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60)
摘 要:福柯在阐明规训技术或权利技术时常用全景监狱这一带有比喻意味的词语。超级全景监狱是波斯特从福柯的话语概念出发,在信息方式下结合电脑数据库的特点提出的一种新型权力技术或统治模式。波斯特的超级全景监狱从监视和规训范围,运作方式从“主体化”到“客体化”等方面阐述其与福柯全景监狱的不同之处。并且超级全景监狱瓦解了私人活动与公共活动的界限,重构个体身份,强化了***府或权力机构对人民的统治。
关键词:全景监狱;超级全景监狱;话语权力;数据库
中***分类号:B0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7-0105-02
20世纪电子设备作为一种交流传播的方式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子设备中符号的传输与交换逐渐摆脱时空的束缚,语言交流中的主客体在电子交流过程中被重新定位。波斯特在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方式”理论,超级全景监狱正是信息方式下权力技术的一种新型统治模式。
一、何谓全景监狱与超级全景监狱
(一)福柯:话语权力技术与全景监狱
福柯在阐明规训技术或权利技术时常用全景监狱这一带有比喻意味的词语。全景监狱是一种权力干涉的手段和方法的样板,安置人的身体是根据空间中的位置,分布人员是按照彼此之间的关系,组织人员是根据等级体系。“话语可以像金钱一样被视为一种稀缺资源,社会行动中为了占有它而相互竞争。”[1]175话语之所以在社会上具有普遍价值,是因为它既有对认知上的那种统治的行使、也给操纵表达的需求提供了活动的余地;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社会中介,这种中介非常灵活,以致统治利益和本能冲动都同样能在其中反映出来。此外,全景监狱在使用上具有多种价值,其作用范围从囚犯的改造、病人的医治、学生的教育到工人的监督等。
全景监狱统治模式的实现得益于话语。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认为“话语是机构技术和认知程序的一种有规则的组合;它看来是一种最初匿名的合成活动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种合成活动把由制度决定的行动策略与认知上既有的认知潜力连接成一种在实践中卓有成效的知识秩序,而后者的功能是对环境的自然或社会过程进行控制。”[1]59福柯认为“权力……应被视为主体间策略冲突的原则上多变的和未完成的产物。”[1]150福柯在此要告诉我们是语言、话语是关于主体间的一种建构关系。当我们把这些语言模式和实践相联系,它们就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定位实践,并使实践本身具有的支配模式正当化。从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语言、话语变成了一个权力技术规训着主体。
(二)波斯特:数据库权力技术与超级全景监狱
在波斯特看来,福柯从语言、话语的视角阐述了人们被权力技术全面监视和规训,为我们揭示出现代社会权力实施的方式。由此,我们可以把现代生活理解为一种话语[2]125。波斯特肯定了福柯全景监狱的意义,同时也看到了福柯观点的局限性:一方面,福柯忽视了20世纪后期监督手段的发展,“他仅仅把它阐释为19世纪诸多模式的延伸”[2]127;另一方面,福柯忽视了现时代监视的方式已不同于他所处的时代,在他的全景监狱模式下,监视必须要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而20世纪后期随着电子媒介的大量涌现,监视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而变得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波斯特根据信息方式下数据库的特点,并在福柯的“全景监狱”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在后现代语境中数据库的权力技术统治模式消解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实现了对人的全面的无时无刻地监视和规训,波斯特把这种新型的统治模式称为超级全景监狱。在这种统治模式下,任何人都无法逃出处于隐秘状态的权利系统的监视与规训,其结果是强化了社会对人民的统治。波斯特认为这也正是媒介时代或后现代特有的权力技术。
二、超级全景监狱何以超越全景监狱
(一)监视和规训范围从特定时空变成随时随地
超级全景监狱区别于全景监狱的特点之一,是它不像全景监狱那样实施监视和规训必须由各种机构在特定时空中进行,而是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规训和监视变得随时随地。具体而言,超级全景监狱通过环形线路让全体社会成员时时刻刻处于监视和规训之中。由于电话电缆和电线电路如针般密密麻麻、纵横交错,我们的世界就变成由它编织成的一巨大的电子网,这种电子网“是超级全景监狱的极端手段,把我们的行为转化为监视的外延话语,把我们的私人行为转化为公开布告。”[3]122如果说福柯全景监狱模式统治下社会权力不断扩散导致监狱群岛的出现,那么波斯特借助超级全景监狱统治模式却把社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监狱。
(二)权力运作方式从“主体化”到“客体化”
全景监狱构建的主体是“内在化的个体”,这样的个体能够认识自我、构建自我,能意识到自我本身,是一种自我决定性的个体。而超级全景监狱中主体采用“客体化”方式来构建自我,也就是通过连个体都没有意识到的身份来生产个体。[3]128-129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全景监狱统治模式下权力运作的方式是“主体化”的,而超级全景监狱是“客体化”的。简单来说,在全景监狱的统治模式中,不管个体被构建成病人、囚犯、学生抑或是其他监视与规训的对象,他们都是自我决定性的、自知的个体,在规训时他们就把自己当作病人或囚犯了,这种主体构建自我的过程被称为“主体化”过程。而超级全景监狱是按照“客体化”原则对个体进行构建的,在这一原则下,个体是在丝毫未察觉的状态下被构建成各种身份,并被监视和规训的。
(三)监视和规训从隐蔽性到更大的隐蔽性
从监视和规训的隐蔽性角度看,超级全景监狱比全景监狱更胜一筹。全景监狱的监视和规训已经体现出隐蔽性,但处于这种监视和规训的个体或许心里清楚自己被某个人或机构监视,即使这样的监视没有统一的主体或中心。但是在全景监狱中,被电脑监视和规训的个体却丝毫没有觉察到,而电脑又确确实实在众多社会场合中对个体进行监视和规训,与此同时,个体又似乎在电脑里某个地方[3]123。在这样的情景中,虽然人们知道有监视的存在,但事实上又时刻受到监视和规训。从这一角度来说,超级全景监狱由于监视和规训的手段的自动化特点就比全景监狱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只要个体用电话线与数据库相连监视就发生了。”[3]125
(四)接受监视和规训从被动到心甘情愿
在福柯的全景监狱统治模式中,个体被监视和规训虽然是主体自我决定性的结果,甚至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规训和监视还得益于被监视者的帮助,但他们从内心上是被动接受的,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而在波斯特的超级全景监狱统治模式中,虽然人们被监视和规训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但事实上被监视者是心甘情愿地接受。当超级全景监狱实施监视和规训时,作为消费者的个体是主动参与到对自我构建,也就是约束和监督之中的,甚至于随着电子媒介方式的多样化,电子媒介消费又比传统消费方式具有更便捷式特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电子媒介方式进行消费,被规训和监视的主体从范围上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但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是心甘情愿把自身变成超级全景监狱监视和规训的对象的。
三、超级全景监狱产生的影响
数据库之所以能达到对人的活动进行全面监视的目的,一是因为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很便捷。人们可以进入任意网络服务器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获取数据库中的信息可谓不费吹灰之力,所以这种方式是低成本甚至不用花任何成本的。其二是因为数据库中信息流动速度快,各种信息通过网络服务器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全球交换,这样就会自动形成一张对所有个体实施监控与规训的电子数据库网络。
(一)超级全景监狱――对人们实施全面监视的工具
数据库通过社会保障卡、信用卡等证件重构个体身体进而实施对人的全面监视和规训,并且这种监视和规训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波斯特认为,数据库在个体之外重新建立一个虚拟个体,并通过对之进行编码形成数据的方式,让这些数据在电脑之间进行传播和交换,从而把数据库的监视网扩大到人们的一切生活中。从这个角度来说,数据库达到了对人们无所不包的监视和对人民进行无时无刻统治的目的。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电子媒介的普遍应用,大量关于人们的交易记录信息被自动纳入到数据库。波斯特指出,当个体通过电子方式消费时,不经意间也把自己的消费记录纳入了数据库,而且这种消费行为正与日俱增。这也意味着,个体的每一次消费行为都通过编码被纳入进数据库,而调制解调器的另一头与生产者数据库紧密相连。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在申请办理各种证件时就已经把个人的基本信息无意间告诉了生产者,生产者便将这些信息进行互相交换,个人的私人活动便不再具有隐私性而成为一种公共性。
(二)超级全景监狱――***府控制个人的“武器”
事实上,数据库这种超级全景监狱式的统治模式不仅仅用于经济领域,也时常得到***府和社会机构的青睐。“***队、警察、***府、公司等各种机构不停收集数据并在电脑之间交换。”[3]由此可见,***府部门或权力机构已然运用数据库对人们进行全方位的监视。正是由于数据库具有消解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界限、在任何时空中整合信息的特c,才能够实现对人民的全面监视,其结果必然带来权力统治的强化。***府部门正是借助于数据库才有可能在如此广泛的范围内,收集、分类、整理并整合全体社会成员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储存。也就是说只有数据库才能为***府提供关于所有人的所有可利用信息,***府通过这一控制个人的“武器”制定出各种有利于统治的***策,从而实现对人们全面的监视和控制。
从全景监狱到超级全景监狱,从话语权力技术走向数据库权力技术,实际上正是对大数据时代的特征描述。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在键盘上的每一次输入都会被纳入数据网中,人们在录音机上的每一次谈话都会被收入数据网中。如何摆脱数据网对人的异化统治,协调好技术与人的关系,恢复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成了当今时论家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M].谢强,马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M].范静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范静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5]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波斯特超级全景监狱与福柯全景监狱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