
[4]徐健宁.《数字逻辑电路》课程的教改探索[J].职业时空,2011,7(9):109-110.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篇2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探索
一、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化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
毋庸置疑,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是教学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必须要顺应发展潮流,推动教学的规范化、科技化、高端化。
(一)教学的必然选择
大凡了解电子技术教学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在电子技术教学上,学生的淘汰率和后进率非常大,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原因就是电子技术知识不容易掌握,教学不易实现直观化、操作化,而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融入,有效地弥补了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和其它相关电子科目教学时的直观化、操作化不足的缺点,所以说,这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必然选择,在全面已经提到过,随着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对科技操作要求的加大,中职教学必然会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方向发展。
(二)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更加数字化、信息化,融入了更多的科学和科技元素,笔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以拭目,电子技术数字化、信息化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宽泛,要求的技术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不仅仅是***事、工业、航空等领域应用数字化、信息化,而且数字化、信息化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比如电脑、手机、电视机、空调、厨房设备等都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那么,在中职的电子技术教学中,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就一定要选择数字化、信息化,迎合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化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建议
前面已经提到过,数字化、信息化是中职技术教学的一个方向,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化、信息化教学中,只要掌握正确、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就一定能发挥好数字化、信息化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成功。
(一)注重科技知识的普及
数字化、信息化操作有时会让一些中职学生们感觉不十分适应,原因是在中职院校就读的学生普遍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对数字化、信息化知识理解的不深、掌握得不透,所以说,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化、信息化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普及,一定要实施一次数字化、信息化基础知识的再教育,然后再实施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否则就难以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而且仅仅做好基础数字化、信息化知识普及还远远不够,还要想方设法地对电子设备、电脑程序等略显高深,但是也十分常用的设备、操作等知识进行普及,为实现有效、高效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注重科技设备的投入
必须要正视一点,目前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化、信息化教学中,只有极少一部分中职学校实现了全程或者全规模的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而且大多数的电子技术教学的中职学校只是上了少量的数字化、电子化教学设备,实施上机操作时,电子计算机数量严重不足,只能实施二人或者几名学生在一机上操作,或者分组、轮流式的操作,导致在有限的时间里未能从事更多的有效学习,尤其在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中的重点和难点课程,而且还需要实施教师远程指导操作时,根本就无法实现,这是很遗憾的,设备不足是阻碍数字化、信息化教学中最大的障碍。故此,在今后的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化、信息化教学中,必须赢得主管***门、赢得学校的领导层、赢得赞助单位和企业的鼎力支持,赢得支持后,才能进一步加大投入、活化资金,让更多设备运营到中职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信息化课程中来,确保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操作一台机器,保证数字化、信息化教学的硬件充分满足需求。
(三)注重科技教学的实效
教学实效、教学成效是所有教学中的第一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学也不例外,尤其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化、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在应用数字化、信息化设备和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讲求教学实效,注重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跟进、随时提问,对学生们提出的疑难问题作以准确的解答,对学生们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方面产生的疑问更是要予以有效的破解、及时的帮助,确保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在学习《基本模块》时,可以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教学直接显现常用电子仪表的使用,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来检测电子元器件,尤其在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学习中,更可以清晰、科学、有效地操作,如此一来,就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教学的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应该取得的教学实效。
(四)注重科技发展的质量
科学技术是不能马虎的,科学技术是容不得半点瑕疵的,尤其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化信息化教学中,千万不能用所以然、差不多等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去应付了事,而是要在数字化、信息化的保障之下,确保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质量。这里所说的质量似乎不太容易理解,其实展开了说,就是要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化、信息化教学中,保证知识的清晰度、保证技术的清晰度、保证设备的清晰度,做到这三个“清晰”,就可以有效保障和有效提升中职技术教学发展的质量。例如,在学习《时序逻辑电路》和《其它常用电路》等教学内容时,知识点增加、知识难点加大,单凭教师的口述和简单的模拟操作和实验已经很难实现教学的成功,这时如果通过电脑或者视频教学,再结合教师的远程辅导操作,就可以帮助学生们实现时序逻辑电路和555集成电路的成功学习,从而让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生涩的知识直观化。同时,在确保教学质量、科技发展质量的基础上,也就充分保障了中职学生们对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将是科技化、信息化全盘融入的阶段,而这一发展方向恰恰是推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迈上更高台阶的有效举措,达到了这一标准,从而在教学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成功完成教学,并成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电子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篇3
数字电子技术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在实验教学部分引入了Multisim仿真软件,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实验内容和方法以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和实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兴趣,加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数字电子技术;物联网;Multisim仿真
1引言
近几年,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被公认为是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的重点领域。其发展前景将大大促进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将会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1]。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从信息产业发展方向和构建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贺州学院计算机系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是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数据库系统等技术的综合体[2]。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以上课程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其中,电子技术中的《数字电子术》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为此,贺州学院计算机系的物联网专业开设了《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数字电子技术》具有实践性和应用型均较强的特点,其教学改革模式对类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核心专业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实践,有一定的意义。
2《数字电子技术》改革和实践的基本内容
根据***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本着“打好基础,加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原则,我们针对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4]。改革的目标是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更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平台,全面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适应社会对物联网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1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数字电子技术》在贺州学院计算机系物联网专业的课程安排上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其中理论部分的课时为48学时,实验部分的课时为32学时。在48个理论学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逻辑电路、常用分析方法和一定的实践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字电路系统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将理论基础知识和数字电子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相结合来进行讲解,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除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之外,更要确定学生的主导地位,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5]。在教给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全面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32个实验学时的教学中,分为基本操作实践和自主创新设计两个部分。在基本实践操作环节,主要是运用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公司开发的TD-DS+高级数字电路教学实验系统,目的是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和分析以及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等内容,使得《数字电子技术》的实验教学模式得到了创新性的改变,可极大地提高实验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和实验的效果。此外,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仪器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产实践中用到的数字电子产品,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兴趣,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在自主创新设计环节,引入电子技术仿真软件Multisim10.0,主要是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现代数字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数字系统进行设计、分析和调试,使学生认识到数字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应用,最后以一个完整的设计案例来结束整个设计过程,从而完成整个实验教学课程[7,8]。
2.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践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总体改革思路是:在保证教学方法能满足课程内容的需要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并且应用一个成型的数字系统的设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在如何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改革和实践:1)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这就要求任课老师除了必须能熟练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上课课件和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10.0之外,还能灵活地将课程内容中重点知识部分以板书的形式在黑板上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教学需要。2)强调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积极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正确处理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已成型的数字系统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将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研讨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充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掌握在万物互联的信息化时代中的学习能力。3)强调实验课程教学环节对本课程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实践操作到Multisim10.0的数字系统的设计,在整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创造性地将课件、板书、数字系统的功能和模拟仿真平台相结合,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仅特色鲜明,还为课程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2.3考核方式改革和实践《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知识部分的考核采用闭卷形式,这部分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闭卷试题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知识(60%)、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20%)和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20%),这三种题型分别对应着基础知识题、综合题和提高题3部分,这3类型题型可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上交作业的成绩、上课的考勤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研讨学习的情况等方面,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验证性实验考核,这部分的考核主要运用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公司开发的TD-DS+高级数字电路教学实验系统来完成部分数字电路的逻辑功能验证。第二部分是数字系统的设计,由学生自主选题,运用Multisim10.0电子技术仿真软件,***或以小组形式完成设计。在完成数字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还需要懂得数字系统设计的思想、过程和方法以及数字系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在此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探索求知欲,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强理解和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价值。在考核成绩方面,第一部分占实验课程总成绩的40%,第二部分占实验课程总成绩的60%。
3《数字电子技术》改革和实践后取得的教学成果
通过对《数字电子技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研方面和培养学生方面。在教研方面,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的培养,让教师不断的掌握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更深层次的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这使得整个师资队伍更具有奉献精神、更团结、更充满活力、更上进,学术和科研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这将更有利于教师在传授和培养学生时,能将所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和变通。在培养学生方面,在制定新的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和编写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和教案,规定了整个课程的讲授学时数为48+32学时,其中理论课的教学为48学时,实验课的教学为32学时。理论教学部分采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板书的模式进行讲授,实验教学部分采用数字电路教学实验系统+Multisim10.0电子技术仿真软件。与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丰富牢固、更符合信息时展的需要,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研究和分析大规模甚至是超大规模复杂数字电路系统的能力。从而使数字电路的理论教学能够真正的“服务”于数字电路的实验教学,而实验教学紧跟现代生产实践中数字电子技术发展的步伐,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做到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中心,以设计性和创新性为主。
4总结
《数字电子技术》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将该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理论部分采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板书的模式进行讲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和全面地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实验部分采用数字电路教学实验系统+Multisim10.0电子技术仿真软件的模式进行教学,在用数字电路教学实验系统进行实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用Multisim10.0电子技术仿真软件对数字系统进行设计时,有助于数字系统的调试,使得实验演示更加直观、方便和灵活,同时给学生自主研究数字系统问题提供了有效帮助,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对《数字电子技术》以及类似课程的教学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志鸿,王义君.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2012,40(5):1023-1029.
[2]柏荣刚,张海燕,蔡祥,李巨虎.物联网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5(10):25-28.
[3]邱寄帆,林训超,魏中,周兴.《数字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2(4):7-13.
[4]杨莉琼.关于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J].教育探索,2015(1):128-130.
[5]李立礼,梁明华,李生华.基于Proteus仿真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贺州学院学报,2010,26(2):101-103.
[6]郭映.Multisim10仿真软件在数字电路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7):162-166.
[7]王尔申,庞涛,,郑丹.Multisim和Protenus仿真在字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30(3):78-8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篇4
[关键词] 数字电路 理论 实践教学 教学考核
《数字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计算机及电子信息等专业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不但具有抽象、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如果只注重理论、忽视实践,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也不能充分理解和应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缺一不可。针对如何改革教学,做到理论、实践两不误,同时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问题,本文进行了阐述。
一、理论教学要根据高职教育及高职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把握理论上的度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要求:“基本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如何正确把握培养目标,根据培养需要从广而博的知识中选择、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是理论教学探索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内容要围绕技术应用能力与理论素质培养这条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改革过去只注重理论知识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忽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弊端,从应用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数字电子技术》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训练学生数字应用电路制作与调试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基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知识的应用,忽略繁锁的集成电路内部分析和数学推导;着重外部逻辑功能的描述、分析和应用;强调外特性和主要参数。如在逻辑门电路一章中,把实际工作中运用较多的CT74S系列门作为典型电路进行分析,主要介绍CT74LS系列,对TTL集成门电路各系列的主要电气参数进行比较,使学生对各系列TTL集成门电路的特性都有一定了解;在时序逻辑电路一章中,在介绍基本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直接介绍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移位寄存器功能表和使用,而不必讨论它们的内部逻辑电路等等。这不但突出了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同时也为增加技能训练时间提供了保障。
二、技能教学要突出职教培养目标,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熟练操作和设计创新能力
数字电子技术的实践目标是在巩固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综合能力。实践内容可以分为基本技能实践教学、和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教学两大类。
1.基本技能实践教学
基本技能实践教学分两个层次:一是理论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目的在于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包含实验仪器的识读与使用、基本门电路和集成电路的测试。如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集成计数器及寄存器功能验证等。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最好跟随理论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后及时进行实训,让学生边学边练。通过训练,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能进行一些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实践。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产品制作的基本要点,并具备数字电子元件应用基本技能,为下一层次的技能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基本数字电路的研究与设计。这方面的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是理论向实践转变的重要环节,如时序电路设计及研究等。应用电子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基本电路设计能力之外,还应具有数字电子产品辅助开发能力、数字电子产品使用与维护能力等;要掌握数字电子电路的构建、性能分析与故障排除技能。该层次实践教学包括两大类,一是整周实践教学;二是与专业基础课程同步进行的实践教学。通过一系列专业技能模块的训练,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为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综合技能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教学
综合技能训练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应用基本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技能训练安排在专业课结束之后,集中一段时间(三周或四周)进行,以培养技术人员应有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在动手与动脑的协作中完成知识技能的结合。训练内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读识绘制电路***的能力;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选用器件和电路、分析估算电路的能力;搭接调试电路的能力;分析排除故障的能力;制作电路产品,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实训教师只需给出训练课题和技术指标,其他具体工作如查资料、定方案、选择电路、仪表、制作电路板、组织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等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综合实训课题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实验基础,综合性不要太强、太复杂,要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为标准。通过综合技能模块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考核重在实践技能考核,把握高职培养目标导向
考核内容与方式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更是培养目标的一种导向。教学考核既要考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及相关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可将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进行:一是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及听课表现,占总成绩20%;二是理论测试,占总成绩30%;三是综合技能测试,占总成绩50%。综合技能测试内容包含四个方面:(1)数字电子元器件识别与质量鉴别,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字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鉴别能力,权重系数0.2;(2)验证性实验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对常规电子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能力,权重系数0.2;(3)故障分析与排查,主要考查学生对某种固定数字电子电器常见故障的分析、判断及检修能力,权重系数0.3;(4)综合电路设计,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字电子技术的能力,权重系数0.3。
实践表明,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教学探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并有效促进了课堂理论教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辽宁高职学报(教科版),2004,(6):37-38.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篇5
关键词 学科建设 数字电路 知识结构 教学架构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数字电路教学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培养出大量合格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适应数字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必须有合理的教学架构做保障。它直接影响到课程的衔接、专业的建设、学校的发展。如何理顺教学思路,科学的创建教学架构?在宝贵的教学时间里,夯实基础,讲述精华,畅谈发展。引导并挖掘学生的自学潜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总结、探索思考。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可能使教学成果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1 跟踪前沿、坚持特色,不断完善课程教育平台
数字电子技术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器件已从当年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今天的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逻辑的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并涵盖了更为广泛的内容,对传统的“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和任课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培养和造就基础厚、专业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电子工程师,成为我们专业基础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主要内容。
学科内容的发展是教学改革的催化剂,发达国家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电子电路设计方法。在设计方法、工具等方面进行了彻底的变革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电子设计技术领域,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已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为数字系统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由于PLD可以通过软件编程而对其硬件结构和工作方法进行重构,使得硬件设计可以如同软件设计那样方便快捷,因而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数字系统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和设计理念。随着可编程逻辑器件集成规模不断扩大、自身功能不断完善,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提高,现代电子系统设计领域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先进行软件仿真再搭建硬件电路通过综合实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利用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进行数字系统设计的能力,以达到巩固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工作能力的目的。
加强实验教学层次化,基础实验培养学生侧重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和设计实验电路,着重培养学生对中、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的应用能力。
2 明确目标、坚持教改,不断加强课程基本建设
数字电路课程隶属于学院基础教学部,它是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控制等学科的技术基础课。在教材建设上,具备以下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结构合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教学打下良好基础;(2)考虑系统,知识模块互相交互,建立清晰的数字系统总体概念;(3)体现时代,结合数字技术的重大发展,及时反映前沿方向,以适应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4)加强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注重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5)拓展应用,有较广的适应面,以满足开发应用各类数字系统的需要。
教材建设始终放在首位,挑选优秀教材作为理论教学使用。同时,介绍同类教材中的姣姣者给教师及学生作为教参,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作为例题、考试题。并且将有些内容综合起来作为阶段小结,使学生前后内容不脱节。有些经典例题经常出现在不同章节教学环节上,加深理解,课堂内容讲述、实验课继续讨论、EDA仿真完成。
在教学实践中,课程组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萃取精华,修改讲义,始终保持讲义的质量,为教材建设与编写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打下良好基础。
在课程教学梯队的建设上,做好如下工作:(1)知识储备,专业基础课教师平时应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底蕴,在精通本课程内容基础上了解并掌握后续课程内容,有效地实现承上启下。(2)软硬兼顾,根据课程发展特点,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掌握EDA技术,提高软件编程能力,利用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进行数字系统设计。(3)瞄准前沿,跟上芯片发展特点,通过科研实践了解并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开发与应用。(4)启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理清一条主线,放宽学生思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创新热情。(5)不断更新,知识的结构要与学科的发展保持同步,才能做到讲好过去积累的,教会如今新型的,看到未来发展的。
3 注重实践、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我校拥有部级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中心以一流的硬件条件、高素质的教学队伍、科学的管理手段、鲜明的光电特色,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为实现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高端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的掌握、基本知识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实验课程分层设置:基础验证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从不同的知识结构,通过合理配置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块,实现了对不同专业的多目标、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数字电路实验以传统实验为基础,结合EDA技术,注重融合数字电路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及教研、科研成果,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
通过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把实验教学与科技创新竞赛、工程实践、自制仪器和科研等活动紧密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应用能力。
科研成果促进了教学的发展,每年有百余名学生参与科研工作,教师指导学生自制实验仪器设备,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直接带动了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在完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基础上,设计好课程设计内容。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体会如何对实际课题全面分析、功能划分、制定流程、单元设计仿真、级联调试、撰写报告。以此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从根本上做好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对一些乐于动手,喜欢实践的学生,可以经常参与实验室的各种活动,以锻炼提高他们的能力。以各种大赛为契机,以固定和非固定的形式组织各种特长小组,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的完整教学系统及特色人才培养,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思路,满足社会的需求,已成为实验室建设的方向。
基金项目:吉林省孵化器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1] 邹虹.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一版)[M].2008.3.
[2] 石勇.多元化改革实验教学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1:150-151.
[3] 白中英.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第四版)[M].2007.1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篇6
2010年以来,江苏档案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全国档案局馆长会议精神,自觉围绕***和***府工作大局,确立“全国领先、全面领先”的工作目标,夯实档案工作基础,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全省档案工作面上指导和省档案馆内部业务建设“两翼齐飞”,推动档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档案馆建设规程》(DB32/T1892-2011)、《电子档案基础元数据数据库结构和封装格式》(DB32/T1893--2011)和《档案数字化操作规程》(DB32/T1894--2011)等三个标准通过不懈努力应运而生!这三项标准是江苏省为推动“十二五”时期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等―系列标准规范,切实解决江苏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疑难问题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标准编制目的
2010年5月江苏省档案局联合江苏省标准化技术研究院,按照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标准编制计划,在标准化处指导下,抓住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量档案数字化和增量归档电子文件管理两个重要环节和主要内容,结合实际,组织全省相关力量,研制完成围绕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三个系列地方标准。主要目的是:
1 规范和指导“十二五”时期全省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档案馆是国家和地区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和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重要实现形式。江苏《电子文件管理细则》(试行),明确省级数字档案馆为全省电子文件集中异地备份中心。属于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的电子文件,各单位应当按照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明确的时限进行移交。2011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二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三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要求,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生产传播方式,加快发展手机报、数字出版、数字***书馆、数字档案馆……”。标准的制定是为切实保障江苏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与区域电子***务和信息化建设相衔接,着眼于******机关、社会公众远程***利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把握方向不偏离。
2 总结江苏实践经验,细化国家标准。为规范电子档案的采集、管理、保存和利用,维护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和安全,江苏省档案馆和苏南一些市县档案馆进行了电子档案实时采集、长久保存和有效利用的探索,2007年和2010年国家档案局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和《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宣贯会分别在江苏召开。江苏省电子档案中心、市级县级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实践,获得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的《省、市、县三级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型》等课题研究,为更高层次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了直接经验。在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基础上,按照馆室一体化原则,细化数字档案馆软硬件技术指标和评估细则,细化电子档案元数据与封装模型和房产、公证等30个实用型电子档案目录数据结构,细化纸质、照片底片、录音录像、缩微胶片和实物档案等多载体档案数字化标准,提高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 突出标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和主导地位。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等档案信息化项目投资大、涉及面广、见效慢,标准先行是保证投入能够获得有效回报的重要前提。作为归档电子文件源头的各立档单位、电子档案管理的各级各类档案馆以及负责电子***务和档案管理系统开发的IT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急需应用档案信息化技术标准。在国家法规标准的框架内进一步制定地方标准相配套,有利于全省在“十二五”时期建设数字档案馆的实践中,进一步统一软硬件基础、元数据、数据结构和数据格式,为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永久保存和高效服务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依据。
标准编制过程
1 《数字档案馆建设规程》(DB32/T1892-2011)的编制。《数字档案馆建设规程》结合江苏实际,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明确了基本技术框架,规范了数字档案馆建设中软硬件平台的技术方法和途径,创造性地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数字档案馆和数字档案室评估体系,制定了详细的评估细则及评分标准,成为市县切实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依据。标准由十四章、两个资料性附录和四个规范性附录构成。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原则和总体要求、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步骤、数字档案馆系统架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功能要求、数字档案服务平台建设要求、软硬件配置要求、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要求、安全管理与制度建设和验收与绩效评估。
该标准遵循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编制时结合江苏实际,按照“客观科学、总体把握、便于操作”的原则,对什么是数字档案馆、怎样建设数字档案馆、如何评估数字档案馆做出详细规定,并且通过结构***、表格等形式,对数字档案馆总体架构、网络架构、硬件配置、软件功能等建设中必然遇到的技术问题,做出了切实可行的规定,便于本省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和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在建设数字档案馆和数字档案室时遵照执行。
编制中充分考虑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以及国际标准;融合了《省、市、县三级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型》研究成果、省信息化重点工程江苏省电子档案中心的建设成果,以及本省苏州、太仓等多个市县数字档案馆和云南、江西、青岛、绍兴等省、市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成果;参考了美国数字档案馆ERA项目的有关建设经验。通过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专题研究、会议讨论、征求意见等形式,形成了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具有适度前瞻性和领先性的标准内容。
2 《电子档案基础元数据数据库结构和封装格式》(DB32/T1893-2011)的编制。《电子档案基础元数据数据库结构和封装格式》基于国家相关标准,以共建共享的思想,规定了电子档案基础元数据模型以及涉及公共馆藏和民生的30个基础电子档案专题数据库结构和目录数据格式。标准由六章和一个资料性附录构成,为便于执行和在办公自动化等相关系统中应用,关于电子档案的元数据具体描述均提供了技术模型。主要内容包括元数据的表示方法、基础结构元数据、基础结构元数据摘要表示、基础结构元数据的字典表示、电子档案封装格式、电子档案封装结构模型、封装新增的元数据、封装元数据元素的描述、电子文件的封装及江苏省基础电子档案专题数据库结构表等规范性附录。
电子档案基础元数据是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基础数据库、实现电子档案数据共建共享和长期永久保存的核心基础。起草中重点调研了电子文件连续体理论、永久保护真实的电子文件国际项目(InterPARES)、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参考模型(OAIS)、《ISO15489-1-2001信息和情报一记录管理一第一部分:总则》、
《ISO/TR 2308I-2-2001信息和情报一记录管理―第二部分:导则》、美国电子文件档案馆(ERA)项目、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电子文件策略(VERS)》等国外理论、标准和项目实践。研究了我国《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 D R)》(GB/T 18391.1-6-2009)、《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 46-2009)、《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制装规范》(DA/T48-2009)等标准规范,并与国家推荐标准参与制定单位安徽省档案局标准起草组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同时紧密结合江苏省信息化基础性、标志性、公益性重点工程――江苏省电子档案中心的实践,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电子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管理,传输和提供利用的技术环节和要素进行了全面考察,通过建立综合档案基础数据库的过程开展实质性应用。
3 《档案数字化操作规程》(DB32/T1894-2011)的编制。《档案数字化操作规程》规定对现有的纸质档案、录音录像档案、照片档案、缩微胶片档案、实物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的操作要求。标准对原始档案准备、交接、转换设备选择、技术参数设定、存储格式、数据校验等做出详细规定,并且对操作规程、数字化文件存储、数据验收、数据备份、数字化成果管理、安全保密要求等做出了相应规定,通过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提供档案数字化转换流程等,可操作陛和实用性较强。
标准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国家对档案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规定及国家与行业标准相关要求。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档案交接文据格式》(GB/T 13968―1992)、《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电子档案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 31-2005)、《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43-2009)等。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篇7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逻辑电路;实践教学;软件仿真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数字电子技术”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知识与原理,熟悉各种不同规模的逻辑器件,掌握各类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为数字计算机和其他数字系统的硬件分析与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数字电子技术电路融会贯通,我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组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精心组织、设计该课程的相关实验,让实践教学环节成为理论教学的有力支撑,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高效率地吸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2实验教学现状
数字电子技术主要包括小、中和大规模数字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数字系统分析与设计。其教学侧重整个电路的逻辑功能及其应用。在以往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不具备支持大规模实验的设备,数字系统仿真软件也不成熟,因此国内大多高校只基于“SD―2型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设备”开设了传统的中、小规模电路的实验,均未开设体现现代电子技术的中、大规模电路的实验。这导致本课程的理论不能全面与实验交融,更不能体现现代数字电子技术的核心,显然不利于学生接受该门课的知识,也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格格不入。
近年来,多功能专用硬件实验设备的投产给“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提供了全方面的基础实验平台,使“数字电子技术”大规模硬件实验的开设具备了基本条件。另外,为了让学生掌握EDA核心技术,一种可行的方式是在PC机上利用VHDL实现硬件功能,仿真其工作过程,根据时间波形***分析、改进和完善逻辑电路。这种软件仿真模式为学生掌握现代技术,适应社会需求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3实验教学目标
对逻辑变量、逻辑运算、逻辑函数、逻辑电路的感性和理性认知,能描述各种逻辑问题,并基于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层次给予实现,这是学生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必须达到的水平。为此,授课教师在给学生提供理性认知帮助的基础上,必须精心设计配套的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环节透彻感性地掌握教学内容,进而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以及性能分析、评价的手段。
“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在验证性实验和开放性课程设计并存、“软硬兼施”的模式下实施的,目标是使学生感性地认识、理解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并能灵活运用,还能掌握先进的数字电子技术,实现复杂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4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在具体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针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们安排了两类实验:基于硬件的验证性实验和基于软件仿真的实验。
4.1硬件实验
硬件实验采用了浙江大学方圆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SD-2型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实验系统”实验箱作为实验平台,用来达到验证性实验的目的。本课程选择开设如下硬件实验。
① 集成逻辑门的测试
实验目的:掌握TTL集成与非门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了解TTL与非门主要参数的意义及其测试方法;学习用与非门实现其他逻辑门的逻辑功能。
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74LS00芯片完成TTL与非门的逻辑功能,高低电压等测试,以及实现与、或、非、异或等逻辑关系,达到感性理解逻辑变量、逻辑运算的目的。
② 利用S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实验目的:掌握用SSI器件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方法;学习用给定的SSI器件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利用74LS10等小规模芯片实现一个保密电子锁、产品质检器和一个灯控电路,达到掌握小规模组合逻辑设计的能力。
③ 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实验目的:掌握用MSI器件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方法;学习用给定的MSI器件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利用74LS138、74LS151和74LS283等中规模芯片实现一个数字判断电路、多功能组合逻辑电路和一个代码转换器,达到掌握中规模逻辑设计的能力。
4.2软件仿真实验
如前所述,数字电子技术的硬件实验只能提供中、小规模电路的设计,而且实用数字逻辑器件的电路一般较复杂,连线繁多,学生在实验中极易出错,且难以及时查错,导致实验效率不高,同时无法实现大规模电路的设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掌握现代数字系统设计技术的条件。为此,我们在硬件实验的基础上采用MAX+PLUSⅡ在PC上进行仿真,实现各种规模的数字电路和简易系统。这既能开拓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又方便可行。具体开设的实验分别在验证性实验的后阶段和开放性课程设计阶段完成,具体来说以下实验①②为实验内容,③④⑤为课程设计内容。
① 移位寄存器
实验目的:掌握软件MAX+PLUSⅡ的安装方法;掌握软件的初步使用方法;掌握原理***输入方法;熟悉FPGA设计流程和相关步骤的主要命令;掌握移位寄存器的逻辑功能及其测试方法;学习移位寄存器的应用。
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在PC机上用MAX+PLUSⅡ验证74LS194芯片的功能,并用来实现环行脉冲分配器、分频器,达到熟练运用MAX+PLUSⅡ的水平。
② 计数译码显示电路
实验目的:进一步熟悉软件的使用和原理***输入法FPGA设计流程;掌握层次设计方法;掌握中规模TTL集成计数器74LS161的逻辑功能及其应用;学习使用74LS48BCD―7段译码/驱动器和共阴极七段显示器;学习设计计数译码显示电路,并了解其计数、译码显示过程。
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用层次设计方法,先用74LS00、74LS161和74LS48等芯片实现模10的计数器,再级联扩展成模100的计数器,并用十进制显示,达到能设计中规模时序电路的能力。
③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实验目的:熟悉使用VHDL文本输入法设计PLD芯片的流程;学习数字电子钟的秒信号源及秒、分、时、星期计时器的设计;学习秒、分、时、及星期译码,显示电路的设计;掌握对波形***的量化分析方法以及调试技术,提高设计能力。
在这个课程设计实践中,让学生主动学习,开拓创新,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方便的VHDL文本设计方法。
④ 控制器的设计
实验目的:掌握控制器的A******描述方法;熟练掌握控制器VHDL文件的建立。
在这个课程设计实践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资料学习现成的程序代码,并加以改进后实现自己确定的控制功能,实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达到训练学生收集资料和合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⑤ 十字路通管理器
实验目的:进一步掌握A******的应用;编写十字路通管理器的VHDL文件;深入理解层次化描述的基本要领;进一步掌握对时间波形***的量化分析方法。
以上课程设计内容只是学生在选题时的一个启发,抛砖引玉,学生还可以自由发挥,结合实际应用和自己的兴趣确定很多实用有效的选题,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5实验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表明,“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很受学生欢迎。以上硬软两部分实验将传统简单的数字电子方法和现代先进的数字电子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深入理解了成熟的理论,又掌握了现代化数字电路的开发技术。特别是基于软件仿真的课程设计,调动学生的自主创新激情,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书本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更具体的认识,并掌握了量化分析方法,最后达到从数字逻辑部件整体功能的角度来研究、评价数字系统的目的,这使得学生在学好“数字电子技术”专业基础课后,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从06级学生开始改革实施。06级学生在“数字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按照要求很好地完成了每一个实验。在调查问卷中,学生们对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给予了高度认可。
调查问卷中也体现出学生对软件仿真实验的兴趣和收获大于硬件实验。经分析,原因在于硬件实验平台对实验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没有软件仿真实验那么充分的设计和创新空间,也不如仿真实验那么灵活方便。
6结束语
我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组在教学中,本着理论结合实践的宗旨,突破传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平台的局限,
开设各类规模电路的设计,软硬兼施,提供可行的实验环境,设计可操作的实验内容。实施效果表明它很好地支撑了理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研究和设计如何把模拟仿真正确的代码、文档***到CPLD,使其更有设计性和创新性,为“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构建更有利的实验平台。
参考文献:
[1] 欧阳星明. 数字逻辑(第二版)[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 汪国强. EDA技术与应用(第二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0.前言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电气信息类、计算机应用等信息类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它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是许多后续课程例如《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微机原理》的基础。《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将改变传统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状况,针对每一堂课确定要达到的能力目标,采用“实物剖析—电路分析—自己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学以致用”教学单元内容编排上,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实践、实训内容。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目标主要有熟悉集成逻辑门的原理及应用;掌握组合、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掌握脉冲波形发生器的构成;熟悉数模转换器的应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能力目标主要有具有电路焊接能力;正确使用电子仪器的能力;具有集成电路的应用及检测能力;具有小型电路的分析及设计能力。《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素质目标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过硬的职业素质;高尚的人文素质。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工学结合”,可实行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课程建设理念。从而打破传统学科建设的课程设置模式,对课程标准进行研讨和修整,将知识、能力、素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素养。
1.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1.1数字电子技术的学习方法
首先,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学习时必须重视实验和实训等实践环节。
其次,逻辑代数是分析和设计数字电路的工具,熟练掌握和运用好这一工具才能使学习顺利进行。应当重点掌握各种常用数字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外部特性及典型应用,对其内部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加强对数字逻辑电路外特性和逻辑功能的正确理解,不必过于深究。
最后,数字电子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数字集成电路的种类和型号越来越多,应逐步提高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数字集成电路产品手册的能力,以便从中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和信息。
所以,必须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1.2理论教学改革
在理论教学方面应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保证基础,突出重点,删除冗余知识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答疑的方法解决,并不定期开讲座与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同时教学内容应减少或删除有关器件内部结构的分析过程,应着重介绍器件或集成元器件的作用、主要参数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应突出工程应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结合学生专业的实际,选用一些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案例,或选择学生熟悉的一些具体产品进行分析和阐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
1.3实验教学改革
传统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改革后增加大量设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多锻炼和提高。例如改革后,学生可以做的实验有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组合逻辑电路应用,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应用,集成触发器应用,集成计数器应用,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等。这些实验除了第一个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外,其他的都是设计性、应用性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4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1.4.1理实一体化
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试***在理论和实践上突破传统职业教育中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框架,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技能训练则强调创新能力。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1.4.2教学做一体化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传统教学方法是按照书本的章节顺序往前讲,学生往往不知道所学的内容到底有什么用处,并且呆板的教法,看不见实际效果的知识,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更是一种煎熬,根本谈不上兴趣及效果。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则可弥补以上缺点,在每次上课前老师都设计一个学习任务或学习情景,在每个学习人物或情景开始时,都首先讲清了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相关知识,列出要学的知识点,带着问题逐一讲解研讨,然后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总结结论。该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都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做”完成一次实验设计或一个任务学习。同时通过学生在实际操练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其学习、查资料,真正解决问题,使学习的理论知识从空想变成可见的现实,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每进行一个学习任务,就掌握一个知识模块,这样目的明确,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完成从模仿到应用到创新的递进式培养,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
1.5考核方式改革
采用学生最后的总评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理论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是学生出勤情况、作业情况、实验操作情况、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这样考核方式不再是过去的简单理论考试决定一个学生的成绩,避免高分低能现象,体现了对一个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价。
2.结论
通过《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通过实验实训项目和一些电路设计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开拓学生了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真正实现了高职“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景波.数字电子技术应用基础[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0.
[2]邵利群,黄璟.数字电子技术项目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
[3]王波,张岩,王美玲.“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9).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篇9
[关键词]教育理念 数字电子技术 教学模式 教学研究
一、前 言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电类、自控类等诸多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予以有机结合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关系到诸多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正基于此,本文对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研究。
二、理论教学研究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以组合与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为核心,将数字电路的设计、实现方法与可编程逻辑器件相结合,融入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理念,以培养“电子产品生产与设计”岗位群为课程目标,是电类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电子产品设计、分析、调试和制作能力的专业技能课程。因此,掌握好《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内容,对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后续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技能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电子技术主要内容有逻辑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数模转换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等主要内容。
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主要考虑以下主要环节
(1)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确定理论教学需要掌握的相关内容及其掌握程度。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知识点间的衔接关系。由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了器件正在向低压、低功耗和纳米技术转变。电子技术从分离元件、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路时展要求不同,需对原来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主要涉及:①要求能够保证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这三个基础要求;以分析器件、模块的外部特性为主,基本掌握器件的内部方框结构、外部特性和主要参数、掌握各种单元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②要求能够反映新理论、新技术。考虑到集成电路的应用前景,学习过程中应以集成电路为主导,以分立元件及门级电路为基础,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③要求能够结合实际工程应用与理论的衔接。尽量避免复杂的推导过程,着重于功能电路的定性分析及实际应用。④针对选用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对已经不符合时展要求的内容进行合理精简;对基本概念等骨干内容进行强化;对集成门电路、集成触发器、集成定时器等MSI功能电路加强理解;针对成熟的典型应用电路进行重点研究。
(2)针对涉及的不同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为原则,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从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考虑适时、适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采用由浅入深、由实践到理论、由定性到定量的方法开展教学。将需要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知识点挑选出来,针对相应的电子课件进行整理,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以上主要环节之外,教师应当关注最新的技术信息动态,结合其相应特点,融于理论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产品进行分析与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现代化教学的总体要求。
三、实践教学研究
通过理论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学生的分析、设计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两大环节,即实验环节与课程设计与实习环节,下面分别予以阐述
(1)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必须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达到强化理论学习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消化吸收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验手段方面,应当在重视传统实验方式的前提下,引入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 运用计算机技术,引入虚拟实验内容。EDA技术是电子设计领域的一场***,它对改革实验内容、形式、方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所谓在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就是充分地运用各种
计算机软件,如MULTISIM、PSPICE、PROTEL99SE、PowerPCB、QuartusⅡ等。VHDL与Verilog HDL是通过语言实现硬件电路设计,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通过分析系统总体所要实现的功能,自上而下地将系统总体功能分解成各模块的功能,通过实现各模块的功能设计来完成整个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实验课不应局限在单纯的数据测试与记录上,更应侧重于学生能够对电路性能的比较,能够即时仿真,分析电路故障,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数字系统。在强调现代化实验手段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传统型的实验手段,二者之间的比重必须合理分配,而且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与实验内容进行科学安排。同时,针对实验教学中涉及的层次问题必须深入研究,
实验分为基础型、设计型和创新型三个层次。基础型实验侧重于”训练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数字电子基础电路的基本测试方法,它所涉及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要求能够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设计型实验”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数字系统的综合与实现,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步提高的阶段;“创新型实验”是数字电路的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知识整合的过程,更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
在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拟实验项目,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与实习是实践教学的另一核心环节。该环节相对与实验教学而言,涉及内容与环节更多,要求的层次更高,所以更应引起相应的重视。课程设计与实习旨在完成系统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学习之后,针对具体的设计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地完成设计任务,具体成果往往要求是能够通过调试的具体产品。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主要环节
①题目选定必须谨慎。所选定的设计任务必须依托于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内容;必须在功能要求方面给学生留有一定空间;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今的技术发展趋势要求。
②时间分配必须合理。由于课程设计与实习往往需要经历1-2周的时间,所以指导教师必须对整个期间做出合理的安排,对整个设计过程的各个主要环节了然于胸,涉及:任务分配总体讲解资料查找方案确定虚拟试验板极调试设计完成报告书写答辩完成各个环节,教师必须真正起到富有成效的指导作用。
以上所述就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主要环节。在把握总体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确保实践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典型教学案例
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中,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是两大核心环节。在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相关内容过程中,针对当今技术发展趋势,结合集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客观现实,重点讲解了中规模集成电路内容,包括: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加法器、数值比较器等。针对MSI学习的特点,侧重于如下讲解思路,即:功能说明框***讲解功能表讲析逻辑符号说明芯片引脚说明典型应用电路讲解。总体效果非常理想。另外,结合多年教学研究心得,重点强调了如何更好地分析功能表?如何针对功能表中的信号种类不同进行总表的行、列分割?使得学生理解得特别透彻,学会了一种通用而高效的学习方法。
在讲解时序逻辑电路过程中,在完成利用触发器设计计数器这一传统方法的同时,针对典型的芯片,如:74HC161、74HC163、74HC160、74HC390等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列举了大量的设计实例,从原理分析到注意环节详尽阐述,学生反映良好。
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内容中,针对设计型实验,突出对典型计数器集成电路的应用。在“数字时钟”设计型实验中,要求用不同类型的典型芯片、选择不同的设计思路进行设计,通过实际检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与分析、设计能力,达到了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
以上内容就是本人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体会深刻的案例,结果表明确实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且结合了当今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在日后的教学中会予以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
五、结束语
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技术与崭新的教育理念注定会不断涌现。有关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研究注定永远不会停止。作为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融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将所积累的知识高效地传输给学生,为整个社会培养人才体系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履行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应尽的社会责任。
[参考方献]
[1]潘松,黄继业.EDA技术与Verilog HDL.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乔庐峰.Verilog HDL数字系统设计与验证.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石焕玉.基于信息技术的高师学科教育改革探索.教育技术资讯,2006年1月
[5]石焕玉.基于网络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琼州学院学报,2008年10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篇10
[关键词] 数字电子技术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验教学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 、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主干技术专业基础课之一,对于专业教学起着承前起后的重要作用。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学校的迫切要求。高等学校要实现从传统知识型向创新型培养目标的转变,首先必须落实到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上。本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数字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人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而且近年来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摆在相关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它要求受教育者最终应“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高职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要求是:“基本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够用体现在本门课程学习应用及后续课程的学习所必备的知识,不必求多求全。因此教学内容要围绕技术应用能力与素质培养这两条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加强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操作技能,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从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把握理论上的度。《数字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等电子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训练学生数字应用和电路调试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知识的应用,不过多讲繁琐的集成电路内部分析和数学推导过程,着重外部逻辑功能的描述、分析和应用,强调外特性和主要参数。如在讲授TTL与非门电路原理***时,对于内部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各个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拉电流和灌电流的概念等,不要求所有学生彻底搞清楚,只要求学生记住TTL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和噪声容限等结论,以后会用即可。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要体现高职生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为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教学为主线”的新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方法上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强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地学,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课程教学中要有侧重点,对重点内容要舍得花时间,学生掌握这些重点内容后,其他内容就容易掌握,触类旁通。教师没有必要照本宣科地全部讲授教材的内容,可以将部分内容经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自学,培养其自学能力,这样也可以缓解学时数少的矛盾。将课堂讲授、课内讨论、课外自学、技训练等有机地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设计实例或工程实际问题引入课堂、现场教学、“精讲多练”等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在教学手段上应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演示,这是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现代媒体容***、文、声、动画等形式于教学之中,通过视觉和听觉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适当地利用模型投影、课件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使教师讲解清楚,省力,还可节省教学时数,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其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论与应用的问题。
三、开放式实验教学创新
在课程教学内容大增,知识更新速度日益提高的现实面前,迫使不单对教学内容,而且要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要逐渐更新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观念,大力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在开始实验前,教师必须制定书面的总体工作计划,口头或书面向学生下达实验任务。讲授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器件的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及实验所需要的参考资料,分析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生应获得哪些能力。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电路或根据实验要求自行设计的电路,在实验室***完成实验,遇到困难尽量自已解决,锻炼学生***思考的动脑能力和***操作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经历挫折,体验创造的艰辛和困难,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创造人格和突出的创造才干。充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创造性,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整体动手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电子制作的全过程,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技能训练、科研结合起来,彼此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笔者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结构体系及教学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创新需要不断地尝试。 从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及实验内容创新等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探索,把创新的思想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进先进教学手段,强化实验操作环节,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不断地总结和探索,将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