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汇率10篇

货币汇率篇1

关键词:货币替代汇率效应可自由兑换

人民币汇率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对这一汇率制度的评析,当前国内众多学者都是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过建立模型和计量分析方法来研究人民币的均衡汇率,进而提出人民币应该升值的观点,或者仅仅是对其正负影响进行泛泛的分析。实际上,不存在所谓的均衡汇率,均衡汇率分析法没有任何意义、正负影响仅仅分析的是其表面现象。

本文从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这一全新视角入手,来对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评析。

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

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下的一种货币性扰动,它对一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产生严重影响,如货币***策的***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府的财***税基遭到削弱、国际收支失衡、减缓甚至阻碍该国货币的自由兑换进程等,更为重要的是它会造成一国汇率水平的剧烈波动。

静态的角度

一般说来,货币替代现象表现为本国居民大量地用本币来兑换外币。货币替代程度越高,人们对外币的需求也就越高。在外币供给没有大幅变动的情况下,外汇市场的供需不平衡状况就决定了本币汇率会大幅贬值,而外币汇率大幅升值。美国的DonRoper和LanceGirton认为,在货币替代条件下,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本外币之间以及本外币和非货币资产之间的真实收益率之差。并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及费雪方程式,得出公式:

其中:e表示汇率;e’表示对汇率的预期;α表示本外币与非货币资产之间的替代弹性;β表示本外币之间的替代弹性;

上式表明,货币替代程度对汇率水平有重要影响,货币替代系数β越大,预期汇率的变动对当期名义汇率e的影响也就越大,即货币替代会超成汇率的不稳定性。极端地,当

即如果货币替代趋向无穷大(完全替代),则汇率也趋向无穷大,本币一钱不值。其本质含义是指某些国家已放弃了本国货币的使用,而用外国硬通货完全取代本币,拉美国家的美元化现象即是如此。

动态的角度

上述货币替代对本国汇率的影响分析只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了考察,而未涉及动态的汇率决定,特别是未涉及一国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化时,汇率的波动幅度问题。由于货币存量的大小会影响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所以一国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造成本外币之间相对价值发生变化,在货币替代的前提下,国内居民必然会用币值稳定的货币来替代币值下降的货币,因而大规模的兑换必然会导致汇率的波动,甚至超过货币供给的增长幅度。在这一方面,瑞士的ManfredGartner提出了汇率的“放大效应”,即一国持续性的通货膨胀***策会导致本币汇率的贬值幅度超过本币供给量的增长幅度。并根据汇率是可以预期的、购买力平价成立及非抛补的利率平价成立等前提条件,得出公式:

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年公布了一篮子货币的组成原则,其中: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是主要的篮子货币,另外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泰国等与我国贸易量比较大的国家的货币,也在人民币汇率参考的一篮子货币范围之内。对于现阶段我国的汇率状况来说,应该是一个十分理性的选择。

下面着重从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即从静态的角度、动态的角度这两方面,对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分析。

静态的角度

尽管自1994年以来,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面临新的经济运行环境的情况下,继续维持钉住汇率制度成本是很大的,同时,我国尚未具备浮动汇率制度所需的条件和环境,难以承受浮动汇率制度的冲击。正如欧元之父蒙代尔所说的,当前放松人民币汇率管制,允许人民币汇率升值必须满足三个前提:人民币可兑换、国际收支平衡、全球经济稳定,而最关键的国内问题是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以及市场预期的波动性极大的特点,使得人民币汇率极易发生逆转,给脆弱的金融体系带来严重的后果。可以预见,汇率一旦自由浮动,国际、国内的炒家将会利用经济金融体系内的结构性缺陷爆炒人民币,会使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加大,根本不会达到所谓的市场均衡汇率水平,这种结果极有可能导致人民币大幅贬值,国内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大幅上升,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一系列难以预期的不良后果。其路径为:

放松管制人民币汇率升值实际因素、非实际因素人民币汇率贬值货币替代程度扩大人民币汇率更大幅度的贬值金融危机

即一旦放松管制,由于人民币已积累了大量的升值预期,短期内必然导致人民币升值,但因为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市场预期的波动性,使得人民币汇率极易发生逆转,而一旦人民币汇率贬值,公众出于保值需求,必然引发货币替代。正如唐•罗拨(DonRoper)和兰斯•格尔顿(LanceGirton)认为的,货币替代程度β越高,使得的值越大,即预期的汇率变动会导致当期名义汇率的更***动,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货币替代,形成贬值——替代——再贬值的恶性循环,这种汇率变动的大起大落带来的系统风险必定会对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产生严重影响。

由市场决定的人民币汇率水平肯定是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但是当前,由于汇率形成机制的不完善,不可能完全放开汇率的管制,而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放弃了一味盯住美元的固定盯住制,降低了维持这一制度的成本,又能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不致对当前经济形势产生不利影响。

动态的角度

由于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大量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如果央行不进行干预或干预力度不足,必然引起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央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不得不大量购入外汇,投放基础货币,导致货币供给量大幅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央行不得不扩大票据发行,或采取“对冲”***策等手段,但是由于这些手段往往执行的成本过高并且对通胀压力的抵消作用也是有限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不能完全消除,这就使得经济主体极易形成通货膨胀预期,进而引起汇率较大幅度的贬值。其路径为:

持续扩张本币通胀预期货币替代、货币***策的不确定风险本币汇率大幅贬值

即由于货币当局持续扩张本币,使得公众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即这样公众由于保值需求,必然引发货币替代;而且由于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策的透明度不高,公众在市场中获得的信息不充分,并且央行在调控宏观经济时还缺乏足够的***策手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策的一贯性与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对公众而言,货币***策的不确定性风险也很大,即说明由于通货膨胀预期引起的大规模的货币替代会导致本币汇率的贬值幅度超过货币供给的增长幅度,即盖纳尔所说的汇率的“放大效应”。针对这种情况,为了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体制,央行不得不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从而导致汇率更大的放大效应、更多的基础货币投入,形成扩张本币—汇率放大贬值—再扩张本币的恶性循环,这一循环过程将使得央行为维持相对稳定汇率制的成本越来越大,并最终不得不被迫放弃这一***策。因此,从较长期来看,应逐步为提高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创造条件,减轻央行被动操作的压力,进而放松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实行灵活的汇率制度,这或许正是央行对付通货膨胀的最好的办法。

货币汇率篇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深入,汇率在一国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核心地位越来越凸显,人民币汇率也一直是中国经济开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做了研究,并取得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成果,其中不乏研究影响汇率变动机制的文献。Williamson(1994)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和资本流动是决定一国汇率的因素。一国汇率变动应该同一国经济增长和资本流动的长期趋势保持一致。Clark,Macdonald(1998)以利率平价理论为基础利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进行研究,认为国家间利差、基本经济因素会影响一国汇率。Cerra,Valerie,andSwetaChamanSaxena(2002)指出一国汇率受一国财******策、进出口贸易额、经济开放度、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管制等因素的影响。Inkoo,Lee(2008)研究了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一国交易成本、劳动生产率、商品替代弹性等都可以影响本国汇率水平。黄昌利(2010)运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利用中美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中国对外贸易、中国***府支出、货币供应量分析了人民币长期实际有效汇率的决定机制。李晓峰、陈华(2010)在宏观汇率决定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异质性预期作为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影响因素来解释人民币汇率理论预期与实际汇率的差异。采用中美货币供应量之差、GDP之差、短期利差、预期通货膨胀率之差和通货膨胀率之差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协整回归。刘威、吴宏(2010)在无抛补利率平价模型基础上对中美利率与人民币汇率进行了实证检验。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国外的研究主要得出影响汇率变动的一般性因素,如经济增长、资本流动、国际间利差、财******策、进出口贸易、劳动生产率等;国内的研究主要利用我国的相关数据,侧重分析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如劳动生产率、对外贸易、货币供应量、***府支出、利差、预期通货膨胀等因素。已有的研究客观地分析了影响汇率变动的外汇市场以外主要因素。本文拟结合货币互换原理,分析中央银行参与货币互换的特殊性;指出人民币互换协议的实施,在外汇市场上形成中国人民银行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干预机制、市场预期机制和派生机制等新的市场渠道,这对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货币互换与人民币互换协议

(一)货币互换

随着国际互换市场迅速发展,交易金额日益扩大,为了使利率互换的法律协议标准化、格式化,1985年,国际互换交易员协会公布了国际互换的指导性文件《互换的标准表述,假设、及规定守则》(被称为《互换手册》),供所有利率互换交易的参加者参考使用;1986年,又做了一些修改补充,出版了1986年版《互换手册》;1987年,公布了包括货币互换交易在内的统一标准协议,称为《利率和货币互换协议》(陈炜,1992)。这些文件成为互换协议的规范性标准,于是互换市场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货币互换是金融互换的一个基本类型,是互换双方由于在各自国家的金融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将本币的本金和固定利息与另一货币的等价本金和固定利息进行交换。互换的期限通常在2年以上。参与互换的主体主要是跨国公司、商业性金融机构等。通过货币互换,参与者可以实现不同币种的资产(负债)相互转换。

(二)人民币互换协议

近年来,西方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也开始利用货币互换协议,以实现区域金融合作。2007年12月12日,美联储与欧洲中央银行、瑞士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2008年9月29日,美联储与欧洲、瑞士、英国、日本四家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后来,分三次修改协议:扩大互换规模、延长协议时间;2009年4月6日,这五家央行达成互换额度协议,必要时可向美国金融机构提供外汇。中央银行参与货币互换市场,会使国际金融市场发生深远的变化。在参与货币互换协议方面,早在2001年中国就开始了货币互换,确定的发展方针是“先周边,后拉美”。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同泰国银行签署了总额为2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2002年3月,中国与日本签订了约3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安排协议。根据中国央行的数据,截至2014年7月,中国已与24个国家及地区分别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累计总规模超过2.7万亿元人民币。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人民币互换的总规模和覆盖面都在快速扩大,互换协议的期限均为3年,相对较长,说明人民币国际区域合作的稳定性比较好。

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新市场机制

由中央银行主导的货币互换协议,也称临时互惠信贷货币协议,在***策效果上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王凯,2009)。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角度看,人民币互换协议可被视为人民币流动性互换协议,它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同时达成的交易:首先,在互换期初时,当一家外国中央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提现它的互换额度时,该中央银行应以即期市场汇率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特定数量本国货币,中国人民银行在该外国中央银行的账户中持有这笔外国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那笔人民币则存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该外国中央银行拥有的账户上;其次,在互换期间,双方按照订立协议时双方约定将来期间各次交换时所用汇率,将各自负担利息互换;最后,互换期届满时,执行最后一笔交易,要求该外国中央银行以约定远期汇率在指定的未来某一交易日购回本币本金,其中,远期汇率以利率平价理论为基础计算得到。此过程,各国中央银行承担借出外币的信用风险。

(一)市场干预机制

通过实施人民币互换协议,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定向注入人民币与相关货币流动性,使外汇市场的供求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某一相对稳定的水平。该机制是中国人民银行利用人民币互换协议维持了人民币市场的供求而达到了保持汇率稳定的目的,所以该作用机制可被称为市场干预机制。由于人民币只是在经常账户下是自由兑换的,而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下是有条件的兑换,决定和影响人民币汇率水平及变动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下的交易,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进出口贸易,所以,形成人民币汇率的市场供求基础主要是进出口贸易。表1显示,中国大陆和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与中国人民银行和外国央行签订人民币互换协议的规模大体呈正相关关系,即进出口规模大则人民币互换协议规模就大。如欧盟、中国香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大陆重要的贸易伙伴,则中国人民银行与之签订的人民币互换协议的规模也相对较大;中国大陆与新加坡和英国等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规模较小,则中国人民银行与之签订的人民币互换协议规模也相对较小。当然,每一笔人民币互换协议的实施都有助于定向稳定该时期人民币与贸易伙伴货币之间的汇率水平。

(二)市场预期机制

人民币互换协议在签订时,中国人民银行与相应的某外国央行已约定了互换期内人民币现金流与其货币现金流交换的一系列汇率,包括互换期内利息交换的汇率和互换期届满时本金换回的汇率。这些各个时间点上的汇率对于外汇市场上中国人民银行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之间人民币与该外币的交易价格具有指导性的影响,于是这就形成相应时间点人民币与该外汇的指导性汇率;接着,商业性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人民币与该外汇交易时,其价格会参照指导性汇率来制定;最后,商业性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人民币与该外汇的交易价格,会受到商业性金融机构之间该外汇交易价格的影响。这样,人民币互换协议确定人民币与该外汇的互换汇率,就成为外汇市场上投资者心理预期的汇率水平。所以,人民币互换协议汇率影响外汇市场投资者的预期,进而投资者的预期影响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与该外汇之间的即期汇率。

(三)派生机制

通过签订人民币互换协议,设定人民币与相应互换货币未来指定日期的远期汇率,在互换时期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如果其他条件不发生显著变化时,人民币与互换货币就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联系,这些货币主要包括:韩元、港币、英镑、瑞士法郎、欧元、马来西亚林吉特、白俄罗斯卢布、印尼卢比、新加坡元、泰铢、巴基斯坦卢比、阿联酋迪拉姆、蒙古奥格里特、澳元、土耳其里拉等,这些货币不乏国际金融市场上重要的货币,如欧元、英镑、港币、澳元等;另外,这些货币又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关键货币——美元,各自都具有相应的市场关系。这样,人民币通过这种派生机制与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货币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联系。这种相对稳定的联系,使得人民币汇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定值更准确,既反映市场供求情况又增强了平稳性。

结论

货币汇率篇3

实际汇率作为开放经济框架中的基本价格变量,它的变动综合反映了来自内外部各种经济冲击的影响。按照主流货币主义的观点,实际汇率的变动主要是由经济中的真实因素所决定,只有在未被预期到的前提下,货币***策的冲击才能在短期内对实际汇率产生影响。

本文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建模,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前人的研究经验确定货币***策工具的变量和识别约束条件,以求在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冲击来源中识别出货币***策冲击,进而追踪实际汇率对货币***策冲击做出的响应。

二、货币***策冲击:设定、估计与识别方法

(一)对货币***策冲击的设定

要考察货币***策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首先需要对冲击的度量方式和内容进行设定,根据Sims(1986)、Eichenbaum和Evans(1995)以及Bernanke和Mihov(1998)提议的建模策略,我们可以用一个分块的线性结构VAR来刻画整个经济(忽略常数项和其他确定性外生变量):

Xt=Σki=0αiXt-i+ki=0=βiRt-i+εxt(1)

Rt=ki=0γiXt-i+ki=0θiRt-i+εRt(2)

Xt是t时期的宏观经济向量,Rt是t时期货币当局能够运用的***策工具向量,εxt和εRt是结构性随机误差向量。因为允许Xt和Rt的当期和滞后项同时进入两个方程,所以整个系统结构中包含了反馈效应。从经济含义上来讲,式(1)反映了宏观经济向量将受到自身和货币***策变化的影响,εxt是外生的宏观经济冲击;式(2)则是货币当局的决策规则,在t时期,货币当局将根据宏观经济向量以及***策工具向量的当期和滞后项所揭示出来的信息进行货币***策调整,在这种设定下,εRt就是外生的货币***策冲击,它包括了影响决策过程的各种随机因素所导致的对决策规则的偏离。

对于货币***策工具的选取,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以短期利率、狭义货币供给存量、货币当局非借入储备等数量指标作为指标,本文在选择指标变量时,将***策工具的可控性作为首要选择依据。因为对于可控性较差的***策工具,它的变动很可能是由货币需求因素所引起的内生变动,并非货币当局主动调控的结果,难以准确反映货币当局的***策意***。我们选定的变量为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央行对金融机构负债。由于缺乏成熟可靠的短期基准利率,存贷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央行最主要的价格调控手段,也是央行可控性最强的货币***策工具。央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则反映了央行对数量调控手段的运用,当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回收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时,央行对金融机构负债将上升。相对于流动性本身来讲,央行对金融机构负债的可控性更强。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我国M1的时间路径呈现出追逐通货膨胀的特征,这意味着M1的短期变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货币需求因素主导,并不适宜于用作货币***策工具指标。

(二)估计和识别方法

由于在结构VAR中当期的回归变量与误差项相关,我们需要将其转换为简化型VAR进行估计,再通过给定的识别约束,从估计的残差中重新获得结构性冲击,并以此计算脉冲响应函数以及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来追踪货币***策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时间路径所产生的影响。为使表达更为简洁,式(1)和(2)可以合并起来重新表述为:

B(L)Yt=εt(3)

Yt是由所有内生变量组成的m×1向量,B(L)是m×m的滞后算子多项式矩阵,L是滞后算子,B(L)=Pi=0BiLi,总结了变量间同期关系的B0为非奇异矩阵,εt是m×1的结构性随机误差向量,且满足E(εt)=0;E(εtεs)=Σε,t=s;E(εtεs)=0,t≠s,E为期望算子,Σε为正定对角矩阵。

用B-10左乘以式(3),令A(L)=B-10B(L),et=B-10εt,得到简化型VAR:

A(L)Yt=et(4)

其中A0=I;E(et)=0;E(e1es)=Σ,t=s;E(etes)=0,t≠s,Σ为非负定的对称矩阵。可以对式(4)进行OLS估计,得到A(L)和的估计值,为了保持系统的对称性,在我们要估计的模型中对所有的方程都使用了相同的滞后长度,OLS估计是一致估计且渐进有效。在估计完之后,可以用下式将结构VAR和简化型VAR的方差协方差矩阵联系起来:

Σε=B0ΣB0(5)

由于简化型VAR中的参数要少于结构VAR,必须对B0或Σε施加(m2-m)/2个约束条件,才能从式(5)识别出结构VAR,并利用et=B-10εt重新获得结构性冲击。对结构冲击进行识别是结构VAR分析的关键,不同的识别条件会形成不同的脉冲响应函数,识别约束不当可能会造成在实证分析中出现种种“谜团”。经过比较和权衡,在常用的长期效应约束识别、递归识别与非递归识别三种方法中,我们采用了递归识别方法,通过限定B0为一个下三角矩阵,对残差的方差协方差矩阵进行Choleski分解。Choleski分解给内生变量设定了一种Wold因果次序(或称递归次序),次序在后的变量的外生冲击对次序在前的变量没有同期影响。

三、变量与数据说明

我们估计的VAR模型中涉及到的变量包括:工业生产指数(Y,代表实际产出);消费者价格指数(P);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央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CBD);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利率(NI);美元名义有效汇率变动率(ANEER)。数据为季度数据,样本区间为1994年1季度至2008年1季度,全部数据来自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国际金融统计(IFS)数据库,除了利率和美元名义有效汇率变动率以外,其他变量都取对数。

由于VAR模型需要估计的参数有很多,随着内生变量的增加,自由度将很快被削弱,导致统计推断变得不稳定,谨慎起见,我们限制了进入模型的变量个数。在模型中,Y、P和REER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变量,也是货币***策盯住的主要目标,CBD和NI是货币***策工具。由于我国从1997年至2005年7月对汇率制度实施改革以前,人民币事实上一直是盯住美元,在模型中我们引入了ANEER。在因果次序安排上,ANEER作为来自外部的经济冲击排在首位,国内宏观经济变量其次,货币***策工具被安排在最后。在估计过程中还加入了季节性虚拟变量,以捕获模型中变量可能包含的季节性因素。根据SC准则,所有模型的滞后阶数都取1,对残差的自相关LM检验也都显示无自相关。

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查是时间序列分析的必要步骤,因此我们在估计之前先对模型涉及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由于Sims、Stock和Watson(1990)建议在VAR模型中,即使变量存在单位根也不要进行差分,他们认为VAR分析的目的在于决定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而非参数估计,差分可能会丢失重要的信息,而且从这一领域内的研究文献来看,绝大部分都是利用水平变量建模,我们在此也遵循一般的做法,直接对水平变量进行估计和分析。

表1单位根检验

变量

ADF检验PP检验

TNTTNT

单整阶数

ANEER-6.482880***-5.909743***-6.503783***

-6.120054***I(0)

P-3.593933**-5.723154***-1.426054-2.618614*I(0)

Y-1.971785-2.015171-1.728617-1.938545

I(1)

CBD-1.1559830.949928-0.8154950.329686

I(1)

NI-0.016314-3.974912***-0.332235-1.536949

I(1) or I(0)

REER-3.101770-3.407351**-3.236840*

-3.642061***I(1) or I(0)

说明:*、**、***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T表示含趋势项,NT表示不含趋势项。

四、实证结果

(一)脉冲响应函数

***1给出了VAR模型中REER的脉冲响应函数,反映了面对其他变量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REER的响应路径。

从***1可以看到:(1)NI和CBD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代表紧缩性***策冲击)发生后,REER会逐渐开始升值,没有出现所谓的“汇率谜团”。其中NI的影响是在8个季度后达到顶峰,持续一段时间后开始缓慢下降,但一直处于升值区间内;CBD的影响是在10个季度后达到顶峰,且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衰减迹象,表明它对REER的冲击具有持久性效应。(2)Y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发生后,REER开始逐步贬值,在大约4个季度后开始转为上升,但一直处于贬值区间内。这一现象符合我们一般的理论认识,实际产出的上升使得一国对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相对供给增加,从而形成了汇率贬值的压力。(3)REER对P冲击的响应并不强烈,P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发生后,REER会即刻产生微弱的升值,然后逐步下降至贬值区间,从第9个季度开始,REER重新回到升值区间内。这与一般的认识大相径庭,即在人民币名义汇率盯住美元以及日波幅受到限制的前提下,P上升应该是即刻引起REER升值。(4)ANEER是REER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反映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盯住美元这一典型事实。

(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

利用向前n步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我们可以获得各变量对REER影响大小的具体衡量,表2给出了REER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结果。

在表2中,ANEER是REER第一位的预测误差方差来源,到第20个季度仍然解释了REER50%以上的预测误差方差。由于识别条件的限定,CBD和NI在第1季度对REER的解释力为0,但此后呈上升趋势,从第12季度开始,两者成为第二位的预测误差方差来源,解释了REER近20%的预测误差方差。而且NI对REER预测误差方差的贡献高于CBD,到第16个季度,两者总共解释了REER大约三分之一的预测误差方差。其余变量对REER预测误差方差的贡献则很有限。

***1REER的脉冲响应函数

表2REER预测误差方差分解表(%)

时期ANEERYPREERCBDNI

173.780.112.4223.690.000.00

475.561.351.1018.480.682.80

868.432.651.0415.512.909.46

1261.993.150.9213.565.7114.67

1657.773.221.1512.628.2816.95

2055.953.101.5512.3910.0416.96

五、结论

本文以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利率和央行对金融机构负债作为货币***策工具的变量,采用结构VAR方法对中国1994~2008年货币***策冲击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得到的结论是:

1.对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表明,一次紧缩性货币***策冲击将引起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缓慢升值,其中利率冲击的效应将在两年后达到顶峰,然后逐渐衰减,而货币数量的冲击则具有持久性效应。

2.根据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的结果,美元名义汇率变动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最主要的原因,但在中长期货币***策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仍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其影响远高于国内其它宏观经济变量,货币***策冲击最高解释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约25%的变动,并且利率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贡献要高于货币数量冲击。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认为货币***策冲击在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对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渐放松、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货币***策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因此,在探讨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演变路径时,应当将货币***策的因素考虑在内,而央行也有必要关注汇率传导机制对货币***策实施效力造成的影响。

货币汇率篇4

关键词:汇率***策;货币***策;协调

中***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00102

1 我国货币***策和汇率***策的关系

1.1 汇率***策对货币***策的影响

2005年以来,在汇率***策上我国仍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介于固定与浮动之间的汇率。由于人民币在资本流动上还不能自由兑换,并且沿革管制国际资本流动,同时还没有实现所谓的完全市场化,使得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本处于不完全流动状态。

因而我国相关部门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关键的改革。通过分析汇率***策对货币供应量、对中央银行产出以及利率的影响,认真审核现行的汇率与货币***策,进而对我国货币***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一是在汇率市场化的前提下,有利于货币***策***性。第二是增强货币***策效应效力,保证中央银行能够及时地执行***策。第三是扩大拓展货币***策可调控空间,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尤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加强其外在约束力。第四是有利于减轻我国货币***策实施难度、并降低货币***策操作执行风险。第五是促进我国货币***策既定的四大宏观目标的实现。

1.2 货币***策对汇率***策的影响

开放条件下的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主要取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自2003年至今,由于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状态,致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又由于我国是外汇管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基础货币,为减轻压力,央行必须采取相应的货币***策回笼货币。央行的被动货币***策必定影响其***策的有效性。国际贸易对货币的内生性路径表示如下: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币被动增加回笼货币货币***策一定程度上失效。

货币***策的主要形式是改变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供应量。当其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利率也随即改变,其中利率只是作为一个中间变量。宽松的货币***策会导致外汇市场上本币供给量的上升,进而导致本币对外币有贬值倾向。紧缩的货币***策则会引起该货币市场流通量减少,提高利率,币值上升;该货币利率上升,会引起人们对其兑换获取套利收入,使得该货币需求增加,币值上升。

1.3 货币***策和汇率***策的冲突

一般认为,我国货币和汇率***策发生冲突始自1994年,后来我国发生了三次较大的冲突。第一次冲突主要表现为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与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策(1994年至1996年),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外部目标与所采取的紧缩的货币***策发生强有力的冲突。第二次冲突主要表现为抑制人民币贬值的汇率***策与稳健的货币***策目标(1998年至2000年),第三次冲突表现为维护汇率稳定的汇率***策和控制通货膨胀货币***策(2001年至2008年上半年)。

对于开放经济体而言,在***府不加干预而汇率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前提下,也就是浮动汇率下无论资本自由流动与否,为了使扩张性的货币***策导致的国际收支得到平衡,货币***策有效;而货币***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是无效的。因此,1999年克鲁格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所谓的“三元悖论”,即一个国家的货币***策的***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三大金融项目不能同时实现。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第一在维持货币***策的***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时,必须放弃汇率的稳定性,来实施浮动的汇率制度。第二在维持货币***策***性和汇率的稳定性时,必须放弃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并需要实行资本管制。第三在保持本国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时,必须放弃货币***策的***性。即本国货币***策的变动随着资本的流动变化而抵消效果,继而本国货币丧失了自身的自主性。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重要特点是资本项目完全流动,三元悖论说明了有效协调货币***策的***性和有管理的汇率制度是很困难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目前处于***形的右上半部分。在三元悖论的背景下,我国目前实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一定要保持汇率具有一定的弹性,保持货币***策的***性和汇率的稳定。

2 协调货币***策和汇率***策的建议

货币***策和汇率***策之间的冲突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并且这种矛盾是任何国家包括实行浮动汇率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无法完全避免的。因为任何国家的浮动汇率实际上都是有管理的浮动,任何***府都不会任由本币汇率无限制地浮动。因此,尽管目前我国的汇率改革已经跨出历史性的一步,但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协调汇率***策和货币***策之间的矛盾还需以下措施:

2.1 推进结售汇环节的市场化、实施综合的货币***策

为了实现真正的汇率市场化,由现阶段的强制结售汇制度转变为意愿结售汇制度,是我国目前汇率制度所需要做的。即让更多的市场主体通过自身的需要,依照自身的真实情况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充分交易。让各大企业按照自身需要持有外汇并且承担相应的风险和收益。这样一来,既有利于推动外汇的市场化进程又有利于缓解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压力,进而使外汇市场真实反映实际供求关系。

为防止出现“米德冲突”,不但要防止通货膨胀等简单的货币***策,还需要适当的汇率浮动区间相配套的汇率***策,同时刺激国内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把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策工具相结合,合理运用并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运用相关的逆回购、正回购和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货币***策,调节好各项关系,优化结构,引导金融部门更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注重适时适度的预调和微调。

注重信贷资源优化配置,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引导金融机构能够及时把握信贷投放结构和节奏,能够行之有效的做到有保有压,有扶有控。

2.2 保持适量的外汇储备、完善相应的货币市场和利率传导渠道

外汇储备有利于国家平衡本国国际收支、稳定本国汇率、抵御一定金融风险并且拥有保持清偿能力。但并不是外汇储备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本国自身经济情况持有适量外汇储备。释放市场需求,以市场供求定价,适当减少外汇储备,实现外汇的保值增值,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汲取国外先进经验,建立数据模型,购买先进的设备,同时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并且完善利率的形成和传导机制,努力营造利率市场化条件,加强货币市场各部分联系,完善同业拆借的市场业务和资本市场,形成一套健全的利率风险预测机制。在实施关于利率市场化过程的同时要加强银行的监管力度,增强利率的引导作用,相应的扩大其市场的交易主体,保持稳定的利率水平,相继发展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并同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通过干预和合理的管理来进一步实现汇率的稳定。继续贯彻并落实利率市场化***策,提高效率,并运用相关措施协调价格型调控和数量型调控,增加利率***策的有效性。

2.3 完善汇率的形成制度、认真引导公众预期

在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提高我国央行市场利率调控水平,改善央行对外汇的操作方式,适当扩大人民币的浮动区间,进而保证在我国货币***策在为实现国内宏观调控目标时人民币货币***策的有效性被削弱。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并且维持汇率的合理,均衡水平。不以扭曲市场机制为代价,通过适当干预管理手段来保证开放条件下我国金融机构的稳定,与国际形势相结合,提高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增强对我国人民币的信心,为其完全自由兑换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加大有关信息的透明度,公开和准确的披露参与者的交易信息;改善有关信息不对称的缺陷。其次,正确、准确、及时披露当前公关经济运行情况,从而采取合理正当的解决措施,引导公众的宏观经济向好的预期发展。最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规避相应汇率风险,合理适时调整外汇储备,加强***策国际协调。

3 结论

本文从货币***策和汇率***策之间的矛盾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现状,并且提出建议,从几方面来缓解矛盾,为货币***策和汇率***策改革提供了合理的建议,从理论的角度论证了两者之间的可以通过内部体制改革进行相互协调发展,为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就业,保持物价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服务。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崔晋华.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汇率***策与货币***策的协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汇率博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4]蓝天奇.中国汇率***策和货币***策的协调研究[J].现代营销,2013,(1).

货币汇率篇5

【关键词】汇率变动 通货膨胀

一、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关系现状

人民币汇率制度关系到国内民生及社会和谐,并不能够随意变更,它的改革需要建立长期的经济学研究以及实践的基础之上,所以在短期内,我国的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之间还将存在下述现状。在短时间内,人民币汇率仍然会对通货膨胀率有一定的逆向冲击;在一段较长期限内,通货膨胀率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存在着正向协整均衡关系。

(1)在短时间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的传递效应具有不完整性,所以它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水平的抑制效果有限;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币升值只可以缓解部分外来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不能真正解决内部本身造成的通货膨胀。

(2)在长时间范围内,通货膨胀率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存在着正向协整均衡关系,这就表明人民币升值会促使通货膨胀率的升高,这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后,国内的物价指数随着人民币升值而高居不下。一方面,人民币的单一方向升值加速了套利资金的流动,再加上累积长久的巨额贸易顺差,直接提升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这样就导致国内物价水平的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人民币汇率波动较为频繁,慢慢由低波动向高波动转变。人民币的大幅度展示了显著增强的持续性,进而体现了人民币快速升值的趋势及升值预期的作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汇率及通货膨胀理论

(1)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为“两国货币各自在国内的购买力决定了两国之间的汇率水平;在此基础上,考察期汇率等于基期汇率与两国价格指数之币的乘积,数学表达式为:E=EO×(1+i)/(1+i′),其中i和i′分别是本国与他国的通货膨胀率”。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建立在“一价定律”和完全自由化贸易的条件之下,尽管建立了通货膨胀与汇率之间的直接关系,但是因为它忽略了影响短期内汇率变动的因素,所以这个理论只能定性的说明汇率与通话膨胀之间的联系,并不能定量判断两者之间的关系。

(2)费雪交易方程式。费雪交易方程式为:MV=PT,其中M代表货币供应量,V代表一定时期的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物价水平,T代表一定时期的世纪交易量。另外,费雪交易方程式还存在关系式:dP/P+dT/T=dM/M+dV/V。因为V主要与人们的支付习惯和支付制度有关,所以可以假设V不变,那么假如V的增长速度小于M的增长速度(dT/T

(3)国际收支学说理论。国际收支学说理论认为:汇率是外汇市场上的价格,它主要是通过本身的波动进而影响外汇市场供求的平衡,从而使得国际收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而国际收支的主要影响因素关系式为:BP=(Y,Y*,P,P*,i,i*,e,Eef)=0。国际收支学说理论可以直观的表征价格水平与汇率之间的关系,但是它的前提是汇率完全自由浮动,所以并不太适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

(二)汇率对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

汇率变动可以通过间接渠道、直接渠道以及货币渠道影响通货膨胀水平,渠道传递的效果决定了汇率升值能否有效抑制通货膨胀。首先是间接渠道,汇率变动将直接影响净出口总额,进而进而影响总需求量造成价格的变动压力;其次是直接渠道,汇率变动主要通过影响进口原材料制成品以及中间品的价格来影响国内的价格,人民币升值降低了以国内货币衡量的进口商品价格,进而导致国内物价水平降低;最后是货币渠道,汇率变动通过影响资本项目顺差来改变货币供应速度的增长,从而影响通货膨胀率。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从进口产品生产成本的改变来看。进口产品的价格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而变动,人民币升值时随着下降。假如进口产品是中间产品,那么人民币升值会最先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然后降低国内依靠进口中间品进行加工生产的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降低生产者价格,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假如进口产品为消费品,则可以明显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率。

(2)从进出易来看。人民币升值会降低采用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的价格,提高采用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的价格,这样的效果就是进口商品替代了部分国内商品,国内总需求降低,从而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此外,国内进口增加、出口下降会较少贸易顺差,也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三、优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善通货膨胀的几点建议

(1)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在汇率水平的形成上没有效率,汇率水平不能真实的反映市场供求,这样就削弱了汇率水平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进而造成通货膨胀、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治及经济问题,所以要根据汇率水平进行汇率制度改革。

货币汇率篇6

中国自2005年以来开始推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改革目标是将传统的盯住美元的贬值性固定汇率制度向发达国家汇率模式靠拢:即以市场供求为导向,减少***府干预,增加汇率浮动。金融海啸曾使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有所停顿,然而,最近改革已经重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真的符合中国的自身利益吗?

当前汇率及汇率制度之国际格局

任何制度的形成都有其历史原因,国际货币体系也不例外。历史上,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从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而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在牙买加体系所确立的“自由选择”原则基础上构建而成。按照牙买加体系,各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包括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总体而言,大多数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元国家等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度,而与此同时,中国及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选择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包括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尽管牙买加协议容许各国按照自己的国情自由地选择汇率制度,然而,它又对各国的自由选择套上了一道枷锁――“汇率操纵国”。即基金成员国有义务避免操纵汇率、操纵国际货币体系、阻碍其他成员国对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或者不公平地取得优于其他成员国的竞争地位。

显然,这样一条貌似公平的规定是针对那些执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发展中国家。按照这一规定,发展中国家在确定其目标汇率时不应使本国货币故意贬值。然而,很有意思的是,如果考察一下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我们发现那些执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发展中国家其中央银行所设定的汇率目标通常使得本国货币故意贬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是“汇率操纵国”。

非对称的国际金融秩序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币值取决于其内部实质性的含金量,因此任何货币都可以看做是国际货币,其国际地位均等。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这种“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尽管将美元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国际地位,然而各国货币仍然与黄金有着间接的固定联系,各国货币仍然都可以看成是国际货币。

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纸币化时代。在牙买加体系下,货币真正非黄金化,由此,各国货币也出现了两极分化:发达国家凭借着自己强大的经济、***治、技术等优势以及庞大的黄金储备,拥有较高的国家信用,因此他们的货币发展为国际货币;发展中国家则相对落后,其货币为非国际货币。

拥有国际货币或非国际货币的区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核心区别,同时也构成了国际金融体系中最典型的非对称特征。国际货币是指在国际上被承认的可以充当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交易媒介的某国货币,它的前提是货币可自由兑换。非国际货币不被国际社会所承认,不能够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兑换成国际货币。

那么,这种非对称的国际金融秩序是否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选择使本国货币故意贬值的固定汇率制度?

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看贬值性固定汇率制度之选择

如果一个国家选择浮动汇率制度,这意味着其中央银行不会对其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如利用本国货币买卖外汇等),从而也没有机会积累外汇储备。这对本国货币为国际货币的发达国家而言,不存在任何风险,因为其货币本身就可用于国际支付(或可兑换成另一种国际货币用于国际支付)。然而,当该国的货币为非国际货币时,该国必须以他国货币(即国际货币)来支付各种进口和国际债务等,于是,累积足够的国际货币以防范各种风险成为该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

发展中国家储备国际货币的第二个原因通常是为了避免偿债风险。截至2009年末,中国外债余额为4286.47亿美元,就当前来看,中国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等主要指标均在国际标准安全线之内。但世界债务问题不容乐观,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典型案例就是拉美债务危机及其之后出现的大量国家债务问题。实际上,不仅发展中国家,很多发达国家也陷入了债务危机:如金融危机以来的冰岛国家破产、迪拜债务危机和希腊债务危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风险对于可以发行国际货币的发达国家来讲可谓小菜一碟,他们可以直接通过发行货币来解决问题,但对于不具备发行国际货币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就可能是灭顶之灾。由此我们看到,积累足够的国际货币是当前非对称的国际金融秩序下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由于发展中国家所发行的货币并非国际货币,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他们面临着更多的国际金融风险,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发展中国家需要随本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不断增加其国际货币储备,而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必须选择使本国的国际收支产生盈余的贬值性固定汇率制度。

中国的外汇储备足够了吗?

中国目前的国际货币储备已高达世界之最的24471亿美元(2010年3月的数据)。有学者指出,中国的经济规模还没有超过日本,但其外汇储备已远超日本,这似乎意味着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过多了,也许我们真的不需要再增加国际货币储备了。

第一,我们想说明的是,日元是国际货币,而人民币则是非国际货币,因此,两者没有可比性。第二,中国的经济规模仍然在不断扩大,对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刚性需求也势必不断增加,而按照相关的外汇储备理论,其适度的储备规模本应随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长。第三,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定价权并不在中国手中,而其价格未来必然会在国际金融资本的炒作下再次重新暴涨。事实上,各种迹象已经表明,国际金融资本的炒作对象已越来越多的针对中国战略资源的刚性需求。第四,由于中国外汇资产上的管理失误,中国所购买的近4000亿美元的两房债券已从人间蒸发。第五,当人民币升值时,美元自然会贬值,这也同时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商品(包括石油等)价格必然会上升,这使中国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再次无意间削弱。难道我们真的有理由继续使人民币升值?继续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化为乌有吗?

从优化资源配置看贬值性固定汇率制度之选择

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是二元经济,这意味着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大量的闲置资源,闲置资源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当前环境下无论是从本国还是从全球的视角,资源都没有实现最优配置,是典型的非帕累托均衡。从理论上讲,这意味着存在改善世界总体福利的空间。而汇率的变动如同相对价格的变动,它同样调节着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因此,从增进世界总体福利的视角,衡量汇率水平是否合理,不应只看其是否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而更应该看是否有利于提高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

毫无疑问,贬值性固定汇率制度将更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与此同时,由于本国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与国际市场相比更为便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样一种汇率制度更能吸引外商投资。就存在着大量未被使用的经济资源(如过剩劳动力等)的发展中国而言,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使那些闲置的资源得以利用。这将提高资源分配的有效性,从而使本国居民和发达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得以提高。

结 论

上述分析让我们看到,中国所执行的贬值性固定汇率制度是发行非国际货币的发展中国家对当前不对称的国际金融秩序所做出的一种自然反应;与此同时,这样一种反应也符合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原则。而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向发达国家模式靠拢的改革无疑将中国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与此同时,它也不利于中国更快地消化剩余劳动力以完成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赶超。

事实上,按照我们的讨论,唯有在下列两个条件下,中国才可以放弃贬值性固定汇率制度,并让人民币汇率完全浮动:一是中国的剩余劳动力已经或即将用完,中国已经或即将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二是人民币已经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主要货币之一。

货币汇率篇7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货币替代;协整分析

中***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7-0009-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7.02

一、货币替代的含义及原因分析

(一)对货币替代的解释

货币替代是指一国居民因对本币的币值失去信心,或本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外币在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部或者部分替代本币[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无法干预货币供应量,且经济的主要调整机制是由国际收支不平衡引起较大的汇率调整,只有当各国对货币的需求不可替代时,它才能使得货币***策完全***及有效。在当今世界开放经济条件下,这一条件难以得到满足。所以货币替代可以通过破坏货币***策的有效性、***性以及稳健性,消减国家财***计算交纳税收的标准,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等手段来影响一个国家的金融形势。

(二)货币替代出现的原因

货币替代现象始于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分崩离析以及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兴起,从那以后货币替代现象开始渐渐被公众关注。这是因为货币替代不仅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还对国家的货币信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削弱国家制定的货币***策效力,扩大货币当局控制国内货币供应量的难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5年汇率改革后,我国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与世界经济更加融合。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成员,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一国货币不仅在国内具有购买力,还具有一定的对外价值,即汇率。一国货币汇率越稳定即汇率浮动幅度越小,则将其作为国际间经济来往的支付手段或充当商品交易的价值尺度时所面临的判断性误差、交易损失风险就越小,因此人们往往都更加倾向于持有汇率波动较小的货币,对于那些汇率波动频繁、存在着强烈贬值预期的货币则会主动放弃。我国经济体系内必然存在着多种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自由兑换的货币,可以预测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加大,我国经济更易受通货膨胀、对本币汇率存在贬值预期、***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经济主体为了规避风险、降低机会成本、提高收益率,会更多地持有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货币替代”现象也就随之发生。

二、货币替代的现状分析

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虽然浮动汇率比固定汇率更能有效地抵制来自外部的冲击,但是由于我国当前脆弱的金融条件与环境使得人民币汇率极容易发生转变,因此对于浮动汇率带来的冲击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抵抗,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规模不断增大,且外汇储备量呈大幅度的增长趋势,因此为了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中央银行必须干预市场大量购买外汇,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大,通胀压力增大,存在着隐性的货币替代。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结果表明,人民币一直都存在被低估的问题。2005年7月我国汇率改革使得我国有了更强的适应世界经济环境的生命力。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增长速度普遍减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特别是西方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然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继续保持着增长。200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仅只是日本的一半,在2008年末我国GDP总值却已经超越了德国达到了314045亿元,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我国GDP总值为397983亿元,世界排名第二。截至2011年12月我国外汇储备增加至31811.48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推动我国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即为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人民币升值使人民币实际购买力上升,这些因素会促使理性经济主体减持外币,货币替代程度降低。

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是衡量货币替代程度的两种指标。经过研究对比,本文决定采用强调总量含义的相对量指标SR=Fd/(Fd+M2)指标来具体分析我国的货币替代程度,ER表示直接标价法下的人民币汇率;Fd代表国内金融体系中的外币存款即“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中各项存款项,与“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各项存款项之差;M2表示本国广义货币供应量。

货币汇率篇8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货币主权 中国

一、国家货币主权

经济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经济方面的重要体现,货币主权则是国家经济主权的组成部分。国家货币主权是指每个国家在其国内有发行和管理本国货币的最高权力,在国际上有***执行其对外的货币***策,平等参与处理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权利。各国的立法和大量国际条约及实践说明,国家的货币主权主要体现在:发行***的国家货币,确定本国货币通外国货币的关系,建立外汇管理制度,安排国际结算等几个方面。

当今各国的货币主权并不是绝对的,对货币主权有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但是限制要有 “度”的把握,近来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大加炒作,可理解为对我国决定和改变币值的权力进行挑战,以下主要从这个角度对国家货币主权进行阐述。

二、人民币汇率问题

根据货币主权原则,各国确定本国货币与别国货币的比价,属于该国***府***行使的权力,其他国家不得干涉或反对。我国***府也历来把人民币汇率问题视为国家货币主权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涉及汇率争端一般都是以贸易摩擦为手段,进而通过***治途径解决,真正上升到法律争端的还未曾见。笔者认为,尽管当前法律在这个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不大,但应未雨绸缪,并且如果能够论证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合法性,对我国外交谈判的环境会更加有利。

迄今,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法律途径有两种:一是将汇率争端在WTO框架内解决;二是指控人民币汇率安排违反IMF协定,在IMF框架下解决。尤以直接或间接通过WTO解决的呼声最高,WTO争端解决机制及执行机制都比较成熟,而IMF执行措施的力度远没有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强硬。国内学者针对人民币汇率的管辖权问题,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 GATT第15条仅规定了货币兑换和国际支付方面的内容,人民币汇率义务应由IMF依IMF协定第4条进行监督,而不应由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第二,可将人民币汇率机制解释为“与贸易有关的外汇措施”,而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人民币汇率争端;第三,认为WTO框架下的现行外汇机制排除了WTO对缔约方之间汇率争端的管辖权,但应在程序与实体上对WTO规则进行修订与完善,尽快确立WTO对汇率问题的管辖权。三种观点均认可:WTO对汇率问题没有做出实体性的规定。至于程序上能否将汇率问题纳入WTO争端解决机制,笔者认为理论上是可行的,因为WTO争端解决的门槛要求并不高,汇率问题与贸易相联系是不争的事实,而WTO成员方可就“协定下的任何利益受到丧失或损害”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起贸易争端,而不论另一方是否违反协定的规定。那为何至今仍未有此类争端被提交呢?一来各国也认为即使提交到WTO也前途未卜,胜算不大;二来,基于***治的考虑,许多国家的汇率***策并非无懈可击,故有所忌惮。

所以,人民币汇率问题在WTO框架下解决目前不具有现实性,多哈回合也并没有把学者们所提到的“与贸易有关的外汇措施”纳入议题。与汇率问题具有最密切联系的依然是IMF及其相关规定。实践中关于人民币汇率争议较多是第1节规定的第3项具体义务,即成员国应该“避免操纵汇率或国际货币体系来妨碍国际收支有效的调整或取得对其它成员国的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西方国家通常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导致贸易失衡。但是尽管明确禁止外汇操纵的行为,但在协定中并没有具体对“操纵汇率”作出界定,为弥补这一缺陷,IMF于2007年通过了《对会员国***策双边监督的决议》,对“操纵汇率”的含义作了阐述。《决议》规定只有客观方面满足以下两个条件,该会员国才会被认为是为取得对其他会员国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而操纵汇率的:1)一会员国是为造成汇率低估的严重偏差而实施旨在影响汇率水平并且实际影响了汇率水平的***策;2)造成这种偏差的目的在于扩大净出口。并且,在进行“操纵汇率”的认定时还必须考虑主观要素,这种判断很困难。成员方这一义务很大程度上是流于形式,所以,西方国家要想通过IMF认定我国违反国际义务,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

分析可知,无论是放在WTO或是放在IMF下考察,人民币汇率都没有违法性可言,西方国家指责我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缺乏国际法上的依据。从法律角度讲,我国应该坚定立场,对外国的无理指责据理力争。从深层次讲,在汇率问题上屈从于外部势力还是坚持***自主,其实质是能不能维护货币主权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坚定维护本国货币主权的立场,汇率的变动才能有利于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否则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治和经济代价。

三、全球化对国家货币主权的冲击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主权受到限制是一种客观事实,绝对主权理论在国际法领域里是“绝对地”没有存在的余地了,主权权利的让渡是有利于发展全球经济和维护人类整体利益的。

金融全球化客观上对国家货币主权有削弱和抑制作用,首先这些作用通过法律文件成为对国家有约束力的法律意义上的限制和制约,这种限制是最直接的,而类似法律文件的代表就是IMF协定。其次,国际组织利用其影响力来施加对国家货币主权的限制。第三,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的拓展也会通过市场对国家货币主权造成影响,这种限制虽不像法律文件那样有约束力,但其确实约束了国家独自处理货币事务的能力,第四,全球化的深入使得一个国家在作出决定时不得不考虑它国的态度和国际舆论的导向。

可以说,不同内容的国家货币主权受到的是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冲击,这正体现了主权让渡的重心不同。从国家货币主权各方面受到的冲击情况来看,外汇管理制度和安排国际结算方面受到的限制相对较多另一方面,货币发行和汇率制度受到的真正有约束力的限制不多,除去市场的影响以及部分区域合作的成果,各国牢牢地把持着这方面的货币主权。

通过以上分析,相较于关税主权等其他经济主权,国家货币主权受到的限制是相对较小的,这充分体现了国家货币主权在经济主权中的核心地位,而且作为核心之核心的汇率主权基本不受限制。当然,国家货币主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关系的发展,各国金融联系的日益密切,货币的国际合作加强,各国有时候必须放弃一些在货币上的主权,以履行遵守已签订的国际条约、协定的义务。

四、对中国的启示

鉴于人民币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一旦选择使人民币维持现状,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治压力和贸易摩擦加剧的风险。笔者认为,中国应该在把握以下几点的前提下灵活应变,维护正当利益。

首先,必须把握国家主权内容变化的大方向:主权让渡是国家自愿的结果,让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强化国家的整体利益。

其次,在有关货币国际规定的“软法”性质没有改变之前,并且在创造一种超主权货币以取代美元的计划为期尚远的情况下,中国应当根据自身利益,坚决维护国际货币主权。

第三,必须对相关的货币***策进行调整,完善外汇储备制度,逐步推动汇率形成市场化机制。

另外,在坚持和维护国家货币主权的同时,我国应该加强同其它国家在金融货币领域的双边或区域合作,近一段时间我国频繁和外国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就是很好的合作途径。

参考文献:

[1]盛愉著《国际货币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85版

[2]韩龙.《美国有关人民币汇率立法的晚近动向与对策》.《江苏行***学院学报》,2008;第6期

[3]韩龙.GATT第15条:汇率义务衡量需提防的陷阱——基于人民币汇率义务问题的探讨.法律科学(西北***法学院学报),2007;第2期

[4]管荣.论WTO对人民币汇率争端的管辖权.法治研究,2009;第2期

货币汇率篇9

论文摘要:从全球经济来说,人民币汇率的适当升值并非是解决国际贸易不平衡的唯一救命稻草,国际社会也完全没必要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国施加压力。我国虽然尚未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但国际资本通过各种变通的渠道流入我国的趋势并未逆转。结果使我国的货币***策***性打了折扣,货币***策执行效果与预期目标不相匹配。由于货币***策的***性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不可逆转,为了增强货币***策的***性和***策执行效果的有效性,有必要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一、通过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我国货币***策的有效性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的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货币***策、国际资本流动、相对稳定的汇率三者不可兼得,即存在所谓“不可能三角”关系。我国奉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策,意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条件下的基本稳定。事实上,汇率管理有余,浮动有限,汇率较为稳定,使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累积,对国际资本流入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资本在寻求规避本国风险,追逐国际套利机会的背景之下,更是窥歔中国。我国虽然尚未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但国际资本通过各种变通的渠道流入我国的趋势并未逆转。

二、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不会改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从比较优势理论看来,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工业化进程中建立了相对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低成本,虽然包括劳动力、土地、资金等在内的生产要素成本正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在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我国与欧美日发达国家形成上下游垂直产业关联关系,这与横向产业格局下辖依靠价格竞争情形有所不同,决定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不会因为汇率适当变动以及国内生产成本有所上升而发生根本逆转。也就是说,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不大,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国际产业竞争力格局,反而会改变提高我国的贸易条件,对中国有利,更何况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汇率本身的必然升值。

货币汇率篇10

德国马克和日元的升值

德国马克随着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一直持续、主动、稳步地升值,并在1980年前完成了升值的主要过程。德国马克升值始于上世纪60年代。1973年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后,马克汇率开始浮动。1972~1979年,马克的名义有效汇率升值54.3%。80年代的第二次石油危机甚至也未明显阻挡马克升值。1985年以后马克又进入升值区间,但升值幅度较80年代前有明显回落。1992年马克的名义有效汇率为102.1,只比1986年升值11.1%,远低于70年代的升值幅度。

联邦德国的经济在马克升值过程中表现抢眼。年度经济增长率基本持续保持在4%以上,一半年份超过6%,70年代前半期甚至高达10%以上。相对于国民经济的强劲增长,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即便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CPI上涨也很少超过6%。在马克升值期,联邦德国的贸易余额仍保持了强劲走势。1985年以前年贸易顺差达200亿美元左右,此后一路冲高至750亿美元,直至东西德合并顺差规模才有所下降。

相比马克,日元升值启动较晚、反复较大。日元的升值推迟到1985年“广场协议”才真正进行,错过了升值机遇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一直维持1美元兑360日元的固定汇率。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和黄金的兑换,日元汇率由此转向浮动。1973年3月,日元兑美元升到261.90日元,而其后两年又回贬至300日元。从1975年底第一次石油危机结束到1978年底卡特总统支持美元计划出台之前,日元虽经历了第一个升值周期,从1美元兑298日元升到176日元,但到“广场协议”前,日元又回落到259日元。错过时机的日元不得不加速升值。从1985年的“广场协议”到1989年,日元汇率攀升至1美元兑125日元,升值幅度达一倍以上。经过短暂的盘整后,90年代前半期又经历了第三次升值,从1990年到1995年日元从1美元兑160日元升值到87日元左右。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初,为抑制日元升值,日本曾三次实施所谓“日元对策”,鼓励进口,限制出口。经历过“广场协议”的日本前央行副行长绪方四十郎对70年代的汇率***策作出如下评价:“我们本该主动从自己的角度早作***策调整,但调整的严重滞后,最终导致日本当时无力应付国内市场运行和国际***治的双重压力,最终作出了被动型调整,且一遍又一遍重估货币。”他分析说,“当时国内有一种社会心理蔓延,认为日本的经济就是依靠出口,如果汇率升高,出口就会受到打击,经济就会受到打击,而且这种心理覆盖了多数的***策制定者,以至于很难劝说他们改变认识。结果,所有应对顺差问题的行动都延误了。”

日元升值模式对国内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日本战后高速增长的态势没能得以持续。一方面,经济增长波动剧烈,另一方面,90年代以后,有些年份的经济增长甚至为负,另一些年份只能勉强为正。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从升值前接近全面就业下降到1996年之后的96%以下。与经济增速和就业率下降相伴的是,日本经济自“广场协议”以来进入通货紧缩期。大多数年份的CPI增长率在2%以下,许多年份甚至为负。这意味着,升值压力没有及时释放带来了破坏作用。

日元的升值期还伴随着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正常循环。例如房地产、股市都出现了暴涨,在第二次升值周期末尾,经济泡沫的破灭,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加元和卢布的升值

自2002年开始,加元出现了一波升值走势,持续至今。2003年底,加元比2002年年末升值22.2%。随后的几年,加元继续走强。

加元升值期,加拿大经济表现抢眼。2002~2005年,GDP增长率分别达到4.29%、5.16%、6.22%和6.1%。而物价增长率一直保持稳定,升值以来没有超过3%。失业率在升值期延续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下降趋势,2005年降至6.8%,比升值前下降了1个百分点。同时,加拿大的经常项目余额从1999年开始转为顺差,这一趋势并未因加元的升值而终止,反而持续扩大。2005年,经常项目余额再创新高,达到265.55亿美元,比升值前的2001年增加了100亿美元以上。可见,加元从贬到升的走势并未影响加拿大经济的上升态势。

几乎与加元同步,卢布从2003年开始也经历了持续几年的升值。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放弃了对汇率浮动幅度的规定,实行浮动汇率,卢布急剧贬值。经过五年的恢复,贬值势头得到抑制,开始稳步升值。至2007年11月初,卢布汇率回升到1美元兑24.48卢布,比2002年升值了近30%。

卢布升值伴随俄罗斯经济的强劲复苏。GDP增长率一改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大幅下挫态势,保持了稳定增长,2004年和2005年的名义GDP增长率分别达到28%和27%,实际增长率高达17%和14%。同时,升值期通胀率逐年降低,此前的恶性通胀得到了控制。

自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经常项目连续较稳定地保持了盈余。自2003年卢布升值以来,经常项目盈余不断创出新高,这虽然部分得益于资源价格的走高,但同时表明本币升值并不一定恶化国际收支。

货币升值的经验结论

在经济快速增长期,本币升值是一个普遍现象。德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以及印度、韩国、法国、墨西哥等国家,都曾经历过持续五年以上的大幅升值期。经验表明,在经济持续增长期,本币币值或有阶段性调整,但总是处于上升通道。

合理的本币升值不会改变其经济向上的基本走势,同时可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在本币升值期,绝大多数的国家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就业改善、经常账户保持盈余,国际收支没有出现恶化。此外,本币升值有效地抑制了一般物价的上涨。

短期宏观***策难以改变汇率变动的长期内在趋势,延迟升值会使矛盾和风险不断累积。汇率的长期变动反映了经济基本面的要求,具有强大的内在动力,短期性宏观***策(例如央行在外汇市场上的公开操作)无法改变汇率变动的基本趋势,这已是被各国汇率史所验证的铁律。因此,汇率升值压力宜疏不宜堵,人为抑制不但会造成升值主动性的丧失,而且会使汇率扭曲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国内通胀和资产泡沫等。时间拖得越长,矛盾和风险积累得越大,如果到最后被迫采取一次性的大幅调整,会给经济造成大的震荡。

升值本身并不必然导致资产泡沫,在本币升值的同时采取恰当的国内宏观***策至关重要。日德两国的汇率史显示,升值本身并不一定会造成资产价格膨胀。与本币升值相伴随的货币***策区别可能是两国升值绩效迥异的重要原因。为了继续维持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日元在升值的同时,实行了宽松的货币***策。日本银行希望利用低利率来维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以便抵消日元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结果却导致大量流动性不断流入金融机构和企业。但一般物价水平并无提升,出现了“货币消失”现象,最终转为资产价格的上涨。因此,金融缓和***策是资产价格膨胀的主要推手。联邦德国则把马克升值放在一个适度偏紧的货币环境中进行,资产价格膨胀从而得到抑制。实践显示,偏紧的货币***策有利于经济向更高的均衡发展路径过渡。

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在经济上升期,本币升值是国际普遍经验,顺势升值不仅不会影响经济上升的基本趋势,反而会有助于提升产业结构,化解资产价格泡沫。然而,从国际经验反观中国,一直试***避免日元升值困境的中国,至今所走的似乎仍是日本式道路。其一,在币值明显低于均衡汇率水平背景下,努力抑制人民币升值步伐,使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升值的压力有增无减,将来被动大幅调整的可能性日益增加。其二,迄今为止,中国避免了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但似乎并没有避免资产价格的泡沫化。其三,在人民币缓慢升值期,无论是在货币供应量还是在真实利率上,国内事实上执行的是都较为宽松的货币***策。

多数国家高速经济增长会伴随实际汇率升值趋势,然而,持续贬值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在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增长几十年中的主旋律。1978年以来的人民币实际汇率走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到1994年,人民币实际汇率主要是单边贬值,贬值幅度达2成左右。第二个时期是1994~1997年,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相对稳定,实际汇率有所升值。第三个时期是1998~2005年,人民币名义汇率基本不变,实际汇率由于美元疲软而贬值。

作为开放大国的货币,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亟待增加。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的经验表明,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才是大国的首选。因为要维持汇率稳定,内部经济就需作出调整。对大国而言,这需要较长的时间,也需要较大的代价。基于这种考虑,人民币币值的重估应以我为主,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作出抉择。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货币汇率10篇

学习

货币幻觉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货币幻觉10篇,内容包括货币幻觉怎么样,货币幻觉的表现有哪些。一、文献回顾传统经济学将其理论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之上,其中理性人假设处于核心地位。理性人具备高超的计算能力,可以准确、快速地完成数字计算,而不受备选项

学习

新闻稿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新闻稿,内容包括新闻稿8篇,新闻稿范文100篇。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第五届国际矿泉节新闻会。今年的-月-日至-月-日,国际饮水资源保护组织、中国矿业联合会等八家单位在白山市联合主办第五届国际矿泉节。为借助各新闻媒体的作

学习

小学生交通安全画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交通安全画,内容包括交通安全怎么画简单又漂亮,交通安全画简笔画大全。在美术活动中不断为学生创造机会,通过网络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渗透“三生教育”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探索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增

学习

国际货币体系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货币体系10篇,内容包括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和主要特点,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新特点。使用何种形式的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最基础的问题,它关系到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当一种货币的使用扩展到其发行国以外时,它就成为国

学习

英语翻译10篇

阅读(23)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先生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在众多《红楼梦》英译版本中,英国汉学家代维・霍克斯(DavidHawkes)和约翰・闵福德(JohnMinford)的全译本TheStoryoftheStone,和我国翻译家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的全译本A.

学习

基础货币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基础货币10篇,内容包括基础货币有什么特征,现代货币基本知识。在美国经济学家费雷德里克・S・米什金所著的《货币金融学》中写到:货币是指在支付商品和劳务或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它具有计量单位、价值贮藏及支付的功

学习

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语文教师经验交流材料模板,内容包括九年级语文教师经验交流发言稿,语文线上教学经验交流心得体会。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材料特性》是理工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要学习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与国际接轨。我院的双语教学

学习

计算机英语词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英语词汇10篇,内容包括大一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大全,计算机英语词汇书籍推荐。当今,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随之产生的新名词、新术语等计算机新词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和刷

学习

货币银行学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货币银行学10篇,内容包括货币银行学黄达,货币银行学教程。

学习

精准扶贫村工作总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精准扶贫村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村精准扶贫年终总结,村精准扶贫半年总结。各位领导:根据安排,我中心负责驻村帮扶工作。自2017年8月工作开展以来,在正确领导和州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帮助指导下,按照全州精准扶贫工作部

学习

中学历史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历史论文,内容包括中学历史论文发表,中考历史小论文怎么写。学生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主要内容,用饱含情感的言语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浓厚的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情感,推动课堂教学

学习

结算货币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结算货币10篇,内容包括结算货币的好处,五大结算货币。二、实证研究(一)长期均衡关系1.变量平稳性检验。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时间序列平稳的基础之上,所假设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服从正态分布。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大部分

学习

国际经济贸易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经济贸易10篇,内容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知识,国际经济贸易专业。2、国际经济贸易是否面对可持续、生态化等问题对于我国当今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国在欧盟的绿色贸易里受到的限制惩罚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我国的国际经济

学习

商务英语专业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商务英语专业10篇,内容包括商务英语专业介绍,商务英语专业大专。BusinessEnglishProfessionalConstructionResearchZHURan(DepartmentofBusinessEnglish,SchoolofEnglish,TianjinForei

学习

“瑞丽指数”:领跑中缅货币汇率机制形成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瑞丽指数”:领跑中缅货币汇率机制形成,内容包括瑞丽缅甸纸币兑人民币汇率,瑞丽玉石市场人民币汇率。经过德宏中支的砥砺奋进,2015年3月31日,全国首个中缅货币兑换中心(以下简称兑换中心)在德宏州瑞丽市姐告边境贸易区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