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换言之,只有成功,才是王者,是英雄。因为成败是一把公平公正的尺子,只有它才有资格区分英雄与否。(人们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作者的观点却与众不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要以成败论英雄。论点新颖别致,富有独创性。)
人人都说项羽是英雄,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他失败了。他只是个勇夫,一个有勇无谋的勇夫罢了。(一般人看项羽只是从项羽义气豪爽、力大撼山的角度来看的,而作者是从项羽有勇无谋的角度来看的,正因如此,项羽配不上英雄这一称号。角度不同,审美感受也就不同。)
秦末的那场战斗中,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项羽有绝对的优势,但最终却被刘邦逼得乌江自刎,更体现了项羽的有勇无谋。一个有勇无谋的人怎配得上英雄称号?(反弹琵琶,逆向求新。)
而汉高祖刘邦则被描绘成市侩小人,有人认为他当皇帝、得天下仅仅只是运气好而已。我不这样认为。刘邦刚开始仅是亭长这样的小官,可是起义后他很快网罗了萧何、韩信、樊哙等一大批谋略家和勇士为他出生入死。刘邦论谋略、智慧、气度皆不如他的手下大将;但是他却偏偏能领导他们、依靠他们打下了江山。即使刘邦真的是有些市侩,但这也不妨碍称他一声英雄。连项羽这样的人都能称英雄,那为什么不能称一个打败项羽,建立国家,并且把国家建设得很好的国君一声英雄呢?
明代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夺了皇位,被称作“大逆不道”。但他五次亲征蒙古,使北部的边防得以巩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完整;他曾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他曾组织学者编撰了《永乐大典》,疏浚了大运河,使当时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促成“永乐盛世”。这样一个使得百姓安定、国家富强的人物,你能说他不是英雄吗?(运用联想手法,由项羽联想到打败项羽的刘邦,又想到明成祖朱棣,拓宽了文章思路。反问句的使用,刚劲有力,说理透彻。)
这足以看出要以成败论英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三国”便又是一例。
提“三国”当然要提三国的三个领袖人物:孙权、刘备、曹操。此三人虽然历史色彩有所不同,但皆为真英雄,因为他们都取得了成功,成就了帝业。而当时也曾称霸一时的袁绍却很少被人提及,甚至被遗忘,为什么呢?因为袁绍很快被灭了,他失败了,所以他没有资格称英雄。而另外三位,三分天下几十年,势力相当,成就了自己,所以他们才被后人记住,被尊称为英雄。(孙权、刘备、曹操,与称霸一时的袁绍进行对比,前三人皆是真英雄,因为他们都取得了成功,成就帝业。而袁绍是失败者,没有资格被称为英雄。运用了对比联想,观点鲜明,见解新颖。)
这些都证明了英雄要靠成败来衡量,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在今天竞争激烈的社会来看,这就更明显了。《论语》云:“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没有人会关注你,你只有做出成绩,成功了,才能证明你,才会有人关注你。
真正的英雄就是那些做出成绩、获得成功的人。(水到渠成、干净利落地亮明了观点:“真正的英雄就是那些做出成绩、获得成功的人。”观点新颖,别致独到,引人深思。)
点评
是否以成败论英雄,按传统的观点,是不以成败论英雄,可本文反弹琵琶,通过有力的论据,论证了“要以成败论英雄”这一观点,立意新颖,见解独特。
文章用了相似联想的方法,如刘邦与朱棣;对比联想的方法,如项羽和刘邦,孙权、刘备、曹操与袁绍等人:联想手法的运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使读者眼前一亮,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此外,本文结构严谨,言简意赅,可以说这是一篇不错的议论文。