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临床试验篇1
以2015年7月22日印发《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为标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监总局”)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为要求,展开药品临床数据自查核查行动。被业内称为中国医药史上,监管部门对药物研发过程中临床试验数据问题的“最严核查令”。
截至2016年10月30日,食药监总局核查中心共组织检查员681人次,组成81个检查组,对分布在319家药企的148个新药注册申请品种进行了核查。
“风暴”过后的景象可以用惨烈来形容。截至2016年6月底,企业经自查主动申请撤回了1193个新药,占应自查总数的83%;2016年10月,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共承办新的药品注册申请中,已受理的有209个,创全年最低水平,而上一年同期数量则为548个,且这一数字还是当年的最低峰。因为监管部门大幅收紧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审查标准,大陆药企如今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随意提交新药注册申请,而是开始变得谨慎、小心。
物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链条上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指药企研发一款新药后,将药品送到医院,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上进行的药物系统性研究。通过药物临床试验,药企能够了解新药对人体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几何等情况。也就是说,一种药物,究竟有没有疗效、安全不安全,主要靠临床试验数据来衡量。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行业发展不规范、监管能力跟不上等原因,临床数据造假或不规范现象像“潜规则”一样,在中国相关行业内大量存在,且一直未有得到社会足够的关注。
虽然此次突然对药物临床试验严格审查,让内地制药界出现了阶段性的“退潮”。但是仍需看到,药物临床试验造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问题,其中牵涉多方利益,并非一两次核查能够改变。
正如“罗生门”一样,每一方都有委屈和不满、都希望将责任推到其他机构的身上。在这种背景下,单独依靠提高监管标准与力度,毕其功于一役,大幅提高大陆临床试验质量,进而希望提高国产药质量,效果尚待观察。
撤了83% :撤回保平安
“崩盘”、“不安”……一年多来,医药行业的朋友圈里流传着许多带有这些字眼的文章,文章都指向一件事――大量药企把自己的新药注册申请撤回了。而这都源于食药监总局开展的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
变化始于一年半之前。2015年7月22日,食药监总局《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年第117号)》(以下简称“第117号公告”)。该公告指出,所有已申报并在总局待审的药品注册申请人,须对已申报生产或进口的待审药品注册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情况开展自查,确保临床试验数据真实、可靠,相关证据保存完整。申请人自查发现临床试验数据存在不真实、不完整等问题的,可以在2015年8月25日前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撤回注册申请。
对于自查出来的问题,食药监总局对申请人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
“恩”的做法是,在食药监总局组织核查前,药品注册申请人自查发现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存在真实性问题的,应主动撤回注册申请,总局只公布其名单,不追究其责任。
“威”则体现在,食药监总局宣布,将组织专家对申请人的自查材料等进行数据分析并视情况开展飞行检查,也就是“突然袭击”式的检查。
检查中被发现临床试验数据弄虚作假的,临床试验数据不完整不真实的,不仅意味着该药品种注册或不予通过,还要“追究申请人、临床试验机构、合同研究组织的责任,并向社会公开申请人、临床试验机构、合同研究组织及其法定代表人和相关责任人员。”
根据食药监总局公开的信息,当时自查核查工作涉及1622个待审药品注册申请,其中新药948个、仿制药503个、进口药171个。
这只是一个开始。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食药监总局又接连《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的通知》、《关于药物临床试验自查情况的公告》、《关于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注册申请情况的公告(2016年第171号)》等文件,督促自查核查工作的持续进行。
上述一系列的自查核查公告,并没有立刻令众多药企掀起“撤回风潮”。业内人士告诉《凤凰周刊》记者,许多药企对于撤还是不撤曾犹豫了很久。对于申报药企来说,如果选择撤回,意味着前期投入全部“打水漂”。按照食药监总局在2015年12月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的通知》规定,“对主动撤回的注册申请,申请人可按新的要求重新组织开展临床试验”,如果药企不想放弃注册,就要重新组织临床试验。
业内估计,目前内地一个新药生产批件的价格(即当前国内新药研发成果交易的基准价格)可能已经上涨到超过5亿,而相应的临床批件则不低于4000万至5000万。此外,国家正在提高注册成本和要求,再申报的难度无疑要比之前大大增加。以华海药业为例,在食药监总局2015年11月26日的公告中,其撤回数量居首,多达8个,撤回、不批准率高达90.48%。华海药业在公告中透露,上述8个药品已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约3800万元(含部分品种的欧美注册研发费用)。
撤回显然会给药企带来不小损失,但是若等到检查人员在现场核查时发现数据存在问题时,尤其是弄虚作假,不但药品再也无法注册,相关责任人也可能会面临牢狱之灾。
这并非危言耸听,食药监总局也适时了造假的后果。2015年12月7日,总局披露了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申报的阿司匹林缓释片、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申报的瑞巴派特分散片、西安恩慈制药有限公司申报的头孢地尼干混悬剂等14家企业十余个药品的造假情况,并表示“明确注册申请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合同研究组织的相关人员的责任,涉及医疗机构的相关责任人由卫生计生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
另外,截至2016年9月底,食药监总局共核查117个注册申请,对其中存在真实性问题的30个作出了不予批准的决定,约占应自查核查品种的2%;对涉嫌数据造假的27个品种11个临床试验机构和合同研究组织(CRO)予以立案调查。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部分药企最终做出了“撤回”决定。一位医药界人士告诉《凤凰周刊》记者:“先撤回吧,虽然自己也不确定有没有问题,但还是撤回保险一些。”
于是,一股“退潮”般的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在符合公告要求的上市和进口注册申请的1622个新药品种中,除去免临床试验的193个申请,共计1429个需要进行自查的品种。截止到2016年6月底,主动撤回数量达1193个,占比83%。
未撤回的仍有25%查出了问题
对于上述景象,有媒体以《八成新药临床数据涉假》为题进行了报道。对此,食药监总局于2015年10月专门发文反驳。一位药化注册司负责人表示,不能简单地把企业主动撤回归结为数据造假。实际上,企业自查主动撤回有多种原因,有的是不符合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影响试验结果科学性和准确性;有的是数据不完整,不可溯源,不足以证明申报药品的安全有效;也有的数据不真实,不排除有故意造假行为。
该表态说明,食药监总局认为临床试验的问题应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不真实,一类属于“不规范”。按照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吴浈2015年7月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述:要严格区分数据“不真实”和“不规范、不完整”两类性质不同的问题。数据不真实问题,只要属于主观故意的,必须严肃查处。
由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全国一级学术刊物《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临床试验的各个环节中,有47.80%的临床试验机构在试验实施过程中违规,更有高达85.70%的机构在试验记录环节存在问题。
此外,从***口径来看,“不规范与造假”问题也多次被提及。2001年,食药监总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检查处处长曹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大部分的新药临床研究仍处于不规范状态,在这方面,中药新药的临床试验问题尤为突出。”
2004年,该局安全监管司药品研究监督处一位处长曾透露,在他们以往的监督检查中发现,临床试验存在较多不规范操作和违规问题。
十年后,2015年7月27日,吴浈在部署临床数据自查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上仍然表示:“目前药物临床试验中问题比较严重,不规范、不完整问题非常普遍。”
2016年初,食药监总局在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一则通知中指出:“近期,总局针对部分试验项目多、收费低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数据进行现场核查,发现大部分试验项目存在数据不真实、不完整、不规范问题。”
此次核查的最新数据也表明,国内药品的临床数据真实性问题堪忧。截至 2016年9月底,食药监总局共核查117个注册申请。在这些注册申请中,发现存在真实性问题的有30个,占比25%以上。而且,这些数据得来的时间,是在大量企业主动撤回注册申请以后,继续坚持的注册申请本应在临床数据上更为扎实,也就是说,存在作假问题的比例应该比实际情况降低了。
面对追责:利益链条上的推诿与博弈
对这场“史上最严”的数据核查,业内各方普遍给予肯定。石药集团中央药物研究院副院长杨汉煜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加强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等***策,对净化市场环境、促进医药行业创新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前很多企业粗制滥造的药品也往上报,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好好做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陈凯先在2015年12月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加强药品数据核查十分必要。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史录文则认为,药企撤回注册申请,说明其申报的药品本身就有问题。“如果企业有信心,就应当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流程做,这样才能保证药品安全有效。”不能用药企的经济损失和公众的健康相比,也不能因此质疑***策的合理性。
不过,大面积撤回、不批准以及被迫终止,给利益相关方不可避免地带来损失:药企面临研发费用打水漂;合同研究组织不仅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还要承担费用损失,以及继续选择临床机构时的责任和压力。在这种形势下,所有利益相关方,与监管部门一起,彼此推诿、角力,甚至相互指责,在造假行为被曝光后,面对申请撤回所产生的经济损失,以及可能的刑事责任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形成了一个“罗生门”。
目前,大陆新药研发链条上涉及的机构主要有五部分:药品生产厂家(又称申办者)、食药监总局、经食药监总局认证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简称GCP机构)、伦理委员会(简称IRB)以及合同研究组织(简称CRO)。
在药物临床试验中,各方分工流程为:药品生产厂家要想将药品上市,必须到食药监总局申请注册。注册手续中的一项为进行药物临床试验。进行药物临床试验之前,药品生产厂家同样需要到食药监总局申请,经审查批准、签发同意后,才能M行试验。
一旦获批,药品生产厂家会拿着批文,选择适合的GCP机构进行试验,但是试验的方案须获得IRB批准。
此外,临床试验由于从设计、实验操作,到数据统计分析,再到申请批文都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过程,催生了一种专业的中介机构――合同研究组织。一些药品生产厂家也可能通过委托合同将整个流程外包给这样的组织,直接等待最终的注册批文。
当问题出现,较为复杂的流程与环环相扣的关系,让每一方都在试***将责任推到其他机构的身上。
作为监管方,食药监总局坚称问题主要出在申办者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两者身上。2014年,原食药监总局安全监管司药品研究监督处就曾表示,造成临床试验质量不佳主要是申办者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了解不够、缺乏责任心;临床研究机构相对短缺,法规不完善、法规执行情况不好,监管力度不够。
2015年7月,吴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临床试验数据不真实、不完整,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不过,主要问题仍然出在药品注册申请人及其委托的临床试验机构身上。
吴浈称,一些药品注册申请人对临床试验过程不参与、不监督,有的授意或者默许临床试验造假。申请人委托的临床试验机构对试验行为没有履行相应的监督责任,有的甚至成为规避监管、弄虚作假的“教唆者”。
药企委屈多:申报时间太长了
药企方面也有自己的委屈。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在不久前的一次行业会议上“申诉”:监管部门在核查问题上,要界定造假和不规范,更要分清责任,打板子要打对地方,不要都打在申报者身上。恒瑞医药作为国内研发的佼佼者,也是目前撤回数量较多的上市药企之一,其一个投资过亿元的1.1类新药(指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刚刚被撤回。
许多药企认为目前国内新药上市前的审批时间过长。以3.1类新药(指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未在国内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的审批为例,根据专业医学研究组织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的统计,申报临床的平均审评时间为27个月,申报生产的平均审评时间为34个月,审评过程占据整个新药研发时间的64%。而若开发的是同一款新药,美国FDA进行新药审批的平均时长仅为30个月,占新药研发时间的31%。
在中国和美国,新药均享受20年的专利保护期,当药品审核的过程太长时,药品进入市场后的盈利期就会大受影响。药品研发本就需要巨额投入,所以一些迟迟无法盈利的药企便在其他地方“开源节流”了。
此外,药企还对进行临床试验机构充满抱怨。中国对临床试验机构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即只有通过药监部门审批的临床机构(多为三甲医院),才可以参与临床试验。但问题在于,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数量太少,与每年需要开展临床试验的项目数量严重不匹配,导致临床试验机构不堪重负,影响试验的质量、规范。
据重庆医科大学的论文《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现状与对策研究》援引的2012年数据,我国拥有近6000家药物研发企业和379家认证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而***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当年经批准开展药物临床研究的项目高达704个。
“特别是一些针对不常见疾病的药物临床试验,药企的选择就只有几家医院,恨不得要跪着求这些医院来做试验”。一位药企前工作人员告诉《凤凰周刊》记者,按照惯例,药企往往会派出监察员(CRA)对临床试验机构进行监督,但因为缺乏第三方的监督与制衡,同时又是主动请求医院接受试验,所以很难对医院的不合规行为进行监督。
医院喊冤:临床试验数据真实性难控
负责临床试验的医院,也常常抱怨自己的难处。中国医生临床任务过于繁重,再加上临床试验对于医生的待遇和职位晋升没有促进作用,所以医生并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管理临床试验,一般由下属医生或研究生完成,进而导致临床试验质量不可控。
比如,有医生没有及时记录数据,等试验结束后两年核查时,凭回忆填补表格。而这种没有基于原始数据的无意识行为,会造成恶劣的后果,直接影响数据真实性。一位某三甲医院的医生向《凤凰周刊》记者透露,很多医生不愿接新药临床试验的工作,因为有的药企给的报酬较少,而一旦后期使用出现问题,药监局又可能让医生和医院承担较大的责任。
此外,对于参加临床试验的病人,医生也非常难以控制。卓永清是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 执行总裁,曾经参加过多例药品临床试验。他告诉《凤凰周刊》记者,在一些地方的医院,有的病人没有参加医保,为了报销额度,会冒用亲戚朋友的身份看病。由此导致的问题是,医生根本无法掌握前来看病的患者的真实情况,进而影响临床试验的质量。
作为连接医院和药企的中介机构――合同研究组织(CRO),则成为众矢之的。由于这些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帮药企完成临床试验以及繁杂的申报手续,并以此赚取服务费,因此,很多药企和临床试验机构都认为,为了更快更多地获取利益,CRO是药品临床试验造假的主谋。
CRO参差不齐的服务水平,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隐患。目前,国内CRO行业缺乏准入门槛,相关规定只要求“依照合同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并且是“正规的法人组织”就可以,导致CRO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恶性竞争严重。
据制药行业专业媒体《E药经理人》报道,在2016年春节后的某交流会中,食药监总局某官员直接放话:凡临床试验的合同金额低于10万元肯定造假。很多行业人士认为,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几万块钱,连试验要用到的试剂都买不起,唯有系统地编造数据才能完成任务。”
但CRO机构同样认为自己很冤枉。多位曾经就职于这类机构的人士告诉《凤凰周刊》,CRO经常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有药企认为自己已经购买了服务,所以要求CRO无论采取何种手段,必须保证临床试验结果符合标准;与此同时,一些临床试验机构又非常抢手,CRO经常需要放低身段来请求医院接受临床试验,所以对于医院的一些不合规行为,CRO也只能默许。
“严进宽出”的监管模式亟待改善
2009年,食药监总局南方经济研究所、《中国处方药》和中国外商投资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行业协会(RDPAC)联合的《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现状和发展》调研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药物临床试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严进宽出”***策,即药物临床试验审批期过长、流程繁琐,但对临床试验实施和上市后药物监管不足。
虽然2015年7月22日之后,食药监总局对存在真实性问题的30个品种作出了不予批准的决定,对涉嫌数据造假的27个品种11个临床试验机构和合同研究组织(CRO)予以立案调查,但在此之前,自 2001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申请药品被“***毙”、相关机构被处理之后,缀醪椴坏揭蛄俅彩匝榻锥问据造假而被公开处理的药企、医院机构或 CRO 公司名单和信息。
相互指责的“罗生门”说明了中国临床试验问题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也和药物临床试验现状、企业的利益博弈,以及中国药品研发的整体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由此,也让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掀起的“核查风暴”,能否形成长期效果有待观察。毕竟,“运动式”的监管难以持续和常态化,若不制度化,不能触及根本的矛盾点,难以扭转现实。
药物临床试验篇2
[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9303301)
[通信作者] *吴萍,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医药科研和管理工作,Tel: (010)88001362, E-mail:
[作者简介] 陈寅萤,博士,E-mail:
[摘要] 药物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操作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药物研发的成败。因此,提高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至关重要,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制药行业国际化发展和临床试验产业化大趋势下,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药物临床试验的整体水平迅速提高,也开展了大量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起步晚,对药物临床试验及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因此,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依旧任重道远。该研究从机构组织管理、机构地区和专业分布以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3个方面对当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目前机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大中医专业建设、引入药品风险管理和加强信息化管理3方面的建议,以期为今后机构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药物临床试验;发展现状
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其承担着创新药物临床研究的重任。2004年2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办法(试行)》,2009年11月2日又颁布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复核检查标准》,这2个规定的出台提高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准入门槛。而且随着全球新药研发重心的东移,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尤其是国际多中心试验在我国开展,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整体水平迅速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际认可,同时也为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机遇。但毕竟发展时间尚短,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依旧任重道远。本研究旨在对当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机构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1 机构组织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组织管理结构主要分为机构人员组成、机构硬件设施建设和机构制度建设3个部分。其中,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人员组成包括①管理部门:机构主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②临床研究科室与人员:临床专业科室与研究人员;③与研究相关的部门:药剂科、实验室(医技科室与人员)、设备科、后勤等。机构办公室的各项硬件设施是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和运行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需要设立***的机构办公室,设立专门的药房和档案室等,并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各临床专业科室也需要根据临床试验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临床试验设施。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药物临床试验运行的相关程序(如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标准)制订和撰写机构和各专业的管理制度、设计规范、标准操作规程及各种处理预案等。但实际上,由于经验不足,这些制度、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常常缺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而且由于资源限制,人力投入不足,很多规章制度无法得到落实。如何改变操作规程缺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标准不统一的现状也是机构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有调查显示,目前机构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均集中在管理体系等软件层面上,而检验科室等硬件层面的问题较少。伦理委员会存在问题较多的是伦理审查制度和SOP的可操作性,成员资质也存在较多问题。临床专业的问题也主要体现在质量管理体系和人员资质等软件层面上,而试验设施等硬件层面的问题较少[1]。因此,机构仍然需要加强和改善组织管理等软件方面的建设。
2 机构地区、专业分布现状
我国各地区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数量分布和临床试验实施水平上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我国现有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分布覆盖全国31个省份,主要集中在直辖市和一些发达地区(如省会城市等一线大城市),而不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的数量则很少[2-3]。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此外,我国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临床试验机构的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这将不利于我国整体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
在专业数量上,西医专业要高于中医专业设置。在所认定的西医专业中,内科专业要远远高于外科和其他科室。儿科专业认定数目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试验的要求[3]。有研究显示,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设置西医专业临床科室的一共为1 895家,占全部79.39%,而设置中医(含民族医学)临床科室的累计为492家,占全部20.61%[4]。因此,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设置应充分考虑行业的未来发展需求,在大力发展民族医药的进程中加大扶持中医专业的设置。
3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日趋成熟,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医院领导对临床试验重视程度不够,还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②试验机构本身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执行力;③缺乏专职的临床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CRC);④机构对研究者的培训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尚有一部分研究者未接受过GCP相关培训却在从事临床试验工作[5-6]。有研究指出,为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持良好的运作机制,提高试验的综合管理水平,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建议在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中引入以现场管理组织(sit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O)管理模式为代表的国际通行管理模式[5]。该模式的引入有助于“系统管理,统一标准”,为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运行、验证或评估、改进或完善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使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完成的临床试验数据质量得到国际认可,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此外,在关注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现状的同时,还需要了解一下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全球化趋势和格局的逐渐形成,全球同步开展的临床试验数量迅速增长。在这种大趋势推动下,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在我国开展,这也对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质量(quality)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其与一个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分析,以及该试验的临床相关性或报告的质量是相关的[7]。但目前,我国在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方面,尚无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没有针对我国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进行评价的方法,对如何正确评价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知之甚少。此外,特别是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由于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加之中药新药与化学药物相比,具有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多样和疗效评价难度大等特点,目前,我国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尚缺乏统一、合理的临床评价标准。因此,如何制定出一套在中医药领域中行之有效的标准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有调查显示,临床试验项目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试验记录不规范,试验实施和试验药物管理不规范,知情同意过程及AE 和SAE 处置不规范几个方面[1]。有研究指出影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因素主要集中于质量管理模式、人力资源、药物管理、硬件配置、管理效果这五大公共因子。还对比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其差异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质量管理模式和药物管理这3个方面[8]。还有研究提出,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各阶段试验用药品的科学、规范管理是保证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质量的重要环节,并针对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用药品的闭环管理模式[9]。为了解决药物临床试验中质量控制的问题,有研究者制定了药物临床试验分级质控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出了“CRC-主要研究者-机构办公室-主管院长”的四维质控制度[10],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常见问题的发生。
4 建议和展望
4.1 合理优化配置,加大中医专业建设 目前,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设置带有明显的地区倾向性,经济发达地区占有绝对优势。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全面考虑地区的均衡性,推动经济不发达地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建设,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优化。此外,中药新药具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创新药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大量开展,在专业设置方面应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需求,在大力发展民族医药的进程中要加大扶持中医专业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建设。
4.2 引入药品风险管理体系 在药品生命周期中,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重复过程。药品风险管理是指反复评估药品的利益/风险比;不断研究在最小化风险的同时,发挥临床获益优势的具体手段;反复评估手段的有效性和利益/风险比;为使风险最小化,进一步提高利益/风险比。药物临床试验的风险管理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包括企业员工、医院/医生、药监机构、经销商、患者等,其中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承接和实施药物临床试验的主体部分之一,其主要职责是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安全性和科学性。目前,我国药品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完整建立,在临床试验机构监管中引入风险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可以从机构自身的硬件和软件体系,临床试验药物的品种,同一时期承接的临床试验项目数量等风险因素进行考虑。风险管理并非彻底解决风险问题,而是通过科学化决策,确定管理目标,制定管理措施,从而实现风险最小化。因此,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作为药品研发过程中重要的管理平台之一,不能一味地回避或惧怕风险,应该借鉴先进国家的药品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经验,从而做好药物临床试验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
4.3 加强信息化管理,开发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系统 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临床试验的试验条件和质量均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数据管理是新药临床试验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传统的多中心新药临床研究的过程管理多为各中心采用纸质记录人工管理的模式,该方式存在项目管理缺乏时效性、设计方案随意修改、试验药物管理不规范、数据记录不完整、信息填写不规范、数据传输不同步、数据锁存、盲态审核难执行、统计分析难操作等许多问题,导致申办方和监管部门项目核查困难、研究者无法实时跟踪项目进程、受试者多次重复参加试验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药物临床试验的研究质量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信息化管理可有助于提高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药物临床试验的信息化管理是国内外药物临床试验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在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方面已经开展了许多课题研究,虽然已经开发出一些药物临床试验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和软件,但要全面实现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加速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建立全程性、安全性、时效性和权威性强的药物临床监管与应用服务信息平台来改进传统管理方式,对提高监管信息传递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试验过程监管的水平与力度,确保药品研发环节的科学性、真实性和伦理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目前我国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中药新药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受疗效判定缺乏客观的量化标准,中医证候诊断不规范,操作性差,难以准确定性、定位和定量等因素的影响,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开发适应中药新药特点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系统,构建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综合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规范化,提高中医药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可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最后,全面加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是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在今后工作中,仍需要健全药物临床试验的各项制度、完善各项标准操作规程;加强伦理委员会审查及监督职能;加强研究者GCP知识及相关技术培训;加强临床试验药物的管理;加强机构办公室的过程管理;加强实验室检测的数据质量控制;加强协调沟通工作,改善服务态度,实行全程质量管理,保证临床试验质量;简化工作流程,加快 办公信息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组织结构,加强培训工作,加大对机构硬件的建设力度,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研究者的积极性。总之,应该用学科建设的思路去发展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利用现代化手段创造更广泛的交流平台,加强机构对临床试验的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最终提升我国在新药研发特别是中药新药研发方面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见明,孙振球,高荣,等.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6):473.
[2] 武小***,李欣.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发展与现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9,2:36.
[3] 赵秀丽,单爱莲,王淑民,等.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现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10): 809.
[4] 赵静,王松林,郭冬梅,等.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3,22(4):384.
[5] 王天勋,茅益民,宫岩华,等.在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中引入国际通行管理模式[J].中国新药杂志,2012, 21(7): 728.
[6] 吴建才.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7] Jüni P, Altman D G, Egger M. Systematic reviews in health care: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J]. Bio Med J, 2001, 323(7303): 42.
[8] 王白璐.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药物临床试验篇3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步实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管理的电子化,是提高GCP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的新模式。目前国内许多临床试验机构已经开发了自己的电子信息技术平台。目前我院正在积极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工作平台,于机构办公室安装了试验数据溯源查询终端,可随时查询每个受试者的各项试验数据,便于及时跟踪试验进度,有效控制质量。2012年,我院参加了SFDA成员单位临床试验网络管理平台,完成了网上信息录入工作。未来我们还将借助该查询系统介入药物临床试验的各个环节操作过程,包括试验进度管理、数据采集及分析管理等,利用计算机网络解决多科室合作、多人员参与、多项目并举等带来的诸多困难,使药物临床试验的管理手段日趋丰富和完善。
2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管理
2.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为使我院药物临床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机构办公室负责制定了试验相关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包括试验运行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试验药物管理制度、文件借阅及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及其他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等,并帮助各专业制定了各专业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我们充分强调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可行性,要求各专业写所做的、做所写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新的管理模式,保障各项药物临床试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2.2伦理委员会的管理不定期召开伦理委员会会议,依照《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物注册法》等国家颁布的法规对申办者递交的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书等的科学性和伦理性进行审核,充分权衡公众和受试者健康预期的受益及风险。到会委员对是否同意该临床试验进行现场投票表决,根据投票结果方可出具伦理委员会审批件。伦理委员会有权对超过一年的项目进行跟踪审查,对包括试验方案执行、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等行使监督、审查的职责。
2.3三级质控管理为了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及数据管理,自2010年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开始,我院积极推行“三级质控”管理,即机构质控小组负责全院开展试验项目的质控、各临床专业主任负责该专业所有项目的质控、各项目负责人专管其负责项目的质控。机构质控小组由3人组成,定期对各个临床试验项目的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情况、研究病例及CRF的填写情况、项目试验数据进行终端溯源、试验药物的收发、保存及回收情况、不良事件的上报及处理情况等进行质量检查。
2.4试验数据管理为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完整,检验科、电诊科及各影像科均成立了质控小组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精密度调试,定期对涉及的试验数据进行抽样审核。机构可通过信息终端对试验数据进行溯源,切实保障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5药品管理临床试验药品的管理与使用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试验的最终结果。我们对试验药品资格审查、试验药品装运与递送等环节严格把关,并实行严格的发放管理制度,专业科室由专人负责药品保存、分发及回收,试验运行中严格执行三级质控,切实保证了试验用药品的质量,保护了受试者的安全。
2.6档案管理药物临床试验档案管理工作是涵盖面广、专业性强、工作程序繁杂的一项专业性工作。实际工作中每一个试验项目涉及的文件量都是非常巨大的。机构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室,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将相关文件和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并分类、立卷、编目、登记归档,建立编码以方便检索。同时建立了接收清点、登记、签收、查阅、借阅、保密等相关制度。临床专业科室也建立了保管临床试验文件制度的SOP,切实保证了临床试验文件和资料归档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同时,我们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水平、加强档案管理的业务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保障了管理质量。
2.7财务管理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在财务科设立了“药物临床试验”的专用帐户,做到专款专用,划拨的经费主要用于药物临床试验的日常管理、人员培训、相关检查及各科室研究人员劳务费等。
3取得的成绩及未来的展望
药物临床试验篇4
1.1试验用药在院全程管理
对药物能进行全程化、精细化的管理是本系统的特点之一,将试验用药物的发放、回收、销毁和储存以及医师开药、退药处方全程纳入管理软件中,还包括药物有效期的提醒、药物清查、盘库等信息化管理。通过系统管理,每片药的来源去向清晰可查;药物有效期会自动提醒,保证了用药安全;按不同方案个性化维护药物基本信息和包装,也为处方自动生成、自动判断退药数量提供了保证。
1.2项目执行过程管理
项目管理包括接洽、立项、启动和结束等过程的管理。管理部门及科室可以随时了解到在研项目、项目入组进度、纳入受试者或者脱落情况等。通过建立受试者档案库,可自动提示某名受试者是否是重复参加试验项目者。由于不同项目所做的检验项目不同,而且不同试验阶段所做的检验项目也可能不同,研究者通常不能清晰明白地开具检验医嘱;而通过在项目启动前建立医嘱模板,研究者只需选择模板名称即可完成开嘱,并在此基础上系统自动生成检验检查申请单,不但方便了研究者,而且减少了因书写不规范导致的错误。因此,本系统还可对检验检查医嘱进行信息化管理。
1.3数据共享
该系统实现了试验数据即时传输、永久保存,可随时查阅入组进度、检验结果、心电***信息、药物有效期等。
2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系统设计
2.1系统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包括用户注册、用户信息管理、用户角色及权限管理。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系统是面向多用户的开放系统,涉及医师、护士、医技人员、药物管理员和管理人员等。不同的用户对访问程序和数据的要求是不同的,可将具有相似特征的用户归为某一角色。因此首先要对用户分类,根据管理及用户不同的应用需求,分出不同的角色,分别授予权限。药库管理员具有维护药物及包装信息、药物入库、出库、退药给申办者、药物清查(包括有效期)、统计查询等权限;而药房管理员有接收药物、药物发放、接收退药、退药给库房、药物清查(包括有效期)、统计查询等权限。其次,每个用户登录的位置不同,访问的数据则不同。如登录消化专业可看到消化科承担的临床试验项目,而其余科室的项目则不能显示。在本系统中,用户/角色/权限管理采用基于角色的用户权限配置设计模式来实现。用户的身份管理采用二级管理,第一级为机构办公室(简称“机构办”),第二级为科室负责人。机构办添加各个相关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再添加本科室研究人员(用户)。用户要在自已的登录界面维护研究者履历,信息相关数据项是按照《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中对研究者履历的要求进行设计的,可随时更新打印。用户与项目关联,不是每个用户都可以参加所有开展的临床试验,也并非每个项目需要所有的用户参与。只有被授权参加某个项目的用户,才能成为这个项目的有效用户。项目启动后,由项目管理员在系统将参加人员标志激活,此时被激活的用户才能参加到这个项目。对参与人员授权分工后,可自动生成人员授权分工表,打印后签字存档。
2.2试验项目管理
2.2.1项目接洽流程
各个机构的项目接洽的流程不尽相同,或与机构办联系,或与研究者联系,各有优缺点。我机构目前接洽流程大致如下:申办者与机构办联系,机构办对接洽项目进行初评,若初评同意,由机构办与科室研究者商讨共同确定,填写《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承接意向书》。机构办对全院的临床试验项目进行宏观管理,对项目的种类和研究者的资质进行把关;研究者对试验方案有充分认识,可从项目的价值和可行性进行把关。按照机构办事流程,管理系统实现了此管理过程的信息化管理。项目发起者可以是申办者,也可以是机构办代为操作,试验批件、方案等电子文档可以上传作为附件存储;机构办审核该专业目前承担的项目情况,填写初评意见,发送给某专业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审阅方案等文件,对研究项目的价值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填写意见,返回机构办;科室负责人和机构办多次沟通过程将记录在系统中;最后可按照预先设计的审批路径请上级领导审阅。
2.2.2建立受试者信息库
入组受试者时,需要建立受试者与项目的关联,受试者信息可以从HIS获得。输入受试者在HIS中的登记号,受试者信息自动导入,研究者可补充和修改受试者一般信息,见***1。通过建立受试者信息库,如果某受试者在3个月内参加另一项临床试验项目,系统会自动提醒。
2.2.3启动前维护药物信息及检验医嘱模板
项目启动前,按照试验方案要求,对试验用药的单次剂量、频次、用法以及需要进行的化验检查项目预先做好维护,搭建起项目构架,方便研究者开处方及检验检查医嘱。通过启动前项目关键环节设置,减少了执行过程中对方案的违背。药库负责维护药物信息,专业科室负责维护检验检查模板,机构办负责审查。
2.2.4统计查询
管理人员及主要研究者可随时了解项目的入组进度以及受试者情况。这样,每个项目可自动生成受试者入选/筛选表、鉴认代码表,打印后签字存档,减少了手工登记填写的烦琐。
2.3试验用药物管理
药物管理指药物从进入医院到回收整个过程的管理,包括入库、出库、发药、回收、退库、退回申办者等,贯穿了药物临床试验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如果是手工管理,在药物包装、数量、保质期等方面易出现问题。而应用软件管理系统,则可准确记录药物各级包装及内含药物,定期提醒近效期药物,并可知晓每片入库药物的来源去向。
2.4检验检查医嘱管理
2.4.1检验检查医嘱模板
传统手工操作经常出现研究者检验检查项目开错、少开或者多开的情况,造成化验检查值缺失,违背方案,或者做了不必要的检查而造成浪费;研究者在开具医嘱时面临的问题就是每个项目观察的检验检查项目不同,而且在导入期,***前、中、后的不同阶段观察的项目也可能不同。因此在项目启动前,每个项目需要做不同访视期的医嘱模板。这样研究者按项目和访视期选择不同的模板后确认即可,方便研究者开医嘱,也保证了研究者对方案的依从性。
2.4.2检验检查单
系统按照医嘱信息,自动生成受试者的检验申请单,研究者不必逐份填写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及检验检查项目,既节约了时间,减轻了工作量,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字迹潦草、书写错误等原因而出现的漏查、误查或张冠李戴等现象。
2.4.3与LIS、心电信息系统等系统接口
手工操作的时候经常出现检验检查单上受试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错误,影响数据溯源;由于受试者信息需要手工录入,检验科室的人员也常抱怨处理药物临床试验的标本太麻烦。为了使数据可溯源,减少错误,方便研究者和检验检查科室人员的工作,我院将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系统与LIS、医学***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心电信息系统建立了接口。研究者开完医嘱,检验检查科室自动接收,自动读取数据。这样避免了手工录入常见的错误,也减轻了检验检查科室录入的烦琐,同时便于统计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检验、心电***、放射等数据存储,任何联接内网的计算机,经过授权后都可以查阅受试者的信息,研究者可以及时了解到受试者的检验结果,以便作出医疗判断。尤其是与心电信息系统建立接口后,实现了心电医嘱自动接收、心电***像信息在系统中的存储,解决了心电***信息不能溯源、热敏纸记录的心电纸在时间较长后颜色变淡、甚至不显示、难以储存信息的问题。
3讨论
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后最大的优势在于项目的相关信息以数字化的格式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进行各种查询、统计分析以及表格的输出打印,使项目过程规范、流程清晰,管理更加高效、快速,极大地提高了临床研究效率,更好地保证了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截至2012年底,在我国认定的375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已有几十家机构采用了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系统。文献报道的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系统基本涵盖了临床试验全过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项目流程化管理为主要设计思路,包括项目接洽、伦理审核、合同审核、研究者的职责分工、物品交接、质量控制、经费核算、档案管理等内容;还有基于数据管理的电子化数据管理系统,主要解决数据采集、质疑、统计分析;也有专门的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管理或试验药物管理的系统。这些系统的构建均为本系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系统设计主要针对临床试验过程中与医疗相关的医嘱处理、药物发放回收、检验检查医嘱处理等环节,解决了临床试验中容易出现的发药人员分配随机号错误、检验科室信息输入错误、漏检或错检、研究者医嘱管理、不能及时掌握受试者用药及入组情况等常见问题。此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也为多中心试验组长及参加单位及时了解各中心入组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提供了可能。有效利用这些信息,有利于整合资源;及时交流,关注各中心散在发生的、看似偶发的不良事件,研究者可及早采取对策,更好地保护受试者。
药物临床试验篇5
1我国目前临床实验中保护受试者权益方面的不足
1.1一些未通过复核认定的机构开展临床试验
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04年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资格认定工作,并相继认定通过了一些医疗单位开展临床试验的资格。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应在10个工作日内对已通过的医疗机构公告检查结果,然而我国药监局公告往往晚于10个工作日、甚至延后1年,这导致一些在复核认定中未通过的医疗机构继续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临床试验。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查组在现场检查时发现问题机构达不到开展临床试验标准的情况,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反馈结果并暂停问题机构的时间却相对稍晚,导致一些问题机构继续开展临床试验项目,其中的不规范操作及程序易导致出现损害受试者权益的情况[2]。
1.2伦理委员会人员构成问题
(1)根据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在进行临床试验前,临床试验方案等各类资料需经伦理委员会的审核。而大部分医疗机构内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由院领导担任,虽显示出领导对临床试验方面的重视,但由此带来了伦理审查方面的困难:①院领导的态度往往易左右伦理审查的结果;②院领导公务繁忙,无足够的时间对试验项目审查,造成临床试验分中心伦理会无法按时召开,降低伦理审查的效率[3];(2)《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要求伦理委员会对临床试验项目的科学性和伦理合理性进行审查,并要求伦理会委员与进行审查的临床试验项目无利益冲突。而在部分医疗机构中,临床医学专家很多是可承担临床试验的临床科室主任,既是伦理委员会委员又是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虽可在投票时回避,但仍可间接影响审查结果,很难做到真正的避嫌[4],这严重影响了伦理委员会审查的***性和公正性。
1.3伦理委员会审查机制问题
《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要求伦理委员会人员构成必须有法律专家、***于研究之外的人员,但进行会议讨论时,往往更多从医学药学的角度进行讨论,医学和法学专家相互之间不懂对方的观点[5],难以提出真正涉及伦理方面的问题。医学委员审查临床试验时,伦理委员会秘书往往随意找到临床医学专业委员进行项目审查,并不去核对主审委员的专业背景是否符合该试验所要求的专业,由此常出现如具有内分泌专业背景的委员作为主审审查骨科需承担的临床试验,因此不恰当的选择非试验专业背景的委员作主审,会造成知情同意、受试者风险与收益的评估、试验方案是否合理等重点出现纰漏,导致伦理审查质量降低,使整个伦理审查流于形式[6]。
1.4伦理委员会持续跟踪审查不及时
伦理委员会对临床试验项目启动前的伦理审查非常重视,根据《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临床试验启动前必须获得该中心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但试验开始后,由于临床试验申办方多与临床科室有关,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沟通,且许多中心伦理委员会在实践中无法按照跟踪审查的频率关注临床试验进程,导致全面跟踪审查不到位,无法及时审查试验过程中是否出现损害受试者权益的事件,只单一地接收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7]。由于试验结束仅需加盖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章,因此试验结束后也不报告伦理委员会。
1.5申办方对知情同意书、招募广告的设计存在缺陷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参与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均需自愿并且对试验项目有充分的了解,很多临床试验申办单位为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招募受试者,在知情同意书的设计上出现避重就轻,关于药物临床前的研究情况介绍的不详细,对服用试验药物可能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只是一笔带过,对于需招募广告的试验,申办方的招募广告往往具有较大的诱导性,广告中的受试者获益信息与其试验药物带来的收益不相符,夸大其试验药物的药理作用[8],直接侵害了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
1.6受试者补偿机制不健全
很多受试者在临床试验中遭受损害时,缺乏相应的医疗补偿,经济补偿[9],在参与临床试验时未获得申办方提供的人身保险。申办方虽向研究者提供法律及经济上的担保,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具体详细的规定,以致于出现受试者遭受损害甚至死亡时,申办方与研究者各执一词,相互推卸责任,不愿自身承担对受试者的赔偿责任[10]。而如药品研发企业缺乏足够的补偿能力,很可能导致受试者在遭受损害后无法及时得到合理的补偿。
2对保护受试者权益方面的建议
2.1规范伦理委员会的建设及工作程序
伦理委员会的建设应按照GCP要求,应有从事医药相关专业人员、非医药专业人员、法律专家及来自其他单位的人员,至少五人组成,并有不同性别的委员。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工作应完全***,不受任何参与试验的人员影响。所有委员参与讨论投票之前应签署利益冲突声明,以保障受试者权益为主要讨论议题,积极进行伦理审查工作。(1)严格审核申办方及研究者资质,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知情同意书是否符合知情同意原则;(2)审查工作应选择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主审委员,如伦理委员会中无具有该专业背景的人员,伦理委员会应邀请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家参与讨论,但该专家不得参与投票;(3)伦理委员会应在整个试验期间进行,按照工作指导原则进行跟踪审查,任何试验期间发生的修改方案及严重不良事件均应向伦理委员会报告[11]。
2.2加强GCP培训工作
临床试验机构应积极组织研究者参与关于GCP及法律法规的培训,规范研究者在临床试验中的行为,组织伦理委员会参加伦理审查方面的培训,及时关注国内国外关于伦理审查方面的最新动态,使审查更具科学性和伦理性。
2.3规范知情同意书的设计和知情同意的过程
知情同意书书面文字应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分技术性的语言;疗效描述时不应使用过分乐观的描述;对于风险的描述尽量客观,对不良反应的叙述应尽量完整详细;对试验内容及步骤有较完整的描述。医师在对受试者进行知情同意的过程中应耐心,详细地向受试者解释参与该试验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收益并给予受试者充分的时间进行考虑,不催促,不恐吓受试者参与临床试验。
2.4完善受试者补偿机制
申办方与研究者应在临床试验开始前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受试者补偿机制,可将受试者在可能遭受损害时的补偿金额及补偿方式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告知受试者,逐步强制执行申办方在临床试验期间为每位受试者购买人身保险。国内对受试者补偿方面的保护力度明显不够,因此加强受试者权益的保障应首先应成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从立法层面真正让受试者的权益得到保障[12]。
3小结
我国新药临床试验起步较晚,研究者、申办方对保护受试者权益不够重视,但随着近年来临床试验开展的数量越来越多,国际多中心试验重心日益向我国偏移,如何切实保护受试者权益已成为重要议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成功的运行模式,吸收国外成熟的管理办法,以避免受试者在临床实验中遭受的权益损害,使临床试验能真正做到以受试者为中心开展。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EB/OL]2003-08-06.
[2]张弛,刘利***,翟晓梅.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5):148-150.
[3]元虹,胡友利,侯晓云.关于大学生对临床试验受试者权益保护认知状况的调查[J].医学与法学,2013,5(6):43-45.
[4]赵帼英,江滨,史录文.我国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运作模式及监管机制探讨[J].中国药事,2007,21(1):25-28.
[5]鲁瑞萍,单志桂,申洁.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运作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3):293-294.
[6]孙成春,李朝武.某医院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运行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3):321-323.
[7]张雪,尹梅,刘丹茹.伦理审查委员会跟踪审查制度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2,33(4A):26-27.
[8]沈奇,梁德荣,吴松泽.浅析药物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权益的保障[J].华西医学,2009,24(2):342-343.
[9]郑君.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权益保护的述评及策略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6):790-793.
[10]杨钊,李春潇,武志昂.关于加强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权益保护的探讨[J].中国药师,2013,16(4):610-613.
[1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EB/OL].ml,2010-11-02.
药物临床试验篇6
【关键词】
药物临床试验;实践;体会
临床试验指任何在人体(患者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1]。药物临床试验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临床试验[2]。
现将我院药物临床试验工作的实践与体会介绍如下。
1 伦理委员会
通过GCP工作的开展,我院正在逐步加强对伦理委员会的监督管理。包括***性、人员组成及人员的资质与培训、SOP和相关的记录以及对文件存放硬件设施和文件保管的要求。我院伦理委员会备案资料:①SFDA批件(复印件)。②伦理委员会批件(复印件)。③试验用药的药检报告。④委托书(申办者与CRO/CRO与监查员)。⑤研究者手册。⑥临床试验方案。⑦原始病历。⑧病例报告表(样表)。⑨知情同意书。⑩提供给受试者的书面资料(如受试者须知、受试者日记、招募广告等)。B11其他资料(如产品说明书、保险声明等)
2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我院机构保存资料包括:①SFDA批件(复印件)。②组长单位的伦理委员会批件(复印件)、我院伦理委员会药物临床试验审批件。③申办者证明性文件。④药检报告(试验药和对照药)。⑤委托书(申办者与CRO及CRO与监查员)。⑥临床研究协议。⑦研究者手册。⑧试验方案及其修正案(已签名)。⑨原始病历。⑩CRF表(样表)。B11知情同意书。B12试验用药品的标签。B13试验用药品与试验相关物资的运货单。B14临床试验相关的各种签收单(药品、资料及其他物资)。B15启动会记录。B16研究者履历及相关文件。B17研究者签名样张(研究者亲笔签名复印件)。B18药物发放、回收、返还记录。B19受试者筛选入选表。B20受试者鉴认代码表。B21稽查报告。B22严重不良事件记录。B23总结报告。B24其他相关资料。
3 临床专业
3.1 知情同意书
研究者必须向受试者说明有关临床试验的详细情况,包括试验目的、试验程序、可能的受益和风险、受试者的权利和义务等,使受试者充分理解并有充分的时间考虑、所提问题均得到满意答复后表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能开始临床试验。每一例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时要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填上,同时医生必须将自己的联系电话也填上,以便患者在出现病情变化时能够随时找到医生,一式两份,研究者和受试者各备一份。
3.2 病例选择
筛选入选是“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入组病例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剔除标准、退出标准、病例的脱落与处理,辅助科室的检查项目、入组病例所给予试验用药物的剂量、间隔和给药途径、观察随访点、疗效评价、合并用药等方面,并要求与试验方案的一致性,对于因特殊情况无法遵循试验方案的病例要求有详细记录。我院尤其重视药物临床试验的在各专业的启动会,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的人员必须经过试验项目的启动培训,熟悉试验方案、掌握试验流程和相关操作、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为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3.3 原始病历和病例报告表(CRF)
原始病历和病例报告表必须一致,对原始病历的要求:①记录是否及时、准确、完整、清晰。②检验、检查报告单是否粘贴完整并能溯源。③给药是否遵循方案。④随访内容及时间是否遵循方案。⑤住院受试者给药是否在住院病历上有记录。⑥合并用药是否遵循方案并记录。对CRF的要求:①项目填写是否及时、准确、完整、清晰。②记录修改是否规范。③CRF中记录与原始病历记录是否一致。
3.4 试验药物的管理
3.4.1 对试验药物的要求 要存放在安全的地方,由药品护士负责保管试验用药品,依照药品生产厂家提供的贮藏条件合理保管。如无特殊贮藏要求,应将试验药品进行分类,单独存放于带锁的专用储藏柜中。对于周期较长的试验,应针对特殊气候条件定期查看药品,防霉、防虫。对试验用药品进行定期清点,有温、湿度记录表,有试验药物发放和接收记录表。
3.4.2 对各专业药品护士的要求 懂得药品的基本知识,并进行严格培训。仔细阅读CRO公司送来的资料,比如GMP认证书、药检报告、说明书、质量标准、给药方法等。
4 工作体会
两年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经历,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必定在运行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和改善,各项管理文件随着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的开展而不断完善,药物临床试验的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对GCP知识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的认识进一步增强,逐渐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规范化管理进程的要求。
药物临床试验来源于临床但高于临床,它要比临床的所有工作更来的仔细,才能获得更好的研究结果,才能对我国的药品研发和患者的生命安全起到最终的保护作用。药物临床试验不是做完就完了,所有的资料还要保存5~10年备查。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的最后一环,各专业人员一定是经过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一定按照临床试验方案来进行。
通过临床试验获得的信息,企业可以预测正在研发的药物上市后的风险和获益,及市场开发的战略,并根据临床试验中的发现,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发现更多有价值的适应证以及在促销中如何使用广告语、禁忌及标签、说明书的内容等[3]。上市前药品的临床试验样本量毕竟有限,对上市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监测试验(IV期临床试验),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可以更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其市场策略。
通过临床试验为医生和患者正确使用新药提供依据,医生在开始接受并使用某种新药前,需要了解药品的相关信息(适应证、疗效、剂量、疗程、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而这些信息主要来源于新药上市前的临床试验,被归纳总结到新药说明书中,并随着新药上市后四期临床试验的开展和临床应用的进一步扩大,逐渐得到补充和完善。我院参与了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从而了解国际药研动态,也使得患者了解了新药。
总之,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本着对受试者安全的保障,和从我国新药研发的规范性科学性这两个方面,需要各医疗单位认真的去规范科学的做每一个药物临床试验,从而达到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整体水平的提高。相信通过SFDA的不断大力度的检查下,让我们把药物临床试验的各种知识、各种要求深入到血液、深入到骨髓去,认真细心地做每件事情,使我国的药物临床试验逐步达到国际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030604,第十三章附则.
药物临床试验篇7
由于抗肿瘤新药的不断涌现,肿瘤药物***发展迅速,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路子宽、任务重。本院是粤东地区第一家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内科在收治肿瘤化疗患者的同时,负责本院肿瘤专业的药物临床试验工作,近3年来,先后承担抗肿瘤等新药的临床试验12种,完成试验病例数111例。在临床试验中护士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本科逐步规范各项操作流程,明确职责,落实管理措施,取得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试验专业的基本条件
1.1 病房的设置与技术准备。药物临床试验必须在确保试验者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肿瘤内科病房设置病床43张,每年出入院患者约1 300名,有供研究的可靠病源,能满足入选标准的患者数,保证试验有足够的征集率。相应的仪器设施:心电***机、呼吸机、吸痰器、中心供氧、单人无菌室、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泵、冰箱等,每项仪器均修订出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这些条件设施符合安全有效地进行临床试验的需要。
1.2 成员的配置 主要研究者(PI)5名,研究护士组长1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4名。为达到“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要求[1],本科采用外派学习、科室组织专场学习讨论, 结合自学等办法,对研究护士进行系统的培训。内容包括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各种仪器及操作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等。经过3个月的培训与自学,每位护士均通过理论和操作考核,达标率为100%,并先后取得广东省颁发的GCP研究人员培训合格证书,光荣地承担起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护士的工作。
1.3 研究护士的职责 研究护士充分理解试验方案,了解新药的药理作用、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在试验实施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与PI讨论并制定护理措施,内容包括不良反应的类型、是否允许对不良反应进行处理、哪类不良反应不得处理等。对于未知的不良反应不得擅自处理,报告研究医生,研究护士密切注意观察,及时留下记录或标本,以取得第一手资料。
2 临床实验前期工作的准备与管理
2.1 科室设立GCP专用文件柜、专用药箱、冰箱、空安瓶回收篮。专用文件柜供PI保存临床试验资料及文件,专人保管。专用药柜、冰箱为药物暂时存放点,专人保管。在配药室操作台设置“GCP”安瓿回收篮。作为试验药物配制完成后,空安瓿的收集寄放点。落实研究护士,定期检查回收空安瓿,如数送交药房。
2.2 接收临床试验任务时,研究护士必须参加该试验启动会,熟悉试验方案、入组条件、禁忌对象、受试者的优惠条件、需配合的事项、药物的特殊性质、保存条件、标本采集、药物的作用、已知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的紧急处理措施等。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操作程序,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对付有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保护受试者的安全。
2.3 知情同意工作 研究者(PI)根据入选标准筛选病例,研究护士协助PI做好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工作,征得受试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是一个沟通交流及健康教育的过程,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使用患者或家属能够理解的语言,向其解释有关临床试验的详细情况,包括试验研究的目的、试验药物的名称、已知的作用、毒副作用以及试验的过程、期限与检查操作、个人资料保密、试验期间随时了解有关信息资料、任何阶段可退出试验而不会遭到歧视、预期患者可能的受益、可能发生的风险与不便等。通过交流,让入选者充分了解该试验,自己选择入组与否。受试者在充分了解并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签时间,成为正式入组的受试者。
3 临床试验过程中的管理
3.1 领取药物的流程 患者入组后,PI根据试验方案按入选顺序编号,开出标有“GCP”专用处方。研究护士凭处方向药房专职人员取药,核对所取药物名称、剂量、生产日期、失效期,无异常时确认签名。回科后根据药物保存条件,将未用或备用的药物暂存于专柜或冰箱里,专柜和冰箱上锁,专人保管,并做相应的登记,包括领用人、日期、药物名称、数量、剂量等。
3.2 药物配制流程 研究护士根据PI开出的医嘱,与第2位研究护士一起核对药物名称、剂量、有效期,然后配制药物。严格执行药疗原则,现配现用。配制粉针剂生物制品时,动作要轻,配制时,溶剂应从安瓿侧壁缓慢注入,避免直接冲击造成生物链扭曲断裂。溶解后按医嘱要求剂量吸取药液。如果药液剩余,按试验要求,剩余部分应保存于安瓿里面,连同其他空安瓿一起送归主办单位。以往使用过的药物及安瓶被丢弃到医疗垃圾中对试验用药物却有不同的要求,药品安瓿及剩余的药品不得丢弃,暂时存放于配药室操作台上的“GCP”空安瓿回收篮研究护士应负责将其保管,送回药房登记备案。
3.3 给药流程 临床试验的药品管理应确保药品使用于该临床试验的患者,其剂量与用法应遵照试验方案。给药前,二名研究护士再次核对医嘱,安置患者,让其处于安静状态,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口服给药时,研究护士协助患者服下所需剂量,如止痛剂,记录服药时间及止痛效果,按时关照服药;静脉给药时使用静脉输液泵严格控制给药时间,密切观察病情尤其重要,按实验方案要求准时、准确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使用心电监护仪,随时记录,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2]。其次做好受试者静脉保护,以保障试验的顺利进行,需两个疗程以上静脉用药的患者,笔者采用外周深静脉置管(PICC),保证药物不外渗,同时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4 标本的收集登记管理
科室设立标本采集登记本,详细记录采集标本时间、标本种类、数量、采集人及输送人员签名,确保标本安全不遗漏,更便于追踪。所有药物试验登记的化验单,均盖上“GCP”字样,检验人员根据标示,打印两份报告单送回科室。
5 体会
5.1 研究护士参与临床试验,学习掌握《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专业临床各项标准操作规程,通过参与临床试验的全过程-了解试验方案,观察药物的试验效果及不良反应,掌握药物的浓度剂量,控制药物使用时间,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变化,学到有关临床试验及科研的知识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扩大工作范围,增强护理科研意识[4]。有利于护理学科建设,适应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
5.2 在临床试验中认真落实告知制度,保证了受试验者自愿参与试验、保护受试者的权益,执行双人查对制度、实行药物专人管理办法、设立药物使用登记本、剩药与空安瓿回收制度等护理管理措施,规范整个临床试验用药的过程,是保证临床试验顺利进行的重要管理手段。
5.3 随着肿瘤***的快速发展,新的抗肿瘤药物在不断地开发和涌现,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也越来越多。肿瘤专业医护人员必需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临床试验中做到规范操作、及时记录;加强培训、总结经验,针对不同药物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常规,提高临床试验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田少雷.临床药物试验与GCP.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5.
[2] 田少雷.GCP对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保证.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1):1-5.
药物临床试验篇8
关键词:秘书实务 归档 创新
2005年10月24日我院荣获SFDA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2012年顺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复核检查,并颁发了资格认定证书(证书编号XF20120117)。在此背景下,医院专门设立了受理全院临床试验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GCP)办公室,2004年成立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2009年伦理委员会机构挂靠在我院综合档案室,伦理委员会审查的所有书面决定、会议书面记录以及会议***片等,由档案专业人员负责归档管理,自2009年以来我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共进行42项伦理审查(包括新项目24项、项目方案或知情同意书修改及其他等7项,其中1项为加速查审。跟踪审查严重不良事件11项)。笔者承担本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兼职秘书工作数年,结合法规及本院实际工作情况进一步探讨如何对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为临床伦理审查文件管理提供参考。
一、我院伦理委员会档案管理现状
临床试验是人类控制预防疾病、维护增强健康、拯救延长生命以及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所必需的一项工作。尽最大限度地保护受试者的合法权益,各国或组织的GCP都把《赫尔辛基宣言》作为临床试验中保护人类受试者的道德伦理准则;临床试验方案与修改及其他有关文件必须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在开始试验研究之前,必须获得每一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时,必须及时给予救治,伦理委员会都应介入其中,并全程跟踪。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需要保存的文件包含管理文件及项目审查文件两大类。
1.管理文件: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职责;伦理委员会委员主任、委员及秘书职责;专业履历、任命文件;伦理委员会委员培训记录;伦理审查、监控材料清单;临床研究主要伦理问题的审查技术规程;伦理审查费用的管理文件与记录;年度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
2.项目审查文件:申办方提交的审查申请书;受理通知书;伦理委员会审查工作表、会议议程、会议签到表、投票单、会议记录;伦理审查意见、批件;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表、结题报告、年度报告等。
3.其他:项目研究负责人责任声明、伦理委员会与项目研究负责人或其他有关人员就申请、审查和跟踪审查问题的往来信件、跟踪审查的相关文件。
二、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中的文件管理具体措施
1.加强伦理委员会档案管理意识
档案管理工作是专业性强、涵盖面广、工作内容繁杂的一项事务性工作[1]。我院在综合档案室内设伦理委员会办公室,运分利用了我院综合档案管理已达“国家二级”水平的优势。一是有熟悉档案业务的档案专业人员任兼职秘书,确保了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能顺利地高效率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综合档案室备配有档案柜、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碎纸机等档案管理必须的基本硬件设备,还配备防虫片、空调、抽湿机、消防喷淋、防盗铁网等安全设施,保证了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2.建立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管理体系做好伦理审查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归档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1)管理类文件: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委员会各成员及秘书职责、人员培训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文件材料归档与管理制度。
(2)项目审查类文件的标准操作规程:总则、审查依据及适用范围、伦理审查体系的建立、伦理委员会组成及任命、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审查流程***、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查须知、伦理审查会议准备及议程、伦理委员会对试验方案的审查要点、加快审查、伦理审查的决定、传达决定、伦理委员会跟踪审查、会议记录、临床研究中主要伦理问题的审查技术规程。
(3)历届委员档案包括每位委员的简历、聘书、声明、培训证书等。培训记录包括委员们进行伦理培训幻灯材料、照片、文字记录、试题等。
(4)对项目审查文件类进行管理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可操作性强的工作制度规范,为做好伦理审核工作奠定了基础,伦理委员会秘书应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①项目初次审查须提交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清单包括SFDA批件、组长单位批件、申办者资质证明、临床试验方案、受试者知情同意书、药检报告、研究者手册、受试者量表、紧急联系卡、受试者招募材料、保险证明、主要研究者简历、实验室参考范围值等方面内容,申办方将以上须提交审查资料做成统一文件夹经过项目负责人审核后并附电子版文档资料一同提交伦理委员会。
②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秘书接到初审资料后进行认真地核查,查看报送资料是否符合要求,监控材料齐全与否,若无异议,出书面受理通知书。提交资料审核通过后将编出一个受理号作为项目归档编号。
③一般在项目受理一个月内召开伦理审查会议,伦理委员会秘书负责通知会议日程,伦理委员会秘书必须在审查会议召开前3-4天把所要审查的资料电子版发电子邮件给各位委员及专家,提交给每个成员预审,保证他们有足够时间审阅,使会议规范明确,全程了解,业务熟知而做到一丝不苟进行审核,认认真真履行职责。
④召开会议时,研究者用多媒体幻灯汇报10-20分钟,并回答伦理委员会成员的提问,这样可以让各位委员对项目有一个直观的、概括性的认识。如果是已实施的项目,对研究方案或知情同意书的修改,也必须经过会议讨论,要求研究者说明清楚修改的原因。秘书负责记录会议内容作为出具审批报告的依据。
⑤会议进入决定程序时,研究者和申请者离场,每位到会委员对每个项目进行实名投票(每位委员对每个项目均填写一张投票单)。这样保证每位委员不受其他委员意见的影响,每个项目的投票单均归在伦理档案材料中保存。
⑥会后出具审查报告,并提交伦理委员会主任审核签字。审查决议以“伦理委员会审查批件”的书面形式传达给GCP办公室,并附成员签到表原件1份。
⑦会后写新闻稿投于本院网站,并附审查会议照片资料,对审查到会专家、项目的汇报人员情况作简单介绍并详明审查会议决议情况等。
以上资料由秘书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待项目结题后作为完成项目分开统一归档。伦理委员会秘书对归档的文件资料严格执行登记、签名与核查制度。此外项目发生的不良事件跟踪审查、年度总结等也应定期整理归档。
3.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伦理委员会应建立档案管理及文件保密的标准操作规程,做好伦理审查资料移交和借阅管理工作,规定可借阅伦理委员会档案的人员,明确针对借阅档案人员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加强规范化管理,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促进伦理审查工作的规范化,伦理委员会秘书及时收集文件资料等各类信息,及时更新,标注新的文件版本号,做好秘书日记。
提高档案质量的关键在于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的业务建设。伦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接收临床研究项目时,工作要严格按档案归档的规章制度执行操作。伦理秘书必须按规定把审查所形成的资料收集完整并妥善保管;其次,秘书收集的文件资料要有连续性、系统性,对每一项经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的试验研究需列出保存资料的清单,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类编排归档;最后秘书必须确保及时归档,避免个人分散保存,造成资料的流失。只有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提高,才能保障档案管理的规范及完善。
目前,美国西部伦理委员会、香港城市科技大学等工作卓越的伦理委员会都已建立伦理委员会信息化评审、管理平台。[2]因此,我们也有待借鉴国外伦理委员会经验建立伦理委员会信息化评审、管理平台以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章兰云,医院档案管理的思路[J].当代医学,2004,10(4):57-58
药物临床试验篇9
关键词:Ⅰ期药物临床试验;CRF;Android;APP;Eclipse
药物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是指在人体对药物进行的一系列系统性研究,用来详细了解药物在临床、药物效果、药理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副作用和吸收、代谢、体内分布、排泄,从而获得试验药物的用药安全数据。药物临床试验的过程一般分为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和药物生物等效性试验以及人体生物利用度。作为一般的医院来说,通常只做Ⅰ期临床试验的这个阶段,作者所在的医院亦如此,所做Ⅰ期临床试验的主要内容为临床药理及用药安全的初步评价,通过分析人体对于药物的耐受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从而为在临床上制定该药的给药方案时提供数据支持。
APP开发是指专注于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开发与服务。APP是application的缩写,简称手机客户端。近年来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在医院中的应用不断增多,但在药物临床试验领域使用手机APP,尤其是专用于Ⅰ期药物临床试验的智能手机客户端APP开发与应用尚鲜见报道,文章以在使用量较大的安卓(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为例,说明本APP系统开发的详细步骤。
目前的市场上有多种用于APP开发的工具。这些开发软件在性能方面各有优势,笔者选取了较为成熟的Eclipse开发平台,Eclipse本身的特点是源代码对外开放、以Java语言为基础。Eclipse虽然只是一个框架、一组服务,并且通过插件和组件提供集成开发的环境,但是它还附带包括Java开发工具在内的一个标准插件集。
因为在手机终端运行的安卓系统版本不一,基于Eclipse开发的手机应用程序不可避免地需要运行在版本新旧不同的安卓平台。为了保证最终程序在新旧版本下都能正确运行,Eclipse的ADT(Android Developer Tools)插件为我们完美地解决了该棘手的问题,该插件自带新旧不同版本的安卓模拟器,新版本兼容旧版本,这样就很好地省去了每个新开发的应用程序都要到每个具体的安卓平台手机上去逐个运行的问题,从而使得基于Eclipse开发的应用程序在安卓手机新旧版本系统平台上皆可以顺利运行。ADT自带的模拟器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任意根据现有SDK(SoftwareDevelopment Kit)或者从google***网站得到的最新SDK进行配置,从而为手机APP开发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开发效率提高的同时,还节约了开发成本。
本药物临床试验手机APP系统首先构建符合FDA 21条Partll(有关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完整性定义条款)的要求的专门用于药物临床试验的电子数据库,然后架设系统框架。在系统架构方面共设计有4层,其中最上层为应用层,第二层为框架应用层,第三层为核心类库层与安卓运行环境层,第四层为Linux内核层。
本药物临床试验手机APP系统详细的开发流程为:
(1)搭建应用程序层。通过对Java编程语言进行合理控制,在搭建应用程序层的同时,完成核心类库的编写,与此同时,合理搭载和配置编程语言,建立Email客户端、***S短消息程序、日历、地***、浏览器和联系人管理程序等。
(2)搭建框架应用程序。搭建应用程序的工作主要为程序共享设计和对底层API访问权限等。
(3)封装系统核心类库。在对基于Android系统进行开发的应用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对各项程序的构建模式重新组建,保证设计中所有的应用都实现组件能力分享,进一步实现较佳的安全约束。Android包含一个C/C++库的集合,供Android系统的各个组件使用,主要包含:系统C库、媒体库、界面管理、LibWebCore,SGL(2D),3D库、FreeType,SQLite。
(4)构建Linux内核。Linux内核能为Android平台建立所需的各种驱动,提升整体终端设备的主体效果。
本药物临床试验APP系统的工作流程为:
(1)数据库的创建,录入、核查程序的编写。
(2)录入CRF(Case Report Form)病例报告表,利用核查程序对数据库进行随机化、计算、逻辑等方面的核查,核查出的问题,先查阅CRF,若属录入错误可直接对数据库进行修改,若录入无误,则应就此问题发出疑问表。
(3)数据的盲态核查。
(4)揭盲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5)按用户需求输出各类报表。
药物临床试验篇10
… …
随着我国医药科学发展和国外大量药品进入中国市场,类似上述的临床试验会渐趋增多,也许某一天,你或你的朋友在医院或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向你讯问:
临床试验是在人身上进行的对新药或新出现的***方式的研究。许多人一听到医生要他参加临床试验,就感到非常害怕,担心临床试验会给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其实,临床试验能够进行的前提,也就是说,一种药物能够应用到人类的前提是研究者已经拥有了详细的实验室和动物试验证实的安全、有效的资料。从这个角度讲,临床试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是,临床试验毕竟属于“医学试验研究”,参与受试者自然需要承担一定的医学风险。因此,受试者在参与临床试验前,有必要了解一些临床试验的相关知识。
临床试验有哪几种
临床试验共分四期,每一期的试验内容和试验对象不同。
一期临床试验:主要是决定药物用于人体的最有效剂量和代谢途经,并观察在人体的可能不良反应,是药物从动物进入到人体的首次研究。大多数情况下,一期临床试验在正常人身上进行,但也有在特殊人群,如癌症和艾滋病患者中进行的。
二期临床试验:在较大人群中进行,研究者利用在一期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资料,如有效剂量和不良反应等,在受试者中观察疗效和安全性。
三期临床试验:在更大人群中进行,通常是多中心的。在这一期中,药品一般与已批准的有效药物进行对照,即试验组中的受试者给予试验药物,对照组中的受试者给予对照药物,有时也应用安慰剂,但均需严格审查。
四期临床试验:一般是在国家批准药物上市后进行的,以观察药物在更多人群中的安全性和疗效。如果发生多起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且确定与药物有关,药品可能被撤离市场,如康泰克等。
对人体会造成哪些伤害
在我国,一种药品要进行临床试验,首先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而获得批文的药物必须完成药理、药物代谢和毒理的动物实验,且研究者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掌握80%~90%。其次,临床试验必须在国家认可的药品临床研究基地进行,研究者和相关人员也须获得相关研究资格,试验过程中还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控体系,以保证受试者的安全性。
可见,临床试验虽然有风险,但并不像外人相象的那般恐怖。不过,必须强调的是,临床试验还是将面临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件。在临床试验前,研究者能够预见某些不良反应,但并不是全部。除极少数新药无国外同类产品资料外,其他类新药大都有国外人体应用同类药品的资料,因此,对于在国外已经出现的不良反应,研究者将给予重点观察,积极应对,尽最大可能保护受试者。
受试者如何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