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加坡的“讲华语运动”自1979年开展以来,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该文主要采用数据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从方言杂陈、双语教育、中华文化传承、加强团结、中国影响、国际形势等六个方面详细分析新加坡“讲华语运动”的原因。
[关键词]新加坡讲华语运动方言双语教育中华文化
1965年,新加坡***建国,立法规定英语、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为四大***语言。虽然华语作为新加坡华人的母语被定为四大***语言之一,但当时以华语作为母语的新加坡华人极少。长久以来,汉语方言是新加坡华人社会的生活、社交语言。“虽然标准华语一直是海外华人在文化和***治上所认同的汉民族语言,同时,华语也取代方言成为华人教育的共同语,但其功能和地位似乎就此停留在教学用语和颇具象征意义的民族语言之上”①,华语仍然没有普及到广大不同方言群的华人生活当中。
1979年,新加坡***府在华人社团的全面支持下,决定从该年9月开始每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讲华语运动”,在新加坡华人社群提倡“少说方言,多说华语”,使华语取代方言,真正成为新加坡华人的母语。1979年9月7日,时任***李光耀在首届全国讲华语运动开幕仪式上发表演讲,正式揭开了“讲华语运动”的序幕。以下,从六个方面详细分析新加坡“讲华语运动”的原因:
1方言杂陈
从新加坡开埠到***建国的一百多年里,华人社会的家庭用语多达12种,其中又以闽南话(俗称福建话)为主流②。在未提倡“讲华语运动”之前,新加坡华族社群大多在非正式场合讲祖籍方言:福建话、潮州话、广东话、客家话、海南话、福州话等。在1950年以前,中国大陆沿海一带的移民一直是新加坡华人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新加坡华人的母语主要是分别隶属于中国南方方言的闽方言(福建话、潮州话、海南话、福州话)、粤方言(广东话)、客方言(客家话),这三大汉语方言群,彼此之间音韵差距颇大,无法进行口语交际③。华人对方言在情感上有浓厚的依附,造成当时社会“方言杂陈强势,华语面临危机”的状态。
新加坡华人的九大方言是闽南话、潮州话、广州话、海南话、客家话、福州话、兴化话、上海话和福清话,其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④:
这种方言杂陈的情况,对于方言研究者来说也许是一件好事,可以给研究带来不少便利,但是对以华语作为民族共同语和***语言的新加坡来说,绝对算不上是一件幸事。华族方言纷杂不一,“新加坡***府不选择当地华人中最流行的某种汉语方言作为华人的共同语,而偏偏选择了当地很少有人以它为母语的华语来推广,其原因颇有点类似选择英语为第一***语言” ⑥。但是,在底层,华语竞争不过方言;在顶层,华语竞争不过英语,“上挤下压的语言选择,使华语的地位乃至生存空间岌岌可危。”⑦
华语不敌方言,不仅仅导致华语***语言地位的衰微,作为华族民族共同语的名存实亡,更为严重的是,华语的衰微必然导致社会强势语言英语的侵入,英语将取代华语成为华族的民族共同语。这种民族共同语的转移,事关民族文化和民族感情,也事关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决不能等闲视之,这种变化也是新加坡***府不愿看到的。
2双语教育
新加坡民族众多,语言也多种多样。为培养新加坡人的国民意识,消除民族分歧,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团结与和谐,新加坡实行母语加英语的双语***策。1966年开始全面推行双语教育以来,双语教育已成为新加坡教育体制的基础。
双语教育是新加坡教育的基石,“其精髓是通过学校制度确保学生的双语能力,促进作为中立语言――英语的使用以使所有的种族平等竞争;促进母语的使用以确保对传统文化及价值观的了解和认同。”⑧但是,大多数新加坡华人的母语并非“华语”,而是“方言”,这就造成华人社会的家庭用语与学校媒介语不相协调的现象,导致以方言为母语的学生实际上接受的是“三语教育”,学习负担比较重,效果也不好,给他们在学习上造成压力和困扰,同时直接影响双语教育的成效。
根据研究,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同时学好两种语言是极其困难的,更何况新加坡华人得同时学习至少三种:英语、华语、方言。家庭用语与学校教学媒介语分离,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使双语教育乏善可陈。对于方言加重学生负担,对双语教育造成的影响,李光耀早在1974年就看到了,这足以让以双语教育为基石,也以双语教育为自豪的新加坡***府坐卧不安而开始寻找解决的良策,加快了“讲华语运动”的步伐:
1979年7月,***在12间中小学展开一项讲英华语运动,鼓励学生放弃方言,以英华语交谈⑨。
1979年8月25日,***高级***务部长蔡崇语强调:统一华人语言为华语,是最合理和唯一的选择⑩。
1979年8月28日,***发出指示:由明年开始,选择进入英文源流学校攻读的华族学生,除非家长声明其子女不要选择华文为第二语文,同时解释选修另一种语文作为第二语文的原因,否则,所有在英校攻读的华族学生,其必读的第二语文,一律是华文11。
1979年9月7日,时任***李光耀在首届全国讲华语运动开幕仪式的演讲辞,就巧妙地利用华人注重子女教育和前途,盼子女成龙成凤的心理,以减轻学生学习母语的负担为切入点,揭开“讲华语运动”的序幕。
3中华文化的传承出现危机
自开埠到***建国之前,新加坡一直以英语作为***语言。***之后,新加坡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地位日益巩固,英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价值愈加体现,英语以绝对优势压倒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成为新加坡第一通用的语言。
“从1959年新加坡华校的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率首次低于英校后,就一路狂跌,难以遏阻,到1979年,已低至8.9%。新加坡的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率是家长自由选择的结果,但这种选择的背后是***策和利益的驱动,也是语言社会地位与经济价值的体现。”12在华语与英语的角斗中,华语不及英语,逐渐衰退,而几代人辛勤耕耘的华校行将就木,乃至寿终正寝,传播中华文化的衰败与消亡,预示着新加坡华族要面临脱根与失根的危险,这自然会引起新加坡***府的警觉。
1984年,时任***李光耀说:“家长都希望孩子出人头地,他们也要孩子保存忠、孝、仁、爱的华族传统美德。通过华语,他们的孩子可以在情感上把自己看成是古老文明的一部分。这种文明源远流长,因为它主要是建立在一种千锤百炼的价值观体制基础上。”1991年,时任***吴作栋说:“作为一个新加坡华人,要是他不会说华语,他将无法吸收中华文化的精华。”13由此可见,华语是一股精神力量,它可以保留中华文化遗产,吸收中华文化的精华。面对新加坡工业化进程中日益西化的倾向,新加坡***府开始积极保留和继承中华文化传统,传播儒家思想,防止全盘西化,维护华族新加坡人的文化价值观,决定加强华人的华语教育,以华语传授基本价值观和文化。
毕竟,新加坡是一个东方社会,越来越多的华族新加坡人舍弃方言,不讲华语而只讲英语,将改变整个社会结构和精神面貌。为了抑制以英语为主流的西方***治文化在本地的影响力继续扩大,从而避免成为李光耀在1989年世界华文教学研讨会开幕礼所说的“使自己(华人)沦落为一个丧失自身文化特性的民族” 14,因此,传承中华文化也成为“讲华语运动”的原因之一。
4加强国内不同方言华族之间的团结
上文已经提过,新加坡华人的祖先,大多是中国大陆沿海一带的贫苦农民、渔民和手工业者,他们的文化程度一般都不高,不掌握中国的“官话”、“国语”,主要使用自己的方言。“为了与不同姓氏、特别是不同地区的华人交流,新加坡的华人大多能说一两种乃至三四种、甚至更多的方言或语言。”15新加坡***建国之后,***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把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消除狭隘的宗乡观念,而代之以民族观念和国家观念。
“有关资料显示,1979年到1980年代中期以前,新加坡华人分别有福建帮、广府帮、潮州帮、客家帮、海南帮和三江帮六大基本帮派,方言复杂繁多,思想沟通存在问题,***府认为这严重影响新加坡内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合作。”16为此,就不能不选择一种可以不偏不倚、显示一视同仁的共同交际工具,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华语。用华语取代方言,就是号召全体华族同胞放弃说方言(超过12种)的习惯,养成说华语的习惯,以消除华族之间因言语不通所造成的隔阂,从而促使华语成为新加坡全体华族同胞的共同语言。“这样一来,我国的华人不但能够互相了解,打成一片,而且也能够和全世界的华人沟通。”17
“新加坡华人方言复杂繁多,要是大家坚持讲自己的方言,我们的思想就不能沟通,还谈什么团结和合作呢?”18在华族中推广华语,用华语作为生活和工作的交流语言,有助于促进华人群体合作,对于培养新加坡华人对国家的归属感,对工作和家庭的责任感等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讲华语运动”首先在***府机关、工厂、市场等公共场所展开,***府鼓励华裔公务员在巴士、的士、小贩中心或其他方言较常用的地方使用华语,以帮助营造讲华语的环境;为不会讲华语的华裔公务员开办华语会话课程;申请的士司机执照的华裔申请人必须会讲华语;电台、电视台逐步取消方言节目……19
5中国改革开放,华语的经济价值逐渐提高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采取吸引外国资本的改革开放***策。中国大量人口所构成的雄厚市场实力,加上近年来强劲的经济增长,已经引起全世界企业家的注意并投入巨额资金,这将对世界经济和***治产生巨大的影响。华语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语言。中国的发展,使华语的经济价值大大提高,新加坡华人在语言方面与西方人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从东南亚及日韩等地面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市场更成为亚洲经济复苏的重要据点。如何通过“讲华语运动”提高新加坡华人的双语能力,以便使新加坡能够进入这个茁壮成长的经济体,并且占有优势的竞争地位,也就成为新加坡***府的当务之急了20。
自1990年以来,中新两国双边贸易增长迅速。据2004年的统计资料表明,10年来两国贸易额年均增长率达20%。两国经济关系的加强引发了许多新加坡人学习华语文的迫切愿望,他们不想错过中国所提供的商机。新加坡领导人在不同场合提倡华语、华文的重要性。新加坡***部长李玉金指出:“华文和华语的经济价值与日俱增,它的社会文化和艺术价值非常高。”21学习华语的主要动因是经济利益,或为投资,或为求职,这都将大大提高华语的使用价值,并为推广华语创造良好的机遇和条件。李显龙在中国访问时看到,新加坡商人能用华语同当地官员和商业伙伴沟通,他说:“我亲眼看到他们很自在地用华语与当地人交谈。毫无疑问,掌握华语是新加坡人相当大的竞争优势。”22新加坡***吴作栋也曾语重心长地呼吁,中国的崛起将为新加坡人带来无限的机会,新加坡决不能在这个时候将掌握华文的优势拱手让人,因为那将是愚蠢的做法23。
6国际形势的变化
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新加坡进行“讲华语运动”。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前苏联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社会主义阵营分崩离析;1960年西欧经济的复苏和1970年代美国力量的相对下降,资本主义阵营的问题也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与美国调整自身的外交***策,中国积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反对苏联霸权。美国则利用中国力量来抵制上升的苏联势力。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对东盟国家的对华***策产生了重大影响,部分东盟的成员国开始调整对华***策,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先后放弃敌视中国的***策开始与中国交往。1972年7月,东盟国家在马尼拉召开外长会议确定同中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此时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完全扭转了自60年代以来的紧张局面。东盟与中国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促进新加坡与中国的***治接触。1978年中国领导人***访问新加坡也没有引起马来世界的猜疑。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新加坡大力提倡“讲华语运动”所面临的来自马来世界的敏感与敌视,也就大大地减少了23 。
上世纪90年代初,柏林墙的倒塌宣告了冷战的结束,旧有的世界格局被打破,中国***府与东南亚国家更加积极致力于相互之间的国家关系发展。1990年8月8日,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外交关系的恢复,为中新两国建交提供了可靠保障。终于,1990年10月3日新加坡正式与中国建交。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改善,尤其是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两国的关系正常化,使新加坡在发展中国关系时较少顾虑因华侨华人问题带来的敏感性,有利于中新两国***治互信关系的加强。因此两国在建交之初,在***治、文化、经济等关系方面互动频繁,加强交流与合作23。这也促进了“讲华语运动”更顺利地进行。
7结语
“讲华语运动”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收到了明显成效。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加坡华人使用华语,而不再像以前使用各自祖籍地的方言。这有利于加强华人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保持和发扬中华文化,增强华族的民族自尊心。华语的推广方便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游客,促进了新加坡旅游业的发展。掌握华语,对新加坡商人开拓东亚和东南亚市场,进行投资和发展经贸合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24。
注释:
① 阮岳湘.新加坡华语运动和华人文化认同[J],广西社会科学,2005,(6).
② 李倩,林殿芳.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浅析新加坡双语教育和“推广华语运动”[J].山东行***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4).
③ 郭佳,王显志.新加坡华语运动的回顾与展望[J].长治学院学报,2005,(6).
④ 鲁虎.新加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⑤ 资料来源:新加坡文化部:《1976年新加坡的事实和数据》。
⑥ 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
⑦ 汤云航.新加坡“推广华语运动”概述[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1).
⑧ 汤云航.新加坡“推广华语运动”概述[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1).
⑨ 新加坡星洲日报[N].1979-07-06
⑩ 新加坡南洋商报[N].1979-08-26
(11) 新加坡南洋商报[N].1979-08-29
(12) 汤云航.新加坡“推广华语运动”概述[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1).
(13) 彭志红.新加坡推广华语运动的进程与启示[J],语文建设,2001,(2).
(14) 郭佳,王显志.新加坡华语运动的回顾与展望[J].长治学院学报,2005,(6).
(15) 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
(16) 骆秀红.二战后新加坡华文教育兴衰及原因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2009.
(17) 引自时任新加坡副***王鼎昌在1992年全国推广华语运动开幕时的讲话。
(18) 引自1983年10月5日,时任内阁部长王邦文的讲话。
(19) 汤云航.新加坡“推广华语运动”概述[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1).
(20) 郭佳,王显志.新加坡华语运动的回顾与展望[J].长治学院学报,2005,(6).
(21) 人民日报(海外版) [N].1992-05-11
(22) 新加坡联合早报[N].2005-11-16
(23) 骆秀红.二战后新加坡华文教育兴衰及原因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
(24) 鲁虎.新加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 鲁虎.新加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 骆秀红.二战后新加坡华文教育兴衰及原因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2009.
[3] 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
[4] 阮岳湘.新加坡华语运动和华人文化认同[J].广西社会科学,2005(6): 185-187.
[5] 彭志红.新加坡推广华语运动的进程及启示[J].语文建设,2001(2):44-46.
[6] 李倩,林殿芳.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浅析新加坡双语教育和“推广华语运动”[J].山东行***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126-127.
[7] 汤云航.新加坡“推广华语运动”概述[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1):1-10.
[8] 郭佳,王显志.新加坡华语运动的回顾与展望[J].长治学院学报,2005(6): 49-5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新加坡“讲华语运动”原因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