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 20世纪初期的北欧诸国,流行着一种艺术潮流,反映着当代社会文化在人们心中的主观情绪,这种艺术潮流我们称之为表现主义。它强调表现艺术家对社会现象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发泄他们内心的苦闷,采用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的处理来反对艺术的目的性,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他们认为唯一真实的是主观。表现主义对中国当代表现主义产生了积极影响,对中国多样化绘画格局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表现主义;主观感受;感情化
表现主义,在20世纪初至30年代盛行于欧美一些国家,涉及文学艺术各个领域的一种思潮和派别。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世界大战后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到处弥漫着紧张、恐惧和绝望的情绪,人们在心理上逐渐失去了平衡感和安全感,对于传统观念的认识和价值标准的衡量也发生了大的改变,从而产生了对传统形式和传统的反抗力量。表现主义的主要活动基地在德国,在欧洲各国也均有所反映。
一、表现主义的产生
表现主义一词首次出现在1901年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 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第一次用“表现主义”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 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开始普遍得到人们的承认和运用。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和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
19世纪末,象征主义的影响和现代风格混在一起的第一个表现主义运动出现,先驱代表画家有荷兰人凡・高、法国人劳特累克和挪威人蒙克,他们通过一些悲剧性的题材来表现出自己对现实世界客观性不满的主观情感。
20世纪表现主义的主要基地在德国,这取决于德国的社会现实状况,同时受到尼采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斯泰纳的神秘主义的影响。德国表现派画家继承了德国民族的哲学精神,这些艺术家神经敏感、善于思索,在丑恶与黑暗面前,他们对资本的都市文明不满,对压制人性和个性的机械文明反感,因此要求夸张自然形象来表现人们在敌对的、不平等的世界面前所感到的不安和恐怖,把自己的紧迫感强化到一个使他获得陶醉和解脱的的高度。
二、表现主义的艺术特色
表现主义渴望以主观世界来描绘外部客观世界,反对客观自然主义那样用简单的眼睛将焦点聚于外部细节上,在他们看来可观察到的当代物质和机械的社会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世界,这个社会已经扭曲了人性,这个世界充满了痛苦和绝望,所以表现主义艺术家要求从主观愿望出发去改造外部现实,直到将其改变成与人的精神本质相一致。
表现主义画家可以概括为所有强调以色彩和形式要素进行“自我表现”的画家,最为典型的体现在北欧。表现主义美术的风格是从后印象主义演变而来,是对印象主义忠实地描绘现实的悖逆。它继承了中古以来德国艺术中重个性、重感彩、重主观表现的特点。画家们不再重视一些纯粹的造型问题,摈弃了对现实的无忧无虑式的表现,用主观的视角表达对当时社会的真实感受,充分表现自我内心世界。
荷兰的文森特・凡高是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先驱,用极端主观的方式来表达真实的自我,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表现他内心深处的狂躁和不安,采用扭曲、旋转、短促的笔触来表现自己狂躁不安的激情和对生命无法遏止的渴求。《星月夜》是凡高在1889年神志清醒的时候画的,独特的笔触是凡高随着自己内心情感的变化快速的发泄在画布上的,表现他内心的一直无法平静的渴求,对生命、对未来和对世界的不断追求,将苦痛的内心情感转化为一种另人震撼的意象。
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是最为典型的表现主义代表。1893年,蒙克创作了《呐喊》,刻画了人对孤独与死亡的恐怖感,这幅画通常被认为是第一幅表现主义画作,也是蒙克‘灵魂作画’这一极端概念的体现。画中强烈失真变形的人物形象、血红的背景、动荡的线条是不可能取自于现实世界的,表达了人类心灵深处那种无可救赎的绝望和不安,强烈刺激着观众的视觉神经,这幅作品似乎是对当今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精神信仰状况的一种预言性的描述。蒙克通过创作打开了自己封闭着的情感通道,泄露了自己无意识的情感,使内心产生的巨大精神能量得以渲泄。
三、表现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85新潮美术”期间的表现主义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在形式和精神上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80年代初学院主义还在严格控制中国油画,虽然在创作上开始摆脱现实主义模式,但写实仍是基本要求。德国表现主义形式上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自我表现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异常活跃带动了表现主义的兴起。表现主义对早期表现主义的艺术和理论相当熟悉,很多艺术家已能熟练地把表现主义的风格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中。在经历了前卫艺术运动之后,现实主义不再是主导性的风格,由现实主义支配的学院艺术制度也已动摇,表现主义反而成为学院的主流风格。20世纪德国表现主义对我国油画的发展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在“西学东渐”,在借鉴、引进西方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表现方式、主题等实践过程中,更要意识到中、德在社会***治、经济、文化环境下的差异性,要达到“中西融合”,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努力发扬本民族的特色文化精神,努力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油画艺术表现体系。
参考文献:
[1]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2]李春 《西方美术史教程》[M]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 《外国美术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