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段考总结第1篇
后进生对自己学习没有信心,不抱希望,因此,学习总处于落后状态。我发现后进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大多数并非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的因素起决定作用。
刚接三(4)班时,他们对我是陌生的,而我也想把最好的印象留给他们。课堂上我总是适时地教育学生,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说起,鼓励学生自信、自强、发愤读书。我给他们讲自己、讲女儿、交流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到我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教,他们也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开始上的几节课,学生不习惯、听不懂。为此班主任梁伟然仅一个星期就找过我几次,学生也找我说听不懂。这使我感到学生重视学习、重视物理,这个班是一个有希望的班,这也使我信心百倍地想把这个班教好。于是我分别根据他们的特征以及性格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对他们的期望,教学中我常告诉他们老师对你抱有“大有前途”的希望并通过了各种形势的强化、提高等影响他们、暗示他们,使他们产生自我期望,从而促使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常用“你能行”、“没问题”等语言去鼓励他们,时时处处引导他们树立起向上的信心,实施成功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风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二、ji情使学生更关注课堂教学
记得一次校会上蓝翠芳主任说过“课堂教学要捉住学生的眼睛”,我深有同感。三(4)班的进步较大,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境,我喜欢三(4)班的学生,所以讲课中我做到精神饱满,情感丰富,精力充沛,声情并茂,师生双方的积极投入,我常常感到我们的思维在同一个旋律上震动。为了“捉住学
生的眼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我的做法是认真的备课和上课,以我讲课的“风度”来吸引学生。我用ji情引导学生捕捉信息和反馈信息,对于每一节课我讲课时完全抛开讲稿,眼睛不离开学生,我的感觉是学生从我的眼神中感觉到了一种ji励,关心,慈爱、又是严厉、管理和监督。同时我也从学生的表情和眼神去体会他们的感觉。从学生的眼神及面部表情的变化中看出教学效果,调节教学速度,这要比直接问“你听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效果更好。我的感受是让一个又一个的新颖的表现形式去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ji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教学成果。
物理段考总结第2篇
记得一次校会上蓝翠芳主任说过“课堂教学要捉住学生的眼睛”,我深有同感。三(4)班的进步较大,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境,我喜欢三(4)班的学生,所以讲课中我做到精神饱满,情感丰富,精力充沛,声情并茂,师生双方的积极投入,我常常感到我们的思维在同一个旋律上震动。为了“捉住学生的眼睛”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我的做法是认真的备课和上课,以我讲课的“风度”来吸引学生。我用激情引导学生捕捉信息和反馈信息,对于每一节课我讲课时完全抛开讲稿,眼睛不离开学生,我的感觉是学生从我的眼神中感觉到了一种激励,关心,慈爱、又是严厉、管理和监督。同时我也从学生的表情和眼神去体会他们的感觉。从学生的眼神及面部表情的变化中看出教学效果,调节教学速度,这要比直接问“你听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效果更好。我的感受是让一个又一个的新颖的表现形式去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教学成果。三、不断反思,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我也经常埋怨现在的学生能力低下、素质低下,每一次测验不该错的又错了,就想去批评他们。但转念一想经过反思很多时候我还是控制了自己。我想我要面对现实,更应关注他们的心理,知识水平,讲课要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例如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更能让学生接受、让问题深入浅出是讲好课的关键,这对我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一直调整着自己的教学,做到不急不快,因施材施教,尽力对物理学习较好的学生提出信息量较多、难度较大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思维活动量;对学习较差的同学多问一些难度较小,信息量较小,清晰度高的问题。并经常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鼓励学生思考,清除他们思维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我也深感对每天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有必要不时地进行反思、进行研究,并勇敢地承担一些失误的责任!只有这样,才不会固步自封,才会不断从自省到自新。只要教学得法就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段考总结第3篇
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
1、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⑤时间线索。
2、线索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
[类型1]、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几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类型 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
对策: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
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类型3]、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
对策:联系前后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
细节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考点之三:表现手法
[类型]:直接让考生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对策:1、了解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现手法。
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
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设制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考点之四:含义 作用 题型
[类型1]、让考生回答人称在文中的作用。
对策: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类型2]、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对策: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 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
[类型3]、对具体句子的品析。
对策:联系前后文,在句子的前后找答案。注重抓中心词、关键词、有关议论抒情描写等词句。在句子前后找答案可以用原文回答,有些需要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类型4]、 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
对策: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类型5]、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对策: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考点之五:结构层次
给文段划分层次结构,并归纳层意或段意。
对策:1、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2.归纳层意或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物理段考总结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会考;总复习;策略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福建省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兼有初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和初中升学考试的功能,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初二年进行的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关系到初三升学,所以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实际上就是提前的中考。怎样进行总复习,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初中生物结业会考,这是广大生物学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总结几年来进行初中生物结业会考总复习的经验,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1 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安排在初二年进行,但初二年级却是学生较易出现两极分化的年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不强,给科任教师顺利进行初中生物结业会考总复习增加了难度。这时班主任和家长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在学习上的齐抓共管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和家长要让学生明白“初中生物结业会考的成绩关系初三升学,而且不及格没有重考的机会,甚至可能间接影响今后人生路”的道理;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并在课内外对学生的学习加强督促。从而使他们在思想上重视,学习上认真,促进各个科目全面协调发展。
2 要制定计划,分段复习
复习时,我们要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复习要达到什么目标、做什么、怎么做、r间安排、用何资料,复习前都必须计划好,并向学生说明,让学生心中有数,能够自觉配合老师,做到教与学同步。如我们学校的总复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知识网络,夯实基础
目标:查找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知识漏洞,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知识的网络,初步建立合理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做法:(1)让学生完成我校老师自编的、以考纲为依据的生物基础知识填空题,了解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
(2)授课时,老师先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回顾知识,从中找到学生存在的知识问题,进行重点突破,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知识网络。
(3)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4)课后适当精选部分习题,让学生巩固。
时间:4月份内完成
在这个阶段中,复习的容量大、复习的时间紧。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节约时间,提高复习效果。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目标:训练和培养学生解答选择题、分析说明题和实验题的能力。
做法:教师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学生精练适量习题,学会解题技巧。充分重视五月初举行的有一定导向作用的福州市初中生物学业质量检查。
时间:5月上旬完成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及模拟测试
目标:再次查漏补缺,强化运用能力
做法:精心挑选模拟试题,通过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缺陷,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时间:5月底完成
3 要依纲扣本,夯实基础
会考前约两个月,福建省普教室出台了《2013年福建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生物)》,福州市教科所出台了《2013年福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对考试的命题依据、命题原则、适用范围、考试范围、内容和目标要求、考试形式、试题难度、试卷结构、试题示例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福建省考试大纲和福州市考试说明,不仅是每年结业会考命题的依据,也是组织、实施复习的依据。福州市考试说明明确指出:结业会考试题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稍难题约为8:1:1,也就是说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比例在80%左右。同时,从近几年的结业会考试题来看,不少题目、内容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生物复习指南》和课本,注重基础考查一直是结业会考的“主旋律”。因此,笔者根据结业会考说明中所列的考试内容,从课本中找到有关的具体内容,编成考试内容提纲。首先引导学生用口去朗读,用脑去思考;然后利用挂***、模型等直观教具,对复习的重点、难点,作适当讲解点拨;最后要求学生课后把这些内容加以整理,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笔者还布置学生做适当练习,确保人人做好容易题,拿到基本分。
4 要明确方向,抓住重点
福州市初中生物结业会考严格以课标和省纲为依据,试卷注重基础,考查核心概念、主干知识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试卷难度适中,几年来均保持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试题贴近社会生活实际,注意结合热点信息和最新科技成果。
所以在复习时,我们要重视学习研究课标和省纲,找出省纲中与高中生物联系紧密的部分。如生态系统、光合作用、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等。其次,我们要反复比较和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找到命题中的常考点和多考点。比如生态系统、光合作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在连续几年的结业会考中都以不同的题型在试卷中出现,复习时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再次,复习中的练习不在多,而在精,重在有新的收获与体会,重在发现存在问题,重在查漏补缺。只要我们明确复习的方向,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落实到位,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就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物学总复习的教学质量。
5 要重视实验,提高能力
物理段考总结第5篇
目前,我市中考科目主要有七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治和历史。另外,地理、生物、体育学科分别提前结业,并以不同分值比重计入中考成绩。
为了使设计出的方案更加合理,我查找了国内一些主要城市中考学科的分值比重分配方案,以供参照。现呈列如下(括号内为该学科分值):
上海:语文v150w、数学v150w、英语v150w、物理v90w、化学v60w、体育v30w,总分630分。
广州:语文v150w、数学v150w、英语v150w、***治v100w、物理v100w、化学v100w、体育v60w,总分810分。
济南:语文v120w、数学v120w、英语v120w、物理v90w、化学v60w、体育v60w,总分570分。
沈阳:语文v120w、数学v120w、英语v120w、物理v85w、化学v65w、***治v40w、历史v60w、生物v50w、地理v40w、体育与健康v60w,总分760分。
杭州:语文v120w、数学v120w、英语v120w、科学v180w、体育v30w,总分570分。
武汉:语文v120w、数学v120w、英语v120w、物理v70w、化学v50w、***治v40w、体育v30w,总分550分。
兰州:语文v150w、数学v150w、英语v150w、物理v120w、化学v100w,总分670分。
成都:语文v150w、数学v150w、英语v150w、物理v70w、化学v50w、体育v50w、***治v20w、历史v20w、地理v20w、生物v20w,总分700分。
哈尔滨:语文v120w、数学v120w、英语v100w、物理v70w、化学v70w,卷面总分480分。
比较各地中考学科的分值比重配置方案,很容易发现一些共同之处:
1.语文、数学、外语是中考的核心学科。各地均给予了语、数、外三科最为突出的分值比重。这不仅是对以往传统的延续,也与即将全面实施的新高考方案相一致。
2.在分值比重的分配上,基本形成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治=历史=生物=地理=体育的格局。由于新高考方案实施后,高中不再文理分科,转而施行“3+3”的灵活选科制度,给中考带来的影响也许会使物理、化学学科与***、史、地、生学科的分值比重进一步拉近。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明确我市中考考试的改革方向:
1.改进学科间的分值比重。我市各地目前施行的考试方案,虽略有差别,但总体相似。生物、地理、历史学科的分值比重过低,客观上造成上述学科在师生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导致知识基础薄弱,不利于高中阶段的进一步学习。
2.学生备考强度过大。目前的高考考程仅为两天。新高考方案实施后,“高考”阶段集中考试的科目仅为语文和数学,学生的备考强度会进一步减轻。相比之下,我市目前的中考考程长达三天半,集中参考的科目多达七门,出现了中考难于高考的不合理现象,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使学生过早地透支了学习的兴趣和潜力,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没有益处。
虽然目前各地的中考科目普遍多于高考科目,但缩短考程,减少集中备考的科目,减轻学生的备考压力应该是大势所趋。全国基础教育最为发达的北京市,率先对中考做出了重大改革和调整。2014年始,特长生招生比例下降;2016年始,语文卷分值将增加至150分,英语卷分值减至100分(其中听力50分),化学卷分值减至60分,数学和物理的分值不变,考试时长由原来的两天半缩短到两天。
我市的中考改革也理应按此趋势进行。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一个设置应是:在八年级期末完成生物、地理学科的结业考试。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完成历史、***治学科的结业考试。上述四门学科的结业成绩按权重折分后,计入考生的中考总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参加最后阶段的“中考”升学考试。这样安排,可以明显降低学生的备考强度,改变学生的畏学、畏考心理。
当前,乘着高考改革的春风,我市应抓住时机,着手中考改革。由于2017年的高中新生将面临不分文理和选科制度,所以我市的中考新方案最早应在2017年的中考相应实施。
结合上述原则及参考外地市的经验,现设计两套中考学科分值比重的设计方案:
方案A:语文v150w、数学v150w、英语v150w、物理v120w、化学v100w、体育v30w、***治v50w、历史v50w、生物v50w,地理v50w,总分900分。
方案B:语文v120w、数学v120w、英语v120w、物理v90w、化学v60w、体育v30w、***治v30w、历史v30w、生物v30w,地理v30w,总分660分。
上述两套方案,既可以较好地与初中各学科的现实地位、学习难度相对应,又与新高考方案形成相对合理的呼应。
物理段考总结第6篇
关键词:教学;考试;结合
物理教与学重要的是注重理解、注重观察与实验。只有理解、参与体验了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掌握了的知识,才能用所学的知识从物理走向社会。但在实际学习中离不开考试,如果不把知识能力与考试结合在一起,难免会留下遗憾。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将物理教学与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将之成为“三板斧”。
第一板斧 神奇数字
教学研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有一个实验电路***(如***),同学们反映,本电路实验元件较多,总是记不牢,特别是考试时,总是丢三落四,失分率较高。为此,我专门对上一届中期考试中的此内容的得失分率做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总分为4分、抽样人数为100人)
从上表可以看出得分率仅为67.75%,发现这一问题,我就想办法如何让同学们记得牢,用得来。于是我借用了中央电视台“非常6+1”节目中的数字,帮助记忆和应用。具体方法是“6+1=7”,“7”表示该电路***由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电阻、开关、电流表、电压表七种原件组成,“6”表示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电阻、开关、电流表这六种原件串联,“1”表示电压表并联在电阻两端。因为很多同学对李咏主持的“非常6+1”节目很感兴趣,所以听到我这么一类比,兴致很高,甚至下课后还在讨论,所以效果很好。为了进行对比,我在下一年的中期考试中又用了原题,且分值不变。抽样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下表是第二次中期考试得分情况的抽样结果)得分率一下飙升到了91.25%,比原来上升了22.5%。
第二板斧 奇特联想
在教学滑轮组省力与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时,按教材上的说法是“有几段绳子承担重物,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但有的同学就反映:“当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在做题和考试时总是不能确定某个滑轮组究竟是有几段绳子承担重物”。于是我引导学生分析以下两个滑轮组的特点(如***二),首先分清哪个滑轮是动滑轮,再一起分析甲乙两***各是由几段绳子承担重物,再进一步分析 这两个***中绳子的固定端分别固定在哪个滑轮的挂钩上,从而总结出当绳子固定端固定在定滑轮挂钩上时,是四段绳子承担重物,当绳子固定端固定在动滑轮挂钩上时,是五段绳子承担重物。而四是偶数,五是奇数,于是总结出“奇动偶定”便于记忆。总体反映不错,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随着又出现了,那就是有的同学容易记混,稍不注意就记成了“奇定偶动” , 由此,我充分利用了同学喜欢使用网络语言和喜欢奇特联想的天性,“我”在网络语言中经常成为“偶”,让同学们想象一幅***景,我提着滑轮组进入了鸡场,鸡受惊了,我只好静止,称为“奇动偶定”,这样就再也不会混了。为了验证有效性,我在所教的两个班中,各取50名成绩较好的同学做了对比实验。从附表中数据可看出,效果很明显。
在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这部分内容时,一般方法是:学生先做试验总结出规律,再进行练习巩固,如果要强化记忆,可能还会根据规律用如下表格记录下规律让同学对照记忆。
物理段考总结第7篇
在物理学习中出现的学习困难问题比较严重,可以说在各科学习困难的人数上,物理学科最多,高中生普遍认为物理难学.持续的物理学习困难和在物理学习上的挫败感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甚至继而放弃对物理的学习,“习得性无助”产生以后,面临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的问题无法妥善解决,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而且容易泛化影响其社会活动的正常开展,将会影响整个的学生群体.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原本很喜欢理科,却因为物理学习吃力、成绩不理想,不得不放弃选修理科,选择文科.即使选择理科的学生也会反映物理得分的贡献率会低于其他科目.上海地区高考实施的“3+1”***策,本科类别的招考科目调整为“3+1”四门,许多学生对物理学科存在畏惧心理,或因为在物理学科上得分低,而放弃选择学习物理,造成选修物理的学生少于选修其他科目的学生.因此,研究高中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现象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从已有理论和实际调查中探索高中生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现象的规律,为物理教师处理此类问题和更深入研究此类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1研究对象
上海市七宝中学、上师附外、上师附中、南洋中学等几所高中的学生,随机抽取高一、高二共七个班学生,共350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回收的有效问卷295份,因物理学科不同于英语、数学等学科,学生进入高三时按意愿选择是否修物理学科,高三学习物理学生群体对于物理习得性无助研究较特殊,故暂不作为本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和工具
研究采用自编的《高中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是通过查阅文献、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访谈、借鉴已有的习得性无助感量表、测试、筛选题项等途径编成,共18个题项,采用自评式5点记分法,得分越低,表示习得性无助感越强.量表的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911,斯皮尔曼-布朗(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884,Guttman分半信度为0.881,表明《高中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问卷的题项设置来源于访谈结果中对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的总结,对比已有的习得性无助感量表进行修改,并请教师对各个题项进行评定,认为《问卷》基本反映高中生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问题.采用相关性分析对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鉴别,各题项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性较好,因此《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研究运用SPSS 13.0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高中生物理习得性无助感调查结果分析
3.1整体情况
高中物理习得性无助调查被试者中最高得分90分,最低分为27分,表1为各原始变量描述的的统计量,从表中可以看出,总得分平均分为68.41分,高中生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总体分数处于中等水平.
为了更清楚的反映高中生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得分情况,将原始统计数据进一步处理,绘制出高中生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总分频数分布***,如***1可以很清晰了了解总分在每个阶段的频数分布情况,总分频数分布呈负偏态.低分表示物理习得性无助感较强,由负偏态分数分布***可知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严重的同学所占的比例不高.总分在68.41分(总分平均分)以下的同学有141人,所占比例为47.8%(n=295),存在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总分50分及以下的同学有30人,所占比例为10.2%(n=295),存在明显的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TP12GW23.TIF,BP#]
3.2物理成绩各分数段高中生物理习得性无助感差异
[TP12GW24.TIF,BP#]
《问卷》将物理成绩分成5个分数段(40分以下为第1分数段,2-40至50分;3-50至60分;4-60至80分;5-80至100分),将各分数段人数统计绘制出频数分布直方***,如***2所示,频数分布特点是人数主要集中在60-80分数段,占总人数的58.6%,高低分两头小,60分以下人数占总人数的15.9%.将各分数段的习得性无助感总分平均数与本分数段作直方***,如***3,分析***3可知,只有80-100分数段的总得分平均分高于总平均分68.41分,低分段并非第1分数段的平均分最低,而是第2分数段,所以,习得性无助感得分并不完全是随着考试分数的升高的升高.
为了更准确讨论高中生物理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感之间的关系,用方差分析来确定每个分数段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高中生物理成绩在不同分数段上的物理习得性无助感强弱有非常显著的差异.Test of Homogeneity of Variances表中显示Levene检验F =1.851,P=0.119>0.05,方差齐性,经LSD检[LL][TP12GW25.TIF,BP#]
验表明分数段1与分数段2、1与3、1与5、2与4、2与5、3与4、3与5、4与5存在非常显著差异.5与1、2、3、4都存在显著差异,说明1、2、3、4分数段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物理习得性无助感.2只与3无显著差异,则2分数段的学生物理习得性无助感最强,其次是3分数段的学生.
3.3高中生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高一、高二年级差异
分年级进行***样本t检验,分别检测物理成绩分数段的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和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总得分的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如表2高一年级考试分数和习得性无助感得分均高于高二年级,由表3知,对分数段:t=1.754,P=0.080>0.05,在物理成绩上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习得性无助感总分上,t=2.966,P=0.003
3.4高中生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在性别上的差异:
分性别进行***样本t检验,分别检测物理成绩分数段的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和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总得分的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如表4和表5,物理成绩分数段平均数差异统计量t=3.208,P=0.002
为准确分析男女生的差异性,笔者进一步分析高分组男女生在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总得分的平均数差异性.取分数段为5的群体,共75人,占总人数的25.4%,进行统计分析.SPSS输出结果显示,高分组男生47人,女生28人,男生明显多于女
生,但物理习得性无助感总得分平均数差异性上,t=1.112,P=0.270>0.05,高分组男女生在物理习得性无助感上无显著性差异.
取分数段为4的群体进行统计分析,分性别进行习得性无助感总分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测.60-80分数段的人数共173人,男生52人,女生121人,女生人数远远多于男生,物理习得性无助感总得分平均数差异性上,t=1.369,P=0.175>0.05,60-80分数段男女生在物理习得性无助感上无显著性差异.
4结论
4.1高中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总体情况分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总体分数处于中等水平,总分频数分布呈负偏态.低分表示物理习得性无助感较强,由负偏态分数分布***可知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严重的同学所占的比例不高.总分50分及以下的同学有30人,所占比例为10.2%(n=295),存在明显的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可见,物理习得性无助的高中生所占比重并不小,这类现象不容忽视.
4.2不同成绩水平高中生物理习得性无助感差异分析
习得性无助感得分并不完全是随着考试分数的升高的升高.从现实意义上讲,并不是考试成绩越差,物理习得性无助感就越强的.物理习得性无助感最强的学生往往是考试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而不是考试分数最低的学生.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可以作出如下解释:物理习得性无助感明显的学生出现在成绩低分组,但考试分数较低的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并没有习得性无助,他们仍然认为只要自己努力也能学好物理,也不认为物理考试分数低是自己学不好,而是自己没有去认真学习或者对物理成绩抱无所谓的态度,总之并非习得性无助.
物理习得性无助多发生在40-60分数段的学生群体内,教师在习得性无助问题上应重点关注40-60分数段学生,兼顾40分以下和60-80分数段学生.
4.3高中生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高一、高二年级差异分析
在物理成绩上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习得性无助感总分上,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在习得性无助感上有极其显著性的差异,即高二年级学生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明显强于高一学生.本调查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均处在上半学期,从高一到高二,学生的物理成绩并没有显著下降,但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明显增强,这说明高一到高二的学***历增强了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所以高一阶段是预防学生获得习得性无助感的重要阶段,高一阶段的学习应受到教师、学校等各方的重视.
4.4高中生物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性别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