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篇1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中***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a)-137-02
Teaching experience of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G Lili, YANG Jingfan, CHEN Suiqing
Pharmacy College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teaching quality is the primary task of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 own's teaching experienc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re proposed, these methods include heuristic didactics, effective use of network and strengthen the social practice, and so on, aiming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activities.
[Key words]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method; Interest in learning
认知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课堂教学不仅仅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自始至终都要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其中,培养学习兴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1]。
中药鉴定学专业理论课程不像文学、数理等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性,它更为突出分类的细分化和体系的***性。该课程的特点是:药物品种繁多,内容庞杂;各种药材之间的关联性不大,要求记忆的内容多;每味药材都需要细分鉴别,包括药材拉丁名、基源、性状鉴别、显微横切片特征、粉末特征、理化鉴别等内容。而对于学生而言,这些特点只是让他们觉得课程纷繁庞杂、索然无味。目前的状况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较差,导致对药材的记忆更为困难及较差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有趣地牢记每个药材的主要鉴别特征、正品与伪品的区别等,是中药鉴定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下面是笔者根据中药鉴定学的专业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课堂氛围和教学效率提出的几点心得体会: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增加教学的目的性
课堂伊始,采用问题启发的方式,引入正题。问题启发的方式有很多,首先,联系和药材相关的新闻记事,启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药材人参的授课伊始,先给学生引入一则新闻,不法商贩用桔梗拼接芦头和须根来冒充野山参,此时就可以提出问题:“野山参有那些主要鉴别特征?野山参的芦头和须根有哪些特征?”等,带着这些问题,循循善诱,最终使学生掌握野山参的鉴别特点。其次,也可以在课堂上先给学生展示正品药材与伪品药材的原药材或饮片,例如,三七与伪品莪术,柴胡与伪品大叶柴胡,松贝与***贝母等,使学生认真观察其性状特征后,带着如何区别正品与伪品的这些疑问进入课堂学习,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将所有可利用的资源(网络、多媒体等)应用到理论教学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拓展知识
首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教学工作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例如,在讲述来源鉴定过程中,来源鉴定包括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三个程序,此时就可以给学生推荐中国数字标本馆(省略),让学生主动去检索未知植物,更全面地了解植物形态,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讲述各个药材特别是道地药材的种植以及分布情况时,可以给学生推荐中国药材网(省略)、药材GAP网站(省略)和中国药材信息网(省略)等网站,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药材的最新发展动态、知名药材企业、药材行业的相关***策法规以及就业招聘等信息,培养学生对行业的关注度,树立他们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利用网络搜集关于药材原植物生长环境、药材加工、销售、混伪品情况、市场动态等各方面信息,并结合***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见识,同时也有助于巩固他们对所学药材性状特点的了解。
其次,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及伴随***、文、声并茂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和海量信息[2-3],使学生能够直观、生动、清晰地看到中药的植物形态、形状特征、显微组织特征、植物细胞形态和颜色等,来最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认识,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帮助增强他们的记忆力。
3 ***设计药材的质量标准,培养综合鉴定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课外实践环节安排学生进行教材未收载药材的质量标准设计。我校使用的《中药鉴定学》教材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2版,总论部分详细讲述了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中药材质量标准起草说明[4]。比如,以河南产药材“墓头回的质量标准研究”为题使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学生为了制订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使自己的小课题获得成功,就必须首先做好充分的设计,仔细查阅资料,反复筛选实验方法,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质量标准的设计包括药材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别、检查以及含量测定等各个方面,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等多门学科的基本功,学生必须查阅大量的文献、药典和地方标准等才能完成实验设计。通过整个实验过程,从开始设计到方案完成,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真正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较好地掌握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进展。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要因势利导,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认药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可以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药能力和学习兴趣。首先,参观药草园或者到野外实习认识原植物,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认识药材原植物特征、生长环境、药用部位及特征,学习药材采集和初加工方法,了解药材收购情况。并且唤起他们爱惜植物、保护环境、节约药材的意识。其次,可以组织学生到药材市场,医院药房,医院中药房进行现场学习,使学生亲眼见到各种规格的原药材或者饮片,鼓励学生要多看多闻多品尝,反复对照药材并且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各种切片和粉末,不断实践,将理论知识和药材的实际性状结合起来,加深记忆和对药材鉴定特征的理解。再次,定期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邀请有长期鉴定工作经验的老专家、教授和经验丰富的技工,针对中药材实际鉴别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例如野生药材与栽培药材性状的差异、不同规格药材的差异、药材不同加工方法的差异等,使学生能够借鉴老师和前人的实际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中药品种和质量,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学科,它关系着中药生产、销售和科研的质量,也关系着中药的疗效和品质[5]。中药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诸多问题,对每味药材进行真伪优劣鉴定是从源头上保证中药用药安全和有效性的基础。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一些药材从业人员因专业知识欠缺而造成药材误用的中毒事例。人命关天,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自己以后工作的特殊性,明白自己所要肩负的责任。同时也使同学们意识到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否则就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另外,及时给学生传达国家对中药产业的重视和科研投入的增加等相关信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该课程对整个民族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还有很多方法和途径,正确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将各种手段和信息合理运用于教学当中,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效思,魏海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医药导报,2010,7(8):113-114.
[2] 王红霞,陈随清.《中药鉴定学》教学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30):75-76.
[3] 王永芳.多媒体教学利弊及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06-107.
[4] 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2-55.
中药鉴定学篇2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的,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行为过程。对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设计和学习效果评价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为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提供了借鉴方法。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赋予了它新的概念,即研究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的应用学科。这个概念在宏观上讲是两个内容,一个是质量标准,一个是鉴定方法,二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本质的联系。研究质量标准是为了控制和鉴定中药的质量,为中药的生产、研究和使用提供依据和保障,提升中药的管理水平;这个标准涵盖着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三项指标的必备内容。研究鉴定方法可使中药的质量标准不断提升并趋于完善,是保证质量标准的基础,适用的标准是由科学的方法来实现的,这里的方法实际上是一个体系包涵形态鉴定法、理化鉴定法和生物鉴定法三大板块,每一板块又延伸为多种方法。这种框架的构建可以应用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来教学,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中药鉴定学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内容多而枯燥,但却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系统性;二是知识涉及相关学科多,但又不失其自身的完整性;三是实践性强”。教学中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中药专业人才,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中药鉴定学的学科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很多学者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在中药鉴定的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改革,收获了一定教学成果但基本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探索还不多。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其哲学基础可以追朔至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帝斯塔·维柯,然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直接的贡献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进步的需要、自居作用和同伴间相互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意义的建构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不是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而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又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抛锚式、支架式、交互式和随机访问式教学法。
2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在“学习知识”的肤浅层面,也就是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不只是将目标扩充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层面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的一个综合目标。
对于每味药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这些知识层面的目标一般设置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明确哪些药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鉴定知识。然而学生仅仅掌握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现行中药专业4年制本科教材全书共载药500多种,其常用中药有350多种。即便学生全部掌握了书中所载中药的鉴定知识,并且工作后也没有遗忘,如果不能利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仍然不能胜任从事中药专业的工作,更谈不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一味的追求扩大掌握鉴定药物种类的数目,仅注重知识层面的教学也不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原则。因此,教学还需要有培养学生利用中药鉴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然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是简单明了的,常常利用已有的知识还不能或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和当今飞快的知识更新速度,如果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就必须是教学目标之一。
所以除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方法,掌握了方法可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解决不同的新问题,最终得以实现培养目标。如我们在大黄的这味药的鉴定教学中,要设置的目标除了知识掌握的目标外还需要设置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例如可以将学生利用已经掌握基原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生物鉴别的知识去区别正品大黄和土大黄这一能力设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能够对于新出现的不同来源的大黄伪品进行鉴别,以及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新的鉴定方法具备学习能力。
3教学环节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中,目前开发了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无论是运用那种教学方法,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教学环节做了初步探索。
3.1串联相关学科,设置认知冲突
中药鉴定学的特点之一就是相关学科多。因为它是建立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特别强调学生原有经验的激发以及与新知识的交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作用中学生构建掌握了新的知识。’
教学中,首先简单和学生一起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主要引导复习的内容集中在中药鉴定学中需要应用的知识。通过复习,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利于后续学习中对这些知识更娴熟的应用,在串联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教师需要适时、适度和适量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便交互作用的产生,当利用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时,即产生了认知冲突。如将正品大黄和土大黄饮片实物给学生,让其辨认哪种是正品;将黄芪、桔梗和板蓝根等饮片给学生,让其分别辨认等。利用药用植物学的知识,学生会知道正品大黄来源于蓼科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1.和药用大黄RheumoficinaleBail1.的干燥根及根茎;利用中药化学的知识了解到大黄主要含有蒽醌衍生物、鞣制等物质;利用中药学的知识知道大黄性寒,味苦,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因为没有正品大黄和土大黄的原植物所以无法辨别两者,也不知道土大黄是否和正品大黄存在化学成分和功效的不同,更不了解为什么要区别这两者。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此问题后,也能够想到一些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如对两种大黄进行成分分析找出化学成分的不同从而区别两者等。但对于将黄芪、桔梗和板蓝根等饮片一一辨认出来,一时找不出更好的方法。应用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教师给出的问题,形成了认知冲突,自然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同时也感到已掌握的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决确有帮助。这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知的需要。
认知冲突的设置需要掌握适时、适度和适量的原则。如以上两个冲突的设置可以在总论中设置以便学生自主构建中药鉴定学习的任务和意义等新知识;也可在各论的学习中设置以便学生自主构建大黄鉴别要点以及黄芪、桔梗和板蓝根性状鉴别中的横切面的区别。只有适时的设置冲突才能最大地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但如果冲突设置的太激烈,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不仅无法解决而且根本找不到任何解决的线索,甚至是本学科发展前沿的难点,专家学者都在为此讨论,也许学生会感到绝望。冲突也不宜过多,应一步一步设置呈现。否则学生感到似乎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中药鉴定学又有太多内容,望而生畏。只有适时、适度和适量的设置认知冲突才能达到设置冲突的目的。
3.2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习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改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教师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以行为准绳’,而是帮助他们去‘去发现这些准绳…,这与我国的教育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中心意思不谋而和,都是讲教学应变成助学和帮学。教师主导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境,它包括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者心态的分析、课堂文化的建设等广泛内容。再创设学习情境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应以达到学习目标为主导,但并不直接告知学生学习的目标,而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学习目标。
在中药鉴定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学条件将学生分成数个学习小组。不论是实验课还是理论课的教学,教师都为每个小组提供药材标本、显微镜和简单的理化实验所用的试剂。如不能提供给每个小组电脑和上网条件或课时有限,可提前将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给学生,方便他们课前查找相关材料。这是学习活动的前期组织和准备,为学生创造了必要的学习条件。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设置问题可利用的方法很多,如教师可加以引导让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也可根据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在西洋参的教学中,可提出市场有以生晒园参代替西洋参或以次充好的现象,如何辨别?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课堂文化的建设和学生心态的观察。教师不应以居高的态度和权威的身份对待学生。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利用已有的材料开始分析解决此问题时,教师应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加,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努力营造出平等、互动和积极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应注意观察不同学生的表现,揣摩其心态,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的鼓励,争取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如随机参加不同小组的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可用显微鉴别的方法来区别茯苓和猪苓,但在做显微临时制片的设计时却错误地用了水合氯醛进行加热透化。
此时教师首先需要肯定想到用显微鉴别方法解决问题是很好的思路,然后再提示学生是否去翻阅一下实验教材的内容使自己的设计更加完美。这样既锻炼了其自学能力也不会挫伤其积极性。又如有的小组的学生总是很少发言,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应注意观察,找出原因。是因为课前准备不够还是信心不足?是缺乏兴趣还是性格问题?找出原因后,“对症下药”,珍视他们特征,因材施教。在整个情境创造中,教师始终应把握好学习目标,做好引导作用,切不可离题万里,天马行空。否则难以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成效。
3.3探究建构新知,归纳梳理总结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不管教师如何出色,都代替不了学生学习。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授者。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学习情境完备,学习目标明确后,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会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材料自主进行新知识的构建。如西洋参的鉴别教学中,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是如何鉴别西洋参的真伪优劣。在学习小组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协作,老师的点拨,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材料,分别用找出了西洋参的形态学特征,显微特征,找到了所含化学成分的特殊鉴别反应,想到用特异基因序列来鉴别等。这些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包括查得的资料和实验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即学生学会了利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生物鉴别方法鉴别了西洋参的真伪和优劣。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和学习中得出了一些结论,解决了部分问题,获得了相关知识。之后,还应组织他们对这些收获进行总结,课堂发表,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定期组织学生对新构建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系统归纳,找出内在联系和规律。如帮助学生整理能进行微量升华实验的中药有大黄、丹皮、斑蝥、青黛、薄荷、安息香等。那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微量升华的成分是什么?找出内在联系和规律,明确了微量升华实验的意义、应用范围和原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
4学习效果评价
建构主义教学评价的重点在于知识获得的过程,认为怎样构建知识的评价比对结果的评价更重要。
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对个人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以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评价内容由重知识记忆向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心理素质和学习态度的综合考察。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的笔试更多的倚重多元化体系评价。评价体系采用由单级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
中药鉴定学篇3
根据专升本入学需要,中药鉴定学知识考试内容的总体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一般程序及方法;各类中药材的概述和常用名词术语以及120种中药材及其部分饮片的鉴定。
熟悉: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中药产地、采收、加工、储存养护的概况及其对中药质量的影响;60种中药材及其部分饮片的鉴定;36种中药材的常见伪品(或掺伪品、混淆品、劣质品、代用品、人工合成品、培育品)的来源及主要鉴别点。
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概况;中药材拉丁名的命名原则;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40种中药材及其部分饮片的鉴定。
[考试内容]
一、总论
1.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
2.掌握与中药材鉴别有关的药材取样法、杂质检查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等知识。
3.掌握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4.掌握中药鉴定的常用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1)来源鉴定掌握中药来源鉴定的步骤、方法及内容,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药用部位。
(2)性状鉴定掌握中药性状鉴定的方法、特点、步骤及内容,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水试、火试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3)显微鉴定掌握中药显微鉴定常用的制片方法,试剂选用,细胞壁及细胞内含物的鉴别。
(4)理化鉴定掌握中药的化学定性分析法,微量升华法,荧光分析法,显微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分光光度法。
(5)含量测定掌握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挥发油测定法及浸出物测定法等。
5.熟悉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6.熟悉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中药采收、产地加工、贮藏等知识和技能。
7.熟悉显微测量的方法和显微常数测定的种类。
8.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历代主要本草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收载药物总数和在中药鉴定方面的学术价值及近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概况。
9.了解中药材拉丁名的命名原则。
10.了解物理常数测定、膨帐度测定
11.了解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二、各论
1.掌握各类中药材概述中的内容。
2.掌握动物类中药按药用部位入药的情况,动物界分类的等级和分类的基本单位及分的主要依据。
3.掌握矿物类中药的性质及分类方法。
4.掌握120种中药材各品种项下内容([附注])部分除外)。
5.熟悉我国动物类中药的资源及应用情况,动物的命名及中药种类较多的动物门。
6.熟悉60种中药材的来源、性状鉴别要点、有效成分或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部分饮片的鉴别。
7.熟悉36种中药材的常见伪品(或掺伪品、混淆品、劣质品、代用品、人工合成品、培育品)的来源及主要鉴别点。
8.了解动物类中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矿物类中药的应用概况。
9.了解40种中药材的来源、性状鉴别要点及其部分饮片的鉴别。
(一)植物药类
1.根及根茎类中药
掌握:狗脊、绵马贯众、大黄*、何首乌*、牛膝、商陆、太子参、川乌、附子、白芍、黄连、防己、延胡索、板蓝根、地榆*、苦参*、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川芎、防风、柴胡*、龙胆*、紫草、丹参、黄芩、玄参、地黄、巴戟天*、桔梗、***参、木香、白术、苍术、泽泻、半夏*、石菖蒲*、川贝母*、渐贝母、麦冬、山药*、郁金、天麻*.
熟悉:细辛、虎杖、威灵仙、赤芍、葛根、远志、独活、前胡、北沙参、徐长卿、胡黄连、茜草、天花粉、南沙参、川木香、香附、天南星、百部、知母、莪术、姜黄。
了解:川牛膝、银柴胡、草乌、北豆根、山豆根、藁本、秦艽、续断、紫菀、三棱、黄精、玉竹、天冬、射干、白及。
2.茎木类中药
掌握:鸡血藤、沉香*、钩藤。
熟悉:川木通、大血藤、苏木。
了解:降香、通草。
3.皮类中药
掌握:牡丹皮、厚朴、肉桂、杜仲、黄柏、秦皮*.
熟悉:桑白皮、香加皮、地骨皮。
了解:白鲜皮。
4.叶类中药
掌握:蓼大青叶、大青叶、番泻叶*.
熟悉:石韦
了解:侧柏叶、紫苏叶。
5.花类中药
掌握:辛夷、丁香、洋金花、金银花、红花、蒲黄、西红花*.
熟悉:槐花、款冬花、菊花。
6.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掌握:五味子、木瓜、山楂、苦杏仁、决明子、补骨脂、枳壳、吴茱萸、小茴香、连翘、马钱子、枸杞子、栀子*、槟榔、砂仁、豆蔻。
熟悉:葶苈子、桃仁、金樱子、沙苑子、巴豆、酸枣仁、女贞子、菟丝子、瓜蒌、牵牛子、薏苡仁。
了解:乌梅、蛇床子、牛蒡子、天仙子、鹤虱、益智。
7.全草类中药
掌握:麻黄、槲寄生、金钱草*、广霍香、荆芥、薄荷、穿心莲、青蒿、石斛*.
熟悉:***羊霍、紫花地丁、益母草、茵陈、薄公英。
了解:鱼腥草、广金钱草、肉苁蓉。
8.藻、菌、地衣类中药
掌握:冬虫夏草*、茯苓、猪苓。
熟悉:海藻
了解:灵芝
9.树脂类中药
掌握:***香、没药、血竭*.
10.其他类中药
掌握:青黛*、儿茶、五倍子。
熟悉:海金沙、冰片。
(二)动物类
11.动物药类中药
掌握:水蛭、石决明、珍珠*、全蝎、斑蝥、蜂蜜*、蟾酥、蛤蚧*、金钱白花蛇*、蕲蛇*、乌梢蛇*、麝香*、鹿茸、牛黄*、羚羊角*.
熟悉:地龙、蜈蚣、土鳖虫、鸡内金。
了解:海螵蛸、牡蛎、桑螵蛸、僵蚕、海马、龟甲、鳖甲。
(三)矿物药类
12.矿物药类中药
掌握:朱砂、雄黄、信石、石膏。
熟悉:自然铜、赭石、滑石、炉甘石、芒硝。
注:标有“*”的药材,附有伪品(或掺伪品、混淆品、劣质品、代用品、人工合成品、培育品)。
[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定为五种:
1名词解释
2单选选择题
3配伍选择题
4简答题
中药鉴定学篇4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赋予了它新的概念,即研究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的应用学科。这个概念在宏观上讲是两个内容,一个是质量标准,一个是鉴定方法,二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本质的联系。研究质量标准是为了控制和鉴定中药的质量,为中药的生产、研究和使用提供依据和保障,提升中药的管理水平;这个标准涵盖着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三项指标的必备内容。研究鉴定方法可使中药的质量标准不断提升并趋于完善,是保证质量标准的基础,适用的标准是由科学的方法来实现的,这里的方法实际上是一个体系包涵形态鉴定法、理化鉴定法和生物鉴定法三大板块,每一板块又延伸为多种方法。这种框架的构建可以应用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来教学,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中药鉴定学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内容多而枯燥,但却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系统性;二是知识涉及相关学科多,但又不失其自身的完整性;三是实践性强”。教学中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中药专业人才,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中药鉴定学的学科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很多学者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在中药鉴定的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改革,收获了一定教学成果但基本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探索还不多。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其哲学基础可以追朔至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帝斯塔·维柯,然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直接的贡献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进步的需要、自居作用和同伴间相互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意义的建构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不是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而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又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抛锚式、支架式、交互式和随机访问式教学法。
2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在“学习知识”的肤浅层面,也就是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不只是将目标扩充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层面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的一个综合目标。
对于每味药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这些知识层面的目标一般设置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明确哪些药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鉴定知识。然而学生仅仅掌握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现行中药专业4年制本科教材全书共载药500多种,其常用中药有350多种。即便学生全部掌握了书中所载中药的鉴定知识,并且工作后也没有遗忘,如果不能利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仍然不能胜任从事中药专业的工作,更谈不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一味的追求扩大掌握鉴定药物种类的数目,仅注重知识层面的教学也不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原则。因此,教学还需要有培养学生利用中药鉴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然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是简单明了的,常常利用已有的知识还不能或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和当今飞快的知识更新速度,如果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就必须是教学目标之一。
所以除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方法,掌握了方法可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解决不同的新问题,最终得以实现培养目标。如我们在大黄的这味药的鉴定教学中,要设置的目标除了知识掌握的目标外还需要设置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例如可以将学生利用已经掌握基原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生物鉴别的知识去区别正品大黄和土大黄这一能力设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能够对于新出现的不同来源的大黄伪品进行鉴别,以及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新的鉴定方法具备学习能力。
3教学环节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中,目前开发了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无论是运用那种教学方法,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教学环节做了初步探索。
3.1串联相关学科,设置认知冲突
中药鉴定学篇5
[关键词] 岗位能力 中药鉴定 教学改革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品种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中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也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非常实用的专业限选课,具有很强的综合实践性。
一、分析本课程教学现状,提出改革目标
分析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教学内容上
首先是只注重原药材的鉴别,而基本上没有中药饮片的鉴定,虽然原药材的鉴别是鉴别中药饮片的基础,但经过炮制的中药饮片其性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侧重点,如果只传授原药材的鉴定知识,与我国目前的医药行业岗位配置的需求不符,目前与中药鉴定有关的岗位有中药厂、医药公司、医院的原药材与中药饮片验收岗位、中药饮片厂的原药材验收岗位及药店的中药饮片验收岗位,中药饮片的验收占了半壁江山,所以中药调剂工的考核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求考生鉴定中药饮片,传统的教学在内容上应有所补充。其次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学了一堆死知识,考好就忘,真正碰到药材却不知如何分析其内部结构,不明白各种鉴定的专用术语在具体药材上的真实体现,传统的教学在内容上应有所调整。
2.在教学方式上
传统的教学以老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吸收,而岗位能力却要求学生一上岗就能单独操作,要求员工自已设计鉴定方案,***完成鉴定工作,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很显然传统的没有经过全过程的操作训练的教学方式所教的学生不可能一毕业就上岗,所以必须改革教学方式。
3.考核能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传统的考核方式上以理论考核为主,导致学生考试得高分,真正碰到药材却不认识,更别说鉴定真伪。为引导学生掌握岗位能力,应同时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
4.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中药鉴定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普遍有所下降
究其原因有多种,如实验内容以验证理论为主,实验方法以教师设计讲授、学生照章操作为主,实验手段以传统的标本、挂***、投影、显微镜为主,从中反映出目前中药鉴定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与培养岗位能力的目标和市场需要相悖的问题,急需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综合以上四点,课题组尝试对中药鉴定课程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围绕岗位能力这个目标进行改革。
二、具体改革内容的施行
1.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分为增加和整合两个部分,即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增加常见中药饮片性状鉴定内容,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比例,对常见药材,不再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相互融合,以项目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将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对贵重药材,由于药材价格昂贵,则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大量的***片和课题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进行无缝衔接。
2.教学方式的改革
(1)实行项目化教学
将教学内容按岗位能力需求进行整合,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岗位能力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以一个个训练项目为载体,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达到掌握工作岗位技能的目的。教学方式上采取项目化教学,按资讯、制定方案、准备、实施、考核与总结六步进行教学。第一步,教师根据项目任务和岗位能力的训练需求,先制作工作任务单和资讯任务单,学生根据工作任务单和资讯任务单的引导,进行相关的资讯活动,达到熟悉相关理论知识的目的;第二步,学生在完成相关资讯内容后,根据工作任务单设计具体的工作方案;第三步,根据工作方案进行完成所需任务的材料的准备工作。这两步很重要,因为以前纯理论的教学只是停留在第一步内容的强化识记上,学生根本不知道完成工作任务需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需用什么样的材料、试试和设施条件,通过让学生准备自己完成任务之所需,真正碰到工作任务,就会得心应手;第四步,是具体实施,也就是完成相关的中药鉴定任务;第五步,是教师评价与考核;第六步,是学生反思总结。通过后三步的操作,学生不但能掌握相关的技能,还能明白自己完成任务的优与劣之所在,通过回顾性的反思与总结,学生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在今后工作中就能扬长避短。
(2)开展课题式教学
由于贵细药材价格昂贵,购买药材让学生动手训练不太现实,而贵细药材中大部分都是补益中药,超市和专门的市场都有这类药材,品种全但品质良莠不齐,正适合学生识别真伪,鉴别品质的优劣,所以在理念教学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个围绕贵细药材真伪优劣的课题,学生围绕此课题跑市场,搞调查,写出研究报告。教师对学生课题完成情况进行讲评,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市场现状,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应与教学目标相适应,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学生能***完成工作任务,使其达到首岗适应的目的,所以在考核方式上一方面要突出其完成整个工作过程的考核,另一方面要突出其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过程性考核考查学生完成任务全过程的表现包括职业能力所需的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由小组组长、全班推出的考评组和教师三个层次进行考评,以体现客观和公正,终结性考核以未知中药原药材和饮片的性状鉴定为主,显微鉴定为辅,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二者的考核都以岗位能力为中心。
三、改革成效
对以上改革内容在本院药剂三个班128名学生的教学中实施一学期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抽查分析。学生反馈教学方式新颖,教学内容实用,随着鉴定技能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日益浓厚,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性状、显微鉴别能力的双重考核,学生真正的掌握了鉴别中药材的技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中药鉴定学篇6
【关键词】 数码互动实验室;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显微形态学
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是IT技术、数码摄像及***像处理技术和传统显微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有机结合产物,由显微镜系统、***像处理系统、语音问答系统及投影系统等组成,也就是一个实验室中的所有显微镜都与计算机相连,任何一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象都可随时传输到计算机上,并可通过投影系统反映在屏幕上,教师可针对反映在屏幕上的真实***象进行讲解,讲授效果客观、形象,便于学生掌握。该实验平台可实现多画面实时显示、师生间语音问答,其使用特点是拥有清晰的***像和丰富的交互手段,通过教师的计算机可实现***像、语音的网络互动,教师可实时观察到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显微镜画面,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改正。学生也可以随时通过单通道的提问系统请求老师示教,并可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而不影响小组外成员,使得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更加直观、有效。我们学院的数码互动实验室于2006年9月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几个月的实践,我们深感它与传统实验室相比具有的明显的优势,不但改变了传统形态实验学的教学模式,而且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等学科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验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显微镜是显微形态实验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占重要位置,学生只有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显微结构,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学生上实验课时,一般是老师讲解完后由学生自己做实验,把观察到的结果画在实验报告纸上,由于学生较多,老师不可能检查每个学生显微镜下的结果,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实验报告来评价价学生的实验情况。这样就会出现一种不良现象:部分学生不认真观察,却花大量的时间照书上的***绘画来完成实验报告,甚至有的学生说这是***画课、有的学生抱怨自己以前没学过绘画等等。导致一些实验操作能力强的学生由于绘画不好而得低分,而部分实验做得差的学生反而由于绘得好得了高分,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的优势
1.灵活的语言教学模式和全面的***像数据共享,实现了在同一时间、同一界面师生的高效沟通。
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实现了将学生显微镜下的***像传送到教师的计算机屏幕上,教师一次可查看16个学生的***像,可实时观察到课堂上每个学生的显微镜画面,随时了解学生的制片技术、实验态度等情况,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改正。学生可以通过显微镜下的光标指针对***像中某一不懂的细胞或组织进行标记,通过“呼叫”对教师进行提问。教师根据问题的普遍性或特殊性可以选择对单个学生进行“师生对话”或选择“全通话”对全班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解,这样教师不用走动就能指导学生,十分方便地进行相互交流;教师也可以选择学生中某个做得比较好的显微镜下的***像,进行讲解和分析。如“药用植物学实验一”,其中一个内容是观看马铃薯的淀粉粒,单粒比较多,学生普遍都可以找到,能够很快掌握它的显微特征;可复粒和半复粒就相对较少,学生常常说看得头昏脑胀也找不到,这时如果把某个学生找到的复粒和半复粒通过“学生示范”投影到屏幕上展示给其他学生看,他们照着这个特征去寻找,往往就可以很快发现目标,这种做法不但缩短了学生的寻找时间,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性,教师或学生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2.通过***像系统,进行技能竞赛
制片技术是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学实验的基础和关键,制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观察结果。粉末制片法是鉴定中药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首先是取粉末,粉末取多了,制出的片易出现较多结构重叠;粉末若是取少了,其中的结构也少,不易找到要观察的显微特征。接着,就是透化,有的学生容易将水合氯醛试液蒸干,再加溶剂补救;有的学生则将粉末烤焦,均会影响观察效果。制片技能只能靠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在实际操作过程掌握。以往对学生的制片技能无法进行考核,现在在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可以通过“拍照”进行评比,老师允许每个学生拍两张或更多张相片,存放在文件夹里,大家参与选出最佳相片,以此选出最佳技能手。这样的评比活动,可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3.提供复习资料
药用植物学的根和茎的显微结构是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很容易混淆它们的初、次生构造。以往即使做过了实验,学生还是不甚了解。现在在数码互动实验室,学生可以把各个结构进行拍照,储存在文件夹里拷贝回去复习。因为***象比文字直观,看到或想到***象,就很容易根据***象掌握它们的内部结构。对于中药材的显微特征,如石细胞、导管、毛茸等,不同药材的形状、大小、粗细、厚薄、长短等特征不同,每一种中药材均有其特有的显微特征,我们建议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特征,选取比较清晰的***象拍下来拷贝回去比较、总结,加深理解,巩固理论知识。
4.评分更公正合理
教师批改实验报告时不仅仅是根据学生的绘***情况,还结合他们的课堂操作能力综合打分,显得更合理、公正。
三、结 语
数码互动实验室的使用是显微形态学实验教学手段的革新。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与传统实验室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它解决了传统显微形态实验室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1]。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的建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对学生实验基础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鉴定学篇7
【关键词】工作过程 项目化 课程设计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83-03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
所谓的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或任务并最终以获得工作成果为目的而设计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程序包括完成工作时需要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等。每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都将体现在职业中,每一个职业含有一件又一件的工作过程。20世纪90年代由德国布莱梅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将职业教育与社会职业相联系,基于职业中的工作过程提出了课程设计方法,也称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该方法是通过整体化分析和描述现代职业工作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法。
人们在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为了高效获取知识,利用想象、手工、口述、***形等多种手段,汇集形成一种情境,我们称之为学习情境,通常伴随时代的发展这种情境会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工作过程课程设计方法首要的任务就是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组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的关键要素。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是为完成职业工作过程服务的,职业教育学习情境实际是在模拟职业工作情境,将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安排到学习情境中来提高学生的各项社会职业能力。学习情境的开发设计,换言之就是传统意义上适合职业教育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开发,这个过程要求将传统的按章节设计的课程内容转换成若干个学习情境,要完成这个转换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都很高。
二、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的特点
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是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含加工与营销方向)、中药制剂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针对中药材生产、中药材鉴别、中药材养护、中药材购销等职业岗位设置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它是本校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将中药鉴定技术与中药养护技术两门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的新课程。中药鉴定、中药养护是药品工作技术人员应有的专业技能。主要讲授中药性状鉴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显微鉴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显微特征描述方法、理化鉴定的基本操作技能及中药材商品基本养护技术。介绍常用中药的来源、主产地、采制、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成分、理化鉴别,包括根类、根茎类、茎木及树脂类、皮类、叶类、全草类、花类、果实种子类、藻菌及地衣类、动物类、矿物类,并介绍了中药粉末的显微鉴定、中成药的显微鉴定、未知粉末药材的鉴定的知识。讲授中药商品变异现象、中药商品变异因素以及一般商品养护与易变异商品养护方法。本课程以中药的四大鉴定方法及养护技术为手段,阐明各个中药具体品种的名称、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显微、成分、理化、功效、商品形态及养护等内容,指导学生对中药的识别、鉴定和养护,并通过实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四大鉴定法在具体品种上进行真伪鉴别和针对中药材进行养护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了应用化学、实用中药学基础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课程。
掌握本课程内容,将为进一步学习中药炮制技术、实用方剂与中成药及其它后续课程,以及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生产、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主要的,中药行业各岗位在国家职业标准中均有对中药鉴别能力的要求,中药鉴别与养护技术是中药行业岗位群的行业通用技能。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养护技术又是中药验收员、中药购销员等岗位的职业特定技能。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真正做到鉴别中药的真伪和优劣,并为学生通过医药商品购销员技能证书的考核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中药养护技术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进行药材养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它的培养目标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必须结合中药鉴定、中药养护的特点及社会的专业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以中药鉴定为核心,辅以中药养护的知识及技能,要求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相应的养护技能。中药鉴定有四大鉴定方法,即基源鉴定、性状鉴定、理化鉴定、显微鉴定。从传统的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简便方法鉴定药材的外观性状特点,外观性状包括大小、形状、表面、断面、质地、气、味、水试和火试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到现代的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技术、使用仪器进行研究分析的先进高端鉴定方法。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荧光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扫描电子显微镜、计算机***相分析、各种电泳同功酶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各种热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等检测手段均被吸收到中药鉴定的方法中,大大丰富了中药鉴定的内容。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过程
(一)课程项目化设计的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设计方法分为三步:第一步,在现今社会职业形势基础上分析工作任务,按照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确定职业典型的工作任务。第二步,设计学习情境,即构建“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要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论和方***的转换。在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前要确定本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在设计的各个教学情境单元中要体现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个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情境,设计的教学情境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这个问题情境是由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具体工作任务转化而来,在教学情境中,一般以具体的任务形式来体现。第三步,编制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大纲。
按照以上三步,我们课题组对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药用植物园种子种苗公司、南宁市华泰饮片制药厂、德洲医药公司、桂和堂等几家中药种植、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调查,组织企业专家对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含加工与营销方向)、中药制剂技术专业岗位群进行了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典型工作任务,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提出了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和素质能力的要求。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整合形成中药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与生产、药品检验和药品经营与使用四个职业行动领域。行业企业专家提出职业工作过程中的职业能力,专家结合职业能力对学科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解构,再结合学院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职业成长规律,重新序化并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该体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职业能力基础课(必修课,占总学分25.52%);第二部分为职业能力核心课(必修课,占总学分44.83%);第三部分为职业能力拓展课一(系级选修课,应修满12学分,占总学分8.28 %)、拓展课二(院级选修课,应修满8学分,占总学分5.52%)。以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为例,职业能力基础课设置了应用化学、植物生产环境等课程。职业能力核心课设置了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实用中药学基础、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中药炮制技术、医药市场营销技术等六个专业方向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课程排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二)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总体目标:学习完成本课程设计的项目任务后,学生会运用传统鉴别经验和现代鉴定方法鉴定常用中药,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真伪鉴别、质量评价、相关中药研发实验操作、中药材基本养护等工作打下基础。能运用中药鉴定、养护的技能操作及相关理论知识熟练完成中药鉴定、养护岗位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同时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树立全面控制药物质量的观念。使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课程目标设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理解中药鉴定及养护操作必备的基本知识;理解350种常用中药的性状鉴别要点;认知与中药鉴定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中药鉴定的目的、依据和方法;掌握中药养护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中药的来源、主要性状、显微和理化特征;熟悉中药的采收、加工、贮藏对中药质量的影响;掌握各种不同中药材养护技术;了解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常用中药的主产地和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了解市场假劣药材动态及中药鉴定技术的发展动态;了解中药理化鉴定的基本方法和20种药材的理化鉴定要点。
2.职业能力目标。能用性状鉴定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定350种常用中药材及饮片的真伪优劣;能用显微鉴定技术准确鉴定20种常用中药材的真伪优劣;熟练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综合操作技能;学会借助相关书籍解决中药鉴定的实际问题;会***查阅相关文献获取新知识;会针对不同的中药材设计具体的养护方案。
3.职业素质目标。树立全面控制药物质量的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表现出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和认真、严谨、热情、勤快的工作作风,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为从事药学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围绕职业工作过程中实际工作任务来展开,课程内容进行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课程根据中药鉴定行业发展和领域,职业岗位群需求,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以中药的四大鉴定方法为手段,围绕四大鉴定技术开展各类型中药鉴定及配套相关养护技术,教学内容为专业教学服务。设计“中药鉴定与养护基础知识”“中药分类鉴定技术”“中药分类养护技术”共3个学习情境、15个项目任务,将传统学科体系进行解构,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进行重构,每个学习项目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指引学生自觉组织相关知识及技能来完成任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具体如表1所示。
(四)课程教学实施及教学方法
学习项目的实施主要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进行。在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根据不同类型项目任务类型,灵活多样地采用“任务驱动、工作引导、项目导向、工学交替”四阶段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完成不同学习项目内容,教师灵活选择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突显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的特点。表2以项目3植物类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为例,说明了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方法的使用。
表2 项目3植物类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
课程 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
学习情境 中药分类鉴定技术
项目名称 植物类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 建议课时 2(80分钟)
知识目标 1.掌握黄芪、甘草、***参的鉴别;
2.掌握***参与明***参、柴胡与银柴胡、白芍与赤芍的对比鉴定;
3.熟悉根及根茎类药材的一般鉴别方法;
4.了解苦参、银柴胡的性状鉴别。
能力素质 会运用中药的基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综合操作技能;
会借助相关书籍及互联网解决中药鉴定中出现的新的实际问题;
会***查阅相关文献获取新知识。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黄芪、甘草、***参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别。
教学难点 甘草和***参的来源,药材鉴别。
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2分钟;2、复习引入新课3分钟;3、设计情境,提出任务,5分钟(资讯);4、小组学习讨论并制定任务的实施方案,计划20分钟(决策、计划);5、方案的实施,计划30分钟(实施);6、项目完成效果评价,计划8分钟(检查、评估);7、拓展知识的学习,计划10分钟;8、课后作业安排,计划2分钟。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
2、项目教学法;
3、头脑风暴法 【教学评价与分析】 评价内容:知识能力,制定方案能力,方案实施能力(含小组团队合作能力、工作态度、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方式:教师评价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实践教学针对相关的专业工种,实施“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采用“做、论、讲、评”四环节教学法。做,即实际操作,包括校内实训、现场实训(在企业进行)。体现并要努力实现高职教育特色,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技术要实用、过硬,以为学生一毕业就能够熟练胜任有关工作岗位而进行设计。
(五)课程评价及考核方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评价模式融入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模式。注重对过程的控制,以满足职业岗位需要为目的,具有“过程性、多元化、双向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具体评价及考核方式如表3。
项目3 植物类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4 植物类茎木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5 植物类皮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6 植物类叶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7 植物类花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8 植物类果实种子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9 植物类全草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0 树脂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1 菌、藻、地衣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2 动物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3 矿物类中药鉴定技术
项目14 中成药鉴定技术
项目15 中药分类养护技术 1.学习态度
2.学习纪律
3.操作技能考核
1.学习态度30%
2.学习纪律20%
3.养护报告20%
4.操作技能考核30%
综合
评价
将各评价单元的分数按照比重累计相加后,按照评价标准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四、教学实践效果
在讲授完中药鉴定与养护技术课程之后,进行期末考核,最终进行综合评价。约有90%以上学生可以顺利通过闭卷考试,几乎所有的学生能顺利通过操作技能考核,最终取得本门课程的学分,成绩比传统模式授课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特别是操作技能考核,比传统模式授课学生能鉴别出的药材增加近百种。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学生参加每年的中药理论知识比赛和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现实企业工作情境指导下,把教育目的、过程和结果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相互联系起来,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了岗位工作的特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锻炼了老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职业整合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凤菊,刘纪新,董丽周,腾***. 基于工作过程的《AutoCAD》项目化课程设计[J] .职业技术研究,2013(3)
中药鉴定学篇8
[关键词] 中药鉴定;现代分析技术;光谱法;色谱法
[中***分类号] R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a)—0013—02
凭形状、颜色、味道、气味及质地等行中药质地评估,是我国传统的中药鉴定法,其无统一鉴定标准,药材质地识别难。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现代分析检测法层出不穷,水平持续增高,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鉴定领域发展迅猛,促进中药鉴定标准化实现。
1 光谱法
1.1 紫外光谱(UV)
UV能够准确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对从分子水平来认识物质世界,促进有机化学发展极其关键。UV鉴定药材,对测试环境的要求极低,具有测试快速、简单、重现性好的优势。峰数少为其缺点,仅采取最大吸收峰为鉴定依据,仅可用于特征性极强的少数中药鉴定,而中药材全息紫外、导数光谱为UV注入新鲜血液。相关专家把“峰位”、“峰数”、“谷位”、“谷数”、“肩峰”与相邻的峰高比值一些可充分利用的鉴定参数皆用在鉴定中,且将诸般参数用微机进行处理[1]。相关研究检测出260组、556类药材及其混淆品于95%乙醇、环己烷、水3种溶剂中的UV,结果显示,252组具程度不同的鉴定特征,占总比率的97%,与相关专家结果相同。对80组来源不同药材的正品及其混淆品的UV对比,揭示了物种亲缘彼此疏远UV差异显著;亲缘近者UV差异小,表明UV对同科属新异品及混淆品彼此极难以区别,只有以光谱的全息特征或进行深入处理方可确切鉴定。
1.2 红外光谱(IR)
IR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初,由1940 年红外光谱仪问世起,IR于有机化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IR于药材鉴定的应用上,先将药材粉末压片后检测。许欣荣[2]以IR对东北苍耳子与苍耳子,产地不同、品种不同的当归,采集时间不同的小蓟与葛根、大黄与黄连、南北五味子,产地不同的赤芍与白芍等进行鉴定。还以IR对60种植物药与15种矿物质进行研究,获取700张的IR,为IR应用奠定基础。因不同产地、种类及加工的中药,其化学成分有别,皆体现于IR内。这些差异哪些为药材的光谱特征尚有待深究。
2 色谱法
2.1 薄层色谱(TLC)
TLC在中药鉴定中占重要地位。2000年版的中国药典61%品种皆收载此法。薄层扫描仪、自动点样仪、过薄层色谱仪的利用,现代TLC渐渐实现自动化[3]。其与拉曼光谱、傅立叶红外、质谱等分析仪直接联用,高效薄层色谱(HPTLC)广泛使用,中药TLC鉴定前景看好。TCL在应用方面亦是多种多样,于制药、保健品、食品、法检、化妆品、工业、饲料等皆有较广泛的使用。
2.2 高效液相色谱(HPLC)
HPLC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7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皆可以HPLC分析,尤其大分子、高沸点、强极性及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的分离分析,为其优势。
HPLC在药材鉴定上,李好枝等[4]对5种西洋参茎叶皂苷、 24种西洋参根皂苷、 7种人参根皂苷、8种单体皂苷、1种GSL(人参茎叶皂苷)以HPLC检测表明,西洋参没有人参内含的Fro、Rill,差异显著。还有对岗梅和同属李叶冬青种类、“茎皮和根皮”行HPLC鉴定,色谱***内主要成分的保留时间与相对百分峰面积显著不同,药材内主要化学成分差异显著。
加味逍遥散含10味中药,除茯苓外的其他9味皆有特征吸收峰。牛黄解毒片中8味单味中药,5味获取满意鉴别。此法为中药复方制剂的科学、先进鉴定法。
HPLC已成为工业、化学、医学、农学、商检与法检等领域中关键的分离分析技术。
2.3 气相色谱(GC)
GC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其为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它于国防、科学、工业、农业、建设研究领域皆获得广泛应用。
GC以气体为流动相,效率高、速度快、样品用量少,分离、鉴定具挥发性成分的中药[5]。黄月纯等[6]对10批石菖蒲内的挥发油成分采取程序升温进行GC分析,标出6个特征峰,创设石菖蒲挥发油“气相指纹***谱”。张朝晖等[7]采取GC顶空进样模式,对人参提取物内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及苯乙烯残留量检测,展开大孔树脂残留物的质量监控。
3 热分析法(TA)
TA在中药鉴定的应用上分为DTA (差热分析法)、DSC(差示扫描量热法)、TGA (热重分析法)。埃塞俄比亚***香与药用***香形态极难辨别。DSC以固体***香做试样可成功鉴定。“白胶香”、“***香”、“没药”亦采取DSC技术鉴定。DTA可应用于关黄柏与川黄柏、人工牛黄与天然牛黄等的鉴定[8]。TGA可应用于西洋参和人参的鉴定[9]。
4 X射线衍射(XRD)
XRD发现于1912年,是分析大分子空间结构的有效手段。XRD局限于对矿物药的鉴定。朱育平等[10]以此法对1种伪马宝与8种马宝检测,伪品成分CaCO3,马宝成分:NH4MgPO4·6H2O、NH4MgPO4·4H2O、MgHPO4·3H2O。白矾、石膏、滑石、信石等皆有XRD特征谱。X衍射Fourier谱法用于熊胆与伪品、引流熊胆汁与天然熊胆识别,给出熊胆、引流熊胆汁检测所得标准***谱与标记峰,特征谱差异显著,XRD对动物类及矿物类中药材鉴定上应用前景广阔[11]。
5 DNA分子标记法
DNA分子标记法,是通过对遗传物质多态性的分析进行生物外在性状及内在基因排布规律的诊断技术,较其他技术更具确切性[12],核心技术为DNA扩增与电泳。此类技术共同点为:先利用随机引物合成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对不同个体DNA的分子进行扩增,对多态性DNA直接以EP法揭示,寻出DNA真品特有片断对其展开测序,此法应用于相应药材检测,准确、便捷。
相关研究表明,UV对同科属新异品及混淆品识别极难,只有以光谱的全息特征或进行深入处理方可确切鉴定;因不同产地、种类及加工的中药,其化学成份有别,皆体现于IR内;XRD对动物类及矿物类药材鉴定上应用前景广阔;黄群等[12]亦确定了DNA分子遗传标记对生药鉴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振民,高凤兰,李玉山. 几种中药材紫外光谱法鉴别[J]. 黑龙江医药科学,1989,1(5):11—13.
[2] 许欣荣. 中药材红外光谱鉴定方法[J].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4(2):103—106.
[3] 胡逸琴,陈黎,刘勤超. 现代薄层色谱技术及其在生药分析中的应用[J]. 中草药,1997,20(8):1—3.
[4] 李好枝,谢沐风,裴玉萍,等. HPLC法鉴别西洋参和人参[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7,14(2):124—125.
[5] 蒋惠麟. 气相色谱法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J]. 中成药,1989,4(6):55—58.
[6] 黄月纯,魏刚. 石菖蒲挥发油的气相色谱指纹***谱研究[J]. 中国药房,2005,16(21):1676—1677.
[7] 张朝晖,吴立云. 气相色谱法在控制中成药质量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4,6(1):28—30.
[8] 李维峰,刘益,王玉蓉,等. 应用热分析法鉴别根茎类药材及其提取物[J]. 中成药,2008,1(1):99—102.
[9] 莫宁烨. 西洋参与人参鉴别方法研究概况[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7,12(2):1—4.
[10] 朱育平,陈逸珺,戴乐美,等. 马宝成分的分析与鉴别[J]. 中国中药杂志,1996,21(7):394.
中药鉴定学篇9
【摘要】 蛇胆是一味具有止咳平喘消炎功效的传统中药,近年来随着蛇胆资源的缩减,市售蛇胆的伪品渐增。本文综述蛇胆鉴别和质量控制的现状,展望今后研究的方向,为蛇胆的质量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蛇胆; 鉴别; 质量控制
abstractsnake gallbladder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ing cough,asthma,and inflammation,etc. more and more fakes appeared in the market as natural resources had kept de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snake gallbladder,and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n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and its extensive application in 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were reviewed.
key words:snake gallbladder; identification; quality control
蛇胆自古以来就是一味名贵药材,广泛应用于临床。蛇胆的药用,最早见载于汉朝《名医别录》,当时仅收载蚺蛇胆与蝮蛇胆2种[1]。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蛇胆的来源应为眼镜蛇科(elapidae)、游蛇科(megapodiidae)或蝰蛇科(viperidae)多种动物的胆。蛇胆性凉,味苦微甘,有行气祛痰,祛风去湿之功效,用于***咳嗽多痰、目赤肿痛、皮肤热毒、口眼生疮、肺热咳嗽、胃热疼痛、肝热目赤、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和痔疮等。市场上含蛇胆的中药制剂较多,常见的有蛇胆川贝散、蛇胆陈皮末、蛇胆追风丸、蛇胆川贝枇杷膏等。
由于蛇胆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加上市场需求量大,自然资源递减,市场上蛇胆的伪品时有发现,已报道的掺假物有鸡、鸭、鱼、猪、牛等动物胆汁和淀粉糊、青菜汁、明胶液、色素以及熟地黄提取液等[2],以及油胆(用机油刺激蛇鼻腔或蛇体,使胆汁增多而质差)或蜜胆或将蛇胆多次浸泡,再把蛇胆与酒液分别出售使胆汁稀薄质差[3-4]。因此,在药用和收购上,应正确地鉴别各种蛇胆,从源头上控制药品质量和保障用药安全。多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一直致力于运用各种分析方法进行蛇胆的质量控制研究。本文将近年来蛇胆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蛇胆的鉴别现状
1.1性状鉴别
蛇胆的性状鉴别是根据胆囊的外形特征、色泽、大小、质地、胆蒂位置、胆管(形状、长度及韧性)、胆汁稠度、气味等进行比较的鉴别方法。蒋碧英[5]描述了正品蛇胆的性状鉴别要点;张穗[3]对14种蛇胆及其常见伪劣品进行了外观性状鉴别。这种传统手段简单方便,可直观地将蛇胆与一般伪品区别开来,在早期药材收购、加工部门的现场鉴定中较常使用;但由于蛇胆的形态学特征往往因加工方法和条件不同而变化,鉴别效果因人不同(经验、主观影响等),因蛇而异(蛇的种类、大小、生理状态等),因观察环境(季节、光线等)而变化,误差较大,现阶段仅作为真伪鉴别的参考指标。
1.2显微鉴别
根据蛇胆的组织残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显微鉴别是蛇胆原药材鉴别的方法之一。杨育民等[6]依据蛇胆内含物的形状、大小及颜色等显微特征鉴别了蛇胆及其伪充品鉴别;陆惠文[7]根据蛇胆与伪品等各自的组织学特点将待检胆囊标本制成石蜡切片,经he染色和显微观察,鉴别了蛇胆(眼镜蛇、金环蛇、灰鼠蛇等)与伪品蛇胆(鸡胆、青鱼胆等)。该法虽鉴别效果较好且简便,但仅适用于仍保留有显微特征的原料药材和成药。由于胆的内含物随着蛇的生理状态不同而有差异,组织学特征也因切片的取材位置不同而不同,因此增加了鉴别的难度;此外,目前大多数含蛇胆成药不保留蛇胆的显微特征,故此法不宜推广。
1.3理化鉴别
蛇胆的主要成分有胆汁酸、胆色素、胆固醇、黏蛋白、无机盐等,通常胆汁酸被认为是其药理作用的主要功效物质。蛇胆胆汁酸主要为牛磺胆酸、牛磺酸鹅去氧胆酸、牛磺去氧胆酸、石胆酸、游离胆酸等,目前多以这些成分为指标对蛇胆汁进行质量控制。
理化鉴别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法和薄层色谱法。蒋三员等[8]通过比较蛇、鸡、鸭、鱼胆汁的比黏度、钾、钠含量等鉴别了蛇胆。黎源等[9]对比了蛇胆汁和鸡胆汁中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发现蛇胆汁与鸡胆汁均含有18种氨基酸,鸡胆汁中除了牛磺酸含量略低于蛇胆汁外,其他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非常相似;蛇胆汁中微量元素ca、mg、fe、zn、cu的含量均略高于鸡胆汁。黄晓文等[10]通过胆囊外观性状,胆汁的k2cr2o7沉淀、糠醛-硫酸显色反应以及薄层色谱法(tlc),鉴别了眼镜蛇胆检品,认为该方法简单、专属性强,可作为真伪蛇胆的鉴别方法。植达诗[11]用糠醛-硫酸法鉴别了蛇胆及其伪品鸡胆、鸭胆、鱼胆等;钟荣华[12]用糠醛-硫酸法成功鉴别了蛇胆、鸡胆、鸭胆和黄鳝胆等,认为该法结果可靠,简便易行,但不能鉴别蛇类种属。薄层层析法由于具备色谱分离特性,因此更适合分析复杂样品。孙方人等[13]以牛磺胆酸为对照用薄层层析法分析了眼镜蛇蛇胆样品并见到8个显色斑点;游勇基等[14]及唐元***等[15]分别用tlc法鉴别了蟒蛇胆;薛漓[2]还用tlc法成功鉴别了蛇胆及特殊伪品——熟地黄提取液。此外,tlc法还被广泛用于蛇胆复方制剂的鉴别研究。万京桦等[16]构建了蛇胆川贝枇杷膏中蛇胆汁的tlc法鉴别方法;陈德球[17]用蛇胆汁及牛磺胆酸钠作对照,采用tlc法鉴别蛇胆川贝液中的蛇胆;管玉民[18]用tlc法鉴别了蛇胆川贝液处方中的蛇胆汁;王倩等[19]用tlc法从蛇胆追风丸中成功检测出了蛇胆;蒋伟杰等[20]用tlc法从蛇胆菠萝蛋白酶肠溶薄膜衣片中鉴别出了蛇胆。综上所述,牛磺胆酸等成分为对照用tlc法可有效鉴别出复方制剂中的蛇胆,但不能区别蛇胆的种属来源。
1.4分子生物学鉴定
由于蛇胆保存和制剂加工过程中的处理方法往往破坏了蛇胆的完整性,因此依据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性质进行鉴别有一定困难,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克服上述问题,呈现更客观的结果。众所周知,物种的多样性是基因多态性的结果,而基因多态性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它比在形态、组织和化学水平上检测更能代表其变异类型的遗传标记。王义权等[21]将分子标记技术运用到蛇类药材的鉴定研究中,对游蛇科10种蛇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了分子遗传标记的研究;通过提取金钱白花蛇及其伪品药材和原动物样品的模板dna,分析其cytb基因片断鉴别了金钱白花蛇[22];沈曦等[23]通过比较12srrna和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鉴别了几种蝮属蛇类;刘向华等[24]从药材蛇胆的胆衣和胆汁、原动物棕黑锦蛇的肌肉和胆汁中提取dna,经pcr扩增12srrna基因片段,鉴别了蛇类药材。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虽能有效鉴别出蛇类药材的种属来源,目前在蛇类药材的鉴别中应用较广,但由于市售蛇胆样品的复杂性,蛇胆dna的含量较低,故此法在蛇胆鉴别中的应用较少,具体应用方案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蛇胆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目前蛇胆药材及其制剂中蛇胆的含量测定多以总胆酸或牛磺胆酸盐为指标,测定方法主要是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tlc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梁意红[25]、罗敏等[26]、曾常青等[27]先后采用tlcs法测定了蛇胆药材中牛磺胆酸的含量;殷***等[28]采用硫酸-糠醛法显色法测定了蛇胆胆酸的含量;黄西峰等[29]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蛇胆中总胆酸的含量;张丹等[30]和钟然等[31]分别采用hplc法测定蛇胆中牛黄胆酸的含量。温金莲等[3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蛇胆糖浆口服液中胆酸的含量;孔广英等[33]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牛黄蛇胆川贝液中的总胆酸含量;岑淑姬[34]和黎明[35]分别采用hplc法和tlcs法测定蛇胆川贝液中牛磺胆酸含量;金阳[36]建立了蛇胆陈皮胶囊的质量标准,采用tlc法鉴别了蛇胆,用hplc法测定了牛磺胆酸钠的含量;邬威尧[37]采用tlcs法测定了蛇胆川贝散中牛磺胆酸的含量;吴兵兵[38]采用hplc法比较了不同厂家蛇胆川贝胶囊中牛磺胆酸钠的含量差异。由于蛇胆功效成分尚不明确,目前蛇胆含量测定所选择的指标专属性不强,因此含蛇胆的中药复方制剂牛黄蛇胆川贝液等的质量标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蛇胆的质量控制研究虽历史悠久,但由于技术方法的制约,目前各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2010版药典中亦缺乏较为全面的质量控制方法。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运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手段,采用多种鉴别方法综合验证、多指标综合控制,从而制定更完善的质量标准是今后蛇胆质量控制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沛,郭秀云. 蛇胆的药用与鉴别[j].吉林中医药,1991,11(1):36.
[2] 薛漓. 一种新的蛇胆掺假品的鉴别[j].中南药学,2003,1(5):305-306.
[3] 张穗. 十四种蛇胆及其常见伪劣品的外观性状鉴别[j].蛇志,1992,4(2):55-56.
[4] 张小来. 伪劣蛇胆的鉴别[j].现代应用药学,1990,7(3):20-21.
[5] 蒋碧英. 真伪蛇胆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2):62.
[6] 杨育民,徐兴鼎,徐国祥,等. 蛇胆和一些小动物胆的鉴别[j].中药通报,1987,12(6):9-11.
[7] 陆惠文. 常见蛇胆的组织学特点及显微鉴别[j].中成药,1997,19(6):14-15.
[8] 蒋三员,唐荣德,张健民. 蛇胆质量鉴定的研究[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2):17-18.
[9] 黎源,熊九林,石朝周. 鸡胆汁与蛇胆汁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对比分析[j].医药导报,2003,22(9):646-647.
[10] 黄晓文,曾常青. 眼镜蛇胆伪品的鉴别[j].广东药学,2000,10(4):20.
[11] 植达诗. 真伪蛇胆的简易鉴别[j].中药通报,1988,13(5):13.
[12] 钟荣华. 蛇胆及其伪品的鉴别[j].中国药业,2000,9(11):148-150.
[13] 孙方人,何子安. 广东眼镜蛇蛇胆的鉴别和质量控制的研究ⅲ.眼镜蛇蛇胆的薄层层析[j].蛇志,1995,7(2):19-21.
[14] 游勇基,林金镐,季莲芳. 蟒蛇胆的薄层色谱鉴别[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7):396-397.
[15] 唐元***,周仰菁,陈育琳,等. 蟒蛇胆及其伪品的鉴别[j].时珍国药研究,1998,6(3):55.
[16] 万京桦,吴炽煦,李阳嫦. 蛇胆川贝枇杷膏中蛇胆汁鉴别方法的实验研究[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0,11(s1):64-65.
[17] 陈德球. 蛇胆川贝液中蛇胆的鉴别研究[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11):694.
[18] 管玉民. 蛇胆川贝液鉴别方法的改进[j].中药材,1996,19(6):305.
[19] 王倩,李韶英. 蛇胆追风丸的薄层色谱鉴别[j].中国药业,2008,17(20):33-34.
[20] 蒋伟杰,聂倩庆,陈小霞. 蛇胆菠萝蛋白酶肠溶薄膜衣片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药业,2010,19(9):32-33.
[21] 王义权,周开亚. 游蛇科(colubridae)10种蛇的随机扩增多态dna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6,2(3):273-279.
[22] wang yi-quan,zhou kai-ya,xu luo-shan,et al. authentication of bungarus parvus and its adulterants by dna molecular method using diagnostic primer [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0,9(2):61-66.
[23] 沈曦,周开亚,王义权. 几种腹蛇12srrna和cytb基因片段序列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杂志,2000,35(1):18-21.
[24] 刘向华,王义权,刘忠权,等. 中药材蛇胆的dna分子标记鉴定研究[j].药学学报,2001,36(03):229-232.
[25] 梁意红. 薄层扫描法测定蛇胆及蛇胆川贝液中牛磺胆酸钠的含量[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93,15(2):45.
[26] 罗敏,霍永昌,魏献春. 五种蛇胆的薄层色谱扫描指纹***谱研究[j].中药材,2002,25(1):16-18.
[27] 曾常青,梁本恒,刘璧萱. 高效薄层荧光扫描法测定蛇胆中牛磺胆酸和胆酸的含量[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6,12(1):24-25.
[28] 殷***,刁桂芬,袁丹. 蛇胆中的胆酸含量测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8,15(3):60-62.
[29] 黄西峰,黄捷,马祥欢,等.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蛇胆中总胆酸的含量[j].广西中医药,1996,19(1):42-43.
[30] 张丹,徐月新.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蛇胆中牛黄胆酸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522.
[31] 钟然,魏献春. hplc法测定蛇胆中牛磺胆酸钠的含量[j].中药材,2000,23(9):550.
[32] 温金莲,廖月镜. 蛇胆糖浆口服液中胆酸的含量测定[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6,12(3):11-13.
[33] 孔广英,王艳秋. 牛黄蛇胆川贝液的鉴别及总胆酸含量测定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9,34(8):51-54.
[34] 岑淑姬.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蛇胆陈皮散中牛磺胆酸钠含量[j].中国药业,2007,16(19):30-31.
[35] 黎明. 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蛇胆川贝液中牛磺胆酸含量[j].中国药业,2007,16(17):23.
[36] 金阳. 蛇胆陈皮胶囊质量标准研究[j].安徽医药,2008,12(2):127-129.
中药鉴定学篇10
关键词:中药,鉴定技术,进展
我国地大物博,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中药资源,据统计有12000种之多。但药材种类繁多,来源复杂,既有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一药多名等普遍现象;又有来源不同、地区习惯用药有别的客观事实。不但贵重稀有药材的伪劣品屡屡被发现,一些常用普通中药也会有混淆品出现,并且同一药材又有数种不同的等级规格;即使用同一药材其活性成分含量也有波动。。因此以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及其制品进行真伪鉴定、质量控制,对于中药的经营、生产、质量监督和控制及临床用药都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从各鉴定技术的原理、特性及其应用展开综述。
1.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适用于含中药粉末的制剂,是鉴别药材真伪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
由于中药的内部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内含物特征等,在不同的种群中是不同的,而在相同种群中则是一定的、固有的、比较稳定的,它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常作为植物分类的依据。木质部的构造,导管的有无是区别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的分界线,药物粉末中的细胞形态、大小,所含内含物的种类、特征等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品种,所以该项技术可用来鉴定所用药物的真伪。
另外,中成药组成药物多,中药间的粉末显微特征互相干扰,其鉴别远比单味生药粉末困难得多。通常根据处方,对各组成生药的粉末显微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排除某些类似的细胞、组织及内含物等的干扰,选取各生药在该成药中较具专属性的纤维特征,作为显微鉴别依据。因此,单一粉末生药的主要特征在制剂中有时不一定作为鉴别依据,而有些次要的特征反而起鉴别作用。王世清、郑芸[1]对妇科再造丸的研究表明,当归、三七等的分泌细胞作为的显微鉴定的特征而其鉴别作用。
2.色谱鉴定
2.1.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是将固定相载体均匀涂布在具有光洁表面的玻璃板或其他支持物上,用毛细管或适当点样器将样品液滴加薄层的起始线上待溶剂挥散后,置于展开槽内,用一定的溶剂展开,取出干燥,检出或定量。在此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可以得到分离,但分离原理随所用的固定相不同而异[2]。
TLC是一种快速、灵敏、高效地分离微量物质的方法,是最简单的色谱技术之一,它具有操作方便、设备简单、分离效率高、专属性好、分离速度快、色谱参数易调整等特点,因而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广泛[3]。黄玉清[4]采用TLC鉴别牡丹皮及其伪品芍药根皮,结果显示,牡丹皮供试液与丹皮酚对照液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色斑点,芍药根皮供试液与芍药苷对照液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赵志***[5]建立了益康胶囊的TLC鉴别方法,对方中组成药物人参、黄芪、何首乌、丹参及甲基橙皮苷进行鉴别。结果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专属性强,阳性对照无干扰。
2.2.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是一种以气体为流动相,液体或固体作为固定相的分离分析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灵敏、微量的特点,唯一局限之处在于所分析样品应具有挥发性。气相色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材挥发油分析[6-8]。
由于中药挥发油成分复杂、种类繁多,气相色谱技术作为挥发油分离分析的有力手段,可以用来建立中药材挥发油及其成方制剂的指纹***谱库,为药材鉴别、质量评价及成方制剂和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质量控制提供检测方法。。王玉萍[9]以紫苏叶中紫苏醛为指标成分,采用内标法测定了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不同放置时间紫苏叶中紫苏醛的含量,对紫苏叶的质量进行了评价。
2.3.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的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法的理论,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色谱分离技术。由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用量少、分离效能高、专属性强、检测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适用范围广(样品不需气化,只需制成溶液即可)、色谱柱可反复使用的特点,因而在重要鉴别与鉴定方面的应用广泛。朱华等[1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种不同蛤蚧进行了鉴别,以防止以伪乱真现象。沙明[11]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相对保留时间来鉴别地榆的真伪,还用峰面积比值来衡量该药材的品质优劣,为地榆提供一种客观、直观的质量评价方法。张思巨等[1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认了三种胶之间的内在差异,简便、可靠地鉴别了阿胶、鹿角胶和龟甲胶,保证成品中所用阿胶的正源性。
3.红外光谱鉴定
在药物分析中,以红外光谱具有的“指纹”特性作为药物鉴定的依据,是各国药典共同采用的方法。但通常仅限于西药等单组分、单纯化合物的鉴定。由于中药材、中药饮片和成药本身都是远比西药复杂得多的混合物体系,它们的红外光谱是组成它们的所有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的叠加。因此对谱***如何进行整体解析以及如何设法消除中药主体成分的干扰等复杂而棘手的问题使得常规的红外光谱法在相当长时期内令人望而却步,从而未能在中药质量控制和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然而,将红外光谱与计算机辅助解析技术(二维相关中外光谱法、模式识别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有机地结合应用于中药鉴定的若干报道,一系列的成果令人信服地向世人展示。这种将中药学、数学、分析化学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的现代红外光谱技术,无疑会在中药的质量控制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13]。刘小平[14]利用红外光谱的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将相同波数的数值归在一起,明显得到六味地黄丸及其缺不同药材后的红外光谱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
4.DNA分子鉴定
DNA分子作为遗传信息的直接载体,信息含量大,在同种或同品种内具有高度的遗传稳定性,且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和生物体发育阶段及器官组织差异的影响,因此用DNA分子特征作为遗传标记进行中药鉴别更为准确可靠[15][16]。Shaw[17][18]等用AP-PCR对人参属3种药材人参、西洋参与三七及4种伪品桔梗、紫茉莉、土人参和商陆进行了鉴别研究,得到了能区别三种人参属药材与伪品的指纹***谱。
5.联用技术
5.1.气相-质谱联用技术
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是将在标准电离条件下得到的大量已知纯化合物的标准质谱***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作为已知化合物的标准质谱谱库。然后将在标准电离条件下得到的、已被分离成纯化合物的未知化合物质谱***与计算机内存储的质谱谱库内的质谱***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比较,根据匹配度程度检出这些化合物的名称、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结构式和相似度,从而对未知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
气相-质谱联用技术适宜分析小分子、易挥发、热稳定、能气化的化合物;用电子轰击方式(EI)得到的谱***,可与标准谱库对比。马松涛[19]等人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香紫苏油的化学成分,为香紫苏油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5.2.液相-质谱联用技术
液相-质谱联用技术自Horning于20世纪70年代进行开创性研究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趋向成熟,各种商品化仪器相继问世,而且应用日益广泛,它集液相色谱的高分离效能与质谱的强鉴定能力于一体,对研究对象不仅具有足够的灵敏度、选择性,同时还能够给出一定的结构信息,分析快速而且方便,具有其他分析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点[20]。黎先春[21]等人采用HPLC-ESI-MS分析方法能很好的分离和鉴别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
除以上常用方法外,还有差热分析法[22]、X-射线衍射法[23]、生物芯片法[24]、电镜扫描法[25]、核磁共振波谱法[26]、示波极谱法[27]等新技术。
结语中药鉴定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中药的真伪鉴别、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正向着标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世清、郑芸.妇科再造丸的显微鉴定研究[J].中成药,2003,25(12):1026-1028.
[2] 安登魁.药物分析[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361.
[3] 石俊英.中药鉴定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273-275.
[4] 黄玉清.牡丹皮及其伪品芍药根皮的鉴别[J].中国药事,2005,18(5):296.
[5] 赵志***,李敬荣,赵志强.益康胶囊的鉴别方法研究[J].安徽医药,2004,18(5):296.
[6] 高中华、张文立.多虑乙酰氯的气相色谱分析[J].氯碱工业,2007(5):32-33.
[7] 李晓、李英华、周其芳、王黎萍. 乙酰吗啉的气相色谱分析[J].辽宁化工,2007(4):285-286.
[8] 王振洪、宋湛谦、商士斌、叶伯蕙.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在脂松香种类化学鉴别上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5)37-42.
[9] 王玉萍,朱兆仪,杨峻山.紫苏叶的质量研究-Ⅰ[J].药物分析杂志,2000,20(5):
[10] 朱华,林冬杰,莫小玲等.广西蛤蚧、泰国蛤蚧及其混伪品海蛤蚧(红瘰疣螈)的生药鉴定[J].广西中医药,1997,6:34-37.
[11] 沙明,曹爱民,刘春丽等.高效液相色谱保留时间比值法对中药地榆的鉴别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1998,18(增刊):74-76.
[12] 张思巨,汤亚池,张义等.阿胶、鹿角胶和龟甲胶的理化性质比较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8,33(7):397-400.
[13]孙素琴,周群,秦竹.中药二维相关红外光谱鉴定***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4] 刘小平,宋青,陈笑宇,李宁.六味地黄丸的红外光谱鉴定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18(3):245-247.
[15]徐红,王峥涛,胡之壁.中药DNA分子鉴定的发展与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2):24-30.
[16]周佐斌,葛刚.中药道地性的DNA分子鉴定[J].江西科学,2008,26(3):507-516
[17]Shaw P C, But PP H.Genomic fingerprinting as a means to identify gingeng roots.In:Bailey WG,Whiteheak C,Proctor J T A et al.(Eds) The chanllenges of the 21stcentury,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Ginseng Conference Vancouver.Buraby,B.C.Canada,SimonFraser University pp.1994,112.
[18]Shaw P C,But P PH.Authentication of Panax species and their adulterant by random-primed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lanta Med.1995,61(5):466-469.
[19]马松涛,赵继飚,***俊伟等.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香紫苏挥发油成分[J].河南科技,2003,21(6):725-727.
[20] 郭跃伟. 液相色谱/光谱(紫外、质谱及核磁共振)联用技术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研究中的应用[J].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2003,15(5):456-461.
[21]黎先春,王小如.中药材GAP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分析技术[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22]陈振江,许腊英,毛维伦等.热分析技术在中药及其制剂质控中的应用[J].中草药,1994,25(9):493.
[23]朱育平,陈逸,戴乐美等.马宝成分的分析与鉴别[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7):394.
[24]金伟,马翊澎,程海鹏等.生物芯片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展望[J].中草药,2001,32(11):1054.
[25] 许欣荣,赵华英,陈永林等.不同紫苏子和其伪品的扫描电镜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1997 ,22 8 :458.
[26]秦海林,赵天增,都恒青等.核磁共振波谱法鉴定天麻及其伪品[J].中药材,1994 ,17 6 :23
[27] 英华.六种贝母的示波极谱鉴别法[J].中草药,1990;21 4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