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10篇

古典文学篇1

关键词:“虚静”;创作;作品;人格;鉴赏

“虚静”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极其重要的概念之一,最早源于《老子》,原义主要指一种清静虚欲、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后来庄子的“心斋”、“坐忘”说可谓是对“虚静”理论的极大发展。“心斋”、“坐忘”是一种无私无欲、与实际利益不发生直接关系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正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审美心态。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徒宗炳提出了“澄怀味象”的理论,把“虚静”说引入了绘画艺术,同时代的陆机、刘勰则把它直接引入了文学批评。

“虚静”作为一个古老而又意蕴深厚的哲学美学命题,与中国古典文学之间存在深刻的联系:

一、“虚静”与创作

“虚静”与创作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对创作心理的影响,作家们在创作之始总是努力追求达到心无杂想、空明虚欲的境界。在促进创作主体从胶着于物、我的现实世界进入到物我两忘的艺术世界的过程中,“虚静”的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苏轼有诗曰:“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可见“虚静”对艺术创作的重要。刘勰、陆机等文学批评家更是从理论上揭示了“虚静”与创作的密切关系:“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千里”,“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等。由此可见,“虚静”心态是想象和联想飞腾奔涌的前提。许多大作家习惯在夜深人静时分伏案沉思,更有许多诗人离群索居,都是深谙这一艺术创造机理的。

二、“虚静”与作品

中国古典文学以诗歌见长,而中国古典诗歌又与“虚静”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论是魏晋的玄言山水,还是唐宋的禅意诗词,随处都闪耀着“虚静”的灵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他说:“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这不正是“虚静”状态下的物我同化,不执着于我,也不执着于物吗?“无我之境”的深层艺术底蕴正是艺术家的“虚静”心灵的映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无数美丽的诗句,既是诗人在“虚静”心境下所得,又体现了“虚静”心境的平和、淡雅。而“有我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残”等,虽表现出比较强烈的主体色彩,但在艺术构思时,依然需要“虚静”的心态,正如鲁迅先生所言:“长歌当哭,是要在痛定之后”的,创作主体只有在情感逐渐平静之后,才能对曾经的“痛”进行审美观照、艺术裁剪和加工。因此可以说,古典诗歌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虚静”哲学态度和美学态度。

三、“虚静”与人格

大千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到处充满着诱惑,人的异化越来越严重。庄子当年正是看到了这种异化的可怕,故

而高呼回归自然,提倡“逍遥游”。但是,面对滚滚红尘,种种诱惑,真要作到孤寂以守志,淡泊以养心,何其难也!佛教把庙宇建在深山老林,远离世俗繁华,是采用强制手段为佛教徒创设修行环境,为了抵御各种杂念涌入心头,佛教徒们动辄双手合十,口颂“阿弥佗佛”,以保持内心的清静。宗教需要“虚静”,艺术也需要“虚静”。只有保持这种心态,艺术家才能不被外物所役,才能保持自由的心灵,进而才能进行审美体验与创造。我国古代作家中重视人格修养的例子很多,其中最令人称道的就是陶渊明,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不慕荣华富贵、满足于“草屋八九间”的安贫乐道的人格,已经成为后世知识分子仰慕的典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心远”不就是远离世俗功利的“虚静”吗?刘勰亦云:“秉心养术,无务

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不必刻意去追求什么,随意而任自然,这不也是“虚静”吗?

四、“虚静”与读者

我国古人无论弹琴还是颂诗,都有焚香净手的习惯,这不是程式化的繁文缛节,这是潜心入静的需要。

古典文学篇2

现代西方有识之士早就指出:欧洲力量的来源,常是透过古代文明的再发现和新认识而达至,中国要想真正崛起,为世人瞩目,也应如此,要对中国古代经典进行再发现和新认识。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也证明,文化的每一次进步和创新,都是以“复古”为名,借以对古代文明的新认识而达至。当代中国文化要充分发挥他宾的民族性和创造性,取得更大的辉煌和成就,就必需对古典文化进行再发现和新认识。

梁启超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学理论宝典”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也说:“无论研究何种学问,都要有目的。什么是历史的目的,简单一句话,历史的目的是在将过去的真实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这资鉴。”现代古典文化研究,背离了学术研究的目的。古代经典不是离民众越来越近,而是离民众越来越远,没有予以新意义和新价值,仍是照搬古代的经解,还堂而皇之地斥责古代经典有糟粕。所谓的“糟粕”,不过是不同时代的学者予以的新意义和新价值,用以服务当时的社会。现代社会,应该有新认识和再发现,予以的新意义和新价值。著名学者顾颉刚说:“不同时代对孔子思想的阐述都不一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孔子。”

经典该不该读,问题不是经典本身,而是对经典的注解。学生阅读古代经典的关键,是要对古代经典再发现和新认识,以现念重新解经。***指定的中学生课外必读书中,唯一的先秦经典是《论语》,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推荐本是徐志刚教授的《论语通译》。我们不敢说此书有什么不对,但可以肯定地说,此书只是延续了封建文人为当时朝代服务的认识,而没有用现念去再发现和新认识。让中学生读这样的注解经典,自然是不读为好。

我们完全可以再发现和新认识这本中国人心目中的圣书——《论语》。书中有一句话使人对孔子颇有微词: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历来认为这表明孔子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是典型的。现在,各民族和睦共处,这种歧视性的传统注解不利民族团结,只会助长。现在的读来自然不合时宜。

且不说孔子作为周的臣民,是否会冒杀头的危险把中原称为“诸夏”,但也没有必要沿用封建文人的注解。我们完全可以再发现和新认识,把这章断句为:“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都心中有君,不这样(爱君尊君),是夏朝的灭亡原因”。夏被臣国商所灭,商被臣国周所灭,是同样的以下犯上,但孔子作为周的臣民,不便指责周,故只言夏,也是讲得通的。后儒的解释,原因想必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是以下犯上取得天下,而不敢直解。

古典文学篇3

古典舞是我国古文化的传载体,它体现不仅仅是肢体动作的展示,它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古典舞本身就具有很浓厚的文化观念和舞蹈内涵,它的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深意,每一个舞步都在表达着人物的不同情感。古典舞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每一个舞者,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舞蹈者。

二、构建古典舞教学模式

(一)目前存在的古典舞教学模式

1.衔接型古典舞教学模式

衔接型古典舞教学模式是最为基础的一种古典舞教学模式,它就是将艺术院校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一个衔接式的教学,通俗的说就是具有中等专业教育基础,能够开始接受高等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学科建设完善,师资队伍雄厚,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较强,教学成绩斐然等特点。

2.创作型古典舞教学模式

在衡量古典舞成果上主要的方向还是在古典舞剧目的创作和表演上,这两点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尺标。在这个发展的时代中,只有永不停歇的进行创新才是时代的真理所在。高校的古典舞教学就是依靠着高校雄厚的资金,不断的创新,才能够获得平稳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又看到了不少吸引人注意的古典舞创作剧目,它们在用一些独特的形式在不停地开发着编导老师的编排能力,也在不停地训练学生形象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表达、文化的体现和时代不同风貌上都有很好的提升,它们都在为古典舞的发展和创作添砖加瓦,为构建古典舞教学模式和完善模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风格型古典舞教学模式

风格型古典舞教学模式是通过不同地域的不同生活形态和生活习惯,不同的舞蹈表达方式,在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下,去寻求探索中华民族中各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底蕴,去寻找古代舞真正的精髓,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遗存下的来传统,经过艺术的雕琢然后发挥想象力创作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古典舞教学模式。虽然从上面的古典教舞学模式可以体现出:现在我国的古典舞教学已经具有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自身的不足。现在全国的大部分高校的古典舞发展速度还是较为缓慢,他们依旧是以北京舞蹈学院的古典舞为教材,没有适合于自身的古典舞的教学模式。

(二)构建高校古典舞教学模式的路径

虽然现在的古典舞教学模式存在着几种不同的模式,但是针对于不同时代下,不同的高校,各自又有不同的差异和不同文化,所以这几种模式并不是一直都适用于任何情况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的变化,古典舞蹈也会不断地层出不穷,所以各自高校首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自身的文化特征和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新的古典舞蹈教学模式的研究。例如:山东的舞蹈学院就有很好的发展资源,山东是儒家文化的起源地,儒家美学就可以融入古典舞中。儒家的思想更注重的是“礼乐之道”,让新旧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从而得到更为完善的古典舞教学模式,让儒家思想融入到古典舞中,让“谦恭揖让,授受启呈”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得到发扬,形成特殊色彩的古典舞风格。

三、结语

古典文学篇4

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听了钱正权教授对教学经典诗文评课,如拨云见日,深入浅出,剖析透彻,获益匪浅。下面根据钱教授的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经典诗文教学的门道有哪些。

一、牢牢抓住经典古诗文教学的主线:诵读、吟诵甚至歌唱

诵读是教学古诗词最重要的门道。每首诗都是作者当时思想的高度浓缩,情感是古诗的灵魂,而每首诗的诗魂又是无形的东西,要附着诗眼来表现。要想感悟诗魂,要经过三个板块,1.初步感知诗意,走进诗中;2.阅读文本感悟诗情;3.与文本对话,走入诗魂。故此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对诗中蕴含的感情、饱含的道理、作者创作时的感受、教学者朗诵时的语感以及学习古诗所获得的审美愉悦等诸多方面都要通过吟诵来实现,要重视学生的朗读教学。

教学古诗,朗读、吟唱一定要下功夫。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重视古诗词字音、句子的朗读,读出感情。抓住“字词”朗读,进行拓展,体会作者的情思或意理。若朗读时少了韵味,功力不足,就要从诗词格律上下功夫,补一补,明白朗读古诗词“平长仄短”的道理。字的读音为“第一、二声”朗读时读长一些,字的读音为“第三、四声”朗读时则短促。2.朗读指导要有层次,读出诗词韵味,抑扬顿挫。通过细心地指导,层层朗读,师生与诗人等情感产生了共振的感觉,为深入领悟古诗意境做了重要的铺垫。

二、抓住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进入意境

意境即意象。古诗词中的意境很重要,有多种含义,这些均要靠读者自己去开发,理解、领悟诗的意境比了解诗的意思更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这一切要靠教师的熏陶感染。那么怎样带领学生进入意境呢?学生进入意境犹如步入庭院深深,踏入院中美景天地,要入多重门。

打开第一扇门,就是读了整首诗或词,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印象。读完《清平乐·村居》,我们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美丽的秋景茅屋低小,但溪水流长,翁媪一家其乐融融的画面跃然纸上。

第二扇门,抓诗眼。古诗词大多词语精炼,教师在教学时,要还原当年作者的写作过程,领悟作者创作时情感深处的境界。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可以抓住“相媚好、卧剥”几个词进行拓展,发展孩子的想象、思维,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打开了两道门之后,教师还要做些什么?1.要注意课外资料的链接,要把有关诗词从尘封记忆中唤醒。教学中不仅要在理解古诗词上把握难易度,还可以在讲解、学习环节中串联以前熟悉的诗文,这样既唤醒学生的记忆,又丰富了古诗词的教学内容。2.利用生活经验想象来丰富意境。在教学古诗词时不妨多用生活与现实联系,想一想古诗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沟通历史,学活诗文。比如在学习清代高鼎《村居》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实践或想一想自己春天里放学后,在郊外是如何和小伙伴们放风筝的?当时的心情怎样?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能走进作者,走进诗中,学好诗文。3.带学生进入意境,教师还要充满激情。教学古诗词也不能是老学究,带学生入境,自己要充满激情,激情要自然而不能矫情。因为教师是一本书,教师有怎样的情感,学生就有什么样的情感。4.教师有时还要做适当点拨。有些古诗词也不一定都要联系实际,比如《题西林壁》这样的哲理诗,要让读者和学生从诗中跳出来即可,明白只在山中看问题就容易把问题看偏,若联系实际很容易误导学生生搬硬套其中的道理。

三、适时讲解时代背景

我们知道每首古诗词的产生都有特定背景,距现在时代较为久远,而现在儿童生活经验缺乏,文化视野也不是很开阔,这在理解古诗词上思想落差大,增加了难度。另外有古诗词词句凝炼,作者的思维跳跃性大,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故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本着顺学而导的原则,可采取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对当时背景有所了解。上课时教师可设置悬念:作者写作时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呢?学生有了想知道的欲望,此时让了解的学生给予解答,老师做必要的补充,这样让学生了解古诗词时代背景可谓水到渠成。

四、落实字词句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学内容

古典文学篇5

一、关于康德哲学李秋零指出,安瑟尔谟以从观念到现实的巨大跳跃提出了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康德曾给予其彻底的批判。但康德在伦理学中提出上帝存在决不仅仅是为完善体系的需要才不得不做出的假设,更不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神论倾向而向宗教当局故作姿态。上帝本来就是他的伦理学的应有主题。在伦理学中通过至善引入上帝的存在并不是康德思想的历史进程,而只不过是一个思想展开的逻辑进程。但恰恰在这一逻辑进程中,康德重复了安瑟尔谟的逻辑错误。也许,上帝的确不是逻辑思维的对象,任何用逻辑来思维上帝的做法都不免要有逻辑上的缺陷或错误,这是人类力***认识上帝所不可避免的悲剧。(《康德何以步安瑟尔谟的后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周祝红认为,康德已具备辩证法基本要素的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统一的哲学体系,由于其自身的深刻矛盾随时都面临解体的危险。因为对他来说,真正的本体,即作为存在的存在仍在这一系统之外,并未作为可认识的对象而融入体系,而能认识的存在又只是一个仅能运用于经验和现象界的主观范畴。另一方面,绝对的存在(物自体)虽不能进入认识的系统,却能从这一系统外部影响和决定这一系统。这一矛盾却使其系统关联成为机械的、外在的联结,随时面临解体的危险,以致不得不求助于某种自然合目的性来维系整体系统的统一。这也正好暗示了问题的实质及解决的惟一可能途径,即辩证法不是主观外在的工具或技巧,而正是整个客观世界通过现象所表现出来的本体或本质的规律,因而也是人的认识能动地超越现象而达到本体或本质的规律,它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向人的认识乃至于向人的全面本质生成的合目的性大系统,成为一个相对于人的能动实践活动而言的人的无机的身体或人的精神的无机自然界。正如哥德尔定理所规定的那样,康德的纯粹理性哲学无论是在哲学思辨上,还是在对自然科学的理性把握上都已被超越了。经典自然科学并不像康德认为的那样是普遍必然的绝对真理,而且现象与物自体悲剧性的对立更使得康德对认识主观能动性的阐发受到根本局限,归根结底是被动的。康德没有实现他所要的,所许诺的东西,但却为他不曾想过的真正的能动的辩证法开辟了道路。(《追忆古典——以哥德尔定理解读康德纯粹理性》,《江汉论坛》1999年第1期)HTSS〗

张继选指出,先验演绎是康德全部理性批判工作的核心,康德正是在先验演绎论证中确立其理论哲学,乃至包括实践哲学在内的整个批判学说的基本理论框架。因此,研究先验演绎理论对理解康德哲学具有决定性意义。现当代研究康德的专家们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在康德研究中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然而,迄今这个问题尚未取得比较一致的结论。有鉴于此,必须从不同角度出发,特别是在坚持康德关于“一般直观”与“特定形式的直观”之间的区别这一前提下,通过梳理康德关于先验演绎的文本,才有可能重建康德的先验演绎的证明结构,确认这一结构的综合性。(《论康德的先验演绎证明结构的综合性》,《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韩秋红认为,康德哲学是古典哲学的终结,又是现代哲学的开端。叔本华作为现代哲学的开山祖,是从康德出发的。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从科学方面说,康德结束了那种认为知识反映外在实在的古典意识,开辟了实在不过是人们所经验到的世界,而科学不过是关于这个经验世界的符号系统的现代意识。科学似乎失去了神圣性,但却丢掉了沉重的包袱,获得了原动力和生命力。从伦理方面说,康德挖掉了古典伦理那绝对、永恒的形而上学基础,代之以一个所设定的基础,使伦理学也真正地成为了以人自身为根据的学问。或者说,康德告诉人们,关于人生的问题,只有从人的自身才能找到答案。(《康德哲学的人本化启示》,《长白学刊》1999年第3期)

二、关于黑格尔哲学章忠民指出,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由于对目的所包含的各种矛盾关系的不同的理解和把握,便有了外在目的与内在目的之分。黑格尔批判、克服前人在目的观念上的外在、“应当”之僵硬和虚幻,抓住人类行为活动的目的性这一根本特性,深刻揭示、呈现出目的的内在环节,并对目的与工具的辩证矛盾加以精辟论述,从而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客体的客观制约性的矛盾统一于“目的理性”,为切实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矛盾关系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对黑格尔“目的理性”的批判及运用,有助于理解和阐明现当代西方哲学中价值学说与工具主义所人为设置的目的与工具的对立僵局。(《黑格尔“目的理性”的确定及其意义》,《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金林认为,要真正理解黑格尔,不能仅停留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纯原则及纯理性的方面,还应从黑格尔本人对思辨理性及辩证法的实际运用来看待它。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与辩证法是不可分离的,通过辩证法,黑格尔克服了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并使唯心主义的一般理想和基督教信仰达到了高度的和谐。这也正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哲学价值和宗教价值。HTK〗(《黑格尔辩证法的哲学价值和宗教价值》,《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4期)

古典文学篇6

论文摘要:《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作家莫里哀最著名的喜剧之一。高超的写作技巧,崇高的美学价值,使得这出喜剧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并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戏剧之林。这部莫里哀的代表作,是古典主义文学的典范。

《伪君子》创作于古典主义是欧洲文论主流的时代,同时,它的作者莫里哀,是法国最著名的古典主义戏剧家之一,这就使得《伪君子》很 自然 地遵守了古典主义的创作手法,并在古典主义文学史上闪耀着光芒。

莫里哀原名让·巴卜梯斯特·波克兰。他是法国喜剧大师,古典主义文论巨匠。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作,在文学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他对文学的 发展 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许多学者和思想家极高的评价。

让·夏普兰(jean chapelain)是法兰西学院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认为莫里哀是“本世纪的泰伦斯和普伦塔斯(均为古罗马著名戏剧家)”,在他看来,“莫里哀了解喜剧人物,并刻划自然。他最好的戏的人物也恰如其分地创造出来。他的道德教训是好的,他只要留心不说下流话就行了。”圣·艾如尔孟(st-evremond )说“莫里哀是本世纪的妙手,法兰西人民一直在想念,也将永远在想念,对他所模仿的那些古人来说,假如他们能起死回生的话,他会是不可模拟的。”伏尔泰指出,《伪君子》揭露了伪君子们的所有丑陋面,对当时的社会风气的净化以及人们的自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创作手法上遵循了“三一律”的原则

布瓦洛在《诗的 艺术 》中提出了“三一律”,这一基本原则成为17世纪戏剧创作的准则,也是古典主义的基石。布瓦洛指出的这个规则如下:

剧情发生的地点也要固定,标明,

庇利牛斯山那边诗匠把许多年,

缩成一日,摆在台上去表演,

一个主角出台时还是个顽童,

到收场时已成了白发老翁。

但是理性使我们服从他的规则,

我们就要求按照艺术去安排情节,

要求舞台上表演的自始至终,

只有一件事在一地一日里完成。

从布瓦洛对“三一律”的说明来看,我们知道“三一律”要求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一致性,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情节。也就是说,戏剧的发展应该限定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并且是在24小时内进行的单一线索的情节。《伪君子》的故事就是在“三一律”的指导下发展的。虽然《伪君子》是一部五幕三十一场的长剧,但是它却一直发生在同一个地点,并且只持续了一昼夜,整部戏剧紧紧围绕着揭露答尔丢夫的虚伪本质这一主旨展开。第一幕第三场中,克莱昂特说他说完“早安”就离开。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它表明了这部戏剧开始于早上。在戏剧的结尾,第五幕第三场时,王爷出场对桃丽娜说“早安,好姐妹”。这个对话很自然地告诉读者此时是第二天清晨,整个故事发生在一昼夜之间,完全遵循“三一律”的规则。除此之外,整个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发生的地点从未改变,都是在奥尔恭的家中。这就符合了“三一律”准则关于同一地点的规定。在情节方面,整部戏剧只有唯一的主题,那就是揭露答尔丢夫的虚伪本质,这也符合“三一律”同一情节这一规则。由于《伪君子》完全遵循“三一律”的规则,因此,《伪君子》是一部古典主义著作。

二、贺拉斯的人物塑造上“类型说”

在《诗艺》中,贺拉斯提出了塑造人物的“类型说”,即同一类的人物都应有自己典型性格。贺拉斯认为,不应该让孩子做成年人做的事,而应该让孩子在阳光下尽情享受自由的草地,奔驰的骏马和惬意的追逐;中年人应该创造财富,结交朋友,树名立业;老年人则应该是念旧的,抱怨的,时常回想曾经的年轻岁月。

自从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人物“类型说”以来,古典主义剧作家便遵照这条准责塑造人物,莫里哀也不例外。在《伪君子》中, 主角答尔丢尔的性格完全是单一的,一直伪善而没有其他的特点。在整出喜剧中,他没有任何心理上的变化或领悟,毫无个性可言。他在整出戏剧的表演就仅仅是为了表现伪君子这一类人共有的虚伪本质。答尔丢夫被模式化了,成为了伪君子最典型的代表。

为了准备答尔丢夫的出场,莫里哀设置了两幕没有主人公达尔丢夫的戏。这两幕剧充斥着奥尔恭家人的争吵和冲突,他们争执的原因就是还未露面的答尔丢夫。在奥尔恭家人中形成了对答尔丢夫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方面,柏奈尔夫人高呼答尔丢夫是一个“圣洁的人”,关心的只有上天的利益;另一方面,达米斯和桃丽娜却形容其“卑劣”,“虚伪至极”。正当读者们困惑于真正的答尔丢夫的性格时,第三幕拉开,答尔丢夫登场了。他对仆人劳伦斯说,“倘使有人来找我,你就说我去给囚犯们分捐款去了。”一句话,让读者以为这是一个多么无私高尚的君子呀。然而,他的行为却显示了他的口是心非。纵使他再怎么向他人吹嘘自己的苦行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他的贪婪,他旺盛的口腹之欲,与其所说的是多么不相称:他的食量有六个人之多,能够吃下两只竹鸡,外加半只切成细末的羊腿。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拥有崇高灵魂的君子,见到桃丽娜时还要丢给她一条手帕让她盖住胸部,认为这看了会使灵魂受伤,引起不洁的念头。可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耻小人。他不但接受奥尔恭提出的与玛丽亚娜的婚事,企***拆散玛丽亚娜和其未婚夫瓦赖尔;更过分地是他还勾引奥尔恭的妻子欧米尔。种种行为表明,答尔丢夫是达米斯和桃丽娜口中的十足的伪君子,彻底的两面派。他的这一单一的性格特点,很好地表现了所有伪君子们的本质,也遵循了贺拉斯的人物“类型说”,是典型的古典主义的人物塑造法。

三、中心思想对王权的崇拜

法国古典主义的产生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因此,古典主义作家常常在作品中表露出对自己的 ***治 倾向。17世纪是路易十四的世纪,他是文学、 艺术 和***治的核心,因此,他对文学领域有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许多古典主义剧作家会在作品中表达自己对王权的拥护,并极力赞美路易十四,莫里哀也不例外。

《伪君子》中,莫里哀塑造了一个睿智英明的王爷。他说,王爷绝不是伪君子的朋友,任何伪善行径都逃不过他锐利的眼睛。他明辨是非,绝不会被动摇。在《伪君子》的结尾,奥尔恭一家受到伪君子答尔丢夫的陷害,情况十分危急。而万幸的是,这件案子是由英明的王爷审判。正是由于王爷英明的决断力,他查清事实真相,还奥尔恭一家清白,并惩罚了虚伪狡诈的答尔丢夫。王爷成功地处理了复杂棘手的案子,惩恶扬善,使这部戏剧得以喜剧收场。

关于这个结尾,有着不同的解读。由于前四幕一直没有出现王爷这个人物,也没有任何关于这个人物出场的铺垫,以王爷的决断作为戏剧的结尾显得十分突兀。所以,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一个不恰当的结尾,是这部作品的败笔。而笔者看来,另一种说法则更为贴切。结尾的处理方式正好符合了莫里哀的古典主义思想。他的指导思想使得他 自然 地希望借由王权来解决普通百姓的纷争,处理棘手的问题,也在此赞美了王权。

《伪君子》在创作手法上遵循了“三一律”的原则,在人物塑造上符合“类型说”的规定,并在中心思想上赞美了王权。《伪君子》闪耀着古典主义的光芒,是古典主义作品的典范。

参考 文献 :

1.李健吾.莫里哀喜剧[m].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布瓦洛.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周宁.比较戏剧学——中西戏剧话语模式研究[m].上海社会 科学 院出版社,2003

3.罗念生.论古典文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易中天等.艺术的特征[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古典文学篇7

月亮在中国悠久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它是美丽的象征,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们的相思,也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月亮本身安宁静谧的情韵,又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高悬于天际的皎月,同样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一、优美的月亮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月亮也就成为古代文学中典型的意象和永恒的主题。《诗经・陈风・月出》写到:“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用月亮映衬人的美,皎洁的月光如美人的肌肤,纯洁美好。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注意到了月之美。周祗《月赋》写到:“气融洽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赋予月亮以高远、柔和、清幽、润洁的特点,给人以清和,明净的感觉。杜牧的《泊秦淮》单看“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何等的飘渺,烟雾袅袅的河面,月如梦似幻般罩在河滩上,恬静、舒适、朦胧,其妙甚矣。

这些诗中,皆因月如梦似烟般的清澄和恬淡,而被罩上一层神秘的“朦胧色”,给世人一种朦胧的美。花月披离,余香袅绕,象征着典雅之美。皎月当空,朗朗潇洒,其神妙高远之美洋溢其中。

不尽的象征创造着不尽的月亮审美意境,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明月审美意象。

二、相思的月亮

皓月当空,多少诗人望月生情,多少脍炙人口的诗作由感而发,其诗情之深,意之浓,让人赞叹。

首先,月亮寄托了恋人们的相思,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有诗曰:“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着一轮皎月从海上升起,远在天涯的情人也许同此情境,无奈月夜漫漫,无奈相见不得,唯有寄情于月,来表达对情人的思念与爱,不禁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佳句。

再者,月亮也是人们对故乡和亲人们的思念的象征。李白的《静夜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皎月当空,宁静的夜晚,床前似乎撒着一层轻纱般的霜,久睡无眠,望月生情,勾起人们对故乡的无限遐思。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有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众所周知,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但他每时每刻都在思念故乡亲人。怅望明月,似乎又回到了故乡,内心复杂的感情,国破心碎的痛惜,唯有寄情明月,思乡愁绪溢于其中。

三、失意的月亮

在对月亮的情感升华的过程中,月亮又成了失意文人的寄托。陶渊明在《归园田居》诗中写道:“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跟明月相守,理农桑之事,这是作者心志的表现,宁可开荒种田,早出晚归,唯愿志气不息,誓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月亮与成就了一代隐逸诗宗。

王维的《竹里馆》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首诗中,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伴着明月,诗人享受着这份宁静。王维也成为陶渊明之后的山水田园派最著名的诗人。

正如傅绍良所说:“在哲理开发阶段,月亮不仅是主体情感的组成部分,而且蕴含着***和永恒意志的复合物象创作主体,在将月亮内化为自我情感的同时,还有意识地将自我化为一种自然的存在物,以感受和体验那种超然物外的情趣。”

四、哲理的月亮

月亮孤悬天际,亘古不变,很容易让人们把它看成跨越时空的永恒见证者,让人产生对悠悠历史的思考,对无限空间的思考,对深刻哲理的思考。

李白《把酒问月》中写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作者描述了月亮的不可知性,他通过人与月在时间上的差距,告诉人们,人生是短暂的,其间有数不清的坎坷、磨难、曲折、寂寞,但沉浮交替,今人古人可共享明月,人类的生命固不可能久远,但人类的精神与理念却可以同享宇宙,只要有朗朗明月相伴,超脱世俗,人生岂不是一大快事,就如明月一样纯洁、自由。

张若虚也曾在《春江花月夜》诗中写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是啊,明月亘古如斯,岁月悠悠,人生短暂,在此喟然之后,而月亮则成为静谧永恒的存在。

古典文学篇8

【关键词】古典文学;教学方式;创新

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古典文学的学习与研究,不仅是对国人的基础要求,同时也是提升自身涵养与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高校需要对古典文学的教学提高重视,强化古典文学课程设置,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通过古典文学教学的开展与实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与素质全面的人才。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古典文学教学的现实状况

1.1 古典文学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受应试教育体制的不利影响,下至小学上至高校,普遍对文学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与比例更偏重于实用学科,加之当前国外敌对势力散布不良信息对国民思想进行冲击,使得“崇洋”成为普遍现象,甚至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是陈旧、老套的东西,学习古典文学显得“老”和“厚重”。这种大环境不利于古典文学教育的开展与进行。高校在文学类专业开设与重视的力度方面也存在薄弱环节,更倾向于将师资力量应用于科研、技术等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上,如此古典文学教学就没有必要的基础支撑。

1.2 古典文学教学脱离现当代生活

高校的古典文学教学,目前从大多数课堂教学上看,还局限于“说文解字”的程度上,侧重对词、语法、手法等技巧方面的讲解,而忽视了古典文学本身属于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需要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当前大部分古典文学教学不能有效地结合当代生活特点,开拓并延伸古典文学丰富的内涵。深究起来,古典文学与当代生活紧密结合的内容不胜枚举。例如,《诗经》中的“蒹葭”是教育当代大学生坚韧不拔地追求精神的好教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陶渊明的《饮酒》等均是对现当代浮躁心态的一帖清火剂。

1.3古典文学教学忽视了先进手段的应用

古典文学内涵丰富,并且抽象的内容较多,仅仅依靠“一本书,一黑板”与“大面积课堂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远远不能达到古典文学教学的要求与标准,也不能将古典文学的美充分展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枯燥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学习产生麻木与厌烦心理。就目前来看,古典文学教学忽视了心理学、人因工程学、网络技术等手段的应用,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并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古典文学教学方式的几点创新

古典文学教学的教学方式创新需要紧密结合心理学、人因工程学、网络技术等先进理论与手段,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本文以显性与隐性教育、多模态教学与探究式学习为主,对古典文学教学方式的创新进行了详细分析。

2.1创新方式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

显性教育是公开的有组织的,如谈话、座谈、讨论学习、开会等有系统教育体系,向受教育者表明教育目标的教学方式。该方式表达直观,不拖沓,层次性较强。隐性教育是巧妙地借住文学、科技、语言、艺术等“媒介”将教育目的隐含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受教育者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和领悟,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有所感悟,其最大的特点是“渗透”。古典文学教学中需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两者的优势发挥地淋漓尽致。因此教师需要增加辩论、演讲、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的开展,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展现自我,例如,在《鸿门宴》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别进行项羽、项庄、刘邦、樊哙等角色的扮演,并且将文中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清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感受到鸿门宴中那种紧张的气氛以及该历史事件的经过。对于隐性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即兴以文言对话,或者将生活中的感受写成格律诗等,从而使其在知识的应用中耳濡目染,使古典文学渗透到思想与意识中。

2.2创新方式二:多模态教学

模态指人类借助感觉器官与外部环境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多模态是心理学与交际学方面的一种理论,强调对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的综合性运用,如此可以强化信息接收与理解的质量与效率。在古典文学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多模态教学方式进行有效运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所要教授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像、音频、录像等模态呈现出来,使学生综合应用视觉、听觉等感官。例如,在《前赤壁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一边播放舒缓、空灵夹杂湖水声的音乐,一边播放赤壁的景色,同时播放课文朗诵音频,从而使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同时运用并充分发挥想象的方式,深切体会到“舟遥遥以轻r,风飘飘而吹衣”的闲适、空灵的意境,体会苏轼由乐转悲又由悲转喜的情感变化,如此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学习与掌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同时进行,指导学生综合应用多种感官,以提高学习效率。

2.3创新方式三:探究式教学

在古典文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首先需要遵守三项原则:“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与“问题性原则”。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主角让给学生,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激发出来。并且需要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与教师具有平等的地位,可以没有约束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同时需要注重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接收并内化古典文学知识与技巧。因此,教师需要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并在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地设置问题,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性活动,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与相互讨论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所学知识。例如,在《红楼梦》讲义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作者曹雪芹意在用书中的哪位人物映射自己?”如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故事背景、人物描法等技巧的探索与研究来寻求答案,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不断学习并巩固了所学知识。此外,教师还需要就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针对具体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一定讲解与指导。

结论:高校需要宣传并强调古典文学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激发学生在古典文学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使其认识并体会到古典文学的重要性与内在魅力。更重要的是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对具体的班级与学生,科学、合理地将心理学、现代科技等先进手段融入教学方式中,以提高古典文学教学的整体性水平。

古典文学篇9

一、中国传统体育活动与古典文学作品的关联

(一)描写传统体育活动以丰富古典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创作形态

可以说,体育活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而衍生的一种活动形式。而古代文人们常常将体育活动作为创作题材,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思考与情感,这样不仅拓宽了文学作品的创作内容与形态,而且还丰富了文学作品中的内涵,对于传统体育与古典文学的共同发展都有极大的推动力。据统计发现,描写传统体育活动的古典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如在最早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骑御射猎体育活动;又如在汉代、唐代时期歌赋《弹棋赋》与《拔河赋》中的下棋、拔河等体育活动场面。伴随社会的发展,朝代的更新换代,文人们依旧通过不同的文学形式来描述与记载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小说作品中同样不乏体育活动的踪迹,像《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就有对传统体育活动的描写。如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对传统体育活动描写是丰富其内容精彩性的有利之举。

(二)以古典文学形式来展现传统体育活动的文化韵味与风采

通过分析那些描写传统体育活动的古典文学作品可以发现,古代文人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融入自身对当时场景的思想情感,有些文人还利用这类文学作品来抒发个人的情怀与抱负。于是乎,传统体育活动通过古典文学作品的形式被传承下来,同时由于融入了文人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渲染,因而令传统体育活动散发出文化的韵味与风采。简洁、精美、诗意的诗词歌赋作品让读者更能从中感受到传统体育活动自身所呈现出的健康与力量审美认识,而笔记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作品因加入了对体育活动的精彩描述,从而赋予了体育活动鲜活的时代与生命气息,更加强了古典文学作品的可读性。此外,传统体育活动本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活动形式,但文人们将其带入到古典文学作品中,以文学视角来描写传统体育活动,进而赋予体育活动文学性的审美情趣与内涵,展现了不同朝代人们的生活喜好与精神追求等。

二、从古典文学作品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具体呈现

(一)***事武艺类型的传统体育活动及文化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常常面临战争的危机,因而***事武艺类型的传统体育活动得到了普遍的发展。“射、御”是我国古代六艺中的两种,具体是指骑御技术、射箭技术,足以可见这两种技术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而古代君王统治者之所以如此热衷于骑御射猎的体育活动,这是因为通过举行这项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展现君王的个人***事武艺能力,而且还能训练***队,以提高***队整体的***事武艺水平。在《诗经》中就有许多描写骑御射猎的作品,如《秦风驷》这一诗歌作品中,通过细腻、精炼的文字,我们能够领略到古人们高超的骑御与射箭技能。而在其他的古典文学记载中,我们能认识许多具有高超射箭本领的人物,如春秋楚国人养由基,他就有“百步穿杨”之称号;如西汉名将李广,他就有“射石没羽”的壮举。在小说作品中也塑造了许多来自民间的射箭高手,如《水浒传》中的“青面兽”杨志、“小李广”花荣等,他们高超的射箭技术曾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智力技巧类型的传统体育活动及文化

智力技巧类型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所描写,如围棋就是一种较为流行的智力体育活动。下围棋,不仅能够陶冶棋手的情操,而且还能够体现个人的品性魅力,如在《围棋赋》中,作者马融就通过描写将领在大兵压境的时候依然能够临危不惧地下围棋,从而彰显了这些将领的个人魅力。同时,下围棋是一项非常考验智力的休闲体育活动,若棋逢高手时想取胜则需要棋手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古代的角抵运动也是一项考验人们智力与技巧的传统体育活动,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该项运动结合了相扑、散打的运动特点,从而加强了角抵比赛的精彩刺激性与观赏性。宋代出现了许多角抵艺人,这些艺人为了提高自身的名气往往给自己封上霸气的绰号,如擎天柱、铁板沓等,以此来凸显他们的身强力大。但当比赛双方在体型上呈现明显的大小对比时,体型弱小的一方则需要发挥智力,利用技巧来获得比赛的胜利。就如《水浒传》中燕青那般,他就是凭借智力、技巧取胜了擎天柱。

(三)足下风采类型的传统体育活动及文化

在传统体育活动中,展现足上风采的体育项目不在少数,如马球、蹴鞠、长跑等,这一类型的体育活动项目不仅丰富了古典文学作品的题材,而且还向读者展现了古代人的娱乐追求。马球,这是一种较受欢迎的足下体育活动,在汉代时期推出,打马球(又叫击鞠),曾一度是统治贵族阶级喜爱的运动。如在《名都赋》作品中,诗人曹植就描写了打马球比赛场上选手们激烈竞争的画面,展现了当时古人们打马球的高超技能,以及场上选手的勇猛英姿。到了唐代,马球运动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与推广,就连女子也加入了打马球的队伍中。

此外,长跑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足下类型传统体育活动。 “夸父逐日”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出现在《山海经》这部古典文学作品中,从而折射出古人希望征服自然的勇气与精神。如在《令鼎》这一青铜文作品中,作者周朝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长跑的故事;又如在《水浒传》中就刻画了一个长跑高手戴宗,号称“神行太保”;再去在《元史兵志》中为我们介绍了长跑在元代传递信件的重要性。

(四)水上本领类型的传统体育活动及文化

中国是一个水域辽阔且丰富的国家,因而在古代许多地区的人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流的干扰,尤其是在捕食及交通方面困扰着临水的古人。为了战胜自然,为了锻炼自身的生活本能,于是水上运动成为古代传统体育活动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曾记载了许多具有高超水上本领的游泳者,为我们展现了古人的游泳本领。如在《庄子》这一古典文学作品中就描述了一位游泳高手,因为住在环水地区,所以这个古人不得不掌握游泳技能,从而适应与战胜自然环境。此外,在古代游泳也属于***事技能范畴,游泳在水上战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有具体描述。

当然,游泳在古代除了是一种生活与***事技能之外,同时还发挥着表演娱乐的功能,尤其是在南宋时期水上表演运动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在游泳竞技比赛过程中场面非常热闹,在音乐的伴奏下,岸上的观众将银子投掷到水中,并让水中游泳者钻入水中找寻,如《宋史礼志》所记载的那样。而跳水运动就是其中的一种,在《东京梦华录》中,作者孟元老描述了跳水运动的场景,只见利用“水秋千”这种跳水工具来完成跳水表演,以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

古典文学篇10

想象力——古典文化的解读——更深层次理念的挖掘,通过这三个步骤实现古典***形与立体构成形式的结合。

(1)想象力。

通过对古典文化***形的创意想象,从不同的构成形式的表现体系结合平面***形的文化含义,进行有意识引导的创意想象,将古典文化***形中的某种抽象意蕴和美感转为形象具体的造型显示,同时表达出一定含义和理念。在立体构成课程中关于创意的构***,强调其传达方式最关注的是立面的结构形式,这种三维空间的艺术归根结底始终是纯粹的立体点、线、面的方式。创造的灵感来源于想象力。绘画、音乐、艺术都是最能触动人们想象力的创作活动,在立体构成课程中需要通过对传统***形想象力的发挥引发对立体构成种结构的艺术效果的创造。

(2)古典文化解读。

运用想象力塑造构成形式离不开对社会、人文的理解和解读,将古典元素与造型结合同样也离不开古典文化的解释贯通。民族***形作为古典传统文化的载体表现,一种是通过同音的通感连接,形成***形与代表寓意的连接桥梁。如“阳”与“羊”的三阳开泰“,鱼”与“余”的年年有鱼“,盒”与“和、合”的和合二仙等,显而易见对同音的通感妙用正是***形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常有形式。是另一种载体是对文化的探索和追求,对意境的表现和展现,文化是对历史、社会情感的抒发,意境是思想的融合和发散,一般在表达方式上多以间接、婉转表达,因此在立体构成形式上,具有象征隐喻的艺术表现形式决定了整个造型结构、基调,更强调主观的感悟和发现,透露出了设计者的情感倾向和思想深度。例如,中国传统***形——“年年有鱼”,是年年有余的谐音,表达人们希望生活富足的美好意愿,学生的立体构成作业“年年有鱼”就是采用了年年有鱼的***形寓意,取其“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充满鱼趣”的寓意表达延伸出该立构造型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整个设计充满童趣和生活的惬意之情,赋予了古典***形传统吉祥之外的时代气息。以古典***形的意与立体构成社会、时代性构成方式的结合,是现代立体构成课程中值得探讨的方法。

(3)更深层次理念的挖掘。

在立体构成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古典***形的运用,让学生了解构成形态的外在形式是内在含义借以表达的表象,真实需要展示的是创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在含义。而世代传承下来的传统***形,题材广泛、风格多变、层次分明、结构感强、寓意丰富,寄予了众多美好的象征意义来。意义高于***形本身,这正也是历代沿传下来的古典***形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意义。将古典***形与立体构成教学实践相结合,需要指导学生首先去提炼和重构古典***形的形,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寻和挖掘隐匿在***形身后的寓意。对美的追求是心之所向,是不限历史、不限种族、不限古典、不限国籍的,古典***形富含的吉祥美好蕴意使的立体构成的设计更具文化和创新价值。学生作业“画屏——江南”立体纸构成的四个立面与画屏的四面结构融合,一面一幅场景描绘,面与面相互联合形成立体形式的连续变化,描绘出一幅江南五谷丰登、鱼米之乡的富饶想象场景。

2艺术的升华

立体构成的作业一般作为作品,而不是艺术品,而要具有艺术品的价值需要将感情元素融入与作品中,表达一定某种思想情华才能称其为艺术创作。从自然之形到意识之象,进而成为艺术,正是设计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的理解、对历史的敬仰实现的艺术升华与飞跃。这种审美仪式兼具理性与感性的认识,艺术创作需要表现时代特征,也需要反映文化领域。立体构成与古典***形的结合作为实践教学内容,透过表形构成的方式,营造追求美好生活向往的意境,感受到一种传统东方气息的传承艺术,反映出中华古典最淳朴的吉祥含义和文化融会。

3结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古典文学10篇

学习

道德观察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道德观察10篇,内容包括道德观察案例及道德知识,道德观察作文十篇。现在的社会最缺少的就是“道德”,为此******还倡导了《八荣八耻》,提倡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侵犯消费者的权利就是见利忘义,以维护消费者权力就

学习

基层管理培训总结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基层管理培训总结,内容包括基层管理者培训心得报告怎么写,基层管理培训心得简短100字。2.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企业目标达成的最直接责任人;3.是主管人员的左右手,辅助、协助上司的工作,形成配合和互补;4.在下属员工面前,则是他

学习

当代文学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当代文学10篇,内容包括中国当代文学短篇小说经典十篇,经典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国当代文学虽然已经建构成一个学科,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但是,从它的思想来源、关注的问题以及重要观点等,并不完全取决于学科本身的需

学习

文学评论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文学评论10篇,内容包括文学评论例文10篇,文学评论范文10篇3000字。泰华文学的发展及其文化取向陆卓宁(198)关于社会主义文学的几个问题柯汉琳(201)评栾梅健的《前工业文明与中国文学》范伯群(204)关爱和《中国近代文学论集

学习

道德底线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道德底线10篇,内容包括道德底线歌曲,道德底线解说。虽说这些人做的不对,但是有的人对他们进行人肉搜索,给当事人造成不小的伤害。人总有犯错的时候,改正的话也要用正确的方法而不是极端的手段。曾经看过一则调侃,挤地铁的时候该

学习

情景对话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情景对话10篇,内容包括口语情景对话,销售情景对话。一.什么是英语情景对话课情景是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必要因素。交际化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地利用和创设情景组织课堂教学,做到教学内容情景化。英语情景对话课是指在英

学习

服务员演讲稿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服务员演讲稿,内容包括餐厅服务员演讲稿,服务员用心做事演讲稿。我要感谢王老师对我们的精心辅导,连日来,您不辞辛劳,耐心指导,是您让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小故事,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工作的动力,是您我们对服务意识、服务

学习

建筑面积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面积10篇,内容包括建筑面积有关案例,建筑面积解。建筑面积亦称建筑展开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面积之和。建筑面积包括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使用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布置中,可直接为生产或生活使用的净面积之

学习

文学名著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文学名著10篇,内容包括文学名著排行榜,文学名著20部。一、创建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的问题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活跃性思维对于高中语文文学名著的阅读教学,不能够只停留于传统的授课模式,在进行文学名著的教学中需要充分地激发学生

学习

物理段考总结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物理段考总结,内容包括初三物理段考总结,高一物理段考总结。二、ji情使学生更关注课堂教学记得一次校会上蓝翠芳主任说过“课堂教学要捉住学生的眼睛”,我深有同感。三(4)班的进步较大,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上好一节课首先

学习

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总结,内容包括个人技术业绩简要总结,个人业绩总结精辟简短200字。二、工作态度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认真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

学习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计划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和步骤,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计划。1.1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计划生育档案工作者很多都是非专业人士,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度不高,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

学习

青春文学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青春文学10篇,内容包括青春励志文学推荐,青春文学小说推荐散文。许多人一提到青春文学,就认为是一些不健康的读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北京大学的王蒙教授,在看到部分青春文学作品的时候,也对青春文学所体现出来的文采与成熟感到

学习

文学小说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文学小说10篇,内容包括中外小说推荐100篇,经典小说100篇作品。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自涉足西方文学作品翻译以来,周桂笙翻译的西方外国文学作品甚多。与其他所谓的“正宗”文学家相比,周桂笙所翻译的文学作品主要以翻译

学习

古典文学作品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古典文学作品10篇,内容包括古典文学作品内容大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100部。可以说,体育活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而衍生的一种活动形式。而古代文人们常常将体育活动作为创作题材,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自身的

学习

中国古典文学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古典文学10篇,内容包括古典文学十篇,中国古典文学十一部。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月亮也就成为古代文学中典型的意象和永恒的主题。《诗经・陈风・月出》写到:“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用月亮映衬人的美,皎洁的

学习

中国古典文学体裁之唐代散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古典文学体裁之唐代散文,内容包括唐代散文格式,唐代文学散文。唐代散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六朝以来骈文对文坛的垄断,开启了一代新文风。特别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革新了文体和语言,注入了实际

学习

中国古典文学中“狐狸精”形象的变迁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古典文学中“狐狸精”形象的变迁,内容包括中国古典狐狸精形象,古代狐狸精的故事。[摘要]中国古典文学中关于山精野怪、仙灵圣佛描写的作品不在少数,而狐狸精作为精怪内的一大分支,拥有庞杂的故事体系,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的

学习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梧桐意象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梧桐意象,内容包括在古代诗词中梧桐的意象,古代文学作品中梧桐意象。南京的路边遍植梧桐,不少南京人也有着梧桐情节。其实,梧桐不只是南京人的专宠,全国各地都不乏热爱梧桐之人。究其缘由,自古代的文人士子开始

学习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现象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现象,内容包括文学作品之间的互文性,文学作品中的互文现象。摘要:互文性这种文学现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在不同时代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中更产生了独特表达效果,本文借助理论、立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