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硕士模板

工程管理硕士例1

工程硕士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社会上还存在着工程硕士质量比工学硕士低的偏见。对于新升本科院校介入这一领域,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应树立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之前从事技术教育的新升本科院校,因与企业有天然的联系,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应充分把这一优势融入到工程硕士的培养中去。这类院校在从事工程硕士培养时,就应处理好质与量、自主与自律、节点控制与全过程控制等问题,以确保培养的毕业生符合人才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质与量质量是新升本科院校工程硕士培养成败的关键。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是培养出来的工程硕士毕业生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数量和质量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没有质量的数量会失去培养工程硕士的社会意义,对教育资源是一种浪费,而如果没有足够的工程硕士毕业生,那也将影响社会对工程型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新升本科院校在工程硕士培养初期,应规划好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数量,每年可根据学校可招专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招收研究生的数量。

(二)自主与自律工程硕士教育是一种市场化程度很高的教育。一方面,办学可以直接面向企业的实际需要,为满足企业需求的多样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学校在工程硕士教育方面应该自主办学;另一方面,当高校成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主体之后,市场竞争机制就成为高校工程硕士教育的根本调节机制。高校为了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教育市场份额,就必须建立起自律机制,不断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赢得社会的认可和赞誉。近年来,***学位办按照上述思路,在工程硕士教育中不断给办学单位放权。实践证明,只有学校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实力自主办学,而且为确保质量和信誉自律办学,才能办出高质量的工程硕士教育。

(三)节点控制与全过程控制在遵循工程硕士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应实行全过程控制与节点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将质量意识贯穿到招生、培养、毕业等工程硕士教育的全过程,这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

1.严格招生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工程硕士招生对象主要是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三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考取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至三年,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者,亦可进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答辩。为保证生源的质量,需要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措施:(1)加大宣传力度和宣传范围除大中型企业和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外,还应重视中小型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等,甚至某些管理、法律类行业的人员(比如某些工作必修涉及到工科领域的律师、管理者等),拓展生源渠道,通过增强企业和个人对工程硕士教育的认识,获得企业或个人的重视和支持。(2)加强辅导,提高在职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目前来看,工程硕士教育的主要对象还是在职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却因离开学校的时间较长,理论知识水平显得参差不齐。因此,学校可根据工程硕士培养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考前辅导班。(3)做好综合考试和面试工作把那些业务素质高、思想道德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骨干人员招录进来。

2.严格培养培养的年限应该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在培养中应重视以下五个方面:(1)课程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按工程领域并结合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的实际需要设置,其课程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水平。课程设置可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应培养学员科学的世界观和方***,具有一定外文阅读能力。专业课程设置要求紧密结合生产、讲求实效,可按照专业共性、应用性、特色行等原则考虑以下几类:前沿型课程、交叉型课程、应用型课程、技术型课程等,为了加强工程硕士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的训练,应开设一些实用性的课程,增加适当管理类课程以满足人才管理能力的培养。这些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2)学分设置应确定开设专业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应修总学分和必修学分,以确保学员在培养中学习和掌握应有的知识和技能。(3)教学内容和方法跟进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于知识的具体应用,避免大量的理论讲述和公式推导。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思维方式的培养,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教材应及时删旧补新,把最新的应用知识和动态反映到教学中。教学方法方面,宜采用适应性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4)师资培养对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实行高等学校与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合作培养。工程硕士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培养,也要把教师的培养纳入到平时的工作中。要努力提高学校专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可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联合进行课题研究,教师下企业等形式加以培养。例如,德国高校教师要获得工科教授资格,必须具备数年在企业工作的经验,而且德国工科高校、专业学院中的一些教授本身也在企业中任职或兼职。(5)个性化培养方案在制订个人培养方案时,应在课程设置、学习年限、教学安排、论文撰写、培养方式等方面作出安排。这样做,一方面课程教学环节有计划相对稳定,以保证在校教师能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好校内及校外培养基地工程硕士的教学任务,同时也使得工程硕士生能根据课程安排调整各阶段的工作,以期尽最大可能参加课程学习,使整个培养体系符合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部分环节又具有弹性和灵活性。

3.严格毕业作为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工程硕士生必须开展学位论文工作,以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担负技术、工程或管理工作能力。应从以下五方面开展工作:(1)论文选题工程硕士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毕业课题应满足实、新、高等特点。“实”是指论文选题内容来源企业生产、科研实际、论文研究结果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新”是指论文选题要应用学科前沿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去解决企业在工程技术中的急需难题,开发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高”是指撰写的工程硕士论文从文学水平、科学水平、创新水平都要达到较高水平,成果取得较高的实际价值。(2)双导师指导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由高等学校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与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的高级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联合指导。在工程硕士论文指导方面,双导师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在执行过程中既要避免论文阶段学校专任教师放任不管、全由企业导师包办,又要防止企业导师只是挂名、完全不管的两种极端。应明确学校导师是起主导作用的,要充分发挥他们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优势,在论文的选题、开题、实施方案制定、论文修改等方面给予学生有力的指导;企业导师要发挥他们在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实践经验方面的优势以及在企业内的影响力,解决学生在论文过程中遇到的技术上的问题。学校和企业导师应加强联系与交流,优势互补,共同完成对学生论文的指导。(3)定期检查、指导学生在进行论文课题研究阶段,每隔二至四个月左右,导师应到企业检查、指导学生的工作,通过召开座谈舍,填写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调查表等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与企业有关部门、厂内导师沟通情况和交换意见,协商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问题。(4)规范评审程序可采取双盲评审制度规范评审。其方式是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将其送审稿一式三份送达校内专家1名、企业专家1名、申请人单位或校外专家1名的手中,评阅人按照要求逐项评阅。盲评通过才能参加答辩。(5)在学位授予方面,要严格评审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坚决不授予学位,保证学位的质量和含金量。

二、确保灵活有效的培养模式

国家教委、***学位委员会在《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新升本科院校工程硕士培养应积极发挥原有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优势,强化“产学研”在工程硕士培养中的地位,通过“产学研+具体项目”的模式培养研究生。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是工程硕士教育的重要措施,这与工程硕士培养的性质和目标是紧密结合的。这种培养模式由生产企业、学校和研究单位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协作,按企业要求培养企业需要的高层次技术人才。“产学研+具体项目”的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一)能够调动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工程硕士研究生是企业等单位选送的,毕业后回原单位,不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学生的论文选题直接来自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学习研究过程也就是企业生产开发过程。许多工程硕士的课题还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对这种类型学生的培养具有较高的积极性。

(二)能够发挥各方综合优势,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质量企业和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学校理论、教育和科研力量强,而企业在生产实践,资金方面有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能够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因此,“产学研+具体项目”的合作培养方式将使工程硕士得到多方面优良要素的训练,使他们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上得到很大提高。在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学校应与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共同协商,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制定课程教学计划。通过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各自在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的优势,加速应用型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在课程授课方式方式上,应灵活有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计划的制约,适应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是高层次人才教育走向市场、实施“宽进严出”教育管理模式的良好开端。因此,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的重点在于过程管理。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生源的现状,在工程硕士培养的过程中可采取如表1的授课模式。

三、构建完善有效的管理评估体系

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是工程硕士教育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也是学校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该系统的构建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工程管理硕士例2

国际上工程管理专业队伍的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是从大学本科或大专毕业生中挑选优秀人才以短期管理培训的方式培养;二是从工科大学毕业、有3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中招收研究生,类似MBA或MEM方式培养。据统计,前者主要担任现场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而工程项目经理人员则主要由后者承担,后者已成为国际上培养高层次项目管理人员的主要渠道。这是因为,本科层次的毕业生在技术方面或者管理方面基础不够扎实,尤其是缺乏实践经验,不能立即胜任重要的管理工作。我国的情况也很类似,本应属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岗位却被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占据。以建设领域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为例,据调查,工程管理队伍中,工程技术专业占72.46%,管理类专业占17.39%,经济类专业占5.8%,行***类占4.35%。可见,大部分工程管理人员出身于技术专业。这些工程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管理和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其管理能力基本上来自于经验,这样形成的管理能力显然有限,且很难得到提高,亟需补上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学历方面,62.79%为大学本科学历,29.21%是大学专科学历,中专学历占7%,另外有1%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职称方面,9.68%具有高级职称,77.42%具有中级职称,12.9%具有初级职称[3],如***1所示。高学历和高职称的工程管理人才较少,无法满足工程实际需求,需要通过专业学位教育提高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的比重。放大到广义的工程和工程管理方面,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总量约为1600万人,按10%估算管理人员应有160万人。全国高校工科在校生共有803万人,其10%约为80万人。由此可见我国工程管理队伍之庞大,提高工程管理队伍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为在职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和途径,帮助他们掌握管理和经济类专业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工程管理实践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2010年1月,***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决定在我国设置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旨在通过以在职教育为主的针对性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能够推动工程领域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使其在掌握先进技术的同时,获得推动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所必需的管理能力和出色的协调能力,能够有效管理和组织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能够进行重大工程决策、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完成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当前,工程技术各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有一定实践经验后攻读管理硕士研究生比较受欢迎,需求不断扩大。设置MEM专业学位,将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对于加速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工程领域的投资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

工程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实现特定的目的,运用科学和技术,有组织地利用资源,所进行的造物或改变事物性状的集成性活动。工程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资产品、物资设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工程的成功离不开高水平的工程管理。我国对工程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工程管理主要指建设行业的工程管理;广义的工程管理则取大工程的概念,既包括重大工程建设实施的管理,也包括重要和复杂的新型产品的开发管理、制造管理和生产管理,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管理、企业转型发展的管理,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战略发展的研究与管理等都是工程管理工作的基本领域范围[4]。MEM专业学位教育着眼于广义的工程管理,旨在为各工程领域培养工程管理人才。MEM专业学位与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以及工商管理硕士(MBA)在培养目标、层次类型、服务的行业领域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别,其学科覆盖面更广。

工程管理是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型学科,工程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与工程管理学术型硕士相比,MEM专业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1]。工程管理硕士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定位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管理者;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者;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者;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者。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工程管理交叉学科的特性,仅靠工程技术或管理单一学科的力量难以实现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高校发挥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科的优势,共同参与MEM人才培养。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可分为全日制学习和在职学习两大类。由于对报考者有工作经历的要求,大部分生源为在职学习。其优势在于工作岗位为其学习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且无需考虑毕业后的就业去向问题。而劣势在于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地完成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人才培养质量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培养质量的监控。#p#分页标题#e#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总和。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指通过教育使研究生达到应有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是很重要的,它决定了入学要求、培养方案、教学方法等。***学位委员会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确定了MEM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的总体目标。在此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各高校应结合主客观情况、生源情况合理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由于工程管理涉及诸多行业领域,各高校行业背景及优势各不相同,宜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各自的行业优势及行业的国内外发展趋势,量力而行、有所侧重,合理确定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5]。同时,培养目标的确定还应考虑学生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等因素,甚至可由导师或指导小组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制订各自不同的、更加具体的培养目标,应明确人才培养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层次标准,差异化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国际工程管理认证(EMCI)项目是在对世界一万多名工程师进行工程管理知识调查的基础上,对工程管理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代表工程管理最佳实践的系列知识体系,是首次在全球推出的专门面向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工程管理师的资质认证项目。国际工程管理认证(EMCI)考核的知识体系如表1所示。我国工程管理硕士生源主要是有若干年工程领域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他们不仅在各自工程领域有一定的技术专长,而且对工程经济、管理、法规等各方面都有所接触,有的甚至就是管理者。但由于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方面的局限,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结构往往不够系统,作为高层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未得到全面锻炼和提升。因此,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内容应该基于此背景合理安排。EMCI为合理组织我国培养MEM知识结构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数学、统计学、系统论等是基础。在合理组织知识结构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工程管理硕士的能力训练,包括思维能力、技艺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强化工程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科学发展观、工程伦理观等理念的灌输。课程设置宜采用模块式体系,即按照培养目标及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知识、能力要求,将应开设的课程划分为若干相对***的模块[6]。所有模块按照一定的形式组合成一个系统。模块课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减,以不断引入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由于培养目标的差异化、个性化,要求每一模块的课程覆盖面较大,以供学生选择。例如,某些学生本科毕业于技术类专业,目前在管理岗位。他们擅长技术,但对于如何管理好团队缺乏系统知识,则其可以通过更多地选择管理类课程加以弥补。这种弹性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MEM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其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则需要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突出应用、突出实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多学科优势确保教学质量。(1)以案例为平台组织教学。按照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构建并完善MEM教学案例库,基于案例组织教学活动和考核活动。案例应有时效性和针对性,横向上与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相结合,纵向上具有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逻辑线索。利用情景教学、模拟课堂、软件仿真等经验学习方式,使课堂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互衔接,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相互补充,专业基础训练和管理综合训练相互结合。课程的考核方式应以学生完成具体工程项目相应管理活动的绩效为主要着眼点。(2)以实践环节统领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安排相应的实践环节。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建设学生实践平台。学生所学的核心知识体系,都应在实践平台上亲自动手实践,且将实践效果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3)以课程设计为手段深化教学。课程设计可以促进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课程设计按工程管理全过程进行有序安排,以工程经济、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风险管理、工程投资与融资、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管理信息化等课程设计为主线,使学生随着课程的进行,对工程管理的认知逐渐深入,最后实现知识的全面融合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4)以多学科优势确保教学质量。工程管理属于交叉型学科,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必然离不开相关学科的参与。从国外情况来看,多数MEM专业学位由工程学院开办,但教育过程由多个学院共同完成。如美国杜克大学MEM由普拉特工程学院开办,商学院、法学院、环境学院等都为MEM提供课程。我国的MEM专业学位也有相当一部分依托技术学科设置在工程学院。MEM专业学位要培养既懂得工程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需要相关技术学科和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参与。因此,应发挥高校多学科优势,由工程学院与商学院联合开展MEM教育,发挥商学院在MBA教育及经济、管理理论教学方面的特长,提高学生管理方面的“软技巧”,促进MEM教育质量的提高。

工程管理硕士例3

随着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aster of Project Management,简称MPM)专业学位教育的不断发展,具有MPM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越来越多地需要借助企业的力量来支持和帮助MPM教育事业,而企业对高校培养MPM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如何加强校企之间的联合,通过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推动MPM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是摆在高校和企业尤其是高校面前急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青岛大学近五年来校企联合培养MPM的实践,在总结经验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培养的思路。

1 校企联合培养MPM的必要性

1.1 校企联合培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

MPM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项目决策、计划、实施、评估等项目全寿命期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项目管理人才。MPM的培养目标具有明确指向性,即面向企业或工程部门培养MPM。校企联合培养MPM,可以整合企业在工程实践、学校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资源优势,有效保证为MPM培养目标的实现。正因为如此,1997年4月***学位委员会通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明确指出:“对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实行高等学校与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合作培养。”这从原则上规定了包括MPM在内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必须实行校企联合培养。

1.2 校企联合培养可以实现校企双方共赢

对高等学校来说,通过和企业联合培养MPM,既可以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弥补自身条件的不足,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科研经费紧缺、科研与工程实际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对合作企业来说,通过与高等学校合作,既可以提升企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素质,缓解企业高层次工程和项目管理人才紧缺的难题,又可以将人才培养同解决企业中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问题相结合,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校企联合培养MPM,有利于整合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实现校和企双方共赢。

1.3 校企联合培养有利于提高的培养质量

包括MPM在内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典型的在职教育,学员都是以“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边工作、边学习,有的甚至从课程学习到论文开题、答辩都在企业进行。学员上学期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则多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校企双方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学员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学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从而保证MPM的培养质量。

1.4 校企联合培养是各国培养工程硕士的普遍经验

包括MPM在内的工程硕士培养是一种符合企业及工程部门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方式。20世纪后半期,由于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工程活动的涉及面拓宽,复杂性与日俱增,学科的交叉与综合不断涌现,经济竞争使企业对实用型人才产生了旺盛的需求,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开展了“回归工程”,在高等教育中找回工程的灵魂,这样面向工程实践的工程教育在这些国家纷纷展开。至今,这些国家在工程硕士培养方面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便是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类型硕士。

2 我校在校企联合培养MPM方面的实践

青岛大学于2007年获得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当年即开始招收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到目前为止,已连续招收5届MPM研究生,合计招生394名,已有146名学员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目前在读的MPM研究生248名。在近五年的MPM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按照教指委、项目管理协作组等的相关要求,在MPM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校企联合培养MPM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2.1 将校企联合培养、学位论文“双导师制”列入培养方案

为了保证MPM的培养质量,我们在2007年制定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时,就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提出MPM的培养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MPM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即MPM学员的学位论文由一名学校导师和一名企业导师共同负责,以求通过校企联合发挥校企外导师各自的优势,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高级工程管理和项目管理人才。

2.2 招生、录取、培养计划等环节吸收企业意见

在每年招生之前,学校组织相关教师走访意向企业,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有时应企业的要求,参与企业生源初选。招生录取工作中,对企业推荐的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录取。培养过程中,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论文研究阶段,要求学员的论文选题一定要来自企业的实践,要有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并且选题要获得企业和学校导师的共同认可。

2.3 校企携手做好教学管理

工程管理硕士例4

0 前言

从***学位学院委员会于1997年批准设置了工程硕士的专业学位起,工程硕士培养从最初的只有九个培养单位、十个工程领域、年招生仅一千多人,发展到如今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的主要人才输出渠道之一,其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规范管理在职工程硕士的学籍、培养工作,成为了研究生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在互联网与电子通信技术发展迅猛的如今,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网络信息化,是现今高校教学管理的根本解决方案。通过在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中间架起一个信息互通的桥梁,便于三方及时沟通,从而实现准确、高效率的教学管理。

1 在职工程硕士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职研究生的工学结合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管理上不能完全照搬全日制研究生的模式,在课程信息及时、监督培养过程方面要进行比较大的改善,针对其特点设计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管理系统,方便在职研究生准确获取学校通知的同时也增加其在管理中的参与感,更好的完成学业。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各个高校都建立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大部分都是全日制研究生与在职研究生共用一套系统,造成数个环节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1-3]。

1.1 学籍管理

在职工程硕士的学制一般为3―5年,远长于全日制的研究生,并且毕业时间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对于在职工程硕士的学籍管理与监控上更为严格准确。在职工程硕士多数都已经脱离校园学习生活多年,重新回到校园后对于学校的管理缺少参与感,加之工作任务繁重与校内导师或院系教学秘书疏于联系,有些学员超出学习年限后并不自知,从而错过答辩时机。每年都有不少学员面临未取得学位就要取消学籍的境况,给学生的学业、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秩序都带来较大影响。

1.2 信息备份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为学员和管理者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诸多便利的身后,隐藏的是管理者过度的信赖与依赖,容易使其忽略信息备份和信息安全等问题。系统和数据不出问题的时候“顺风顺水”,系统出现问题之后却“一筹莫展”。教育管理的数字信息化虽然比实体纸质记录在存档和整理方面来的简单、迅速,但也同样面临着丢失和损坏的风险。

1.3 信息安全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包含大量的学生信息和学校管理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旦遭到破坏会对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正常工作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这就要求管理者和维护者对于信息安全有足够的重视,设置和维护防火墙以防范网络病毒与黑客的攻击。由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都是由第三方开发,后台服务器即使是存放在学校,维护方也有最高使用权限,签订数据安全协议也是必要的。数据的安全与保密都是要长期注意与投入大量精力的重要课题。

1.4 二级管理中的权限分配

大部分高校的在职工程硕士管理模式也是沿袭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二级管理制度,而在职工程硕士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也同样需要体现二级管理,院系教学秘书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这就需要明确系统中的权限分配。高校在在职工程硕士的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混乱,在管理中既要保证院系教学秘书的足够管理权限也不能赋予其太高权限,不能把管理权利全部放在院系,以免出现管理过于松散的情况。

2 一些措施建议

1)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善预警系统,对于临近超出培养期限的学员,要适时给予提醒,并同时提醒其导师,以督促学员完成学分、开题,并在培养期限内完成论文与参加答辩。同时系统要具备学员的培养中间过程监控功能,管理者需要实时观察并了解学员的学习进展,“到什么时间就该做什么事”,做好提醒和督促的工作,使学生的在校学习顺畅、紧凑、高效的进行,从而减少学员超出培养期限被取消学籍的情况。

2)虽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代替了很多纸质记录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工,但是信息备份工作一定要做到位。一是平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以防网络数据丢失、损坏;二是信息数据与实体数据同时备份,如每个学年的纸质成绩单、纸质学籍卡片等,都要打印并留存,以备不时之需。对于在职工程硕士,外地进修班的数据更是要重视并存档,例如开课的课程记录、进修班人员名单、课程设置表之类信息,都要妥善保留和存档。

3)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其所修课程要满足该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培养方案与学生选课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登录自己的用户,了解自己的培养方案并查询所修学分是否满足了培养方案,增加学员的管理参与感并及时了解自身情况。对于进修生考取在职工程硕士入学资格后的课程免修管理,需要有明确的规章管理制度规定,来决定新的管理程序和操作方法的更新,使得信息化的内容与管理制度统一、协调,使管理平稳、有序。

4)要重视信息安全工作,重点保护在网络上已经存储了的数据安全,以防不法分子对软件破坏,从而通过非法途径获取教育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或利用教务网站平台不实信息,做出危害学校和学生的利益的事情。对此,要积极设立功能健全的网络“防火墙”以抵御病毒和黑客的攻击。除此之外,要经常对所有的关于学生的信息备份,定期组织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信息化管理能力及网络操作能力。同时,学校应考虑到教务人员熟悉管理工作周期较长,尽量减少教务管理者的变动,也是有利于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手段。

4 结语

在职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理念的发展,也有利于在职工程硕士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教育管理网络信息化使得研究生教育管理进入了一个完全崭新的阶段。在职工程硕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开发和完善,无论从技术上、规章制度上、管理人员配置上,都需要随之进行变化和改进。各高校只有从自身出发,结合在职工程硕士的工学结合的特点,不断探索、思考,通过现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出现的问题,改进管理的方式,提高管理的水平,从而推动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仇守银.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荟萃[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张慧.浅析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09):50-50.

工程管理硕士例5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整个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必将导致人才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不仅表现在人才定义与观念、使用与流动、竞争与评价、环境与待遇的国际化,更突出地表现在人才素质与培养的国际化。本文着重探究全球化理念在管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的理论与实践。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我国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高层次的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管理能力与国际视野的新型管理人才。人类社会需要管理,管理需要科学,管理科学业已成为信息社会促进经济优化发展的重要手段。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定量研究组织的决策、运营与管理模式规律,其研究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工具性两个特点,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标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是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是院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观念。经济全球化亚需革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确立全球化教育理念:其一人才国际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必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条件;其二树立全球化教育理念是高教领域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现实选择;其三全球化管理理念是适应管理***和管理科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和培养价值由均衡、渐进、学术型向复合、应用、创新型转变的客观需要。

人才队伍靠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素质由培养模式决定。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培塑全球化战略理念、革新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略是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加强我国现代化建设、推进经济社会转型意义重大。

二、全球化视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的特征与面临实际

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给该专业的受教育者制定一个培养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结构的培养方案。这一培养模式集中体现了该专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并且规定了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特征,其实质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一)全球化背景下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特征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为管理型人才。具有综合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更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相比专业型人才,要求具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具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具有更高的管理、组织、执行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拓展能力。

二是人才素质要求与国际社会趋同。应该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复合型知识结构、高信息敏感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学习能力、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国际化的运作水平与能力等,这业已成为国际通行的高素质管理型人才的衡量标准。

三是人才培养方式要求走向国际化。具体体现在:目标认同国际化,能否适应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体制的多样化,例如方兴未艾的国内外联合办学模式正成为拔尖人才的成才渠道;课程设置综合化,更着眼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手段现代化。另外,还有学生来源的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人才培训的国际化等。

(二)管理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根源

当前,在管理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矛盾问题。总体而言,一是专业设置与分类不规范,二是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三是培养模式“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具体而言:一是以学术标准设置的课程模式应对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矛盾。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目前,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多是“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模式。片面强调专业知识传授,对学生毕业后的多元社会工作环境和角色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管理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应坚持以下原则和方向: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体现学科发展前沿和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二是工科主导的培养取向与管理型研究生实用价值要求的矛盾。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横跨经济、管理、数学、系统、信息、计算机、工程技术等多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专业。但诸多院校把它截然列为工科专业或文科专业,而不是回归管理学这一社会科学的学科本质,单方面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是缺乏健全的管理实践平台和浓厚的管理实践环境氛围。管理实践、实习环节少,实施困难.管理型人才对研究生能力素质要求较高,要求有较多的管理实践活动,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课时、经费、场所等因素的限制,造成管理人才以课程式的学习和考试型的评价为主,造成与管理实践相脱离、理论学习多、管理实践少甚至缺乏的局面,管理学硕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科化,忽视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本科教育某种程度上只是时间上的延续和理论层次的简单提升。

四是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师资要求高与院校符合要求的导师少的矛盾。管理型人才需要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双重核心素质,其培养对导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导师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且也要求导师具有丰富的社会管理经历和经验,但现实中这种学、管兼修的“双师型”导师十分匾乏。 三、全球化视野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的战略实施

(一)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内涵清晰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针对国际化视野下现代化建设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把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管理型应用人才。具体要求是;一是要具有坚定的***治素养;二是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在本领域内有较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系统工程学理论基础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三是要具有综合的能力结构.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可从事专门管理工作,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或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运作、评价和咨询等工作;四是具有扎实的创新能力.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不仅要求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更需要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二)模式选择

一是确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创新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构成当前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想体系。“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把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才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注重能力”主要体现了培养人才的内容和重点。在培养对象上,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在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尤其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以应用性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创新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上。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相适应的开放的、灵活多样的“两主三多”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种互动方式、多种导学模式进行教学。

二是构建“综合性、学习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平台.注重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专业、专业大类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主线,构建“平台-模块”式的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的结构:在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上,设置若干个课程模块,课程体系坚持学术标准和应用标准的统一。“综合性”是指知识结构的综合性、能力与素质构成的综合性,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与分析能力,掌握系统思维与分析能力。“学习型”指确立终身学习理念,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意识与技能.综合性、学习型、开放式、国际化的是辨证统一的,倡导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变化中的管理实践的进行互动。

三是实施“学习+管理+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借鉴“双元制”模式,即以德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由社会和院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这种模式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亦可借鉴CBE模式,即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它的核心是从管理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课程开发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工程管理硕士例6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选题方向分析

近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其中,硕士研究生已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领域选择研究方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

本文依据《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该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至2010年11月1日,累积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文献87.5万多篇,文献的来源是全国530多家硕士生培养单位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本文统计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2010年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榆索控制条件。“发表时间”输人从2000年1月1日一2010年10月l8r:t,“学位单位”输人模糊,“优秀论文级别”输入不限,“作者”及“作者单位”输入模糊。第二步,输入内容榆索条件。“主题词”输入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向,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点击“检索文献”。第三步:按文献分组排序方式选择文献。文献分组点击“学科专业”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即可。其统计结果如***1:

从***可以看出,物流、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是2000年~2010年管理科学与t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说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日.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物流管碑研究方向中,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发展、以信息技术构建传统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物流系统优化的工具化与工程化、物流金融的合作与创新是研究热点。在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中,供应商和项目外包管理项目成为焦点,高级管理层更加接受项目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的价值,在金融危机之后要追求项目的项目组合管理得到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中,心理契约与员丁绩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绩效是研究热点。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趋势分析

根据以上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选题向的分析,可以看出:

1、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管理变革,管理科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等方向。信息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以及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等方向。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信息技术和知识资奉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管理科学的研究内容,也给管理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2、管理科学与一f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产与流通的变革而产生了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服务管理等研究领域与-向。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学者在营销与运作的整体优化、多渠道供应链管理、综合物流等方向已做出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且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的热点。

3、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知识经济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的观念已经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知识管理成为最为关注的话题。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等。在未来几年知识管理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本身的特征;知识管理效益的定量分析;新知识产生知识在企业间的传播机制;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的相互作用关系。

4、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越来越侧重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探索管理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复杂系统管理理论基础包括: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理论,其中的非线性理论涉及到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混沌动力学以及分形理论;从他组织到自组织;从时间的可逆性到不可逆性;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复杂系统到复杂网络;从硬系统到软系统方法,这里主要指的是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方法;从单元系统到系统集成。例如,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从组织内部的各组元间以及组织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中寻找组织发展和进化的动因和规律,以使组织能适应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迅速发展。

工程管理硕士例7

目前,国内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依托土木工程背景院校,在工程技术基础上,培养是具有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导致不同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缺乏知识结构缺乏统一性,一些土木类背景的院校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专业技能课,而忽视了人文社科类和哲学类课程的设置,导致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不够突出;在专业技能方面,重教学轻实践,从而导致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

(二)缺乏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

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是1992年基于“工业工程”的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7年,“工程管理”专业学科才得到我国学委员会的确定,并正式增加进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宄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当中。在2010年以前,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生源仅限于在职人员进行在职学习培养。2011年起,全日制工程管理硕士开始招收应届毕业生,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大部分院校缺乏对全日制工程管理硕士的培养经验,参照工学类硕士,管理类硕士和国外高校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整,缺乏培养经验。

(三)培养体制尚未理顺

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制主要以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应得到均衡发展。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制比较混乱,大部分学生对工程管理硕士培养目的的了解不足、对培养目标的认识不够充分、导致对学校教育教学方式满意度不高。一些培养院校出于利益考虑,在未达标准时盲目增设工程管理专业进行招生,导致工程管理硕士就业难和社会认同度底等问题。

(四)培养模式未突出工程管理专业性特点

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能够使用工程相关的技术手段和途径去解决管理相关问题的工程师,要求学生应具备实践操作技能,对企业、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有充足的认识,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工程相关的实践经验方面的内容。

二、提升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对策研究

(一)提升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认识

工程管理作为一门跨管理科学和技术技能的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工程管理学科最显著的特点。财经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应在工程技术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学科特点和专业优势,进行专业性教育和培养,以培养高层次管理型人才为目标。但是,在具体细化的培养目标方案中有一定的差异。

(二)构建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标准

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是基于工程技术基础上,培养具有现代化管理能力和工程法律为基础,并且能够推动工程领域的发展、技术创新,正确进行工程决策,有效地完成组织、管理、实施等工程项目活动的复合型高层次管理人才。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需掌握牢固的技术知识,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技能、并且能够推动工程领域的发展、技术创新,并能进行有效地完成组织、管理、实施等工程项目活动,并培养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拥护***的基本路线和方针***策。

(三)加强硕士研究生导师监管机制

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综合指导对培养学员的质量的影响具有直接性。因此,工程管理硕士导师的整体品质在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上至关重要。因此,根据导师的职务、指导能力、科研方向以及对工程管理硕士培养方案对导师进行考核。实施“双导师”制对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重视工程管理硕士与企业的合作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专业的知识,还能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专业实践技能及整体的综合技能。在“双导师”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导师对学生具体的实践工作管理、工程项目的探索研究及论文选题等方面的指导和管理。

(四)宽口径培养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与普通的技术、管理人员有所不同,结合财经类高校专业优势和特点,体现出财经类工程管理硕士培养的特色,以宽口径的方式进行课程和培养方案设置,掌握建筑领域相关知识同时,还需掌握广范围的理论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类和社科人文类的相关知识,促进工程管理硕士培养模式的实践性。

工程管理硕士例8

通过对比工学硕士与工程硕士,工程硕士所具有的特点会更加凸显:首先,在知识结构方面,工学硕士需要具备较广的知识面以及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并需要对学科发展做出了解,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学习。而工程硕士则将专业技术的训练作为核心内容,学生需要具备与某个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现代化技术手段以及先进的技术方法;从能力结构来看,工学硕士需要具备进行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工程硕士则需要具备更强的创新意识以及***承担工程管理或工程技术管理的能力;从招生对象来看,工学硕士可以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与具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而工程硕士主要以具有工作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为招生对象;从培养方式来看,工学硕士需要进行全脱产学习,属于全日制。而工程硕士则为在职学习,具有进校但是不离岗的特点。

二、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要突出全员性、全过程性以及全方位性。在对工程硕士教育规律进行遵循的基础上,将质量管理与质量保障意识贯穿在工程硕士招生、教育管理、论文管理以及学位授予等各个方面,并引导学校、企业以及工程硕士群体提高在工程硕士教育过程中的参与性。

(一)把好招生关

学校要通过把好招生关来确保生源质量。合理掌握工程硕士质量以及数量是把好招生关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对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产生着直接影响。为了切实把好招生关来确保生源质量,在工程硕士招生过程中,学校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学校有必要强化宣传,从而更有效的调动企业在优秀生源推荐方面的主动性以及企业对工程硕士进行培养的热情,从而让企业更好的引导与工程硕士报考条件相符的学生产生参加工程硕士考试与招生的愿望;二是在培训企业的选取中,学校应当持有开阔的视野,招生对象单位不仅包括国家重点工程以及大型企业,同时也要包括非国有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以及边远地区、***门和工作环境与条件相对艰苦的行业;三是学校要将自主招生与全国联考结合起来,以工程硕士招生特点为依据,通过灵活措施的采用以及专业实践能力测试和专业知识水平测试来选取合格生源。

(二)重视工程硕士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重视工程硕士教育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在工程硕士教育过程中,具有较高专业素质以及教学能力的教师是提升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内容。在此过程中,学校应当从以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工程硕士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同时要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以及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就是让教师通过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以及技术改造来进一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工程硕士教师的专业素养;二是构建规范且科学的导师制度。在工程硕士导师资格确定以及遴选方面,学校有必要确保选拔程序以及选拔标准的科学化、规范化、完善化以及严格化。同时有必要针对新晋导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推动导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特点、招生制度、学位规定等作出了解,从而促进导师队伍整体质量的提高。

(三)强化过程监控与管理

学校需要以工程硕士特点为依据来强化教育过程中的监控与管理。在此过程中,要求学校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对教学内容选取以及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工程硕士教育过程中往往强调知识以及技能的应用性、实践性以及工程型,尤其是在以大众型企业为合作对象的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更应当重视高层次、复合型以及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工程硕士教育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需要遵循复合型、宽口径、先进性、新颖性,确保教育内容能够对本专业相关知识、理论、工艺、技术等作出体现,使工程硕士教育内容和课程能够随着学科发展而获得发展与创新。

工程管理硕士例9

美国工程硕士一般都在校内培养,教学过程也在校内完成。工程硕士培养方式是一种实践取向的培养,其本质是本科培养的延伸,向学生提供一年研究生水平实践取向的教学和设计经验,为将来在工商业界就业做好准备。一般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学习4年后,再直接学习一年的课程,即可以获得工程硕士的学位。在工程硕士学习期间,如果参加公司项目,就可以获得公司资助,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到公司工作,这种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受到优秀应届学生的欢迎。另外,MIT还为有10年以上经验的人员举办工业管理专业高级工程硕士班,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对企业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要求做毕业论文。这种模式得到了企业管理人员的青睐。有些学校把工程硕士培养作为培训,与科学硕士培养完全分离,这一做法不仅保证了科学硕士生培养的质量,以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又获得了资金,满足了社会需要。

我国工程硕士生教育的初衷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硕士培养主要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高等学校与企业协商。共同确定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工程硕士一般在企业培养,学校派教师到企业授课,也可以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工程硕士讲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工程硕士实行双导师制,在发挥高等学校导师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长和主导作用的同时,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副导师,协助指导工程硕士学习和做毕业论文。工程硕士培养方式是相对***的,选用的教材和工学硕士有所不同。

二、专业设置比较

美国大学中凡是有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都可以招收工程硕士,多数学校主要在工业管理、项目管理专业的招生量大。MIT工程硕士集中在电子、计算机专业,这一点和我国相似。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管理人员的需求量逐渐加大,所以对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工程硕士的需要量也在不断增加。工程硕士在专业设置方面,我国和美国区别不大。美国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譬如院长为了方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市场需求情况在校选择某些交叉学科、涉及到不同专业的课程,会亲自出面帮助协调不同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

在我国,虽然提倡交叉学科的学习,但是实际上还未能真正地实现。比如说,研究生入学后,一般要求按照所报考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选课,如果对其他专业感兴趣,换专业学习是比较困难的。

三、中美两国硕士课程模式的比较分析

1.两国工程硕士课程模式都与工学硕士课程模式非常近似。工程硕士应当说是从工学硕士中分化出来的一种学位,因此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都是根源于工学硕士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安排结构上两者非常相似,有些学校的课程安排只是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做一些细微的调整。(《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访欧访美考察报告》) 。美国大部分学校的工程硕士都在校园内进行教学,并由学校的教师指导完成论文。工程硕士的教学计划与教材和科学硕士完全一致。美国学校的做法,一方面反映了学校的质量意识与质量控制手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国企业界尚未对工程硕士的培养提出明确的有别于科学硕士的要求,因此工程硕士除较多地注意实践环节外,并没有更多的明显的特点。多数学校都认为职业学位的学术水平低于科学硕士。以上特征在我国的工程硕士培养当中体现得更加的明显。将工程硕士课程模式与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科学学位的研究生课程模式比较,几乎没有什么新意。其原因是:我国工程硕士产生的时间还非常短,目前工程硕士的师资几乎完全来自于工学硕士的师资力量。目前硕士生导师的教学科研任务及社会活动几乎已经让他们难以招架,因此要让他们另外花精力开发出专门针对专业学位的课程,显然是沉重的负担。而且,他们很多人并没有多少常规工程方面的实践经验。而企业里面的技术精英们虽然对工程实践比较了解,却缺乏理论深度,而且对最新的和尖端技术不是很了解,因此要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在师资方面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而很多学校在培养工程硕士学位时打算配备双导师的美好愿望,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2.两国都采用学科中心的课程模式,不适应工程硕士教育的需要。学科课程有以下特征:一,课程目标明显体现出传递理论知识的优先性而忽视实践智慧的培养;二,把课程实施看作是理论知识的授受活动,课程内容的组织过程过分强调学科逻辑,从而不利于学生实践智慧的形成。

四、对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建议

1.淡化工程硕士教育的“研究”生教育的色彩。工程硕士虽然是本科阶段后教育,但是它有着鲜明的职业方向,是以应用为目的,而不以学术为中心,研究不是这种教育的核心任务,学员毕业以后也主要不从事研究工作。因此,不应当把工程硕士教育当成学术研究来进行。就如我们承认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但并不承认其属于大学教育一样。在***学位委员办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第三条:专业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但一般只设置硕士一级。各级专业学位与对应的我国现行各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这样往往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工程硕士也是一种和工学硕士相同级别的研究生教育。目前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从师资到课程都如出一辙。经常用工学研究生的教育模式和要求去衡量工程硕士,同时还想顾全工程硕士的实际应用能力,结果往往工程硕士既觉得学习吃力又没有收获。而办学单位也只好在一系列的严格要求的规章制度下,或是延长学生的毕业时间或者是放松要求。

2.加强工程硕士课程中的管理类课程的比例。技术是企业生存的重要支柱,新兴技术是一种“双刃剑”,企业要克服新技术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跟上不断加快的技术步伐,并发展出新的核心能力,就必须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对技术的理解,包括产品技术、生产及流程技术等。在存在“管理技术”的同时还存在“技术管理”,如密西根大学工学院新技术的评估、产品的设计与管理、参与新技术的战略制订、为新市场开发新产品、设计新的组织形式以及知识产权管理等一系列与新兴技术开发及商业化有关的问题。而目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观点往往存在着很多分歧,这种隔阂主要来自各自的不同的教育背景,这经常会影响两类人员的沟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产品,影响企业的价值创造。在工程硕士课程体系中加强管理类课程可以搭建这种桥梁,可以使双方拥有共同的互相理解的语言和概念框架。同时,增加管理类课程也是工程硕士以后在工作中自身发展的需要。

3.加强与行业部门的联系,做到***策、措施协调统一。注意工业界与大学的联合,大力发展工业界与大学的联合体。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新的培养模式。在一些大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若干个学校与企业联合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扩大工程硕士招生规模,解决大中型企业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的旺盛需求。高校可以利用优越的师资条件和教学科研资源,为大中型企业培养适合需要的人才,也能吸引一部分社会资源,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第十条中提到:各专业学位所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应逐步把专业学位作为相应职业岗位(职位)任职资格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与其他国家比较起来,我们在这方面作得还不够。当然这也涉及到职称评定工作本身的改革问题。但是加强与各行业部门的联系,加强与各主管部门的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是扩大工程硕士在工业领域影响的必经之路,也是工程硕士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途径。

4.实施项目中心的课程模式。项目中心的课程模式应该是问题中心模式的一种。心理学家认为,“思维从疑问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活动的第一步。问题意识是推动人们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强大动力。

工程管理硕士例10

1.1培养目标的明确性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的人员,大多为在职的工作人员,其攻读学位的目的比较明确:主要就是解决在农业科研及生产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身学历及科研素养,以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所以,农业推广院校在培养这些学员的过程中,所指定的课程也具有明确的目标。

1.2教学形式的灵活性

由于攻读学位的学员其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不能像全日制在校学生那样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业上,更为主要的是他们还要进行农业科研及生产。大部分学员都是学习生产兼顾,所以,这就要求学习的时间要灵活,不能固定,教学的安排也因此是灵活的。

1.3学术成果的应用性

农业推广硕士的学员进行深造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习农业技术应用,学业完成后回到原工作单位进行农业科研及生产或是管理工作。所以,他们都是围绕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来进行选题、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要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这决定了其研究成果的应用性。

1.4学员个体的差异性

大部分农业推广硕士学员都是离开了学校多年,感觉自身理论和技术水平不够才重新进入到校园进行深造学习的,如年龄层次差异、专业特点差异、工作单位差异、教育背景差异等,决定了农业推广硕士的学员个体差异极大。这就要求教学单位需要结合个体特点因材施教,个案培养。

2农业推广硕士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学员档案管理的独特性。农业推广硕士学员的档案是在培养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其学习、研究、撰写论文及答辩的全过程的文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学员毕业后其工作单位对其进行考核的依据和参考。档案材料的记载与整理反映了学员与其指导老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磨合与碰撞,也反映了指导老师的思想学术水平,并最终由学员将这些思想和观点进行整理形成毕业论文。另外,由于学员的特殊性,其区别于全日制在校生,档案材料相对较少,更容易引起管理人员的忽视。所以,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档案管理尤为重要。

3农业推广硕士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管理人员认识不足规章制度缺位

目前关于农业推广硕士的管理大多依据***研究生培养办法及其修正案,没有出台关于农业推广硕士的管理制度,这也导致管理部门对于农业推广硕士的管理认识歧视,对其认识不足,管理资源的投入不到位。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管理部门把农业推广硕士看作专业硕士,对其管理也不如全日制严格和规范。所以,农业推广硕士的档案管理不全、不足、收集不及时时有发生。

3.2归档范围不明确档案构成模糊

农业推广硕士的档案材料区别于全日制在校学生档案材料,其本质上为在职攻读,不涉及人事关系调动,毕业后也不涉及工作分配及就业。也因此,大部分的农业推广硕士培养高校对学员的档案材料构成没有认真研究,不知道应该如何归类和归档,材料的收集范围不清。这样也就导致了档案建立的随意性和不全面,各个培养单位之间的差距较大,造成学员毕业后管理的困难。

3.3专业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农业推广硕士的规模不如全日制硕士大,一般院校都是将该部分管理工作设置在研究生管理部门,没有专职人员进行管理,一方面增加了全日制硕士培养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农业推广硕士管理的资源不足。从事管理的人员一般都是兼职,在农业推广硕士管理上难免有疏漏之处,也缺乏档案管理的工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农业推广硕士档案管理提升的措施

4.1档案管理与教学文档一体化

在农业推广硕士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和材料与档案管理及整理统一起来,将二者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中,真正实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体化。在档案收集之前要将材料的标准和内容明确,与教学部门及教学老师相统一,做到制定教学计划时能有机统一。

4.2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要针对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特点,建立一套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体系。现有的管理制度都是比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管理制度,没有农业推广硕士自身的管理制度。由于两种培养体系的区别性,不能照搬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推广硕士管理的工作流程,对其档案的建立、立卷、收集、整理、查借阅等具体环节制定规章制度,做到有据可循。同时,对管理人员也要建立考核奖惩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4.3加快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信息化的社会,各项工作都要融入信息化管理的时代。农业推广硕士的档案管理是以文字、数据等文本材料为管理对象,内容繁杂,尤其需要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在管理过程中,应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改变以纸质材料为管理手段的内容,建立信息检索库,通过建立学员信息库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工程管理硕士模板

学习

法人治理结构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法人治理结构10篇,内容包括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怎么描述。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决定着股东结构,而股东结构状况直接影响着各类主体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的程度。(二)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缺失。股东无法对公司行为进行外部监督,当

学习

客户调研报告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客户调研报告,内容包括客户经理调研报告范文,客户调研报告怎么写。有时也被称为异地个人旅游,即个人或家庭按照特别拟订的旅游计划单独进行或由一家旅行社承办,根据和旅游批发商一同制订的旅游计划进行的旅游。实际上,由于散客

学习

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先进集体申报材料,内容包括先进集体表彰材料范文,先进集体申报表模板。行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廉洁高效,勇于开拓、率先垂范。以行长××*同志为首的三位班子成员年轻有为,团结和谐,他们想工作、干事业,处处走在员工的前面,起到了

学习

学校经费10篇

阅读(64)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经费10篇,内容包括学校收费标准公示范文,学校费用公示模板。不难看出,国家给学生拨付的是公用经费而不是公办学校经费。因此,无论是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学生无论在哪里接受义务教育,都应该享受国家同等的资助***策。但在

学习

发票申请书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发票申请书,内容包括发票申请书的范本,大额发票申请书范本。第一百九十三条按照规定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持有人,因票据被盗、遗失或者灭失,可以向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依照法律规定可以申请公示催告的其他事项

学习

校园环境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校园环境10篇,内容包括校园环境现状怎么写,校园环境的感悟。

学习

土方合同模板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土方合同模板,内容包括土方工程正规合同范本,土方工程合同协议书范本。三、工作内容:平基放线,劳动力及技术装备的组织,土石方的爆破及开挖,地表清障,清淤,土石方的场内调配及外运、弃渣,以及周边建筑物、居民的安全防护设施,工程资

学习

建筑施工员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施工员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建筑施工人员年度总结范文,施工方施工员工作总结范文简短。二、成立纪律监察小组4月份,为了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对集团全体员工进行廉洁自律思想的教育宣传,建立健全集团公司廉洁自律相关规章制

学习

个体工商户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个体工商户10篇,内容包括个体工商户名称大全举例,个体工商户地址范本。纳税筹划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但是纳税筹划在我国企业、个人及个体户中的实行情况并不理想。我国理论界对于税收筹划内涵的界定一直存在分歧,狭

学习

产业项目招商工作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产业项目招商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情况汇报,招商局项目落地工作总结。“十三五”期间,我单位按照市委、市***府工作部署,***思想、精心谋划、真抓实干,创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统筹推进***的建设、脱贫攻坚、依法治

学习

治理雾霾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治理雾霾10篇,内容包括治理雾霾措施,雾霾的治理方法10条。前言连日来,我国中东部多个地区被浓重的雾霾所笼罩,北京、天津、郑州、南通等地,空气污染指数严重超标,北京城区PM2.5值一度逼近1000。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

学习

物资回收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物资回收10篇,内容包括废旧物资回收合同好范文,废旧物资回收竞标范本。(二)救援类物资。包括挖掘机、运输车、装载机、吊车、拖车、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以及铁锹、镐、撬棍、千斤顶等小型救援工具等。(三)医疗类物资

学习

机关节能减排工作计划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机关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内容包括节能减排工作计划结尾,单位节能减排经验总结。2.1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法律是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由于我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

学习

隐患排查治理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隐患排查治理10篇,内容包括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文章,隐患排查治理指导书模板。1.各责任单位有效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排查隐患并及时整改。2.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重大隐患报告督查等相关制度基本健全,重大隐患动态资料基本

学习

土方合同模板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土方合同模板,内容包括土方工程正规合同范本,土方工程合同协议书范本。三、工作内容:平基放线,劳动力及技术装备的组织,土石方的爆破及开挖,地表清障,清淤,土石方的场内调配及外运、弃渣,以及周边建筑物、居民的安全防护设施,工程资

学习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模板,内容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图,校本课程的编写方案。基于师生共同发展在于教学相长,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学生尝试新的学习方式,教师也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师生得到共同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应用,它是指从

学习

环境工程专业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工程专业10篇,内容包括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前沿知识。1.2结合科研和商业案例,提高学习兴趣因为该课程中涉及内容较多,理论深,如果进行抽象的讲解则对于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来说枯燥,难度大,且与他们关系不大,所以学

学习

服装策划书模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服装策划书模板,内容包括服装展示策划书怎么写范文,服装展示策划书怎么写模板。凡是无法用于生活中的服装,如显示服装设计师创作天才和某些灵感的服装展示会,或是各种表演性服装、舞台装,具有前卫意识的奇装异服,均属于艺术性服

学习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银行惠农业务采取的措施,银行支行下半年工作计划。一是强化对改制工作的协调推动。全面改制工作启动后,面对系统上下的“坐等观望”和畏难情绪,面对全系统几十家风险高、困难多的机构和200

学习

环境工程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工程10篇,内容包括环境工程文献综述的范文模板,环境工程项目复杂问题的案例。5.动力波洗涤器脱硫试验研究陈常蕊,孙国刚,谭华平,ChenChangrui,SunGuogang,TanHuaping6.化工厂硫酸生产中尾气达标排放与低浓度SO2资源化回收利

学习

环境科学与工程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科学与工程10篇,内容包括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怎么样。(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觉悟和道德品质,热爱祖国和人民,拥护***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