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10篇

民族舞蹈篇1

关键词:壮族民族民间舞蹈;原生态;价值;内涵;传承

中***分类号:J7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240-02

在壮族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壮族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壮族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壮族自身生活方式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丰富多养牛的民族文化,其中,尤以舞蹈为长。壮族的舞蹈带有鲜明的壮族生活的印记,与其他民族的舞蹈有着很大的差别,同时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壮族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壮族文化也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点。

一、壮族民间舞蹈的原生态性

每个民族的舞蹈都有带有自身民族生活、民族文化以及民族传统的鲜明印记,壮族民族舞蹈也是如此。壮族民族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了明显的原生态性特征。

在壮族地区,舞蹈都融汇着民间的传统文化,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精髓。例如:壮族铜鼓舞、手巾舞、弄雅歪等在壮族文化生活中就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壮族铜鼓舞为例,相传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群妖作怪,搞得民不聊生,后来有一种两侧生翼,能转会飞的铜鼓,将妖怪一一击毙,老百姓才得以安宁。从此以后人们就将铜鼓视为镇妖的圣物,对其举行祭祀仪式,人们伴随着敲击铜鼓的声音,围绕着它翩翩起舞,以表达感谢铜鼓的救世之恩。由于铜鼓在远古时期是权力的象征,带有及其崇高的***治地位,铜鼓也就被不断的作为***腾祭拜,便使之蒙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也被赋予预卜吉凶,祈祷幸福的寓意。久而久之,铜鼓舞就被广泛用于壮族各类祭祀、大小节庆和娱乐场合,你学我传,世代不衰。也就是说,壮族民间舞蹈在最初产生和流传时,与***治相关、与宗教祭祀相关、与生产实践等息息相关,它们慢慢地形成了一种原始艺术的雏形,再加上世代流传的壮族山歌,它与民间舞蹈融为一体,更加具体化,更具艺术感染力,使壮族人民不断地传承下来,形成了现在的原生态民族舞蹈。这些都反映了壮族的民族性格,也是其壮族民族文化原生态的体现,而这些传统文化又在民间歌舞中有了最充分、最具体的反映和展示。

二、壮族民间舞蹈的群众性

壮族民间舞蹈具有极美的观赏价值,它丰富了壮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是壮族社会、文化生活的写照,壮族人民以它为桥梁,达到自娱、自教和观赏目的。壮族民间舞蹈贯穿于壮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它群众性、参与性非常强,不计较场地的宽窄,不追求观众的多少,花草树枝都能做为道具,情起即兴,兴起即舞,自弹、自唱、自舞。

广南县的壮族手巾舞,它就以深邃的内涵、丰富的肢体语言、高超的表演技巧、生动的语汇展示民间舞蹈的艺术精华,令世界各地的舞蹈家们叹为观止。而用手巾舞来表达情意也是广南县壮族比较有特色的一种示爱形式,青年男女跳起手巾舞,用手巾舞动着撩拨对方的方式来互倾爱慕之情,实现感情交流,进而互订终身,可以说,这时的舞蹈就是壮族的感情纽带,维系着他们的和睦相处。

壮族舞蹈充满了一股向上的生命力,散发着力量、速度、激情,艺术性与视觉性俱佳,能够对人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欣赏壮族舞蹈,能够充分体会到壮族人民的生活激情以及对自己民族生活的热爱。同时,壮族舞蹈进行表演时通常要求身着民族服饰,在表演现场,舞者和观众能够充分融为一体,大家一起融入到整个舞蹈中去,随着舞蹈的变化,构成了一幅幅多彩多姿的的美丽***案。每逢节庆日,壮族地区所展示的民间舞蹈更是热闹非凡,或热烈、或舒展、或粗犷、或优美、或淳厚、或雅致令千人注目、万人喝彩。

三、壮族民间舞蹈的价值

壮族文化历史悠久,经过社会、自然环境的生息繁衍,独具特色。壮族民间舞蹈中极具代表性的当数铜鼓舞、手巾舞、弄娅歪等。这些舞蹈都是对传统崇拜先祖文化的发展。在壮族的传统中,祭祀祖先、举行祭祖以及婚假等典礼活动中都有舞蹈的呈现,这些舞蹈充分吸收传统的祖先崇拜特色,并且在之后的生活中不断发展改进,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特点。这些都促成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的交融、渗透,承载着民族传统精神,并不断地体现着它的价值。

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都市人寻求通过传统民族文化的方式来缓解压力,试***通过传统的原生态歌舞来缓解自己过大的精神压力,寻求生命意义的回归。所以传统的壮族歌舞对人们形成了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为壮族人民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巨大的活力。创造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让原生态的民间舞蹈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传承下去。

上述具有代表性的壮族铜鼓舞、手巾舞、弄娅歪等原生态舞蹈,对我们考察壮族的历史、壮族的民俗、壮族的信仰等有着巨大的意义。我们通过对这些独具民族特色的舞蹈进行研究,能够对壮族人祖先的生活方式略窥一斑,从而体现壮族舞蹈巨大的价值。

四、壮族民间舞蹈的内涵与传承

壮族民间舞蹈突出地表现了这个民族所具有的明显的特质:对未来无限美好的厚望,对祖先传统美德的赞颂,以舞蹈传播民族淳朴的道德观念和精神,发扬着壮族“那”文化(那:稻作农耕文化)的传统意识,这正是壮族民间舞蹈所具有的原生态内涵。

壮族的原生态舞蹈,植根于社会生活,与壮族的存活环境、生产劳动、生活习俗、等有密切的关系。壮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以日常生产生活为根基,创作出了许多形式各样的舞蹈形态。它们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为继承和发展民间舞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代继承、发展壮族舞蹈文化有很的作用。要知道,要发展就得先有传承,而要传承,就得有传承的东西,原生态的民间舞蹈也是如此。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文化大交流的时代,壮族原生态民间舞蹈的生存环境更需加以保护和传承,才能让这块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世代相传,流芳百世。众所周知,舞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其存在方式是保留在人的意识上,表现在人的肢体上,其传承方式是口传身授,所以,当无人相传时,舞蹈就会失传。对于交通相对闭塞的贫苦地区来说,避免了外来文化的同化、融合,使得民间舞蹈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传承,使它们还保持着原有的味道和风格,并继续地丰富着贫苦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活。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生活的丰富,娱乐方式的各式各样,人们兴趣的转变等,导致人们对古老而又相对单调的原生态民间舞蹈逐步缺乏兴趣。使得人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打麻将、、K歌、旅游等。无人愿意学习原生态民间舞蹈和技能,让民间舞蹈慢慢失去了依托。特别是那些民俗化的舞蹈和作为特定节日的舞蹈,一旦这些节日不再是民族活动日,之前依附于这种特定节日而生的舞蹈就成了散兵游勇,久而久之,也会面对失传的危险,这严重的威胁着原生态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

原生态的舞蹈可以为人们提供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健康交往,进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促使共同发展。在社会多元化发展中,各地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习俗文化等都差别不小,为了让其持续流传,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做好相应保护措施,一方面要努力挖掘和整理,不断的对其进行挽救和打造;另一方面要提高人们对保护原生态民间舞蹈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我们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来实现壮族舞蹈的社会化,让人们接近壮族舞蹈、了解壮族舞蹈、会跳壮族舞蹈、喜爱壮族问道。

对壮族舞蹈进行继承和不断发展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壮族舞蹈进行继承和发展,实现对壮族舞蹈的发扬和广大。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其他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的先进经验来保护壮族舞蹈,通过对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接触壮族舞蹈,熟悉壮族舞蹈,开展壮族舞蹈培训班以及举办壮族舞蹈竞赛等的方式推广壮族舞蹈,实现壮族舞蹈的大众化。同时,在壮族舞蹈的大众化传播中,要注意尊重壮族文化,保留壮族舞蹈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只有这样,创新了的壮族舞蹈才能被继续叫做壮族舞蹈。

总之,我们对传统的壮族文化应该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在充分尊重壮族文化的基础上对壮族舞蹈进行大众化传播,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壮族舞蹈进行有效的发扬和传播。

要清醒地认识到壮族原生态民间舞蹈在现代化过程中失传的可能性,提高对保护壮族原生态民间舞蹈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壮族原生态民间舞蹈绵远流长,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

民族舞蹈篇2

一、民族文化在民间民族舞教学中的现状

每种民族舞的特性都有着不同的民族气质和民族舞蹈样式,因此,在民族舞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民族文化和民族形式都渗入到舞蹈教学中去。在民族舞蹈教学中,舞蹈中的动作和形体是很重要的部分,这就造成了我国民族舞的教学过程中把舞蹈技巧和动作作为舞蹈教学的教学主要部分,忽略了对学员们的民族文化气质和内涵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对于民族文化的具体培养不够,而且缺少具体的教学措施和方法,所以,使得民族民间舞也无法真正得到与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职业舞蹈学院的学员舞蹈基础各不相同,甚至有些学校没有办法进行细分民族舞,统一进行排练教学,分不清楚具体的民族,这样民族特色就更加不能表现出来,导致舞蹈排练只成为了学生的简单操作和复制,无法形成自己内心的实在舞蹈涵义。

二、民族民间舞融入民族文化的主要举措

1.将舞蹈课程设置中加入讲解民族文化知识的课程在学习一种民族舞的时候,可以先进行这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的简单讲解,将民族文化的设计合理的融入到舞蹈教学中,让学生们能够深刻感受到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比如在学习朝鲜族腰鼓舞的时候,可以为学员们讲授一些朝鲜族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课程,同时,为学员们播放相应的视频和音乐资料,并且为学员们发放和讲解一定的书籍资料,让学生们在学习舞蹈的同时能够根据朝鲜族的民族习惯来规范自己的舞蹈动作,同时,还可以增加对当地民族文化和人情的全面了解。同时,还应该讲授民族对应的相应地理环境和特点,多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的等习俗。

2.着重讲解各个民族民间舞所拥有的风格首先,应该注重民族舞的基本动作。在熟练掌握各个舞蹈的前提应该掌握和学习民族舞的独特舞姿和动作,这是体现不同民族舞之间的关键,也是最具有特点的一个部分。比如藏族舞比较挺拔,***族的舞蹈比较优美,傣族的舞蹈比较娇美等等。坚持抓住各个舞蹈的典型动作和有特点的动作,因为每个民族舞蹈都拥有自己的独特动作,这种独特的动作也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所以,在舞蹈教学中学员们应该坚持抓住不同舞蹈的代表性动作,教师对于代表性的动作应该重点讲授,这样才能够充分的提高民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其次,应该由浅入深的教授舞姿。在教授民族民间舞的课程中,应该让学员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明白舞蹈的要领以及难易程度的掌握。每个民族舞蹈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节奏和韵律,所以,在教授舞蹈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将教授模式系统和规范化,并且在教授的过程中应该及时的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以便于以后经验的利用。最后,应该注意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中的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民族舞的教授过程中,不是学员掌握几个重要的动作就完成的舞蹈学习,而是应该通过民族民间舞的学习,让学生的协调性与学习性得到完美的结合,并且让学员得到气息的熟练运用,这种气息的训练不是简单的呼吸,而是一种艺术性的呼吸,人体通过气息的运用,身体的协调性与内心的韵律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形成不同的民族舞蹈,形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3.从舞蹈服饰上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质舞蹈服装是舞蹈表现力的主要承载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服装的形式制约了舞蹈风格的表现和形成。我国的民族舞服装通常都能够反映出某些地域的主要特色和文化习性,能够充分地体现出这个民族的习惯和风格。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民族民间舞的特色和风格,应该让学生们穿上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以此来加深学员们对于民族舞蹈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通过融入舞蹈服装来进行教学内容,不但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还能够增加学员们的积极性,并且能够让学员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在教学过程中也增加了舞蹈的美感教学。

4.积极地引导学员通过多媒体辅助来体会名家的舞蹈形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资源已经应用到了各个行业和学科,尤其是在教学行业中,多媒体教学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来表现和学习。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地域,学习是受到一定客观条件限制的,这个时候,多媒体教学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视频与音频的播放,让学员们可以观看到舞蹈名家的优秀舞蹈作品和舞姿,通过模仿或者学习,让学员们了解各家所长,并且将其发扬光大,将动作、眼神、意韵都得到一定的揣摩,以此将舞蹈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三、结语

我国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我国民族民间舞的多样性,这种情况就决定了我国的舞蹈教学必须要进行民间的本土体验,因为艺术源于生活,我国的民族民间舞的多样性和多种性,是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决定的,这样的脉络是相继传承的,所以,对于学员来说,感受民族文化和本土民情,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本质归属。想要真正的将民族文化渗透到民族民间舞之中,必须要深刻的体会不同的民族文化,让自身感同身受的生活在其中,将各个方面充分调动起来,富有激情的吸收着来自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的知识和底蕴,不断与民族民间舞结合。

民族舞蹈篇3

分析民族舞蹈中舞蹈技巧的应用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摘要:民族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一般又称为土风舞、民俗舞蹈、国际民俗舞蹈,它是与各国不同地理环境和生活风俗相和谐的。民族舞蹈中的舞蹈技巧更能体现一个民族舞蹈艺术审美观,也是历史积淀下来的精湛技艺的代表。本文首先论述了民族舞蹈和舞蹈技巧的内涵与关系,其次重点论述了舞蹈技巧在民族舞蹈中的应用的艺术体现和情感体现。

关键词:民族舞蹈; 舞蹈技巧;艺术传达;情感传达

随着对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热度的上升,关于民族民间舞蹈技术技巧方面的研究也格外重要。充满民族个性的舞蹈技艺不仅为民族民间舞蹈增色不少,还充分体现了民族舞蹈的地域风尚、艺术追求等。

一、民族舞蹈与舞蹈技巧的内涵

各类舞蹈技巧总有其相似的地方,这些体现着人类舞蹈艺术的共同追求,也体现了人类舞蹈的同源性。民族舞蹈最具奔放的民族活力和民族特色,其中的舞蹈技巧也具有民族性,同时也有共性特征。

1.民族舞蹈。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就是五十六支奇葩,每个民族蕴藏文化特色的舞蹈更是奇葩中的珍宝,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官享受,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享受。从人类发展历程上说,舞蹈的起源要早于语言,它主要依靠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意思,传递感情信息,故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族、蒙古族的舞蹈样式充分体现了马背民族的生活状态和豪爽的性格特征。

2.舞蹈技巧。舞蹈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就是舞蹈技巧,它具有强大的艺术影响力和生命的张力。准确理解舞蹈技巧的运用,能使舞蹈作品大放光彩。

通常意义的舞蹈技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通过正确运用人体的肌肉、韧带、骨骼做出复杂高难的各种动作,以表达某种深挚的思想感情,推动舞蹈情节内容的发展。

3.互生关系。民族舞蹈与舞蹈技巧是相互联系贯通的。民族舞蹈中的生活气息给舞蹈技巧的创新提供了现实的土壤,舞蹈技巧的精炼升华,也将民族舞蹈的特色美充分展现出来。

随着舞蹈艺术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民族舞蹈艺术特性与技巧的地位也日益彰显出来。舞蹈技巧根本上是为民族舞蹈作品内容服务的,舞蹈技巧的恰当运用促进民族舞蹈艺术特性的多方位多层次发展。我国各民族都拥有自己别具一格、种类繁多的舞蹈,例如汉民族热情欢快的秧歌、蒙古族粗犷豪迈的摔跤舞、***族热情奔放的手鼓舞、朝鲜族内在含蓄的橡胶鼓舞,傣族柔美秀丽的孔雀舞,回族青春洋溢的花儿等等,这些都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产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演进轨迹和表演系统,而舞蹈技巧的发展过程,可以促进这些民族舞蹈的广泛流传,同时也是宣传民族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动作也不断感情化、艺术化。

所以,随着舞蹈技巧不断发展,民族舞蹈艺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舞蹈技巧在民族舞蹈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它不是随便凭空想象出来的,确实是建立在丰富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

二、民族舞蹈中舞蹈技巧应用的表现

和所有的艺术样式一样,舞蹈是不分国界的,民族舞蹈虽然带有浓郁的地域和民族色彩,但它仍属于世界舞蹈艺术的一部分,具有人类共同的艺术追求和生活追求。民族舞蹈中的舞蹈技巧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得以应用和传达:

1.艺术传达。艺术样式依赖一定的媒介,传达艺术魅力,舞蹈主要靠舞蹈动作来进行艺术传达。基本的舞蹈动作有十个要素,内在有五点即意、劲、精、气、神,外在有五点即手、眼、身、法,步。这十项的完美组合才可以构成艺术传达的基础,成型的舞蹈技巧主要有四个基本单元。一是动作的姿态,它包括静止的姿态、流动的姿态、舞步等。二是动作的节奏、速度。三是动作的空间走向,流动疾缓的内在规范,也叫动律。四是动作的力度,一方面指动作力度与情感强度的统一,形成一个情感倾向;另一方面是指动作在运动中的“力效”,就是力点的爆发、力点的转移、力点的延伸等。这一系列成分的有机组合,使舞蹈动作具有造型美、流动美,进而极具艺术感染力。

民族舞蹈中的舞蹈技巧的应用就是按照这样的形式逻辑和情感需要把单一的生活动作或者说单一的民族舞动作进行艺术性编制和创造,结合民族的服装音乐背景特色,最后扩展成一个完整的民族舞蹈作品。

2.情感传达。任何艺术归根结底是要传达人类的某种情感的,而舞蹈技巧则通常完全隐匿在舞蹈表演的情理、动律过程之中,不显山不露水,接受者往往是先被某种强烈的情感所打动,经过灵魂的洗礼后,再冷静客观地咀嚼其艺术魅力。因而,民族舞蹈中的舞蹈技巧的训练终点就是自然而然地传达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得内心的激情能够准确呈现在变化多姿的舞蹈技巧之中,又让舞蹈技巧不露痕迹,仿佛完全是出于人之本心,浑然天成。

民族舞蹈篇4

民族舞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与民族意识,因此,对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进行尤为重要,***门与学校应重视民族舞蹈教学,聘请专业的民族舞蹈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民族舞蹈教学质量,切实解决民族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对策

前言

近年来由于受到各方面冲击,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民族舞蹈教学效率,也影响了民族舞蹈传播与发展,因此,在各种外来舞蹈冲击的背景下,面对我国民族舞蹈教学中各种问题,应从多方面入手解决问题,将发扬和继承民族舞蹈文化作为主要任务,促进民族舞蹈教学的发展。

一、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资源有限

我国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民族舞蹈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形式,但目前民族舞蹈教学没有受到社会、***门以及院校的重视,民族舞蹈教学资源也受到限制,没有得到全面开放,民族舞蹈教学内容仅仅包括一些人们熟知的舞蹈内容,例如,***舞蹈、蒙古舞蹈以及傣族舞蹈等,我国有56个民族,最常见的民族舞蹈教学内容仅包括以上几种,其主要是由于其他民族舞蹈文化没有受到相应重视,人们对其他民族文化认知程度较低,因此掌握其他民族舞蹈教学知识的教师人才也相对较少,不具备进行舞蹈教学的条件,由此可见,民族舞蹈教学受到各方面的限制,难以将众多少数民族的特色舞蹈全部搬入教学课堂,使我国民族舞蹈的继承与发扬受到影响。

(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民族舞蹈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在民族舞蹈教学中重视理论教学、轻视舞蹈实践教学,教师局限于将学生完成标准的动作作为教学重点,认为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掌握了标准的动作和姿势就是学好了民族舞蹈,因此教师使学生不断重复性的进行单纯的动作训练,使民族舞蹈教学成为机械模仿,使舞蹈缺乏感彩,无法达到舞蹈艺术的美感,民族舞蹈源于特定的民族历史文化,一个民族的舞蹈能够反映出这个民族的人文特色、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以及人们的情感等等,而机械式的教学却严重忽略了这些,仅仅抓住了舞蹈的表面形式,没有从根本上将舞蹈的精神与内涵演绎出来,这种传统缺乏创新的民族舞蹈教学模式不利于民族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1]。

(三)舞蹈形式受到外部因素冲击

近年来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下,我国经济与文化都在一定程度上与世界成功接轨,在某些文化艺术方面,例如,舞蹈方面出现了一些哈日、哈韩潮流以及西方舞蹈文化中的街舞等等,这些舞蹈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充满了青春气息与力量,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学习这些舞蹈的年轻人逐渐增多,这些外来舞蹈形式对我国民族舞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国民族舞蹈教学本身就受到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加之外来舞蹈的冲击,使我国民族舞蹈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2]。同时,目前社会出现各类舞蹈学校,这些舞蹈学校不具备专业的舞蹈师资队伍,也不具备民族舞蹈教学的能力,这些学校抓住社会潮流的需求大力宣传外来舞蹈,忽略了本土民族舞蹈的发展与传播,使我国民族舞蹈教学受到影响。

二、民族舞蹈教学对策

(一)开发与扩展教学资源

开发与扩展民族舞蹈教学资源是支持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要举措,需要国家***门合理整合民族舞蹈教学资源,包括民族舞蹈教学计划、民族舞蹈教师以及民族舞蹈教学设备等,为民族舞蹈教学的开展打好基础,同时***门还要向社会征集特色民族舞蹈,使以往被忽视的民族舞蹈重新被发掘出来,并将这些舞蹈列入教学大纲,在征集民族舞蹈时要相应的征集专业民族舞蹈教师,将民族舞蹈进一步扩展到各学校中,为学校民族舞蹈教学增加更多的教学资源,使我国更多民族舞蹈得到继承,为传承本土民族舞蹈文化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学模式

要使民族舞蹈艺术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就需要民族舞蹈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由于民族舞蹈动作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民族舞蹈的积极性[3]。例如,在学习《蒙古族舞蹈》时,教师可以将舞蹈中一些动作较难的部分简单化,先使学生在整体上对舞蹈有一个初步的把握,之后循序渐进的分解每一个舞蹈动作,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多种蒙古舞视频,使学生观看视频找出蒙古舞的规律,这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几个学生分为一组,每组学生根据教师教授的舞蹈知识以及视频中的舞蹈动作,相互指导监督,这样充分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使民族舞蹈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三)舞蹈形式要结合文化背景

将民族舞蹈的历史文化融入到舞蹈教学中,使学生在民族历史文化情境下学习民族舞蹈,这样才有助于民族舞蹈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蒙古族舞蹈—赛马》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舞蹈创作的历史背景,先向学生讲解蒙古族的一些历史文化以及民俗风情,使学生对蒙古人民豪迈、粗狂的性格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教授学生具体的舞蹈动作细节,在教授舞蹈动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看作蒙古人,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要束缚在僵硬的舞蹈动作中,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准备良好的教学道具,如蒙古族赛马服装、头饰等,使学生着装进行舞蹈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感情融入到民族舞蹈学习中,对提高民族舞蹈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三、结论

我国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种原因,民族舞蹈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门以及社会应重视民族舞蹈教学,大力扩展教学资源,提高民族舞蹈教学质量,使我国更多的民族舞蹈得以发扬、使我国民族文化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作者:时一鸣 单位:沈阳城市学院体美部美育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王鹏.源远流长的舞蹈艺术对民间舞蹈教学的充实及影响[J].读天下,2016,(20).

民族舞蹈篇5

西南民族民间舞蹈多是由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在与自然、敌人斗争的历史中,出于表达感情的需要,自发集体创作的,不断的积累延续下来的原生态的舞蹈。它们是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这些舞蹈和本族人的生活习俗、文化信仰息息相关。由于西南地区的地理因素,长久以来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因此他们还很好的保存着传统的文化、习俗和信仰。这从民间舞蹈中宗教祭祀舞蹈的数量之大就可以看出来。因此,西南民族民间舞蹈与民族信仰的关系的密切是显而易见的。

在众多的祭祀、礼仪活动中,舞蹈都是主角。这些舞蹈形象的向我们展示了西南少数民族神秘的精神信仰。如白马藏族的吉祥面具舞,汉语又称"十二相舞"。它源于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远古时期,以游牧部落方式生存的藏族先民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活,猴、牦牛等聪明或有力量的动物被赋予了神奇的色彩,并成为崇拜、信仰和祭祀的对象。白马藏族有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就是部落的名称都是动物的名字:有黑熊部落、猴子部落、蛇部落,每当逢年过节,各个部落就戴上他们本部落的动物代表的标志性面具,在浑厚有力的鼓号声中,跳起驱邪祈福的舞蹈。他们以碎步沿逆时针方向转圈而舞,舞姿多模拟各种禽兽的动作,这是白马人最重要的群众性娱乐活动,旨在祭祀神灵、祈求平安、驱鬼避邪。也代表了白马藏族希望与自然界的野兽和谐相处的思想。

羌族民间舞蹈中的宗教祭祀舞的形成与发展也与原始巫文化及古代战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在以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祭拜为核心的原始的支配下,在羌族地区,无论是在庄严的宗教祭礼活动,还是还愿、求雨、占卜、丧葬、驱魂避邪以及各类节日、春耕秋收等祭祀活动中,为了敬神、娱神、媚神,为了消灾避难,祈求神灵降福保佑,无不以音乐歌舞贯穿始终。他们怀着赤诚的心向天神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幸福;求山神,地神保佑年年丰收,人畜兴旺;亲人归天时,祈告阴魂的安宁。在羌族民间祭祀活动中为主要表演形式的“莫思纳莎”(羊皮鼓舞)就是由历代巫师(羌语称“释比”或“许”)主持表演的。羊皮鼓舞分独舞、对舞、集体舞等形式。对舞和集体舞主要用于上坛和中坛的祭祀活动,独舞主要用于下坛的占卜和驱魔活动。舞蹈时,多是沿反时针方向围圈而跳,领舞者头戴金丝猴皮帽,左肩扛神棍,右手执响盘(铜铃),其他表演者身穿羊皮褂,手执羊皮鼓,以鼓声、铃声两种不同的音响的有机交融为主旋律,舞蹈随着人的情绪变化而转换,具有敏捷、粗犷、虔诚之特点。鼓铃声时而稳健优美,时而欢快跳跃,时而粗犷热烈,其节奏有力而和谐,及富鼓动性和感召力,既起到了抒发人们情感的作用,也真实地再现了远古时代,羌族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悲壮情怀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祭祀性舞蹈都保留着“万物有灵”原始崇拜的自然特征,羌族这些原始信仰的崇拜方式,虽然缺少理论色彩,但却显示出羌族先民祈求祖先和神灵能庇护自己的后代,家族兴旺,无灾少难,生活安宁。可以说是远古时代羌族历史的一种艺术再现,带有极为古朴的原始风貌。此舞虽随着生产社会的发展而成为全民性的风俗活动,但至今仍保留着“万物有灵”、“以舞示神”的原始自然崇拜的共同特征。

又如彝族通过舞蹈表演的形式加上歌师的诉唱来祭奠死者的舞蹈“铃铛舞”。在古代,《铃铛舞》作为***事舞蹈,表现的是战斗的场面,有着战争场面的描写,刻画有彝族传统的民族尚武的意识。之后,逐渐演变为安抚战死在战场上的战士的灵魂慰藉死者的舞蹈。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所以彝族很注重死去人们灵魂的安抚.原始的彝族铃铛舞仅限男性演跳,铃铛舞表现形式雄浑悲壮、豪放粗犷,两队舞者作跃马扬鞭状,相向而来,纵横有序,变幻无常。舞蹈以鼓、铜铃铛为节拍,控制节奏的铃声, 它以协调的叫喝声起舞,用铃声调节动作,有时嘈嘈如急雨,撼人魂魄。有时切切如私语,动人心扉。一个连一个的高难动作,翩若惊鸿,舞如蛟龙。把战场上勇猛威武、彝山汉子的血性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铃铛舞的肢体动作力度很大,伴唱的词曲悲壮感人,为的是表现死者亲属沉痛的心情。它用叙述的形式,从歌词上表现死者的生平事迹,同时也用叙述的方式给死者开出一条沿历史上老祖宗的迁徙路线去老祖宗的归宿地的路,摇响铃铛是通知孤魂野鬼别挡路,而铃铛恰恰也成为祭祀中主要的道具。在丧事中使用铜铃和马铃串,有与死者灵魂沟通之意。随着时代的发展,铃铛舞所表现的内容也产生变化,现在主要表现传统的生产生活场景,内容健康,风格朴实。彝家女子的加入,使舞蹈更加绚丽多彩,唯独不变的是古朴雄浑的风格,是大气磅礴的感染力。而且场景不限,节日、喜庆、农闲时都可以演跳。由于彝族有婚嫁、丧葬皆歌舞的习俗,铃铛舞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而得以世代相传,并保持着完好的原生状态。四川省凉山地区彝族所特有的舞蹈《披毡舞》也与彝族古代的多神和***腾祟拜有着密切的关系。舞者披着毡,通过双臂的伸展、收拢、摆动与身体旋转,来模仿鹰、熊的姿态。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彝族远古时代的人们模拟动物的情态,看到反映人们劳动生活的原始而古拙的舞姿。这无疑是彝族先民“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的民族信仰的表现形式.

西南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深受民族信仰的影响。这种对超自然神灵的崇拜及由此产生的民族信仰是对社会和自然界的主宰者的神灵的膜拜,作为人类和民族精神支柱,有净化个体灵魂、提升社会道德、凝聚民众人心的意义。它自民族文明的一开始就作为一种精神风俗,深深地扎根在文明的最深层。因此,在那个自然科学极其贫乏,“万物有灵”,***腾崇拜等原始自然崇拜的、巫文化盛行的远古时代产生的西南民族民间舞蹈本身,深刻的体现了西南少数民族人民的原始信仰,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南民族民间舞蹈仍然很好的保持着它与自己民族信仰的密切联系,包容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民族舞蹈篇6

西南民族民间舞蹈多是由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在与、敌人斗争的中,出于表达感情的需要,自发集体创作的,不断的积累延续下来的原生态的舞蹈。它们是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这些舞蹈和本族人的生活习俗、文化信仰息息相关。由于西南地区的地理因素,长久以来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因此他们还很好的保存着传统的文化、习俗和信仰。这从民间舞蹈中宗教祭祀舞蹈的数量之大就可以看出来。因此,西南民族民间舞蹈与民族信仰的关系的密切是显而易见的。

在众多的祭祀、礼仪活动中,舞蹈都是主角。这些舞蹈形象的向我们展示了西南少数民族神秘的精神信仰。如白马藏族的吉祥面具舞,汉语又称"十二相舞"。它源于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观念。远古时期,以游牧部落方式生存的藏族先民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活,猴、牦牛等聪明或有力量的动物被赋予了神奇的色彩,并成为崇拜、信仰和祭祀的对象。白马藏族有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就是部落的名称都是动物的名字:有黑熊部落、猴子部落、蛇部落,每当逢年过节,各个部落就戴上他们本部落的动物代表的标志性面具,在浑厚有力的鼓号声中,跳起驱邪祈福的舞蹈。他们以碎步沿逆时针方向转圈而舞,舞姿多模拟各种禽兽的动作,这是白马人最重要的群众性娱乐活动,旨在祭祀神灵、祈求平安、驱鬼避邪。也代表了白马藏族希望与自然界的野兽和谐相处的思想。

羌族民间舞蹈中的宗教祭祀舞的形成与也与原始巫文化及古代战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在以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祭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信仰的支配下,在羌族地区,无论是在庄严的宗教祭礼活动,还是还愿、求雨、占卜、丧葬、驱魂避邪以及各类节日、春耕秋收等祭祀活动中,为了敬神、娱神、媚神,为了消灾避难,祈求神灵降福保佑,无不以歌舞贯穿始终。他们怀着赤诚的心向天神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幸福;求山神,地神保佑年年丰收,人畜兴旺;亲人归天时,祈告阴魂的安宁。在羌族民间祭祀活动中为主要表演形式的“莫思纳莎”(羊皮鼓舞)就是由历代巫师(羌语称“释比”或“许”)主持表演的。羊皮鼓舞分独舞、对舞、集体舞等形式。对舞和集体舞主要用于上坛和中坛的祭祀活动,独舞主要用于下坛的占卜和驱魔活动。舞蹈时,多是沿反时针方向围圈而跳,领舞者头戴金丝猴皮帽,左肩扛神棍,右手执响盘(铜铃),其他表演者身穿羊皮褂,手执羊皮鼓,以鼓声、铃声两种不同的音响的有机交融为主旋律,舞蹈随着人的情绪变化而转换,具有敏捷、粗犷、虔诚之特点。鼓铃声时而稳健优美,时而欢快跳跃,时而粗犷热烈,其节奏有力而和谐,及富鼓动性和感召力,既起到了抒发人们情感的作用,也真实地再现了远古时代,羌族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悲壮情怀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祭祀性舞蹈都保留着“万物有灵”原始崇拜的自然特征,羌族这些原始信仰的崇拜方式,虽然缺少理论色彩,但却显示出羌族先民祈求祖先和神灵能庇护自己的后代,家族兴旺,无灾少难,生活安宁。可以说是远古时代羌族历史的一种再现,带有极为古朴的原始风貌。此舞虽随着生产社会的发展而成为全民性的风俗活动,但至今仍保留着“万物有灵”、“以舞示神”的原始自然崇拜的共同特征。 又如彝族通过舞蹈表演的形式加上歌师的诉唱来祭奠死者的舞蹈“铃铛舞”。在古代,《铃铛舞》作为***事舞蹈,表现的是战斗的场面,有着战争场面的描写,刻画有彝族传统的民族尚武的意识。之后,逐渐演变为安抚战死在战场上的战士的灵魂慰藉死者的舞蹈。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所以彝族很注重死去人们灵魂的安抚.原始的彝族铃铛舞仅限男性演跳,铃铛舞表现形式雄浑悲壮、豪放粗犷,两队舞者作跃马扬鞭状,相向而来,纵横有序,变幻无常。舞蹈以鼓、铜铃铛为节拍,控制节奏的铃声, 它以协调的叫喝声起舞,用铃声调节动作,有时嘈嘈如急雨,撼人魂魄。有时切切如私语,动人心扉。一个连一个的高难动作,翩若惊鸿,舞如蛟龙。把战场上勇猛威武、彝山汉子的血性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铃铛舞的肢体动作力度很大,伴唱的词曲悲壮感人,为的是表现死者亲属沉痛的心情。它用叙述的形式,从歌词上表现死者的生平事迹,同时也用叙述的方式给死者开出一条沿上老祖宗的迁徙路线去老祖宗的归宿地的路,摇响铃铛是通知孤魂野鬼别挡路,而铃铛恰恰也成为祭祀中主要的道具。在丧事中使用铜铃和马铃串,有与死者灵魂沟通之意。随着时代的,铃铛舞所表现的内容也产生变化,现在主要表现传统的生产生活车,风格朴实。彝家女子的加入,使舞蹈更加绚丽多彩,唯独不变的是古朴雄浑的风格,是大气磅礴的感染力。而且

民族舞蹈篇7

中国每个民族的民族舞蹈虽然各不相同,但各民族的民族舞蹈都是通过舞蹈来反映它们本民族不同程度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居住环境、经济基础等文化现象。

例如:生活在草原的蒙古族、藏族、塔吉克等民族,他们都把鹰作为英雄的象征。但在舞蹈中塑造鹰的形象、形态、气质及营造气氛却各不相同。蒙古族舞蹈中的鹰的形象体现生活在辽阔大草原牧民的气势表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藏族舞中的鹰则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一种神鸟与神为伴具有神的力量和灵性。藏族人民信佛,有天葬的习俗,他们认为鹰可以把死者灵魂带往天上,所以鹰在舞蹈中被赋予人性,具有高贵、稳重的品格.人们以崇敬的心情表演鹰的形象。塔吉克族民族舞蹈中虽然也把鹰的气势神态,对鹰的崇敬羡慕心理融会于表演之中但节奏鲜明、风格别致,不论是鹰飞起及落地的跳跃,还是扶摇直上、由低到高的连续旋转,都显得无比轻捷、洒脱。所以说民族舞蹈有很强的民俗性、地域性、风格性。

常言道“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各自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迥然不同。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使同样的艺术形象有着不同的处理,不同审美观念显示出不同文化传统与艺术手法等。中国民族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积淀古代文化、保留原始舞蹈的遗存、在民族交融中发展。歌、舞、乐三者结合使它具有独特的传承方式舞者在舞蹈进行中互相学习。即兴创作,在特定环境中,表现本民族的独特风格与思想情感一方面通过参加者的共同提炼使本民族的民族舞蹈更加完善,更具有生命力。其次中国民族舞蹈非常讲究舞蹈队形的排列与场面的变化。例如汉族秧歌群舞场面变化的***案就有百种以上每个***案都有一定名称、人数与套路。土家族的《摆手舞》,“狂欢节”中有百个灯笼,千支火把踏着锣鼓乐,绕树起舞成一条龙状分为“单摆”、“双摆”。《摆手舞》的基本动律是“甩同边手”、低摆、稳重、雄健。

中华民族是在经过漫长的发展、融合中逐渐形成的,许多民族之间有着深远的血缘关系。在一些民族舞蹈中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兼收并蓄或形成新的形式。这是文化血缘的因素促进了中国民族舞蹈的发展与中国民族舞蹈风格的形成。

民族舞蹈篇8

关键词:扬烈舞;抽水舞;东海莽式;巴拉莽式;满族秧歌

中***分类号:J7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138-01

满族擅长骑射的风习由来已久,是“数千年世代相因的游猎生活,形成了满族重骑射,尚武功的风俗。清代前期,满族无论贵贱贫富,男女老少,皆习骑练射,以盘马弯弓为能事。”满族自古以来喜好歌舞,入主中原后,民间舞蹈也随之进入宫廷,得到不断加工和提高,成为宫廷的舞蹈。如民间的“莽式”和“扬烈舞”成为“庆隆舞”和“喜起舞”等。不仅王公贵族常跳这些舞蹈。就连皇帝有时也作表演。如康熙四十九年,孝惠皇太后七十大寿时,康熙帝曾跳起莽式为太后祝寿。清代后期,还从八旗子弟中选招善歌舞的青年人入宫,专门从事乐舞表演。从这些年青人表演富有乡土气息的满族传统舞蹈中,看到展现白山黑水狩猎、骑射的遗风。

一、 扬烈舞:早年流传于东北满族聚居区,每逢春节时表演。进入宫廷后称作“庆隆舞”。舞者2人或9人,1人(或8人)着戎装扮八旗***士,另一人扮民间传说中的“妈狐子”,表现***士骑马持弓射杀怪兽的情节。清人《竹叶亭杂记》载:“庆隆舞,每岁除夕用之。以竹作马头,马尾彩缯饰之,如戏中假马者。一人屣高跷骑假马,一人涂面身着黑皮作野兽状,奋力跳跃,跷烧者弯弓射。旁有持红油簸箕者一人,著刮箕而歌。高烧跷逐此兽而射之,兽应弦毙,人谓之‘射妈狐子’。此象动之舞也。”清末宫廷表演此舞的形式与上述不同,按《钦定大清会典》载:“扬烈舞,戴面具,三十二人,衣黄画布者半,衣黑羊皮者半。

二、拍水舞:也叫“拍水茶茶妞”,是黑龙江宁安一带的民间舞蹈。“茶茶”女真语意为少女。此舞表现母亲教女儿们用盆、瓢、勺在河边舀鱼及噶戏的内容。1人扮母亲,2人扮妹妹。舞蹈动作有“横影”“转盆”“搭盼”“海青眼”等。

三、东海莽式:莽式为满语“玛克”(舞蹈)的译音,东海是古代女真族的聚居地。此舞原是民间宴会中不可少的舞蹈,传人宫廷后,成为追慕祖德、颂赞帝业的筵席乐舞。舞蹈表现妇女织网、捉鱼,男子狩猎、出征,杀敌。男女分别执鼓、铃和白绸同舞,表现斗怪蟒的情节,最后是男女欢舞,喜***收等。全舞共分9段,主要舞蹈动作有数十个之多。

四、巴拉莽式:也叫“野人舞”。巴拉人是满族的一支,居牡丹江西部张广才岭山区,从事狩猎,清代中后期下山定居,保持每年春季祭天、祭山的习俗。仪式中萨满跳神完毕后,由男女青年表演此舞直至深夜。据说舞者皆赤膊披发,男着豹皮裙,持手铃,女着柳叶裙表演。舞蹈有8段,现传下来有“开门红”“满堂红”“二点鼓”“整阵容”“喜火乐”等5段。

五、满族秧歌:又叫“地秧歌”,俗称“达子秧歌”。流传于辽宁新宾、清原、抚顺等满族聚居区。秧歌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型舞蹈,而满族秧歌则带有浓郁的满族文化色彩。秧歌队表演时,由一名着清代官员服饰,佩戴腰刀称作“达子官”的人指挥,另有一名反穿皮袄,斜背响铃,手执长鞭名为“克里吐”的人负责开路打场。其余人物不分角色,男着生活服装,女角戴花冠,每人斜披一条黄、白、 蓝、 红等不同颜色的绸带,表明属八旗哪一旗。表演开始前有“拜茶桌”的仪式,全体成横排或纵队向桌后主人施礼请安。 然后进场表演,先“走阵”和“跑圆场”,舞者脚下生风,彩绸旗标飘动,勇猛迅速,威风凛凛。转入慢板后,双人对舞。舞蹈充分体现出满族人民重礼节的古风,洋溢着来自山野的纯朴自然之美。

清代宫廷乐舞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少数民族的舞蹈也很多。据光绪版《钦定大清会典》“凡燕乐有舞乐,有因裔乐。舞乐曰庆隆舞,曰世德舞,曰德胜舞,皆舞而节以东。武舞曰扬烈,文舞曰喜起。四裔之乐,东曰朝鲜、瓦尔喀,酉曰回、番、廓尔喀,北曰蒙古,南曰缅甸。凡燕飨,则列其所用之乐,以闻而设之。”在记述乐舞的正文后,有小字简单注明该舞的源流、司乐、司舞等情况,反映出清代末年宫廷乐舞的实况,为我们了解清代宫廷乐舞和少数民族舞蹈提供了资料。

民族舞蹈篇9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蹈教学;渗透;应用

1引言

舞蹈活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舞蹈活动不仅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还能够与音乐配合营造活泼欢快的教学氛围,因此,其在幼儿教育中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与推广。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境界和艺术素养的集中体现。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形式,而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渗透应用民族民间舞蹈,不仅丰富了幼儿课程教学的内容,更提高了孩子对民族文化的感悟。目前许多幼儿园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开始有意识地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民间舞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其在实践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2幼儿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局限

目前民族民间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渗透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局限:一、重形式轻内涵,许多舞蹈教师在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依然延续着传统动作指导的方式,重点强调孩子动作的准确性,忽视了舞蹈背后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二、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结果过于重视,这样孩子逐渐将舞蹈当成了一项学习任务,而在枯燥、沉闷的动作训练中,难以体会到民族民间舞蹈的优美以及训练中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从而逐渐失去了对民族舞学习的兴趣;三、重模式轻创新,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许多孩子由于缺乏舞蹈经验,在学习中根本达不到动作要求,而舞蹈教师也只能按部就班地根据传统的舞蹈动作进行教学安排,缺乏改变、创新舞蹈动作的意识和能力;三、重专业教学轻日常引导,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就应该在舞蹈课堂上进行,而忽视了从多个角度对孩子进行教学引导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舞蹈教学效果。

3民族民间舞对幼儿舞蹈教学的渗透和应用途径

3.1在欣赏过程中发现民族民间舞

幼儿的审美的塑造正处于萌芽时期,教师在舞蹈教学开始之前,可以利用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让孩子发现、体会这些传统舞蹈的魅力。民族民间舞蹈一般具有两个特点:其一,在长期的社会文化中形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动作:其二,音乐的配合下形成了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语言。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为孩子提供舞蹈欣赏机会,用扇子舞、顶碗舞、孔雀舞等形神兼美的舞蹈形式,激发孩子的跳舞热情。

3.2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民族民间舞文化

舞蹈虽然是一种艺术形式,但是其最初的来源确是现实生活,对孩子而言,艺术过于抽象,而生活确是其情感产生和表达的载体,因此,教师不仅要将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渗透在课堂中,还应该渗透在生活中,如带领孩子参加一些民间文艺活动,让孩子感受到民间舞蹈的“接地气”;在孩子课间休息时间,为孩子播放一些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音乐,并为孩子讲解一些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动作来源,从而让孩子透过舞蹈的表面挖掘舞蹈的文化内涵。

3.3在教育活动中学习民族民间舞

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遵循舞蹈学习的基本规律,让孩子从基础做起,逐渐提高舞蹈的专业性,例如在扇子舞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先从舞蹈背景起,让孩子观看一些扇子舞视频,并讲解扇子舞的特色与文化底蕴;其次,从基本动作起,让孩子逐渐熟练甩、划、扭、转、收等动作,并能够跟着节拍做出连续性动作;最后,结合音乐,提高孩子动作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3.4在创作活动中表演民族民间舞

舞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幼儿舞蹈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孩子动作的协调性,还在于提高孩子思维的灵敏性性,因此,教师在完成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动作示范与指导后,还应该利用开放性教学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例如以孩子熟悉的歌曲为引子,刺激孩子将所学的动作与音乐节奏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和创造力,还能够提高孩子舞蹈表达的能力。

4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舞蹈中渗透和应用民族民间舞蹈,不但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舞,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崇尚和平的深刻情感,使幼儿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作为幼儿舞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从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以丰富孩子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从而将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转变成一种游戏式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杨洁.谈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西部素质教育,2015,(16):34,36.

[2]华措.浅议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创新性与规范化[J].文学教育(中),2014,(6):100.

民族舞蹈篇10

关键词:民族舞蹈 创作 民族文化

一、前言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的国家,并且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这样就塑造了五十六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文化。其中由于各民族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我国各民族发习俗、文化以及也不同,这样就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特色,并且不同的生活习俗造就不同的文化,其中民族舞蹈就成为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音乐的之间的关系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民族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民族音乐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民族音乐文化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中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由于各民族地域文化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舞蹈形式更加瑰丽多彩,这些形式多反映当地的劳动生产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和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因此民族舞蹈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民间舞蹈是民族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最富特色的有鼓舞、跳乐、踏歌三种类型。一为鼓舞,是采用击乐伴奏,合节起舞。主要是以鼓为伴奏乐器,用特有的节奏和音色变化,配合舞姿,如苗、瑶、彝、水、黎等民族的铜鼓舞、壮族的蜂鼓舞和扁担舞、朝鲜族的长鼓舞、佤族的木鼓舞等。二为跳乐,是一种完全用乐器伴奏的舞蹈,如西南各少数民族的芦笙舞、葫芦笙舞、月琴舞、三弦舞、哈萨克族的黑走马摆舞和天鹅舞、锡伯族的贝伦舞等。三为踏歌,即在歌声和乐声中踏着舞步欢跳,是载歌载舞,或歌舞相间,以歌伴舞的形式。一切声音都起源于动作,这是舞蹈与音乐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艺术中的舞蹈和音乐的结合必须达到美满的境地,只有如此才能获得完整和真正的舞蹈艺术。所以进行民族舞蹈的创作我们要深入的了解该民族的音乐,以及音乐中丰富的内涵,因曲制舞、因舞选曲来进行创作。

三、民族舞蹈创作与该民族生产生活的关系

民族舞蹈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自娱自乐的作用,民族舞蹈诞生于各民族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同时民族舞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民族舞蹈创作的基础。究其民族舞蹈的发展根源,很多由古代的祭祀活动发展而来。由简单到复杂,而祭祀中手舞足蹈的基本动作又来自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因此进行民族舞蹈创作必须深入到该民族的生活之中。以海南舞蹈《草笠舞》为例,该舞蹈在动作语汇的创造上,可以说颇有一番建树。主要是根据黎族少女追求美的内在隐秘和她们在劳动中编制锦绣山河秀美画卷的情思而凝练、提纯和创造的。由于黎族青年女性喜欢穿着筒裙,而裙子又比较窄小,所以不便于低坐。当待客或闲聊时,姑娘们多数宁愿站着、倚着门框或靠着同伴侧身而立,此时松弛的上身和腰部,会随着双脚重心的频频轻移而改变姿势,这种自然的三道弯体态便成了黎家少女所特有的体态和风韵。《草笠舞》的动作语汇不但展示出黎族少女这种独特的体态与风韵,同时也展现了她们表达情感和显示自身美丽的独特方式,所以说该舞蹈动作有较深的文化意蕴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民族舞蹈创作与该民族情感精神之间的关系

早在远古时期,表达最令人们激动感情的方式便是手舞足蹈,最初的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劳动、狩猎、征战、祭祀等一切领域,每一种舞蹈都集中直观地表现舞者的情感和精神。进行民族舞蹈的创作就是要充分融入到该民族的情感精神之中,各民族舞蹈表现的不论是傣族人的柔细、鄂伦春人的勇敢、蒙古人的豪迈、还是彝族人的好客,都是对民族人民情感与精神的最好诠释,这就要求我们创作舞蹈形象在表达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时要“形象鲜明”,充分体现该民族的精、气、神。

五、民族舞蹈创作与该民族信仰之间的关系

很多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至今仍保持着他们对于自己民族虔诚的信仰或***腾,而这种信仰是他们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进行民族舞蹈的创作,不一定要追随他们的信仰,但必须能感同身受,这样才能抓住民族舞蹈的灵魂,如藏族舞蹈“跳大神”就是佛教信仰的产物;又如:苗族舞蹈《接龙鼓舞》,就是用于祈福驱鬼的。由于苗族信奉的是以祖先和自然等原始形态的不可知物,尤以祖先崇拜为甚,比如说,在苗族人的心目中龙的概念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一种***腾圣物,他们从人本主义概念出发,信奉龙,认为龙就是他们的祖先,他们是龙的传人。为了脱离苦难,祈求平安,每三至五年便组织一次大型的接龙鼓舞,将神话里的***腾圣物――龙接到寨中,请到家里,其场面真诚热烈,风情浓郁。

六、民族舞蹈创作与该民族文献之间的关系

民族文献是我们了解一个民族历史最直接和真实的工具,其中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治、经济、传说等丰富的内容,甚至包括舞蹈的基本动作要领及精髓。如:“优美、英姿、丑态”都借助人的各种生动的形态来表现;又如同说话一样有人用舞蹈动作把“无奈、嬉笑、恐怖”表演的活灵活现;同样“悲悯、愤怒、和善”等内心情感也可以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各方面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我们要创作一个民族舞蹈,就要充分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体验一个民族的生活,把他们文化生活中的内容加以提炼,但提炼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对他们生活原形的加工、美化、优化和韵律化,同时创作过程中要具有时代的气息和精神。总之,民族舞蹈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民族多方面结合体,它用人类的肢体语言和思想情感来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传情达意,抒怀。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各方面的关系不是***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创作民族舞蹈时,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体验一个民族的生活,把他们文化生活中的内容加以提炼,这样才能一个好的民族舞蹈。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民族舞蹈10篇

学习

创新能力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创新能力论文10篇,内容包括提高创新能力论文,以创新能力为主题论文1000字。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自己在实践教育中不能够大胆创新,不愿去想别人不敢想别人不去做的事情,永远走老套的教育模式,那么自己永远也不能提高,更是误人子

学习

大学生劳动实践总结模板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劳动实践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劳动实践课程总结100字,劳动实践总结报告100字。二、加强劳动课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劳动课新路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组织劳动课教师认真研究教育大纲和教材,理清劳动课的知

学习

农村建筑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建筑,内容包括农村建筑图纸大全集,农村建筑物素材。2门、窗洞口上部拐角出现斜裂缝,形状为倒“八”形;3顶层窗洞口中间部位出现垂直裂缝;4泥砖瓦房背面纵向全墙中部有垂直通长裂缝。二、裂缝的成因分析该地区建筑出现裂缝

学习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内容包括认识钟表教学详细设计,一年级钟表的认识教学。知识目标: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认、读、写整时。能力目标:活动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和解

学习

中国经济形势论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经济形势论文,内容包括关于中国经济形势论文,中国七十年的经济变化论文。

学习

共同基金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共同基金10篇,内容包括共同基金常识100例,共同基金常识书籍。特纳开了一家***经纪账户,卖出自己的组合基金,他的投资组合有25只股票。此外他还有两个特别管理账户。特纳说:“共同基金很不错,但做起来十分被动。我对现在这种投资

学习

基金委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基金委10篇,内容包括基金委2021公布时间,基金委项目审核通过。目前,监管部门只要求基金经理发生变动时进行信息披露,通俗的说就是发公告,但基金公司重要的投资决策往往是由投委会来定,他们和基金经理之间的关系,好比是“基金经理

学习

建信基金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建信基金10篇,内容包括建信基金投研实力排名,建信基金十大排名。建信基金:量化基金长期跑赢市场在海外频频获赞的量化基金越来越得到国内投资者的认可。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过去五年量化基金平均回报达71.73%,远远

学习

可研报告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可研报告,内容包括可研报告简版,可研报告怎么介绍报告基本情况。第三章合营企业的组成方案董事会的组成及权限,整个合营企业各办事机构的组成框架(附***)1.公司职工定员2.职工及培训职工包括管理人员和工人。培训应作出初步计划,

学习

海上日出教案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海上日出教案,内容包括海上日出教案设计一等奖,海上日出教案教材分析。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培养观察能力;***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教学手段借助***片

学习

古典舞蹈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古典舞蹈10篇,内容包括古典舞蹈名称大全汇总,中国古典舞蹈。FormBeautyofTraditionalChineseDancing:RulesandtheirApplicationofFormBeautyDUANXiao-juan舞蹈是直观的艺术,是通过肢体语言传情达意、透露情怀

学习

信托基金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信托基金10篇,内容包括信托基金十大特点,家族信托基金。艺术家信托基金全球股份有限公司的CEO兼总裁BijanKhezri认为:“虽然中国的艺术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却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相信艺术家信托基金对中国艺术

学习

指数型基金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指数型基金10篇,内容包括指数型基金排名前十名一览表,指数型基金最好的产品。4、海外的指数基本上都是关联型的,相对而言海外市场历史悠久,波动属于短期剧烈,长期平稳的,个人投资者很难看出趋势,所以如果对其市场有些了解的话,是

学习

餐厅开业邀请函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餐厅开业邀请函,内容包括餐厅新店开业邀请函文案,电子开业邀请函制作免费。阔别廿五载,友谊记心田。廿五年前,我们共同走出了令我们魂牵梦绕的焉耆县一中,离开了让我们难以忘怀的高二{2}班。那时的我们,有着各自的梦想和憧憬,有

学习

舞蹈班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班10篇,内容包括舞蹈班初级文案,舞蹈启蒙班美篇文字。二年级:郭钟盈

学习

少儿舞蹈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少儿舞蹈10篇,内容包括少儿舞蹈比赛完整剧目,少儿舞蹈大赛完整版教育题材。一、情趣的转换少儿很容易对舞蹈活动表现出热情和兴趣,但是这种表现是浅层的,往往带有情绪色彩。我们要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将其浅层的表现眼成为积

学习

舞蹈病10篇

阅读(19)

1Huntington舞蹈病Huntington舞蹈病又称慢性进行性舞蹈病、遗传性舞蹈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男女患病均等。患病率为4~7/10万。病理表现为底节,特别是尾状核及壳核,以及大脑皮层的变性和萎缩。其临床特征由舞蹈样动作、痴呆和家族史

学习

藏族舞蹈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藏族舞蹈10篇,内容包括藏族舞蹈作品赏析十篇,藏族舞蹈卓玛。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历史上如何看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艺术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传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

学习

彝族舞蹈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彝族舞蹈10篇,内容包括彝族舞蹈知识大全,彝族舞蹈意义深长的完整版。阿细人是云南彝族的一个支系,传说很早以前,彝族人民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每当春播时,他们白天给土司头人种地,夜晚借着月光才赶种自己的“火地”。在火灰尚未熄

学习

弘扬民族文化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弘扬民族文化10篇,内容包括弘扬民族文化特别意义,弘扬民族文化预期成果。在很久很久以前,最早开发这块处女地的是彝族同胞,彝族同胞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善良、豪爽好客、能歌善舞的优秀民族,仅墨红境内就有1500

学习

中国民族文化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民族文化10篇,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知识大全,中国的民族文化介绍。一、越南文学的民族叙事与国家观念越南自公元939年吴氏***权自主,继而公元968年丁朝封建立国,就显露出鲜明的民族意识,越南学者认为“民族意识是中古

学习

弘扬民族精神作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弘扬民族精神作文10篇,内容包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的作文,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文主题。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含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更坚强,就是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使之成为古往今来中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