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篇1
英文名称: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8439
国内刊号:11-4418/TU
邮发代号:2-55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小城镇建设篇2
一、我县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在行***区划调整后现有乡镇18个,其中建制镇11个,乡7个,建制镇占乡镇比例由38.8%提高到61.1%。全县总人口110.3万人,建成区面积为47.89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28.98万人。全县公建成投产水厂8座,集中供水设施11座,年生产能力为1520万吨,用水人口约为20.5万人;全县用电率为100%;燃气用户约为8000户,约2.2万人;建成区园林绿化面积648.12公顷,人均22.36平方米;县城关镇建成污水处理厂一座,日生产能力2.5万吨,城关镇的污水处理率为98.5%。2008年全县小城镇市镇共用设施共计投入33445万元。全县18个乡镇都已做了整体规划,127个行***村、225个自然村都做了详细整体规划,2008年度规划投入为45万元。近几年来,县***府把小城镇建设与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相结合,与推动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城乡一体,科学规划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强化管理,使我县小城镇建设工作有了举足的进步,各个乡镇都加大了小城镇建设的力度和投入。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为下一步招商引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也为乡域、镇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夯实了基础。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欣欣向荣。
二、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小城镇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尤其是基础设施、公共、公益事业的建设资金难以着落。
2、城乡建设的品位不高,精品意识不强,建筑样式和建筑立面缺少地方特色,水平不高。城市建设中重复建设和违规建设的较多,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和奖惩制度,从而造成小城镇建设资金的不必要流失。
3、村镇建设管理工作缺乏资金保障和组织保障,首先是县级村镇建设管理部门没有建设和管理经费,各项工作难以开展或是开展没有力度;
4、体制问题至今乡镇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的人员不能“定人定事”,人员调动频繁,从而造成有事无人管或有事多人管的现象,进而导致村镇建设管理人员思想不稳定,工作没有积极性,工作难以正常、有序、稳妥的开展。
5、思想认识不到位,观念滞后的问题还未根本解决。从而造成工作力度不够,工作成果不明显,小城镇建设的速度、规模、品位都不理想。
三、实现本县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性
小城镇建设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改革问题,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现实选择,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加快发展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直接关系着小城镇能否健康发展和持续发展。今后各乡镇要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综合考虑资源、人口、生产力水平等客观条件从而为经济社会和谐有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拓宽筹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小城镇聚集功能
小城镇建设应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鼓励和引导多种社会资金来建设基础设施。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要进一步提高小城镇的凝聚力和承载力,努力改善小城镇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把小城镇率先建成小康建设示范工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4、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增强小城镇发展活力
实践证明,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是发展小城镇的一条成功经验。因此各乡镇要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和促进工作的重点应着眼与新建企业、已形成企业、有一定规模效益和有特殊行业要求的企业。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不局的指导工作,做好乡镇企业的建设规划,引导乡镇企业改善布局。三是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5、加强小城镇综合管理,巩固小城镇建设成果
小城镇建设篇3
小城镇是以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金融和服务等为特征的地域系统。***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经营小城镇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落实省委“两个加快”、市委“两个强力推进”有效途径,统筹城乡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抓紧抓实抓好。
一、对巴中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分析
建区设市十六年来,由于各级***、***府的高度重视,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对经济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到底,全市有123个乡集镇,61个建制镇,其中部级重点镇5个,省级试点镇48个,县城以下乡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98平方公里,乡镇平均建成区1.1平方公里、人口3000余人,平均66平方公里分布着一个小城镇。恩阳镇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4.5万人,是全国重点小城镇。清江镇近几年来城镇房屋建筑面积以每年5—10万平方米,人口以年均500户、人的速度增长。
(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抓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功能完善,小城镇成为人口、经济、社会等资源的重要集聚点,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成为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辐射点,成为农村和城市的重要结合点。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形成起到了聚集作用,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对农村人口的转移起到了吸纳作用。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全市小城镇常住人口达到6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7.1%。比如,乐坝镇总人口7680人,城镇人口达到6100人,城镇化率达到80%。白衣镇十年来镇区面积扩大8倍,城镇人口增加6倍,达到1.2万人,占总人口的35%。
(三)基础和服务设施明显改善。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市场等服务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到底,全市乡镇建成主要交通公路232条,里程1208公里;建成区道路硬化率达到70%;乡镇通电率100%;60个乡镇建有集中供水厂(站);所有建制乡镇开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60%的乡镇开通网络;建成了一批综合农贸市场、专业市场、经营超市,促进了物流的初步形成;恩阳、清江、乐坝、涪阳和兴文实现天然气管道集中供气;地处深山的空山乡实现了“五通”。
(四)镇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加快增长,特别是建制镇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乡集镇。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旅游型、工贸型、商贸型、农产品加工型小城镇。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小城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24亿元,其中二产业6.47亿元,三产业10.63亿元。如,乐坝建镇十五年来,坚持以工业、商贸为主导,去年底工业产值超过1亿元,占gdp的80%以上,三次产业比重为4:43:53,提供税收超过万元。涪阳镇兴办12家超市,新建1万平方米综合商品交易楼,吸引了一批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客商,个体户达到250户,带动了以涪阳、陈河为中心的通江银耳、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
(五)历史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我市部分小城镇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红***文化。长赤、毛浴、沙溪、光雾山(桃园)、得胜等镇具有光荣的红色历史,深厚的红色文化。白衣古镇以上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著称。恩阳古镇以红***文化、特色民居远近闻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十大古镇。水宁寺、白衣、毛浴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清江、曾口、涪阳、铁佛等21个镇被省***府命名为文明村镇。
尽管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规划明显滞后。城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规划滞后于建设发展的需求。全市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率仅为27%,绝大部分小城镇没有控制性详规,更没有小区规划。已有的小城镇规划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总体布局与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小城镇规模偏小,90%的建制镇建成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其他乡集镇不足1平方公里,大多停留在农村居民点的层次上,辐射带动能力弱。城镇建设缺乏特色风貌,缺乏文化内涵,缺乏城镇品味,基本上是一条水泥路、一排卷帘门,“千镇一面”的火柴盒式建筑,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由于自身财力薄弱,多元投入机制尚未建立,相关配套***策不到位,投入明显不足。一方面,乡镇***府性债务沉重。据对恩阳、清江、曾口、白衣、元山、驷马、诺水河、广纳、涪阳、乐坝、大河、光雾山12个小城镇的调查,除涪阳已消化全部债务外,其余11个镇***府性债务达到1.25亿元,最少 的乐坝镇为140万元,最高的驷马、恩阳达到2200万元,平均达到1000万元以上。制约了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功能的完善。另一方面,路、水、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和公建设施不配套。沿公路建设的乡镇,公路与街道功能不清,以路代街、以街代市现象突出;多数乡镇未实现雨污分流,未集中进行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管网建设严重滞后;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缺乏;燃气普及率仅为0.1%。
三是缺乏产业支撑。城镇经济总体效益不高,产业发展普遍存在产业规模小、链条短、水平低的状况,产业支撑能力弱。不足以刺激基础设施的快速改善和促进生产要素向城镇的有效积聚,城镇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弱,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同时,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对外交流合作有限,对外开放的水平低,仍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不强,借力、借势、借资金、借技术发展尚未真正起步。
四是集镇管理水平不高。城镇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的需求,***府主管部门调控能力较弱。规划应有的指导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作用发挥得不够,随意性明显,重建轻管的现象比较突出。小城镇违法建设屡禁不止,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监督管理和***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准确把握小城镇建设在城乡统筹中的功能定位
城镇化直接体现着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不可逾越的阶段。发展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途径。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增强发展的紧迫感。
(一)发挥小城镇的中心地位作用。小城镇是一个行***区域的中心。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一头连农村,一头连城市,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是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在该地域系统内发挥着经济、***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中心地位作用。小城镇的发育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为此,必须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
(二)发挥小城镇的聚集作用。城镇化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专业化的结果。当前,大中城市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产业升级等多方面的原因,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而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满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低成本需要;有利于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相对集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利于解决农民离土不离乡,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和扩大内需之功效。建设小城镇,可以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可以发展一个地方的生产,繁荣一个地方的经济,富裕一个地方的百姓。
(三)发挥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小城镇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工业文明向农村扩散,离不开小城镇,城市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以小城镇为基地,才能尽快为分散的农民所掌握、所享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很多要通过小城镇向农村传播。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带动作用,对农村产业的辐射作用。
(四)发挥小城镇促进对外开放的作用。扩大对外开放是农村进步的强大动力。小城镇是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起步晚、起点低、积累少,招商引资难度大,更应该加快建设农村小城镇,充分发挥其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像乐坝镇多年来重视抓小城镇建设,促进开放开发,吸引了大量外地和当地人务工经商,兴办企业,镇域经济迅速发展壮大。
(五)发挥小城镇促进科学发展的作用。要确立抓小城镇建设就是抓发展的思想观念。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作为体现以人为本、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作为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人口、经济要素的合理分布和自由流动,立足特色资源,打造产业集中区,增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三、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舆论导向。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形成广泛共识。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落实市委重大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需要,是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需要,是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也是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需要。根据巴中实际,应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市、县中心城市,完善功能,提升品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一手抓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坚持城乡统筹、合理布局、***府主导、社会参与、创新体制、突出特色,把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增强小城镇的发展活力、发展后劲。
(二)坚持规划导向。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规划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按照起点要高、规模适度、分步实施的要求,提高规划水平。明确小城镇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制宜、节约资源、突出特色、个性发展,体现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切实避免“千镇一面”的雷同。合理确定小城镇建设的选址、规模、标准和设施配置,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新型城镇。一要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二要搞好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包括控制性详规、小区规划、管理建设规划以及基础设施配套的规划;三要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小城镇规划与产业布局规划、教育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有机地衔接起来,更好地发挥小城镇的基础潜力、产业潜力。四要严格实行规划控制,增强规划的严肃性,保障规划的连续性、权威性。
(三)坚持***策导向。充分发挥***策的威力和效应,推动小城镇建设。一要制订和落实优惠***策。进一步放宽农村居民到城镇的入户条件;在小城镇范围内收取的土地出让收益、城市维护建设税和配套费,除按规定上缴集中调剂使用的部分外,其余应全额返还给乡镇,用于小城镇公用事业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改革城镇公共设施的价格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费、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价格,逐步实行企业化运作;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不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按照“等质等量,就近方便”的原则进行土地调整交换;运用灾后重建的***策,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步伐;充分运用村居民自治手段,推进小城镇开发。二要建立财***引导、民间投入、外资进入的多元投入机制。应调整财***支出结构,资金向小城镇建设倾斜;积极争取信贷投入;实行以地生财、以财建镇,最大限度盘活土地资源,以特许权经营(bot)、转让资产权益(tot)方式及资产收益抵押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经营好城镇有形和无形资产,可将市***设施的使用权、经营权实行市场营运,通过转让、拍卖城镇空间、广告经营权、线路经营权、设施冠名权等获得收益;积极利用世行贷款建设重点镇,争取供水设施和历史文化名镇专项资金扶持小城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个人和外商投资建设和经营自来水厂、燃气、公共交通、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或者经商兴办乡镇企业。
(四)坚持产业导向。兴镇必兴业,兴业才能强镇。小城镇发展必须以产业为依托。应当因地、因镇制宜,找准主攻方向,发展主导产业,避免“小而全”。要通过产业布局、产业规划、产业***策来引导集镇的发展,制定有利于促进二、三产业集中的扶持***策,引导龙头企业、经营者向小城镇汇集,形成产业集中区,形成生产要素聚集地,既壮大镇区经济实力,又增强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功能。比如,曾口、恩阳、江口镇可以规划为工业园区;又如,光雾山、诺水河、白衣镇可以建设旅游园区;再如,乐坝、清江、巴州镇可以发展商贸物流园区,涪阳、大河、驷马、尹家、铁溪等地可以规划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
小城镇建设篇4
关键词:城镇化;现状;丰县;建设
中***分类号:F2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168-02
城镇化率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地区的城镇常住人口占所在地常住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与否及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丰县地处江苏西北部,由于区位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薄弱等多种原因,近年来,丰县城镇化建设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依然相当滞后。如何进一步加快丰县的小城镇发展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丰县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府实施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规划不断完善,全面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城镇建设步伐加快,2009年完成高速公路北互通连接线建设,东互通连接线完成路基工程。实施“四关崛起”战略,城郊面貌不断改观。加快欢口、华山、大沙河三个重点中心镇和首羡等重要功能镇建设。城市化率达到31.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近十年来,丰县常住人口逐年下降,城镇化率稳步攀升,2009年城市化率达到31.7%,但是,如果按照国际城市化发展阶段划分的标准,仍然处于初期平缓准备阶段,城镇化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市六个县(市)中仍位居末位。
二、丰县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
丰县现有建制镇14个,从镇区体制的管理模式看,居委会明显偏少,成立居民委员会是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丰县有居民委员会8个,全部集中在凤城镇,其余13个镇没有居委会,仍然是实行的村委会管理模式,缺乏城镇的基本功能。
(二)城镇化建设速度较慢、规模较小
丰县多数建制镇是由自然经济条件形成的农村集镇演化而来,普遍存在城镇人口偏少,生产要素集聚水平偏低,辐射能力偏弱等问题。城镇化的规模小、力量分散,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小,对周边的资源和资金的吸引小,使城镇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而且既不利于提高投资效益,也不利于保护耕地和环境资源,最终导致小城镇发展后劲不足。
(三)城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丰县大多数镇基本是按照按行***区划自成体系,很少从自然经济圈和城镇发展规律方面布局,缺乏严格的镇区规划。由于缺乏统盘考虑的整体规划,各城镇经济发展以自我为中心,小城镇与中心城市、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小城镇与周边乡村之间严重缺乏联系,基本处于封闭式运行,难以形成分工明确、布局科学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因重复建设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四)建设资金短缺
丰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各镇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除靠近县城的凤城镇以外的十三个建制镇城镇基础设施都相对薄弱,与城镇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镇公用(如路灯、供排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差,公厕、停车场)、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不够健全,镇区规划相对落后,其主要原因仍然是建设资金的短缺,制约了镇区开发建设步伐。
(五)现有小城镇功能弱化问题严重
一个功能完善的小城镇,应该是本区域工业商贸、交通运输、财***金融、通讯信息、科技教育及***治文化中心。工业是小城镇功能完善的基础和立镇之本,但丰县大部分小城镇目前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所谓的城镇,实际上只是城镇******机关办公的所在地、简单的商品交换集散地,功能残缺不全,缺乏投资和就业的吸引力。
(六)企业群体对城镇化的带动不够
近年来,丰县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各乡镇都在加大招商力度,但大部分企业集中分布在凤城镇(开发区),其余13个镇较大规模企业分布较少,缺乏大型的企业群体,是丰县城镇化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探索和建立城镇化建设管理体制
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建立新的行***管理体制,强化***府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府相应地加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统筹协调能力和手段,强化镇***府职能,建立起一支较为完善的队伍,使之能承担***的建设与管理职责。具体做法如下:一要建立健全领导体系。从县到城镇,都要建立和完善城镇建设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同志挂帅,把城镇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二要加强城镇***队伍建设。通过对县、镇******领导进行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和多层次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支熟悉和精通城镇化业务的人才队伍。三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要建立综合考评体系,达到考核标准的镇给予奖励,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考核。
(二)科学制定并执行好小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地进行
科学制定总体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突出优势、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以及提高小城镇品位,增强城镇进入市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的重要前提。为此,在制定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全局性。应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避免就镇论镇,要合理规划小城镇分工,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小城镇协同分工作用,将县域经济发展与小城镇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制定总体规划。二是坚持科学性与超前性。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做到“近期规划可操作,中期规划最先进,远期规划不落后”,体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三是确保规划的持续性,各级******要增强规划意识,坚决避免边规划边建设或随意修改规划的行为,规划一经修订,要确保执行的严肃性和持续性,不能因为班子的变迁而频频变动。四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如工业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乡镇可考虑以工兴镇,建设发展工业主导型的小城镇;市场基础设施好,容量大,交易范围广的乡镇,应发展以商品流通为主的区域性小商城;地处旅游开发区的乡镇,应结合旅游、购物、交通的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发展旅游开发型的小城镇建设;农副产品丰富,并有一定加工能力的乡镇,应发挥优势,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知名度的产、加、销小城镇;交通条件好的人口密集乡镇,应凭借运输方便、流动人口多、信息快等特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逐步建立交通枢纽型的新型小城镇。
(三)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要把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提升建设品位和档次。提高建设品位和档次不是盲目贪大求全,搞形象工程,而是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下,努力使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充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的需要。应将居民普遍关心的居住环境、道路、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点。要切实抓好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工程。
(四)大力发展城镇产业
城镇化的推进必须以产业为依托,立足当地的资源、区位、交通等方面的优势,与农业产业化调整相统筹,选准和培育主导产业,做到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形成城镇发展的特色产业支撑。一是大力建设工业园区和专业市场,引进企业进园区进市场创业兴业。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农村向二、三产业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突破口。二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发挥城镇聚集产业、资金、人才及基础设施共享优势,引导乡镇企业和农村新办企业向城镇集中。
(五)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小城镇建设深入、持续、健康发展
把体制创新作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发展小城镇是城乡二元结构消除的过程,旧的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城镇建设的需要,必须消除城镇化的体制和***策障碍,形成有利于城镇发展的体制和***策环境,以求小城镇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1.全面落实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农民进入小城镇的门槛,实行以居住地确定落户地点,以现行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管理制度。鼓励有技术、有资金的农民向小城镇聚集,参与小城镇建设,形成有利于劳动力资源按市场经济要求合理有序流动和配置的管理体制。
2.推进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按既有利于保护耕地、节约土地,又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的原则,妥善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通过租赁、招标、拍卖等方式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筹措建设资金。对小城镇规划内的土地,坚持统一征地、开发、出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资源的整体效益。
3.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制。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连接城镇与大中城市的交通干道及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财***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定优惠***策,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小城镇的综合开发,包括金融机构、各类开发公司和其他工商企业,以及引导城乡居民,尤其要注意吸引农民参与,鼓励他们自带资金到城镇兴业安家,对于无力投资的农民,在可能的条件下,也应尝试用以工代赈等方式,使其有机会成为小城镇的建设者和受益者。
4.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积极引导已转向二、三产业的农民,在自愿自主的基础上有偿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推动农村土地不断向少数农民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经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人口,促使其更快更好地向城镇转移。
小城镇建设篇5
关键词:新内涵 建设的方向 基本原则
1.引言
1978年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证明,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起到了主力***的作用。有学者统计,从2009年到2011年,全国城市化水平由24.36%提高到48%,其中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对全国城市化总体贡献率超过98%。①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
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城乡分离、"城乡二元化"的现象;如果要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并达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循环、相辅相成的综合效益,小城镇建设的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
小城镇建设在自身建设中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对小城镇的功能没有清晰的定位,规划不科学;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攀比;不重民意、不调查研究,搞形象工程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要走弯路。
2.小城镇建设的新内涵
在学术界有三个相近的学术名词,小城镇建设、城镇建设和小镇建设,它们意义相近,但又有细微区别。城镇建设侧重城色镇、古镇、旅游文化镇建设,小镇建设侧重农村乡镇建设,而小城镇概念属于二者的交叉范畴,囊括一切特色城镇、功能城镇、和新农村城镇建设。整个概念体现了小城镇建设的独特性和小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性。立足我国国情和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CUDI院院长、学者王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小城镇发展》一书中提出小城镇建设的新内涵,即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公共财***对农村的覆盖,增加农村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环境等公共产品供给,开发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城镇化背景下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改变过去单纯地、片面地强调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观念,更加关注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更为综合和全面地谋划中国的现代城乡结合化建设。
3.小城镇建设的方向
小城镇处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连接城乡、接收和传递城市辐射的重要枢纽,起着传播城市文明,诱导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的双重作用。
小城镇在产业发展方面可以更多的发展高效、绿色农业,扶持重点企业、依托地缘优势发展商贸物流、乡村旅游、特色农家等第三产业,也有利于乡镇企业和手工作坊的集中发展,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实现中心城区—郊区—基本村三个层面的城乡全面互动,既能够得到大城市辐射的好处,又能够带动乡村的经济活力。
坚持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围绕消除或控制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废渣污染、噪声污染而进行的排烟、防尘、绿化、美化、供水、排水、垃圾和粪便处理,以及隔声、消声等方面的建设。
坚持用先进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小城镇居民的基本素质。倡导爱国、爱城、爱家园;提倡乡风淳朴、思想开放。民风淳朴是小城镇和农村的优良传统,但是他们对国家的方针***策,参与国家事务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地方***府要通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文化事业的发展来塑造他们的精神风貌。
4.小城镇建设中的基本原则
4.1合理的规模
城镇合理的规模就是因地制宜,和当地的实际结合起来,所以,小城镇的合理规模就是依托当地的经济总量:实现与当地的产业、市场相互促进。产业(工业基础)和市场商业基础是农村城市化的发动机,是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和基础,是小城镇的经济支撑。
4.2综合的配套功能
服从整体布局.实现小城镇综合效益最大化。小城镇建设,不是一般乡村的简单放大与机械扩大,它有着很强的综合功能。它不但解决好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而且还要重视文化、娱乐、广电、体育、学校、医院、市场等服务功能建设,还要是农民迁入城市的成本不要过于太高,处于农民可以承受的水平。在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便于农民在城市颐养天年。
4.3独特的地域风格
小城镇建设,要突出当地的地理区位特色,体现出资源、产业、文化、历史、经济等个性,通盘考虑,提高文化品位。在规划时,可以适度超前,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小城镇群落。但是,小城镇中的人员因经济收入而有不同需求,所以,在对城市进行风格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民族(如果有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同收入、不同社会群体的要求,设计适合他们居住的居民区,使不同的人居住的舒服,这才是设计中的最高标准。
4.4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发展小城镇,必须注重人口、资源、经济、生态的协调与均衡,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由于受各地的自然资源、交通条件、人口密度、市场发育及主导产业的影响,有的以商活镇,有的以工兴镇,有的以农举镇,但在发展途径上,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多增加教育投入,树立地方特色经济经济,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平衡。
5.结语
在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规模适度,建立产业支撑,树立特色,实现长效机制,不要做形象工程、***绩工程,要讲经济效益;搞民心工程,要讲社会效益;注重长远利益和生态效益。小城镇既能承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又能充分依托自身的功能优势,加强和农村的联系,实现市场信息、农业技术、产品流通等三大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真正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
参考文献:
小城镇建设篇6
小城镇建设规划必须与小城镇特色相结合
小城镇坐落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资源、社会历史背景,人口和劳动力状况等,是小城镇特色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特色是小城镇的灵魂。我们的祖先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风俗习惯、气候状况、经济条件以及文化系统等,创造了各具特色、千姿百态的小城镇。几乎每一个城镇都有明显的特征,让人过目难忘,令人怀念。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今天的小城镇,城镇建设盲目模仿国外建筑、广场、花园的式样,“欧陆风”成灾,城市风貌个性丧失,千城一面,特色几乎殆尽。关于小城镇的特色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保持特色要尊重当地的文脉。每个镇的发展都有它的背景与传统,我们后人发展应该尊重这个历史,小城镇发展不宜搞大拆大建,用保护、改造及新建同步发展的办法来建设小城镇,如英国规划界对他们历史文化名城加以保护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现在这些被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已成了世界性旅游资源,古建筑产生了巨大的魅力。苏格兰的爱丁堡,就是以古色古香的城堡、街道和建筑,吸引了世界上大量的游客,每年的GDP总额中,有30%来自于旅游业的贡献,有的城市甚至达到60%。他们想不到当年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把众多建筑保留下来,使后代受到了那么多的恩泽。
第二、特色是多方面的。小城镇特色现在被很多人局限在建筑特色上,这是十分片面的。其实,小城镇特色涵盖文化特色、环境特色、建筑特色,甚至当地的风俗习惯、风味小吃、地方方言等诸多方面。
第三,特色绝不是模仿的。我国的城市建设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模仿”成风。“模仿”本身就是特色的对立面,是文化肤浅的一种表现,再加上“成风”就成为一种灾难了。仅就城市建设方面,近十几年来就先后刮起“开发区围地风”、“仿古一条街”、“玻璃幕墙风”、“广场风”、“草坪风”、“欧式风”等等。
编制小城镇的总体规划时要因地制宜
第一,结合小城镇的物质经济条件,突出小城镇建设的特色。小城镇的发展与特色的形成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经济的发展为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提供了前提,为设计的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因此小城镇特色的定位不能脱离实际,贪大求洋,不能过于超前,超越小城镇的经济实力,否则定位很高,不能付诸实施,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小城镇的总体规划编制要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具有超前性和地方特色,既要坚持高标准,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城镇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类型,创造有特色的城镇空间,体现小城镇建设的地方特色。
第二,结合小城镇的自然资源,体现小城镇建设的特色。每一个小城镇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环境,山脉、平原、江海、湖泊、河流、森林等地形地貌及风、霜、雨、日照、气温、湿度等相应的气象特征都对小城镇特色产生影响,甚至可以决定小城镇景观的基本结构,尊重、利用自然景观创造小城镇特色时必然要遵循这些原则。在做小城镇规划之前,要根据小城镇的资源特点来确定小城镇的定位、格局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对历史遗留下来与自然协调较好的部分,要强化原有的气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要素的优势,做到每一项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突出小城镇的自然特色。
第三、结合小城镇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宗教,保护和创造小城镇的特色。每一个小城镇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随时间延续的历史过程,对于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小城镇特色定位时需要加以考虑的重要方面。切勿盲目模仿外国外地的规划建设模式。历史环境和文物建筑往往成为城镇的象征,规定着城镇的特色,如曲阜的北庙、正定的隆兴寺、赵县的赵州桥 、井冈山的茨坪、***的***建筑等。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要深入研究其历史文化和民族宗教,对小城镇的文物、原有城镇格局和传统街区等历史文化景观要加以保护和发展,使城镇在总体布局和局部风貌上保持并强化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宗教、民族特点,达到保护和创造小城镇的文化特色。
小城镇建设篇7
无疑,为农民建楼房,改善居住条件的初衷毋庸置疑,但某些农村干部,不管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盲目将建楼房当成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唯一标准就令人难以接受了。
2000年6月,中共中央、***专门下发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小城镇建设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在此后的中央历次农村工作会议以及有关农村工作的文件中,也反复提出要搞好小城镇建设。但一些地方不顾客观条件,缺乏长远规划,布局不合理,盲目攀比扩张,基础设施不配套,严重影响了小城镇整体功能的发挥。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一项必须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的系统工程。尽管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规划滞后。许多地方在搞小城镇建设前,并没有进行严肃认真的科学调研,也没有制定实事求是的总体规划,致使小城镇建设无章可循,无序发展,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是***策落实不够。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省、市相继出台了户籍、土地使用等优惠***策,但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制约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进镇经商办企业的农民尽管可以转为城镇户口,但享受不到原城镇居民的待遇,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城镇人口的聚集,使后来的投资者和进镇农民望而却步。
三是融资渠道不畅。有些乡镇资金匮乏,因而缺少小城镇建设的财***投入;搞小城镇建设银行贷款困难;由于小城镇建设的经营程度低,同时缺少必要的投资,这就严重制约了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四是某些基层干部好大喜功,盲目攀比大城市,以为多建楼房和马路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了,完全不顾地方财力和农民的实际情况,不惜借贷大上项目,结果,新建的小城镇里,楼房空置,马路行人车辆寥若晨星,成了“睡城”和“空城”,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资产,农民勉强住进去也不满意。有农民就说,我家祖辈住平房,改善环境和居住条件,也不能违背我们的意愿。不管怎么建设,我还是喜欢房前屋后种点菜地,养点家禽的生活环境。
小城镇建设如果不给进城农民以实惠,不为他们创造和安排工作机会,即使农民进了城。住进了楼房,也不会安心的。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农民进城不只是享受城市的便利生活,而更需要稳定的工作和就业环境,实现安家立业,这样,他们才能成为城市的真正主人。
诚然,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于国于民都大有好处。但我们要吸取过去的教训,开展什么工作不能搞大轰大嗡,不能“一刀切”,更不能违背客观事实盲目搞“大干快上”的“跑马圈地运动”。而可行的做法应该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科学有序地稳步推进。要认真听取和尊重农民的意愿,决不可强行按长官意志推进名不副实的小城镇建设,这样才有可能将好事办成彪炳千秋的“***绩”。
最近,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任陈耀指出,城镇化要分步骤来。现在大家片面地追求速度而不考虑质量是不合适的。当前现有的城镇化中,17%是属于伪城镇化,城镇化率存在虚高。
小城镇建设篇8
我首先代表大兴镇***、大兴镇人民***府,向各位领导光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大兴镇是宿豫的古镇、重镇之一,全镇共辖14个村、3个居委会、173个村民小组、5.7万社会人口,镇域面积59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由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兴的小城镇2000年曾被批准为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2004年又被建设部批准为部级重点镇。近年来,特别是去年11月以来,镇***、镇***府新班子调整后,在市、区两级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市、区两级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抓手,以健全组织作保障,以加大投入为关键,以建管并重为措施,在镇财***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挖掘内力、吸引外力,大举全镇之力,艰苦创业,穷干苦干拼命干,全力实施“四加一”工程。目前,有关各项工作,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其中,小城镇新一期规划修编正在筹备,居住小区紧张施工,商业街综合配套,原创:农贸市场陆续规范,民营工业园区建设水平整体提高,整个镇区美化、净化、亮化,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我们提出了“人民城镇人民建,人民城镇人民管,建好城镇为人民”为理念,在今年镇区绿化工作中,村村出力,个个使劲,打树塘,栽树苗,人人义务植树,在镇区几条道路植树3000多株,取得了良好的美化效果。此外,我们调动全镇各机关学校走向镇区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社会反映非常之好。下面,就把有关情况简要的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一、精心设计镇区一张总体规划***
2000年由省建设厅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规划设计,规划期限为2000年至20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为1999年至2005年,远期规划为2006年至2020年,远景展望为2021年至2050年;镇区规划面积为3.6平方公里,远景规划控制面积7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近期1.9万人,远期为2.8万人,镇区路网规划呈“六横十纵”的格局:
六横(自北向南):北环路、富民大街、振兴路、宿泗路、桑田大街、工业园区路、南环路;
十纵(自西向东):西环路、兴仰路、幸福街、利民巷、繁荣路、便民巷、马仑路、东方路、新开路、东环路。
目前,镇区建成区达1.7平方公里,已建成“三横六纵”道路,三横为:富民大街、振兴路、宿泗路;六纵为:幸福路(北段)、利民巷(北段)、繁荣路(北段)、便民巷(北段)、马仑路(北段)、东方路(北段)。
由于镇区总体规划已实施5年时间,局部地方规划已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我们已经邀请省建设厅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为我们总体规划进行第二轮修编。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完善配套一个农贸市场
位于镇区宿泗路北侧、振兴路南侧、东方路西侧,2003年10月由宿迁市顺天益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2004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为19.5亩,总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总投资800万元,建有10幢商住两用楼、3个钢架大棚。但是,从发展的眼光和实用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农贸市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用的需要,特别是有些如摊位等设计不合理。近期,我们将着手对这个农贸市场进行完善配套,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的包装,采取招标承租、切块管理等措施强行规范,争取在短期内大见成效。
三、建设好一个居住小区
绿源居住小区,位于镇区宿泗路北侧,振兴路南侧,东方路西侧。该小区于2003年10月由南京大学规划设计,2003年12月底通过区***府组织的专家评审论证,总占地面积为10.5亩,总建筑面积为9006.4平方米。小区设计有4幢商住楼,整体层数为四层、局部五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手续已办完,***纸设计、消防评查已完成。2005年10月18日,由上海安吉房地产开发中心宿迁分中心开发建设,目前1-2号楼四层已近封顶,3-4号楼一层已近封顶,预计9月底能全面竣工,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
四、美化亮化一条商业街
改造振兴路东段,全长370米,2004年铺装彩色地面砖6000平方米,安装路灯22盏,建设地下排水管道850米,原创:新铺装水泥路3000平方米,总投资90万元。同时,振兴路也是一条融商品交易、餐饮服务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重点地带,代表着大兴的镇区形象。一个月前,在这条街上,我们除了扩栽和补齐所有的绿化树木外,还新安装了近百块醒目的标语牌,既美化了街道,又为商家促销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最近,我们还要以这种形式,把镇区的其他几条主要街道武装美化起来。
五、建设好一个民营工业园区
2005年10月,由宿迁市华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规划设计,总用地面积789.5亩,建筑面积22.59平方米,其中厂房占近20万平方米,配套居住区4万平方米。目前,民营工业园区已进园的企业有:绿源照明有限公司,占地面积94亩;天顺丝织厂,占地面积94亩;宏升电子器件厂,占地面积8亩。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园区内的各种硬件配套设施,争取以一流的环境和诚信的服务,吸引客商进园,尽快把民营工业园区作强、作大、作规范。
我们在一手抓建设的同时,还把小城镇的综合管理纳入实施“一加四”工程的重要范畴。镇里专门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两名***副书记任副组长,城建城管、工商以及三个居委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大对综合环境的整治力度。
我们共有环卫、绿化管养和城管3支队伍,其中环卫队15人、绿化管养队5人、城管队5人,共同负责镇区环境的日常管理。同时,我们与镇区各单位、各居民户和营业户签订环境卫生承包责任状,对镇区以及各主要道路实行包秩序、包卫生、包绿化、包公共实施完好、包下水道排水畅通、包环境的门前“六包”和属地管理责任制,以强化组织、强化宣传等措施,强行入轨、强行规范、强力推进。我们制定了《镇区镇容和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方案》,对以前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实行重点地带重点管理、特殊地带特殊管理,绝不留有死角,达到镇区和镇外一个样,镇外和院内一个样,村组和街道一个样的标准。
小城镇是一个乡镇重要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形象。我们将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以年初的目标任务为抓手,在搞好现有各项工程的基础上,再新建一个农贸市场和一条商业街。目前,这两项工程已经着手启动,西农贸市场坐落在振兴路西首利民巷附近,占地3000平方米以上,主要是方便镇区西部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也可带动该地带的商品销售。计划新开辟的一条商业街在绿源电器的南侧,西起兴张路,东接东方大道。这两大工程的实施,将为镇区的商贸、休闲和小区建设,富集人气,增添新的活力。
小城镇建设篇9
__镇位于__市东郊,距____机场25公里,京沪高铁__站、__、连__速公路出口6公里, 206、310国道穿境而过,京杭大运河、不牢河、屯头河横贯全镇。全镇总面积66.12平方公里,辖19个行***村。__镇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组织、全国千强镇、全国重点镇、全国新农村建设百名典型镇、__省文明镇、__省新型示范小城镇,连续三年荣获__市十强镇。
近年来,__镇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活力__、诚信__、和谐__、生态__”的奋斗目标,在贾汪区***府的关心支持下,在贾汪区住建局协调配合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和力量,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人口聚集,推进小区开发,提高环境质量,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注重生态建设的连续性、实施项目的整体性、推进措施的配套性、工作落实的超前性和组织动员的群众性,不断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打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城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高起点规划,实现镇域发展科学性。
乡镇规划的先行者。1996年,__镇委托__省村镇规划设计院、__师范大学编制了村镇建设规划,制订了较高水准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经省建设厅批准实施。按照“围绕中心,促进发展,生活内聚,生产外延”的原则,将镇区划分为教育区、住宅区、行***区、商贸区和工业区五大板块。十年来,该__镇历任***、***府均一以贯之,严格按照总体规划推进建设,不随意更改规划内容,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区住建局积极加强对__镇规划办的支持力度,即使协调解决规划建设与调整方面的问题,把好规划执行关。在村镇建设方面,主动上门服务,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指导__镇建筑、工程、道路绿化、道路建设改造等工作。因此,全镇的规划执行得到了省建设厅领导和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
适时调整城镇规划。20__年,__镇委托__市环保服务中心编制了《__镇环境总体规划》,并经区***府批准实施。20__年,再次委托浙江大学进行新一轮的总体规划和镇区7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修编,不断提升城镇整体功能,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土地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城镇建设发展模式。
谋划发展新空间。__镇积极利用省建设厅对重点中心镇的***策扶持,投资80万元邀请省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对镇区206国道西侧20__余亩地块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中心镇下一步的发展做好规划引领,奠定发展基础。目前该规划已经完成初稿,进入第二轮编审,将于近期完成区域整体规划。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为全面改善镇区环境,镇******府果断关闭了辖区12条水泥立窑生产线、31家砖瓦厂和2家小造纸。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双楼港物流园区建设,全力建设双楼保税物流园区区(B型),打造__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功能区。结合__市最大的生态湿地工程——11万亩潘安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施塌陷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再造、高端经济商住圈三步走,打造集观光度假、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该湿地建设将为全镇乃至全市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为发展生态旅游打下坚实基础。大力繁荣商贸业,加快商贸设施和专业市场建设,实施__农贸市场改造,新建6000平方米超级市场,全面提升商业街品位,打造集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商档商业街,壮大了镇区商贸服务业。
狠抓生态示范工程。大力抓好基层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示范单位,以先进带后进促快进,推动生态创建工作滚动向前发展,截至目前,__镇已建成了4个省级生态村,19个市级生态村, 1个市级绿色社区,2个省级绿色学校, 8个市级绿色学校,2个__市魅力乡村。区住建局为我镇积极积极给予中心镇创建***策的支持,争取小康建设示范村4个项目。生态创建工作极大促进了__镇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环境质量监测报告显示,不老河__段地表水常年达到国家Ⅲ类水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20__年优良天气数量达到337天,环境噪声质量能满足功能区要求。
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农民科技培训力度,注重打造绿色食品基地,通过鼓励秸秆还田、施农家土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等举措,不断提升农业无害化、低害化水平。提高沿运河程楼、湖里、瓦庄、解台等村的万亩优质稻麦品质,扩大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形成3000亩产值超亿元的蔬菜园区;结合潘安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打造3000亩休闲观光渔业园区,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五、大力推进生 态人居建设,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
积极推进人口集聚。加快城镇化建设水平,高品位建设村民社区,加强社区管理,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村庄合并搬迁、采煤塌陷地治理、开发利用闲置土地、镇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办法,统筹解决建设用地问题。坚持***府推动、市场化和“双置换”运作相结合,先后建成了民主苑、花苑、锦城、翡翠园、民和园、颐和园、建平、瓦庄、永固等20余处70余万平方米居民小区,不但改善了百姓的居住条件,而且加快了居民向镇区集中,实现镇区面积和人口的“双扩张”,大大提高了城镇化水平,为环境污染防治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住建局近几年来,加强对我镇村庄环境治理工作的支持力度,享受争取***策项目10个。包括污水治理、垃圾中转站、环境综合治理等。共获得上级***策资金支持约220万元。同时我镇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投资7000万元建成日处理污水2.5万吨的__镇城市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处理集管网28公里,实现汇水面积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5.2万人,企业100余家,目前该企业日均处理污水15000余吨,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投资110万元建成日处理能力120吨的__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同时出台《__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确定各村为本行***区域内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工作的具体实施主体,建立日督查、月通报、季观摩制度,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实现“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平稳运行。
积极实施暖气、天然气、污水、雨水管网铺设,努力实现镇区供暖、供气、雨污分流全覆盖。投资1500万元建成__镇建平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污泥处理生产线,借助科学环保的焚烧处理技术和污泥焚烧处置设施,利用污泥发电供热,为污泥污染治理划上完整的句号,可满足全市城区污泥处置的要求,也使__镇在苏北率先实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污泥科学治理。同时对医疗污水用单独的防渗池贮存,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医疗固废物进行统一收集后转运到__市医疗废弃物处理站,做到及时收集、科学处理。
积极实施新能源进村入户工程。大力推进秸秆“沼化、气化、固化、电化”以及“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和农村改厕工程。各类新型能源的利用既改变了农民世代以柴草为薪的生活习惯,同时,沼气厌氧发酵后的残留物,又可用于基肥、追肥、叶面喷施、浸种剂等,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肥力,防治病虫害,促进作物增产。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村级秸秆气化站8个,实施“一池三改”5000余户,年提供8000余吨优质有机肥料,部分农户还形成了“猪-沼-粮(果菜)”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卫生厕所入户、降低农药、化肥施用量的生态发展良性循环。
四、狠抓城乡综合环境整治,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
打造绿色景观大道。__镇把环境整治工作作为生态镇创建的突破口,按照“统一领导,综合管理,分工明确,协调高效”的原则,全镇上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城镇形象得到了明显提升。实施虎山口山体公园和206国道__段11公里高标准绿化提升工程,完成各类绿化17.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28盏,铺设沿线排水沟、改造增设雨水管网13公里,铺设高标准混凝土路面2.6万平方米,打造成“一点一景、一季一景”的生态景观大道。
小城镇建设篇10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城镇化;
一、大沙镇现状概况
大沙镇为山区镇,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是开平市传统农业镇。由于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原因,对外交通相对较弱。内有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较高,工业发展受制约,属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
(1)自然资源
大沙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天露山为五邑地区最高峰,山上怪石遍布,花木成片,奇景众多。大沙河水库又名孔雀湖,葳蕤葱茏,绿透了半边湖水。另还有榄坑、双石山、大沙林场等生态景观区遍布全镇。大沙镇是五邑地区的***老区,具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色彩。大沙镇的高山绿水红色文化编织成大沙镇独特的旅游特色。近年大沙镇组织梅花摄影展、茶文化活动等,旅游品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旅游配套与项目开发方面还需加强建设。
(2)产业发展
①农业发展
大沙镇为传统的农业镇,第一产业在整个开平市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的位置,这与地形地貌及该类型区非农业发展、城市化水平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的强约束性有关。
②工业发展
大沙镇作为开平市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所在地,一直把保护水源安全作为大沙镇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对工业发展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管理,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主要为木材初级加工厂、饮品厂、小水电站等污染少的行业。
③第三产业
大沙镇生态环境优越,近年来致力于发展生态旅游业,但是由于项目开发涉及的用地权属复杂、项目资金投入大、环境评估严格等问题,大沙镇至今未形成大型的旅游项目设施,旅游业还未能为大沙镇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但是通过近年举办的梅花节、摄影比赛等,已逐步打开大沙镇生态旅游的大门,呈现出原生态的山水大沙。
二、大沙镇总体规划生态城镇化建设引导
(1)环境生态化
①原生。从根本上维护城镇的生态本底,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使城市可持续地发展。大沙镇镇中心强调土地资源集约化原则,周边旅游和产业项目开发强调资源承载力原则。划定生态绿线,严格控制和按要求保护相应的生态敏感区域。引进的项目要与大沙镇的资源特色相匹配,突出大沙镇高山净水,花艳茶香的自然之美,项目的开发、运行过程都需要符合生态化的要求,尽可能地减少开发量,注重污水的处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②共生。生态城镇化要求城镇的建设要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大沙镇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山水奇石资源与人们的观赏探险活动相融合,自然景观和红色文化特色相辉映,镇区建设与特色乡村建设并行,达到自然和人类的共生、历史与未来的共生、城与乡的共生。
③空间生态化。对于大沙镇这种人口规模小的山地小城镇来说,适合较大规模进行建设的用地较为紧张,乡村建设较为分散且与自然资源融合,为了最大限度地紧凑、多样、高效利用土地和适度集中人口提高公共设施的服务力,生态化城镇建设必须遵循空间生态原则,从农业生产的立体化,到建筑功能的复合化,在一定的范围内采用空间多层次的利用模式使自然与人文景观联合、融合。
(2)经济生态化
①科学客观、实际可行的定位,生态理念的引导与贯彻――区域协同与功能融合。
大沙镇作为开平市西北的边缘城镇,受到城区的辐射作用较弱;镇内水源保护区域广,产业发展受限;山林地势起伏,对外交通出口相对单一。虽具有自身的生态特色,但特色唯一性不足,整体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自主动力。大沙镇的发展需要充分扮演好自身在区域中的自主角色,充分借力城镇群的优势,区域协同、功能融合,共同谋求突破。
大沙镇的规划定位,以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型旅游业为主,建设生态型城镇,与江门市推出“碉楼+生态”、“海岛+生态”、“温泉+生态”等线路的“大旅游”发展战略相融合。通过地区的合力树立片区的旅游特色,拉动小城镇的产业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实现生态城镇化。
②坚持生态化的产业发展导向――循环经济、土地集约利用。
循环利用是生态城镇化的重要特征。小城镇总体规划需要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大沙镇是传统的农业镇,产业发展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坚持无公害和绿色种植, 坚持走高科技、高含量、高生态、高产出的高端、高效农业道路。结合地形地貌特性和旅游产业,发展特色种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花卉、茶叶、药材种植为特色。
大沙镇处于水源保护的敏感区,基于生态环境敏感性,坚持宁缺毋滥原则,发展依托本地农产品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土地集约利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根据大沙镇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发展以观光、养生、商务休闲为主的旅游业。因地制宜地开展旅游项目,依托第一产业,带动一二产业,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办好绿色饭店,引进绿色企业,提供绿色服务。着力开展与大沙镇资源相关的文化活动,打好大沙发展的生态牌和文化牌。
(3)人居生态化
①绿色环保材料。城镇的发展离不开建筑物的建造,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是生态化城镇建设的重要保证,可以减少人文环境对城市本底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可以减少复合材料对人和环境的伤害,同时也能强化城镇的本土特色。
②空间立体。新城市主义提倡的土地混合使用、住宅类型混合、紧凑集约利用城市用地,步行导向、高质量城市设计、城市街区具有明确中心和边缘等,都需要体现立体生态性的生态建筑来实现,绿地、街道、室内、走量、阳台、天桥、屋顶,从地面到高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建筑物的立体融合,形成室内与室外、街区与道路景观相联结的生态建筑形式。
③智能。尽管大沙镇作为小城镇其人口密度和生活模式与大城市存有着较大的区别,但居民对生活便利程度的追求是一样的。甚至小城镇较为偏远的特性更需要智能化作为城镇建设的重要支撑。现代城市的智能化,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这要求城镇建设需要注重相关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各网络的畅通运转提供保障,从而实现城镇的生活生态化现代化。在产业引进方面也要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高端智慧技术行业进驻,为其提供亲近自然的办公环境,既能为创建智慧城镇提供条件,又为大沙镇的服务业争取稳定的服务对象。
④规范邻避设施的修建。在修建对公众存在污染威胁的邻避设施时,要注意选址科学性。从城镇发展规模和方向等方面综合考虑设施选址和规模,尽可能减少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⑤交通生态化。大沙镇区位受大城市的辐射力相对较弱,从地理和地形地貌条件考虑,中长期内还是以公路交通的主。所以规划上完善了大沙镇的对外公路交通,加强了与周边城镇的连系,与周边的高速接驳更为便捷通畅。城镇内的交通导向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要依托,规划汽车总站、公交系统、慢行系统,对于城镇内部狭窄道路采取限制车流量和车速的方式确保安全,为公众创造安全舒适步行、骑行等环保绿色出行方式的环境,倡导绿色低碳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