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论10篇

数据库系统概论篇1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思***;教学设计;思想***治教育;教育素材

1“课程思***”的含义

“课程思***”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立意深远的课程改革创新。所谓“课程思***”,简而言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治理论教育资源,高校设置的各学科、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治教育作用,从战略高度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以及全课程育人格局,使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并始终贯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高校所有课程应具有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思想***治教育的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准备、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2《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有效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内蒙古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涵盖了整个数据库系统体系的重要理论与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着理论性强、概念众多、内容抽象、理论与实际联系较难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自2016年3月开始,《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开展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辅相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7]。

3《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课程思***”教学设计

本着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课堂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治方向,对《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梳理,进行了“课程思***”教学设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围绕专业教学内容,选取了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治信仰、社会责任的“课程思***”教育素材,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是由萨师煊、王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据库系统概论》[8]。在教学内容中的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第五章数据库完整性以及第七章数据库设计等教学内容中融入了“课程思***”教育素材,并给出了专业教学目标、“课程思***”教学目标.

数据库系统概论篇2

摘要:本文从分析目前数据库系统教学的缺陷出发,提出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了课程设计在数据库系统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及传统考试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局限性

本科数据库系统课程通常包括三部分内容:数据库原理、数据设计和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原理是其基础,数据库设计和应用是提高,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大部分院校都将数据库应用作为一门***的课程开设,开设Visual FoxPro、Delphi、SQL Server等。综合考虑,数据库系统课程开设存在一些共同的缺陷。

1.1重视理论教学,轻视数据库设计

在教学时,多数教师重点偏向理论教学,对数据建模、关系数据库、数据查询语言核心内容用大量的时间讲授,而对于数据库设计则用很少的时间,很少向学生介绍具体的数据库使用技术,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结合。致使部分学生对数据库系统课程失去应有的兴趣,学生不能掌握课程的实质,达不到应有的目标。

1.2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目前实验课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学生不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不清楚,考核中实验课也没有一定的比例等,使得实验流于形式,既花费了时间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1.3课程内容相互***,忽视知识间的联系

数据库系统中,各章之间联系相对紧密,有些概念在不同的章节中重复出现,但这些概念都是由浅入深,逐步完善,知识点也是相互交错。教师讲授时,有时忽视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将问题单一化,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关系数据理论中,在讲授将关系分解为保持函数依赖的第三范式并具有联接无损性的算法时,要求在求出极小集后,将函数依赖按左部相同的合并,并将每一组依赖作为一个分解。在讲授数据库设计时,在逻辑结构设计时,要求实体之间的一对一关系,可以将两个实体的码组成一个关系也可以与任意一端的关系合并,对一对多关系,可以将两个实体的码组成一个关系也可以与将一端关系的码与一端关系合并,同时强调具有相同码的关系可以合并。实际上,模式分解理论与逻辑结构设计的转换规则是相同的;在模式分解中,函数依赖的左边属性一定是关系的码,而在逻辑结构设计时,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关系也是将被决定属性合并到决定属性(码)所在的中关系中。

1.4考核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挥

传统的考试模式通常以期终一张试卷作为学生的最终评分依据,造成学生为考试过关而学,死记硬背一些概念、规则方法,而不能提高学生自身能力,教师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2教学改革的方法及措施

2.1注重基本概念教学

在数据库课程的教学中,掌握好基本概念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很有帮助,数据库中的有些概念贯穿在课程的始终,这些概念的掌握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关系、元组、实体、属性、事务、完整性约束等。有的概念联系比较紧密,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概念的掌握有较大帮助。如实体和属性的概念,实体是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属性是对实体特征的描述,它们之间有必然的区别,但是也有一定的关系。实体和属性不是绝对的,如果属性需要进一步描述,则属性就作为实体,反之如果实体不需要再进一步描述,则实体也可以作为另一实体的属性。如在考虑学生管理数据库时,***治面貌如果只考虑现在的情况(***员、团员等),则***治面貌就是学生实体的属性,但是如果考虑学生何时入团、何时入***,则***治面貌就是一个实体。再如事务和程序的概念等都有较强的联系。

另外,数据库中的概念由渐入深,随着课程教学内容的逐渐深入一些基本概念也更加具体和完善。例如在课程中,有四个地方都定义了码,在介绍概念模型时,码定义为: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在研究关系模型时,码定义为: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给出了码的粗略描述,没有实质性的量化定义。而在关系数据库中,讲授关系的形式化定义时,码定义为:若关系中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的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中一个为主码。在讲授规范化理论时,学习了函数依赖后,利用函数依赖的概念定义码为:设K为R中的属性或者属性组合,若KU则K为R的候选码。若候选码多于一个,则选定其中的一个为主码。从理论上来说,这四个概念都是正确的,但一个比一个更具体、更严密、更准确。

同样在对函数依赖讲授时也采用了同样的手法,在关系数据理论中函数依赖定义为:设R(U)是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Y是U的子集,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等,则称X函数确定Y或者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为了便于Armstrong公理的证明,对函数依赖又给出了定量的描述。定义为: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t和s是r的任意两个元组,X、Y是U的子集,若对于任意一个t[X]=s[X],必然有t[Y]=s[Y],则称X函数确定Y或者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教师要讲清楚对同一概念为什么这样处理,这些概念层层的描述有什么好处。掌握了同一概念的不同定义,便于对这些概念的深入理解。

2.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习数据库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结合所学的数据库语言搞好每一章的课程实验,以便验证所学理论是很重要的。如在讲授SQL语言时,让学生建立一个数据库,并结合所学内容做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实际操作,真正理解和掌握SQL语言的应用环境。在讲授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时,利用实际系统让学生对系统做数据控制。提高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3加强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数据库设计理论主要是为了指导数据库实践,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部分单元训练,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并进一步掌握数据库课程。课程设计是数据库中必不可少的,我采取将学生分组的方式每5~6名同学一组,为每组同学拟定一个题目,如***书管理系统、学生档案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深入***书馆、学生管理部门或者企业进行系统调查,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出数据流***,编写数据字典,然后进行概念结构设计,从数据流***和数据字典中提炼出E-R***,再进行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和维护的设计。让每一位同学明确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使每一组同学进行上机调试,使所有功能进行程序实现,最后让同学们进行设计答辩。

通过课程设计和设计答辩,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丰富了课程实践,掌握了如何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又使学生学习了系统设计的方法,既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也为学生今后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扩展学生思路,向学生传授新知识

由于课本的出版周期长,更新也较慢,也由于课本编写的一些要求,所以课本上有些内容是陈旧的,对有些问题也不可能全面的介绍,有些新知识也很难溶入到教材中。我在讲授课程时,除了给学生有意补充新知识外,又给学生开设了“数据库中的空值问题”、“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目前数据库的研究方向”、“数据库的查询优化问题”等专题讲座。扩充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5改革考试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试卷考试主要考查数据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将平时成绩和上机实习成绩尤其是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成绩纳入最终成绩中,使平时成绩占30%-40%,降低期末考试的分数,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平时的学习中。

3结束语

数据库系统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也在不断的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革,所以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使教学更加丰富,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 考 文 献

[1] 王珊,萨师煊.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孟小峰,王珊等译. 数据库系统导论(第七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数据库系统概论篇3

关键词:MOOC;数据库概论;教学方式

1 引言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课程,译名为慕课)起源于美国。2008年,加拿大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提出了MOOC这一术语。[1]随后基于MOOC的概念,加拿大学者Stephen Downes和GeorgeSiemens共同设计了第一门真正意义的MOOC课程。之后,世界各名校都开始建设MOOC课程,并使用于教学,效果显著。2012年是国外意气风发的慕课年[2],也称为慕课元年。MOOC模式与以往的***教育有所不同,以往的***教育功能较少,而MOOC 平台包括了讲课视频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设定学习任务、可以***分享学习心得、可以详细了解学习的过程及完成任务的程度,还能提供题库来进行日常练习、单元测试及最终考试,并能对任务完成和考试情况进行分析统计。

2 数据库概论课程分析

《数据库概论》是计算机相关本科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组成部分。掌握关系方法的理论与实现,了解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的概念,掌握实现系统安全性、完整性的基本方法,了解并发控制和恢复技术。掌握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初步具备设计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由于数据库概论课程是专业必修大课,教学内容较多,实践性强,因此,在MOOC平台建设好本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通过此平台,在课前先了解所需要的课程知识,课后进行复习、扩展性自主学习和平时练习测试;教师利用此平台,在课堂上可以辅助教学,在课后可以布置作业任务、了解学生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的情况、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

3 数据库概论课程引入MOOC的教学方式

3.1 MOOC课程建设

根据数据库概论课程特点,在MOOC平台中,本课程组所添加内容有:课程教材、实验指导书及课程PPT;章节的学习内容和重点难点;课程重点章节的讲课视频;章节试题和综合类试题组成的题库;数据库相关的丰富参考资料,并按章节分类存放;较好的数据库设计开发实践的学习***等。

3.2 引入MOOC的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的描述引入MOOC后数据库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将以本课程的“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为例辅助介绍。

(1)课前学习环节

安排学生在课前,阅读MOOC课程中关于“SQL的定义及用途”的相关资料,并设定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完成,若有问题的同学要求***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获得学生预习中的问题。

(2)课堂讲课环节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内容,先进行提问,通过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和MOOC平台学生反馈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预习内容。再后,给出一个简单SQL实例“创建学生表”来引入“SQL定义”的教学。在课堂中可以进行即时提问,学生应用手机MOOC平台进行抢答,这样即可以做到师生互动教学,也能调动学习气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结束后,可以用MOOC平台选择几个章节测试题来给学生进行课堂即时测试。

(3)课后复习扩展自主学习环节

教师可以在MOOC平台上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平台提交作业,最终教师通过平台反馈批改后的作业,真正做到无纸作业。除此之外,学生可以查看本章节或其他感兴趣的相关课程资料来进行复习和扩展自主学习,并可以通过相关测试题进行自己学习情况的检测。

(4)考核环节

学生通过MOOC中的题库进行***章节测试考核和综合考核,教师通过学生题库考核成绩和每章节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设置各方面的成绩比例,最终MOOC平台自动算出每位学生的最终成绩。同时教师可以查看到整个课程成绩统计分析***表。以便教师掌握学生最终的成绩情况。

4 结束语

随着软件业的飞速发展,MOOC平台的功能越发强大,让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加方便和高效。将MOOC引入数据库概论课程,无论学生在预习、复习、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各阶段的学习效率,还是教师在各教学和考核环节的工作效率,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深入建设和运用好MOOC课程,让基于MOOC的数据库概论课程的创新性教学方式得到进一步改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育出更好的数据库设计开发人才。

参考文献:

[1]曾明星,周清平等.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02-108

[2]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10-16.

数据库系统概论篇4

可靠性与风险是两个互补概念,前者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40年代,用概率论研究机器设备的维修问题;后者的研究始于50年代,最早是由***工生产部门提出。到80年代初,可靠性和风险分析理论逐步形成一门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理论体系较完整的边缘科学。

在水资源工程中可靠性概念应用早于风险,例如在水库调度中,人们早就用发电保证率、灌溉保证率等概念方法评价水库运行策略的优劣。风险分析在70年代后期才渗透到水资源研究领域,并最早在美国水资源开发中得以应用。1984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了ASI高级研究所,专门从事水资源工程的可靠性与风险研究,并提出了水资源工程可靠性与风险的研究框架和系统理论、方法及评价指标。目前世界各国对水资源工程中的风险决策以及水资源系统运行的风险分析都高度重视,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2,3〕。但作为水资源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水库调度,其风险概念和分析方法80年代才提出,研究刚刚起步。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4〕。傅湘等用概率组合方法估算了水库下游防洪区的洪灾风险率,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大型水库汛限水位风险分析模型;冯平等研究了汛限水位对防洪和发电的影响,通过风险效益比较定量给出了合理的汛限水位;谢崇宝等分析了水库防洪风险计算中水文、水流及水位库容关系的不确定性,研究了水库防洪全面风险率模型应用问题;梁川以极差分析法进行防洪调度风险评估;王本德等〔5〕建立了水库防洪实时风险调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水库下游防洪效益与水库风险两个目标,又在论述水库预蓄效益与风险分析的必要性和主要困难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一种风险率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一种以经济效益与风险率为目标的水库预蓄水位模糊控制模型及求解方法;田峰巍等提出了依据典型联合概率分布函数的风险决策方法。李国芳和覃爱基采用频率分析方法,对水利工程经济风险分析方面进行探讨,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随着矩分析方法和熵理论的日臻完善,可将信息熵、概率论和风险估计结合起来,建立最大熵风险估计模型。李继清等〔6〕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将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系统划分为防洪、发电、灌溉(供水)效益子系统,辩识出风险因子,通过两种风险组合方式,建立最大熵模型,得到系统经济效益的风险特性。

2风险分析的一般方法〔5~10〕<>

2.1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是通过对风险主体进行实际调查并掌握风险的有关信息。动态与静态结合是指调查既要了解主体的现状,又要了解过去,又要归纳总结,预测它的未来。就水资源系统而言采用调查法对有些问题并不适宜,如水库调度风险问题。

2.2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是从系统整体性出发,通过研究风险主体内部各方面的关系、风险环境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风险主体同风险环境的关系等,确定风险系统的目标,建立系统整体数学模型,求解最优风险决策,建立风险利益机制,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理。该方法适用广泛,从理论上讲是较科学、理想,但应用难度大。

2.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2.3.1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定性风险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风险可测度很小的风险主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法、矩阵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美国咨询机构兰德公司首先提出,主要是借助于有关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来对风险加以估计和分析。在水资源系统中有些不确定性因素难以分析、计算,因此该法在水库调度风险决策中具有实用价值。

2.3.2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定量风险分析方法是借助数学工具研究风险主体中的数量特征关系和变化,确定其风险率(或度)。

(1)基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风险分析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水库调度中可靠性与风险率的最为有力的工具,如过去对水库运行的发电保证率和灌溉保证率等的计算均是建立在该基础上的。该基础理论和方法也适宜于解决风险率的计算。

根据水库调度中风险的特点,以下介绍4种方法:

①采用典型概率分布函数计算风险率

在水库调度中,影响风险主体的不确定性风险变量(或随机变量)大都服从一些典型的概率分布,如三角形分布、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高斯分布、伽玛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等。因此用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积分便可分析计算决策指标获取的可靠率或风险率指标,该法计算简单且精度也可基本满足要求。

②依据贝叶斯原理计算风险率

设B1、B2、…、Bn是一组互斥的完备事件集,即Bi互不相容,则有∑Bi=Ω,又设P(Bi)>0,则对任一事件A,设P(A)>0,则有:

P

式中,P(Bi)为先验概率(已知)或事前概率;P(A/Bi)是与先验概率相关的条件概率(已知);P(Bi/A)是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引起Bi发生的概率,为后验概率(未知)。

在水库调度中当Bi为水库放水,A为影响水库放水的入库水量和库水位,则P(Bi/A)为水库在已知入库水量和库水位的条件下,水库放水的概率。同理,可对水库放水的风险率进行计算。

③风险度分析法

用概率分布的数学特征如标准差σ或σ-半标准差,可说明风险的大小。σ或σ-越大则风险越大,反之越小。因为概率分布越分散,实际结果远离期望值的概率就越大。

σ=(DX)1/2=((Xi-MX)2/(n-1))1/2或σ-=(DX)1/2=((Xi-MX)2P(Xi))1/2

σ是仅统计Xi<MX或Xi>MX。用σ、σ-比较风险大小虽然简单,概念明确,但σ-为某一物理量的绝对量,当两个比较方案的期望值相差很大时可比性差,同时比较结果可能不准确。为了克服用σ-可比性差的不足,可用其相对量作为比较参数,该相对量定义为风险度FDi,即标准差与期望值的比值(方差系数):

FDi=σi/MX=σi/μi

风险度FDi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风险度不同于风险率,前者的值可大于1,而后者只能小于等于1。

④离散状态组合法

此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给出各风险变量的离散型估计值;然后按照概率组合原理由这些离散的估计值来推求结果出现的大小及其可能性。该法属穷举的范畴,当风险变量较多,且每个风险变量的离散状态个数较多时,就存在“维数灾”。但在风险变量个数较少,每个风险变量内有发生或不发生两种状态即三项分布的情况下,用这种方法分析风险十分有效。

(2)基于马尔柯夫过程的风险分析法

水库调度中的入库径流过程一般服从于马尔柯夫过程(马氏过程)。马氏过程是一类变量之间和相互关联影响的非平稳随机过程,其基本特性是无后效性。因此可用马氏过程状态转移概率来推求水库调度中风险变量相互影响的风险率计算问题。用马氏过程已成功地推求了水库调度方案的发电可靠率(保证率)。

(3)蒙特卡洛模拟法(MC法)

此法是目前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投资风险分析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影响工程经济效果的风险变量依各自的分析分别进行随机取样,然后用各变量的随机值来计算经济评价指标值,这样对每个变量随机地取一次样就可以计算出经济评价指标的一个随机值,要作出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其实现的累积概率的关系曲线,需要多次的重复试验,且随随机风险变量的增多,其重复模拟计算的次数也要增多,需借助计算机进行计算。另外,这种方法难以解决各个风险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且要求给出各个风险变量的概率分布曲线,在统计数据不足时难以实现。MC法可以考虑随机变量各影响因素,但计算量大且结果未必一定精确。所以,在有其它简单方法时,一般都避免使用MC法,或以此法作为一种对照。

(4)模糊数学风险分析法

水库调度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如径流、用水、库水位变化等,常模糊不清,具有明显的模糊现象和特征,因而用模糊数学进行风险分析是非常适宜的。

(5)一阶二次矩法

此法的步骤是先选择一理论分布族g(y)=g(y,θ)来逼近Z=f(X1,X2,…,Xn)的概率分布,然后用泰勒公式将Z在(X1,X2,…,Xn)的均值(μ1,μ2,…,μn)处展开,舍去二次以上的高阶项,这样近似求得的二阶矩,进而估计参数。

一阶二次矩法未考虑有关基本变量分布类型的信息,因此不能用概率指标合理反映结构的可靠度,实际上变量的分布类型对可靠度是有影响的。本法只适用于线性方程,当状态方程为非线性时,在中心点处取线性近似,因此可靠度指标是近似的。由于状态方程在描述一个问题时,因方程形式不同,其可靠度指标的近似值也不同,无法保持不变性是该方法的最大弱点。

(6)极限状态法(JC法)

JC法是一阶二次矩法的改进,该法适用于随机变量为任意分布的情况。其基本原理是:先将随机变量的非正态分布用正态分布代替,对于此正态分布函数要求在验算点处的累计概率分布函数(CDF)值和概率密度函数(PDF)值与原来分布函数的CDF值和PDF值相同。然后根据这两个条件求得等效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最后用一阶二次矩法求出风险值。

(7)最大熵法

最大熵法的基础是信息熵,此熵定义为信息的均值,它是对整个范围内随机变量不确定性的量度。信息论中信息量的出发点是把获得的信息作为消除不确定性的测度,而不确定性可用概率分布函数描述,这就将信息熵和广泛应用的概率论方法相联系;又因风险估计实质上就是求风险因素的概率分布,因而可以将信息熵、风险估计和概率论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最大熵风险估计模型:先验信息(已知数据)构成求极值问题的约束条件,最大熵准则得到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应用最大熵准则构造先验概率分布有如下优点:①最大熵的解是最超然的,即在数据不充分的情况下求解,解必须和已知的数据相吻合,而又必须对未来的部分做最少的假定;②根据熵的集中原理,绝大部分可能状态都集中在最大熵状态附近,其预测是相当准确的;③用最大熵求得的解满足一致性要求,不确定性的测度(熵)与试验步骤无关。

最大熵法的计算量小于蒙特卡洛法,需要进行许多数学推导,计算较复杂,所以通常只应用在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中。

3结语

目前,风险分析的方法已有多种,它们在考虑因素、输入信息、计算量以及适用对象上各有不同,进行汛期水库调度风险分析时,应结合本领域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特点,比较和改进现有的方法。洪水调度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本身具有复杂性,因而还要积极拓展其他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潘敏贞,林翔岳.对水库汛期调度进行风险分析〔J〕.河海水利1995,(2):35~37.

〔2〕王丽萍,傅湘.洪灾风险及经济分析〔M〕.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3〕(美)德克斯坦L.等编.吴媚玲等译.水资源工程可靠性与风险〔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

〔4〕王栋,朱元生生.风险分析在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展望〔J〕.河海大学学报,2002,30(2):71~77.

〔5〕王本德,等.水库预蓄效益与风险模型〔J〕.水文2000,20(1):14~18.

〔6〕李继清,等.应用最大熵原理分析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风险〔J〕.水科学进展.2002,14(5):626~630.

〔7〕王栋,朱元生生..防洪系统风险分析的研究评述〔J〕.水文2003,23(2):15~20.

〔8〕黄强,苗隆德,王增发.水库调度中的风险分析及决策方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9,15(4):6~10.

数据库系统概论篇5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 课程实验 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37-01

一、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局限性

高职院校开设的数据库课程通常包括两部分内容: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应用。数据库原理是基础,数据库应用是提高,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大部分院校都将数据库作为一门***的课程开设,例如开设Visual FoxPro、Access、SQL Server等。综合考虑,数据库课程开设存在如下一些共同的缺陷:

1.教学目的不明确

高职教学必须面向职业领域或职业岗位群,必须体现为学而教、为用而学,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这一核心,形成培养合力。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他们往往习惯于研究“如何教”,而不太考虑学生“如何学”,往往将各种考试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造成了“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的风气。管理部门为了整齐划一、便于操作,考试也往往背离职业教育特色。

2.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目前实验课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如实验设备不足、教师不重视实践教学、学生不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不清楚、考核中实验课也没有一定的比例等问题,使得实验课程较少或实验流于形式,没有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考核模式单一,忽视动手能力考核

传统的考试模式通常以期末一张试卷作为学生的最终评分依据,造成学生为考试过关而学,死记硬背一些概念、规则和方法,而不能提高学生自身动手能力,有背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师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并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改革的方法及措施

1.注重基本概念教学

在数据库课程的教学中,掌握好基本概念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很有帮助,数据库中的有些概念贯穿在课程的始终,这些概念的掌握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习数据库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结合所学的数据库语言搞好每一章的课程实验,以便验证所学理论是很重要的。如在讲授SQL语言时,让学生建立一个数据库,并结合所学内容做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实际操作,真正理解和掌握SQL语言的应用环境。在讲授数据库安全管理时,利用实际系统让学生对系统做数据控制、用户和角色建立等操作。提高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

(1)实验教学法

数据库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外,实践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验课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每一次实验课都要给学生一个具体的任务,并且要先演示给学生看完成的效果,然后给学生提示需要用到的知识点、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可避免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了完成一个任务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完成后,不能对实验效果置之不理,而是要对学生每一次课完成的“任务”打分,并体现在此门课程的成绩上,以促进学生在上课时间完成任务,没有时间聊天、玩游戏。

例如在做Access中的窗体和报表时,首先给学生演示已经完成的作品,然后讲解具体的做法和技巧,学生***完成实验内容,教师辅助指导,实验完成后,可以找几个设计得比较好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以增强大家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本课程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就会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自己或者一组同学共同完成一个小项目,在上课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当前应该做的内容,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逐步完成项目,课程结束可提交项目,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通过作品,可以使一部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得到锻炼,也使得其他同学能参与进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

4.加强课程实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数据库设计理论主要是为了指导数据库实践,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部分单元训练,通过课程实验让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并进一步掌握数据库课程。数据库课程实验分成两个部成:平时的课堂实验和课程结束后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数据库中必不可少的,我们采取将学生分组的方式,每4~5名同学为一组,为每组同学拟定一个题目,如***书借阅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铁路售票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等,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深入***书馆、学生管理部门或者相关企业进行系统调查,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出数据流***,编写数据字典,然后进行概念结构设计,从数据流***和数据字典中提炼出E-R***,再进行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和维护的设计。让每一位同学明确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使每一组同学进行上机调试,使所有功能进行程序实现,最后让同学们进行设计答辩。

通过课程设计和设计答辩,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丰富了课程实践,掌握了如何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又使学生学习了系统设计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分组协作能力,也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5.扩展学生思路,向学生传授新知识

由于教材的出版周期长,更新速度也较慢,也由于课本编写的一些要求,所以课本上有些内容是陈旧的,对有些问题也不可能全面的介绍,有些新知识和前沿技术也很难溶入到教材中。我在讲授课程时,除了给学生有意的补充一些新知识外,又给学生开设了“数据库中的安全和维护”、“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库的研究方向”、“数据库及其开发”等专题技术讲座。扩充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和社会上普遍应用的新技术相接轨,以便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后,能更快的适应工作的需要。

6.改革考试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期末考试采取笔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上机考试考核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将平时成绩和课堂实验的成绩纳入最终成绩中,使平时成绩占30%左右,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的比例,使学生不再考试前临时突击,对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扎实。

三、结束语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也在不断的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革,所以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使教学更加丰富,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数据库系统概论篇6

结构化查询语言Server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类和信息管理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作为教师,如何上好这门课非常重要。文章从SQLServer教学设计的背景及必要性、教学设计出发点、教学设计思路3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SQLServer;教学设计

0引言

众所周知,数据库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不管是家庭、公司或大型企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都需要使用数据库来存储数据信息,使用数据库技术来分析处理数据。SQLServer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信息管理等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SQLServer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掌握概念、基本理论,又要动手实践。作为教师,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1SQLServer教学设计背景及必要性

提出SQLServer教学设计思想,主要基于两点: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生源的减少,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整体而言,学习基础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是很难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是很难培养学习兴趣的。只有因材施教,从学生感兴趣点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循循善诱,才能达到教学效果。SQLServer课程总体包含两大部分: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操作。数据库设计对于学生是难点,其中包含很多晦涉难懂的概念和理论,比如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实体-联系***转换成关系数据库,数据规范化、数据完整性等等。如果就事论事,按照课本的讲述来讲解,学生会听得云里雾里。只有进行教学设计,用通俗的事例来类比,学生才能理解和掌握。数据库操作相对简单点,但如果没有很好地设计好案例,没有循序渐进,学生会感到很杂乱,没有成就感,从而失去兴趣。

2SQLServer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2.1精心准备,认真上好第一堂课

上好第一堂课至关重要。首先可以询问学生见过数据库应用的例子没有。学生很可能回答没见过。这时打开PPT课件,列举最常见的例子,比如QQ登录,通过演示登录过程,学生就会明白,原来自己几乎天天在用数据库;再比如,学生用饭卡进餐,用PPT课件演示查询余额和刷卡过程,学生会进一步感知数据库的存在和奇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2.2教学过程与职业规划相结合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和社会接轨,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学生学习这门课,往往不知道将来能做什么。所以,作为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宜指出,学完SQLServer能做什么。比如在讲数据库设计时,可以告诉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将来可做数据库分析师;比如在讲数据库查询和安全管理时,可以告诉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将来可做数据库管理员;比如在讲数据库编程时,可以告诉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将来可做数据库应用开发员。这样,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的主动性会增加。

2.3适当鼓励和鞭策,增强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作完一件事时,如果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美,他会感到快乐和有成就感,会继续做好。反之,失去信心,不想再做了。学生通常会很在意老师的评价,不管是什么学生,只要学习中能取得一点进步,哪怕只回答对了一个简单问题,都要毫不吝啬地给出表扬和鼓励。老师的一句话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当学生做错时,尽量不要批评,而是要指出错在哪。学生的学习在老师的正确设计和引导下,会越来越好。

3SQLServer教学设计思路

3.1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教学目标。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数据模型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以及关系代数的运算;掌握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的特点和基本概念,以及数据操纵的有关命令和操作;掌握视***的概念、作用和基本操作;掌握SQLServer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掌握数据库服务器编程;了解SQLServer数据库的安装与配置;了解SQLServer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技术;掌握SQLServer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技术;

(2)能力培养目标。能够认知数据库系统及其中用户的角色;能够阅读项目需求分析报告;能够根据项目需求分析报告进行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能够绘制ER概念模型***;能够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能够根据完整性规则对关系模型进行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的设计;能够应用关系规范化方法对关系模型进行规范化和优化;能够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和表;能够对表进行数据输入、修改、删除;能够对表创建索引和视***;能够进行各种SELECT数据查询;能够数据库服务器编程;能够对数据库进行安全管理。

(3)专业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自主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特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思想。

3.2教学内容设计

SQLServer课程内容繁多,主要包含SQLServer的安装与配置、数据库系统认知、需求分析与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表的创建与操作、SELECT数据查询、视***的创建与操作、T-SQL编程与应用、数据库服务器编程、数据库的安全性管理、数据库的恢复与传输等。如果面面俱到,教学时间显然不够,也没必要,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取舍。全书的重点内容是SELECT数据查询、数据完整性控制和数据安全。教学顺序,按照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推进、逐步加宽的原则进行。

3.3教学学时设计

学时分配要充分体现职业技能要求,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同时要重视理论素养培养。基于这种想法,建议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上机实践教学40学时,大型项目作业4学时,机动2学时,考试2学时。

4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有一体化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方法,几种方法可以同时进行或根据教学需要先后穿行。一体化教学方法即是先讲理论,然后上机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回到理论分析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体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案例教学即通过列举日常典型案例,剖析方法和技巧,把重要知识点融合进去。项目教学即通过一个大型作业,尽可能把重点章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融会贯通,从而掌握整门课的内容。学生上机实践时,要明确任务、目标、要求,一定要关注学生练习情况,最好是边讲边练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状况随机应变。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就是好方法。

5教学考核设计

教学考核应能充分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应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建议教学考核分为笔试考查和上机考查。笔试考查主要考察数据库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上机考查主要考察设计数据库、操纵数据库、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的应用能力。笔试时间9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120分钟。笔试考查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上机考查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

参考文献:

数据库系统概论篇7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应用;教学改革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重要技术之一,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它的发展非常迅速,应用非常广泛。数据库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以前不少本科院校将数据库分为“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应用”两门课程进行教学。当讲授“数据库原理”时,由于和实验应用脱节,学生学起来很枯燥,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不好,而后续学习“数据库应用”时,“数据库原理”的内容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现今不少的本科院校将这两门课程合并成一门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样的举措确实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但是,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一些本科院校就将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列为课程内容的重点部分,而将很多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发展前沿方向的基础部分删除不讲。这样做的结果是:违背了本科院校特别是重点本科院校培育人才的目标。

重点本科院校对于数据库知识的学习,要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既可在学科的学术方面,又可在社会所需的职业技能方面均得到提高。在本着这一目标,又面临有限的课时的情况下,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思考如下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应该做出怎样合理的选择?而且,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已有的教学经验、方法基础上,教师应该怎样不断总结出具有自我特色的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探索,我在数据库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这两个方面有了一些心得。

数据库教学内容的选择

为了实现培养研究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计算机专业人才这一目标,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探索,我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课程内容安排如下:

1.数据库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重点讲述数据库技术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数据库体系结构以及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特点。目的是对数据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其中,数据库的发展趋势,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据库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数据模型

这部分重点讲述数据模型的定义和作用。数据模型是实现DBMS的基础,它对系统的复杂性和性能影响很大。

3.关系数据模型

这一部分重点讲述关系数据模型是建立在集合代数的基础上的,是由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接着再探讨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

4.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这部分重点讲述SQL语言的基本语法以及应用。它的通用性和功能性极强,对关系模型的发展和商用DBMS的研制起着重要作用。

5.关系数据库的查询优化

这部分重点讲述查询优化的理论及方法。里面的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算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进行数据库研究的基础。

6.关系数据库规范理论

这部分重点讲述函数依赖的概念,1NF、2NF、3NF和BCNF下的定义及其规范化的方法等。这部分内容是进行数据库设计所必需的理论基础。

7.数据库设计

这部分重点讲述数据库设计的六个阶段:系统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以及数据库运行和维护。这部分内容是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核心基础。

8.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这部分主要对数据库安全性控制和完整性控制两方面进行讨论,分析两个方面的联系和区别。

9.数据库事务管理

这部分重点讲述事务、并发控制、封锁和数据库恢复的概念和技术。

10.对象数据库系统

这部分重点讲述对象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和类型。一些本科院校主要重视前面属于关系数据库的内容知识,他们一致认为关系数据库才是成熟经典的数据库,所以这部分内容被删去不讲。但对象数据库技术是新兴的数据库技术,在面向对象技术流行的当今,我们也要进行数据对象化的研究。

11.数据仓库

这部分重点讲述数据仓库的概念、特点、结构、设计和应用。这部分内容是介绍数据库技术最新前沿科学的基础部分,可以让学生更加认识到数据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据库的探索热情。

教学方法的改进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比较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1.内容精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因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课时设置有限,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人才的双重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不可能全部讲解所有内容,而只能做到内容精讲。这里的精讲,是指对每一部分的重点、难点部分必须进行深刻解剖、仔细分析地传授给学生,而对于其他部分内容,要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进行课后自学。在每一章节授课前,任课教师先由班长或学习委员收集好学生自学的反馈信息,教师从这些信息中提炼出比重大的疑点问题,在课堂中对这些疑点问题进行讲解。这种办法的实施,既可以克服课时有限的状况,也逐渐养成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2.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因材施教

不少本科院校已经开设了网络学习平台,但据统计,利用率很低。其实,网络学习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做好的课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让学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通过查看上传后的课件,进行反复学习。特别是课堂上学生没有领会消化的内容和课堂上没有讲解的内容,课后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加以补充学习。并且,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上传很多课外补充资料,如成功案例、前沿科学研究成果等。让学生们对数据库这门课程产生强烈兴趣,激发学生对更深远的知识充满探索研究的精神。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教师还可以随时解答学生们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总之,网络学习平台的作用是强大的,教师们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才可能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充分采用案例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数据库应用部分的内容讲授,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取教材上的一些例题进行分析、讲解,再选择与之相近的课后习题作为上机习题。这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去考虑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比如,设计一个案例,从问题的提出、分析、方案的设计与实现、到问题的最终解决,给学生全面讲解每个步骤的解决方法,然后提出相似的案例,或由学生自主寻找案例,再由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实施案例教学,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实验的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全面、系统、逐步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恩波.网络数据库实用教程——SQL Server 2000[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数据库系统概论篇8

目前,工业工程分有经典工业工程和现代工业工程,经典工业工程主要以提高现场作业效率为主要目的,研究什么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工作。现代工业工程是基于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用于解决大系统最优化和宏观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因此,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技术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数据库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的众多应用都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在企业管理领域,数据库的作用更加重要。成为企业信息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必不可少的支持工具。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因此,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数据库的相关技术。这里的相关技术是指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即如何使用数据库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重点包括3个方面:数据的存储、处理和查询。

管理信息系统是数据库的典型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是通过数据库来存储管理的。在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对工业工程的专业人才来说,既要掌握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又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与管理相结合的运用方法。但是工业工程人员不同于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不需要对系统的开发技术有深入的掌握,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结合企业实际管理的需要,担任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规划的角色,指导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以符合企业的管理实际;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对于工业工程人员来说,必须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特点和难点、开发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能够深入了解当前主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特点、运作原理以及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应用的领域和层次,可以划分出很多种类。其中,ERP是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应用中的典型代表。在世界范围内,众多的企业已经实现了ERP的管理模式。从软件技术角度来看,ERP的技术就是数据库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综合运用,但是,ERP不仅仅是一种软件,更重要的是ERP代表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管理模式的管理思想。突破了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因此,ERP知识的掌握也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

2教学内容设计

2.1培养目标设计

基于以上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分别对三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拟定如下。

2.1.1数据库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应用数据库进行信息存储、处理的基本原理,数据库设计的步骤与方法以及数据库的操纵与管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基于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的思维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数据表的规范化设计方法以及各种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处理技术,为后继管理信息系统和ERP原理课程的学习铺垫基础。

2.1.2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到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实现技术方法、步骤及过程,能够利用信息化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承担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协调和建设工作。2.1.3ERP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ERP市场和当前中国企业信息化现状,了解ERP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特征,掌握ERP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培养其从事ERP系统操作、管理、应用与实施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2教学知识点设计

三门课程在内容上是相互衔接的关系,其关系如***1所示。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是ERP的基础。在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还有其他的相关应用和系统,在此不做赘述。因为这三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如此紧密,导致相互间的边界不是太清晰,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知识点划分不合理,相互间出现知识点重叠,从而造成整体知识结构的混乱。比如在数据库课程中就过度强调信息系统的开发,反而导致学生对数据库本身掌握不够透彻。

2.2.1数据库知识点设计

在数据库课程中,重点是数据库本身,是要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相关概念,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熟练掌握SQL语言和数据库软件的使用,因为数据库软件种类比较多,不可能一一讲解,因此,选择较为常用,而且容易入门的数据库软件SQLServer。SQLServer掌握后,学习其他的数据库软件也会非常容易。

(1)在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方面,需要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历程,数据库系统的构成,掌握数据模型的概念,通过这几个知识点使得学生能够对数据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是关系的概念、关系的键和关系的完整性;掌握函数依赖、关系模式分解、范式和规范化的概念。这几大知识点是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是进行数据库的建库、建表的必备知识。

(3)在SQL语言方面,需要熟练掌握数据定义语言(DataDefineLanguage,DDL)和数据操纵语言(DataManipulationLanguage,DML),尤其是数据操作语言中的Select语句,是以上语言中,使用频度最多,变化最大,难度最高的语句,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在掌握以上语言的基础上,再学习掌握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概念,能够编写简单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4)在数据库软件使用方面,需要学生能够熟练操作SQLServer软件,能够利用该软件进行建库、建表、定义约束、编写SQL语句、编写简单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执行数据的备份、还原和数据的导入导出。其他未提到的知识点,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情况作适当扩充,以了解认识为主,比如:关系代数、关系演算的概念,可以给学生简单介绍,不用花费太多课时。

2.2.2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在数据库课程基础之上的后续课程。因此,在该课程中将不涉及“数据库本身”的知识点,而是基于数据库课程中已讲授的知识点,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其他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点将聚焦于“技术”层面,即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而与管理相关的知识将在ERP课程中展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建设方法概述;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测试、运行与维护。因为本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很有可能会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当中来,所以整个知识点的划分,是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来展开。

(1)在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建设方法方面,目的是要学生能够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该部分的讲解中,可以给学生展示多种不同的、在企业中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例,比如:ERP系统、OA(Office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系统、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HR(HumanResource,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在进行这些实例系统展示时,需要注意的是此处仅是展示,不需要详细讲解。因为,此过程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感性认识。

(2)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测试、运行、维护方面,这些知识的安排完全是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来展开的。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最好能够安排一个设计实例,比如常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规划的知识点讲解完后,即以该实例系统的规划为演示,加深学生对系统规划的理解。系统分析部分的知识点讲解完后,以该实例的分析为演示,以下各阶段类似。通过以上知识点的讲授,能够让学生对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较好的认识,从而帮助其在工作当中更好地应对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

2.2.3ERP知识点设计

ERP课程是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后继课程。ERP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实例,因此,ERP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需要的方法,就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所讲授的系统设计开发方法,所以,这些技术层面的知识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已经包含,而ERP课程将聚焦于“ERP管理”和“ERP应用”方面。不同行业的ERP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工业工程专业主要是面向制造行业,因此,选择制造行业的ERP模型做讲解。ERP管理方面主要针对ERP本身的相关概念、理论、思想以及在企业中的选型和实施的讲解。主要知识点有ERP的发展历程、作用、管理思想;ERP的相关概念;ERP的销售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车间作业管理、成本管理以及ERP选型和实施等方面。因为这些知识点比较理论化,因此,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最好有一套实例系统配合展示,比如金蝶或用友的ERP软件,或者自行开发的ERP系统。

ERP应用方面是指使用ERP软件的技能,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实践课程来完成,通过该部分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加深对ERP管理理念的理解,并能够掌握ERP软件的使用方法。该部分的组织需要一套实例系统作为实践平台,比如上面提到的金蝶或用友的ERP软件,或者自行开发的ERP系统。实践过程可以分成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单人实验,每个学生***实验,完成ERP各个功能模块的操作练习,该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对ERP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第二阶段为综合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个企业,小组成员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协同完成,该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有全局意识,从整体上理解ERP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3实验平台设计

这三门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配套的实践环节。三门课程的实验平台结构,如***2所示。在数据库课程中,上面提到数据库的软件选择SQLServer,因此实验平台也选择SQLServer,该软件也是后继管理信息系统和ERP的实验软件之一。SQLServer目前也有多个版本,比如:2000、2005和2008。其中2000版本和2005、2008版本的界面差别比较大,但使用模式还是一致的。因为这些版本在企业中都有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时,要根据实验室的配置情况,以一个版本为主,其他版本给学生做辅助介绍即可。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领域,目前主流的开发平台有Java平台和.net平台,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来说,Java平台的难度较大。因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一或大二会学习VisualBasic课程,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选择目前较为流行的.net平台,该平台支持VB语言。在.net平台上选择VB.net和ASP.net两个实验环境作对比,因为这两个环境代表了管理信息系统的两种架构模式C/S模式和B/S模式。目前,这两种模式企业应用中都存在,其中B/S模式越来越成为开发的主流。因此在实验中,可以略偏重于B/S模式。在数据管理层面,采用SQLServer数据库。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所在单位,主持了一项教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研究》,在该项目中,设计了一套可重构信息系统开发套件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平台之一。该平台的目标:①能够提供多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实例展示,拓宽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认识的广度;②能够提供快速的系统开发环境,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让学生体验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过程。摆脱枯燥的代码编写,让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全面、深刻地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为达到以上目标,该平台需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基于该平台可以构建目前企业普遍使用的常规管理信息系统,如:ERP、CRM、OA、HR等,以及其他小型的管理系统,如工资管理、***书管理、学生管理、仓库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等。从而保证有足够的管理信息系统实例为学生做演示性实验。

(2)该平台要具备快速的系统开发环境,突破从底层代码开发的模式。使得系统的开发不再是枯燥的代码编写,而是具有快速参数化的配置功能,通过参数化的配置,即可设计出不同功能的管理模块,既提高了模块开发的速度,也提高开发的趣味性。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上,而不是局限于代码的编写。

(3)该平台不仅可以做为实验课用,同时还可以作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工作平台,可以让学生基于该平台开发各种管理系统或完善已有的管理系统,从而可以为该平台丰富更多的管理信息系统实例,为后继教学提供更好的素材。在ERP课程中,实验平台可以选择国内较为著名的金蝶或用友ERP软件。本人所在学院购买的是金蝶ERP软件,单一的实验软件不利于学生对ERP的全面认识,有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所有的ERP软件都是这个模式的错误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续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综合实验平台,通过该平台能够提供其他模式的ERP,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ERP。

4结论

数据库系统概论篇9

一、课程名称

《计算思维》三个学科形态

二、课程参考教材

陈国良.计算思维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学生选课”例子的E-R模型和关系模型,掌握简单数据库系统的建模方法,实现客观世界到信息世界的抽象。

2.掌握将模型与系统设计进行实现的方法,能够构建简单的关系数据库系统。

3.了解抽象、理论和设计3个学科形态内容划分的背景和意义。

四、重要概念

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学科形态的划分,使原来的大量概念变得有序,从而大大降低了计算学科认知的复杂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E-R***的简单绘制,计算学科的三个学科形态(抽象,理论和设计)的区别。

教学难点:计算学科的三个学科形态(抽象,理论和设计)的区别。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回顾计算思维的定义和本质

同学们还记不记得计算思维的定义,这是华裔美籍的计算思维研究学者周以真教授给出的定义,简单地说,计算思维就是围绕计算机科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又叫构造性思维,以设计与构造为特征。它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

第二步 讲授新的课程内容

1.介绍新的课程内容主要提纲。

计算学科中的三个学科形态,首先我们要知道它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抽象形态、理论形态和设计形态。它反映了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认识过程。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进一步学习三个学科形态。

2.引入“学生选课”的例子。

这里给大家引一个“学生选课”的例子,它给出了学生和课程两个实体,也给出了它们的联系,要求我们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学生选课这一信息的管理。其实,在我们刚进入大学,每个同学都会遇到选课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选课是在网上进行的,很方便很快捷。那么大家是否知道选课这件事是如何从现实世界转移到信息世界,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呢。这这个过程就跟我们的三个学科形态相关了,怎么相关呢,其实就是现实世界客观对象抽象的过程。对学生选课例子的感性认识——抽象形态,对学生选课例子的理性认识——理论形态,对学生选课例子的工程设计——设计形态。

3.介绍抽象形态。

我们人看到的是现实世界,通过人脑认识抽象;就得到概念模型,也就是信息世界;将这个概念模型用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进行描述,就得到了数据模型,也就是机器世界。这就是一个现实世界中客观对象抽象过程。

结合“学生选课”的例子,我们人首先看到并获取的信息就是学生和课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学生可以选修若干门课程,每门课程可以被任一学生所选修。我们第一眼看到并获取的信息实际就是感性认识,将学生、课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对应起来,实际上就是将客观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

概念模型的定义是:是客观世界到信息世界的抽象,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其中的主要概念有,实体、属性、码、域、联系等,概念模型最典型的就是数据库领域的ER模型。ER模型是一种用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来描述客观世界并建立概念模型的抽象方法。ER***是对ER模型的表述,它有一定的规则,实体:用矩形表示,属性:用椭圆形表示,联系:用菱形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用数字标注在***上。

小结:抽象源于实验科学。按客观现象的研究过程,抽象形态包括以下4个步骤:(1)形成假设;(2)建造模型并作出预测;(3)设计实验并收集数据;(4)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建立E-R模型和概念模型,实现了对“学生选课”问题的抽象(感性认识)。

4.介绍理论形态。

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就应该上升到理论认识。概念模型(E-R***)不是机器世界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仅仅是客观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概念模型还需要转换成机器世界能支持的数据模型。在数据库领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主要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关系模型。关系模型:基于关系理论,体现为二维表结构的数据模型每个关系对应于一张二维表。

结合“学生选课”的例子,从ER***,我们就会得到三条信息,学生信息,课程信息,学生选课信息。从这三条学生信息,课程信息,学生选课信息,我们就得到数据模型对应的这些二维表。到此就完成了理论形态的认识。

小结:理论形态包括以下4个步骤的内容:(1)表述研究对象的特征;(2)假设对象之间的基本性质和可能存在的关系(定理);(3)确定这些关系是否为真(证明);(4)结论。在数据库理论(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在“学生选课”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对“学生选课”问题的理性认识,从而为“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5.介绍设计形态。

我们完成了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的建立,就应该根据具体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该模型进行定义,从而可以由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是“学生”数据表的SQL语句。我们再创建课程数据表的SQL语句,学生选课数据表的SQL语句。那么我们就完成了数据库的建立。

接下来,便可以进行数据的输入、修改和查询,从而完成对“学生选课”的管理。一个简单的查询:查询成绩在90分以上的所有学生的学号和姓名。SELECT SNO,SN FROM STUDENT,SC,COURSE 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SC.CNO=COURSE.CNO AND GRADE>90;系统运行以上语句后,即可在屏幕上显示所求的结果。

小结:一步一步建立起了一个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形态包括以下4个步骤的内容:(1)需求分析;(2)建立规格说明;(3)设计并实现该系统;(4)对系统进行测试与分析。最后借助某种关系DBMS实现“学生选课”应用软件的编制,而这里我们就用的是SQL server数据库。这里只是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数据库管理,在实际的工程开发中将是包括用户交互软件的开发。

6.介绍三个学科形态的内在联系。

接下来我们讲三个学科形态的内在联系。抽象源于现实世界。建立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描述的方法,建立具体问题的概念模型,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理论源于数学。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具体问题的数学模型,实现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设计源于工程。在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一个具体的工程任务,对工程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由理论知识去解决它。

数据库系统概论篇10

关键词:数据库;实验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1研究背景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一般包含数据库原理与数据库应用开发两个部分的内容。原理部分以数据库设计方法为目标,重点讲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技术;应用部分以现实需求为基础,应用数据库设计方法,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下,采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应用系统的详细过程。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同时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但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原理为核心,较少涉及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教学过程较为抽象,缺乏直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深入理解这些原理。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数据库应用实践教学,使“原理”与“应用”并重,用“应用”带动和强化“原理”内容,用“原理”指导“应用”的教学效果。

结合我院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我们已经建立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教材体系[1],并建设了相应的实验体系、考试体系以及网络课程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改变重原理轻实践的状况,我们不断对实验体系进行改进,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不断改革数据库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2课程特点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兼有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堂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结合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出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基于这样的要求,该课程就不仅仅是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而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集理论教学和实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1列举了课程的内容体系。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内容体系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数据库原理、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因此,数据库课程教学必须与这3部分内容相适应,将基础知识讲授、上机操作等方式作为课程内容的支撑系统。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理论方法,在某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完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

可见,在数据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与实践课必须齐头并进。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来贯彻,而实践课又要建立在理论课的基础之上,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数据库原理的理论课讲授中,我们采用了多层次、多环节的案例驱动导学模式,促使学生结合案例理解数据库设计的思想。并通过搭建内容合理、与课程内容相配套的实验体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教学改革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实践的要求不断加强。结合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我们对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教学也进行了相应改革。从过去的附属式实验课到与课程内容相配合的跟随式实验,再到结构化实验,我们在实践教学的要求、方法及手段上都进行了大力改进。

3.1附属式实践教学

附属式实践教学就是将实践课作为理论课的附属,在理论课结束后,集中安排一部分课时上机,进行数据库的实践[2]。对于本科60学时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通常安排课内上机10学时,课外上机10学时。上机课一般选用Access或Visual Foxpro这两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因为其简单易用,上手快,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去摸索复杂的软件系统。上机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上机,并进行小组内讨论,以每个小组选定的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课题为内容,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环境下,进行数据库设计、表设计、SQL查询设计以及应用程序的表单报表等设计。通常将20学时的上机课统一安排,2个学时一次课,一次课完成一个目标,最后每个小组分别完成一个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应用项目的开发,并提交一份实验报告,描述整个系统设计实现的过程。

附属式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在短时间内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设计。但由于其不能主动结合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上实验课时,对数据库管理系统较为陌生,对实验课的总体要求感觉难度较大,也没有编程语言的前序学习基础。因此,除少数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按时按要求完成实验课程,并通过实验课进一步掌握了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效果外,大多数学生没有深刻理解和掌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要求。

3.2跟随式实践教学

跟随式实验指实验课紧紧跟随着理论课的进度而开设,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SQL Server 2005。在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中,用一个学生容易熟悉的大案例――教学管理系统开展,有顺序地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代数、SQL语言、关系数据库模式设计方法、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以及数据库的保护技术等内容[3]。我们选用由李俊山教授等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教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QL Server)》[1]及配套教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QL Server 2005)教学指导与习题解答》。通过深入理解数据库课程的特点,制定了数据库实践课程的内容,分成5个实验,如表1所示。

表1中列举的实验内容跟随着理论课的进度开设。当学完相应的理论课内容后,就立刻安排一次实验课,以利于知识的保鲜和巩固。在学习完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后,安排一次集中上机操作,内容是“认识SQL Server”,教师通过演示SQL Server的安装过程以及软件模块,并结合科研成果,展示一个在SQL Server下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让学生对数据库有一个感性认识,结合理论内容,初步了解数据库的概念含义。在学习了关系模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数据库的基础操作”的实验了。数据库的基础操作实验包括建立数据库、建表等内容,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关系模型的二维表格形式表示的形态和建立方法。交互式SQL语言实验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关系数据库语言SQL的理论知识后进行的,通过交互式方式,在SQL Server中完成表和视***的定义、数据的查询以及数据更新操作。完整性控制和恢复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SQL Server中表的完整性和数据恢复有直观感受,能够***地根据需要设置数据库完整性控制,并理解数据库恢复的重要性。最后,在理论课结束后,再进行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大实验,相当于课程设计。

跟随式实验是对附属性实验的改革,它解决了附属性实验理论与实践容易脱节和遗漏的缺点,使学生对知识现学现用,容易理解,兴趣较高。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采用跟随式实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跟随式实验没有考虑到学生运用程序设计语言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困难,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大实验中,往往完成得较粗糙。

3.3结构化实践教学

结构化实践教学是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分成3个部分,分别为数据库原理40学时的理论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20学时和数据库课程设计20学时,如表2所示。

其中,数据库原理为理论课,讲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理论。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课为实践课,通常安排在机房上课,一人一机。考虑到开发数据库的支持性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通用性,选择PowerBuilder程序设计语言作为编程语言。课程设计课也是在机房上课,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为学习SQL Server或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第二为课程设计。教师准备8~10个数据库课程设计课题,一般选择较为实用、贴近生活、学生容易理解的课题,比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书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学生分成3~4人的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题。学生从数据库设计规划、系统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再到物理结构设计,最后结合程序设计语言完成数据库应用行为设计。

结构化实验教学与数据库课程内容体系模式相一致,能够较好地解决在数据库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学习中的脱节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采用数据库设计思想,结合程序设计语言进行数据库开发的能力。通常在学习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结构化教学内容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深刻理解数据库的设计过程,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够***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

4考核方法与教学效果分析

按照结构化实践教学的过程,我们对学生成绩考核方法也进行了相应改革。考核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数据库原理的笔试考核、程序设计能力考核以及课程设计考核。在原理的笔试考核中,并不单纯以期末理论考试为评分依据,还融入了平时成绩以及课堂实践的考核。成绩标准为笔试成绩(50%)+单元测试成绩(40%)+平时表现成绩(10%)。程序设计课程用考查方法检验成绩,即上机考试,按照完成的既定程序设计科目给分。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也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程序演示(50%)+课程设计报告(30%)+答辩(20%),按小组评定成绩。通过多角度全方面考核,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实际付出的努力情况进行成绩评定,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熟练应用程度,还可以正确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情况。

通过结构化实践教学,该课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在近3个学期的数据库课程教学中,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三个阶段的课程成绩中,综合成绩在80分以上的人数比例占到了35%,较之过去的20%有了大幅度提高。成绩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比例占到45%,较过去的30%也提高了很多。不及格率由过去的10%下降到了3%左右。学生在学习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结构化课程体系后,在毕业设计以及程序设计比赛中都体现出了较强的能力。

5结语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只有加强实践教学的训练,理论知识才能得到有效巩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对实践环节进行改革与探索,加强实践教学,通过专门开设课程设计这门课,让学生在完成一个有分量的课题作业的过程中,多练习、自己学,在做中学。实践表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使用数据库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设计和编程的能力,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以及研究创新能力。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我们除了在教材建设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因此,我们将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法,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注意教学节奏,结构化分阶段地进行实践教学,使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整个实践教学更加合理、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俊山,罗蓉,赵方舟.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QL Server 2005)[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23-147.

[2] 李雁翎.“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6(1):75-77.

[3] 薛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09(11):129-131.

Innov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on Databas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YE Xia, LI Junshan, LI Hailong

(The Second Artillery Engineering College, Xi’an 710025, China)

数据库系统概论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数据库系统概论10篇

学习

关系型数据库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关系型数据库10篇,内容包括关系型数据库模型大全,关系型数据库基础讲解。然而,20世纪90年代的因特网***,使开发人员们已经开始接受新的数据模型和程序范本。一些封装在面向对象的程序理论,如数据与代码结合、信息与方法相结合

学习

数据恢复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数据恢复10篇,内容包括数据恢复实例100例,手机数据恢复。一、概述对于一个关键业务系统而言,数据资料是整个系统运作的核心。一旦由于系统硬件的功能失效,存储介质的老化损坏,人为的错误操作,以及各种难以预料的外界因素导致数

学习

数据库管理系统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10篇,内容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际范例,数据库管理系统制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大爆炸的阶段,各类信息极度丰富,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达,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具备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是

学习

网络安全检查报告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安全检查报告,内容包括网络安全检查报告,网络安全排查情况报告模板。为进一步加强大队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大队成立了以大队负责人为组长、中队负责人为副组长、全体人员为成员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

学习

数据结构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数据结构10篇,内容包括数组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和基础知识。《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是计算机理论与技术的重要基石。《数据结构》上承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下

学习

银行年中工作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年中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银行工作总结模板集锦7篇,银行业年中工作总结。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1、个金业务迎头赶上个金业务以存款为基石,以客户为中心发展个金业务。围绕支行包户包效考核方案,激发员工内生动力,配合考核机制

学习

团队营销方案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团队营销方案,内容包括团队营销方案100条,团队管理营销方案。第一,团队成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水泥企业营销团队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较强的谈判技巧、销售技能和投诉处理技巧,而且需要丰富的水泥知

学习

生命教育理论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生命教育理论论文,内容包括生命教育的论文1000字,生命教育的论文。二、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的策略基于以上对当前高校思想***治理论课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分析,笔者认为将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

学习

数据库原理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数据库原理10篇,内容包括数据库原理的知识点总结,数据库系统原理。1.学习数据库设计时必须要对整个数据库设计流程有清晰的认识。从“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物理数据库运行和维护”,各阶段的主要任务都要清

学习

面板数据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面板数据10篇,内容包括雷神毕业面板数据,面板数据回归。MATLABAchievementofSurfaceFlatnessDataProcessingLiMinggui(TheMechanicalandElectricalproductsQualitySupervisionan

学习

工厂整改报告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工厂整改报告,内容包括工厂车间整改报告怎么写,工厂整改措施怎么写简要的。我选厂把此次拉网式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排查工作作为目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作为一项***治任务来完成。为了使活动收到实效,我选厂成立了

学习

运动发言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运动发言稿,内容包括运动发言稿简短,运动的主题演讲稿。对你来说或许有点儿远,在你身后,是你昔日苦练的汗水,在你身后,有同学们一双双支持的眼睛,路,你不会寂寞,不要忐忑,不要不安,迈着你矫健的步伐,奋力向前冲吧,天空会你而蔚蓝,阳光会

学习

数据分析师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数据分析师10篇,内容包括数据分析师培训,数据分析师最新分析。Keywords:bigdataofarchive;datascientist;postrequirements;postduties;qualitydemands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电子办公深度与广

学习

旅游计划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计划模板,内容包括旅游安排计划app,旅游计划范文模板怎么写。5、以继续打好“四大硬仗”为重点,加强旅游目的地建设。转变思维方式,从以往重视旅游景区开发为主转到重视旅游目的地建设上来。把旅游目的地建设与旅游中心城

学习

艺术概论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概论10篇,内容包括艺术概论艺术的创作过程1500字,艺术概论大全及分析。多媒体艺术是当代信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的产物,经历了从模仿到原创、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过程,正在步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学习

电子商务概论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商务概论10篇,内容包括电子商务概论基础知识,电子商务概论教案。2.实践实训环节薄弱。《电子商务概论》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课程,缺乏了实践的研究和教学都是没有意义的。目前许多学校依然没有重视《电子

学习

社会学概论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学概论模板,内容包括社会学概论十大论文,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二)解决问题的探索针对社会学中所涉及的理论及相关话题,教师在课堂上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让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不打断、不评判,对于他们的阐述要给

学习

对外贸易概论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对外贸易概论,内容包括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自考,对外贸易概论心得体会。一、《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分析(一)课程特点1、宏观性:主要从宏观上研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理论和实践,具体来说要研究中国不同时期对外贸易概况,尤其是改

学习

安全技术概论论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技术概论论文,内容包括安全技术概论论文,安全科技概论论文格式。(飞行试验研究院测试所陕西西安710089)【摘要】Internet是一种开放和标准的面向所有用户的技术,其资源通过网络共享,因此,资源共享和信息安全就成了一对矛盾

学习

艺术概论试题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概论试题10篇,内容包括大一艺术概论期末试题,艺术概论选择题大全。一、高中起点升本、专科考试时间表时间10月28日10月29日9:00-11:00语文外语14:30-16:30数学(文科)数学(理科)理化(高起本理科)史地(高起本文科)二、专科起点升

学习

建筑节能概论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节能概论论文,内容包括建筑节能现状论文3000字,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概论。1.绿色建筑发展与人才培养概况1.1我国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的迫切性绿色建筑作为建筑界应对环境问题的回应,已经成为世界建筑研究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

学习

美学概论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美学概论10篇,内容包括美学概论作者,美学概论必背资料一千问。关键词:陈望道《美学概论》启示一、陈望道及其思想简介陈望道(1890-1977),浙江义乌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美学家、翻译家,主攻修辞学,有著作《修辞学发凡》,学界称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