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技术篇1
英文名称:Chinese Medicinal Biotechnology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713X
国内刊号:11-5512/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医药生物技术篇2
中***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生物技术是一门应用生物科学研究成果增加生物制品数量、提高质量,从而满足人类日益增长需求的技术。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特别是在制药产业中的应用已成为最活跃、发展最快领域。这就要求药学专业学生要有生物技术制药相关的知识,而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有自身特点,如何提高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具有生物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药学人才是我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特点对《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的要求
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在生物技术相关课程的设置上相对较为薄弱,如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而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涉及到这些相关的基础课程,着重讨论的是应用基因工程、抗体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技术研制新药。所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补充相关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同时还要突出“生物技术”和“药学”的结合,如生物技术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需要深入浅出的阐述生物技术相关原理,更需要强调药学的相关内容,重点是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2 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探索
2.1加强生物技术基本理论的内容:如何在较短课时限制下加深学生对生物技术基本理论的理解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生物技术制药的具体实例为线索,在其中穿插介绍涉及的相关基本理论。如在基因工程制药中以干扰素生产为例,介绍引物设计的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原理、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和表达调控相关的操作子等相关理论。通过这种方法,加强了学生对整个基因工程药物生产过程的理解。
2.2加强和药学相关学科的联系Ⅲ:生物技术制药的目的是最终获得用于疾病***和预防的药物,这就需要药学相关学科的支持,如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等。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通过生物技术获得医药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复习相关学科知识,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讲解基因工程药物稳定性考察时,联系药剂学中药物常用的稳定性考察方法,通过对比基因工程药物和化学药物结构特点,引出基因工程药物稳定性需从其纯度、生物活性等多方面综合考察,而不能简单采用药剂学中介绍的Arrhenius动力学方程测定。
2.3结合中医药院校特点加强部分内容的讲解:结合本校药学专业特点,学生有中药学基础且对中药普遍感兴趣,而利用生物技术保护中药材以及大量获得中药中活性成分也是生物技术制药的一个研究方向。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植物细胞工程制药部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利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物获得有用次级代谢产物原理及生产过程,学生反应良好。
3 教学方法的探索
3.1营造互动式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与学生预留与课程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复习药学相关内容以及生物技术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及其薄弱点,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良好。
3.2采用多媒体方式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生物技术制药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多门基础学科。然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仅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难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量,同时讲解过程缺乏直观性和形象性。而多媒体教学可将***片、文字、影像等整合在一起,将原本抽象、枯燥的讲授变成生动有趣、***文并茂的讲授,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备课过程中收集各种生物技术制药相关的素材,如***片、动画、影像资料。如在介绍RT-PCR法获得目的基因时,通过播放Flas,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的理解。
3.3将实验教学融入理论教学中:生物技术制药的实验具有时间长、联系性强等特点,而目前完全开展相关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如在基因工程制药这一章,试验内容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得、DNA重组、重组质粒的转化、目的蛋白的表达纯化。笔者尝试将实验教学融入理论教学,在课程中播放实验的多媒体录像,并在此过程中穿插对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基本理论,使这些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医药生物技术篇3
产业竞争力代表某区域相关产业发展水平,而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竞争力形成的源泉和动力。本文通过建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经统计测试软件计算,得出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内31各省区市的排序及与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并针对提升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技术创新的定义(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指人们在新产品开发或老产品改进中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工艺、工具或装备的过程,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或具有潜在的长远的经济效益,通常包括产品创新和过程(工艺)创新等。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创造性地运用其在科学实验和生产活动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过程,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具有潜在的长远的经济效益,通常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工艺)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等。
国内外关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斯切尔(Scherer,1992)认为,技术创新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而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加拿大的Depress二教授用8个指标来比较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资本投入/职工人数、创新资本投入/销售收入、非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职工人数、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销售人数、出口销售收入/销售收入、企业的创新倾向;清华大学傅家骥等人从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不同侧面以R&D投入量、专利统计量、新产品有关指标量等作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中国人民大学赵彦云等人提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为:OO R&D总支出,R&D支出增长率,R&D支出/销售额。②直接R&D总人员,直接R&D总人员/员工总数,员工受教育程度构成。③专利数,产业申请专利数年均增长速度。④新产品销售所占比重,国际领先水平产品数,劳动生产率。
结合我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规范及统计指标分布,本文以国内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生物医药产业(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生产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为1级指标,以科技活动人员数量、科技机构数量、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R&D人员全时当量等12个统计数据为2级指标,建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 31个省区市技术创新能力数据分析与结果
定量指标数据来自2013年全国31省区市(不含港澳台)的相关统计数据,见表3,检测工具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Version 19.0。首先对各1级指标项下的四个2级指标进行IMO样品测度和巴莱特球形检验,以判断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检测结果显示3个1级指标的IMO均在0.70.8之间,球形检验均小于0.05,适合作因子分析。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因子检测
3 分析与讨论
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方面,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湖北。辽宁排在19位,与排名第一的山东相比差距巨大,科研机构数量相差5倍,科研投入相差10余倍。技术创新生产能力方面,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河南。辽宁排在第13位,与山东相比生物医药产业资产总额及关键设备仪器投入相差近10倍。
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方面,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天津。辽宁排在第18位,在东北三省中排位第2,与山东相比新产品收入、数量相差甚大。以评价技术创新能力12个2级指标综合分析,排名前十位的分别为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湖北、天津、吉林、河南、河北、湖南,辽宁排在全国的18位,在东北三省的最后。
医药生物技术篇4
【关键词】纳米技术;生物医学;药学领域;应用;展望
纳米技术是由西方国家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研究不仅会对物理学以及化学领域带来极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对生物医学以及药学领域产生极大的影响。这种能够在极小的空间中对分子和院子进行操纵,能够实现对原材料更为精细的加工,以生产出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和物质,从而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纳米技术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所能够应用的范围将更加的广泛。
1.纳米材料的特性
当一种物质被不断切割至一定程度,其粒子小至纳米量级,即为纳米材料。科学家发现纳米材料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性质,比如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介电限效应等。而出现许多特性:光学性质、催化性质、化学反应性质、硬度高、可塑性强、高比热和热膨胀、高导电率和扩散性、高磁化率和高矫顽力等。正由于纳米材料具有诸如上述的性质,为生物医学、药学等许多领域带来新的生机。
2.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2.1生物兼容性物质的开发
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纳米技术,可以使得材料生物的相容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同时还能够降低生物的毒性、增强生物的传导性从而使得材料生物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生物组织的需求,达到生物组织规定的标准。纳米技术应用到生物医学中,衍生出各种纳米材料,如纳米无机金属生物材料,这种材料不具有毒副作用,其与人体的组织具有相容性,有利于人体相关组织的生长。同时纳米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能够对人体的血液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将人体中的有毒物质排出人体的体外,从而使得人体的抵抗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降低人体患病的可能性。
另外,相关的生物医学研究学者利用纳米技术已经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骨骼亚结构纳米材料,这种材料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应用较为广泛,现如今已经成功的取代了原有的合金材料,并且其他成功研制的纳米材料也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可以说,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纳米技术无处不在。
2.2 DNA纳米技术
DNA纳米技术主要是依据DNA的理化性质来实现对纳米技术的合理设计和应用,这种DNA纳米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是用来实现对分子的组装,在对DNA进行复制的过程中,也能够应用这种技术实现对碱基各种特性的体现,同时也能够使得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在纳米技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原理也包括这几方面的特性和内容。
3.纳米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3.1纳米控释系统改善药动学性质
将药物制成纳米制剂后,不但达到缓控释效果,而且改变其药物动力学的特性。比如有人以环抱素A为模型药物,以硬脂酸制备了纳米球以市售CYA微***型口服液为对照,测得口服CYA-SA-NP在大鼠体内相对利用度接近80%,达峰时间推迟,具有明显效果。还有人以链脉霉素糖尿病大鼠为模型,皮下注射胰岛素纳米囊实验,其结果降糖作用持续3天,且在药物吸收相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本品3天一次与一天3次的常规胰岛素疗效相当。
3.2纳米释药系统增强药物靶向性
纳米材料生物相容性好,采用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作药物载体制成纳米释药系统,可增强抗肿瘤药物靶向性,就相关的阿霉素免***磁性毫微粒的体内磁靶向定位研究可以了解到,AIMN具有超顺磁特性,在给药部位近端和远端磁区均能产生放射性富集,富集强度为给药量的60%-65%,同时其在脏器的分布显著减少,从而证实了AIMN具有较强的磁靶向定位功能,为靶向***肿瘤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3.3纳米技术在药理学研究上的应用
在药理学研究上,人们可以利用尖端直径小到可以插入活细胞内而又不严重干扰细胞正常生理过程的超微化传感器或纳米传感器用以获得活细胞内大量的动态信息,反映出机体的功能状态并深化对生理及病理过程的理解,为药理学研究提供精确的细胞水平模型。
4.展望
纳米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学科技术,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这种技术将会对生物医学以及药学领域带来更为积极的影响,在未来的社会中,这种技术的应用会使得生物医药与药学领域之间的联系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就这方面来说,这项技术在生物医学以及药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未来的生物医学以及药学领域中,对于分子的研究会更加的深入,而其对于分子的要求也会进一步的提升,而纳米技术的应用就会进一步的提高分子之间相互的作用效果,从而实现对分子的有效组装,而且其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主要的应用方向会是细胞器结构细节以及自身装配机理上等方面。
(2)随着纳米技术的深入发展,这种技术在应用于生物医学以及药学领域中后,会使得诊断以及检测技术的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这种技术的应用也会在微观上以及微量上实现有效的应用,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这种技术也会逐渐向着功能性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实现生物医学以及药学领域各项技术功能水平的提升,还会使得生物医学以及药学领域在管理上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从而对生物医学以及药学领域的发展形成有效的推动作用。
(3)纳米技术在未来的生物医学中以及药学领域中会实现靶向性的转变,纳米技术会将药物的作用进行有效的转向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药物的药效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对药物的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从而推动生物医学以及药学的发展。
5.结语
纳米技术可以说是一向较为高端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出现和研究,使得科学技术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其的出现可以说是实现了一次技术***。其在未来的产业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推动产业的创新和转变。可以说,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相当的光明,其能够与其他的各项学科形成有效的相容,从而衍生出一个新的学科,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建伯,邓红兵.基于纳米技术的发动机性能实验研究[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
医药生物技术篇5
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伟大实践,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要求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为此,我们积极转变办学理念,将素质与技能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心,为培养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实用型医药生物技术人才,进行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改革和实践。
1 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医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要注重实用性和医药特色,顺应我国特别是泛北部湾经济区医药生物产业发展的需要,围绕理论、实践、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高素质”为培养目标,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实验技能训练模块,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和科研创新应用技能训练,优化人才知识结构,培养既具备扎实的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又具有医学和药学相关知识技能,富有敬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体魄和心理素质,能在医药生物行业从事科技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实用型生物技术高级人才。进一步将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优质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并增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的综合能力。
2 医药生物技术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2.1 构建合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要为学生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而这种结构的实现与合理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依据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原则,课程设置采取前期趋同,后期分化,以必修课为主体(专业基础及专业课),以专业核心技能课为重点(细胞培养、基因克隆和生物技术大实验等),以医药专业基础课为背景(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以选修课为补充(实验动物学、生物技术制药和免***检测技术等),辅之以学术讲座等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合理运用虚拟实验,以课题设计、探索性强的科研小课题代替传统的教学实验,以课题设计报告、科研小论文或口头ppt汇报等代替实验报告。建立《生物技术大实验》核心技能培训模块,使学生在下实习点前得到实验技能的系统强化,有效缩短学生在实习单位的适应期,增强毕业生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注重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如将“多肿瘤抑制基因在本地区常见恶性肿瘤中变异的研究”用于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教学等,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紧跟生命科学前沿的教学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倡导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鼓励推行开放式、pbl等创新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互动授课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一直以来酶工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讲授式教学,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近两年在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对“酶的应用”章节采取“学生自主授课”的教学方式,变灌输式学习为主动的“教与学”,学生在这种教学角色的转换中,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思考的能力,逐步形成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方式。我院现有两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和一门校级精品课程,教师100%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教学,积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实验教学,大大提高授课的趣味性、可视性和精确性,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通过网上答疑、演示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无限的重复学习机会,弥补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延展学习范围,扩大专业知识覆盖面。我院教师自主研制的课件在各级多媒体课件比赛中获得一系列奖项。
2.3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和科研实践相结合,更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科研实践和项目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并以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我院历年重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生物技术专业为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广西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获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资助,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为广西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医药生物技术实验室为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等,这些项目的获得极大地促进了本专业学生教学实践和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近年实验教学中心和医药生物技术实验室投入200多万元购置和更新了部分仪器设备,实验室原有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提供良好平台和条件。注重加强校内外交流与合作,借助区内外同行优秀的科研实验平台和生产科研资源,坚持毕业生回访,重视校友会建设工作,稳固和扩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合作单位,目前,我院已在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深圳、南宁等地建立了十多个包括生物制品研究所、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大学的科学实验中心或研究所、三甲医院的科学研究机构等拥有较好科研、实习条件且关系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院还将继续加强对外交流,密切与区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学术交流、科研合作、毕业实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过程,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质量。
转贴于论文联盟
2.4 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重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质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大学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平台。我们也积极探索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地方及周边地区科研院所和大型科技企业的人才、设备、课题资源,实行产学研紧密结合,如将学生带到广西植物研究所现场教学“植物标本观察与野外考察”,将学生带到污水处理厂见习“酶工程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毕业实习是本科生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我院毕业实习采取医学科研模式、临床实验室模式和生产经营型模式等,以适应地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科研实验型人才、临床应用型人才和生产经营型人才的目标。为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应用于科研和生产实际,并保证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质量,我们精心遴选实习点和指导教师,规范实习程序和实习教学环节,明确实习任务,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及实习生保持密切联系和信息畅通,对学生的开题、实习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毕业论文等采取随访、中期检查、校内教师评阅和毕业论文答辩等多种方式全程跟踪和监控。近年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其中08-11届毕业生的论文在学校优秀毕业论文评比中均获一、二、三等奖,并且囊括了各等奖项的前几名。
2.5 以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实施大学生人才培养导师制
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选择学历高、素质好的青年教师充实到大学生导师队伍中,以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实施大学生人才培养导师制,强化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注意引导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技术特长、性格特点等,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真正做到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引导学生组织科研兴趣小组,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缩短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时间。我院教师近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0余项,不少学生大学期间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实验并公开,得到科研实践能力的历练。我院学生今年积极申报广西教育厅创新创业计划,8项课题获资助,标志着我院学生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学校团委每年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在近三年校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自然科学类竞赛作品中,生物技术专业约有130人参与,获得立项项目占全校总数的37%,获奖项目占全校总数的40%。我院亦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专设了“生物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首批立项18项,其目的是进一步提供本科生和指导教师相互沟通的渠道,改善、协调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充分利用大学的教学科研资源,发挥专业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直接参与或***完成科研项目的机会,并通过项目的实施,引导大学生进入生命科学前沿、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培养科研基本素质、启发创新性思维、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我院学生的作品在“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系列奖项。
2.6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打造医药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高水平教学质量,高水平教学质量需要高水平师资队伍。我院医药生物技术学科为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医药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三种素质(科学人文素质,专业素质以及师德)和四种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外语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鼓励教师在职读研和晋升高一级职称,多种方式和多条途径促进教师的在职提高和学科在区内外影响度的提升。聘请生产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且有教学能力的管理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充实现有的教师队伍。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急需的高学历、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医药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7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掌握专业职业技能和满足上岗要求,也需要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我校近年注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以富有高尚情操内涵的文化主题活动激励和感染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多元的校园环境,营造一种平等、共容、和谐的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技素质、专业素质及身心素质。此外,通过开展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戏剧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加大形成性考核的比例,注重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文献查找、口头书面表达和生物医学统计分析能力的培养;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系统思维和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
医药生物技术篇6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扩大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医药产品出口,增强医药产品出口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医药产业跨越式增长。营造适合国际资本集聚医药产业的投资环境和服务平台,带动现代医疗服务业发展。
总体目标。建成比较完善的出口基地服务促进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并基本形成医药出口国际营销网络及产业集群;培育一批自主品牌和医药出口规模企业,支持一批重点品种在国际市场注册,鼓励一批医药品种项目自主创新,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中药出口实现较大突破,化学药和生物医药出口初具规模,医疗器械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到2010年,实现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医药行业利用外资年增长超过10%,医药产品出口超过3亿美元,医疗器械出口超过2亿美元,西药出口超过1亿美元,中药出口超过2300万美元,成为全国重要的医药出口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二、出口基地区域布局
按照园区布局规划建设出口基地,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在出口基地进行集群化、专业化发展。在引资布局上,按产业组团式集群发展要求,形成以**科学城生物技术产业园为龙头,以**国际生物岛、番禺医药工业园、南沙生物医药产业区为主体的南部板块和白云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和龙生物服务岛、流溪湾生物港、从化医药化妆品基地为主体的北部板块。在出口布局上,形成**科学城生物技术产业园、白云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两个出口核心。逐步发展壮大各类医药企业园,促进医疗器械、化学药、中药、生物制药、现代医疗服务业等园区协调发展。
(一)核心基地。
**科学城生物技术产业园。规划面积12.19平方公里,以生物医药产品出口、外资集聚发展为主,逐步建成集研发、孵化、生产、进出口、物流于一体的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重要出口基地。
到2010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增长速度不低于10%,医药产品出口超过2亿美元;完成医药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引进2至4家著名跨国生物企业集团和若干国际性研发机构,开发5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扶持一批医药企业发展,支持一批重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企业开发实现产业化,培育和促进一批创新型企业发展,努力实现产业技术的自主创新。
(二)南部板块。
1.**国际生物岛。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聚集一批具有高新技术研发能力的研究机构,引进国际生物制药研发机构,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成为国际医药研发和中试基地。
2.南沙生物医药产业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吸引跨国制药企业投资,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努力实现产业技术自主创新,成为国际制药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集聚发展区域。
3.番禺医药工业园。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基本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主要投资项目建成投产,一批跨国生物制药企业集聚发展,扶持一批医药企业发展及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研发并实现产业化,成为国际生物医药集群发展的重要区域和**医药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三)北部板块。
1.白云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规划面积8.56平方公里,以**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药、化学药企业为主,吸引其他中药企业,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出口,实现研发、生产制造、商业物流共同发展,建成**市重要的中药材提取基地、化学药制剂与中药制剂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药品物流中心。
2.白云和龙生物服务岛、流溪湾生物港。主要集聚国内外资本发展生物医药与发展生物经济服务业等。其中,和龙生物服务岛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主要建设生物经济论坛和生物产品博览会;流溪湾生物港规划面积0.22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北大未名生物技术院、基因药物和多肽药物生产基地等。
3.从化医药化妆品基地。规划面积1.67平方公里,扶持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企业和新药研发及产业化,成为吸引国内外资本、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区域。
(四)其他医药出口园区。
重点支持拜迪生物医药产业园、康和中药城、金大基因技术产业园等企业园区建设,形成以企业为主导、各具特色的专业产业园区;培育和发展**国际医药港、东山健康产业园、清平药材商贸中心、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等现代医疗服务和医药物流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以出口基地园区为载体,加大医药领域招商引资力度。
加强对出口基地园区产业投资环境推介及基地企业医药项目境外招商推介,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力和影响力。加大对美国、欧盟等生物制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项目招商,积极引进跨国制药企业。开展对日韩、东南亚等地区的中医药成果推介活动,通过以商引商、技术交流等,筛选可合资合作、共同开发的中医药项目,推进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开展国际风险融资和资本运作。
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推进国有医药资本调整和重组。深化国有及国有控股医药企业改组改制,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名牌产品为依托,通过联合、兼并、资产划转等方式发展重点大企业、大集团,实现集约化;鼓励民营医药企业吸引国际资本,推进以民引外,民外结合,促进社会资本投资医药产业。扶持有特色、有活力的中小医药企业发展。
(二)改善医药出口结构,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高新技术和常规诊疗技术的有机结合,加快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发展与国际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术制造产业,加快我市医疗器械与高科技含量的大型医疗设备出口。加强医疗器械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发,积极采用其他行业的技术成果,加快生产技术现代化和产品更新换代。鼓励采用OEM方式加工出口医疗器械产品,重点推进一批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进入市场。鼓励具有知识产权的化学药新药研发生产。稳步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合成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和非专利药出口。支持企业发展非专利药品出口,推进医药代工或加工贸易出口,扩大医药出口规模。扶持和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医药出口项目,在产品技术研发、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和鼓励。同时积极争取省对我市医药出口基地项目的重点扶持。
培育具有岭南特色的“名厂、名店、名药”,塑造“广药”的区域品牌和国际品牌,开发和培育在国内和国际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成药和生物制药品牌。扶持医药自主品牌、自主专利技术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和资助名牌企业和重点品种在国外以药品等名义注册,指导企业开展国际GMP认证,鼓励医药出口企业到境外注册商标和申请专利,积极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竞争。
(三)鼓励中药出口形式多元化,扶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中药品种开发和产业化。
在继承和保持中药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技术标准规范,实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对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中药品种进行国际化开发。鼓励中药以植物提取物、中成药保健品和功能食品等形式进入国际营销网络,并在完善种植养殖措施的基础上,促进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种植药材出口。鼓励医药企业开展中成药出口,并开展技术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增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选择一批中药生产企业和中药品种,通过合资、合作等组建中药加工生产企业。
(四)加强穗港医药领域合作,推进泛珠三角区域资源共享和合作。
加强穗港在医药领域的紧密合作,扩大和充实CEPA协议下医药合作领域和内容,推进中药材检测、中药材标准、传统中药二次开发、中药保健品开发等方面的合作。
加强与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和分工合作。利用四川、海南、广西等地中药材资源丰富优势,加强与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合作,鼓励和引导我市医药企业投资、合作建立药材种植基地,把医药企业加工制造环节的低端部分向内地转移。
(五)发展国际医药物流,促进现代医药服务业发展。
发挥**医药物流中心和清平部级药材交易市场优势,联合国际物流企业,构建以**为中心的覆盖华南地区的医药产业物流网络,建设现代国际药材物流基地,增强在华南和东南亚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建设**国际医药港,整合区域医药资源、商务网络、行业信息等资源,建设国际医药商贸物流中心。支持**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与外资合作,打造大型医药物流国际平台。支持**市清平集团公司发展电子商务,规范药材流通和出口,打造辐射东南亚的药材出口渠道。鼓励企业发展中药连锁经营,建立自主国际营销网络。
发展现代医药服务业。加强与国际医疗机构合作,引进先进医疗技术和行业管理经验,开设多样化的医疗救济服务。依托广交会等会展品牌,培育和做大生物医药会展服务业。推动**地区医药类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GLP、GCP等认证,促进企业与研发机构的联合,发展医药研究开发服务业。发展新型医药技术诊断检测服务业,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促进医药评估、专利、咨询等中介服务发展。
(六)加强医药贸易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依托**科技兴贸网等宣传媒体,加强对出口基地、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推介。建立相关技术标准委员会,鼓励医药企业积极采用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与国内外标准的制订,加强医药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工作。组织我市医药企业参加境外知名医药展和境外专业展,引导医药企业走向海外市场。
通过商会、学会、贸促会等中介组织,推进与世界各国在医药***策、法规、药物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等方面交流。加强中医药的对外文化宣传,鼓励和支持**地区医药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在国外开展正规中医药教育和医疗活动,使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和认同中医药。
(七)对在出口基地的鼓励发展项目给予优先扶持。
重点支持和发展以基因工程品种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医药产品,以中药现代化品种为核心的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优势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以及生化制药、海洋药物和新型生物农药等技术与产品。支持列入重点项目和重点产品的企业申报各级***府的专项资助,年度资助项目实行公示审查制度,在***府网站公布并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市医药出口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外经贸工作的副市长担任组长,市外经贸局、***、经贸委、科技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财***局、知识产权局等为成员单位,主要研究决定出口基地建设工作的重大事项,部署、检查有关建设和扶持工作,督促执行有关决议。同时,充分发挥市科技兴贸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推动医药出口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二)设立医药出口基地专项扶持资金。把出口基地扶持工作列为科技兴贸的重点内容,实行区别对待、重点扶持,所需资金在“**市科技兴贸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并将国家、省、市出口基地扶持资金纳入统一管理。扶持资金专项用于出口基地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技术改造、拓展国际市场、品牌与知识产权建设、出口促进平台建设等,根据园区研发成果和出口建设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国家、省、市出口基地扶持资金。
(三)建立健全责任机制。由外经贸部门拟订并下达出口基地年度考核指标,并将出口基地建设增设为外经贸系统年度奖励项目。各园区所在地***府要把园区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相应***策和扶持措施,有条件的可在财***上给予资助。
医药生物技术篇7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era of the life sciences, and the role and potential of biotechnology will be increasingly apparent. The bio-industry supported by biotechnology is becoming a new and most dynamic economy growth point. In the future, who will have the advantage of 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who will be able to occupy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the bio-industry competition and grasp the initiative of the future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Biomedical industry base construction in Hebei Province i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o-industry, so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is problem.
关键词: 生物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产业发展
Key words: bio-industry;biological medicine industry base;industrial development
中***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010-02
0 引言
随着国内外生物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加剧,我省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存在着提升总量和调整结构的双重压力:一方面需要继续做大,产业GDP总量以及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有待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更迫切地需要做强,化学药中的原料药比重过大,中药、生物制药比重低、偏小的格局尚未从根本上逆转,急需扩大高附加值的生物医药和成药的比重,延伸产业价值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我省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创新环境还不够优化,领***人才匮乏,产品科技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产业集聚度不高,急需科技支撑和引领。
“十二五”期间,全球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我省创造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国家培育生物产业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策背景,但各省发展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势头很猛,竞争激烈。
面对国内外形势,立足现有基础,科学规划,挖掘优势,加大扶持,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是我省产业优化升级的紧迫任务之一,也是转变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1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建设的实际意义
围绕优势产业,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研发一批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大力提升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与集聚区,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1 有利于强化重大创新产品的开发 围绕做强医药产业目标,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病毒感染性疾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立足现有技术及产业优势,强化重大创新产品研究开发,开发自主创新药3~4个,重大仿制药5~7个,生化及生物技术药8~10个,快速培育高端医药产业。
1.2 有利于优化升级传统优势产品 围绕做大做强传统优势药、建设世界级原料药创新及生产基地和全国中药生产基地的目标,加强技术改造升级,提高技术工艺及装备水平,改造传统大品种原料药6~8个,开发4~5个中药大品种,引领传统优势医药产业发展。
1.2.1 传统大品种原料药生产技术及工艺的改造升级 积极推广应用结晶技术、手性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大孔树脂分离技术、膜分离提取技术、生物催化转化技术等现代制药技术,重点突破头孢菌素、维生素、青霉素等具有传统优势的大品种原料药的发酵、结晶、分离、提取等关键生产技术,升级改造传统生产技术与工艺,完成7-ACA、青霉素V钾、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维生素C等一批大品种原料药的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药品质量与技术标准,提高药品疗效,降低生产成本,巩固我省原料药传统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
1.2.2 中药大品种生产技术及工艺升级 针对中医药“高效、质优、价廉”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我省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创新中医药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促进现代生产技术与传统生产工艺的融合,加快推进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1.2.3 药用辅料生产技术优化升级及品种开发 引进、研发新型制剂辅料品种和技术,发展壮大新型药用辅料产业,构建化学原料药、中间体、制剂、辅料、包材等完整的制药产业链。
重点开发重组人血白蛋白药用辅料等生物技术新型辅料,开展半合成抗生素中间体及缓控释材料、速释材料等药用辅料研究,突破酶法规模化生产等新型药用辅料开发关键技术,开发缓释剂、靶位释放剂、药用辅料、包装材料等新型制剂材料,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1.2.4 优势产品生产自动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 围绕重点产品,开展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的集成创新,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生产工艺,开发药品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监测工艺,大幅提高生产率,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
1.3 有利于突破一批关键生物技术
1.3.1 做大生物工业产品 围绕提高生产效率、有效降低能耗和污染,以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为重点,突破工业酶规模化表达、生物基单体的高效共聚、生物基材料制备、微生物代谢调控与发酵优化等关键技术,开发超临界精制等生物提取工艺,逐步壮大生物色素、土霉素碱等生物制品等。
1.3.2 发展生物农业产品 加快转基因育种、动物克隆、农产品生物制造等现代生物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推动我省传统农业向高技术农业跨越。
1.3.3 培育生物环保产品 针对我省重点行业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及大气污染特点,以水污染治理、有机垃圾治理、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等为重点,加速推进生物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1.3.4 开发生物能源产品 加强适宜我省荒山、贫瘠及沿海非粮能源生物新品种的研发,加快培育黄连木、文冠果、甜高粱等高含油、高热值、高产专用能源植物品种培育,开发加工提取及产业化开发工艺,发展能源植物产业。
1.4 有利于开展清洁生产工艺示范 针对制药行业存在的能耗、物耗高,废水、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等问题,加强制药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示范,支撑医药产业科学持续发展。
1.4.1 药品绿色生产技术工艺开发与示范 研究原料处理、中间体制备、药品合成等产业链关键节点清洁生产技术,集成绿色生产技术体系,推进医药清洁生产。
1.4.2 制药工业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开发与示范 针对不同制药工业类型,研发产业共生网络的链接技术、稳定性技术,构建产品链以及副产品和废弃物高效综合利用技术体系,促进制药工业能源梯级利用,减少资源消耗。
1.4.3 制药工业污染治理技术工艺开发与示范 重点开展制药工艺废气VOC处理技术、发酵尾气净化技术、制药废水、废渣预处理技术、微生物强化净化技术、深度处理技术研发及成套装备的开发,集成制药废水污染防治高效低耗处理成套技术和发酵类药物残渣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降低制药行业污染,实现综合利用。
1.5 有利于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针对优势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五大创新体系,搭建一批创新平台,逐步建立产学研一体、运行机制高效、技术链与产业化链密切衔接的技术创新体系。
1.5.1 搭建开放式技术创新平台 按照“***府引导,市场运做,企业主体,科研院所支撑”的思路,围绕优势产业,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建设重大药物研发技术平台、新型制剂研发技术平台、生物技术药研发技术平台、微生物药研发技术平台、现代中药大品种研发技术平台、辅料及包材开发技术平台、质量控制及安全评价技术平台、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平台等综合性创新平台和30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形成较为系统的前瞻性技术研发、药物发现、新药筛选、安全性评价、药物制剂、中试制备与质量控制等新药创制体系。
1.5.2 培育产学研一体创新联盟 按照“平等自愿、权责对等、利益共享、开放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依托核心企业,采取项目转让、项目合作、共建共性技术平台等合作模式,以科技为纽带,培育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一体化的产学研创新联盟,重点做强以石药集团、华药集团牵头的抗生素、维生素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微生物药物技术创新与新药创制产学研联盟,通过联盟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
1.5.3 完善网络化技术服务体系 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方向,依托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其他社会团体建立包括技术培训、技术产权交易、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物流配送在内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服务水平。
2 结束语
建设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同时,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创新链条、提升创新能力、做强做大产业为主线,立足现有基础及亮点,发挥我省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创新团队,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推动创新及产业亮点向产品链、技术链的延伸扩展,实现我省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的纵向整体跨越。
参考文献:
[1]曹昌,康勇,胡晓江.从县级工业园到部级产业基地 浏阳试水“生物医药谷”[J].中国经济周刊,2008(24).
[2]姚维岭,于灏.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的支撑能力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02).
[3]张钰莹.是机遇,更是挑战――生物制药企业如何走好***强路[J].中国处方药,2010(11).
[4]王莹,邓丹,张扬,黄晓莉.如何发展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J].辽宁经济,2010(05).
[5]记者任永琦.举全省之力支持本溪做强做大医药产业[N]. 本溪日报,2008-04-29.
[6]加大工作力度 集中精力抓项目 加快推进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N].本溪日报,2008-07-17.
[7]王舒.尽快把本溪打造成我省中药产业基地[N].本溪日报, 2008-03-03.
[8]加快辽宁生物医药基地建设[N].本溪日报,2008-05-07.
医药生物技术篇8
一、抓住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
从国际医药产业分工的格局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现不同的特点,前者主要以以新药研发为主,依靠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占据着产业分工的高端;后者主要以跟踪创新为主,依靠仿制药品处于产业分工的中低端。目前,国际上诸多大型制药企业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移和扩散,致力于进行中低端产业环节的转移。因此,我国***府、高新园区和企业等需要及时抓住这个契机,尤其是作为唯一的部级医药高新区的中国医药城需要成为承接国际医药产业转移前沿阵地,从而在十二五期间真正步入“创新为主题。仿制为依托,创仿相结合”发展道路。
二、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成为突破点
作为生物医药技术创新链上的重要一环,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合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显示,60%活跃在生物技术领域的企业雇员不足50人,欧盟有超过3000家,美国有超过2000家。这类中小企业在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三个重要作用:1.中小企业是创新机遇空间里知识的探索者;2.中小企业是科学知识到技术和商业应用的转移者;3.在创新人力资源部门中,中小企业是向大型企业提供专门研究服务的关键媒介。我国以“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为代表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扶持体系里,依托企业打造创新平台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目前,在我国各个生物医药园区(集群)中,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大多在50%以上,而且大多中小企业入驻园区单单是为了国家的优惠财税等***策,并非源干创新的带动效应。因此,我国急需推动创新型中小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从而成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突破点。
三、发挥集群集聚效应,力促国际化发展
2011年4月,赛迪顾问在北京《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地***白皮书(2011年)》,指出生物医药产业当前已经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结构高度分散.产业集群的效应并未能充分发挥,这也必将导致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后劲不足。为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我国各个生物医药园区(集群)和研究中心等需要注重研发和发展方向的聚焦。比如北京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园需要集中优势资源,争取在医疗器械及设备制造、化药及中药生产、生物药研发及生产和CRO研发服务这四个核心行业上有所突破;南京生物医药谷已经集聚生物医药企业70多家,将主攻抗肿瘤药、心血管药等领域,力求建成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2.加速国际化进程。目前,我国***府、学术界和产业界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必须走国际化道路。从科研角度看,生物医药的研发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国家的资源,必须大力推动和开展国际合作。从商业角度看,生物医药市场的国际化需要企业国际化。当前,国外知名制药企业先后在我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如诺华、拜耳、诺和诺德、辉瑞、强生、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礼来、罗氏等。在这种趋势下,我国需要更加深入和广泛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医药生物技术篇9
关键词:生物医药行业;现状;发展策略
一生物医药行业涵义及特性
(一)生物医药行业定义
生物制药是指在制药工业过程中主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并综合应用生物学、医学和药学方面的先进技术,以组合化学、基因***、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新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高科技产业,是一个由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共同支撑的体系。
(二)生物医药行业的特性
1.行业进入壁垒高
高技术:生物制药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新兴产业。高投入:生物制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主要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医药厂房和设备仪器方面。另外,生物制药对医药厂房和设备仪器要求很高,且属于一次性投入,通常需要大笔资金。***策严格管制:药品作为一类直接涉及人民健康的特殊商品,其开发、生产、定价、销售、进出口等均受到严格的特殊法律的规范、控制和管理,没有药证和生产许可证、GMP等规范认证的药品和企业不能合法进入医药市场。
2.长周期
生物药品从开始研制到最终转化为产品要经过很多环节:试验室研究阶段、中试生产阶段、临床试验阶段(I、II、III期)、规模化生产阶段、市场商品化阶段以及监督每个环节的严格复杂的药***审批程序,而且产品培养和市场培养较难;所以开发一种新药周期较长,一般需要8-10年、甚至10-12年的时间。
3.高风险
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孕育着较大的不确定风险。产品开发风险:研制开发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很关键,一节败下将前功尽弃,并且某些药物具有“两重性”,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需要评价;一般来讲,一个生物工程药品的成功率仅有5-10%。市场竞争风险:“抢注新药证书、抢占市场占有率”是开发技术转化为产品时的关键,也是不同开发商激烈竞争的目标,若被别人优先拿到药证或抢占市场,则全盘落空。
4.高收益
生物药物的利润回报率很高。一种新生物药品一般上市后2-3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能高达10倍以上。
二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目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现象
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开发研究一种新药平均耗资3亿美元左右,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研发费用不断增加。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复杂、难度高,因此产业化过程具有很高的风险。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的生物医药市场具有国际专利的新药并不多,大多是买进专利或者生产国外专利已经过期的药物,原创药物的研发非常薄弱。因此,导致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陷入低水平重复生产、产能相对过剩与恶性竞争的现象。
(二)面临跨国制药企业的严峻挑战
外资医药企业逐步加大在华投资、原料药的生产重心逐渐转移到中国、逐渐从原来的注重产业投资向注重研发投资转变,是跨国制药企业投资中国的三大新动向。我国生物医药高端市场大部分被外资制药企业所占据。与跨国制药公司相比,由于我国本土生物制药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处于劣势,缺乏拥有核心技术与专利的拳头产品,因此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面临严峻挑战。
(三)仿制药品的威胁竞争
虽然我国近几年已开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但在生物制药行业中,由于国内市场对生物仿制药的庞大需求,仍然推动着我国生物仿制药行业加速发展。在制药行业,一旦仿制药上市参与竞争,那么在一年之内,它就能攫取原研药高达80%的市场份额。仿制药价格通常比原研药低15%,而如果有更多的仿制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药价的下跌幅度可能高达60%或更多。生物制药企业将不得不与生物仿制药进行竞争。
(四)人才、资本与知识产权方面的短板
重视生物医药行业复合型管理人才及技术人才,以形成国际化的管理团队,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成功的关键;伴随当前外资企业并购我国的生物制药企业,造成的最大损失是未来的巨额利润――知识产权。这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保护生物药品知识产权的环境。
三、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策略
(一)制定针对性的产业化***策支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所面临的疾病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生物医药产业必然将会成为国家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扶植发展。同时生物医药创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开发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是知识创新(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应用开发)、成果转化、规模化生产各个环节的整合,需要多类学科的合作及严格的准入审批尤其是需要充分发挥***府的组织协调功能,建立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机制和***策环境。
(二)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培育建设国际一流的核心技术研发机构。重点支持生物医药优势企业建立针对核心、共性、重大关键技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高水平研发机构。鼓励建立为企业国际认证和药品注册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提高***府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密切结合的高效研发体系的组织化程度,在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有法律保障的合作关系,整合技术创新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积极拓宽多方位的融资渠道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发展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资本的大量需求决定了生物医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不同的融资形式来满足资金需求。加强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比如国家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由中央***府出资与地方合作,采取股权合作方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引导银行贷款向生物产业倾斜,***府对生物技术企业贷款实行财***贴息的***策;鼓励支持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具有自主专利技术、市场发展前景好的生物医药企业,在国内创业板股票市场优先审批、上市。
参考文献:
医药生物技术篇10
关键词:生物医药工业园区;发展模式;案例分析
中***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9.002
1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工业园区发展概况
1.1 发展概况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据统计,截止至2013年,我国目前共有各类部级和省级园区607家,这其中规划初期将生物医药作为主要产业之一进行规划的有179家,占总数的29.49%。全国生物医药园区总体发展迅猛,各园区又结合各自优势资源进行特色发展。
1.2 发展模式
我国目前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分类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设立的专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高新园区,如泰州高新区(中国医药城),这类园区一般为***府主导或企业自发集聚形成两种,例如泰州高新区属于前者,而吉林省通化医药高新区属于后者;另一种是包含在综合性高新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园中园”形式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如苏州工业园区内的苏州纳米科技园,这类园区一般由***府主导,国有企业运营为主,一般在整个综合性园区中的占比不高,因此市场化程度高,运营机制灵活。
1.3 发展特色
1.3.1 全国初步形成三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从全国整体布局来看,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东北三省、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三大集群的生物医药园区在数量上高度集中,在空间上联系紧密,在质量上优势明显。集群内在企业数量、产值、从业人员数量、研发能力等指标上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区域,初步形成了类似于美国旧金山湾区、波士顿地区的医药集群发展态势。截止到2014年4月为止,这东北三省、长三角、环渤海三个区域部级园区分别达到了23、28和31家,占据了中国该行业园区总数的半壁江山,其中环渤海地区拥有14家部级高新区,居全国第一,长三角则是部级经济开发区居全国首位,达到了20家。此外,中部的河南、安徽、江西、湖北、西部的云南、贵州等地也集中了一定数量的园区。2014年我国医药工业园区具体分布如***1所示。
1.3.2 部分地区生物医药园区布局合理,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一些医药产业发达的省份都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联动互利的医药产业园区布局。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已经将生物技术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最近十年在泰州、南京、苏州、无锡、连云港等地新建多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一城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的部属格局。以泰州“中国医药城”为中心,多家生物医药园区“众星拱月”布局,分工明确、差异发展、特色鲜明。在这些园区的带动下,2012年江苏省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647.69亿元,同比增长2471%,第一次超过山东,跃居全国第一。
1.3.3 园区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我国生物医药园区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初步的集聚效应,进而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截止2013年,我国已经正式进入运营的生物医药园区共有108家,这其中共有生物医药企业6215家,占全国医药企业数的32%;年总产值达5947亿元,占全国的25%;共吸收从业人员61余万人,占全国的33%,其中从事生物医药研发的人员10万余人,占全国的40%。园区还能有效的培养龙头企业,在这108家生物医药园区中,全球医药百强企业42家,全国医药百强企业99家,179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中的153家。因此,园区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2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工业园区案例分析
本文从产出潜力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研发竞争力三个方面选取了泰州医药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医药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市张江高科园区、三个工业园区进行了典型园区分析。
2.1 产出潜力竞争力典型园区――泰州医药高新技术开发区
2.1.1 发展概况
2009年正式挂牌成立的中国医药城,地处长江三角洲重要成员城市――泰州,总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由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苏省人民***府共同建设。
作为我国首家部级医药高新区,中国医药城目前拥有药品生产企业24家,药品研发企业40多家;药品及医疗器械每年注册数目约为50个。2014年年产值近80亿元。中国医药城是集研发、生产、商贸、康健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区,该园区内集聚了美国哈姆纳研究院、德克萨斯医学中心、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医药研发机构与高等院校,一批医药生产、服务型企业先后落户。中国医药城总体发展速度位居全国生物医药园区前列,预计未来五年产值将突破500亿,是产出潜力竞争力典型园区。
2.1.2 发展特色
(1)全国唯一的“省局直属分局”。
2011年10月8日,全国唯一一家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泰州医药高新区直属分局在中国医药城揭牌成立。泰州医药高新区直属分局的最重要职能有监督实施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质量管理规范,负责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和医疗机构制剂许可并监督检查,负责药品、医疗器械注册并监督检查。省直属分局的入驻大大方便了园区内的企业落户的手续,加快了产学研转化的速度,这一创新工作模式成为推动中国医药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2)完善的基础设施。
中国医药城基础设施完备,已经完成园区供电、供水和通信全覆盖。同时,园区内已经建成商业街、高档住宅及其他配套设施,整体基础硬件水平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3)日益丰富的智力资源。
截止到2014年,中国医药城已有100多名“国际领***型”人才加盟入驻,这其中有14名国家“”专家,13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盟,大大提高了医药城的创新能力。
2.2 基础竞争力典型园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2.1 发展概况
1991年3月,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批准,成为首批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12月以来,经国家科技部(国家科委)的历次审定、调整,广州高新区进一步扩大其下辖广州科学城、南沙资讯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天河科技园(软件园)、民营科技园“一城四园”。雄厚的基础支撑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生物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因此是基础竞争力中较为抢眼的园区之一。
截止到2013年,该园区内共有生物医药企业231家,占园区内企业总数的11%,所有企业承担的部级在研课题159项(2012年),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
2.2.2 发展特色
(1)医药产业已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自主高新技术较多。
广州高新区项目引进较为合理,在引入产业项目、外资研发机构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科技企业时,会充分考虑产业链的完整度。因此,其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建立了一条从药品研发――药品中试――药品产业化的一条完整的创新链,因此使得企业能够实现所谓“区内孵化―区内成长”周期性发展,在整个完善产业链的过程中,其自主拥有的高新技术也在不断增加。
(2)各类研发机构成为区内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
广州高新区内拥有一批综合性的医药相关的科技创新研发机构,包括国家、省、市及企业的开发机构数十家。该园区的主要特色为,园区内不仅有中科院系统的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国家基因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迪森热能等一批医药相关的部级、省市级科研机构。同时,还有汇丰银行中国软件研发中心、杜邦粘胶剂研发中心、美国Arrany公司广州研发中心、广州爱立信软件研发中心、荷兰MAAS设计研发中心等一批其他高科技科研机构。这些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交流与思维碰撞极大的提高了园区整体的科研创新能力。
2.3 研发竞争力典型园区――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
2.3.1 发展概况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区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最早获批的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其前身是上海市漕河经新兴技术开发区。1992年,张江科技园区作为上海部级高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更名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8年,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步形成“一区六园”的基本格局。2006年3月,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批准更名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据统计,截止2013年,该园区内共有11家部级工程中心,1家医药企业孵化器,5年内获得部级奖项9件。2009年张江高新区内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数量突破9万人,比2007年增加39280人,年增长速度为20%左右。这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有3.5万人,占张江全部从业人员数的11.6%。2009年张江园区的科研经费总额为238.6亿元,2013年的科研总经费超过千亿,总量位列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在全国的医药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3.2 发展特色
(1)综合实力全国领先。
自成立20年来,上海张江高新区各项事业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创新实力、高科技产业集中度、创新创业环境,已经成为上海的发展新标杆。与此同时,张江高新科技园的经济、科技、产业等各项指标均位列全国高新区前茅。多年的发展为上海张江积累了良好声誉和品牌效应,张江正在向着更高更强的医药产业园区的目标迈进。
(2)区内相互借鉴,培育核心研发实力。
上海张江高新区核心院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软件为主导,拥有一大批国际医药巨头公司的研发机构,如辉瑞、罗氏等国际排名前五的医药企业都在上海张江入驻了核心研发机构。同时,张江高新区的各个分园也结合各自的基础条件与资源禀赋,培育核心研发团队,如漕河泾园坚持引进科技含量高、利润大的项目,集聚了中外众多高新企业和研发机构。
3 结论
从医药工业园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园区、***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外,还应当建立相应的配套体系,如市场服务、技术服务、***策支持等体系。其中市场服务体系是基本前提,技术服务体系是催化剂,***策支持体系是重要保障。以生产为主导的医药工业园区,强调的是供应链上下游的配套;以创新为主的医药工业园区,强调的是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以资本运作为主的医药工业园区,强调的是资本链的总体把控运用。
这其中,***府需要秉持全新的观念去发展医药工业园区的集群,在这一过程中,***府一方面要鼓励基础性研究,制定保证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通过法律经济和组织手段在环境、制度、***策等层面,去引导医药工业园区的创新行为,比如在创新园区内部的研究开发体系中,鼓励大学和企业之间的“产学研”结合创新。当然,在未来我国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中,***府作为一个制度的供给者,制定合理的规则并保证规则的公平公正实施,也需要决策者发挥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李景欣.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
[2]戴东强.新形势下我国都市工业园创新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3]马兰,郭胜伟.英国硅沼――剑桥科技园的发展与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0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