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篇1
关键词:货币 能量 自然法则
中***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54(2009)04-056-03
一、银行业危机的缘起
在2006年甚至更早的时候,美国的银行开始允许房地产业进行无担保贷款,这种行为被视作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源头。这场房地产业的危机是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金融系统的变化导致的,包括新的金融产品和投资者对回报不断增长的期望,以及全球各国央行宽松的货币***策;当时,人们的问题不在于拿到钱,而在于找到具有高收益率的投资形式。同时,借款人学会将他们的债务捆绑在一起,打包成债券然后卖出。因此这些现象就变得容易解释:美国中西部的自营地产商们不经检查就申请放贷,然而银行并不介意,因为它们可以将这些来自全世界的被分级机构划分为不同等级的次级贷款转移出去,特别是转移给那些需要更高收入来证明自身存在的银行。对于这种做法,银行家、投资者、***客采取了长期观望的态度,以至于如今世界不得不面对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在市场信心急剧下降的情况下,***府救市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危机迅速从银行业蔓延到整个世界,例如:冰岛***府为了对抗国家的破产危机,接管了当地所有银行;比利时前首相 Jean-Luc Dehaene希望拯救陷入财***危机的法国和比利时合资银行Dexia;德国 Hypo实业银行获得联邦***府支持后,德国DAX指数再度下跌,其拥有的45600亿欧元损失惨重;亚洲和澳洲的股票市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跌幅,日经指数更是跌至五年来最低点。
随着这次银行危机的不断扩大,中国经济也受到了间接影响:1998年夏末当俄罗斯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由于极度恐慌,凡是被波及的国家其货币都出现了大幅贬值。同时,中国和印度数以亿计的人口压低了劳动力价格。特别是当美国开始进口中国的廉价商品后,中国逐步累积了贸易顺差带来的巨大财富,使得中国中央银行开始将这些美元投资到美国***府债券上。因此美国人如同开着一辆无穷动力的车,不断增长的美元足以支持他们无止境的消费欲望和平衡贸易赤字。但是在自然科学中不存在永动机是众所周知的!令人惊讶的是,在金融危机的讨论中,永动机并未被自然科学家所提及,却被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Jürgen Stark讨论。难道金融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已经被银行家和***客遗忘了吗?
自然界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着基本联系,本文的主旨是解释经济金融法则在自然界的印证这一联系,进而澄清银行家、***客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对中央银行和国际联盟而言。虽然这种联系是无法观察到的,但确实是孕育银行金融危机的真实原因,而且并不只是针对这一次危机。简单地说,人类发展规律和自然界的金融规律是相互联系和呼应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因为人类都生存和作用于这两个规律之中,并受支配于这两个法则。而且,自然规律表现得更加高级,即使违反这一规律也仍然可以存在。从这个联系考虑可以得出结论,目前规律下的金融体系注定要经历结构性改变,因为发放贷款的标准与自然界贷款法则有所不同:自然界以能量为衡量标准,而不是人类社会中的货币或通货。而且,依据宪法规定的中央银行的***性并没有给出自然界中的能量守恒定律的本质,但却遵循了该定律。这对银行家和***治家来说是一个坏消息,因为这损害他们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对于克服目前的以及将来发生的银行金融危机而言又是极其重要的;它能为我们指明前进方向,因此也是有益于人类社会的。遗憾的是,未来的研究中全盘考虑金融和***治固然不方便单独分析,然而另一方面自然科学领域中却需要把它们分开讨论,这个事实使得讨论金融与自然学科间的联系变得困难。当然更重要的是该理论的阐述使银行家和***治家至少能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二、自然法则在金融业的应用及其特点
自然领域的经济金融法则可以追溯到英国的经验主义, 法国的重农主义和17-19世纪德国的哲学思想,令人遗憾的是它被开发得如此之晚。因为货币作为等价物虽然是无形的,却是存在的且是可观察的。也许20世纪产生的未来学的研究宗旨就是思考无形事物――而迄今为止,自然界的经济金融法则的存在在科学家、银行家和***治家等大多数人的眼中都是不可能的――让我们应用黑格尔的哲学概念,透过经济学家的眼睛看清自然现象的本质。
根据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我们了解到,能量在自然世界的经济和金融法则中扮演金钱的角色,并作为价格规范服务于货物和服务。与人类金钱不同的是,能量虽然是无形,却像金钱一样可以度量。不仅是人类经济中的稀缺货物和服务,所有的货物和服务都具有价格。对所有生物的支付都是以能量为单位被接受,如同人类金钱具有不同的通货种类,能量也具有不同的类型。正如人类金钱是在一个人到另一个人之间流动的,能量也是在一个生物到另一个生物之间转化。这种偿付机制(从一个生物到另一个生物)之所以可以实现是由于自然市场的二元结构――生物同时具有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作用。又如人类金钱由一种货币转化为另一种货币,能量也可以由一种能量转化成另一种。银行在兑换货币时需要收取手续费,同样地,能量由一种类型转化为另一种类型时要以热能的形式支付这笔“手续费”。所有的生物,包括银行在内,都可以将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最重要的一点是太阳扮演着中央银行的角色,自发且***地向地球上的生物释放能量。进而我们可知,我们这个自然世界是太阳系。它的法则即自然法则;它的种群是全体的生物;它的社会终极目标是保护生命。这个自然区域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和对生物征收税款来维持自身的金融活动。税务便是由生物向自然环境转化的能量;相反地,补贴则是由自然环境向生物转化的能量。生物的行为和反应都在不完整的信息下进行。他们在一个主体里代表着企业和消费者:他们生产,消费,并提供资金将最终产品“生命” 等价于“能保证其提供服务的生物能”。
三、关于人类与自然金融法则联系的评论
毫无疑问,人类金融法则和自然金融法则的根本联系是存在的,因为能量在这两种法则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后者是由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证明:离开了能量,在这两种法则中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运行。但是,在不同的法则中,这个角色也是不同的。在人类的经济法则中,能量被认为是一种由所谓能源部门的特殊经济部门生产的商品,或者被认为是一种对任何产品的主要的投入。因为能量像任何其它商品一样可以用人类的货币购买和支付,所以它似乎是从属于人类货币的:你有更多的钱就可以购买更多的能量。现在我们知道:在自然世界中,能量不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而是某种甚至就是衡量和评估货物、服务和资产价值的“绝对货币”。人类货币只是这个“绝对货币”的复制,而复制品并不能表现出原件所有的特征。这个事实和不同,分别得出货币理论的结论――中央银行的货币***策和***府的财******策。为了不被误解,我们可以详细地阐明这种不同:正如我们了解的,无形的能量是可以转换且可自由兑换的,这发生在不同种类或者流通环节,而且它在自然市场上被接受,就像货币在人类市场的作用一样。因此,它有人类货币的特点,但是不仅限于此!由于能量可以用物理单位来衡量,它在自然世界中表现出真实的价值,而不仅仅像人类货币一样,有一个人们信任的指定价值,而且人类货币必须得到保护,因为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硬币和纸币在现实中不代表指定的价值。因此,能量对人口和物种的产品输入的分配和对产品输出的分配,不只是服从经济法则(就像人类货币那样),而且服从自然科学法则,尤其是能量守恒定律。根据这种联系,自然法则进入货币的经济法则,限制了中央银行在货币***策和***府在财******策上***自主的假定:地球上名义的新能量,在自然法则中只能由中央银行――太阳通过太阳光发行,我们从自然科学中学到这些。显然,太阳***自主地运行。地球上其他的能量只来自于自然资产和资源,以及来自于动物包括人类。因此人类中央银行同***府的货币***策和金融***策局限于且依赖于四种自然资源:太阳能,自然资产和资源,人类的动能,以及其它动物的动能。发行人类货币需要覆盖自然系统中的能量。这是人类货币和“绝对货币”能量的基本联系的决定性的信息和影响。换句话说:银行不受限制地发放贷款和中央银行不受限制地发行人类货币而覆盖能量单元,是不符合能量守恒的自然法则的。它挑战了可以接受的更高一级的自然法则对于人类货币和财***措施的反作用,以平衡这种不平衡并且建立低级的人类金融法则。在人类社会,这种对自然法则的反作用是可以与行***单位法律与联邦法律和州法律相冲突时的干涉相比较。当然,自然状态的人口和物种可以建立各州自己的法律和法规,这属于他们的自由,但是当一个国家的法律违背了自然国家的法律时,后者显得更为强大。
四、金融危机的真正原因及其***策建议
这种能量和人类货币之间的联系就像一面镜子,现在被用来反映这次银行业危机的细节,以寻找这次危机的真正原因。这里“真正原因”是指在自然世界的金融法则之内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自然世界的原因。现在我们一步一步地分析一下这次危机的决定性的细节,反映并评估它们。我们从美国的银行允许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的消息开始,因为在美国中西部自营的房地产商广泛地不经检验地发放贷款。分析可知:这种在自然世界的金融法则之内的发放贷款的程序,必须被绝对货币能量的等价物所覆盖。这种能量在物理学中是人类的潜在想象,可以以能量单位的形式在房地产和借贷资本间抽调并产生利润,这正是贷款服务的基础。允许银行孤立地进行按揭贷款的程序而不违反自然法则,这是人类的自由。但不幸的是,大量未检查和无担保的贷款被广泛地贷出,这毫无疑问违反了自然法则――实体的等价利润并不一定存在从而不可能被能量覆盖。而且,即便贷款经过人类金融法则中银行规范的检验,也没有给出能源的证券保证金。原因何在?答案是房地产和资金按揭贷款的检验和约束程序依赖于未来获得的利润而非现时值。因此,在授予贷款和归还贷款之间存在一个时滞。相对于既定事实,预测未来利润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安全的。在容忍对房地产或资产的未来利润预测时,个体房地产经纪人和银行家很容易把眼光放在自身利润上。通常更高的利润可以使其获得更高的贷款额度,从而拿回更高的利息和偿还额。所以,人类货币过多地覆盖了这扇提供贷款的门,而自然界的金钱能量却不足以覆盖它。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造出新的高利润金融产品(允许贷款人向全球的客户出卖债券)以来,世界银行金融体系的演变加剧了该类(高估未来利润的)行为。在这种新形势下,银行有权设计一个本金在未来支付的按揭贷款,作为一个投资性理财产品。利用金融工具进行现金流分析,可以计算出这种产品的净现值(NPV),即利用未来的净利润额来估计交易的现时价值。当然,净现值包括不确定性,后者由所谓的未来净利润贴现率度量,是一个根据银行最优的知识和经验得到的估计值,比如说15%或20%。银行家可以根据贴现率计算内部收益率 (IRR),此时净现值恰好为0,表示银行没有损失。如果一个项目的NPV是正数,就意味着可以获得收益,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卖出。通常出售这样一个项目也可以解释贴现率的不确定性,贴现率越高,收益率越大。这里存在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当且仅当不确定性不存在时才能证明贴现率和收益率是真实的,但现实世界里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可是谁在关注真实的数据和不确定性呢?只要销售掉这些投资产品,银行和银行家就没有责任了;从法律角度来说,他们将这种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未覆盖的绝对能量货币)远远地转嫁到客户和投资者身上。这些令人震惊的并且致命的法制建设仅仅出现在人类社会的金融法则之下,但却绝不在自然规律之中。因此,自然法则不可避免地要发挥作用,使得人类的股价崩盘下跌,在其回归到真实价值之前,需要调整持续走高的相关银行股价,并为此类行为付出代价。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通过创新的市场引进资金,人类社会已经解散了原来的自然世界二元结构,取而代之的是二元结构的货币市场。创新带来的正面影响是市场流动性超乎想象的提升,不同货品和服务的巨大市场潜力得到挖掘,全球经济飞速增长。负面影响则是二元市场中货品和服务在不同时点进行双重交换所带来的现金价值不稳定和对实业界的疏远。
归纳一下,可概括为:在人类金钱和代表自然界绝对化金钱的能量之间存在着不可观测的紧密联系,它的强大影响说明正是人类货币缺乏保证金导致了目前的银行金融危机。由于没有提供能量保证金,融资严重违反了自然法则。股票市场的大幅下挫就是一个反映高级的自然系统可以干预人类金融规律的实证例子。此次干预的目的是使股票市场的价格回归成以能量度量的真实价格。
最后,我们提出应对此次银行金融业危机的***策措施。从自然法则的角度看什么是可行的?答案是:原则上,为回应更高级的自然法则的挑战,人类社会应遵循两个战略:一个是人类金融规律应逐步适应自然法则的要求,另一个是依赖于人类物种间更高级的弹性,持久保护人类金融系统。央行和***府需要采取何种措施?我们观察到:如同消防队向火场里喷水一样,央行和***府向金融系统里注入更多的流动资金以提供证券和解救银行。美国和西欧目前已经采取此类相应措施,正是这样的***治举措才使得德国Hypo实业银行得以继续生存。措施中也涉及相关金融法规的完善问题:银行家的法律责任和董事会的疏漏行为是不可避免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辞职可以解决的。但是银行和***府按照这些措施实现第二战略时,又会导致资金过剩,类似1929年的全球大范围金融危机并非不可能发生。真正的问题不是过剩的人类金钱本身,而是失踪的实质可衡量的能量等价物。(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叶舟译,赵彦云校)
■ 参考文献:
Maier, H. Introduction to nature’s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ystem, features, impact on human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Werkstatthefte aus Statistik und Oekonometrie (ISSN 1439-3956) 2nd ed. March/April 2007.
Eigendorf, J. Bankenkrise, Angst und Gier zerfressen das Finanzsystem. In: Welt Online, 22. Maerz 2008, recherched at 7 Oktober 2008.
Gersemann, O. Der Staat und die Finanzkrise. In: Welt Online 22. Maerz 2008, recherched at 7 Oktober 2008.
Drohende Staatspleite, Verwirrung um angeblichen russischen Kredit fuer Island (without name of author). In: Welt Online 7. Oktober 2008.
Bankenkrise, Island kaempft gegen den Staatsbankrott (without name of author). In: Welt Online 7. Oktober 2008.
Finanzkrise, Belgiens Ex-Praesident soll Dexia Bank retten (without name of author). In: Welt Online 7. Oktober 2008.
Boerse, Dax dreht ins Minus (without name of author). In: Welt Online 7. Oktober 2008.
Geldvermoegen, Deutsche haben 4,56 Billionen (without name of author), In: Welt Online 7. Oktober 2008.
Nach Rettungspaket, Hypo-Estate-Chef Funke tritt zurueck (without name of author). In: Welt Online 7. Oktober 2008.
Finanzkrise, Politiker wollen Manager zur Kasse bitten (without name of author). In: Welt Online 7. Oktober 2008.
Finanzkrise, Talfahrt bei britischen Bankenwerten (without name of author). In: Welt Online 7. Oktober 2008.
金融界篇2
在此轮经济危机中,对危机感受最深的,除了研究者,除了***府决策者之外,地方经济的很多掌门人感受最为深刻。因为能源和金融是影响经济运行的两个最关键的领域。在当天上午的论坛上,来自池州市、宜宾市、沧州市、驻马店市等地的7位地方官员也和与会嘉宾分享了各地经济发展的感受和经验。
石油金融战略
夏斌所长认为,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是美元现象,是商人全球化红利出现高回报、出现转折的表现,也是上一轮经济周期走向的归结。简单说是美国2001年网络股泡沫以后不断实行宽松的***策和低利率***策,不断推出信用抵押的结果,当前油价的波动同样也是美元现象,美元是石油主要的交易货币、结算货币,美元过多发行,美元贬值,油价必然上涨。因此,要彻底规避各国经济建设中间油价波动中的美元现象,在近期内以美元为主要国际结算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没有彻底改善之前非常困难。
在国际金融动荡的大背景之下探讨石油金融战略,夏所长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第一,我认为我们各国相关国家都要共同呼吁,要改善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这是根本。对美国***府发行美元要有货币纪律的约束。我们要支持世界各个地区发展货币区域合作,在这方面很多国家、很多地区都在慢慢探索,包括亚洲、海湾国家、拉美、非洲等。一方面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善需要一段时间,另一方面需要支持货币合约的合作。第二,我们要寻求石油交易中间的货币多元化、和交易国家之间的货币双边互换合作。目前海湾的产油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在与他国的石油交易中间都在寻求非美元化。我们与其他国家石油交易中间也应该逐步地寻找非美元化。第三,当前在国际金融动荡时期,有些产油国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很大的负面影响,影响了这些产油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个人认为中国应该以真诚的、互赢的合作态度去帮助一些产油国稳定外汇储备,使得我们各个国家能够互利,能够共赢,能够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第四,要坚持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原则。在这一点上,实际上在座的以及媒体方面的呼吁和观点都已经很多了。”
日本经验借鉴
这次金融海啸和打击程度远远超过日本90年代的金融危机,但是这场金融海啸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金融危机的特点,和当时日本泡沫经济崩溃有许多相同之处。例如美日两国经济下滑都是因为地价大跌引发的,不同的是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是因为商业银行传统信贷造成的,而美国则是通过引资银行、资产证券化、给购买者提供便利的金融杠杆和过渡流动性而造成的。
张纪寻理事长说:“日本在救市当中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我觉得措施可以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稳定股市对策。稳定股市对策主要有四点:1加宽对购回公司股票的限制;2限制买通行为;3冻结出售***府、银行所持有的股票;4停止实施实价会计制度。二是稳定地方金融对策,其中有两点:修改资本注入法,提前对地方的金融机构注入公共资金,以这种方式来稳定地区和行业性的金融市场。三是完善生命保险制度,保障参保人的利益。日本对央行所采取的策略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是注入公共资金对策的经济效益。对私营银行注入公共资金的对策是日本为摆脱萧条、稳定金融市场的一大创举。日本实际注入公共资金的经济效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钱主要用于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一旦金融机构破产时,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投入的金额大概是18.6万亿日元,第二是强化金融机构的体制,注入资本金12.4万亿。第三是用于收购破产金融机构即实行银行的国有化。从它的结果看,一旦经济好了以后,各个金融机构都把钱积极地还给***府。”
根据以上的分析来看中国国内的情况,张理事长觉得现在在整个金融危机当中,对中国经济的主要影响在于可能导致中国出口的负增长。由于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远远高于日本,等于日本的4倍。所以,欧、美、日经济的衰退可能影响中国的出口,所以在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的同时,认真解决出口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是否可以考虑恢复出口退税制度和出口补助金制度。“其次,应该由出口导向型战略转向内需导向型战略,积极扩大内需,动用包括财***手段在内的一切手段支持和扩大居民消费。再次,应该认真地学习日本的经验,其中包括吸收日本的教训。中国在80年代日本经济非常好的时候,曾重视学习日本经验。90年代日本经济萧条期,把注意点转到美国,全面学习美国,积极引进美国的金融制度,大量购买美国的股票债券。这次金融海啸带来多大的问题?造成多大的损失?我没有办法去考证。”
来自中国石油大学的董秀成教授认为未来国际油价不会持续下跌,因为美元还会贬值,而且还有投资资金的参与,加上产油国自身的利益,不会让石油价格这样跌下去。同时,董教授在发言中还讲到传统的石油价格体系可能会受到冲击,此轮冲击会加快国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目前国外油价扣除燃油税的话,美国和日本的汽油零售价格已经比我们国内的要低了,希望未来能真正地与国际挂钩在一起。”同时董老师也讲到能源与金融安垒的双赢思维。
互动式讨论
金融界篇3
关键词:经济危机;世界格局;世界经济;***治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理了严重的衰退,美国西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发展中国家也同样深受其害,但是作为世界经济领头羊的金砖四国所受的危害要小得多,是经济危机之后最有可能率先恢复的国家。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之下,世界经济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世界经济格局正在改变。受经济影响的世界***治,同样也经历着变革,国家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重要。
1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自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处于金融风暴中心的美欧发达国家经济大幅下滑,“金砖四国”等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所受影响明显较小,最有希望率先走出危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其在二十国集团中的角色也日益活跃,话语权和参与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1.1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此次金融危机对其即使不是致命的,也将使其元气大伤。这次金融危机将使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削弱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1.2在经过危机洗礼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中,美国所占比重将基本维持不变,欧洲和日本的比重会下降,而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比重将上升。 新兴经济体中,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金砖四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尤为突出。
1.3发展中国家逐渐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展中国家已不再只是“观众”,而是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逐渐成为参与者、规则制定方和维护发展中国家整体利益的重要力量。 这种变化反映出多年来国际力量对比的天平正在向发展中国家倾斜。
2、金融危机对世界***治格局的影响
当今世界正处于史无前例的转折起点,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国际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越来越紧密,地区和国际事务的联动性极大增强,安全与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双边或多边合作而不是对抗竞争。通过对话解决争端,通过磋商化解矛盾,日益成为各国以至各类非***府组织主要的和优先的战略选择。
2.1“一二三四五六”世界格局的论断
一是“一超多强”即“一超独霸、多强并立”。二是“中美国”论或“两国集团”论。或者说“G2”论。美国提出这些主张主要是中国的快速崛起与美国实力削弱所导致的力量消长变化。三是“三大力量中心”论。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国的衰弱,将改变世界地缘***治现象。
四是“四极鼎立”论。即:中、美、欧、俄四极鼎立,这种观点在苏联解体后普遍存在的观点。五是“五极鼎立”论。即:中、美、欧、俄、日五极鼎立。六是“六极鼎立”论。即:中、美、欧、俄、日、印度六极鼎立。
2.2美国***治面临巨大挑战
首先是来自于国内外的强大压力,对美国国内而言,危机使美国新自由主义模式受到沉重打击。美国一直鼓吹和推广新自由主义模式,此次危机发生后,美国***府被迫收购、吞并和接管众多金融机构,部分实现了金融领域的国家管理。
2.3地区冲突加剧
资源依赖国家经济恶化导致国内动荡和外部冲突加剧。中东、拉美的国内***治将渐入动荡;中东的外部冲突将会加剧。欧佩克的减产行动未能止住油价跌势。2009年国际***事领域发生的大事接连不断。从新年钟声敲响后第3天以色列***队发起对加沙地带地面行动。2009年5月25日,朝鲜宣布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这是近年来朝鲜进行的第二次核试验,使得2008年朝核六方会谈就解决半岛问题刚刚见到的一抹曙光黯淡失色,朝鲜半岛再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总之,金融危机带来了世界不稳定地区的更加动荡!
2.4国际恐怖主义出现新活跃期
金融危机带来了安全领域的某些变数。例如,印度孟买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就表明恐怖主义目前恰恰处在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不得不集中精力解决经济难题,这可能促使恐怖势力再度活跃,威胁国际安全。
3、经济危机与中国
金融危机使一部分外资也会如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出逃,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这种资金倒流会对国内的投资规模产生一定的冲击,会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站在中国发展的战略角度来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孕育着许多积极的“中国信号” ,这将是中国资金出国投向这些国家的绝好时机,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
走向世界的中国必须考虑和处理好的两大基本问题,即一个是中国如何重新认识世界并更好地融入世界;一个是如何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并更好地接纳中国。这两大问题,将影响中国的内***外交,影响国家战略和***事战略,也影响具体***策策略的研究选择和灵活运用。只我国今后最大战略利益,是争取又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在确保国家安全利益下,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以便加快自身的快速发展和科学发展,从根本上奠定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深刻影响世界战略格局和国际事务的牢固基础,把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想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黄星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世界战略格局,中国***网,2009,07,30
2.孔卫华,金融危机下的世界格局及对中国的影响, 2009年07,17
3.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2001,07
4.乔继红金融危机下的世界经济格局变迁,来源新华网,2009-09-21
5.中国与当代世界格局,中国教育网,2009-11-25
金融界篇4
刚刚闭幕的G20峰会在一片“和谐”中落幕,在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布什的召集下,20国***坐到了一起,共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对策。尽管,会上并没有出台有实质性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但却实现了另一种形式的突破。标志便是以“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开始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平起平坐,开始有了自己的话语。曾经依靠G7就可以主宰的峰会,也随之发生倾斜。
跨越
“他们倾诉,他们抱怨,甚至可以在峰会上炮轰发达国家,但仍然要受制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尽管如此,新兴经济体已经跨出了难得的一步。从曾经唯西方发达国家马首是瞻,到如今能够以自身的姿态发表意见,并呼吁打破旧有的金融格局,并最终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正如巴西财长曼特加所说,成功把G20会议提升至***级峰会,本身已是重大胜利。
一次危机正在酝酿着金融世界新的秩序,而新的秩序希冀的是让更多的国家,抑或是经济体,有着相同的话语权。尽管,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无比艰难,但毕竟已经产生了某种迹象。
二十国集团的轮值***国巴西总统卢拉表示,西方发达国家应当致力于解决自身的问题,这是遏制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的最好办法。
现行的多边金融机构和国际规则已经遭到历史的摒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应当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代表权或投票权。卢拉如此表示。
而对于从发达国家发端的金融危机,卢拉更是颇有微词。“当前的金融危机问题出在发达国家,而不是贫穷国家。如果美国和欧盟不解决自身经济***策中长期存在的问题,而是寻求治标不治本的应对措施,这将于事无补。在华盛顿举行的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或将会被载入史册。G20峰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倒不是因为它会针对眼前的金融危机采取什么具体措施,而是因为它标志着一个崭新的全球经济秩序的建立。”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日前也刊文指出,世界将正式告别以美国为首的战后金融体系,并迎接一个正在不断扩张的经济俱乐部的建立。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这个俱乐部将负责制定新的游戏规则。
不管这种俱乐部能否成立,但不排除这种倾向在未来变为可能。一定程度上,以“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的确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但需要警惕的是,不要使这种话语权仅仅止于话语和形式。
幻象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参加了11月15日在华盛顿召开的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他们就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金融而达成的行动计划,涉及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等五个领域,并设定了短期和中期目标。目标中力倡了各国在应对危机中加强协作等内容。
如果说新兴经济体在本次峰会中获得了成功,那么这种成功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第一,峰会认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应该拥有更大发言权和代表性”;第二则是峰会要求“应该扩大金融稳定论坛”,以便接纳更多的新兴市场国家。
“应该”还是“必须”?对于新兴经济体话语权的赋予是一厢情愿,还是发达国家希冀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战役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对两者进行剖析,获利者似乎都是曾经主宰着话语权的西方发达经济体。
事实上,赋予新兴经济体更大发言权其实早已是国际金融领域改革的老生常谈。在G20宣言的最初文本中,原本没有出现给予新兴经济体更多发言权的内容,只是由于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国竭力争取,最后的公报中才提出发展中国家“应该拥有”等字眼,但并没有明确和具体的执行方案。
与其说,本次峰会是对新兴国家发言权的最新认可,毋宁说是对发达国家影响力的重新确认。本次峰会的召集人是美国现任总统布什,与会国名单更是由发达国家决定,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一目了然。
欧洲最初提议召开金融峰会的时候,所设想的就是欧美之间的会议,只是美国布什总统坚持把新兴经济大国列入邀请名单。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主动邀请新兴经济体。固然有重视新兴经济体作用的意思,但最为重要的,是防止在欧美双边峰会中,美国成为欧洲大力抨击的目标并因此处于下风。
二是因为峰会的最终宣言更多体现的是发达国家的意***。在峰会召开之前,美国、欧盟和新兴经济体也都提前表达了各自的利益关切和***策目标。如果把他们的这些表达和峰会最终宣言加以比较,不难发现欧盟的意愿在其中体现更多,其次是美国,最后才是新兴经济体。欧盟的四项改革设想全部出现在峰会的最终宣言中,不仅仅是在原则部分,还落实在行动计划中。而美国关于保护金融创新、尊重自由市场等诉求也得到体现。而新兴经济体的最大收获,就是获得了国际金融机构“应该”被改革的承诺。
数据显示,中国持有外汇储备2万亿美元,美国国债近6000亿美元,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俄罗斯持有4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列世界第三。这些被称为新兴经济体的国家中,更多地被认为是帮助美国度过危机的重要力量。
G20的宗旨是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实质上,是当发达国家自酿苦酒之后而又需要让你替他埋单的时候,才会赋予你一定的权利。正如布什所言,任何国家勿要妄想把危机关在门外,言外之意是大家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必须要共度危机。
征程
经济的发展就是一场博弈,在促使本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做了贡献。显然,前者是最终目的。
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被称为“金砖四国”的经济力量,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陈光炎看来,正是清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发展潜力巨大。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尽管仍然是世界上难以取代的经济体,但发展潜力已经今非昔比。
尽管得到了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的承诺,但新兴经济体必须意识到这不能表明就已经取得了平等地位。对于中国以及其他新兴国家来说,要警惕未来可能出现的诸多不利因素。
首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其他国际金融组织的强化,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却没有获得相应的代表权和发言权。根据此次峰会的结论,1MF等反映旧有权力格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可能会在未来的金融体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作用,甚至是类似于全球中央银行的角色。
对中国而言,这里存在一个难题。到底是先对IMF等金融机构进行改革以增加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份额,还是同意先扩大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显然,美国和欧洲在现在的IMF中占居绝对的控制地位。如果中国不能够通过改革IMF来获得显著影响,如何能够保证IMF将来不制定出过分反映美欧利益的决策,从而对中国的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金融界篇5
美国经济形势确实不好,2011年8月,美国住房销售跌幅大于5%,超过人们预期。美国的失业率仍然高达9.1%。
美国焦头烂额,欧元之存亡也是一大悬念。10月中旬之前如果不向希腊发放第二笔救助,希腊将无力偿债,会出现大家不愿看到的违约。国际金融界似乎有一种共识:希腊违约在所难免。希腊***长自己也宣布,希腊经济将出现5%的负增长。但市场最担心的还是意大利,标准普尔威胁下调意大利信用评级。意大利将增值税由20%提高到21%,同时对年收入在50万欧元(1欧元约合8.7元人民币)者征收5%的财富税,但仍然入不敷出。
欧元区国家设立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简称“EFSF”),各国认捐的金额分别为:德国1194亿欧元、法国897亿欧元、卢森堡11亿欧元、荷兰251亿欧元、奥地利122亿欧元、芬兰78亿欧元、比利时153亿欧元、西班牙524亿欧元、斯洛文尼亚21亿欧元、斯洛伐克44亿欧元、意大利788亿欧元、马耳他3.98亿欧元、塞浦路斯8.03亿欧元、爱尔兰70亿欧元、葡萄牙110亿欧元、希腊124亿欧元。
但认捐金额中水分不少,那些债台高筑的国家本身就是风雨飘摇,自顾不暇,泥菩萨哪里来的钱救助他人。
不过,要有***治意愿,欧美的债务问题一夜之间便可以消失。欧美有的是钱。但贫富差距悬殊,而且国家有难,富人见死不救。2000年,美国4620万人落入贫困线之下。奥巴马上台之后一直和稀泥,要当八级泥瓦匠,但保守派毫不手软,对他仍然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欧元区债务危机也可以归咎于贫富差别,欧元债务本身就是财富向富人转移。欧元债务是富国借钱给欧洲穷国,但钱到穷国之后流入了穷国富人的手中。汽车是当下中国城市居民的玩具,游艇是国外富豪的玩具;2002年到2011年9月,向西方国家客户交付游艇的数量如下:意大利758艘、美国254艘、荷兰188艘、土耳其150艘、英国86艘,意大利的游艇居然比美国的还多,这个国家焉能不败?
大选迫近,由于经济萎靡,奥巴马的支持率也低靡不起。这个阿斗总统开始着急了,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多次打电话给德国***默克尔,敦促欧洲朋友们再努力一把,力争把欧元区的问题限制在最小范围之内。美国与欧元区的贸易并不多,但深怕欧元区失火,殃及已经是问题缠身的美国。欧洲央行降息,也让美国耿耿于怀,要世界都降息。
欧洲救助基金有6000亿欧元。美国人抱怨该金额太小,要求德国拿出更多的钱,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美国对德国进行了批评教育,说是如果没有欧元区。德国肯定无法在欧元区其他国家出售如此多的产品,德国的出口不会如此顺畅。但德国仍不能痛下决心,领导欧元区各国走财***一体化的道路。
金融界篇6
舒 畅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业界争夺的重要领域,2015 年是互联网金融全面渗透的一年,供应链、电商企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在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跨界融合创新方面层出不穷。同时,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下,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供应链金融如何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也是供应链上各参与方面临的紧要问题。
由万联网主办的中国(第二届)供应链金融创新高峰论坛于3 月26 日在深圳举行,论坛以“产融结合,跨界共赢”为主题,会聚制造商贸企业、供应链企业、物流、互联网金融、电商、银行等不同领域的近400 多名参会人员,共同探讨如何打造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生态圈,推动平台企业及整个生态圈的共同发展,并进而惠及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在论坛上认为,供应链金融3.0是在平台建设上搭建了跨条线、跨部门、跨区域的,与***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广结联盟,物联网和互联网相融合的金融生态平台。具体的运营方式是通过平台链接的商业生态、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创建金融生态系,推动商业生态的发展。宋华教授在演讲结束时强调在新的世界中,基于常规竞争与合作的战略要让位于共同进化的战略。产业与金融是共同进化的助力器,需要相互支撑,相互作用。
“供应链企业转型之路+ 风控模式创新”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对于以四流合一为核心运营模式的供应链公司来说,如何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进行转型升级并对最核心的风控模式进行创新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问题。一达通副总经理张文松、嘉晟集团副总裁姜嵘、天物大宗副总经理付瑶、利丰发展董事总经理张家敏参与了宋华教授主持的“互联网时代下的供应链企业转型之路+ 风控模式创新”嘉宾对话。
嘉宾在讨论中认为供应链公司在未来的转型升级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一切活动服务化。怎么能够抓住整个产业的特点,通过供应链的行为和供应链金融的行为,能够真正汇聚于产业链中的主体。第二,一切服务活动化。把服务真正转化到供应链金融运行的过程当中。第三,一切业务数据化。信息化很关键,金融的关键在于信息化。第四,一切数据业务化。要把所有的可能发生的信息和数据通过清晰整理、挖掘,再来发现这个产业供应链当中的一些机遇,并且通过这个机遇来发展我们的业务。第五,一切流程标准化。没有标准化的交易流程,就没有标准化的供应链,没有标准化的供应链,也很难持续和发展。
“产融结合 回归实体经济”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制造业在2015 年正面临空前挑战,大中型企业搬迁倒闭的消息不绝于耳,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低,而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供应链金融如何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是需要供应链上各方共同思考的紧要问题,来自银行业、供应链、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的四位代表参与了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赵先德教授主持的“产融结合回归实体经济”嘉宾对话。
赵先德教授在对话总结中认为供应链整合可以降低成本,缩短提前期,增加反应速度,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同时供应链提供支持商业模式创新落地的核心能力,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提供了供应链流程整合,创新和再造的工具,因此企业要提高竞争能力,企业需要供应链+。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跨界融合创新”
金融界篇7
次贷危机再次显示美元和华尔街是当前全球金融市场中被惯坏的孩子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以及美国可以利用美元的主要储备货币地位向全球转移金融市场风险等问题,在这一次的次贷危机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美国***府和美联储等不断推出的各种救市方案,最终往往表现为美元的大量发行,其背后的机制则是全球的美元持有者将共同分担美国本土金融市场的风险。美元一直被批评为像是被惯坏的孩子,不必对自己的恶全面负责。同样,一向受到广泛尊重的华尔街,也越来越像一个被惯坏的孩子,在市场火红的时期为获得天文数字般的奖金,日益肆无忌惮地利用金融市场的衍生工具进行高杠杆比率的投机;当市场出现逆转,则需要美国***府乃至全球的金融机构为其行为买单。
对于金融市场占主导地位的美国而言,经济形势已经是非常悲观了。现在只能说,因“次级债”本身对金融市场的恐慌性冲击已告一段落,但是“次级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实体经济才开始进入一个典型的“经济衰退期”。通常来说,以前经典的经济周期是实体经济出现经济过热,产能过剩,需求放缓,然后导致企业效益下滑,进而带动金融市场调整;这是经济调整带动了金融市场的调整;而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整个金融市场是如此的庞大,以至于金融市场因为金融监管出现的一个缺陷导致市场大幅调整,反过来带动市场经济出现周期性调整。这可能是全球化时代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动向。
2008年9月以来,由次贷抵押证券引起的新一轮金融风暴再次席卷了整个华尔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出现了美国***府接管“两房”(房利美、房地美)和AIG(美国国际集团)、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证券被收购、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等引人关注的事件,这是继2007年7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国金融市场上出现的最严重的动荡。
无论在规模、影响程度还是持续时间上,本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中的三家已经破产或被收购,占美国住房贷款近80%市场的“两房”危机重重,被全球各国推崇的华尔街神话几乎在顷刻间灰飞烟灭。在炫目的光环逐渐褪去之后,反思次贷危机背后的深刻根源、寻求解决危机的根本之道,成为全球金融界关注的焦点。
表面上看来,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是由于美国房地产价格下跌从而波及到金融市场,导致金融机构持有的大量次贷支持证券大幅缩水,但问题的背后是全球性的经济金融结构失衡,以及建立在这个失衡基础上的华尔街投行模式的制度性缺陷。在美国,投资银行业务不受美联储的监管,在场外市场交易的金融衍生品也游离于证券交易协会(SEC)的监管范围之外,这就使得投资银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完全不受***府掌控。在过去的20多年里,具有高额收益率的金融衍生品获得了投资银行的青睐,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为全球金融市场上份额最大的金融产品。在市场繁荣的掩盖下,资本贪婪的本性越来越无法控制,由于过分信奉复杂的金融工程技术和金融风险管理工具,金融机构持有的资产被信用交易的杠杆效应放大了数倍甚至数十倍,积累了难以令人想象的市场风险。一旦宏观经济状况发生逆向变化,市场信心就会在短时间内崩溃,金融市场可能就从原来高比例的杠杆放大带来的繁荣,转向“去杠杆化”趋势下的大幅缩水。
次贷危机的问题根源是全球经济金融的结构性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当今全球金融体系、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的主要特征,可以简单总结为美元主导下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和金融监管放松,与金融创新推动下的监管缺陷。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和美元的不断贬值,这种体制的脆弱性日益明显。
第一,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增加了金融市场风险,从而危及全球金融体系的安全。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大量资本涌向金融市场,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失衡越来越明显。1999年,美国取消了对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限制,进一步刺激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包括次级住房贷款支持证券在内的大量衍生品被推向市场。在金融创新的带动下,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速度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全球金融资产呈现出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传统的货币(M1和M2)只占到1%,广义货币占9%,金融债券占10%,而金融衍生品则占据了金融市场80%的份额(***1)。据统计,2005年全球静态金融资产总量超过140万亿美元,对GDP的比率从1980年的109%增加到2005年的316%(BIS)。
另一方面,美国长期宽松的货币***策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和信用扩张使信用边界不断放松,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市场泡沫的形成和放大。2000年科技股泡沫的破灭使美国国内需求萎缩,为避免经济陷入危机,美国开始推行宽松的货币***策,一边连续降低利率,在3年多的时间内(2001-2003年)联邦利率从6.5%降至1%;一边使美元不断贬值。在低利率***策的刺激下,美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房地产市场也得以快速发展,住房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度高达2/3,这又反过来推动了房价的上涨。在这些背景下,高房价掩盖了次级贷款的风险,基于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次贷支持证券受到热捧,金融市场风险随之增大,从而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第二,全球外汇储备体系的失衡使大量资金涌向美国金融市场,金融市场风险不断积聚。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可以通过美元的不断贬值和不受约束地增发货币来维持其“双赤字”和经济增长,使美国储蓄率低下、过度负债的消费模式得以长期存在。据统计,美元在海外的发行量超过美国经济规模3倍,这使得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储备不断上升,亚洲国家尤为明显。2006年,十个亚洲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高达3.4万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59%。这些储备大都以美元证券的形式存在,2006年,外国投资者持有46%的美国国债、27%的美国公司债券、14%的美国市***债券以及大量的金融衍生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次贷支持证券市场的泡沫。也就是说,全球各国共同支撑着美国的消费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并使得美国得以长时间保持较低的利率,这得益于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但是,过多的资金涌向美国金融市场,增加了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推动了美国房地产和次贷支持证券市场的发展。全球外汇储备体系的失衡造成各国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不断增大,在积聚了大量的风险后,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会迅速波及全球,形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第三,金融监管的放松和经济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创新下的监管不到位,助推了金融市场泡沫的形成。为了鼓励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1999年美国颁布《现代金融服务法案》,允许各类金融机构进行混业经营。随着全球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离岸金融市场迅速发展,这使金融机构可以很容易地逃避美联储的监管。同时,在当前的金融监管体系下,金融衍生品被各国中央银行视为表外业务,对其监管较为宽松,传统的资本充足率约束等监管手段难以对跨国的衍生品交易进行监管,因而出现了巨大的监管空白地带,进一步助推了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的步伐。在高额利润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加入到金融衍生品的盛宴中,同时美国之外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有关证券投资美国房地产市场,而不用去美国购买实物房产,多重因素的助推使市场风险一步步增大。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被信用交易放大的杠杆效应就会迅速扩散。
此外,金融监管的放松还推动了金融机构的兼并整合,使得行业集中度大大增加。以美国为主导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在国际金融体系占据了主导权,它们在业务创新、机构兼并和金融衍生交易等方面具有垄断地位,这导致了风险逐步向大型金融机构高度集中,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也变得更加脆弱。
次贷支持证券如何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 要了解次级住房按揭贷款,必须首先了解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历史。20世纪30年代前,美国全国性金融监管体系尚未形成,住房抵押贷款主要由互助金融机构、银行及抵押贷款公司提供,贷款类型多样,也没有权威的评级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级别进行认定。上世纪2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次较长时间的经济增长,房地产金融市场也快速膨胀,但在经济繁荣的掩盖下,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房地产金融市场蕴藏着较大的风险。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对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通过深刻总结,以美联储为首的金融监管体系得以健全,并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法规,禁止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的相互交叉,并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加强对银行资产的保护。在房地产金融市场方面,颁布《联邦住房法案》,成立联邦住房贷款委员会、联邦住房管理局、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系统以及联邦住房抵押协会,以加强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监管,增加市场的有序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美国整个金融系统的监管能力大大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和美国经济的发展,为二战后建立以美元为主导地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全球金融格局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再次演变成为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由于无法承受巨大的储备兑换压力,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利率的不断上升使得互助金融机构和抵押贷款公司等陷入困境,同时也威胁到了商业银行。在经过反思和总结后,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的金融改革,其结果是美国国会于1980年通过了《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放松对住房抵押贷款类金融机构的管制,提升它们与商业银行的竞争地位。在此后数年时间里,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得到快速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开始兴起。在经历了1987年的金融市场动荡后,1989年国会又通过了《金融机构改革、恢复和加强法案》,撤消了联邦住房贷款委员会,将其职能转交给***下属的储蓄机构监管办公室。之后,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张和交易技术的发展,要求放松金融管制的呼声越来越大,1999年,克林顿***府废除了长达70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支持美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在此情况下,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扩张速度加快,基于住房抵押贷款的衍生产品不断被开发出来,这一方面刺激了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繁荣,一方面也在金融市场上积累了大量的风险。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与膨胀次级住房抵押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s,简称次贷)是美国金融机构向信用等级较低的居民提供的一种住房抵押贷款。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主要有三种信用级别不等的贷款类型:优质住房抵押贷款、次优住房抵押贷款和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其中前两种其信用级别较高,风险不大。在金融机构给借款人提供住房抵押贷款时,判别贷款级别的主要标准是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偿付金额占家庭收入的比率以及贷款数额占房产价值的比率。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不需要对借款人进行繁琐的资质审查,并且在首付金额和偿付形式上灵活多样,借款人可选择零首付、初期仅偿还利息、自主选择月供以及在一定时间后选择将固定利率变更为浮动利率等多种方式还贷。
由于房地产贷款容易获得,大大提高了中低层收入居民购房的积极性。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经济增长平稳,货币***策宽松,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也获得了快速增长。房地产市场价值从1997年的10万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20万亿美元,家庭住房抵押贷款总额增长更快,从不到2万亿美元猛增到10万亿美元,2002年到2006年,这一数值增长了8万亿,而同期GDP只增加了2.8万亿美元。2001年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几乎呈几何级数增长,从1900亿美元猛增到2005年的6350亿美元,6年间,次级贷款占房地产贷款的比例从8.6%增加到20%,全国有近300万个家庭拥有次级贷款,每月偿债金额占家庭总收入的40%以上,贷款占房产价值的85%左右。与此同时,美国房地产价格也快速增长,在6年时间内几乎翻了一番(见***2、***3)。
资产证券化和杠杆效应急剧放大了金融市场风险现代房地产贷款资产证券化起源于1980年代,是金融机构为了应对美联储紧缩的货币***策而进行的金融创新行为。1979年,为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新上任的美联储***沃尔克连续提高***利率,联邦利率被推高到20%。同时,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飙升。紧缩的货币***策压缩了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利润空间(当时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收益率只有6%),金融机构无法承受长期利率的剧烈升高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在压力之下,金融机构开始进行金融创新,并增加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证券。各类发放房地产贷款的金融机构为了提前获得现金流,扩大房贷规模,将原本流动性很低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即发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在资本市场出售,从而将房贷风险从银行转移到资本市场。刚开始,资质比较高的住房抵押贷款被证券化,2000年后,金融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大,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也开始被证券化。
次级贷款的证券化是通过信用增级来实现的,简单来说就是投资银行购买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后,根据风险程度和期限的不同进行拆分和重新组合,再与衍生交易(期权、期货)相结合形成各种结构化金融产品,使得信用级别较低的证券收益率上升,出售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应当说,衍生产品的出现使得金融市场得以细分,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都能实现自己的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效率的提高和风险的转移与分散,带动了近年来对冲基金市场的繁荣。从表1可以看出,次贷支持证券从2001年的950亿美元飙升到2005年的5070亿美元,占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比例由50%升高至80%以上。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日交易量也由2000年的600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2500亿美元。
但实际上,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创新只是实现了风险的分散、转移和重新组合,并没有真正降低和消除市场风险,并且,这种资产、信用和风险的重新组合,导致了信息更加不对称,加大了风险度量和风险管理的难度,增加了投资者和市场的风险,也增加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随着次贷支持证券市场的日益扩大,受到高额收益率的诱惑,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逐渐淡薄,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及保险公司参与投资,于是风险又再次回到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
次贷危机的巨大破坏作用源自于次贷支持证券在信用交易中所释放的强大杠杆效应。如果没有杠杆交易,即使所有的次贷证券全部违约,其规模也只有5000亿美元左右,不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如此大的冲击。在金融期货、期权交易中,投资者只需交纳5%―10%的保证金就可以投资数量庞大的证券化资产,这使得次贷支持证券的风险被数倍放大,达到15∶1甚至更高的水平。在房地产价格保持稳定增长和流动性充足的情况下,这些投资是相对安全的。但随着联邦利率的上升和经济下滑,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违约率开始上升(2006年接近20%,有近13%的贷款逾期60天以上无法偿还,为正常住房抵押贷款的3倍(见***4)),这使得市场风险超过了预期,于是次贷支持证券的价格就会开始剧烈下滑,在高杠杆的作用下,持有者的损失会被急剧放大,大量的卖盘又会加大价格下跌的压力,出现恶性循环,导致全面的金融危机。
全球经济回落与金融体系的重构
次贷危机带动美国和全球经济进入显著的调整周期 所谓次贷危机,简单地说就是全球投资次贷的金融机构给了大约600万个美国家庭建了他们本来负担不起的房子。房价的继续下跌导致金融市场违约率上升,如果美国的房地产资产在20万亿美元左右,而通过证券化放大,相关的金融资产可能达到50万亿-60万亿美元,那么如果房价再跌10%,则金融市场所要作出的调整就会比这个10%要剧烈的多,这个去杠杆化的过程是十分痛苦的。其次就是原来正常的那些贷款,比如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也会随之出现问题。据研究,在美国历史上,整体负债总额与GDP的比值上一次的高点出现在1933年,达到了2.5,这是因为那个时候的美国经济经过了大萧条时代,GDP萎缩得非常厉害;现在是第二次出现高点,大概在3.3,近期美国***府大规模负债进行救市,还会继续放大这一比率,从趋势看,这个比率总要回归到美国历史上的平均水平1左右。这个负债比率的调整过程通过金融市场对经济所构成的压力会非常大。从去杠杆化的角度看,这些通过杠杆放大的金融资产要收缩下来,或者是金融机构需要大幅增大资本,或者是卖出金融资产导致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目前美国的金融机构主要还是采取补充资本的手法来去杠杆化,但是如果影响到资产市场,可能会出现更大的波动。同时,负债累累的美国消费者会受到房价下跌、股价下跌、实际收入缩水、通胀加剧、油价高企的多重冲击。
目前,美国金融市场正在经历次贷危机带动的大幅下调,整个经济调整正在从对金融市场的冲击转向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疲弱的美国经济增长、正在增大的失业率和依然处于下滑阶段的美国房地产价格,最终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美国银行业原来认为风险不大的正常贷款。据美国劳工部的最新数据,继7月份的失业率升至5.7%后,8月份美国的失业率进一步升至6.1%,非农就业人数减少8.4万人,创近五年来新高。据此判断,随着新一轮次贷危机的蔓延,金融危机将逐步扩散为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表现在:
一是房地产投资的萎缩将严重拖累美国经济。次贷危机的直接根源是房地产价格的下滑,伴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房地产价格进一步下跌,至今美国住房投资已经历了连续两年多时间的负增长,投资规模减少近40%。同时市场风险的上升和流动性紧缩会促使金融机构减少贷款的发放规模,从而拖累美国经济的增长。
二是消费的下滑将加快美国经济回落的速度。由于长期实行“双赤字”***策,美国消费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个人消费支出占GDP的70%以上,属于典型的内需拉动型经济。在次贷危机冲击下,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消失,甚至会反作用于经济,加上失业率的上升和预期收入的下降,必然会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降低,这会对美国经济走势形成更大的冲击。
三是美元的贬值及其带动的国际初级产品和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都会对全球的增长格局带来负面的影响。受美元贬值影响,近年来国际初级产品和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目前仍在高位运行。与前几次石油冲击相比,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为经济大幅回落付出代价的话,那么,这一次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很可能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付出代价,一些高资源依赖的行业很可能在这一次的油价冲击中付出十分沉重的调整代价。这是因为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存在油价管制和价格扭曲。目前这种调整压力才刚刚显现,对此我们需要及早做好准备。
四是次贷危机的扩散效应正逐步波及到全球,带动全球经济的全面下滑。首先,欧盟、加拿大和日本与美国的经济关系密切,其主要金融机构持有大量的次贷支持证券,已出现不少金融机构破产的案例,其资本市场调整幅度甚至超过了美国;其次,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的贬值使通货膨胀输出到这些国家,在美国处于降息的通道中,欧盟和日本加息的空间不大,经济将受到衰退和通涨的双重考验;第三,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削弱了居民消费能力,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减少,这对于出口导向型的新兴国家会形成较大的冲击,今年以来我国出口的不断下滑就是受此因素的影响。
治理次贷危机的根本在于完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和监管体系,促进全球金融体系的重构美国***府对新一轮的次贷危机作出了迅速反应,陆续推出了向市场注资、接管问题金融机构、禁止做空金融类股票、高达8500亿美元的救援计划等多重措施,9月22日,美联储又批准摩根斯坦利和高盛转变为传统银行控股公司,将投资银行纳储监管体系。但从根本上看,这些措施只能对金融市场起到暂时的稳定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当前这次源自于次贷支持证券的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在长期的繁荣背后掩盖下的市场风险的集中爆发。在拯救这次危机以后,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体系必然面临新一轮的革新。
第一,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打破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随着欧元区和以“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虽然仍旧是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但相对地位日益下降。新的全球经济格局要求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随之相应调整,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改变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从历史上看,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也造成了各国对美国经济的依赖,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美国历次的经济衰退都采取了滥发美元、对其他货币贬值的补救措施,把风险向国外转移,使各国从不同程度上承担了美国经济衰退的成本。
第二,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国际联合监管,引导金融交易的去杠杆化,防范金融机构的非理性扩张。次贷危机表明,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市场兴风作浪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在给金融机构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孕育了极大的风险。高杠杆的信用交易和资本的跨境流动使传统的基于资本充足率为主要指标的金融监管手段难以发挥作用。全球各国必须加强合作,建立中央银行之间的监管协调机制,提升IMF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增强其***性,对金融市场进行联合、跨境、全面的监管,消除金融监管的空白地带。
第三,完善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交易的透明度。由于金融衍生品属于表外业务,各国中央银行对其监管较为宽松。同时,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柜台交易市场进行,相比股票市场来说,这一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很不完善;在金融创新中,各金融机构都把其金融产品的创造过程看作是商业机密,加上这些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即使专业的投资者也往往感觉眼花缭乱。因此,探索新的金融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透明度,是防范衍生品市场风险的重要举措。
次贷危机中的中国经济与金融体系调整
从全球化的角度冷静把握全球的金融市场波动 全球经济过去几年经历了高速、低通胀的增长,要拜全球化、信息技术的重大进步、以及全球和平的环境等带来的红利所赐,现在,因为种种原因,这种红利正在逐步降低。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动荡的条件下,各种抵制全球化的思潮可能会重新活跃。
中国经济已经日益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因此,要把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调整放到整个全球金融体系的调整中考察,这样才可能获得更为全面和宽广的考察视角,避免陷入相对片面的盲目全球化或者狭隘的民族情结中。从特定意义上来说,美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高负债、大量的贸易赤字等结构性问题,与中国的大量外汇储备、大量的贸易顺差是有一定对应关系的。因此,为了预防类似的全球性的剧烈经济调整再次出现,中国也需要主动调整当前这种过分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
客观看待金融衍生工具发展对于金融体系的影响 次贷危机的爆发,让人们容易把所有的罪责归结到金融衍生工具上。而实际上,金融衍生工具所具有的对冲风险、分散风险、价格发现等基本功能依然是有效的,只是包括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在内的衍生品是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的一系列非常复杂的产品,问题的关键在于它们没有完整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监管也没有场内交易产品严格。与场外交易相比,场内衍生品市场定价更加规范。因为场外衍生品交易多为协商确定,产品结构复杂多样。这样非标准化的产品一方面增加了投资者的认知难度;另一方面也使得产品流动性不高,导致产品较难正确估值,信用衍生品就属此类。场内衍生产品则多数属标准化合约,产品结构简单,集中报价的方式使其定价更加规范,估值公允且流动性好,信息披露严格。场外衍生品交易是由交易双方通过直接协商来决定,双方以信用担保或者交纳一定保证金担保履约,监管环境宽松,导致信用风险很高。场内市场本身交易制度和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降低了整个市场的风险,其独特的清算程序也有效避免了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而由***府监督、行业自律和交易所一线监管构成的严格的监管体系也提高了参与者的违规成本,使得风险更加可控。
次贷危机的爆发也引发了对股指期货等的担忧。实际上,在交易所集中交易的股指期货是种场内产品,与次贷、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等有很大的不同。目前,世界多数股指期货交易所均建立起比较规范、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通常包括价格限制制度、保证金制度、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强行平仓、持仓限制及大户报告制度等。
次贷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为中国发展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金融衍生市场产生了很好的借鉴和警示作用,但不应成为我们金融衍生品发展的阻碍。我们应该在美国的监管问题上吸取正确的教训,从金融衍生品的产品设计、规则制度、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由于金融衍生品对投资者的专业性要求较强,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参与,在股指期货市场参与者方面可以严格要求,使得股指期货市场真正发挥其功能。
中国有可能通过恰当的***策操作把次贷危机的冲击降低到最小限度从国际经济环境看,美国经济金融体系在此之前是一个靠杠杆放大不断推动泡沫形成的过程;现在则面临一个“去杠杆化”、降低负债比率的过程。因此中国企业应该做好美国经济可能长期低迷的准备,做好美国华尔街传统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商业模式破产的准备,做好美元地位下降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准备。发达国家将会在未来几年进入调整期,而中国则既有挑战更有机会。中国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可以使得中国在这一轮全球的大调整中获得机遇,除了中国拥有巨大的内需潜力外,中国目前也具有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国有强大的财***支持,可以进行一系列减税的措施和基础设施投资;中国目前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并且中国的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中国的居民和企业负债和杠杆水平不高,存在着提高杠杆的操作可能。同时,国际市场对于人民币的认可,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些因素,都对当前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关键是宏观***策要善于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
要对可能出现的美元汇率大幅波动特别是贬值做好汇率制度等方面的准备 从导火索看,现在美国的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的下滑,是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90―1991年的调整以及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的结合版。考察美国100年来的房价波动,扣除物价的影响,在9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的房价几乎就是一道直线,只是到近7-8年才开始大幅上涨,因此这一次的房地产的泡沫在历史上都是比较大的,经济的调整程度也必然更为剧烈。
如果美国经济出现持续衰退,美国***府继续采取大量发行美元的***策来刺激经济,那么,就可能会导致美元的大幅贬值。从全球范围来看,现存的主要盯住美元、实行管制的汇率体系可能会面临空前的压力,如同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上世纪70年代崩溃那样,都是因为美国的双赤字、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如果汇率制度发生重大改变,美元将无法承担这一历史责任,因为虽然美元是全球货币,但美联储却是一个地区央行,它不承担全球化的责任,这就必然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更大的动荡。为此,人民币汇率机制应当更为灵活,降低与美元的直接关联,同时注重美元可能出现的贬值趋势及其对港币等汇率的影响。
中国经济应当做好美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低迷不振的相应预案,寻求内需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中国金融市场而言,尽管几大商业银行都参与了对“两房”和雷曼兄弟相关债券的投资,但由于中国金融机构投资购买的美国次级债券总量不多,短期内次贷危机造成的直接冲击较小。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深刻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在房地产市场稳定下来、进而使得美国金融体系稳定下来之前,都可能会难以持续。因此,中国经济应当做好美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低迷不振的准备和预案,积极寻求内需等新的增长点。
金融界篇8
在伦敦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东侧,有一块被称为“一平方英里”(Square Mile)的地方。这里楼群密布,街道狭窄,聚集着数以百计的跨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这就是著名的伦敦金融城。
国家***10月份访问英国期间还专程去了伦敦金融城,并发表主题演讲。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英国的综合国力虽然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但伦敦金融城仍然是与纽约并重的世界金融中心,在部分排行榜上甚至还超过纽约。
今天,老谋深算的金融城又把目光投向锋芒初露的人民币,同时越来越多的华人进入金融城工作,小说《曾国藩》还成为金融城华人的励志读本。
金融城为什么总能敏锐地把握历史契机,一次又一次占据世界金融之巅?华人在金融城的奋斗故事又是怎样的?
一平方英里的繁华与风姿
伦敦金融城为何被称作英国经济的“心脏”?通过一组数据,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这种说法有多么贴切: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银行贷款来源之一,跨国贷款占全球总额的19%,居世界之首;这里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市场,日均外汇交易约2.5万亿美元,占世界41%份额;这里也拥有世界顶尖的国际保险市场、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与黄金市场。
小小的“一平方英里”为何能释放如此巨大的能量?这一点,其实应该从伦敦金融城的“辉煌历史”说起。伦敦金融城***府是英国最古老的地方***府,其根源可追溯至中世纪时代。即便是英国议会也是基于金融城的***务议事厅发展而来的,因此金融城***务议事厅又被称作“议会之母”。早在1066年诺曼底人征服英格兰之前,伦敦金融城一带的市民就已经享有各种公民权。由于在贸易和财富方面的重要性,伦敦金融城成为英国第一个有自的地方***府。
虽然身处“大伦敦”圈子之内,但伦敦金融城与“大伦敦”却保持着一种既***又合作的关系。举例来说,伦敦金融城拥有自己的一套市***、警察和司法机构。伦敦金融城也拥有自己的市长,这个荣誉职务每年均是通过选举产生。市长的职责是代表英国***府向世界宣传英国的金融服务,并接待来访的各国***要,在出访海外时,其级别相当于英国内阁部长。目前伦敦金融城的市长叶雅伦是在2014年11月7日正式上任的,他已经是伦敦金融城历史上第687任市长。
今天,每一个到英伦的人,都会到伦敦金融城一游,见识一下“一平方英里”弹丸之地的繁华与风姿。在金融领域,伦敦金融城在人才、商业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和总体竞争力5个方面,均高于纽约。但是很少有人问过:大英帝国早已衰落,而伦敦金融城为何至今仍把持着“十大全球金融中心之首”的地位,每天数千亿美元计的资金和外汇在这里虎虎生风地流动?
英国的衰落和伦敦金融城的兴盛之间,诠释着体制的秘密及神奇能量。按照英国王室的规定,即使英国女王想进城,也必须事先征得伦敦金融城市长的同意。伦敦金融城可谓名副其实的“城中城”。
独特体制创造商业奇迹
伦敦金融城强大的世界凝聚力,在于其独特的体制安排:远离***治,靠近企业;超脱于******纷争,专注于经济规律。就连其自治***府的名称,都带有公司色彩,直译成中文就是“伦敦金融城公司”(也有人译作“伦敦市法团”,意思是法人团体)。把经济规律作为管理宝典的伦敦金融城,能够满足各行各业、各种肤色人的需求,因而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专业人才和投资资本,实现了高度的国际化。
金融危机爆发后,纽约的华尔街在和共和***之间摇摆,至今在打***治牌。而伦敦金融城则专注于如何走出危机,现在已成为拉动英国经济恢复的力量。
金融城的管理者,包括市长和市***官员,既不是***治家,也不是公务员,而是商业精英和行会代表。只有经过商场的多年打拼,经过一系列公开推荐和选举后,方可走上伦敦金融城的“领导岗位”。
于是,金融城体制的独特性也便呈现出来,不很关心国家***治,也不介入******活动,其主要目标是为各种国际商务活动服务,通过法律修订和***策调整创造最佳经商环境。可以说,金融城自治***府更像一个国际性金融公会,市长可以代表整个英国,在海内外宣扬金融城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性,并听取世界各地对金融城的改进要求。
伦敦金融城的体制框架数世纪以来没有多少改变,依然遵循着《约翰国王大》的规定,但其服务内容却在不断变化,持续地提升自身在创新、开放、灵活、高效方面的声誉。
在世界上,伦敦金融城是为数不多的保持市***部门和行业协会密切联系的地方。商业行业公会对市***的参与,提升了***府决策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确保市***官员是具有专业能力的“行家”,但同时,金融城市***委员会对商业行业公会负责人也有提名权,反过来保证了行业协会与***府间的合作关系。
金融城华人的生存之道
仅仅几年前,走在伦敦金融城街头,还很难发现一张中国面孔。可是今天,一些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和在英国长大的华裔开始频繁穿梭在这个“一平方英里”的世界金融大舞台上。
许多在英国的中国年轻人,把跨入伦敦金融城作为自己的职业最高目标。伦敦金融城的大批从业人员来自外国,且不限于欧盟,而是来自世界各地。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已经显示出了很强的竞争力,他们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思维敏捷,英语流利,他们来伦敦金融城进修、学习和工作,是为了探索中国未来的金融发展之道。
大多数中国人在伦敦金融城从事分析研究工作,比如设计交易模型和风险管理模型,可以说是为前方交易员提供武器。这源于许多中国留学生出自数学、物理等专业。
作为台面人物,投资银行家在这里当然最为体面,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筹措资金或是帮助公司从事购并业务,不过很多交易却是在饭桌或是高尔夫场上完成的。受限于文化背景和语言要求,华人投资银行家在伦敦金融城的发展并不容易。当然,从事财务顾问、律师、会计师、人力资源顾问、信息管理顾问等职务的并不在少数。
金融界篇9
关键词:世界金融之都;异位;美元地位;华尔街;上海
中***分类号:F0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128-02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到实体经济危机深化,下一个世界金融之都的讨论也不绝入耳。不少经济学家甚至预言上海将取代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之都。从世界文明史来看,任何旧的、不适宜社会发展规律的事物终将被新事物取代,关键在于这个过程有多艰辛。有多远。操之过缓,可能延误战机;操之过急,可能得不偿失。唯有知己知彼,才能把握好这个度,百战不殆。
1 金融之都之争
世界金融史专家、《资本之都》(Capitals of Capital)一书的作者尤瑟夫・赛西斯(Youssef Cassis)教授指出,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里,世界金融之都不过两次易手,世界金融中心通常显现出较长的生命力,尽管也时常有盛有衰。第一次是17世纪的世界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让位于19世纪的金融中心伦敦;第二次是19世纪金融中心伦敦让位于20世纪的纽约。纽约真正成为金融中心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后,大约有60年的生命。事实上,美国在二战前,就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二战后,美国才确立了在世界上***治、经济和***事上的霸主地位。然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经过大约30年的时间是纽约坐上了世界金融之都的宝座。我们从历史的角度不难看出,前两次的金融之都异位都是伴随着经济、***治和***事实力的异位产生的。更确切的说,金融之都异位的时间要晚于***治、经济和***事实力的异位。金融之都的变更就是各国综合国力此消彼长的结果。
2 美元霸权能走多远,华尔街才能走多远
华尔街的强大是建立在美元强大的基础上的,说到底,金融之都,就是各国综合国力通过货币博弈的结果。谁取得了世界最基本的金融资产――世界货币的发行和定价权,谁就有资格成为世界的金融首都。因此,要使华尔街衰落,除非美元被另外一种货币代替。一种货币代替另一种货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世界货币代表的是一国的综合国力,***治和经济实力是一国发行世界货币的前提条件,***事实力是捍卫这种发行权利的最终保证。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战以来,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同时在***治、经济和***事上与美国匹敌。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能在***事上和美国叫板。但是经济上不是一个重量级别的。日本经济也几乎在这个时候有超过美国的势头,但是美国一纸“广场协议”硬将日本打回到10年前,让日本人辛苦为美国白干了10年。10余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日本曾经想设立一个类似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以与美国主导的国际基金组织分庭抗礼。哪知刚在IMF香港年会上透露,就被时任美国财长鲁宾毫不客气的顶回去了“你们究竟想干什么?已经有一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何还要搞一个国际金融机构,完全没必要。”以当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财力,完全能够达成这个目标,但是日本在***事和***治上的火候欠缺使日元的风光昙花一现。
美元霸权还能走多远?现在美国依然掌握着世界经济的核心技术,美国依然占据着全世界近一半的***费开支。因此,在短期内,想以一国货币取代美元不太可能。但是,华尔街并非不可一世,其建立在美元霸权基础上的辉煌也会因美元的兴衰而起舞。
正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个单一国家的货币能够取代美国,然而美国的货币***策长期以来让人诟病,因此一些国家提出以超货币替代美元。在前不久的G20峰会召开之际,各国也在这个问题上憋足了劲。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行长发表撰文,建议国际社会创造一种“超储备货币”,立即在全球引起热议。发展中国家普遍持支持态度,却立即遭到了美国财长到美国总统的否定,美联储***伯南克甚至打破历任美联储***不评议美元的惯例。尽管,美国在维护美元的霸主地位和华尔街世界金融之都地位将不惜一切手段。但是,通过这次峰会期间各国之间的交锋,确实可以看出,人们对美元的信心正在消退。
3 美国经济短板已现,华尔街并非不可一世
专家说,美国现在的金融霸主地位是其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换来的,美国的金融地位的改变只有通过二种途径,要么就从***事上打败它;要么就等到美国自己折腾垮自己。第一种情况几乎不可能,没有哪个国家会有这么傻。你会说美国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但是第二种情况确实可能出现。
尽管,美国经济、***治、***事实力风光依然存在。但是,支撑美元霸主地位的***治、经济和***事实力的第一块短板将在经济上。这次经济危机表明,美国目前通过高财务杠杆支撑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而且这种过度透支消费和财务杠杆支撑的经济一旦出现问题时,经济下行的速度也更快。我们看到,美国现在所欠的外债达到10万亿美元之巨,相当于美国2008年GDP的70%。当美国无力偿还其高达10万亿美元外债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无休止的贬值来偿还债务。这是包括美国和其它债权国的梦魇所在。
美国经济从金融业到制造业都没有逃脱衰退的命运。美国汽车三巨头,包括曾经让美国人引以为豪的通用汽车同时陷入破产泥淖。在美联储气数快尽的时候,世人所担心的、不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3月18日,就在华尔街制造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遭到世人对美元霸权的口诛笔划时,美联储全然不顾国际压力和债权国利益,公然宣布将收购至多3000亿美元长期美国国债,并将另购入至多75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是世界所有教科书都没有的救市方案!这个炸弹让全世界震惊!这一次又让世人领略了美国蓄意赖账的无赖之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一纸《广场协议》让日本人白为美国人干十年的事情还历历在目。美国一旦把自己的经济问题转嫁到全世界,屡次失信于世人。这会使美国产生巨大的道德危机,而由此产生美元危机。一旦世人对美元失去信心,美国现行的融资***策和渠道,即通过发债使石油美元和其它贸易顺差国的美元回流的***策将不再管用,美国将面临从国家、企业到个人的自上而下的财务危机,这将大大挫伤美国的经济。
我们都知道,从美国打阿富汗、伊拉克,到游弋在世界各地的12个航母战斗群的开销,其实用的都是其它国家在买单。现在的美国***事***策是由美元霸主地位支撑的,美元的泡沫化,使其***事上也存在泡沫。因此,上述情况的出现将使美国面临经济实力和***事实力双重下挫的境地。
在信用经济的今天,信用危机将使美元霸权的经济短板凸显。由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将使华尔街并非不可一世。
4 航母护航,华尔街下坡路必然会不平坦
现在的华尔街和美国***队已经捆绑在一起的,没有华尔街和美元霸权,就没有美***的嚣张气焰;美***衰落,华尔街和美元地位也不保。美***在维护美元霸主地位上一直是不择手段的,包括对其盟友欧洲和日本(由于在日本有常驻***队,根本不需实际***事动作,外交上一句重话就能够使日本听明白)。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为了打击日元和德国马克对美元地位的挑战,美国挑起来两伊战争。美国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和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正目的也是打击欧元。战争一打,欧元就掉,欧元区的自由资本金就会流向美国,加强美国金融市场的规模。现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经济泡沫,并导致美元对欧元等其他主要货币大幅贬值,与之对应的是美国在全球挑起紧张氛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当地时间2009年3月20日,美国海***一艘核潜艇和一艘两栖船坞运输舰在霍尔木兹海峡相撞。***事专家说,美海***技术设备堪称世界一流,核潜艇却与自家船只相撞,极为罕见。为什么事情偏偏发生在霍尔木兹海峡?值得提出的是,当时,世界油价触底到30几美元每桶,大家都知道,石油是由美元计价的,石油过高会打击美国消费者信心,石油价格过低又会使是结算美元的需求大大减少,这势必使美元在金融危机下雪上加霜。对于石油资源匮乏的西欧和日本来说,波斯湾的油桶不稳定,欧元区的经济就会不稳定。正真的原因,美国心知肚明。
另外。近来中国南海波澜涌动,短短2个月内,中美两国海***海上对峙达5次,动作之频繁,实属罕见。虽然以前两国有过类似的动作,但都没有提到台面上来,这次是美国主动在新闻会上,这又是否与金融危机有关了?在人民币前景被看好的时候,美***的动作是否有打压人民币的意味?最近中国南海周边国家的联合行动又是否有美***在后面作祟?美元最坏的时候还没到!在美国占全球50%的巨额***费开支,使得美***和美元霸权成了一对孪生体,在美元走下坡路的时期,美***通过制造全球紧张气氛甚至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会是不择手段的。
5 上海崛起之中国对策
世界金融危机对全球特别是西方发达国的影响还在继续,我们无法估测其对世界金融格局的影响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世界正处于一个巨大的调整期。
国内外学者都热衷于美元与人名币、纽约和上海的对比,甚至有外国经济学家预测上海不久将取代纽约华尔街。似乎这一时刻很快就会到来。我们听到的声音,乐观的多,谨慎的少。世界金融危机,确实是上海的一个机会。但是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速度,操之过缓,可能怠误战机,操之过急,又会加大成本和风险。
金融界篇10
一般而言,世界经济从里根、撒切尔时代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那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1970年。那时的世界基本遵循着“四化”方向发展。所谓“四化”指的是:经济格局全球化、经济制度私有化、经济运行市场化、经济管理自由化。最典型的特征是:放松金融监管所形成的“金融大爆炸”,它预示着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金融空转”导致实体产业融资难
放松金融监管使得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金融运行更加***,这就是所谓的“金融空转”,而使得整个世界经济逐渐“脱实向虚”,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也随之不断弱化。从过去40年的统计数据看,全球实体经济增长4倍,但基础货币却增长300倍。全球流动性金融资产与全球GDP之比 1980年为109%、1994年为218%、2005年为316%、2013年为350%。
在此背景下,金融自我循环,金融期限不断趋向于短期化;而与之相伴的是:产业资本日益稀缺,金融资本日益强势。这是怎样一个逻辑?首先,金融自我循环的目的是金融套利,金融套利的资金期限无所谓长短,长有长的做法,短有短的做法,都可以套得相应的利润。基于人类之天性和金融之特性,期限越短、风险越小;期限越短、收益相对越高越吸引人。从而必然导致“金融短期化”。
金融短期化使得实体产业融资发生困难,尤其是需要大量债务周转的传统产业。因为,金融投资者不愿意把资金借给“使用期限长、回报比较低”的实体企业。这正是实业资本不断走向稀缺的重要因素。我们看到,1970年之后,大量实体企业自办金融,其核心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为本企业融资服务,并通过金融盈利降低自身的融资成本。比如,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比如到2008年,美国的GE公司金融利润占到其总利润的50%。这恰恰是专业金融无法充分满足实体企业融资需求的体现。
实业资本的稀缺,衍生出另一个结果:金融资本强势。原因是,所有实业资本必须依赖金融资本获得成长,但能够支持实业资本发展的金融工具不仅越来越少,而且大量实业资本逃离实业,转向金融。所以整体而言,实业资本不得不越来越急切地求助于金融资本,这必然导致金融强势。 钮文新在伦敦***经学院发表演讲。
为什么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会频频爆发金融危机?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世界各国看到的问题: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实业资本,经济金融化、空心化,就算你有强大的货币霸权也难以逃脱危机的厄运。实际上,过去40年,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不断提高。据统计:从1945年到1970年,也就是世界执行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世界总共爆发金融危机39次;而1970年到1997年,世界总共爆发金融危机139次,而且44次发生在发达国家,99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为什么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会频频爆发金融危机?我认为,危机的爆发领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货币危机、银行危机,也可以是债务危机等等,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投融资期限错配。什么意思?就是金融方向可以提供的资金期限越来越短,而实体经济资金需求的期限无法随之变短。就是说,短期的融资支撑长期的投资,必然导致重大风险。而许多危机都是这样发生的。比如,墨西哥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以短期国际借贷支撑石油投资导致的危机;起源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也是以短期国际借贷,支撑长期的房地产投资导致的恶果。
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趋势
这场金融危机之深刻,关键体现在它正在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使金融资本主义进入了其否定阶段。这方面的趋势已经显现。其具体体现:
第一,从理论上,人们开始怀疑“新自由主义学派”,这是支撑了金融资本主义40年的重要理论。甚至连索罗斯这样的金融大鳄也公开站出来否定“市场原教旨主义”。最近,他在《纽约***书评论》上还发表长文指出:继续采用市场原教旨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的一套措辞和理论去统治世界已经行不通了,因为它们已经被过去的经济实践所证伪。
第二,奥巴马一上台就提出“再工业化”的主张,经过5年的努力,美国已经形成“新硬件”产业,机器人、3D打印等等一批新的产业和产品陆续问世。
第三,美联储在大规模QE的过程中,采用了“扭曲操作”,意在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以改变金融短期化的趋势。随之,美国股市大涨,而去杠杆过程迅速展开,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际上,去杠杆就是金融短期化的反向运动,是金融长期化的必由之路。
第四,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竞相大规模QE,并借此压低本币币值。表面上看,这是货币战争,是贸易争夺,但实际是通过压低长端利率,而为实体经济创造一个优良的金融环境。因此,它实际是国际实业资本的争夺。当然,本币竞相贬值的过程,也是劳动力价格相对下降的过程,这也为实体经济的成长创造了条件。
第五,美国通过页岩气的开发,成功压制了石油价格,这当然是为了“再工业化”而进行的努力。因为它同样大幅压低了工业成本。但遗憾的是:美国的中东盟友沙特阿拉伯正在不断上调输往亚洲的石油价格,这其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第六,希拉里正式宣布竞选总统,刚刚透露出的、希拉里的施***纲领中,不提环境问题、不提碳排放问题,而专注于中产阶级收入的提高。什么意思?我认为,希拉里作为参选总统将继续“再工业化”的进程,因为中产阶级是高级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而绝不是各色服务员。所以,美国吸引全球实业资本的计划还将继续。我认为,耶伦会加息,但华尔街的口风已经变了,把加息解释为“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和我一直以来的判断高度吻合,美联储最多会把利率提高到“正常低利率”的水平。注意:耶伦主导已经退出量化宽松***策,但从不提及退出扭曲操作的事情。我认为,美国依然会执行有利于“再工业化”的资本***策,吸引全球实业资本投资美国。
第七,金融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融危机之后,针对中国等出口大国的各色反倾销案数量急剧增长,同时环保等非关税壁垒也在不断加高,包括碳排放税的征收。实际上,这或许意味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在开“倒车”。这方面的现象更多,比如,英国脱离欧盟的声音开始出现;比如,美国开始的TPP谈判,背叛在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形成的国际贸易体系――WTO;比如,希腊会不会退出欧元区?等等,一系列的现象表明,未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将被赋予新的内涵。
第八,最近,IMF罕见地报告指出:如果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占比过大,金融业引发的经济和金融波动的成本将超过经济增长的贡献。报告认为,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金融部门的发展已经露出过度的迹象。而实际上,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都在强调经济结构调整,调到什么方向?大体应当看到:发达国家经济需要“脱虚向实”――再工业化;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需要“重新找寻定位”。
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四大特征
基于上述现象,我认为,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势必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倒退,整个世界将在“新经济格局”的背景下找寻新的平衡。但在新平衡达成之前,金融全球化和国家本位利益最大化将形成更大的矛盾和冲突,各主要经济体对实业资本的争夺更加激烈。由此而演化出:低利率的货币环境以及货币贬值竞争势必长期存在。
第二,金融强势依然存在。在实业资本争夺的过程中,更多的金融手段将被利用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定义下一个时代为“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而不是新工业***时代的主要原因。但是,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不同的是:由于***府经济***策的引导,金融将更多地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而金融短期化趋势将获得一定程度的“逆转”。
第三,发达国家在实体经济方向的投资增加,实体经济在GDP当中的占比开始回升,但进程缓慢,不会立即取代金融资本的利润强势。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原有的实体经济发生困难,难以找到新的定位。就算找到了新的定位,也会因为技术实力的差距而显得举步维艰,很容易掉进衰退的陷阱。
第四,金融资本主义时代是“债权债务不断扩张”的时代,而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则是“股权融资比例不断加大”的过程。这与这个时代必须修复传统实体经济、助推新的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尤其对于“新制造业”的投资而言,债务融资的风险与之风险不匹配,所以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一定是股权资本具有相对的主导地位,因此而推动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现在实际已经出现苗头,比如机器人、3D打印、可穿戴设备、传统消费品的个性化定制、物联网等等。
全球经济“新常态”三大表现
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上述特征恰恰吻合了所谓全球经济“新常态”的表述。
2010年初,第40届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如期举行。会上,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PIMCO)总裁埃里安(Mohamed El-Erian)首次提出全球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并引发与会者强烈反响。此次会议专门研讨了这个问题,并形成了会议的初步结论。具体表述分为不同的经济领域。
在宏观经济方向,会议认为,经济恢复缓慢而痛苦的过程,大多数美国人都在慢慢适应经济形势的“新常态”。现在,“新常态”经济增长缓慢已经变成大多数人的共识,但这恰恰是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更加强调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特质。因为,实体经济投资没那么简单,首先要看清方向,然后才有尝试性的投资,然后会出现投资热潮,很多年以后才会有成功和新的产业,整个过程中失败的投资比比皆是。所以,这个时代的经济增长一定是缓慢的。这完全吻合“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特征。
当然,这次会议上,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则认为:美国经济不会出现这种“新常态”,实现快速增长的可能性犹存。那萨默斯为什么这样讲?我的理解是,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认知依然存在,金融恢复要比实业增长容易得多。原因是,烂资产变成新的钱,一分钟之后就可能产生赢利。
在金融领域方向,会议认为:金融体系不可能简单回归到危机之前,“新常态”的金融体系代表着“更低的金融杠杆与更多***府干预的结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宾塞解释说:“我们将会有一个非常不同的金融系统,它的‘新常态’将是被严格地监管,资本需求会很高,银行系统会更有效。”我理解是:所谓监管强化两大结果:其一,金融自由化时代被修正;其二,监管会更多推动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这不正是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
在商业领域方向,会议认为:消费群体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商业环境也发生改变,全球企业界需要拨开“经济不确定性”之迷雾,思考在新常态中的定位,以适应这种变化。 我理解是:企业不只是思考,而是已经开始行动,“互联网+”、新硬件、新能源等等都是企业家在行动的产物。这同样符合我们对后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经济特征的认知。
要树立中国经济学的权威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