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和丈母娘打麻将,千万不要和比你有想法的女人上床,千万不要和好朋友合伙开公司。”这是电影《中国合伙人》中一段曾引起广泛传播的台词。虽是戏言,但“不要和好朋友开公司”这句话蕴含的道理却发人深思。
为何几个相互了解的好朋友一起开公司就会遇到层层阻碍,而一些彼此生疏的人合作往往会得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这还要归因于社会学中所说的“强关系”与“弱关系”。
“弱关系”的爆发力
早在1973年,社会学家克·格拉诺维特就对《中国合伙人》中所言的“好朋友”做了明确定义,即“强关系”。格拉诺维特指出:“强关系”就是每个人接触最频繁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这是一种稳定但范围有限的社会关系。相反,另一类相对社会关系较浅却更广泛的,被称为“弱关系”。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只接触一两次的朋友,长时间没有联系的远方亲戚都属于“弱关系”的范畴。
研究发现:在一个人工作和生活中,与其最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强关系”,而是“弱关系”。聪明的人会把大多数工作时间花在与“弱关系”打交道上,并拥有自己的一套***的“弱关系”系统,这就是所谓的“人脉”。他们知道“强关系”虽然稳定牢固,但“弱关系”给予他们信息获取方面的帮助却是“强关系”不可比拟的,它拥有更快更高效的传播效率。
认真观察,你会发现:亲朋好友之间的交谈内容通常会局限于一个很小的圈子,而你却对这个圈子了如指掌。比如,你的老邻居兴高采烈地跑到你家中大声宣布:昨天来了一个新邻居!他并不知道,这个消息昨天你已经从搬家具的伙计口中得知。这就是所谓的信息重叠,“强关系”同你生活在同一圈子,你们的信息大多数是互通的,由此而产生的过多的赘余信息会浪费你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通过“软关系”获得的信息往往是新鲜的,闻所未闻的,这样的信息价值更大,会给你带来更好知识和经验的扩充。
所以,“弱关系”理论的本质并不是人脉,而是信息的传递。每一个“弱关系”成员都构建起我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他们可能掌握了很多你并不了解的情况,不同的信息可以通过“弱关系”传递给不同的人。依靠这些“弱关系”,信息才能在不同的圈子中流传。
“弱关系”提供给我们更有效更实用的信息。调查显示,由“弱关系”构成主要信息网络的公司,其创新能力将是那些指望“强关系”公司的1.36倍。而那些干脆不指望熟人,信息全部来源于媒体和知名专家的公司的创新能力更达到了1.5倍。可见“弱关系”所带来的信息收益会对你的公司有巨大的帮助。这也充分解释了为什么和好朋友开公司往往更加艰难。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弱关系有多广,我们的舞台就有多大。
遇见困难时,除了亲朋好友,那些“微弱关系”也能及时给予你帮助。当今网络涌现的微博、QQ群、论坛等社交网络都可以算是一个“弱关系社区”。每个社区都中聚集大量彼此互不认识的陌生人,他们可以来自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种族。当你遇见难题寻求帮助时,通常会得到几十个,几百个回复。每个陌生人都会热心给予你帮助,提供有效信息,其中不乏一些资深专业的人士。当你正在为最近上映种类繁多的电影大片犹豫不觉时,时光,豆瓣之类电影评论的应用就可以给你帮助。网友在看完电影后会晒出自己简短想法和观后感,知名的媒体人也会给一些专业的影评,“这个电影太棒了,画面剧情都很出色。”“这个电影真是无聊,中间不知睡了几觉。”我想此时你已经有了答案。从这些你所不熟悉的人给出的回复与讨论中,你能及时得到有效信息,填补知识漏洞,问题迎刃而解。
由此可见,“弱关系”确实可以爆发出“强能量”。越来越多的企业人士逐渐把“弱关系”人脉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同时大批学者专家开始认识到“弱关系”所能带来的巨大商业宣传效果。于是借助“弱关系”的营销应运而生。
网络时代生存法则
为了更好地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建立并不断地维持这些似近非近,似远非远的“弱关系”圈,成为当今社会所需的重要的本领。如同两人之间连接着一根细线,信息通过细线完成传递,如果两人贴得过近,细线会缠绕在一起,但如果太远又易崩断,所以维持一个“度”就显得至关重要。用心的维护才能换来“弱关系”圈的不断扩大。如果说微博使人的社交圈迅速扩大,是“弱关系”的泛化,仍是一种“弱联结”,那么,微信的崛起则使人的“弱关系”向“强联接”转化,从而使人的社交纽带更加强化。一次公司的合作洽谈,你与对方的老板互留电话,并且通过通讯录将对方加为微信好友。逢年过节给对方的一个祝福话语,或者转发给对方你所看到的优秀的文章,都能让你们即使在没有深入的交谈与了解的情况下,维持着一个良好的“弱关系”状态。一旦对方拥有适合的项目时,极有可能你就会成为首要人选,而不是那些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这就是所谓的“混个脸儿熟”。目前很多商家也选择这种“混个脸儿熟”的商业营销。当你走进一家超市,可能要面对成千上万种商品,琳琅满目的商品会让你无从选择。对于喜新厌旧的消费者而言,企业广告宣传的目的就是尽力做到“让消费者记得我”、“我的质量还不错”、“我的价格更加实惠”,从而让你在眼花缭乱的商品中选择那些“脸儿熟的”。
“弱关系”群体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效果。Facebook的数据专家Eytan Bakshu曾做这样的假设:一个人有10个“强关系”好友,100个“弱关系”好友,分享“强关系”的信息的概率是0.5,“弱关系”的为0.15.因此强关系分享数量是10×0.5=5,而“弱关系”数量达到100×0.15=15。可见我们可以借助“弱关系”的庞大的基数优势大幅度提升信息传播数量,达到出色的传播效果。
口碑营销敲开了“弱关系”营销的窗口。一些聪明的人很快发现了“弱关系”营销带来巨大的收益,他们选择这些“弱关系”人员成为信息传递媒介,借助社交网络的平台,迅速建立了良好的口碑,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优良的制作,更离不开充分的宣传,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影摆脱了“铺天盖地”“砸金钱”的传统式宣传,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低成本”的社交网络。
北美公映的动作惊悚片《饥饿游戏》可以看作好莱坞新营销方式的一次成功尝试。在好莱坞,电影营销的比重可以达到制作成本的30%以上,仅凭借《饥饿游戏》宣传团队仅有的21人,和有限的资金很难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他们选择把本来不多的资金和人力用在了Facebook,Twitter、Youtube、博客、iphone游戏等***平台上,没想到却得到了出人意料的宣传效果。凭借量身打造的网页游戏和社交网络上的良好口碑,人们参与的积极性格外高,每一张海报和预告片都会得到大量的转发和评论,粉丝们口耳相传,营造了电影的口碑效应。让这个故事听起来没有创新之处,投资规模演员阵容也极其一般的电影连破票房纪录。这就是“弱关系”的力量:它不是对完全陌生的人信息,而是借助一个你说不上知根知底但也有所联系的人向你传达信息。
但“弱关系”所能爆发的能量往往会被人们忽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真正意义上对你有帮助且有促进作用的并不是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好朋友和亲友,而是那些只见几面的“陌生人”。学会利用“弱关系”,聪明地从他们那里汲取营养,利用“弱关系”营销作为支架,才可以走向成功的殿堂。
(作者为知名品牌营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