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法篇1
关键词:成本控制;变动成本法;应用
中***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1.理论依据
在管理会计中,期间成本是指那些不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而是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期间长短而增减,其效益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不能递延到下期,只能于发生的当期计入利润表由当期收入补偿的成本。即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应列作期间成本,为当期收益的减除项目。固定制造费用可以理解成企业一定的生产条件、经营能力的保障性支出,与产品实际产量无直接联系,与时间关系更为密切。通常情况下,经营条件是否得到有效利用,成本无影响,而其产生的效益与生产经营期间成反比例变化。因此,固定制造费用由当期销售收入负担,不计入产品成本。
2.成本水平
如前所述,固定制造费用计入当期利润表,是变动成本法的特点之一。而完全成本法下,无论是销货成本还是存货成本都参与了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担,当企业期末有存货时,则一部分固定制造费用随之递延到下期。可见,在完全成本法下,随销货成本计入当期利润表的不是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相比之下,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仅指变动生产成本,不存在固定制造费用转化为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的情况。
3.收益的计算差异
在变动成本法下,要在边际贡献的基础上,确定税前净利。具体计算如下: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税前净利=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对比而言,全部成本法计算税前净利的方法与之不同
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货成本
税前净利=销售毛利―期间成本
在两种成本法下,税前净利的计算差异,与固定生产成本密切相关,但不代表在任何条件下税前净利都必然不同。税前净利存在差异与否以及差异大小,要看计入当期的固定制造费用大小差异及水平,这是两种成本法下税前净利的差异原因。
二、分析变动成本法在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变动生产成本与传统成本的要求不想符合
(1)传统的成本概念中,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皆是生产所必需,因此构成产品成本。传统成本用来对外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报送,适用企业的财务会计准则。在变动成本法下与此标准存异,还无法编制财务报表。
(2)传统成本是我国税法的依据。变动成本法下的相关计算形式在税收体系中无据可依,没有相关规定。在具体应用中,存货成本仅指单纯的变动生产成本,而致计价降低,当期利润减少。以至于国家税收收入、投资者利益均受到影响。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我国税法还存在不完善性,但变动成本法与实践的对接也更引发思考。
2.成本划分很难精确
对于变动成本的核算是变动成本法的一大特点,显然固定成本要从成本中分离出来。而泾渭分明的成本界限是不存在的,混合成本是企业实践中成本存在的常态。实际工作中,折旧费如按产量提取就是变动成本,按年限平均法就是固定成本;人工工资,如计件形式下的直接人工就是变动成本,管理人员的计时形式下的就是固定成本。混合成本更是如此,依其特点运用高低点法、散步***法、回归分析法等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分解。然而事实上却是我们虽有理论的分析方法,但是真正的生产实践中,混合成本分解工作量大,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一个考验,很难精确划分。
3.不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顾名思义长期决策延续时间长,因此其复杂程度较高,往往会涉及到固定资产的增加、扩建、改造、更新等,还有诸如生产规模的变动,产品结构的调整。显然这与变动成本法下,单位固定成本以及固定成本不变的逻辑不相符。因此按成本性态要求编制的损益表资料,无法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三、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对策
变动成本法起源于美国,在西方企业内部有着普遍的应用。它能提供更为广泛的信息,有利于企业事前规划与日常控制,但变动成本法引入到我国之后,由于它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的要求,成本分析不够精确,故此一直应用于高校教学研究中,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普遍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动和探究。
应该说,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从某种程度上说,二者优势互补,相互转化。基于应用层面来看,当完全成本法集中、客观地通过对外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历史信息,满足外部报表使用者需要的同时,却无法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短期决策的需要。而变动成本法恰好能满足这些要求。基于核算角度来说,两种方法在对生产耗费进行核算时,固定制造成本的归属处理问题之外,其余都相同。知小异寻大同,鉴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实行“结合制”,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成本核算实践比较现实。
若企业分别按照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双轨进行,技术上实现简单,但会计人员工作量大,成本高。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日常核算按照变动成本法来实施,在会计期末,对变动成本法下的账户进行调整,得到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信息,对外编制财务报表。可增设“固定制造费用”账户,期末将应归属于已销产品分担的部分,按产品销量的比例,转入“产品销售成本”账户,留在账户内的,也要按照比例在存货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使之按全部成本反映。
2.日常核算按全部成本法来实施,通过对完全成本法下成本项目的调整,来获得内部管理决策需要的信息。可以尝试增设“变动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两个账户,进而随时归集获得变动成本、贡献毛益率等信息,方便管理者做出短期决策。
综上所述,变动成本法有许多符合现代化生产的特点,但也有许多不足,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要做深一步的实践性探讨,让变动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践应用中逐步完善、逐渐科学,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有效服务。
参考文献:
变动成本法篇2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特点
中***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044-02
一、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和原理
(一)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和原理
1.变动成本法的概念
是指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产品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视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变动成本法的原理
变动成本法将当期所确认的费用,按照成本性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这部分成本应有已销产品和期末存货负担;另一部分则是与产品生产数量无直接联系的成本,即固定性制造费用,这部分成本是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成本,它们与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无关,既不会因为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也不会因为产量的下降而减少,只会随着时间的推延而丧失,所以是一种为取得收益而已然丧失的成本,应全部列为期间成本与当期的销售收入相配比。
(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和原理
1.完全成本法的概念
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
2.完全成本法的原理
根据生产过程与产品成本的因果关系,凡是生产过程中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成本都应当作为产品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一样,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因而在计算产品成本时理应同等对待,作为一个整体全部计入产品成本中去。现代企业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产品的成本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
二、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的比较
(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完全成本法将全部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以此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其中,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
变动成本法则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其中,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变动性销售及变动性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销售和固定性管理费用。
(二)产品成本、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成本划分法法本工用造费用本造费用费用用用存货成本、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完全成本法下不仅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还有固定性制造费用。当期末存货存在时,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需要在本期已经销售的产成品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之间分配,从而导致被销货吸收的那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销货成本计入本期损益表,被期末存货吸收的另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随着期末存货成本递延到下期。
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变动成本法下无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表,因而没有转化为销货成本或存货成本的可能。
销货成本=单位变动产品成本x本期销售量
所以变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的成本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的成本。
(三)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1.完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程序
完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程序是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它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用销售收入减去本期的销售成本,确定销售毛利,即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
其中: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第二步是用销售毛利减去期间成本以确定当期销售利润,即销售毛利-期间成本=销售利润,
其中:期间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它侧重于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其重点在于确定最终收益。
2.变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程序
变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程序为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它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用销售收入减去本期销售产品的变动制造成本,确定制造贡献毛益,即销售收入一变动制造成本=制造贡献毛益
其中:变动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
第二步是用制造贡献毛益减去变动非制造成本,确定营业贡献毛益。
其中:变动非制造成本=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财务费用。
最后,用营业贡献毛益减去固定成本,确定销售利润。
其中:固定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
变动成本法侧重于为企业内部提供决策所需信息,其重点在于确定边际贡献。
(四)对产量的决策与适用性不同
在完全成本法下,当产量增加时,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会相应减少,从而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这种情况下,即使在销量不变或者减少时,也有可能出现利润不减反增的反常现象,这可能会让管理者做出继续增加产量的错误决策。
在变动成本法下,因为产品的生产成本仅包括变动性生产成本,所以产量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化,所以,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量越大,利润就越大。在变动成本法下,管理者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会更加重视销售量而非生产量,比较符合现代管理会计中以销定产的观念。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特点分析
(一)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1.以产品成本性态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
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2.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差异性
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的收入中获得补偿,而固定性制造费用与产品的销量无关,只与企业是否经营有关,因此不应该将其纳入产品成本,而应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3.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期间内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成本,导致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
(二)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1.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
完全成本法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及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即产品成本既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目前世界各国都主张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并据以确定存货价值和利润,对外编制会计报表
2.强调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在成本补偿方式上的一致性
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是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均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性制造费用也不例外。
变动成本法篇3
[关键词] 变动成本法 产品生产成本 期间成本
现代管理会计将企业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就是成本按照性态进行分析,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而不应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必须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确定损益的方法,而完全成本法是传统的财务会计确定损益的方法。两种方法在成本和损益确定上均有较大的差异。
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处理为期间成本,所以单位产品成本较之完全成本法下为低。当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较之完全成本法下就高了。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上的区别,是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其他方面的区别均由此而生。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表,没有转化为销货成本或存货成本的可能。
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要计入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要在本期销货和期末存货之间分配,因此,被销货吸收的那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销货成本计入本期利润表,被期末存货吸收的另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随期末存货成本递延到下期。显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
常用的销货成本计算公式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销货成本全部是由变动生产成本构成,当期初存货量为零时,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单位销货成本这三个指标相等,或者前后期成本水平不变,这时单位期初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单位销货成本可以用统一的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来表示,可以用下面的公式直接计算:本期销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完全成本法下,如果期初存货等于零,则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单位销货成本这三个指标等于单位生产成本指标,可以用以下公式直接计算销货成本:本期销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
但在前后期成本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除非产量也不变,否则应当按照各期的产量来分摊所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的总额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减成等比例的增减,产量增加一定比例,变动成本也增加一定比例,产品停止生产,变动成本从理论上说也就等于零。变动成本同时间长短不发生关系,它是以工作量为单位计算的,也称为工作成本。所以,从单位产品来说,变动成本是等量的,不论产品产量多大,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变动成本总是不变的。因此,销售量不同,所承担的变动成本绝对不相等。按照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可能不一致。但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差额只有可能性,没有必然性。
根据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法,本文通过下面具体实例的计算得出如下结论:厂家扩大销售,可以回笼资金,占领市场,具有合理性。某企业2005年开始投产,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其市场销售单价是15元/件。当年投产完工6000件,销售4500件,期末产成品为1500件。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搜集的当期发生的有关成本费用资料如下表所示:
在完全成本法下:
本期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变动生产成本合计+固定性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4000+14000+10000=48000(元)
单位产品成本=48000÷6000=8(元/件)
期间成本=非生产成本合计=销售费用总额+管理费用总额+财务费用总额=2000+3000+2000=7000(元)
本期产量大于期末存货量,
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8(元/件)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8×1500=12000(元)
本期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0+48000-12000=36000(元)
或=单位销货成本× 本期销货量=8×4500=36000(元)
变动成本法下,本期发生的变动生产成本合计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
=24000+14000+4000=42000(元)
单位产品成本=42000÷6000=7(元/件)
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
=6000+500+1500+1000+2000+0+3000=14000(元)
单位期末存货成本=单位销货成本=7(元)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
=7×1500=10500(元)
假如最近三年的销售量分别为4500件,5000件,4000件。我们来计算这三年的营业利润。
上表是采用变动成本法编制的,可以看出,在变动成本法下,企业的营业利润和销售量成正比例变化,其斜率可能不是一条直线,但是,销售量大的年份其利润大,销售量小的年份其利润小,销售量居中的年份其利润也居中,第二年与第一年相比,随着产品销售量的增加贡献边际也增加了,另外,又由于固定性制造费用保持不变,所以,第二年比第一年的营业利润大,第三年的销售量比第二年小,也不大于第一年,所以,营业利润是最低的。
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重视市场销售,认真研究市场,增加销售来提高其效益,防止盲目生产带来的大量积压。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的收入中获得补偿,而固定性制造费用由于只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与经营的“状况”无关,所以应该在其发生的同期收入中获得补偿,与特定产品的销售行为无关。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列作期间成本,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敏感,这在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产品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量为贡献毛益,而以贡献毛益减去期间成本就是利润。
不难看出,变动成本法强调的是变动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所以得出如下结论:利用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厂家扩大销售,不要盲目生产,提高其效益,具有合理性。变动成本法,主要用于企业短期的经营预测,采用变动成本法,对于进行成本控制也有一定的好处。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等资料,有助于揭示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能反映出生产,销售和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为正确进行经济预测,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另外,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直接列入期间成本,大大简化了成本分配工作,从而减少了由于分配标准的多样性而带来的主观随意性。但是,变动成本法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按传统成本观念的理解,生产成本是产品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耗费,既应该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也应该包括不变生产成本,这种观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很显然,变动成本法不符合这一传统观念的要求。另外,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以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固定不变为前提条件,这在短期内是成立的。但成本性态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可能长期不变。而成其决策要解决的是生产能力的增减和经营规模的扩大或者缩小的问题,涉及的时间长,必然要突破相关范围的限制。因此,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所以,我认为用变动成本法组织日常核算,对产品成本,存货成本,贡献边际和税前利润,都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对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其间成本进行调整,计算符合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兼顾对内和对外两方面的需要。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学中基本的成本核算方法,根据成本习性的特点核算产品成本,确实起到完全成本法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辨析其利弊,使之被企业管理者利用。
参考文献:
[1]刘翼生编著:《企业经营战略》.清华大学出版社
[2]孔祥祯主编:《会计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变动成本法篇4
一、传统的成本管理必须改革
经济管理体制决定成本管理体制。在产品经济体制下,企收是用国宗抜给的原杣料和资金,按国家下达的计划生产出产品。生产耗费按国家规定列销,财***上统诚亏a企业领导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生产计划,成本高低、利润多少无关紧要,财会工作只限于算帐掁帐,成本管理起不到监督与控制作用.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者既要向社会提供I价廉物美、有竞争力的产品,又要不断提髙企业经济效益,因而必须时刻关心成本髙低和经营成果好坏,建立起适应经营苻理型机制的成本管理体制。新的成本管理体制应是:(1)管理思想要变监督为服务。在逢守国家法令、法规的前提下,要为不断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服务,能随时提供成本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2)成本管理对象应该是经营活动,而且财会部门和其他各部门都要以本部门、本岗位的业务工作为成率管理对象。(3)要有一套责任会计方法和形成一个包括全部经营环节的、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
管理体制决定眘理方法,管理方法为管理体制服务产品经济条件下的成本管理是以|产品成本为中心,成本管理的计划、控制、核簍'分析等项工作都是以产品为对象,以产品成本髙低(乍为评价企业工作的综合指标。在机械制造业中,轮番生产,周期较长,产#成本的形成周期与生产周期同歩,与成i控制工作在时间上不同步,在成本工作上表现为事后成本。商品经济下,评价企业工作质量的指标是全部经营活动的综合经济效益^现行的承包经营办法也都是以综合经济效益为主耍承包指标,由于经营成本是决定综合经济效益的主要内容,所以成本管理应以经营成本为主,以产品成本为辅。同时,为使经营者对瞬息变化的市场能及时准确作出反应,成本管理要做到核算内容和时间要与经营活动同步,经营成本变动要分析准确,反馈要及时,成本预测根据要可靠。
二、成本管理改革应以核算改革为先
成本管理工作内容一般分为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六项。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本工作,也是其他五项工作的基础,它既能反映计划实现程度和成本控制效果,也是分析和考核工作的依据。改革核算工作是改革其他五顿工作的前提,是当务之急。
现行的成本核算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成本项目划分过细。如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1停工损失等间接费用过细的划分,对反映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并无多大作用,徒然增加核算工作量。
(二)成本分期假设。相同的两批产品,材料与工时耗费均相同,由于所属成本计算期的日历天数不同费用单价发生差异,使产品成本不一致。又如采用计划单价方法,因受市场价格、***策等变动,也很难防止产生较大差异。
(三)费用分配标准假设。如间接费用分配大部分以耗费的工时为标准,这是一种假定。因产品加工工艺决定了产品使用的厂房、设备、工种以及能源和机物料消耗等都不相同,这些不同的消耗与产品工財耗费并不存***性关系。又如原材料成本差异分配,是以产品的原材料成本总额为分配标准,实际产品消耗的原材料品种很多,其价格差异不会相同,按综合差异率分配价差也是一种假设。由于这些成本假设,计算出的产品成本也是一种假定成本,不等于实际耗费。
(四)实用价值差。在大型机械制造业中,产品完全卞大都是逐月积累,并随生产进程结转,,/见之成本核算的假定性因素,产品完工后其成本很难反映其实际耗费9即使能反映出一些问题,也已时过境迁无法控制,
改革成本核算必嫌遵循如下原则,
1. 实用原則9要弃繁躭简,讲求及时实用,尽羞减少成本核算中的人为因素,使成本相对准确和稳定,提供可靠数据为经营决策服务。
2. 稳步原则。要制订详细1具体的改革方案,并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切忌仓促上阵。
3. 财***原则。成本核算制度是与財***制度相联系的,核算改革要考虑对财***收支的影响程度,要惧重研究#请示上级***门批准。
三、变动成本法与宪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问题
变动成本法是把随产品产量成正比钶变动的成本怍为产品成本,井随产品在生产过程流动而结转》把变动成本以外的成本作为固定成本,不是随产品流动结转,而是在期间收益中列支。变动成本法虽与现行成本法相违背,但有其实用价值,它有利于成本控制且能将控制效果在期间效益中反映,有利于经营决策,有利于责任制推行,因而可以为改革成本核算提供一种有价值的模式.
完全成本法有利于宏观管理,而变动成本法为微观管理所需要,在不打乱宏观管理和不影响财***收入的条件下,探讨两法结合应用,有利于改善企业管理水平。
(一)存货成本处埋问题。
采用变动成本法后,当期固定成本全部在期间收益中列支,期末存货成本c在制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为不完垒成本,以现行法规衡量,e存货价值不实*期间效益虚减,为保持‘宏观管理要求一致》使存货成本在总额上符合现行法规和与实际价值近似,可有四种处理办法:
1.常数法。
常数法将实行变动成本法前的期末存货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总额作为常数,不猫,肘间或其他因素变化而变动,在存货成本中苌期挂账。此法适用子生产均衡,经营'C定,增长幅度不大的企业
2.系数法
系数法又可分为固定系数法和平均系:数法,固定系数法以实行变动成本法前的期未存货成本为依据,将其中固定成本总差额作为基数单列挂帐,并计算其固定成本与变动敁本的比例作为固定成本系数,长期不变或每年度调整一次4每月末按当月存货变动成本总额乘固定成本系数的所得,怍为当月固定成本总额挂枨,与基数之差额调整当期收益,平均系数法使用固定系数法的原理,每月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累计发生额计算固定成本系数,据以调整存货固定成本。
系数法使存货总成本符合完全成本法法规,基本上不影响财***收入。袒是期苘发生的固定成本将有一部分转入后期,期m利润将受到前期和后期固定成本影响,不便于成本位理。
3.期末调整法。
年初以上毕末存货中的固定成本总額为基数挂帐,年中不作调整。年末按本年度实际平均固定成本系数计算应存固定成氺总额,并调整挂帐基数,与基放的差异额调整本年度收益。这种办法调整的额度很难预测,不利于经营者把提利润指标的d
4.期初调整法。
期初调整法是年度扨按上年实际平均U定成本系数计算年初存货中应存的固定成本总额为本年挂枨基数,年度内不调整,本年挂帐基数与上年挂帐基数之差n,调整本年度固定成本或以“上年度固疋成本差异”名义增戚本年收益。这种办法对财***收入的影响仅在时间上差一个年度,存货账面价值也接近实际价值,对经营者来说,调整额度是在年初,是一个已知囡素,便于控制,便子经营决策。笔者认为,此种办法优于前三种办法,有利于大范围推行。
(二)产品订价依据和完全成本问题。
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是不完全成本,它不反映产品全部耗费,以此为侬据订价,固定成本将得不到补椟,从订价要出发,仍领计算产品的完垒成本,是按传统规定每月计算,还是年度终了计算一次,基于前述现行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计算产品完全成本,以年度计算一次为好。
变动成本法不核算产品完全成本,计算产品完全成本与变动成本会计处理无关,因此计算产品完全成本可作为一种业务核算或会计辅助核算。
(三)销售成本与销售利润明细表问
采用变动成本法,销售产品工厂成本的核算要稍作改变。工厂成本包含产品变动成本和期间固定成本两部分。变动成本部分仍按个别产品核算6固定成本和销售赞甩、技术转让费、上浮工资等间接费甩有两种核算方法:一种是按现行作法将其分配给各产品f形成产品完全成本。笔者认为,这种成本并不反映产品真正耗费,
变动成本法篇5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区别 优缺点 运用
一、定义与历史
(一)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计算法又叫“直接成本法”,它的产品成本包括产品生产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又将其另外的成本费用归入期间费用里,比如固定制造费用以及非制造成本,最后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二)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计算法,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成本的计算方法。完全成本计算方法并没有把制造费用分为一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一部分为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而是直接全计入生产成本中,其余的直接人工和材料也全计入生产成本中的一种计算方法。
二、区别
(一)构成内容不同
完全成本计量法是将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全部计入生产成本中的计量方法,那么在此之中所发生的所有费用,也就是全部工人薪金、原材料、折旧费等一系列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全都应该随产品的流转而结转,这也使得在本经营期间内无论是已经销售的产品成本,还是没有销售的产品都应该具有相同的产品成本构成。所以综上所述,完全成本计量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存货进行估价,并且对价格有可靠的依据而确定损益。
但是相反在变动成本法中,构成其成本包括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包括了固定制造费用和固定的其他费用,而对于其他的费用,全都应计入变动成本中,就例如在产品流转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这也最终构成了变动成本法中的成本,其计量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预测短期盈利,以及业绩评价。
(二)损益计算不一样,以及影响利润不一样
1.变动成本法下损益计算公式:
(1)产品边际贡献总额等于在此期间产品流转所产生销售收入总额与变动成本总额的差额。
(2)企业营业净利等于在此期间产品流转所产生边际贡献总额与固定成本总额的差额。
(3)固定成本总额等于产品生产过程中固定制造费用与固定期间成本的和。
2.完全成本法下损益计算公式:
(1)产品销售成本总额等于在经营期间中期初存货生产成本加上本期生产成本减去期末存货生产成本。
(2)产品销售毛利润等于产品销售收入减去已销售产品生产成本的差值。
(3)产品的制造成本总额就为产品变动期间费用与产品固定期间费用之和。
3.使用不同方法对各期损益影响。在使用不同计量方法情形下,情况一:当产品生产量等于产品销售量的时候,那么最终得到完全成本和变动成本法计量下两者利润相等;情况二:当产品生产量大于销售量的时候,那么最终得到完全成本法利润大于变动成本法计量下的利润;情况三:当产品生产量小于销售量的时候,那么最终得到完全成本法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计量下的利润。
三、优缺点
(一)变动成本计量法优点与缺点
1.优点。能为管理者提供对企业有关的产品流转等有关管理信息,能为管理者为规划未来和参与决策提供服务,比如:产品成本的计价是将产品流转过程中的成本拆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变动成本,而另外一部分是固定成本,这对于企业可以直接反映出成本与销售量、业务量、利润等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提供了各个产品的盈利能力等重要分析,这一系列的分析与预测、预算,有利于帮助企业进行决策、责任归属、控制和业绩评价,也有效直接提高本企业的管理水平。
2.缺点。在报表编制阶段,编制的会计报表不能对外,因为在变动成本计量法下,产品成本的计价是将产品流转过程中的成本拆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变动成本,而另外一部分是固定成本,这在会计报表的反应中,没有完全反映出成本来,所以不能编制对外会计报表;不能适应长期运用其方法,因为对于企业而言,解决问题一般看的是长期决策,但是社会是进步的,事物也在不停的变化。
(二)完全成本计量法优点与缺点
1.优点。其符合会计准则,可以编制对外会计报表,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并且现阶段世界各国都是运用完全成本计量法计量成本;可以刺激生产,因为对于完全成本计量法,其中的固定成本是不变化的,从而相对当变动成本增加的同时,那单位成本就变低,对利润而言就暂时变高,提高大家的积极性;相对于企业的长期决策而言,完全成本计量法计量下的单位成本包括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对企业而言是可以进行长期决策的,有助于企业进行长期决策。
2.缺点。完全成本法下,会夸大业绩,分不清部门责任,也不便于考核各个部门的业绩,这对于成本的控制是不利的;并且这对于企业整体而言的短期利润的预测是完全不利的,因为其夸大业绩,并不能反映其盈利能力。
四、两种成本计量法的具体运用
从以上分析可知,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分别有着不同的优势与劣势,并且在某种意义上,两种成本计量法是优劣互补,单个成本计量法已经不能完全的满足现阶段的企业经营模式,因此为了两者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就要对两种成本计量法进行建立一个统一的核算体系。目前有着具体应用方式:单轨制、双轨制、结合制。
首先单轨制,是用变动成本计量法完全取代完全成本计量法,完全发挥变动成本计量法的优点,但是这种做法不现实,并且变动成本计量法不符合会计准则,不能对外编制报表,因此不能实现。
其次是双轨制,是在完全成本计量法下,再设置一套变动成本计量法的系统,来满足企业中的不同需要,这样有着便捷、快速的提供管理会计学的一些资料的优势,但是两种计量方法一起运用却提高了成本,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变动成本法篇6
关键词:成本核算;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
一、企业成本核算的定义和意义
成本核算就是按照国家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支出进行核算,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提供真实有用的财务成本数据。企业成本核算,主要包括经营管理费用的核算及产品生产成本,通过记账、核算等财务管理手段,对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和人力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对比和分析。[1]
企业的目的是获得高额的经济利益,所以企业会对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认真做好核算。成本核算就是把一定时期内的各种耗费,按照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按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和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算出企业各种不同的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在这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生产产生的经营费用总和,根据结果对其进一步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活动。[2]
从就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决定一个企业会计期间预算和核算的是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那么,就此可以看出,在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方面,成本核算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企业只有采用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成本核算方法,对成本进行细致完整的核算,才能对企业的成本有一个良好的控制并作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3]
二、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含义
完全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指企业在计算产品成本及存货成本时,将一定时期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全部的制造费用都计入到产品的生产成本中,而将非生产成本(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到当期损益的成本核算方法。其有利于企业长期决策及国家税收的需要,适用于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大或虽大但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及经营管理影响不大的中小型企业。
变动成本法又被称之为“直接成本计算法”或“边际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较来看,其产品的生产成本没有其中的固定制造费用,而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同非生产成本一同列入到当期损益中,作为贡献毛益扣除项目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其有利于企业迅速有效地做出短期决策,适用于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及经营管理有重要影响的大中型企业。
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各自的特点
完全成本法同变动成本法相比较来看,产品的生产成本没有其中的固定制造费用,而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同非生产成本一同列入到当期损益中,作为贡献毛益扣除项目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其有利于企业迅速有效地做出短期决策,适用于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及经营管理有重要影响的大中型企业。
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成本受产量影响较大。企业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所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包括了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因此,单位产品成本的高低不仅受成本控制好坏的影响,而且也受产量多少的影响,对两者不能进行清楚的划分。由于单位成本受产量的影响很大,企业很可能会为了降低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而盲目进行产品的生产,造成企业存货的积压,影响企业发展。
在完全成本法下,导致存货成本的高估。企业所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计入产品成本,只有当产品销售出去时,这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才会转为费用计入利润表中,当企业当期的产品的产量大于当期的销售量时,将会有一部分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转入存货中,这样在存货中多包括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会抬高企业存货的价值,造成存货成本的高估。
在变动成本法下,有利于企业迅速有效地做出短期决策,适用于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及经营管理有重要影响的大中型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变动成本法的规定,是将变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中,将因生产产品而发生的耗费列作固定制造费用并计入期间费用。
在变动成本法下,会增加企业的核算工作。因为企业要区分制造费用,将其划分为变动和固定制造费用。而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成本多是混合成本,要将其区分开就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去进行核算,增加了工作量。
利用变动成本法,企业在进行长期决策时会带来不便。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的,在相关范围内保持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的正比例变动性,但是从较长的生产过程来看,长期决策要解决的是经营规模的扩大或缩小与生产能力的增减的问题,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两者比较矛盾。
完全成本法主要是对日常的业务进行分类记录和登记,定期编制相关的财务报表,向个人、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团体企业、和企业提供相关成本和利润的报表,以满足对企业进行投资的投资人、债权人和纳税机构的需要。
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除了包括变动制造费用、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成本外,还包括变动成本法下计入期间成本的固定制造费用。而对于全部的非生产成本都作为当期的费用,与期间成本一起在当期转销,并列入利润表。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单位产品成本越低,产量越大。越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
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作为应用的前提,需要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部分。
完全成本法要求企业将生产过程的全部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为非生产成本和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制造费用,支付的直接人工,和购买的直接材料,非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各种财务费用,应用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在完全成本法下,每个会计年度所发生的其他生产成本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一样在完工产品和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当进行完工产品销售时,全部成本还需要在未销产品和已销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所以被销售货物吸收的那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可作为销货成本计入本期利润表,被期末存货吸收的另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随着期末存货成本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
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也随产品核算,被归类于产品。所以期末未销售的产品和本期已销售的产品在成本核算上是一样。销售量相同的条件下,产量大则利润高,从某方面看,完全成本法有刺激生产的作用。完全成本法强调了固定制造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据此得出,变动成本法是按照成本性态来划分相应的成本及核算成本的,它是将变动生产成本直接列入产品成本,这样做的动机就是因为产品制造过程是与变动生产成本直接相关。它不受产品生产量的变动影响。是根据产品的出售或结存而将其分别转入销售或存货成本。而且就利润的真实性而言,变动成本法所计算的结果更为真实,所以它比完全成本法更加符合“收益与费用配比”的会计原则。
综上所述,企业可以在日常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在每个会计核算期末将变动成本法的数据按照完全成本法的要求调整为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会计数据。从而对产品进行合理定价,为企业赢得更多利益,同时也使得企业能够取得更长远的发展。(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桂芹.企业成本核算方刍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0,(15):224-225.
变动成本法篇7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会计处理;会计核算
中***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要求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以作为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依据,传统的全部成本核算法无法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第二世界大战后,对会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变动成本法开始在西方企业诞生,时至今日,普及地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
变动成本法是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其中变动成本又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非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将变动非生产成本和固定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
在变动成本法下,只是变动成本生产由已售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别负担。因此变动成本法下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估价必然低于全部成本法下的存货估价。
一、变动成本法会计处理内容
1.变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程序
变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程序为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它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用营业收入补偿本期实现销售产品的变动成本,从而确定边际贡献,即营业收入-变动成本总额=边际贡献,其中: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变动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单位变动非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第二步是用边际贡献补偿固定成本以确定当期营业利润,即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总额=营业利润,其中:固定成本总额=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销售费用+固定性财务费用+固定性管理费用。它侧重于为企业内部提供决策所需信息,其重点在于确定边际贡献。
2.产品成本、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
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构成,其内容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在变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由全部固定成本和全部变动非生产成本之和构成。
3.存货成本、销货成本的水平
变动成本法下无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表,因而没有转化为销货成本或存货成本的可能。
销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
二、变动成本法在会计处理应用中的优缺点
1.变动成本法优点
有助于简化产品成本计算工作,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一方面,基于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仅包含生产过程中的变动成本,因此,企业仅对直接材料费用进行分配,以此很大程度上简化了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使企业成本计算的主观随意性大大降低,企业会计信息在准确性、高效性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企业运用变动成本法确定产品成本,有效规避了企业利用间接费用的分配人为调节企业盈亏行为,从而防止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2.变动成本法缺点
一方面,变动成本法计算无法满足传统成本概念的需求。企业为生产产品而消耗的所有费用称之为传统成本概念。一直以来,我国企业均是依据会计准则开展成本核算,会计准则下,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均需要计入产品中。而变动成本法下,将变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中,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中。由此可知,变动成本法计算与传统的成本概念不一致,所以无法将其作为产品价格决策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划分较为困难。当企业制造费用被划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时,企业才可以采用变动成本法,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其绝大多数成本为混合成本,因此,将其成本分解开极其困难,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三、变动成本法在会计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变动成本法是指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完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通常情况下,需要从产品成本内容构成、存货估价、利润计算方式以及产销量不平衡时算出的利润额四个方面判断变动成本法或完全成本法。
现阶段,我国变动成本法主要具有三种应用方法:单轨制、双轨制以及结合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单轨制
单轨制最早形成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其主要是以变动成本法完全取代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从而充分发挥变动成本法的积极性作用。现阶段,我国通常采用单轨制应用方法,该方法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而且还能够增强变动成本法提供对外报告的合法化。基于我国变动成本法起步比较晚,发展相对缓慢,以至于单轨制应用方法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时,再加上,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未能够彻底摆脱完全成本法的束缚,导致单轨制应用方法无法充分发挥高效性作用。
2.双轨制
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其是指在完全成本法核算之外,另外设置一套变动成本法的核算系统,提供两套平行的成本核算资料,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与单轨制应用方法相比,双轨制应用方法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优势,使得企业分别运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核算自身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同时,双轨制应用方法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对外报告的需求,有助于及时对内提供所需资料;另一方面,双轨制应用方法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即该应用方法与成本效益原则严重脱节,给予企业会计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负担,不利于推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3.结合制
结合制是指企业日常核算立足于完全成本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实现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相机结合,确保能够满足企业对外报告和内部经营管理的需求。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均存在着优缺点,同时,两种计算方便表现出明显的互补性。如,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常作为期间费用,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常作为存货成本;而企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无论是在变动成本法下还是在完全成本法下均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因此,企业只有将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够满足企业会计内部核算和会计外部核算的需求,从而促进企业各项会计核算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徐芬,黄春方.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23).
[2]颜廷生.浅谈变动成本法在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1(01).
[3]何玲.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比较[J].理财,2011(05).
[4]王冠晓.浅谈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结合应用问题[J].现代商业,2009(33).
变动成本法篇8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优点;缺点;应用
一、 变动成本法及其理论依据
所谓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企业日常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将所有成本费用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把变动生产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把固定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如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来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其理论依据是:成本按性态分类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混合成本又可拆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而构成产品成本的应当只有变动生产成本而非固定生产成本。因为固定成本是为了维持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无论当期产品多少,产品有无,固定生产成本均会发生且不变,亦即:它不随产品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因而也就不符合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而在生产工艺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变动生产成本是随着产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以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显然比完全成本法不考虑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而将制造费用不加区分的全部计入产品成本更符合收入费用配比原则。
二、 变动成本法优点
1.简单明了的为管理者提供了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等有关信息,便于管理者进行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是按照下式计算税前利润的: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贡献边际,贡献边际-固定成本=税前利润。将上式进行整理可知,依变动成本法计算利润的公式可简化为:利润=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基于本—量—利分析的线性假设基础之上,即:相关范围内,成本与销售收入在***形上表现为线性形式)。它清楚的展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了完全成本法通过复杂的成本配比计算确定利润的过程。同时,变动成本法可以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它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本—量—利分析,便于企业确定盈亏平衡点以及目标利润一定时产品的产量。
2.变动成本法可使企业管理者联系销售环节制定生产计划。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不随存货实物流转而流转,不构成产品成本。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若销售量、产品单价不变,则税前利润与销售量成线性关系,亦即:利润随销售量增加而增加,随销售量减少而减少。这就会使企业管理人员重视市场供求关系,根据供求关系确定产量,避免盲目生产可能造成的产品积压。
3.使用变动成本法便于进行责任归属。变动成本法提供了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变动非生产成本,固定非生产成本等的相关资料,而变动生产成本通常发生在生产过程之中,应由生产部门负责;而固定生产成本的发生与生产产品的数量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固定生产成本无论当期产品数量多少均会发生,其数额高低不应由生产部门负责,而应由管理部门负责。变动非生产成本多为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应由销售部门,财务部门负责。变动成本法记录了企业各个单位所有成本耗费的数据,并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管理者可据此结合上述追究相关部门责任。
4.避免了繁琐的计算。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划分为期间成本并从贡献边际之中直接扣除,避免了会计核算时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在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之间的分配这样一个过程,节约了会计人员的时间,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三、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1.变动成本法与会计准则有出入,给国家税收造成了损害。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制造费用无论是变动性制造费用还是固定性制造费用,均应作为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则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抵扣贡献边际,与完全成本法所核算出的当期利润相比,可能会导致当期利润减少,给国家税收造成了损害。
2.从长期来看变动成本法有其局限性。变动成本法要求一定技术条件下单位变动成本不变,但事实上,从长期来看单位变动成本是变化的。在进行长期决策时,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未必可靠。
3.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成本性态分析并不容易,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区分也有一定的主观性。受企业本身生产产品,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等影响,同一企业可能并不能很好的将区分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不同的企业也可能对混合成本的分拆产生不同处理结果,变动成本法的这个缺点可能会被企业利用以操纵利润。举例而言:酌量性固定成本(即:数额受企业管理当局决策影响,在不同时期可改变其数额的那部分固定成本),因企业管理当局可以决定其有无,就可以在某一会计期末通过对其加以调整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四、将变动成本法应用于实际工作
虽然说变动成本法尚有不足,但是只要稍加改进,并不影响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其实,我们可以将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独的使用其中一种。企业可以在平时主要按照变动成本法来核算,而在需要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时再根据变动成本法提供的信息将其调整为完全成本法下销售成本和存货成本,以提供相应的财务报告。这样就能在平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以方便他们做出决策,分析成本,确定销售量,订货量,目标利润而在会计期末为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如:***府,审计部门等提供符合他们要求的财务报告。
因为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仅将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后者则不区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变动性制造费用,而是将制造费用全部计入产品成本。将两者结合使用,最重要的事如何处理固定性制造费用的问题。据此,企业可以在日常核算中对所有成本费用,以成本形态分析为前提,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制造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这几个会计科目下增设二级科目:“变动”“固定”。其中,“制造费用—变动”、“财务费用—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借方登记依照成本形态分析所划定的变动性相关费用增加额,相应的“制造费用——固定”、“财务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固定”核算依成本形态分析所划定的固定性相关费用增加额。“生产成本—变动”借方登记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变动”期末转入额,贷方登记期末按一定方法(如:约当产量法)核算的应转入“产成品”账户的变动生产成本,余额在借方表示应由在产品分摊的那部分变动成本。“生产成本—固定”借方登记“制造费用—固定”转入数额,贷方登记期末转入“产成品”账户的数额,余额在借方表示在产品应分摊的固定成本。这样,若想获悉依照变动成本法核算的当期产品成本,只需考察当期“生产成本—变动”科目贷方发生额;若想知道依照完全成本法核算的当期产品成本,只需考察当期“产成品”科目借方发生额即可。这样既能反映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有利于管理决策的信息,又能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基金项目:陕西省审计厅2012年立项课题. 项目编号:12Jk0022
参考文献:
[1]杨化峰,郭景先.谈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J].财会月刊.2006,(10):11
[2]陈燕慧,余蓉蓉.论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区别[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8):28
[3]高樱.动成本发育完全成本法的结合运用[J].经济师.2010,(2):156
变动成本法篇9
一、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标准成本分析法
根据标准成本分析法,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变动成本差异=数量差异+价格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
二、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指数双因素分析法
1、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指数双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指数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总指数分解成各构成因素连乘积的指数体系,它假定其它因素不变,测定某一因素变动对总指数或总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若干因素指数乘积等于总量指标变动的总指数,若干因素影响值之和等于总量指标之差。从实质上看,标准成本分析法把产品变动成本总差异分为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这两种类型,其理论根据是数量和价格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变动导致变动成本偏离标准而产生产品变动成本差异,这说明标准成本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指数双因素分析法。事实上,指数双因素分析法比标准成本分析法更加全面、更加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分析产品变动成本的总差异,不仅能够计算出产品变动成本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的绝对数,而且能计算出产品变动成本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的相对数,而标准成本分析法只能计算出产品变动成本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的绝对数;其二,企业可以利用指数双因素分析法,通过调整价格指标和数量指标来调整成本差异指标,制定出适合企业实际的目标成本控制计划,使产品成本有利差异尽量增加,不利差异尽量减少。而标准成本分析法对企业目标成本控制计划的制定没有多大帮助,它容易使企业仅以标准成本为目标,缺乏超越标准,增加有利差异的动力;其三,分析产品变动成本的平均差异,并可以计算出由于成本结构变化而产生的结构性差异与由于成本水平变化而产生的水平性差异的相对数与绝对数,而标准成本分析法无此功能;其四,指数双因素分析法的计算过程比标准成本分析法方便、易懂。
限于篇幅,本文仅通过分析产品变动成本总差异来对产品变动成本差异的指数双因素分析法和标准成本分析法进行比较。在指数双因素分析法中,产品总变动成本差异分析模型有个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与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两种类型,为了不失一般性,这里建立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为了建立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我们把产品变动成本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比作为成本差异总指数,并用q1来统一表示本期材料实际用量、人工实际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所耗实际工时,p1来统一表示本期材料实际价格、人工实际工资率和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q0来统一表示材料标准用量、人工标准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应耗标准工时,p0来统一表示材料标准价格、人工标准工资率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这样,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为:
相对数:成本差异总指数=数量差异指数×价格差异指数,即
∑q1p1/∑q0p0=(∑q1p0/∑q0p0)×(∑q1p1/∑q1p0) (1)
绝对数:成本总差异=数量差异+价格差异,即
∑q1p1-∑q0p0 =(∑q1p0-∑q0p0)+(∑q1p1-∑q1p0) (2)
2、产品变动成本差异指数双因素分析法的应用
由于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多种材料、多个等级工资率、多种制造费用生产一种产品或多种产品,因此,总体现象成本差异分析模型在分析多种材料、多个等级工资率、多种制造费用情况下的产品变动成本差异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限于篇幅,多种材料、多个等级工资率、多种制造费用情况下的产品变动成本差异分析例题的基本资料请参见罗飞教授所著《成本会计》一书中第194—199页的例8-4、例8-7、表8-6、表8-7(罗飞.成本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在罗飞教授所著《成本会计》一书中,由于使用的是标准成本分析法,因此,该例题只计算出了产品变动成本总差异、产品变动成本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的相对数。本文利用指数双因素分析法,根据模型(1)、模型(2),可以为该例题计算出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相对数和绝对数如表1所示:
表1 产品变动成本差异分析表
差异项目 相对数(%) 绝对数(元)
由于实际用量对标准用量的偏离产生的差异 105.53% 1700
由于实际价格对标准价格的偏离产生的差异 101.31% 425
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 106.92% 2125
由于实际工时对标准工时的偏离产生的差异 109.64% 1480
由于实际工资率对标准工资率的偏离产生的差异 101.22% 206
直接人工成本总差异 110.98% 1686
由于实际工时对标准工时的偏离产生的差异 97.83% -600
由于实际分配率对标准分配率的偏离产生的差异 101.48% 400
变动成本法篇10
仲蕾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变动成本法作为一种非传统的计算方法,为企业的决策、管理、绩效评价提供有用的内部信息,广泛运用于西方的内部管理。但在我国变动成本法未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通过企业的生产决策、销售决策以及业绩考核这三个维度来阐述变动成本法的作用。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生产决策;销售决策;业绩考核
一、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生产决策中的作用
关于亏损产品是否应该停工 是绝大数企业会面对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会采用差量分析法通过计算差量损益来进行决策,为了更好显示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生产决策环节的运用,在此运用贡献毛益法来进行说明。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甲产品能够提供正的贡献毛益3000,但是由于固定费用分摊4000元给甲产品,从完全成本法的角度来看,甲产品是亏损的。但是如果管理层仅从完全成本法的角度做出停产的决策将给企业带来损失。如果甲产品停产,那么企业所有的固定成本都将由乙产品承担,此时企业的利润会下降到6000,与先前相比,这下降的3000元正好是甲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因此对于能够提供正的贡献毛益的产品,企业不应该轻易做出停产的决定。
企业在做出有关生产何种新产品、亏损产品是否停产、半成品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工等短期生产经营决策的时候,都应该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以贡献毛益为分析指标,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变动成本法在企业销售决策中的作用
商品实现惊险的一跃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在一个企业中,如何销售产品、采用何种销售策略、如何定位目标市场这些是销售部门所应当思考的事。对于销售,似乎不是财务部门应当关心的领域,但是对一个科学进行预测、决策、管理的企业来说,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本-量-利分析应该受到重视。
(一)保本点分析。
保本点有多种称谓,如盈亏零界点、盈亏分歧点、两平点,指利为零时的销售量或者销售额。保本点分析是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在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的计算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这个公式体现出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先用于弥补变动成本,再用于弥补固定成本的思想。当企业的利润为零时,推出盈亏临界点的计算模型:V= ,(SP-VC)表示单位产品的贡献毛益,当企业所卖出去的产品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之后,如果刚好能弥补固定成本,那么此时的销售数量就是该产品的保本点,保本点是企业盈利与亏损的分界点,达到保本点,企业为生产产品所耗费的一切成本就能弥补,企业就能继续生存与发展。
(二) 保利点分析。
企业组织生产、销售产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保本只是企业组织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的目标,对于企业来说,保利点更值得关注。企业在销售某一种产品之前,都会有关于该产品预期利润的估计,在产品的成本已经计算出来,销售单价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V 这个计算模型,计算出能够达到目标利润的销售数量。
变动成本法在销售决策中所体现的作用是,通过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本-量-利分析可以为管理层销售指标的下达提供依据,也可以帮助销售部门更好的制定销售计划,合理安排销售工作。
三、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作用
(一)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考核。
由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现代企业都十分重视对管理者的业绩的考核与评价。在完全成本法下,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就越少,从而当期的销售成本就会减少,企业的利润也会增大。由于管理者受所有者的委托管理公司,所有者根据管理者的业绩支付管理者的工资薪金。为了获得较高的业绩评价,管理者可能会指示生产部门加大生产,从而虚增企业的利润。当生产的产品没有全部销售出去,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利润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而在变动成本法下,由于固定性的制造费用在当期作为固定成本一次性扣除,所以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的增减只与销售数量有关,销售的越多,企业的利润也就越大。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业绩考核更加合理,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引导企业管理者更加重视销售环节。
(二)经营者对企业部门的考核。
一个企业由多个部门构成,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最终目标,在年终,企业的经营者根据各个部门的业绩做出判断并给予激励。以销售部门为例,在完全成本法下,如果本期存货负担了较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那么在计算下期的利润时,就可能因为期初存货的影响使得本期的销售成本增加,即使在本期销售额大于上期销售额的情况下,也可能使得本期的利润相比较上期来说有所下降,显然这种情况是不合理的。因此在企业内部进行业绩考核与评价时,应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只与本期的生产、销售有关,不与上期的业务有关,更有利于分清责任。
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业绩考核, 体现了责任会计的思想,本期考核本期的生产与经营,不与上期的生产经营有关,更加合理,也更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 管理会计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65-84.
[2]白宁.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J]. 商场现代化, 2014, (27):233-234.
[3]张才志.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 (12):157-158.
[4]刘瑞.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业绩考核评价中的运用比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 (04):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