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论文10篇

创新能力论文篇1

在联想电脑的广告词中曾经是这样说的“如果人类失去理想会是什么样子?”是的在我们现代社会更需要创新。而对于学生应该从小培养创新精神。而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同时发展创新能力。在这当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现代教学创新教育的核心。未来的社会将由“文凭社会”转到“创新社会”。未来社会最需要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最值钱的不是学历而是创造力。未来的社会中门门功课优秀的学生并不是最受欢迎的学生。“分高而能力低”的人终将被历史所淘汰。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是祖国的栋梁。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所以,作为我们一位人类教育的工程师,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

一、教师应该自己先对自己进行洗礼。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自己在实践教育中不能够大胆创新,不愿去想别人不敢想别人不去做的事情,永远走老套的教育模式,那么自己永远也不能提高,更是误人子弟。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让教师和学生距离化为零,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一位教师说得好:“课堂上教师是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目中,讲台成了威严的象征,课堂上孩子就会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思维就会失去灵活性。”后来这位教师毅然撤掉了讲台,将学生的座位改成马蹄形小组围坐。这位老师说:“没有了讲台,我融入了学生中间,这时的我是一位听众,是一位合作者,也是一位指导者,没有了讲台,也就没有了障碍,师生间更融洽了,心与心更相同了。”总之,我们只有放下教师自己认为那种所谓的神圣的地位才能与学生的距离化为零,在教学中才能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提倡学生异想天开。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创新意识还应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异想天开”。寻于他们的异想天开要允许,要引导。教师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学生们创造思维就变得非常活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猎人海力布》一课时,先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谁知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认为海力布他好笨哟,其实他可以不变成石头的,在灾难要来临的时候他可以马上把村里的家畜当着乡亲们的面全部抢走而让乡亲们来追他。这样乡亲们不就得救了吗?”学生的想法的确深深震憾了教师的心!是啊,学生的创造力有的竟连老师也无法估量,作为教师,决不能低估蕴藏在他们中间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论文篇2

(一)设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要切实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及能力

高校要首先明确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医学生在读期间的科研培养与实践。如在学校学术委员会下设置“大学生科研管理办公室”,组织科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医学生科研培养与实践的评定、审核及监督。学校团委、学生会等部门负责具体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包括科研经费的管理和学生科研档案的管理等。其次,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优化医学本科生的科技创新环境,确保学生科研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学校应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一系列与大学生科研创新培养有关的规章制度,深入推进医学本科生科研服务管理,如设立***于教学学分之外的科研学分,必须修够一定的科研学分才能毕业;建立医学生科研项目管理细则、科研经费使用及监督准则、导师的选拔制度、激励措施等,积极引导并鼓励医学本科生进行科研创新。只有设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并制定完善的***策,才能创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确保学生科研工作规范化和可持续地进行。

(二)优化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模式新学科、新的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21世纪的新型医学人才需要具备综合运用知识,***分析与勇于创新的素质。然而,医学科学发展的超前性与医学教育的滞后性是我国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学校的课程设置决定着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结构,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的改革对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至关重要。我国医学院的培养模式基本为:基础课—临床课—实习模式,学科的系统性、专业性强,基础与临床分离,理论与科研实践脱节,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探索研究的科学态度和科技创新能力。医学院的课程设置应遵循现代医学教育及人才成长的规律,围绕新的人才需求将传统知识理论和技能内容与结构进行分化和重组、模块化,形成医学内容紧密衔接、交叉渗透,科研理论与实践相互反哺,知识、素质、能力协同发展的新课程结构。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在医学生的课程学习中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并找到答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全面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科研学生需要导师的管理与激励由于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不足

许多医学院校都采用医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自主课题科学研究模式。学生的培养方案受到学生科研兴趣和导师研究方向的双重影响,学生可主动参与并协助导师完成已有科研项目,或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完成选题设计、实施、成果整理、、专利申请等一系列完整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今后***开展科研的能力。但是在大学生实施科研创新的过程中仍存在大量问题有待解决。

1.导师的管理

导师作为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的引导者,导师的科研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导师可能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临床业务,部分导师带教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的科技创新得不到有效支持和保障。因此,需实施“导师遴选上岗”等系列措施,由医学生科研管理部门遴选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深厚的专业知识,思想***治素质高,教学态度端正,治学风格严谨的导师,形成“临床导师+科研导师”的导师组,公布导师研究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选择导师组,导师组分别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分阶段开设医学科研基本方法、科研设计等课程,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科研技能。导师根据学校课程的安排,有针对性地设计科研项目,让学生进行科研实践,促进医学本科生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连贯与衔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科研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实行导师考评制,通过教学督导队不定期对导师进行考评,连续2次考评不合格导师将受到相应处罚,对优秀导师进行表彰及奖励,提高导师培养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积极性。学校可通过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建立交流合作机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或优秀青年教师外派进修等,提高导师科研水平。

2.学生的管理

首先,医学本科生应打破年级、专业、性别等限制,根据共同兴趣自由组建科研团队。项目组成员的年级和专业差别、知识结构、操作技能、性格甚至性别等应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不同年级学生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实验技能不同,低年级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较多,思维活跃,高年级学生课余时间少,但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上较低年级学生优越,能有效带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因此应分别吸纳低年级和高年级本科生共同组成科研团队,以梯队式结构保持团队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医学的发展应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整体医学的发展,所以吸取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科研团队,学科间的交流合作更能促进新颖科研思路的形成及学生科研潜力的发展。其次,部分学生科研热情不高,依赖性、投机性强,缺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及导师组应加强对学生的选拔,多吸收真正有科研热情的学生,系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严格质控学生的科研过程,争取教学资源利用和成果形成最大化。第三,学校应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优秀论文、成果评选,并按照相应标准给予奖励,选拔优秀学生校间互访、交换培养,营造出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

(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的科研平台是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

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学生的科研活动中均设立本科生科研基金,在***策与科研经费方面鼓励学生申请科研项目,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然而,由于学生基数大,学校师资、设备等因素的限制,科研项目资助项目多但金额小,项目内容不能系统深入开展,学生科研素质的提高有限。学校应拓宽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广泛吸取社会资金来校设立科研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助力度,购置先进的、精良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创造更多的科技创新条件。学校在有限的资源配置下可通过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网络平台,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培训、项目申报、评审答辩、成果展示等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撑,提高师生参与率、加强制度创新、提高组织管理水平。还可以设置虚拟课题竞赛,科研团体在导师组的指导下,查阅文献,撰写标书,参加虚拟课题申请竞赛,学校对优秀课题给予重点培养、资金资助、表彰奖励等,这种虚拟研发的手段可有效缓解开展创新活动师资、经费、设备不足等问题,在有限资源配置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医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

二、总结

创新能力论文篇3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笔者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1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1.1改变思考的角度

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变了,久而久之,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了。

1.2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叶圣陶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1.3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教师若能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挥。

2激发学习主动性,挖掘创新潜能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和桎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挖掘。

2.1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

(1)重视感情投资,唤起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在近年的实践当中,我总是以一份真诚、一份爱心去组织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动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发挥语文课“平等对话”的优势。只有进行“平等对话”,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

2.2鼓励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古希腊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启发、引导。疑问是创新之舟。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力***学生的头脑、嘴巴,让他们敢想、敢问。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要予以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也应循循善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

3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

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发展学生个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

3.1质疑的本质是一种批判精神

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们已“司空见惯”,而牛顿偏偏要问为什么?为了寻求答案而苦思冥想,由此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卓越发现;正由于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才产生哥白尼的“日心说”。这足以说明创新的思维可以改变世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而言,亦是同样的道理。

3.2搭建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

在近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给自己定了一条这样的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实践。总是不断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如在教学《诗经?伐檀》时是这样做的:

教参上写到:《伐檀》是一首写劳动者伐木生活和他们愤怒控诉统治者不劳而获、残酷掠夺的诗篇。长期以来,这种说法应该是无可厚非、无可辩驳的。而我在讲完这首诗后,问学生有没有问题,多数学生没反应,少数学生陷入沉思。于是我再推进一步:“有没有哪位同学敢向传统的、经典的作品以及权威的观点发难?”很快,有些学生有发言的欲望。于是我继续推进一步:“要敢于把自己独到的见解说出来。”在我的鼓励下,一个学生提出:诗中三段都写到河水,“河水清且涟漪”、“河水清且直漪”、“河水清且沦漪”,描绘了河水“清、静、柔”之美。“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美景又如何与“愤怒”、“残酷”联系起来?我立即予以赞扬,肯定了该生敢于质疑、问得好、问得有道理,敢于大胆冲破传统的樊篱。紧接着,就这个问题师生展开课堂讨论,有的学生赞成传统观点,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描绘的是一位美丽少女坐在河边,看着心中爱慕的青年男子专注伐木,伐木声“坎坎”悦耳,进而联想到这位男子家庭殷富,可见他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哪!每段结尾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可以理解为:这位相公啊,可不是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人哪!如此道来,应合情合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伐檀》有了更深入的意境,见解独到、别出心裁、有创造性。

创新能力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匹配;专利

1引言

今天,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焦点。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国家,中观层面的区域,还是微观层面的企业,学者们都涉足其中,并企***找出快速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的灵丹妙药。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网络、内生增长理论以及竞争优势等相关文献的研究带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但是,无论是国家层面,区域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呈现出了技术创新能力参差不齐的特征。从区域角度看,即使是地处同一国家,不同区域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技术创新能力。就中国而言,区域发展差距已成为一个“顽疾”,而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技术创新能力上的差异。许多学者已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相距甚大的现实,也提出了一些***策上的建议。但是,他们的观点更多地局限于增加技术资源的投入,培养人才,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等。

我们希望走出这些研究的窠臼,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的区域技术创新***策。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现状,发现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地区恰恰也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接着,针对一些流行观点,提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应与创新资源相匹配,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策建议。

2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巨大差异的现实已经为大家所观察到,并且被广泛讨论。与别的研究一样,我们首先将分析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的现状。

用专利申请量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在文献中是一种惯常的做法,在Guan(2005)的文章中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解释。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用专利申请量作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替代指标(注:本文中的实证检验模型也是将专利申请受理量作为创新产出指标)。将2001—20(I6年累计6年间的专利申请受理量进行加总排序,并与6年间的人均GDP加总量进行对比。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也恰恰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以专利申请受理量30000项为界,可将我国31个区域分为前15个区域和后16个区域,前者我们将其称为高创新能力区域,后者称为低创新能力区域;以人均GDP57000元为界,同样将31个区域分为前l5个区域和后l6个区域,前者称为相对发达区域,后者称为相对后进区域。我们能够看到,位列高创新能力区域的15个中,只有河南、湖南、四川三省未排在相对发达区域的序列中,由此可见两者的高度一致。同时可以看到,区域之间的差距极其明显,6年专利申请受理量最高的为广东,达320441项,而最低的为,只有区区315项,前者是后者的1000多倍。差距之大令人咂舌!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可由众多因素解释,其中,创新资源的投入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从传统的角度,对*经费和*人员两种资源进行分析。同理,对2001—2006年进行累加排序以发现上述特征:创新资源投入较少的区域也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区域。在创新资源投入上,区域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以*经费为例,6年加总额最高的为北京,达1779.38亿元,最低的依然是,仅为2.19亿元,前者是后者的800多倍。

3匹配的提出及实证检验

上述对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现状的分析结论并不是什么新发现,许多研究者都对此做过分析。如果从投入决定产出的角度看,上述分析的结论很容易给我们这样一个错觉,那就是,应该增加对相对后进区域的创新资源投入。真的应该如此吗?毫无疑问,增加对相对后进区域的投入,肯定会带来相应的产出,也就是说,这些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落后的面貌将会得到改善。但我们认为,从中国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全局看,这种***策倾向并不十分恰当。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资源是有限的,应该尽量地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同样如此。

到底该如何分配有限的创新资源呢?我们认为,应该从这个角度考虑:那就是使有限的创新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由于发展历史、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府***策、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不同区域利用创新资源的能力有较大区别。因此,我们将从匹配的视角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要使有限的创新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那么,必须使创新资源投入与不同区域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相匹配。

一般而言,我们所称的创新资源主要指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它们对于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不言而喻。与此同时,我们还将考虑***府干预因素在区域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根据一般文献的思想,由于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及公共品性质,因此需要***府的干预;但是,许多的研究也指出,***府的过度干预会造成对私人部门开展技术创新的“挤出效应”和“替代效应”。基于中国的现实,我们难以否认***府干预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趋势就是削弱***府干预经济的力度,但因技术创新所具有的外部性及公共品性质,单纯地减少***府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干预未必就是一个恰当的选择,尤其是中国目前的这种状况,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价格的低廉上,各项生产成本又趋于上升。中国迫不及待地想改变这种状况因此,促进技术创新就成为了中国***府的一项基本***策。中国如今在技术创新领域能够取得一定成就,***府干预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否定***府在技术创新领域发挥的作用。但正如上面所说的,***府干预是一柄“双刃剑”,干预的界限就难以确定。再考虑到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开放程度有一定区别,***府在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有一定差异,那么,我们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在技术创新领域,***府是否应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干预的力度呢?

从某种角度说,我们也可以将***府干预理解为技术创新的一种资源投入。由此,结合匹配的思想,我们认为,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就必须在区域间综合权衡,进行最佳的匹配。基于这种思想,我们将通过实证分析来说明对不同区域创新资源投入的绩效。

我们的目标在于促进区域间的创新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这样,就必须清楚不同区域利用不同创新资源能力的区别。为此,我们将进行实证检验。

进行此类研究,一般会构造一个与生产函数类似的创新产出函数。因此,借助于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

其中,因变量Patent为各区域的专利申请受理量,作为各区域创新资源投入产出的替代指标。*per和*exp分别为各区域*人员数和*经费额。第三个变量Goo为地方财***科技拨款占科技经费支出的比重。为回归系数,为误差项。

由(3)式可看到,除了一般研究采用的*人员数和*经费额两种资源外,我们还增加了地方财***科技拨款占科技经费支出的比重这项变量。在本文中,该项指标将作为***府干预程度的衡量指标(注:实际上,采用地方财***科技拨款占科技经费支出的比重这一指标来衡量***府干预程度并不确切。但地方财***在科技领域的支出高低能一定程度地说明地方***府参与到技术创新领域的程度,再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所以选择此指标)。

根据所构建的计量模型,我们用面板分析的方法考察各个因素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贡献大小。考虑到从投入到产出会有一定的滞后,*经费支出和地方财***科技拨款所占比重均采取了两年的滞后。

我们对全国所有区域、高创新能力区域和低创新能力区域的数据别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在此,我们分别对3组数据做了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由表1可以看到,*人员和*经费两种创新资源投入对专利申请受理量有较大影响,这种影响无论是在经济意义上还是在统计上都是显著的。但是,从表1我们也可以看到,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所得到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更准确地分析不同因素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有必要通过检验验证这两个模型的适用性。表1的最后两行给出了Hausman检验的结果。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对全国所有区域,还是针对高、低创新能力区域的分析,都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固定效应模型。这说明随机效应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我们的模型,因此,随后的分析只考虑随机效应模型的结果。

首先,从全国所有区域看,在所分析的三种影响因素中,*经费投入对专利申请受理量的影响作用最大。从回归系数看,*经费投入每提高1个百分点,各区域的专利申请受理量就能增加0.69个百分点;*人员投入每提高1个百分点,各区域的专利申请受理量能增加0.43个百分点;而地方财***科技拨款所占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也能带来各区域专利申请受理量0.39个百分点的增加。

但我们更关注的是,不同区域利用创新资源的能力有何不同。通过对高创新能力区域和低创新能力区域的回归结果进行比较,我们能够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可以看到,*经费投入的回归系数在两类区域中都是最大的,但高创新能力区域的回归系数明显大于低创新能力区域。同样的,*人员投入上也表现出了相同的特征,高创新能力区域的回归系数比低创新能力区域高出了0.12。但是,当我们看第三个变量时却发现,低创新能力区域的回归系数要远远高于高创新能力区域。对低创新能力区域而言,地方财***科技拨款所占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够带来区域创新产出0.34个百分点的提高;但对高创新能力区域而言,地方财***科技拨款所占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仅能带来区域创新产出0.22个百分点的提高。

以上实证分析告诉我们,不同区域利用创新资源的能力是有区别的,这才导致了同样的创新资源投入在不同区域却带来了不同的产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可能是:对高创新能力区域而言,技术基础相对扎实,人的思想也比较活跃,也更容易接触技术领域的前沿信息,这样就可能出现新思想层出不穷的局面,因此,对这类区域而言,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而对于低创新能力区域而言,技术基础薄弱,也较难得到相关技术领域的前沿信息,新思想的产生数量较少,由此就出现了这种局面,技术领域创新的目标往往是由***府来确定,相应的导致***府投入在全部投入中的比重也较大。

4结论与***策启示

使用我国2001—2006年各区域的面板数据,本文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验证了创新资源在不同区域的作用有一定差异。相比较而言,提高同样比例的*人员和*经费投入,高创新能力区域能带来更高的创新产出增加;但在***府干预的作用方面,提高地方财***科技拨款在科技经费支出中的比重在低创新能力区域具有更好的效果。

以上结论给了我们与以往不同的一些***策启示。如今,我国正在大力强调自主创新,与此同时,也在强调区域问的协调发展,这就导致了这样一个***策倾向:增加对相对落后区域的财***支出。在技术创新领域同样如此。但是,考虑到区域实行自主创新需要有较好的技术基础,而相对落后区域的技术基础是较为薄弱的,这样的区域创新资源投入格局反而不利于自主创新。另外,从资源的利用效率看,根据上:得出的结论,高创新能力区域也往往是相对发达区域,在这些区域增加*人员和*经费投入能够带来更高的产出。基于匹配的思想,我们认为,我国的技术创新***策应该有所调整:

第一,应加大相对发达区域的创新资源投入力度,这是与这些区域较高的资源利用能力相匹配的。但应强调,资源投入应该更多地来自于***府之外,***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公共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努力鼓励非***府投资。

由此,我们引申出另一个建议,那就是在相对发达区域培养技术创新极,这些“极”将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主要诞生地。按照前文的分析,高创新能力区域与相对发达区域几乎是对应的,由此,这些“极”将位于相对发达区域。部分相对发达区域拥有深厚的科学底蕴,通畅的信息网络,众多的企业集聚,较为完善的市场体制,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培养出勇于创新的主体。当然,我们不应该忘记,要充分发挥这些“极”的辐射作用,充分利用这些“极”的创新产出。

创新能力论文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理论;实践;创新能力

一、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的简要综述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发展了,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的。”

马克思的这段话从理论和实践脱节的角度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由于旧的唯物主义不能从实践中进行理论的升华,而没有能够全面的对世界进行分析、理解,因而容易陷入“机械主义”的泥淖;而同时由于唯心主义从意识是世界的本源出发,在对世界的认识方面反而重视了“理论”的作用,只是由于其“理论”仅仅是意识的,而不是源于实践,升华于实践的,因而缺乏认识的实践基础,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认识泥淖。如此,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方面都是很不清楚的,而用任何一种理论进行改造和对的改造都只能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由于当时的“理论”大多源于唯心主义的思考而不是源于实践的总结和对实践总结的升华,以及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恩格斯便有了上述的必然结论。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马克思传入后,经过几代领导核心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其代表就是思想和***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发展了的和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精髓依旧是——理论联系实际——依旧是坚守辩证的、的唯物主义,其核心就是理论学习和实践、理论发展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关系等进行的展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运用这一基本思想于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娇人的成绩——快速稳健发展、社会安定、文化事业繁荣等。正确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就可以更好的发展我们的社会——无论是在、经济等国家大局方面,还是文化的、教育的等细节问题方面。

二、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逐渐开始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的大趋势下,我国的职业教育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要“适应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需要,把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落实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这两部文件基本上确立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即要立足于区域,同时要符合市场的需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方面的培训。

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逐渐的得以规范发展,不仅原来的本科院校的高职教育发展迅猛,而且原来的大专院校也有不少向现行的高职方面转变,同时也出现了大批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据此潘懋元(2004)总结指出:“这些高职高专学校体现了高职的特点: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教材、教学、师资等。高职高专的教学不是按照普通高校那样办,而是根据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方式来确定的,尤其是在实习、实训方面,因此高职高专办学模式区别于以前那种老大专的办学模式。这种新的办学模式正在形成。办得好的学校,都是跟有了广泛合作关系,产学研搞得比较好,比如说上海的二工大等,‘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办得好的高职院校中也成长很快,因此社会的认同度比较前几年有所提高,尤其是沿海地区的高职高专。”朱方鸣(2002)、李志宏等(2003)等也有类似的论述。但同时也都指出,我国的高职教育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诸如高职教育应该具有“高等”的性质及“职业”的特征,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高职院校的“高等”或者“职业”不明显,和本科及普通大专界限不清晰等。

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到2002年年底,全国共有1374所***举办高职教育院校,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的68.6%。其中,职业技术学院548所,高等专校219所,成人高等学校607所;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约为781万,约占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53.4%。高职教育的规模在数量上和办学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三、基于联系实际思想对高职现状的

承接上面的分析,我国的高职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主要包括两方面:缺乏“高等”性和“职业”性。从脚注中笔者已经指出目前存在的“职业性”缺乏主要存于本科兴办的高职和老大专类高职院校中,这并不代表主流;相反,我国的高职教育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其“高等性”比较缺乏,即在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不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以致不能很好的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陈超然(2004)从文化与高职学生培养的角度分析认为,高职学生也应该具有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学生要具备继续和自我的能力。冉崇善(2004)从机专业高职学生的培养实践角度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以及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广西工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则从创办创业园区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实践出发来对是否应该增强学生培养能力作出了回答。陈敏(2002)、何斌(2004)、郭吕梁(2005)、武士勋、张海燕、邓西录(2005)等分别从综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培养、如何增强学生竞争力等角度论述了对高职学生培养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本文主要从马克思的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基本上都比较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关法规规定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过程中实践课课时不得低于40%,而实际上这里的40%是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的比例,如果考虑到目前高职办学基本上都是三年制大专,最后一学期基本上都是在校外实习,则这个比例应该是56.67%。正如前文的理论综述部分所指出的,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和升华,并且应该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但是仅43.33%的理论课学习并不足以让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如果再考虑到我国高职课程设计中、计算机、理论学习等非专业课学习比例较高的,目前体系下的专业课学习将更无法做到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根据马克思关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思考,由于理论具有系统性和抽象性的特征,理论和学习的作用在于便于让学习者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实现对该学科的掌握,以便进一步掌握该学科发展的趋势以及提升实践的能力,这是教育的本质。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实践方面片面的追求,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几方面的不利影响。第一,片面注重学生实践(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学习,容易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脱节,并且不利于学生对实践系统的理解,容易导致学生朝着“机械者”发展,而实践总是在一定条件限制下的实践,即使以工科性质的实践锻炼,也是具有局限性的——毕竟实践的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较大的变动,而没有理论的支撑,稍微的变化将会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新工具的顺利操作,如此原来的实践的培训效率将是极其低下的甚至付出的将成为沉没成本,这将是对我国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第二,理论学习的缺乏,将导致学生难以承受将来知识自主拓展的需要。理论由于其抽象性的特质,所以学习起来是很枯燥的、繁琐的,但是它却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迅速的掌握理论总结的,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实践活动中的理论总结和实践创新打下坚实基础,此外理论学习的这一特质还可以使学习者保持知识体系的适时更新,从而为学生将来竞争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第三,缺乏理论基础的实践将进一步促使理论与实践脱节,从而不利于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进步。高职教育侧重于实践即“职业性”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我们的理论将无法实现进步,进而实践的发展也将受到限制。理论是源于实践的,实践中的问题必须要及早发现,即使直接操作者(这里指的就是我们通常成为“高级技师”的群体)不能解决问题,但是一定要具备发现问题并将其表述出来的能力,这里需要他们具备相应的发现问题的能力,而这一能力需要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尤其在方***方面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整合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所有这些通常只能依靠理论的学习和思考才能解决。否则,实践将只能限于实践本身,而没有较显著的推动其本身及理论发展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四、如何培养高职学生联系实际即创新能力的思考

从理论联系实际角度出发抑或其他角度出发,高职是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要靠高层次的专职人员,更要靠那些直接的实践者的积极和有效参与。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贯彻以下策略以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或者讲就是创新能力。

第一,改变课程设计中实践课一边倒的倾向,适当增加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在注重实践课开设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这里不仅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也包括其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要注意增开一些论方面的课程,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自主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具备从实践中学习和总结理论、甚至理论(即创新)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

第二,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开阔的思维,鉴于我国的高职学生基本素质较低,他们的思维通常是比较有局限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到自身的思维开阔,并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能顺应的发散,对诸多相互联系的进行思考、总结,锻炼其自主思维能力,从实质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实践与理论(原理)的结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这里包括两方面。其一,有些基础理论知识无法实践或者讲实践成本过高,则不应该搞实训;其二,需要实训的,也必须做到区别对待,对于那些***性比较强的单个知识点应该及时进行训练,而对那些具有综合性质的知识体系则应该注重实训的综合性,以便真正做到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论文篇6

其一,部分高校教师对21世纪其高校培养人才的教学目标的认知尚不明确,这便造成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培养过程是盲目的。在21世纪,为了响应新课改理念与社会市场需求,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已经从传统的知识型人才、智慧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转为了综合创新素质人才。所以,不断培养提升高校学生的创造力乃是目前素质教育最高的教学宗旨;其二,由于高校教师对当前教学目标的理解产生了一些偏差,所以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当中便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专业理论知识与钢琴技巧上,完全忽略了对于学生们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其三,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处于一种对教学目标不确定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授课,故此学生无法得到正确的指引,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是单一的、传统的、片面的;其四,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对钢琴教学内容无法产生过高的积极性,并且无法正确地引导学生们理解与感悟到处于不同时期风格与优秀作曲家的经典作品;其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核心主体,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内容的状态,这便造成学生的思维处在固定的模式之中,无法激活思维。故此,目前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这些弊端都会成为制约高校钢琴教学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为了使得音乐素质教育更好地发展,学生们也能够全面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现有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必须进行革新。

二、在高校钢琴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乃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观念,也是未来社会经济与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乃是我国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需求

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日渐迅猛,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市场中的人才状况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所以,这便对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考验。创新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唯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才能够真正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社会需求。在我国的教育法当中规定:“高等教育的责任乃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从而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文化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建设。”故此,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是现代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早在20世纪,***便颁布了与教育改革及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相关规定,在规定内容之中,对于高等教育以及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方向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高等教育应当重视起大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创业精神的培养,普遍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科学素养。”由此可见,在高等院校中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关键便是开展创新式教育,加强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三)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乃是实现高校钢琴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

钢琴教育是能够培养学生具象思维能力的最为科学有效的途径之一,这是一项既可以学习专业技艺又可以培养艺术审美的创造性活动。高校中开展钢琴教学这门学科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给学生们一些演奏的理论性知识与演奏技巧,其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

三、如何在高校钢琴教学当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

(一)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

(1)高校钢琴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要单单将教师的教学定位在“传授知识、答疑解惑”上面,教师不只是知识内容的传播人,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引导者。

(2)在人才发展观方面,高校教师时刻谨记“以人为本”的新课改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们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给予学生们在课堂中自由发言的权力,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关系,如此便可以促进学生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3)在考核评估方面,学生的考试分数不应该作为教育质量评估的唯一方式,评估内容应当是完整全面的系统体系,不仅仅要考核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还应当考核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4)在教学观念上,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应当成为高校钢琴教师主要教学指导思想。许久以来,高校钢琴教师一直将学生当做容器,机械式地向他们灌输音乐基础知识技能,而学生们也只会被动的接受,不会创新,对不懂的问题也不敢发言。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一言九鼎的课堂,应当将课堂的交给学生们,为学生营造出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师生之间构成平等的交往关系,相互交流、共同启发,使彼此成为一个音乐教与学的整体。

(二)拓展现有的钢琴教学内容,夯实基础知识

创新能力论文篇7

(一)现状分析

以往的课堂教学主要围绕“教师、书本、课堂”为主体,即以教师讲授为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学识进行授课,然后安排一定学时的实验,期末进行理论考试这种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尽管教师在课堂采用了多种模式的教学方法,但是讲授的一些电气传动原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对实际的电气设备感到十分陌生,并不能很好地跟课本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且目前这种按照课本编排顺序平铺直叙讲述的方式,使得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较弱,各科教师之间交流较少,各自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有时甚至出现专业课程与相关基础课程同时进行甚至超前的情况。这就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分离,无法从整体上掌握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而无法具备完备的实践、研究、创新能力。

(二)教学改革

在教学方式上,改革传统的“以主讲教师为中心”、“以课本内容为中心”、“以课堂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课堂讲授内容不一定对教材面面俱到,应有选择性、针对性的讲解,讲思路与方法,讲学科前沿发展,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传达创新意识。建议多用讨论式教学,不是要学生简单认同,而是鼓励学生思考、分析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发现和创造的目的。注重习题课,巩固知识的学习。在专业课教学上,有科研项目或者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可结合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法”。由项目负责人选择项目,教师集体备课,根据项目确定讲授的内容和训练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和参谋的左右,强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养成。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能够使学生意识到理论科学与实际的距离,体验实际科学研究过程的复杂与困难,克服长期被动学习而产生的知识吸收性疲劳,有利于开发创新能力。还要特别注意课堂延伸训练,比如课后作业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需要学生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完成。

二、课程创新

(一)现状分析

课程体系承载着将人类社会在科技发展中创造积累的科学认识逐步转化为学生认识的责任。科技发展后必然要对课程体系提出丰富其内容、深化其层次乃至取代业已陈旧的知识体系的要求。该院电气工程专业自建立以来,致力于培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高电压工程等方面的工程管理、设计研发、设备运行维护的高级技术人才,其主干课程“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与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高电压工程”等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学习及生产实际中固然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该课程体系的刚性和单一性、课程结构的衔接不力、教材内容的不及时更新和大量重复,致使学生自主接收新知识的空间受限,从而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这样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第一线的需求。

(二)课程改革

1.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和安排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这是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重庆理工大学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变过于强调基础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想法,坚持基础教学要为专业教学服务,为相通相近学科搭建基础课程平台,按学科专业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设置基础模块。以课程群的方式将全部核心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相关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减少学时冗余,同时有利于教师以相互有机联系的方式传授知识。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适度加大实践课程模块学时比例,提高学生从业过程的社会适应性。着力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循序递进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对于电气工程专业而言,构建以工程设计为主线,以科学研究和工程训练为依托,以综合实践为助推的现代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电气工程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修订新的教学大纲,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新大纲和培养计划将科学划分专业知识体系、通识体系和相关知识的比例问题;注重课内与课外、学校与企业的结合问题;加强师资建设,优化知识结构;创建高规格的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场所,建立新颖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多渠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根据教学计划把企业专家请进教室,丰富行业知识,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完善教学环节和改革考核制度。

2.提升教材质量。

教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知识载体,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本保证。只有通过不断实践革新,才能不断提高质量。教材建设方面形成一个专门的教材研究小组,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专业学位论文,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需要跟踪国内外理论与技术应用的最新成果,结合本专业学科建设成果,将突出的科研项目编入教材,将教师最新的科研成果编入教材。这样,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做铺垫;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本专业学科建设,提升学校学科专业水平。

三、师资创新

(一)现状分析

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实践教学师资。由于电气工程专业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使得学生的就读愿望非常强烈,这就出现了学生特别多,师资很有限的情况。我系每位老师平均每年要承担5~6门课程,同时还需要承担这些理论课对应开设的实验课,因此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无暇顾及自身专业方面的素质提升。对于一些缺少工程经历的教师,若将他们定期轮流地送往企业培训,目前还缺乏经费的持续支持和制度的长期保障。这种现状使得现有教学队伍整体缺乏对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从教师方面就开始与应用脱节,更谈不上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由于专业实践方面的需求,我院尽管也从行业、企业中聘请了一些兼职教师,但因人事管理制度和经费制约,比例相对较小,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需求。对于新引进教师***策方面,过分强调了学历、职称等条件,这无形中弱化了对工程经验和技术水平的要求。

(二)师资改革

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应加强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从***策上鼓励那些直接从高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分期分批到专业相关的生产第一线去锻炼,增加实践经历,尽快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实践中,从而完善知识结构,及时了解企业、行业新技术,了解学生就业的新需求。从***策上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合作,共同参与企业科技攻关项目,激励科研成果向生产转化。要合理利用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他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和实践能力,更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对本行业企业的技术前沿追踪得非常紧密;他们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可替代,同时又可担任青年教师工程技术指导顾问;他们是联系企业和高校的桥梁,对促进校企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强调把“行业企业专业实践经历”作为应用型大学教师入职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应用型大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还应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创新教育对高素质创新型教师的要求。在新近教师培训中,要指导教师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教师不断接触新事物,用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实践创新

(一)现状分析

为保证应用型人才特定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而很多高校在实训基地层面没有太多的财力支持。很多企业受生产压力、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影响,既想让新招的应届生具有工程经验,又不愿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因此学生没有真正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工程实践训练,没有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工程意义和价值。近年来,随着强调基础课程的加强,强调通才教育而忽视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工科教育理科化的倾向不容忽视。在系列课程实验的设置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都是以成熟的验证型实验为主,成为了理论教学概念的可视化手段,甚至沦为理论教学的附庸,整个实验过程需要学生参与思考的部分较少。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大都采用专用实验台进行操作,这将导致学生在面临真正的工程实践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无法适应,原因在于他们仅仅是进行机械的操作而缺乏真正的思考。

(二)实践改革

1.将仿真技术引入理论教学进行验证性教学。

在课程的初级阶段,通过理论性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验证性实验,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规律并从中发现问题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目前,有关电气方面的仿真软件有MATLAB、SABER等,它们各有所长,针对不同层次的仿真。采用仿真教学可以避免因错接电路或电路中可靠性问题引起的失败,提高了学生的仿真技能。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进行理论、结构方面的创新验证,同时也节约了实验平台建设所需要的费用。

2.从教材入手以设计性实验为主进行实验教学。

打破以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内容,充分利用实验设备,组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编写实验讲义。以实验项目的形式进行课时分配,每个实验项目根据难度分为不同层次,依次为验证性实验、仿真实验,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又可以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两部分,在设计性实验中只给出设计参数要求或功能要求,给学生更多的创造性机会;选做实验主要针对那些创新实践能力较强的同学。通过实验课教学,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理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施展平台。以项目的形式开发实验课程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工程设计思路,对所学知识体系能够形成统一的整体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创新能力论文篇8

当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已被世界广泛认同,国内国外的很多高校也建立各种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很多国外高校将创新教育融入整个教学体系之中,在电子信息工程学科中开展各种创意活动,与众多企业和研究所开展交流合作,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开设了“本科生科研机会课程”,参加该课程的学生可以参与实际的科学研究。我国的很多高校也认识到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例如北京大学开展了名为“元培计划”的本科教育改革计划,来培养适应21世纪时展需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浙江大学设立了“竺可桢学院”,创立了为社会创造“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山东省内各高校也普遍认识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计划和创新实践活动。但就大部分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而言,普遍存在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如何根据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综合国外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和国内其它著名高校的先进经验,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和社会需要,成为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

2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就业面广,培养出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要具备电子技术和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信息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是,通信工程专业又是一个技术发展迅速,并且基础理论成熟、系统性强的专业。传统灌输式的被动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从培养高素质研究型创新人才的要求出发,既要促进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又要反映最新技术和学科进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上探索启发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核方式上探索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模式,以避免传统应试教育上高分低能的现象。

2.1教学内容设计在通信工程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深入调研通信领域对人才知识体系的需求,确立了以宽口径为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技能训练课程五部分组成。通识教育课程主要由人文、数学和自然科学等基础课程组成;学科基础课程则划分为一级、二级和跨二级学科三部分;专业主干课是通信专业设置的若干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给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实践技能训练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和相关工程的开发设计能力。新的课程体系涉及通信工程专业的多个研究方向,如信号及信息处理方向、通信系统仿真方向、通信电子电路或微机接口等方向,并增加电路、电子系统与信号系统的基础知识,增设电子电路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c,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等课程,突出了当前电子技术新器件和新技术的应用。在近年的教学计划修订中,加强了专业主干课、选修课以及实践技能训练课的整合和优化。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至少涉足两个以上的专业方向,不仅要掌握通信工程方面的知识,同时要掌握微波、电路、信息和信息安全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以适应高速发展的通信技术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

2.2教学方法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等教学手段。重视EDA、DSP(DigitalSignal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MATLAB等通信系统分析和仿真软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辅助作用。同时把电路设计中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应用和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引入到课程体系的改革中来。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由以讲授为主向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改革填鸭式的单向灌输及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给定学习任务、学习进度,安排自学,要求学生写自学笔记、完成作业,在习题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采用专题讲座、答疑辅导、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核心,自学能力是创造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

2.3考核模式设计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都是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而设计的。在考核模式设计,特别是在考核内容设计上,注意点多面广,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考试成绩除包括传统的期末考试成绩外,还包括课程实践部分和平时课程考评部分。工科学生要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课程实践部分十分重要。通过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及课程实验报告来考核实验的效果,以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对于平时课程考评部分,以学生的出勤、作业以及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以便了解教学过程,引导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良好的学风。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课程的考核,以克服传统考试或某一种具体考试形式的局限性,从多方面、多角度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3实践模式的设计研究

实践是创新之源。要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通信工程人才就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题主要从实践教学和实践创新方面来研究有效的实践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方面,围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建立“理论、实践、应用”三位一体的新教学模式,优化整合实验内容,以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为导向,创建有效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1理论课程中的实验理论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有些课程包含一些实验,通过这些实验课的开设,可以使理论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验设备、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技能。

3.2专业课程实习通过建立固定的校外专业实习、培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挖掘学校与市场的“零距离特征”。通过在校外的通信设备制造厂、网络设备制造厂,以及校内的网络管理中心等企业单位的参观和学习,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全面了解通信、网络设备生产企业的主要工艺流程和生产线,掌握通信设备生产的一般知识,了解通信工程专业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可以使学生把在书本上学过的有关通信电子设备生产环节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认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以便毕业后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3.3专业实训教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训教学旨在使学生分阶段地接触与本专业有关的各项技术和技能。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扩充大量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增强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形成对通信工程专业的系统性认识,使学生成为既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又具有良好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增强就业的竞争力。学院在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英网资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山大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等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设立了长期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在实习中了解世界先进技术,学习先进设备的原理、功能及使用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素质、创新意识以及合作精神。

4结语

创新能力论文篇9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特点

人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所谓创新思维是进行全新的构思、联想和创新设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独创性。指反应的独特性,想出别人所想不出来的观点,拿出别人拿不出的意见,亦即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和别人不同的事物,指“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独特新颖的能力。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类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

2.广阔性。创造性思维虽然也有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可循,但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会把视线盯住在一点、一线、一面上,而是会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思考,在三百六十度的空间扫描。从对事物的单向的因果关系分析,发展到对事物整体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从单值的考虑发展到多值的考虑,既对事物作纵向比较,又作横向比较。

3.敏捷性。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等方面的能力,即对问题的敏感度。随着信息的传递、加工、储存速度的大大加快,“时间”、“效率”已经成为人们最珍惜的东西。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要求人们对急剧变化的情况作出敏捷的反映和决策。

4.流畅性。指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毫不受阻地、非常迅速地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一个人如对问题的出现产生许多反应,则说明他的思维具有流畅力。所谓“思潮如涌“”一气呵成”便是思维敏捷者所表现出的特有的思维能力。

5.灵活性。所谓灵活,即机智。它要求人们多谋善断,主意多、点子多、办法也多,且能在多种主意中选择出最好的主意,酿成最佳的方案。思维的灵活性还表现在应变能力强,对问题能及时进行反馈,随机应变地进行追踪决策和随机处理。总之,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高水平上实现的,是多种思维形式协调活动的综合性思维[1]。它不仅存在于想象、灵感及潜意识活动之中,还普遍存在于联想、归纳、分析、抽象、概括、类比等思维形式之中,是一种集独创性、连动性、多向性、跨越性等特征的综合性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与人的关系

创新思维能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品质,是人们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通常是人脑在认识客观对象时,不受程式化的逻辑模式约束,不经严格的逻辑推理和演绎的过程,而基于相关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深切的主观感受,通过潜意识的顿悟直接把握认识对象,对其作出迅速识别、敏锐洞察的思维方法,是一种高度发展的最可贵的人类思维形式。其本质是人类的思维革新,因而创造性思维又称为创新思维,是由聚合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组成的综合性思维。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人际交往中,都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一切事务。因为,第一,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思维敏捷。第二,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胸襟豁达、积极进取,对万事万物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三,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想象力丰富、判断力强、洞察力敏锐、定论把握正确。可以认为,具有上述思维品质的人就是现代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创新人才。这类人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提出超常的构想,提出不同凡响的新观念,事事处处都能有胜人一筹的见解和独到的处事风格。处理工作,有胆有识、拿捏正确,能深入问题的实质,切中要点。处人处事,凭借敏锐的直觉,能洞察人心,对思维客体的言语行为能作出闪电式的反应,并迅速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处理,作出准确的定论,从而采取相应的策略手段。这种思维能力使得思维主体往往能处于主动、领先的地位。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是靠大脑解决一切问题的。”人脑中的创新思维活动是人的创新实践活动中的“骨髓”“、基石”。没有思考中的创新,就没有实践中的创新。因此,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不再是考试成绩而是能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是关键。因为,教育的过程是实现知识转移的过程,即从教师身上、教科书和文献资料中转移到学生头脑中,这个过程充满着记忆、理解、想象、创新,这些都与人们的思维活动紧密关联。教育得法,思维的潜力就能得到很大的发展,反之会使思维迟钝。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懂得教育与思维发展的辩证关系,采取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1.扩展创新思维视角

创新视角就是用不寻常的视角去观察寻常的事物,使得事物显示出某些不寻常的性质。所谓不寻常的性质,并非事物新产生的性质,而是一直存在于事物中,只不过以前人们从未发现罢了[2]。有位曾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说:所谓发明创造就是,观察到的事物与别人相同,构想出的事物与别人不同。例如,毕加索有一辆放在墙角很长时间的破旧的自行车。有一天,他对着这辆旧自行车凝视片刻,头脑里便浮现出一幅构思巧妙的艺术画面。他立即动手,把自行车的坐垫和把手拆下来,重新拼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牛头:坐垫的前部是牛嘴巴,后部是牛额头,车把手则是两只牛角。这两个原先破旧的自行车部件,换了个角度重新观察,便产生了新的形象,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又如:有个男孩在入住没多久的新房子的墙上画了几条长长短短粗粗细细的蜡笔线。孩子爸发现后,抡起巴掌就打了男孩,事后问男孩为什么这么做?他委屈地说幼儿园里的墙就是彩色的,他想把家打扮得和幼儿园一样漂亮。从孩子的角度来衡量,他这样做非但不应挨打,还应受到表扬。这一点上,大人们应换位思考,孩子表面看似调皮捣蛋,令人头疼,实质却论文可能包含着许多潜能。以上例子告诉我们:人一旦打破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现象,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因此我们观察和思考外界的事物,不能总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目的、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态度、自己的价值观、情感偏好、审美情趣等等作为“标准尺度”去衡量外来的事物和观念。凡与自己这个“标准尺度”相符合的才是“对的”,“好的”,“美的”,凡与自己这个“标准尺度”相违背的便是“错的”,“坏的”“,丑的”。这无疑会束缚人的思想观念、思维定理。实际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的禀赋不同,后天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各自的心目中便都有一套由独具个性的观念、价值、情感等要素所组成的“标准尺度”。但每个人却不应只在自己的独特世界里用自己的“标准尺度”去衡量万事万物,而应沉下心来,深刻认识自己,冲破“自我视角”,从“非我视角”看待万事万物。从创新思维的领域来看,思维中的“自我视角”会使眼界狭窄,有害于创新思维。而“非我视角”却能超越“自我”,不断地破除“自我”,充分发挥思维主体的“视角转换功能”,从他人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并能体谅和宽容与己相异的人、事、物,以开放的心灵接纳整个世界。也只有打破“个人自我”,才能理解别人的观点和行为也同样具有某种程度的合理性。在某种状态下,我们不但要“知己”还需要“知彼”,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然后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稳操胜券。

2.激发创新思维潜能

创造性思维是高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决不是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决不是只有少数“天才”和科学家才具有的东西。它存在于创造活动中,是思维发展过程中比较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突破性创新,即面对问题表现出一种思维突破。如突破一般性思维的常规惯例,突破已有的陈腐观念和陈旧的理论框架,突破科学上的未知王国的层层设防,经过思维的创新,能够给出新概念、新判断、新假说、新思想,提出新的方法。例如:一次音乐课,老师拉着手风琴,全班同学跟着节奏唱着歌,不经意间,音乐老师边拉手风琴边慢慢走到了坐在第一排的晴前面。对于这一最正常不过的现象,晴脑中闪过了一个念头:“老师是听到这边传出的歌声好听才走近过来的,目的是想听清楚是谁的歌声”。两周后的又一堂音乐课,老师提出请几个女生一起唱首歌,其中晴在被请之列。晴的瞬间反应是:“老师肯定想听我唱,以检验我的嗓音,但又担心女生害羞不好意思唱,所以点了另外几个女生一起唱”。事后证明,晴当时的思维活动及心理反应和老师的意***和想法完全吻合。以上事例显示,晴有着很强的直觉能力。别人所思所想她都能觉察到。其实,人都具有直觉能力,但又不是人人都能发挥出这种直觉能力。只有当人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养成随时随地对万事万物作出应有的反应的习惯,思维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笔者认为,通过冥想与自我交谈的方法,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的激发。首先展开想象的翅膀,超越逻辑思维的束缚,超越已有的知识经验,任由心灵探索辽阔的空间,任由幻想随意驰骋,让思维进入新的境界。在冥想的过程中,把自己意识中的内容印入无意识的层面,使思维中潜伏的能量运作起来。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就像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是保证思维畅通的重要条件。丰富的想象使人的思维富有连动性和流畅性。其次,应用“自我交谈”的方式,即自己对自己说话的方式,激发思维潜能。因为人的发展、变化都遵循着脑中所思所想。思维决定命运。进行自我交谈时,反复对自己说的任何话都会决定自己的观念和自我形象,从而对行为发生影响。晴就是一位爱冥想和进行自我交谈的人。走路、骑车,做家务,凡是体力劳动时,晴的脑中永远没有休闲的时候,始终都处在冥想和自我交谈之中。而且冥想和自我交谈的内容具体而生动,与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多年的冥想与自我交谈使得晴: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判断力强,洞察力敏锐,并能凭借敏锐的直觉洞察人心,对思维客体的言语行为能作出闪电式的反应,并迅速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处理,作出准确的定论。

由此可以看出,人可以通过“冥想”和“自我交谈”即自我鼓励来开发内在的潜能,使之产生无限的勇气,这种勇气可以令人迎难而上,通过调动智慧、创造性和灵活机智地应用条件,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3.运用创新思维方法与艺术

创新思维有许多技术层面的问题,为了打破思维枷锁、为了扩展思维视角、为了激发思维潜能,我们还需要一定的思维方法与艺术。(1)运用质疑思维法。对每一种事物都提出疑问,对每一种现象都有适当的反应,这是许多新事物新观念产生的开端,也是创新思维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著名哲学家笛卡尔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思考能力,这种能力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少差别,即思维能力极强或极弱的人都很罕见。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在思维和知识方面却有明显的差距。笛卡尔进一步认为,那是因为有些人没有正确运用自己的天赋,他们犯了方法上的错误。方法错了,思维的路径就错了。因此,我们对万事万物都应运用质疑的方法。质疑就是思考、思索。人生疑问最重要,有疑便有答,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人的心灵就会得到激励,个性也会在疑问中被一次次推向高潮,达到高超的境界。

(2)运用发散思维法。创新思维最基本的方法之二是发散思维法。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不依常规,广开思路,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索答案的思维方式。换言之,发散式思维要求我们在思考过程中,破除思维定势,增加各种可采用的视角,扩大观察范围,把思维对象放在更广阔的背景里加以考察,从而发现它更多的属性。我们发现,有些人在思维过程中跨度很大,能够海阔天空地联想,在既定的探索领域里任意驰骋。而有些人则缺少应有的思维广度,只会在一个问题的圈子中绕来绕去,思路总是打不开。其实,在许多场合,只要扩展思维的广度,便能引出一连串的创意。而这一点就需要发散式思维。

发散式思维主要是通过社会思维的协同作用来体现的。它可以有利于创新者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迅速升腾,从而产生有效的创造性思维结果,又可以使创造个体在社会思维的协同下,使创造激情、创造冲动、创造智能达到互相启迪、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的效果。所以,发散式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逻辑思维方法与艺术。

(3)运用直觉思维法。直觉是一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一种自我判断性思维,是个人或集体实践经验的升华[3]。直觉思维也可理解为直接得出思维结论的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某一创造性工作过程中,一般都是先从粗略的思索中寻找明智的思路,从模糊的印象出发导出清晰的思维,进而从含蓄趣于明朗,从紊乱归诸条理。这主要是靠直觉思维。在大量的案例中,有许多一时难以理清的问题,往往都是先抓住思路,顺藤摸瓜,最终才能解决问题,这也靠直觉的启示。这种启示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思维发展的全过程。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对全局有启发的关键,在记忆中留下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并把它们组合起来,加以调整、联系、改造、发展,那么就能恰如其分地做出判断。

直觉思维总是突如其来,瞬息即逝的,我们应在念头产生的一瞬间,机敏地捕捉它,这是至关重要的。运用直觉思维方法和艺术,思维将会变得十分敏捷,思维会自由奔放、畅通无阻。创新者运用直觉思维方法与艺术,必须善于学习,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积累创新工作经验。也只有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包括相关的知识背景、经验积累以及对问题的特定感受,才能获得正确的直觉。

(4)运用调动潜意识思维法。调动潜意识法,就是根据人脑存有的大量潜意识功能及基本创造过程中的突破作用,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显意识去冲击、刺激和诱导潜意识,实现突破创新,获得一举成功的思维方法与艺术。它的重要作用就在于运用潜意识、发挥潜思维功能、开发人脑潜在的智能。运用调动潜意识法首先要选定明确的目标,依靠显意识去收集、筛选信息,论证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并对相关信息纵横交叉组合。信息密度越大,显态功能和潜态功能交流的信息量就越大,发挥潜功能的效率就越高。其次,科学有效地运用联想的作用,使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潜意识,更多地开发人脑潜在的智能。

四、坚持创新思维训练与实践

要提高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发掘人的潜思维能力,从创新工作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系统训练。

1.创设问题的情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安排学习情景,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去领会或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启发、协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的创造,激发学生去多路思考,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避免注入式的灌输死知识。任何思维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而告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疑—问—思”这一规律。有疑才会有问,有问才会有思,多疑才会多问,多问才会多思。经过思,疑则渐解,以致融会贯通[4]。也因此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2.提供丰富的表象和语言。无论是表象还是语言,都是信息,是知识,是思维的原料,只有原料丰富,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思维活动。只有知识面广,思维的领域也才广阔。所以,训练思维,不能忽视知识。知识虽不能取代思维,却是思维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中介。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包括创造力在内的各种思维能力以及培养他们敏捷、灵活、深刻、独创的思维品质。

3.发展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是抽象思维的形式,善于掌握概念,是发展思维形式的首要条件。概念的掌握过程是通过学习活动把社会已形成的概念变为学习主体个人的概念过程。它对学生知识掌握、智力发展乃至一般发展关系极大。学校里学习的各种知识,包括理论、原理、原则不过是概念间的关系或概念系统。学习一门科学知识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这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的充分和概括的程度。不掌握有关概念,学生就不能对事物作出一个哪怕是极简单的判断。形成正确的概念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判断和合乎逻辑地推理,才能发展思维。思维形式发展了,思维能力就得到提高。

4.遵循思维规律。思维活动是一个多层次的活动。正确的思维必须是遵循思维规律的思维,同时,思维训练的过程也必须遵循自身的规律。人的思维力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有形象思维发展到辨证思维。在学习与训练思维的过程中必须把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多种思维综合训练,使之相互作用,彼此促进。因为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各种思维总是在某一种思维的主导下,共同配合而发生作用的。遵循思维规律、合乎思维的逻辑顺序才能真正推动思维力的发展。

创新能力论文篇10

关键词:创新能力、语文教学、培养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个人的见解。笔者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1.改变思考的角度

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变了,久而久之,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了。

2.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叶圣陶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3.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教师若能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挥。

二、激发学习主动性,挖掘创新潜能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和桎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挖掘。

1.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

(1)重视感情投资,唤起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在近年的实践当中,我总是以一份真诚、一份爱心去组织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动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发挥语文课“平等对话”的优势。只有进行“平等对话”,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

2.鼓励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古希腊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启发、引导。疑问是创新之舟。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力***学生的头脑、嘴巴,让他们敢想、敢问。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要予以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也应循循善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

三、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创新能力论文10篇

学习

大学生劳动实践总结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劳动实践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劳动实践课程总结100字,劳动实践总结报告100字。二、加强劳动课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劳动课新路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组织劳动课教师认真研究教育大纲和教材,理清劳动课的知

学习

农村建筑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建筑,内容包括农村建筑图纸大全集,农村建筑物素材。2门、窗洞口上部拐角出现斜裂缝,形状为倒“八”形;3顶层窗洞口中间部位出现垂直裂缝;4泥砖瓦房背面纵向全墙中部有垂直通长裂缝。二、裂缝的成因分析该地区建筑出现裂缝

学习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内容包括认识钟表教学详细设计,一年级钟表的认识教学。知识目标: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认、读、写整时。能力目标:活动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和解

学习

中国经济形势论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经济形势论文,内容包括关于中国经济形势论文,中国七十年的经济变化论文。

学习

共同基金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共同基金10篇,内容包括共同基金常识100例,共同基金常识书籍。特纳开了一家***经纪账户,卖出自己的组合基金,他的投资组合有25只股票。此外他还有两个特别管理账户。特纳说:“共同基金很不错,但做起来十分被动。我对现在这种投资

学习

基金委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基金委10篇,内容包括基金委2021公布时间,基金委项目审核通过。目前,监管部门只要求基金经理发生变动时进行信息披露,通俗的说就是发公告,但基金公司重要的投资决策往往是由投委会来定,他们和基金经理之间的关系,好比是“基金经理

学习

舞蹈班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班10篇,内容包括舞蹈班初级文案,舞蹈启蒙班美篇文字。二年级:郭钟盈

学习

民族舞蹈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民族舞蹈10篇,内容包括民族舞蹈素材100个,民族舞蹈大赛美篇。在壮族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壮族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壮族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壮族自身生活方式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丰富多养牛的民族文化,其中,尤以舞蹈

学习

建信基金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建信基金10篇,内容包括建信基金投研实力排名,建信基金十大排名。建信基金:量化基金长期跑赢市场在海外频频获赞的量化基金越来越得到国内投资者的认可。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过去五年量化基金平均回报达71.73%,远远

学习

可研报告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可研报告,内容包括可研报告简版,可研报告怎么介绍报告基本情况。第三章合营企业的组成方案董事会的组成及权限,整个合营企业各办事机构的组成框架(附***)1.公司职工定员2.职工及培训职工包括管理人员和工人。培训应作出初步计划,

学习

海上日出教案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海上日出教案,内容包括海上日出教案设计一等奖,海上日出教案教材分析。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培养观察能力;***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教学手段借助***片

学习

古典舞蹈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古典舞蹈10篇,内容包括古典舞蹈名称大全汇总,中国古典舞蹈。FormBeautyofTraditionalChineseDancing:RulesandtheirApplicationofFormBeautyDUANXiao-juan舞蹈是直观的艺术,是通过肢体语言传情达意、透露情怀

学习

信托基金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信托基金10篇,内容包括信托基金十大特点,家族信托基金。艺术家信托基金全球股份有限公司的CEO兼总裁BijanKhezri认为:“虽然中国的艺术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却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相信艺术家信托基金对中国艺术

学习

指数型基金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指数型基金10篇,内容包括指数型基金排名前十名一览表,指数型基金最好的产品。4、海外的指数基本上都是关联型的,相对而言海外市场历史悠久,波动属于短期剧烈,长期平稳的,个人投资者很难看出趋势,所以如果对其市场有些了解的话,是

学习

中国经济形势论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经济形势论文,内容包括关于中国经济形势论文,中国七十年的经济变化论文。

学习

建筑与土木论文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与土木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关于土木建筑类的论文范文,土木建筑论文的参考文献。2.2建筑工程健康监测的具体实施过程智能土木结构在建筑工程的结构损伤和健康检测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土木工程当中,建筑物的检测

学习

科学创新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科学创新论文10篇,内容包括科学创新论文,科学创新论文2000字。科学技术系统创新运动是一个貌似无规则运动的有序性演化过程,具有典型的复杂系统特征。第一,多因素性。技术本身是各因素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技术不等于各因素简

学习

维修基金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维修基金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维修基金使用计划方案范文,关于申请维修基金范文。1.业主委员会自主管理物业维修基金,须遵守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不得将物业维修基金出借,不得将物业维修基金用于投资房地产、股票、期货,或

学习

创业创新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创业创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创新创业论文2000字,创新创业论文3500字。3、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是现阶段的很多电子商务课程,都是在讲大把大把的理论,没有把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课程比如网页制作课

学习

药学发展史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药学发展史论文,内容包括药学发展史论文,药学综述论文题目大全。改革开放以来,医学史作为全国医药卫生重要研究领域,其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此前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而且,很多研究成果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有了极大

学习

制度创新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制度创新论文10篇,内容包括制度创新历史论文100字,制度创新论文。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于现代中国而言,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因国情不同,前苏联那么做或许可以,但是我们一旦照搬这些做法就始终水土不服;二是因时

学习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医学影像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医学影像论文合集,医学影像技术案例毕业论文。一、就业问题的历史渊源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高等院校进行“并轨制”试点,逐步建立了“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生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