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利的东西篇1
一、安全教育内容方面
(一)整合安全教育内容与课程为一体
所谓课程指的就是幼儿的一日生活,因为对于幼儿来讲它所见所闻都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生活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的过程。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一个事物都会对幼儿的安全产生威胁,例如游戏、工具的使用,甚至是走路上下楼梯这种活动。笔者设计了一组名为《手指划破了》的***片来教育幼儿要注意生活中尖锐的东西,以免伤害自己及他人。首先笔者引导幼儿观看***片,然后引导幼儿对导致手指被划破的原因进行讨论,并组织幼儿探讨手指受伤了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如果手指划破了之后应该怎么处理。意***通过这一系列过程让孩子们认识到尖利的东西会对我们造成怎样的伤害,并教会孩子们使用尖利物品的方法,例如如何使用剪刀、游戏棒等。
(二)整合安全教育内容与游戏为一体
众所周知,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莫过于游戏了,而将教育内容与游戏融合到一块,不仅能够保证生活技能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得到巩固,不但不会增加幼儿的负担,反而会使这种安全意识和技能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习惯。例如,幼儿园在组织孩子们参观消防车、消防器材后,发现孩子对消防员灭火这一过程十分感兴趣。于是经过协调、组织,队员们为孩子们做了一场火灾逃生自救以及灭火的模拟表演。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匍匐前进,以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免吸入有毒气体或者烟尘,并正确的使用灭火器。通过游戏,孩子们在愉快的角色扮演中进一步巩固了消防知识和技能,并鼓励他们在游戏中来运用,如成立安全小组,负责提醒别人注意安全,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在游戏结束后,由安全小组人员进行汇报工作,以及讨论安全问题怎么来解决。
二、安全教育实践方面——安全教育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
《生活》课程是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幼儿“不玩尖利的东西”,可以通过观看***片,让幼儿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避免危险的产生。中大班则采用“动静相宜”的教学方法,通过认识常用安全标记如交通安全标记、电力安全标记、防火安全标记等,让他们知道其危险性所在,并通过智力竞赛和体育游戏等形式加以巩固,也可通过电视、录像资料,制作简单明了的操作卡片,编制朗朗上口的绕口令、编写优美动听的儿歌等,向幼儿讲解和传授一些生活中所必须的安全知识。总之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破解未知数,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达到给孩子“传道授益解惑”的目的。
对孩子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当个“值日生”。相应的,我们可以成立“小小安全检查队”,每周由幼儿轮流担任“小小安全检查员”“。检查员”负责检查幼儿园的操场、活动室、办公室等地方,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报告老师或是插上一面小红旗提醒大家注意,对个别小朋友不安全的行为也可以指出、纠正。在活动中孩子既要检查别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教师每周在班集体内选出一名小“安全员”,由他(她)负责每天的安全检查,并在每周末进行评比,评一评谁的安全红花最多,同时也可在每月评选出幼儿园安全小卫士或安全小明星,予以奖励,如此将口头上较为“笼统”的“安全”概念进一步加以强化,继而化作孩子们之间的自觉行为;在传授有关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基础上,老师可在班集体内进行一对一组合,将小朋友组成若干个安全互保对子,对子之间进行安全竞赛,以期达到让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相互提醒增强安全意识,督促安全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安全教育制度方面
建立健全幼儿安全规章制度、教师安全职责和工作规范,成立学前部安全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
安监员每天坚持幼儿入学前到校检查活动场所、教室、水电、活动器械,清洗加餐用具等。年级主任每天坚持随时在操场、教室巡视,做好晨间检查,把好早餐、午餐的食品卫生安全关,杜绝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班主任每天坚持在班幼儿上学前准备好幼儿的早餐、做好教室卫生、注意幼儿安全。安监员和值周老师,严把人员出入关,一防可疑人员进入学前部,二防幼儿独自离开学前部,杜绝冒领、走失等意外事件的发生。要求各班两位教师具体负责本班儿童的安全工作,签定并履行《教师安全职责》。
四、总结
总之,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保护幼儿稚嫩的心灵不受伤害为原则,以游戏活动为载体,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为幼儿终身安全健康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尖利的东西篇2
吸 血 鬼
廖晓晴 2010年6月16日
一天中午,我一个人来到一个山洞里。这个山洞黑乎乎的,一点动静也没有。我摸着黑小心地一步一步往前走。
走着走着,突然,我看见一个黑影在我身边飞来飞去。我觉得很害怕,转身拔腿就往洞外跑,还一边跑一边喊救命。我拼命地跑呀跑,就是跑不出洞口,那个黑影很快就追上来了,它用一个大网把我网住了。
这是,我看见了他那可怕的样子,绿色的眼睛发着逼人的凶光,嘴里长着两根又长又尖利的獠牙,瘦长的手臂,青色的手指末端长着长而尖利的指甲犹如一个铁爪。我认为他一定就是传说中的吸血鬼。果然,他伸出长长的舌头开始舔我的手臂,冰冷冰冷的,就像医生打针时要用药棉擦一擦一样。接着,他用那两根獠牙狠狠地在我的手臂上咬了一下,然后用嘴开始吸我的血。我又疼又害怕,放声大哭着,我猛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
哭声惊动了爸爸,他把我叫醒,我满头大汗,原来我做了一个噩梦。爸爸安慰我一番,我又开始睡了。
第二天,爸爸问我怎么做噩梦了,我说可能是我睡觉前想了一下在电视上看到的怪物。爸爸肯定了我的看法并告诉我,睡觉前不要想那些可怕的东西,而应该想一些美好的事情,这样就不会做噩梦,而是美梦了。
尖利的东西篇3
内容摘要:《说文解字·刀部》:“刺,君杀大夫曰刺;刺,直伤也。从刀,从朿,朿亦声。”意思是说君王杀死大夫叫做“刺”,可以引申为直接伤人,是一个形声字,从刀形,从朿声。本文浅探了章太炎以及词典中的“刺”义及其他义项。
关键词:“刺” 解释 询问
一.说文及章太炎解释
《说文解字·刀部》:“刺,君杀大夫曰刺;刺,直伤也。从刀,从朿,朿亦声。”意思是说君王杀死大夫叫做“刺”,可以引申为直接伤人,是一个形声字,从刀形,从朿声。《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朱希祖)说:“1.上杀下曰刺,用刑也。引申为直伤。2.《汉书》‘刺史’及‘刺探尚书事’,故刺有探察义。3.刺探,刺穴以探取秘密也。名刺者,古以铁笔刺简也。刺绣为本谊。”本人认为,解释1、2大致可信,解释3也应可信,但“刺探”是否由“刺穴”而来则有待考证。
二.词典中“刺”的解释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刺”字有6个义项和一个连绵词,分别解释如下:
1.扎,用尖利的东西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树枳棘者,成而~人。”《史记·李斯列传》:“利剑~之。”
2.尖利像针的东西。陆龟蒙《蔷薇》诗:“中含芒~欲伤人。”
3.斥责,指责。《战国策·齐策一》:“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刺探。《汉书·丙吉传》:“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取,知虏入云中、代郡。”
5.撑。多用于“刺船”,即撑船。《庄子·渔夫》:“客曰:‘……吾去自矣!’乃~船而去。”
6.名帖,相当于后来的名片。王充《论衡·骨相》:“通~倪宽。”
7.刺促、刺蹙:忙碌的样子。《世说新语·***事》“山公以器重朝望”注引王隐《晋书》:“和峤刺促不得休。”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有5个确定义项和2个备考义项,分别解释如下:
1.用刀刺。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公子买戍卫,不卒戍,~之。”引申为名词。物之尖端。淮南子汜论:“古之兵,弓剑而已矣,槽矛无击,修戟无~。”汉书霍光传:“若有芒~在背。”
2.指责,讽刺。战国策齐策一:“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撑(船)。史记陈丞相世家:“乃解衣裸而佐~船。”
4.于中采取。史记封禅书:“而使博士诸生~六经中作王制。”
5.名片。论衡骨相:“通~倪宽,结胶漆之交。”
【备考】①绝。荀子富国:“~屮殖谷。”杨倞注:“刺,绝也。”②探候。汉书丙吉传:“至公车~取。”颜师古注:“谓探候之也。”
综合以上各词典解释,“刺”的主要义项一共有8个:
1.用刀或锋利的东西扎;
2.尖利像针的东西或物体的尖端;
3.指责,讽刺;
4.撑船;
5.于中采取;
6.名帖,名片;
7.绝;
8.刺探,探候。
三.“刺”的询问义
在周代的刑讯、审问中,有“三刺”的说法,《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三刺断庶民狱讼之中: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东汉郑玄注之曰:“刺,杀也。三讯罪定则杀之。”
本人认为这种解释不甚准确。首先,古代五刑先有墨、劓、剕、宫、大辟,后有笞、杖、徒、流、死,只有***、叛***、杀人等“不赦”之恶才会被判为“大辟”之刑(死刑),并不是犯了任何罪都会被处死,那么“三讯定罪则杀之”的说法显然不能成立。
其次,周礼中本身有对“三刺”的解释,即“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因此三刺和讯群臣、讯群吏、讯万民是有对应关系的,那么此处的“刺”和“讯”就应互训。
何谓“讯”?《说文解字·言部》中说:“讯,问也。从言,卂声。”《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朱希祖)说:“讯,与‘询’同。”也就是说,“讯”是询问的意思。那么,“三刺”中的“刺”也应是询问、咨询之意。在断案中,先询问群臣的意见,再询问群吏的意见,最后询问万民的意见,在“三刺”之后才能对案件作出较为准确、周密的定夺,这样的解释既符合古代礼仪,也体现中国古代诉讼程序和重“人治”的社会制度,因而是可信的。如果解释为“杀”的话,“三”和群臣、群吏、万民对应,“刺”和杀对应,就没有动词和“讯”对应了。
再次,此处的“刺”也不能作刺探、探察解。如上述词典中所引例句《汉书·丙吉传》“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中的刺是暗中刺探消息之意,而“三刺”中的“刺”不是暗中进行,而是就某个案件公开询问、征求群臣、群吏和万民的意见。但这两个义项确有相通之处,即都有【+询问】的义素。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除了各古汉语字典上的义项外,“刺”字还应当有询问之义。
刘仪蒙,扬州大学2011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