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审计专业篇1
论文摘要:就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务操作,在培养中突出“强实践、善实务、能创新”的要求,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应根据目标进行教学研究、分析。
会计与审计学专业是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其中融合了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审计等各方面的内容,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中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实用性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实用性人才培养基地,当然要承担为会计与审计系统输送各种类型的、掌握会计与审计专门知识和能力的人员的重任。事实上,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为如何培养合格的会计与审计人才进行积极探索。根据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对会计与审计对象的选择,对合格会计与审计人才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会计与审计人才总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在总体数量和总体结构上要满足不同会计与审计主体对相应会计与审计对象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有效实现其审计目标的需要,培养的审计人才既要满足企事业单位、***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不同需要,也要满足各个重要行业的特定需要。二是会计与审计人才个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满足财***财务信息真实性、财***财务活动合法性、经济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复合性要求,无论是会计、审计人员,都必须掌握相应知识和能力。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折射出现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模式弱点。
针对行业的需要,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很早就认识到会计与审计教育事业的产品是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和会计与审计事业的发展。为此,我院会计与审计学专业不断研究审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并以此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
根据国家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预测,会计人才的高层次要求增多,审计机关审计人才,尤其是高级审计人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随着审计业务比重的增加,审计机关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因此,会计与审计学专业立足国家审计,开发特色课程,实施特色教学,树立专业品牌,近年来该专业先后开发了基础审计、财务审计、审计电算化等特色课程,与时俱进,重点突出会计与审计实训。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和企业制度的建设完善,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意识到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也将有明显增加。据了解,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只有执业人员5万多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可,人才缺口很大。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位居榜首。从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就业层次较高,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我院现况
资料显示,我省十所高职院校里只有有2所设置审计专业或审计专业方向,有6所设置了会计专业,这只是会计与审计学科的一个分支,而且是设置在管理学专业之下,从2所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设置来看,对会计与审计人才以培养社会审计人才为主,而这种专业设置,缺乏对***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专门审计人才培养的功能,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审计人才总体合格性的要求。
可以推断,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总体结构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一些高职院校要么没有会计与审计类专业,要有就是注册会计师培训;缺乏所有会计与审计主体人才的培养功能;更加缺乏包括行***事业会计与审计、财***税务会计与审计、金融保险会计与审计、工程投资会计与审计等所有会计与审计门类人才的培养功能。二是我国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以管理学专业为背景,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中难免受管理学理论、思想、的制约,以管理学为背景的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机制,难以培养出既有会计操作技能,又能进行财***财务审计,又有绩效、效益审计知识和能力的复合性人才;作为学科来说,也难以形成促进审计与会计以外的其他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的平台。
三、根据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调整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与审计专业优势经过多年建设,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已经成为我院品牌专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划分为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资产评估四个专业方向,体现了审计学专业结构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特点,突出了审计本质性的内涵,而省内开设了同类专业的其他院校,大多将其定位在社会审计方面,与之相比较,审计学专业整体架构比较合理。财会知识只能作为审计专业的基础之一,而不是全部内容,甚至不是其主要内容,现代审计理论要求我们审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在文、史、哲和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教学前提下,向经、管、法方面延伸。为此,会计与审计教学内容设计也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用”的原则,强调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不断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培育其猎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调适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优良***治素质,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从事审计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税收实务、经济法、资产评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也包括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暑期社会实践、会计模拟实习、审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等。我院2009年该专业的就业去向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其中,在各级机关就业的占总就业人数的10%左右,事业单位占15%,各类企业占55%,金融单位占20%。
四、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发展展望
1 充分认识管理学在会计与审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管理学是现代审计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关注管理学发展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影响,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也就是说,要从现代经济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从传统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角度认识会计与审计的重要性,从会计与审计的对象、会计与审计的定位、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与管理学的关系、审计与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审计与法学的关系等等认识现代会计与审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特别是要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等方面准确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同管理学科的联系和区别。对会计与审计的专业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在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今天,可以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其他学科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规律。其次,要加强对会计学与经济学与审计学、管理学与审计学以及法学与审计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科学把握审计学科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趋势。这样,在不会把会计与审计单独认为成为“大会计学”。
3 按照现代社会需要优化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首先,要重新设置会计、审计专业作为管理学科的学科共同课程,强化经济学和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基础科,满足专业培养对基础理论的需要。其次,重新确定专业主要课程,满足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要。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胜任会计与审计工作,必须对学生进行执业训练。在会计与审计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模块教学,这样就能以点带面,增加学生对流程、会计、审计程序等的具体认识。同时,在本科教学的后期,可以把学生安排到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机构财务部门实习,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立即投入实际工作,既保证了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的效果,又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是一举两得的。
会计与审计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与审计学科必须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培养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会计与审计人才,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颖.对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Zz66免费论文资源网.
会计与审计专业篇2
当前,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由此可知,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主要是培养一般层次实用性会计和审计人才。结合高职教育教学内容,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具体来说就是为了满足企业个性化的用人需求,培养实用型的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在择业时更倾向于大城市和大企业,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型企业的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人才已经饱和,高级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比较缺乏;而中小型企业专业性会计与审计人才却十分缺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来应对巨大的市场压力,提高整体竞争实力。因此,从当前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人才需求结构来看,中小企业对会计与审计专业的需求更符合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市场定位。
二、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原则
根据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目标,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教育为理念,以终身教育为目标。
1.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沿用的也是传统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教育的师生关系,教师以自我为出发点,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要求转变教师角色,尊重学生价值观和特质的自我形成。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根据会计与审计专业特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渠道,开展与实务相联系的会计与审计案例教学,让学生主动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产业,以就业为导向是未来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教育改革方向,也是构建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对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来说,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具有职业定向性。因此,应该根据企业对会计与审计人才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用人单位的特殊用途。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教育要改革现有学制,适当调整课时安排,为实现产学合作、订单培养打下基础,从而走向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新模式。
3.以创新教育为理念。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对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会计与审计人员要面临各种新的经济环境,这就需要会计与审计人员要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教育要以创新教育为理念,主动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创新能力的高职会计人才。
4.以终身教育为目标。知识型的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力、自我更新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高职教育应该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会了自我学习,培养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才能在多变的社会环境下自我成长,不断完善,以应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二元强化”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创新模式
根据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应该构建“二元强化”的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双元强化。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双元目标,构建互动式课堂,注重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
1.双元目标,分流教学。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人文素质课等。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应该采用“双元目标、分流教学”的方式。具体来说,专业核心课包括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等,应该采用“二元强化”的教学方式,实行大课时,以能力主导为主,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训;专业基础课可以采用“精讲实践”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参与到实践;人文素质课可以采用“强化训练”的教学方式,尽量减少教师讲授的比例,采用强化训练进行教学。对于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一些选修课程则可以采用“自学辅导”的教学方式,教师发放教学大纲,划分重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针对不同的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通过统一考试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检测。
2.构建互动式课堂。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模式应该构建互动式课堂。构建互动式课堂主要是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各种教学方式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追求师生互动良性课堂生态平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互动式课堂以一种互动交流的形式把课堂气氛调到最为活跃,目的就是打开学生的思维,开放思想,创新思想。同时,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课堂教学模式中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重视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在学校、教师、社会所搭建的各种各样的实践平台上,不断的用思想与创意去培养会计与审计专业所需要的一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创建互动式课堂,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给予评价和指导,在反复的动手实践中锻炼学生对手工、电算化、审计处理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一切都围绕“专业能力”来展开,也同样围绕“思考、创意、团结”来展开。
3.培养实务操作技能。“创意、执行力、效率是一切工作得以成功的基础。”创意、执行力、效率也是企业对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创意、执行力、效率则取决于对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培养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实务操作技能可以通过建立实验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培养订单式技能型人才等方式来进行。实验教学是在会计与审计模拟实验室选取企业实践业务资料,按照实务工作的基本流程,让学生进行实践的教学方式,包括手工、电算化、综合等。在把握手工工作的基础上熟练应用会计和审计软件,利用电算化技术处理企业日常会计业务,并通过综合试验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同时,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打破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技能训练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充分感受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了解会计与审计岗位的需求,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改进,实现技能与岗位的零对接。另外,在社会用人单位提出用人需求下,高职教育会计和审计专业教学可以尝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订单式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的具体培养目标,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强化岗位操作技能,加强岗前工作技能培训,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四、结语
会计与审计专业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核心能力 职业 策略
一、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
1、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内容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必需的,能适应各种工作岗位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就业者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要素。就业者只有具备职业核心能力,才能从事与其专业不同的其他工作岗位,并且依靠综合素质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用人单位招聘各种专业毕业生、考核单位员工、决定单位员工晋级的基本因素。职业核心能力通常要求在与人沟通、合作、解决发生问题、自学、创新等能力。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纲要》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等能力,要求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等。就高职院校的会计与审计专业来说,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增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职业发展的未来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包含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使毕业生将来能够适应岗位和环境的变化,成为真正的创新型的会计与审计人才。
2、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
第一,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人力资源建设的质量的高低,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与审计人员时,必须培养学生的适应、自我学习和创新等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第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利于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在会计与审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更要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职业的毕业生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是否有较强的就业适应、团队合作、角色转换、与人沟通等职业核心能力。第三,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学生往往只注重专业能力,而忽视了自我学习、解决问题、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将来很难适应因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
二、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
1、还不能准确地认知职业核心能力的本质
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转变,培养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已成为高职院校为社会造就会计与审计人才质量的必由之举。但是,目前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在校学生,对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却缺乏明确的认识,没有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在培养会计与审计人才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更没有明确的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方案、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系统认知。
2、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单一
高职院校一般通过系统培训和自学探索两种方式,培养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而目前大部分学生主要以系统培训为主、自我学习为辅。在系统培训中,很多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增加实训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能自我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的条件却很差,不能满足实训基本要求。
3、职院校师资水平不高
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以高水平的师资作为后盾。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教师的实践经验严重欠缺,“双师型”教师极少。会计与审计专业的高职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本身拥有丰富的会计实践操作经验。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走上讲台,授课过程中的学理气息很浓。
4、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和重点
由于人力资源流动的日益频繁,劳动者经常不再终身从事一份职业,而是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新的职业。职业的转变要求就业者具有较强的角色转移能力。然而,当前会计与审计的高等职业教育往往只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职业核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又过于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5、没有评价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专业机制
高职院校没有将职业核心能力作为会计与审计学生的***的考核模块。由于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大部分在校时间都耗费在专业学习和会计资格考试上,所以学生排斥职业核心能力的考核。因此,不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会计的教学方式上,都表现出“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三、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1、认识并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要认识并且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首先通过客观认识自己,然后设置科学合理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要充分了解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性以及职业发展对就业者的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性要求,真正认知职业核心能力对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对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强烈意识。另一方面,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要主动参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要积极参与到学校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更要参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如勤工助学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团活动、社会考察学习等,全方位、多途径地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正确定位,优化专业与课程设置
会计与审计专业的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为根本任务。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会计与审计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高职会计与审计教育必须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依托工学结合,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具体做法:首先,高职院校在设置会计与审计专业时,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深入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开展调研,针对会计职业岗位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其次,高职院校在设置会计与审计专业时,要充分考虑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最后,高职院校在设置会计与审计专业时,应形成自身特色。学生在会计的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应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和监督评价机制,避免出现学生放任自由和当廉价劳动力使用的现象,要切实保证将顶岗实习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效结合。
3、将职业核心能力内容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
第一,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会计专业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在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工作过程或岗位工作为依据,设计课程,同时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各个要素设置成可量化的指标,便于操作和考核。第二,除了传统教学方法以外,教师还可以灵活使用扩展小组法、旋转木马法、项目教学法等更有利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加丰富有趣。第三,把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融入会计实践教学中。在实践中,要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因此,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参与的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最佳平台。
4、促进会计与审计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目前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根据培养会计与审计人才的要求设置,不断更新校内实验实训中心的设备以及财务会计及管理软件,确保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能进行有效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寻求与企事业单位工学结合的机会,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
5、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与审计人才的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很弱,“双师型”教师十分缺乏。面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新目标,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不适应现象日趋严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改革高职教师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多途径补充合格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师队伍,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还可以定期聘请企业、事业里有关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专家来学校讲座,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6、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与审计人才过程中,应该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机制。这种评价体制最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其主要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操作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考核,应该与会计与审计的专业知识教学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依照以能力为本位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要求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首先,由教师在日常会计与审计教学活动中或者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工作场所中进行评估;其次,由企业对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估;再次,在评估中,还要包括职业道德修养、企业文化等无形因素的评估。通过反馈的结果,来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通过反复的评价和评估,来促使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标准,有利于实现会计专业的学生初次就业、以后的再就业和遇到的岗位转换。在评价中一定要遵照公平性和灵活性的原则,给予学生客观公平的评价。
(注:本文是2014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14C00
77。)
会计与审计专业篇4
关键词:会计与审计,经济管理
会计与审计学专业是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其中融合了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审计等各方面的内容,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中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实用性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实用性人才培养基地,当然要承担为会计与审计系统输送各种类型的、掌握会计与审计专门知识和能力的人员的重任。事实上,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为如何培养合格的会计与审计人才进行积极探索。根据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对会计与审计对象的选择,对合格会计与审计人才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估:(1) 会计与审计人才总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在总体数量和总体结构上要满足不同会计与审计主体对相应会计与审计对象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有效实现其审计目标的需要,培养的审计人才既要满足企事业单位、***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不同需要,也要满足各个重要行业的特定需要。(2) 会计与审计人才个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满足财***财务信息真实性、财***财务活动合法性、经济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复合性要求,无论是会计、审计人员,都必须掌握相应知识和能力。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折射出现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模式弱点。
针对行业的需要,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很早就认识到会计与审计教育事业的产品是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和会计与审计事业的发展。为此,我院会计与审计学专业不断研究审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并以此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
根据国家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预测,会计人才的高层次要求增多,审计机关审计人才,尤其是高级审计人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随着审计业务比重的增加,审计机关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因此,会计与审计学专业立足国家审计,开发特色课程,实施特色教学,树立专业品牌,近年来该专业先后开发了基础审计、财务审计、审计电算化等特色课程,与时俱进,重点突出会计与审计实训。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和企业制度的建设完善,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意识到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也将有明显增加。据了解,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只有执业人员5万多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可,人才缺口很大。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位居榜首。从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就业层次较高,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我院现况
资料显示,我省十所高职院校里只有有2所设置审计专业或审计专业方向,有6所设置了会计专业,这只是会计与审计学科的一个分支,而且是设置在管理学专业之下,从2所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设置来看,对会计与审计人才以培养社会审计人才为主,而这种专业设置,缺乏对***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专门审计人才培养的功能, 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审计人才总体合格性的要求。
可以推断,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总体结构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1)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一些高职院校要么没有会计与审计类专业,要有就是注册会计师培训;缺乏所有会计与审计主体人才的培养功能;更加缺乏包括行***事业会计与审计、财***税务会计与审计、金融保险会计与审计、工程投资会计与审计等所有会计与审计门类人才的培养功能。(2)我国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以管理学专业为背景, 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中难免受管理学理论、思想、的制约,以管理学为背景的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机制,难以培养出既有会计操作技能,又能进行财***财务审计,又有绩效、效益审计知识和能力的复合性人才;作为学科来说,也难以形成促进审计与会计以外的其他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的平台。
(三)根据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调整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与审计专业优势经过多年建设,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已经成为我院品牌专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划分为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资产评估四个专业方向,体现了审计学专业结构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特点,突出了审计本质性的内涵,而省内开设了同类专业的其他院校,大多将其定位在社会审计方面,与之相比较,审计学专业整体架构比较合理。财会知识只能作为审计专业的基础之一,而不是全部内容,甚至不是其主要内容,现代审计理论要求我们审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在文、史、哲和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教学前提下,向经、管、法方面延伸。为此,会计与审计教学内容设计也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用”的原则,强调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不断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培育其猎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调适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优良***治素质,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从事审计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税收实务、经济法、资产评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也包括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暑期社会实践、会计模拟实习、审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等。 我院2009年 就业方向该专业的就业去向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其中,在各级机关就业的占总就业人数的10%左右,事业单位占15%,各类企业占55%,金融单位占20%。
(四)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发展展望。
1.充分认识管理学在会计与审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管理学是现代审计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关注管理学发展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影响,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也就是说, 要从现代经济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从传统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角度认识会计与审计的重要性和,从会计与审计的对象、会计与审计的定位、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与管理学的关系、审计与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审计与法学的关系等等认识现代会计与审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特别是要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等方面准确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同管理学科的联系和区别。对会计与审计的专业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在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今天,可以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其他学科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规律。其次,要加强对会计学与经济学与审计学、管理学与审计学以及法学与审计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科学把握审计学科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趋势。这样,在不会把会计与审计单独认为成为“大会计学”。
3.按照现代社会需要优化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首先,要重新设置会计、审计专业作为管理学科的学科共同课程,强化经济学和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基础科,满足专业培养对基础理论的需要。其次,重新确定专业主要课程,满足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要。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胜任会计与审计工作,必须对学生进行执业训练。在会计与审计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模块教学,这样就能以点带面,增加学生对流程、会计、审计程序等的具体认识。同时,在本科教学的后期,可以把学生安排到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机构财务部门实习,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立即投入实际工作,既保证了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的效果,又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是一举两得的。
会计与审计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与审计学科必须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培养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会计与审计人才,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 潘颖. 《对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 Zz66免费论文资源网.
会计与审计专业篇5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涵义、必要性及其特征
尽管审计专业判断理论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但迄今为止,国内外没有一个公认的审计专业判断定义。正是由于会计信息发生了变化,导致审计的角色变化也就决定了审计专业判断存在的必然性。审计专业判断存在的充分性的重要因素在于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审计专业判断成为审计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自己的特征。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相关定义Giibins和Emby认为,“(审计判断)是导致决策和行动的过程,判断是决策和行动的基础”;Keaehel认为“(审计专业)判断是个体思考决策问题相关方面的过程”;秦荣生认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是指注册会计师从多种可能方案中,运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知识和经验,做出取舍的决策。”;张继勋认为“审计判断是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断定和选择”。这些定义从不同方面界定了审计专业判断,为认识审计专业判断提供了基础,但仍需完善。笔者认为,审计专业判断概念中必须包含如下因素:一是判断的主观性,这是审计专业判断的根本属性;二是判断的重要性,审计师的专业判断不仅影响审计效率和效果,而且还影响审计职业的发展;三是判断的全程性。由此笔者对审计专业判断定义为:审计专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实现一定审计目标,依靠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将审计事项和审计行为与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识别的思维过程,并最终形成各种意见的审计结论。
(二)审计专业判断的必要性审计人员需要审计专业判断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关系。经营者是决策或控制的人,而所有者作为委托人成为风险承担者,由于委托人和人各自所追求的目标不一致,两者对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对经营成果责任也是不对等的,这一系列原因形成问题,导致成本,使得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Jensen和Meckling,1976)。为了保护所有者的利益,必须采取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措施,审计就是其中的监督措施之一,通过与任何一方无利害关系的审计人员对企业进行查账、公证,监督人的行为。此时审计所起的作用是提供人履行经济责任状况的可信信息,审计主要不是进行专业判断,而更多的是进行验证(谢志华,200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已由反映经济责任为主转变为投资人决策服务为主(staubus,1953),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更大的关注。由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投资人决策的成败,审计的角色已悄然发生变化,成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而此时会计信息不仅仅是反映过去历史成本信息,还包括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等预测信息。所以,审计的合理保证更多是来自于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状况进行合理评价、估计。
(三)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与特征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审计造成以下影响:一是审计方法的变革。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现代审计考虑成本效率,使得现代审计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抽样审计在实践中得到大量的运用。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的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李若山、刘大贤,2000),主要包括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在审计实务中,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都需要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只是非统计抽样更依赖于审计专业判断,所以审计方法的变革需要大量运用专业判断。二是会计的影响,它间接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由于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使得企业会计处理变得纷繁复杂。同时由于经济业务不确定事项的增加,未决诉讼、销售退回等的出现,大大增加了企业会计处理的难度,这些不确定事项需要会计人员作出合理的判断,而作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合理保证者,因此也必须对这些事项进行判断,即对会计人员所作的判断进行再判断。所以,会计业务处理复杂化需要审计专业判断。审计专业判断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主观性。审计专业判断是建立在客观实践和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的一种思维运动过程和智力活动,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相同的事物,由于审计人员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作出的专业判断可能会大不相同。所以,作为体现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以及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一审计专业判断,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审计人员一方面不但需要具备必要的会计、审计、法律、经济等相关的专门知识,而且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面对实践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二是***性。***性是审计的灵魂和本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47年的《审计暂行标准》中指出:“***性的涵义相当于完全诚实、公正无私、无偏见、客观认识事实、不偏袒,”审计过程实质是一个审计专业判断的过程。因此,***性应该是审计专业判断的本质特征。一个不具有***性的审计人员作出的审计结论是不可信的,一个不具有***性的审计专业判断结果同样是不具有可信性的。***性准意味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的行为、行动和结论不受外界影响或控制。所以,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是否***首先要看审计专业判断人员是否***,这种***性既是实质上的,也是形式上的。三是目标性。审计专业判断都是具有明确的审计目标,审计目标为审计专业判断确立了基本审计框架,这有助于审计人员在最少的成本条件下收集充分有力的审计证据,提高审计效率,判断审计对象的本质。四是风险性。即审计专业判断有出现差错的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审计专业判断毕竟是审计人员的主观活动,不可能保证完全的正确。审计专业判断既受到审计人员本身性格、知识、技能、经验、记忆的影响,又受到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审计内容的广泛性,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审计环境的影响。所以审计专业判断存在一定的风险。五是全程性。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在计划阶段,审计人员要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
内部控制,确定重要性,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在审计实施阶段,要确定审计重点,考虑审计证据;在完成阶段,要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所以审计过程可以看作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逐步认识、不断作出专业判断的过程。
二、审计专业判断与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而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从定量的角度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在审计风险的三个要素中,重大错报风险与被控制单位有关,审计人员无能为力,检查风险与审计人员有关。因此,当重大错报风险的综合性水平较高时,审计人员必须扩大审计范围,将检查风险尽量降低,以便使整个审计风险降低至可以接收水平,反之亦然。在现代审计中,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一切审计工作的起点,并始终贯穿于审计过程,从被审计单位的选择、内部控制测试结果的评价、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审计抽样方法的选择以及其结果的评价到最后审计意见的类型和措辞,都伴随着审计风险,同样该过程也是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过程。所以审计风险最终取决于审计专业判断的正确性,审计专业判断越高,审计人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就越低,反之亦然。审计专业判断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具体如下:
(一)审计专业判断与固有风险的关系所谓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是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所以,固有风险是被审计单位产生的风险,审计人员对此无法控制,但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运用专业判断评估与会计报表层次有关的固有风险和账户余额或交易层次有关的固有风险。因此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业务性质和容易出现差错的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等因素进行评估,并结合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审计收费等情况,运用专业判断确定是否承接该项业务。由于固有风险是审计风险模型中首先考虑的,审计专业判断在确定固有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判断失误,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就会转化为审计风险。所以,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慎重接收业务委托,运用专业判断,谨慎的选择被审计单位,以降低审计风险。
(二)审计专业判断与控制风险的关系
所谓控制风险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无论该错报是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有被企业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也是被审计单位产生的风险,审计人员只能运用判断评价控制风险,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并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后,应对重要性账户或交易类别相关的认定所涉及的控制风险作出初步评估。如果审计人员拟信赖内部控制,应当实施符合性测试,以评估控制风险,进行符合性测试后,审计人员应当根据符合性测试的结果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是否与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估结论相一致。审计人员在评估控制风险时,对取得有关控制风险的有效性和报表中重要错报或漏报两方面的审计证据,应合理运用审计专业判断,谨慎分析。所以控制风险的评估,也就是审计人员运用审计专业判断来确定相关控制***策和程序的有效性过程。
会计与审计专业篇6
【关键词】审计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由于审计专业实践性很强,注重强化理论与审计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建设的切入点,推动审计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及完善课程体系、改革审计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势在必行了。
一、高职院校审计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实践教学场地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校内审计实训室供学生进行专业的课程单项实训以及审计的综合实训,同时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学生实训协议。但由于会计与审计数据处理的特殊性和单位商业秘密的原因,学生在校外实习中很难接触审计业务,更多的是从事销售、其他服务性等工作的实习,这就使得专业实习流于形式。即使是校内的综合实训也会出现高职审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仍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上,比如,审计案例分析简单过时、实践课程之间存在重复及漏洞现象。这些现象与审计专业培养目标及市场需求极不相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与实践性教学目标不一致,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审计实践水平
从目前看来,高职审计专业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审计专业课程设置与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区别不大,基本上还是传统上的课程设置方法。审计的实践教学还是会计核算的那部分实训内容,很难涉及到现代内部审计及社会审计的技术实务。那么加大审计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课程的职业性建设与改革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三)缺少完善规范的实训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审计专业的实训教材不适用。有的实训资料与实际审计工作不配套,有的实训教材太简单达不到审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在专业的实训中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但高职院校审计的实训教材很难培养学生的这些职业核心能力。
二、改革高职审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以审计工作过程为载体,完善实训教材
基于审计专业的职业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训教材建设应坚持“工学结合”为原则,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行业与企业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共同探讨和编写审计专业的实训教材。特别是审计专业教师应该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流程和审计专业的程序,了解每个岗位的操作规范和要求,对实际工作中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搜集整理编写实训教材,编写完成讨论定稿后请企业内部审计专家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审定。这样就保证了教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避免简单照抄照搬等现象的出现。编写的审计实训教材在教学中应进行分析评价以获取反馈信息,然后定期由教师与企业专家一起进行讨论分析修改,如此循环,不断完善实训教材。
(二)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多样化的实训教学项目,培养学生职业核心实践能力
1.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改革目前高职院校审计实训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专业单项技能训练(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审计等)、综合应用技能训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资格培训)和顶岗实习三个部分构成。这四个组成部分纵向上由浅入深,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审计实践性教学形式应包括以下方面: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项实训、综合模拟实习、校外定岗实习、撰写毕业设计等。
2.设计多样化的实训教学项目
根据审计专业的职业技能特点,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发相关核心实训课程。同时根据审计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会计与审计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标准,规范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建设与行业及企业共同开发的内部审计实训教材以及同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发的审计教材,同时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推进优秀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改革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
1.审计工作项目迁移到课堂,努力达到教学工作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根据审计工作的审计总计划及具体计划、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实质性测试、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到编制审计报告为止的过程,将涉及的审计工作项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组织到审计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审计课模拟实训上,也依次按照审计流程进行编制审计计划、进行审计测试业务以及编制审核审计报告等实务性的操作。另外,对于繁杂的审计业务,如:实质性的审计业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货币资金的审计等业务,我们要按照实际审计工作中对被审计单位办理审计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步骤来组织教学,最大程度的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最终实现将来学生从事审计工作的零距离目标。
2.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引导教学过程,真正做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审计专业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的是每一个具体的审计工作项目,课堂推进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对完成每个审计工作任务的方法的寻求,审计专业的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对每一个审计的具体项目,专业教师只要作基本的讲解和点拨,给定学生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同的工作任务,指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把每一项任务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审计工作不解的疑难问题做启发式答疑,启发他们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职业核心能力。
审计专业的业务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审计实际做的过程,课程需要有配套的业务操作系统做支撑,另外,还需要各种各样的原始凭证及相关设备(如模拟被审计企业的盘点表、债权债务对账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软件、重要空白凭证等),因此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不可能在普通教室完成,因此,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是实现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条件。所以本课程全部安排在审计专业综合实训室组织教学,除教材和操作指导书以外,本课程为学生配备了审计操作软件及大量的审计业务的相关的资料及设备。教师通过集中授课、答疑以及操作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审计业务的各种工作项目。
3.寻找审计专业教学向社会审计及内部审计工作迁移的途径
通过审计专业课程的模拟项目与审计工作真实项目之间、社会实践和课程教学之间、工作与不同课程之间的工学交替,实现审计专业教学向社会审计及内部审计工作的迁移。
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三年的学习周期中,多门课程和实习项目的交替。为实现审计专业教学的工学交替,本专业安排在1学期完成审计的学习考察任务,通过这次审计的专业体验,让同学们对企业的内部审计流程有所了解,第四个学期的第11-14周学生开始进行专业综合审计实训,第六个学期进行审计专业的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一是通过学生参加审计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学生定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会计与审计相关岗位工作。二是通过模拟审计综合业务项目、审计项目中心实训及半年的顶岗实习以及审计专业其他课程之间的交替,实现课程教学与真实工作项目的交替。另外,定期聘请企业审计专家给学生作专业讲座。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核心课程是在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的模拟场景中完成的,在这个层次完成的工作项目都是模拟的项目。为了实现真实项目教学,各专业在模拟实训室的基础上成立“审计项目中心”等做真实项目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审计项目中心”,可以同会计事务所一块完成真实的审计工作岗位任务,学生在这里进行的是“真项目真做”,这种真实项目教学是与审计综合业务课程的模拟项目教学同步交替进行的。该课程完成以后,后继的半年顶岗实习及其他的实践活动的交替是在三年的周期中进行的工学交替。
(四)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训环境建设
1.构建以审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内实训教学环境
构建基于审计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要在校内建立能够模拟企业内部审计及社会审计运作过程的仿真的实训教学环境。一般情况下,该环境应包括会计与审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实训室、审计软件实训室等。各个实训室要配置必须的硬件、软件及实训材料,实训室布局要按审计部门的现实分工来设计,体现审计的职业性的特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建立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提供顶岗实习岗位
加强审计实践性教学除在校内实践环境中模拟实训外,还必须在校外建设完整的审计教学实习与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方式共同研究审计领域的课题、为企业财会与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进行培训、帮助企业提高财会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等多方面措施加强校企合作,逐步与企业建立起互信、互助的良性关系,使企业相信成为实习实训基地对学校和企业都是双赢的。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允许学生到企业里进行实习。在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对单位的会计与审计的机构、岗位、工作职责、财务管理、生产经营与管理、内部审计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可以接触到企业的实际业务。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加强学生对会计与审计工作岗位、工作流程的感性认识,提高审计工作的实际能力。
(五)完善实践性教学考评体系
为了使审计实践教学效果落到实处,无论是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训,既要重视过程考核又要注重结果考核,采用“过程+结果”的实践考核方法。过程包括任务内容考核和出勤考核两项内容。结果考核是教师将工作任务内容整理成题目,采用抽签答辩的方式进行,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答辩,按其正确程度给予成绩。工作任务内容是对学生理解每个审计阶段的任务的做法是否正确,工作的内容是否完整进行的考核。出勤是对学生参加工作态度的考核,同时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答辩是对学生实践过程真实性的考核,避免只采用结果确定成绩可能带来的抄袭现象,同时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这种考核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孙素梅,张志平.建立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0).
[2]秦少卿.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规范研究[J].会计之友,2006(4).
[3]姜希梅.浅谈内部审计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09(21).
[4]刘世林.论我国审计人才需求和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5):
会计与审计专业篇7
关键词:审计市场结构 审计市场绩效 产业组织理论
一、引言
审计市场的研究主要基于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的方法,按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对产业进行分析,构造了“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即为SCP分析框架。在这个框架中,产业组织是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部分和***府公共***策组成的,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行为,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按照这个逻辑分析,在决定某一产业市场绩效的因素中,市场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获得好的市场绩效,关键是运用***府公共***策来调节市场结构,促使其达到合理的状态。在哈佛学派之后,产业组织理论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时期,许多学者针对哈佛学派的缺陷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是却没有放弃SCP的基本框架。基于产业组织角度的审计市场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从已有对国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研究综述来看,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市场结构方面,这与当时会计师事务所不断进行合并扩张,审计市场集中度加强的现实状况有关。哈佛学派的贝恩提出产业组织理论中著名的“集中度、进入条件与利润假说”,即在集中度高到使有效串谋成为可能的条件下,少数大企业之间的串谋会提高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并且新企业的进入也比较困难,那么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就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一假说一度成为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策的一项基本依据。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大规模的合并导致美国***府等对由此可能带来审计市场效率降低忧心忡忡。国外关于审计市场结构的研究就此展开。
二、我国审计市场结构研究综述
( 一 )审计市场的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影响行业市场结构的最基本因素,所谓规模经济是指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而降低,从而实现收益递增的现象。在某一特定市场上,规模经济水平越高,大企业的效率越高,其竞争能力越强,在市场上所占份额也就越大,市场集中度越高。从规模经济的含义可以看出,对其进行衡量需要对成本进行计量、产出进行度量等。但是对于审计行业而言,审计成本往往无从获得,同时对于审计产品其质量不能直观衡量,因此研究审计行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效应时,必须突破限定的范围,采用替代指标和方法进行分析。徐正刚(2006)指出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具体表现在事务所盈利能力、审计质量和技术进步三个方面。规模效益递增是事务所之间不断进行兼并、联合以扩大规模的重要原因,致使西方审计市场上呈现出“四大”寡头垄断的格局,历史上形成的竞争优势则使得其他会计师事务很难对其展开有力的挑战,市场竞争态势相对稳定。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仍处于混沌分化阶段,尚未出现重量级的大型本土事务所。这可能是我国审计市场上屡屡出现恶性竞争的原因之一。所以优化我国的审计市场结构需要使会计师事务所实行规模化发展。刘明辉、徐正刚(2005)指出由于审计行业资产专用性低、审计产品的异质性和审计服务与非审计服务联合提生的合约范围经济等原因,审计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他们运用“生存竞争法”分析发现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四大”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且其规模优势主要体现在大客户市场上,即使在该市场内部,其客户也大多为规模更大的公司。而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则呈现出一种规模不经济的状态,规模越小其规模不经济的现象越明显,原因在于准入管制、价格管制、监管当局不信任、事务所内部管理混乱及缺乏国际经验等。
( 二 )审计市场集中度 Mark L.DeFond, T.J.Wong and Shuhua Li(1999)的研究以新审计准则的这一事件为契机,以1993年至1996年证券审计市场的经验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审计准则的实施提高了审计的***性,但却出现证券审计市场集中度的下降和上市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规避。吴溪(2001)延续DeFond,Wong和Shuhua Li(1999)的研究,考察了1997年至1999年我国的证券审计市场。按照客户股本总额的市场份额排名,无论是前10位还是前20位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市场份额在1997年至1999年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综合两部分的研究可以发现1993年至1999年期间随着新审计准则的和监管约束的加强,可能导致某些高级差的会计师事务所失去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伴随了审计市场集中度的降低。余玉苗(2001)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以沪深两地A股上市公司1999年报审计进行统计,分析客户的数量和市场份额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倾向于完全竞争的结构,但与此同时本地客户在会计师事务所中占有较高比例使得审计市场结构带有强地域性色彩。这种市场结构暴露出我国审计市场存在的缺陷,阻碍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的发展和***性。根据发达国家审计市场的发展和研究成果,作者认为应该建立寡占型的审计市场结构,这样有利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性、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市场的发展。夏冬林、林震昃(2003)从市场集中度、审计收费和劳动生产率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了我国审计市场的竞争程度。以上市公司2001年年报披露的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为依据,计算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集中度,发现我国审计市场的集中度很低。同时选用2000年和2001年的样本测算审计收费水平,发现随着上市公司资产的增大,审计收费占公司资产的比例明显递减;从总体情况上看,审计收费接近于各地法规规定的水平,多数资产规模较大的公司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集中于最低审计收费标准范围;对于资产规模越大的客户,会计师事务所的争夺越为激烈,价格相对更低。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我国审计市场都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这种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周红(2002)曾经通过对法英美审计市场和集中度的比较得出结论,我国的审计市场结构中存在两个问题,即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太小和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太少,而在针对前一点问题上***府采取的合并做大的***策无疑是正确的。易琮(2002)以1997年至2000年之间国内各会计师事务所的各年业务收入资料为基础,将研究的对象扩大到上市公司审计之外的整个审计市场,按业务收入为参变量,分别统计了“所”和“二十大所”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入总额,计算得出不论是“所”还是“二十大所”,其市场集中度都在提高。除此之外,在1998年至2000年的证券审计市场中,我国的“二十大所”的市场集中度也在逐年升高。这个结果表明,在经过脱钩改制之后我国的审计市场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审计市场的集中度逐年提高,换言之,即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张立民、管劲松(2004)利用2002年A股证券市场的数据分别计算了审计市场的集中度和离散度,发现我国A股审计市场的CR10,CR20和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 Index)数值都比较低,未形成垄断竞争关系。同时因为行***力量的干预,在我国审计市场中的地域分割现象严重。刘桂良、牟谦(2008)在分析审计市场结构和审计质量的关系时将审计市场集中度、行业专长、进入退出壁垒和审计市场地域性作为自变量,通过对2004和2005年A股证券市场的分析发现,审计行业集中度提高,在多数行业中都有行业领导者,并且地方保护主义有所下降。笔者在(表1)中将上述学者对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的衡量结果进行了总结,从(表1)可以看出,1993年到2005年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并且对于同一年度集中度的考察,不同的学者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笔者在(表2)中还给出了不同的研究者在计算市场集中度CRn所使用的指标,从表中的比较可以看出,在审计市场集中度的研究中,由于早期事务所收入不可获得,或者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支付给事务所的费用不完全等原因,不同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衡量指标,这也使得计算的集中度产生不小的差异。在审计市场集中度的研究中,衡量指标的选取是个关键的问题。CRn衡量市场集中度本身存在缺陷,即其不能反映全部企业规模分布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只反映了最大的n个企业的总体规模分布状况。同样的,在对审计行业的衡量中,CRn也不能有效的反映出所有事务所的分布状况。而国内的研究却局限于CRn指标的应用,缺少从其它角度考察审计市场结构。综观主流观点可以发现,无论发达国家成熟审计市场的范式还是已有国外文献的研究结果都显示审计市场集中利于审计市场绩效的提高,如在美国,审计行业被认为具备典型的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特征(Bandyopadhyay and Kao, 2001)。因此在我国进行的多次审计市场结构调整中都将提高审计市场集中度作为目的之一,众多学者也认为我国审计市场的有效结构应该是寡占型的。虽然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审计市场的寡占型结构有利于审计市场的发展,但也有研究认为这种寡占型的审计市场结构实际上是扭曲的,通过分析发现审计市场开始出现集中度下降的趋势。如周红(2005)通过对世界最大40家会计师事务所和美国审计100强的数据分析,证明了近年来国际审计市场的趋势是集中度在降低和“四大”的寡占市场地位开始减弱。这是由于“事务所审计质量与其规模成正比”的观念开始动摇,并且“四大”规模过大垄断市场的观点也开始形成,致使陆续开始出现限制“四大”的***策等。周红还认为审计市场结构的优化程度应该与所服务的股票市场的集中度相适应。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审计市场的结构反而好于美国审计市场。因此在我国审计市场发展过程中应该扶植和鼓励国内事务所的发展,避免给“四大”的超国民待遇。
( 三 )审计市场行业专门化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看,大部分企业都从事一定程度的专业化生产,即使是在从事多元化生产的企业中,也将主要资源集中于此。并且审计产品的差异在于产品质量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很难辨别的,但是这种矛盾可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纵向的产品差异化行为得以缓解,包括培育高质量的声誉以及行业专长。 因此,在审计行业中专门化程度的研究也是市场结构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英姿(2001)首次以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为样本,描述了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年报审计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情况,并借用了Zeff和Fossum衡量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的方法,立足于特定行业,用某一行业中的市场份额来衡量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其判断标准是:如果在某一行业中,按客户总资产或主营业务收入衡量的会计师事务所市场份额超过4%,就认为该会计师事务所在此行业审计中具有行业专门化水平。统计结果表明,按行业性质和上市公司数量划分,在上市公司数量较少的行业中,具备行业专门化水平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较多,而在上市公司数量较多的行业中,具备行业专门化水平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则较少。夏立***(2004)对国外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市场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内容涉及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的衡量、行业专长与会计师事务所行为、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研究的现状,认为研究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师行为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行业专长影响审计质量、审计收费和审计效率等审计绩效变量的机理。关于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关系的研究,他指出不应直接考察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的关系,而应着重考察审计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其成本构成;并认为考察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客户财务报告质量、盈余的股价反应、盈余管理行为以及舞弊行为的影响可以更好地验证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李慧、余玉苗(2005)对行业专门化与会计师事务所竞争优势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行业专门化能为会计师事务所创造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扩大行业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取得与规模无关的成本优势、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增长和更多的审计收费溢价以及降低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流动性等方面,使会计师事务所更具有核心竞争力。文章还指出发展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应首先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规模,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应从行业市场规模、发展前景等角度考虑,慎重选择将聚焦发展的行业,另外还要充分关注行业专门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韩洪灵、陈汉文(2007)以2002年至2004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总体研究对象,以Defond,Francis和Wong(2000)及Casterella(2004)等人的模型为基准,并参照国内已有的关于我国审计定价之一般性影响因素的经验研究结果建立模型,对行业专门化与审计定价之间关系作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行业专门化的会计师事务所会以目标集聚为基本战略,基于其差异化的能力在大客户市场上实施差异化的具体战略,而基于其规模经济优势在小客户市场上实施成本领先的具体战略;相对于非行业专家,行业专门化的事务所在大小客户市场上均能获得超额利润。这一经验结果支持行业专门化的发展道路可以成为会计师事务所行之有效的一种竞争战略。陈玉菡(2008)搜集整理了2004年至2006年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数据,分别采用市场份额法、投资组合份额法和对审计对象专营的加权市场份额综合分析法,对国际“四大”与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门化程度进行比较,并对三年中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程度的变化趋势做了简要说明。研究显示,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行业专门化程度方面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并认为,我国缺乏对行业专门化会计师事务所的有效需求,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行业专门化最根本的现实障碍。叶丰滢(2007)以产业组织的 SCP 范式(“结构 行为 绩效”)为行文路径,研究了2002年至2005 年间我国 A 股行业细分审计市场的结构、审计师行业专门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在一定市场结构条件下,审计师行业专门化行为对审计市场最重要的绩效表现――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行业专家特质的国际“四大”主要活跃于大、中型客户市场,并在其所涉猎的市场领域表现出了较为系统的高定价行为,这应被理解为它们提供了以卓越品牌为主要表现特征的品质差异化审计产品;另外,行业市场份额最大的国内“三大”在整个审计市场活跃,并在大客户市场较明显地提供了低价,而行业市场份额最大的其他国内所则主要在大客户市场和最小型的客户市场上活跃并提供低价,但总体来看,除了他们之外的其他国内所在我国目前的审计市场上存在普遍的规模不经济。
( 四 )审计市场进入壁垒市场的进入退出壁垒也是市场结构研究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市场结构的动态变化。关于审计市场进入壁垒的研究大多与审计市场集中度的研究同时进行,我国单独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李眺(2004)从市场占有率变动率、进入壁垒和注册会计师更换三个方面分析了审计市场的进入壁垒。她认为进入退出的动态分析比静态分析更能反映市场的竞争状况,我国审计市场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变动率说明我国审计市场还是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而审计市场的进入壁垒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管制带来的进入壁垒、结构性壁垒和策略性壁垒。在更换注册会计师时由于新进入者的学习成本和客户转换成本的存在使得在位注册会计师取得了成本优势。在注册会计师更换频繁的情况下,为保持住这种优势,在位注册会计师不得不通过专业化、声誉投资等方式来构筑壁垒,从这方面看,审计市场是存在激烈竞争的。在余玉苗(2001)的研究中发现,A股审计市场中,“十大”所的本地客户占到了74.2%,前20家事务所本地客户更是占到75.8%。说明在我国的审计市场中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刘桂良、牟谦(2008)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审计质量和市场进入退出壁垒之间存在正向变动的关系,即市场进入退出壁垒越高,审计质量越高,但显著性水平并不是特别明显。在规范我国审计市场时,应该提高市场进入壁垒。
二、我国审计市场结构与审计市场绩效关系研究综述
(一)市场绩效与审计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及其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SCP(结构-行为-绩效)模型,一个行业市场绩效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市场结构。那么现实中是否与上述理论相符合呢?许多学者进行了衡量和研究。产业组织经济学中,市场绩效的研究是比较复杂的,除了难于进行计量之外,还在于绩效本身就是一个含有价值判断因素的概念。如果从最抽象的角度考虑,并且假定厂商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那么经济效率就可以作为市场绩效衡量的标准。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对市场绩效的讨论并不是抽象的,经济学家在分析中还要考虑效率、创新、分配公平等因素。对于审计市场结构的研究最初是出于对审计市场绩效的忧虑,最终目的也是为改善审计市场绩效。所以审计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但是由于审计市场的特殊性,在对审计市场绩效的衡量中,审计质量成为众多学者衡量审计市场绩效所广泛采用的指标。
( 二 )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 王跃堂、陈世敏(2001)以1997和1998年A股市场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经过脱钩改制之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性显著增强,与此相反的是脱钩改制后的审计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有所下降。但脱钩改制却使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明显增强。***性和审计质量呈相反方向的发展。刘桂良、牟谦(2008)采用盈余管理计量模型估计出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运用调整KS模型计量盈余管理,选取2004到2005两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初始样本,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审计质量进行了测量。发现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成正相关关系,即审计市场集中度越高,审计质量越高,反之越低。我国的审计市场结构就是一种非有效的市场结构,按照SCP分析范式,这必然会导致审计市场绩效的低下。因此,优化审计市场结构、规范事务所行为以提高审计质量已成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应该促进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合并,以形成若干大型事务所来提高审计市场集中度。刘明辉、李黎、张羽(2003)以审计质量为被解释变量,审计市场集中度和客户资产规模为解释变量,选取了1998年至2000年期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所有A股上市公司年度审计报告数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和审计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倒U型函数关系,并且平均来讲当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市场份额(按客户数)达到7.4%时,其审计质量达到最高。按照这个比例他们发现:1998到2000年平均审计市场的最佳事务所数约为14家,而现实的情况是2000年我国共有77家参与了年报审计。由此可见,我国审计市场存在过度的竞争,这种远远未达到最佳的市场集中度造成了审计质量低下。
( 三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与审计市场绩效的关系 余玉苗(2004)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行业知识、行业专门化与***审计风险控制的关系。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行业专门化状况的初步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还没有形成明显的行业专门化格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将对行业知识的掌握作为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培育行业审计专长,以努力提高上市公司审计质量,降低出现审计失败的风险。陈涛、张雁翎(2006)以2004年聘用了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检验了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和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表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反向关系,相对于聘用不具有行业专门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而言,聘用具有行业专门化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进行利润操纵的范围会更小。而盈余管理是衡量审计质量高低的指标之一,也就是说,选择具有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有助于提高盈利信息质量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审计质量。蔡春、鲜文铎(2007)以2001年至2004年在上海和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的4332个非金融行业公司为样本,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中,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负相关,这与国外大量研究证实的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能够提高审计质量的结论相反。进一步分析表明,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总体上***性相对不高、易受行业内经济依赖度的负面影响和行业专长发展程度较低是造成这种负相关性的主要原因。胡南薇、曹强(2008)从审计服务供求两方进行经验分析,以验证中国审计市场是否需要专门化经营。研究表明,行业专门化水平的提高能够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审计收费溢价,同时也能给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在我国审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经营具有“非常快”(very fast)的学习效应,能显著提高审计质量,认为应当大力、广泛推广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门化经营。董秀琴(2009)使用分行业横截面Jones模型(1991)估计出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质量的表征变量,分别从投资者和财务报告的视角研究了行业专长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投资者感知行业专长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客户的盈余质量更高,行业专长会计师事务所比非行业专长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更高的审计质量。胡南薇(2009)用可操纵性应计项目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以2003年至2005年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分别检验了审计市场行业专门化经营的内在绩效和外在绩效,研究结果表明,行业专门化程度与审计生产效率正相关,异地所较之本地所具有更高的审计生产效率;行业专门化能改善审计质量,从而满足了投资者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要求,行业专门化也能够提高审计收费,事务所从而能从中实现较高的回报。研究还发现,行业专门化具有“非常快”的学习效应,审计质量会随着行业专门化水平的提高而大幅度的提高。
三、研究述评
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出:(1)我国审计市场结构是大多数文献关注的重点。我国学者采纳了国外关于审计市场研究的经验和方式,研究多数集中在产业组织理论结构主义观点,从实证角度考察审计市场结构。审计市场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审计市场集中度。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偏低,应该采取措施建立起寡占型的市场。但从前面笔者对审计市场集中度的总结可以看到,我们无法在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内找出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的变化趋势,一是由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只是集中于某几年的时间,二是由于在研究指标的选取、样本数据的选取中存在差别无法形成系统比较。(2)根据产业组织理论,行业专门化、规模经济以及进入退出壁垒都是市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已有文献对于审计市场结构的市场集中度外的其它方面缺乏研究。(3)审计市场结构对市场绩效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部分学者对我国审计市场结构变化前后的审计质量、***性等进行了分析,发现由于市场集中度低使得市场绩效大幅度降低,行业专门化与审计质量存在正向或者负向相关的关系等。但是笔者发现在研究中缺乏对审计市场绩效的系统衡量,并且涉及的时间范围也很分散。许多研究局限在描述性统计分析上,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对审计市场绩效的衡量大多数都是集中在审计质量方面。虽然在审计市场中审计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但是却不能忽视作为一个产业的审计市场的利润水平的考察。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利润水平是衡量市场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当前我国关于这个方面的研究中有所欠缺。第四,缺乏对具体的审计市场行为的分析。大部分学者以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为分析框架,根据这一分析框架,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行为,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而大部分学者都是直接研究审计市场结构与审计市场绩效的关系,缺乏对审计市场行为对审计市场结构和审计市场绩效影响的分析。
*本文系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我国审计市场信息传递机制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H07ZD0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余玉苗:《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的初步分析》,《经济评论》2001年第3期。
[2]王跃堂、陈世敏:《脱钩改制对审计***性影响的实证研究》,《审计研究》2001年第3期。
[3]吴溪:《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集中度与注册会计师***性》,《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年第9期。
[4]易琮:《有关审计市场集中度问题的探讨》,《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年第5期。
[5]周红:《法、英、美会计审计市场结构和集中度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会计研究》2002年第10期。
[6]王英姿:《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评价与控制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夏冬林、林震昃:《我国审计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会计研究》2003年第3期。
[8]刘明辉、李黎、张羽:《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关系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3年第7期。
[9]夏立***:《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市场研究综述及启示》,《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7期。
[10]张立民、管劲松:《我国A股审计市场的结构研究――来自2002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数据》,《审计研究》2004年第5期。
[11]李眺:《会计师事务所的进入、退出与审计市场的竞争》,《财会通讯(学术)》2004年第1期。
[12]余玉苗:《行业知识、行业专门化与***审计风险的控制》,《审计研究》2004年第5期。
[13]周红:《“四大”的国际地位和中国审计市场结构优化》,《会计研究》2005年第3期。
[14]刘明辉、徐正刚:《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研究》,《会计研究》2005年第10期。
[15]金碚:《产业组织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16]徐正刚:《注册会计师行业规模经济概念的拓展》,《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年第1期。
[17]刘明辉、徐正刚:《审计市场的有效结构――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分析》,《审计研究》2006年第2期。
[18]杨永淼、吴金波:《注册会计师行业组织研究综述》,《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9]陈涛、张雁翎:《审计师的行业专业水平对盈利信息质量的约束作用研究》,《管理现代化》2006年第5期。
[20]徐正刚:《中国审计市场结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叶丰滢:《审计市场结构、审计师行业专门化行为与审计价格竞争》,《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2]韩洪灵、陈汉文:《中国上市公司初始审计的定价折扣考察》,《会计研究》2007年第9期。
[23]刘桂良、牟谦:《审计市场结构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审计研究》2008年第6期。
[24]陈玉菡:《国际“四大”与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问题比较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5]胡南薇、曹强:《中国审计市场是否需要行业专门化――新审计准则颁布后的思考》,《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期。
[26]董秀琴:《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市场绩效的经验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会计与审计专业篇8
关键词:高职;审计课程;沟通技能;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式,国内的高职院校纷纷不断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以期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种人才。针对高职类教育的特色,专业技能的训练在各种课程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就高职类会计专业来说,在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时,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基本上都包含内部审计人员岗位和事务所助理审计员岗位。在与之相关的教学计划中,均设置了一门或几门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审计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审计学、审计基础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这样的课程设置,首先,是基于对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本科以上层次教育的改进,增加了专业技能训练的分量,尽管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次,是因为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专业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中,到各级各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比例较大,且本专业面向的社会工作岗位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审计业务。如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近三年在会计事务所实习岗位的学生,其人数占本专业实习岗位总人数的37%。133229.Com
经过若干年的教学探索和总结,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学生在审计沟通技能上所暴露出的问题。即使部分专业知识非常扎实的学生,同样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问题。沟通技能方面的欠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岗位应对能力。有感于此,本文通过对强化审计沟通技能训练在课程设计中的必要性论述,对审计岗位沟通技能的认识,以及以本校审计课程设计的改进为例,探讨了如何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加强沟通技能的训练。
强化沟通技能训练在审计课程中的必要性
根据我们对实习学生的问卷调查,在审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内,有近1/2的时间是在与被审单位的往来沟通上,有1/4的时间要花在文书处理上。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审计相关单位(如会计事务所)辞退的审计人员中,有近1/3的工作人员是由于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为此,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包括外聘专家)在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多次提出,应该加强在校学生的沟通技能,特别是加强专业沟通技能的培养。另外,许多审计行业的专家也常呼吁从事审计工作的学生,应该强化专业沟通技能的训练。而据我们近几年对进入审计岗位实习学生的跟踪调查,同样也发现他们专业沟通技能的不足,而深感强化这方面训练的必要性。
应届学生由于毫无专业岗位工作经验,而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形势要求员工来了就能上岗,上岗能胜任。出于对新形势下的人员流动机制和人力资源成本的考量,许多专业对口单位不愿意自身成为岗前培训机构。为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除了讲授已有专业知识技能外,实际岗位上重要的专业沟通训练应该在校内完成。
对审计岗位沟通技能的认识
沟通技能主要包括内部沟通技能、外部沟通技能、文字沟通技能、演讲技能、面谈及会议组织技能等多个方面。如何在审计课程中培养、训练及提高学生的这些技能,是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日常工作中所需的沟通,主要体现在口头和书面方式上。比较而言,现有的审计课程设计,比较重视对审计文书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的口头表达往往显得更加普遍和重要,譬如,向被审计对象了解基本情况,询问有关事项,就审计中的相关问题适时地对管理当局的不同层次开展调查、讨论等。
审计实质上是对各种具体经济业务活动所进行的高层次的经济监督行为和风险评估监督行为。审计的对象包括财会管理、税务监督、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以及其他形式的基本经济监督活动。就形式而言,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及***审计。从具体的审计业务分类来看,审计包括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法纪审计及信息系统审计等。就具体的审计工作而言,审计人员所需的沟通是指审计人员与已有客户、潜在客户以及与客户相关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主管注册会计师以及其他方方面面之间就审计范畴有关事项进行商讨、询问、交流及答复。
在上述过程中,为了使审计与接受审计双方明确任务目标,形成共识,减少误解和歧义,审计人员必须本着专业知识,利用简洁明了的、友好的以及准确的口头或书面表达,征询疑问和意见,阐述观点。口头上的沟通,如初期的审计业务接洽、意向,审计过程中的咨询、提醒、建议等;书面上的沟通包括:审计计划、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行***复议、审计行***诉讼、审计文告、验资与资产清查等文书、清单及表格等。
在教学中沟通技能训练的设计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在审计课程标准里,我们重新进行了目标定位。课程目标是指学生在完成某一课程或科目的学习后,应该具备的学识或技能状态及其所达相应水平的描述性指标,它直接影响和制约课程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直接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我们对审计课程目标进行了调整,将沟通技能作为本课程要构建的核心能力之一,并按口头沟通能力与文书写作能力进行具体的训练分解。
在审计实训项目设计中明确沟通技能的构建与要求我们根据审计职业岗位对学生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及专业能力的要求,将沟通技能的训练与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里的教学项目、综合实践项目中,将相关的沟通技能以学习情境为载体来组织训练。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审计准备、审计业务承接、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课程项目上,针对学生沟通技能的培养,我们都设置了具体的学习情境。在审计准备项目中,我们设置了走访、开发客户子情境。要求学生模拟进行客户走访,学习事务所推介和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存在的困难,寻找客户接受委托的切入点,学习搭建同客户情感联系渠道,保持与客户的联系、沟通。如,就审计工作中首次接受委托进行年报审计,就期初余额对本期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且上期会计报表未经***审计的情况,要求确定期初余额是否存在错报或漏报的事项。为此就需要增加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收费的情况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的模拟实训,要求学生通过沟通,使被审计单位理解增加程序与费用的必要性。在审计业务承接项目中,我们设置了审计业务洽谈、撰写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计划等子情境。学生模拟接受委托的被审计单位就审计业务约定书中的审计目的、范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双方的权利义务、审计收费等事项进行沟通,以明确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审计文书行文应该遵循“依法、规范、简明、高效”的原则,培养学生严谨的行文习惯。编写审计计划时,还应当就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和最新变化,其采用的会计***策、会计估计及变更,新的法规或专业准则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等事项与客户沟通,以便为实施审计做好准备。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约谈法进行模拟。在审计实施阶段,我们设置了撰写审计日志、工作底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报告,还设置了现场一般性调查与了解、有关质疑点的询查与沟通等子情境。这个阶段是客户对审计人员执业水平评价的关键时刻。在沟通上我们要求学生学会紧扣实质性问题,言简意赅,表述得当,积极争取被审计单位的配合。就这个阶段的具体口头沟通教学模拟,我们还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置了对存货盘工作和索取询证对象的通信地址的口头业务交流;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的会计报表的认定的咨询;对已发现的重大错误、舞弊或可能违反法规的行为的处理以及审计工作中受到的限制与障碍等环节的沟通。组织学生针对相应的模拟实际情境进行沟通讨论,以提高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礼貌、有效及准确的表达能力。在审计调整和报告阶段,我们设置了调整事项,与管理当局沟通实训,撰写审计意见、管理建议书,审计意见、管理建议书进行陈述、汇报等子情境。就有关会计报表的分歧、重大审计调整事项、被审计单位所面临的可能危及其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风险、审计意见的类型及审计报告措辞、与已审计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等内容与客户沟通。由于这部分要敲定最后的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沟通过程需要体现该职业庄重、严肃而不失友善的特点,内容上应突出重点,有根有据,既有结论的意见,又有建设性的提示。例如,我们在设计学生模拟审计人员就审计中比较重要的调整事项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实训项目中,要求学生学习就相关的调整如何与管理当局进行沟通。学生通过沟通学会让企业管理者了解审计中实施的必要的审计程序、问题所在及其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学会向企业管理者讲解调整所涉及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通过实训,学生意识到良好的沟通能引导客户对审计人员执业的专业判断能力的认可、接受,同时,也为出具满足真实性、合法性及公允性的恰当的审计报告提供了保障。
沟通技能与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们采用了全过程、多方位的考核模式,并将沟通技能作为一项重要构成要素应用到考核标准的各方面。一是考核点设置中明确对沟通技能的考核点。如在考核点设计中,我们设置了小组项目,针对某一具体会计要素实施审计,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制定出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范围,选用适当的审计程序,提出审计建议,并要求分别做出陈述。二是考核方式多样化,我们采用了笔试、口试、小组讨论式、提问回答式、学生汇报式。对于小组讨论的考核点,我们设置了学生、组长、教师三方共同评分的模式。三是明确考核标准,审计文书考核标准为行文格式、内容、文字、法规的应用准确无误。口头沟通要求能用专业语言正确流利地表达项目执行和完成情况。
高职教育改革重点在于坚持高职教育特色,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课程建设,突出高职课程特色。审计课程作为我校会计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始终坚持面向职业工作岗位,不断完善以审计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递进式学习情境库的建设,不断打造本课程的教育教学特色。将沟通技能训练融入审计工作过程的教学,融入职业标准,是我们审计岗位核心职业能力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对高职审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白国玉.市场营销课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会计与审计专业篇9
一、跟踪审计专业判断及其评价标准
(一)跟踪审计的专业判断 审计专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为实现其审计目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在审计实践和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思维过程,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客观审计事项进行比较、识别的主观审计思维活动,并为最终形成审计意见提供基础。其内容包括:一是对审计人员行为是否符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等进行的判断;二是对审计事项主要指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规、有效等进行的判断。审计专业判断既是对单个审计事项的判断,又是对整个审计总体的综合判断。
(二)跟踪审计的评价标准 在跟踪审计中,所作出的审计专业判断是否准确、有效是评价判断效果的核心。由于审计专业判断的抽象性,决定了其判断标准也相对抽象,无法量化和细化,一般可以采用可验证性和可防范性来检验判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客观的审计意见可以由不同的判断主体加以验证,即不同审计人员根据相同的资料作出判断的一致程度。同一个审计人员对同一事项在不同时间作出判断的一致程度越高,表明审计判断结果越接近判断对象的真实状况,其客观性越强。可防范性是指审计专业判断结论应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审计证据是审计判断的载体,任何一个审计专业判断都应有充分的判断证据支持,从而可以对抗来自第三方的置疑,尽可能避免审计专业判断偏误带来的审计风险。
二、跟踪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一)审计专业判断受主体因素影响较大 任何一个审计专业判断都是由审计人员做出的,审计人员是审计判断的主体,他们的主观意识直接影响着审计专业判断质量,审计专业判断是主观感性的认知过程。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性格、习惯、心态、道德标准等因素都会带到审计判断过程中,从而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新校区工程建设环境的复杂性更有可能增加判断的不确定因素。相同的审计事项,由于审计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的专业判断可能会大相径庭。审计专业判断作为主观思维的一种方式,实质上是审计人员综合审计能力的一种体现,给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专业判断要求审计人员凭借精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稳健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跟踪过程的客观审计事项进行比较、识别,并为最终形成审计意见提供基础。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二)审计事项信息状况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直接影响 构成一个审计专业判断必须有特定的判断任务,即审计判断客体。其或者是客观的审计事项,或者是审计人员的主观行为,审计判断客体的信息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在新校区建设中单体项目多、施工工期紧、建设任务重,因此在跟踪审计过程中,来自各方的信息资料纷繁杂乱。在审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建设程序的复杂性和建设各方有其趋利的特性,工程信息资料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工程信息是经过分类、汇总、判断和分配过程得出的结果,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跟踪审计来讲,审计人员需要从大量的、模糊的工程信息中做出合理判断,确定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在跟踪过程中,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审计对象多、审计事项复杂,在工程信息的获取上处于劣势,在与被审计单位的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审计人员应在各个方面提升审计专业判断能力,利用已知的信息对未知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从而澄清事实,透过表面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有效地削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环境差异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影响 任何审计专业判断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审计环境的差异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一,健全规范的法规制度可以减少对审计专业判断准确性的影响,一方面法律规范为审计判断提供必要的评价依据,另一方面审计准则提供了统一运用审计证据的要求,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给以约束和规范。其二,审计机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外部监管体系的完善程度也会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建立一套严密而健全的质量控制制度和外部监管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可能因审计判断失误而造成的审计责任,强化审计专业判断的一致性,为提高审计专业判断质量提供客观保证。其三,审计的***性也会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实际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由于受组织管理体制、跟踪审计的管理模式等因素,审计人员很难保持应有的***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审计专业判断的客观公正。
三、跟踪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提升途径
(一)完善审计人员培训制度与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是审计专业判断的主体。改善审计判断效果,提升审计判断能力应首先从审计人员开始,通过强化后续教育、研究审计业务档案、定期开展审计专业判断交流会、参与审计专业判断实践等一系列的培训活动,积累一定的经验,形成直觉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审计判断是专业技术强、综合程度高、判断过程复杂的一项心理活动。具备熟练的审计、会计、工程、法律等专业知识是对跟踪审计作出准确判断的基本要素。同时,审计人员的判断经验、职业道德、沟通技巧、个性心态所综合反映的能力因素是影响审计判断效果的重要方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审计专业判断而言,都是审计人员所拥有的知识与外部审计矛盾运动的过程,只有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并具有将知识水平协调融入外部审计环境能力的审计人员,才能通过识别与分析,形成合理科学的审计专业判断结论。
(二)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与外部监管体系 从审计专业判断的角度来看,质量控制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是集体判断。集体判断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共同判断,这样可以弥补个体认识的局限性,避免或减少个体判断可能产生的失误。另一种形式是复核,复核也是一种判断,要明确复核内容、复核要求、复核人的责任,对于重要的审计事项,可以增加各环节的复核人员,实行相互监督,增强复核判断结论的可靠性。还应完善对审计人员的外部监管体系,适度强化法律责任将对审计人员形成足够的压力,促使其遵守审计职业道德,保证审计专业判断思维在审计职业道德框架内有序进行,使审计人员做到清正严明、廉洁自律。只有这样,才能维系审计专业判断的准确性、有效性。
会计与审计专业篇10
1.1审计人员审计思路的转变以及知识结构的优化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审计报告要将计划、策略、控制与风险评估联系在一起.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详实的分析.因此在整个审计过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人员都要时刻树立风险意识.每个行业的性质、行业结构、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不同,审计人员要对行业以及行业风险有一个清晰又区别、全面而系统的了解,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主动的应对审计风险,最终达到规避和减轻风险的目的.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除规定了审计人员应对审计行业状况、行业相关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进行了解外,还明确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项目组是否配备了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成员”,所以行业专业化细分的理念已经在审计准则体系中形成.注册会计师在掌握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经济技术指标及行业***策、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环境、经营风险知识的同时,还对审计队伍进行优化组合,由原来的单一的财会型人员的结构优化为法律、工程技术、计算机、统计分析等非会计审计专业的人才的组合,对审计项目小组进行科学配备.同时建立计算机网络,以便各行业***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每家事务所所拥有的注册会计师及其知识结构都是有限的.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特定的行业不仅可以形成规模经济更可降低成本.
1.2审计机构的跨地域合并重组
我国的审计市场能导致审计方向专业化细分的一个独特原因是审计人员与产业的同地域分布.这种地域性作用是相对的,表现在地域性限制成为不少国内事务所发展的瓶颈,但同时地域性作用很可能培养出审计行业专家.审计机构需要按行业进行跨地域合并重组,在打破瓶颈的同时,以其表现出的规模经济能很有效的提高经营效率,从而获得成本节约的好处,并同时在审计市场上提高差异化审计产品,最终以绝对优势占领审计市场.
1.3差异化产品的提供
具有专业特长的审计人员由于对某一行业长期的浸染,形成了更系统的审计体系,更能为客户提供更高附加值的建议.这种附加价值会在审计市场上提供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产品而有效的占领市场,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审计费用价格.
2审计方向行业专业化细分的优势分析
2.1专业性更强
行业专业化分工要求审计人员有更高的专业素质,更专业化的行业知识.做到行业专长能保证审计工作在此行业中更专业化,更具核心竞争力,之前就介绍过德勤专注于能源、公共事业、制造业、通信、消费品、金融和医疗保健七大行业,而普华永道特长于娱乐等行业.专业化要求是审计方向分工的先导.审计人员的行业专长作为审计人员的一种技术优势,在行业专业化细分的环境下就能转化为会计事务所的竞争优势.
2.2审计效率更高
审计工作的专业化细分能更有效的促进审计工作,审计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深厚的经验积累.当审计人员专注于研究和从事某一特定领域或行业的审计工作,通过不断的学习加强实践,实践指导学习的循环过程,他们对行业的各风险、会计准则和报告要求都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擅长发现和判断行业的审计问题.在诸如银行、保险这些对审计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专业化的优势表现的更明显.所以审计方向按行业专门化细分能使审计人员能更有效的从事行业的审计工作.
2.3审计标准更适用、程序更规范
专业化的分工提高了审计工作的专注度,有利于集中智慧和经验制定出更适合、更实用的审计标准、方法和原则.长期专注某行业审计工作必然会对此行业的情况有很好的把握,再此基础上形成本行业适用的通用审计标准.审计程序从始至终对审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审计程序不规范就会产生审计风险,所以长期的专业化的从事特定行业的审计工作更有利于形成一套完善的规范的针对本行业的审计程序,从而降低审计过程中的审计风险.
2.4审计成本更低
审计方向的细分会使资源和技术都集中到所从事的某一特定的行业,进而形成规模经济,不仅提高了效率更节约了审计成本.这样既可以使审计人员赚取更多利润,也可以通过降低审计收费将一部分成本节约优势传导给客户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然而,任何事情有利也有弊,行业专业化细分可能会是审计人员的就业市场变的狭窄,把所以资源和精力都集定行业,就如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会使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风险加大.
3行业专业化审计人员的培养及专用性人力资源的形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会计与审计专业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