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根本
在当代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的迅猛势头之下,获得新技术、新产品,以提高经济效益,坐拥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各大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罗等人认为知识和信息已一跃成为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技术创新是重大经济变革的源泉,也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技术创新对于当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但是根据之前的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显示,2004—2006年,我国开展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只占工业企业总数的28.8%,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的研究开发费用也只占销售收入的1.45%,相对于欧盟国家的60%,显得少之又少,企业的大部分资金都被用来扩大企业规模、购置器械设备和软件,可见我国工业企业的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主要依靠外部技术引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活动的普及程度也不高,总体尚未进入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此外,我国的工业企业错误地把***府当作经营对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向***府争取项目和发展,而不是面向市场,因而尚未形成针对市场需求的创新目标,再加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弱。所以当今企业应该将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人才等资源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建立以知识经济为动力的经营模式,即不断革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自主技术创新,企业可促进自身组织结构与人员结构的优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激发全体职工的创造力;通过自主技术创新,企业可加速对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等在企业各生产流程中的应用和普及,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自主技术创新,企业可有效改善研发制造条件和企业的行为素质,并提高对外部经营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有效影响提升自己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所以,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要善于利用各方资源,革新生产技术。
二、产学研联盟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多年来,我国的企业在技术发展方面都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因此,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也一直难有突破,这些限制主要来源于我国企业的规模小、资金不足、员工的技术水平低、研究开发能力薄弱,且习惯于依赖延长生产时间、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来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创新系统内部技术不够重视。而产学研联盟是通过***府、高校、企业三方的结合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合理配置,能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多项支持,因而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助于提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合作活动基本都是由***府下达指令来进行的,又缺乏合理激励机制的刺激带动,造成了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缺乏合作创新的主动意识,只根据***府的指令按部就班地执行,因而合作创新的结果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质量并不高。而在现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联盟的诞生有力地排除了***府的过多干预,在各方自愿的基础上又强化了企业和高校、机构之间的利益纽带,通过缔结战略技术联盟的形式较好地避免了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一些矛盾纠葛,从而激发联盟各方的合作热情和积极性,产生较高的合作绩效。
(二)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
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集中精力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率。而在当前创新资源规模增长十分缓慢的情况下,企业只有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联盟,再利用这种合作关系进行合作创新,争取将有限的创新资源向最需要的方向转移,发挥无限的资源能量,使效益最大化。通过缔结技术联盟,企业与高校共享包括知识资产和物质资产在内的资源,而且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共同享受利益,这无疑是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同时,高校和企业依靠相互之间的不断沟通和信息反馈工作,还能有效减少在创新过程中的不必要失误,从而减小在时间和金钱上的损失,加大技术创新的程度。当然,还应构建责权明确、平等互利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从而有效整合各方的创新资源、保证合作的有序进行,实现了双方技术资源和核心专长的优势互补,增强了企业的创新实力。
三、利用产学研联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动性是促进产学研联盟成功的关键,为了推动产学研联盟的长远发展,高校必须积极动用自己的优势资源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支持。而在近期召开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属高校座谈会上,***同志也做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求高校发挥自己在产学研联盟中的巨大作用,进一步强化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为调整国家产业结构和企业的发展方式做贡献。
(一)积极转变思想,加强联盟
先进科学的意识理念会指导物质实践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产学研联盟的深化发展也是如此。如果高校和企业认识不到产学研联盟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学习办学实力方面的巨大效力,即使联盟本身是一项富有前瞻性的战略性措施,其能量也得不到有效发挥。所以,首先,各高校要转变思想,提高对产学研联盟的重视,利用联盟形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参与完善产学研联盟的体制机制,从适应性合作向适应性与导向型相结合、以导向性合作为重点转变,实现产学研战略联盟发展机制和环境的完善。其次,高校要树立并巩固正确的人才培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把注意力集中到根据用人单位与市场的需要来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的相关方案、完善和更新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设计上来,同时强化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紧密对接企业亟需的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灵活的产学研联盟,充分利用各方提供的有利条件,培养能满足企业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只有这样,高校才能为相关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推动企业在科技和管理方面的创新。
(二)完善产学研联盟的合作体制
高校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就需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与企业积极沟通,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合作体制,构建开放融合、高效共赢的新型联盟模式。首先,高校务必要将产学研联盟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如产学研联盟人才培养委员会、专业建设发展委员会等),强化运营管理,重点负责对外联络和协调,针对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寻求合作伙伴,并为双方寻找合适的项目、制定合作计划及责任书等相关事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以便能及时解决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潜在的阻碍,保障产学研联盟的顺利开展。另外,高校还应制定相应的激励***策,在人力、财力、物力等诸多方面给予支持,如对教师立项并顺利完成的科研项目进行表彰奖励,并在职称评定与聘用等方面给予优先,从而达到激励学校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联盟的目的。使得教师能够主动地联络企业、深入企业,从而更确切地了解产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强化教师服务企业的意识,充分发挥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为企业创新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反过来,高校所做出的这些努力也能够保障企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进一步提高产学研结合的效率。
(三)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学技术要转化成实际的技术产品才能真正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因而近年来对技术成果化的讨论和研究也有扩大化趋势。高等院校凭借自身在***策、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创新优势,确立了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辐射源的地位,所以在产学研联盟中,高校不仅要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还应兼顾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的工作,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支持。首先,高校要善于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界定好技术成果作价入股后学校和个人的分配比例,同时倡导团队合作,积极调动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大胆创新,研究出更新更优的技术成果。其次,要改革人事考评和奖励制度,鼓励师生将自己的技术带入企业或是自己创办公司,投身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再次,高校还应充分尊重创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劳动成果,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分配关系,尽可能减少师生创业的利益纠纷,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后,高校还应力争从企业尤其是大集团企业取得科研合作项目,并进一步向区域、全社会推广科研成果,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总之,高校要联合企业一同加强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技术的研发投入,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化、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升级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高校作为产学研联盟中的人才和技术支撑纽带,一定要主动肩负起企业技术创新的责任与义务,积极探索研究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体制,在产学研联盟的发展中为当代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高鹏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产学研联盟发展企业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