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10篇

技术创新篇1

2014年上半年,石家庄市全部财***收入和公共财***预算收入分别完成373.4亿元和197.2亿元,分别实现了9.5%和19.3%的增长,总量均居全省第一。石家庄市经济发展领域实现了多个第一,多数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量和增加值利润率均居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居全省第一;民营经济综合指标排位居全省第一。但应看到,石家庄市科技创新环境的薄弱环节的关键仍然体现在科技创新投入的不足上,主要有***府和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投入上不够,金融方面力度支持不够。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科技投入体制对于提升石家庄市的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因此,***府要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为企业获得国家、省创新基金(资金)提供保障;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严密组织认定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落实“石家庄市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策,提高“石家庄市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额度,向协作银行争取放大授信额度。积极开展企业知识产权作为质押贷款服务,加大对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引导企业投入民间资本。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与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辩证施策,挖潜增效,紧抓项目不放松,千方百计稳增长,持之以恒促转型,扭住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努力为全省发展大局挑重担、作贡献。

2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平台建设

科技创新人才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石家庄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和发展,其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科技活动人员的规模增长缓慢,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水平;二是如何能够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干事创业谋发展。其实质就是关于人才引进和人才激励的两个问题,从两者的关系来看,前提和基础是怎样留住人才,最根本的还是如何激励人才。因此,石家庄市首先必须要尊重人才,具有人才首位意识,在此基础上切实提高现有人才的福利待遇,使其在本职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从而为能成为石家庄市的一名科技人员感到自豪。据资料显示,石家庄市在平均工资和科研人员的平均工资上均不具备竞争力,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较大。留住人才很重要,吸纳科技人才和引进“对口型”人才最重要。根据科技创新的特点结合石家庄市科技进步的环境、优势、领域、行业等综合考量,新能源、创意产业、高效农业是促进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所以,这些方面的人才是重点的引进对象。另外,在科技管理、信息技术与资本运作等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也是重点引进对象,特别是确实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尖端创业创新的领***人才。大力推动科技领***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积极落实企业各项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策,为领***人物、团队创新创造有利条件,激发科技领***人物和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创新活力。积极推动企业与院士对接,积极建设院士工作站,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交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为推动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3加强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和创新

体系完善平台建设大力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围绕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引导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研发、技术转移和受益的主体,引导企业走创新驱动之路;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鼓励企业加大知识产权投入,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重点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专利示范企业。加快产学研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以***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科技***策环境,有效落实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科技***策;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石家庄市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十条措施》。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建立完善创新型县(市)考核机制,制定《创新型县市区建设考核办法》,对县市区进行考核,分中部、东部、西部对各县(市)区进行了考核和排队,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石家庄市重点产业发展和国家、省产业发展战略紧密衔接起来,通过实施国家、省重大项目和市“九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技术联盟,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生物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加大传统产业嫁接改造力度,推动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应用推广工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加快科技惠民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民众。

4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技术创新篇2

    杂技是我国古老的艺术品种之一,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艺术生命力十分顽强。改革开放以来,杂技艺术跟随时代的发展,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近几年来,杂技艺术向着创新的路子发展。所谓创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现代元素,使之能够更好地贴近人们的生活。最近这些年,我国的杂技艺术在国际杂技比赛中揽获得各种大奖,每一个节目都是集合无数人力的心血之作,让观众叹为观止。这也充分说明我国的杂技艺术家们在重新中取得的艺术成就。杂技技巧越来越精华,艺术品位也越来越高尚,我国的杂技艺术正焕发着无穷的青春活力。杂技艺术是我国古老的一门肢体表演节目,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素材,对于社会、经济、人文科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杂技艺术不断吸取各种精华,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技艺完善、表现丰富的传统艺术。我国的杂技艺术主要包括平衡、魔术、健身、翻腾与抛接等种类,其中每一种都有一个传统将之淋漓表现,现在我们看到的杂技表演一般都是其中几种的结合。

    对于杂技艺术的继承,就是将历史积累完善的技能与表演节目发扬光大,而创新,就是在传统上做出改变,以便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观众的审美观。杂技艺术也是一门综合艺术,其所传达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也体现了一种思想。所以,杂技艺术的创新不仅仅包括艺术形式的创新,还有艺术观念与艺术思想的创新。杂技艺术一种以技术为核心的综合艺术,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演员的形体语言与各种高难度动作。所以,杂技艺术的创新不仅要创造难度高、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技巧动作,还要对杂技的艺术观念、艺术思想、灯光、舞台、音乐等众多因素结合起来,用现代思想与科技对杂技艺术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将绚丽彩的杂技艺术展现在观众面前。杂技的创新可以分为三大层面。

    艺术观念的创新:艺术观念就是艺术思想,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观念对于人的行为具有重大作用,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正确的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而杂技艺术的创新,也建立在艺术观念的创新之上,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强化创新意识。杂技作为一种集技巧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复杂的、特殊的艺术活动,必须通过创新为之不断注入活力,缺少了创新,艺术就失去了生命力。每一个杂技从事者和杂技艺术家都应当拥有创新的艺术观念,不能局限在陈旧的思维中,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敢于突破,超越前人、超越自己。其实不仅仅是杂技艺术,每一项艺术都是这样,就如美学家彭吉象先生所说:“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与创新。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

    运用创造思维。创新意识,要以具体运用创新思维为智力支持与有效保证。

    所谓创造思维,就是指那些创造了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创造思维具有强大的力量,并且具有灵活、开放、有效许多特征,它能够打破传统观念和规矩的约束,另辟途径,用特殊的方法解决问题。影响创造思维的因素有两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洞察力的敏锐程度、想象力是否丰富与知识的掌握范围;非智力因素则包括动机的正确性、兴趣、情感、意志与性格等因素。

    思想内容的创新:思想的创新,是杂技艺术创新的首要体现。其主要包括杂技节目的主体、形象、题材与形象等等。我国在思想创新方面取得了相当多的成就,许多优秀的杂技节目由此诞生。比如曾经获得众口好评的杂技剧《花木兰》,以杂技的手法成功塑造了花木兰的形象,是思想内容创新的典范。再比如更早的《快乐炊事员》,通过杂技的技巧将劳动的快乐与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很好的表现出来,也是思想内容创新下的艺术精品。

技术创新篇3

英文名称:Railway Technical Innovation

主管单位:铁道部科技司

主办单位:铁道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2-061X

国内刊号:11-4841/U

邮发代号:82-27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技术创新篇4

一、科学原始创新成果:***事技术创新的理论储备

众所周知,科学原始创新成果,是人们进行科学探索的理论研宄成果,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把握更上层楼。由于科学原始创新成果有别于技术原始创新成果,具备客观性、通用性与共享性,因此,它的推广应用,必然地扩散到人类社会活动的许多层面,直接或间接地指导着人们的其他探索活动,从而起到理论储备的作用。特别地,***事技术是人类将科学技术用于战争的必然结果,因而科学原始创新成果的理论储备与指导功能,在***事技术创新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著名哲学家罗素就曾基于史实正确地指出:“科学的实际重要性,首先是从战争方面认识到的;伽利略和雷奥纳都自称会改良大炮和筑城术,因此获得了***府职务。从那个时代以来,科学家在战争中起的作用就愈来愈大。”

在自然科学与***事技术发展史上,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以及赫兹以实验证实电磁波存在这一科学原始创新成果,为无线电报、无线电话及***用雷达等***事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储备。1865年,麦克斯韦通过电磁理论研宄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7-188年间,赫兹完全遵循19世纪理论和实验物理学的抽象传统,果然用实验证实了这种电磁波的存在,即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无线电波。如此一来,麦克斯韦方程以及把电、磁、光和辐射热四者看成一个统一体的观点似乎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而被确证。这是近现代科学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对于人类更深刻地把握电与磁现象背后的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南。马可尼在1894年刚一获悉赫兹证实电磁波的消息,就立即着手研宄把电磁波用于无线电报传输,并在翌年研制出一种技术装置,可以把电报传送1英里的距离。后来他于1901年成功地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第一次无线电报传输。由于战争比人类任何其他活动都更加依赖于当时最有效的通信手段,因此无线电报技术成果很快引起了***界的高度关注,并大力支持相关研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无线电发报装置与接收机仍不太可靠,但亦成为协约国挫败德国海上侵略的重要技术支撑。特别是1914年,飞机上装备了无线电报机,使其在一战期间初显神威。到1917年,美***在新布伦斯威克已拥有一部200

千瓦功率的电报机,可使美法两国陆***经常保持无线电联系。

雷达的研制,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事目的。当赫兹证实电磁波存在后,一些科学家就经常著文提出将电磁波用于目标探测。1897年,波波夫在实验室里发现电磁波被船只反射回来的现象,

18国防科技!20068就提出可将该现象用于***事探测,可惜未能引起俄国当局重视。1922年,马可尼的理论研宄成果被美国海***研宄实验室实验证实,研制出了收发分离连续波雷达。20世纪30年代,在***方支持下,英、法、德、美科学家都积极展开雷达研宄,而英国科学家成果最为突出。1939年,英国研制的雷达已可侦察到高度为3千米、距离为160千米的飞机;1940年,ASVI米波雷达批量生产并交付使用。其后,伴随***用磁控管的发明,现代厘米波雷达也诞生了。二战中,盟***的雷达从单纯的防御报警仪器发展成为用途极广的技术兵器,在反潜、防空及对敌空袭作战中大显身手,使德国潜艇装备的米波雷达预警器失去了效用。以至于有人如此评价说:“原子弹仅仅结束了战争,而雷达却臝得了战争。”

上述案例清晰地显示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这一科学原始创新成果,为***用无线电通讯技术创新提供的重要理论储备。如果没有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显然人们就不会进行相关的技术研发活动了。与此相类似,二战中原子弹的成功研制,也是基于此前不久原子物理学原始创新成果的理论指弓丨,它“引人注目地显示了科学的实用潜力,……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把理论引向应用目的能够得到什么。”而激光器的发明,也是以1917年爱因斯坦在《论辐射的量子性》一文中建立的受激辐射理论框架为基础的。科学原始创新成果的这种理论储备功能,是与科学原始创新成果的合规律性必然相连的;当然,其具体应用,则与研宄者的目的紧密相关:“这个例子的意义还在于,它说明科学研宄最终会带来什么结果以及技术会怎样变化是无法预料的。”这就使启发我们,在进行***事技术创新的同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创新成果或国内外***事技术创新研宄,必须完善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密切关注纯科学领域的新进展,主动寻求科学原始创新的理论指导。这样才能从研发理念和理论起点上高人一筹,***事技术创新成果也才能够称之为真正的原始创新。

二、技术原始创新成果:***事技术创新的路径指引

恩格斯早在19世纪就洞察出 一般技术与***事斗争的重要关系:“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与***事技术创新相比,技术原始创新着眼于更为广阔的技术领域和应用推广领域,因此在很多方面都为***事技术创新发挥了极为明显的路径指引作用,促使***事需求显性化。因此,近现代以降,西方列强的***事进步,也源自它们***事文化中对新技术高度敏感的传统:“看起来西方一直对接受新技术异常敏感,不管这种新技术是来自它自己的发明家还是来自外部。技术革新以及同等重要的对这种革新的迅速反应能力很快便成了西方***事文化的特性。”作为技术原始创新成果,铀浓缩与铀裂变技术的成功开发,就在曼哈顿工程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路径指引作用。

实际上,伴随着人类对原子和物理学研宄的不断深入,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原子弹的研制已经呼之欲出了,然而原子弹研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技术手段一大规模的铀浓缩技术与铀裂变技术尚未攻克。1940年初,派尔斯、弗里施研宄发现,只要有5千克的纯235U,就能产生相当于几千吨黄色炸药的爆炸力,并提出了分离235U的工业方法,即气体扩散法。稍后,美国科学家完善了热分离法。1941年夏,劳伦斯从实验上突破了电磁分离法中的技术障碍,为铀同位素的大规模电磁分离开辟了道路。正是上述三种方法,为进行大规模的铀浓缩活动指明了路径:“由于拥有压倒一切的技术优势以及实际上的不惜工本,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使用了所有的后三种方法。事实上,落在广岛的原子弹所用的235U首先是在热扩散和气体扩散工厂中进行部分浓缩,然后再在电磁分离工厂中进行最后浓缩。”1942年12月2日’费米领导的研宄小组设计并建造的由石墨层和铀层相间地堆砌而成的热中子链式反应堆开始运行,人类第一次实现了自持链式核反应,实现了受控的核能释放。其后,美国科学家用化学方法从238U自持链式反应堆中成功提取出重要的裂变核燃料239Pu。由上述考察不难发现,作为20世纪重大技术原始创新成果,技术的成功开发是人类成功研制原子弹的技术前提,为原子弹从理论构想到现实制造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其路径指引功能彰显无遗。不难发现,作为20世纪重大技术原始创新成果,铀浓缩技术与自持链式核反应技术的成功开发,是人类成功研制原子弹的技术前提,为原子弹从理论构想到现实制造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其路径指引功能彰显无遗。

技术原始创新成果对***事技术创新的这种路径指引功能,是与技术活动的实践性、能动性和系统性天然相连的。作为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分支,与技术创新一样,***事技术创新不是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在技术系统内部综合集成许多技术要素的结果。重大技术原始创新成果往往在技术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解决前人尚未克服的技术难题,在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示范性,将它们有针对性地推广到***事技术领域,往往能够有助于我们达致技术突破。因此,我们的***事技术创新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把***事技术创新活动与一般技术原始创新成果联系起来,积极主动地寻求技术原始创新的路径指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事技术创新活动少走弯路,集成***民科技资源,实现从基础研宄、应用研宄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的有机结合,形成***民高技术的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

三、***事技术创新需求:科学技术原始创新的强大动力

不仅科学与技术原始创新能够为武器装备创新活动提供重要的理论储备和路径指引,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进***事技术创新,而且***事技术创新的客观需求,反过来也推进科学技术的原始创新。贝尔纳曾明确指出:“科学与战争一直是极其密切地联系着的;实际上,除了19世纪的某一段期间,我们可以公正地说,大部分重要的技术和科学进展是海陆***的需要所直接促成的。”众所周知,交战双方无疑要以获取战争胜利为目标,这就迫切需要己方有能力获取先进的、出奇制胜的武器装备,以主动造成战场态势的不对称,增强获取***事对抗胜利的把握。而研发武器装备这种现实需要,是与科技原始创新须臾不可分离的。但仅仅依靠***事科研力量进行武器装备创新,显然是无法满足***事斗争需要的。因此,在战时、战备状态下,科学技术创新活动不得不服务于***事斗争,这就出现了***事技术先行发展态势,而***事需求也自然而然地“外溢”到一般科技领域以寻求理论储备和路径指引。于是,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很更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并在科研条件与科研资源等方面得到相应保障,成为科技原始创新的强大动力。

作为核能开发中重要的技术原始创新成果,上面考察的自持式核裂变技术几乎从一开始就受到原子弹研制这一***事技术创新需求的驱动:“希特勒在20世纪30年代掌握了德国***权,迫使一些欧美科学家得出结论:德国独裁者可能首先制造出原子弹并用于***事目的。因此,这些人就敦促他们的***府,就自持链式和反应能展开行动,将原子能从实验阶段推向实际应用阶段,即制造出完备的原子武器的阶段。”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在原子弹制造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也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假若美国没有在二战中研制原子弹,今天就不可能拥有核能工业。的确,在形成国际核能生产的50年间***事需求产生了巨大影响。”再如目前已相当成熟的某些民用技术一人工合成橡胶技术、煤氢化技术、从石膏中提取硫的技术、工业合成硝酸盐技术等等,均是重大技术原始创新成果,现在几乎看不出它们具有某些特定的***事应用目的。但是,它们最初之所以能够立项研制并取得成功,都是受到***事技术创新的导引和驱动。换言之,许多民用科研力量转移到现在看来是属于商用性质的项目,而实际上最初几乎完全是为了适应***事技术

技术创新篇5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技术创新 风险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经济模式急需调整等问题。企业是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经济模式转变的重要载体,而高新技术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国家竞争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相关***策以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肩负技术创新的重任,是高新技术研发的主力***。然而,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技术创新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需要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投放市场。因此技术创新活动的失败率很高,据美国的经验,高新技术创新失败率一般为70%,完全失败率达20%--30%,成功率只有20%。因此识别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对风险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评价,并取有效的措施减小风险造成的损失,是高新技术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创新风险,是指由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项目本身的难度与复杂性、创新者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技术创新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我国一些学者对技术创新风险有不同的理解,如谢科范、吴涛等认为,技术创新风险,是指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项目的难度与复杂性,以及创新者自身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技术创新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袁泽沛和王琼则认为技术创新风险是指在技术创新中由于对外部环境因素估计不足或无法适应,或对技术创新过程难以有效控制而造成技术创新活动失败的可能性。不管哪种观点都非常注重企业外部风险及企业内部控制,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包括外部风险及企业内部风险,具体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策风险、生产风险和管理风险等。

一、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企业技术创新中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之一。以创新为原动力的高新术企业以先进的技术为其核心竞争力,然而由于各种内部和外部原因导致技术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创新的失败。技术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先进性

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企业在研发一项新技术时也许这项技术还是先进的,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和创新之后,也许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更好的更为先进的技术,而原有的创新技术在市场上就不再具有竞争力了。企业投入的研发成本也很难再收回。

(二)技术成熟度

一项创新技术能否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无法确定,技术从研发到实现产品化、产业化的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对技术成熟的预期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设想和发明最初看来好像是可行的,然而一旦实施就会发现许多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而整个设想和发明都要随着改动。而一些企业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实力,导致创新活动半途而废。

(三)技术开发难度

一些大型的创新技术,投资大,周期长,经济效益难以预见。一旦失败,将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对于中小企业,选择开发难度大的技术项目,无疑是冒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失败,企业直接面临倒闭的命运。而对于一些大企业,选择苑⒛讯却蟮募际跸钅恳嘁慎重。一旦失败,对其也是巨大的损失。

二、管理风险

技术创新的管理风险是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生产系统中的有关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

(一)管理者素质

“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管理者”。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企业作为一个创新团队,其创新过程中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对团队活动进行组织、协调、沟通。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会降低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不合格的管理者会导致错误的决策,降低企业的效率,引发矛盾冲突,使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法顺利开展。由此可知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这也是企业的又一风险因素。

(二)技术人员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人员。技术人员的能力及技术人员流失都会增加企业的风险。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持续的团队活动,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关系到创新的成败。而技术人员个人资质不同,其研发能力有强有弱。这会导致整个团队研发的失败。另外,许多科研人员由于得不到理想的待遇而辞职,使高新技术企业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而流失的技术人员如果到同类企业就职很可能会将原有公司的信息泄露,这些都是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三)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风险可分为企业内部组织协调风险和企业之间组织协调风险。发展壮大中的企业,由于职能部门、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需要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企业日常经营的顺利进行。然而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与企业的发展不一定同步,这将会导致组织管理滞后,控制不当、资源分配不科学等一些列问题,进而造成风险。另外,联合其他企业一起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常用的创新方式之一。对于合作创新的项目,往往涉及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企业人员共同参与。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就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会导致合作的两个或者多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传达、沟通、资源分配出现问题,会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许多不便,而使技术创新风险增大。

三、财务风险

技术创新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资金不能及时供应而导致技术创新活动在某一环节中断的可能性。

(一)技术创新资金不足

技术创新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且每个环节都要保证资金的及时供应,才能使创新活动顺利进行。销售收入是企业技术资金投入的主要来源,销售收入状况会影响到技术创新的成败,造成技术创新风险。如果企业销售收入不足,或是销售收入不稳定,会导致研发资金投入不充足、不及时,从而导致创新活动中断甚至企业创新失败。盈利能力则是企业持续不断投入研发资金的保证。企业技术研发资金投入状况是根据其盈利能力调整的。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会造成企业负债率高、资不抵债,从而影响到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资金供应不足,创新所需资金得不到满足,导致技术创新停滞或失败;另一方面包括资金供给不及时,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非预见性资金需求得不到及时供给,从而导致创新项目的夭折。

(二)融资渠道不畅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企业往往无法全部靠自有资金,融资就成为企业投资的重要来源。企业融资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方式。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处于创建初期,达不到上市要求;而对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国家对申请十市的公司限制条件较多,导致企业上市较繁琐。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较少,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认为其风险过高而很少贷款,即使贷款要求得到允许也多为短期贷款,缺乏长期资金的支持。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也提供了一些资金支持,然而其资金支持非常有限。据统计我国企业得到的资金支助不足15%。这些问题都会造成企业的风险。

四、市场风险

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或变化而未被市场充分有效接受的可能性。产生市场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源于

(一)产品市场生命周期

现代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从投放市场到衰退的周期己经大大缩短,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的新产品还未问世,也许就已经落后了。这对发展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很大的风险。

(二)产品市场竞争力

产品竞争力是指产品符合市场要求的程度。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是失败的产品。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是失败的企业。纵观国内外企业发展,许多行业领先者由于失去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而导致企业失败。

(三)消费者需求变动

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盈利。无法获得消费者认可的技术创新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消费者的需求往往是多方面的、不确定的,同时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企业如果不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动,就会失去消费者的青睐,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许多企业因为错误估计消费者需求的变动而破产。

五、环境风险

技术创新的环境风险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外部的社会、***治、法律、***策及经济的变化会造成企业创新的失败。

(一)法律***策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要考虑是否符合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策等条件变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家对某些产业进行限制可能会导致原有的工艺、设备、生产技术无法继续使用,从而造成企业技术创新风险。

(二)经济发展态势

国家经济形势及其发展态势的好坏、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及其增长速度的高低、经济周期的繁荣与萧条阶段属性均对创新活动的风险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当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繁荣时期、经济形势和发展态势都很好时,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必将达到较高的水平,经济也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此时创新活动的频率和成功的概率都将得到提升。

(三)竞争对手

技术创新篇6

[关键词]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市场化;产业化

[中***分类号 ] F27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2)10-0031-03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一个科学的部署。***在2012年两会的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不论是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过程中,还是应对国际经济发展低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都必须要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一、 必须坚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细胞。技术创新的目的是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发挥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是技术创新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就是将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商品,而这要由企业来完成。因此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必须坚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1.企业在创新的投入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是企业最主要的创新投入。据统计,2010年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和科研人员的数量均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和科研人员的数量的70%以上,相比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明显的优势。

2.企业的创新绩效不断提高

企业在获取国家科技创新、科技发明奖和专利申请等方面数量不断增加,2006年~2010年大中型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36%,科研成果转化新产品的数量、销售收入不断上升,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6%。

3.中央企业是推进自主技术创新的国家队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1个重点突破领域,中央企业都有涉及。在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的参与率分别为29.5%、13.5%。在载人航天、绕月探测、特高压电网等领域取得了众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十一五”期间有64家中央企业成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企业,5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有24个由中央企业牵头或组建。

从创新投入和产出来看企业已处于我国创新的主体地位,从而较好地促进我国自主技术创新和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二、 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关键在市场化和产业化

自主技术创新的起点和终点是实现创新技术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一项创新的技术最终是否能实现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于它能否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是变化的,企业处在市场的最前沿对于市场的变化最敏感,理解最深刻。因此在技术创新的选项上能够紧扣市场的需求。适合市场的需求的技术创新,是否能实现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还要看能否顺利进行市场化和产业化,这就要靠企业来进行。企业具有把握技术和产品的综合能力,具有产业化的能力。对于重大的创新技术具有推动产业链发展的能力,从而使重大自主技术创新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1.必须加深对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认识

以技术为导向的企业在进行自主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往往能实现技术领先,但是,也往往容易重视技术,轻视市场,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为与市场有一定的差距,产业化的能力就更难提高。在传统的科研体制下,由于观念和企业对科研人员的考核等原因,企业的科研人员在技术研发出来后,往往更关注申报奖和申报专利,而忽视了技术转化为生产能力,技术止于试验室。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技术创新投入大、周期长、长时间占用大量资金。技术创新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尽快实现产业化,企业很难得到回报。依此下去,企业难以承担巨大的研发经费。继续投入企业将拖跨,减少投入或不投入,技术研发无从谈起。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所在,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新技术必须要市场化和产业化。企业始终是新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主体。

2.不断提高企业自主技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能力

当前,我国自主技术创新的产业化现状不容乐观,根据有关的资料,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且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左右,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说明我国企业的技术产业化运作水平不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始终是新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运作水平决定了其产业化的速度、效益和规模的高低。因此创新企业必须要提高自主技术的市场化与产业化能力。

技术创新篇7

2012年以来,产能过剩的噩梦一直环绕着钢铁行业,钢铁行业出现了历史性亏损。“高成本、高产能,低增长、低效益”,是钢铁行业所面临的窘境。一边是经营愈加困难,一边却是产能过剩的加剧。

无论钢铁业内对于产能过剩的判断标准存在何种争议,但供大于求导致行业陷入困境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国家也更加重视产能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因此淘汰落后产能、解决产能过剩成了化解钢铁行业困境的重要途径。2013年4月11日,工信部在***上消息称,钢铁业今年计划淘汰落后产能1044万吨,其中炼铁需要淘汰263万吨,炼钢淘汰781万吨。

在去年举行的中国钢铁工业科技大会上,国内多位钢企负责人曾预测,钢铁市场的“严冬”还需要至少3~5年,这要求钢铁企业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寻求钢铁工业新的发展模式。

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

当今时代,资源、环境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绿色转型发展成为钢铁企业的必然选择。河北钢铁集团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于勇曾表示,“实现绿色转型是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必定要有相当数额的成本付出,但是必须履行好这个社会责任,传统的重效益轻社会责任的做法要彻底改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宁可牺牲产量也不能牺牲环境,宁可牺牲短期效益也不能牺牲环境;像珍惜自己的荣誉一样珍惜环境。这在唐钢已经成为共识。

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唐钢决定把危机当成机遇,实现逆势发展。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破除发展思想阻碍,颠覆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按照科学发展示范企业布局,谋划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实现企业与社会、生产与环境良性互动,走出了一条都市型钢铁企业转型发展的创新之路。

作为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唐钢通过转变生产组织模式降本增效、提升产品创效能力提质增效、瞄准高端占领海外市场、大力发展非钢产业等多元战略谋求产业价值链的提升,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早在2008年8月,唐钢比照国家产业***策提前两年拆除3座450立方米高炉。以此为标志,高起点、高站位、高标准建设“绿色唐钢、生态唐钢”。短短8个月时间,将“灰头土脸”的老厂区改造成花园式工厂,厂区环境实现翻天覆地的巨变。

唐钢共拆除有碍新规划及影响观瞻的建筑楼体18栋,规划外建筑房517间、清除驻厂小施工队157家,拆除70余处小食堂、小浴室、小车棚。拆除总建筑物面积33万㎡,腾出空地50万㎡,占唐钢厂区总面积的1/5。唐钢决定,拆除区域不建新项目,全部用来绿化,厂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了近50%。结合规划治理,唐钢完成了生产工艺、物流运输、动力能源介质等环节的流程再造。以车辆运输为例,唐钢每天运输车辆只相当于改造前的1/4。

“钢铁企业的竞争已经体现为成本控制力的竞争,成本控制力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谁的成本控制力强,谁的竞争力就强。”于勇认为,以转变生产组织模式的方式降低成本,就是将过去只关注局部成本和表观成本,过渡到全成本控制,并最大限度地注重降低结构成本。

践行绿色制造

打造绿色钢企

唐钢集团***书记、副总经理王新东在技术创新·企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唐钢树立并深入践行“环境是企业生命线”的理念,以实现循环经济“四个零”为目标,以建设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的企业典范为抓手,通过完善的能源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技术集成应用,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走出了一条城市型钢铁企业绿色转型之路,被誉为“世界上最清洁的钢厂”。

据了解,唐钢坚持“环境是企业的生命线”理念,成功地闯出了一条钢铁企业与城市和谐共融的转型发展之路。在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坚持项目不减、资金不减、管理力度不减的原则,矢志不渝地推进治污减排、清洁生产和环境治理,投资31.8亿元实施了32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高效利用二次能源,在行业内率先关停深井水,厂区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清洁生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绿化覆盖率由原来的21%提高到50%,实现了在全球钢铁企业中吨钢占地面积最小、绿化覆盖率最大,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唐钢厂区空气质量好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跻身行业领先水平。唐钢投资3.26亿元建设的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处理中心,以消纳城市中水作为企业生产的补充水,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工业新水零购入,工业废水“零”排放,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97%以上,位居国内领先。水处理中心投用两年,累计节约新水3500多万m?,相当于一座百万人口城市居民一年的生活用水量,唐钢从此彻底告别了地下深井取水的历史。

唐钢系统实施“企业能源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并在国内钢铁行业首推“能源成本管理”。能耗指标持续优化,二次能源得到高效利用。目前,唐钢自发电比例达到70%,位居行业之首。在全国79家大中型钢铁企业17项能耗指标对比排序中,唐钢6项进入行业前三,其中负能炼钢等4项指标居行业第一。

改造后的唐钢厂区,成为了唐山城市东部一道靓丽的风景,环境优美,管理有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唐钢更加意识到转型对企业的重要性,化危机为机遇,将市场最困难时期成为了企业发展最好最快、职工幸福指数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时期,并实现了“世界最清洁钢铁企业”的嬗变,实现了企业由效益型向责任性、幸福型企业转型。绿色唐钢、责任唐钢、幸福唐钢,树立了中国钢铁企业的全新形象。

“践行‘绿色制造’的理念,首先是钢铁企业自身在经营理念、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向‘绿色’靠拢。同时,还要积极研发绿色产品,并且将‘绿色’贯穿产品开发、生产、包装、运输全流程。”于勇认为。

创新发展 全面协调

2013年9月在唐钢举办的“2013冶金企业管理创新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殷瑞钰在专题演讲中曾指出,中国工业正面临着从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来支撑竞争力,转变为主要依靠节约资源、能源来支撑竞争力的关键历史时期。中国新一届***府提出了中国经济升级版这一战略目标,其时代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中国经济升级版是速度和质量的紧密结合体;其二,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动力来自创新、内需和改革;其三,中国经济升级版是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殷瑞钰指出,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过程中,钢铁企业面临着功能拓展和绿色化的发展方向,这需要钢铁企业通过推进管理创新来实现。钢铁企业必须从理念创新的源头开始,来决定发展战略的创新,通过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10月11日至13日在唐钢举行的以“打造绿色钢铁 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技术创新·企业发展论坛上,殷瑞钰在报告中指出,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钢铁业将面临产能过剩、实产过剩的困局,并将面临债务、就业、环境、生态等方面严峻压力。

首先中国钢铁工业正遭遇两侧受挤的境遇。上游端铁矿石、废钢、焦煤、电力价格以3~6倍之势暴涨,下游端钢材价格波动不振,加之企业产能扩张引起产品销售半径增加,相互交叉,钢材运输的物流费用增加,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虽然吨钢能耗、水耗、渣量等排放物有所改善,但由于生产总量以5倍左右之势发展,资源、环境、生态负荷的约束已到了无法容忍的境地。中国钢铁业在取得技术进步和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却正面临经济效益低下的困局。控制产出总量,淘汰不合理的产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降低成本、注意价格分析应是当前全行业发展、经营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头等大事。

技术创新篇8

关键词: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互动

作者简介:彭诚,1982—,男,汉,四川绵阳人,博士,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科技管理

目前,技术创新被誉为能够影响企业生命的复杂经济行为。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存在众多能够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而企业在制度搭建方面的创新正是外部环境中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企业要保障其技术得到全新创新提升,不但需要一系列的经济和行***手段,更需要企业在制度创新方面做出努力。

一、企业制度与技术创新的相互关系

企业在当期发展环境下所具备的技术研发和变革技术直接反映出了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能力。企业的技术再发展也建立在已有的技术水平基础之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有牢牢把握自身的技术和制度基础才能突破自身特殊性,持续重建新的技术与制度。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是相互依赖、相互辅助、共同进步的。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制度建设具有稳中求变的特性,而技术创新则追求持续突破。文中强调的制度与技术的创新互动,并不是强调两者在发展节奏上追求同步,当然在现实中,也很难出现企业的制度与技术是同步创新同步变动执行的。针对我国的众多企业而言,生产规模的发展壮大往往会受到来自管理、研发、营销等各方面的制度约束,制度的创新不可避免。而当制度在不断健全完善时,技术创新的脚步不会停滞,仍然朝着既定目标推进。因此,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制度的完善排除了技术创新的阻碍,技术创新又拓宽了制度的涉及领域,补充了制度的创新空白。企业作为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实施主体,同时也是两方面创新的受益者。企业应该积极营造适合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可控环境,确保创新工作的开展。

企业的制度与技术的互动创新一般经历几个阶段:第一,企业制定出制度,为技术改革提供人员组织、资源调配,提供必要的激励机制,同时为技术的研发提供信息保密机制、责任监督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等。第二,技术的进步带动企业快速成长,制度开始成为成长的羁绊,其不均衡性无法满足特定的市场需要。企业需要调整和创新制度来为企业的发展创新更大的平台。第三,企业的制度开始深层次的验证完善。制度在创新中的内容依据大多来自于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得到了有关经验教训、理论知识及人文信息等。第四,已有的制度和技术都会成为下一次创新后的新制度和技术的基础。只有前期的不断磨合适应才能创新出更加匹配的企业技术和制度。

二、组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体系特征

企业都朝着宏大的未来目标去发展,完善自身制度体系对于在特殊文化环境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来讲是必不可少的。组成技术创新的制度体系都具有一定的特性,主要包括层次性、复杂性、关联性、特殊性、演进性和趋同性等特征。

1.层次性。运用于同一类技术创新的制度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程度的区别,制度的约束性有层次差别。企业的制度往往涉及企业经济与行***活动的方方面面,根据制度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性来划分层次,主要分为根本制度、重要制度以及辅助制度。根本制度指的是能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动方向及内容起到决定性判断的制度;重要制度是指能够指导技术创新在关键环节理清方向的制度;而辅助制度则表现为促进技术创新效果较不明显的制度。

2.复杂性。制度的建立往往经过长期实践活动的试验才能得出,对于不同的实践过程产生的效果描述不同,所形成的制度内容也容易产生复杂多变的性质。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构建中,制度形式既包括经济类,也包括社会类、人文类、思想文化类等,而且在这些分类中,也还有正式文本与非正式的区别。一些制度可以是人们为分配技术创新利益而制定的,也有些制度时为推进技术创新的科技含量而制定的。这些制度都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风险预控,但无疑是复杂多样的。

3.关联性。在技术创新的制度构建中,不同制度之间是存在一定关联的,彼此***又可相互影响。如制度的三大分类中,根本制度有可能直接影响着重要制度与辅助制度的内容和形式,后者的运行效果也会随着前者的影响而千差万别。当然,由于制度建立的作用对象是大体相同的,许多重要制度与辅助制度也会在实施过程中影响根本制度的运行。

4.特殊性。特殊性主要是强调技术创新制度安排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表现特征。由于技术和制度的建立和创新都存在一定的历史积累过程,由于不同企业甚至国家的发展轨迹不同,历史人文背景和文化理念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技术手段和制度成果。当然,在当前信息时代下,知识共享程度加剧,许多国家和企业都能积极借鉴学习其他国和企业的技术创新点和制度创新点,但是不可否认,在搜集并整理后的制度创新已经具有了本国和本企业的自身特点,完成了互动的快速融合。

5.演进性。企业创新不是口号一出现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量的积累和时间。技术创新下的制度构建具有不断变化的性质,可以是循序渐进的,也可以是加剧突变的。企业的生产规模在扩大,技术发展也随之不断满足要求在提高,生产力和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制度创新的演进。可以预见,随着科技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剧,与技术研究和变革相呼应的制度建设也会日益加剧。其创新可以是突然摆脱原有制度框架,创新全新体系,也可以是在原有模板上细化分章,不断优化。

6.趋同性。虽然企业的发展理念有所不同,但是在技术创新的制度搭建方面往往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不同的国家和企业之间存在相互借鉴学习的过程,彼此的知识都能够相互吸收融合,摒弃不好的,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制度,这样的局势使得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具有了趋同性。

三、激励技术的基本制度建设框架

激励技术创新能够确保技术获得更多的活力,达到更大的规模和高度。企业制度创新在激励技术创新方面既追求私有化,也追求公有式竞争。激励技术创新,可以从***府、企业、产权、市场几个方面进行制度框架建设。

1.企业。企业鼓励内部成员的创新热情,积极挖掘员工潜力。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拔熟悉制度和技术创新的管理者,营造创新氛围。同时加重企业间的合作。

2.产权。积极放大产权对人们内化外部因素的激励效果,完成无形与有形资产产权的创新转化。

3.市场。引导市场积极抵消由于创新所带来的负面因素,同时可以借助市场竞争压力提高创新动力和效率,力争造就适合创新的外部环境与整体结构。

总之,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够保证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使技术创新充分展现其作为公共产品的性质。技术创新可以引导制度创新的升级,促进企业获利。两者是互相融合,相互促进的。只有认清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掌握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特征,积极建立激励技术创新的制度框架,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才能完美形成。

参考文献

[1]杨迎昕.试论技术创新中的制度激励[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5):34-36

[2]贾文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理论前沿,2011(8)

技术创新篇9

关键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

世界最大影像产品商美国柯达公司于今年向法院提出申请破产保护,这个胶卷时代曾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鼎盛时期拥有全球超过14.5万名员工的巨无霸,面临着可能被无情淘汰的厄运。这几乎让全世界感到了震惊。

一、战略管理的失误将柯达公司拖入了深渊

在分析柯达公司破产原因的时候,不少新闻媒体认为,是高速发展的数码技术扼杀了柯达。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柯达进入数码摄影行业并不晚,而且最重要也最不可思议的一点是,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就是柯达自己于1975年研发成功的,直到目前为止,柯达公司仍然在数码影像方面掌握着许多专利技术。只是,正当全球市场为数码摄像技术而激动的时候,柯达却不愿意过早放弃在胶片领域的技术基础、商业模式和市场链条,固守着自己的传统产业,从而错失了转型的最佳时机。与此同时,柯达的竞争对手富士却用果断的决策抓住了机遇,努力发展自己的数码业务,成功实现了转型。到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只有25%左右,而富士已达到了60%。言辞犀利的人们将柯达的破产形容为“亲儿子整死了好爸爸”。

应该说,柯达的破产是一个源于技术创新又超越了技术创新的命题,正是在战略、管理上的滞后阻断了柯达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转化的进程。其实,柯达并不是唯一在掌握先进技术的情况下被竞争对手打败的企业。我国安徽一家企业在1993年研制出了世界第一台VCD机“万燕”,但却忽视了将先进技术市场化的因素,导致以自己倒下的代价替别人做了嫁衣,成就了其他公司。

诚然,富士成功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有敏锐地洞察了数码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将先进技术进行产业化这一条,能创造出今天的辉煌,富士在企业文化、营销模式等方面也有其他企业无法复制的独特之处,但柯达、“万燕”的案例依然让人感叹。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除了与柯达一样的对市场的错误预见和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外,其他各种各样的管理失误也有可能会把企业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但它不会自发地促进经济发展。苹果公司因推出了iTunes和iPod而获得巨大成功,主要就在于其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合二为一。创新能力既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管理体制机制相当于“软实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企业不仅要注重包括方法、工艺、产品等技术方面的创新,还要注重战略、文化、制度、组织、营销等管理方面的创新,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关系浅析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二者相辅相成,都是推动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要实现技术创新并付诸于产业化,必然要以一定的管理体系以及科研、生产组织方式作为基础。而技术创新在为管理创新提供硬件保障的同时,也会对现有的管理方式带来一定的冲击,并有赖于新的管理方式的建立。

技术创新能够为管理创新提供更好的条件。比如,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等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应用于管理实践,使人们能够轻松地分析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迅速、机敏的反应,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同时,技术创新的进步也会对管理创新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技术的升级换代,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如若墨守成规,将成为阻挠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如若与时俱进,将为技术创新插上翅膀,为企业的成长加速。

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推动和保障,体现了企业的软实力。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种资源的互相配合,而管理的核心就在于如何有效地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管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握技术创新方向,通过对市场环境、客户需求等信息进行全面的研究,就可以选择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开展攻关;二是组织和推动创新活动,做好科研队伍的组织、激励,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三是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帮助企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创新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

三、企业应该开展的五个方面的工作

基于以上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关系的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必须以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为基础,不断丰富技术创新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创新工作效率,推动技术成果向经济效益的转化,并使这一过程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要倡导创新精神,建设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建设是提升竞争软实力的要求,企业要将创新文化建设融入管理、切入业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融合。企业管理者要***思想,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思想观念桎梏,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要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提倡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创新的有利条件。

2.要构建技术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企业要制定和完善能够支撑科技工作良性循环的制度和措施,全面实施技术创新长效机制。一要完善技术创新的决策程序,强化对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统一管理。二要制定和完善技术创新决策跟踪评价制度,形成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科技咨询程序,提高创新效率。三是以部门业务信息化和公开化为基础,形成科技与生产、投资、财务、营销等多部门共同推进的协调互动机制,确保技术创新***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有效性。四是建立起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的机制,保证科研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五是完善科技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开放式的研发体系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有效整合各类科研资源。

3.要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激励体系。技术创新要依靠人才。高素质的人才不仅有创新成果的渴望,而且有创新成果得到尊重的要求。因此,企业首先要做到以情待人,对科技人员的付出和努力给予足够的尊重,培养科技人员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其次,要对科技人员的贡献给予合理的回报。要建立起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薪酬制度,将技术专利、专有技术等作为要素参与分配,并根据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科学确定薪酬水平。要重视科技人才的中长期激励,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可通过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等方式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其创新动力。

4.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企业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使用、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与环境的建设,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造就一支能够站在产业发展前沿、加速企业科技进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队伍。要面向市场,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市场和新技术支持。要坚持以事业凝聚人,以精神鼓舞人,积极为个人的发展铺路,营造人才与企业和谐发展的氛围。要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积极搭建青年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5.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使创新成果成长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算是完整意义上的创新。要把技术创新方向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依据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进行技术研发的超前部署和战略布局,使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途径永远保持畅通。要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能力,以达到保护创新成果并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目的。要加强营销管理,建立起适合本企业实际和产品特点的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模式。要实施品牌战略,重视自有品牌的塑造,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品牌带动市场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企业必须把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结合融入企业的经营理念,推动和保障技术创新的高效开展,并选择正确的时机将创新成果送入产业化的轨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托尼·达维拉等著,刘勃译.持续创新的七条法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黄丹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EB/OL]. /n1180/n1566/n258237/n258854/13733191. html,2011-07-29/2012-8-10.

技术创新篇10

关键词:技术创新;创新环境;互动演化

中***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1-0004-02

1 概述

进入21世纪,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将我国企业进一步推向了世界市场,跨国公司的加入加剧了市场竞争,全球产业链的整合也促进了企业间的联系和合作,催生了新的创新形式,创新网络、合作创新等形式逐渐兴起。创新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了新的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受到环境影响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例如产业规则的制定需要企业和***府共同完成。因此,我国转型环境的演化不仅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也为企业主动发挥影响创造了条件,企业必须由被动应对环境转向积极主动地与环境共同演化,而当前研究对这种共演机制缺少分析,难以指导企业的创新活动。

根据共演理论,企业不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也在主动地影响着环境。企业和环境是在互动演化的过程中共同发展的。关于企业技术创新与创新环境的互动演化,以往研究集中于创新能力的发挥受到环境的影响,企业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外部环境,而企业主动影响外部环境、与环境共同演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与创新环境的共演机制,为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

2 技术创新与创新环境的共演机制分析

根据共演理论,企业不只是被动地适应、服从外部环境,而是与环境共同演进的。在与环境的互动演化中,企业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并利用机会,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绩效,同时促使外部环境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转型环境下制度的不完备性、资源的稀缺性、市场的动态性以及文化、认知因素的影响,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也为企业主动改变环境提供了更大空间。企业可以通过自主创新、技术联盟等各种有效的创新战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引导制度建立健全,改变资源和产业格局,促使外部环境符合自己的需求和优势。此外,不同类型的创新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企业需要针对创新环境的具体特征,选取不同类型的创新途径,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和竞争优势的建立。

不同的创新环境因素是相互联系的,转型环境下制度的不完备性、资源的稀缺性、市场的动态性相互影响,加上文化、认知的作用,共同构成了创新环境的复杂性。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创新能力的发挥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对创新绩效以及竞争优势产生影响;而企业的创新行为需要创新能力体系的支持,同时创新活动又会反过来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作用于创新环境的各个因素。

具体来讲,制度转型、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全球一体化为企业提供了大量机会,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活动,促使外部环境向着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例如,制造业经济、环保***策冲突时企业善于识别机会、利用机会进行创新,会促进***策法规的完善;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引导着相关法律的建立和健全。这些行为不仅有利于我国正式制度的发展和成熟,也使企业占据了主动地位,先于制度建立获取收益。与制度环境的共同演化,对企业的机会识别能力、学习能力、研发能力等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内部的学习、研发可以创造新知识,这种难以模仿的无形资源是创新的基础,也是竞争优势的来源,可以在企业内部产生新的资源,降低资源稀缺性的影响,改变资源环境的格局。

与转型环境下正式制度不完备、不稳定的情况相对应,非正式制度的盛行,社会网络的广泛存在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对特定资源的依赖性。例如,管理者关系(商业关系和***治关系)可以带来***府资金支持和充分的市场信息;整合资源、建立外部网络可以使企业受益于组织间知识、技术共享等惯例,有助于企业获取稀缺资源。特别是,在中国多元化主体明显、***府掌握关键资源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具有了较强的影响***府、影响行业的能力,就可以在获取资源的同时争取***策法规、行业规则制定方面的主动权。

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往往蕴含着大量机会。通过有效的战略选择,企业可以改变竞争格局、开发新的技术领域或者引导消费者需求,在适应市场环境的同时使市场环境顺应自己的优势。机会识别、风险控制等能力较强的企业,善于发现、利用市场机会,不仅可以为顾客创造价值、使企业获取收益,还可以开发潜在的消费者需求、开辟新的市场,从而改变竞争格局,重构现存的产业模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包括依靠内部组织学习、***研发而开展的自主创新,也包括从外部获取技术知识、提高技术能力的途径,例如技术引进、建立技术联盟进行合作创新。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研发网络,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进行创新,对企业的整合能力、机会识别和风险控制能力、技术管理能力以及网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于完善的创新能力体系,企业可以更好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建立竞争优势,同时与外部环境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环境的发展。

可见,企业的创新行为在受到环境影响的同时,也促使了环境的发展和演进。而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会受到管理者个人认知和情感的影响,其中国家文化又是形成个人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文化环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迁,例如新产品、服务对个体价值标准、消费习惯、生活理念等的改变。

3 对以往研究的贡献

基于共演理论,本研究强调企业创新行为对创新环境的影响。在研发能力、管理者关系、整合能力等创新能力的支撑下,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构建创新网络等具体的创新行为,对资源格局、产业竞争、***策法规、行业标准、文化认知等创新环境因素产生影响,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主动地改变环境。对创新行为影响创新环境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企业与环境互动演化的作用机理,为我国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指导,有助于创新理论体系的丰富和

完善。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与创新环境的共演机制。基于共演理论,本研究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会对创新环境产生影响,企业与环境是共同演进的。企业仅仅被动适应环境不利于技术创新,而积极参与环境的演化,主动影响创新环境,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和绩效。研究企业技术创新与创新环境的共演机制,有利于更全面地揭示企业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弥补资源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制度理论等理论视角的不足,完善创新理论体系;同时,对企业与环境共演机制的深入剖析,可以为企业主动影响环境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有效地指导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参考文献

[1] 赵晓庆,许庆瑞.技术能力评价:理论与方法[J].科

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4):64-67.

[2] 吴佩,陈继祥.自主创新模式下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机

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

(4):127-133.

[3] 吴伟伟,于渤,杨莹.企业技术管理能力提升路径研

究[J].科研管理,2011,32(3):59-6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技术创新10篇

学习

创新工场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创新工场10篇,内容包括创新工场最成功的案例,创新工场哪些成功项目。“它有教育的种子在里面,但是它不是教育的事。”会后,李开复接受《凤凰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选址原谷歌办公地目前的“创新工场”,仅有李开复和王肇辉两名

学习

上市公司审计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上市公司审计10篇,内容包括上市公司审计回扣,上市公司审计风险。一、影响上市公司审计费用披露的因素(一)法规机制的约束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资本市场中,受托责任论认为,上市公司有责任和义务向公司的全体股东和其他的利

学习

科技创新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创新10篇,内容包括科技创新的事例素材十篇,科技创新的典型事例。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与提升保证陶俊管理组织创新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石柴洪辉从营销创新中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创新科技周振鹏在坚持理论创新的征程中

学习

股票市场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股票市场10篇,内容包括股票市场大事件,股票市场名称大全。股票市场的经济意义在于股票交易行情所造成的日益兴旺的销路,投资者知道他们持有的股票可以很快兑现,这样,希望从公众中筹集股本或借入资本的公司就较容易地、较便

学习

现代诗欣赏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诗欣赏,内容包括现代诗欣赏与创作,现代诗作家作品欣赏。其实,现代诗也有着深厚的内涵和可读性,有些甚至余味悠长,有绕梁三日不绝之味。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现代诗呢?如何让他们在欣赏现代诗歌中感受到诗中包含的深沉的情感和想

学习

市场推广工作计划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推广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市场推广工作计划合集七篇,市场推广一日工作计划表。计划表是整个年度市场推广计划的核心表格,只有把这张表格做好,才能使得年度推广计划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步骤的展开,不至于偏离方向。计划表在整个报

学习

林业专业技术工作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林业专业技术工作,内容包括林业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林业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简介。2、呼市大青山南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绿化工程呼市大青山南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绿化工程是呼市***府的重点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我在该工程14标段中

学习

审计信息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信息10篇,内容包括审计信息简报,信息审计。对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审计可采用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查阅资料法、流程***检查法、现场查看法、平行模拟法以及数据测试法等多种审计技术与方法。信息部门组织管理控制。通过与

学习

商务工作报告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商务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商务工作情况汇报,做好商务工作报告范文。一、各县(市、区)商务、招商工作的基本情况(一)组织机构基本完善各县(市、区)与市里不同,商务招商是分设的:一是商务局。五县(市、区)的商务局是先后在原贸易办、外贸行

学习

门诊眼科护理工作计划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门诊眼科护理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眼科护理每月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眼科护理工作计划5篇范文。1临床资料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共接收新护士17名及轮科护士15名,新护士的培训时间为6个月。轮科护士培训时间为3个月。年龄22~38岁,平

学习

固定资产审计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固定资产审计10篇,内容包括固定资产专项审计报告范本,固定资产的审计思考及案例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是和固定资产再生产联系在一起的,其本质就是固定资产再生产。它的范围包括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车船飞机购置和其它固定资产

学习

会计与审计专业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与审计专业10篇,内容包括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会计审计专业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作为实用性人才培养基地,当然要承担为会计与审计系统输送各种类型的、掌握会计与审计专门知识和能力的人员的重任。事实上,大多数高职院校都

学习

个人先进事迹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先进事迹,内容包括先进个人事迹报道范文大全,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学习

沙盘实训总结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沙盘实训总结,内容包括沙盘实训结论与心得,沙盘模拟实训个人总结。第一年我们安装了两条全自动生产线,因节约开支没有购买原材料。在第二年第一个季度里,因我组成员对业务的不了解而使得第一年的经营状况不好。比如说投广告,在

学习

农业技术创新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技术创新10篇,内容包括农业技术创新的历程,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目的。二、温氏集团发展过程中反映我国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状况在温氏集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作为技术创新主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总的来说发

学习

技术创新理论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技术创新理论,内容包括技术创新案例的感悟,技术创新理论与方法。亚当·斯密和马克思都对技术进步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国家的富裕在于分工,而分工之所以有助于经济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有助

学习

技术创新理论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技术创新理论10篇,内容包括技术创新理论及应用,技术创新理论四十个原理。亚当·斯密和马克思都对技术进步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国家的富裕在于分工,而分工之所以有助于经济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

学习

产品技术创新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产品技术创新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产品创新论文大纲怎么写,技术创新方***文。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自然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已经主要不再是不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专业个性技术发展理念”(相对“既有理念”而言)类发展进步

学习

科学技术创新复杂性系统研究(1)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技术创新复杂性系统研究(1),内容包括创新科技战略趋势的参考文献,软件创新的最大障碍是复杂性吗。摘要科学技术创新过程是复杂的。运用复杂性系统理论,转变思维模式,关注关键环节,与环境共同演化,进行整体思考是有效的科学

学习

产学研联盟发展企业技术创新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产学研联盟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内容包括产研融合企业创新发展,产学研融合企业创新发展方案。一、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根本在当代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的迅猛势头之下,获得新技术、新产品,以提高经济效益,坐拥新的经

学习

技术创新 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技术创新 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内容包括路径创造和路径依赖关系,路径导致路径依赖。[摘要]产业升级所必需的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其所产生的“锁定”效应会阻碍技术变迁。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有状态依存型路径依赖

学习

油田开发过程中地质勘探技术创新研究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油田开发过程中地质勘探技术创新研究,内容包括油田地质勘探工人退休工资多少,油田地质勘探开发研究与技术创新。每一次人类开始发展与变革都离不开新型的能源生产,而我们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以石油为代表的基础能源物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